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9林牧師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馬太福音 11:25-12:5 (66 281 444a, 啟應文 20)

心得平安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 18 0429

反問自己 丹麥哲學家祁克果(Sø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 年 5 月 5 日-1855 年 11 月 11 日)對於基督徒之信仰,有獨到細膩的觀察和提 醒。他認為,『若一個人只相信他所想要相信的,那麼,這人不 是基督徒,連宗教徒都不是,這人只是自以為義的罪人而已。』 這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我們不也都挑自己想要相信的來相信嗎? 有求有保佑,有拜有保庇,求財求壽求姻緣,哪一項不是我們所 想要,相信所想要相信的呢!云云眾生中,人們需要倚靠、安全、 需要之滿足…。當然,不只這三項,還有更多想要的,如子孫、 事業、升遷、收入、居住、休假、旅遊…等等,太多想要的。然而, 對於這些想要,我們當然希望如實地握在「我」手裏,由我掌握。這 就是我們,活在台灣社會的人們,對生活或神明上帝的真實期待。 這些「想要」與宗教信仰無分,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在乎什 麼?當然在乎這些想要能夠如我所願成就,並牢牢地握在我手裏。 兩百年前丹麥基督徒,祁克果真實坦誠地自問,「成為基督徒, 我確實相信超越我之上的上帝嗎?」還是,我根本不相信上帝, 只是,我確定並只在乎相信那些我想要相信的!若我所相信的上 帝和我所期待不一樣、我所相信的上帝超過我所想要之外,那麼, 我還接受超越的上帝否!這是一個細微差別的自我反問,但是, 帶來的生命態度卻差距很大。甚至,我們說,這關係著我信並真 實勇敢面對不定的生命,還是,拒絕自我之真實面對,虛假構建、 自我迷幻並隨波逐流呢! 宗教心理學提醒我們,自古以來,宗教是人心面對苦難、困難 的主要依據。的確,生命有辛苦、苦難,人們期待宗教能夠解決。 可是,宗教歸宗教,卻我們要問:相信上帝是創造的上帝,是否將 生命主權交給祂呢?還是,我決定結果,上帝來執行呢!古老的中 東神話,精靈故事因應而生:破舊油燈裏的精靈,和窮小子阿拉 丁。「阿拉丁」,阿拉伯語,意思是信仰之尊貴。然而,油燈的精 靈卻是認主人不認善惡,即,只要是主人,就聽命於他,不管這主


人是好是壞。這也意味著人類宗教心理之反應:明明我們都知道有 善有惡,我們也清楚必須揚善除惡。可是,在欲望之面前,不管善 惡,只要聽命於我的神明、精靈,能夠使我心想事情的神明、精 靈,就是好的神明、精靈。那麼,出現了供人差使的神明、精靈, 那麼,神明是被人差使的。這到底對不對呢?若上帝是高過於我 的上帝,我應當聽命於祂,而不是祂供我差使啊!今日,我們每一 個人,必須平心靜氣地反問自己:上帝啊,我願意臣服於祢。 學主樣式 馬太福音 11:25-30,耶穌為門徒的禱告:第一,感謝上帝,因 為祂把「這些事」向聰明通達的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首 先,照原文,聰明通達,應該翻譯為,智慧、瞭解(知道)。換言之,很 聰明的,很知道的,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能明白 透徹的,什麼情況下都能佔最好位置的。耶穌說,上帝把「這些事」 對這麼聰明、知道的人隱藏起來。到底「這些事」是什麼事情呢? 經文沒有說清楚是什麼事,但是,屬靈的事情往往如此,對自己利 害關係在乎的聰明人,只看見自己的好處,那麼,他們看不見上帝 的帶領,也看不見聖靈的同在。那些自以為是什麼都知道,什麼都 會的「Mr. Know All」,往往最欠缺的是,謙卑、放下自己的自以為 是。因為,認識耶和華,才是智慧的開端。沒有了耶和華,智慧只 是人為自己的自私自利罷了。聖經翻譯裏,沒有「單純」這個詞,可 是,卻有相等意義的翻譯,「潔淨」。在上回的講道裏提及,「清」 心的人有福了,這「清」英譯本譯為「pure」,也就是單純、純一, 本意也是潔淨。嬰孩之所以可貴,不在於年紀小,卻在於純真、直 接。上帝在乎的,我們真實、直接來到祂面前。也唯有清心的人, 才得見上帝! 像孩子、嬰孩,不是像他們的無知,卻在乎坦然、真實、誠實 地面對人生的每一個挑戰和決定。能力到哪裏,就做到哪裏,不必裝 多,也不必裝窮,真實就是最美好的生命。只有在真實裏,才明白自 己的不夠,才知道學習成長,才願意放下自己的自以為是,不至於過 滿。然而,太多的想像,太多的想要,太多的詭計,雖然還沒有顯現 出來,可是,存在人心底,卻矇蔽了看見上帝的眼睛。倒不在於人聰 不聰明、知不知道,卻在於人心所想的盡都遮蔽了看見上帝的眼光。 與年紀少長沒有關係,卻和潔淨、純一有關。 學主樣式 其次,勞苦重擔的人到主這裏來,可得安息。我們應當負主的 3


軛,學主的樣式。耶穌給了我們特殊的提醒,到主這裏來的,勞苦 擔重擔的人可得安息。這段經文很困難理解!如何得到安息呢?耶 穌替我把一切的勞苦重擔都除去嗎?耶穌都頂去我身上的一切重 擔?這是不太容易明白的道理。我信耶穌,當然是為了減輕我的生 活壓力,我的生活重擔。然而,這世間的壓力與重擔,很沉重。 競爭壓力很大,人與人之關係受擠壓,身邊最近、天天見面的朋友 親人未必是距離最近的貼心朋友。的確,面對這個世界,我們可 以說,喘不過氣。為了生活而犧牲已經不是犧牲,而是必須。為 了賺錢而付出已經不是額外,而理所當然。這世界已經顛倒了原本 的秩序,我們見怪不怪,見惡不惡,見善倒以為希奇。那麼,如何 改變這樣的困境呢? 換個方向,我們反過來想想,如何學主的樣式,負起主的軛 呢?耶穌說,我心裏柔和謙卑,「柔和」,原文(paos)的意思除了柔 和外,本意強調既不是暴燥、焦急的,也不是漠不關心。因為翻譯為 「柔和」,有軟弱之暗示,但是,這詞的本意並非退縮或示弱。反 而,它強調的是,一個人既不被這世界(或事情)所激怒、暴燥,同 時,也並非漠不關心、好像所有事情都沒有意義。耶穌要我們也像 他那樣,不要被這世界激怒,遇到事情就暴燥,失了判斷的方向。 同時,也不要對這世界全然冷漠,好像這世界都沒有辦法改變了。 既不過度於被影響,也不過度退縮而出,在進入與退縮之際,就是 我們和世界的距離必須拉開,但又沒有離開這個世界。受這世界的 影響,卻又沒有昏了頭、不清楚。馬太福音 12 章 1-5 節,是最好的 解釋:耶穌和門徒,安息日經過麥田,肚子餓,隨手就掐起麥子來 吃。重點不在於是否違反律法,而這卻是法利賽人所斤斤計較的。 柔和謙卑 安息日是安息日,餓了還是餓了。我們是上帝的百姓活在這世 界裏,餓了也會渴,生活、身體之需要。看待這世界,並不需要高 度嚴苛像不入世僧侶徹底排斥這個世界,好像活在其中就有太多的 骯髒。的確,這世界很困難,其中很多黑暗,很多人心的墮落,然 而,我們並不因此退縮,並不因此對世界都漠不關心。同樣地,這 世界給我們的壓力、困難、苦難,我們不被激怒而失了判斷,反 倒,即便在安息日,餓了就餓了,吃就吃啊,不必為了這戒律而什 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敢做。這是耶穌所說的,柔和的心。更精準 地翻譯,冷靜卻堅定的心,在乎我清楚自己的位置,清楚我與世界 的距離。 謙卑呢,原文的意思,tapeinos,彎腰、知道自己算不得麼,用 4


在禮儀上,就專門指人向著上帝的卑下。很清楚地,柔和謙卑,在 於我們清楚上帝是我的上帝,我算不得什麼,卻蒙祂選召,成為祂 的百姓。基督徒的人生態度很簡單,就是提醒自己,向著上帝必須是 謹慎的,敬畏的,謙卑的。因為自己明白,這是來到創造萬有的上 帝面前,不是出於其它。因此,知道自己有限,也知道自己算不得 什麼,擁有的也都是上帝所交付給的。那麼,這就是我們理所當然的 心情,也是謙卑的心情。既然如此,就不必擔心其它的了。 心得平安 在世界裏,每一個人有所圖,所有人們之所圖匯集成複雜交 錯、彼此嚴重衝突的關係,有利害關係、面子關係、取捨關係、 競爭甚至陷害關係等等。現代社會進步很快,文化、文明很高,科 技也帶來更舒適方便的生活。可是,交織的關係與網絡比先前更多 更複雜,更彼此影響。匯率的波動,不只錢幣的價值而已,甚至, 關係許多公司的興亡。我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雖然號稱自由 越高,選擇越多,越自主,也越無奈。耶穌說,學主的樣式,這 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11:29)。是的,終究我們必須面對生命之 最後依據,所倚靠的,所憑藉的。這不是出於自己,也不能靠所 有或能力,單單只能信心倚靠。主告訴我們,不是律法使人得救, 乃是上帝。主告訴我們,不是食物叫人不死,乃是上帝。願我們找 到生命的依據,而不是找到吃什麼喝什麼的依據。主的樣式,其 實,不難。然而,卻必須克服這世界的誘惑與壓力。願主幫助我 們!# 問題討論 1.台灣人很在乎宗教,然而,照我的體驗,這宗教背後最重要的 原因是什麼。有人信,因為靈驗有效。到底,什麼事情靈驗,又 什麼事情有效。分享我曾經經歷過或看過的情況。 2. 耶穌在乎他的門徒心裏柔和謙卑。柔和,乃面對這世界,既不 過度擔憂也不漠不關心。反而,坦然真實地進入世界,面對世 界。不必特別激動暴怒,也不必什麼都不在乎、漠不關心,卻真 實面對每一天每一刻。分享我的每一天是如何經過。 3. 環境變化固然不是你我能決定或改變,競爭激烈也不是你我能 改變的,卻,我們從來就是能夠改變心情來面對這些不被我們 改變的情況。學主的樣式,心裏柔和謙卑,心得平安。分享我 的見證。#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