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信仰基石系列
基
Christus
督
真正的人, 也是真正的神
Matthias Viertel
馬提阿斯‧菲爾特 著
李鎮鍵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 5
Ⅰ‧ 耶穌基督――真正的人 1. 耶穌和學校 或:這位彌賽亞合乎什麼樣的教育標準? ..........19 2. 為什麼我們應該要像小孩子一樣, 且對此路加可以從柏拉圖學到什麼? ..........27 3. 發火的彌賽亞 或:憤怒也是人的一部分 ..........43 4. 為什麼耶穌不是真的「善」 , 且正因為如此而適合作為典範? ..........55 5. 作為一個理性的人如何也能相信神蹟? ..........65 6. 耶穌身旁的男人和婦女 或:為什麼耶穌在尚未知道教會定義的時候, 就支持教會了呢? ..........81
Ⅱ‧ 耶穌基督――真正的神 7. 成為肉身的上帝 或:為什麼童女生子不是那麼荒謬? ..........97 8. 一個受苦並死了的神 或:人們如何能從聖經學習失敗? ..........111 9. 一個幻象不會吃烤魚 或:肉身復活以及永恆生命的信仰 ..........127 10. 那麼你們說我是誰? 或:與懷疑和質疑的人打交道 ..........145
導論
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是可以學的嗎?
基 督
2
003年在柏林舉行的普世教會日有許多值得注意的 演講,其中有一位新教神學家巴特(Hans Martin
Barth),他提出一個原則性的問題:「耶穌基督還有救 嗎? 1」這個說法雖然聽起來有點宿命論的味道,也像只
是修辭學上的表達,但實際上卻有很深刻的理由。因為同 時有很多原因導致人們產生懷疑,而必須用這個非常嚴肅 看待的問題表達出來。 先從表面來觀察,隨著對耶穌的一生及其宣教歷程的 認識逐漸減少,基督宗教傳統的重要性在已世俗化以及多 元化的歐洲社會中,也有逐漸消失的趨勢。這傳統的崩解 導致人們不能再預設大家都知道福音的中心歷史。而那些 直接來自耶穌的工作而產生的重要教會節期,像是復活 節、聖誕節、聖靈降臨節以及升天節等,雖然已經不單在 每一年的週期固定下來,而且也深植於人的意識裡了,但 卻愈來愈常碰到不解其意的人。然而,從同時出現大量所 謂的靈性書籍,以及對其他宗教採取開放的態度看來,這
1 H. M. Barth: Ist Jesus Christus noch zu retten? Jesus Christus bekennen inmitten einer Vielzahl von Religionen, in: Jesus und die Weltreligionen, hg. v. H. Zager, Neukirchen 2004.
6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樣的發展也就不必然等同於人們不再有宗教需求,也並非 表示人們已經喪失對個人生存問題的普遍興趣。 特別是和其他宗教的對話─這可能會讓巴特更有理 由提出這個質疑─顯示出,實際上耶穌基督就是那個絆 腳石,他就是讓不同宗教者意見分歧的爭論點。耶穌在基 督教信仰裡不應只被看作是先知,或甚至單單是道德高 尚,並具有社會政治典範特質的人,而是他也是上帝的兒 子,且因此他本身也是上帝,但這對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 支持者來說,卻明顯違反一神信仰。凡是在關於上帝獨一 性的討論框架下,做出承認耶穌基督是上帝兒子的告白, 就自動地進到三一神學的層面,這個可能最具有鉅細靡遺 差異的思想體系裡,而且我們必須努力找到一個方法,來 確定其存在、其內容組成及其位格。唯有如此,才能處 理這個疑慮,最後我們拜的並不是三個並列的神(三神 論),而是真的是一個獨一的上帝,只是可以被觀察到以 三種方式來顯現。 然而,有些宗教是可以接受一個上帝有多個外在型態 的差異,我們在與他們進行對話時,耶穌基督的出現,從 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來看,卻又被看作是阻礙。一方
7
基 督
面,佛教徒對於歷史耶穌的興趣並不大,他們最注意的是 耶穌的教導,尤其是隨著教導所產生的行為。在這種情 況下,要賦予耶穌一個上帝,甚至是一個「照亮者」的地 位,耶穌的一些個人特質對他們來說似乎太人性化了;另 一方面,由耶穌的一生所衍生出來的學說體系被人抱持著 懷疑的態度來看待。例如越南現代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雖然將歷史耶穌奉為他的一 位「靈性的祖先」,甚至可以將耶穌的畫像擺在他家裡神 壇上的佛祖雕像旁邊,然而身為一個佛教徒,他對於復活 的耶穌有神的力量還是持保留的態度:「在基督教裡,人 們必須相信死後再次復活,不然就不算是基督徒,我擔心 這個規範可能會阻礙一些人更進一步地研究耶穌的生平。 那會很遺憾,因為這樣一來,人們對耶穌基督的評價不僅 會說他是歷史上的一個傻子,也會是個最傻的人。」2 對所有的宗教來說,耶穌死在十字架上這件事簡直令 人難以接受。一個神被背叛並且受苦、被刑罰,最後甚至 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不僅和其他宗教的神的形像矛盾,
2 Thich Nhat Hanh: Lebendiger Buddha, lebendiger Christus, 1996, S. 58.
8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甚至連傳統上所流傳的「上帝的兒子為人類的罪受死」的 神學,看起來也只對少數人具有說服力,這些人因此較喜 歡致力於心靈的經驗,試圖從教義的基督論脫離,以在宗 教方面的努力尋求拯救,在沒有教規及在教會以外的超越 性的感知詮釋之下尋求存在的深度。 儘管現今基督教信仰還能在與文化及宗教對話的特殊 情況中,才被即時地感受到,但上述這些問題終究不過是 附帶現象或是一些癥候罷了。因為除了傳統的崩解及在跨 文化社會內進行對話的挑戰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使人很難相信耶穌基督是帶來拯救的彌賽亞,但這個原因 卻是那令人難以理解的神學的根基。從處女懷孕生子,道 成肉身的上帝,對耶穌所行神蹟的了解,到空墳墓的復活 信息以及死人復活等,提供了神學挑戰多樣的色彩,而其 中有些始終令人難以理解,甚至無法接受。 然而,對於耶穌的事會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並不只 是像現今大家所認為的,是由於語言表達及傳達能力不 足,而是也在於神學本身。有關耶穌生平研究的歷史影響 了十八世紀末到現今的神學發展,因此它簡直就是典型的 代表。起初人們理解的是,拿撒勒人耶穌這個歷史上的人
9
基 督
物並不必然和福音書所宣告的基督是同一個人。正是那些 在啟蒙運動精神下,被以科學的角度批評,且使現代人難 以理解的信仰內容,現在就會遭到質疑,並且檢視其可靠 的來源。特別是耶穌行神蹟的歷史,在這過程中也得到新 的詮釋,那些神蹟被人們從隱喻的意義上來解釋,而不再 是真實的事件,這樣才不會與理性主義的世界觀有所矛 盾。而依據對於歷史來源的檢視,其他重要的信仰內容, 包括從伯利恆童女懷孕生子到死後復活等,也會受到根本 的質疑。 由此激發出想要符合史實地描述耶穌生平,也就是編 撰耶穌傳記的努力,就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方面,這符 合由啟蒙運動發展出來的原則:連信仰的問題也要用理性 的方法來檢視其正確性,並同時承認對歷史的認識有重要 的地位。若問及對信仰,甚至對真理應該要到什麼程度的 確信狀態,則應透過檢視歷史發展的邏輯架構所得到的結 果來回答。 另一方面,要針對耶穌生平的歷史做探究,這是可以 想見的,因為宗教改革者將深入探求基督教的來源看作是 自己的責任,要將真實的材料從教會史和教義史所附加的
10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事物中釐清出來,好建立一個符合原本的、沒有歪曲的基 督教信仰。這起先是一件在宗教信仰前提下所關心的事, 但目前已經也具有超越宗教信仰的重要意義了。 在這方向上,關注歷史上的耶穌從一開始就有教會批 判的成分存在,因為將歷史上的耶穌和初代教會所信仰的 基督相對照時,就會促使人們對教義學提出批判,尤其會 認為那些看起來不符合世界觀的信仰內容是不真實的、不 符合歷史的,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就算這樣,耶穌生平的研究還是很快地就陷入一個被 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所突顯出來的困境:幾乎沒有 可靠的資料來源能用來確定地描述歷史耶穌的一生。唯一 可以用來作為描述耶穌的判斷根據就只有福音書了。儘管 福音書必須當作信仰文件來讀,而且是信仰的思想內容, 但福音書寫成的年代與耶穌在世的時間有一段很大的距 離,而且其作者完全沒有歷史方面的興趣,以至於他們原 則上也無法提供可以做為傳記式描述的根據。 而對耶穌生平研究的失敗竟然必須在神學上承擔令人 驚訝的極端後果。人們假設,基督宗教是跟著基督復活才 開始的,把復活之前的耶穌排除在外,並使神學的科學任
11
基 督
務不再包含歷史耶穌的研究,簡單地說,就是將不利轉變 為有利─ 將無法在耶穌生平方面做任何學術定論的窘 境,轉變為基督宗教是從耶穌死又復活之後才開始的說 法。尤其是布特曼(Rudolf Bultmann),他指出耶穌曾是 猶太人而不是基督徒,而他那開創新紀元的《新約神學》 甚至是用再普遍不過的句子來開始:「耶穌的宣告屬於新 約神學的前提,而不是新約神學的一部分。」3 此外,從所謂宣教神學的立場出發,也就是只將耶穌 復活後所建立的教會的信仰立場,作為信仰的決定性基礎 的神學角度,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此後人們不但對耶穌這個 人的興趣減低,也同時對耶穌生活以及工作的詳細情形, 以及從中形成的信念逐漸產生質疑。此後,對這位拿撒勒 人耶穌的議論暫時沉寂下來,而神學界則完全專注在耶穌 復活之後的教會,及其信仰歷史的發展。 然而,上述的神學立場在今天所呈現出來的樣貌也並 非完全錯誤,因為,以歷史耶穌為目標的研究結果真的會 得出非常離奇的理論,原因是,資料來源有限的情況下,
3 R. Bultmann: Theologie des neuen Testaments, Tübingen7 1977, S. 1.
12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就會容許各式各樣的推測。結果通常就是,部分的歷史細 節,與對形成各個作者之信仰立場的耶穌個人圖像所做的 強烈主觀描述,都模糊地夾雜在一起了。有人清楚地提出 警告,所有重建耶穌生平的嘗試可能終究都還是無法解釋 基督徒的信仰;而且,將信仰歷史化甚至也可能將福音宣 告的重點排除在外,這樣的警告實在有其道理。在大學所 教授的神學之外,傳記類的出版正興盛,那些被臆想出來 的聳人聽聞的消息藉此被當作是科學上的知識傳播出去。 許多那樣的書成為暢銷書,其中大多數都混雜了陰謀 論、愚蠢的教會批判及聳動的消息,以此來吸引讀者。這 些主題不斷地重複,也在二十世紀末以舊理論的翻版重新 出現。有時耶穌在其中被描繪成只是一個社會革命者,絕 不會將上帝兒子的稱謂歸給耶穌;有時就將老掉牙的傳說 又拿出來加工,根據這類翻新的版本,耶穌既沒有死,也 沒有復活,而是逃亡到印度去了,在那裡繼續工作。並且 一再指稱耶穌應該有和抹大拉的馬利亞結婚,甚至有個孩 子。在這些小說色彩濃厚的耶穌生平的描繪裡,不僅可以 清楚地看出,教會的論戰甚至成為推動所謂的「歷史揭 密」的力量,同時又是暢銷書的保證;還能看到將歷史觀
13
基 督
察與信仰問題拆開來看時,會產生哪些基本上的差異。 今天普遍認為,不管是以傳記為目的所做關於耶穌生 平的研究,或者單單以耶穌復活後之宣教神學的研究成 果,都沒有指出一條可行的路。同時,歷史耶穌與被宣告 的基督之間的直接關聯性已經變得很明確,因為,很自然 地,對信仰的基本確信必然會回溯到耶穌所作的工作,並 且從中找到真正的來源。因此,對於建立在耶穌生平和工 作上的信仰來說,兩者都不可偏廢,因為沒有這些基礎, 信仰就成空談了。所以雖然知道不可能描繪出歷史耶穌準 確的圖像,還是不能因此就不努力去做,並且為了達到這 個目的,也要利用所有能夠掌握到的資料和方法。對此, 現在已有語言研究的結果、社會史方面的認識、聖經考古 的成果可供參考,尤其要考慮那些在新約時代完成,但沒 有納入聖經正典裡的文獻。基督宗教的信仰事實上是建立 在耶穌歷史上,即使在歷史上更了解耶穌的生平和所作的 工作,仍無法提出信仰的根據,也無法解釋信仰,因此, 我們還是需要對此繼續加以釐清。 本書見證了,要使當前的信仰問題接近耶穌生活與工 作的歷史情況所做的努力。我們所根據的前提之一是,對
14
導論:對耶穌基督的信仰是可以學的嗎?
耶穌基督的信仰是無法學的,只能去體驗;前提之二是, 反問耶穌的一生對於以下的領域是很有幫助的:嚴肅地看 待個人的問題和疑惑、解釋傳統,以及釐清後來的評論者 的解釋及誤解。若將活出的信仰理解為,傳統對於個人所 經驗的生活狀況不斷調整的過程,那麼我們就能瞭解,對 歷史耶穌的知識也可以對個人自身的問題提供必要的答 案。
15
基 督
16
Ⅰ
耶穌基督 真正的人
1
耶穌和學校 或:這位彌賽亞合乎 什麼樣的教育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