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中華民國113年3月10日 V I S I O N
no.41
湖光基督教會宣教季刊 中華民國113年3月10日 V I S I O N
本 期 焦 點
█ 因著愛耶穌的緣故 / P8-9
█ 神的夢想,我們的夢想 / PP10-12
█ 投入文字工作的神僕 / P16-17
█ 前進福隆 (上) / P18-19
以往聽到尼泊爾,想到的便是深藏於山中的神秘 國度,只知道它是喜馬拉雅山脈的入口之一,是爬 山人的夢想國度。而長久以來,我都很希望可以參 加跨國義診團,終於在今年疫情結束,得到前往尼 泊爾義診醫療的機會。
本次「尼藏之心」的團隊非常完整,包含內外科、 急診、兒科、中醫、牙醫師,以及護理師、藥師、 呼吸治療師、牙醫助理等等,本團從桃機起飛,前 往尼泊爾,在加德滿都落腳一晚,隔日便搭乘國內 線飛往波卡拉。
義診地點在營地中的一個診療站,有點像衛生所 的地點,多年前由兩位新加坡醫師夫婦捐贈。在疫 情以先,「尼藏之心」醫療團已經到過當地,且已有 兩次義診,然而經過三年疫情,當初放置在當地 的器械的情況讓人憂慮,幸好在我們拆開滿是蟑螂 的紙箱後,三台牙科行動器械只壞了一台。除了器 械,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還有波卡拉時不時會停 電,這也意味著接下來三天義診中,機器將時不時 停機。在設置幾乎完成的時候,我站在陽台往外 望,這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遠處的山景襯著飄揚 的藏旗,地區很空曠,也因此很安靜,一陣陣的風 彷彿讓我們全身的汗乾了不少,我們也將所有憂慮 交給上帝,相信神有祂的預備。
頭一日忙亂的治療過程中,停電果然造訪。治療 機器安靜下來的時候,忙碌炎熱的診間也暫時放 鬆了,彷彿上帝對我們說,暫停一下,聽聽祂的
聲音。從治療中抬起頭,發現停電的時候特別 能感受到尼泊爾的風。尼泊爾的建築很有趣, 窗對著窗、門對著門,讓風可以從前門走到後 門,名符其實的穿堂風。
治療過程中偶爾會體驗到文化衝擊,問問題 時見到病人左右晃頭的動作,才想起看診地點 在尼泊爾而不是在台灣,他們的『是』是左右擺 頭,『否』則是點頭。特別感謝幾位尼泊爾翻譯 的協助,讓我們和病人的溝通可以順暢,當 地年輕族群的英語雖有口音,但遠出乎我們意 料地流暢,其中幾個甚至和我們講起韓劇和美 劇,串流平台突然就成了跨越文化和地理的一 座橋。
第一天義診結束,我們有幸得以參觀營地和 其周遭,營地周遭的尼泊爾人聚居處生活條件 更差,水溝在民宅前方,羊、雞和人的生活空 間沒有區隔,甚至有頭羊從牆面上的洞中探頭 出來,而屋前的道路粗礪難行,走到半途有卡 車迎面而來,行人完全沒有空間可以避開,卡 車只能停下讓我們從旁邊的縫隙鑽過去。走在
其間,彷彿走在另一個世界,但在享受文化差異 的景色同時,也不由得為自己在台灣的住居環境 感謝神,我們是有福的。
義診期間,就和許多偏鄉治療一樣,總會遇到 很多讓我們很掙扎的狀況,簡單的就像決定幫導 遊先生留牙齒,難的可能就像當病人和翻譯都再 三哀求,表示他們經濟困難,請我們多為他做點 事情。我們待的時間不長,到第三天時,尚能使 用的兩台機器已經瀕臨崩潰,偶發的停電更在我 們的速度上加上最後一根稻草,最後我們只能遺 憾地告訴病人,我們只能讓你選最想看的一科和 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只能有一樣。看著病人的猶 豫,我也只能默默在心中向他們承諾,明年我們 還會來的,希望你好好選擇對你最有利,也最重 要的治療部分。
與在台看診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我們只能在出 發前估算好要帶的物品和藥物量,一旦飛機起
←波卡拉營地的景色
↓在路上遛羊的孩子
↓波卡拉市區的商店街
← 蹲馬步拔牙的醫 師,僅以這張照片紀 念我們所愛的口腔外 科楊昌學醫師,他在 2023年的11月份離開 了我們,上帝將他對 病人的愛與對我們的 愛留在義診團的每一 位醫護心中。
飛,我們便沒辦法再反悔,因此義診中總覺得缺 這少那,這時候不得不提前輩醫師的厲害,最經 典的便是口外醫師將一支又舊又重的鐵管,消毒 後包上治療巾,便成了手術槌。而到尼泊爾的頭 一天,我們所帶的漱口水便幾乎用罄。第二天, 我們帶來的牙線也送完,找遍小超市和醫療用品 行,替代品貴得出乎意料。這也讓我們理解到, 有時台灣的黃金標準,在當地可能寸步難行,需 要有足夠的經驗,才能成為一個老練而且真正摸 著當地居民需要的義診醫師。
感謝有這次義診的旅程,我有機會來到這個不 太可能列入常規旅遊行程的國度,能夠走進這個 獨特的世界,有機會和他們對話,我們生活的地 區相隔超過七小時的旅程,搭了三架不同的飛 機才降落在波卡拉這個地方,我有機會親眼看見 喜馬拉雅山脈,也有機會坐在費娃湖的小船上, 隨波盪漾,甚至有機會治療這些國民,儘管杯水
車薪,也有了為他們紓解痛苦的機會。這是不可思 議的交滙,也真的打開我的視野,誠摯邀請每一位 醫療人員,若是有機會,都可以一同踏上義診的旅 程,走進另一個國度,是人生珍貴的一期一會。
我也再次感謝上帝,其實我能踏上義診旅程,本 身就是一個奇蹟,在去年八月,我因為腦膜炎住院 一個月,本來以為真的沒機會前往尼泊爾,體力卻 能在九月份這麼短的時間內恢復,甚至能負荷相較 於一般旅行更辛苦的義診旅程,在過程中幾乎不曾 感到頭痛,一切平安,就連我的醫師都覺得有些驚 訝,這真是上帝的恩典。我也感謝神,我們這趟到 尼泊爾,沒有受到當地人太嚴格的刁難、簽證順利 通過、藥物和機器沒有在機場被扣押、車子走在路 上跟搭乘遊樂器材一樣搖搖晃晃的卻沒爆胎、開在 懸崖邊緣沒有滑落,我們沒有人重病,儘管有長 輩跌倒,也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傷害。這是一個禁止 傳福音的國度,我得在心裡拚命禱告,才有勇氣為 我的病人祝福。每一天我們的開始,都是晨更,每 一天的結束,則是晚禱,神一路與我們同在,我們 也在過程中滿有祂的祝福。義診是非常難得、可以 更加體會神恩典的旅程,誠願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機 會走一趟義診或短宣,看看不同的國度,走入未得 之民,也願神將這樣的負擔,放在每一位祂的孩子 心中。也期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再次參與這樣的旅 程,在每一次的過程中越發勇敢,放膽傳揚福音, 體會神的同在。
←↓排長龍的候診人群
牙科看診情形
代禱:
1. 尼泊爾同工 Tanzin患有僵直性 脊椎炎,今年已有改善,但仍 為他更進一步康復代禱。
2. 在尼泊爾傳福音是被法律禁止 的,希望神多多開路,讓當地 人民與少數民族均有機會認識 神。
3. 為2024年將出發的兩次尼泊爾 醫療義診團禱告,願神將負擔 放在醫護的心中,願神看顧參 與的每一位的預備過程與來去 的腳步。
Martin Luther 1483-1546 德國神學家
將拉丁文聖經翻譯為民 間易讀的德文版,出版 《九十五條論綱》並創作 多達三十一首聖詩。使
德國的平民百姓能自己 讀聖經和唱聖詩,自己 學習、經歷並跟隨神。
(眼光30期)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都有神的僕人竭力為主做工,投入文字工作 的神僕甚至可以影響千里之外、百年之後的人。試想,若是我 們也開始記錄神使我們看見、聽見,或者是經歷過的事情,會 不會有一天透過神的帶領,讓我們的文字也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呢?期待每個人都能與神同工。
各期文章可以在湖光基督教會網站找到,請掃右方QR code →
威廉.克里 William Carey 1761-1834 英國宣教士 將聖經翻譯為孟加拉 語、印地語、梵語等多 國語言,編寫孟加拉 文字典及文法書。在印 度、孟加拉等地的宣教 事奉激勵許多宣教差會 建立,點燃近代宣教運 動之火。(眼光9期)
耶德遜 Adoniram
Judson 1788-1850 美國宣教士 回應神的呼召前往緬甸 宣教,花了27年翻譯整 本緬甸文聖經,並編製 緬英字典。在服事生涯 中,緬甸基督徒從零增 長到七千多人,是緬甸 福音的開拓先鋒。
(眼光19期)
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 英國宣教士 記錄台灣的人文風情、 動植物、地理歷史。翻 譯、印製多本書籍,出 版《甘為霖台語字典》, 是來台灣的西方宣教士 中學術貢獻最大的一 位。(眼光39期)
Amy Carmichael 1867-1951
愛爾蘭宣教士 拯救印度許多女孩的一 生,並協助印度婦女起 來服事。撰寫了三十五 本著作並兩百多首詩, 以熱誠與感情豐富的文 字牧養數以百計的孩子 與同工。(眼光18期)
請在世界地圖中, 找找本期回顧的神 僕「出生地」與「事奉 位置」,塗上顏色並 用線條連接起來。
富能仁
James Outram
Fraser
1886-1938
英國宣教士 發明傈僳族拼音文字, 出版傈僳文聖經、讚 美詩,並撰寫《傈僳人 手冊》記載傈僳族的起 源、歷史與風俗習慣。 大大影響了緬甸臘戌傈 僳教會的發展。
(眼光15期)
王明道 1900-1991 中國傳道人 是一位大有能力的傳道 人,跟隨者甚多。創辦 《靈食季刊》,在政局與 宗教動亂的局勢中,仍 然以文字與生命影響著 中國基督徒。
(眼光17期)
董森永 Syapen Lamolan 1946台灣傳道人 以文字記錄蘭嶼達悟 族逐漸消失的風俗 習慣與文化歷史, 記錄蘭嶼人民的生活 趣聞以及宣教經歷, 讓更多人認識蘭嶼的 自然、人文與信仰歷 程。(眼光40期)
福福團簡介
湖光基督教會的「福隆長期宣 教福音隊」,是教會許多對福 隆當地居民有感動的弟兄姊 妹一起參與發動的團隊。
帶領者為蔡錫安牧師,現任 總召為謝明宏弟兄。每年固 定的活動包含:春季家訪、 秋季家訪、健康長壽營、聖 誕節活動。
↓齊力佈置演出場地
↑聖誕劇謝幕
明宏與哲彰兩對夫婦,原本 對福隆地區的宣教活動都很陌 生。大約在7年前的因緣際會 下,因著明宏碧婷夫婦對宣教 的熱忱,加上哲彰舒閔夫婦的 熱心擺上,共同邀請小組成員 親子協力合作,一起到哲彰自 家烘焙教室製作餅乾,再帶著 滿載心意的手工餅乾到福隆當 做家訪的伴手禮。幾次家訪之 後,有越來越多對福隆宣教有 負擔的弟兄姊妹熱心加入團 隊,逐漸的增加宣教活動與頻 率,大家固定委身參與福隆地 區的福音宣揚,因而正式成立 「福福團」,由明宏擔任總召。
哲彰的孩子第一次參加福隆 宣教時只有7個月大,現在已經 9歲的他,總是說自己有六個爸
爸媽媽。不只哲彰的孩子,小 組裡其他小孩也都有類似的經 歷,每一次的宣教活動,都是 親子共同的投入與家庭間的互 相支援。宣教的過程有辛苦、 有歡笑、有膽怯、有成就。大 人的認真與熱誠,孩子們都看 在眼裡,踏踏實實的身教體 現。過去沒有上台經驗的大人 小孩,因著需要積極參與宣教 活動的規劃,現在都已經學會 面對觀眾,可以大方站在台上 演出。一開始比較怕生的孩子 與不敢敲門的大人,因為同儕 的互相支持與學習,也比較能 夠放輕鬆,能在家訪過程中, 自然的與當地居民們互動並建 立關係。
參加福福團的過程,除了父 母投入的宣教活動,對於孩童 教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孩子們 可以親身體驗到,福隆地區的
人口結構、密度及交流模式,和 大台北都會區非常不同。從城鄉 差距的資源落差,到社區關懷的 真正付出,對孩子來說是可以觸 摸到的實際經驗,不再只是口號 跟說教。
很多人抗拒宣教活動的原因是 覺得自己不擅言詞、對聖經不熟 悉,所以不適合參與宣教活動。
然而從福福團的發展來看,宣教 這事工有很多面向,需要很多不 同的人才和投入。透過各樣活動 的需求,看到大家不同的熱誠與 恩賜,例如:採買、文書、公 關、協調、教學,這些或許是平 常比較用不上的才華,因為宣教 活動的需求,潛能被發現,才能 得以發揮。
團員仁凱平日的工作是燈光 師,因為投入福福團,得以實踐 自己編劇和導演的恩賜,現在是 每年聖誕劇《愛一直在》的導演。
從無到有,從不懂到熟練,從陌 生到熟悉,從呼召到實現恩賜, 是福福團成員的大收穫。
社區宣教必須先從認識開始。 福福團一路走來,從認識社區, 了解社區,陪伴參與,一步步踏 實努力,才有傳揚福音的宣教機 會。有恩典、有神蹟,在這之間 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從排斥到期 待,從陌生到參與,從嫌惡的拒 絕到對耶穌的尊崇與讚美,上帝 奇妙的工作,大大的彰顯在福隆
社區,也在教會和福福團成員身 上。
由於年輕人大量外移,福隆地 區的小孩非常少,一整個福隆國 小全部只有二十七名學童。比例 上來說,年長者的數量就相當 高,所以看到年幼的孩子,社區 年長者都是非常開心樂意。對宣 教事工來說,我們年幼的孩子就 是一個很好的敲門磚。當地年幼 的孩子看到福福團的孩子一同參 與家訪、聖誕劇,也都非常興 奮。
需要更多年輕火熱的成員
對福福團的成員來說,經歷這 幾年的投入,除了宣教的果實之 外,尤其在家庭關係上獲得了很 多的成長,福隆地處海邊、山 邊,環境優美,可以從事的親子 活動也非常多(游泳、玩沙、海上 活動、騎單車、健行…等),所以 十分推薦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或是 喜歡戶外活動的新血加入,除了 宣教的委身,絕對可以有效對抗 3C產品的誘惑。福福團也期待有 更多新的想法、新的力量,一起 投入宣教活動!
感謝六位福福團成員與錫安 牧師接受採訪,在訪問福福團 的時候,對於幾位成員提到 「參與宣教事工的身教、言教 上的果效」,讓小編覺得很感 動。在宣教的活動裡經歷的故 事更是美妙動人。除了宣教之 外,互相照管孩子這件事上, 小編非常能夠感同身受。孩子 的教養,從來不是一個家庭的 事情。非洲古諺說: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部落社區 的支持系統共同攜手養育孩子 的幫助,恐怕是當時他們加入 的福福團時,沒有預期到的美 好「副作用」。歡迎對宣教有負 擔,尤其是有年幼孩子們的家 庭,快來報名啊!
福福團的前身也有很多上帝 的奇妙恩典與動人的故事,請 大家密切注意下一期眼光宣教 季刊的福福團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