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0週報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4:15-24(62B 241B 412)

回應主呼召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60110

一同「坐」席 「同席的有一人聽見這話,就對耶穌說:在上帝國裡吃 飯的有福了!」(14:15)這段經文裏,有三件事情值得我們注 意:第一,「同席的」有一個人,指的是 14:1 安息日,耶穌 到一位法利賽人領袖家裏去吃飯。裏頭有許多律法師和法利 賽人,他們也借機試探耶穌。因此,「同席的」乃指這一群 人當中的一位。同時,和合本譯為「同席的有一個人」,希 臘字為 sun-ana-keimenon,這個字由三個部份組成,首先, 「sun」是一起的意思;其次,「ana」是再一次、在其上、疊 上;第三「keiminon」則是原形動詞 keimai(躺臥)之變化。 若整句直接翻譯,不重修飾的話:那些一起躺臥的人們 當中的一位,聽見這些事情,就對他(指耶穌)說,那些在上帝 國裏吃麵包的人有福了。動詞,一起躺臥在,和合本譯為 「同席的」,顯然地,耶穌時代人們一起用餐時,乃是「躺 臥」的,或者,用躺臥來形容一起用餐。照考古認為,古希 臘習慣,乃坐著用餐,有凳子、餐桌。可是,羅馬人的習慣 卻是半側臥躺用餐。即,有靠枕類的撐住身體用餐,這樣, 入人家門時,要行潔淨禮。當然,照羅馬人之習慣,使用躺 椅及餐桌,取代直接在地面上用餐。然而,sun-ana-keimenon 常常出現在新約裏,描述一起用餐。可見得,耶穌時代人們 已經接受羅馬人的用餐習慣了,可是,法利賽人不是最堅持 摩西律法及舊傳統的嗎? 第二,「聽見這話」,乃指上述 1-14 節,耶穌的教導。 耶穌說了哪些教導呢?有三個可能的部份,首先,法利賽人 試探耶穌,安息日能不能醫病。其次,人們爭首位,卻耶穌


警告,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最後,耶穌期待 人們宴客,不要找那些高貴、有能力、親族能回請的人。反 而,要邀請貧窮、困難者,他們無力回報,那麼,回報會來 自上帝,當義人復活的時候。 第三,這三段內容,如何成為「同席的有一個人」之感 慨「在上帝國裏吃飯的有福了」呢?似乎,這人將耶穌的教 訓理解成:上帝呼招人在上帝國裏吃飯!若能被邀請到,有 福了!到底這人聽見了什麼,和耶穌的教訓有關嗎?耶穌教 訓我們,當主人請客時,不要找那些高貴、有能力回到你 的,反倒是找困苦的、無法回報你的!這樣,就能在義人復 活時,得到回報!再怎麼聽這教訓,我們也不會理解成「這 人」之瞭解啊!講的是對主人的教訓,卻聽成被邀請到上帝 國吃飯?差距怎麼這麼大?「在上帝國裏吃飯的有福了」, 應該指的是 13:22-30。 上帝國邀請 顯然地,對律法師或法利賽人,都嚮往受邀請,進入上 帝國裏與主一同用餐!講的是,「吃飯、用餐、坐席」,其 實絕對不是只有吃吃喝喝!對中東古老傳統,留有游牧民族 的好客傳承,「吃飯」乃熱情全然的接納,放下一切的懷 疑、不快,張開雙手接納。這也是為什麼父親等待二兒子回 來時,馬上就大宰肥牛犢吃飯!這不單單顯示慷慨而已,更 是全然接納。能被上帝接納而進入國度裏,與主一同坐席, 乃被主接納---這就是義人復活時候,所得到的報答!對傳統 正信的猶太人,一生努力謹守律法誡命,單單就是為了得著 上帝的接納,進入上帝國!好像猶太人人都想進入上帝國, 渴望得不得了!然而,耶穌卻不這麼認為,同時,猶太人也 誤解了上帝國。 耶穌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13:24)接下來,就是 3


本周經文裏的「大筵席」(原文直譯是,大晚宴,一般認為這 是像婚宴等級的重要宴客)比喻。原來,被主邀請去吃飯的人 們,並不是那麼擁躍,人們反而太多事情纏身,連這「大筵 席」也沒空出席呢!這比喻正是對「同席的有一人」之感想 提出警告:不要以為在上帝國裏坐席有福啊!反而,人們沒 空接受呼召,甚至不在乎上帝國的邀請!首先,僕人前往邀 請客人,卻「眾人一口同音的推辭」。居然主人的邀宴,沒 有人能參加,全部都推辭!耶穌以此回應了那一位感嘆能夠 在上帝國坐席是何等有福的啊!並非想像中人人想進上帝國 啊!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前往的人也是少的!在「大筵 席」比喻裏,不只得救的人少,甚至,幾乎沒有人得救!眾 人一口同音的推辭。 我不能去 第一位,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結果,慢一些 時日去看、改天再處理,好像一點也沒辦法,反而推辭主人 的邀請。第二位,買了五對牛,「要去試一試」。結果,沒 辦法慢一些時日去看、無法改天再處理,也推辭主人的邀 請。第三位,則說剛剛娶了妻,沒辦法去。以上三位都不能 前往,這三位代表了所有被邀請的人們。這三項,其實,在 人生裏,說重要很重要,說可以緩緩也可以緩緩。重點不在 於事情,卻在於態度、對主人邀請的在乎程度。前兩位都 說,「我『已經買了』一塊地或五對牛…」既然「已經」的 事情,未必那麼急於去看看,去試一試。都已經買下來了, 改天去看,換個日子去試,也都已經是事實了。可是,他們 以此當藉口,「一口同音的推辭」。 第三位說,剛剛娶了妻,沒辦法去!意思是,因為娶了 妻,所以不能去。到底是新家佈置或妻子不讓他去…等等各 種理由,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剛剛娶妻,不能赴主人的筵 4


席。總之,人們有太多事情忙碌,有太多理由推辭,因為這 世間的事物充滿心裏,他們看不見主人筵席的重要,看輕這 貴重的邀請。恩典的大筵席之邀請,卻被當成次要的,甚 至,不以為意。「大筵席」,指盛重的筵席,同時,在本比 喻裏,具有終末的意義,即,指向最末的日子,人與上帝、 基督一同相聚的大筵席(啟示錄 19:17)。這,乃猶太人傳統以 為的上帝國。 然而,耶穌講的上帝國,雖然也指向終末,可是,卻和 猶太人以為的大不相同!居然,上帝國的邀請,三位都推 託,「一口同音」推辭。照我們語言的用法,習慣上,說 「異口同聲」,然而,希伯來習慣卻說,「一口同音」(和合 本翻譯),原文直譯是,同一口都推辭,換言之,口徑一致推 辭。恩典的筵席,卻被人們一口同音推辭。何以如此呢? 「誰」才配得上帝的恩典呢?不是受邀請的人,反倒是「大 街小巷,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甚至,「路 上和籬笆邊,被勉強進來的」!原本看似弱勢病痛窮困沒有 機會的,反而受邀請成為上賓;原本受邀請的貴客,卻被排 除在筵席之列。 回應呼召 首先,上帝的呼召先往那些「被看好的人們」。呼召 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換言之,受邀者不需要再 做什麼,也不需要準備什麼,只要「來」即可,因為樣樣都 齊備了。這些理當回應呼召的人們,是被看好的一群,是擁 有的一群,是受尊重的一群,可是,卻是推辭的一群。原 來,「看好的一群」,反而常常是最不看好的,若照耶穌的 比喻,甚至,全部都不看好。其次,受邀請的反而是大街小 巷裏,「被一般人不看好的一群」,貧窮的、殘廢的、瞎眼 的、瘸腿的。還剩有空位,那麼,「勉強人」進來,「坐滿 5


我的屋」。最後,比喻的結論,「先前所請的,沒有一個得 嘗我的筵席」! 誰需要福音?誰需要恩典?誰能夠回應呼召?誰老推辭 借口連連?在這世上,我們身上多少都擁有資源,有工作、 收入、存款、財產、權位、聲望,甚至,我們擁有貸款、欠 債。這些都是我們生活裏的資源,很重要,也很需要。也因 為很重要,往往就牽動我們的心思,甚至,佔據我們的心 靈。恩典之呼召,我們聽不聽得見,能不能回應呢?內心太 多雜念的,聽不見呼召;內心太多事物忙碌的,也聽不見呼 召;內心抗拒上帝的,更聽不見呼召。並不是沒有呼召,而 是聽見了卻一口同音的推辭。 上帝不是用人之聲音對我們呼召,而是透過祂的僕人、 使者…在各樣的情況下,對我們呼召,甚至,對我們說話。 忙碌的人,只看見手邊眼前的忙碌事情,看不見也聽不見呼 召!請問您忙碌嗎?有沒有暫時放下一切,聽聽看,那來自 上帝的呼召呢?其實,忙碌的人,不只沒聽見上帝的呼召, 連家人、配偶、孩子的聲音也聽不見,周圍人們的呼叫也聽 不見,單單只看見只聽見眼前忙碌的事情。買了一塊地,當 然是一件歡喜的事情;買了五對牛,更是不得了的事情;娶 妻更不用說,人生最大的事情…然而,這些歡喜,通常一陣 子,再來,就是生活的重擔與壓力。歡喜,也變得不怎麼 樣;成就,其實也算不上什麼;甜蜜,也漸漸沒什麼感覺… 那麼,人生如何呢? 上帝賞賜生命,實際上,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滿活力,充 滿喜樂,因為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但是,我們卻過得像 老驢拖磨,沒有盼望沒有新意,天天繞著打圈圈。願每一位 弟兄姐妹,每一天的起床,就是新鮮的開始,不論既定什麼 樣的工程或麻煩、困難要應付,記得主已經盛情地邀請你我 成為桌上嘉賓!這是生命態度的轉變,這是回應上帝的呼 6


召! 喜樂,乃上帝的恩賜,滿溢出來,叫你我顧不得必須和 周圍的人們分享!邪惡念頭在祂的面前消失無蹤,憂愁困惑 難過也在上帝賞賜的喜樂裏化解消融,我們知道,我們回應 上帝呼召,樂意成為上帝的百姓,謹慎自己的生活,將祂的 話放在我們心裏,成為我們生命的提醒與智慧。如此,我們 歡喜向前,分享生命的點滴。# 問題討論 1.每一天,我們都非常忙碌,就算沒有特別的事情,時間也很 快就過去。然而,到底忙了哪些事情呢?真的值得我們忙 嗎?忙到我們聽不見周圍的聲音,聽不見親人的說話?天天 都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需要一段靜默思想上帝話語的時 候。分享我的經驗。 2.恩典,不需要代價,不需要付出什麼,單單回應上帝的呼 召。當耶穌說,悔改吧!我們僅僅就是回頭而已,歸回上帝 的家。「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 我們的態度,改變我們的選擇,我們全然屬於上帝。這是恩 典,來自上帝的喜樂,叫我們的喜樂滿足。分享我的恩典之 路。 3.每一天,我們需要恩典,我們必須讀聖經,不需要長、短短 的,卻重覆反覆讀,讀入內心裏,讀入背誦裏,讀入生活不 自覺默念出來…讀入靜默中卻耳中話語響起…我們需要上帝 的話。分享我所能背誦的聖經節。若我對聖經還不熟,也談 談我對聖經的最初的印象和體會。#

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