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14:1-8
為主而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0628
信心之信 信心,奇妙的事。信心堅定時,天底下沒有任何事情能阻擋,我們依 然勇往直前,即便死亡與毀滅威脅,在所不惜,視而不見。然而,信心瓦 解時,天底下任何事情都成為眼前最高的橫阻,一根稻草就壓垮一位勇 士,壯漢連門都跨不出一步。我們問,信心如何?看不見,摸不著,感覺 也不太確定,因為說不準,甚至說不上來,但是,它確實就在。信心在哪 裏?街坊道路上?聖堂裏?往往就在一念之間。馬太福音 14:29-31 告訴我 們一段豐富思想的記載---「耶穌(對彼得)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 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 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 麼疑惑呢?」 小信,原文是 oligo-piste,兩個字組成,piste 是信心的人,而 oligo-字 首(本字是 oligos)的意思就有點不太好翻譯,和合本直接譯為「小」信,意 思就是「寡」信(生化類使用上就將本字翻譯為,例如,「寡」醣)、「少」 信。英文有更傳神的翻譯:more but not much,有但是不多。或者,不能說 沒有,但也無法說有多少。「為什麼疑惑呢?」為什麼立場站兩頭呢?為 什麼捨也不是,得也不是?的確,疑惑說明了我們的信心,不能說沒有, 卻好像有沒多少。只有個信心的印象、樣子、大概、影子。我們通常只專 注在彼得看見耶穌走水面,彼得也走水面…在乎的是超乎尋常,人豈能走 水面呢!然而,應當專注的正是耶穌對彼得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 麼疑惑呢?」 耶穌告訴我們,「…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 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 件不能做的事了。」(馬太福音 17:20)很顯然地,這段經文往往叫我們困惑 在那「不可能」的事情裏:難道山能夠被人移開嗎?難道信心像芥菜種那 麼小,就有這麼大的力量嗎?這些都成為我們內心的疑問,進而我們失落 了信心,更不用說信心生發出來的力量與方向。人無信不立,古人也說,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雖然講的關乎誠信,然而,誠信的信,信用的 信,終究逃離不了信心之信。 2
然而,東方哲學認為,信乃人之言,人際之間唯一的關係,就是人說 的話,而這話就是「信」。不過,東方人最複雜與麻煩的,也正在此,正 因為人的話,世界紛紛擾擾,充滿衝突與不信任。既然人之信,所以人之 不信所出。這不是聖經裏所講的 pistos。在新約聖經裏,pistos 被翻譯為 「信」。只是,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信,乃出於基督的恩典,「我們因基 督,所以在上帝面前才有這樣的信心。」(哥林多後書 3:4)「你們得救是本 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 2:8) 信,照聖經的講法,不是人的話,乃上帝的恩典。換言之,信乃從內心生 發出來的「相信」,那是一種生命的篤定,對任何即將發生的事情之確 定。也許,意外發生時,我們會恐慌,會忙亂,會不知所措,卻內心有篤 定的倚賴。 軟弱剛強 羅馬書 14:1,提到信心軟弱的弟兄,保羅期待大家要接納,但不要爭 辯所疑惑的事情。原文直譯,那些信仰(德)不堅固的,你們要接納他們,不 要在相互質疑的事上彼此批評。我們想看見內心祈求的事情實現,我們深 深為所求而向上帝真誠禱告。這是我們的禱告,也是我們的信心。然而, 眼前事物沒有改變,看來禱告之轉變沒有像耶穌所說的,命令這山移到 那,就移到那,沒有,一點也沒有。天依然是天,地依然是地,我的問題 與困難依然是問題與困難。縱使在基督裏的恩典,我們的信心也會不堅 固。疑惑的事,相互質疑的事,明顯地彼此內心有破裂,有傷口。一點點 的懷疑、疑惑,將帶出無以復加的分離、猜忌、破裂。不是沒有人的話, 也不是沒有信任,卻往往一點點的疑惑。保羅以為,只有相愛來包容,才 能夠勝過信心軟弱。 我們和弟兄姐妹之間,有沒有疑惑的事呢?我們的弟兄姐妹有沒有信 仰不堅固的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也難避免?那麼,只有更多的彼此相 愛,更大的相愛來接納與包容,才能夠勝過這些疑惑與信心不堅固。當弟 兄疑惑,信心不堅定時,這是信仰的危機。保羅知道這是問題,不是我們 旁人能如何解決的問題,因為這在乎「信」,唯有人再一次回到上帝的恩 典裏,再一次明白生命之源頭。這不是用辯論能解決的,也不是用爭論能 證明的。基督徒只有一招:用更大的愛包容他們,接納他們和之前一樣! 這對我們不太容易,但這也是主給我們的命令:要愛人如己,這就完全了 律法。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有人只吃蔬菜,保羅以為這些都和拯救真理無 關,因為上帝都接納他們,不論是那一種人!保羅更進一步提出,我們不 3
應當論斷上帝的僕人,因為一個人或站立或跌倒,都有上帝決定應當如 何,和你我都沒有任何關係。這也回應了耶穌所教導的,不要論斷人(馬太 福音 7:1)。因為有那更高之上的那一位,祂自然定奪。只是保羅希望基督 徒都站立得住,因為主能使他如此!這是信心。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 人看日日都一樣,保羅認為,「只是各人心裏要意見堅定」。照第 6 節的 理解,各人有不同的堅持,重點不在於這些堅持各自如何,卻在於為主而 堅持。有人吃,為主而吃;有人不吃,也是為主而不吃。這些通通都要感 謝上帝,不是吃或不吃本身如何,而是為主而行才是! 的確,特別在今日的世代裏,人們的各式各樣意見分歧,難得一致。 各有各的堅持,越分越細,原因無它,因為現代人的我們重視自己的自 由,個別的喜好。然而,保羅清楚地警告我們,這些各自堅持,不要淪為 個人的固執,卻在乎為主而堅持。因此,若有人問能不能這樣,能不能那 樣。保羅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各有各的堅持,唯盼各自的堅持乃為主堅 持,而不是為個人其它想像而固執。這也正是基督教與猶太教不同的地 方,當律法一直規定所有各種情況,隨著時代發展,各種規定越多越細。 於是,法利賽人在乎的每一條律法是否都守盡。可是,保羅卻提醒我們, 各樣的堅持,我們都是為主而堅持。 教會成為普世的教會,那麼,教會必須面臨文化之問題。因為,外邦 人的文化和猶太人的不一樣,各不同的外邦人各自文化亦不同。我們被出 生在這個文化傳統或那個文化傳統裏,並不是你我的自主決定,雖然文化 傳統是後天因素,卻你我依舊無法選擇,一但養成,文化老早已經深入我 們的生命裏。因此,我們不以各別文化衡量一個人之價值。照這段經文之 描述,我們可以清楚保羅是聰明的人也是頭腦清楚的人,他明白基督教會 是拯救之恩典團體,而恩典單單出自於上帝的賞賜,不是人的血統或文化 決定的。 因此,教會不是種族或血脈的基因團體,也不是猶太團體宣稱的代代 相傳的以色列種族。在強調血統之人類社會歷史裏,兩千年前的保羅之洞 察,堪稱為超越世代的現代觀點,這我們只能說全然出於上帝的啟示!即 便希臘哲學家也曾提出過世界大同之觀點,卻從沒有任何其它的團體或組 織,一直延續千百年跨越種族、文化、傳統,獨獨只有基督教會!其實, 文化的不同並不是誰故不故意如此,乃是各自的發展不同。既然同屬一位 主,那麼,我們就各自堅持,為主而堅持,不是為迷信、不是為傳統或其 它而堅持。保羅的觀點,現代人的觀點!
4
為主而活 人,專注於自己。希臘傳說敘述,一位少年望著湖水鏡面映出來的美 少年,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貌美。即便有美麗的公主求愛,他卻不為所動 而拒絕之。由於太喜歡水鏡面上的自己,不忍離去,美少年身形消瘦,終 於變成水仙花。弗洛依德將這故事引伸為納西斯(少年之名字)情結,所謂的 自戀情結。稱之為「情結」,就意味著糾纏不清的解不開,越扯越緊。不 管你我的容貌如何,我們都是愛漂亮的「自己」。要不然,我們也都是愛 「自己」,單單只看見「自己」。以為只要我能滿足我的一切需要,滿足 我一切的想要,那麼,我就能緊緊抓住「自己」。卻終究沒有結果,因為 我如何抓住鏡面上的「自己」呢…只是,人們樂此不疲,一點也不以為 意,「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乃人生無解的情結啊!可是,人生就這麼 地望著湖鏡面裏的自己,瘋狂追逐不已…? 保 羅提醒 說,「 我們沒 有一 個人 為自己 活, 也沒 有一個 人為自 己 死!」(14:7)什麼意思呢?難道我們超越了只專注在自己之無解之結嗎? 不,正因為我們明白什麼是為自己活,為自己死!因為耶穌基督在道成肉 身為我們活,也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我們明白生與死有他為我們承擔。 因為這樣的承擔,我們明白生與死在於自己,而自己在於基督之救贖!基 督徒不為自己生、不為自己死,而是基督徒明白為自己生為自己死,因為 基督為我們生也為我們死。生命在於基督的救贖顯出生與死之價值! 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這是生命的徹底意義---人的出生,不是 一場偶然、意外的空洞;也不是胡來一場的鬧劇、悲劇。面對生老病死, 保羅以為,我們不像佛教講的那樣空明超脫,反而,因為確認生命之屬於 主,就大膽地擁抱生命,勇敢地往前,不再耽溺於湖鏡面上的「自己」, 不論經歷什麼樣情況,內心篤定我們或活或死,屬於生命之主。# 問題討論 1. 關於信心軟弱的情況,難免當情況嚴峻、困難,看起來沒有希望的時 候,特別容易產生。分享我曾經有過的軟弱情形,甚至幾乎跌倒的情 況,並又如何重新站立腳步向前。 2. 關於疑惑,這是難免的信仰經歷。我們相信,我們倚靠,常常我們也懷 疑。雖然我們知道,不要怕,只要信。卻常常老是懷疑而害怕。談談我 的疑惑的經驗,或者,和人辯論疑惑事情之經驗,及其後來的發展。 3. 或活或死,我們都是屬於主的人。這是基督徒的生命觀點。既然屬於 主,主就必然帶領我們。而我們歡喜屬於主,就大膽地走向不定的人生 5
歷程,因為相信有一位確定的主帶領我們。分享我的見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