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話
胡海輝
原本這個戲應該是去年2月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見大家的,那時我寫了以下這 段作導演的話:
「這個戲由演讀至真正演出幾經波折,首次演讀遇上編劇失去摯愛,無奈延期; 正式演出原本安排在2021年3月,可惜又遇上疫情,被迫延至今天才能見觀眾; 踏入新一年,疫情反覆,又傳來消息防疫規定有變,現在下筆之時正在努力張 羅應變。曾經想過:『辛辛苦苦攪咁多嘢為乜?』也許只是為了對劇場、創作、 身邊人的愛,這個戲綜合了以上各點,我哪有不咬緊牙關,令這創作真正在劇 場上呈現的理由?」
可惜最後抵不過疫情,這個戲無法在劇場上呈現,唯有改在排練室作錄影延播。 當時的導演的話還有以下一段:
「很喜歡劇中一句台詞:『聽日會有新嘅問題,新嘅希望,新嘅視野。知識係 不斷改變,所以追求知識係永無止境。』一切由問題開始,有問題才有動力追 尋新答案、新視野,即使最終未必有令人滿意的答案,但至少知道如何繼續走 下一段路。」
當時出現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但終究未盡如人意,所以即使資源有限,這次 也咬著牙關無論如何要在舞台上呈現,始終編劇是以舞台演出來構想,一天未 在現場與觀眾,這演出還未算正式脫胎成形。
感謝由演讀至今曾經參與的演員、設計師、後台、前台行政等各部門的朋友, 甚至之前演讀、錄播有看過、給予過意見的觀眾,承蒙你們的愛護,《愛的實驗》 才終於能夠站在舞台,與各位見面,希望未來它還有更長的路走!
編劇的話
愛的實驗,可謂波折重重。
2019年的首次讀劇前,爸爸突然仙遊,劇本也寫不去,只好延期 2020年第二次讀劇,疫情爆發,只好取消
2021年首度公演,疫情還未完結,又再延期
2022年(又)首度公演,Omicron到訪,改為排練室錄播版
鄭廸琪
2023年(又又)首度公演,究竟要寫幾多次編劇的話。然而,今天,我們仍然 要創作,無論有多困難,我們仍然要創作
以下是寫於(墮入結界的)首演前的編劇的話: 哈洛生前獲頒多個獎項,表揚他在人類情感發展的研究,但死後三十幾年,今 天記得他的人不多,有關他的文章也是批評他的研究對動物有多殘忍。我無意
為他平反,畢竟當年動物權益根本不是考慮因素,雖然今天也不見得有多進步。 我不曉得他對猴子是真無情或假不理,他在訪問中曾表示,「我是一個仁慈的 人,但我從來都沒鍾情於猴子⋯⋯我鍾情人類⋯⋯如果你對應用研究於人類上 不感興趣,那麼研究猴子就沒有意思。我這一生都關注人類的事,而我從來都 不介意得罪人。」他就是這樣堅持下去。
我突然也有感而發:這段日子,我們的堅持是為了什麼?對我來說,堅持因為 你我他是人,我關心人性,我鍾情人類,而關乎人類的人性的事情,就是要堅 持下去。
對不起,借題發揮了。
哈洛稱他的研究為愛的實驗:創造愛,毀滅愛,重建愛。 但願我們的愛被毀滅後,也有重建的一天。
失去愛 才懂得
區永東(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陳錦瑩 (一月一藝術)
Harry Harlow(1905-1981)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並在史丹福大學取得學士及博士學位。 Harlow原 名 Harry Frederick Israel。儘管Harlow並非猶太人,但他的一個博士導師擔心 「Israel」的這個姓氏,或會招來當時反猶太人的偏見,而影響他的事業發展。故在導師的 建議下,「Israel」這個姓氏便被改成「Harlow」。
Harlow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任教,直到1974年退休。Harlow在大學讀書時,主要是以老鼠作為研究對象,後來在機緣 巧合下,轉而研究靈長類動物。事源他剛加入威斯康辛大學不久前,老鼠實驗室就因大火被 拆卸了。後來在一次橋牌聚會中,系主任的太太提議他可以到市內的維拉斯公園動物園Vilas Park Zoo觀察猴子以延續他的研究。故Harlow曾自詡道 :「我可以說是搭建了從研究老鼠 走到研究猴子的橋樑」。在研究猴子的過程中,他很快便發現需要建立一個更富系統的實驗 室。威斯康辛大學的第一個靈長類實驗室便是從校園附近的一所房子改建而成。後來,已停 工的奶酪工廠,亦改建為大型靈長類動物繁殖和研究設施。
Harlow早期的研究成就,就是心理學教科書都必定會提及的Wisconsin General Test Apparatus——一個用以研究靈長類學習的實驗儀器。而讓他在心理學界打響名堂的,是他 推翻了一般人對動物學習進程的認識。一般人都認為動物學習的過程,只是根據反覆試驗, 機械式地逐步改變習性。而Harlow則發現,動物也能夠像人類一樣,從反覆學習中學習到 背後的原理(learning set formation),即是「學習到怎樣去學習」。當遇到一個類似但從 未遇過的問題時,動物亦擁有人一般的洞察力,經過一次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後,就可以接近 完美地學習到如何解決新的問題。
至於Harlow是如何從研究動物的學習理論,轉而研究動物的「愛」,則是另一個機緣巧合。
他剛開始研究時,是從國外進口猴子,這個成本十分昂貴,而且經常會出現因患有疾病而導 致猴子間互相感染的事件。在1950年代中期,就因結核病而喪失整個猴子群。為了避免類 似感染和疾病傳播事件再次發生,Harlow開始建立自己的猴子群,更將剛剛出生的猴子嬰 兒與母親分隔,並交由實驗員飼養。被獨立飼養的猴子會被餵飼特別配製的飼料,內含盤尼 西林、維他命、鐵質等營養,以讓牠們能更健康地成長。成效確實十分明顯,人工飼養的猴 子的夭折率比由猴子媽媽自然餵養的夭折率低很多。
然而,儘管這些猴子的健康狀況良好,卻缺乏社交技能。Harlow發現到這些猴子嬰兒有一 個獨特行為——每次換走籠底作為尿墊的棉布時,猴子嬰兒都會有十分大的反應,發脾氣地
緊抓著棉布,並表現出很失落的樣子。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因為根據當時的心理學研究, 並沒有任何理論能解釋為何猴子嬰兒會如此在意這塊棉布。而在其他的觀察中Harlow亦發 現,若飼養籠的底部只是一塊鐵絲網,猴子嬰兒的狀態會變得很差;若於飼養籠中放進一個 鐵絲網做的圓錐體,猴子的狀態會變得好一點;若在這個圓錐體外裹上一層棉布,猴子會活 得更健康。但究竟是什麼影響猴子的健康呢?
在1957年一次返回麥迪遜的航班途中,Harlow遠眺窗外景色時,腦裏突然生出一個意 象——他感到自己身旁彷彿坐著一個布做的猴子代母。懷著這個奇想,他回到實驗室後就立
刻著手設計這個猴子代母。猴子代母是一個根據猴子嬰兒體型而設計的圓柱體,後面裝有暖 管模仿動物的體溫,而在胸前的位置亦有一個乳房裝置,提供猴子嬰兒需要的奶水。猴子代 母共分兩款,一款是由鐵絲網所製的「鐵絲代母」,另一款則是用木頭所製,並在外面鋪上 軟膠再裹上棉布的「棉布代母」。
在其中一個實驗當中,Harlow將剛出生的猴子嬰兒,放置在同時有兩款代母的飼養籠中, 實驗就是要量度猴子嬰兒依附在不同代母身上的時間。Harlow共設計了兩個情景:在一個 情景中,只有鐵絲代母的乳房裝置會提供奶水,而棉布代母的不會;在第二個情景中,只有 棉布代母的乳房裝置會提供奶水,而鐵絲代母的不會。在25日的觀察中,無論提供奶水的 是鐵絲代母還是棉布代母,猴子嬰兒每天只有不足1小時是依附著鐵絲代母,而有6至18 小時都是依附著棉布代母。這一系列的實驗,推翻了當時心理學對於嬰兒依附媽媽的立論。 當時的想法是,嬰兒生存的基本需求是食物,所以嬰兒依附媽媽的根本動機是要獲得食物, 故媽媽對嬰兒而言,只不過是嬰兒對需求食物之下的附屬品。Harlow的研究清楚表明,棉 布代母為猴子嬰兒所能提供的親密、舒適接觸,比起食物更為重要。在Harlow的其他實驗 裡,棉布代母的出現,亦令猴子嬰兒更敢於探索周圍的環境。例如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沒 有代母在場的猴子嬰兒只會瑟縮一角動也不動,不敢四處遊逛。
Harlow於1958年所發表的文章《愛的本質》,描述的這一系列的傳奇性實驗,是心理學的 經典研究之一。我們現時所知道的育兒基本常識——須確保嬰兒與母親之間頻繁和親密的身 體接觸,正是源自Harlow的研究成果。
Harlow的研究廣為人知,或緣於他樂於在不同場合演說。實際上,少時的他非常害羞。有 人曾描述,他開門前,都會向門道聲不好意思。他亦曾經有語言障礙,剛任教時,常成為學 生嘲笑的對象。如何走過,成為一個出色的溝通者,相信會是Harlow另外一個有趣的故事。
Harlow的成就無庸置疑,但他的學術生涯也不無爭議。
一般心理學家可能都會對Harlow講述研究時的用語不甚習慣。Harlow慣常會用上一些誇張 的詞語,例如把鐵絲代母稱為「鐵娘子(iron maiden)」;把隔離猴子的空間稱為「絕望 之坑(pit of despair)」;把控制母猴交配的裝置稱之為「強姦架(rape rack)」;把猴子 依附棉布代母的行為稱之為「愛(love)」,摒棄使用專用詞彙「依附(attachment)」。
這些具濃烈色彩的用詞,未必是科學上最準確,但的確令到大眾更加明白和感受到他的研究 結果。
在Harlow後期的實驗中,往往把猴子處於被隔離狀態,繼而令猴子因缺乏群體交往而產生 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可說是殘忍地對待動物。Harlow的博士後學生William Mason說「他
這些持續進行的實驗,令所有懂得尊重生命、尊重他人的人,都會為之反感,因為他的處 理手法確實有違普羅大眾的道德感受。(He kept this going to the point where it was clear to many people that the work was really violating ordinary sensibilities, and that anybody with respect for life or people would find this offensive.)」Harlow的實驗提高了大家對 實驗室動物的關注,亦可說是催生了美國在1966年提出的實驗動物福利法(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 Act)。
在實驗上,可能要拿走愛才能證明愛的重要。
在生活上,是不是也要失去愛,才可以感受到愛的存在。
參考資料
Gluck, J. P. (1997). Harry F. Harlow and animal research: reflection on the ethical paradox. Ethics & behavior, 7(2), 149-161. https://doi.org/10.1207/ s15327019eb0702_6
Harlow, H. F. (1949). The formation of learning sets. Psychological Review, 56(1), 51–65. https://doi.org/10.1037/h0062474
Harlow, H. F. (1958). The nature of love. American Psychologist, 13(12), 673–685. https://doi.org/10.1037/h0047884
Suomi, S. J., & LeRoy, H. A. (1982). In memoriam: Harry F. Harlow (1905-1981).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 319-342. https://doi.org/10.1002/ ajp.1350020402
一月一藝術導賞片段及文章
Website: 1m1a.org
Facebook:1m1a.org
Instagram: @1month1art
製作人員名單
編劇:鄭廸琪 導演:胡海輝
主演:王文杰 杜施聰 徐務研 張佩德
歐啓發 戴俊笙 譚安婷
佈景設計: 阮漢威
服裝設計: 程凱雯
燈光設計: 鄭可聆
作曲及音響設計:何子洋
編舞及形體指導:張學良
舞台監督:
丁美森
執行舞台監督: 馮琪峰
助理舞台監督: 陳積玉
服裝助理: 羅文慧
監製: 潘藹婷
助理監製: 鄭皓諺 麥嘉聰
平面設計: 鄭艷
宣傳攝影: Jack Tuen
一拳書館 x 一條褲製作
《愛的實驗》演後談
主持:胡海輝(《愛的實驗》導演)
嘉賓:鄭廸琪(《愛的實驗》編劇)
區永東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
日期:7月8日(星期六)
時間:2:30pm
地點:一拳書館
立即報名
分場表
第一場 愛的本質
第二場 愛的萌芽
第三場 愛的陷阱
第四場 愛的毀滅
第五場 愛的側面
第六場 愛的深淵
第七場 愛的代價
角色表
杜施聰 哈利.哈洛
歐啓發 李察
張佩德 克拉 /瑪嘉烈/媽媽/猴子
王文杰 齊默曼 /克魯格 /史金鈉 /派對朋友 /漢文 /哥林德 /同事 / 研究生/ 雷柏德 /史提芬 /李文/猴子
戴俊笙 舒奧米 /梅森 /佛洛伊德 /派對朋友 /特爾曼教授 /學生 / 大學同僚 /大學上司 /研究生 /馬斯洛 /霍士 /伯恩斯坦 /猴子
譚安婷 106號猴子 /猴子 /華生 /媽媽 /派對朋友 /學生 /羅森保 / 童年哈洛 /高爾 /倫柏
徐務研 海倫 /老鼠 /BB /空姐 /媽媽 /派對朋友 /學生 /艾力遜 / 同事 /研究生 /畢特勒 /童年德爾瑪 /塔維斯 / 猴子
第三屆紀錄劇場節—八月節目巡覽
FW: 家的妄想
12-13.8.2023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14-16.8.2023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節目內容並不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14.8.2023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更多資料詳見第三屆紀錄劇場節網站
編劇:鄭廸琪
大耳創作Big Ear Story創辦人。 編劇/職業治療師/繪本作家/繪本老師等等等等多重身分。 劇本作品:《螢火》、《魚躍記》、《流徙之女》、《我的父親.我的兒子》、 《好人不義》、《未忘之書》、《柒肆零貳》及《愛的實驗》。
繪本作品:《我的不速之客》、《生死前的八種味道》 導演:胡海輝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2008年獲英國倫敦 大學中央戲劇及語言學院碩士,同年夏天獲亞洲文化協會基金獎學金前 往美國考察研究。現為一條褲製作藝術總監,近年銳意發展紀錄劇場。
胡氏為香港學校戲劇節首席評判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亦為香港演 藝學院擔任兼職講師。2017年胡氏獲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以表揚對紀 錄劇場的貢獻。
演員:王文杰
2017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表演,同時也是精神科註冊護士。
校內演出包恬《鄭和的後代》、《愛.實驗》、《馬克白》、《嚎叫》和《蝦 碌戲班》等劇目。曾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當交換生,在台灣演出包括《此 時此地》及《赤鬼》。校內曾獲多個獎學金,更藉《嚎叫》獲頒傑出演 員獎(創作演員)。另外更獲頒「學校傑出學生獎」以及「校長獎 – 學 生優秀大獎」。
近期演出包括《愛的實驗》(讀劇)、《畀唔起?咪鬼畀》、《阿拉丁 神燈》、《花木蘭》、《螢火》(讀劇)、《假鳯虛鸞》、《Ophelia 2.0》、 《白衣天使 · 南丁格爾》、《死亡一吻》(讀劇)、《小海白音樂劇》、《教 育有戲》、《小城風光》、《Grease》、《灰闌》(重演)、《火星人》等。
Big Ear Story bigearstory演員:杜施聰
出生於香港,自理工劇社開始,參與業餘戲劇公開演出,至今不懈。本 土創作劇方面,近作為新域劇團蔡錫昌編、導《風鐸。敦煌》,飾演敦 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常書鴻;翻譯劇方面,近作為劇場空間 Agatha CHRISTIE 編劇馮祿德導演《我和死亡有個約會》( Appointment with Death),飾演法國心理學家謝醫生 (Dr Gerard)。
現為香港戲劇工程及新域劇團伙伴演員、第四線劇社社員及香港舞台劇 獎評審。
曾獲香港戲劇匯演最佳男演員、深圳南山「城市戲劇節」最受歡迎男主 角、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及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
演員:徐務研
先後取得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學士學位及香港演藝學院藝術學士﹙榮 譽﹚學位﹙戲劇﹚,主修表演。在校參演劇作有《嚎叫》、《蝦碌戲班》、 《慾望號街車》、《馬克白》、《鄭和的後代》等,藉《嚎叫》獲頒傑 出演員獎(創作演員)。現為自由身演員,曾參演一條褲製作的《教育 有戲》、演讀劇埸《死亡一吻》、前進進春季讀劇展《飛吧!臨流鳥, 飛吧!》及鄧樹榮戲劇工作室《羅密歐與茱麗葉》等。除台前及幕前工 作外,亦為不同學校及機構擔任戲劇及舞蹈導師。
演員:張佩德
1996年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高級文憑畢業生。
畢業後往美國成家立室前曾參與中天製作音樂劇《仙樂飄飄處處聞》飾 Elsa,赫墾坊《三條天天向上的根》、春天舞台《播音情人》、 《上海 之夜》飾嬌嬌姑媽,觀塘劇團《愛上愛上誰人的新娘》並憑此劇獲香港 戲劇協會提名最佳女主角,喜/鬧劇組別。
同時亦為專業配音員,離港前作品有《獅子王》、《睡公主》、《Toy Story》、《南京的基督》、《我愛廚房》、《高飛家族》、《楚留香》、 較近期作品有《Yogi Bear》、 《毒戒》、 《脫皮爸爸》。
於1998年往美國成為人妻後為兩餐苦讀成為註冊會計師,於2018年正 式回流,回流後曾參與的演出有風車草劇團的《這一夜,聽我們說故事 2019》以及《米線女戰士》飾寶鈴婆婆、2021 參與IStage 《正是這樣 的生活》飾程學藍、演戲家族音樂劇《森林教室》飾媽媽、 香港話劇團 讀戲劇場《生活在他方》飾Kate。
現無業,或人稱自由身戲劇工作者。
演員:歐啓發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一級榮譽)學位,主修表演。 在學期間曾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堅毅獎學金、學生優秀大獎、傑出學 生獎。近期演出包括同流《今晚,Omakase夜唔夜?》;藝君子劇團「植 物誘讀」《植物人》;劇場空間《Ellie, My Love》;再構造劇場《後人
類狀況》;前進進戲劇工作坊X法國埃梅劇團《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新域劇團《詩聖杜甫貳·零》;香港演藝學院《海灘上的安蒂岡妮》、《The Two-character Play》,其中憑《海灘上的安蒂岡妮》獲傑出演員獎。
演員:戴俊笙
自由身演員及表演藝術工作者,二十年演出、創作及戲劇教育經驗,集 編、導、演、唱於一身。現為中小學戲劇導師。
近期舞台演出包括:臨時戲班《父與女》;加氣工作室《離境大堂》; 香港話劇團《愛的實驗》讀劇;有骨戲《哈比魔法師》;一條褲製作 戲劇x全球視野《和平秘道》、《昂貴毒藥》、《美國蝦》;Project Roundabout《不日上演-人間有情》;文化交談音樂劇《利瑪竇》; 唯獨舞台音樂劇《唯獨你是王II》等。
曾拍攝電影《洩密者們》、《明月幾時有》、《喵星人》等,及ViuTV、 開電視、香港電台、有線電視等;亦參與廣告拍攝、音樂創作、演唱、 配音及司儀等工作。
演員:譚安婷
2018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 表演。在校時憑《嚎叫》獲得「傑出演員獎」。2019至2021年間加入 一條褲製作,擔任駐團實習演員並參與多個演出。近年舞台演出包括: 一條褲製作《流徙之女》(四度載譽回歸)、《長夜守燈》以及前進進 戲劇工作室《案內人HongKongShima》。
譚氏熱愛編寫,2023年最新編劇作品包括【獨劇】-獨立書店社區讀劇 計劃《又係女司機》及艾菲斯劇團《離留之境》。譚氏曾參加普劇場主 辦的「第三屆心之河土壤栽培計劃」憑《不避風的港》獲得優異劇本, 劇本亦於香港藝術中心主辦的「編劇工場6」作公開演讀。曾參加香港 話劇團舉辦「有文字你send來 · 不『疫』樂乎」憑《執屋》成為入選 作品,並於話劇團官網發佈。近期亦擔任英皇娛樂電影《阿媽有咗第二 個》編劇助理。
現為自由身演員、中小學戲劇課導師、編劇。 Pearlmi Tam 譚安婷
佈景設計:阮漢威
阮漢威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藝術學士,主修佈景及服裝設 計,曾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及成龍海外獎學金赴英國Stephen Joseph Theatre實習。舞台設計作品達二百個,更憑演戲家族製作的《四川好 人》獲第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服裝設計獎」。現為自由身舞台工 作者及劇場教育工作者、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香港演藝學院駐院藝 術家(設計)(2015),同時亦為舞台攝影師,為不同專業表演藝術團體擔 任攝影師,其舞台攝影作品曾分別在台灣及日本隨藝團展覽。2017年開 始委任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員(戲劇界別)。2008年開始個人攝影計 畫《Black List》,並於2010年7月展覽及出版。阮氏曾六度獲香港小 劇場奬及香港舞蹈年奬之提名「最佳舞台效果獎」。2017年憑《金龍》 獲第二十六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獎」。2018年憑前進進戲劇 工作坊《對倒.時光》獲IATC(HK) 劇評人獎頒發年度舞台科藝/美術獎。 2020年憑《夏娃》獲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
服裝設計:程凱雯
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並取得創意媒體學院理學士學位,隨後畢業於香港 演藝學院,主修舞台佈景及服裝設計。
佈景 / 服裝設計作品包括:一條褲製作《撒旦狂筆》;香港藝術節《沉 浸式歌劇 - 小狐狸 Vixen》、《鼠疫》;中英劇團《金龍》;風車草劇團《騙 局喜劇》;香港演藝學院舞蹈學院夏季演出《COVEN》;香港中樂團《音 樂尋寶記3 - 誰在竹林裡唱歌》;天邊外劇場「新導演運動」《傷逝如她》。
其他執行/助理設計作品包括:城市當代舞蹈團《時空觀》《迴影》; Project Roundabout《親親麗南》;香港話劇團《結婚》(重演)、《俏 紅娘Hello! Dolly》;香港舞蹈團《鬍鬚爺爺之詩遊記》;任白慈善基金 《蝶影紅梨記》(2018澳門站)。
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燈光設計:鄭可聆
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一級榮譽畢業,主修舞台燈光設計。
燈光設計作品包括第十屆華文戲劇節代表地區演出《馬克白》、香港演 藝學院《兒欺》、演戲家族《老子駕到》、一條褲製作《2047的上半場 與下半場》、《捌次二〇四七》、《長夜守燈》及《同行尋光》等。
編舞及形體指導:張學良
2003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音樂劇舞。曾參演多個音樂劇、演唱 會、短片及廣告等, 亦憑獨立創作獲邀於不同的藝術節中演出。2007年 赴澳洲為P&O遊輪作長期演出。回港後於製作公司擔任演出製作經理。 2009年回歸舞台。
2012 - 2014年為香港電視合約藝員。期間曾參與電影《得閒炒飯》及 《華麗上班族》拍攝工作。學良曾編作及演出2011年度香港舞蹈年獎(社 區舞蹈)得獎作品《六翻自己》。2013年以《原塑》榮獲第六屆小劇場 獎最佳男主角。2017年以《巴打修女騷一show》獲提名第二十六屆香 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近期參演作品:愛麗絲劇場實驗室《暴風雨》, 《一齣如夢似幻的戲劇》、香港話劇團《四川好人》。導演作品:方外 無式《剎那》及一桌兩椅慈善基金《翻開天空》粵劇推廣巡迴演出。學 良亦曾以作曲及填詞身分參與多個創作,致力成為一位無界別限制的文 化藝術人。
現時為香港演藝學院研究生,主修劇場構作。
音樂及音響設計:何子洋
現為聲音藝術家、音響設計師、混音工程師。201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 院主修音響設計。以不同身分利用聲音創作,見於舞台劇音響設計,獨 立電影音樂及混合,動畫音效,音樂編曲等參與創作。
舞台監督:丁美森
參與舞台工作超過三十年,與無數的業餘及職業劇團合作過,曾為明日 劇團及中英劇團全職工作人員,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
曾經參與的舞台工作範疇
包括:演員、導演、化妝師、木偶及皮影師、舞台監督、佈景設計及道 具製作、技術統籌及製作統籌等。
執行舞台監督:Frankie Fung
喜愛劇場,中學時開始接觸戲劇,至今活躍於前後台工作。主要擔任執 行舞台監督、助理舞台監督、音響控制等工作。
助理舞台監督:陳積玉
超過十年從事不同媒體的工作經驗,主力於舞台製作、廣告、宣傳短片 及各類型典禮等。曾與不同團體及機構合作,擔任節目統籌、舞台監督 及行政總監。近年曾參與的項目包括香港舞蹈聯會 大型舞蹈劇等。
監製:潘藹婷
畢業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過往曾擔任雜誌編輯、藝術活動統籌等工 作,並先後於社區文化發展中心、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藝術中心工作。
2014 年獲「藝術行政人員海外培訓計劃」資助,於澳洲「阿德萊德藝術 節中心」實習。
近年參與製作包括﹕《父子母女一場⋯⋯》(首演及重演)、《時代記 錄者》、《戲劇與社會︰紀錄劇場節》、《回溯重構﹕1967》、《流徙 之女》(上海重演)、《金童子》(重演)、《讀癮起》演讀劇場系列 及《一個人的政治:長毛》。
助理監製:麥嘉聰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及電視專修,白紙一張,不諳世事。最近參與 製作:《最危險的時候》、《長夜守燈》、《黑暗燃燒》、第三屆紀錄 劇場節-新進紀錄劇場讀劇展演及《流徙之女》(重演)。
助理監製:鄭皓諺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新媒體及影視創意寫作。現職一條褲製作行 政。2023年參與製作包括:一條褲製作《文本大世界》及《撒旦狂筆》。
助理監製:杜卓頤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主修創意媒體。現職一條褲製作 行政,最近參與製作:路過北角參與式互動劇場《變變變新大陸》、《同 行尋光》、《愛的實驗》、《最危險的時候》、《長夜守燈》、《黑暗燃燒》、 第三屆紀錄劇場節-新進紀錄劇場讀劇展演及《流徙之女》(重演)。
關於一條褲製作
成立於1995年12月,2012年重組,邁向成為全職劇團,於2019年躍升為藝發局三年資助藝團,更於2022年成為 上環文娛中心場地伙伴。一條褲製作秉承多年來開拓的成績與方向,本著「立足舞台,放眼社會」的精神,全面投 入本地劇壇,推出更多內容與形式同樣鮮活而有意義的作品,期盼以戲劇回應、回饋、改變社會。劇團現正朝著三 個主要方向發展:演出、應用戲劇及研究與保存,以所知所長,令本地劇壇更百花齊放。
劇團近年致力發展「紀錄劇場」(Documentary Theatre)及「人種誌戲劇」(Ethnotheatre),更大膽嘗試將此創 作方式應用至本地議題上,成為本地劇壇先鋒,並於 2017 年及2019籌辦了兩屆香港的「紀錄劇場節」,進一步令 戲劇藝術與社會產生更緊密的關係。
董事局主席 :周偉強
董事局成員 :李浩儀、黃婉萍、簡淑明、劉天明
藝術總監 :胡海輝
行政經理 :潘藹婷 行政主任 :鄭皓諺
藝術行政見習員 :麥嘉聰、杜卓頤
網頁:www.pants.org.hk
電郵:info@pants.org.hk
成為一條褲之友
Pants Theatre Production
入會費用全免!會員盡享優惠包括:
-定期透過電郵收取一條褲製作的最新資訊及優惠
-憑「一條褲之友」會員卡於城市售票處購買本團主辦之演出門票,即享指定折扣優惠
-會員參加本團舉辦的工作坊可專享指定折扣優惠
登記方法:
1) 請填妥問卷下方的表格,或
2) 掃描以上QR code並以電郵、傳真或郵寄方式交回,或
3) 到www.pants.org.hk填妥網上入會表格。
本團將於七日內回覆確認,會員卡將會於兩星期內郵寄予閣下。
立即登記
支持一條褲製作
一條褲製作本著「立足舞台,放眼社會」的精神,期盼以戲劇回應、回饋、改變社會。 您的支持將有助本團更全面地發展「戲劇演出」、「應用戲劇」及「研究與保存」三大方向。
捐款 HK$500 或以上者:我們將於同年的各演出場刊中作特別鳴謝
捐款 HK$100 或以上者:將獲發捐款收據申請扣稅
*您亦可指定捐款贊助本團「學生專場」門票,令更多本地學生能夠接觸戲劇藝術。
歡迎閣下致電2419 9006;或傳真至 2419 9789 ;或電郵至info@pants.org.hk,聯絡本團向我們捐助。
鳴謝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
鄧潔蓮 Chan Lung Fung
Scarlett & Sunny Chan
黃仲遠先生
區永東博士
香港戲劇協會
樹洞香港TreeholeHK
一拳書館
演出問卷
感謝各位觀眾對《愛的實驗》的支持,
獨立媒體
文化者
星島日報
香港話劇團
進劇場
影話戲
中英劇團
劇場空間
非常林奕華
三角關係
同流 We Draman group
各擺放單張及海報的書店、 咖啡室、餐廳及商舖
網上問卷
盼望您在欣賞演出後可以填寫以下問卷,給予我們寶貴的意見。
嶄新藝術推廣手機應用程式—— 1M1A現已推出!
1M1A超越購票平台限制,一App就能夠搜羅全港最新、最多元化的藝術節目資訊!登記成為1M1A會員, 除了可以
隨時掌握最新藝術節目資訊,還可以累積ArtFun,兌換各種豐富獎賞*。會員可以隨時追蹤 你最喜愛的藝團和藝術 家的最新動向;觀賞藝術節目後,更可在1M1A的互動評台和其他藝術同好互 動交流心得!
立即下載1M1A 讓藝術成為你我日常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Facebook:1m1a.org
Instagram: @1month1art
YouTube:一月一藝術
Website: 1m1a.org
1M1A 網站
我們與接近 20 0 個本地及外國著名藝團合 作
專注為文化藝術及舞台表演提供宣傳策劃與推廣服 務
我們與接近 20 0 個本地及外國著名藝團合 作
專注為文化藝術及舞台表演提供宣傳策劃與推廣服 務
。文案創作 。活動策劃 。公關宣傳
。廣告設計 。錄像製作 。門票預售
熱線:3599 6963 網站:www.chasing-c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