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Page 1


目錄 2 壹、計畫緣起

5 貳、擬定單位與法源依據 6 擬定單位 7 相關規定

9 參、範圍界定

1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指認之理由 1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

15 肆、發展現況與議題 16 上位計畫與相關計畫

20 現有都市計畫及土地使用現況 27 建築物開發型態

28 萬盛溪水圳遺線使用現況 30 水圳遺線土地使用權屬 34 人車行動線

36 大眾運輸系統 38 區域環境分析

44 生態景觀資源及開放空間 48 人文環境資源現況

54 地方生活模式觀察

6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課題綜整


69 伍、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70 定位 - 結合生活形態以及生態技術的都市更新空間再生構想 7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目標與策略

77 陸、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80 整體發展構想

119 都市水圳景觀設計指引


圖目錄 13 ─ 圖 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圖 21 ─ 圖 2 都市計畫圖

23 ─ 圖 3 國土利用調查圖

27 ─ 圖 4 建築高度分布示意圖

29 ─ 圖 5 雨水下水道系統分布示意圖 31 ─ 圖 6 土地權屬分佈圖

33 ─ 圖 7 水圳遺線範圍內公有地管理機關示意圖 37 ─ 圖 8 人行動線及大眾運輸系統分布圖 39 ─ 圖 9 NDVI 植生指數分析示意圖

41 ─ 圖 10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範圍示意圖

42 ─ 圖 11 二十四小時內降水 650mm 範圍示意圖 43 ─ 圖 12 風向示意圖

44 ─ 圖 13 開放空間分布圖

52 ─ 圖 14 人文資源分布疊圖

64 ─ 圖 15 地方生活模式位置示意圖 71 ─ 圖 16 都市設計發展策略示意圖 77 ─ 圖 17 土地使用分區圖 78 ─ 圖 18 街廓編號圖

81 ─ 圖 19 水圳遺線套疊公有地範圍示意圖 82 ─ 圖 20 相關法規檢討示意圖

83 ─ 圖 21 都市設計空間配置願景示意圖 85 ─ 圖 22 開放空間系統管制示意圖

86 ─ 圖 23 臨水圳兩側基地退縮 2m 建築管制示意圖

87 ─ 圖 24 臨重要景觀視覺軸線兩側退縮建築管制示意圖 89 ─ 圖 25 人行系統管制示意圖

91 ─ 圖 26 都市防災系統管制示意圖

123 ─ 圖 27 都市水圳景觀系統管制圖


表目錄 55 ─ 表 1 地方生活模式觀察表

72 ─ 表 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目標與策略 79 ─ 表 3 街廓資訊表

93 ─ 表 4 各街廓對應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綜整說明

120 ─ 表 5 六種水路型態於都市環境中現況與類型案例




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計畫緣起

計畫緣起

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計畫緣起

01

計畫緣起

臺北市從 90 年代推行社區規劃師制度開始,地

區環境改造以及相關環境、社區改善計畫與之並 行,歷經 20 年的發展引動了無數的社區及社群

參與以「在地性」為主的環境改善。臺北市都市 更新處自民國 100 年「一葉臺北:城市創意補充 綠」、101 年辦理「社區參與公共開放空間環境

改善策略規劃案」、102 年以「臺北市推動地區

型都市再生策略規劃設計案」選定「油杉麗水永 康綠生活圈營造」為示範區,持續深化、引導議

題社群進入地緣社區,協力開展創意綠生活空間 營造之由下而上模式,並推展出「Open Green

打開綠空間」的社區空間論述,藉由空間議題的 討論,引動在地居民關注社區空間及未來的發 展,共同打造良好的居住生活圈環境。

2


計畫緣起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自民國 104 年開始以本市環繞盆地且都市化的依

山發展地區作為示範場域。透過探討區域山系、

水系、生態紋理以及防災等基礎分析,回應氣候

變遷、生態環境、都市景觀以及人文歷史等議題, 研提依山地區的綠系統空間論述。景美地區在此 論述之下,將以在地文化及歷史脈絡為起點,將 台灣早期水圳農田之間的依存關係在現今都市化

的今天,透過轉化參與機制為各種以「水圳環境」 為主題的創意行動,擴大民眾公共議題關注,進 而提出以「在地性」以及「好生活」為主軸的空 間再生準則。

3


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擬定單位 與法源依據

擬定單位 相關規定

6 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擬定單位與法源依據

貳 02

擬定單位與法源依據

擬定單位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相關規定 都市更新相關法令

• 臺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

• 臺北市未經劃定應實施更新之地區自行劃定更新單元建築物 及地區環境評估標準

• 臺北市都市更新地區獎勵歷史性建築物維護補助及認定要點

6


擬定單位與法源依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都市設計管制法令 •

107 年度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參

考範例 (1070717 修正 )

• 107 年度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案審查檢核表 • 臺北市綜合設計公共開放空間設置及管理維護要點

• 臺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歷次審議決議有關設計審議原則 • 臺北市建築空地維護管理辦法

7


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參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範圍界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指認之理由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

10 1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

03 0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指認之理由 水圳遺線做為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核心

都市設計管制實施地區除了新訂計畫區以外,在建成地區的 管制範圍一般以特定的文化歷史、景觀風貌的保存做為主要 劃定之依據。文山區以瑠公圳為主的水圳網絡為早期地區發

展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資源之一,雖然現況已加蓋,但水圳紋 理依舊反映在住宅區內的後巷或是街廓內的畸零空間。本計

畫亦期望水圳流經之街廓未來在進行重建或是都市更新等開 發行為時,能以復原水圳意象或實質空間做為開放空間留設 之主題,並反映在景觀設計或是建築退縮等相關規範。

1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舊有圳道管線仍然存在

套疊北市府水利工程處雨水下水道測繪調查及臺北市政府網站公

開管線資料,可查詢臺北市雨水下水道管線以及人孔蓋之位置、 管徑等資訊,在計畫範圍內原水圳位置仍有雨水管線之佈設,另 外在北側靠近景美運動公園的街廓,雖無雨水下水道管線的佈

設,但沿著水圳遺線皆設置雨水人孔或手孔,顯示舊時水圳仍存 在於路面之下的位置。

公有土地的潛力

水圳沿線土地權屬為公有土地,包括國有財產署、北市府各機關 所有,土地面積雖佔整體街廓面積比例較小,但在街廓內多位於 中間區位,若配合公有土地兩側留設退縮綠帶,創造良好的後巷 建築消線,將有機會塑造以公有土地為主的好品質後巷空間。

1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

本策略地區坐落於文山區,位處銜接蟾蜍山與仙跡岩間重要 位置,範圍內有萬盛溪及瑠公圳兩條水圳劃過,構成區域內 重要水綠基盤。

1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界定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管制範圍以萬盛溪

水圳遺線為核心,納入沿線兩側街廓,北起花木市場、萬盛公園

圖 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範圍圖

一帶,南至興福公園周邊,範圍詳下圖示。

13


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肆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發展現況與議題

上位計畫與相關計畫

16

建築物開發型態

27

現有都市計畫及土地使用現況 萬盛溪水圳遺線使用現況 水圳遺線土地使用權屬 人車行動線

大眾運輸系統 區域環境分析

生態景觀資源及開放空間 人文環境資源現況 地方生活模式觀察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課題綜整

20 28 30 34 36 38 44 48 54 6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發展現況與議題

04

上位與相關計畫

臺北市未來 30 年都市發展願景綱要計畫 -生態城市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

臺北市政府為因應全球氣候變化,創造永續性、健康且適 合市民居住環境,以「生態都市」為城市規劃理念基礎,

2030 年為目標年,從六大議題:Tree 綠意、Aqua 親水護水、 Infrastructure 綠色公設、People 綠生活圈、Energy 節能減

碳、Intelligent 智慧生態城,研擬相關策略與行動計畫,打 造臺北市成為「更親水更健康之生態環境」。「Tree 綠意」 議題對於打造充滿綠意的家園,提出擴張鄰里綠網、推廣建

物立面綠化等作法,為策略地區後續深化都市更新空間操作 原則之指導方向。

1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願景計畫-文山再生計畫

臺北市政府從長遠城市治理與發展角度,以「宜居永續」為

總目標,提出臺北願景計畫。包含西區門戶、東區門戶、社 子島開發計畫為都市再生之引擎之外,從整合地區資源角

度,提出大同再生、文山再生計畫等,來重塑都市紋理、活 絡地方發展。本策略地區即位於文山再生計畫範圍,該計畫

中指出文山區須重視解決豪大雨造成淹水問題,進行整體排 水改善計畫、推動興隆公共住宅等。

1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周邊重要開發計畫-萬隆東營區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社會局採整體開發方式將萬隆東營區所屬社會福利設施用地

( 如下圖 ),打造為多層級及照護空間與完善地區的社福生活

園區,以建立社區融合、世代融合為目標,設置長期照顧機 構、庇護工作場所、托嬰中心、育兒友善園、身障者社區居

住及照顧住宅等,以及里辦公處、區民活動中心、愛心商店 等地區性服務設施。該設施位於本策略地區東側步行約 5 分 鐘距離,與區內社區活動使用有機會形成串聯及相互支援。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 https://dosw.gov.taipei/ cp.aspx?n=C7B4F02D4F759BB8,萬隆東營區地區說明會簡報。

1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景美運動公園南側第一期公共住宅

臺北市政府為滿足民眾居住需求、充實住宅存量,推動公共

住宅政策,其中於鄰近本策略地區之景美運動公園南側規劃

一處公宅 ( 如下圖 ),基地面積約 2,300m2,建築規劃採地

上 8 層,地下 2 層,預估未來將有 86 戶 ( 約 190 人 ) 進駐, 低樓層規劃社福設施 ( 供 30 名嬰幼兒照護及 40 名老人照 顧 ),活絡地方。

照片來源:臺北市居住服務讚網站 https://www.housing.taipei.gov.tw/

1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現有都市計畫及土地使用現況 都市計畫規劃

本策略地區範圍屬文山區都市計畫範圍,土地使用分區以住

宅區為主,屬第三種住宅區,容積率 225%、建蔽率 45%;

商業區僅位於興隆路一段與羅斯福路交會口一處,屬商三 特,容積率 560%、建蔽率 65%;公共設施主要有北側一處 大面積市場用地及前中後段共三處里鄰型公園分布。萬盛溪 水圳遺線範圍內多屬住宅區或公園、道路用地。

2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 都市計畫圖

資料來源: 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網站,http://nsp.tcd.gov.tw/ngis/,取用時間:2018/11/26。

2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土地使用現況

配合民國 107 年國土利用調查檢視土地使用現況,可以看 到區內土地使用現況大致順應都市計畫引導,維持居住使用

為主,沿興隆路一段、二段、景興路兩條重要聯外道路兩側 多為住商混用。

部分區域有使用現況與都市計畫不符情形,包含興隆路一段 與興順街所圍街廓及其周邊作為大面積停車及倉儲使用,不 僅與周邊住宅區形成衝突,同時還有道路未開闢情形。萬盛

公園南側之萬盛街 106 巷與興隆路 55 巷 27 弄所夾住宅用 地則開發作里鄰公園。

公園、市場用地等公共設施多已開闢,僅少數地塊與都計不

符,如萬盛公園東側局部未開闢,現為民眾做耕地用,花木 市場東側一處小型市場用地則採多目標使用開發為樓高 9 層 的住宅大樓,1 樓為全聯超市。

2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3 國土利用調查圖

資料來源: 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網站,http://nsp.tcd.gov.tw/ngis/,取用時間:2018/11/26。

2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通盤檢討法制作業辦理情形

臺北市政府賡續辦理全市 12 個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法 制作業,其中文山區主細計草案於民國 107 年 12 月辦理公 開展覽,就都市計畫及都市設計進行檢討。

現階段計畫文山區在「樂齡、宜居、青創的生態大學城」之 發展目標下,將朝向「建構高齡友善環境」、「培植青年安

居與創業」及「擬定依山、親水街廓之都市設計規範,落實 韌性城市」三項發展原則。細計通檢草案內容提出包含木

柵、興隆、景美、動物園及萬芳生活圈都市計畫變更,然對 應本策略地區內並無牽涉使用分區變更事宜。

現行臺北市都市設計管制除須依照整體都市設計原則以及部

分地區歷年細部計畫規定外,其餘未擬有都設準則管制地 區,需依【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原則】

辦理。該草案計畫中建議新增景美老街地區、木柵路四段、 五段區段徵收地區及依山街廓為都設管制範圍,並擬定相關 都設管制準則,另外則還有其他如開放空間系統、人行步道 系統等規定。

其餘規定修訂內容與本計畫有關者如下表所示,包含針對依 山街廓開發規定較高基地保水要求,以及在考量維繫文山區 既有騎樓及線型商圈型態,指定興隆路一段等留設騎樓。

2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街廓

管制內容│

提高基地保水要求。

( 範圍包含本區北側興隆 路一段東側部分街廓 )

人行步道系統 管制內容│

指定留設騎樓:興隆路一 段、二段、景興路等。

其他路段:依「臺北市住 宅區重要幹道兩側應留設 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規

定」,其餘建築基地臨道

路側退縮留設 1.5m 無遮簷 人行道為原則。

資料來源:臺北市各行政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作業專區網站 http://www.udd.taipei.gov.tw/overall-review/,取用時間:2018/11/26。

2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公劃都市更新地區評估檢討辦理情形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於民國 106 年辦理全市十二行政區公劃

更新地區評估檢討,於捷運萬隆站、景美站、萬芳醫院站等 周邊共劃設 7 處更新地區,提擬土地利用、公共設施改善、 交通運輸系統等構想,期望誘導民間投入都市更新協助建構 適居環境。本策略地區鄰近萬隆站周邊更新地區,更新地區

範圍主要有羅斯福路五段兩側第一排街廓,北起興隆路一 段,南至三福街 4 巷,詳第 12 頁下圖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評估計畫中指出萬隆站周邊更新地區部分街

道如景文街底為過往水路 ( 瑠公圳 ),為保存在地水文化及 早期聚落發展歷史,建議更新案應維護過去水路紋理,納入

開放空間規劃設計;對應本計畫同樣關注如何延續及維護水 圳遺線風貌,同樣需藉由開放空間管制手法執行。

2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建築物開發型態

文山區內建築物開發型態,大致以屋齡在 40 年以上,於民 國 年代建蓋之 4-5 層步登公寓最為普遍,其次則為屋齡約

20-30 年左右之 6-15 層華廈或住宅大廈,亦不乏有 16 層

以上高層建築散佈。另外,於公館街等早期發展市街一帶, 則零星可見 1-2 層加強磚造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於蟾蜍山等山系周邊,可以看到建築物順著

山勢高低地形變化坐落,彰顯文山區山林空間特質對於建築 型態影響。在景美運動公園南側,興順街一帶則發現數處基

地開發是採沿主要道路配置 2-4 層低樓層之連棟或集合建 築,再搭配 12-15 層住宅大廈,此一前低後高的建築配置 形式,相較本市其他行政地區建案較為少見。

圖 4 建築高度分布示意圖

2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萬盛溪水圳遺線使用現況

依據現地勘查萬盛溪水圳遺線範圍內使用情形,萬盛溪水圳 遺線範圍除北段與瑠公圳匯流處為明渠外,其餘都已加蓋為

暗渠,地面層作社區後巷、通學路徑、車道使用。水圳遺線 地下層使用現況,經套疊北市府水利工程處雨水下水道測繪 調查及臺北市政府網站公開管線資料,應多係沿續水道功能

作為雨水下水道使用。下水道形式初步以興隆路一段 83 巷

交叉口測繪成果為例,採單孔箱涵型式,寬度約 2.4-6.2m, 高度約 1.5-3m,覆土深度則將影響地上構造物 ( 夜間照明、 植栽綠化等 ) 佈設條件 ( 如種植開展型喬木時之覆土深度應

達 1.5 公尺以上,灌木為 60 公分以上,草花、地被類為 30 公分以上 )。

另一方面,檢視部分地塊未來開發時 ( 右圖紅色區塊 ),其 地下層開挖可能受到管線位置影響,應徵詢市政府水利處審

查同意改道或不可改道處理。以興隆路一段 83 巷路口為例, 如不可改道則土地開發較困難。

2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5 雨水下水道系統分布示意圖

資料來源: 綜整臺北市政府水利工程處及臺北市道路管線暨資訊中心網站資料,取用時間:2018/11/26。

2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土地使用權屬- 水圳沿線多為公有地僅北段部分為私地

配合檢視區內公有地多已開闢作公共設施使用,包含花木市

場、萬盛公園、景豐公園、興福公園、道路等。水圳遺線範 圍內多數屬公有地,僅北側萬盛街 130 巷、興隆路一段 83 巷周邊共兩處為私有 ( 右圖紅圈處 )。

此外,經初步評估水圳遺線基地開發條件,共有 4 處私人地

塊開發深度不足或面積較小,如興隆路一段 83 巷路口三角 形地塊面積僅 130m2( 詳下圖粉紅色實線 ),除非與水圳遺 線 ( 公有地 ) 合併開發,否則未來更新重建條件較為嚴峻。

3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6 土地權屬分佈圖

資料來源: 臺北市地政雲網站,取用時間:2018/11/26。

3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再者,水圳遺線範圍內雖多屬公有地,然分屬不同管理機 關,又以北市府工務局新工處及國有財產署土地最多,少數 為北市府財政局、水利工程處等 ( 詳右圖示 )。

顯示水圳全段在規劃設計至施工維管階段,除公部門間各相 關單位之橫向聯繫,亦需要公私部門協力溝通合作。

3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7 水圳遺線範圍內公有地管理機關示意圖

資料來源:臺北市地政雲網站,取用時間:2018/11/26。

3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人車動線

區內主要車行動線-興隆路、景興路、景隆街

區內以興隆路一、二段、景隆街及景興街構成主要車行道

路,對外藉羅斯福路銜接通往周邊地區;興隆路一、二段計 畫道路寬 22m,採雙向四線道及中央分隔島設計,兩側設

有停車格。南北向由興隆路一段銜接景興路,北可到公館、 市中心區,南往景美、新店地區;東西向為興隆路二段接景 隆街段,向東可銜接萬芳、木柵地區。

區內次要車行動線

因區內發展屬性較一致,故次要道路多係社區服務道路,計

畫道路路寬多為 8 或 5m,視路幅採單向或雙向兩線道設計。

3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人行動線

依「臺北市住宅區重要幹道兩側應留設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

規定」,本市 46 條重要幹道應予設置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

本策略地區內則以羅斯福路五、六段 ( 公館圓環至景美橋 )、 興隆路一、二段為規定設置範圍,進一步檢視現況係多採騎 樓形式設置。

既有人行系統設置尚包含景興路、景隆路兩側,形成連續性 尚完整之步行環境,其餘路段則多無設置。現行人行道多採

道路設計形式所留設,寬度普遍約在 1-1.3m 左右,步行空 間不算寬,於新建住宅基地或公園、學校、市場等公共設

施,則因基地退縮留設無遮簷人行道可以提供更為寬敞步行 條件。

地方特色街道

位於興福里的興隆路二段 22 巷是進出地方精神指標-會元 洞清水祖師廟的重要路段,為銜接及突顯端點廟宇空間,目

前施作地坪鋪面美化並增設社區牌樓,為本策略地區內少數 地方文化特質鮮明之特色街道。

3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大眾運輸系統 捷運站

區內鄰近捷運新店線萬隆捷運站 2 號及 3 號出口,出站後 約步行約 350m(5 分鐘內 ) 可達北側花木市場。

公共自行車站

區內除花木市場南側設有 1 處 U-bike 站外,鄰近周邊亦分 布有數處站點,距本區步行距離多約在 200m 左右。

公車站

公車路線及站點主要沿羅斯福路五段、興隆路一、二段及景 興路等重要車行動線分布。

3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8 人行動線及大眾運輸系統分布圖

3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區域環境分析 植生狀況分析

下圖透過 NDVI 分析瞭解區內綠資源分布情形,可以看到鄰 近蟾蜍山系、景美運動公園周邊地區有較多植被覆蓋,植生 分布最為密集。公園綠地、學校則相較普通。

3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9 NDVI 植生指數分析示意圖

3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

經套疊臺北市有關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資料顯示,於興

隆路一段 137 巷接往景美運動公園西側一帶較鄰近山崩與 地滑地質敏感區外,本策略地區並無位於地質災害敏感地 區內。

4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10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範圍示意圖

4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淹水潛勢

因應氣候變遷導致短時強降雨情形加劇,加上臺北市發生豪

雨災情越發頻繁,採單日降雨量達 650 毫米以上降雨資料 作為探討區內淹水潛勢分布位置之依據。淹水地區主要集中 在花木市場東側、景豐公園、興福公園東側。

圖 11 二十四小時內降水 650mm 範圍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取用時間:2018/11。

4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風向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都市熱島效應加劇下,本策略區依山的地

理特質,散落其中的公園綠地,有機會透過創造風道方式, 包含透過道路或開放空間等,將自然導入市區以改善都市微 氣候,達到通風降溫效果,舒緩都市悶熱氣候環境。

依據中央氣象局文山區觀測站氣象資料顯示,文山地區常年 風向多介於東風與北風之間,本策略地區內以興隆路二段道 路寬度充足 (18m,兩側設有人行道 ) 又與風向平行,可以

做為區內主要風廊,其餘東西向社區道路,則可以適度結合 公園、學校等開放空間形成次要風廊。

圖 12 風向示意圖

4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生態景觀資源及開放空間 學校、公園市場等公共設施

本區南北側分別緊鄰都市內重要綠色基盤-蟾蜍山系餘脈 景美運動公園及仙跡岩,形成區內重要生態網絡。

圖 13 開放空間分布圖

4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區內從北往南分布有萬盛公園、景豐公園

及興福公園共 3 處里鄰型公園,公園普遍 有大面積喬灌木植被且植生狀況良好,然 公園各自獨立,目前彼此尚無綠帶連接。

北側花木市場亦為區內提供一處大型供公 共使用開放空間,沿街廓邊緣留設綠蔭人 行道;然受限於土地使用性質,故以大面

積鋪面設計,少有休憩空間。另外於興隆

路一、二段中央分隔島則有喬灌木構成線 性綠帶景觀。

4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OPG 空間改造潛力點

臺北市近年推動綠生活空間改造計畫 (Open Green)

透過改造,創造出社區性開放空間,如興福公園周邊 的「興福棧門綠生活」為閒置宿舍外空地綠化,可以 階段性創造及補足地方綠色生活。

興福樸門綠生活 原螢橋國小教職員宿舍,由文山社區大學宇興福里長 一起合作提案 OpenGreen 計畫,將閒置空地改造成食 物森林,打造在地綠生活的實踐基地。

4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登山路徑

區內可藉由興順街 80 巷及興隆路一段 137 巷為通往 文山景美運動公園登山口主要路徑。

重要視覺軸線

策略地區東北側緊鄰蟾蜍山系,部分街廓窄短且與山 系相連,故東西巷街道如興隆路一段 83 巷、興順街 80 巷及興隆路一段 137 巷等,成為觀看山林綠意的

最佳視覺軸線,街道端點構成強烈綠意,位置詳下圖。

2 1/ 興隆路一段 83 巷 2/ 興順街 80 巷 3/ 興隆路一段 137

3

1

4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人文環境資源現況

聚落紋理 / 產業路徑 / 廟宇

清雍正、乾隆期間,福建泉州府安溪人大舉來到文山區,

景美成為移民進入文山地區的門戶。當時移民從林口庄 ( 今 公館一帶 ) 向南、或沿著新店溪右岸來到今公館街開闢萬盛

庄,為文山地區發展最早的街市,後再經暮頭山 ( 今蟾蜍 山 ) 向東墾闢,逐漸形成興福庄 ( 今興隆路二、三段一帶 )。 今興隆路一段仍可見早期各姓氏的聚落發展存留下的老厝或 廟宇,如今日萬隆捷運站周邊的萬隆集應廟是由林姓移民所 建,會元洞清水祖師廟為許姓移民聚落的信仰中心,至今每 年祖師誕辰祭典時,里鄰巷弄呈現熱鬧盛況。

日治時期為便於運輸接駁運送自木柵、深坑、石碇等地開採

的煤礦,民前 13 年 (1898) 由日人興建萬華至新店的萬新 鐵路,另外還有臺北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的 2 條運煤台車線- 十五分線、石碇線,其中十五分站位址即今日捷運萬隆站一

帶 ( 羅斯福路與景隆街口 ),路線行經今景隆路、興隆路二 段接萬芳路通往木柵,萬美大樓周邊則有當時設置的儲煤 場。

至光復以後,萬新鐵路結束民營,由臺灣省鐵路局收購,

十五分站、景尾站改為萬隆站、景美站,後再因公路運輸及 煤礦產量減少,於民國 54 年結束營運,原有鐵路線多改為

道路。民國 56 年景美併入臺北市,改稱景美區,隨著都市

發展、興建住宅,又有大專院校坐落,形成人文薈萃的文教 區域氛圍。

4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文化資產及其他具文史紀念價值資源

目前周邊分布有經指定為文化資產的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 十五份公墓遺址 )、賴氏萬壽塔;公館街一帶為頂公館聚落, 主要為許姓移民聚落,仍保有過去聚落紋理;此外,景美運 動公園內發現距今 2000 多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遺物,經 確認為十五份遺址。

清領時期各姓移民聚落發展分布圖

日治時期鐵路及輕便車運輸路線分布圖

4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萬盛溪水圳遺線

萬盛庄過去有霧裡薛圳與瑠公圳流經,此兩條圳路提供整個 大加蚋堡-今日臺北市大部分區域農田灌溉需求,其中霧裡 薛舊圳道於景美國中以東、興隆路一、二段以北段係結合利 用萬盛溪河道。

過去萬盛溪為一條天然形成的溪流,水源匯集自今中埔山南 側及景美山東側山上,河道穿越興隆路二、三段一帶往師大

分部周邊,再匯入景美溪。然今萬盛溪水圳風貌隱沒,現況 多已加蓋成為社區後巷空間,又雖無水體露出,另一方面卻

轉成為地方居民重要生活休閒場所,補足里鄰尺度的都市活 動空間需求;又萬盛橋等處更是難得的保留下可以窺看過去 水文化痕跡,後續應從強化水圳遺線的文化風貌,重新找回 在地水文化記憶。

萬盛橋遺跡現況

興福公園北側水圳 遺線現為社區後巷

5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社區活力據點

策略地區內及周邊分別以興隆路一段的花木批發市場 ( 簡稱

花木市場 ) 及興隆路二段上的興隆市場,為社區重要活動據 點。花木市場有花木百貨公司的稱號,不僅是大臺北都會區 許多花市與花店採購花木造景相關用品,及室內設計、花藝

設計者挑選採買的重要管道,市場內亦提供生鮮蔬果及加工 醃漬食品販售,加上每週六日舉辦的農夫市集,除了是農民

銷售有機農產品的場所,更提供地區民眾一處假日休閒選逛 的最佳去處。位於策略地區東側的興隆市場同樣提供地方居

民購買生鮮肉品、蔬菜水果、傳統小吃,或是販賣衣物飾品、 修鞋服務等的重要民生必需品的採買場所。

經典工程顧問公司依山小綠 洲團隊曾在花木市場北側小 公 園 舉 辦「 小 綠 洲 運 動 會 」 活動,討論羅斯福路五段 97 巷 口 明 渠 即 將 加 蓋 的 想 法。 (107.10.28)

活動當天也邀請花木市場「花 空間創藝學堂」老師在現場教 授不凋花小盆栽課程。花空間 創藝學堂定期舉辦花卉相關的 手作課程開放市民參加,週末 的花木市場十分熱鬧。

5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14 人文資源分布疊圖

5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5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地方生活模式觀察

空間型態作為體現特定地方生活模式、形態,以及彰顯出在

地文化發展脈絡下人與土地環境、人與人的關係,將是後續

操作及回應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的重要依

循。本計畫於民國 106 年透過資料收集、現地踏查、觀察 紀錄及頭人訪談等方式,依據不同生活尺度從自然環境、人

文社經及實質空間三大面向,釐清並綜整分析出依山地區特 有的空間形態,摘述如右:

5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表 1 地方生活模式觀察表

城鎮尺度 人 文社 經

1

雙廟雙軸線的空間發展 都設管制

建築及景觀立面管制

實 質空 間

道路端點看得到山

依山地區獨特且明顯的街道自明性

2

都設管制

維護景觀視覺軸帶

社區尺度 自 然環 境

多層次的山坡處理

山林環境與建成區也可以很有層次,

3

並非一般以擋土牆的方式被處理。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5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人文社經

巷弄內的社區據點

社區內的據點不只是空間或產業的分

4

布與配置,更重要的是顯而易見的社 會網絡。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具有生氣活潑的街巷空間

街道的形式最早源自於人類活動,而

5

非現今以「車」為思考配置,對規劃 而言,具有生氣的街道活動更重要。

都設管制

確保人行環境品質

實質空間

多層次的坡地聚落

依山地區的獨特聚落形態,反應在自 然環境與人為活動彼此緊密的關係。

都設管制

維護地方建築型態

56

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實 質空 間

飄著廟宇香味的生活巷弄

宗教在地方發展具有重要的角色,衍

7

生出的空間型態也代表地區的自明性 與向心性。

都設管制

維護具文化價值之設施

實 質空 間

社區裡有生活感的小路網絡

巷弄是公共空間發展的最後一個層

8

級,但也是展現地區生活、鄰里交流 的重要場所。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場所尺度 實 質空 間

橋墩旁的暫留空間

橋墩代表的是歷史空間的再現公共活

9

動的舉辦,更彰顯其文化歷史的意涵。

都設管制

維護具文化價值之設施

5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實質空間

有層次的後巷休憩空間

後巷空間不僅是人們通過之處,與鄰

10

近建築的空間層次關係亦非常重要。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巷弄裡的公寓轉換中庭

公寓前的小中庭是從私空間轉換至公

11

共空間的中介場所。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視覺開放的巷弄關係

街道視覺性一直是空間氛圍重要的一 環,舒適的街道尺度以及建築退縮造 就整體的空間效果。

都設管制

維護天際線及街道尺度

58

1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實 質空 間

住宅旁有水聲的秘境綠弄

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的中介空間營造

13

是重要的介面課題。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 質空 間

水圳上有層次的凹地公園

在公園內設置不同的階層,給予不同

14

活動的功能有助於加強公園的使用 率。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 質空 間

樹蔭充足的人行後巷

人行後巷必須是安全、通透、舒適的,

15

而且充滿綠蔭。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5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實質空間

具有遮蔽的公共空間

社區內的公共空間,不論騎樓下、大

16

樹下都需要有遮蔭的重要元素。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囊底路的社區空間

道路端點接近自然的囊底路是最好的

17

社區空間,任何一起有趣、教育、交 流的事情都可以在這裡發生。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水圳旁的生活空間

都市設計與水的關係是緊密的,依水 而生的農耕以及景觀,至今仍然存在 於水泥叢林之中。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60

1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實 質空 間

適宜的街道騎樓尺寸

騎樓源自於遮風避雨的場所,之後衍

19

生為社區交流的空間,也是充滿活動 的中介空間。

都設管制 留設騎樓

實 質空 間

住屋外的公共交流空間

社區交流一直是社會關係重要的一

20

環,而由社區自行生成的交流空間是 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 質空 間

親切的新建大樓前的開放空間

許多新建大樓的開放空間在設計上還

21

是能回應地區交流的社會價值。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6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實質空間

建築側院的生活場域

側院空間一樣是建築本體活動的延伸 區,與前後院不同之處是在使用上更

22

貼近家庭服務 ( 例如修理機車、家具 整理等 )。

都設管制

留設開放空間

實質空間

具有綠意的狹長建築

建築或量體造成的壓迫感,可以用綠

23

意或景觀的手法輕易的被解決。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實質空間

具引導性的路徑

路徑的引導利用美學中的「序列」可

達到空間辨識的效果,例如一排樹、 一排欄杆等。

都設管制

維護視覺景觀軸線

62

2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元素

實 質空 間

停車場出入口的植草磚

家戶的私空間,以植草磚或透水性工

25

法,更能加深永續環境的思維。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實 質空 間

封閉卻充滿綠意的高牆

封閉的高牆是景觀視覺所不被接受的 元素,但加以綠化則消弭了對於環境

26

的敵對感。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實 質空 間

建築線內的綠空間

家戶的綠意源自對於自然的渴望,對

27

於整體街道環境是加分的。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實 質空 間

建築間狹縫的小花園

建築物所形成的狹縫性往往是凌亂、 髒亂的,以自發的綠化佈置是社區最

28

好的維管系統。

都設管制

依山地區保水減洪、開放空間 綠質量 ( 綠覆率、綠化量等 )

6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15 地方生活模式位置示意圖

6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6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課題綜整 微氣候環境

• 市區開發密集普遍面臨熱島效應;都市設計應反應文山地區 東、東北風的季節風向。

• 區內東西向道路部分寬度充足,應提供調節微氣候機會。

綠色開放空間

• 策略地區內擁有水圳遺線、公園等開放空間,且鄰近蟾蜍山 及仙跡岩山林生態資源,然彼此不相連,尚缺乏動線整合。

• 後巷空間現況缺乏綠化,僅私有土地居民利用盆栽造景等方 式自行營造美化環境。

友善人本

• 水圳遺線土地權屬多為公有,應做為改善人行環境的機會。 • 水圳遺線現況多已加蓋並提供人、車通行,時有間歇性佔用 的問題影響人行動線。

6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發展現況與議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建築型態

• 部分水圳遺線的後巷空間,建築過於壓迫。

歷史紋理

• 文山地區應彰顯以水圳網絡構成地區重要水文化 特質及空間紋理。

• 水圳遺線過往水文化風貌隱沒在社區後巷,對外 能見度低。

6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伍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都市更新 空間再生之 基本目標與策略

定位 - 結合生活形態以及生態技術的都市更新空間再生構想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目標與策略

70 7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05

定位 結合生活形態以及生態技術的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構想 都市設計的制定應以在地的空間以及生活型態作為管制工

具的出發點,找出在地「模式」轉換為原則性或實質性的 都市設計內容,較能反應並保留在地長久發展下來的內在 意涵以及空間涵構。

另外在生態城市做為實踐都市生活重要的發展依據前提之

下,生態環境技術更應該反應在都市設計的原則或是管制

當中,作為管制工具中理性邏輯的依據,及後續管制的參 考依據。

7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16 都市設計發展策略示意圖 7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目標與策略

以前述定位為基礎所整理的目標與策略如下: 表 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目標與策略

水文化歷史紋理再現(水圳、廟宇) 策略

• 以水圳歷史文化為空間開發管制概念,透過留設開放空 間、營造地標型空間、提升開放空間綠質量或建築量體退

縮等方式,延續及維護在地居民利用及美化水圳後巷空間 的生活模式,形塑水文化風貌,並提供社區里鄰安全、景 觀宜人的活動空間。

• 廟宇及文化資源應於都市設計中利用建築退縮、集中式開 放空間留設展現其文化性。

營造良好水綠基盤與優化微氣候環境 策略

• 公共設施用地連續性覆層植栽帶設置。

• 盤點計畫區內外重要人行動線或視覺景觀軸帶,做為建立 水綠網絡系統之依循。

• 鼓勵開放空間以水綠併用的設計,達到調節地區微氣候。

• 透過改善街道空間設計,適當區位設置開放空間等方式創 造風廊。

7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之基本目標與策略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友善人本與空間環境再造 策略

• 設置人行道或調整道路設計,強化既有步行環境,創造易 通達水圳開放空間的動線,並引導水圳空間向外與周邊社 區及山林環境串聯。

• 管制開放空間建築退縮深度,塑造舒適宜人的街道尺度。 • 塑造與環境融合的建築型態。

社區生活與支持系統營造 策略

• 創造社區多元的公共空間。 • 延續及維護社區生活模式。

73


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陸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實質空間 構想準則

整體發展構想

都市水圳景觀設計指引

76 11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 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循前文指出「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的目 06

標與策略,包含重視水文化歷史、優化水綠基盤與微氣候環 境、強化友善人本與空間再造、營造社區生活與支持系統四 項,研擬準則內容之精神強調:

• 在不影響既有雨汙水等管線系統運作,或是造成水圳沿 線土地開發困難等前提條件下,應盡量維護水圳遺線紋 理及在原有位置的紀念意義。

• 強化本策略地區與周邊公園、重要道路步行串連。 • 確保公共性之價值。

7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整體發展構想 土地使用

計畫範圍內一共 24 個街廓,其中公共設施用地包括批發市場用地

一處、市場用地一處、加油站用地一處、公園用地三處,其餘均為 住三用地,其街廓編號、土地使用分區、面積等資訊如後表所示:

圖 17 土地使用分區圖 7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圖 18 街廓編號圖

7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表 3 街廓資訊表 街廓編號 M1 M2 G P1 P2 P3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土地使用分區 批發市場用地 市場用地

加油站用地 公園用地 公園用地 公園用地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第三種住宅區

面積

( 平方公尺 )

街廓內水圳面積

比例

17045.68

-

-

1318.15

-

-

1939.90

-

-

2748.30

363.79

13.2%

3446.95

440.73

12.8%

2507.68

-

-

4564.35

-

-

4755.88

147.77

3.1%

3962.13

263.262

6.6%

3257.50

146.081

4.5%

3627.02

-

-

4665.56

-

-

10455.61

912.682

8.7%

6764.83

330.49

4.9%

5330.9

245.882

4.6%

4042.91

439.143

10.9%

6797.65

235.34

3.5%

3359.67

249.5

7.4%

2557.81

-

-

3101.98

188.507

6.1%

2859.57

285.903

10.0%

3101.70

152.017

4.9%

4870.73

-

-

1845.93

35.686

1.9%

7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 以水圳遺線沿線範圍進行都市設計管制研擬,水圳遺線範 圍是以水圳遺線坐落公有土地之地籍線,同時套疊臺灣堡 圖、大臺北地區水圳分布圖等古地圖中有關水圳位置。

• 詳右圖示,街廓內水圳遺線範圍套疊公有土地的現況, 街 廓 編 號 P1、P2、A2、A3、A4、A7、A8、A9、A10、 A11、A12、A14、A15、A16、A18,其街廓內水圳遺線 範圍屬公有土地。

• 考量水圳遺線風貌維護應以公共設施用地為優先操作區 域,街廓編號 P1 為萬盛公園,現況為部分開闢,後續開

闢或更新公園作業時,應融入水圳意象進行設計;街廓編 號 P2、P3 現況為景豐公園、興福公園,後續於更新公園

作業時,亦應融入水圳意象進行設計;其餘街廓均為住三

用地,其中街廓編號 A2、A4、A5 內水圳遺線路徑係公 私有土地皆有,應強化路徑銜接之機會。

8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19 水圳遺線套疊公有地範圍示意圖

8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建築量體配置

開發基地設計依據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及建築 技術規則等相關規定,建築量體配置應盡量臨水圳遺線、公 園綠地等開放空間側之建物高度較低,臨計畫道路側較高。

圖 20 相關法規檢討示意圖

8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1 都市設計空間配置願景示意圖

8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開放空間系統

• 為確保水圳文化遺線歷史紋理,形塑沿線景觀風貌,

以及建立整體水路系統,以水圳遺線範圍內公有地地

籍線為管制依據,沿線基地退縮 2 公尺建築,位置詳

右圖;退縮留設之開放空間設計應盡量融入水圳意象, 基地圍牆透空率不得小於 70% 為原則。另外於街廓編 號 A2、A4、A5 多屬私有地,未來建議基地開放空間 設計應配合水圳遺線進行景觀設計。

• 臨接水圳遺線之開放空間設計應強化與周邊萬盛、景 豐、興福等公園之人行動線串連。

• 考量創造區內微氣候風廊,以及水圳遺線沿線社區活 動節點位置,留設集中式開放空間,位置詳右圖示。

• 指認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內之興隆路一段 83 巷、興順 街一段 137 巷及興順街 80 巷共 3 條重要視覺廊道 ( 如

右圖示 ),於廊道兩側建築規範 3 樓以上至少退縮 2 公尺建築,並配合前院開放空間的景觀營造,塑造良 好的開放空間視覺消線。

• 為塑造景美運動公園南側街廓的人行系統連續性,街

廓編號 A8 配合「景美運動公園南側第一期公共住宅」 (公聽會版本)都市設計準則有關開放空間規劃(臨

道路側留設 8 公尺帶狀式開放空間),留設 8 公尺帶 狀式開放空間。

8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2 開放空間系統管制示意圖 8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圖 23 臨水圳兩側基地退縮 2m 建築管制示意圖

8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4 臨重要景觀視覺軸線兩側退縮建築管制示意圖

8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慢行系統

• 興隆路一段、二段依「臺北市住宅區重要幹道兩側應留 設騎樓或無遮簷人行道規定」採騎樓設置;考量街廓編 號 A3、A4、A5 內水路遺線範圍非公有地,除臨水路遺

線側應配合設計開放空間之外,為延續行人沿水圳遺線

步行路徑之連續性,A3、A4、A5 街廓臨興隆路一段之

路側,以留設無遮簷人行道為原則,建構區內完整慢行 系統,設置寬度詳下圖示。

• 為形塑公共設施用地供民眾人行活動,及身障者使用需

求,街廓編號 P1、P2、P3,依據本市土管規定退縮 3.64

公尺建築,其退縮部分供無遮簷人行道使用;街廓編號 M1 現況為花木市場,考量其腹地充足,為提升步行品 質,設置 4.5 公尺無遮簷人行道,街廓編號 M2 配合周

邊街廓設置人行道完整性,留設 3.64 公尺無遮簷人行 道。

• 為強化依山策略地區內觀看蟾蜍山之景觀視覺軸線,並

創造民眾步行親近山水機會,街廓編號 A2、A3、A4、

A5、A6、A7、A8、A9、A10、A11、A13、A15、M2, 留設 3 公尺無遮簷人行道。

• 為促進區內慢行系統與周邊地區串連,擴大水圳公共空

間使用機會,建議於公共設施用地內如公園、市場等增 設共享運具。又過去本計畫於 107 年辦理文山地區社區 參與活動成果,民眾指出本策略地區周邊有設置 U-bike 運具之需求,建議都市更新申請人於評估公益設施服務 時,可在配合交通評估下,納入共享運具設施。

8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5 人行系統管制示意圖 8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都市防災系統

• 依據文山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細部計畫之有關依山街廓

都市設計規定,街廓 A3、A4、A5、A6、A8 應強化基

地保水設計;針對基地面積及新建 ( 或改建 ) 建築面積 在 800 m2 以上,依臺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保水作業

要點之「臺北市公共設施用地開發保水設計技術規範」 辦理基地保水檢討。

• 位於淹水潛勢範圍內之街廓 P1、P2、P3、M2、A1、 A2、A3、A8、A11、A12、A13、A15、A16、A17、

A18 等 ( 如圖所示 ),應加強開放空間基地滯洪設計及 建築物耐淹防水能力。

9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6 都市防災系統管制示意圖

9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各街廓對應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依據本基地環境特質,綜整各街廓內牽涉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 作為後續基地開發之依據,如下表所示,及後頁各街廓說明。

項目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A11 A12 A13 A14 A15 A16 A17 A18 P1 P2 P3 M1 M2 G

92

土地使用分區 住三用地

水圳遺線座落 ( 堡圖 )

水圳遺線座落 ( 公有地 )

住三用地

v

v

住三用地

v

v

v

v

v

v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v

v

住三用地

v

v

v

v

v

v

v

v

v

v

住三用地

v

v

住三用地

v

v

v

v

住三用地

v

v

公園用地

v

v

v

v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公園用地 公園用地 批發市場 市場

加油站用地

災害敏感區

v

v v

住三用地 住三用地

鄰近地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據前文針對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內現況盤點成果、歷次辦理民眾參與活動意 見回饋,綜整各街廓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做為街廓內基地開發於空間規 劃設計原則。 淹水潛勢 區域

植生分布

文化資源分布

視覺景觀軸線 兩側地區

水圳遺線

( 雨水管線 )

民眾參與意見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橋梁 / 廟宇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廟宇

v 廟宇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鄰近廟宇

v

v

v v 表 4 各街廓對應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綜整說明

9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P1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東側、北側開放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街廓內綠

溪水路遺線位置,形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空間設計應配合萬盛 塑水路景觀意象。

94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P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內綠化品質。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民眾參與意見

依 據 107 年 10 月

28 日 辦 理 民 眾 參

與願景共識-「小 綠洲運動會」成果 為 確 保 民 眾 自 景 豐 街 •

建議要有休憩草坪空間

美運動公園綠意視野, •

希望有適合運動或社區聚會設施,公園

37 巷 8 弄向北觀看景 • 及引導親近山林機會,

街廓東側基地臨路 3 樓 • 以上退縮建築,並留設 • 無遮簷人行道。

凸顯水路,保留既有自然元素、樹環境 附近設 U-bike 站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舒適安全的休憩空間

9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P3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北側開放空間設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計應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文化資源分布

為維護街廓北側會元洞

清水祖師廟歷史風貌, 街廓內開發基地應避免 遮蔽廟宇景觀。

96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內綠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M1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北側開放空間設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計應配合萬盛溪水路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內綠化品質。

景觀意象。

9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M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東側開放空間設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計應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98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1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考量街廓鄰近地質災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地得斟酌進行地質調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害敏感地區,開發基 查及安全評估,並選 擇合適工法施工。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內綠化品質。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9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100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內綠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3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植生分布

雨水管線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域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為 維 護 及 形 塑 萬 盛 溪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加強建築物耐淹防水能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強化開放空間排水,及 內綠化品質。

水 路 遺 線 風 貌, 經 徵

力、基地滯洪能力。

開發基地內開放空間

詢市政府水利處意見, 得利用既有雨水管線 設施進行景觀設計。

文化資源分布

視覺景觀軸線

民眾參與意見 依 據 107 年 10 月 28 日 辦

理民眾參與願景共識-「小 綠洲運動會」成果 為維護街廓南側水圳文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一

化資源萬盛溪橋遺址歷 段 83 巷向東觀看景美

史風貌,以及提供民眾 運動公園綠意視野,及

休憩停留、環境教育使 引導親近山林機會,街

設開放空間。

用,街廓南側應配合留 廓南側基地臨路 3 樓以

上退縮建築,並留設無 遮簷人行道。

• •

為地方重要生活路徑,希望增 設休憩空間,滿足兒童遊戲、 長者、無障礙等需求

提升植栽綠化,考量耐陰 可以做為活動或市集空間 改善步行品質

加強夜間安全,增加照明

10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4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應延續東側景美運動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路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及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水利處意見,開發基地內

得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公園自然綠意,維護 化品質。

文化資源分布

雨水管線分布

遺線風貌,經徵詢市政府 開放空間得利用既有雨水 管線設施進行景觀設計。

民眾參與意見

依 據 107 年 10 月 28 日

辦理民眾參與願景共識- 「小綠洲運動會」成果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一

為維護街廓內水圳文

萬盛橋作環境教育基地

運動公園綠意視野,及

昔日保甲文化路徑之

加強景觀綠化

段 83 巷向東觀看景美 引導親近山林機會,街

廓北側基地臨路 3 樓以 上退縮建築,並留設無 遮簷人行道。

化資源萬盛溪橋設施、 歷 史 風 貌 紋 理, 以 及 提 供 民 眾 休 憩 停 留、 環 境 教 育 使 用, 街 廓 內應配合留設開放空

間, 凸 顯 橋 樑 遺 址、 文化路徑之重要性。

102

• • •

入口開放空間形塑 強化水文化意象 友善人行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5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考量街廓鄰近地質災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地得斟酌進行地質調

得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植生分布

害敏感地區,開發基 查及安全評估,並選 擇合適工法施工。

視覺景觀軸線

應延續東側景美運動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一

及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美運動公園綠意視野,

公 園 自 然 綠 意, 維 護 化品質。

段 137 巷 向 東 觀 看 景 及引導親近山林機會,

街廓南側基地臨路 3 樓 以上退縮建築,並留設 無遮簷人行道。

10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6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地質災害敏感地區

街廓南側開放空間設

考量街廓鄰近地質災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地得斟酌進行地質調

計得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植生分布

害敏感地區,開發基 查及安全評估,並選 擇合適工法施工。

視覺景觀軸線

應延續東側景美運動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一

及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美運動公園綠意視野,

公 園 自 然 綠 意, 維 護 化品質。

段 137 巷 向 東 觀 看 景 及引導親近山林機會,

街廓北側基地臨路 3 樓 以上退縮建築,並留設 無遮簷人行道。

10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7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植生分布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化品質。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雨水管線分布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景美運動公園綠意視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一段 137 巷向東觀看 野, 及 引 導 親 近 山 林 機 會, 街 廓 北 側 基 地

臨路 3 樓以上退縮建 築, 並 留 設 無 遮 簷 人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行道。

10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8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應延續北側景美運動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及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雨水管線分布

為確保民眾自興順街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動 公 園 綠 意 視 野, 及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80 巷向北觀看景美運

引 導 親 近 山 林 機 會,

街廓東側基地臨路 3 樓 以 上 退 縮 建 築, 並 留設無遮簷人行道。

106

淹水潛勢分布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公 園 自 然 綠 意, 維 護 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9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植生分布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內綠化品質。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雨水管線分布

為確保民眾自興順街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動 公 園 綠 意 視 野, 及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80 巷向北觀看景美運

引 導 親 近 山 林 機 會,

街廓東側基地臨路 3 樓 以 上 退 縮 建 築, 並 留設無遮簷人行道。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10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10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植生分布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內綠化品質。

觀意象。

視覺景觀軸線

為確保民眾自興順街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動 公 園 綠 意 視 野, 及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80 巷向北觀看景美運

引 導 親 近 山 林 機 會,

街廓東側基地臨路 3 樓 以 上 退 縮 建 築, 並 留設無遮簷人行道。

108

雨水管線分布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11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植生分布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內綠化品質。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視覺景觀軸線

為確保民眾自興隆路二

段 61 巷向北觀看景美 運動公園綠意視野,及 引導親近山林機會,街

廓東側基地臨路 3 樓以 上退縮建築,並留設無 遮簷人行道。

10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12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植生分布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化品質。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文化資源分布

為維護街廓內和伯公廟

及聖安宮歷史風貌,街 廓內開發基地應避免遮

蔽廟宇景觀,並得配合 留設開放空間。

11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13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街廓西側開放空間設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計得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植生分布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化品質。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雨水管線分布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11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14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觀意象。

112

植生分布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15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文化資源分布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化品質。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雨水管線分布

民眾參與意見

依 據 107 年 10 月 28 日 辦

理民眾參與願景共識-「小 綠洲運動會」成果 為維護街廓南側會元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水

建議露出水路,凸顯水圳

貌, 街 廓 內 開 發 基 地

政府水利處意見,開發

希望增加更多自然元素

洞清水祖師廟歷史風 應避免遮蔽廟宇景 觀, 並 得 配 合 留 設 開 放空間。

路遺線風貌,經徵詢市 基地內開放空間得利用 既有雨水管線設施進行 景觀設計。

• • • • • • •

缺乏遮蔭,休息及停留空間 雨水回收再利用

友善舒適的後巷通廊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垂直綠化、綠屋頂可行性 兩側建築高度限制

配合廟宇留設休憩空間 11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16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植生分布

街廓內開放空間設計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線位置,形塑水路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應配合萬盛溪水路遺 觀意象。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文化資源分布

雨水管線分布

為維護街廓內會元洞

為維護及形塑萬盛溪

貌,街廓內開發基地

詢市政府水利處意見,

清水祖師廟歷史風

應避免遮蔽廟宇景觀 並配合,並配合留設 開放空間。

114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水 路 遺 線 風 貌, 經 徵

開發基地內開放空間 得利用既有雨水管線 設施進行景觀設計。

內綠化品質。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街廓 A17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街廓北側開放空間設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計得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植生分布

應強化開發基地內綠 化品質。

11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街廓 A18 都市更新空間再生議題說明 水圳遺線分布

淹水潛勢分布

街廓北側開放空間設

針對街廓內易淹水區

遺線位置,形塑水路

水,及加強建築物耐

計得配合萬盛溪水路 景觀意象。

植生分布

維護及強化開發基地 內綠化品質。

116

域強化開放空間排 淹防水能力、基地滯 洪能力。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都市水圳景觀設計指引 參考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自 103-106 年委託經典工程顧問有 限公司執行「地區綠色環境資源整體規劃」案,於文山地區 的各項參與活動之策畫及社群陪伴及引動,彙整詳見《依山 [1]

小綠洲公開資料集》。

奠基於 106 年度水圳遺線空間資源調查與盤點、策略點民 眾參與意見資料,聚焦空間議題深化收集,並綜整水圳策略

地區(萬盛溪與霧裡薛圳 ) 空間再生議題歸納,聚焦於水圳 策略地區的空間模式語言,進一步統整民眾參與意見,以及 環境改善及設計目標上之意見,如下:

a- 水文化歷史意象

水文化歷史意象,融入環境裡面。再現水圳歷史風貌。 設計策略

• 環境中增加具有象徵水文化的歷史元素 • 人文與環境教育的場域

b- 地標型空間塑造

地標型空間塑造,創造特色地點。再現水圳歷史風貌。 設計策略

• 塑造具渡口特色的聚集地標 • 再現水圳歷史風貌

[1] 依山小綠洲公開資料集 線上閱覽

11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c- 水環境復育活化

重現水圳意象,營造生態、休閒都市防災等功能。 設計策略

• 維持開蓋,保持水的能見度

• 臨水或是具有水意象的散步空間 • 具有防災滯洪的功能

d- 生態綠質量優化

豐富植栽群落及生態性,加強綠化景觀,增加綠生態的 串連性,營造良好的微氣候環境。 設計策略

• 有四季變化的植栽 • 多層次的綠色景觀

• 自然動植物的棲息空間

• 開放空間以水綠併用設計,依風廊設置開放空間

e- 環境景觀改善

環境景觀重塑並整合水圳主題意象。 設計策略

• 街道景觀更整潔舒適

• 道路鋪面能凸顯水圳的路徑痕跡

• 塑造與環境融合的建築型態,透過建築退縮管制, 形塑開放空間

11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f- 友善人行空間

提升步行空間品質,友善串連街道巷弄。 設計策略

• 友善舒適易通達水綠的散步空間

• 水綠網絡系統共構重要人行動線、視覺景觀軸帶

g- 城市後巷營造

翻轉後巷負面空間,創造友善生活路徑。 設計策略

• 友善舒適的後巷通廊

• 臨水或是具有水意象的散步空間

h- 公共空間功能

公共空間功能更多元,有足夠的設施。 設計策略

• 舒適安全的休憩空間 •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i- 社區生活營造

社區生活營造,鄰里居民可以聚集活動,維護在地生活。 設計策略

• 社區居民的聚會場所

• 延續及維護地方使用與美化開放空間的生活模式

11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透過資源盤點、現況分析、生活模式觀察等資料,以及重新挖掘歷史紋理中水路型 態於都市環境中的現況及其說明,歸納整理六種水路型態於都市環境中的現況。 說明如下表: 主要 類型

A

B

名稱

子類別

已加蓋未改善

A-1

類型說明

明渠未加蓋 類型說明

明渠即將加蓋

C 類型說明

已加蓋已改善

D

類型說明

已加蓋再開蓋

E

F

類型說明

歷史地點已消失 類型說明

A-2

特性

面狀空間 帶狀空間

106 年

類型案例

4處

以景美運動公園旁 水路遺線為例

策略點歸納 4處

在過去都市發展過程中,都市計劃指認為道路,將原有水路遺線 加蓋作為道路使用。舊水路位於道路下方,轉換為都市排水功 能,視域範圍內已無法看見留存的水域特徵但仍舊可看見紋理。 B-2

帶狀空間

1處

以羅斯福路 92 巷 口旁明渠為例

帶狀空間

2處

以花木市場旁 ( 羅 斯福路 97 巷口 ) 明 渠為例

在都市發展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舊水路明渠,都市計劃未特殊規 範用途,而編定為住宅、商業用地範圍,現況中仍可見明渠。 C-2

在都市發展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舊水路明渠,都市計劃未特殊 規範用途,而編定為住宅、商業用地範圍,現況中仍可見明渠。 在未來都市更新過程中因開發行為而加蓋,視域範圍因加蓋無法 看見留存的紋理。 D-1 D-2

面狀空間 帶狀空間

2處 5處

以會元洞旁綠色小 巷為例

在都市發展過程中,將原有水路遺線加蓋,舊水路轉換為都市 排水功能,視域範圍內可看見留存的線性紋理,藉設計已改善 原窳陋環境,營造透水鋪面,尚未開蓋。 E-1

面狀空間

1處

以景豐公園為例

F-1

面狀空間

1處

以木見 140 旁渡船 口為例

在都市發展過程中,將原有水路遺線加蓋,舊水路轉換為都市排 水功能,視域範圍內可看見留存的線性紋理。在土地權屬及空間 使用的意義最大化上,有條件進行水路明渠化,並在水質的控制 上已經進行改善。例:「萬和水水」已經開蓋。 在都市發展過程中,原有的歷史環境景觀已經消失,僅能透過民 眾記憶與歷史資料見證文化地景。

表 5 六種水路型態於都市環境中現況與類型案例 120

設計模擬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水路空間現況類型

A 已加蓋未改善

B 明渠未加蓋

E 已加蓋已改善

F 歷史地點已消失

C 明渠即將加蓋

D 明渠未加蓋

願景回饋

a. 水文化歷史意象

民眾參與回饋

b. 地標型空間塑造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氛圍

d. 生態綠質量優化

APP 願景圖像參考

c. 水環境復育活化 e. 環境景觀改善 f. 友善人行空間

Unlimited Cities DIY 無限城市小綠洲 APP

g. 城市後巷營造

h. 公共空間功能 i. 社區生活營造

政府主導都市紋理保全 ( 先導行動 )

空間再生策略進程

策略進程歸納整合

公共設施用地 公園 道路

歷史據點

非公共設施用地 基地開放空間 基地帶狀路徑 民間開發投入都市紋理保全 ( 長期發展 )

景觀設計指引 12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如前圖所述,從六種水路型態於都市環境中的現況分析為環 境願景的空間基礎,進一步透過奠基於民眾參與的過程,共 創提案且豐富了對於以下類型的願景想像。於策略地區內, 空間再生策略進程依據用地屬性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公

共設施用地」可為政府主導都市紋理保全 ( 先導行動 ) ; 第二 類為「非公共設施用地」則為民間開發投入都市紋理保全 ( 長 期發展 )。

以兩大用地類型,進一步依使用特性歸納整合為以下五項 目,期提供未來民間開發單位透過開發行為、公有土地的公

共空間改善等基地,對於未來「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 新空間再生的設計指引,分述如後: 1. 公共設施用地 - 公園 2. 公共設施用地 - 道路

3. 公共設施用地 - 歷史據點

4. 非公共設施用地 - 基地開放空間 5. 非公共設施用地 - 基地帶狀路徑

12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圖 27 都市水圳景觀系統管制圖 12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公共設施用地 - 公園

以景豐公園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1.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2. 環境景觀改善,整體能更賞因心悅目

3. 社區生活營造,鄰里居民可以聚集活動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1. 舒適安全的休憩空間 2.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3.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12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水路型態多樣化的開放空間設計

在策略地區內,水紋理串連之處

統計顯示,為公園增添活力及維護現有環

園 、景豐公園、興福公園 ),目前

兒童遊戲場、透過設施設計露出水路、草

自北向南共有三處公園(萬盛公 公園意象尚無引導水紋理之設施。 透過民眾參與回饋,共識為:注

重開放空間以及綠地的品質、透 過設計來凸顯水路、生態設計與 使用行為的多樣化。

境,是最重要的課題。如:腳踏車停車場、 類植栽、加入生物多樣性、運動設施和街 道家具等。

除了提到綠地之外,水的呈現也受到高度 關注,包括如何把水路意象呈現出來、以

設計讓乾淨的水更可親。針對活動和使用 層面,建議的使用方式多元且跨世代,但 主要還是體育活動最受青睞。

12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使用者肯定公園裡自然元素的重要性,想要同時凸顯水跟自然。

水意象作為設計元素,同時可與運動空間或設施的需求,來 重新思考公園的空間配置。

水跟展演和設計有關:水可以是主要的設計元素,可以 連結如韌性這類主題。

12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在策略地區內,水紋理串連之處自北向南共有三處公園(萬

盛公園 、景豐公園、興福公園 ),目前公園意象尚無引導水 紋理之設施,但就公園機能來說已適當的滿足社區。民眾參

與過程中,針對公園及水文化討論,許多人建議要有休憩草 坪區,自然元素和樹也很重要。使用者也提到要把水呈現出 來,希望透過精心布局的設計把水路呈現出來。關於公園的 功能,許多參與者強調各項必須有適合各類活動的設施,如

體育或社區聚會。整體來說,他們最在意的就是要有一個有

設計過、具備完善設施的多功能公園。最後,希望公園附近 有 U-bike 站。

▲ 生態導覽活動 107.04.20 國際交流會《都市中的小河域治理》參訪萬和一號公園 ( 萬和水水 ) 部分開蓋的景美東支流舊圳道。

12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公共設施用地 - 道路

以景美運動公園旁水路遺線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1.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2.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 社區生活營造,鄰里居民可以聚集活動 3. 環境景觀改善,整體能更賞因心悅目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1. 自然動植物的棲息空間 2. 廣場景觀更有趣舒適 3.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128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在優化水路意象時,需同時考量與公共空間的銜接, 公共使用行為強度之增加與共享運具的站點需求。

結合水紋理意象的道路優化設計,創造友善舒適的步行空間。

在策略地區內,在 24 個街廓的紋理

透過民眾參與回饋,主要的共識為:

既有的道路用地。而這些道路用地目

略地區內之水路歷史紋理,並輔以生

中可以看見,水紋理流經之處部分為 前仍為道路使用,在水紋理保存的凸 顯上, 尚待強化意象。

透過「定線立碑」的方式凸顯強化策

態綠化設計、解說指引、開放空間連 接等設計策略,銜接民眾生活需求。

12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水紋理意象的道路優化設計,結合水路串連的公共空間

塑造整體意象,使民眾可以循著路徑找水路的故事敘事 與公共引導,並滿足不同的空間使用需求。

透過整體鋪面設計引導 水路意象示意圖

結合水紋理意象的道路優化 設計,建構整體水文化路徑 之視覺引導。

130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在策略地區內,在 24 個街廓的紋理中可以看見,水紋理流 經之處部分為既有的道路用地 。而這些道路用地目前仍為 道路使用,在水紋理保存的凸顯上, 尚待強化意象。使用 者也提到要把水呈現出來,希望透過精心布局的設計把水路 強調出來。關於整體水文化路徑引導的功能,許多參與者強

調各項必須有適合的視覺引導,路徑中具有各類活動的設 施。整體來說,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可以循著路徑找水路的故 事敘事與公共引導。

結合水紋理意象的道路 優化設計,滿足不同使 用者的使用需求。

結合水紋理意象的道路 優化設計,創造安全、 友善、舒適的步行與漫 遊空間。

道路優化設計示意圖

13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公共設施用地 - 歷史據點

以景美街渡船口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1.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2.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3. 公共空間更多元,有足夠的設施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1. 舒適安全的休憩空間 2.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3.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132

▲ 尋找河神實境遊戲 107.03.10 以開道碑為解謎地點, 帶民眾透過遊戲認識在地歷史。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景美街過去為瑠公圳舊圳道

引水用的木梘

景美老街環境改善願景示意圖

在水路紋理的重要歷史場景有景美老街渡船口、萬盛橋 遺構等,皆為象徵集體記憶的歷史環境。民眾參與的回 饋大多是需求或針對改善的建議,即使表達語彙不同, 萬盛橋遺構

幾個主題卻經常出現:需要更好的環境、更多自然、缺 乏可參與的活動、空間有點無趣。

因此,針對水文化歷史環境形塑的需求很清楚:自然、 街道美化和休閒活動。針對這些需要,一個生態和趣味

的設計似乎是可行之道。建議透過強化與水文化主題相 關的資訊、自然和歷史的脈絡線索,進行街道改善。

13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 景美渡口文史導覽 107.10.28 文山社大的文山 學程以地方歷史導覽與報導 建立地方學。

◀ 尋找河神實境遊戲 107.03.10 以開道碑為解謎地點, 帶民眾透過遊戲認識在地歷史。

13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在水路紋理的重要歷史場景有景美老街渡船口、萬盛橋遺構

等,皆為象徵集體記憶的歷史環境。景美老街渡船口的部

分,民參疊圖分析歸納出基地持續發展的方向。首先,提升 街道美學、優化腳踏車和行人通行順暢很重要。人行道要有

植栽、街道家具可以讓人會面或休憩。此外,可透過立面、 招牌、照明的改善或增加解說裝置,來強調景美街的歷史面 向。水也是需要呈現或帶出的元素,可透過藝術或設計的手 法來表現。

◀ 萬盛橋空間地面彩繪 105.12.17 依山生活節在萬 盛橋空間以展板訴說萬盛溪 故事,邀請親子彩繪曾經是 水路的地面空間。

13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非公共設施用地 - 基地開放空間

以花木市場旁 ( 羅斯福路五段 97 巷口 ) 明渠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1.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2.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3. 公共空間更多元,有足夠的設施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1. 舒適安全的休憩空間 2.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3.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136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現況明渠 「新加蓋後於開放空間設計上留存意象」示意圖

在策略地區內,水紋理流經之處多為住宅用地,水紋理 留存的方式,可以採取「新加蓋後於開放空間設計上留

存意象」,或者「保留明渠結合生態景觀設計」,兩者 皆可透過開放空間的留設,創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生活 空間。

在開發行為中,適當的留存水圳紋理將會幫助城市記憶 的延續與地區特殊性的生產,並強化地區民眾的文化與 在地認同。

137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 社區料理教室 瞧見仙岩好設計工作坊 104.12.13

▲ 社區餐敘、市集 《小綠洲運動會》樹屋小市集 107.10.28

138

▲ 樂齡療癒體驗課程 景東里泡腳活動 105.05.0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 民間開發行為中明渠要加蓋時

策略地區內,在 24 個街廓的紋理中可以看見,水紋理流經

之處部分為既有的道路用地 , 更多的是住宅用地 。在開發 行為中,適當的因應地區民眾需求以滿足公共回饋是重要 的。水圳紋理將會幫助城市記憶的延續與地區特殊性的生 產, 並強化地區民眾的文化與在地認同。因此,關於民間 開發案之公共空間的功能,應滿足地區性各類活動的設施,

促進社區交往 。整體來說,他們最在意的就是要有一個有 設計過、具備包容性的多功能公共空間。

在民眾參與的意見回饋 上,關注結合留存水紋 理的開放空間設計,提 供住戶與居民具有文化 象徵的公共空間。

現況明渠

臺北市文山區興隆段三小段 555-6 地號等 10 筆土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

139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4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非公共設施用地 - 基地開放空間

以羅斯福路五段 92 巷口明渠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2.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2. 具有防災滯洪的功能

1.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3. 社區生活營造,鄰里居民可以聚集活動

140

1. 友善舒適的散步空間 3. 街道景觀更整潔舒適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在策略地區內,水紋理流經 之處多為住宅用地,水紋理 留存的方式,可以採取「新

加蓋後於開放空間設計上 留存意象」,或者「保留明 渠結合生態景觀設計」,兩

者皆可透過開放空間的留 設,創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 生活空間。

「保留明渠結合生態 景觀設計」示意圖

在開發行為中,適當的留存 水圳紋理將會幫助城市記憶

的延續與地區特殊性的生 產,並強化地區民眾的文化 與在地認同。 現況明渠

在民眾參與的意見回饋上,關注改善水的路徑,讓它更具 魅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善水質和增加自然元素,並且具 有親水的功能。民眾參與的共識上,後續工作關乎恢復環 境的品質,一是水質,一是強化其他自然元素。民眾普遍 期待能在舒適乾淨的環境裡好好感受河川。

141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 環境教育課程 107.04.29 《依山小學堂》 觀察生態系、簡易水質檢驗

◀ 文化導覽 107.12.28 在陸上尋水─萬盛溪水路導覽

142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 民間開發行為中明渠要維持開放時

參與者強調繼續提升此區的美學設計,希望打造有益健康、

乾淨清爽的環境,以自然的方式規劃水路。從參與者的疊圖 和後續建議顯示,綠化及增添自然元素也是一個重點。水路

周邊的景觀很重要,而且要能在周圍休息。很多人提到希望 能友善腳踏車通行。

▶ 生態文史導覽 106.07.01 文山社大氣候變遷綠規師─ 氣候變遷工作坊

▶ 文化導覽 107.10.28 小綠洲運動會─當一日巡水人

143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非公共設施用地 - 基地帶狀路徑

以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旁綠色小巷為例

民眾參與願景排序

在策略地區內,水紋理流經之處多為

2. 水文化歷史意象融入環境裡面

都市中的後巷帶狀路徑。透過民眾

1. 生態綠質量優化加強綠化景觀 3. 友善人行空間舒適的漫遊 空間營造設計手法

1. 友善舒適的後巷通廊 2. 雨水回收再利用

3. 共融好玩的遊戲空間 144

住宅用地,現況水文流經之處形成 參與回饋,水路意象的留存可以透

過整體路徑的環境改善而強化出來。 主要重點是行人及單車行進的環境。 此外,路徑旁的建築立面有部分種植 栽或彩繪。改善建議則和自然元素、 設施、友善的開放空間有關。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臺北市有 國有 公私共有

增加可供停留的設施,創造舒適寧靜的休息環境。

行人與單車的共用空間,塑造都市中的慢行路徑。

增加安全的夜間照明,建構友善安全的慢行路徑。

145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 早茶會 105.11.26 《舒蘭河上的水路想像》– 翻轉後巷工作坊

▲ 手作課程 106.12.16-107.01.20《社區大學編織課》

146

▲ 藝術創作展覽 107.02.28-107.03.30 《尋見萬盛溪》Marcame 編織創作展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實質空間構想準則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綜合歸納

在使用者進行疊圖和提出改善需求後,後巷子仍維持著靜謐的氛

圍。許多人建議要有一些設施或裝置讓人可以在此休息,居民也

希望有遮蔭,不過在這麼狹窄的巷子裡種樹似乎有點困難,街道 家具或許可以作為一個替代的遮陽空間。水路有時會露出或被凸

顯。自然的重要性受到肯定。最後,建築物的立面很少被提及,

可能這個主題比較複雜,但或許立面的整建,有助於打造使用者 期待的自然、舒適的氛圍。

居民聚會聊天 ▶ 105.11.26 《舒蘭河上的水路想像》 翻轉後巷工作坊

社區工作坊 ▶ 105.12.17 《依山生活的午與夜》 都市設計工作坊

147




依山小綠洲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發行│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發行人│方定安

地址│ 10488 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 168 號 電話│ +886-2-2781-5696

網址│ www.uro.taipei.gov.tw 主辦單位│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總監│劉柏宏

專案經理│施佩吟、陳鳴誼

專案執行│蘇映塵、 王科元、林鈺智、詹育芳

專案合作│沈芳如、Urban Tai-Ouan ( Morgane、Clement ) 文字撰述│陳鳴誼、沈芳如、蘇映塵、 王科元

專業協力│林蔓娟、張瀞今、郭子瑜、涂晋瑜、施媖之 特別感謝│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 美術排版│王科元 封面設計│王科元

印刷│崎威彩藝有限公司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立德街 216 號 5 樓 電話│ +886-2-2228-1026 初版│ 2019 年 7 月


依山小綠洲資訊交流平台

https://wenshanoasis.wixsite.com/mysite 首頁 > 專業者渡船口 >

依山水圳策略地區都市更新空間再生作業準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