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8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使徒行傳26:24-31(52 259 338,11)

主必復興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8 0128

光明之道 自古以來,人類活在光明裏。然而,卻一直掙扎在光明與黑 暗之間。太陽是光明最直接的代表與象徵、甚至本質,黑夜則是 缺少了太陽之體會,為此,我們說:太陽下山了---意味著,光明 不見了,黑暗就來籠罩。直接說,太陽不在,黑暗才會臨到。因 此,光明與黑暗有了極端的對抗,互不接受,有光明就沒有黑暗, 沒有光明才有黑暗。請注意,從這樣瞭解下,那麼,我們清楚光 明才是正確且正常的情況,才是人們習慣的方式與時候,若失了 光明,那就是黑暗。創世記第一章告訴我們,上帝說要有光,就 有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1:3-4)。很顯然地,聖 經告訴我們,這光就是我們的「理所當然」。科學上,這樣的理 解是因為太陽是永恆的(姑且稱之為恆星),對你我太習慣的。總是 認為它明天一定會再出現,即使陰雨天之後也終必出現。然而, 這卻不是極地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日常。對他們而言,永夜、永日 都會出現,並非日夜輪替,也不是光明黑暗交替。然而,對比與 兩分永遠是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參考架構。有上就有下,有光明就 有黑暗,有正直就有邪惡,永無止境。西方歷史流傳的「光明 會」,illuminati,還有更古早的祆教(拜火教、光明教),遠自主 前第五世紀波斯的瑣羅亞斯德(希臘語譯為,查拉圖斯特拉),意思 是擁有駱駝者,就開始光明與黑暗之對立。演變成為後來的摩尼教, 主後第三世紀,一般認為,傳教到中國來,成為金庸小說倚天屠 龍記裏頭的「明教」。或有史家稱,明朝之所以被稱為明,和明 教有關。無論如何,這些都是拜火教,都是光明教。人渴望並追 求光明。 不過,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在第一日上帝創造光之前,希伯 來聖經這樣描述還沒有光之時候,「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 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原文直譯,地面是沒有形狀、是空洞 的,黑暗在深淵之表面,上帝的靈振動在諸水之表面上。照字面 意思,似乎我們以為在創造之先,就已經有空虛混沌之黑暗。若 仔細地考慮這段經文的描述,上帝創造之開始,很顯然地,作者 強調「光明」是第一件受造物。換言之,在宇宙什麼都沒有之前, 作者描述,在沒有形狀也沒有物體之空洞混亂,像深深的山谷之 黑暗般,上帝說有光,就有光。光明,是創造之始,乃上帝所首 先創造,為人類而預備的。即使用科學瞭解,地球無法脫離太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