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 Chih Ying
關於我 /學習歷程/
/實習經歷/
/能力/
2016東海大學建築系 2015-2016 淡江大學建築系
劉偉彥建築師事務所
/關於學習/ 淡江 :
楊知穎 Yang Chih Ying
/開放思考/ 不受侷限且充分的設計概念練習 , 藉由敏銳的觀察 , 任何生活周遭之細節轉化成概念並實踐 ,
gmail: soniafishlove@gmail.com
/數位教學/ 透過設計課老師以及固定的年級工作坊 , 習得基本的數位媒材操作以及設計的能力 , 並利用系上機台 , 可做出一定完成度的設計作品 /實體材料運用/ 大一經過木工、灌注、精工等1:1實作練習 , 熟知各材料特質與運用方式 /抗壓、效率/ 大一即開始一學期五題的設計題目練習 , 時間掌控以及抗壓能力在這段時間得以提升 , 且自豪於從未因設計作業通宵 , 卻依舊能在評圖前完成所有圖面及模型 東海 : /建築史/ 完整世界建築史、中國建築史、近代建築史等課程 , 以了解過去歷史建築之由來、操作手法、設計目的、 巧妙的細部設計等等 , 經吸收後化作自身設計課之能力 /概念與實踐/ 大二開始的建築練習 , 除了起初的概念發展 , 更注重於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化作空間操作 , 做出好的空間品質 , 讓自身之想法使空間使用者得以以五官感知 , 品味空間 /自主、多元/ 充實的安排修習各領域之課程 , 不論通識或必修幾乎皆能取得中上成績 且平時常利用擁有眾多書目之系圖書館、總圖書館找尋所需資料 , 補充所需知識
/未定性物件/ 光影 , 墊腳尖 光的疾頓 , 影的狂草 , 形體的舞劍 黑的閃光 , 白的收斂 , 黑白的虛實靈動 光是安靜的筆鋒 , 以物件為畫布 影是移動的雕術 , 以形體勾勒光的佈陣圖 黑色是虛化的附庸 , 白色是實存的主宰 光為真 , 影為幻 , 黑是虛 , 白是實 影子是本體 , 光線是活物 , 造型是幻相 如行走的書法 , 在地面上以光影潑墨
大一下設計五
漸變
自由題 題旨由各組老師自行訂定 , 為需以數位的 方式進行的設計 , 而可由學生各自訂定設 計方向 , 我則以前一題的case study 進行 延伸
選擇操作元素
圓
半圓
橢圓
體
黑白/光影 藉由對Richar Meier 的 Saltzman House , 觀察到白派建築因雕刻的手法營造光影的 變化 , 因此延伸成黑白所造成的Figure Ground漸變配合光影 , 以Rhino製作出單 元個體並進行單元之間的結合
環
疊加與漸變
圓
球以及橢圓球
疊加
2陣列
4陣列
6陣列
3陣列
5陣列
單元設計(Rhino) 先挑選一可多面作結合之多面體 , 並藉由 不同陣列數之橢圓球做削減 , 形成多種不 同類型之凹凸單元
實體
單元挑選(Vray for Rhino) 將已做削減的所有單元製作成實體以及框 架兩部分 , 並分別以台灣夏季和冬季太陽 光運行角度觀察單元所形成之陰影 , 挑選 出在兩個時間照射下陰影變化較大的單元 再做結合
框架
/聚/ 聚 , 有形的居住機能 , 無形的親情寄宿 眷聚 , 家族相簿 , 歲月之中的喜怒哀樂 歸聚 , 親情逗點 , 團圓之後的東西南北 居聚 , 人生動詞 , 空間之內的起承轉合 合聚 , 三代同堂 , 居停之外的內外公私 成就的集合 親情的果核 記憶的方盒 情感的存摺 家族的長河 空間延伸的自由度 機能嫁接的高彈性 三代同堂的傳家寶 有機建築的共生宅
大二下設計二
聚 內聚性
結構
加建前結構
加建計畫
屋頂公共空間
加建後結構
設計要求 基地於台中市中區住宅區內 , 在2017年 , 家族中以祖父母、父母以及兄妹為業主 , 而15年後入住人口則為兄長與妻子 , 父母 同住 , 妹妹與祖父母則偶爾返家
設計概念 以家庭中成員情感為核心 , 以“聚”為主 題呈現共同生活空間的重要性 , 採取一有 機的形式呈現空間 , 內聚型的中心即為家 中客廳 , 而其餘空間如房間、盥洗區域再 卡接在核心周圍
2017-2032 15年間保留一層平面之公共核心-客廳 , 於左上角加建兄長與其妻子之工作室 , 並且於頂樓以相同形式加建夫婦倆與其子 之臥室 , 使其可快速到達私人工作室並且 不會干擾到其餘家人 有機建築 最需要透過陽光以及通風維持其空間品質 , 所以透怪外突約50公分遮陽板製造氣流促 進通風 , 且長面水平開窗除使挑空空間更 明亮 , 以在不規則牆面上增加水平線條
Â? Â?
2017 B-B’Section
Â? Â? Â
2032 North Elevation
/片段_無常/ 無常,宇宙恆常、平常的運行之道 無常的外顯 , 萬事萬物 , 片段存在 無常的內證 , 靈光乍現 , 片段清明 無常是獅子吼 , 虛空粉碎 , 片段留白 無常是片段的涅槃 , 片段是無常的輪迴 無常是片段的大千世界 , 片段是無常的微觀 無常的建築觀 建築無常 , 唯光是岸 空間有邊 , 唯心無界 光的戲謔 , 影的遊盪 空白虛實 , 剎那生滅 轉折行進 , 千世界 片段的空間觀 片段相續空間錯視 , 幻化光影之詩 片段分割時間常態 , 虛化實牆之空 片段是零件 , 構築眼耳鼻舌身的楚河 片段是空相 , 顯現色聲香味觸的漢界 片段變換不斷 , 如夢如幻的空間框架 片段相續不斷 , 如露如電的光影剎那
大三下設計二
基地分析
只作為通道
捷徑:連接住宅與商業區
交通要道/快速 河道/慢速
車流量大 車流量小
設置入口
主要使用區域
基地分析 基地於台中市公益公園中 , 而透過都市交 通脈絡 , 可發現經都市計畫規劃出的垂直 向道路為主要道路 , 車速較快 , 車流量、 人流也較多 而基地中唯一斜邊則由河流構成 , 相對於 道路屬較慢速的 , 且接近住區
無常,空,片段
空
不斷變換、不曾停留的
時間、剎那、片段、動態
將格柵轉向使光線更易進入
設計概念 選擇佛教作為主要概念 , 其中心思想-無常、 空 , 想藉由連續性的片段 , 分割出時間段落 , 也製造出視覺的錯視 , 進而用光影展現時間 的概念
操作-挖
機能安排規則
垂直向:公共、開放
(大廳、教室、齋堂)
光線表現時間
格柵表現片段
斜向:神聖、私密 (大殿、寮房)
走道:斜坡、弧形
操作 採用連續且等距的牆圍塑形體 , 將其轉向與 斜邊平行使光線更易進入格柵中 , 再以整體 的格柵看做一個實體 , 對其以挖取的方式製 造出空間 回應基地分析 , 以垂直向與斜向分類出空間 性質 , 垂直向為較公共、開放(快速)的區域; 斜向則為神聖、私密(緩慢)的區域 而為了強化整體格柵對於視覺的影響 , 特別 設置一弧形斜坡 , 減少走路時的上下起伏 , 增強連續的視覺效果
1F入口
2F格柵通道
4F露臺
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