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Vol. 024 Sep/Oct. 2018 I S S N 2 4 1 1 -
Y R G P
4 2 2 7
OBJ. NEW 曾慶強個展 -1 -
LIVE! IN BERLIN 柏林雙年展 -5-
LLOOVVEE 愛愛 -9-
YIRI ARTS | OBJ.NEW
OBJ.NEW 撰文/ 曾慶強
次《OBJ.NEW》展出 2017 至 2018 年間的最新創作,取材於日常觀察的喜 劇與悲劇,在無力存在感中探討痛苦和歡樂的共存。展覽作品以畫作為主, 題材具體但又在滑稽與抽象邊緣徘徊,表現出對人性的多層感官。沒有多餘裝飾 的畫面,類似告示牌的平面設計,就好比是一個城市的反廣告,在對觀眾聲明平 日表面下的內心知覺。
此
Rexy Tseng,本名曾慶強,藝術家兼軟體開發者。他的藝術創作理念衍生於現代城 市生活中各式黑色幽默與不滿足的慾望。他十三歲時至美國留學,2009 年畢業於 卡內基梅隆大學,主修美術副修機器人。2010 年時獲得獎學金進入加州大學洛杉 磯分校 (UCLA) 攻讀多媒體設計研究所,但在 2012 年休學成為全職軟體工程師。 Rexy 的軟體開發經驗橫跨舊金山、 洛杉磯、紐約的媒體公司。最近任職經歷為 2013 年至 2017 年間擔任美國媒體網站 Mashable 的工程師。2017 年,Rexy 離開 職場進入英國牛津大學,就讀拉斯金美術學校藝術碩士班。Rexy 的藝文創作跨越 國界,曾於美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芬蘭、冰島、中國、日本、和台灣參 展,並獲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美國匹茲堡科技議會、台北藝術自由日等多處認 可表揚。他的文章與訪問曾刊登於 TED×Taoyuan、《換日線》、《Cheers》。他最 近一次藝術經歷為 2018 年擔任法國 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的駐村藝術家。
1.
-1-
YIRI ARTS | OBJ.NEW
2018.9.8 - 10.7 OBJ.NEW|曾慶強 個展
伊日藝術台中空間│台中市西區精誠五街2號 04-2327-4361│13:00-19:00│週一休館
ARTIST CV 曾慶強 REXY TSENG
2.
1986 年出生於台北市,,十三歲至美國留學。2009 年畢業 於卡 基梅隆大學,2010 年進入 UCLA 多媒體設計研究所,但 中途休學成為全職軟體工程師。曾就職舊金山、 洛杉磯、紐 約的媒體公司。2016 年獲得台北藝術自由日 Taipei Free Art Fair 銀獎、2017 年進入英國牛津大學藝術碩士班。
EDUCATION 2017 2012 2009
University of Oxford, MFA (attend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MFA (attende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BFA
SELECTED HONORS 2018 2017 2016 2014 2013
Artist in Residence, 3331 Arts Chiyoda, Chiyoda, Tokyo, Japan Artist in Residence, 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Paris, France Artist in Residence, Red Gate Gallery, Beijing, China Artist in Residence, Untitled Space, Shanghai, China Artist in Residence, Fusion Art Gallery, Turin, Italy Art Grant,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Taipei, Taiwan Artist in Residence, SÍM, Reykjavík, Iceland Silver Prize, Taipei Free Art Fair, Taipei, Taiwan Artist in Residence, Arteles Creative Center, Haukijärvi, Finland Artist in Residence, Hungarian Multicultural Center, Budapest, Hungary
SELECTED EXHIBITIONS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1 2008 2004
3.
-2-
Rexy Tseng + Charlotte Clermont, Turin, Italy Kanna Fall Art Festival, Fujioka, Gunma , Japan I Was Meant to Love You, Reykjavík, Iceland Begehungen No. 13, Chemnitz, Germany On Site Artfest, Taipei, Taiwan Art Orienting, Haukijärvi, Finland Library Thoughts 3, Budapest, Hungary One, Two, One, Two, Los Angeles, CA, USA Pittsburgh Biennial/Robot 250, Pittsburgh, PA, USA Between Two Worlds, Ellis Island, NY, USA
1. Little Man, Big Man|2018 50×50cm 壓克力彩、畫布 2. Two Men in a Jungle|2018 50×50cm 壓克力彩、畫布 3. Fresher Lawn|2018 50×50cm 壓克力彩、畫布
YIRI ARTS | The Matter of The Memory | 40×40cm 2018 Oil on canvas 1. Es raro no fer-se gran | 2. La nena 116×89cm 2018 Oil on canvas 1.
The Matter of The Memory
撰文/ 莊千慧
「我哥哥與嫂嫂送我一張我未來姪子的超音波照 片,可以隱隱約約地看到姪子的臉龐的輪廓。幾 天後在我們家的家庭相冊中,看到一張哥哥小時 候,在石頭休憩的照片。讓我不禁將姪子的超 音波照聯想在一起,兩張重疊的影像如同姪子 Mati 正在爬山,勇敢地在母親的子宮當中漸漸 的成長,如同登山一樣。一步一步的攀爬,當攻 頂時也是出生之日。 很多年前,在一個建案的工地中,母親正在那工 作。工人找到了一些骨骸。她把兩塊椎骨帶回 家。直至今天我們仍然不知道那些是人,或是來 自任何動物。但我喜歡將他們放在我的辦公桌 上,每天提醒自己,有一天我也不過是一這樣的 一堆碎骨。」──努里雅.法瑞 Núria Farré
-3-
YIRI ARTS | The Matter of The Memory
班牙藝術家努里雅.法瑞(Núria Farré)在著名的水中肖像後,新作的發展意象多來自於家庭 相簿,以寫實油畫如薄幕般,一幅幅家庭照投影在身上、將兩張相關聯的影像疊合:自己與母 親、小時候的哥哥與未出生的姪子……。努里雅以散文的口吻輕快地說著短篇故事,集結著自己與 家人從往至今的共同回憶。透過這樣的過程,試圖理解與尋找造就自己人生每個階段的成長記憶。
西
回想到二、三十年前,那時的家庭總有一台傻瓜相機,快門輕巧的喀嚓聲如同一扇厚重的門,以時 間緩緩地推開,銀鹽相紙記錄著家的重量,它便成為記憶的線引。關於回憶的樣貌,努里雅說道, 我們總是可以削剪枝葉,並將他們依照我們的的想法擺放在一起。但縱然將他們美麗地擺放在一個 花瓶中,他們也僅能存活個幾天。最後,我們得到的,也將只有它們存在於記憶中的影子。
ARTIST CV NÚRIA FARRÉ 努里雅.法瑞 2015
2014 1992
Master degree in Educator’s Training for Professional, Secondary and Language Teachers at University de Barcelona Fine Arts degree at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Barcelona. Born in Barcelona Spain
HONOR 2015 -
2013
Finalist for the Art Emergent Sabadell award Finalist for the Fundació Güell painting grand Selected for the LXXIII Premi Centelles Winner at the fast painting contest "The room as a landscape" at UNZIP El Prat, within the project "Sacsejar la Mirada". Finalist for the 1st edition Premi d’Arts Visuals Eduard Arranz-Bravo
SOLO EXHIBITIONS 2016 2014 2013 2012
MEI "Liquefacta"C/Ballester 16, Lleida, Spain Mutuo Centro de Arte "Into The Deep"C/Julià Portet 5, Bajos 1 y 2, Barcelona, Spain Talent&Co “Liquid”C/Llibertat 13, 08012, Barcelona, Spain TurQuesh BarcelonaC/ Sepúlveda, 100, 08015 Barcelona, Spain
COLLECTIVE EXHIBITIONS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GRANDE y FELICISIMA 2.0, YIRI ARTS, Kaohsiung, Taiwan 2016 cadèmia de Belles Arts de Sabadell, Passeig Manresa 22, Sabadell, Spain C/Arcs 5, Barcelona, Barcelona, Spain C/Galejadors 2, Centelles, Barcelona, Spain Espai BMC/Nou 19, Granollers, Barcelona, Spain Hartmann_LaSantaC/Sta Teresa 8, 08012, Barcelona, Spain C/Buenaventura Muñoz 21, 08018, Barcelona, Spain Sala Nugué i Camps “Expo col·lectiva: Joves Artistes”Malgrat de Mar, Spain C / Josep Tarradellas SN, Corbera de Llobregat, Barcelona, Spain
2.
2018.10.13 - 11.11
The Matter of the Memory|努里雅.法瑞 個展 伊日藝術台中空間│台中市西區精誠五街2號 04-2327-4361│13:00-19:00│週一休館
-4-
2018.11.17 - 12.9 陳聖文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我們不需要 另一個英雄」 第十屆 柏林雙年展 YIRI ARTS | Live! in Berlin
撰文/ 吳思薇
1.
林雙年展開幕那天,屬於本屆柏林雙年展的三大主展場之一的 KW 當代美術館,所 在的八月大街人潮洶湧、萬頭鑽動,柏林少見如此澎湃的人潮,將馬路塞滿,排 隊入場的參觀者從門口蔓延了一公里長的隊伍,最後美術館不得不動用人員管理交通。
柏
在如此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本次的策展人及其團隊揮別兩年前時髦龐大的展覽規模及 宣傳策略,自過百位藝術家縮編至 46 名藝術家 / 團體,在柏林五個地點展出,其中幾位 藝術家在此次相對專注的編制下更獲得完整的展間,或者超過一個地點的展出。而主策 展人嘉比.尼柯波(Gabi Ngcobo)是駐約翰尼斯堡的創作者,善於共同創作的藝術家 暨策展人,而與其策展團隊乃至於參與的藝術家,都以非裔、中南美洲或者是來自西方 的非裔族群為主。 隨著近年柏林的幾個大展中可以感受到「後殖民」、「去中心」、「反歐洲中心主義」, 是 在 柏 林 藝 術 現 場 越 來 越 熱 的 關 鍵 字, 從 2015-16 年 的 歷 史 博 物 館《DEUTSCHER KOLONIALISMUS 德國殖民主義》以歷史觀點關照這段殖民史,而去年的 Documenta 14 卡賽爾文件展的策展也在轉型正義與後殖民上著墨不少,到了本年度的漢堡美術館大展 「Hello World」回顧並重新審視德國美術館對於非西方的館藏作品。而本次雙年展也是 首次以泛非裔的策展團隊組合,再一次彰顯了德國對於自身殖民史的直面態度。
而本次的展覽名稱《我們不需要另一個英雄》再見端倪,策展論述中 或許並不強調宏大的概念或論述,「拒絕」或許是相對鮮明的表態, 在西方殖民世界裡敘述過的對象──受到殖民的他者──,在被學 術化或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研究或者歷史的撰寫下,都是西方理解的他 者,而若是在非線性史觀中的這些民族記憶,該會是什麼面貌?在這 次策展中並未發展出一個清晰堅定的觀點,但或許簡明有力的否定, 拒絕西方世界加諸的知識體系,才更是極為關鍵的開端。 在柏林藝術學院中德國藝術家馬利歐.斐佛的雙頻道錄像《Again》 將 2016 年引起德國輿論及左右翼對立的社會事件重新探討。事件發 生於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一間超級市場,一名正在申請難民簽證的伊 拉克籍並有精神病史的男性 Schabas Saleh Al-Aziz,被四名德國男子 強拉至店外圍毆並綑綁於樹幹上,這段經過被手機錄了下來,流傳至 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而檢察官介入調查,並且起訴這四名男子動 用私刑的暴力行 ,而當地的右翼民意則動用了「公民的勇氣」並非 罪犯這些言論在網路上沸騰,而在法院審理此私刑案前,某日清晨在 低溫中發現 Schabas Saleh Al-Aziz 的屍體在森林中被捆綁在樹上。 而馬利歐.斐佛則是盡可能地試 圖利用各種方式逼近當時的真實 狀態,包含難民的語言、精神、 以及對未來不明確的處境,以及 網路上右翼團體的激進態度,其 中許多鄉民發言也穿插於其中, 對比事件的前後因果,與德國電 視台的談話性節目,真實而殘酷 的紀錄社會的分裂與後真相的狀 態。
1. Dineo Sheshee Bopape│Untitled (Of Occult Instability)│2016 - 18 2. Mario Pfeifer│Again│2018 雙頻道錄像
2.
-5-
將目光移至米特區,柏林當代 美術館的最精華的一樓展間, 展出了來自南非的藝術家 Dineo Seshee Bopape,以水、光線、 破碎的磚塊、被金屬框架縮限生 長 的 南 瓜、 錄 像、 聲 音、Nina Simone 的演唱會片段,在寬廣 的展間佈置以這些零碎的敘事, 將種族主義導致的逸散的主體與 顛倒的混亂,在挑高的展間中迴 盪著傷感的詩性。
YIRI ARTS | Column
我現在這裡 很安靜呢 COLUMN: PEACEFUL HERE, NOW 撰文/ 盧怡安
六
年前初聽到藝術家廖震平的名字,來自一位藝術圈知名前 輩對他的讚不絕口。當時,廖震平已經很具有自己的風 格,擅長將城市邊緣無人知曉的空地,像是堤防外的球場、溜冰 場、跑道,畫得寬闊無際。遼闊的地平線被深刻的凸顯出來,看 了之後,城市裡一堆繁雜的心事都慢慢被丟下,感覺自己的心胸 應該要像地平線這麼寬。整片乾淨、一點雜質都沒有的畫面,前 輩說,這種安靜的氛圍,特別吸引人,也許是為我們(心目中的 城市)完成一種理想吧。 但,不知道耶,小聲地說,仔細踏入他的畫中,我總覺得乾淨到 近乎銳利的線條,刻意顯得單純的細節,仍有種來自城市的壓 力,太冷冽,並不真正放鬆。直到近幾年,廖震平的畫當中出現 了大量的樹,密密麻麻的枝葉,好像在拼到底能不能把所有細枝 都畫在畫布上似的,意外地令人覺得非常舒服。一張《三角形的 樹》,樹冠奇高,仰著頭看它的視角,彷彿透過尖尖指向天空的 樹的最頂端,可以一路透視到天空的最裏層一樣。哇,這才是療 癒,我心裡想。
1.
輾轉找到這位說起話來輕輕柔柔的藝術家,才知道,五年前,因為跟著攻讀歷史的妻子, 廖震平搬到日本來,到現在已經蠻久了。 廖震平說,幾年前在台灣,他總是沿著河堤外騎車去學校,堤外本來就人少,加上隔著高 高的堤防,城市裡的嘈雜傳不到這裡來。就在一堵長長的牆外,城市被遮住,這裡的球 場、這裡的溜冰場,好像特別寧靜。就在通勤的路上,他總覺得被療癒了。因此筆下有大 量素淨的堤外空間,成為一種他的印記。
窗 橫-濱 │45.5×38cm 2016油彩、畫布 1. 車窗 新-幹線 │53×33.3cm 2017油彩、壓克力彩、畫布 2.
近年搬到日本,他落腳在橫濱。而且不是熱鬧的觀光區,而是被日本警方掃蕩後冷冷清 清,只剩下許多無人窄小房子的黃金町一帶。一開始人生地不熟,他常畫公園裡的樹,或 是高架橋佔據著畫面大部分,勉強看到遠方綠地的風景。 然而,該怎麼說呢?這竟是一種真正的寧靜。高架橋下的草沒人管,長得高高低低;山邊 的樹,長得細細高高和頂端一叢特別茂密的,都有,不太一致,不太受控。但就在這種看 似無章的日常裡,沒有被強調的齊整直線,才更汨汨湧出好多讓人可以「呼~」一聲沈浸 在裡面的放鬆感。 廖震平不留下太多自己的印記,個人的思緒退得很後面,成為一種特別舒服的氣氛,反而 雋永令人難忘。 我特別被幾張帶有窗框的構圖吸引,都是他坐著新幹線或飛機,向窗外一瞥時的風景。風 景或許因為飛快的車速而模糊得不得了,但坐過車的人都知道,那些咻咻向後飛過去、都 變成幾條平行的綠色線條裡,帶著一種恆常的安穩,特別是這種時候令人好睡,不是嗎?
2.
看著他這幾幅帶有窗框的畫,覺得好像是自己坐在新幹線上,好像是自己坐在飛機上,正 往外看。看畫當下的身邊週遭,彷彿一秒變成另外一個空間,在雲裡,或在山谷間行進的 快車裡。這種空間感很奇妙。已經不是「那張畫裡看起來很安靜」,而是「我現在這裡很 安靜呢」。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都想代替他謝謝他太太了。橫濱或鄰近的鎌倉,閑靜的景色,實在好適合擅長在城市邊緣 讀取空曠、空間、空氣感的廖震平。
-6-
LAI Wei Yu賴威宇
大家一起高潮
壓克力彩、炭精、畫布 │227×182cm│2018│
YIRI ARTS COPY RIGHT © 2018
YIRI ARTS | LLOOVVEE
1.
愛愛
「這是一場沒有壓力的告白」
LLOOVVEE
孫培懋 個展
他就佇立在門口,倒也顯得神色自若。只不過等待的過 程總是漫長的,他甚至有點漫不經心的頂起腳尖輕輕地 調整著站立點,試著對應地磚上的切線,心想、應門的 人在看到他的那一瞬間,或許會覺得他今天看起來額外 的整齊、莊重也說不定。剛剛花店店員告訴他黃色百合 的花語,說是象徵著財富與高貴,他想著,或許以往的 求愛方向根本錯了,畢竟又有誰會不喜歡擁有財富與高 貴特質的好男人呢。這是他第三百三十一次的求愛,正 巧是她最喜歡的導演 Roy Anderson 的生日密碼,他琢磨 著這個巧合或許還能夠替自己帶來多那麼一點的運氣。 但就算這次又失敗了也無妨,反正他知道她喜歡的所有 電影,所有導演。他有自信這天底下就屬他最懂她,他 還有千千萬萬個有關於她的愛情符碼,供他慢慢採樣實 驗。
口數從 80 年開始驟減的現象,持續改造及擴建著許多 大型廟宇、學校及工廠。直到進入千禧年後出生率才總 算開始持平,但是因為社會少子化、老年化現象,加 上工廠外移,導致早年的這些兒童樂園及廠房等經營不 善大量倒閉,也因此興盛起台灣地區的廢墟美學的表現 形式,例如台灣電影新浪潮時期的名導楊德昌、蔡明亮 等,也經常將廢墟作為重點場景,追憶那些已然逝去的 繁榮,並封存著眼下的蕭條與曾經的美好。 在「遊園系列」的作品當中,孫培懋將台灣早期遊樂園 區裡經常出現的那些,並不真正屬於台灣的大自然生 物,例如斑馬大象、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雕塑等元素重新 建置到作品畫面裡,用一種自嘲似的視覺品味,重塑出 台灣人的共同成長經驗。透過反透視的構圖原理,孫培 懋將畫面中異化的視覺元素用一種像是地圖的方式重組 成一個龐大的虛擬場景,在畫面中的不同小角落,各自 發生著不同的小故事。
「在夢裡與妳共舞的那個人不是我」
撰文/ 張聖坤
孫培懋在 2017 年以「遊園系列」作品獲得臺北美術獎 的優選,該系列也在隔年受到北師美術館館長林曼麗教 授策畫邀請,參與了位於東京白金區的台灣駐日經濟文 化代表處的台灣藝術家聯展。台灣在 80 年代開始興建 了相當多的中小型遊樂園,各單位均無視出生率及總人
-9-
不同於廢棄樂園空間、宗教廟宇等人造物及建築空間 作為主軸的「遊園系列」,孫培懋在 2018 年發表的個 展《愛愛》當中,將新的繪畫主題鎖定在人與人之間的 互動關係中所產生的各種情境劇場。在情感關係當中, 人與人之間進行著各種單向或是雙向的行為活動,就像
「遊園系列」時的「造」景那樣,孫培懋在這次個展的
YIRI ARTS | LLOOVVEE
孫培懋 個展 │
2018.9.28 - 10.28
愛愛
台 巷 號 │北市八德路四段 768 5 樓 4之 週一休館 02-2786-3866│13:00-19:00│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
1
2018.11.2 - 12.2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平子雄一 個展
2.
新系列中「造」出一個個戀愛中的男女,在各種 場所、各種行為活動中產生的各種心理情境。若 說「遊園系列」中孫培懋將場景主角化、人物背 景化,那麼這次個展發表的新系列作品,就像是
「遊園」中所發生的近景截圖。在新作畫面中, 人物角色成雙成對、抑或落單萎靡,他 / 她們積 極地進行著各種活動,但在肢體與表情上卻又顯 得無力與絕望。就像在愛情裡總會碰上的挫折一 般,喜悅與苦痛,也只暫存在那短暫的一瞬之 間。孫培懋就像是側寫師或心理分析師那樣,替 畫面中的角色形塑一種與肢體表現並不相互對應 的情緒表情,讓觀者在閱讀作品時發現畫面中的 各種矛盾,使觀者產生更多的懷疑與更多的自我 詮釋。 「那雙手手心朝上地放在黑褲子上,好像要接住 什麼。也許是要接住沒有流出來的眼淚吧。」
1. 我曾想像著自己就是幽暗深海裡的那條魚 206×105cm 2018 壓克力彩、畫布 2. 妳不在我家樓下 100×100cm 2018 壓克力彩、畫布 3. 在夢裡與妳共舞的那個人不是我 117×91cm 2018 壓克力彩、畫布
3.
-10-
YIRI ARTS | My Beloved Wouldn’t Save Me! 兩 年 前 在 伊 日 藝 術 台 北 空 間 賴 威 宇 的 個 展『 腦 補 沙 龍』,藝術家對於自己在台灣學習、認知、體驗藝術的 經驗與其有趣又荒謬的現象還原於展場中,腦補沙龍呈 現了賴威宇的藝術觀點和對藝術的反省。
我家的狗 不會來救我
焦慮的幽默感
而賴威宇 2018 年於伊日藝術駁二空間的個展《我家的狗不會 來救我》,藝術家再次將關懷的對象拉回到自己的內心世界, 並延續了從 2012 年至今各個系列的繪畫作品之主體與手法, 經過沈澱與反省後,呈現出了新的創作樣貌。
MY BELOVED WOULDN’T SAVE ME!
賴威宇的繪畫作品一直以來都以幽默詼諧的手法呈現出強烈且 複雜的情緒感受,恐慌的、憤怒的、孤獨的、悲痛的、狂歡的 等等…,而讓這些情緒在單一個體或群體中交疊、混淆、以至 於難以辨識其情緒的確切向度,進而呈現更加混沌的焦慮感。
賴威宇 個展
而賴威宇也不斷的在尋找這些焦慮的載體,因而發展出許多系 列主題與手法。
編輯/ 賴柏衡
從個體的焦慮狀態到集體式的恐慌奔逃,例如團體活動、校園 師生、家庭成員,都是賴威宇畫中常見的「受害者」。
1.
-11-
YIRI ARTS | My Beloved Wouldn’t Save Me! 繪畫作為自我療癒 藝術家也將這樣「在畫布上殺人」的行為作為一種自我療癒 的方法,用以平復自幼以來在群體社會中以及人際關係的創 傷。賴威宇在畫作中將過去的人事物、僵化的權威、體制或 是意識形態加以破壞,除了情緒宣洩外,同時展現出對專制 權威的不服,與對社會的抵抗。 賴威宇也藉由這樣的方式,將自己暴露於過去所受的創傷 中,使得他可以再次的思考對於社會的信念、釐清自己心中 不安的來源、安撫兒時的自己、增加自我覺察。 這樣的創作方式隨著時間慢慢推進,賴威宇對於這個世界的 認知多次的在他的繪畫過程中被重新再經驗、再建構…,如 今那份叛逆已不再只是用於抒發、宣洩以及報復,而是建立 於以更宏觀、總觀角度來理解這世界許多事物的荒謬性以及 其中的無奈與無力,並且試著重新去處理並回應。
我所不能瞭解的事 [1]
在 2018 年賴威宇的個展《我家的狗不會來救我》中,藝術 家將其關注的對象與範圍從上述所提到的較為宏觀的社會 樣貌的觀察,縮限到人的個體樣貌,精確地說,賴威宇正在 溯源那些無論是集體或個體所乘載的情緒感受:恐慌的、憤 怒、孤獨、悲痛、狂歡等等…,並呈現出這些情緒底下藝術 家所認為的「真實樣貌」。 對賴威宇來說,人永遠無法真正確定自己當下的狀態,這些 狀態甚至可說是無法被大腦處理並理解的,若硬是去思考這 些大腦無法處理的事情,就猶如去思考一秒鐘有多久、宇宙 有多大、地球上的海水可以裝滿幾個杯子一樣,這往往讓大 腦產生『當機』,而使人陷入虛無與焦慮之中。
2.
因此,有些人參與一些宗教的儀式,有人會去遊樂園去乘坐機械,享受那種極度的刺激,透過 極度的恐懼來消除日常生活中虛無的焦慮 ; 有人會去 PUB 或音樂祭,透過聲光的刺激,跟著群 眾一起享受 一樣的經驗,消除各種來至不同來源的焦慮。
美國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說 : 「焦慮試圖變成 恐懼」 ,即如果我們能把對虛無的害怕變成對某種東西的 害怕,就能發動保護自己的戰爭,也就是可以逃避所害怕的 事,尋找幫手來對抗它,發展神奇的儀式來安撫它,或是計 畫一場有條理的戰爭來打敗他。
藝術家認為,我們無法真正確認當下自身的確切狀態,且若去思考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便會 感到虛無與焦慮,於是使用快樂、難過、恐懼等等用以描述情緒的詞彙,作為對這些無法理 解、難以言說的狀態的「說法」,而這種「說法」對賴威宇來說只是僅供參考, 賴威宇真正感興 趣的,是脫去這些公共的說法、文明的外衣下的人們的樣貌,而這些樣貌無法被定義,藝術家 藉由描繪各式各樣的人物狀態,例如一個打人的人、一個被打的人、兩個正在交歡的人、或是 呆滯的人等等,來呈現這個賴威宇所認為的「真實」。
真實的尤達大師 本次個展新作品中出現了過去不曾出現的元素:狗 作品中充滿了狗與人類的互動,藝術家不是很想說明為什麼是狗,可能他自己也不清楚(或是 不想弄清楚),畫中所有出現的狗可能都是他所領養的狗「尤達大師」,就像賴威宇畫中的所有 人其實都象徵著他自己一般,賴威宇說他從來都不知道也永遠不可能知道尤達大師在想什麼, 就算吃了翻譯米糕 [2] 也無法知到,就像我們無法真正知道他人在想什麼,畢竟我們連自身是什 麼狀態都不可能確定,或許賴威宇將狗與人併置在畫面中作為一種類比的效果,他並不是要談 人類的「獸性」,也不是要歌頌動物的「純真」,二是要強調兩者其實並無差異。 3.
「如果今天我被壞人攻擊了,尤達夾著尾巴逃跑沒有來救我,我也不會覺得怎麼樣啦∼因為這是 真實的尤達,因為牠是真實的,所以我愛牠。」
1. 妹妹背著洋娃娃│73×61cm 2018 壓克力彩、炭精、畫布 2. 一家八口│160×160cm 2018 壓克力彩、炭精、畫布 3. 我家的狗│46×38cm 2018 壓克力彩、炭精、畫布
[1] 羅大佑演唱,1984 年發行,收錄於《家》這張專輯
2018.10.6 - 11.4
[2] 多拉 a 夢中能使人類聽得懂動物話語並與其溝通的道具
2018.11.10 - 12.9
我家的狗不會來救我│賴威宇 個展
呂易倫、林羿綺 聯展
伊日藝術駁二空間│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 07-521-5783│13:00-19:00│週一休館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2.
-12-
YIRI ARTS | Column
1.
2.
(下)
傳說中的馬丘比丘
撰文/ 王若鈞
COLUMN:THE LEGENDARY MACCHU PICCHU, PART TWO
來
到秘魯的第十二天,抵達庫斯科(Cuzco)之 後的第三天,我終於抵達馬丘比丘旁邊的城 鎮奧揚泰坦博(Ollantaytambo),並在當日下午前 往遺址的前哨站「熱水鎮」(Aquas Calientes)留宿 一晚,準備隔天早上前往那傳說中的失落之城。 比 起 庫 斯 科 近 3,400 公 尺 的 海 拔 高 度 來 說, 只 有 2,400 公尺左右的馬丘比丘,算是親民不少。然而, 這邊的人們總會微笑著叮嚀你走路慢一點、說話慢 一點,深怕一個不小心就要帶你去買氧氣罐。身為 一個專業的老菸槍,只能說自己非常幸運的幾乎沒 有什麼高山症狀,還傻到接受當地孩子們爬石階衝 刺上山的挑戰,不誇張手腳並用到第三層左右,便 就開始喘大氣,這才感受到氧氣量的稀薄。 同時也發現,原來他們的自尊心,也不允許你完全 不喘不暈… 馬丘比丘被群山環繞,從庫斯科前往的路上,歷經 火車、公車等移動方式,最後還得搭乘山腳下的接 駁車蜿蜒而上,至沒有道路之處才能徒步進入主要 入口。南半球的冬天時分,綿綿細雨讓早上九點的 馬丘馬丘,籠罩在一股吹不散的霧氣之中,像是桌 面照片或是螢幕保護程式般的畫面,在眼前硬是加 了一層厚重的面紗。
樂高積木般成千上萬的石塊,組合累積而成的貴族 鄉間度假場所,龐大的宮殿、輝煌的廟宇、公園與 水池溝渠等 140 多個建築物,石塊之間沒有使用灰 泥,而是至今仍無法完全理解的巨石搬運、精確切 割和完美堆砌。 站在城中看著遠山的形狀,似乎是一張仰望著天空 的臉,而最高峰「瓦納比丘」像極了印加人高挺直 角的鼻子。站在拴日石(Intihuatana)[1] 旁俯視一 切,期望拴住太陽和陰雨所交織而成的淡淡彩虹。 回國前一點都不順道的前往阿爾基帕(Arequipa), 只是出於一種好奇。他們相當自傲於城市的書香傳 統,加上出了好幾任的總統,所以當聽到別人說他 們是「秘魯人」的時候,還會糾正對方說:「我是 阿爾基帕人!」在當地的一週期間,常聽到他們聊 著被佔領、爭取獨立時、現今的政治狀況和民族意 識。有趣的是,當人們為了一睹文化遺產而從世界 各地湧入的時候,這裡的印加民族卻流露出自認已 無文化意識的自卑,不由得想起台灣後殖民的拼湊 記憶,不過那也是後話了… 沈重之餘,只能逞逞口舌之快地笑著,說這裡的車 陣喇叭,和班機誤點的壞習慣,和他們最厭惡的首 都利馬(Lima),完全有得拚。
3.
用了七篇文章 [2],講不完兩個月的南美洲:2017 年
夏天,南半球的冬天。一本護照,外加兩張簽證, 踏上南美洲的四個國家,十個城市。歷經 1,320 多 個小時的旅行,距離台北 18,500 多公里遠。想起出 發和回程的班機,簡直就是驚心動魄且無力回天, 在誤點和無法順利銜接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機場整 整住了五天! 然而,回頭看著過去的每一步,仍是收穫滿滿且充 滿感激。要感謝的單位和善心人士實在太多,包括 Fab 13 全球年會、國藝會海外藝遊計畫,還有一路 上我記得或不記得、甚至是不知道名字卻提供協助 的新朋友。謝謝動態自造實驗室的夥伴們,謝謝偉 大的阿母,總是讓我歡喜讓我憂。謝謝自己,選擇 踏上一個人的旅程,完成了南美洲小壯遊。 最後,當然還要謝謝天! [1] 拴日石是印加人所設計的天文學時鐘 [2] 筆者專欄自 Vol. 18 至 Vol. 24,連載南美洲遊記。
1. 馬丘比丘 2. 馬丘比丘前哨站熱水鎮 3. 馬丘比丘鄰近城鎮奧揚泰坦博 4. 阿爾基帕著名的火山
4.
-13-
YIRI ARTS | Art News 森美術館 Mori Art Museum
近幾十年來在全球世界各地發生了不同的災難,從 911 事件至全球金融危機,再到日本 311 大地震與 核災。面對這些悲劇的事件,藝術家藉由創作來將 災難所遺留下來的影響或故事傳承至未來的世代。
「災難與藝術的力量」這檔展覽將聚焦於藝術如何 處理突然重擊群體的大型災難、個人性的悲劇、以 及在復原的過程中藝術所扮演的角色,盼能藉由
「藝術的力量」將負面能量翻轉成正面的力量。
CATASTROPHE AND THE POWER OF ART D / 2018.10.06 - 2019.01.20 P / Mori Art Museum, Tokyo, Japan W / mori.art.museum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當代藝術中心 Goldsmiths CCA
瓊安帕拉特畫廊 Galeria Joan Prats
現居住創作於紐約的阿根廷籍錄像藝術家 Mika Rottenberg,將於今年九月開幕的倫敦大學金匠學 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展覽中將會呈現新系列 與舊有的系列作品。在她的影像裝置中多探討現今 高度資本主義、全球化之下所帶來的誘惑、魅力與 絕望,主題則多討論著全球經濟的不平等現象、人 類身體的脆弱性,並藉由影像作品中環繞著幽默、 荒謬、混亂的鏡頭來解析這些社會現況。
兩位分別來自巴賽隆納與巴達霍斯的年輕藝術家, 他們的裝置作品理念是經由每天日常的觀點,來 處理個人與周遭環境之間的關係,包含領域、對 往昔的懷念、對於庇護的尋找、時間的流逝。Aïda Andrés 的作品著重於光影的顯現效果,嘗試在紙 張上製作出光線在環境與時光流逝中變幻的樣子。 Pablo del Pozo 的作品則是與自己身為藝術家的經 驗有著強烈關係,嘗試探討生命中的不穩定性。
MIKA ROTTENBERG D / 2018.09.08-2018.11.04 P / GOLDSMITHS CCA, London, UK W / goldsmithscca.art
CUANDO IBA, IBA CON ELLA, Y CUANDO VOLVÍA, ME ENCONTRÉ CON ELLA D / 2018.09.05 – 2018.10.26 P / GALERIA JOAN PRATS, Barcelona, Spain W / galeriajoanprats.com
編 譯/楊幸寧
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 MMCA, Korea
〇
藝術新聞
ART NEWS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橘園美術館 Musée de l’Orangerie
展覽將呈現藝術家朴異素的遺屬於 2014 年捐贈的 檔案及作品,包含 20 年來陪伴他的筆記、繪畫、 教育資料、展覽相關資料、新聞報導等,總計多達 數百件的檔案文獻。分為兩大主軸,橫向展開的是 朴異素編年史,展出藝術家於紐約時期與首爾時期 的代表性作品,重現他的藝術世界。縱向展開的是 分為三個層次,從記錄作品靈感的筆記開始,至繪 畫的檔案資料,再到最終真實作品的圖像。
在 Charles White 四十年來的藝術生涯中,他致力 於創作有力量的非裔美國人影像,經由使用自己精 湛熟練的技藝,像是一位製圖員、版畫家、繪畫家 般,建立起自己的風格與方法吸引不斷變化的注目 與新的觀眾。他是位活躍於社群中重要的創意藝術 家、作家、行動主義者。此次將展出他於 1930 年 代至 1979 年辭世之間所創作超過百件的作品,包 含素描、繪畫、攝影等內容。
受 19 世紀現實與虛幻並存的文學影響,來自葡萄 牙的 Paula Rego 將這些參考素材與強烈自傳性的 元素,以及真實生活中社會與政治議題,交織而成 自己黑暗的敘事繪畫風格。扭轉改變所創作出來的 人物和動物角色,融合真實、虛幻、夢境、惡夢, 像是從殘酷傳說中擷取出來的畫面,以及喚起女性 議題用以對抗社會法規,同時質問已建立的傳統制 度,揭露出中產階級社會的荒謬諷刺特點。
BAHC YISO: MEMOS AND MEMORIES D / 2018.7.26 - 2018.12.16 P / MMCA, Seoul, Korea W / mmca.go.kr
CHARLES WHITE: A RETROSPECTIVE D / 2018.10.7 - 2019.1.13 P / MOMA, New York, United States W / moma.org
THE CRUEL STORIES OF PAULA REGO D / 2018.10.17 - 2019.1.14 P /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 France W / musee-orangerie.fr
-14-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ART TAIPE I 2018.10.2 6 - 10.2 9
BOOTH
J04
|
MIT
M03
Y IR I A RTS. COM.T W
總編輯│黃禹銘 視覺設計│洪振峰 編輯群│張聖坤‧莊千慧‧楊幸寧‧蘇泳升 專欄作者│王若鈞‧吳思薇‧盧怡安‧賴威宇
創刊日期│2014.11.1 發刊日期│2018.9 出版單位│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連絡電話│02-2786-3866 Editor-in-chief │Orton HUANG Visual Design│Anderson HONG Editor│CHANG Sheng Kung, Regina CHUANG, YANG Hsing Ning, Jasper SU Contributors│Regina WANG, Szuwei WU, LU Yi An, LAI Wei Yu Established│Nov. 1, 2014
Publication Date│September, 2018 Published by│YIRI LIVING FOUNDATION│4F.-1, No. 5, Ln. 768, Sec. 4, Bade Rd., Nangang Dis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R.O.C.) Contact│+886-2-2786-386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8 YIRI Co., Ltd. 著作權所有 © 請勿私自轉載 線上閱讀 issuu.com/yiri.arts
台北│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02-2786-3866 台中│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04-2327-4361 駁二│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07-521-5783 伊聖詩私房書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02-236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