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使徒行傳4:32-5:11(134 245 302,8)
我真實事奉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7 0108
天地之起 東方哲學根本理解,就是相對關係,或者說,不同而互補,不同 而對抗,最明顯也被當成根本的,就是陰與陽。不只如此,上下、左 右、前後、高低、尊卑、黑白、生死、富貧…等等,所有情形從人世 間關係到宇宙生成的原理,東方哲學認為,兩兩相生,形成宇宙觀、 世界觀。稱為陰與陽,基礎上乃兩兩相生的相互必然彼此需要兩兩完 成,傳統上認為,這是出於「易經」。何以稱為「易」?易,說文解 字說,易就是蜥蝪的「易」,「易」也是日和月合起來,意思為變化、 變動、變遷,因為蜥蝪的特長就是變化顏色,現代人說的保護色(偽裝) 機制。禮記告訴我們,易,乃古代的官名,負責透過卜卦或燒龜殼觀 裂痕,瞭解天意,預測吉凶,供皇帝天子參考遵循。今日所稱的易經, 出於周朝。其實,每個朝代各有自己的易經,只不過,留下來斷簡殘 篇,聊聊幾簡而已。不過,有趣的是,易經經文裏,沒有任何地方提 到陰、陽,倒在它的傳(即,對經之解釋)裏才被提及。 想透過占卜或觀殼裂紋瞭解天意或神意的情況,古今中外皆然。 申命記 18:10,禁止百姓經火、占卜、觀兆、行法術邪術等等,既然 明言禁止,就間接透露這些當時都存在,甚至盛行。撒母耳記上 6:2, 記載非利士人的祭司和占卜,顯然地,占卜很常見。更早記載,埃及 宰相約瑟讓兄長帶著糧食回迦南,卻偷偷在其中一人行李裏放了自己 的「杯子」,這杯子是占卜用的呢(創世記 44:5)!因此,人性想提前 知道並操控未來、趨勢、變化的心情,亙古不變。 然而,因為陰陽永遠相生相補相抗,造就了默然沉寂的人生觀點, 佛教觀點亦如,因為有黑必然有白,反之亦然,沒有黑何來白,沒有 白又何來黑!因此,人們坦然接受黑,甚至,轉而肯定這無從逃避的 黑。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生不必太快樂,因為馬上就要死。面 臨死亡也不必太悲傷,因為有死的生才是歡喜。態度內縮而消極…老 莊思想源自於此。然而,黑白若只是顏色差別,問題不大;假若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