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別、悲傷與安慰--悲傷者與臨終/悲傷陪伴者的實務手冊

Page 1


Der Trauer eine Heimat geben

道別 、 悲傷與安慰 悲傷者與臨終/悲傷陪伴者的實務手冊 Anselm Grün

古倫神父、吳信如 著 吳信如 譯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出版


目次 獻給一生的好友王佳允女士 妳永遠是眾人的祝福 ―信如

前言|給悲傷一個家 ___ 4 引言 ___ 7 1 各種不同的悲傷階段 ___ 11 2 陪伴悲傷的人 ___ 51 • 安慰不是敷衍 • 臨終陪伴 • 陪伴悲傷的人

3 用儀式陪伴悲傷者 ___ 65 4 結語|悲傷就是愛 ___ 85 5 為悲傷者祈禱 ___ 89


前言 給悲傷一個家

這本書另一方面也是為陪伴者所預備的,讓陪伴者 可以深入地瞭解悲傷的意義,更具體地陪伴與安慰周遭 悲傷的人,讓他們能夠克服悲傷。同時在這本手冊中,

4

2013年4月,古倫神父與台灣南與北文化出版社社長

我們也提供許多可以實際操作的儀式,讓陪伴者可以和

吳信如女士,一起為台灣教會與民間禮儀公司規劃一系

悲傷者一起透過儀式轉化悲傷。因為悲傷常會佔據整個

列關於悲傷與悲傷陪伴的演講。我們針對華人的文化與

靈魂,光靠言語是不夠的,言語無法穿入靈魂深處。所

基督宗教信仰來設計所有演講的內容,以便符合台灣社

以我們需要儀式帶我們進入潛意識中,醫治內心深處的

會與教會的需求。在巡迴演講中,我 (古倫神父) 也親身

圖像,轉化悲傷。

經驗台灣的告別與安葬禮儀,並與各種聽眾對話交流。

在基督信仰的傳統中,陪伴悲傷的人是一種實行憐

整合這些豐富的現場素材與原本演講的內容,我們兩人

憫的事工。我們藉此可以實踐耶穌的誡命,愛我們的鄰

決定以「實務手冊」的方式出版這本書,一方面讓悲傷

舍,扶持悲傷的人。我們誠心祈禱,希望這本手冊與另

者藉著閱讀有關悲傷的想法與靈修儀式,可以面對與處

一本同樣主題的默想書籍《陪伴一生的安慰》,能夠為

理自己的悲傷,我們也希望這本書成為一本悲傷者的心

悲傷者在黑暗中帶來一道光,在絕望中帶來渴望已久的

靈筆記,在手冊許多地方,我們都留下思考問題的空白

盼望。

處,讓讀者把自己複雜的思緒整理成文字,這是處理混

最後,信如想要藉著這本書感謝現在已經在天國的

亂心智與抒發壓抑情感的有效方法,讀者甚至可以保存

屬靈伙伴王佳允女士,她在艱辛地與疾病對抗兩個月

下來,作為對逝者的思念。

後,於2013年8月22日回到上帝身邊。因著這兩個月的臨

5


引言

終陪伴與悲傷陪伴經驗,讓我可以更深入地與古倫神父

在我們修道院中,持續都會開設悲傷輔導的課程,

討論實際的陪伴問題,並將最務實的經驗分享給每位經

特別是給經歷孩子過世的父母。這些悲傷的人告訴我,

歷悲傷與安寧陪伴的朋友,以此延續佳允對人的關愛,

他們常覺得被傷害,因為其他人不想正視他們的悲傷。

即使她已別世,仍藉由這本書帶給世人祝福。

周遭的人會說:「你的親人都過世半年了,去度假吧! 然後你就會想點別的了。」這個時候,悲傷的人就會覺 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許多人都會想遠離那些悲傷的遺

吳信如

古倫神父

族,他們不願意讓別人的悲傷來打擾自己表面平靜的生 活。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告訴我:「每次在街上碰到 朋友時,他們都會趕緊走到對面去,不想面對我的悲 傷。」這位母親覺得自己被隔離了。 我 (古倫神父) 經常受邀為企業和銀行開領導與企業 文化的訓練課程。在這些課程中,我常問參加者:「公 司有哪些儀式來面對員工失去親友的悲傷,公司中的悲 傷文化如何?」企業文化的目標之一就是重視員工的尊 嚴,但是,當員工面對悲傷情緒時,往往公司還是無言 以對。然而,過去十年來,許多公司發現,完整的悲傷 文化也屬於企業文化的一環。如果公司重視員工的尊

6

7


嚴,就必須正視他們的哀傷,並好好陪伴他們度過。因

當我在台灣舉行有關悲傷陪伴的課程和演講時,曾

此,在這本手冊,我想從悲傷的過程談起,讓大家了解

與信如一起觀賞一部台灣很有名的電影「父後七日」。

悲傷的意義與階段,然後再談到我們如何進行悲傷陪

這部電影描述子女為一位父親舉辦喪禮的過程。劇中的

伴。

女兒依照傳統與民間信仰做了完整的儀式和祭禮,但是 「相信耶穌復活,耶穌已經勝過死亡」,這並不是

她並沒有真正地面對自己的哀傷。直到父親過世一年之

為了去除悲傷,而是要幫助我們戰勝悲傷。首先,悲傷

後,當她因商務旅行經過機場免稅店,照往常想替父親

就是一種道別的痛,每一次的道別都會讓人心痛。我們

買香菸時,才意識到父親已經過世了。這部片子十分有

會覺得這位過世的親友離我們而去,這種被離棄的感覺

意義,它提醒我們,我們經常把悲傷隱藏在儀式與祭禮

讓我們想起我們生命歷程中,許多被離棄的經驗:被父

後面,但傷痛依然存在。

母或朋友離棄的經驗,而這些被離棄的感受,有時候就

我們經常也會把對死亡的恐懼隱藏在儀式後面。任

會無緣無故地湧上心頭。因此,我們不可以跳過這種離

何儀式都不該與恐懼連結,但是我們發現,台灣民間信

別的傷痛,否則,總有一天我們還是會被它所攫獲,這

仰的喪禮或儀式通常都跟恐懼有關:怕過世的人會傷害

時候,這種悲傷的心結就會讓我們窒息。一個親愛的人

我們。但是,恐懼往往會阻礙真正的哀傷情感。儀式應

過世,就是一次道別。對於復活的信仰告訴我們:「有

該是幫助我們釋放哀傷、面對生命,而不是為了驅逐或

一天我們會跟這位親友在天堂相聚。」但這時候他先離

造成恐懼。

去了,我們已經無法再跟他面對面說話、不能再擁抱 他,這是令人非常心痛的。

8

我們如何面對與處理悲傷,顯示出整個社會文化 的品質,完善的悲傷文化可以使社會更加人性化。在亞

9


1 洲,「悲傷」這個議題尚未被認真處理、深層看待。人 們直接把過世的人與這個世界切割。我們從未想過,悲 傷與我們個人的生命足跡緊密相連。悲傷也可以成為我 們生命傷口的醫治過程。悲傷與安慰有關,如果我們好 好地處理悲傷,我們就能在傷痛中經驗到安慰,得以重 新踏上堅實的土地,我們的其他生命傷口也會得到醫 治,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安與寧靜。

各種不同的悲傷階段

10

11


沒有一定的規範與標準。每個人的悲傷

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照順序經過這些階段,而且,

方式都不同。悲傷無法用強迫或命令

可能這些不同的階段會在我們生命歷程中一再重現,

的方式產生。有些人在父親過世時,幾乎不會悲傷,

這些都是正常的,我們依然要認真面對,因為在不同

其他人不應該批評他們,因為,這或許不是他們面對

生命經歷中出現的同樣悲傷情況,會透過不同的對話

悲傷的時刻。有時候,會等到另一個重要的人過世,

內容,幫助我們克服不同的困境。

悲傷

他們在父親過世時所忽略的悲傷才會一併爆發出來, 然後他們才會察覺到,當初自己排除了父親過世的悲 傷。然而,也有些人會一直沈浸在悲傷當中。他們無 法放下過世的人。他們甚至不願清理過世者的房間, 而一直停留在過去。事實上,悲傷是一種讓我們可以 面對嶄新未來的過程。我們可以透過不同的悲傷階 段,來徹底面對、處理我們的悲傷,並且找到自己往 前邁進的道路。

12

13


悲傷的第一個階段就是:不想認清事實。一開 始,我們想要排除悲傷,我們不想承認這個摯愛的親 友過世了。我們認為,這不可能,這只是一場夢。或 者我們透過籌備喪禮相關事宜來排除悲傷。我們透過 表面的運籌,包括邀請親友參加喪禮,或者投入在設 計喪禮流程上,與內心真正的感受切割,因為我們害 怕悲傷會擊潰我們。但是,情感是無法被切割的。哪 一天,它又會不知不覺地浮現。有些人會服用精神藥 物來壓抑悲傷,不過,如果我們刻意壓抑悲傷,它就 會轉變成憂鬱症。

悲傷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透

逃避

過外在的儀式。如同前面所提到的電影

「父後七日」中的女主角,她藉由遵守各種外在的儀 式與祭禮,來度過父親去世的事實,卻沒有真正面對 內心的悲傷。她藉由儀式來逃避與父親的永別。在基 督宗教的範圍裡,我們也常藉由一種誇張的復活神學 來排擠悲傷:最近有個新教自由教會的牧師在輔導中

14

憂鬱通常就是被拒絕的悲傷。

提到,他一個要好的朋友過世了,他覺得非常傷心,

唯有我們允許悲傷,才能醫治憂鬱。

但是在告別式的時候,他教會的弟兄卻告訴他,基督

15


徒不可以悲傷,而是要頌讚上帝,因為這個過世的弟 兄已經跟基督一起復活了,因此在告別式中,他們大 聲吟唱讚美詩歌。但是這位牧師根本沒辦法唱,他只 能一直哭,他深深覺得,其他人只是跳過悲傷。同時 他也意識到,基督徒常藉著復活的呼召來保護自己, 不願面對道別的傷痛。他發現,這根本不符合耶穌的 精神,這也不符合基督宗教的信仰,耶穌也為他的朋 友拉撒路的死而哭泣。對於旁觀的猶太人來說,這是 他深愛朋友的表現。這些人說:「你看,他多麼愛這 個人!」(約翰福音十一章36節)

的第二個階段就是:爆發的情緒。我們

悲傷

落入情緒的三溫暖中,有時候是一種

幾乎無法承受的痛,之後可能會對過世的親友充滿感 謝,我們很喜歡談到與他共同生活的記憶。在這種感 恩的心情中,就比較容易克服悲傷,但是,日後可能 又會陷入悲傷中,傷痛無以復加。我們覺得被孤單地 拋棄,我們害怕無法一個人生活。這種孤單的感受, 會讓我們覺得生命毫無意義。道別的傷痛剝奪了我們 所有的生活樂趣,我們覺得雙腳懸空,不得安寧。我 們找不到任何心靈的安居之所,而這種不得安寧的感 覺通常也伴隨著恐懼。我們害怕獨自一人。

16

17


在各種憤怒中,也包括對於過世親友曾經傷害我 們的憤恨。我們跟這個親友之間,通常不只是經驗到 和諧與愛,可能也會有誤解與傷害。這位親友有時並 無法瞭解我們,或者經常忽視我們,用言語傷害我 們。有些人在親友過世後,不敢回想這些像是憤怒、 受傷的負面感受,害怕用負面的角度談論死者。然 而,當我們允許這些受傷的感覺存在時,我們才能用 正面的態度面對過世親友的真實面與傷害人的一面。 我們不是要批判他,但是,我們卻可以藉由說出真心 在悲傷中經常也會出現其他感受。有時候我們會 感到憤怒,因為這個親友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我們會 責備他,因為不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而生病過世;或 者因為不夠小心,草率輕忽而發生意外。有時候我們

的感受,重新與他和好。這個親友已經在上帝那裡, 他會理解我們的痛,也已經打開心扉與我們和好。相 反地,如果我們排擠過去的傷害,這才會使我們二度 受傷。

也會生醫師的氣,因為他們沒有盡力醫治這個親友。 我們到處找代罪羔羊,讓我們不必感受到面對死亡的 無力感。如果我們找不到代罪羔羊,就可能會開始責 備上帝,為何要奪走我們所愛的親友。

18

唯有當我們說出口時, 我們才能跟這段生命故事和好, 才能原諒他。

19


處理

悲傷就是處理關係;我們必須過濾與潔

淨跟過世親友的關係。這個過世親友

一位親密的親友自殺過世,那麼,憤怒

如果

又會是另一種性質。自殺是一種針對自

與我們分享的生命根源,通常會因為各種誤解和傷害

己與家人的攻擊性行為。有位女士對於她先生因壓抑

而混濁或充滿毒性。透過悲傷過程,我們才能潔淨與

對她的攻擊性而自殺,感到非常氣憤,因為他的自殺

他連結的生命之根,並從這健康的根部汲取生命的力

等於把這位女士置於別人負面觀點的聚光燈下。別人

量。一個德國心理學家曾經寫過一本書《沒有根就沒

會說:「這位先生的自殺都是他太太的錯」。孩子的

有翅膀》,如果我們切斷與這位親友連結的根,我們

自殺也是針對父母的攻擊性反應,父母會受到深深的

就無法展翅高飛。如果我們可以潔淨這條根,我們靈

傷害,因為覺得自己什麼都做錯了。

魂的翅膀就得以修復,生命得以任意遨翔。

20

21


另一種在悲傷中經常浮現的感覺就是罪惡感。我 們深感罪疚,因為我們對這個過世的親友付出的愛不 夠多,我們想到自己有些話還來不及說,或者我們在 道別時忘了說。我們覺得沒有好好地跟他告別,或在 生前沒有正確地對待他。我們一直沒有告訴他,他對 我們有多麼重要,我們甚至也傷害了他。有時我們會 對他關閉我們的心,以懲罰他對我們的傷害,我們只 特別是,如果我們跟過世親友的最後一刻是在爭 想到自己而忽略了他。 吵中度過,當他過世時,我們就會有極大的罪惡感。 有位女士曾在諮商中提到,她丈夫出事的那天早晨, 是在跟她爭吵後開車去上班,卻在途中發生車禍死 亡。這位女士覺得有雙重罪惡感。一方面她責怪自己 該為丈夫的死負責,因為丈夫是在爭吵後的緊張情緒 中開車,導致車禍發生;另一方面她怪罪自己,最後 與丈夫道別的話居然是責備與爭吵的話,這不是美好 的道別。另一位女士告訴我,某個晚上,她跟先生吵 架,當天夜裡,她先生突然死去。直到今天,她仍然 自責,因為她跟先生講的最後一句話是傷害的話。

22

23


一位女士,一直為丈夫的自殺而自

還有

責,她不斷自問:「到底自己做錯了

什麼?」逃避罪惡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一直被罪 惡感折磨,也沒有幫助。自責並沒有好處,這會使我 們不斷往下墜落。但不斷為自己辯護或道歉也沒有助 益,因為我們必須不斷尋找理由來證明自己的無誤。 候我們是利用罪惡感來躲避或拒絕悲

環,我們把一切罪過交託到上帝面前,並相信上帝會

有時

寬恕我們。有時候,向神父告解或找牧師談話,說出

照顧她並陪她直到生命的終點。但是,就在她到市中

我們的過失,並從神職人員那邊獲得上帝赦免的承

心購物的一小時中,她的母親過世了。這位女士不斷

諾,這也可以幫助我們埋葬內心的罪惡感並原諒自

自責:「為什麼我沒注意到母親已經快要走了呢?」

己。我們應該想像:這位過世的親友已經在上帝旁

她母親過世一年之後,這位女士跟她的丈夫一起來找

邊,他不會再責備我們,他在上帝身邊獲得平安了,

我,在談話過程中,這位女士一直繞著沒有注意到母

他跟我們一起獲得平安。他可以看透一切曾經發生的

親的生命即將結束這個話題。她無法原諒自己,在母

事,並以上帝的眼光─和好與感恩的眼光來注視我

親臨終時沒有陪伴在她身邊。

這時候,基督宗教的信仰就能讓我們脫離這個惡性循

傷。有位女士答應她重病的母親,要

們。

24

25


的感覺、被傷害的憤怒以及罪惡感,這

傷痛

些負面感受都可以存在。重要的是,我

們必須把這些感覺視為一種過渡。有些人會陷入悲傷 我告訴她三件事:1.她母親已經平安地在上帝身

而無法自拔,一直沈浸在過去裡。我認識一個家庭,

邊,守護著你們,她一定不會責備妳沒有在臨終時陪

他們一直把意外死亡的兒子的骨灰放在家裡,他的房

伴她。請在內心問問母親,她想對妳說什麼話。2. 許

間還是保持原狀。然而,這並不符合「給悲傷一個

多父母親會刻意等到在外地的子女回到身邊時才嚥下

家」的精神。悲傷需要一個家,但是這個家並不是指

最後一口氣,但是,也有些父母親卻希望在沒有人陪

我們一般的住家,墳墓才是悲傷的家,自己的住家不

在身邊時才嚥氣。特別是當父母親察覺到,子女無法

該成為悲傷的住所。我們的住家應該是被生命充滿的

放下他們,不願意讓他們離開時。3.您一直繞著罪惡感

地方,是綻放出新生命的地方。悲傷就是對於死去親

打轉,是因為拒絕放下母親。您必須允許自己悲傷地

友的回憶,他依然會在家中一直陪伴著我們,但是我

面對母親已經不在的事實。

們的住家不該一直被悲傷的情緒所影響。

傷痛的感覺、被傷害的憤怒以及罪惡感, 這些負面感受都可以存在。重要的是, 我們必須把這些感覺視為一種過渡。

26

27


當親友過世時,有哪些情緒浮現在你的悲傷中?有哪 些情緒會讓你癱瘓無力、充滿不安或不知所措?有哪 些事情可以幫助你整理情緒,過濾情緒與轉變情緒?

28

29


前的時候,常會被錯誤、弱點、限制與威脅變得黯淡 無光。在死亡當中,每個人都會完全轉變成上帝為他 所造的原始獨特形像,這個形像就會呈現出原始的光 彩。所以,我們應該用這個態度回憶與他相處的時 光。我們可以問:「他的生命奧祕是什麼?有哪些事 情會觸動他的心靈?他的生命經驗想告訴我們什麼? 他曾經陷入怎樣的困境?哪些人或事曾推動他的生 命?他的眼睛曾閃耀出什麼光彩?在他的話語和眼神

帶給我們的信息。在這些憤怒與傷痛

中隱藏了多少愛?他最深的渴望是什麼?」

悲傷

的第三個階段就是:瞭解過世親友要

的負面情緒之後,我們可以問:「這個過世親友想跟 我說什麼?他的生命帶給我們哪些信息?」最好的方 式就是回憶他曾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寫過的東西, 或者跟其他人談談這位親友的生命故事。透過我們跟 他人提及這些回憶,我們內心會充滿感激之情,我們 會察覺到他留給我們許多東西。在回憶中,我們會逐 漸瞭解他生命中的奧祕到底是什麼,我們也會意識到 上帝為他所創造的獨特形像是什麼。這個形像在他生

30

在死亡當中,每個人都會完全轉變成 上帝為他所造的原始獨特形像, 這個形像就會呈現出原始的光彩。

31


發現逝者的生命奧祕,一個很有幫助的

想要

方法就是再度閱讀他寫給你的信件,

女士在她的丈夫自殺後,根本無法閱讀

有位

丈夫在自殺前兩天刻意送給她的書。直

思考信中的話語背後有什麼意涵?或者看他過去的生

到過了三個禮拜以後,她才能夠拿起那本書來看。從

活照片,用照片來默想這個人的生命故事與特質,並

那本書中,她才真正瞭解她丈夫想要過、卻無法過的

想像這張照片在上帝身邊發散出光芒。也可以聽他最

生活。她終於知道他想要傳達的信息,這本書讓她能

喜歡的音樂,試著體會這些音樂如何觸動他的心,並

夠諒解他的自殺行為。她的丈夫透過這本書留下來的

想像他現在正在天上與我一起聽這音樂,在音樂中合

信息使她不再停留於罪惡感中,她到那時才瞭解摯愛

一。我透過這音樂,我與他同在上帝的護佑中。此

的丈夫為何會選擇走上這條絕路。

外,還可以閱讀他最喜愛的書,試著猜想他喜歡這本 書的原因,在閱讀中與他對話。如果他生前有寫書或 文章,就用新的眼光來閱讀這些內容,它們可以成為 陪伴我們繼續生活的動力。有些內容可能在他過世 後,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到其深刻的意義。

32

33


一個可以了解過世親友留給我們信息的

式是正確的。第二,這夢境意味著,我們在目前的生

地方就是「夢境」。但是,夢有很多

命階段中,需要我們父母親的某些生命特質,以面對

種。親友剛過世時,夢境可以幫助我們克服悲傷。例

目前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夢到父母親過得不好,他

如親友穿著發光的衣服,快樂地出現在夢裡,他告訴

們穿著破舊的外衣或者身體虛弱。有些人會這樣解釋

我們:「他現在很好」,因此我們可以確信,他就在

夢境:「認為父母尚未獲得安息,還在生死的世界之

上帝身邊。

間到處遊走。」這是錯誤的詮釋。依照基督宗教的信

另外

仰,我們可以相信,過世的父母已經在上帝身邊。這 還有一種夢到已經過世很久的親友,例如過世 樣的夢境反而是要告訴我們:「我們跟父母之間的關 很久的父母親微笑著出現在夢境裡,這有兩種意思: 係尚未澄清,我們必須再次認真思考這段關係,修補 第一,父母親認同我們現在的生活,覺得這樣的生活 當中的裂痕。」 對我們有益。這可以給我們信心,相信我們的生活方

34

35


你摯愛的親友在過世後,留給你哪些信息?他們嚮往 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是他們生活的動力?他們散發出 怎樣的特質?你應該如何回應他們透過生與死留給你 的信息?

36

37


的第四個階段就是:與過世親友以及

的愛,藉由這份愛讓我們也觸摸到在我們靈魂深處流

與自己建立新的關係。我們不能跟這

動的愛,並將這份愛轉變成生命的動力,使自己的生

個親友像以前一樣面對面說話,也聽不到他的回答,

命整全。於是我們就能透徹瞭解復活的奧祕:「愛勝

看不到他的眼神了。我們必須放下這一切。但是,悲

過死亡。」雖然這個親友過世了,但他的愛並沒有終

傷的目的就是:與過世的親友建立新的關係。我可以

止,而是轉化了。藉由這份愛,我們重新跟他建立新

跟他進行內心的對話,我可以問他:「你想要告訴我

關係,這份愛也連結了天與地,超越死亡的界線,讓

什麼?在這個情況下,你有什麼建議?你想要我過著

我們與他,也與我們自己重新合一。法國一位基督宗

什麼樣的生活?我應該注意些什麼?」我也可以想像

教的哲學家馬賽爾(Gabriel Marcel)曾說,愛就是跟另

他陪伴我們繼續走生命的道路,在心靈支持著我們。

一個人說:「你,你不會死。」愛不會被死亡摧毀,

我們也可以透過這種新關係,感受到他留在我們內心

它可以超越死亡。

悲傷

38

39


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與自己建立新的關

另一個經驗到與過世親友以及與上帝新關係的方

係。我可以問自己:「我到底是誰?

式就是:聖餐。聖餐是連結天上與地下的具體儀式。

失去了這個親友,我還是原來的我嗎?他在我內心觸

我們相信,這個過世的親友也同時與我們一起歡慶天

動哪些感受?他與我用什麼相連?他要讓我瞭解什

上的盛宴。因此,當我們進行聖餐禮的時候,也是與

麼?」我應該從他的角度重新看自己,重新建立與過

他們一起歡慶。在聖餐禮中,我們感受到與他們的連

世親友的關係,就是建立與自己的深層關係。我可以

結,耶穌基督就是根本的連結,過世的親友也跟我們

藉此發現上帝在我身上隱藏的潛力,而這位過世的親

一樣,一起與耶穌基督共享宴席。當我們領受餅與酒

友則喚醒這份潛力。因此,我就不會只是傷心地思念

時,我們不只與耶穌合一,也與這些親友再度合一。

悲傷

他,而是可以發揮這份潛力替他活下去。在我心中, 透過對他的回憶,他帶我接觸到我自己,接觸到我的 靈魂,我內心的愛,我的能力。於是我可以帶著感恩 的態度,認真、專注地生活。

在聖餐禮中,過世的親友也跟我們一樣, 一起與耶穌基督共享宴席。

40

41


有些心理學家認為,悲傷應該維持一年

過去

就夠了,今天我們會比較保守地談時

間的問題。悲傷必須轉變,不能讓悲傷阻礙我們的生 活。不過,當我們回憶起逝去的親友時,會一直感到

在祈

禱中,我們也可以經驗到與過世親友的

悲傷,這是正常的。悲傷就是愛,我們對過世親友的

團契關係。我可以專注地在這樣的團契

愛應該持續下去。這份愛不該一直用令人無力的傷痛

關係中,與過世親友一起用主禱文祈禱。藉此,我也

來表達,而是應該用一種領我們走向內心愛的泉源的

可以回憶起他用主禱文祈禱的樣子,主禱文對他的意

悲傷來表現。

義,他如何用主禱文來表達他的信仰,以及他如何藉 由主禱文戰勝生命中的困境,主禱文如何反映出他內 心的渴望。不只可以用主禱文,凡是過世親友喜歡的 禱告詞都可以用來共同祈禱,如果我用他最喜歡的詩 篇祈禱,我就會感受到與他在祈禱中合一。他現在用 注視者的身份使用主禱文和詩篇祈禱,而我是用信徒 的身份。所以,祈禱也是讓我們與過世親友經驗到深 度團契連結的方法。

42

43


你現在跟那些你深愛的已逝親友的關係為何?你可以 感受到他們的陪伴和支持嗎?試著用主禱文與他們一 起祈禱,在祈禱中回想他們用主禱文祈禱的樣子,他 們為什麼被主禱文感動?他們在生命困境中,如何用 祈禱來克服?回想你在他們生前與他們一起祈禱的情 況,而他們現在正在天上與你一起祈禱,成為你的支 持者與代禱者。

44

4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