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6廖牧師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馬太福音 13:1-9,18-23 (67 282 488, 啟應文 1)

天國地質學 成為好土 百倍收成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廖述哲牧師 講於 18 0506

前言:巴勒斯坦的土地 多年前曾去過以色列、約旦旅遊,期間參觀了舊約的聖城-耶路撒 冷、以色列人曾經漂流的-曠野、耶穌的故鄉-拿撒勒、還有福音書中多 數的場景-加利利湖沿岸的城鎮。當我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時,其實可 以清楚地感受到乾旱的氣候、起伏的丘陵,以及放眼望去看似貧瘠、 充滿砂礫的土地;那裏與自己所成長的寶島台灣有著極大的落差。當 時心裏有一個疑惑:這真的是聖經所說「流奶與蜜的應許地」嗎?何 以歷世歷代各種族、宗教、強權一定得在這種地方爭個你死我活?因 為如果純粹把地質環境放在效益主義者的投資選項裡,巴勒斯坦的土 地似乎永遠不是一個投資與栽種最佳的選擇。 一、種子、撒種者與土壤 以前讀到撒種的比喻時,我實在無法用台灣人的思維理解那位巴 勒斯坦撒種者的行動,因為以台灣的精緻農業的型態,種子根本不應 該出現在農田以外或者沒有整過地的土壤之中。直到去過以色列之後 才明白,岩石地形與半乾燥型的土質,還有周邊沙漠地區的風化作用以耶穌那個時代的農業技術來說-農夫們為了要獲得更好的收成,只能 盡全力到處去撒種。 所以,耶穌的比喻對新約時代的猶太人來說,是大家再熟悉不過 的處境,甚至很有可能當耶穌在說話的時候,一旁就可以看到有人正 在撒種,因為經文在 v.3 原文,耶穌是用「看哪!」有一個撒種的出 去… 做為開頭。而經文 v.1 一開始從房子裡「出來」講道的「耶穌」, 似乎就像是 v.3 耶穌比喻開頭那位「出去」「撒種者」的圖像一樣。所 以後來當耶穌加以解釋的時候,我們也就更能夠明白耶穌所說的種子, 就是「天國的道理」(v.19);路加福音甚至清楚的說種子就是「上帝的 道」(路 8:11)。比喻中撒種者就是耶穌自己,種子就是那天國的福音; 而種子被撒在不同的「土地」,最終有了很不一樣的「結果」。 這幾個禮拜參與幸福小組的弟兄姊妹,應該非常能夠感受這一幅 圖像,以及體會作為一個撒種者的心情。坦白說我們並不完全知道 BEST 的生命光景是如何,但心裡卻熱切期盼透過幸福小組的聚集與 弟兄姊妹的見證,將這寶貴的福音分享出去。事實上在這個的比喻中, 種子的確非常適合拿來比喻作「上帝的道」,因為它不能夠被製造出 來,只能夠透過生命本身所結出的果子再去見證、栽種、傳揚。而主 耶穌也沒有呼召我們自己去製造種子或生產天國的道理,傳福音乃是 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