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鄉鎮.輕旅行 走 讀 文 化 之 旅
屏東鄉鎮 輕 旅 行
翁禎霞
著 ◎
縣長序
看見屏東的地方人文風采
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使得國內旅遊熱在近幾年又再度復甦,二天一夜 的旅遊行程更是相當受到年輕族群歡迎,大家從都市走到鄉野,從平地走上 山林,閱讀臺灣所擁有的美麗風景。而我們的家鄉―屏東,亦是旅讀臺灣 不可錯過的美麗城鄉之一。 屏東位處國境之南,擁有壯闊的山陵、清澈的溪流,以及豐富的族群文 化;因為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的演進交流,也造就了今日的屏東擁有許多獨 一無二的人文風景。我們期盼旅人來屏東,不僅只是前往熱門景點遊覽,更 能看見隱身在都市角落、山林聚落中蘊含的豐富歷史與文化生態。 《屏東鄉鎮 ‧ 輕旅行―走讀文化之旅》便是一本屏東人文面對大眾 的「FACEBOOK」,從屏東市的文化館舍,到大武山下的原住民聚落,到潮 州悠揚的戲曲與美食,以及新興社區的風采,再循著作家的腳步閱讀屏東的 美麗過往,是一本結合歷史、多元族群、文化與旅遊的指引書。 在屏東市,我們藉由文化館舍走讀歷史,看見百年家族的興盛、魯凱族 與排灣族人的歷史蹤跡,以及地方創作的豐沛活力;往南行,從大武山下尋 覓,藏身其間的原住民聚落,將對祖靈的尊崇、土地的熱愛化為圖騰和藝術 創作,也看見原住民的在地能量;或可沿著客家傳承的腳步,從古老聚落的
6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客家建築,到流傳百年的美食饗宴,了解客家先民在屏東拓墾的歷史;驀然 回首,發覺道地的雲南、緬甸料理正藏身於巷弄,戰後增添的村落亦在屏東 找到了家鄉的味道;自城市走向農村,我們看見了屏東新生的綠色力量,農 場與農產品的改良、行銷,使屏東農業走出了一方天地,更讓人不禁聯想到, 早年文學大家鍾理和在農地耕耘的身影,這一切的一切,都構成了屏東最獨 特的人文風景。 我們期待讓更多人閱讀屏東的故事,也期盼屏東的文化力量能走出臺 灣、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到屏東鄉鎮的魅力所在。
屏東縣長
潘孟安
縣長序
7
推薦序
從南方之南出發 /屏東知名作家 郭漢辰
你旅行了全世界,卻對自己的家鄉陌生無比,那便是沒有真正的行旅 過。你以為漫步穿走過墾丁沙灘,擁抱過大鵬灣平靜的汪洋,就是真正了解 臺灣這個最南的縣市? 其實,你一點也不了解它。 因為你還沒走過人文薈萃的屏東市,這座小小最南方的城市,每天都被 熱帶陽光照映得金碧輝煌,它本身就是人文資產極為豐富的「城市博物館」。 透過這本剛出版的《屏東鄉鎮.輕旅行—走讀文化之旅》,它幫我們 篩選出更具文化特色的路線,讓我們穿走時光廊道,閱讀屏東一頁又一頁的 文化篇章。 尤其以往外地遊客較陌生的屏東市,作者特別引領我們走入市區豐沛的 地方文化館群落,走逛綠意盎然的眷村文化園區。作者還帶領我們在屏東平 原最美麗的藍色弧線―萬年溪旁,與溪水同步,跳一曲時光的探戈曲。 這本書同時勾勒出極具特色的文化路線,摒棄以往走馬看花的旅遊方 式,將視野投入一般遊客未嘗探索的新世界。沿著本書的指引,我們進入聖 山下繽紛多彩的原住民世界,探索歲月的聚落,在永久屋區裡,學習熠熠發 亮的山林技藝。此外,五溝水、內埔等客家聚落,呈現傳統客家文化的厚實
8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內涵,窺看客家族群生命力的奧義。 最後,我們落腳在屏北鄉鎮,走入文學大師鍾理和的故居,仰望他以文 字開闢出的有情天地。我們還與滇緬義胞的美食文化,展開邂逅之旅。接著 來到屏北畫滿綠意的社區,深入了解傳統農村型態的轉變,感受社區人胼手 胝足的熱情衝勁,走一方新綠世界。
推薦序
9
作者序
與時光相遇,在屏東 /翁禎霞
向南,在一個高鐵和捷運都止步的地方,如果看見高屏溪在眼前一展身 姿、大武山昂然佇立,屏東就到了。 都市人可能覺得這裡的一切不夠快速、樓兒不夠高,夜裡也不夠炫麗, 但其實屏東是個「剛剛好」的城市,城市的規模剛好可以喧囂一下就回到平 靜,山與海的距離也剛剛好,不必翻騰日夜就可以踏浪,再轉身又可以與山 相望。 還有,深入屏東社區的人,一定也覺得這裡的人情溫度剛剛好,老街 巷弄裡透著時光的溫度,社區人總愛熱情相迎,與人分享在大武山之下腳踏 土地的滋味,是如何地生氣勃勃。 熱騰騰的美味承載著閩南、客家、南北各省移民的總和,總能剛剛好 溫暖旅人胃,還有那冬陽之下的空氣,更是暖得剛剛好,那是一種國境之南 特有的溫度,絕無冷冽,卻讓人回味再三。 和這個城市相配的,其實是這裡多元的族群,屏東人最愛在城市間的 文化館間遊盪,時而造訪聖山下的琉璃珠部落、或是在客家老街流連夥房裡 的美味、再繞到被稱為「戲巢」的潮州、或是逛一下日風兼具的青島街眷村, 在不同族群營造的社區間穿梭,想像歷史的多樣曲折。
10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夏陽雖然激昂,但是這裡的夏夜星光卻是迷人,春天的綠意可一路延 續到秋天,而冬陽則是北方人的最愛,常有人來此避冬就不走了,因為在一 個綠意長年駐足的地方,最適合氣定神閒了。 不論閩南、客家或是原住民,如果你在屏東問他們是「哪裡人」?每 個人都會熱情地回應:「我們是屏東人」,在這個比南方更南方的地方,這 裡的人永遠質樸溫暖。 這是我所認識的屏東,如果你問我「為何愛屏東」?我會說,我愛這 裡「剛剛好」的城市規模,我愛這裡的風和陽光,更愛在此與時光相遇,任 歲月流轉,而屏東永遠屏東。
作者序
11
目次
縣長序
06
推薦序
08
作者序
10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01 我們的城市是一座博物館
16
02 時光長廊裡的行軍聲
30
03 楊柳絲絲綠―萬年溪流域
42
卷二 聖山下的琉璃珠聚落 01 熠熠發亮的山林技藝
54
02 穿走歲月的部落
64
03 重生的蝴蝶―永久屋部落
76
卷三 媠媠客家 藍衫飛舞 01 寧靜的仰望
88
02 時間的故事
97
03 走一段潮庄人文
106
卷四 走一方新綠 01 屏北綠景
116
02 尋鍾理和
125
03 美食金三角
132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01 我們的城市是一座博物館 亮烈陽光,翠綠椰林,市區中山路上的南國風情就像是進入屏東市必要 的風景,一路跟著陽光下椰子樹長長的身影,就會進入熱鬧的市中心,這裡 沒有大都市的豔光照人,但市街裡的喧囂人情、古巷美味一樣沒少,城市的 規模正好可以呈現南國的曼妙身影。 屏東市只有二十萬人口,打從一百多年前,現代化的鐵道跨過高屏溪, 進入屏東平原開始,外來移民、現代化的建設便逐漸向市區凝聚,尤其光復 之後,許多外省族群在此落戶,於是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等族群文化, 便在此地盡情交纏,融和成現今屏東市特有的氣息。 市區裡的美術館、旅遊文學館、聖經博物館、原住民文化會館、鄉土 藝術館、排灣族雕刻館及縣定古蹟宗聖公祠等據點,勾勒的正是屏東市多元 的族群文化,這些地方文化館的串連,再交織以城市的南國風情,使得這一 座城市一開展,又像是一座城市博物館,民眾可以循著不同的文化館及生活 圈,在不同的角落裡,遇見驚喜。
16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屏東美術館 中山路椰林大道旁的屏東美術館,是看著時間長河如何改變市區容顏的 見證者,這裡原是屏東市公所所在地,1953 年完工後,這幢質樸、有著洗石 牆面的建築,屬於戰後第一代縣轄市官署建築,一直伴著屏東人成長。 屏東市於 1952 年劃為縣轄市,半世紀以來,人們急於追上現代化的想 像,總是不斷褪下市街舊建築的面貌、以水泥替代木造,以現代風格代替日 風,歲月更迭、除舊布新,到了 21 世紀,這椰林之下的建築,就只剩下市 公所這一幢仍維持半世紀前的舊貌。 當年市公所的對面,即是縣府所在地,兩幢老建築是當年椰林大道旁最 有味道的建築,許多人行經椰林下,總要抬頭望一望洗石牆面,想像牆裡的 地方政治是如何地翻騰,後來縣府遷走後,老建物成了百貨公司,市公所也 不再是市公所了。 2005 年,屏東市公所遷往臺糖園區,經縣市努力,原來的市公所建築獲 得保留,2010 年改為屏東美術館,目前由市公所接手管理,儘管館內展覽總 是定時更換,但是洗石牆、木格窗,還有椰林下的記憶,始終是屏東人最熟 悉的剪影。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17
屏東美術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 至 17:00,週五到 21:00 票價│免費參觀,團體可預約導覽。 電話│ 08-7380728 地址│屏東市中正路 74 號
18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屏東旅遊文學館 夏日蟬聲唧唧,陽光從婆娑的枝葉身影上灑落。沿著公園路,與美術館 隔著屏東公園的,是綠樹成蔭的屏東旅遊文學館。館內 1 樓不定期舉辦的旅 遊文學展、2 樓的屏東縣作家文庫、3 樓的 K 書中心以及地下 1 樓的閱報區, 每一層樓都有青年學子穿梭於此的青春記憶。 屏東旅遊文學館其實有段搬遷舊事。日治時代,中山路與林森路口原本 就有一幢圖書館,戰後改為民眾教育館。1947 年為慶祝總統誕辰,原址改建 為介壽圖書館,直到 1988 年才遷至屏東公園內現址。2008 年正式轉型為旅 遊文學館,開啟屏東人對旅遊及文學的另一種想像。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19
20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屏東旅遊文學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 至 17:30,國定假日休館 票價│免費參觀 電話│ 08-7365010 地址│屏東市公園路 24-1 號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21
屏東縣鄉土藝術館 客家的宅院永遠有著庭院深深的美感,有時候在宅院裡只是沉默,讓蟲 鳴鳥叫填補周遭的寧靜,就能感受到時間竟也能隨風流轉,一轉眼,就是百 年歲月了。 位於中正國中旁的鄉土藝術館,原為邱氏祖厝「河南堂忠實第」,屬客 家伙房,建於 1895 年,1915 年改建為今日二堂、二橫的合院形式。1991 年, 邱氏祖厝因逢中正國中校地擴建而將土地和地上物贈與校方,其中邱元奎宅 隨即被拆除,忠實第因各界極力爭取而保存下來,並開放成為公共資源。 木雕、塑造、洗石子、書法與彩繪,老宅的雕飾精美,每走一步,都有 值得細細品味之處。從開放至今,館內定期推出各式展覽,走進宅院裡,自 然有一種「在藝術中欣賞藝術」的氛圍,除了看展,老宅第散發的美,更是 無可取代。
22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23
屏東鄉土藝術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 至 12:00,14:00 至 17:00 票價│免費參觀 電話│ 08-7231637 地址│屏東市田寮巷 26 號(中正國中旁)
24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臺灣排灣族雕刻館、原住民文化會館 漫步在屏東市街,透過美術館、旅遊文學館及鄉土藝術館的串連,連結 著客家、閩南等各時代,美好時代的剪影就落在街頭的風景、各文化館的窗 前,以及搖曳風中的椰子樹梢上。 當然,在這一座族群多元的城市裡,原住民的風情更必須有一席之地, 由於工作、就學的緣故,許多原住民會在市區落腳,因此縣府在市區豐榮街 規劃有原住民文化館,另外在文化處 4 樓還有排灣族雕刻館。一個以原住民 文化為生活體現,另一個則是蒐藏著排灣族與魯凱族的原味藝術。 排灣族雕刻館於 1995 年開館,是成立較早的一間文化館舍,位於文化 處 4 樓,以珍貴、豐富的蒐藏品詮釋著屏東原住民族的故事,主要展示排灣 族的服飾、生活用具、建築及雕刻等,館內還陳設了一座仿照魯凱族頭目家 屋而搭建的石板屋;如果在都市裡想要認識排灣藝術,雕刻館正是一個好的 起點。另外原住民文化館則定期推出原住民相關展覽及活動, 都市原住民 在此看見家鄉,而原住民文化也在都市不斷流動。 原住民族把山林的智慧展現在雕刻等一切藝術中,更把山林的文化體現 在生活中,這是南國文化始終繽紛的重要元素,愛城市的人漫步到此,才能 感受這一座城市提供的文化養分,原來如此飽滿。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25
臺灣排灣族雕刻館內部一景
26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一景
臺灣排灣族雕刻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00 至 18:00 票價│免費參觀 電話│ 08-7360330 轉 2138 地址│屏東市大連路 69 號(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四樓)
屏東縣原住民文化會館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 8:00 至 17:30,週六 9:00 至 17:00,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票價│免費參觀 電話│ 08-7381479、08-7376562 地址│屏東市豐榮街 50 巷 7 號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27
阿緱地方文化館 在都市的一角,循著彩繪的巷弄向前,愈往巷底走愈接近幽靜,這裡是 屏東市的崇蘭蕭氏家廟,長長巷子像連著一道歲月之門,打開門就能閱覽屏 東歷史的民間脈絡。 崇蘭蕭家是屏東市的大戶人家,地方有俗諺所謂:「祟蘭蕭、三日不煮, 嘜餓。」即是形容蕭家的家大業大,光是吃家族之間「吃會」就忙碌不已, 蕭家的開基祖蕭維天,1715 年出生於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城尾墟社,大約在 1740 年代渡海來臺,開啟了崇蘭蕭的打拚歷史。 蕭維天後來向政府申請開墾範圍,招佃農收租金,成立蕭珍記商號,經 營米糖產業,事業愈做愈大,並且由其 4 名兒子接續其產業。 雖然蕭家事業做得大,不過先人重視教育的精神絲毫未變,在清朝時代, 祟蘭蕭家就曾出過 10 位秀才,可見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目前在家廟旁還有一 幢「課餘軒」,在當年作為崇蘭的地方學堂,如今已成為阿緱地方文化館。 在過去,私有建物要納入古蹟並不容易,不過蕭家人當年卻是主動把 家廟爭取納入縣定古蹟,蕭永忠坦承,「那是因為族人看到了文化資產的價 值」,不但凝聚了族人的力量,更讓蕭家所擁有的資產因文化提升了價值。 祭祀公業法人屏東縣蕭珍記,派下員有 216 人,目前管理人是第九代的 蕭永忠,光是延伸的家族成員就達 2000 餘人,「祟蘭蕭、三日不煮,嘜餓」 的俗諺,迄今看來依舊如此呀! 阿緱地方文化館除了定期推出藝文展演活動外,更提出「阿緱城 ‧ 大 廟文化生活圈」的計畫,串連屏東市各地方文化館舍的營運,結合成整體的 文化生活圈,帶動城市文化經濟的附加價值。 一館拉一館的文化圈,正是城市博物館期待的方向,在南國的天空之下, 客家的、眷村的、閩南的、原住民的,每一扇門裡的豐富文化,都是屏東。
28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阿緱地方文化館(蕭氏家廟) 開放時間│週三至週日 9:00 至 12:00,13:00 至 17:00 票價│團體預約導覽須付費 電話│ 08-7330924 地址│屏東市崇蘭里崇蘭 69 號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29
02 時光長廊裡的行軍聲 不知道當年將軍離開的時候,是否也曾下令要求老官舍一定要堅守崗 位,任憑歲月翻過了矮牆,玉蘭樹上的玉蘭花開了又謝,青島街兩側的老官 舍始終像個守護將軍的忠誠士兵,半世紀來都在等著將軍再度開啟那扇門, 開啟那一段在軍歌中離鄉又回鄉的記憶。 屏東市中山路兩側、連著青島街向外擴散,這一帶的房舍雖然顯得低 矮,但是戶戶綠意圍繞著紅色大門,夏日裡走在夾在眷舍間的巷弄裡,總覺 得每一戶人家都透著庭院深深,猶如威嚴的將軍,喜怒不形於色,只有涼風 會俏皮地穿過黑瓦,偷襲著初次拜訪的陌生人。 黑瓦、白牆、木格窗、披著九重葛的老圍牆,還有略略生鏽的紅鐵門, 就是典型的眷村場景,這裡的每一扇門裡幾乎就是一個將軍的故事,一個離 家的磨難,可能還有無數思鄉的眼淚。
將軍之屋 1920 年,日本人在屏東興建全臺第一座飛行場,並將陸軍飛行第八聯隊 遷至屏東,大批軍官宿舍隨之興建,1936 年,因應飛行第八聯隊擴編,日本 人續在目前的中山路與青島街一帶新蓋官舍,稱為「崇蘭陸軍官舍群」,即 現在的陸軍勝利新村。 二戰結束後,屏東飛行場由空軍第六聯隊接收,原本的軍官宿舍群多數 轉為空軍眷村(以崇仁新村為主),勝利新村則由孫立人將軍為首的陸軍單 位接收作為陸軍高階將領的眷舍。 位於中山路與青島街口、這幢有著最高玉蘭花站崗的眷舍,即是當年的 陸軍官校校長宿舍,歷屆陸軍官校校長艾靉、湯曜明、黃幸強等都曾住過,
30
屏 東 鄉 鎮 .輕 旅 行 — 走讀文化之旅
2007 年,屏東縣政府公告這一帶 71 幢眷舍列為歷史建築後,這幢校長宿舍 即改名為「將軍之屋」,收集所有將軍的記憶,遙想當年。 半世紀之後,將軍已逝,眷舍已老,所有在此地進出的軍官都卸下了勤 務,換上了白髮和褪色的記憶,只有長青的玉蘭花依舊佇立。也只有玉蘭花 能見證當年將軍聚集時,這裡是如何地閃耀,時光長廊裡的軍歌聲是如何地 雄壯威武。 是啊!將軍已逝,只有老眷村人偶爾還能描繪將軍的身影。 為了收集所有的記憶,將軍之屋從開館後,即不定期推出有關眷村的相 關展覽,孫立人、女青年工作大隊、軍帽、軍徽、傘兵,所有有關將軍的一 切,都在這裡重新翻騰,並以另一種面貌與世人相遇,許多眷村人又開始來 這裡尋找記憶,從將軍之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中,再逐一拼湊出時空長 廊裡的笑聲與淚水。一切都變了,一切也都沒變,只有將軍之屋前,玉蘭花 的站崗勤務依舊是歲歲年年。 誰才是時間的勝利者?恐怕是沒有答案的。
卷一 漫步城市博物館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