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重新尋得生命泉源--現代大齋期的身心靈操練手冊

Page 1


目錄

前言 ___ 4 1 禁食與齋戒操練的三種效果 ___ 15 •禁食與齋戒是身體與心靈的療癒 •禁食與齋戒可以對抗心靈的激動情緒 •禁食與齋戒可以強化禱告

2 七週的身心靈操練 ___ 27 •第一週:禁食 •第二週:潔淨 •第三週:鍛鍊內在的自由 •第四週:操練言語 •第五週:禱告 •第六週:同情 •第七週:與耶穌同行十架之路

3 結語:從操練到轉變 ___ 107


前言 復活節前的大齋期,是用來對抗今天物質過剩社會的一 種對立價值觀與心靈操練方法。(譯註:大齋期,英文為 Lent,德文是Fastenzeit。大齋期是指復活節前四十天的齋 戒期,實際計算為復活節前的46天,但齋戒日為扣除其中的 六個主日,共四十天。許多基督教會在這四十天會以齋戒、 刻苦方式懺悔自己的罪惡,也反思生命以迎接基督復活。天 主教會稱之為「四旬期」或「封齋期」,本書用新教傳統, 翻譯為「大齋期」)大齋期的齋戒操練所強調的不再是消費 更多,而是想要回歸簡單生活的樂趣;它著重在「捨棄」, 以及從不斷消費的束縛中獲得自由。物質過剩的社會特色就 是,人們得到更多刺激,但人們的感受卻愈來愈少。我們被 迫不斷消費,但卻沒有學習到什麼才是真正的享受。太多的 消費反而奪走我們享受的能力。這不只是針對飲食而已,也

4


包括現代社會中媒體所製造的持續刺激。一幅幅影像快速閃 過眼前,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專心欣賞每幅影像。許多影像刺 激我們,但卻無法引起我們內心深層的感受。大齋期的齋戒 操練就是要減少外在刺激,強化生命感受。因此,大齋期的 齋戒操練不只對於實行的人來說,是一段具療癒力的時間, 甚至整個社會都會被教會所提倡的相對價值所撼動。但前提 就是,基督教會與基督徒必須有足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夠 透過大齋期成為社會的反射鏡,並且承擔起重要的任務:質 疑這種「需要更多」的消費心態,並且活出另一種更深刻、 豐盛的簡單生活,將新的價值觀呈現在社會面前。 教會不只能夠建議個別基督徒在大齋期實行禁食方面的 操練,教會更可創造出影響整個基督徒團體的「捨棄與克 己」文化。這個文化可以轉變家庭與教會,也是一種對抗這 個物質過剩社會的相對文化價值。透過基督徒在復活節前七 週,試著過簡樸的生活,學習戒除許多原本被視為不可或缺 的事物,就是對這個社會以及其消費文化提出質疑。藉此我 們也可以將大齋期的傳統予以現代化的詮釋。特別是在台灣 與亞洲其他地區,大齋期的文化對於在地的時代精神的確是 一種挑戰。它不只對於實行齋戒操練的個人、家庭與教會都 是一段療癒的時間,對於整個社會也具有醫治力。大齋期可

5


以在社會中喚醒對於簡樸生活的渴望。因此,大齋期也是實 踐耶穌的教訓:「你們是地上的鹽。」(馬太福音五章13 節,瑪竇福音五章13節)大齋期可以賦予社會另一種味道, 不是那種無趣的千篇一律味道,而是專注生活、內在自由與 簡單樸實的深刻味道。 教會傳統為了讓基督徒準備復活節而發展出大齋期。大 齋期是一段操練的時間,操練內在的自由,透過我們自願 「戒絕」某些事物,例如戒絕飲食,或者是電視、網路、開 車、抽煙、購物欲望等等,可以操練自己從特定的欲望中解 放出來。所以,大齋期可以說是一段自我鍛鍊的時間。因 此,我們應該為這段鍛鍊時間擬定一個鍛鍊的計畫。在本書 中,我想針對這個靈性操練提出一些具體的操練建議。

6


大齋期靈性操練的目標就是再度找到滋養我們的生命泉 源。這個內在的泉源經常會被許多日常事務耗盡枯竭,行事 曆上滿滿的行程,使我們離開心靈深處愈來愈遠。有些人則 會用飲食來填補心靈的空虛,結果卻阻塞了我們到達心靈底 層的道路。在我們心靈的底層湧流著使我們的生命活躍的聖 靈之泉。但我們卻經常讓這股泉源枯乾。外在的事務讓我們 中斷了與自己內心和靈魂的關係。透過「齋戒」的操練,可 以讓我們穿透內在一切混亂,達到這股內在的泉源。如果我 們能夠與這股聖靈的泉源接觸,我們的生命就能夠開花結 果。因此,大齋期特別訂在春天開始之際,這意味著,大自 然中春天的特質,同樣也會實現在我們身上:從嚴雪冰凍中 綻放出新生命。所以,大齋期的目標就是復活節。聖本篤把 他對大齋期的操練指導視為復活節的準備:「修士們帶著敬 虔的渴望與喜悅,期待神聖的復活節期。」(聖本篤會規 49,7)因此,大齋期的基本心情應該是「喜悅」。 大齋期也是一段內心潔淨的時間。潔淨的儀式是從「聖 灰星期三」以祝聖聖灰,以及在彌撒中神父用聖灰在教友額 頭上畫十字聖號開始的。(譯註:聖灰星期三就是復活節前 的第四十六天,也就是大齋期的開始,當日天主教的神父會 祝聖去年棕樹主日的樹枝所燒成的灰,並以此在教友額頭上

7


畫十字聖號)。聖灰一方面代表懺悔,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 在未來的40天,將以各種可能的齋戒方式,認真地生活。懺 悔(德文是「Busse」)在德文中的意思也是:改善。也就 是說,我們在40天的大齋期中,會比平常做得更好。聖灰的 另一個意涵是:潔淨。以前的人會用灰燼來當清潔劑。所 以,聖灰也是「潔淨」的象徵。在大齋期可以讓我們潔淨身 心。甚至醫學研究也發現了大齋期對於身體循環的潔淨、休 養功能。許多原本積在我們體內的廢渣,藉由大齋期的飲食 齋戒,就可以被洗淨排出體外。飲食的齋戒可以讓身體更年 輕。因此,春天開始前的飲食齋戒可以被視為一種使身體淨 化與年輕化的休養期。 除了身體的淨化之外,大齋期也是一段讓心靈潔淨的時 間。所以,大齋期的「齋戒」操練不只限於飲食的齋戒,現 代靈修神學也把齋戒操練延伸為各種不同的形式。例如,德 國福音教會(EKD)就在2013年時推動一個大齋期的身心 靈操練行動:「七週戒絕運動」(Sieben Wochen ohne, 包括復活節前一週受難聖週)。每個教會組成一個「大齋期 運動」團契,參與這個運動的人在團契中彼此監督,在這七 週內過著「戒絕」某件事物的齋戒生活。有人可能是戒絕電 視,有人可能是戒絕手機、網路、肉類、酒精或者甜食。甚

8


至有人希望這七週內完全內省靜默,不與人交談。 在這本操練手冊中,我想提出一些具體的齋戒操練建 議,讓我們認真地規劃這復活節前的40天大齋期,讓我們真 的擁有一段療癒身心的時間,一段鍛鍊內在自由、潔淨身心 以及更新靈命的時間。在我具體談及這七週的規劃建議之 前,我想先回顧早期基督教會對於大齋期齋戒操練的靈修觀 點。

關於禁食的背景

禁食並不是基督教會發明的,教會只是採用了猶太教禁 食的做法,以及希臘人、羅馬人關於禁食的觀點,進一步發 展出來的。猶太教裡只有一個所有人都有義務遵守的禁食 日:贖罪日。但一般為表示其宗教虔敬度,猶太人都會在一 星期裡禁食兩天,即星期一和星期四。在福音書裡面,法利 賽人仍然遵守這種傳統(路加福音十八章12節)。有特別事 故或緊急狀況時,猶太人會公開呼籲額外的禁食日,以向上 帝祈求援助。猶太人將禁食視為向上帝的急切懇求,表示他

9


們非常認真看待自己的禱告,但也將它視為一種贖罪和悔改 的象徵。藉著禁食,他們向上帝承認自己是罪人並祈求上帝 的寬恕和援助。在猶太人眼中,這兩種觀點乃是一體兩面, 因為對他們來說,苦難就是因為他們不聽上帝的話。藉著禁 食,他們表示自己願意回到上帝身邊。 但在猶太教裡,也有把禁食當作表面功夫的階段。於是 就有先知出來反對這種做法,並提醒所有信徒禁食的根本含 義。例如,先知約珥藉著將上帝的話語轉告給以色列人,要 求他們:「即使現在,你們仍然可以禁食、哭泣、哀號,誠 心悔改,歸向我。光撕裂衣服毫無用處;要誠心悲傷悔罪。 歸向主─你們的上帝吧!」(約珥書二章12節以下,岳厄 爾書二章12節以下)在禁食當中,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心向上 帝打開,並把我們的心放在上帝身上。以賽亞先知曾如此批 評當時大家所實行的禁食做法:「你們禁食的時候,虐待自 己,垂頭喪氣,像快凋謝的花朵。你們在地上鋪麻布,撒 灰,然後睡在上面。這就是禁食嗎?你們以為我會喜歡這樣 的禁食嗎?我所要的禁食是:解除那欺壓的鎖鍊和不公正 的軛,釋放受壓迫的人。要把你們的食物分給飢餓的人; 把你們的房屋開放給無家可歸的窮人;拿衣服給赤身露體的 人;不要拒絕求助無門的親人。」(以賽亞書五十八章5-7

10


節,依撒意亞書五十八章5-7節)以賽亞認為,禁食就是在 呼籲,我們應該用新的行為舉止對待他人。禁食要打開我們 的心,好讓我們能去關懷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初期教會採納了一週禁食兩次的做法。但卻刻意與猶太 教有所不同─教會宣佈,為了紀念耶穌被捕和被釘十字 架,將星期三和星期五定為禁食守齋日。在這段比較不嚴格 的「週間禁食」規定之後不久,禁食即被當做為復活節做準 備,剛開始只禁食一到三天,後來延伸到整個耶穌受難週, 最後到第三世紀時延長到四十天(譯註:即大齋期形成之由 來)。當時除了復活節的前兩天完全不進食的這個要求之 外,在大齋期當中的每個星期三和星期五都要禁食九小時 (即到下午三點),或者如聖本篤在其會規中所明定的規 定,禁食到晚上。隱修士的禁食甚至比教會的要求更加嚴 格。許多隱修士只隔天進食,另一些則在大齋期當中禁食五 天,而只在星期六和星期天進食。此外,他們對食物的選擇

11


也加以限制,不吃肉類、蛋類、奶類、乳酪,並且不喝酒。 一般主流基督教會只在大齋期時禁止攝取肉類和喝 酒。但有一些小教派甚至完全禁止吃肉和喝酒,例如摩尼 教,阿波它特教(譯註:Apotaktiten,古代基督教會的一 個支派),孟他努派(譯註:Montanist,公元二世紀時 由Montanus所創立)。但他們提出的理由不是健康上的因 素,而是二元論的動機:在他們看來,肉類和酒類基本上就 是不好的。為了反駁這種二元論的潮流,教會舉出以下說法 來捍衛自己─上帝創造了所有的動植物,並讓人食用,因 此所有的食物都是好的。教會反對這種將禁食和禁吃某種食 物意識形態化的做法,並為基督將我們從律法和每一種律法 思維解放出來,所帶給我們的自由而奮鬥。 在新約聖經裡,也可以看到猶太教與一些希臘潮流針對 禁食做法的爭議。登山寶訓裡的假設是,所有基督徒都禁 食。但他們應該與法利賽人有所差別,法利賽人禁食時都故 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門徒們則應該 私底下,而不要在人前禁食,他們應該在天父面前禁食, 而且他們應該以愉快的面容進行禁食(馬太福音六章16-18 節)。關於耶穌本人,聖經上記載他在曠野中禁食四十天之

12


久。但與法利賽人不同,他並不留給人他常禁食的印象。剛 好相反,他與人吃吃喝喝,和他們分享喜樂,使得別人甚至 稱他為酒肉之徒(路加福音七章34節)。他的門徒也必定被 人批評說,為什麼他們不像法利賽人以及約翰的門徒一樣禁 食。對此,耶穌的回答是:「新郎還在婚宴的時候,賀喜的 客人會悲傷嗎?當然不會。可是日子將到,新郎要從他們當 中被帶走,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了。」(馬太福音九章15節 以下)在耶穌看來,禁食顯然是悲傷的表徵,但他的門徒們 沒有悲傷的空間,因為他自己就是拯救,是喜樂的開端。此 刻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接受上帝的賜予。在此,我們可以感受 到初代教會針對猶太教禁食做法的一些爭議。一方面,當時 耶穌以彌賽亞身分的來臨「已經」可以超越禁食的意義,但 另一方面,這個來臨又還不是最終的再臨。世上還繼續有 罪惡和死亡,只有此兩者徹底被消除時,基督徒才不需要禁 食。

13


但在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們就必須禁食了,因為他們在 等待主的來臨。於是禁食獲得一種新的意義。它不再代表著 悲傷和贖罪,而是在等待主再臨的期間內禁食。藉著禁食, 基督徒們承認,救恩尚未完全來臨,因為他們還沒被耶穌的 靈完全貫穿滲透。在禁食中,他們渴望著耶穌的來臨,以便 當耶穌以新郎的身分來臨並與他們一同歡慶婚宴時,他們心 中能愈來愈為此充滿喜樂。

14


1 禁食與齋戒操練 的三種效果

15


初代教會特別希望禁食操練能帶來三種效果:

1. 禁食與齋戒是身體與心靈的療癒

當時教會對禁食的第一個期待是,它對身體和靈 魂有治癒的效果。這種治癒的效果與當時這種看法有 關―人在吃某些食物時也將魔鬼的力量攝取進去。 因此許多禁食規定的理由都是保護人免於受魔鬼污 染。由於人不想生病,於是就戒吃那些帶有病魔的食 物。古時人們禁食的另一個原因是,禁食有促進人體 健康的功能。民俗療法尤其有這種觀念。人們認為禁 食對發炎的病症、風濕和黏膜炎有治癒的功效。禁食 也可以防止做惡夢。

16


希臘哲學家則期待,禁食不僅能保護人免於疾病 和魔鬼的影響,還有潔淨心靈,獲得內心平安、自由 和幸福等功效。他們認為這與生命目的有關。例如, 犬儒派學者的目標是自給自足的能力,即放棄所有不 是生存的必要需求。在犬儒派學者看來,禁食就是達 到這個目標的途徑。而斯多噶學派則認為,幸福最高 的目標在於內心的自由,過著理智合度的生活,即一 種不受情緒和不理智的動機影響的生活。在斯多噶學 派中,禁食這項苦行亦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禁食是操 練內心自由、合理生活的方法。古代哲學門派一向注 重完整的個人,注重達到人最終的目標。而禁食則是 通往這個目標的一項重要且經證實有效的方法。禁食 可以治癒人的肉體和靈魂,引導人進入內心的自由, 是達到自我實現、內心幸福的途徑。 各大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和道教也有類似的禁 食齋戒規範。在中國,有夜間禁食的戒律,因為,夜 間吃東西會使吃東西的人陷入淪為妖魔供品的危險。 伊斯蘭教則在齋戒月(Ramadam)發展出自己的禁食 齋戒傳統。在伊斯蘭教看來,禁食是神所開立,對抗

17


放縱生活具有療效的處方。佛祖透過禁食為自己的使 命做準備,就像穆罕默德和耶穌一樣。在所有宗教裡 面,禁食齋戒是潔淨內心和開放自己面對神和神性力 量的一種途徑。 在古代哲學門派的傳統中,基督宗教的教父們亦 在其著作裡,強調禁食對肉體和心靈的正面功效。聖 金口若望亦在一次講道中提到禁食這個處方―禁食 是「我們那位對人類友好的主宰者,同時也身為我們 慈愛的父親」所想出來的。由於人們天生便喜歡沉醉 於自己的欲求,而且無法持守尺度,所以人們必須一 再禁食,以使自己內心不再過度為世俗事物憂慮,才 能獲得內心自由。如此一來,他更能專注於精神的領 域。 卡西安努斯(譯註: Johannes Cassianus ,約公元 360~435年,天主教隱修士)認為,大量食物會使人 心遲鈍。過多食物會降低人心靈的警醒度。禁食― 教父們認為―可將有害物質排除於體外。藉著這種 方式,身體可以免於某些疾病。禁食使人體恢復健 康。教父們的這些認識亦受當今醫學的肯定,當今醫

18


學尤其建議罹患風濕病和關節炎者要進行禁食。然 而,教父們認為,禁食最重要的不是純粹為健康功 效,而是心靈上的功效。禁食可驅除渾濁的想法並使 人的心神達到更清明的境界。

19


2. 禁食與齋戒可以 對抗心靈的激動情緒

早期的隱修士(公元四至六世紀時)將禁食的心 靈功效,描述為對抗激動情緒的戰鬥。在禁食中我們 會碰上自己的激動情緒。有時候我們會用食物來堵塞 自己的憤怒。當我們放棄這些堵塞的方法時,就必須 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了。這時,我們應該將內心的 感受擺在上帝面前,並讓上帝潔淨和轉化它。對隱修 士而言,靈修道路的目標在於潔淨自己的心。而禁食 則是達到此目標的一條重要途徑,因為禁食使我們面 對真實的自己。它向我們提出這些問題:我內心平安 的基礎是什麼?只有吃飽喝足時,我才心情愉快嗎? 禁食揭開我是誰的真相。而且它迫使我將自己的貧乏 和負面情緒擺在上帝的愛中,好讓上帝的愛淨化我的 內心。 聖經裡耶穌受試探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禁食是對 抗激動情緒和惡習的一場戰鬥。在耶穌禁食四十天之

2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