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5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14
約伯苦難劇之序幕 上帝與苦難
13
19
世界各大宗教對苦難的看法 耶穌對於苦難的回答 四福音書對苦難的回答
28
33 37 53
拜苦路的宗教禮儀所提供的答案
第 2 章 受苦有什麼意義?
57
路加福音中耶穌對苦難意義的回答
59
保羅以及保羅書信中對苦難的看法
66
希伯來書的回答
72
彼得前書中面對苦難的方法
74
猶太心理學家弗蘭克的回答
77
榮格面對痛苦的方法
81
第 3 章 以靈修的態度面對苦難 受苦是靈修上的挑戰
87
89
苦難挑戰我們內心的上帝形像
97
我怎麼還能相信上帝呢? 100
在祈禱中賦予痛苦一種語言 為什麼要有這個考驗?
111
苦難是使人成熟的途徑? 在媒體社會中面對苦難
第 4 章 走過苦難悲情路 身體的疾病
124
心靈的痛苦
133
親子問題
141
失去所愛的人 職場失敗
167
婚姻失敗
172
153
別人造成的痛苦
178
自己製造的痛苦
184
自然災害
結語
190
195
附 錄 參考書目
203
114 123
前言
5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們每天都會聽到人們遭遇各種痛苦。在個人生活領域
我
中,我們有時會聽到某個親愛的人去世了,或是某個
人得了癌症。突然之間,生命之屋就這樣坍塌了。而媒體每 天也將世界各地所發生的各種苦難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被 迫面對戰爭和恐怖活動帶給人們各種無法言喻的痛苦。我們 看著、聽著自然災害在世界上製造了多少的苦難,但我們也 眼睜睜看著有些人把痛苦加諸到別人身上。有一個患了憂鬱 症的年輕人害怕自己必須因此放棄當飛行員的夢,於是便開 著一架客機去撞山而成了一個集體謀殺犯,一百五十個人喪
6
前言
生,只因為一個年輕人沒辦法面對自己的生活。瘋狂殺人犯 隨意射殺或殺死正好經過他們身邊的人,只因為他們對自己 的生活感到沮喪。由於他們無法忍受自己的痛苦,於是便將 無數的人也扯入他們的痛苦裡。 雖然許多人看著螢幕上正播放的苦難,但他們同時卻也 將自己的情緒阻隔起來。只要世界上發生什麼重大苦難,媒 體馬上就出現在現場,而且觀眾也很好奇,想確實知道這些 痛苦的事件。但他們同時又把自己的心封鎖住,因為他們根 本無法承受這麼多的痛苦。在面對這許多苦難時,不少人提 出這個問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苦難?我們的世界到底怎麼 了,怎麼會有這麼多痛苦的事?上帝在哪裡?是上帝讓這些 苦難存在的嗎?或者上帝根本不理會這些苦難?上帝怎麼可 以允許這些苦難存在呢?難道這些毫無意義的苦難正好證明 上帝根本不存在?如果有這麼多苦難的話,上帝又如何對待 這世界?是上帝降下這些苦難的嗎?我怎麼樣才能將仁慈上 帝的形象與殘酷的苦難結合在一起呢?如果上帝讓可憐的人 受苦,他不就是不正義的嗎?詩篇三十四篇說:「上主垂 聽孤苦無助者的呼求;他救他們脫離一切患難。」(詩篇
7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三十四篇6節)如果我因為自己的兒子去世而內心被撕裂時, 我還能用這首詩篇來祈禱嗎?當我看到不幸事件一件接著一 件降到可憐的人身上時,這些話不是很諷刺嗎? 每次談到遭受痛苦的人時,我總會被問到這個問題:為 什麼偏偏是我?我到底做了什麼,居然遭到這種報應?上帝 怎麼可以對我這麼殘忍?有一位單身女士,她原本就過得很 辛苦了,在職場上常常被欺壓,必須艱苦奮鬥過活。結果現 在醫生又告訴她,她得了癌症。於是她不禁要問:「為什麼 偏偏是我?我到底做了什麼,居然遭到這種報應?這些年來 我一直很努力遵循上帝的旨意生活。我努力走靈修的道路, 飲食也很健康。現在卻碰上這種事?為什麼會這樣?難道上 帝為了某些事要懲罰我嗎?為什麼上帝要這樣對待我?我已 經過得夠辛苦了。一個人孤伶伶地過活,沒有家人的支持,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在還碰上這樣的事。難道所有倒霉的 事都要接踵而至嗎?這實在不公平!別人做什麼都成功,在 我身上就什麼都出錯。我覺得自己像受到詛咒一樣。上帝該 關心我的苦難吧!我在祈禱中對他呼求,可是都沒有用!」 在諮商談話和演講之後,我總是一再被問到這些問題。
8
前言
最中心的問題總是:「為什麼上帝允許苦難存在?為什麼上 帝不阻止苦難的發生?為什麼這種苦難偏偏發生在我身上? 我賴以建構生活的一切如今通通破滅了,上帝的目的到底是 什麼?上帝真的那麼殘忍嗎?他一點都不同情我嗎?他不 公義嗎?」關於上帝是否不公義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我 只能說:「我不知道。我沒辦法看穿上帝真正的意圖。我沒 辦法站在上帝的上方看著他,看看他在看到所發生的這一切 時,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我只能嘗試事後去理解已經發生的 事並去詮釋它。」我只能和受苦的人一起面對他的憤怒和悲 傷,面對他深淵般的痛苦和絕望。我必須忍受他的苦難之深 奧難懂。只有我沉默夠久之後,我才能謹慎小心地尋找正確 的語言,去向受苦的人表達我的同情、我的無助,以及我願 意陪著他走,也許我會找到安慰別人和扶持別人的話語。 當我想藉由這本書,對那些被苦難壓垮、挺不直腰、被 苦難震驚、粉碎、且生活被弄得一團糟的人說話時,我帶著 非常謹慎的態度。從經驗上我知道,即使帶著善意的話也會 傷害那些心裡因為痛苦而被麻痺的人。所有解釋和詮釋的努 力只會勾起對方的憤怒:「你說得可輕鬆,等你的女兒因為
9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意外喪生時,你就不會再這麼說了。」但在這本書裡,我還 是要大膽說出來。在說這些話時,我心裡想著這些年來我所 遇到的許多心中充滿痛苦的人。各位親愛的讀者,如果你內 心的悲傷和痛苦還太沉重時,可能這裡面的某些句子會讓你 感到生氣或受傷。但我相信,在你的悲傷中,還是有一些階 段是你能夠想辦法找到一些話語,能讓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已經發生的事,可以幫助你明白發生在你身上的苦難,並以 不同的方式去面對它。 有時候,暫時離開你所專注的主觀經驗,並從客觀的角 度去看看自己的苦難,去思考歷史上許多智者關於苦難的 種種想法,也很有幫助。別人的想法不能使你的苦難逆轉歸 零,可能也不會減輕你的痛苦。可是別人看事情的方式或經 驗也許能幫助你以不同的眼光來看你自己的情況。因此,在 這本書裡,我整理了一些適合基督徒面對苦難的想法。對我 而言,這些想法並不是解決方法,而是幫助自己將自己的苦 難經驗放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這些想法使我與自己的痛苦 拉開一些距離。有時候,正是這個距離能幫助我減少痛苦。 但思考並不能消除痛苦;思考只是引導我們去明白。在面對
10
前言
苦難的深奧難懂時,「瞭解自己的苦難」,這是人類的一項 原始需求。只有我明白自己的苦難時,我才能堅守自己並承 受得住這苦難。 各位親愛的讀者,我希望這本書對你是一種存在的幫 助。但首先,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進基督宗教呈現在我們眼前 的神學思想和靈修觀點當中。也許剛開始時你會覺得這些想 法很陌生,也許你目前還無法接受這些思想。若是這樣,你 可以馬上跳到第四部分,如何面對具體的苦難經驗這一部 分。但我相信,神學思想和許多實實在在掙扎奮鬥尋求靈修 的人之經驗,能引領你進入一個感覺自己受到理解的世界, 一個你可以允許自己吶喊和感到絕望的世界。本書中我引用 了一些人說過的話,這些人本身都承受過許多苦難。但他們 想辦法去詮釋自己的苦難並藉此去克服它。他們希望藉著這 種方式去滿足自己的理智。即使你有時候因為心神過於混亂 而沒辦法好好地思考,這些話還是可以幫助你去整理自己的 想法,並憑著自己的理智深入到自己的苦難裡,那無法理解 和深奧難懂的特質當中。 我知道,我們可以想辦法用理智去詮釋苦難來逃避它。
11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有些人寧願為別人的苦難提出各種理論,以免自己必須實際 協助別人的生活。他們將苦難的理論高舉在自己與受苦的人 之間。但我並不是抱著這種企圖去闡述各種苦難的想法。這 些人想辦法藉著思考去克服自己的苦難,而且不讓自己因為 在這世界上所發生的許多苦難而瘋掉。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 理智,而且我們必須嚴肅看待這份理智,必須滿足自己喜愛 批判思考的理智,否則就忽略了自己做為人很基本的一面。 因此,各位親愛的讀者,我希望以下的內容對你而言不是脫 離現實生活的思想遊戲,而是讓你能夠深入思考自身經驗之 協助。也許你的苦難才剛剛摧毀了你的信仰。神學反省不能 將信仰還給你,但它能夠幫助你為自己的信仰建立一個新的 基礎,並幫助你將自己心中的上帝形像與自己的經驗結合在 一起。
12
1 神學上的回應
13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約伯苦難劇之序幕 我闡述來自基督宗教傳統的神學解答之前,我想先將
在
舊約智慧書裡約伯記所呈現的對話簡要摘錄一下,作
為開始。約伯記是世界文學的偉大作品之一。它的主題是自 古以來就一直觸動著人們的古老問題:關於苦難的問題,關 於人生命中上帝不公義的問題。我們可以將這個作品的標 題改寫成:「人為了瞭解上帝而與上帝搏鬥」(H. Groß, Ijob,第5頁)。約伯這個名字有兩種意思:「被仇視的人」 以及「父親在哪裡?」這兩個名字都說出我們作為受苦的人
14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的一些重要元素。我們總覺得自己不被人理解,而且常常遭 人仇視,人們都不想跟我們建立關係。而且做為受苦的人, 我們不僅提出質疑上帝的問題,我們本身就是質疑上帝的 問題。我們的苦難向世界大聲喊出這個問題:「父親在哪 裡?」 上帝對撒但說:你看到我的僕人約伯嗎?他為人正直, 不做任何壞事。 撒但對上帝說: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生活過得很好。 如果我將他所有的幸福都奪走,你就會看到他有什麼反 應。 上帝對撒但說:好吧,他在你的手中,只是不許你殺 他。 在失去了孩子以及所有的財產,並且身患重病之後,約 伯的妻子對他說:咒罵上帝,然後去死吧! 約伯對妻子說:我們一向接受上帝所賜的好事,難道不 也該接受他所賜的壞事嗎? 後來三位友人來看約伯。他們陪他沉默了七天之久,但 接著開始發表自己的神學思想。他們有一套很清晰的神學理
15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論,可是約伯始終反對這套理論。 以利法對約伯說:若不是有罪,沒有人會遭受這樣的災 難。 約伯對以利法說:我一向努力活得很正直,可是上帝卻 用這苦難來折磨我。 比勒達對約伯說:如果你純潔正直,上帝一定會看顧 你。 約伯對比勒達說:我對上帝說:請讓我知道你為什麼和 我作對。這降在我上身上的苦難對你到底有什麼用處? 瑣法對約伯說:你那滔滔雄辯不可以沒有得到回答。上 帝是公義的。他不會毫無理由地使人受苦。 約伯對友人說:如果換成你們處於我的狀況,我也能像 你們這樣說話,邊講些好聽的話邊對你們搖頭。可是我的 臉都哭到紅了,我沒辦法忍受你們的話。你們還想折磨我多 久?還想用你們的話踐踏我多久? 上帝對約伯說:在我創造大地,創造太陽、星星和月亮 時,在我將海水設定界線時,你在哪裡?你看看那河馬,牠 力氣多大,看看那鱷魚,還有那跑得那麼快的鴕鳥。
16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約伯對上帝說:看,我太渺小了。我還能說什麼呢?我 只好用手遮住自己的口。從前我聽別人談論你;現在我親眼 看見你。所以,我對自己說過的話覺得羞愧,並坐在塵土和 爐灰中懺悔。(參閱約伯記四十章4節;四十二章5-6節) 上帝對約伯的友人說:你們議論我的話沒有約伯所說的 對。「在約伯的晚年,上主賜福給他,比他早年所得的還 多。這以後,約伯再活了一百四十年,親眼看見了自己的四 代子孫。這樣,約伯長壽善終。」(約伯記四十二章12節與 16節以下) 這齣戲劇已事先演示了我們下面要闡述的內容。它提到 了我們也會提出的問題。我們向上帝和跟我們說話的人提出 各種問題。我們就像約伯一樣,感到很孤單。約伯的妻子不 了解他,他的朋友想教訓他,說他之所以遭受苦難是因為犯 了罪。可是約伯卻反對這種理性的解釋,不能接受這樣的解 釋。對於有些試圖解釋苦難的神學答案,我們的反應也是如 此。上帝並沒有向約伯解釋他為什麼遭受苦難,可是上帝讓 約伯看到他在創造天地各種奇蹟中的偉大。當約伯與上帝相 遇時,當他看到上帝在創造天地萬物的大能和偉大時,他沉
17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默了。於是他體認到:苦難是深奧難懂的。就像上帝是深奧 難懂的一樣。上帝比我們人的思想還偉大。我們無法真正理 解上帝。 然而,有一個角色,約伯並沒有跟他說話,也就是將這 一切苦難加諸於他身上的撒但。今天許多人去找邪靈,他們 想從邪靈那裡知道,邪靈為什麼要與人作對。歌德的戲劇作 品裡,浮士德也去找魔鬼梅非斯特,以尋求苦難的解釋。可 是與魔鬼的所有對話都沒有什麼收穫。這些對話解釋苦難的 方式是把苦難推到壞人身上。但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答:將 苦難加諸於我們身上的,真的是邪惡或壞人嗎?這個問題真 的沒有解答嗎?我們不應該找錯人問問題,而是應該找上帝 本身。惡魔和邪靈只會蒙蔽我們的眼睛。只有上帝能夠給我 們一個我們可以接受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不是知識性的。僅 僅是創造天地這個經驗的規模和廣泛度,這個如此深奧難懂 又神奇美妙的經驗,便能讓我們的反抗沉默,並邀請我們向 這位深奧難懂的上帝低頭臣服、向他朝拜。 約伯的苦難劇是一種智慧文學。它以獨一無二和令人印 象深刻的方式呈現人與苦難的搏鬥、人的反抗和對上帝的控
18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訴以及當苦難變得無法忍受時的自我逃避,和與朋友們的搏 鬥─雖然他們給我好意的勸告,但他們提出的理論反而讓 我更痛苦。約伯覺得被朋友拋棄、拒絕,他們沒有理解他。 可是上帝認為約伯有理。約伯努力在受苦當中,還是繼續相 信上帝並不會仇視人並故意折磨人,他也相信,人即使受苦 還是在上帝手中,相信上帝會關注人的受苦。約伯的故事最 後以美好的結局收場;後來,約伯擁有的子孫和財產比剛開 始還多。他經歷過苦難並得到上帝的祝福。但不是每一個受 苦的人都能像約伯一樣有幸福的結局。儘管如此,對許多受 苦的人而言,約伯記還是一本帶來希望的作品,希望我們仍 然在上帝的手中,希望上帝會關注我們的受苦。
上帝與苦難 關於上帝與苦難這個問題,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稱之 為神義論(Theodizee)問題。萊布尼茲對自己提出這個問 題:如何將相信一個無所不能且慈愛的上帝,與邪惡、黑 暗、苦難等經驗整合在一起?他試著將上帝拖到人的理智這 個法官面前。然而,萊布尼茲並沒有控訴上帝,他反而在
19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面對世間的苦難時為上帝申辯。畢希納(譯註:Karl Georg Büchner,1813-1837,德國作家、革命家)這位詩人則將 苦難視為證明上帝不存在的最大證據,而萊布尼茲則想憑靠 理智去證明,為什麼苦難反而為我們指出上帝的確存在。 對於人是否能回答神義論這個問題,大多數神學家都對 此抱持懷疑。因此許多神學家根本不提出這類問題。可是默 茨(譯註:Johann Baptist Metz,1928─,德國天主教神學 家)卻認為,放棄神義論這個問題只會把人丟給苦難,置之 不顧。因此他呼籲要為這個古老的問題培養新的敏感度。他 認為,有些靈修運動高度強調與上帝合一而將人的抱怨聲壓 下去了。結果人們不知道還能向誰投訴自己的苦難。然而, 默茨其實也知道,傳統所提供的答案幾乎無法使現今的我們 感到滿意。 聖奧古斯丁曾經提出這樣的答案:「世界秩序的美麗以 各種對立面發出光芒,即使那裡面有惡,它也為善服務。」 (Greshake,14頁以下)在奧古斯丁看來,苦難與邪惡正 是一個黑暗背景,使得上帝的愛這道光芒在那上面照耀得更 加明亮。奧古斯丁並不問,上帝是否對惡無能為力這種問
20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題;相反地,他如此定義上帝的無所不能:「由於上帝是至 善的,如果上帝不是強大且仁慈到能將惡轉化為發揮善的功 能,全能的上帝……絕不會允許任何的惡存在於他的大工 中。」藉著這種觀點,奧古斯丁將上帝的全能與苦難結合在 一起。上帝並不阻止苦難的發生。但他可以轉化苦難,並使 苦難發揮善的功能。這個答案絕對有它的道理。可是如果我 將這個答案給一個受苦的人,在這一刻對他並沒有什麼幫 助,也許他甚至會認為這是在挖苦諷刺。然而,奧古斯丁並 非對苦難無感;他因為羅馬的滅亡而受了許多苦。對他而 言,這等於是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他的答案嘗試將羅馬滅亡 的無意義性,以及他個人所有的苦難經驗之無意義性,提升 到一個更寬闊的視野水平上。這個更寬闊的視野水平,使他 能夠在不隨之崩潰的情況下去克服苦難。 另一個經典的答案是萊布尼茲所提出的。這個答案形塑 了整個德國理想主義哲學:「整體來看,全能者無限的智 慧以及他無可測量的善,將促使所有事物的發生都無法比上 帝所創造之結果更加美好。因此,每當在上帝的大工中出現 任何可批評之處時,人們便假設,這是我們對它們的認識不
21
看見苦難中的盼望 如何將苦難轉化為愛的生命力
夠,甚至那能透徹理解的智者也會判斷說,我們不可能再得 到更好的結果了。」(Greshake,15頁)上帝創造了超越 一切可能性的最好世界。在理想主義哲學看來,上帝與苦難 之間根本不存在任何對立。如果我們將之視為對立的關係, 那是因為我們的思考範圍過於狹隘。我們需要更大的意義框 架。如此一來,我們就會看出,上帝和苦難存在於一種更高 層次的和諧中。可是,這種樂觀的德國哲學觀點卻因為一場 發生在一七五五年使數十萬人喪命的里斯本大地震而崩潰 了。對今天的我們而言,這種理想主義的觀點也離人們所遭 遇的具體苦難太遠。對於遭受自然災害襲擊的人、罹患重病 的人、被命運打倒的人而言,這種理論式的答案根本沒什麼 幫助。 許多神學家認為,我們無法理解苦難,而是必須承受苦 難。所以,任何理論式的答案都沒有幫助。我們要嚴肅看待 這個理由。可是當我深陷於苦難中時,我還是想要明白它。 於是受苦的人開始不由自主地問:「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 為什麼偏偏是我?這到底有什麼意義?」正是受苦的經驗驅 使我們用自己的理智去了解自己所遭遇的事。有些人說,我
22
第 1 章 神學上的回應
們根本就不可以提出「為什麼」這種問題。這對我們一點都 沒有幫助。但這種說法也不能帶來安慰。因為這些問題就是 這樣從我們的心裡冒出來,不容忽視,我們必須嘗試去回答 這些問題,直到無能為力才能放手。 弗萊堡的神學家葛雷夏克(譯註:Gisbert Greshake, 1933─,天主教神學家)嘗試從神學的觀點來使上帝與苦難 「和好」。他從更進一步地瞭解「全能」出發。上帝是全能 的,但這並不意味他會創造一些本質奇怪的東西。上帝的全 能不會創造出三角形的圓。同樣地,他也不會創造一個自由 的人,卻又不允許苦難的發生。「如果上帝要創造自由,那 麼他一定同時必須允許苦難發生的可能。」(Greshake, 29頁)人之自由的意義,在於他能藉此愛上帝。因為若沒有 自由,就不可能有愛。「因此苦難是錯誤的自由決定之後 果。」(同上,31頁)由於我們活在一個充滿罪人的世界 裡,所以在我們自己做出自由的決定之前,就已經經驗到 苦難是罪的後果。但也有些苦難不是人的自由所帶來的, 而是源自宇宙本身。洪水不是由人的錯誤行為所引起的, 而是在地球內部形成的。法國耶穌會士與自然科學家德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