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1林牧電子檔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1:29-36 (54 115 287,15)

內心光明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1101

求就得著 上禮拜所讀的經文,是主禱文之結論的歸納。通常我們讀它,照 著內容的教訓:耶穌教導我們祈求,(上帝)就給我們。我們尋找,就尋 見。叩門,就給我們開門。為什麼如此順利呢?因為「你們中間誰有 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成為這段教訓之重要關鍵:上帝豈不聽 祂的百姓(子女)之祈求呢!所以,我們抓住這樣的應許,常常禱告祈 求,希望上帝如經文所說,就賜給我們,就給我們尋見,就給我們開 門。因為在這世上,我們太多時候,需要得到,需要尋見,在四面無 路的時候,需要給我們開門。的確,上帝是天父,聽百姓的禱告。 不過,現實上,我們還是遇到困境---禱告祈求,遇到沒有回應, 好像石沉大海,沒有應允、看不見改變…;祈求,卻一點變化都沒 有;尋找,卻沒有找到方向;叩門,卻四處沒開門。我們禱告,當然 內心有所期許。那麼,事事都如自己心願發生?不盡然。上帝聽我們 的禱告,回應我們的禱告,這是真實的經歷與見證。然而,依然許多 時候,我們並沒有照自己所祈求那樣地得到明確的回應。那麼,這段 經文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如何瞭解兩者間的落差?是否強解它,當 它是一段父親疼愛子女的回應,只是子女不明白父親之心意? 倫理,人與人相處形成的規則,不可避免。常言道,有來有往, 這是人生的基本道理。而耶穌尋著這樣的思想,告訴我們說,「你們 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可是,願意人怎樣對待我 們,和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因為現實上,我 們對世界的認識有親疏遠近,沒有辦法一致,雖然思想上我們常常以 為大家一致是最公平的。差異和公平,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最核心 的問題,不論思想上,還是現實操作上,人們總是想要求得一個公 平,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

1


有天生的不公平,有後天的不公平;有人為刻意操作的不公平, 也有無意中形成的不公平。不公平,成為我們不能接受的事,卻永遠 都在我們身邊。這是人類倫理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原始佛教的核 心思想:眾生平等。兩個意思,第一,一切的生命都平等,不分動植 物,任何生命皆然。第二,萬物生命都有佛性,即,都能夠成為覺悟 者(佛,非人也,即,超脫人性之束縛,成為覺悟者)。照說,這道理是 高尚的,超乎人性自私之上,追求一切平等。可是,現實上,我們所 看到的宗教團體,卻不是眾生平等,反而內部階級森嚴,追求世俗的 榮耀。不然,為什麼會有法師、上人、高僧這些區隔眾生之稱號,高 人一等。那麼,眾生平等又指什麼?如何才能眾生平等? 耶穌提醒門徒,我們必須深入想想,到底我們願意人怎麼對待我 們?對自己的偏好,刻意或無意中的偏袒,其實,無意中的自我保 護、自我偏袒更是人性的根本,無法逃離。雖然我們也認為,很多時 候,強烈理智之下的我,能夠超越脫離自己的利益。但是,實際上,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在無意之下,沒有刻意理智思索下,很本能、 直覺地反應任何事情。這不是言語所能描述的,因為當話要講出來 時,理智介入,指導我們選擇使用的字彙。可是,內心的動機、催 促、傾向,卻遠遠超過理智所能左右。自我保護過頭,自私就顯現出 來。 顯然地,生存的本能,死亡的驅動力,饑餓下之求生欲望等等, 這些都是人性的根本。照現代心理分析學的講法,人有自我(死亡)驅動 力,及性(生存)軀動力。簡言之,人有追求生存的巨大推動力,代代延 續的努力,這力量遠遠大過人自己所能明白;但是,人也有另一方 面,摧毀自己、刻意毀滅、讓自己歸於無有之趨動力,同樣地,這非 出於人身體運作的巨大力量,也是超過人所能解釋的。所以,一方面 人們為存活不惜一切努力,另一方面人們也玉石俱焚,不顧念自己的 生命,投身死亡。我們常常聽人說,那時不知道哪裏鼓出來的一道巨 大力量,做出了超人的事情。科學家說,這是出於腎上腺素的影響。 但是,不論如何,人對於自己的認識還不夠。這並不是照一般想像 的,人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行動那樣瞭解。耶穌提醒門徒,「你們願

2


意人怎樣對待你們呢?」 這世代 耶穌對眾人開講說,「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路加福音 11:29)。什麼意思呢?邪惡,希臘原文通常指,道德上敗壞,違抗上 帝,拒絕上帝。若論道德,所有的社會都形成它的規矩和道德,雖然 彼此不太一樣,但是,道德是維繫社會平順運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 是,道德敗壞卻是人性的展露。人,要照自己的意思,不願意社會道 德約束。再進一步,耶穌認為,人甚至違抗上帝,拒絕上帝。實際 上,即便歐洲社會,號稱以基督教立國的地區,人們也實質上世俗 化 , 將 所有 的 事情 化 為 實用 主 義之 判 斷 與價 值 ,即 , 光 光在 乎 對 「我」有最大的效用和好處。至於信仰上帝,淪為只是過年過節的文 化慶典而已。教會,淪為古老遺產當成觀光景點、促進周邊經濟發 展。是這樣嗎?人們真的在乎上帝,在乎基督?人們實際上只在乎享 受,在乎「我」的權益。 然而,什麼是享受、滿足,又什麼是「權益」?到底什麼才是人 要的「享受」?我願意人怎麼對待我,當然,這願意關係著我所喜歡 的享樂。這關乎我們的理智追求下的滿足,也關係了我們無意間的滿 足。換言之,什麼才是人所歡喜的滿足?世俗社會的觀點下,我們總 是以為,擁有金錢是滿足,擁有享受的豐富是歡喜,被人所稱羨是成 功。那麼,我們還是必須進一步問,什麼是金錢之滿足,又什麼是豐 富之歡喜,什麼算成功?享樂,一般指,值得追求的、享受的、遠離 受苦的事物。那麼,我們也必須面對,什麼是人生之受苦、苦難? 享樂與受苦,其實都是我們生命的內涵。也許,這人的享樂是那 人的受苦,那人的受苦卻成為這人的享樂,當然我們也都同意某些事 情是公認的享樂與受苦。所以,耶穌說,你們「祈求」,就得著, 「尋找」就尋見,「叩門」就得開門。也回應了上述的描述---祈求, 原文直譯是「要求、問求」;尋找,原文直譯「(主動、行動)找」;叩 門,「敲(門)」。很顯然地,我們的主動意圖,顯現在「祈求、尋問、 叩門」上。因為內心有所圖,所以,我們「問求」。因為既定目標,

3


我們「尋找」。否則,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要問什麼求什麼,更不知道 自己要找什麼。 最後,因為預期這門背後的目標,所以我們「叩門」。而上帝將 照我們所期許的,賜給我們。而這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之重 點,那麼,「你們也應當如此待人」。這必須回到我們自己。一般, 當我們向上帝祈求時,卻全然只想到要成全的目標,一點也沒想到他 人,更沒有自己。耶穌提醒我們,當祈求時,想想自己與他人之關 係。我們永遠無法單單靠一己得以存活,必須建立和他人的關係。這 是最重要的目的。 內心光明 人們喜歡神蹟,其實,更精確地說,人們只喜歡關乎自己利益之 神蹟。人們想看神蹟,卻單單關乎自己的利益,根本不在乎發生在他 人的神蹟。為此,耶穌說,除了約拿的神蹟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 了!因為人子像約拿一樣,要成為世人的拯救神蹟。只是,當尼尼微 人聽了約拿的警告就悔改,那麼,今日的人們聽見耶穌的十字架如何 呢?悔改了,還是,硬心不回頭?若我們仔細讀這段經文,很特殊 地,就在這段解釋之後,馬上接著關乎生命亮光之教訓。首先,耶穌 提醒我們,眼睛明亮,就全身光明。眼睛昏花,就全身黑暗。當然, 眼睛不單單是肉眼而已,更在乎內心的眼睛。如同點燈在燈台上,為 要照亮整間房間的一切,叫人看得光明。 人子來,成為十字架的燈台,光明之來源!燈塔永遠在最顯眼 處,在照得最遠的高處上,為叫更遠的人們都看得見,都沐浴在光明 裏。然而,人子已經來了,那麼,如同約拿進入尼尼微城,人們聽見 了,就悔改,上帝憐憫就拯救了這個異邦人的城;那麼,我們既然已 經在基督之光照裏,是否眼睛明亮,看見全身浸染在光明裏,如耶穌 所說的,全身光明,就毫無黑暗?這裏耶穌講得非常清楚,「全身光 明」,並不是我們全身發光,乃是點燈在燈台上,我們的眼睛是身體 之燈,這燈連結在耶穌之十字架神蹟。「眼睛」,內心之光,心靈之 見,人性最深內在的敬虔與順服。什麼是人性內在最深的敬虔與順服

4


呢? 尼尼微人沒有必要聽從約拿的警告,也沒有必要悔改,去隨從被 擄掠的國家,即,殖民地猶大之先知說東道西!完全沒有必要!哪有 統治國的子民去聽從被統治國的人們之聲音呢!當內心誠實在上帝面 前時,最深的內在之光要顯明,人被基督之光吸引,而不由自主地跪 拜、臣服、面向主,接受基督的大光。這就是悔改並順服主。在人的 主權裏,沒有悔改這回事,在人的自信裏,也沒有悔改這回事。在人 的驕傲裏,更沒有順從這回事。可是,我們願意悔改,我們願意順從 主,因為我們清楚看見了生命之光!這光照亮了我們全身,叫我們光 明,不願意活在黑暗裏。尼尼微人願意歸向上帝,我們也願意歸向基 督。願我們在每一天的生活裏,找到一段安靜的時刻,讓內心平靜下 來,沉默、禱告、讀一段聖經、思想聖經的話語,求上帝賜給我們光 明,看見全身之光明。我們需要沉默,需要安靜,不說一句話,經歷 上帝。願上帝賜福我們,也盼望每一位弟兄姐妹都參加四十日的連鎖 禱告,一起經歷上帝。# 問題討論 1. 每一個禮拜中,或每一天的生活行程裏,什麼時候是我最忙碌的時 候,我必須講很多話的時候,和什麼樣的對象講,又通常講些什麼 內容。分享我的生活忙碌。 2. 談談自我的信仰操練,曾經在多長的時間內,一句話也不說。並不 是離群索居,而是讓自己安靜下來,看著世界繁忙地運作。安靜 裏,所體會到的生命感受與反省自己的見證。 3. 讓我們的心安靜下來,沉澱浮動的心情,想想生命的步伐,及每一天 所勞碌付出的。心澄則明,求上帝賜給我們生命的智慧。談談我追求 生命智慧與光明的見證。#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