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8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使徒行傳4:32-5:11(134 245 302,8)

我真實事奉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7 0108

天地之起 東方哲學根本理解,就是相對關係,或者說,不同而互補,不同 而對抗,最明顯也被當成根本的,就是陰與陽。不只如此,上下、左 右、前後、高低、尊卑、黑白、生死、富貧…等等,所有情形從人世 間關係到宇宙生成的原理,東方哲學認為,兩兩相生,形成宇宙觀、 世界觀。稱為陰與陽,基礎上乃兩兩相生的相互必然彼此需要兩兩完 成,傳統上認為,這是出於「易經」。何以稱為「易」?易,說文解 字說,易就是蜥蝪的「易」,「易」也是日和月合起來,意思為變化、 變動、變遷,因為蜥蝪的特長就是變化顏色,現代人說的保護色(偽裝) 機制。禮記告訴我們,易,乃古代的官名,負責透過卜卦或燒龜殼觀 裂痕,瞭解天意,預測吉凶,供皇帝天子參考遵循。今日所稱的易經, 出於周朝。其實,每個朝代各有自己的易經,只不過,留下來斷簡殘 篇,聊聊幾簡而已。不過,有趣的是,易經經文裏,沒有任何地方提 到陰、陽,倒在它的傳(即,對經之解釋)裏才被提及。 想透過占卜或觀殼裂紋瞭解天意或神意的情況,古今中外皆然。 申命記 18:10,禁止百姓經火、占卜、觀兆、行法術邪術等等,既然 明言禁止,就間接透露這些當時都存在,甚至盛行。撒母耳記上 6:2, 記載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顯然地,占卜很常見。更早記載,埃及 宰相約瑟讓兄長帶著糧食回迦南,卻偷偷在其中一人行李裏放了自己 的「杯子」,這杯子是占卜用的呢(創世記 44:5)!因此,人性想提前 知道並操控未來、趨勢、變化的心情,亙古不變。 然而,因為陰陽永遠相生相補相抗,造就了默然沉寂的人生觀點, 佛教觀點亦如,因為有黑必然有白,反之亦然,沒有黑何來白,沒有 白又何來黑!因此,人們坦然接受黑,甚至,轉而肯定這無從逃避的 黑。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不必太快樂,因為馬上就要死。面 臨死亡也不必太悲傷,因為有死的生才是歡喜。態度內縮而消極…老 莊思想源自於此。然而,黑白若只是顏色差別,問題不大;假若引申


為正邪、義罪之白與黑思想的話,顯然地,這形成極度消極人生觀。 罪惡竟然有存在的目的,突顯正義之正當! 堅持光明 於是,東方人的世界觀裏,邪惡可接受的,甚至必要有的,還被 披上外衣被美化的,被歌頌的,即所謂厚黑學。至此,我們已經看不 到人性的光明面,雖然我們清楚知道光明、正義的重要,可是,為什 麼光明、正義之基礎竟然立足對立的黑暗、邪惡呢?這能夠成為我們 的人生觀嗎?很明顯地,這也是今日台灣社會的主流人生哲學,人們 很容易接受罪惡之影響與作為,寬容那些罪惡,很容易就「認命」。 可是,基督徒接受這樣的人生觀嗎?我們容許善惡同源、兩兩相生、 互補相剋,乃至於我們接受這是必要?甚至,我們接受惡之所以為惡, 乃有惡得以成善? 然而,另一方面思考,天底下的事情若沒有是非黑白之對照,我 們的社會又將變成什麼樣子呢?很明顯地,這是人類期待的理想世界, 現實卻全然不是如此,我們期待能夠逃離一切的束縛、苦難、困境、 艱困、罪惡,讓我們能夠不必束縛於是非黑白之複雜,逃離到一個理 想美好甚至完美的烏托邦(烏托邦,希臘字之本來意思是,「沒有的地 方」(Utopia),找不到的地方。至於「找不到的地方」,自然是:人 世間裡頭,我們找不到這樣的地方,除非在人世間之外,所謂的天堂 或樂園)呢!然而,我們在人世間卻永遠不能脫離罪惡之束縛,永遠遇 到邪惡,也無法避免苦難、死亡、病痛的折磨。既然不能避免,我們 越珍貴期待烏托邦,縱使明明知道那是可望不可及的。 真實向主 使徒行傳第 4 章後半及第 5 章,留下一段非常突顯的記載。4:3235 提及初代教會概括情況,即,大家不分彼此,凡物公用,照所需要 的,彼此分享。接下來,4:36-5:16 記載兩段完全不同下場的例證。 前者,一位利未人名叫巴拿巴,真實地照所愛的,分享自己有的。後 者,一對貪心的夫婦,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照看他們是擁有的夫婦, 問題不在於他們的財產多寡,而在於他們奉獻了卻又私自留下,想博 得眾人仰慕,卻又起貪婪,欺騙人也欺騙上帝。重點在第 4 節,「田 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麼。你怎麼 心裏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上帝了。」這回應了初代教 會信徒「一心一意,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 3


家公用。」這在人類歷史中,堪稱落實的「烏托邦」。沒有的事情, 發生了;不可能的情況,真實存在。 烏托邦只能是烏托邦,因為它的理想叫人嚮往,卻不能達到。我 們存活的現實世界不是烏托邦,卻許多限制、困境事實,不是任何人 或思想所能改變的。或有人問,今日教會能不能回復到初代教會的樣 式呢?為什麼沒有照初代教會之生活樣式?的確,樣式不一樣,也非 常不同。畢竟,跨種族間文化不同,觀念不同,思想也未必相同,生 活習慣、經濟條件不同,對生活的選擇也不盡相同。然而,重點是, 人在乎的什麼?形式的一模一樣,還是,真實地面對內心的私心、貪 婪,勇敢地面對上帝,並挑戰自己,叫自己順服上帝,真實地事奉祂。 對亞拿尼亞、撒非喇,其實,這些都不勉強也沒有強迫,如同經文所 說,「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麼…」可是,已經奉獻出去的, 怎麼又想從其中撈回來呢? 人生多試 例如,哥林多教會是很特殊的,保羅提醒他們謹慎自己的基督徒 生活,從出埃及事件來學習:並非所有出埃及的人都能夠進入迦南地, 雖然他們同樣地都得到上帝餵養,吃一樣靈食,喝一樣靈水,可是, 「他們中間,多半是上帝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10:5),果 然如耶穌教訓所講,被召的人多,選上的少。這件事情在出埃及的時 候,已經突顯出來。保羅要教會從歷史教訓學習,「這些事都是我們 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而這些事乃針 對著末世的人而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 (10:12)。弦外之音地,這些事提醒那些自己以為站得穩、沒問題的人 們,要謹慎自己,免得跌倒。保羅不認為我們能夠脫離這一切的困境, 先祖鑑戒也將成為後代子孫的誘惑與選擇,也成為今日基督徒的誘惑 與選擇。所以,他不認為「有人能夠真正的站立住」,反而來勸勸這 些「自以為站得穩的」,很有可能跌倒,除非特別地注意。 出埃及的經過,照理講,這是歡喜的解放、拯救經驗,因為百姓 從法老王暴虐統治下,得以逃脫。照出埃及記記載,上帝施行十個災 害,加上許多神蹟,阻擋法老王埃及軍隊追趕。此外,曠野生活艱困, 卻得到上帝賞賜與保守,百姓免於缺水、缺糧之苦。所以,經歷了如 此多豐富的神蹟經歷,百姓遠比其他的民族更幸福,得以看見上帝的 大能力,應該擁有向上帝更大、堅定信心。可是,「但他們中間,多 半是上帝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因為這些人「貪戀惡事」, 4


有人拜偶像、有人行姦淫、有人試探上帝、有人發怨言…等等。這些 事情,不要以為我們能夠輕易地躲閃,以為自己信心足夠能夠勝過。 反而,更要謹慎,免得跌倒。惡事,不會從我們的生活週遭消失,或 來自周圍的人們,或更多來自自己內心的墮落與軟弱。會遇到惡之誘 惑而使人墮落已經非常懊惱了,保羅還提醒我們不要「貪戀」惡事! 意思是,這樣的惡會引發人的另一個劣根性,貪戀 (原文使用的字, 意思偏向個人發自內心「想要」、不受外在影響之「想要」。)。不只 一次落入惡事之中,還常常甚至把所有的貪婪心思都投注其中。 事奉上主 然而,基督徒也不因此洩氣,因為我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 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 「試探」之希臘字意思非常廣泛,不單單指著試探,也包括了嘗試、 考驗、企圖、想要…等等。換言之,當我們說「試探」之時候,不盡 然統統來自外來的考驗、誘惑、陷阱,反而,更多時候,在於我們自 己的「嘗試、企圖、想要」。這兩大類的意思完全不同。而對人而言, 我們最容易為自己脫罪,把一切的試驗統統認定為來自外來的試驗, 免除自己任何私心貪婪之想要、企圖、嘗試,彷彿這一切邪惡,自己 全然無辜,都怪外在環境之不是。於是,能怪就怪朋友,怪社會風氣 不好,怪墮落風氣之誘惑,怪別人道德低落,卻一點也不怪自己之私 心貪婪的想要!其實,上帝並不會給我們「過於所能受的」試探, 「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保羅提醒我們,無 論在任何的情況下,上帝必定保守我們,在百般艱困下,依然能夠尋 得出路。這是信心的原則,也是我們事奉上帝的信心。# 問題討論 1.談談我曾經遇到過的「試探」,後來的發展與影響。事後,我對這 樣事情的信仰反省如何。或者,分享我曾經在危急時刻,因著禱告 而化險為夷之經歷。談談我對這樣經歷的反省。 2.我目前最困擾、煩惱的事情是什麼,分享給組員,並一起代禱,求 上帝幫助,能夠得勝有餘。 3.請談談我在生活中,真實地面對上帝,真實地面對自己,歡喜順從 上帝,服事上帝。#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