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眼光39

Page 1

本 期 焦 點

█ 讓孩子認識宣教士 / P7-9

█ 宣教的門徒 / P10-11

█ 宣教士家書 / P12-13

█ 讓宣教落地 / P14-16

█ 火山口下的愛情 / P17

no.

39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中華民國112年9月10日

I S I O N
04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05
06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07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08
09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10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11

宣教士關顧

本文作者為僑居美國的台灣人,已在穆斯林世 界長宣。

「掃羅照著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 耳還沒有來到吉甲,百姓也離開掃羅散去了。」

(撒母耳記上13:8)這段關於掃羅王擅自獻祭的 故事在我導師帶著我做內在醫治禱告時浮現在我 腦海裡。

那是我三個月培訓的倒數第二天。當我跟導師 一起禱告求上帝光照我的內心時,我有個感動要 對付害怕「遲到的恐懼」。當時有個念頭讓我想

到掃羅王因為懼怕敵人而擅自獻祭的故事。神讓

12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文╱ 瓦器

我看到其實撒母耳和神都沒有遲到,是掃羅自認為 神耽誤、遲到了,所以掃羅決定自己獻祭而沒有繼 續等候神。我相信雖然未來仍有很多不確定性,神 藉著這個內在醫治禱告為我三個月的培訓畫下完美 句點。

神透過告訴我「祂從不遲到」醫治了我的懼怕和不 信。雖然信主已七年,我卻常在落後及被撇下的恐 懼中無法完全交託,我常認為除了禱告以外還必須 靠人做點什麼,否則就是在浪費時間和機會。現在 我知道等候神的禱告讓我先看到神在做的事,我才 能夠與主聯合,去參與到祂大能的工作。我在基督 裡的身分更看重我是誰,而不是我能做什麼。

謝謝你們為神國不住的禱告和慷慨的奉獻,讓 我過去三個月能接受美好的裝備之後能去服事K族

人。回顧過去幾個月,我學習用謙卑的心接納未 知,同時見證神的大能在工作。神給我機會向來自 東非、中東及西亞的朋友傳福音並和一些人讀聖 經。最感恩的是跟來自T國的K族人傳福音。繼上 次代禱信後,我有兩次機會拜訪了兩位K族青年的 家、一起讀創世記的經文、討論神的審判,並且將 同是K族的牧師介紹給他們。以便他之後能跟進。 其中我的K族朋友說過有句話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想這些關於信仰的問題十年了,但是從來就找 不到人能跟我討論這些。」

我相信神會使這些撒在穆民心中的福音種子生長 起來。那些為他們得救所獻上的禱告不會落空。

一般,我們也可以花時間跟心力來陪伴人走信仰的 道路,那位被陪伴者(門徒)再去帶下一位門徒。 你知道嗎?如果每個基督徒一年帶一個人信主,並 且那位剛信主的再去帶下一個人信主,只需要33 年,就會從1個基督徒變成80億的基督徒!如果我 們每個人都開始帶門徒,福音將會更快的傳遍地極 並完成主託付的大使命。

想一想你生活中接觸到、正在影響的人,哪一位 是你願意分享福音的人呢?開始為他/她禱告吧。

「…我在基督耶穌裡用福音生了你們。」—使徒保 羅對哥林多教會的話 (哥林多前書4:15b)

最近我開始對帶門徒有很大的負擔。有次我家庭 的每週線上視訊裡,我們讀到耶穌的家譜。我們也 聊到自己家族的家譜及先人貢獻。當我們在討論如 何應用聖經所學時,我想到每個人在屬靈上對身旁 人的影響力。如同使徒保羅對哥林多信徒如同父親

我剛結束在歐洲的宣教工人大會,作為一個即將 踏入穆斯林世界長宣的準宣教士,我非常感恩能跟 許多宣教前輩學習,也讓我有更好的預備前往T國 服事K族人。大會裡有來自30個國家近1000位的宣 教士,在全世界19億穆斯林當中耕耘。最讓我印 象深刻的是聽到了T國大地震後最新的報告。令人 沮喪的是,地震後雖然人心柔軟了,但目前人們對 福音的回應情況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時而有個別穆 斯林歸信基督,但我們差會一直在跟神求,要有 整個家庭參與的群體歸主運動)。我們在T國的近 100位工人聚在一起禱告求問神,如果大地震沒帶 來大復興,那神還要做什麼從而帶來群體歸主運 動?雖然我們都知道神要的只是我們忠心擺上自 己,那使人得救的是神。但大家實在是多麼的盼望 這個國家早日歸向神!另一方面,我非常興奮在大 會結束後要到該國參加醫療短宣,能夠用自己的復 健專業來協助當地的事工,同時我也會拜訪幾個團 隊,禱告神讓我盡快找到合適的長宣團隊,或許在 年底前能正式開始長宣。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 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 哪裡去。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 在異地居住帳篷,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 一樣。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 營、所建造的。」(希伯來書 11:8-10)

13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教會參與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 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 ,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 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 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

一百五十年前,許多宣教士陸續來到台灣。跨越 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將福音種在這座島嶼上,默默 地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台灣基督徒。讓台灣人有機會 被赦罪、被醫治,並活出重生的生命。如今,這座 島嶼上的教會已經壯大到能夠自傳、自養、植堂, 甚至差遣出宣教士。在感謝過去許多的宣教士的耕 耘之餘,我們也需要意識到上帝已經將大使命交到 台灣教會的手中,是要將福音傳出去的時候了。

但是教會要如何參與宣教,甚至是派出宣教士 呢?相信這是許多教會的疑問。對此,筆者無法給 出正確的答案,因為每間教會不同,無法用同一個 公式套在所有的教會。儘管我們也是剛開始,但

是筆者希望透過分享自己教會的故事,期待透過分 享,激起不同的宣教火花。

大約八年前,我和母會——高雄活力勁教會的牧 者、會友們一起去參加宣教特會。特會結束後,講 員將回應宣教呼召的人聚集起來,詢問我們心目中 可以出發的時間。當時我的回答是:四年。其實, 在那之前我已經參與好幾年的宣教祈禱團契,也明 白自己有宣教的負擔,但是我覺得從回應呼召到走 出去宣教禾場的路非常困難。所以,雖然我的口中 說四年,卻在心中認為不可能,特別是當時我的教 會沒有差派經驗,會友們也幾乎不了解宣教,更是 不明白宣教的重要性。卻沒想到,那位講員非常重 視回應呼召的人,他和我的牧師討論一間教會如何 可以改變體質,成為宣教的教會,四年後差出宣教 士。甚至不斷地來到高雄,幫助我的牧師和教會。 那位講員,是CCMN的創辦人之一,香港牧鄰教會 的王利民牧師。

14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文╱ CCMN柬埔寨Euna

因著相信上帝看重宣教,且相信祂的供應。我們 教會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成全我的呼召,差遣 我出去。就算我們只是一間很普通的、約為50人 的中小型教會。

我的教會開始在講台上不斷傳遞宣教的重要、一 般會友能如何投入在宣教事上,向會友們傳遞「不 作宣教士,就做宣教事」的觀念。期待每個會友都 能在自己的角色參與宣教。我們也邀請宣教士來分 享,會友們更是從接待和宣教士子女相處、購買宣 教地商品或直接的奉獻支持中,學習在小事上支持 宣教事、參與宣教。宣教對他們而言,不再遙遠。

隔一年,會友們開始參與跨宗派的CCMN短宣。在 短宣中,更可以看到世界的需要,明白宣教的重 要。也透過與宣教士互動,明白在異國傳福音的困 難,和學習關顧宣教士。短宣不但能讓參與者認識 宣教,當他們回台後,他們的見證也能點燃其他人 對宣教的熱情。同一時間,我們和高雄的夥伴教會 一起合辦事奉訓練學校,目的是訓練出自己的同工 和傳道人、宣教士。

四年後,高雄活力勁教會正式差派我到CCMN柬

埔寨團隊。自2019年年初出發至今,教會開始學 習關顧宣教士,而身為第一位宣教士的我也在學習 與教會溝通,讓人明白我遇到什麼、需要怎麼樣的 關顧。我們就像是異地戀的情侶,雙方都要刻意去 連結和用心。這期間,教會每週為我代禱、陪我經 歷宣教初期的不適應、在疫情中為我打氣、關顧我 的家人,甚至動員弟兄姊妹們幫我媽媽搬家。出發 前的四年,加上在柬埔寨的四年,一共八年的時 間,我與我的教會一起學習走宣教的路。我們都是

▲城市區聖誕節活動

▼向各教會募款買到的團隊用車

第一次,有的時候會有做不好的地方,但是我們 一起邊做邊學,一起在不同的角色回應大使命。

我們更是期待,走過這一路,我們可以培育出第 二、第三位宣教士,並且在宣教上更成熟、更好 地關顧他們。

其實,我的教會收入並不足以支付我的薪水, 其中有一大半來自於其他夥伴教會的支持。我們 有些夥伴教會是想要擁抱宣教的教會,但是目前 還沒有支持或差遣的宣教士。於是,這些教會一 起聯合起來支持我,以及CCMN柬埔寨團隊。去 年,我們團隊需要買車,柬埔寨的車非常昂貴, 儘管我們買二手車,但是價格依舊是宣教士背後 的教會無法單獨負荷的。於是開始有牧者將出 版書籍的收入奉獻給柬埔寨、有牧者為我們義賣

15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石斑魚,並且號召許多教會的弟兄姊妹們為我們 奉獻,讓我們順利買到車。在疫情期間,團隊經 費幾乎見底,有教會一次性買大量的義賣產品作 為我們的支持,也有教會發起認養本地同工的計 畫來減輕我們的經費壓力。有些教會特別關心宣

教士,將團隊家書或我的照片貼在他們的教會牆

上,讓弟兄姊妹們代禱支持,甚至寄送台灣食物 到柬埔寨,鼓勵疫情期間士氣低落的宣教士們。

今年,我們想透過半年的培訓課程,訓練人成為

門徒,有一些牧者願意短期到柬埔寨來做教學, 或是用視訊的方式上課來減輕宣教士的負擔。

「宣教」,可以看作是很難的大事,也可以因 著每個人的參與,讓它化作基督徒日常可以回應 神的愛。教會,是參與宣教最好的單位。正如耶 穌基督升天前,沒有向彼得或約翰單獨傳遞大使 命,耶穌是向著那群信仰祂的群體說出:「你們要 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如今,是我們該去使萬

▲短宣隊協助城市開發第二個村莊,一起透過「尋寶獵人」的 方式,拓展探訪的家庭。

民作主門徒的時刻了。無論我們是哪一種角色, 都有參與宣教的機會和責任。期待台灣的每一間 教會,能夠成為參與宣教的教會。更可以成為彼 此合一前行,一起回應大使命的教會。

16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鄉下的聖誕節活動

教會參與

文╱ 陳以樂

前陣子筆者的教會舉辦年度愛情講座,晚堂聚

會邀請了一位曾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宣教的陳維恩 宣教士前來,分享了他們一家在幾千人的小島上 所做的事工,令人感動。其中特別的是,竟能將 「宣教」與「愛情」兩個看似很不相干的主題連結在 一起,其內容引人深思,以下略略與各位分享。

首先,乍看之下「宣教」與「愛情」毫無相關,然

而如果你是一位基督徒,了解聖經也認識福音, 那麼你會發現兩者與基督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係。

第一個相同點就在於:「宣教與愛情的根基, 都是在主裡找到滿足。」 維恩牧師所服事的地 點,是一個名叫Biem的火山島。島上生活極為 原始,沒有電力、自來水、道路等我們習以為常 的事物。滿山的叢林和大海更暗示著各樣病蟲天 災的危險,當地人所講的甚至是一個沒有文字的 獨特語言。很多人認為宣教士是愛那片土地 去 服事,但如果你親身體會過那極為原始的生活, 你會發現當地常常是不可愛的。宣教士真正會去

的目的,是因為愛那在十架上把新生命給我們的 耶穌。唯有神是我們最大且唯一的滿足,世上一 切不能取代。如同大衛在詩篇63篇1節所說:「神 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祢,在乾旱疲 乏無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大衛 雖在患難中,卻深知唯有神能成為他生命中最大 的滿足。而神不只是我們的第一,也該是我們的 唯一。就像在婚姻中,老公不可能對老婆說:「我 把妳排第一,隔壁張小姐排第二。」老婆該是他的 第一,更是唯一。我們對神也應該如此。我們是

否將神視為最大且唯一的滿足呢?還是常常將神 擺第一,卻轉頭追尋世上的第二、第三呢?假如 我們還沒從神得到最大的滿足,先不要急著談戀 愛,先操練神成為自己最大的滿足吧!

兩者另一個相同點則在於:「愛情跟宣教的方 向,都是為了永恆。」「耶德遜」,第一位美國海外 宣教士,本來要去印度宣教,但最後和新婚妻子 去到了緬甸。在出發前,他寫給未婚妻的信上說 到他們將面臨許多危險,甚至由陌生人的手闔上 他們的眼,未婚妻仍願意與他結婚並投身宣教。

後來妻子沒多久真的患病死在緬甸,但他們在當 地做了許多重要的福音工作,影響深遠直到如 今。人生在世雖然時間極短,但他們所做的事工 卻與永恆有深刻連結。婚姻與愛情也該如此。有 太多基督徒只花時間計畫20、30、40年後的事, 卻不去考慮100年、200年、1000年後永恆的將 來,實在可惜。若我們在戀愛之前,能先想對方 愛耶穌有多深,而非只是愛自己有多深;先想對 方對神做出多少承諾,而非只是對自己做出多少 承諾;先想對方花多少時間跟神在一起,而非只 是花多少時間和自己在一起;先想對方能否讓你 更認識上帝,而非只是帶給你多少享受。我想, 如此而得的愛情與婚姻,必在永恆中有份,也蒙 神喜悅。

愛情與宣教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活出福音, 更像耶穌。從愛情看宣教,讓我們了解神對未得 之民的心意。從宣教看愛情,則提醒我們經營一 份愛情需要有耶穌完全的愛。祝福大家都能在信 仰道路上,緊緊跟隨神,越走越蒙福!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17

獻上一己之力;為神擺上,成為神的器皿,為 神所用…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 路。(箴言3:5-6)

我們夫妻倆於2023年3月18日首次參與何烈山 祈禱院暨福隆基督教會的探訪與關懷的活動,也 就是教會所稱「福福團」的服事,我們被編列在第

三組,由瓊內姊妹來帶領,我們這一組按著被規 劃的路線,挨家挨戶進行探訪關懷,尤其是家中

有長者及孩童的家庭。

那一天,我們一行六個人,除了訪視原來名單 中的家庭,也有之前拜訪關懷過的長者,雖然人

已經離世了,我們依然鍥而不捨前往訪視她的家 屬,除了表達我們對離世長者的不捨,也給予慰 問和關心。其中一位長者蒙主寵召,她的媳婦就

跟我們表示在福隆這個地方,大多人娶媳婦,甚 少娶信耶穌的,由於家中都供奉祖先牌位,遇上 節日或亡者忌日,都需要準備供品,點香祭拜和 焚燒紙錢,當下我們夫妻倆就以我們自己為例, 我們也會紀念先祖、去掃墓,只是以鞠躬禱告代 替燒香膜拜。明確告訴她「慎終追遠乃是我們華 人理所當然爾,我們夫妻也是會這樣做的」,解 除她的疑慮。其實,在福隆地區,當地居民大多 都屬傳統信仰(佛、道教),在訪視過程中,我們 是不會過度著墨論述基督教義,不過會跟他們表 示神的愛是充滿恩典、喜樂與平安!我們也分享 神的愛,神賜下平安的福給他們!

整個福隆地區,蔡師母在地耕耘數十年,加上 錫安牧師也接手繼續花下不少心思在這個地區。

而「福隆基督教會」,你跟當地居民說我們是隧 道口(台語稱為蹦閌口)那間教會,說到蔡師母(台

18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福褔 團」分享心得
福福團 文╱
翁合益
夫妻首次參與

語稱呼她牧師娘),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近幾年的聖誕節活動,大多是在福隆國小 舉辦,他們提到對我們演出的話劇十分有 印象,而我們也會補上「啊抽獎摸彩有沒有 中獎呢?」

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 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 馬書11:36)

首次參與福隆基督教會的「福福團」訪視 關懷活動,是我們夫妻倆的初體驗,著實 感動,尤其是福福團中的眾年輕弟兄姊 妹,據他們說,從2016年就投入這項事 工,而且無私地奉獻,讓我們兩人感動不 已,也希望將這次活動實際內容帶回給我 們【信望愛小組】,讓我們小組家人們也能 一起來共襄盛舉、為神擺上服事…。

19
▲福福團在福隆地區做完在地關懷後的合照 ▲作者受洗後在湖光基督教會大門與小組家人合影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