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_G5實習三期末大圖

Page 1

基地概況

計畫年期:民國 110 年 現況人口:15,155 人 計畫人口:20,000 人 計畫面積:543.36 公頃 新港鄉擁有諸多人文歷史資源,在其地方組織推廣下,逐漸塑造新港鄉之宗教文化魅力。 伴隨著近年來國內媽祖遶境活動的興盛,台中縣大甲鎮瀾宮媽祖至嘉義縣新港鄉奉天宮繞 境進香已成為國內年度宗教盛事 新港以奉天宮為主要發展核心,並以奉天宮為分界,以南、北地區分別為宮後、宮前,各 具其發展潛力與特色,因此將整體都市機能結構分為南側觀光遊憩機能與北側生活腹地機 能 南側觀光遊憩機能,具有眾多歷史人文觀光景點以及大型休憩綠地空間,其中奉天宮為新 港主要宗教信仰核心,每年 3 至 5 月吸引約 350 萬的觀光人次,並可區分為散客與香客兩 種觀光形態,衍伸出對於土地與設施不同的需求。因此現況除停車、餐飲與住宿空間不足 外,經訪談得知,奉天宮更需要相關視聽展演與文化保存空間 北側生活腹地機能,擁有埤塘景觀為新港居民居住生活的後花園,但此區發展較久多磚造 房屋且屋齡較高,造成部分房屋產權複雜、屋況不佳。而居民也對運動場、市場、校地等 生活機能有所需求,並且外環道路的未開闢,也影響學童通學安全及生活品質

發展定位 期以「人文薈萃 ‧ 閑居新港」建構優質宗教及文化活動空間,再創觀光產業新型態、媽祖文化新價值; 導入在地藝術創造活動新亮點,同時兼顧居住生活品質,保育鄉村傳統風貌、生態景觀,使新港立於悠 久歷史,廣納新元素以強化自明性,秉持在地特色相傳,讓新港文化淵遠延續 並以「宗教觀光再造、生活環境改善、在地活力注入」為發展目標,在以計畫區為新港鄉整體之宗教信 仰核心下,發揚宗教文化、提升觀光服務品質並再創觀光新價值,同時減少因宗教、觀光相關活動對於 當地居民產生的干擾,完善新港地區之生活與觀光休憩品質

規劃成果

建全外環道路減輕交通負荷

道路系統

人本交通指標由 E 級提升至 D 級

變更新港都市計畫 ( 第四次通盤檢討 ) 案

北側磚造房屋 13.2% 受到完善保存

建物分布

2.1% 重建後仍能維持整體景觀協調 指導老師│張學聖 趙子元 第 五 組│王尚儀 游蘊琦 林筱菁 林君柔 蔡夙涵 林逸璇

開發後無逕流增加 2

2

藍綠系統

人均綠地面積由 11m 增至 17m

公共設施開闢率由 74% 增至 80% 體育場開闢後可容納 4000 人 媽祖文化園區提供 2234 就業機會 停車空間增加 1 公頃 =76 小客車 +102 遊覽車

觀光遊憩機能

生活腹地機能

宗教觀光再造

觀光動線形塑 │ 形塑媽祖文化園區、鐵道公園及奉天宮間觀光軸線氛圍,創 造香客進香動線與深度觀光動線,並藉由規範中山路的商業型態,鐵道公園 周邊以退縮、懸臂騎樓等設計準則留設友善步行空間,作為觀光動線引導,

林為朝古厝

創造新節點。且劃設自行車道串連各觀光景點,以人本交通達成深度觀光延

大興宮

並以新增之綠地、開放空間創造居民與觀光客活動空間 結合地方藝文資源發展文創產業 │ 結合藝文特區之地方力量與資源,於鐵道

青壯年旅社 自行車補給站 新港文化館 25 號倉庫

貌和諧,規範斜屋頂、以及暖色調立面,並適度保有傳統聚落之建築語彙 藝術家駐村計畫 │ 將窳陋較集中之磚造房舍透過在地藝術家進駐與新港藝術 高中之學生的改造,改善地區風貌並創造具有藝術氛圍空間,帶動地區活力

奉天宮

並凝聚居民情感

自然文史博物館 旅客服務中心 登雲書院

進一步加強新港觀光軸線的氛圍,提升觀光產業效益

創造無障礙、友善空間 │ 以通用設計概念規劃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創造無障 傳統糕餅販售

整體街廓開發

礙空間,使其符合學童、高齡者等各族群之使用需求。並於學校附近設置通 學步道,以形塑安全校園環境,及提供家長接送學童及居民散步運動、休憩

媽祖文化專用區 │ 做為宗教文化發展腹地,提供宗教文化之保存、展示及觀

等使用

光休憩等機能,並減輕市中心的交通阻塞問題。且將引導周邊商業區結合傳

提供開放空間 │ 隨著學齡人口下降趨勢,未來利用古民國小閒置校舍作為長

統產業、文創、DIY 體驗,發展「體驗觀光模式」,豐富旅遊型態

藝文特區

青活動空間,並於北側住宅區留設街角廣場,提供住宅社區充足之活動空間

媽祖文化園區

藝術注入在地 │ 透過與北側舊聚落之藝術家駐村基地配合,並以都市設計手

公園以形塑大型開放空間。為達成區內開發後地面零逕流之目標,將於體育

手作文創商品

場之地下設置滯洪設施,以減低淹水可能性

法將藝術融入開放空間,將藝術氛圍注入在地社區

公共設施之闢建 │ 配合新增之可建築用地,規劃適宜之鄰里性公共設施用地,

形塑高品質住宅區 │學校周邊留設開放空間及植栽綠化,以減少對鄰近住宅

0 100

並回應地方自然環境,於六腳大排兩旁劃設公 ( 兒 ) 用地作為綠地空間,並以 都市設計準則規範其步行空間及植栽設計,創造友善水岸環境

舊發展區

整體街廓開發,制定不同強度的設計準則,使新建成住宅與周邊舊有聚落風

宗教觀光區

公園周邊發展文創產業,以具在地特色之周邊商品強調文化個性化及獨特性,

配合整體開發開闢體育場 │ 提高開發可行性,並連結媽祖文化專用區及新港

生活環境改善 在地活力注入

利用都市設計準則規範新建建築 │ 依據性質區分為古厝保存、窳陋建物重建、

新港文教基金會

伸鐵路公園,重現舊鐵道 │ 擴大鐵道文化園區面積,使舊鐵路紋理重現延伸,

土地使用分區

文物展覽空間

300

600 DIY 體驗觀光

完整古厝保存

區之干擾,同時於住宅區內留設街角廣場,並予以綠化,作為社區活動空間 及與北側舊聚落形塑整體綠網

藝術家駐村

單棟窳陋建物重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