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仰碰上青春期-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Page 1

SE004 心靈教養系列

德國中學生命教育老師提出 33個攸關成功學校生活的全方位價值觀!

《33個天使陪我去上學》

當信仰碰上青春期

莎賓娜.歐彥(Sabine Eujen)著 本書主要的目的在於鼓勵學子 們在成長路上依靠上帝和他天 使的協助,使潛藏於靈魂中的 力量得以誘發,振翅疾飛。天 使代表著人類對協助與安全感 的渴望──尤其身處困境當 中。而學子們亦在每日求學生

青春期是一個轉變的階段,不只對青少年孩子,對父母亦是如此。

活中需要這些協助與支持。天使散發出耀眼的美和

青少年孩子們開始對孩童時期的信仰產生疑惑。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愛,讓我們開心和輕鬆。作者在簡短描述完每一位天

德國當代知名的兩位宗教教育家比辛格教授和茨歇屈教授合力撰寫這本書,

使之後,都附上加油小祝福、簡短的禱文、實用小練 習以及配合的聖經章句。這些文章適合老師在開學或

身為人父的兩位作者要告訴父母及關心青少年孩子的大人們,因著青春期所

課堂中朗誦給學生聽,更適合親子共讀,做為家長與

會帶來的改變;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現在的年輕人身處在什麼樣的社會,以

孩子溝通學校生活及內心世界的橋樑。

德國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宗教教育書籍

春期並且將之塑造成雙方信仰的發展契機;但希望父母不要把它當成成功的

30年不墜的經典宗教教育書籍,

全方位宗教教育萬靈丹,而是做為激發父母及青少年孩子對話的動力。期許

暢銷德國70多萬冊

《天堂裡的狗狗也有趐膀嗎?》 海蒂與約格.辛克(Heidi und Jörg Zink)著

父母能把握機會,「讓你的孩子看到你是怎麼樣的人,在那當中,他們也會 看到你的信仰歷程。」

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 與愛的生命步伐

及他們所體驗到的世界。他們提出一些建議,讓父母知道如何理解孩子的青

許多父母想將自己在童年時期 艾伯特.比辛格 維爾訥.茨歇屈 范瑞薇、陳惠雅

所接受的穩固信仰,繼續傳給 孩子。但型塑孩子的,不是只 有禱告、歌唱和聖經故事而 已,它還包含了父母與孩子之 間的關係以及這其中所蘊含的 辛克夫婦對信仰教育提供一些既幽默又基礎的原則,

艾伯特.比辛格 Albert Biesinger

生於1948年,神學博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宗 教教育、宣道學與成人教育領域的教授。於 2001年成立了「在家庭中建立與上帝的關係 基金會」,協助教會、學校、托兒所及研究單 位,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促進並強化家庭中的 信仰教育。

維爾訥.茨歇屈 Werner Tzscheetzsch

生於1950年,德國弗萊堡大學宗教教育與教

期 春 青 上 碰 步伐

的生命 愛 與 任 責 跨出

敢 陪伴孩子勇

變成一個 醒的階段」 覺 仰 信 「 個 生奠立基礎 讓青春期這 們未來的人 他 為 並 , 「轉捩點」

理講授學教授。致力於教會青少年工作與宗教 教育,這也是他眾多著作的寫作重點。

譯者簡介

范瑞薇 德國薩蘭大學企業經濟系碩士。現為出版工作 者及兼職譯者。

陳惠雅 東吳大學德文系畢業,德國畢勒費德專科大學

◎合著

◎譯

訊息。本書中,海蒂與約格.

作者簡介

(FH Bielefeld)社會教育系碩士。

對信仰的重要問題也提供了相關訊息,並建議父母應 如何和孩子談論這些問題。原著已暢銷多年,現重新 修訂出版。 辛克博士在信仰問題以及基督徒生活方面

宗教、教育

有許多暢銷的著作。他的妻子,海蒂.辛克,曾是位

ISBN 978-986-91753-4-0

音樂老師。夫婦兩人育有四個孩子與四個孫子。

南與北文化出版社 www.sn-publishing.tw

0 0 2 8 0

Albert Biesinger

9 789869 175340 書號:SE004

定價:280元

艾伯特.比辛格 范瑞薇 Werner Tzscheetzsch 維爾訥.茨歇屈◎合著 陳惠雅◎譯

封面攝影|余若晴 封面設計|林婉君


目錄

給台灣讀者的話

6

序言:邀你進行一趟時間之旅及關於本書的閱讀

8

為人父母的一趟時間之旅―回到自己的青春期 ‧ 本書的序言

PART 1 青春期:成長與發展 寫在前面

16

1. 青春期:不只是賀爾蒙的問題而已

19

延伸閱讀:青春期是大腦重新建構的時期

2. 所謂「完美的家庭」並不存在

25

29

夢想有個完美的青少年孩子 ‧ 每個孩子身上都帶著一個上帝的信息 ‧ 與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怎麼會有一個這樣的孩 子?」‧ 從靈性的角度看「不完美」‧ 面對發展障礙及限制 ‧「如果當 時你們多給我一些壓力,現在我就能讀我喜歡的科系了。」‧ 切合實際且 有品質的關注

3. 青春期孩子的信仰

39

父母如何面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根本變化 ‧ 對雙方來 說都是困難的 ‧ 具體的任務:讓更多的摩擦繼續存在 ‧ 身為父母,你不 需要是「萬事通」‧ 團體的支持 延伸閱讀:青少年如何思考與感受宗教信仰

45

Shell 石油公司委託學者進行的青少年調查(Shell-Jugendstudie) 參加禮拜 ‧ 禱告 ‧ 相信人死後的生命 ‧ 從小進行宗教教育?


55

延伸閱讀:信仰與心理發展

4. 禮拜天不再去教會……

57

兒童期的美好經驗 ‧ 教會團體還需要再補強 ‧ 發展青少年固定聚會 延伸閱讀:信仰與現代理性

61

我們的社會篤信宗教嗎?

5. 在懷疑中尋求上帝

65

青春期就是兒童期信仰成長的時候 ‧ 勇敢走進青春期

PART 2 在一個多元世界裡的定向能力 寫在前面

76

6. 青少年所面對的多元性與制約

79

在各式各樣的選擇中找到自己的路 ‧「以及」這個魔咒

7. 體驗社會(Erlebnisgesellschaft)或是「體驗人生」

85

宗教方面的感受很重要 ‧ 渴望親身經歷 ‧ 愈來愈多的自由時間

8. 消費者的社會或是時尚、品牌和金錢

89

作者:克雷梅爾(Michael Krämer) 「購物」已經被時尚化成一種冒險行動 ‧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 人際 關係使「價值觀」具有生命力 ‧ 練習如何處理購物與消費

9. 身體崇拜―直到年老都要保持年輕活力

95

永保年輕 ‧ 外界賦予的標準

10. 性別角色:成為男人―成為女人

97

世代衝突已不復見 ‧ 不安的父母 ‧ 性別角色的學習 ‧ 典型的行為方 式 ‧ 女性的上帝和男性的上帝


11. 青春期與性的發展

105

作者:克雷梅爾、比辛格 一些實例 ‧ 在親疏距離之間取得平衡

12. 學校問題不斷

113

學校型塑了日常生活 ‧ 教育就是符合人性的尺度 ‧ 父母仍然責任重大 ‧ 宗教課

13. 陷入危機的青春期孩子

117

作者:卡茲(Lothar Katz) 青 春 期 孩 子 的 危 機 ― 在 退 卻 和 出 發 之 間 ‧ 我 感 覺 我 很 老, 我 很 痛 苦! ‧ 圖畫說出夢想和困境 ‧ 父母無須是個治療師

PART 3 父母的信仰:轉變與發現 寫在前面

124

14. 父母需要心靈的力量

127

超越一切 ‧ 什麼都不會消失

15. 信仰宗派分歧的家庭─信仰宗派結合的家庭

131

信仰宗派,一種挑戰與機會 ‧ 陪伴孩子走信仰之路

16. 信仰認知是不斷在改變的

135

在一個多元世界裡的信仰認知發展 ‧ 宗教儀式、習慣與敬拜的姿勢 ‧ 父母的信仰也要繼續發展

17. 犯錯─和解

143

脫離惡性循環 ‧ 對正義的敏感度


思考加油站:家庭的宗教生活─回顧青少年時期

145

作者:畢爾克(Markus Birke) 今日 26 歲的我回顧當時 ‧ 宗教課程對我有何意義? ‧ 團契、青少年以 及青少年事工 ‧ 那時的團契聚會都在做什麼?

PART 4 信仰的考驗:重大的課題 寫在前面

154

18. 上帝─他是誰?生活中與聖經中的上帝形像

157

上帝形像的源頭來自聖經 ‧ 改變中的上帝形像 ‧ 如同父母般的上帝 ‧ 上帝指名呼喚我們 ‧ 站在軟弱者的一方 ‧「我們在天上的父」‧ 耶利 哥城的奇蹟 ‧ 上帝形像的多樣性

19. 慈悲的上帝與世界的苦難

167

急轉直下,而至耗竭

20. 死後會怎麼樣?是永遠的救贖嗎?

173

學生對復活的看法 ‧ 一個信仰信念 ‧ 復活

21. 感受的時刻─感受上帝,學習談及信仰

177

宗教信仰上的溝通需要空間 ‧ 面對信仰的禁忌話題

結語:經驗與想法分享─要如何付諸行動

181


給台灣讀者的話

青少年能從宗教教育中 得到什麼幫助? 青少年正處於尋找人生意義的青春期覺醒階段。透過宗教教育 可以幫助他們擴展看待這個重要問題的視野:如果人最後反正都得 死掉,那為何要來到這個世上?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去思考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以及 我在此生有哪些任務,這對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宗教上的教育不是要帶給人額外的壓力,它不是要來轉移人們 對日常生活任務和職場生涯規劃的注意力。相對地,透過靈修的源 頭可以更容易在每日生活中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我們無法為我們的 生命添加更多年日,但我們卻可以為我們活著的年日添加更多生命 力。 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在這個時期就已經受到鼓勵與支持,讓青

6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春期這個「覺醒的階段」變成一個「轉捩點」,並為他們未來的人 生奠立基礎,無論是在職場上的能力或與伴侶相處的能力,尤其是 對他們體驗到生命中的安全感和建立內在的穩定度非常重要。 當前的宗教教育正處於一個宗教意義愈來愈具有政治與文化意 涵的世界中,這是無可避免的。今日的年輕人將影響未來的整個 世紀。是否在各種宗教和文化之間能達成一種跨宗教間的互相瞭解 與共識,這與我們的年輕人密切相關,也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 題。 今日閉上眼睛不去理會這事的人,明日恐要驚訝得瞠目結舌。 每個人都會遇到他自身存在的界限,他會碰到自己的有限性,特別 是碰到一個決定的時刻:我的生命不只有肉體的層面,有一天我必 須離開我的肉體,然後呢?我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只有透過 倫理的論述,才能得到答案。宗教許人一個未來,一個在它裡面, 可以建造出將來的未來。

艾伯特.比辛格教授 Prof. Dr. Albert Biesinger

給台灣讀者的話_ 7


邀你進行一趟時間之旅 及關於本書的閱讀 為人父母的一趟時間之旅—回到自己的青春期 時間之旅的說明: 我全身放鬆,閉上眼睛,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回我青春期的時 候。 現在,我30歲,25歲,20歲,18歲,我注視著當時我的樣子。 再繼續往回走,讓出現的感覺、圖像和經驗進入我心中,而且注視 著16歲的我,15歲、14歲和13歲的我的樣子。 而現在,向我童年時期的路走去,看著當時我這個10歲的孩子 如何慢慢地移動到青春期。我11歲,12歲,13歲,並且再看一次因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8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為生長激素的刺激,身體所產生的變化,因著發育產生的青春期性 慾的感覺和經驗,白日夢,稚嫩的初戀情懷…… 我重拾起在我裡面所感受到的那些擔心與害怕,不知要如何繼 續往前走的感覺,我重拾起那種情緒上的不穩定,與我父母之間的 衝突,與學校同儕間的爭執,告發誰已經偷偷親了誰。 我重拾起對上帝心存懷疑的體驗,在我童年時期,別人告訴我 的那麼多事都變得不再可信。我有別的資訊來源,我變得具有批判 性,開始自己去探究一切。 當這世界存在著這樣的痛苦,人們做出如此殘忍的行徑,那 麼,上帝在哪裡? 上帝很顯然不是住在雲上之天。 我信仰的地基動搖了。我開始改建我信仰的房子,甚至察看新 的根基。

這個練習可以讓我們重新感受自己在青春期所出現的感覺、憂 慮及經驗,幫助我們在與青少年孩子溝通時,能夠更有同理心,更 願意聆聽。 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愈是不願意去碰觸我們自己青春期的經 驗─這些經驗有部分也非常使人難過,且連結到許多出人意料的

序言:邀你進行一趟時間之旅及關於本書的閱讀_ 9


負面感覺和經驗─我們就愈無法了解我們的青少年孩子。 身為父母,我們今天都是從「為孩子負責」的成年人角度來反 應,身為更具有總覽能力的成年人,有些時候擔心自己的小孩和他 們的未來也是很理所當然的。

本書的序言 藉著時間之旅的練習,我們讓你與你的過去重新連結起來,而 你也有了與這本書的第一次接觸。你帶著什麼樣的意圖買了這本 書,我們不知道。 或許這本書的書名向你發出挑戰。 或許身為父母或祖父母的你正在思考你孩子或是孫子的宗教與 信仰問題。 或許你對基督教上帝的信仰有所疑惑。 或許你正在尋找當你與你逐漸長大的孩子討論他們的信仰時, 能夠讓他們聽懂的方式。 或許你什麼都不信。 或許你單純只是好奇。 或許你買這本書是要用來送人的,或是湊巧拿起這本書翻翻看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10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裡面的內容。 我們邀請你與我們一起來思考你自身、你的孩子,特別是思考 對上帝的信仰。最近幾年我們跟數以千計的父母們進行討論,基本 的內容通常是:「只要孩子還小,進行宗教教育就不是那麼困難, 不過一旦進入了青春期,他們就不再想去教會,接著就會開始出現 討論與爭辯。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由於這些青少年 將一些宗教方面的問題尖銳化,而使得這樣的疑難問題變得更加複 雜。 我們為了幫助父母們,克服不知如何與孩子談論信仰方面問題 的困境,而寫了這本書。每個人都能夠學會如何談論那些使我們的 人生過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不過,這需要一些練習。 這本書是我們多次在黑森林裡散步時談出來的。我們互相討論 如何體會小孩與青少年的處境;並且對我們認為重要的事物交換彼 此的想法;在我們與家長會談的時候,他們問我們哪些問題,以及 我們問我們自己什麼樣的問題,也都會互相分享。從這樣的談話中 漸漸成形的想法,都會激盪出我們自身的思考與決策。而信仰是無 法培訓出來的,它是,也一直都會是個禮物。 父母所能貢獻心力的地方,就在於不讓關於上帝的問題從這些 青少年的人生中消失。或許只有當父母能夠讓孩子看到,這樣的問

序言:邀你進行一趟時間之旅及關於本書的閱讀_ 11


題對他們自身的意義、他們自身所感受到的疑惑和安全感、他們在 生命中所擁有的信賴感,以及他們所信賴的事物都具有影響力時, 才有可能辦得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邀請你一起來。我們想要刺 激你自問,對你而言,人生中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以及要如何與你 的青少年孩子分享這些經驗。 我們把我們的想法劃分為四個部分: 在第一部分想讓你看到,青春期的信仰處於什麼樣的轉變狀 態,要如何使其成長。 在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我們想要向你說明,青春期是人生的一 部份,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可以學習如何在這個現代社會的混亂 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信仰可以在這個尋找方向的過程中,提供 什麼樣的幫助。 第三部分,我們要一起來看看成年人的信仰,當然也包括為人 父母者的信仰。成年人的信仰也會轉變,也會一直發展下去。去注 意到這樣的轉變是理解孩子發展進程的重要先決條件。 這本書的第四部分,要討論一些一直都有待解答的重要問題: 關於上帝形像的問題,關於苦難的問題及死後生命的問題。促使人 們談論這些問題會使得這個部分更加完整。 在本書的結尾,我們總結了這本書的想法與經驗,希望能引起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12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你的動機,讓你能夠將這些想法與經驗,有創意地實際應用在你自 己的家庭關係上。 書中我們也引用了其他作者的文章,提供你做更深入的思考。 不要一次就把整本書看完,給你自己時間慢慢消化。如果你了解這 裡所說的意思,不要把它當成成功的全方位宗教教育的萬靈丹,而 是做為尋求父母與青少年孩子對話的動力,不是硬要騙取他們的信 任。把握機會,讓你的孩子看到你是怎麼樣的人,在那當中,他們 也會看到你的信仰歷程。

艾伯特.比辛格 Albert Biesinger

維爾訥.茨歇屈 Werner Tzscheetzsch

序言:邀你進行一趟時間之旅及關於本書的閱讀_ 13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14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PART 1 青春期: 成長與發展


PART 1 寫在前面 人生就是轉變。這樣的經驗在青春期表現得格外特別:身體發 生變化─不過,人在行為方式上的改變更大;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常常會聽到:「可是你已經長大了!」─類似這樣的話愈來愈常 從成年人的口中說出,而且大人並不總是因為高興孩子逐漸長大而 說出這句話。 人會在青春期的時候,提出「我是誰?」和「我會變成什麼樣 的人?」這類疑問,還會提出「什麼是真的可以信任的?」這樣的 問題。此時,家庭始終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的不順遂 和紛爭是無法被掩蓋住的:家庭是,且一直都會是社交場合,對孩 童和青少年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溝通空間。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得要 極力維持一個完美家庭的形象,而是要家庭實事求是、輕鬆自然地 面對它的缺點與發展機會。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16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青春期的轉變過程也包含了信仰方面的轉變。兒童期的信仰消 失了,萌生出對信仰不同的想法。對此,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成 年人─當然也包括了父母─做好準備,樂意與正值青春期的孩 子對談,並且回答他們所提出來的問題。但大人們也在那當中,透 過保有好奇心與驚嘆及提問的能力,喚醒自己願意提出疑問。 青春期的轉變、信仰上的轉變和信仰在懷疑中的成長,是本書 第一部分的主題。

寫在前面_ 17


我是誰? 我對別人有什麼意義? 我受到團體成員的喜愛嗎? 我的外表看起來怎麼樣? 我是令人仰慕的,還是被拒絕的那一個? 在一個團體裡,我是意見領袖還是被大家嘲笑的局外人?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18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1

青春期:不只是 賀爾蒙的問題而已 青春期是生理及心理方面達到性成熟的過程。其中包括了身體 方面的成熟(精子、月經、主要性徵與次要性徵的發育)。不過, 單單這些並無法解釋許多青少年在這個階段所經歷的重大變化;他 們心中還有更多深刻的疑惑:「我是誰?我對別人有什麼意義?我 受到團體成員的喜愛嗎?我的外表看起來怎麼樣?我是令人仰慕 的,還是被拒絕的那一個?在一個團體裡,我是意見領袖還是被大 家嘲笑的局外人?」因此,青春期可以被理解為進入人生另一個學 習階段的入口,在這個階段必須面對許多特別的學習功課(認清性 別角色、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和標準體系…)。困難的地方就在 於,性別角色的認識問題和自身價值及標準體系的建立在他們人生 的各階段中還會再次被打破:在現今的社會,成為男人或成為女

1. 青春期:不只是賀爾蒙的問題而已_ 19


人意味著什麼;在群體生活中,什麼樣的標準和價值適用,什麼樣 的標準和價值不適用,都已不再明確;而到最後會使許多人同心協 力、堅持到底的力量究竟是什麼,就不是那麼簡單明確的事了。 由於性成熟過程中產生相應的劇變,自身身體經驗方面質的變 化不僅對青春期孩子的自我認知,也對父母與青少年子女間的對話 層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領域。一方面,在開始進入性成熟階段時, 青少年孩子會退回到自己本身,有時可能不知如何面對這些改變, 尤其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跟別人溝通這件事。一般來說,他們也不 希望有人向他們提起這件事。他們經常是因為周遭對他們的反應改 變了,才察覺到身體上的變化。 「性」其實也是與人互動的一種可能性。我們相信,上帝讓人 只能在與人互動的關係中成長與生存。新約聖經記載著,耶穌帶著 醫治者的形像與人相遇:他讓看不見的人重見光明,讓聽不見的人 再次聽見,讓癱瘓的人站起來行走。這些都是上帝將人創造成有建 立關係能力的人的記號。得著醫治是表示建立關係能力的復原。 在現今社會,性的體驗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地受到壓抑,動 輒便被入罪。現今的年輕人可以帶他們的異性朋友回家,無須害 怕會受到父母的拒絕。對性的看法也已經改變了:女孩們對性接觸 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那麼多浪漫的幻想,反倒是男孩子們對性帶

當信仰 碰上青春期 20 _陪伴孩子勇敢跨出責任與愛的生命步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