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 Vol.012

Page 1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Vol. 012 Sep. / Oct. 2016 I S S N 2 4 1 1 -

Y R G P

4 2 2 7

NATURAL SELECTION

A DAY IN OCT

COMPOSITE SPACE

南方野獸樂園 -1 -

OCT的一天 -10-

空間浪潮來襲 -13 -


YIRI ARTS | Natural Selection

1.

班.謝特林,其鏡頭底下的小女孩天真樂觀、充滿想像力,帶領觀眾進入 一個充滿詩意及魔法的世界;電影《南方野獸樂園》宛如來自未來的預 言,建構了一個對立世界。堤防內的世界,乾淨富足;堤防外的世界,落 後蠻荒;階級分明。女孩荷西波比和她相依為命的父親居住在堤防外,家 園遭大水吞噬時,政府官員前來驅逐群眾,要求所有人搬到堤防內避難; 本來穿著隨性的荷西, 來到燈火通明的文明世界時, 被打扮成洋娃娃模 樣,乍看可愛,其實是粗暴地強加標籤、教條與束縛在所有人身上。西班 牙藝術家―丹尼爾.蘇維勒斯.范弗像是為未來預言般, 透過作品建構 了一道堤防。將動物精心打扮,穿戴著文明產物的配件:西裝、禮服、眼 鏡,並且以華麗的金框圈住動物,試圖透過作品中散發的衝突氛圍,引領 觀者設想人類對於環境與其他物種間彼此關係的議題。

南方野獸樂園 NATURAL SELECTION

丹尼爾.蘇維勒斯 個展

撰文/ 葉柏昇

-1-


YIRI ARTS | Natural Selection 物競天擇的殘酷去留 [1]

The brutal reality of Natural Selection

從丹尼爾的作品中,常常能嗅出高高在上、雍容華貴 的味道, 像是建構一個演化後的高度文明的動物未

來。丹尼爾假設著動物在經歷過物競天擇後高度發展

的社會,出現了「動物偉人」,詼諧地諷刺自詡為萬物 之靈的人類在演化之後的現況。

人類定義自己為高等動物、自命擁有更強勢的能力與

動物相異而不凡, 因此人類界定出其他物種;並且 「階級有別」地與其他物種相處。身為強勢物種的人 類, 掀起了工業革命、文明大躍進, 人類在與其他物 種的關係上已經取得完全的絕對控制力, 但「演化」

卻是地球上運行不間斷的公式,人類在享受物質文明 的同時正在親手摧毀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這樣 人為的破壞也是「物競天擇」的一環。丹尼爾像是貫

神的雙眼所吸引, 與作品中的動物對望相視片刻後, 有種與畫中動物互換位置的錯覺,彷彿我們生為觀者 被侷於框內, 而動物在框外肅然而立的凝視著我們。 這樣的框其實是「獸欄」,是道德的框架,更是一種價 值追求。

1. S.N. -Retrato Ilustre CXVXII-| 130×96cm(含框) 2014 油彩、木板 2. Retrato Ilustre XLI-II-│ 56×45cm(含框) 2014 油彩、木板 3. CHIMPERATOR|Ed.8/10 80×48×29cm 2014 牙科石膏、木頭

「道德毫無神聖之處, 它純粹祇是人之常情」[5] 指向 道德為人類創造的一套公式,使我們依公式而生活與 自然中的動物分野,在追求倫理價值下我們其實犧牲 掉了動物, 最後這樣的道德反而框住了人類自身。像 是我們觀看丹尼爾的作品一樣, 在視覺錯位的感受 後, 反思身而為人被道德框架所圈住,而犧牲掉的是

「自然」;提醒著人類應該擺脫獸欄、追求更高的價 值、「做隻好動物」[6]。

徹騎士正義的亞瑟王,相信著「不是因為我們能夠所

以我們應該,而是我們應該所以我們能夠。」[2]

藝術家透過作品來寓言, 人類若不能與自然和諧相

處, 也許在物競天擇的遊戲中,即將面臨去留的是靈 長目人科人屬的「人」。

內心獸性的反樸召喚

Primal calling from within

丹尼爾童年時期時常與爺爺於阿利坎特 [3] 的山區觀

察野外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 這樣的經驗使丹尼爾

自幼便發展出對於生態的強烈興趣也成了創作靈感的

來源。某次, 爺爺將抓來的蠍子與獨角仙放進玻璃罐 中, 試圖觀察結果會如何。一開始蠍子將刺扎入獨角

仙的身體中,不久後因為烈日下密封的玻璃罐造就出 一個危險的環境使蠍子開始將刺扎入自己。這樣戲劇

性的畫面使丹尼爾震驚與錯愕,若非人為一個環境的 惡劣,也不致蠍子自戕。 丹尼爾融合對自然的愛好與繪畫領域背景,試圖喚醒 心中「尚未崩壞的獸性」,這樣的獸性並非指向野蠻或

原始, 而是一種更尊重自然的態度。丹尼爾認為, 因

2.

人類離開自然世界,異域而居, 主動與其他動物們劃

清界線,導致人類總是很後設才想到自己其實也是動 物, 更糟的是, 有時人類遺忘自己也是動物。丹尼爾

透過動物天性加以人的情緒符號,試圖模糊人性與獸 性的分界,反映出人類與動物的情感糾結。

肖像中,偉人與動物相結合所投射的—是「同理心」, 想建構的, 是生命形體在想像過程中, 對於人性本質 的反思。藝術家將作品與存在主義連結, 思考人類在

自然界的定位, 以及人類真正的本質—本能與理性的 衝突。就像柏拉圖所說「人類是同時被兩匹互相拉扯

的馬拉著的馬車」[4] 意圖讓觀看者從不習慣的角度去 觀看自己。

道德框架的華美化身

The incarnation of the moral frame

在《物競天擇》系列的創作初期,丹尼爾直觀地認為

作品裡的動物肖像需要搭配富麗堂皇的畫框,尤其是 老舊的巴洛克式風格華麗的那種, 於是為其裱上華

美外框。不過現在, 丹尼爾反其道而行, 從框去構思

題材的發想,透過走訪舊物市集或是結識古董品商人 蒐集而來的框架,自身與框對話, 構思相對應的動物

肖像。

乍看丹尼爾的作品,很快地就能被畫面中那雙炯炯有

[1] 在生物進化論中的意思是每種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時,都會出現基因 的變異,若這種變異是有利於這種生物更好的生活的,那麼這種 有利變異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 [2]《永恆之王》,英國作家 T·H·懷特 (T·H·White)1938 年的小說。 [3] 阿利坎特是西班牙巴倫西亞自治區,阿利坎特省的首府,在地中 海旁,為重要的海港。 [4] 出自柏拉圖《斐德羅篇》,柏拉圖以靈魂馬車譬喻人類理性與感性 人性與獸性的衝突。 [5] �There is nothing divine about morality; it is a purely human affair. � - 愛因斯坦 Einstein [6] �Be a good animal, true to your instincts.”出自《白孔雀》, 英國作家 D.H. 勞倫斯 (D.H.Lawerence)1911 年的長篇小說。

2016.9.24 - 10.23

南方野獸樂園│丹尼爾.蘇維勒斯個展 伊日藝術駁二空間│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 07-521-5783│13:00-19:00│週一休館

2016.10.29 - 11.27 動物學家3.0 聯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2-

3.


YIRI ARTS | Glitch

撰文/ 羅硯澤

Glitch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 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外北經》

父追日是你我耳熟能詳的故事,遠自於先秦時期的便載于《山海經》內的故事。夸父他一路追著太陽越過大山與 大水,每當他往前踏一步,太陽也往前跨一步,兩者的距離從不因夸父的努力而縮短,這趟追尋最終也只能保持 距離的消散。這故事乍聽之下是一場自然與人類,大小抗衡最終不得其果的悲劇,然而我更願意將之解讀為:人類追尋 未知領域的永恆毅力。若非此番勇氣與不肯屈撓的毅力,我們便只是安於現狀,最終什麼也沒留下。

從旁觀看陳立穎與古典繪畫之間的追尋,似乎便能嗅出夸父追日的玩味性。誠如他在早先在伊日藝術駁二空間的聯展 ‒ 《遊園須知》裡提出的展覽論述:「藝術家陳立穎熱衷於閱讀古典繪畫,認為感受其中的莊嚴、神聖的召喚是一種諾大的 情緒和主體,並能將我們攬至其中。但藝術家在畫布上創作時,卻極盡所能地克制自身體感之展現,取以代之則是重複 地平塗所組成的模件、擁有銳利的切邊,而後模件的拼裝所形成之新個體,依然是被龐大的主體所延攬。只是這種召喚 已經無法由象徵的方式尋回,而藝術家以為象徵的方式再也行不通,認為這世界太過快速,當你首次遇上一件陌生物件 當下,它可能正準備轉移,再也追不上。 」 陳立穎的畫作大多是仰賴著文化符碼去進行延伸,藉由拼組符碼而構成其畫面。他的作品時而將中世紀宗教繪畫裡遠方 那奇形怪狀的山,與山水畫裡頭角崢嶸的畫面並置;時而利用人物背景所呈現的風景暗喻主景人物的一切,亦或是利用 畫面的的團塊分解為細碎的小團塊,利用這些團塊的的層次考驗著觀者思考的深度,然而每當觀者思考的更深入,問題 便也就鑽得更深,無窮無盡,我們便就隨著立穎一同往他的旅程邁進,直至我們放棄思考,旅程也就于此終止。 他引領你我行走的方向,就有如他自己對東西方交 互衝擊下所提出的思考點。現今的西式美學教育所 提供的價值觀關,建構了我們的思考模式,然而我 被該如何兼顧二者,亦或是交融二者形成自我的文 化底 ?這似乎是一種現代的鄉愁, 我們只能踏著 他者建構的階梯遙望已成他方的過往,那個孕育我 們卻已離我們遠去的過往。如同立穎上一次個展

《宇宙曼陀羅》論述裡提到的:「這是中國古代信仰 的一部份,而近代的我們,慢慢的在全球化與殖民 地化之下,漸漸的宇宙觀也變化了。藝術家陳立穎 反思他自身在藝術培養的過程中。西方美學架構下 的學習光影、透視等西方藝術的技巧與思考,與他 自身的關係,這當中有巧妙的呼應,一個在這個世 代台灣成長的藝術家,在東西方資訊文化爆炸的時 間點下,藝術家開始反思,回應自己的文化區域定 位。」 然而立穎並不打算給我們答案,他提供了一個資訊 訊空間, 我們於此努力爬梳, 但我們卻也無可爬 梳,這一切努力卻也如同夸父追日般形成無可觸及 的顫動。 1. 電線桿與電子叢林|100×76cm|2015|壓克力彩、畫布 2. 電子叢林│90×60cm|2015|壓克力彩、畫布

1.

-3-


YIRI ARTS | Glitch

2.

-4-


YIRI ARTS | The Frame

1.

框框

撰文/ 張智凱

李瀚卿、許嘉宏雙個展

山高高,路長長 High mountain, long journey

THE FRAME

許嘉宏是早期台商的第二代,自小在中國出生成長, 後來到台灣繼續求學生活至今。他跨越在兩個文化體 之間,將自己抽離好看待日常光怪陸離的現象。用一 種淡然甚至戲謔的語彙拼湊出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掙 扎。創作特意選用台灣眷村改建遺留下的廢棄窗框具 現上個世代的鄉愁,我們這個世代的愁悵則是框架裡 強人崇拜的雕像、耳熟能詳的政治口號等種種畫面, 那些離我們太遙遠卻又狠狠嵌入生活的黑色幽默。

2016.9.16 - 10.16 框框│李瀚卿、許嘉宏雙個展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02-2786-3866│13:00-19:00│週一休館

框,在字義上可延伸成原有的範圍、固有的看法。若 用這樣的概念梳理許嘉宏的創作,可以看見他試著在 一個近似卻又迥異的文化圈裡,像個說書人般,利用 記憶和日常所見,穿鑿出兩個地區弔詭的日常;而李 瀚卿這次選擇讓觀者書寫自己,新系列的鏡框讓我們 恣意穿梭其中,一個畫面就是一齣劇本。感嘆人生如 戲的當下赤裸的剖析自己是誰,又想成為誰?

作品名稱的靈感源自於紀錄片《山有多高》[1] 的主

題曲的歌詞 , 許嘉宏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對於歸屬與身份始終模糊的自己, 用這樣的方式創 作爬梳、面對自身內心的疑問。好似《西夏旅館》[2] 裡那個的亡國人,擠身在時光洪流中,在現實事件與 虛擬的場景交疊裡,追尋自我的定位與正名。許嘉宏 在上一輩的千萬步鄉愁長路裡,試著逃出那個既有框 架找尋專屬於自己的棲身之所。

-5-


YIRI ARTS | The Frame 凝視想像 Gazing into fancy

一千零一夜 Arabian Nights

李瀚卿這次的新系列繪製了很多古典鏡框, 一貫細膩寫實的技法呈現出鏡面些 微反射的視覺狀態。藝術家以往的體材都是自己收藏的骨董物件、玩具, 這一 次瀚卿不再聚焦翻玩收藏定義, 而是讓我們觀者凝視自己。白雪公主裡的魔鏡 會魅惑我們的認知,心生我們的妒忌,《黑天鵝》[3] 裡那個黑暗的自我會藏在鏡

阿拉伯經典文學天方夜譚, 也是經典的框架小說文本。在主體架構下衍生出許 多不同的框架故事, 交縱的情節讓人停不下的閱讀節奏, 影響後來無數個世代 及文化。我們的人生也像一部未完的框架小說, 由眾多不同的支線交集構成的 生活經驗, 在未來的回憶中是最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許嘉宏探尋著他的漫漫 長路, 試著從曖昧的侷限中展現這個世代的聲音;李瀚卿選擇將話語權留給觀 者, 觀看他作品的同時也被藝術家窺探著。我們是彼此的人生故事中的主角與 配角,在無數個未完成的夜晚裡追尋自己。

像裡等待我們最脆弱時突襲而來, 但李瀚卿的鏡子單純是一個提問, 一道開放 觀賞者自我答辯的習題。

「主體所觀看到的不僅是由觀者的眼睛所決定,更是由他的期待所決定」,拉岡 提出的鏡像理論恰恰反映了人們日常觀看的誤視。李瀚卿的新系列《凝》讓我 們在漆黑微光的鏡面中審視自我,而藝術家則決定躲在鏡子的背後期待著觀者 的反饋。在全然孤寂只屬於自己的時刻裡, 望向鏡中的自己, 在一面面意若思 鏡前,上演只有觀者自己方能知曉的想像世界。

[1]《山有多高》,《山有多高》專輯,詞曲 / 陳建年,2010 角頭音樂發行 [2]《西夏旅館》,駱以軍著,2008 印刻文學出版 [3]《黑天鵝》,Darren Aronofsky 執導,2010 Twenty-First Century Fox, Inc. 發行

1. 許嘉宏|山高高路長長-3|80×46cm 2016 油彩、畫布、現成物 2. 李瀚卿|凝-1│180×180cm 2016 油彩、畫布

-6-

2.


YIRI ARTS | Art Tasty

1.

藝術美味 杜珮詩、張碩尹×鄭先喻、黃偉軒、彭徵維 ART TASTY 「祝今天順利。」 想想一早醒來,日光灑落在餐桌的情景,咖啡正 在電動咖啡壺裡沸騰,桌上有一籃全麥麵包,幾 盅奶油與手工果醬,兩顆半熟的荷包蛋和一碟切 片蘋果。 人類過去克服了不少險惡環境的威脅,靠的是一 個比例上來說比較大的腦,使用工具、強大的學 習能力與複雜的社會結構等。懂得用火之後,人 類有了許多發展,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烹飪,因 此有更多能吃的食物種類,並且減少所需的進食 時間。而人類曾經靠採集與狩獵維生,並不特別 干預動植物的生長情形,卻在一場漫長的農業革 命之後, 我們開始在烈日下把田裡的石頭撿乾 淨、除草、驅蟲,從老遠的地方引水,甚至蒐集 動物糞便用來滋養土地,漸漸地,我們被迫改變 了生活方式,從遷徙轉為定居。 直至現在,我們並未馴化更多作物,可以說人類 還懷著遠古農民的胃;我們也不能說農業革命帶

來的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也許這不過是一場騙 局罷了。但整體來說,現在的飲食習慣與選擇, 透過了地域的不同、人類的想像與文字的發明更 趨多元;然而我們熟悉且習慣的食物─無論是天 然或是人為─是否仍然對我們產生威脅?彭徵維 透過將自身置於危險的場域並進行一天三餐之飲 食,強調不只食品本身的安全重要性,而在攝取 這些食物時, 生命同樣也暴露在高風險的危機 之中! 農業革命之後,食物的總量增加,但卻不代表吃 得更好,反而造成了人口快速增長;人類一心追 求更好的生活而產生了巨大的能量,改變了世界 的外貌,同時顯現了人類整體的能力越是增加, 個人的苦痛也隨之增長。杜珮詩「挪用」現成影 像進行「拼貼」, 在天真浪漫的烏托邦場景中, 組織了一部情節發展荒謬的故事,凸顯欲關注的 嚴肅主題。歡樂的造景中,有著享用豪華餐點的 各國領袖,而他們正位於討論糧食危機的現場, 更加諷刺著第一世界國家的冷漠態度。

-7-

撰文/ 楊庭鑒


YIRI ARTS | Art Tasty

2016.10.21 - 11.20

藝術美味 杜珮詩、張碩尹×鄭先喻、黃偉軒、彭徵維 聯展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02-2786-3866│13:00-19:00│週一休館

2016.11.25 - 2017.1.1 賴威宇 個展

2017.1.6 - 2.5 劉耀中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2.

1. 張碩尹×鄭先喻│棲息地 2. 杜珮詩│誰在乎真實 3. 彭徵維|日常食物 4. 黃偉軒|聽話、說話

食物也廣泛成為一個情感宣洩的介質。黃偉軒藉由徐嘉澤所著作的短篇小 說《不熄燈的房間》為出發點。父親一場手術後改變了外貌, 失去了味 覺,並帶起口罩阻絕任何的關心;然而生活並無太大改變,用餐時,口罩 勢必要卸除,餐桌陡然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場域。這揭示了一個原本企圖 隱藏的內心場景之中的暗角,在群體中不經意的詢問與關心,所承受的言 語重量與反饋之中偶然刺痛的一道情緒切口。

3.

生命中還有許多待解之事,即便我們宣揚著「知識就是力量」,也能輕易的 在這個時代被扭轉。農業革命後,人類社會的規模變得更加複雜,透過建 立社會結構的認同與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衍生了不同時代、不同地 域的價值觀以及道德感。「人對生命的價值觀,本來就有形體與大小的差 別。」張碩尹與鄭先喻打造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玻璃箱中繁殖數千隻白 線斑蚊,將蚊子的真實生命轉換為遊戲中的虛擬生命,當觀者選擇玩遊戲 時,蚊子就會被二氧化碳吸引到捕蚊燈前,隨後被電擊死去。除了探討人 與生命的價值外,也在真實與虛擬中的死亡中,表現出不同層面的意涵。 想想夜幕降臨,月光帶你返回家門那刻的場景,撲鼻的醬油煎魚,水煮時 令青菜與味噌湯;飯後翻開了一本書,內容講述了人類創造了神,卻對周 遭環境與生態掀起災難… 4.

「祝明天順利。」

-8-


YIRI ARTS | JaoChihWei

人良土兀 JAOCHIHWEI

撰文/ 陳佑洋

「我

曾經眼裡只有你」是張懸在《藍天白 雲》裡反覆唱喊的一句重要歌詞,什 麼樣的狀況下你會注視著單一事物 ? 對我來說 攝影如是,停格的畫面讓觀者凝視進而感受, 再體悟影像被定格成這樣的原因。 雕像是我對人良土兀外在最適切的形容,精緻 又不帶感情,感受不到溫度的同時,你會知道 他只是內斂自己的情緒。就像創作選擇身體作 為拍攝素材,是出自想改變環境對這類議題的負面印象,此時他反而換作拾起雕 刻刀的角色,用鏡頭鑿出每個刻意或非刻意的當下,赤裸地呈現男體性徵的各種 美好狀態,看似沒有原因,卻夾帶著關乎自己的訊息。

2016.9.13 - 10.16

在自己的身分定位中,母親輕輕地佔去他生命裡的一大片田地,那裏的養分供應 他成長,改變他看待事物的角度,甚至爾後踏出的每一步路都堅信著有雙扶住他 的手,種出一株株勇氣來消化創作過程裡的挫折。

人良土兀 攝影展

伊聖詩私房書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 02-2362-1134│12:00-20:00│週一休館

經驗可以很抽象地累積,再具象地映在創作中,彷彿一位寫日記的男孩單純地交 代每件發生過的事,讓怯於釋出情緒的他依然能建立對外的存在感,這種看似不 自信的行為扎實地投射在每幅影像裡,叫你仔細讀,讀出他的軟弱和堅強。 無論投以什麼眼光,作品中大量的靜謐感總能讓你沉澱,沉澱在那個都是陌生人 的傍晚,那個四處皆空的清晨,你突然想起誰,曾經眼裡只有他。 -9-


YIRI ARTS | Column

我在OCT的一天 COLUMN:A DAY IN OCT 撰文/ 王若鈞

攝影/ Coca Ho

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 OCT Loft ) 位在深圳華僑城原東部工業區 ,原為 80 年代之工業用地,佔地約 15 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 20 萬平方公尺,分為南北兩區。2004 年,配合當地政府文創政策的 規劃,改建為創意產業園區,保留舊廠房的建築狀態,衍生出更具當代特色的經濟產業。 南區目前進駐單位,包括香港知名設計師高文安、梁景華的工作室,亦有國際青年旅社、鴻波信 息公司 的動漫設計基地、華僑城國際傳媒演藝公司等 40 多個企業機構。2007 年後北區逐漸開 放,作為藝術創作的展示、銷售平台,是眾多領域的共享空間,如設計傢俱、音樂書店、時尚創 意、茶道花藝、創意市集與街頭表演等。至 2011 年 5 月,完成整體園區的開放。

- 畫室一兼二顧│ GEE Cafe 吧台之後即是開闊的 早上:品茶聞香修身養性之旅

畫室,其中亦有皮革教室與數間藝術家或設計者 的個人工作室,讓油彩與咖啡,僅距一步之遙。

- 禪茶之道岩陶│典藏當代台灣陶瓷茶具大家之

作,樸實中帶有高貴典雅的文化底蘊,與現代風 格的結合,展現超脫時空的創作靈感,並始終維 持雋永的人文關懷。

- 雙重饗宴花藝館│如鹿鳴花坊,提供簡單搭配與 多媒材設計體驗,讓人帶走屬於自己的一抹獨特 芬芳。

- 當 代 藝 術 館 看 展 │ 2005 年 1 月,OCT 當 代 藝 下午:身心靈富足之旅

術中心進駐, 同年 12 月舉辦首屆「深圳城式建 築 双雙年展」。目前展出由劉秀儀策展的「夏季 大三角」, 參與藝術家包括喬恩.拉夫曼、王浩 然、謝藍天等,以「星群」的概念出發,探討大 眾媒體的文化視差,如 何建構城市與個人之間的 身份關係。

- 創意市集挖寶│看完展覽後可至南北兩區戶外的 主要幹道, 有許多與手作、設計相關的攤販, 是個嚐鮮、挖寶的好去處, 但通常只有週末才 有唷。

- 舊天堂音樂書店躲雨│深圳的夏季雨後多雷陣

雨, 在這裡躲雨反而是種悠閒的享受。空間分 為前後兩部分,前半為各式書籍(多為設計、攝 影、哲學、文學創作)與大量黑膠唱片的展示與 販售,後半則是咖啡廳,以及搭配植栽、藤架的 戶外空間,就這樣慢慢聽著雨打落地面的聲音。

-10-

- 威士忌酒吧│以我這個「白天假文青,晚上真酒 晚上:小酌微醺之旅

鬼」來說, 要畫上整天行程的完美句點, 當然 是要喝 一杯了! ROSEBANK Whisky & Cocktail Bar 隱身在北區倉庫的二樓,除了入口處的小招 牌外, 園區內沒有任何指示牌, 卻提供超多品 種的純威士忌, 而喜愛調酒的人也可盡情挑戰 bartender 的功力, 加上清幽舒適的環境, 很難 不再度光顧。 至於餐飲部分完全不用擔心,在這個兼容塗鴉潮 味與復古風情的園區裡,可盡情挑選你喜歡的特 色餐廳,雖然要價偏高且多以 LOFT 風為主,但 仍有不少別出心裁的內裝擺設。真正較為可惜或 令人不適的,是一群又一群女生像拍寫真集一樣 變換姿勢,快門聲此起彼落,如同松菸、華山等 地的放大版,整個園區都是我的攝影棚啊! 相較於台灣的文創園區,不得不注意到眾多進駐 機構的結構,從建築、攝影、影像、各式設計, 到出版、科技、行銷、傳播等文化事業的整合與 推動,看來下期要嚴肅一點來談談強國文創園區 的規劃與發展了。


山高高,路長長 HSU Chia Hung 許嘉宏

| -12

87×116cm 2016 油彩、畫布、現成物

YIRI ARTS COPY RIGHT © 2016



YIRI ARTS | Composite Space

大孩兒浪漫 Adult romance

熱愛藝術的孩子們總被親朋好友告誡:

「理想歸理想, 生活還是要務實點。」然 而,在這當中的價值觀拉距在於因他人眼 中的理想只能是夢,而我們在乎的是理想 是如何地被實踐、如何在夢想中踏實、如 何向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大聲吶喊:是的, 我有見過我的夢。

做了這件事 Do it

那些孩子們如今成了大孩子,當想做的事 已經不是夢而是人生, 如何從主流與原 創的支脈下,實踐與生活的貼合、循序漸 進;如何發掘生活中簡單卻又極其重要的 小事、小想法,透過實踐而完善生命中的 念想;如果當一個複合式藝文的空間經營 摒除食物、文青議題,還能談些什麼?

一個空間,一種在地風貌 A place, a local style

複合式藝文空間有別於美術館、商業畫廊 空間、藝術基金會以及 90 年代具批判能 量的替代空間,它延續了「替代空間」的 實驗性與獨立性,提供藝術家多元創作形 式的展演場域、一個曝光平台的本質, 更納入「後替代空間」[1] 靈活地運用有 限度的商業活動以及承接專案等維繫空 間運作的特點,透過跨域交流與共享的整 合模式,滲入與深植於各地域,開展出各 種在地藝文風貌的空間型態。本期專題採 訪與收錄台灣北中南五處複合式藝文空間 包 含:Art aNew gallery & café、HO-YO Cookies、 朋 丁 pon ding、 上 下 誌 空 間 Underon Space、 想 貳 XIANG ER ( 依 英 文名稱字母排序 ), 熱烈分享開創與經營 空間的歷程。

空間浪潮來襲! 複合式藝文空間 COMPOSITE SPACE

-13-

[1]「 後 替 代 空 間 」 定 義 來 自: 姚 瑞 中 監 製、 吳 達 坤策劃、呂佩怡主編,《搞空間 - 亞洲後替代空 間》,台北:田園城市,頁 6-25。

撰文/ 黃琳軒


YIRI ARTS | Type of Experiment

實驗型人格 Art aNew gallery & café

TYPE OF EXPERIMENT 辦人陳小虎,2004 年高中畢業後開始接觸吧檯餐 飲行業,役畢後全職投入。2011 年成立 Art aNew gallery & Café 從事獨立策展至今, 現為 2016 臺中國際 動畫影展執行團隊成員。

陳小虎於 09 年結束台北的工作,10 年回到台中, 當時 的阿拉大火事件, 讓台中進入一個沒有夜生活的低潮氣 氛, 也發現台中除了國美館跟藝廊之外沒有以展覽型態 為主軸的空間。然而餐飲是他一直以來從事的工作, 認 為以一個咖啡廳、吧檯的面貌會比一般的藝廊空間, 更 能拉近與人的距離, 使原本沒有看展習慣的人接觸到藝 術 展 演。 當 時 對 空 間 的 想 像 有 兩 個 元 素, 河 旁、 有 大 樹。就沿著綠川、柳川尋找合適的地點, 由於他不喜歡 大樓, 所以找三樓以下的建築, 當在這空間門口看到兩 棵大樹, 周圍環境為寧靜的住宅區, 開啟了他與人、與 在地連結的想像。 2011-2014 年邀請與合作的藝術家偏向文化發展、社會議 題性的展演, 性質涵跨視覺藝術、劇場、行為藝術、攝 影、文學、音樂等, 因考慮到自身無法兼顧所有內容, 開始邀請策展人或創作者以座談的方式進行。直到 Will 從台北回到台中進入團隊合力找到新的突破點, 逐步地 擴展領域、調整作法並投入更多資金。 客源設定是 Art aNew 對於城市、群眾的願景,以分眾、 培養熟客為取向, 而不是一間讓人一年來一兩次朝聖的 店, 因看展是一個習慣的養成, 累積到一定的量才有辦 法培養出自己的看法, 不要跟著只看流行的展覽, 會希 望大家習慣常回到空間喝咖啡、看看展覽、參加活動。 空間區域的劃分為一樓吧檯、梯間藝廊、二樓展演區、 沙龍區等。一直以來展覽有一定的主體性是 Art aNew 的 堅持, 不會因為是複合式空間就讓所有想呈現的混雜在 一起,一樓所展示的作品都是 Art aNew 成員們的個人收 藏;梯間則作為藝術家的展售空間, 以展出當代跟數位 藝術為主, 作品的購藏也將直接回饋給藝術家;二樓展 演區不定期的舉辦展覽或演出活動, 沙龍區則定期舉辦 讀書會與實驗性計畫,以當代藝術與社會論述為主。

「五年來沒有拿過任何補助」因為有了作品所以申請補 助, 還是為了補助去創作作品, 這之間有很大的落差, 如果是後者補助會扼殺藝術家。這樣的矛盾關係, 讓陳 小虎更確信定位,不想要 Art aNew 變成一個為了生存而 做的展覽空間。同時也一直思考如何將資源如實回饋到 藝術家身上,因此預計用營收的 5% 讓藝術家去做好的展 覽,且不一定要在這個空間甚至是台中。

Art aNew gallery & café

創辦人 - 陳小虎│負責人 - 劉威兩│2011 成立

台中市西區精誠五街 32 號│04 - 2320 - 3590 facebook.com/aNew.Art artanewtc.blogspot.tw

不論是保守的東西、新的東西還是當代藝術理論, 我們 依舊建立在西方的脈絡下, 在台灣一些看似新穎的作法 其實是以獵奇的方式存在著, 並非是新的創造。小虎說 自己有個小小狂妄的想像, 是期許一個空間可以吸引到 各類對於藝文與文化發展有興趣的朋友, 以各種、不斷 交流的方式去開啟對自身文化主體性的認識, 要讓自己 可以進步到跟西方平起平坐的位置,去突破時代的標準。

1. 梯間藝廊 Gallery Stairwell 2. Café Bar 3. 讀書會

-14-


YIRI ARTS | Wish-making House

許願餅乾屋 HO-YO餅乾店、展演空間 WISH-MAKING HOUSE

個藝術家經營的空間, 初衷總是簡單且最重要的。HOYO Cookies, 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吃完後, 都能由衷地 發 出「 吼 唷! 怎 麼 這 麼 好 吃 啦!!!!」 的 讚 嘆! HO-YO Space,空間精神也如同其極簡的語意:由於對於藝術價值自 主及形式自由的渴望,期許一個更貼近日常生活與大家共同討 論藝術、共享生活的展演空間。並且長期規劃一個不設限的創 作、對話平台讓新一代年輕藝術家展演進駐。

吳琪勝對於做吃的一直都很有興趣,自己改良過的美式手工餅 乾更意外地受到大家喜愛,於是開始研發其他甜點,如今的招 牌巧克力香蕉蛋糕也算是店內始祖級產品。在他南藝大快結束 研究所兩年學限時,想找個在台南市區合併住家、工作室、以 及預售餅乾甜點功能的地點,某天偶然的經過中正路 138 巷, 意外發現一間 40 坪的空間正在出租, 此時靈感浮現, 一個平 面的空間比起上下兩層樓的空間更能吸引大眾無壓迫感地踏入 空間觀賞展覽。簽約後找來大學學弟一起施工裝潢,除水電牽 線外,整間 HO-YO 都是親手耗費 3 個月工時所建造而成的。

HO-YO Space 與相連的 HO-YO Cookies 互為獨立管理、互助 合作的經營型態。餅乾店為主要出入口,裝潢時刻意地隔為兩 個獨立空間,讓光源及聲音等因素互不干擾,期許能以一個輕 鬆的方式引領民眾進入當代藝術的空間。HO-YO Spcae 空間 本身不介入展覽藝術家作品之買賣,主要經濟方式仍是由 HOYO Cookies 支撐運作,HO-YO Space 徵件能夠以免場地租金方 式,提供更多年輕藝術家無負擔的展覽、實驗,也是吳琪勝延 續自身藝術創作的方式,店內夥伴還有與他同為當代藝術家的 好友蔡依潔 、許家禎協助管理。 成立這樣一個許願空間的初衷是浪漫的,當初想成立空間時, 就已經打算沒有要以盈利為目的經營, 但藝術家也是需要生 活的,所以更需要另一個空間,也就是餅乾店來支撐兩邊的營 運,這是最一開始的概念,也是目前為止的運作方式。想法就 是如此 HO-YO 地簡單!

HO-YO Cookies、Ho-Yo Space

1. 台南最晚甜點店

負責人 - 吳琪勝│2014 成立

2. Ho-Yo

& 展覽空間!

Space 展覽的開幕茶會由 HO-YO Cookies 提供, 一 開始從基本甜點、特製甜點甚至鹹食,會特別為了展覽研發 與主題相關意象的新點心,像是條棒樹幹蛋糕、貝殼瑪德蓮 與乾燒蛤蠣 ( 簡翊洪個展 )、手指蛋糕 ( 莫亭殷個展 )、骨頭 法國麵包與骨頭泡芙 ( 許芝瑜個展 ) 等…。老闆歡迎大家來 許願研發新產品唷!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 138 巷 6 號│06 - 223 - 2918 週三 17:00 - 24:00│週四-週日 15:00 - 24:00│週一、週二公休

HO-YO Cookies吼唷餅乾店 facebook.com/HoYoCookies

Ho-Yo Space吼唷藝術展演空間 facebook.com/HoYoSpace hoyospace.weebly.com

-15-


YIRI ARTS | Selection Time

編選時刻

朋丁 SELECTION TIME

朋 丁 pon ding

依秋本身為編輯企劃工作者、產品設計者,而一起打造朋丁的夥伴 Kenyon 擁有自己的家具品牌 Esaila。兩人的編選能力是他們認識 這個世界的方式,總是好奇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平常若有機會,不管是 在國內或是國外,我們都喜歡去拜訪朋友的工作室或是有趣的計畫空間、 以及各式各樣的小店,不同的空間就展現了不同主理人的生活態度,這些 空間沒有一定的開店原則,就好像每個人特有的處事之道一樣」,試圖從 各式合作中摸索出一套自己專屬的編選人生。

負責人 - 陳依秋、Kenyon Yeh│2016 成立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 53 巷 6 號│02 - 2537 - 7281 pon-ding.com facebook.com/pondingspace 1. The Arrangement-Ruth van Beek 2. PLANT-ED- Loh Xiang Yun

店名「朋 丁」來自英文 ponding,原意是「積水」,因為去年夏天的一個 大颱風造成頂樓積水給了我們這個命名的靈感, 我們喜歡積水的意象, 水窪沒有具體的形狀, 一切只因水滴的聚合與擴散。中文名的部分, 把 ponding 拆開成 pon 和 ding, 選擇最簡單的兩個中文字音譯, 剛好 「朋」跟「丁」都有人的意象,這也是我們對「朋丁」的期許,它就像一 本實體、可翻閱的雜誌,一個極其微型的藝文機構,因前來的人不斷地聚 合、變化,呈現型態豐富的樣貌。

3. The Plant: Issue 9

4. MacGuffin The Life of Things: The Window 5. Confabulations-Torbjørn Rødland

6. Find a Fallen Star- Regine Petersen

去年夏天,在雋永 R 的網站上看見這棟老房子要出租,一個好的空間總能 讓人產生許多靈感與聯想,我們很快地決定把它租下來,並打算運用自己 的專業,讓它成為別人的拜訪清單地圖上的一記標註,一個有趣的地方。

我喜歡印刷物、喜歡雜誌、編過雜誌做過採訪,想開一間書店吸引台灣許 多喜歡各式樣出版品的讀者前來交流。建構朋丁空間的靈感來源像是媒體 freunde von freunden、橫跨數位與實體的設計媒體平台 Sight Unseen, 或是紐約 小 店 OBJECTIFY 139 等。 店 內 陳 設 用 上 Esaila 的家具, 跳脫 制式 showroom 的印象, 目前店裡販售的項目有飲品、點心、書籍、雜 誌、設計品跟印刷物, 邀請咖啡老師調配的專屬風味咖啡豆也正推廣當 中,二三樓的展覽空間則像是一項實驗性合作計劃,邀請跨領域的人來呈 現他們對於展演的各種想法,同時結合展覽的性質舉辦快閃商店活動。

5.

1. 2.

經 營 Homework Studio 的 好 友 Marko 曾 說:「 開 一 間 店 就 像 養 一 個 小 孩, 你要一直去顧它」確實如此, 一個實體空間並不像是一本雜誌的出 刊或是一檔展覽的開幕, 發表了就可以稍微鬆口氣, 它就像是一場耐力 賽,每天都會有新的狀況或是新的挑戰出現。而我時時刻刻的課題:保持 耐力、以嶄新的態度來面對每天上門的客人, 最重要的是, 散發空間的 魅力!

3.

6.

-164.


YIRI ARTS | The Goldfish & The Space

這隻金魚 與這空間 上下誌空間 THE GOLDFISH & THE SPACE

上下誌空間 Underon Space 負責人 - 鄭靖瑜(金魚)│2015 成立

台北市大同區大龍街 231 號 2 樓│02 - 2599 - 1569 facebook.com/underonspace

店內台灣新銳創作者的展覽與獨家選品。空間 裡的老台灣洗石子牆與地、老台灣二手家具, 以及許多金魚個人收藏的人偶、舊貨,與新銳 家具創作者 Rick Wu 的金屬、木頭家具, 整 體新舊交融而迷人。

龍峒有金魚你知道嗎?大龍街區二 樓有間社區老人們口耳相傳的神奇 咖啡屋, 老人們為許多遠道而來的朋友指 點方向,也為這間 Underon Space 增添不 少都市傳說的氛圍。

負責人鄭靖瑜 ( 金魚 ) 原為雜誌編輯, 因 工作過程接觸許多台灣創作者, 進而開 始利用業餘時間執行為期一年 (2014) 的 「Underon」平台計畫,採訪台灣新銳、尚 未被媒體發掘的創作者,呈現他們檯面下 (under the table) 日常生活、興趣、經驗 累 積, 與 檯 面 上 (on the table) 的 成 就。 2015 年遂而把線上的虛擬平台化為實體空 間,將這個模式開展出更多跨界合作的可 能性, 成立了公司, 做了藝廊、咖啡、選 品、經紀行銷的複合式空間,預計規劃更 多展覽、課程、講座, 甚至有趣的創作者 交流計劃,致力於新型態模式的創造。 尋找空間的起初, 去了台北許多文青、喜 歡藝文的人士聚集地段,價格昂貴、空間 條件又不甚理想。有一天在家裡看電視, 看到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將花博打造成 「圓山藝文特區」,於是興起在圓山附近找 空間的想法。當天即刻與夥伴到大龍街看 房, 馬 上 就 看 中 這 個 二 樓 全 打 通、 無 樑 柱又挑高的老空間,「我完全地被它的採 光與洗石子地板、牆面給吸引了, 於是向 房東先生打探是否還有其他對此空間有意

-17-

的人,他點頭說蠻多攝影師對這挑高空間 有興趣,於是我心頭一緊張, 馬上付下訂 金,一切就這樣底定了。」 一開始想先做工作室、展場、選品空間, 成立一個月後,開始有一些客人反映想來 這邊久待坐坐,於是請家具設計品牌 RisK 設計師 Rick Wu 規劃吧檯、桌椅等,同年 八月正式販售咖啡、輕食、飲料。從這座 吧檯開始,串聯起新銳創作者的聚集、民 眾的詢問等等, 各路人馬開始在這交流、 聊聊些接下來的計畫,Underon 逐漸形成 一個創作者、消費者、資方的整合平台。 Underon 也逐步地能透過這樣人力的匯集 機制,去傳遞藝術、設計等更貼近常民化 的美學價值,目前整體的經濟方式為家飾 家具暨藝術相關選品展售、飲品販售、場 租、經紀行銷通路。 Underon Space 最可愛的地方大概是吸收 地氣精華,以一個新生的軀殼汲取老調子 的迷人靈魂吧!周遭人、事、物的快速流 動,沒有什麼是永遠停滯的,相對的社會 模 式 速 食、 情 感 速 食, 而 Underon 重 申 了新舊交融情懷的最高態度,是一種對於 人生有選擇好東西、過好日子的權利, 也 有將它們好好維繫的義務,因此未來將開 啟「永續設計」、「永續生活美學」的相關 計劃,用以鏈結我們對於生活以及在地情 懷的想像。


YIRI ARTS | Miss You

想你

想貳 MISS YOU

貳,發音像是台語的「想你」,是兩位負責人鈺旻跟喆超對於故鄉中壢思念的情感。想貳,是「Think it twice」,也是 「1+1>2」的精神,一個自己反覆斟酌必將最好的展覽呈現給大家的信念。「希望在中壢營造一個讓大家不用往台北跑 就能看展覽的地方」故鄉是滋養創作者的沃土,想貳以結合人文、藝術精神的複合式空間回饋在地社群。

鈺旻跟喆超,兩人於台北求學時在「小路上」工作,畢業之際討論回到家鄉做些有趣的事情,因而開啟想貳成立的契機, 於是在 2014 年冬天開始籌劃,花了半年的時間找尋地點,最後來到一條中壢四五十年前發展最熱鬧的傢俱街,位於火車站 跟商業區的中間點,漫步於紅磚鋪路的街道讓人很放鬆。也因過去工作的經驗,決定以複合式空間的方式經營,結合咖啡飲 品、輕品小食,一年多來針對在地人的口味不斷地調整,也與當地甜鹹食「二犬甜點」合作,希望更能呈現在地人的味道。

說說對於空間的願望吧:希望,想貳可以成為當代藝術在中壢的一個指標品牌!

想貳 XIANG ER

負責人 - 郭喆超、陳鈺旻│2015 成立

桃園市中壢區大同路 74 號 1 樓│03 - 422 - 0858│週一、週二 12:00 - 21:00│週四至週日 12:00 - 21:00│週三公休 xianger2015.wixsite.com/xianger│facebook.com/xianger2015

-18-

相 1. 約來中壢看展覽!

除了藝術展覽、攝影或是設計工作室的成果展出、獨立書店新書發表,想貳同時也舉辦座談會以及藝術家工作坊。近期「工 的獨白」系列講座,結合中壢的東南移工議題,與在地學者、藝術家合作調查,分享考察過程中的紀錄與現象,讓藝術延伸 到在地文化。我們期許能更有效地利用資源達成更完整的規劃,因而結合在地文化發展撰寫補助案,未來在空間內的閱讀 區,將與獨立出版小誌、獨立品牌合作,也希望與在地旅館共同思考,提供藝術家駐村的機會、提供創作空間的合作模式。

超 2. 好吃又經濟實惠的自製咖哩飯

空間分為三個區塊,分別為藝術商品沙龍、牆面藝廊、展覽空間。由於自身創作背景的關係,邀請了許多藝術家朋友的作品 展出,從藝術商品沙龍,陳設著藝術家的獨立出版品、生活器皿、設計商品等,延伸到用餐區的牆面藝廊,以及店內最後面 的展覽空間,展覽空間則分為邀請及申請兩種形式,「總是從每一檔展覽的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讓動線一路向空間 內部蔓延,像是讓每位創作者的故事緩緩道來。


YIRI ARTS | One Piece Club

跨界談藝術收藏 ONE PIECE CLUB: INTERDISCIPLINARY DISCUSSION ON COLLECTING ART

瀏覽與分享收藏故事 歡迎搜尋臉書社團:One Piece Club facebook.com/groups/opc.tw onepiececlubtaiwan@gmail.com

撰文/ 黃琳軒

One Piece Club 是一個以藝術收藏為主題的社團 關注年輕藝術家用創作回應時代的能量 以及藝術品被收藏之後的延伸故事 我們群聚於此,一同關注當代藝術現場 將藝術收藏進生活,繼續當個有故事的人 歡迎加入 One Piece Club,一起發現藝術已經在生活裡 我們尋覓著專屬於我們自身的藝術品收藏脈絡 從不同的專業與角色切入,用藝術品說出自己的故事

導演│陳宏一

DIRECTOR | CHEN HUNG-I 許一個入世的自由願 Wishing for freedom to enter

水瓶座的男人,有著時常想驅車逃往遠方、卻又沉溺於都市的窒礙 裡的性格。 陳宏一導演, 從諸多音樂 MV 與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花吃了 那女孩》、《消失打看》、《相愛的七種設計》走進藝術收藏的分享。 我們來到陳導的新住所,一個為了純粹寧靜、與藝術品共度而打造 的空間: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早午的陽光、都市陽台的景色,一個 簡單到令人深度沉醉的空間。它,是一個可以潛入靜謐的去處,都 市裡的巷弄、老屋、沒有隔間、沒有床、沒有廚房,當我們赤腳踏 實於水泥地面、當空間只剩下光影的流動,我才恍然如何能在一個 空間裡同時實踐逃離與沉溺,隨處俯拾即是可上演的戲碼,隱約的 騷人而又動人。 陳導說,過去對買書、影片、黑膠的狂愛,擺得家裡滿滿滿的、窒 密的,直到有一次淹水,看著它們泡水的樣子,突然有一種淒涼的 感覺,再也不想要這樣了。也或許是年紀到達一個階段,所追求的 心境跟以往已不一樣,所以對於新空間的想法是不會再有層層積累 的內容物、繁瑣的搬運項目,就連垃圾的屯積與上下樓倒垃圾都不 想要,想要一個輕盈的、純粹欣賞作品與沉澱的空間。

-19-


YIRI ARTS | One Piece Club 擁入會呼吸的作品 Immersion into living works

收 藏 藝 術 品 是 這 樣 開 始 的, 幾 年 前 在 藝 博 會 中 的 一 間 日 本 畫 廊 遇 見 會 一 眼 跳 出 來 的 作 品, 北 川 宏 人 ( Hiroto Kitagawa ) 的人形雕塑, 當初只買了畫冊, 而後在六本木森美術館裡的商店又再次看見他的藝術商 品,比較像是玩具、有版次的,一口氣買了三個,在兩年前終於買下他的赤陶 ( terracotta ) 雕塑。 收藏藝術品很神奇的是,當你喜歡它之後,生活就開始會發生從未有過的轉化,從開始找尋、追蹤藝術家的過 往與現在,就這樣地跟一個人開始產生連結,從作品進而交流生命的歷程,像是以某種不夠直接卻莫名親切的 方式認識了一位朋友,看著他們的創作究竟接下來會如何,我也在等待著,生活中又多了一份期待。 收藏中絕多數是立體作品,主要是因為自己是影像創作者,也創作平面攝影作品,所以比較期許從立體的作品 感受不一樣的空間感,去碰觸它、帶動它,我喜歡將它們擺放在不同空間中與之互動,彷彿是另一種生命體, 而我餵養它、它亦反饋於我,同理地,當提及保存藝術品,你不可能期許這些東西一直都是一樣的,會氧化、 會變色,然而它們這樣一個增長與消逝的過程所帶給我在日常中、更甚是生命的價值遠高過於質變的問題。

行旅者˙生活感˙輕能量 Traveler - Sense of Life - Gentle Energy

一直以來的旅行與閱覽,所著重的時常不自覺地指向東方文化與身處世代的揉合,不論是在自己影像創作上的 取材,或是對於藝術品的關注皆是。像是北川宏人在赤陶這項媒材的使用上,也是在反觀全球藝術景觀後,用 來貼近他自己的東方人身分與內心感受,人形雕塑作品形塑出此時代年輕人的樣貌、姿態,反映出世代精神, 都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經典得令人印象深刻。 收藏的藝術品通常會置入在我的生活中,所以不會想收藏黑暗、負面能量的作品,但若能將其轉化後就是相當 不錯的選擇,像是邱君婷的作品〈在平安夜的禮物〉所講述的原本是很哀傷的故事,而她使用很輕柔的方式將 這份哀傷淡出,即使是平面作品,在不同光線下所產生波光淋漓的效果,透出平靜的力量。其他雕塑品收藏像 是,我在一次日本的旅行帶回土屋仁応 ( Yoshimasa Tsuchiya ) 的作品,他的作品像是隻充滿靈氣的仙獸,極 致地雅與靜。或是在 2014 年 YAT 收藏北彩子 ( Ayako Kita ) 的〈Feeling〉 ,少女透明的身軀中有顆粉紅色的愛 心,這些作品總能在我的生活中傳遞著輕透的能量。

電影魂 Spirit of Film

最後,來聊聊如何從當代藝術品捕捉到新片的靈感吧! 兩年前在構思一部與藝術議題相關的電影,裡頭有一個畫家的角色,使用純粹繪畫的媒材形式,在想像這個 角色時,就開始摸索感受、尋找作品。故事的架構描述的是一個女生被謀殺後被挖掉眼睛,直到在 YAT 中看 見一件高山夏希 ( Natsuki Takayama ) 的作品,以壓克力彩擠出一顆顆的觸覺感,利用刮痕的方式去使畫作產 生立體感,濃密的、詭譎的,而我在作品中也隱約感受到有一雙眼睛的注目、神情流露,全然地令我走心。爾 後,我將它放在工作室,透過這一件作品試圖去帶出想要的電影氛圍,每次電影開會時就會和組員們去深入其 中感受與討論。由於持續追蹤藝術家的作品,總能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直到前陣子殺青,目前在後製階段, 我也依舊持續感受當中。各位讀者,敬請期待! 1. 邱君婷作品 2. 陳宏一導演 3. 北彩子作品 4. 北川宏人畫冊 5. 土屋仁応畫冊 6. 高山夏希作品

陳宏一,台灣高雄人,台灣電影及廣告、MV 導演,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國立台灣大 學哲學系畢業。曾憑第二部劇情長片《消失打看》獲得第 13 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也多次獲得廣告、短片和 MV 等獎項。 轉載自 goo.gl/7V3fjc

-20-


YIRI ARTS | Column

陳亭君│艾倫的房間│ 89×83cm 2013 油彩畫布

寧靜的 力量

滿書、電腦、衣服、雜物的房間, 看似 很狹小, 但一扇大大的窗戶透出亮光, 薄透的綠色窗簾飛起來, 霎那間, 整個房間都 為 之 安 靜、 祥 和、 舒 適 了 起 來。 陳 亭 君 筆 下 的房間,《 日夢之所 》, 畫的雖然是她一間間 親身拜訪的陌生人實際住所, 但在她的筆觸 安排下, 卻有了從她眼睛看出去的情感, 以及 詩意。

寧靜、安詳的氣氛,不斷從一張張其實 布滿雜物的房間透視圖中,飄散出來。 到底怎麼樣能這麼詩意呀?原來讓藝術 家陳亭君筆下,總是散發溫暖自在風格 的來源,是一大家子的背後支持。

真的是:詩意。陳亭君使用的筆觸, 不一定滑 順, 線條不一定符合透視理論。甚至有一些散 落的書籍、物品, 僅僅簡單的描了黑邊, 並不 仔細的畫完。但那些最富情感的床面、透光的 窗簾, 她總能用相當輕薄的油彩, 畫下寧靜、 安定, 放鬆的氣氛。她筆下這個帶藍色陰影的 角落、那張被陽光曬到的床單, 或是一張主人 長期在上面窩著的沙發, 像一段一段短短的、 有情感的句子,串聯在一起變成一首詩。

COLUMN: POWER OF PEACE

撰文/ 盧怡安

紀錄一間陌生人的房間, 最快的方式是拍一張 照片, 好像最真實。但主人在家裡得到的放鬆 愜意, 或是懶洋洋的居家味道, 卻不見得拍得 出來。每被邀請進入一個房間, 陳亭君一定先 和主人聊聊, 然後那些最有情感、最有故事的 角落, 才會因為她的詮釋, 描繪得更像房間真 正在主人心裡的模樣。 感染了畫中的氣氛, 總以為陳亭君天生是安靜 自得的人。她一聽到這句就笑了。當年在倫 敦, 她進行《日夢之所》的計劃時, 有三十位 陌生人打開房間讓她來拜訪, 她一個人赴約 時, 緊張得不得了。「我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緊 張的人, 怕冒犯他們, 或是怕哪邊不禮貌、不

-21-

周到……。」她細聲說道。而且有時候話不投 機,難聊得要命,她其實很想轉身就回家。 但從她的畫裡面讀到的, 卻是滿滿的安定感。 原來, 在台灣的父母、弟弟妹妹, 是一直陪伴 她,給她支持與穩定的力量。

「父母其實不擅表達他們的情感。」陳亭君說, 「但 ( 我的 ) 展他們都會來。」他們從不特別 問, 她想做甚麼;只要陳亭君願意去嘗試的, 他們就是支持。像是大四的時候, 她就申請到 英國倫敦的學校。遠離家鄉攻讀碩士, 除了雙 親在背後的默默鼓勵, 在陳亭君口中成熟穩 重的雙胞胎妹妹, 也時常從義大利米蘭來探 訪她。 看過許多藝術家在異鄉描繪出孤寂、落寞, 或 是不被了解的悲傷等等作品風格, 陳亭君作品 中的閒適、自在,顯得很不同,很有趣。 也許是心裡總是很溫暖、很寬闊, 有種愉快而 細膩的筆調, 就一直從她的畫之中散發出來。 回到台灣之後, 她有一系列以植物、鏡子為主 角的畫作, 在一些暈染開來的小細節, 特別細 緻, 特別有種祥和的氣質。像一個無所事事的 下午, 躺在長椅上, 看陽光穿過綠葉叢之間的 安詳。 有句英語俗諺說:「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可能要全村的扶持。也或 許, 一張帶給人寧靜穩定力量的畫作, 需要一 家子的感情融洽和支持,做為靠山。


YIRI ARTS | Art News 柏林市立畫廊 Berlinische Galerie

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 Stedelijk Museum

泰特現代藝術館 TATE MODERN

本次展覽規劃出五大展區, 揭露出達達主義在 20 世紀初盛行時與各大洲文化間衝擊下的經典作品。 此次展覽更特別企劃達達主義與非洲藝術品的深入 對談, 其中有多達 120 件融合了達達主義與非洲 風土民情的作品。藉由此展覽,試圖觀察藝術的流 派與脈動在各地區文化間衝撞下的美麗結晶

承 1932 年以來,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每年都會 舉辦藝術書展, 展示前一年度的最佳設計書籍評 選。別於以往,今年藝術書展的評審由五位來自不 同學院的荷蘭籍、法國籍的學生擔任, 從 408 本 參展的書籍中, 評選出 2015 年度排名前 50 本的 最佳設計出版書籍。

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題材多為花朵微觀、 岩石肌理變化,動物骨頭為主的喬治亞·歐姬芙,此 次展出亮點包含展出在蘇富比紐約拍賣會上,打破 女性藝術家價格記錄成為拍賣史上女性藝術家拍價 最高的作品─《曼陀羅花, 白色花朵,1 號》。此 次展出將是美國海外難能可貴一睹喬治亞·歐姬芙作 品中韻律與清脆的機會。

DADA IST HIER! D / 2016.9.5 - 11.7 P / Berlinische Galerie, Berlin W / berlinischegalerie.de

THE BEST DESIGNED BOOKS 2015 D / 2016.8.26 - 10.30 P /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W / www.stedelijk.nl

GEORGIA O’KEEFFE D / 2016.7.6 - 10.30 P / Tate Modern, London W / tate.org.uk

編 譯/葉柏昇

英國國家藝廊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藝術新聞

ART NEWS 新港街藝廊 Newport Street Gallery

莫可博物館 Moco Museum

入圍上屆透納獎的 George Shaw 此次展出新系列 作品, 作為於國家美術館駐村兩年的成果發表。 George Shaw 以精巧的特殊技法處理瓷釉媒材, 描 繪 郊 區 的 風 景 聞 名。 此 次 展 名「My Back to Nature」揭示出創作靈感多來自青年時期徘迴於家 鄉森林內的回憶。George Shaw 相信那片森林中 擁有發生任何事的可能,遠超出成人世界的想像。

位在 Vauxhall 區中鐵道旁的 Newport Street Gallery, 此次展出美國藝術家傑夫.昆斯的作品。傑夫.昆 斯的作品往往由極其單調的東西堆砌而成――像是 原本脆弱的充氣式動物氣球被用以不鏽鋼骨架、鏡 面加工來重塑。藉由生活物件的材質改變、染以 明亮的色彩, 來象徵無產階級的財富。此次展名 NOW 也傳達出藝術家畢生對材質的探究結晶。

此次展出五十件英國塗鴉藝術家班克斯的作品。班 克斯的作品已經在世界各地的街道、橋梁、牆壁上 出現;在英國甚至有份地圖導覽班克斯在英國街道 各地的創作。班克斯的作品品經常帶有諷刺意味, 在旁則附有一些顛覆性、玩世不恭的黑色幽默以及 精警句子。本次展覽更展出稀有的班克斯的畫布或 紙本作品,以及部分從街道斑駁下來的作品。

MY BACK TO NATURE GEORGE SHAW D / 2016.5.11 - 10.30 P /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W / nationalgallery.org.uk

JEFF KOONS NOW D / 2016.5.18 - 10.16 P / Newport Street Gallery, London W / newportstreetgallery.com

BANKSY LAUGH NOW D / 2016.4.9 - 10.30 P / Moco Museum, Amsterdam W / mocomuseum.com

-22-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COFFEE ROOM BOOKSTORE SELECT SHOP GARDENING EXHIBITION

優 居 選 品 / 伊聖詩私房書櫃

12:00 - 20:00 Closed on Mondays | 02 - 23621134 | www.yiri.com.tw

總編輯│黃禹銘 視覺設計│洪振峰 編輯群│張智凱‧陳佑洋‧黃琳軒‧楊庭鑒‧葉柏昇‧羅硯澤 專欄作者│王若鈞‧盧怡安

英文翻譯│陳韋彤 創刊日期│2014.11.1 發刊日期│2016.9 出版單位│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連絡電話│02-2786-3866 Editor-in-chief │Orton HUANG Visual Design│Anderson HONG Editor│Kai CHANG, CHEN Yu-Yang , Evelyne HUANG, YANG Ting-Chen, Peter YEH, LUO Yan-Ze Contributors│Regina WANG, LU Yi-An Translator│Steven CHEN Established│Nov. 1, 2014

Publication Date│September, 2016 Published by│YIRI ARTS FOUNDATION│4F.-1, No. 5, Ln. 768, Sec. 4, Bade Rd., Nangang Dis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R.O.C.) Contact│886-2-2786-386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6 YIRI Co., Ltd. 著作權所有 © 請勿私自轉載 線上閱讀 issuu.com/yiri.arts

台北│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02-2786-3866 台中│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04-2327-4361 駁二│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07-521-5783 伊聖詩私房書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02-2362-11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