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2017 年 2 月 23 日
民意說出揀特首的十大理由
首重施政風格;次為親民和善及經驗 [即時發放]特首選舉已進入提名期最後一周,700 萬市民在現制度下均未能參與決 定,當下民調數據與選委提名及投票策略討論紛紜,研究機構思網絡於二月初進 行民意收集,透過網上及街頭訪問等渠道,收集市民屬意某參選人當選特首的理 由,並進行有系統的質性意見歸納及分析,從中疏理出市民心目中的[十大揀選 特首準則] 、 [十大不認同的參選人特質]以及[各參選人的公眾形象] ,為社會各 界提供更立體的理據參考,並作為是次特首選舉中沒選票大多數的民意論點紀 錄。 其中[施政風格(如維護香港價值、休養生息)] 、 [親民]及[管治經驗]等三項, 是最多受訪者看重的特首參選人應有特質,而其中三名參選人(曾俊華、胡國興 及林鄭月娥)在此首三大準則上均各有千秋,定位不同。相反, [漠視市民]及[ 過份強硬]的參選人性格形象,則是最不討好的特質。 本機構作為獨立的研究單位,本著客觀反映民意及立足公民社會的立場,並考慮 到現有選舉制度存在的限制,故認同應以尊重民意為原則,建議選委應加強對外 溝通,清晰表達提名與投票策略分別處理的訊息,在現階段提名應「按民意傾向, 設法有效運用提名,讓最多的參選人逐一取得足夠提名入閘,讓市民有機會了解 更多不同定位的候選人,讓社會藉更多元的討論重新檢視大家珍重的價值。」 事 實 上,基 於 資 訊 時 差 及 不 足,民 意 並 不 是 絕 對 不 變 數,在 參 選 人 正 式 成 為 候 選 人 之 後,透 過 在 大 眾 傳 媒 上 公 開 辯 論,各 界 亦 可 進 一 步 與 他 們 作 政 策 討 論, 這 將 有 助 市 民 更 了 解 各 候 選 人,以 及 社 會 不 同 價 值 觀 及 取 向,屆 時 民 意 可 能 有 變,投 票 選 擇 可 容 後 決 定,此 舉 亦 不 失 為 未 來 特 首 與 民 共 議、良 性 互 動、集 思 廣益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