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信仰基石系列
永
Ewigkeit
恆
終極的盼望
Otfried Reinke
歐特弗立德•萊殷克 著 鄭玉英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前
言
―4
第 1 章|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 11 「永恆」的想法發展自生活中的空間和時間 ― 12 • 暫時性與失去的經驗
無時間性與無空間性,存有與虛無 ― 53 永恆、持續和「空間」的概念 ― 60 可能和現實的合一 ― 66 第 3 章|關於時間/空間和永恆之間的關係 ― 71
• 持續性的經驗
抽象與具體;概念與現實; 「普及性」 ― 72
• 不可理解的事乃經驗的極限
不變與轉變;造物主與受造物 ― 75
「永恆」這個詞建立於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 ― 21 原始覺察與認知 • 時間和空間是先驗的觀念形式? • 在神經—心理上形成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 對時間空間的主觀和客觀感知 時間、空間和永恆的物理及數學概念之含義 ― 28 • 數學:無限與永恆 • 物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使得永恆這個 概念也具有相對性嗎? • 從量子物理去認識「永恆」的概念 第 2 章|永恆的各種概念 ― 43 無限 ― 44 循環的世界觀 ― 49
永恆的存有 ― 77 第 4 章|與永恆相遇 ― 81 佛教 ― 82 希臘的思想與基督宗教 ― 86 啟示(巴特 Karl Barth)― 89 永恆的經驗(艾伯林 Gerhard Ebling)― 93 相遇(布伯 Martin Buber)― 96 第 5 章|「相對的」永恆 ― 103 創造的永恆話語 ― 104 被創造的永恆? ―109 死後的生命和永恆的生命 ― 112 第 6 章|永恆的上帝 ― 117 三一論與神學問題及答案的極限 ― 118
前言
永恆
前言
不必然是宗教方面的詞彙或基督宗教的概念。
今日人們如何談論永恆 日常用語與言外之意
主題定位
我們常常是在嘆氣聲中說出「永恆、永遠」這個
在「平信徒信仰基石系列」的神學主題中,本書要
詞:某個人「永遠」在講同樣的事;有些人動作實在好
討論的是「永恆」。這真的是一個神學上的主題嗎?這
慢,慢到事情「永遠」都做不完;有些人之所以沒有耐
問題問得容易,但幾乎沒有人能給予一個清楚明確的
心達成目標,是因為那得花「永遠」的時間。所以,
答案。若有許多人聚在一起,那麼這個問題很快就會引
「永遠」常常和「受不了」一起出現。或者我們會說,
起一場廣泛的辯論。但也有些人說:「對於我們渺小的
有些往事已經太過「久遠」了,所以已失去其現時性而
人類而言,要對偉大的永恆發表言論未免太過狂妄」。
不再重要。所以,在口語中,「永遠」和「永恆」這些
但藉著這句話,他們已對偉大且無法理解的事發表了言
使用的方式常讓人覺得這是極度誇張的表達。但幾乎沒
論,而且還親自使用了在他們心中引起敬畏的「永恆」
有人注意到,這些誇張的說法還被人以「永遠再加上三
這個詞。所以,我們至少必須問:「到底什麼會在我們
天」的諺語加以嘲弄。如果我開啟自己的思緒去尋找,
心中喚起敬畏?『永恆』一詞所指的是什麼?」在我們
這個含意如此沉重的詞彙是什麼時候開始浮濫化的話,
能夠提供答案之前,大概心裡已經清楚,永恆不僅是宗
我會覺得自己是在霧裡摸索。但我也注意到,在愈來愈
教的題材或內容,也是宗教的先決條件,就像「人」、
浮濫化的同時,這個詞原本且嚴肅的含意用法也愈來愈
「生」與「死」是宗教的先決條件一樣,而這些詞本身
少了。2005年十月,我讀到三篇剛出版,且由不同作者
4
5
永恆
前言
所寫關於「目前的喪葬文化」的文章。在這些文章裡,
無法理解那些不可檢驗和不可看透的事物。在禱告中關
「永恆」這個詞或想法,無論是正面的或不受歡迎的用
於上帝和向上帝所說的,也經常出現在人們談論自己的
法,一次都沒出現。但其中明顯表達出來的概念是,我
死亡時:表達出無法掌握那些不可看透的事物。所以我
們必須「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看來,人似乎還是無法
們會聽到這樣的話,某個人被「永恆化」,或死亡是
接受自己的有限性。而這原本應該說成:我們無聲地落
「從暫時到最終的狀態、從一時進到永恆的一步」(柯
入「無限」或「永恆」中。
斯特,Michel Quoist,1921–1997,法國神父與作家)。 依此看來,死亡就像從一個空間換到另一個空間,從
宗教方面
此岸換到彼岸。這時,「彼岸」和「永恆」相互融合
在宗教方面,今天「永恆」的使用─就像在主禱
了,儘管「死亡的彼岸」與「永恆」完全不是同一回
文中一樣─大多是一種結束慣用語。這常常可以在宗
事。此外,就我看來,教會和宗教領域裡對於「永恆」
教儀式和其他禱告的表達詞彙中看到,也就是,常以
的省思也顯得退步了。將1994年才出版的「德國新教
「願榮耀永歸於你」或「你與父及聖靈同在並永永遠遠
詩歌集」(Evangelischen Gesangbuch,此後以EG簡稱
統治」來結束。後一句是由拉丁文「per omnia saecula
之)與之前的「德國新教教會詩歌集」(Evangelischen
saeculorum」=「遍及所有世代的世代」而來,也就是
Kirchengesangbuch)比較,就可以確定這一點。例如,
一種超級的最高級表達。拉丁文「Saeculum」一字則由
之前經常被詠唱的詩歌「眾信友懷念的你,去吧,進到
希臘文「Äon」而來,兩字都意指非常長的一段時間。
永恆寬闊的領地」,以及相對應的「噢,永恆,轟雷之
把這個字乘上很多倍,它就差不多等於無限。但這些表
詞」和「噢,永恆,喜樂之詞」都不見了。關於這個主
達方式一點都不精準。它們突顯的是,我們的思想還是
題,在新的詩歌集中沒有類似的內容。這是偶然,或是
6
7
永恆
前言
一種改變的徵兆?在本前言的最後,我們還是必須認識
長,而不是減弱。他在1918年就已經完成了《邏輯哲學
到,當前的人對於幸福的永恆渴望並沒有比以前少。即
論》一書。在書的尾聲,他寫:「若我們不將永恆理
使今天也有感恩或充滿幸福的嘆息:「希望這可以永遠
解為無限的時間延續,而是無時間性,則那活在當下
持續下去!」而且尼采的「醉歌」(Trunkenes Lied)之
的,便是永恆地活著。」(6.4311)又寫:「從永恆觀
詩句也一再被引用:「可是一切快樂都要求永恆─要
點(sub specie aeterni)來直觀世界,就是把它當作─
求深沉,深沉的永恆!」
有限的─整體的直觀。」(6.45)其結論句是:「對 於我們不能談論的事,應該保持沉默。」(7)儘管維
哲學方面?
根斯坦在哲學上已經帶來影響深遠的改變,這些話語仍
在這裡,「哲學方面」後面有一個問號,是因為當
保有其有效性。直到今天,對許多人而言,它們已經變
今的哲學是否有探討「永恆」這個主題,其實還是個疑
成一種指標。另一項有持久影響的是由維根斯坦的老師
問。無論如何,近年來在哲學領域幾乎找不到任何相
弗列格(Gottlob Frege,1848–1925)所建立的數學柏
關內容。一百多年前,它還是個不可規避的課題,甚
拉圖主義。根據他的想法,數字「與理智無關」,它們
至佔有關鍵地位。如今似乎已銷聲匿跡。各學派的討
是「已經一直存在也將會一直存在的非物質性客體。」
論主題已經改變了。過去,存在主義的本體論(海德
「數字是永恆的。」(麥金,C. McGinn,1950–,英國
格,1889–1976;沙特,1905–1980)看重的是在「存
哲學家)潘洛斯(Roger Penrose,1931–,英國數學物
在」(Existenz)中的「存有」(Sein)。但在其他地
理學家)也主張這樣的數學柏拉圖主義。我也看到其他
方「永恆」這個主題卻突然發出光芒。例如,維根斯坦
一些思想家對於永恆有不同的想法。在1920年主要的人
(Ludwig Wittenstein,1889–1951)的後續影響不斷成
物是布伯(Martin Buber,1878–1945),而二十世紀後
8
9
永恆
半葉則是列維納(Emmanuel Lévinas,1905–1995,法國 哲學家),他與海德格曾進行過激烈的對話。
1 我們怎麼想出 「永恆」 這個概念?
10
1章
永恆
第
「永恆」的想法發展自 生活中的空間和時間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之故,人們才會提供裝備給過世者,好讓他能好好面對 這趟死後的旅程。所以,在許多文化中我們會發現各式 各樣精心挑選的陪葬品。 有些人曾看到或感受到過這種靈魂出竅的過程。人 死斷氣之時,靈魂以鴿子的形式升起。古埃及人相信有
暫時性與失去的經驗
叫做「Ba」的靈魂鳥,牠擁有死者的面容。德國關於
如果我們不像其他生命體一般擁有自我保護的本能
「杜松子樹」(格林童話集47號)的童話中記載著:
的話,我們就不會活著。自我保護常常是一場艱苦的戰
「古早古早以前,大約兩千多年前……」。它的內容敘
鬥,一場對抗其他生命體的戰鬥,一場直到最終的戰
述一位慘死的小男孩,他的姐姐用一塊布把剩下的骨骸
鬥。結果是戰勝,活下來,或受傷、受苦、死亡。但生
包起來,並和這個包裹一起躺在一棵杜松子樹下。突然
存意志和希望會一直存在到他崩潰為止。而那會思考又
間,一陣雲霧繞著這棵樹,而且像火一樣發光。一隻漂
受苦的人則大聲吶喊:「這不可能就是全部了吧!」但
亮的鳥從霧光中飛出來,並詠唱死去小男孩的悲慘命
肉體就這麼靜止不動了,毀了;到了某一天,他的生命
運。漸漸大家都知道,這隻鳥就是那位死去的小男孩。
就只剩下一口氣。這時候,我們該如何埋葬他?在他的
這類的轉變,這類的靈魂出竅是一種深刻、無聲的安
祖先安息之處。他們的生命氣息甚至都還能讓人感受得
慰。但死亡卻是殘酷又痛苦的。
到。因此,埋在祖先安息之處是有好處的,讓亡者「與
但生命並非一直如此。古希臘人曾經提到黃金時
其先祖同聚」。也許過世者也會飄遊到一個更好的國度
代。那時的人是吃素的:吃蜂蜜,永生不死的象徵,從
去,一個永不消逝的「永恆獵場」或其他原野上。為此
樹上滴下來。綿羊和山羊提供奶汁。那時的人永不衰
12
13
1章
永恆
第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老,而且整天歌舞歡笑。他們死亡的時候就像躺下來睡
是那承載著世界的一部分。依利亞德(Mircea Eliade,
覺一樣。然後他們的靈魂就會繼續成為田野庇護所的鬼
1907–1986,羅馬尼亞宗教歷史學家、哲學家)在其所
魂活下去。在黃金時代,比奶汁和蜂蜜效力更強的是使
著的《創世神話》的前言中指出,創造世界和世界形
眾神永生不死的瓊漿玉液和神仙佳饌。偶而,有些人類
成的神話在生命中具有儀式性的地位。所以在一些文
擁有神祕的能力,能夠製作出使自己長生不死的魔法
化中,人們會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去誦讀這些神
藥水。或者人們可以跋涉遙遠危險的路途,找到生命
話。藉此提醒自己,即使在自己的生命滅亡時,有一些
之水。這種水的作用就像青春之泉一樣。根據日耳曼
東西還是會永遠傳承下去,而且不讓我們每一個人,包
神話,兀兒德(Urd)之泉就不斷湧出這類的生命之水
括我身邊所愛的人和我自己,被吞噬掉。因為創造的力
給世界之樹。這個水泉由命運女神諾倫(Nornen)保護
量永遠是新的。這個「永遠」賦予「存有」持久性。希
著。這些命運女神也掌管著其他眾神,當其他眾神都滅
臘文「永遠」稱為「aei」,而詩意也叫做「aiei」。而
亡時,命運女神仍永遠常存。所以,藉由各種方法,以
「Aion」,德語的「Äon」,是無法一目了然的長久時
前的人們在短暫與虛無的困苦中找到了依靠,並深信生
間,在拉丁文中為「aevum」,德語則為「Ewigkeit」
命和存在會超越死亡。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類個人的
(永恆)(古高地德語中ewig=ewigo)。而在德語
希望是具有其普遍性基礎的。
中,這個表達無法一目了然的長久時間的詞彙還具有 「信任、可靠」的含義。德語中的「Eh」、「Ehe」的
持續性的經驗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讓人超越他自己短暫生命 的,─ 不只是個人所獲得的那一份幸福的偶然,而
14
意思是有效的,永遠可靠的。在阿培爾(Paul Appel, 1896–1971)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所寫的一首詩中,有如 此生動的表達:
15
1章
永恆
第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永遠
血、石礫廢墟都沉入虛無。
11.9.1944
夢說出他那自由的魔法咒語,
我們哀傷地穿過廢墟瓦礫,
說鬼魂乃屬於蒼天。
你的臉靠在我肩上。 我們看到遍地橫屍的悲慘世界,
接著又是早晨。接著又是我倆。
我們聽到受苦者的哀求。
我們重新認識自己。殺戮的狂怒,石礫廢墟: 全都是虛無,是它晦暗的過去。
那曾是寧靜的樓梯之處,
在我們之上的光芒才是永遠。
裝飾美麗的梯級, 吸引著我們過去。那裡還是真的。 我們感受到那悶聲的呼喚。
對以色列的禱告者而言,這永遠的持久性不是無名 的。它是上帝,是主。 詩篇九十篇:屬於上帝的人,摩西的禱告。
在擊破的石塊上,我們無聲地休息著。 我們目睹著更真實的時代。
主啊,世世代代你是我們的居所。群山還沒有
心中變得虔誠。就如同那些折磨,
被造,大地和世界沒有成形,從亙古直到永遠
我們從那時釋放自己。
(von Ewigkeit zu Ewigkeit),你是上帝。你 叫人返本歸原;你使他們回歸塵土。
然後,沉睡慈愛地將我們舉起。
16
17
1章
永恆
這個「一直永遠」不是在所有文化中都一直等於維
第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還沒有任何東西:
持不變。它也可能是「永遠一再」,是個循環。印度教
既沒有沙,也沒有海
和希臘的奧菲派宗教(Orphiker)裡有靈魂轉世和「再
更沒有鹹鹹的海浪,
生之輪」的說法。鳳凰鳥這個神話提到,這種神祕的鳥
下面沒有大地
類每五百年從印度飛往埃及,在那裡自焚並從灰燼中再
上面也沒有天空,
生。每一次都宣告一個新時代的誕生。這類不斷轉換的
深不見底的深淵,
時代,和世代不斷重覆循環,尤其是靈魂無休無止地透
當然也沒有一處有草。
過化身而轉世再生,這件事本身就具有些許令人沮喪的 成份,因而會喚起我們對永恆安息、對涅槃的渴望。
這聽起來比希臘神話中的亙古混沌還激進。只有 深淵(希臘文是:Abyssos)。但即使是這個深淵,也
不可理解的事乃經驗的極限
有它神話式的表達:例如,在希臘神話中,深處的水
涅槃,所有尋尋覓覓、所有欲求、所有問題的終
怪Ketos,取了深淵的形體;聖經中所提的海怪Leviatan
點:不再有任何東西,不再有任何人去經驗它,有這樣
(譯註:約伯記四十一章提到之海怪),北歐神話
的境界嗎?這就是「無」嗎?真的有「這種」無嗎?
中環繞地球的巨蟒怪,日耳曼世界中的芬里爾巨狼
這個問題和問到萬物起源的問題很相似。一首古老 的日耳曼詩說道:
(Fenriswolf)或赫爾(譯註:Hel,北歐神話中司管冥 界的死亡女神)。在諸神的黃昏和世界末日時,雷神索 爾(Thor)殺了巨蟒怪,卻中其蛇毒而死。一切都瀕臨
亙古以前,
18
滅絕。但從虛無中升起一個幸福與和平的世界。於是
19
永恆
虛無(Nichts)是深淵,也是根源。透過不可理解的事 物,它喚起震驚、讚嘆和感動。 不可理解的事物不僅是存有和虛無,還有空間和時 間的無限性。一步一步,人們必定會逐漸瞭解,我們的
1章
第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永恆」這個詞建立於 我們對時間和空間的 原始覺察與認知
世界是沒有終點的,並不會從人類存在的範疇中突然被 提升到上帝所存在的至高之處。幾乎每一個人小時候就 已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體驗過深深的讚嘆和震驚。在時間 方面,首先令人驚嘆的想法就是「永恆」。
時間和空間是先驗的觀念形式嗎? 這個問題的意義是什麼?而且為什麼它對我們的主
例如:在格林童話中,我們讀到有關一位聰明牧童
題有重要性?我們生活在時間空間中,而且與它們一起
的故事:國王聽到有這麼一位聰明的年輕人,於是就召
生活。只有這個原因,「永恆」一詞對我們才有意義。
他進宮,並向他提出到三個從來沒有人能回答得出來
永恆乃相對於時間和空間,並與之相關。永恆超越時間
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永恆有多少秒鐘?」小牧童
和空間,也因此,「永恆」這個詞才具有意義。所以,
說:「在波美拉尼亞的後面有一座鑽石山,它高一小
我們必須在探討永恆之前,先談談時間和空間的問題。
時,寬一小時,深一小時,每一百年一隻小鳥飛過去,
對我們而言,時間和空間有多真實?當然,在實際
在山邊將自己的喙磨利,當整座山都被磨平時,就是永
生活時我們會感受到時間和空間。但我們是如何感受到
恆的一秒鐘過去了。」聽到這回答之後,國王讓小牧童
這兩者的呢?它們在可被定義之前,不就是某些已經存
永遠住在他的宮裡。他這麼做是對的,因為他明顯看到
在的東西嗎?到底有多少個理論可以提供這些問題的答
了理解的極限。而一直謹記這一點是有好處的。
案,這很難說。但在我們的文化圈裡至少有兩個理論最
20
21
永恆
1章
第
我們怎麼想出「永恆」這個概念?
為重要。第一個是說,當我們一存在,就立即身處於時
認識,但它們是在認識的過程中由我們所建構的。若我
間和空間中。時間和空間是為我們事先預定好的。但各
們傾向於接受這個理論,我們就必然得否定康德所說
人對「事先預定」這說法的理解又大不相同。
的,時間和空間是先驗的直觀形式這個理論。這也會導
它要不是只被視為這個世界的結構形式,就是超越
致以下的結果,也就是,我們也不能將與時間空間相對
這個世界,是依靠一位創造者,即一個代表不可轉變的
應的永恆這個概念視為先驗事先預定的,而是視為由我
「永恆存在」的記號。如此一來,時間和空間就沒有自
們自己的建構所衍生出來的。如此一來,會使永恆這個
己的持久存在性。或者大家採取康德(Immanuel Kant,
概念得出什麼樣的結果,我將在下面繼續探討。
1724–1804)的看法:我們無法辨認時間和空間,它們 不像我們依照經驗,也就是以我們的感官或工具所感
在神經—心理上形成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知的所有其他事物一樣。但時間和空間在我們所有理
「時間生於我們心中」這種認識並非現代智慧的產
解過程之前就已存在,但不是在我們之外,而是在我
物。在奧古斯丁(354–430)的著作裡我們就已經可讀
們內心,作為我們直觀(Anschauung)的一種形式。於
到:「時間分過去的臨在、現在的臨在和將來的臨在三
是,它們在所有理解之前就已存在─康德稱之為「a
類。這三類存在我們心中,別處找不到;過去的現在便
priori」(先驗的)─但不是在我們之外,而是在我們
是記憶,現在的現在便是直接感知,將來的現在便是盼
之內。
望。」(《懺悔錄》卷十一,二十章)又提到「……經
另一種理論則深信,時間和空間是我們在理解的
過那沒有長度的現在……」(二十一章)「但沒有時間
過程中構成的。雖然時間和空間並不因此透過後驗(a
長度的,無法測量。」「這是最明白、最尋常的事。但
posteriori,也就是透過我們經驗式的認識過程)為人所
同時也是非常奧祕的事。而這個謎的答案仍然前所未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