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 Vol.022

Page 1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Vol. 022 May/Jun. 2018 I S S N 2 4 1 1 -

Y R G P

4 2 2 7

THE EUPHORIA 狂喜 -3 -

GALLERY WEEKEND 柏林畫廊週 -7-

THE 4th FREE ART FAIR 藝術自由日 -13 -


YIRI ARTS | The Last Farm Boy

陳明福

1.

THE LAST FARM BOY

陳漢聲個展 策展人:馮穎君 撰文/ 陳漢聲

陳明福 Chen Ming Fu

學會與家人道別,永遠不嫌晚,但總是感覺遲;與土地相處的感覺,也 是如此。應該要很熟悉,其實很陌生,以為陌生就不在意,卻又放在心 上,難以抹去。北上讀書工作,至今已邁入六年,回到家鄉舉辦個展, 以「陳明福」為展名,為了要紀念一段與爺爺的陌生情感。 我的爺爺陳明福,大家都叫他「鼠仔」,一個一輩子待在高雄大社的莊 稼人。鼠仔過世後,再回到福仔耕種的土地上,兒時嬉戲的場景不禁湧 現,而泥土裡不時可以挖到的陶瓷碎片,則是回憶的一部分,這個碎片 也是鼠仔在整地時,會遇到的日常,而曾經每天被使用的農具,如今也 被靜置在工寮許久,不再被使用。 藍白的陶瓷碎片,象徵著無名氏的歷史,是被迫無關緊要,並被迫自我 淘去,靜置的農具,其實也從未真的罷工。物件總透過被使用過的痕 跡,召喚一個以農入藝的創作方法。倘若農具對鼠仔來說,只是一個工 作的「傢伙」,而務農時挖掘到的碎片,是一個鬆土時欲除掉的障礙, 但在我來說,農具是一個對抗土地,以及對話的媒介,而這些碎片,或 許就是我得重新耕耘的新土地。藝術應該是一種勞動,不崇高,卻很珍 貴,有價值,但不是沒有價錢,如此,藝術才有機會跟鼠仔一起下田。 這些無法辨識的藍白陶瓷碎片,以及不捨丟棄卻又不知道怎樣處理的農 具,在展覽結束後,或許仍然是無可名狀的,透過展覽,我希望能可以 分享這種無奈卻強烈的無可名狀。

2.

-1-


YIRI ARTS | The Last Farm Boy

最後一個農家子弟 The Last Farm Boy

陳漢聲雖為陳明福的孫兒,但他很早便鄭重地解釋:以爺 爺的名字為展名,並不是要向前人致敬。

ARTIST CV

撰文/ 馮穎君

陳漢聲 HAN-SHENG, CHEN 1988 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擅長 實驗動畫、纖維工藝、動力裝置,出生農家,創作關注於環境議題與傳統工 藝。作品曾獲國內外各大獎項肯定,以及澳洲白兔中國當代藝術等國內外機 構收藏。近年因對於性別議題的關注,因而組織「多元成展」計劃,並策劃 展覽,試圖在創作、藝術與展覽間,尋找延續對話的可能。

那麼,他要紀念的那段陌生的感覺,到底是怎樣的一份心情? 由高雄駁二前往藝術家之故鄉大社的路上,沿途見盡航運、商業、輕工業、重工業。可 是,一旦踏進大社以後,四周的林蔭擋住了一道之隔的化工廠,讓這片土地仍散發耕種的 氣息。

EDUCATION 2015 2010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碩士 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學士

在這裡成長的漢聲,看著同學們由最初差不多全部來自農業家庭,發展到後來只有自己是 課室內唯一的農家子弟―陳明福終生務農,他的兒子也是如此,在大社這裡,自成一角。

SOLO EXHIBITIONS

陳明福務農,恐怕不是對生命存著一份咬牙切齒的執著,也不是現代文青對田園氣息的嚮 往,更不是對身份與別人不同的一份驕傲。耕種,只是自然而言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在 無可名狀的生活態度。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回到大社,陷入土地那些藍白陶瓷跟回憶的碎片混雜一起。 以當下俗世話語來說明,陳明福和陳漢聲原來活在平行時空:鼠仔在耕,漢聲在耘;鼠仔 在種,漢聲在播;而各有收成。 藝術固然是一種勞動,但到了今天,勞動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或者,陳漢聲永遠是最後 一個農家子弟―他還可以有這個機會,從真正的農地走到藝術的世界―隨著大社的變化、 社會的變化、世界的變化,也許後無來者。 陳漢聲的個展,自成一角。您會否在那裡找到藏於心中的蜜棗?就在乎您的生活態度。

1. 陳明福│依場地調整 2018 文件、攝影 2. 小清翫-10│22.5×16×12cm 2018 繡線、陶瓷、水晶膠、胡桃木、動力裝置 3. 小清翫 桌前與盆栽 No.1│34.5×33×12.5cm 2018 繡線、陶瓷、水晶膠、胡桃木、動力裝置

2016 2016

2017 2016 2015 -

治本於農,水谷藝術,台北 消失的聯結,台北當代藝術館 捷運中山地下街 R9 電視長廊,台北

深港城市 \ 建築雙年展,臨時藝術社區,深圳,中國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牛棚藝術村,香港,中國 新月球大飯店,條通藝術祭,濕地,台北 藝術新聲,大墩文化中心,台中 愛情神話,伊日藝術駁二空間,高雄 扶疏有漏,總爺藝文中心,台南 數位藝術節―硬主體』,松山文創園區,台北 多元成展―不逾矩,南海藝廊,台北 街大歡囍,台北當代館,台北 接地氣,嗎?台北國際藝術村,台北 , 台灣 美錯了?,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方舟,台中 , 台灣 小動作 2.0,伊日藝術,台北 , 台灣 將至的腦補,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台北 , 台灣 小動作,伊日藝術,台中 , 台灣 島嶼與偶,金典綠園道商場,台中 Nice life? 台灣德國交流展,卡塞爾,德國 你雙眼闔上我滅亡,國立台灣美術館數位藝術方舟,台中 , 台灣 再見。歷史,政大化南新村,台北 , 台灣 多元成展―見光死?,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台北 , 台灣

CURATOR CV 馮穎君 VIVIAN FUNG 1969 年出生,現居香港。她的作品經常運用過了氣的現成物,探討力量和人 性的本質。她透過破壞的過程,撇棄物件的表層,尋找埋沒了生命力。

EDUCATION 2016 1992

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視覺藝術碩士 畢業於麥覺理大學行為科學學院文學士

EXHIBITIONS 2018 Weight Watcher,Kunstquartier Bethanien,柏林,德國 2017 台灣當代一年展,花博爭艷館,台北,台灣 - 發飆:Vivian Fung 創作個展,水谷藝術,台北,台灣 2016 典亞藝博 2016,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 - 《,》,香港浸會大學啟德校園,香港,中國 - 試,香港藝術學院,香港,中國 - 變態,香港藝術學院畫廊,香港,中國

CURATE 2018 2017 2016 2015 -

過渡 - WMA 大師攝影獎及 WMA 視像作品展, 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香港,中國 入世.離地/貼地.出世,牛棚藝術村,香港,中國 邂逅老房子:林嵐 x 三棟屋博物館,三棟屋博物館,香港,中國 二手閱讀,艺鵠,香港,中國 現,香港浸會大學顧明展覽館,香港,中國 魚樂無渠之交界 - 公共藝術實驗,水渠道休憩處,香港,中國

2018.5.19 - 6.17

陳明福│陳漢聲 個展│策展人:馮穎君 3.

-2-

伊日藝術駁二空間│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 07-521-5783│13:00-19:00│週一休館


YIRI ARTS | The Euphoria

1.

1.

-3-


YIRI ARTS | The Euphoria

狂喜 “

塞維.索拉 個展 THE EUPHORIA

編輯/ 李世文

翻譯/ 莊千慧

我在創作時,對於將色彩重組,從沒有過任何的猶疑, 雖然這聽起來很沒有科學依據,我想這就是人們口中「與生俱來的直覺」。 近年來,在創作時我漸漸變得有使用色彩的強迫症,總是想要一口氣把所有的色彩都用上, 但心中又反向的想要抑制自己,對於色彩使用上的狂熱, 也想在使用的過程當中,找到一個平衡。 ⸺Xevi Solà

由《雙病理學》到《狂喜》 From �Dual Pathology� to �The Euphoria�

2018.6.23 - 7.22

狂喜

塞維.索拉個展 │

舍伍德.安德森於 1919 年初版,美國早期現代主義小說中的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刻畫了一座小鎮中的人物, 牧師、女店員、男教師、虔誠的實業家……。在作品中,「畸人」被形容為有著怪誕行為或是堅定異常的信念,在常 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奇怪的,而被看作是畸人。

駁 倉庫 │二藝術特區大義 C9 週一休館 07-521-5783│13:00-19:00│

「畸人」 The Odd Man

伊日藝術駁二空間

若說西班牙藝術家塞維.索拉(Xevi Solà Serra)兩年前於台中的個展《雙病理學》是精神即將步入極端喜悅前的 微微顫動;神經質、隱著隨即迸發的失控。在此次個展中,依舊誇張的筆觸與更加強烈的色彩,帶出了繪畫的精神 質地,亦像是創作者在面對繪畫時的精神臨界;畫中人物已全然的落入自我世界⸺華豔怪誕的妝扮、豪無血色, 種種奇行卻又見平靜,揭示了人類情緒最張揚的一面,如此踰矩著觀眾的感官;「狂喜」之所以為狂,因為它是一種 猛然地竄升,像是一種高潮,如溫度計的測溫已來到臨界那樣,如此極端地喜悅,便是得到了真正官能上的解放。

「我來到這冷靜的地方,而這裏還有著另一個人。」——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 塞維的作品中的人物,如畸人那般心懷熱烈的空洞,深入根柢自精神層面上的「怪」,如此的能量來自於過去在 Santa Catarina Hospital 的精神治療部門擔任攝影師與護士的工作。成為創作者之時,塞維自精神疾病與尋常世界 當中創造了一個洽融的面相⸺脫序、誇艷、怪誕的行為鑲嵌在日常景象,看似直接的創作舉動,卻帶有一絲關懷 的意味,彷彿提醒我們的生活周遭總有幾個這樣的畸人,他們直接、不造作,真切地使自己成為自己;而這樣的畸 人因子,或許也潛存在我們每個人的神經中。塞維的作品像是精神官能世界的引渡者,不禁讓我們思考,理性的外 殼是否涇渭分明,何謂患病與正常的界線?

劉耀中 策展 │

2018.7.28 - 8.26

-4-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3.

沈澱藝術

| 162×130cm 2017壓克力彩、油彩、畫布 1. Cold morning | 100×100cm 2017油彩、畫布 2. Leda | 100×100cm 2017油彩、畫布 3. Target

2.


YIRI ARTS | Antique

撰文/ 張聖坤

2018.6.15 - 7.15

古道具 聯展 熊川古道具、モリソン小林、水田典寿、時永駿

古道具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02-2786-3866│13:00-19:00│週一休館

2018.7.21 - 8.19

ANTIQUE

陳雲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治 28 年(西元 1895 年)以杜絕盜品之買賣為原由,日本政府訂定了古物商取締法,在昭和 24 年(西元 1949 年)時,於現行法令中訂 定了古物營業法,開設了古物營業許可、古物商及古物市場主等營業的相關法令,也是日本古物營業循法的最早依據。古物商在營業分類 中有明確條列的 13 項目,除了具有工藝價值的美術品、書冊、和服、車輛等具有較高市場價格及文化價值的分類之外,一些普遍的中小型生活 道具如家飾品、碗盤、電器等,在近年內也進入相當興盛的買賣熱潮之中。

不論是在 70 年代香港重慶大廈裏頭那些非法移工開立的二手商店,或是現在仍盛行於歐陸上的 yard sale,這些物件的來源或是盜品、或是家裏 不要的二手舊貨,它們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流通於市場交易之中。可是在現代的交易市場,相對珍稀的生活古道具也漸漸晉升到一如古美術般的 存在價值,不只其市場價格飆高,人們對於破舊物件的青睞心理,似乎也晉升為一種特定的品味傾向。伊日藝術在這次的策展主題「古道具」 中,舉薦四位鍾情古道具的參展者,分別是日本古道具熊川店主邱芷瑩、金工職人モリソン小林、木雕職人水田典寿,以及台灣藝術家時永 駿。我們挑選出這四位職務身份不同的參展者,同以「古道具」作為命題,提出他們的展品中不同的詮釋角度。

古道具熊川

モリソン小林

「當感受到大自然寄贈之物的龐大之時,我們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多麼 渺小的存在、我們才能體會到如何抱有謙遜之心。這一份情緒,絕 對不能忘記。」Morison Kobayashi 於 1969 出生於東京,受到考古 學家的兄長影響,他自幼就對博物學抱持著濃厚的興趣。Morison 畢 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工業設計系,專攻空間造型,畢業後曾在設計師 百人以上的大型室內設計公司工作三年,於 2001 年後退出上班族身 份,以自己的專業金工技能及心儀的考古之情,投入專職藝術創作。 Morison 非常喜歡大自然環境,他仔細地將登山時拍攝下的植物照片 加以分類建檔,並以金屬擬造出植物其堅強與脆弱並存的造型特性 所產生的生命之力。

在十五世紀初,日本有一種修補破裂食器的傳統工藝技術「金継 ぎ」,是以漆料先行接著、再以「蒔絵」之技術飾以金粉,將破碎的 陶瓷製品重新拼製,延長其使用壽命。古物的修復技術具有多種不 同的心理出發點,或許是對於珍愛之物的不捨之情;又或許是在經 濟不濟的情況下無奈地續用老舊物件。但在古道具熊川店主邱芷瑩 的心中,將生活投入過去的美好年代之中,許是一計強健精神與心 靈的良方。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的古道具熊川店主邱芷瑩具備各種 不同金屬、玻璃製品、木作等傢俱的修復技術,她走遍日本關東地 區各蚤市,蒐集那些破損的珍奇道具並加以修復,將以一種 pop-up shop 的形式於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展出。

「金屬的繡漬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現象,就像植物的生命之火即將逝 去之前的乾枯之姿」Morison 將自然植物消長的時序拉長,令他的金 屬植物永遠保持在腐敗之際,那令人心憐的姿態看似被他永恆保存 下來了,但遍佈於空氣中的氧原子總是情不自禁的奪走鐵原子身上 的電子,金屬植物終將發繡脆化,在 Morison 的世界裡,永恆之於 整個地球,或許也只能是那麼一瞬間的事。

時永駿

「自從房子被宣告要被收回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想著能為這棟房子 做點什麼。我希望能保留下這個房子,但房子終究不屬於我的。」 這段關於房子的文字敘述,節錄自時永駿 2019 年將於個展同步展出 的六萬字中篇小說。不論是裝置、雕塑、攝影或繪畫,時永駿作品 中的懷舊之情不言而喻,自大學時期開始,他便持續發展著雕塑與 老舊現成物的組合裝置作品,廢棄的老眷村對當時期的時永駿而言 就像遊樂場似的,他經常地穿梭其中,替自己擬定一個幻想中的角 色,佐以那些屬於自己的兒時回憶,在古道具及廢棄空間中蒐集著 創作時所需的實體及虛擬元素。

水田典寿

「我並不傾向於任何一邊,我只想捕捉下、那纏繞在脆弱與其延伸出 的堅強之間的空氣。就像在時間流動相當緩慢的那種場合裏,緩緩 地湧入懷裡的那種東西。」水田 1977 年生,於 2001 年畢業於品川 職業校金屬造型科後兩年,開始發表以漂流木及廢棄物重組的雕塑 作品。水田未必從蚤市中蒐集他創作所需的素材,他反而喜歡在那 些在大型垃圾場中搜尋被徹底被廢棄掉的生活物件。

他在這次的古道具聯展中展出一件使用了十年之久的破舊沙發、一 件老舊的藍色洋裝及其相對應的繪畫作品。破舊的沙發經年累月地 曝曬在窗櫺透出的陽光之中,某天椅墊處被坐穿了,他便拆掉整張 皮革,在椅背上繃綁鳥型的石膏雕塑,在彈簧椅墊上滿佈各種不同 地方蒐集而來的老舊球體,製成一件擊鳥遊樂儀;而在那件貌似制 服的藍色素面洋裝上,他縫滿了顏色斑駁的七色鳥隻。時永駿就像 尚未被污染的兒童一樣,也具備著造語的特質,他在神遊過後,總 能冷靜地回神,以奇想去美化自己的生活點滴,編導出一個屬於自 己的成人童話,挑戰著觀者的辨讀能力。

水田透過他的雙眼重新檢視那些廢棄物件,他搶救回那些殘存著靈 魂的破損椅腳,在其木質腐敗之處重新雕刻出禽鳥的顱型,將椅腳 那流暢的工匠線條轉化為牠們的頸部;或把漂流木的樹根之處細細 打磨防腐處理,將塊莖部位重新形塑為霸王魷的光滑軀幹。破敗之 物所產生的自然造形是他作品的靈感來源,保留下生活道具中那些 透過人為之力所刻造的部分形體,研究遭受大自然之力所破壞之型 態,是否能夠轉化為動物之羽翼、爪、角。轉譯是水田的作品中最 重要的語彙之一,他將符號重組、塑出一座具有靈魂的動物馬戲團。

-5-


YIRI ARTS | Antique

-6-


YIRI ARTS | Live! in Berlin

1.

春天柏林 藝術派對 GALLERY WEEKEND BERLIN

撰文/ 吳思薇

林四月的最後一個週末像是一條短短的尾巴,沿著柏林各行政區熱點,超過五十間畫廊參與第十四年的柏 林畫廊週,原來在街道上不太顯眼甚至不太常營業的畫廊,此刻在街頭跟春日新開的花朵爭奇奪艷。有個 將原本不露相的廠房隔間打開,直面大路上的來往的旅客,或者乾脆在一個 6000 平方米的巨型泳池別墅,享樂 通宵個四天三夜的藝術派對,而一跨過五月馬上要迎來 5 月一日,是同樣擁有 15 年歷史的勞動節的上街遊行。 短短兩三天柏林又瞬間抹去奢侈的氣味,換上一個熱血左派的嬉痞面容。揮別冬日的柏林,彷彿空氣中每一個 分子都不安於室。 「Ngorongoro II」是這次柏林畫廊週的最受矚目的一個現場,由七個藝術家組織而成,容納了 150 位包山包海不 同媒材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相對於其他參與畫廊週的畫廊,Ngorongoro 的策略其實直白的離譜,其中一位組織 者 Jonas Burgert 說:「這裡沒有策展人、沒有價錢、沒有標籤、沒有門票、完全自由。」「這是一個由藝術家邀 請藝術家參與的展,沒有知識份子的策展論述,只有藝術家的觀點」這些宣言聽起來性感而自由,不過實際上 這個展出經費實際上仍是來自出售這些大藝術家組織者市場上熾手可熱的作品而來。而參與 Ngorongoro II 也不 乏許多赫赫有名市場與美術館的要角,例如 曾在龐畢度個展的錄像藝術家 Anri Sala、base 在布魯克林的韓國雕 塑藝術家朴勝模、以及去年在台灣播映藝術宣言的錄像藝術家 Julian Rosefeldt 等等都參與其中。Ngorongoro 這確實是一個時髦而率性的藝術現場,但是與其他八千個居住在柏林討生活等待機會的藝術家,仍是截然不同 的兩種風情。 在畫廊週同一週,紐約時報也在柏林舉辦《ART LEADER NETWORK CONFERENCE》將活躍於市場的藏家、商 業大畫廊主、藝術經紀人聚集於柏林進行產業面的討論,例如近年以來藝術博覽會逐漸成為交易的最重要市 場,實體空間的重要性漸漸在產業中弱化,而柏林新畫廊 BQ 進駐米特區一個兩千平方米的空間的大膽舉動在 此刻又傳達出何種訊息;又或者中小型畫廊的未來趨勢將走向何處等等討論。 藝術現場的風向,常常是當地社會的商業成熟度的相對指標,在去年柏林房價劇烈攀升 20%,性感而貧窮的肥 沃土壤逐漸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仕紳化。此刻的柏林已經不便宜,熱錢正從世界各地不斷湧入,對比起昂貴的倫 敦與紐約,正是投資客眼中的正要起飛的標的。反觀原生柏林的中產家庭與嬉痞社群,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上 街抗議,大家也似乎不約而同的提出疑問,哪裡會是下一個柏林?

1. Anri Sala│If and Only If│9’47” 2018 裝置、錄像 2. ART at Berlin NGORONGORO Galerie Sexauer min 3. NGORONGORO_II

2.

-7-

3.


YIRI ARTS | Column

去你的 黃熱病

COLUMN: YELLOW FEVER MY ASS

開里約的 Vidigal 貧民窟 [1] 之後,本來預計 飛往哥倫比亞的首都波哥大(Bogota),也 約好了要和 MullenLowe SSP3 的團隊見面,聊聊 他們從 2010 年開始執行的幾個著名計畫。

哥倫比亞直到 2016 年,都還面臨著緊張的內戰關 係,政府軍和游擊軍長達數十年的僵持和對峙, 「和 平」有如同天方夜譚的存在。而 MullenLowe SSP3 這個有趣且難以定義的團隊,發揮創意之餘,整合 政府資源、媒體力量、廣告行銷,在軍隊真槍實彈 的戒備和護衛下,深入叢林執行呼喚游擊士兵回家 的 社 會 計 畫, 如 Operation Christmas、Rivers of Light、Creativity Fights Back 等等。我在某次機緣 看到這些計畫的相關影片之後,震撼不已! 然而,期待的喜悅並沒有持續太久。在里約機場辦 理登機的時候,地勤人員以一種事不關己、且叫我 趕快閃開因為後面還有很多人在排隊的口吻,不耐 煩地說:「要從巴西飛哥倫比亞,必須要有黃熱病 的疫苗注射證明,你有沒有?你沒有,那就不能登 機。你問我怎麼辦,我怎麼會知道?不然你先去旁 邊找航空公司,看能不能換機票。」

撰文/ 王若鈞

焦急地詢問了其他不中用的航空地勤,發現當地接 踵疫苗需要等十天才能拿到證明(沒錯,他們說通 常要先花個兩個鐘頭在醫院排隊,然後再花個五秒 打完疫苗,之後還要花個十天才會等到一張紙), 而我本預計只在波哥大待一週。眼睜睜地看著原定 的班機飛走、已刷卡的住宿報銷,想著這趟旅程要 怎麼繼續?

1. Staircase 2. Huaca Pucllana

1.

「啊,原來這就是南美 Style 啊!」不禁心中默默的 吶喊。好在,除了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之外,巴西 不管飛哪裡都不需要疫苗証明,心一橫,我直接往 秘魯的首都利馬(Lima)飛去。

那真是一個可怕的城市! 或許是因為旅途的不順,或許是因為去你的黃熱病 而多待了一週,或許是因為這個城市實在過於嘈 雜,也或許是因為當時台北有急需處理的工作。林 林總總的,讓我對這個城市沒有太多正面的印象。 市區內此起彼落、震耳欲聾的喇叭聲,即便是有 交通號誌的馬路或街口,「所有」駕駛仍會在經過 「每個」路口時大按喇叭。當地人笑著解釋,說這 是種「打招呼的禮貌」,意思在告訴行人:「嘿,我 要開過去囉,你快閃開吧。」這是他們長久的習 慣,也是一種累積的默契。 聽覺的喧鬧、總是塵土飛揚的街景,加上不時要禮 貌回應印加民族的熱情關切,在南美一個半月之 後,顯得心力交瘁。「對的,我一個人旅行」、「我 來自台灣,不是中國,更不是泰國」,這些對話每 天不知道要說幾遍。 於是,讓人忘記利馬其實擁有不容錯過的普克亞納 遺址(Huaca Pucllana)、將太平洋盡收眼底的翠 綠海岸(Costa Verde),還有親人黏人的街貓、傳 統美食和道地的中華料理。而我也是在利馬的當代 藝 術 館(Museo de Arte Contemporáneo Lima), 和 韓 國 藝 術 家 Do Ho Suh 的 作 品《Staircase》 重 逢,記得第一次欣賞,是在倫敦 Hayward Gallery 的 Psycho Building 展覽之中,一晃眼居然已經十 年了。不覺有點惆悵。 不過那下一站,可是傳說中的馬丘比丘啊! [1] 筆者南美洲之旅的記錄,從伊日藝術誌 Vol. 18 開始,目前連 載至本期 Vol. 22。

2.

-8-


Xevi Solà Serra塞維.索拉

| Mulholland

| 2017 |油彩、壓克力彩、畫布 114x162cm

YIRI ARTS COPY RIGHT © 2018



YIRI ARTS | Animal Farm

動物農莊

撰文/ 李世文

ANIMAL FARM

這個世代的我們還剩下什麼? What do we have left in this generation?

國作家喬治.歐威爾的著作《動物農莊》於 1945 年首次出版,描寫了一頭公豬「老少校」,將動物 們集結起來,宣示了人類是動物的敵人。老少校死後,兩 頭後繼者成功起義,革命成功後,他們頒布了「動物主義 七戒」,宣布所有動物一律平等,然而,革命揚起的是權 力鬥爭,動物主義的平等只是虛幻的泡沫……。

張美宇的動力裝置,雞毛撢子不斷地旋轉著、灑落一地的 雞毛,彷彿沒有休止的一日,雞的形象藉由公雞的尾羽留 在那裡,但身體卻已不復存在;潘美妙的影像作品,紀錄 了豬隻從圈養到成為烤乳豬的歷程,看似怵目,卻勾起了 觀者對動物付出生命的敬畏,「生存」正是將他者的血肉 成為養分,我們該做的是為這段生命的歷程付諸感謝。

如果說《動物農莊》這部 20 世紀中葉的作品,帶領我們 思考現實社會的種種奴役現象,這樣的一篇成人寓言,在 當代社會還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創作啟示?

葉誌航的繪畫作品,男男女女在野林中交媾,將人類的

「性」與動物巧妙的比擬,林中男女與動物微微發著光, 看似脫序的衝擊畫面,巧妙地扭轉了情色的意涵,對人類 的智性提出了新的思考。

葛大乘將除濕機靜置於展場中,半開的儲水槽靜靜地淌出 水。人類發明機械試圖調整環境,而《濕度計畫》中對舒 適環境的探討,揭示了個人對環境改變微乎其微的影響 力,帶著無力改變的落寞狀態。江卓豫採集了各地的細 菌,培養成每個地域獨有的色彩,並且將一片片的地域轉 化為有機音盤,以獨特的觀點重新體會生活周遭的樣貌。

藝術家所尋找的,是探尋生活中的細小裂縫,由此窺見更 大的世界、或是喚回過去的情感、挑起觀眾的共同感受。 不變的是,藝術在一成不變的生活現狀中尋找新的觀看之 道,創作者在現實與感性世界拉起了一條明晰的界線,目 的不在於使他們對立,而是讓我們重新一見世界的多彩。

2018.5.26 - 6.24

動物農莊 聯展│江卓豫、張美宇、葉誌航、葛大乘、潘美妙 伊日藝術台中空間│台中市西區精誠五街2號 04-2327-4361│13:00-19:00│週一休館

1.

-11-


YIRI ARTS | Animal Farm 1. 江卓豫作品 2. 張美宇作品 3. 潘美妙作品 4. 葉誌航作品 5. 葛大乘作品

2.

4.

3.

5.

-12-


YIRI ARTS | The 4th Free Art Fair

撰文/ 楊幸寧

台北藝術自由日 THE 4TH FREE ART FAIR

還記得印著 Free Art Fair 的黃色大汽球嗎 ? 還記得自由心證拍賣會中競標槌落下的那一刻嗎 ? 還記得超過百組藝術創作者自由展現作品的模樣嗎 ?

過去的一年裡你過得還好嗎 ? 是否有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追尋自己想要 的人生、自由自在地跳著舞唱著歌聽著音樂聊著天 ? 是否有思考過「自 由」之於你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樣貌存在 ?

是的,我們回來了,一場最自由最毫無拘束最熱情狂妄的藝術饗宴活動再次重現 了,引領你讓自由的靈魂再次起飛,在這三天的活動中讓藝術帶你重回人生中最 自由的時光,思索自由存在的樣貌。 由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連續於 2014、2015、2016 年舉辦的藝術自由日,在去年 停辦稍作休息後,今年四月於松山文創園區第 2、3 號倉庫重新啟動。第四屆的 藝術自由日延續了前三屆的活動宗旨 -「自由應是一個使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以不設限年齡、性別、國籍、個人、團體、形式、創作媒材、議題的徵件方式, 號召 103 組、來自 15 個不同國家的藝術創作者參與,成功重現藝術自由的經典 樣貌。同時規劃自由心證拍賣會、Live Paint Battle、年度評選、藝術家之夜暨頒 獎典禮等活動,帶領你於自由狂歡躁動的活動現場,盡情感受藝術的萬般姿態。

-13-


YIRI ARTS | The 4th Free Art Fair

自由心證拍賣會 切割藝術家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並讓鮮有機會到藝術品拍賣會的大 眾參與,本次邀請 15 位藝術家一同參加,請他們提供一件 1F 畫布 尺寸的作品,並且以不標示作者姓名的方式進行,於活動現場讓大家 以 500 元起標價格開放自由投標。為期三天的投標活動,共有超過 七十位投標者用自己的直覺重新定義藝術品的價值,並於活動最後一 天開標唱票,最高出價者便可收藏作品,拍賣會所得也將全數撥入財 團法人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作為次回藝術自由日的籌備基金。

Live Paint Battle

來自日本的 Art Cocktail 向現場三位台灣參展藝術家下戰帖,邀請他 們來場即興作畫 PK 賽,以「自由」為主題,在不設限繪畫內容的方 式下讓他們盡情於舞台上揮灑畫筆,再搭配節奏輕快情緒激昂的背景 音樂,參賽者與觀賞者不禁隨之起舞,邊畫邊跳起舞,邊看邊跟著節 奏打拍子,藝術自由的風貌隨著音樂、畫筆、顏料自然地渲染整個會 場的氛圍。

年度評選

本屆藝術自由日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 10 位評審 : 松山文 創園區執行總監 Jasmine、資深收藏家 Tracy、大誌發行 人李取中、弔詭畫廊總監李美政、藝術家周育正、藝術 團體豪華朗機工林昆穎、藝術家時永駿、導演陳宏一、 藝術家陳松志、宜東文化執行長羅健毓,從 103 組參展 藝術家中選出 10 位評審獎以及 1 位年度首獎。在今年的 獲獎名單當中包含各種不同面向的創作媒材,行為、互 動裝置、戲劇、錄像、魔術、繪畫、動畫等,同時也呼 應著藝術自由日的創立精神:藝術創作的自由態度。 以下為得獎名單的作品簡介與評審簡評,盼能鼓勵藝術 創作者以更自由的形式,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作品 更加發光發熱,也期待他們未來的表現!

-14-


YIRI ARTS | The 4th Free Art Fair

得獎者 簡評 宜東文化執行長 羅健毓 評審獎|Allure

由劇場、舞蹈、美術等不同領域所組成的 Allure, 一開始的創團初衷是希望透過舞蹈與表演和觀眾互 動,打破舞台所形成的界域並和觀眾拉近距離。第 一次參與藝術自由日的他們,團員分別身著紅黃橘 紫色胖胖衣,想要創造出一個可以讓大家靠近觸摸 的表演氛圍。利用放於展區前的黏土作為第一個互 動媒介,喚起大家的童心,再邀請大家上台利用肢 體作為第二個互動媒介,重新詮釋四個經典舞蹈, 重現身體自由律動的感覺。而 Allure 自然舞動的 模樣,也讓我們看見了心中覺得最自由、最享受藝 術的自由樣態,散播起歡樂與愛的各種可能性。

大誌發行人 李取中 評審獎|江卓豫

弔詭畫廊總監 李美政 評審獎|王貽宣 甫從日本畢業返台的王貽宣,以一系列關於「睡 眠」的平面繪畫作品為出發點,將在東京使用的棉 被枕頭搬至自由日現場,將作品中多次出現的床與 房間模擬而出。在日本留學時期感到非常孤獨忙 碌,過於疲憊的生活也意外導致她得到飽滿的睡 眠,在這些睡眠中她找到了一種安全感,也開始思 考人生中的安全感、歸屬感等問題,進而創作一系 列關於睡眠的作品。在整個熱鬧喧囂的自由日會場 中,王貽宣的作品是非常安靜,作品中的情感是非 常完整的,她靜靜的睡在現場裡、睡在夢裡、睡在 回憶裡、醒在愛裡,讓自由的靈魂呈現另一種溫柔 的樣貌,輕輕安撫每個躁動的情緒。

藝術家陳松志 評審獎|Gunter. 將微型投影機架於軌道裝置上,Gunter. 的「大隊 接力 Relay race」裝置作品,在規律的循環動畫 中,蘊含著一種讓人目不轉睛的吸引力,細細盯著 每一分每一秒的變化。「運動」在這件作品中可代 表機械的運作與影像的變動,一段簡單的手繪人物 從起跑到交棒給下一個人物的循環動畫,以及在投 影機上加裝可來回移動的軌道裝置,透過軌道裝置 的運動進而與大隊接力的運動項目相互影響,最終 將產出的結果投射於牆面。Gunter. 將一件簡單的 事情翻轉成影像裝置,接力賽的方式讓我們看見一 個速度的模樣,同時影像中的小人會繼續自由的奔 跑,接力棒則會繼續傳遞下自由的種子。

每個地域皆有其獨特的面貌,而當你把一個地域不 斷縮小時,細菌便成為最能呈現其樣貌的獨特生命 體。江卓豫在台北各地用培養皿採集細菌,將他們 放置一段時間後,便長成各種樣貌,而所呈現出的 顏色則是在直觀下最有趣的樣子,因此他假想這些 放置細菌的培養皿為一片片音盤,再去讀取他們的 色彩肌理後轉化成聲音,形成一片片地域獨有的有 機音盤。這時,廁所椅子上的細菌、淡水河支流裡 的細菌皆成為他的創作素材,呈現藝術在生活中自 由的多種可能。

導演 陳宏一 評審獎|許嘉宏 將蔣中正、毛澤東等政治性符號用翻模的方式,製 成大量的紅色人型蠟燭,再將其燃燒、溶解、銷毀 進而拍攝成影像記錄。許嘉宏的《液化-溶解》錄 像作品,主要在探討偶像的大量再造、時間與歷史 進程的關係、中國與台灣歷史背景中相似的黨政文 化、後殖民與解殖等議題,運用宗教性的黑色幽默 手法來調侃早期政治的各種荒謬與霸權現象。看著 現場許嘉宏的作品,看著被燃燒溶解的人型實體蠟 燭,想著這個社會是不是需要多一點動盪,才可以 有更不一樣的作品,帶些黑色惡趣味的創作手法, 也期待當這些人型蠟燭燃燒殆盡的時刻,想問問蔣 中正、毛澤東「被消失」的感覺如何 ?

-15-

藝術家 周育正 評審獎|Symposium Art Studio

Symposium Art Studio 的兩位成員在自由日的三 天現場帶著掃把,以日常當中最簡單的掃地動作, 試述說現代多數人的生存境況與受到邊界束縛的狀 態。透過《日復一日》這件表演作品,以黏於地 上的膠帶框框作為活動範圍的邊線,表演者站於框 線內拿著掃把持續「工作」,偷懶、躺下休息、發 呆、滑手機,以 8 小時分段為 4 小時、4 小時的表 演形式呈現。以此影射社會賦予人們的勞動義務, 使人們產生機械式的勞動行為,即使邊線是可以簡 易地跨越而出,但人們始終持續拿著掃把掃地,只 能將此沈重無力改變之情緒,投射於工作片刻中的 休憩時間。Symposium Art Studio 以一件簡單自 由的日常行為,盼喚起人們自我設限與身處困境中 的危機意識。

資深收藏家 Tracy 評審獎|耗工作室 How Studio

以 世 界 名 著 小 王 子 (The Little Prince) 為 展 出 發 想,小王子在離開 B-612 星球後,陸續造訪了其 他星球,而在自由日的現場,每位小王子即將來到 333 號星球,一個由各式各樣七彩的回收寶特瓶搭 建而成的星球。現場觀眾扮演獨一無二的自己, 提供簡易的故事,耗工作室 How Studio 的演員再 藉由獨角戲 (Monodrama) 的形式,扮演觀眾所造 訪 333 號星球中的所有可能。他們的演出模式結 合了一人一故事劇場 (Playback Theatre) 和即興 (Improvisation) 的概念,著重在觀眾和表演者之 間的互動,並也形成特殊的觀演關係。將日常生活 中丟棄的保特瓶,轉化成表演的道具,再放入玫瑰 花讓觀眾於表演結束時帶著離開,生活中的藝術即 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YIRI ARTS | The 4th Free Art Fair 藝術團體豪華朗機工 林昆穎 評審獎|陳淨 掛滿一整排的填充娃娃,看似熟悉的兒時玩具,卻 是以扭曲變形的樣貌被包覆於抽真空的塑膠袋裡, 唯一不變的是每一隻仍保有著甜蜜的微笑,這件帶 點詭譎之氣的作品是陳淨以「窒息的美好意象」 為主題的創作。她將收集而來超過數百隻的填充娃 娃,一隻一隻使用真空袋收納,娃娃們在抽真空過 程中逐漸被壓縮、扭曲、變形,原飽含著人類美好 想望的娃娃,現在則同攝影般在扭曲狀態下定格, 並於現場開放觀眾競標,試喚起大家對於美好意象 世界裡的各種省思。在我們看似完美的世界裡,人 性種種是否就像那些玩偶一樣,永遠只露出甜蜜的 微笑,而將其變形扭曲的樣態隱藏起來。

年度首獎 松山文創園區執行總監 Jasmine|評審獎|周瑞祥 Sean Chou

今年的年度首獎是由周瑞祥 Sean Chou 團隊獲得,同時他們也獲得了一位評審的青睞,成為本屆藝術自由日 的最大贏家。由魔術師周瑞祥、導演陳煜典即其工作團隊策畫的「Animator-Imaginary Fish」行為表演暨拍 攝計畫,邀請現場觀眾實際參與,單獨進入搭建於自由日現場的展間,且於被觀看的情境下―「在空氣中握 出一條魚。」 「想像得越真實,越容易發生。」 此計畫結合魔術、微催眠、行為實驗,以「展」的形式呈現,展間一面是視覺上熟悉的綠幕讓參與觀眾輪流 進入,另一面則是周瑞祥獨自一人的空間,他透過麥克風、耳機與現場參與觀眾連結。一次一人,每位觀眾 在參與的六分鐘之中,跟隨周瑞祥所給予的指示,透過想像力相信自己會在空中握住一隻魚,然後再將魚放 回魚缸裡。而此行為表演產生的結果,端看現場參與者能將想像力進展得多深刻,啟動機制也是由參與者的 心理作為觸發。 「當一般觀眾看到有人在台上變出魚時, 是否會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這是這次周瑞祥團隊想測試的實驗,當 一個人相信以後,他可以說服自己到什麼程度,這也是他們想要挑戰的課題。無論觀眾有沒有成功變出一條 魚,更重要的是大家願不願意相信,他認為魔術有另一個使命是「鼓舞」,若魔術能使人相信自己能做到先前 做不到的事,那這個「相信」就是最珍貴的魔法。 「Animator-Imaginary Fish」此件作品也是自由日活動三天中最熱門的展位之一,不僅吸引到多位評審的注 目,同時也吸引眾多觀眾於現場報名參加,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觀展經驗。在同一件作品中,有可能你是創作 者、參與者、被觀賞者、或是旁邊圍觀的人,周瑞祥 Sean Chou 的作品讓這四種類型的觀展經驗同時匯聚起 來,打破藝術高不可攀的藩籬,用更自由的多種呈現方式,拉近藝術與你我之間的距離。

藝術家 時永駿 評審獎|CC KUA

以紙箱作為展場的牆面,上面貼滿自己創作的繪畫 作品或是掛著娃娃,一種近似童趣般的繪畫風格, 五花八門的繪畫內容,乍看之下好像是小朋友的塗 鴉作品,仔細一看卻又各自擁有精彩的故事。來自 馬來西亞的 CC KUA,運用豐沛的色彩將南洋的異 國風采展現於作品當中,不禁讓人好奇她在想著什 麼,想好好研究她每一件作品中所述說的故事。想 要在世界上蒐集更多東西的 CC KUA,也將小時候 對於紙箱的幻想,投射於展覽作品的呈現方式。兒 時想將紙箱做成船的她,現在則是以紙箱為基底, 以自己的作品當作船槳,盼這些作品能帶著她自由 地滑向世界上更多的地方。

第四屆的藝術自由日已圓滿結束, 再次感謝每一組參展的藝術創作者、每一位評審、每一位來現場參觀的大家, 期待明年的藝術自由日與你們再相見 ! See you in 2019 Free Art Fair !

-16-


YIRI ARTS | Column

1.

COLUMN: ENJOY MISERABLE TRAGEDY

享受人生的谷底

術家倪瑞宏和我約在西門町的泡沫紅茶店碰面。星座算 命投幣筒、貝殼裝飾、鞦韆座椅、缸裝珍奶……,一切 都非常復古懷舊,不,是根本從來沒有改變過。她環顧一周, 似乎有點惋惜地說,更古老的那一間已經不再開張了。她的話 使我充滿違和感。看起來十分青春洋溢,甚至可以說稚嫩的 倪瑞宏,怎麼會這麼老派、這麼懷舊,喜歡二、三十年前的 流行? 她說,從小就跟著爸媽聽民歌、懷舊西洋老歌,整個青春期都 充滿那樣復古的音符。她特別喜歡那些曲調和歌詞中,彷彿無 止盡的樂觀。喜歡到甚至無法遏抑地盲目愛上就像那個時代民 歌手長相的學長。連帶愛上當時流行鮮豔到刺眼的配色,花稍 重複的幾何圖案,和這些仿佛沒有憂慮,少女感滿溢的浮華裝 潢泡沫紅茶店。

於是在她的畫作中,我看見了彈奏不停的「無止盡的樂觀」。 主題永遠是人,主人翁全都有一種很認真卻很傻氣、很嚴肅卻 很爆笑、很慘卻很執著的表情與故事。像是穿得很辣卻從樓梯 上跌下來摔死,臉上表情仍認真覺得自己很棒很美的女孩。太 特別了。 我沒意料到,許多故事情節,竟然是真實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 和低潮。

她跟著個性不合、方向衝突的老師學陶作,最後慘到只能把自 己的塗畫興趣,發揮在零食紙盒等垃圾上。或者,遇人不淑, 愛上莫名其妙的爛咖加三級,在風中苦等對方兩小時,最後 只能回家邊哭邊畫邊聽老派卻有治癒力的爸媽級民歌「True Love」,來解決自己各種失敗感情的苦悶。 她筆下的人物,永遠都這麼慘,卻好像不懂自己身陷什麼樣的 深淵,呈現著一種樂觀感。就是這樣的衝突,反而有一種治癒 別人的幽默,讓她的作品,在我心中,變成一個獨特的存在。 也慢慢透過她的觀察,才讓人發現宇宙中有這麼多荒謬的人 物,就在身邊週遭。像是當她在眼鏡行打工時,夜晚,來了一 位被人用摩托車載卻雷殘摔車,滿身傷疤繃帶的妹仔,很堅持 在這個時候,上門來補充她一隻眼是紅、一隻眼是藍的嚇人虹 膜變色片。或者,親戚鼓勵漂亮的倪瑞宏去考空姐,當她認真 看完所有空姐考試教戰守策,瞪大眼睛地瀏覽那些畫著大濃妝 躺在地上示範 CPR 女孩的影片,報考的時間已經悲劇性的過 期了。但沒關係,這些荒謬的悲劇角色,都變成她畫筆下的故 事。 最近,她把遇上稀奇古怪情節的人物們,一一集合畫成長卷。 每一位都是人生谷底中的谷底,卻因為倪瑞宏獨特的詮釋、眼 光和令人莞爾的可愛,成為苦悶觀眾的心情出口。結果是挺令 人享受的,不是嗎?

1. 臺北臺北 2.謝謝你不愛我│1024×35cm 2016 黃素描紙、鉛筆、廣告顏料

撰文/ 盧怡安

2.

-17-


YIRI ARTS | Art News 白教堂美術館 Whitechapel Gallery

自 2012 年開始,白教堂美術館擴展展覽藝術家的 範圍,從原來限定於東倫敦區域至倫敦各個區域, 藉此重新奠定白教堂美術館在倫敦的文化角色。而 今年的 The London Open 也帶來了批判與活躍性 的藝術,藉此反思現今居住在全球性城市的經驗。 這個三年一次的公開徵件展覽將以 22 位參與繪 畫、雕塑、行為、錄像領域的藝術家為特色。

THE LONDON OPEN 2018 D / 2018.6.8 – 2018.8.26 P / Whitechapel Gallery, London W / whitechapelgallery.org

柏林現代藝術雙年展 Berlin Biennale

上海余德耀美術館 Yuz Museum

柏林現代藝術雙年展的宗旨為建造一座具有代表 性、 國 際 化 的 當 代 藝 術 論 壇, 以 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 為主題,第十屆的柏林現代藝術雙 年展是一個與藝術家和合作者之間的對話。藉此探 究政治歷史上的集體行為與自我保護的策略,並提 出了如何應對集體瘋狂的計畫。

蘭登國際 (Random International) 於亞洲地區的首 次個展《萬物與虛無》,展覽中除了有近期創作的 裝置作品之外,也將展出他們在藝術創作實踐中最 具意義的代表之作。圍繞模擬、決策、自動化等概 念,觀眾可透過即時、感知的互動體驗,探索科技 介入藝術所帶來的全新感受。

BERLIN BIENNALE: 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 D / 2018.6.9 – 2018.9.9 P / Berlin, Germany W / berlinbiennale.de

蘭登國際 : 萬物與虛無 D / 2018.4.20 – 2018.10.14 P / Yuz Museum, Shanghai W / westbund.com

由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所組成的波羅的海 三小國,皆是於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家,為 了紀念建國百年,本次展覽將呈現從 1890 年代至 1920 年代末期的波羅的海象徵主義。自波羅的海 國家獨立後,歐洲象徵主義與意識形態的解放開始 逐漸散佈,展覽中將呈現隨著這股風潮,波羅的海 藝術家所創立屬於自己的藝術形式,包含當地的流 行文化、民間傳說、傳奇故事、獨特景色。

WILD SOULS. SYMBOLISM IN THE BALTIC STATES D / 2018.4.10 – 2018.7.15 P / Musée d’Orsay, Paris W / musee-orsay.fr

編 譯/楊幸寧

奧賽美術館 Musée d�Orsay

藝術新聞

ART NEWS 十和田市現代美術館 Towada Art Center

在這次的展覽中,韓國藝術家 Do Ho Suh 帶來他 最新的織品雕塑作品,同時也有他於倫敦、紐約、 首爾之間移動觀點的錄像作品,藉此質問對於在不 同文化間轉變的身分認同。Suh 的作品橫跨多種媒 材,包括繪畫、錄像、雕塑作品,多以家鄉、實體 空間、移居、記憶為主題,而另一部分的創作則是 探索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係。

DO HO SUH: PASSAGE/S D / 2018.6.2 – 2018.10.14 P / Towada Art Center, Aomori, Japan W / towadaartcenter.com

-18-

泰特不列顛 TATE BRITAIN

本次展覽將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英國、德國、 法國藝術的影響,在戰爭結束後的混亂時期,藝術 被使用於多種模式,從記錄戰爭的破壞性影響、建 造公眾紀念碑至成為社會評論等形式。以戰後一百 年為紀念,展覽中也將呈現藝術家如何回應對於戰 爭的記憶,以及遺留於身體與心理精神創傷。

AFTERMATH: ART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ONE D / 2018.6.5 – 2018.9.23 P / TATE BRITAIN, London W / tate.org.uk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總編輯│黃禹銘 視覺設計│洪振峰 編輯群│李世文‧張聖坤‧楊幸寧 專欄作者│王若鈞‧吳思薇‧馮穎君‧盧怡安

創刊日期│2014.11.1 發刊日期│2018.5 出版單位│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連絡電話│02-2786-3866 Editor-in-chief │Orton HUANG Visual Design│Anderson HONG Editor│LI Shih Wen, CHANG Sheng-kung, YANG Hsing Ning Contributors│Regina WANG, Szuwei WU, Vivian FUNG, LU Yi An Established│Nov. 1, 2014 Publication Date│May, 2018

Published by│YIRI LIVING FOUNDATION│4F.-1, No. 5, Ln. 768, Sec. 4, Bade Rd., Nangang Dis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R.O.C.) Contact│+886-2-2786-386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8 YIRI Co., Ltd. 著作權所有 © 請勿私自轉載 線上閱讀 issuu.com/yiri.arts

台北│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02-2786-3866 台中│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04-2327-4361 駁二│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07-521-5783 伊聖詩私房書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02-2362-11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