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基督教的復活節日期如何產生?又,為什麼稱為「舊」約、「新」約? A:首先,基督教最初的團體,其實,在耶穌學生的時代,根本上與猶太人團體 分不開。換言之,最初代教會本身就是猶太人團體之一。因此,他們使用猶 太曆是理所當然的。後來,因為最初代教會傳開,特別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 後,信徒四散在羅馬帝國各處,加入外邦人信徒,人數增加。於是,使用猶 太曆的習慣便受到各地方教會所處的社會環境所左右,而產生不同的日期。 同時,猶太曆主要是陰曆(古老的文明都使用陰曆,像東方的中國亦然,原 因很簡單,因為古代人們觀察月亮的變化,比觀察太陽的變化容易多了!), 卻各地方執行陰曆也各有差異,甚至,後來為了修正和陽曆之周期,必須補 正差時等等。各地教會舉行復活節的日子不一。直到君士坦丁大帝接受基督 教為合法宗教,透過政治力舉行的教會大公會議,尼西亞會議決定這個日期 之計算方式。春分,考慮陽曆的使用;月圓,考慮陰曆的使用,都照顧到不 同的需要;至於主日,當然就是聖經中說的,七日的頭一日。透過皇帝召開 會議,定下這個日期之計算方式。之後,也被大多數的教會奉行。換言之, 接受尼西亞會議結果的教會傳統,都用這個計算方式來決定復活節的日期。 此外,聖誕節因為沒有這樣的大公會議來決定。直到今日,聖誕節的日期, 東西方教會各有不同。至於我們,因為基督教源出於西方的羅馬天主教會, 所以,也就依循羅馬天主教會的習慣,在 12 月 25 日舉行聖誕節。其它,如 東方正統教會的聖誕節就不是這一天。 不過,話又說回頭,哪一天,在初代教會的階段,並不是那樣的精準。通常 就是教會傳統下來的約定俗成。今日,我們也就接受教會傳統所留給我們的 日期計算方式。到底真正是哪一天,我們所擁有的資料太少,無法得到確切 的日子。比如,照馬太馬可路加福音,耶穌和學生的最後晚餐「就是」猶太 人的逾越節晚餐。可是,照約翰福音,這晚餐卻是逾越節前一晚的晚餐。為 何如此,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兩千年前記載下這些資料的聖經作者,不是 注重科學精準或講究新聞真確的現代人,乃是記載信仰傳承的信徒。他們要 強調的是,信仰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多少有些出入。也正因為這些出入, 我們更能相信聖經的真實性!不然,一切都是捏造的,前後當然徹底一致。
第二個問題。新、舊約,之所以稱為新或舊,那是出於很後期的教會傳統之 歸類。在耶穌之前的時代,在耶穌時代、保羅時代,沒有任何猶太人或基督 徒使用「新」約或「舊」約之類的講法。後期之所以會如此說新或舊,當然, 一方面是方便說明,另一方面也是尊重耶穌是時代的轉捩點---像,羅馬帝國 把耶穌的出生那一年當成 AD,拉丁語 Anno Domini,意思是在主之後,我們 常常說,主後。因為尊重耶穌,這成為歷史的啟點。可是,歷史並不是在耶 穌才開始,那在耶穌之前要如何稱呼呢?後來,教會就使用 BC,before Christ。即,在基督之前。有趣的是,耶穌的出生那一年,是 AD 第一年。 耶穌出生的前一年,是 BC 第一年。因此,沒有第 0 年。這是羅馬帝國的影 響,教會也都如此使用,今日,我們也都循這個傳統。只是,後來為了避免 激怒非基督徒,主後,就被改稱為西元,避開強調「主」耶穌。如同,聖誕 節本來是救主誕,現在成為「耶」誕節,也是避免引起它宗教人們的不適。 猶太教使用經典,就是妥拉、先知書、書卷。他們就是稱呼妥拉(意思是律 法)、先知書、書卷。沒有所謂舊約之稱呼。對猶太教而言,經典就這些, 沒有後來任何其它的。初代教會,在耶穌保羅的時代,也使用這些經典。因 為沒有其它經典。一直到,第一二代信徒漸漸凋零,信徒發現信仰傳承很快 就消失,於是,書寫下許多的記事,如福音書。又,初代教會發現許多宣教 師所寫的書信,很有上帝的啟示與亮光,就爭相抄傳,例如,保羅書信和其 它使徒書信等等。又過了很多年之後,教會大公會議確定了,基督教的經典 就是這 27 卷,請注意,並沒有給它的名稱。直到,後來教會確定接納,猶 太教的 39 卷經典,基督教的 27 卷經典,教會為了方便稱呼,才有了舊約之 分。實際上,沒什麼舊的就不好或新的就一定怎樣的預設觀念,只是方便稱 呼。因此,也並非有什麼特殊事件造成這個新舊之稱呼產生。其實,直到今 日,猶太人根本不使用「舊」約之說法,就直接說,妥拉、先知書、書卷。 簡單回答如上。 林牧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