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愛的一本靈修書籍:「竭誠為主」 殷兆威牧師 十多年前曾使用「竭誠為 主」這本靈修書籍作每日靈 修之用,開始時先閱讀作者 章伯斯所選取的每日經文, 其編排都祇是一節金句,非 常精簡。跟著我會合上書本, 默想經文的意思和聯想經文 與我的關係,繼而寫下一些 簡短的文字。隨後再次打開 書本,閱讀作者的經文分享 和禱文。這部分作者約用600 字之內完成,文字凝煉精僻,令我大開眼界。全書 編排是按月日每天一篇,剛好一年之內完成。二零 零一年我經歷了與上帝和章伯斯每日對話之旅,屬 靈視野和心靈空間都得到擴展。
我推介章這本書有三個原因: 1.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在基督信仰的理念認知層面 上,糾正一些我習以為常的錯誤觀念。同時讓我 發現我的信仰盲點。 2. 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基督信仰的基礎—「一些最重 要的根基」。這些道理是我以前知道的,如今卻 是迫切感受到的。 3. 作者以精煉的文字,簡短的篇幅,可以經常引導 我進入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狀況:有時是為罪而 自責、懊悔、憂傷,有時是為主奇妙的作為而讚 嘆、感恩和歡呼。 因此,我誠意向弟兄姊妹推介這本書,每日用 30分鐘時間,按上述之安排閱讀、默想、書寫、 對話和祈禱,也許你也可以經歷一段與屬靈人同行 之旅。而且,我也歡迎與大家透過電郵 swyan@rhenish-hk.org.hk ,彼此交流分享。
作者: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 英文原著:My Utmost for His Highest 中文本:竭誠為主 福音證主協會
屬靈書籍介紹
梁荔馨宣教師
想起「馬丁路德」 四個字,不知道大家 會想起甚麼?想起電 影《路德傳》?想起 今年是宗教改革500 週年?想起德國這個 地方?想起《堅固保 障歌》?想起路德「四 個唯獨」的神學?定 還是想起一本又一本 的路德著作?筆者在 讀神學的時候,想起 馬丁路德,認為他是 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 他的貢獻奠定了基督新教重要的神學基礎。可惜, 當時對筆者而言,馬丁路德很偉大,卻又距離很 遠。感覺距離遙遠,不單是因為他生存於與我們 完全不同的地方與世代,更加是因為,我們對馬 丁路德的認識很有限,我們只知道他做了些什麼, 發表了什麼著作(這些我們從宗教改革的歷史可 以知道很多),但對於這些看似很勇敢的行動背
後,路德的心路歷程,我們卻不太深入了解。 閱讀傳記的好處,就是使我們對傳記的主角, 有更加立體的認識與明瞭。《馬丁路德傳》與電 影《路德傳》的不同,在於它對馬丁路德童年時 期的成長,以及對他幼年時期所接觸的天主教生 活,有較詳細的描述與刻劃。從這些描述當中, 我們能夠明白,路德盡力抗衡違反福音真理的信 仰演譯,這一份的堅持是如何孕育出來。自小路 德就認為上帝是一位審判官,聽到基督的名字, 便懼怕得臉青唇白。處於這種屬靈光景的路德, 卻覺得他與上帝必須要有一種個人的、清楚的關 係。這一種追求,這一種從心底而發的渴想,不 單驅使路德成為修道士,後來更使他確信「因信 稱義」,恢復了個人與上帝直接的關係。一種從 心而發對個人與上帝關係的追求,使路德無懼當 時天主教教廷的強烈反對和逼迫,使他有勇氣在 沃木斯(Worms)的國會會議中,面對著300位國會 成員,仍然無懼宣稱「若不是有上帝自己的道或 清楚固定的理由折服我,我就不能,也不願,撤 回或改正一字。因為不照良心的命令行事是不可 1 的,有害的、危險的,願上帝幫助我! 」 1
何禮魁。《馬丁路德傳》。香港,道聲,1992。頁70。
《馬丁路德傳》當中描述的路德,不單是一位 雄辯滔滔的神學家,他也不僅思辨清晰,而且更 洋溢著堅守上帝的道、不畏強權的勇氣與激情。 透過《馬丁路德傳》,我們與數百年前的路德相 遇、認識,也嘗試更明白路德在帶領種種改革與 討論時,他的理念、想法、堅持。誠意邀請弟兄 姊妹,趁著宗教改革500週年的日子,透過《馬丁 路德傳》,讓情理兼備的路德的生命,激勵我們 的生命,提醒我們對上帝的道、對福音、對我們 與上帝的關係有一份從心而發的渴想與堅持,使 我們的生命散發著被上帝福音拯救的自由與釋 放。
我請求世人不提我的名,不稱為路德宗信徒,只稱為基督徒。路 德算甚麼?只有基督是我們的師傅。
「唯獨信心」雕刻畫的反思:人的組織須憑信心不斷改革 李樂智傳道 2015年我參加了馬丁路德之旅,到了支持宗教 改革的諸侯Frederick the Wise的城堡,參觀一所以路 德神學設計的小禮堂。當中一座半空懸吊式講台雕 刻了路德神學「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聖經」 的畫。
「唯獨恩典」(Sola Gratia) 是審判淫婦的畫(圖 左),畫中描繪耶穌正用指頭在地上寫字,設法挽 回那婦人的生命並教化由老至幼的群眾 (約 8:1-11)。
「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 描繪安息日耶穌在 會堂讀經 (太13:54) (圖中)。 然而代表「唯獨信心」(Sola Fide) 那幅雕刻卻 是少用作談論信心(圖右)。之前心想為何不是「彼
得海上行走」、「五餅二魚」或「水變酒」的記載? 信義宗神學院羅永光博士解釋,路德選用「潔淨聖 殿」去突出「唯獨信心」乃要強調「教會的改革乃 要憑信心,不斷進步,永不停止。」我頓時心裡說 出一句Amen來。 《標竿人生》作者Pastor Rick Warren憶述請教好友兼導 師管理學大師Peter Drucker對 話時問道 “How often does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have to change in a rapidly growing organization ?” Drucker不經意地說 “Rick, I think it’s about … probably every 45% growth.” 華理克有點困 惑,因為以他堂會的增長速度意味,他年年都要改 變堂會的牧養結構。華理克牧師後來明白:重點不 是40%、45%、50%,重點是 “Never feel complacent, never stop changing.” (摘自YouTube) 人是活 — 制度、規矩、架構 若長久不更新 可以把人掐住窒息至死。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 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 安息日的主」也有這個含意。法律學者指出,今天 立法往往追不到社會高速的變化,趕不上知識和意 識形態的改變。任何組織 (宗教非宗教)、企業、社
會制度,既由不完美甚或有偏見的人組成,就須要 不斷進步,不停改革,否則終會與時代脫節。 路德所談的「信心」不是宗教感情 — 有記者訪問 運動員有否信心勝出時,總有人回答「有信心」, 這只是願意冒險和願意投入的主觀感情。人生下來 不同動物並沒有太多本能,對善惡和很多的觀念都 是後天透過社教化socialization而來;因此任何宗教 群體、非牟利機構、企業組織、政府機關,只要是 人的組織,就不能逃避集體人格可以彊化以至腐敗 的潛能。真信心可以對人的組織提供 活潑不致彊 化的想像 和 指導方向;真信心要求跟隨者謙卑、 不斷地自我調節,不停地向著標竿直跑;如神學家 安瑟倫的名句 “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就是這 個意思。
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 裡去」(來11:8),他一生從未停止寄居和旅行,並 沒有把信心建基在地上的倚靠。他尋求上主的祝福, 總是向著更美的家鄉進發直至離世。今天我們看見 了亞伯拉罕所看不見的應許,可見信心的力量是遠 超人的想像,「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 後5:7)。上主把教會分別為聖,「唯獨信心」提醒 我們「教會的改革乃要憑信心,不斷進步,永不停 止。」
屬靈書籍介紹︰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 袁青雲傳道
要由經文研讀、默想,去到生命的轉化、生活的 應用,一方面要靠賴聖靈的提醒,同時也需要人對 聖靈聲音的敏銳,及一種經文情境的代入、一種跳 出查經房四堵場,進到生活空間的想像力。不是嗎? 很多時,我們明白了經文的意思,卻想不到經文跟 自己有什麼關係。等到在生活中真的遇上了相應的 境況,我們卻早已忘記,自己曾經某年某月,查考 過那段經文。
若果由處境出發,進行信仰反思,效果又如何呢? 相信這種反省,一定更加「貼地」、涉及的範圍更 加廣泛。不過面對現實生活的複雜多樣,我們以什
麼為反省判別的基礎呢?尤其是當從前背過的聖經 金句,或者我們既有的信仰觀念,都未能應付當前 的處境,甚至跟我們所經驗的有所偏差,我們該怎 樣面對?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這本書,不是從一篇一 篇的經文出發,而得出結論和應用,而是從信仰與 生活的交滙處出發,透過坦誠分享自身經歷、生活 點滴中的觀察與體會,踏實地帶出一連串觸及人類 心靈深處的問題,包括人際關係的疏離、罪的羞恥、 自我身份價值、成長傷痕,然後從聖經的角度,回 應這些問題。 讀者不要因為本書的作者是資深青少年導師,加 上題目和某些用字似乎有些反派的味道,就以為本 書是反傳統,或只適合年青人閱讀。正因為作者重 視年青人對真誠的渴求,本書能夠就著很多對於華 人成年信徒甚難啟齒、卻又有實際牧養需要的課題, 作出既合乎人情,又貼近聖經真理的探討。盼望本 書能夠幫助弟兄姊妹,在有安全感的小組環境中, 引發坦誠分享。 作者又細膩地捕捉了許多我們容易忽略而沒有
正視的情況,就是信仰與生活經驗的矛盾。這些矛 盾,以及對矛盾的麻木,正窒礙著我們對上帝有進 一步的委身,因為我們對於聖經所啟示的上帝,到 底是個怎樣的上帝,仍然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但假 若我們對上帝的印象,仍流於模糊、甚至偏差,「渴 慕像主」豈不是失去了意義?面對這些矛盾,作者 在回應處境的過程中,刻意要糾正信仰群體中一些 常見的謬誤,例如對經文斷章取義的解讀及捉錯用 神的應用。作者也在不少篇章裡,示範了怎樣以聖 經神學的角度,更整全地掌握聖經要啟示的重點, 藉此指出基督信仰,如何真實回應人生命的渴求, 而不只是一些傳統、教條。當中尤其突出的信息, 是上帝要與人同在,祂對創造的心意,以及人生在 上帝故事中的意義。 繼三月份推出了第一及第二課的小組討論題目, 五月份會推出第三及第五課的題目。弟兄姊妹可以 4 透過右邊的QR Code或網址下載 https://goo.gl/6hrP5F, 亦可到副堂培育部壁報板閱覽。
《耶穌跟你想的不一樣》閲讀點滴 蔡耀權長老 作者在第一章講出人生 故事應如創世紀起初滿有神 的平安及喜悅,鼓勵讀者在 自己的人生故事中流露創意、 美善、歡愉和平安。 第二章作者詳述神的帳 幕在人間,耶穌基督道成肉 身,俯就人類,信徒成了行 走的聖殿,人們理應從信徒 身上看到神的榮耀。 阿當犯罪遠離神,但神 卻主動尋找他,更與他的後 代立約作他們的神和讓他們作祂的子民,神又以律法 引導不斷犯罪以色列人,神看重人的價值,但現今社 會把人看作商品,作者提醒信徒要行公義、好憐憫、 謙卑與神同行。 我覺得自己有時雖身處塵世,但間中心內卻注有 天國之和平、喜樂、公義、憐憫及神的大愛。作者在 第四章提醒讀者世界未來的重生已然實現,天堂與此 世已重新合而為一,作為天國兒女,信徒已勝過世
界。
現代人習慣追求效率,不能安於平靜,但得力在 乎平靜安穩。沒有安息,人的創意、同理心就被扼殺。 安息日是連結了天堂與此世的一段時間,很贊成作者 的說法,信徒應在安息日紀念往事,展望未來,重燃 信、望、愛,再向前奔。 第六章作者描述一個社會現象,就是現代人追求 性愛、美貌、安逸、運動、金錢及個人欲望,信徒在 社會潮流氣氛下,要額外小心,免人性的朽壞玷污聖 徒聖潔的身份。 我覺得第七章是第四章的延伸,作者強調神的國 強而有力,能釋放能量,信徒皆祭司,只要信徒願意 犠牲,天國便可在人間實現。 作者在第八章描述上帝的醫治,神撫摸人的創傷, 把傷口治愈成疤痕,患者因神的修補能把原先積壓的 仇恨及怨懟消去,並更能認定耶穌基督是磐石而有積 極盼望。 最後一章作者提到透過用餐,能達致復和、修補 功效。又重申餐桌、建立關係、神的故事、安息日等 是與鄰舍相關,亦是信徒活在當世而使天國臨在的美 好見證。 總括全書要旨,就是天國已在人間,信徒就是天 國的使者,神國的彰顯全在信徒身上。
小屋 The Shack 黎子謙傳道 「苦難」是人生裡無奈 的現實,我們無可避免、 無法解釋的奧秘。作為 基督徒,我們也不能倖 免,主耶穌也曾說: 「在 世上你們有苦難…」 (約翰福音16:33)。 而近日上映的電影《天 堂小屋》 (The Shack) 便是改篇自同名小說 (中文譯名: 《小屋》 ) , 筆者盼望藉這短文向 大家推介。 作者 威廉.保羅.楊(Wm Paul Young)的人生可算是充 滿苦難與傷痛,他生於加拿大的傳教士家庭,幼年隨 父母至新幾內亞傳教,卻在當地的部落與寄宿學校遭 到長期性侵。他十歲時全家返回加拿大,因父親經常 在各地宣教,他在高中畢業前分別在13所不同的學 校讀書。成年後他也接連經歷婚外情的考驗、投資失 利、破產等人生關口,在低谷中曾日夜兼職養家,並 接受心理治療,努力與家人修復關係。
故事大綱 主角麥肯錫原本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位善解人意 的太太、五名活潑可愛兒女。一次他與太太帶著三個 年紀最小的兒女郊遊,卻發生了意外,當中最小的女 兒蜜思被拐走,警方調查後相信是連環殺手把她擄去。 最後麥肯錫和警察在一間小屋中找到女兒染滿血的 衣服,而線索亦僅至於此,從此麥肯錫就活在痛苦、 內疚與憤恨之中,他稱這段經歷為「巨慟」。 三年半後,麥肯錫突然收到一封神秘的信,內容是邀 約他到小屋中相聚,署名竟是「老爹」。這不期然的 信件讓麥肯錫跌進迷失之中,因「老爹」是他太太小 娜對天父的稱呼,而這稱呼只有極少人知道。一方面 他很希望見這個稱為「老爹」的,看看對方是否真的 是天父,並藉這機會質問祂:「為何小女兒蜜絲會遭 遇不幸?」而另一方面,他也擔心是否連環殺手所佈 的陷阱。最終他選擇瞞著太太,獨自一人前往那間小 屋,面對「巨慟」。就在那小屋中,他遇見了三一上 帝。 與「老爹」對話節錄 在進到小屋後,當「老爹」與麥肯錫相遇不久,祂說: 「沒關係,親愛的,你可以放聲哭出來…我知你受了 傷,也知道你生氣、心情很亂…」。然後麥肯錫在幾 天的相處中,與三位一體的上帝(書中名字: 「老爹」
聖父、「耶穌」聖子、「沙瑞玉」聖靈)相處並對話。 由於麥肯錫經歷「巨慟」後非常困惑,他對「老爹」 發出了很多在苦難中的人心裡的疑問:「如果你不能 照顧蜜思,我怎能相信你會照顧我?」而後來他更質 問:「世上有那麼多痛苦和毀了成千萬人的各種戰爭 和災難…,你可能沒有造成那些事,但是你當然也沒 有阻止。」 就在麥肯錫一連串的質問後,「老爹」回答他:「麥 肯錫,允許痛苦、傷害和苦難發生而不加以消除,有 千百萬個理由,但大部份的理由只能從每一個人的親 身經驗中被理解。」祂接著指出麥肯錫的迷思:「你 生命中真正潛在的缺陷,是你認為我並不善。如果你 知道我是善的,而一切 —包括手段、目的、所有個 人生命的過程 — 都在我的善意保護之下,那麼即使 你可能不一定了解我在做甚麼,你也會相信我。但是 你不信…。我是善的,我只渴望對你最好的事。你不 能透過罪惡、譴責或脅迫來發現,只能透過愛的關係。 而我的確愛你。」
讀後感 說實在,筆者並不 習慣閱讀基督教小 說,而作者在這故 事中把三位一體的 上帝描述得非常立體,然而相信對很多初次接觸此書 的信徒或會感覺奇怪。但當我想深一層,聖經作者也 曾這樣以「擬人法」描述上帝,並記載有關上帝的介 入並言說,因此只要讀者明白這只不過是小說類型作 品,不把這些虛構的創作故事看為絕對真理,調整心 態後閱讀,便能投入作者的敘述中,相信主可以透過 這作品給你啟發,尤其幫助你思考以下幾方面:上帝 與苦難的關係、誰有資格審判、饒恕與釋放、苦難與 愛。 而筆者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敢於向上帝發問,就像詩 篇的作者一般會發問:「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 時呢?要到永遠嗎?你轉臉不顧我要到幾時呢?」 (詩十三1)筆者相信很多弟兄姊妹與我一樣,當經 歷苦難時較傾向把這些問題藏於心底,不敢發問也不 明原因。然而,上帝喜悅詩人的真誠,接納人內心追 求意義的渴望,尤其追尋苦難中的意義。因此,這創 作故事的作者,嘗試替我們發出疑問,並以嚴謹的神 學作為三一上帝的回應。當然,人的智慧實在有限, 此書也只能勾劃部份的苦難神學,筆者相信只要存開 放的心閱讀,聖靈必會引導你進入這思考的旅程。
週六及主日崇拜 週六:晚上6:00 5月6日 5月7日
5月13日 5月14日
早崇:早上8:30
中崇:早上10:00
牧養自由題:死守?活現? 牧養自由題:猶大支派的亞干
太5:21-26
黎子謙傳道
書7:1-26
牧養自由題
提後1:3-7
梁國權先生 廖愛施宣教師 廖愛施宣教師
5月20日 聖經人物與我(1) 5月21日
被修剪的彼得
5月27日 詩篇選讀(5) 5月28日
渴慕美善的聖民 教會祈禱會
渴 慕 像 主 願 主 修 剪
全 年 主 題 : 共 建 有 情 群 體 :
午崇:早上11:30
5月3日 5月10日 5月17日 5月24日 5月31日
禮拜三晚上8:00~9:15
講員自訂
康笑貞傳道 殷兆威牧師
詩篇139
唐德明傳道 唐德明傳道
來恩樓七樓
公眾假期 (暫停一次) 渴慕像主 (生命承傳、生命師傅) 培育教會事奉人員 分區祈禱會 思林路‧新月情
家人 家事
1. 「春季堂議會」 原定於4月23日下午1:00舉行之本年度春季堂議會,因登記出席會 議人數不足法定的150人,因而流會。現定於5月21日(第三主日) 下午1:00在本會禮堂再度舉行。今次會議按區章必須不少於120人 出席方可成會,敬希留意。
2. 靈修日營 —【行動與默觀】 主辦:石排灣福音中心 日期:6月3日(禮拜六) 時間:上午9:30-下午5:00 地點:石排灣福音中心(長者鄰舍中心禮堂) 主領:彭順強博士(中國宣道神學院靈修神學科專任講師) 內容:個人生命的反思和重整,靈性與社會關懷的再思與行動 對象:本堂肢體,信主超過一年,17歲或以上。 名額:40人 費用:$50,非在職者$30(連午餐)截止報名:5月21日 報名:https://goo.gl/forms/O1iUXUpkQGLJFLX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