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牧講章

Page 1

主日講壇 路加福音15:22-32(50 149A 285)

理當歡喜快樂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60124

作光作鹽 耶穌的教導沒有太多抽象事物,絕大多數取材生活中隨手可得 的事情。例如基督徒最常說的,作光作鹽。光、鹽,人們天天必須 接觸,沒什麼特別。白天裏,我們大多數的時候不感覺到有光,卻 活在全然包圍的光裏;天天我們吃下許多食物,不太覺得其中鹽份 多或少,卻幾乎每一樣充滿鹽味。約伯記在三千多年前已經告訴我 們,「物淡而無鹽豈可吃嗎?」(6:6)可見得鹽很重要,讓食物有味 道,有味道才有美味。現代人瞭解更清楚,不只為了味道,鹽更是 生命不得或缺的基本元素,連血液都是鹹味呢。「鹽本是好的;鹽 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他再鹹呢?」(路加福音 14:34)「鹽本是好 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他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 睦。」(馬可福音 9:50)「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 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馬太福音 5:13)這 是三段共觀福音相同但稍微不一樣的記載。 首先,主要不同乃三段經文被不同作者放入不同的脈絡裏。馬 太福音乃承繼八福之後,公開地宣告:「你們(跟隨基督的人,基督 徒)是世上的鹽…」。換言之,這不是隱喻乃是明示、明喻,甚至, 不只是明喻乃直接陳述。你們好像鹽…不,馬太福音毫無保留地 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既然『是』,就毫無其餘考慮的餘地, 沒有任何迴旋空間。當然科學上,我們是人,永遠不是鹽!然而, 在耶穌的教訓裏,我們就『是』鹽,真真實實的鹽。「鹽若失了 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這是馬太福音的講法,基督徒是鹽,但這鹽若沒有味道後,不過丟 在外面,被人踐踏。 使人和睦 至於馬可福音之記載,則強調「你們裏頭應當有鹽,彼此和 睦。」這說法和剛剛所講的,不太一樣,雖然同樣是鹽的比喻。若 看馬可福音之脈絡,我們將發現:耶穌堅持信徒走在正路上,萬一 一手或一腳叫你跌倒,寧可缺了它們,免得全體拖累而無法進入上 帝國。由此,耶穌警告門徒,你們裏頭應當有「鹽」,當然不是指 食用的鹽或工業用的鹽,而是「鹽」之比擬、比喻。而鹽之功能就 是讓彼此和睦。「和睦」之希臘原文本意,就是『平安』。請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