20150614週報 牧師

Page 1

主日講壇 羅馬書12:9-21(71 152 433,29)

堅持基督徒生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614

事情起源 事情總有開始。只不過,人生時間太短,有些事情在我們手中開始, 卻絕大多數事情早已經開始,遠遠超過我們短暫壽命與能力所能瞭解和明 白的。因此,我們由「認識」事情之現況,進而「相信」事情之最初起 源。我們從認識家人,瞭解家人,進而「相信」這個家族之歷史淵源、來 龍去脈。家譜,「成為」人類自我確認之重要依據,古以色列人如此,古 東方人亦如此,直到今日,現代人依然如此,即使個人主義盛行,享樂主 義流行,現代人不管明天、也不用提昨日如何,卻我們對自己傳統的瞭 解,依然必須透過「相信」確認。畢竟,歷史很快過了,千百年於昨日, 我們個人微小力量不足瞭解,更不用提清楚其間的複雜錯縱之關係。這也 是為什麼歷史學者研究,總是出現各說各話,若加上各時代的當權者之政 治宣傳和意識型態形塑,更讓歷史真相成為一個永遠的謎。 在台灣,政治宣傳主張我們是炎黃(黃河流域,或稱中原)子孫;可是, 歷史研究學者指出,南方人應該是蚩尤(長江流域)子孫!可是,就台灣原住 民而言,南島民族才是人類學、語言學甚至基因學比對下最原初的子民 呢!什麼是南島民族?一般認為,北起台灣、南至紐西蘭,東從智利復活 島群島、西至馬達加斯加等,這區域範圍內的諸多群島之民族。那麼,誰 又是南島語系民族之起源呢?學者眾多紛云,卻有人獨排眾議,認為南島 語系之起源就在台灣,從台灣向四周島嶼移民,號稱一萬年前就在台灣定 居,隨著代代演變,移民各地方…等等。 不過,解答永遠伴隨著下一個的疑問,那麼,又是誰從哪裏在一萬年 前就來到台灣呢?有人推斷說,大概是從亞洲大陸來的,或者,南亞的民 族跨海而來。這一連串的推測,都沒有解答最核心的問話,因為一但有了 答案,則我們又進一步疑問,那麼,又是誰先來到亞洲或南亞的呢?有人 說,起源應該在東非洲等等。問題是,那麼,又是誰最先來到東非洲的 呢?當上帝將「永遠」放入人的內心裏時,就已經注意問題永遠問不完, 答案也永遠不滿意。那麼,我們怎麼辦呢?在諸多有限之下,在有限研究 佐證下,也在歷史記載諸多的遺誤和空白,我們透過「相信」而確立了自 我。這也是基督教強調「信仰告白」之原因了。 以賽亞書 43:1,「雅各阿,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阿,造成你的那 1


位,…」我們讀這段經文,心裏不免有一點點疑問:為什麼作者斬釘截鐵 地宣稱「創造你的耶和華」、「造你的那位」,好像作者就在創世當時, 就站在耶和華的旁邊,看祂創造宇宙,又看祂創造萬物及有男有女…等 等。問題是,誰能站在耶和華身旁?若有這人,那麼,這人不就是耶和華 自己了嗎...同時,這段經文使用第二人稱單數當主詞,那麼,這主詞又是誰 呢?誰才有資格向雅各及以色列說,「創造你的耶和華…造你的那位…」 難道這說話的主詞,就是那一位站在耶和華身邊,見證起初創造當時 情形嗎?這主詞,這人,是誰呢?有研究者指出,這主詞應該就是耶和華 本身,即,耶和華對雅各、以色列說話。可是,若這是耶和華本身,那 麼,祂怎麼對雅各、以色列說創造你的耶和華如此說呢?豈不多說?若祂 要說,就直接說了便是,何由來的轉個彎,創造你的耶和華現在如此說等 等呢。我們不可能回到事情之最初,更不可能回到耶和華創造之當時。那 麼,這些事情之流傳給我們,憑藉的是什麼呢?因為這一切的根源,就只 有必須回到耶和華本身。 「我的」上帝 那麼,我們如何瞭解這段經文呢?「雅各阿,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 列阿,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到底這段話是誰說的?先知書的研 究者指出,這不是耶和華直接發聲之記錄;但是,這是耶和華透過先知的 信息,被化為文字流傳。什麼意思?這是先知講述關於耶和華之事情之形 式,這如同耶利米書 1:4-5 所記載的,「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等 等。顯然地,不是耶和華發出聲響來構成語言對耶利米說「我如何如 何…」這卻是耶利米體認耶和華對他說話,將這內心的信息,牢牢地內 化,也在生命裏體會,進而信仰告白耶和華在他生命的旨意。 我們每一個人,絕大多數的時候,也像耶利米一樣,透過人生的體 會,「聽見」上帝的說話,「確認」上帝的意思,「信仰告白」上帝是我 的上帝。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聽見過上帝「講(物理之聲音)」話,也沒有「看 見(物理之看見)」上帝本身。原因很簡單,若上帝被「聽見」,祂就不是上 帝了;祂若被「看見」,祂也就不是上帝了;甚至,祂連被稱呼都無法被 稱呼,任何稱呼已經限制祂了。甚至,我們如此用文字來形容上帝,老早 都已經將祂變成和你我一樣的人,以為祂就是像鄰居的某人一樣,有臉有 體態有任何我們看得見的一切,「就是」人一樣。那麼,這就不是上帝 了。因為祂不能違背祂本身---「我是自有永有者…」。 當我們說,「『我的』上帝」,並非像我們說,「『我的』汽車、房 2


子或存摺等等」。顯然地,上帝從來不會是我的、你的還是任何人的,更 不能被我們拿出來向他人炫耀的「東西」。「『我的』上帝」乃是我信仰 告白,出於相信,我承認上帝是我的主宰,我臣服於祂!這如同先知以賽 亞套用上帝的口吻,「雅各阿,創造你的耶和華…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 怕,因為我救贖了你…」(43:1)這出於先知對救贖之事的深層感受,向百姓 述說他體會上帝的語言,真誠不畏得罪人地說明出來。如此,人的話成為 上帝的信息。如此,每個禮拜天,任何牧師所講的,不論引不引用聖經, 都是出於人的話;可是,對於聽道的人,卻從其中聽見上帝的聲音,信息 真真實實地進入內心裏。 信而行真實 羅馬書的尾聲,12 章末段保羅提到基督徒的生活倫理。和合本小標題 列為「聖徒的品行」,也就是基督徒的品行。基督徒信仰實踐的核心在 於,我們相信上帝,我們倚靠上帝,我們愛因為上帝愛我們。若是出於 愛,就不會虛假,若是出於愛,就不會做作。保羅也不是爛好人,他提醒 我們善惡之間要分別。因為這是基督徒從上帝領受的信心與恩典:在善與 惡之間,我們只有因信稱義,得以來到全然善良之上帝。雖然自古以來, 哲人宣稱人性本善,卻終究必須面對人心無底的黑暗與邪惡。畢竟良善不 單單言語行為顯露而已,更在乎內心思想之良善。十六世紀以來,西方哲 人清楚地描繪人性:因為人的獸性太多,若不接受束縛,恐將無止境傷害 作惡,為此,社會倫理與道德之所以形成,為叫獸性受到約束。的確,即 便在廿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看見許多傷天害理、天人不容的罪犯---連 不認識的孩子都能殺害,連毫無獨立的嬰幼孩都能被虐待至死…而且,這 些事情都還發生在我們所居住的台灣!到底,人裏頭裝的是什麼呢? 雖然保羅沒有敘述當年羅馬教會之情況,從書信行文反推,我們可以 推想,教會可能已經感受迫害的氛圍了。12:11-12,「殷勤不可懶惰。要心 裏火熱,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 切。」懶惰永遠是我們的敵人,卻不單單如此,保羅要我們殷勤還心裏火 熱,常常服事主。「心裏火熱」,原文是精神火熱,「火熱」之希臘字原 意就是滾沸,引申為專注、熱衷而心無旁騖。換言之,事奉主時,我們殷 勤,不可以落入怠惰,精神專注的,全心投入,心無旁騖。在盼望中充滿 歡喜,在患難受苦裏則要忍耐,堅持不斷地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們! 這段經文看似沒有相關連,可是,每段內容卻充滿許多智慧,值得我 們深深思考。例如,「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2:17)。原文直譯是,對任何人都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高尚、美好的 3


事,也都要細想周全。其中,會發生歧意的是後半段,照和合本翻譯,意 思偏向眾人以為高尚美好的事情,我們還是要小心,並不是照單全收地去 做。可是,照另一種翻譯,意思則是偏向眾人以為高尚美好的事情,我們 也都設想周全(即,基督徒不單只在乎自己信仰中的美好事情,也在乎眾人 以為美好的事情)。若整句翻譯,則意思上應該採取第二種譯法,因為前半 段保羅要我們對任何人都不要以惡報惡,後半段還要對眾人以為高尚美好 之事情都周詳兼顧到。如此的翻譯,語意的邏輯才會一貫。當然,這只是 我個人對這段譯文的判斷而已。 保羅期待我們不以惡報惡,這不容易,因為這世界的惡實在非常可 惡,惡到令人無法忍受。尤其當自己平白無辜被冤枉、陷害、傷害…情何 以堪!保羅期待基督徒不只顧自己人,也設想關心眾人以為美好的事。這 倒是我們必須加強的。往往我們習慣照顧自己人,往往我們習慣給自己人 方便,那麼,在旁人眼裏的我們又將如何呢?因此,18 節總結地提醒我 們,「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這又印證了上一段我之所以翻 譯 17 節的主張,因為盡量要與眾人和睦,基督徒不以惡報惡,對於眾人以 為良善美好的事情,也許,其中有些事情基督徒不一定那麼贊同,卻也樂 意設想周全。 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12:21)。這成為我們終極的考驗!事情 與自己無關的,容易;談論道理,也容易;一但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難 道我可以給仇敵吃給仇敵喝?難道我就樂意等候上帝的審判與伸冤?這不 只是生命的選擇,更是信仰的淬煉,我們必須真實面對自己。# 問題討論 1. 靠上帝的話得到生命力量。談談我的見證,曾經在困難的處境下、毫無 出路之際,因上帝的話語讓我重新得力,不只經過困難,還更堅定信心 向前。 2. 談談我的人生經驗裏,曾經您陷入某項的困境裏,或陷阱、或惡習、或 病痛、或無法戒除的癖好、惡化的人際關係,如緊張的婆媳、長官下屬 之關係…為此,我受苦許久。談談我如何脫困,我如何堅持基督徒生 活。 3. 救贖之路,自由之路。上帝的奴僕,自由之士。談談我信主的經驗,因 為信主而得到的解放和自由,在哪些方面顯現出來,我能夠歡喜自在地 實踐基督徒生活。#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