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1林牧電子檔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1:29-36 (54 115 287,15)

內心光明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1101

求就得著 上禮拜所讀的經文,是主禱文之結論的歸納。通常我們讀它,照 著內容的教訓:耶穌教導我們祈求,(上帝)就給我們。我們尋找,就尋 見。叩門,就給我們開門。為什麼如此順利呢?因為「你們中間誰有 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成為這段教訓之重要關鍵:上帝豈不聽 祂的百姓(子女)之祈求呢!所以,我們抓住這樣的應許,常常禱告祈 求,希望上帝如經文所說,就賜給我們,就給我們尋見,就給我們開 門。因為在這世上,我們太多時候,需要得到,需要尋見,在四面無 路的時候,需要給我們開門。的確,上帝是天父,聽百姓的禱告。 不過,現實上,我們還是遇到困境---禱告祈求,遇到沒有回應, 好像石沉大海,沒有應允、看不見改變…;祈求,卻一點變化都沒 有;尋找,卻沒有找到方向;叩門,卻四處沒開門。我們禱告,當然 內心有所期許。那麼,事事都如自己心願發生?不盡然。上帝聽我們 的禱告,回應我們的禱告,這是真實的經歷與見證。然而,依然許多 時候,我們並沒有照自己所祈求那樣地得到明確的回應。那麼,這段 經文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如何瞭解兩者間的落差?是否強解它,當 它是一段父親疼愛子女的回應,只是子女不明白父親之心意? 倫理,人與人相處形成的規則,不可避免。常言道,有來有往, 這是人生的基本道理。而耶穌尋著這樣的思想,告訴我們說,「你們 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可是,願意人怎樣對待我 們,和我們如何對待別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因為現實上,我 們對世界的認識有親疏遠近,沒有辦法一致,雖然思想上我們常常以 為大家一致是最公平的。差異和公平,自古以來,一直是人類最核心 的問題,不論思想上,還是現實操作上,人們總是想要求得一個公 平,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