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日藝術誌 Vol.016

Page 1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Vol. 016 May / Jun. 2017 I S S N

VISIT PRADO AGAIN 重遊普拉多 -13 -

ELBPHILHARMONIE 易北愛樂廳 -1 7-

4 2 2 7

理想的下午 -5-

-

IDEAL AFTERNOON

2 4 1 1

Y R G P


YIRI ARTS | ARTourist

藝術 觀光客 ARTOURIST 撰文/ 黃禹銘

關於旅行, 有人喜歡透過日記本裡的文字,一字一句地記錄下當時的心情; 有人喜歡邊走邊拍,努力地捕捉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有人喜歡寄一張明信片給自己; 有人喜歡蒐集城市限定的馬克杯; 有人買一個一千歐元的名牌精品包; 有人買一個一歐元的鑰匙圈……。 至於我, 如果可能的話,我喜歡在每一趟旅行中, 挑選一件藝術品送給自己, 回憶、然後想念。

故事應該從九年前的布拉格開始。 因為想避開舊城廣場上嘈雜且過多的觀光客, 我鑽進了一條沒有太多人群的小巷弄, 哼著史麥塔納的伏爾塔瓦河,隨興地閒晃時, 眼前出現了一家不起眼的畫廊, 推開厚重的木門,小小的空間裡, 掛滿了許多風格各異的作品。

1.

然而,我的眼神卻始終停留在一件作品上: 一位穿著典雅卻面帶愁容、低頭不語的女人,站在畫面左前方; 一位穿著長袍、拖著影子、踽踽獨行的女人身影,在畫面右方。 在藕紫色光影下的舊城之夜,有著布拉格的神秘感。

2017.5.13 - 6.4 藝術觀光客│聯展

伊日藝術台中空間│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 04-2327-4361│13:00-19:00│週一休館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畫面後方的建築物。 幾何狀的門窗,居然有著謎樣的面容…… 是啊!那就是布拉格給我的感覺: 古老、優雅、卻藏著卡夫卡變形的大蟲。

-1-


YIRI ARTS | ARTourist

2.

3.

《舊城之夜》,是我立志成為藝術觀光客的第一件作品!

在威尼斯, 我遇見了飄浮在黑暗中的《藍色雨衣》。超現 實的畫面,讓人很難忘記因為地層下陷、海平面上升,每 逢大潮,總會變成一口大池塘的聖馬可廣場。 在佛羅倫斯,不小心住進了一棟屋齡五百年、半夜不太平 靜的老飯店, 在一整夜的靈異事件後, 我遇見了面無表 情、臉色慘白、長桌上供著水果的《戴帽子的女人》。 在南特,因為遇到了好心的路人、好心的餐廳服務生、好 心的警察、好心的服飾店老闆 ...... 於是我買了一幅藍天綠 地、色調溫柔的《散步》。

4.

在 巴 塞 隆 納, 因 為 冰 淇 淋 店 裡 的 一 見 鐘 情, 我 花 了 將 兩 個 小 時 找 路, 然 後 遇 見 了 金 提 爾 的《Ginger》 和

《Kaboom》。

在馬德里的舊貨市場,我遇見了落難的《黑面聖母》; 在 西雅圖, 我遇見了《先鋒廣場》; 在巴斯, 我遇見了《樹 林裡的小鹿》。 在倫敦的快閃畫廊,我遇見了《焦慮的女士們》; 在東京 都國立市,我遇見了等待春天的《秋櫻》。 因為工作的關係,出國的機會越來越多,我開始習慣性為 每一次旅行,挑選、尋找一件可以想念並記錄當時心情的 作品。 十座城市、二十二件作品。一個藝術觀光客的真心告白。

5.

1. 戴帽子的女人│佛羅倫斯 2. 舊城之夜│捷克 3. 焦慮的女士們│倫敦 4. 散步│南特 5. 先鋒廣場│西雅圖 6. 櫻花樹│東京

-2-

6.


YIRI ARTS | FM 19.87 Radio

FM 19.87 Radio

撰文/ 喇叭吮

喇叭吮 個展

時候在偶然的機會下,獲得一台很炫、附有卡帶也有 CD 的收音機,因為 買不起卡帶,更不用說當時一片就要三佰多元的 CD。幸好陽春的黑色收 音機還有免費電台可以運作, 所以不知不覺開啟了每天收聽電台的習慣。無形 間見證了 90 年代台灣的流行音樂,在無限考試的國小國中高中時光,電台播放 的音樂陪我度過無數無聊的夜晚。一邊聽著廣播的音樂好似可以沈浸在自己的 世界,半夜傳來 DJ 主持的聲音讓我感到不孤單,這些從電台接收到的資訊令我 彷彿像是走在流行的尖端,至少知道現在的流行歌曲以及線上受矚目的歌手。

憶,最印象深刻的是王菲的一首歌《天使》,每當前奏想起剛好連結鐘麗緹與鄭 伊健主演的《第六感奇緣之人魚傳說》, 也代表 90 年代香港電影在台灣的黃金 時期。

把這些兒時記憶與年輕時的流行文化在我的插畫作品再一次重現,用自己擅長 的視覺語言重述 90 年代的美好,這些視覺圖像也剛好是只屬於 90 年代中年台 灣人的記憶, 因為其實和我同年紀的香港人很少知道鐘麗緹有演過美人魚系列 電影, 也不知道要親嘴需要吃辣椒炒海瓜子。所有作品將以我最喜歡的孔版印 刷 Risograph 版畫形式展出, 所有的主題都源自於我經由廣播節目認識且對我 日後影響很深的女歌手,用音樂當作我創作的靈感,復古我的純真年代。

不知為什麼自己特別偏好 90 年代的女歌手,年輕時還留著長髮一定要遮住大部 份臉的許茹芸、個性短髮的孫燕姿、聽不懂歌詞但很前衛的王菲、聽說是第一 個穿露肚臍衣服上節目的毒藤女 Coco Lee、很想收集所有改版專輯周邊商品的 徐懷鈺、以及一直誤認是我奶奶的歐陽菲菲。除了這些歌曲很有代表性, 她們 的音樂錄影帶也無形中紀錄了時代的變遷,像是許茹芸《我依然愛你》MV 中我 一輩子都用不上的透明 BBCALL, 也是有現在看起來依然前衛的王菲, 她著名 的全面體演唱會穿的天鵝裝, 這種不小心就會變成西門町廉價的戲服出租竟然 穿在王菲身上卻那麼時尚。因為這樣我覺得某段時期的音樂可以紀錄當時的記

2017.6.10 - 7.9

FM 19.87 Radio│喇叭吮 個展

伊日藝術台中空間│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04-2327-4361│13:00-19:00│週一休館

1.

1.

-3-


YIRI ARTS | FM 19.87 Radio

1. 2. 3. 4. 植栽(系列)|現地裝置 2016 植栽、影子雕刻|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 展場照

2.

1. 徐懷鈺怪獸 2. Untitled-4

ARTIST CV

RISOGRAPH

喇叭吮

Risograph 為現今歐美國家插畫家及平面設計最流行的印刷方式,但在台灣卻非常 少見。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MA Illustration.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平面設計組 1987 出生於桃園,台灣

HONOR 2015 第二屆台北藝術自由日 銅獎 2012 Tokyo Art Book Fair. Taiwan candidate 2012 教育部公費留學商業設計視覺藝術 - 英國 2010 GEISAI TAIWAN #1 viewers choice award 2009 教育部海外菁英計畫平面設計選手 2008 Taiw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graphic design –Posters. Judges’ Award 2008 Times young creative awards. Merit Award

其印刷原理如絹印(Screen Printing)一般,即每種顏色印刷須分層與分次套色。 唯一不同的是 risograph 是以機器製作原稿,一次製稿即可大量印製,相對於絹印 而言較便利也節省時間。 機器製作的孔版印刷其輸入檔案可分為兩種,一是手繪機器掃描製稿,其二是繪 圖軟體製稿,制稿的方式也造就質感的不同。又印刷因油墨全為特殊色的關係可 產生疊印,混色,錯位等不同效果,是一種入門程度簡單成品卻非常精緻的印刷 技術。

SELECT EXHIBITION 2016 The monsters in the body, art cocktail gallery.Osaka, JP 2016 Cheers Mate 旅英四人插畫展,自由人藝術公寓,台中,台灣 2015 第二屆台北藝術自由日,台北,台灣 2015 Camberwell MA visual arts degree show.London. UK 2015 Good to eat. paper gallery. Taiwanese artists exhibition. Bristol. UK 2014 Pomegranate. Brixton East. London. UK

2017.7.15 - 8.13 鄭先喻 個展

2017.8.19 - 9.17 Guim Tió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4-


YIRI ARTS | Ideal Afternoon 王亮尹 1. │Pinocchio│60×46cm 2017 絹版網印 林羿束 │ 狗記 4│25.3×29cm 3. 2017 木刻版畫

理想之所以為理想, 因為它總是遠遠的, 又好似觸 手可及, 理想勾引著我們出走, 本能地往想望的地 方前行。 理想的下午,當消使在理想的地方。 [1]

王亮尹、呂浩元、林羿束、蔡依庭 聯展 │

王亮尹、呂浩元、林羿束、蔡依庭 聯展

2017.6.3 - 7.2

IDEAL AFTERNOON

理想的下午

對馬 油彩畫布 │ │150×120cm 2017 防風林 no.10│92×100cm │ 2017 粉彩、壓克力、紙本

理想的下午

伊日藝術駁二空間 │ 駁二藝術特區大義 C9 倉庫 週一休館 07-521-5783│13:00-19:00│

呂浩元 2. 蔡依庭 4. 1.

撰文/ 賴柏衡

下午有時難免苦長難耐,如同午時被拉成又斜又長的影子。或許在城市 或許在鄉間、在街尾、在舒適的沙發上,這樣子的下午每天都在發生, 但未必四處都是理想的所在,因此理想要成真還需端賴理想的下午人來 享用。理想的下午且靜且動,手上必定需要一份喫食的小點,法國大文 豪普魯斯特摯愛的點心瑪德蓮蛋糕(madeleine)[2],因為它的召喚而 寫下了文學經典「追憶似水年華」,藝術創作如同這些小點,招喚著我 們,按摩著我們的靈與肉,扎實的豐富著感官,並將我們高高拋起,在 大氣層寧靜的飄著。伊日藝術將於高雄駁二空間推出「理想的下午」展 覽。透過藝術家對日常的觀察,讓藝術創作帶領大家前往想望的時刻。 關於生活的這樣那樣。 王亮尹、呂浩元 、林羿束、蔡依庭四位藝術家從青澀的學生時代一路 上,維持著難能可貴的友誼至今,現在的他們,柴米油鹽也都各自有了 自己的料理方式,我們特別邀請四位藝術家,帶著近年的創作來和我們 分享,他們生活中的片段,如何面對自己的慾望,許多生活中存在與虛 無交雜的曖昧時刻,交織成各自獨立卻又和諧的四重奏。

-5-


YIRI ARTS | Ideal Afternoon 王亮尹 Wang Liang-Yin

「那通常是有人陪伴的時刻, 關掉燈、點起蠟燭, 在雙手交握的瞬間, 一切 突然被簡單的放大了,過去、現在與未來被連結的奇妙時刻,於是你終於了 解,陪伴你的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親愛的,生日快樂。」王亮尹為人熟 知的創作題材,「禮物」、 「甜點」等「慾望的體現」,色彩繽紛斑爛,顏料如 情慾般流動, 像是慶典的熱鬧氛圍, 背後隱藏的是慾望看似達成時的抽離 感、節慶中歡愉之下的不協調;愉悅地綻放,亦在那瞬間留下了「僅僅是如 此」的孤獨寂寥。慾望是每個當代靈魂的囹圄――它永遠是追逐中的,而不 是能夠完整的。然而這樣的瞬間,正是藝術家要我們思考的,「慾望」這一情 緒的矛盾之處。

呂浩元 Lu Hao-Yuan

靜物畫可以是對物質世界的慾望投射。呂浩元繪畫的主題,從最初的肖像畫 轉移到植物和近年的靜物畫,他以寫實的繪畫技巧,描寫生活周遭的人物景 致,早期的繪畫重心傾向於對外在世界的觀察,筆觸濃烈,色彩大膽,近期 的靜物畫風格則改曲易調, 多了一份靜謐的特質, 少了許多張牙舞爪的筆 觸,只有在畫面添上些許畫龍點睛的色彩,近幾年的靜物繪畫除了真實的反 射外在世界,更多了精神性的探索,透過藝術家的凝視和作品中靜物細膩的 光澤質感,彷彿帶領觀眾跳脫了真實世界,窺見呂浩元的神祕宇宙。

2.

林羿束 Lin Yi-Shu

工業革命後邁向現代化的今日,人類該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呢 ? 經過了千年時 間的演進,狩獵、游牧、農業、工業,人類建立起了文明,和大自然的關係 也不再只是帶著未知的敬畏心。林羿束從小習慣在牧場生活,在 2005 年負笈 法國史特拉斯堡裝飾藝術學校後,開始了她的版畫創作之旅,創作主題始終 關注著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一筆一筆用身體勞動刻畫著,在現代看來彷彿 某種藝術農夫。此次展覽作品的計畫(狗記)源於去年,以林羿束飼養的狗 (波弟)為主角,敘述著帶牠回家後面臨的種種問題,包括自我的調適和牠對 林羿束的無條件接納。

蔡依庭 Tsai Yi-Ting

服飾、妝容、包包、飾品、高跟鞋。「女人」的存在總是顯得層層疊疊、複 雜而優雅,蔡依庭透過繪畫女性面孔,於家中附近的二手用品店替她們選擇 了服飾配件, 想像、述說了她們的故事。蔡依庭的繪畫經常遊走在記憶和 形像之間,藝術家並不直接描繪她們,而是透過記憶,重新凝視他者容貌當 中的精神特質。這些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也可以說是藝術家所創造的,虛實 在畫作中交揉混雜。藝術家對此系列的命題:防風林,似乎也透露著相同的 信息――隔著一片攔截風沙的樹林觀覽邊界的訊息,如同畫中記憶和形象交 疊,神秘的口吻難以參透,娓娓地述說著女人的故事。

3.

[1] 舒國治,民國 91 二版,《理想的下午—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P85.,台北,遠流出版。 [2] 在法國文學家普魯斯特著名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如卷一《在斯萬家那邊》)中,瑪德蓮蛋糕或稱

「小瑪德蓮蛋糕」多次在文中出現。瑪德蓮蛋糕混合在椴樹茶中的味道使「敘述者――我」回憶 到自己的童年,因而成為青年馬塞爾開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時光並促成寫作的催化劑。因此,瑪 德蓮蛋糕也漸漸具有代表普魯斯特(及其作品)與意識流小說含義的重要符號(標示)與象徵 物。 出自維基百科。

2017.7.8 - 8.6 寧森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4.

-6-


YIRI ARTS | A Survival Guide to Icebreaker

破冰指南

林子桓 個展 撰文/ 林子桓

A SURVIVAL GUIDE TO ICEBREAKER 學家推斷恐龍是由於氣候的改變,造成恐龍們無法適應而滅絕。生存下來的只 有能調節體溫的哺乳類。時空轉移到當今的人類社會,這個社會中存在著社交 的活動。社交的能力決定在社會上的地位,這是人類生存的危機。如果無法在社交場 合中適應,很容易就面臨絕種,那要如何做好社交?尋找同溫層的談話對象是最基本 的生存法則,你可以透過喝啤酒降溫,舞動你的身體升溫。

這最初如玩笑般的想法成為這整個作品的核心,然而這只是表面上的連結,向核心去 探討後我開始研究科學與想像的關係,如何用科學去套入生活中的想像。這似乎解決 了我長期對藝術的問題,每當我看見好的藝術品時總是覺得心中滿滿的,看完甚至都 不用吃飯了,這樣的感受一直在我心中無法解釋為什麼。假設,每個人都是充滿能量 的,能量能夠傳遞,像是笑容給人正面能量等等。於是藝術家透過雕塑與繪畫將能量 傳遞到藝術品中,這些能量再透過藝術品傳遞給觀者。然而能量是會消耗的,越好的 藝術品就能乘載越多的能量,同時越虔誠的信徒就能感受到更多的能量。如此思考似 乎就能解決我的藝術的疑問。 回到破冰指南, 故事的主角是一名藝術的愛好者, 走進藝廊嘗試著想要融入這個環 境。不知所措的他,幻想一個科學家用各種科學理論去引導他如何執行社交行為。科 學家帶領著他試著與一位長期在藝廊工作的女性對話,試圖用理論解釋對話的過程, 用藝術開啟話題融入這個環境。 卡爾維諾充滿想像力的故事建立在扎實的科學理論上,透過概念性的陳述衍生視覺 意象。失去科學根基的故事只是不著邊際的天馬行空,如 2D 的點線面連結相較於 3D 的向下挖掘出事物的各種面向。破冰指南透過各種科學理論引導社交上各種事 件。即便說是科學但其實是透過藝術家穿鑿附會所產生的偽科學,透過分析社交 與熱力學,太極推手,能量轉移,封閉 / 開放系統的關係,最終提及藝術的能量 如何昇華而產生對藝術的信仰。

科學與藝術 Science and Art

科學與藝術的組合非常有趣,他們想有類似的產生手法,但同時又是大眾 印象中相異的兩者。對我來說兩者皆不是在創造什麼東西,與其說是創作 者不如說是連結者。我們都試圖的在已知的世界中找尋著某種不同於日常 的角度,這跳脫日常的角度可以是兩個角度的相加或是拓展一個角度的 肯能性。於是我們把兩個看是不相干的事件連結,試圖用那蹦出的火花 去讓觀眾感受到特別的東西。但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也許能打 動對方也許不能,期望有天能有人能從這藝術或是科學中得到一些特 別的東西。

-7-


YIRI ARTS | A Survival Guide to Icebreaker

表演 Performance

大部分人都懶得社交,甚至視社交為嬌柔造作的負面行為。我們心目中放蕩不羈,多愁 善感的藝術家當然更不可能去社交。然而,只要你待在這個藝術圈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大 社會的縮影,越會經營自己的藝術家越能夠順利的生存下來。這其實不難理解,貨幣的 價值建立在信仰上, 如果我們都不相信新台幣, 新台幣自然就不值錢。資本主義社會 下,藝術家的價值在哪?如何讓觀眾相信你?藝術家必須先相信自己是藝術家才行,從 頭到腳的信,展現出你身為藝術家,身為一個特別商品的價值,即便是演出來的也要表 現得完美。然而專業的演員也需要長久的訓練, 這個社交場合就是最好的練習舞台。像 是魔術一樣,即便你知道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魔法,你還是願意掏錢去交換那驚奇。

ARTIST CV 林子桓 LIN TZU HUAN

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研究所(Pratt Institute ),現旅居紐約與台北兩地,將於今年 7 月在台北美術館舉辦 個展。創作以錄像與裝置為主,處理本質與尋找狀態創造出事物彼此間的共鳴。

SOLO EXHIBITION 2017 Taipei Fine Art Museum - A Survival Guide to Icebreaker, Yiri Gallery Solo exhibition 2015 The Yellow Snake Is Waiting, Flux Factory, NY 2013 “What do you say by saying so?” Pratt Digital Art Gallery, NY

RESIDENCY 2015 Flux Factory

BIBLIOGRAPHY 2015 Screen 2015 Stigmart Videofocus Special Issue NFH

AWARDS / NOMINATIONS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 2016 The Art of Living, screening curated by Screen, Berlin/ Beijing - Single Channel, Anthology Film Archives, curated by NURTUREart, NY - 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Taipei 2015 STROBE Network, Flux Factory, Longisland city, NY - Level Up: 2015 Taiwan Game Design Festival in New York, NY - Post Internet Is Dead!, Fisher Gallery, Oberlin, Ohio - Greenpoint Gallery Spring Grand Salon Show!, Brooklyn, NY - Digital Native Film Festival, NO 2014 Video Art Screening: Forgetting in the Age of New Media, Israel - “THIS EVENT WILL BE LIVE STREAMED!!”, Brussels - 15 Folds Monthly gif, Internet

2016 ArtSlant, ArtSlant Prize 2016 Shortlist - ArtSlant, 4th 2016 Showcase, Round 4 Juried Winners 2015 ArtSlant, 6th 2015 Showcase, Winners 2010 Silver Award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 - Silver Award (Aurora),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

GRANT 2015 Department of Culture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Grant - Taiwan Ministry of Culture My First Show Grant

ORGANIZE 2014-2015 Organized and Curated 456 Forum at 456 Gallery

2017.5.26 - 6.25 破冰計畫│林子桓 個展

伊日藝術台北空間│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 02-2786-3866│13:00-19:00│週一休館

2017.6.30 - 7.30 張驊 個展

‧展覽訊息若有所更動皆以伊日藝術網站公布為準

-8-


YIRI ARTS | YIRI ARTS × Hongli

號| 161

伊日藝術|跨業合作聯展 ×

2016.12.5 - 2017.6.5

高雄市新興區復興二路

弘力建設

1. 展出作品│吳敏興|台北印象-仁愛路|120×180cm|2007|油彩、畫布 2. 弘力建設│弘力真諦 3. 4. 5. 6. 展覽現場

弘力建設×伊日藝術 跨業合作聯展

YIRI ARTS × HONGLI

|採電話預約制 07-5215783

1.

撰文/ 郭書殷

「建築,不該是一成不變的材料堆砌,而是如同藝術家創作,充滿 新意與生命力, 為空間注入生活美學, 與光影翩然共舞, 將建築 化為一首律動之詩,完整對美的信仰。」――弘力建設

陽光、空氣、水 Sun、Air、Water

伊日藝術首次跨業與高雄弘力建設合作展出,以自然意象為主題,替弘力 建設最新落成之建案「弘力真諦」注入一股不同於以往的生活美學。弘 力建設以山水入建築,陽光、空氣、水,即是他們在空間中的基本訴求, 自然璞真的空間, 讓返家的人們猶如徜徉在山林中般舒適安祥。蘇格拉 底曾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陽光、空氣、水和笑容,我們還需要什麼 呢!」踏進他們的空間,感受到的不只是精湛的建築設計,而是從心流瀉 而出的家庭暖流,及業主體貼用心的溫度。

2.

替日常注入美感 Bring Beauty to The Daily Life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推動著日常美術館的概念,「讓藝術走進生活,使生活 充滿藝術」,也因為這個夢想,我們嘗試從各種角度進行展覽計畫。本次 的跨業合作展覽由吳敏興、陳文立、張驊三位藝術家聯合展出。藝術家吳 敏興的創作帶有強烈而溫煦的裝飾性筆觸,經營小人物系列中吳式風格的 人間浮世繪:脫離地心引力, 如孩童般完全解放了的人物與空間, 像是 亞熱帶小島的熱烈夏陽,畫面閃爍著質樸純真的色彩及日常中平凡而耀眼 的小光景;藝術家陳文立以中國傳統盆景文化中的植物、山、石、水、土 等為元素,揉合自畫像形構出植栽的樣貌,映照內心與社會現實的相互磨 合,以陳氏盆景開創出專屬於陳文立的當代水墨創作語彙;藝術家張驊擅 長將記憶一段段地鑲嵌及串連, 畫面中宛如回憶斑駁的特殊技巧, 是藝 術家獨特的語彙, 將風景解構再抒發, 精確地喚起觀者對事物的經驗與 感受。

-9-

3.

4.

5.

6.


YIRI ARTS | Column

手機與臉書 禁止進入! COLUMN: GET FACEBOOK OUT OF EXHIBITIONS!

撰文/ 王若鈞

心!」我大叫後一把拉住朋友, 避免了一場 意外。

事情發生在四月剛落幕的「teamLab:舞動!藝術 展 & 學習!未來の遊園地」展覽場地,我和一群朋 友在大太陽下曝曬排隊半個多小時之後,好不容易 擠了進去。 像是跨年演唱會的人潮, 展場塞滿觀展的大小朋 友, 而就在第一個展間, 我們就見識到什麼叫做 「整個展場都是我的攝影棚」。或躺或臥,自拍風、 時尚風、憂鬱風、狂野風, 精彩程度直逼多彩絢 麗的作品本身。「我要換個角度在拍一張」、「要拍 到蝴蝶從臉上飛過去唷」、「錯位的感覺你知道的 嘛」、「你穿白色衣服真是穿對了呀」等族繁不及備

teamLab:舞動!藝術展& 學習!未來の遊園地,展覽現場。All Content © teamLab Inc.

載的指令, 套句以前國文課本經常出現的老派形 容,這一切真是好不熱鬧啊! 想盡量排除嘈雜的干擾,在光源不足的展間讀著創 作理念,並研究展呈方式和互動形態,瞬間目光隨 著投影的花瓣飄向地面,然後大聲叫了句小心,制 止友人的前進。 好在我這位身高超過 180 公分、體重飆破 90 公斤 的友人收腳得快,否則他將一腳踩爆那個躺在地上 拍照女孩的頭!放心, 那女孩兒毫髮無傷安全無 虞,黑暗中見她不慌不忙地起身,前往下一個展間 繼續她的模特生涯。 先說好唷, 對於 teamLab 這個成立近 17 年的超 強團隊,和這次看似「小型回顧展」的展覽,我始 終抱持著非、常、正、面的態度,無論是從程式編 寫、演算技術、新科技應用,到藝術表現、美學創 意、多感官結合、新媒體互動的意識形態,甚至是 上述各類的相互融合和主旨體現, 都令人驚艷讚 嘆,而最值得花時間和力氣深入討論的,是他們在 跨領域合作過程中, 逐漸發展並日趨完整的世界 觀。但請先讓我罵罵人,下期再好好談談多媒體互 動裝置的可能性。 有人說台灣的普羅大眾沒有美學養成的經驗,加上 使用者付費的概念相對薄弱,所以無法培養參與藝 文展演活動的消費習慣。

-10-

其實台灣人不是不愛展演,而是不愛不能拍照的展 演!在拍照、上傳、打卡的標準三步驟之前,最好 能先用 Instagram 調整一下風格和顏色,再配上不 知所云的文青台詞, 在當下比起作品的欣賞, 更 重要的是 check 按讚人數的增加, 有人甚至還誇 張到給我開始臉書直播,這不是討罵,什麼才是討 罵?!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對比:大小朋友們在展場裡興 奮地橫衝直撞,看個自己繪製的車子和海底生物在 螢幕上悠游,或搭建自己的城市和交通建設,或滾 動著光球彈奏樂曲,或經由肢體動作塗鴉大自然, 這些都是展場裡「有意義」的互動,即便他們不小 心撞到人或聲音大了點,都不會造成觀展品質的影 響,反而強化舞動和學習的遊園地概念。而那些自 以為在拍寫真集的男女偶像們,在較為黑暗的展場 裡以手機和臉書等社群媒體當成分享介面,而非體 驗作品的內容或感受思想的傳遞, 統稱為「無意 義」的互動,不僅造成空間使用上的危險,更對他 人的互動體驗過程造成極大的干擾。 想問的是,就算幾百人甚至破千人按讚,然後呢? 虛擬的臉書人生看起來無比燦爛,但你從這個展覽 裡看到了什麼,或得到了什麼呢? 如果可以,真心希望所有展演現場,都能防禦手機 和臉書的入侵。


Tsai Yi Ting 蔡依庭 防風林

夜 - 來香| I

70×84.7cm 2013 粉彩、壓克力彩、紙本

YIRI ARTS COPY RIGHT © 2016



YIRI ARTS | Visit Prado Museum Again and Again

El Bosco│Tríptico del jardín de las delicias│1490 - 1500. Grisalla, Óleo sobre tabla de madera de roble│照片擷取自普拉多美術館官方網站 museodelprado.es

行如品酒。第一次的旅行如觀色,透過外觀的顏色與光澤,描繪充滿未知的味覺輪廓;二次的 拜訪有如鼻嗅,空氣中的新鮮感酸中帶澀,香氣毫不留情地直衝腦門,微醺的初戀感暈成一次 次的鼻息;三次的再訪則如口嚐,舌尖上的酸甜苦澀交織成一段圓舞曲,在臉龐上舞成兩頰粉紅,令 人怦然心動意猶未盡。

撰文/ 陳聖文

重遊 普拉多 VISIT PRADO MUSEUM AGAIN AND AGAIN

擠身世界三大博物館,與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並列,網羅了十四至十九世紀大師的傑出作 品,儘管館藏規模不及許多博物館,但收藏質量卻遠遠勝出,列舉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堤 香、丁托列多、林布蘭、葛雷柯皆是館藏中重要的大師。同時普拉多館藏了世上最多的維拉斯奎茲、 哥雅與博斯的作品,不僅完整代表了三位大師的一生,更鞏固了普拉多美術館屹立不搖的重要地位。 走進了半弧形展覽大廳,朱紅色的展牆幾乎奪走所有目光,12 尊阿波羅謬思女神坐落在羅馬柱前, 純淨莊嚴的姿態與灑落的光線相襯,搭配著仰角的視線,呈現出了難以言喻的神聖畫面。

在清一色古典作品的館藏中,博斯(El Bosco)的作品看似有些不同調,不單只在於他的鮮豔大膽的 用色,未來感的氛圍與超現實的構圖都開拓了繪畫史的新格局。代表作《塵世樂園三聯畫》(Tríptico del jardín de las delicias),看似歡樂的樂土,卻因為扭曲的形體與不合理的比例,增添了許多不安 的氣氛;而理性與野性、天堂與地獄、善與惡的轉化切換,也透過線條與符號表露無遺;與其說博思 是個瘋子異教徒,他或許更像是心理學家,剖析宗教支配下最根本的人性與慾望。 挑高的二樓白色環形大廳呼其歷史地位與重要性,被譽為維拉斯奎茲(Velázquez)最高成就的《小 宮女》(Las Meninas),其巧妙的構圖與錯位的透視法,都讓畫作不單單只是簡單的肖像畫;其鏡子 內反射的除了君主中心的權威光環,藝術家的企圖與佈局也都一次次地被觀者所驚嘆著。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Paseo del Prado, s/n, 28014 Madrid +34-913-30-28-00 10:00-20:00, Sunday closed at 19:00 museodelprado.es

哥雅(Francisco Goya)的作品風格多變,卻不難看出他下筆與捕捉剎那神情的精準。作品從三樓展 間田居的恣意生活,到一樓展間的黑暗時期,哥雅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心理狀態毫無保留地訴諸畫 布。《看著 1808 年 5 月 3 日》(The Third of May 1808)和《神農吞噬其子》(Saturno devorando a un hijo),體會他內心揮之不去的煎熬與抑鬱;然而,卻選擇以《波爾多的賣牛奶姑娘》(La lechera de Burdeos)的淺淺一笑,留下對於人世最後的寬容與釋懷。 二度拜訪馬德里,四度流連在普拉多美術館。對於馬德里,踏過的每個石造街巷、相遇的每位陌生臉 孔、品嚐過的每份異國佳餚,都讓我更加陶醉於這座城市;而普拉多美術館帶給我的感動,絕對是我 會再訪的原因。 離開時已經西斜,特別走到了哥雅的雕像前瞻仰。陽光灑在雕像的右側臉,反射著眼神裡的堅毅與執 著,娓娓道著自己的故事。昏黃街燈的聚焦下,這份情感伴隨著 5 度的冷冽總讓我感到格外的暖。 -13-


YIRI ARTS |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撰文/ 蘇泳升

索菲婭王妃 藝術中心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西 班 牙 馬 德 里, 位 於 沿 著 普 拉 多 大 道 的 藝 術 金 三 角(Triángulo del Arte auch Triángulo de Oro): 普 拉 多 美 術 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提森.波尼米薩美術館(Museo Thyssen-Bornemisza)、索菲婭王妃 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其中,若將普拉多美 術館比喻為古典藝術的寶庫,另一角的索菲婭王妃藝術中心是現代與當代藝術 匯集的天堂。

而藝術中心是以收藏西班牙藝術品為主,其中最富知名的是 20 世紀的兩位西班 牙大師:巴勃羅.畢卡索與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藝術中心有超過 18,000 件 的館藏, 近幾年重新新整理了其館藏, 打造出一條更能展現藝術中心不同特點 的參觀線路。像是超現實主義、1937 年共和國館、50 年代西班牙的非正式藝術 等。若想要在馬德里, 體驗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午後, 索菲婭王妃藝術中心與 錯落在附近小巷弄中的畫廊,將會是個很棒的選擇!

索菲婭王妃藝術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是西班牙 馬德里的一座國立藝術中心,以西班牙王妃索菲婭的名稱來命名。在 1990 年時 開始改建、1992 年正式開幕成為現在的索菲婭藝術中心,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 藝術博物館之一。藝術中心所在地在 18 世紀末原是一座醫院,1980 年開始進行 廣泛的現代裝修。1988 年部分向公眾開放, 同年成為國家博物館。2005 年 10 月開始,由獲得 2008 年普立茲克獎的法國建築師讓·努維爾(Jean Nouvel)設 計, 耗資上千萬歐元的擴建工程開幕。古代醫院簡潔的室內空間倒是十分適合 展示現代藝術作品,而平淡的古建築正立面一經添加了兩個全透明的玻璃電梯 樓, 即是鑲上了鮮明的現代藝術標記。整個建築量體為新古典主義風格, 但量 體中部的電梯卻是採用先鋒派設計,非常引人注目。

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ía

Calle de Santa Isabel, 52, 28012 Madrid│+34-917-74-10-00 10:00-21:00, Sunday closed at 19:00│museoreinasofia.es

-14-


YIRI ARTS |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提森美術館: 西洋美術史的Cocido Madrileño

撰文/ 張智凱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有三間世界級的美術館, 提 森.博內米薩是唯一由私人收藏作為館藏展出 的美術館。作品涵蓋了 12 世紀的宗教繪畫到 20 世紀的現代作品,現下美術館基金會也繼續 運作挖掘當代有潛力的藝術家。館內收藏的作 品儼然就是一部精裝本的西洋美術史, 濃縮了 整個歐洲藝術的精華, 就像那道西班牙傳統甕 窯燉肉湯,文火慢煲保留了歐洲文明的底蘊。 果用烹調備料的角度來看,入口走上二樓的前 三間展廳無疑是這甕燉湯最重要的基底材料。 展間牆上錯落著一幅又一幅精緻的宗教繪畫,讚揚著 中古世紀人們對神的敬畏和信仰的虔誠。西洋美術史 前期的重要作品無非不繞著宗教議題打轉,從聖母與 聖子、到無名畫師的《最後的晚餐》,藝術為宗教服 務的脈絡從畫作中的大量金漆和繁複的裝飾框中顯而 易見。這個時期的藝術創作主題單一卻是奠基日後西 洋藝術史各個流派與思想解放的重要積累,所以才猶 如湯底的骨幹,如果沒有經歷過這段釀陳,也就不會 有後續藝術思潮不斷顛覆的轉變。

料都備齊了後就得放入準備好的容器,當然不能是快 煮鍋而必須是傳統老甕。就像一開始的三個展間逛 完,左轉進入的一排長廊跟一個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展 間那樣。文藝復興為的是找回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前 古典文明的榮光,並將藝術關注的角度導向人文與當 下的現實。所以傳統古典的學說被重新挖掘出來,同 時揉雜了當時的思想。繪畫上的透視技法讓平面畫作 有了更深的想像與廣度。如維托雷.卡爾帕喬的《風 景中的年輕騎士》,畫中蜿蜒的泥徑透視到遠方的河 岸,主題中也淡化了宗教色彩轉而入世的關注;還有 著名的畫家卡拉瓦喬《亞歷山大的聖凱薩琳》中將宗 教象徵降至低限,反而運用光影鋪陳營造了俗世的救

贖氛圍。15 世紀在北義大利發起的文藝復興運動便 慢慢地拓展到整個歐洲,也對近代的藝術表現形式起 了關鍵作用,例如威尼斯畫派的 Greco( 葛雷柯 ),畫 作中人物的變形概念在後續幾個世紀後的的表現主義 中備受推崇和運用。這一段回朔既往的歷程,讓藝術 的理論及技法在考究古典的烘托下,往前躍進了一大 步。 經過約莫兩個世紀醞釀的湯底已經完成了。濃郁的湯 頭就像是 17 世紀風行的浪漫巴洛克主義,但品嚐久 了會感到過於甜膩,得搭配甕裡的燉材和調味料調整 成自己喜歡的口味, 於是 18 世紀末到 19 世紀中期 風行比較清爽的自然主義繪畫和寫實主義,不過分強 調情感上的表現,著重在現實、生活層面的描寫,作 品焦點也從以前的宗教權貴轉向庶民日常;偏好更精 準調味的人提出顛覆傳統調色畫法的技巧,用科學精 神分析光色刮起了 19 後半甚至影響了現代主義藝術 的印象派炫風, 這時也是歐洲繪畫開始從寫實轉入 了抽象的一個轉捩點。而不同的喜好造就了後續更 多的味覺層次,像是 20 世紀的表現主義、野獸派, 參雜更濃烈的個人風格跟視覺語彙在其中, 如馬蒂 斯《The Yellow Flowers》下筆俐落、大塊寫意的花 朵,搶眼的用色,再如抽象先鋒康丁斯基自我的構圖 造型,或辛辣程度破表的超現實主義,看達利《醒來 前一秒由一只繞著石榴飛舞的蜜蜂引起的夢境》小小 尺幅的畫作給我們帶來多少震撼。每一個人都可以依 據各自的喜好找尋自己最愛的藝術美味。 走過戰後藝術以及 Pop Art,我們會再度回到入口大 廳,同時發現館方細心的把美術館創始人夫妻的巨幅 肖像畫,設置在走往二樓的牆面上。謙虛地在最後出 面跟我們這些饕客打聲招呼,以一種主廚自豪且從容 的笑容看著我們,目送我們在品嚐過一鍋精緻充實的 藝術饗宴後,心滿意足的離開。 -15-

Museo ThyssenBornemisza

Paseo del Prado, 8, 28014 Madrid +34-917-91-13-70 10:00-19:00, Saturday closed at 21:00 museothyssen.org


YIRI ARTS | Madrid to be continued...

Madrid to be continued...

撰文/ 楊庭鑒

而夢不再是唯一的現實。 就像很多故事會提到的,緣份在很多的努力之中便會悄然來到,即使世 界這麼大,我們依然邁開步伐,希望能離心中所追求的再靠近一點,哪 怕只是一點…,而這個故事,也許可以從馬德里這個城市一探究竟。

ARCOmadrid

已舉辦 8 屆的 JustMAD, 參觀人數不亞於 Art Madrid(馬德里多的是藝術愛好 者!), 此次以博覽會形式為主架構, 搭配策展計畫 Curated Venture, 開啟不 同對話的可能;新媒體計畫 Just Tech, 展出 EX 協會第三屆國際電子實驗藝術 的獲獎藝術家作品;阿根廷 VR 計畫,由來自阿根廷的畫廊展出討論視覺真實與 虛擬間的作品…等,豐富而大膽的呈現不設限的想法。

完美融合歷史底蘊於當代的西班牙, 憑藉著無敵艦隊闖蕩出一番響亮的名號, 成長至今, 縈繞於耳邊的輝煌不曾消減, 想來除了熱情的民族性與獨樹一幟的 美食外, 大概就是藝術了吧!而二月的馬德里可是熱鬧非凡, 全球頂尖藝術博 覽會之一的 ARCOmadrid 拱之大展,於今年堂堂邁入第三十六屆,有著超過 10 萬的驚人參訪人次。在全球眾多博覽會中,ARCO 憑藉西班牙過去對拉丁美洲的 殖民經驗與影響力, 博覽會以拉丁美洲當代藝術現況為基調, 成功以富有鮮明 的區域特性, 讓藏家與觀眾一不小心就來到了馬德里。今年特別以阿根廷為主 題國, 藉由國家館的設置, 將阿根廷當代藝術發展介紹給觀眾, 同時在城市裡 安排了八個展覽空間,展出超過 50 位阿根廷藝術家的作品。

justmad.es

Drawing Room Madrid

畫面呈現的種種形象, 無論具象或抽象, 或帶有紀念性、敘事性, 不同的立體 感、表現力、感覺 ... 等,繪畫於當代仍是最易表達的形式,最終也許是一種姿 態或是某種精神行為的體現。繪畫或於平面紙件創作, 在歐洲依然蓬勃發展, 從畫廊、藏家至博物館的大量藏品中便不難想像。

收 藏 無 非 是 支 持 藝 術 家 的 捷 徑 之 一,ARCO 在 近 五 年 所 提 供 的「FIRST COLLECTOR」此一免費服務, 能根據入門(尤其是第一次收藏)藏家的品味 與預算,提供富有知識性與建設性的參考依據, 五年間已累積超過 200 位的新 晉藏家, 顯示藝術品的收藏除了主觀喜好外, 透過專業解說的諮詢建議, 更有 助於確立與梳理一條屬於自己的收藏之路。此外, 去年第一次舉辦即獲得巨大 迴響的 ARCOlisboa, 於今年五月中、下旬, 將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美術館 Cordoaria Nacional 舉辦,勢必再度引起各方的矚目。

第一屆 Drawing Room 的成功或許是個契機, 繪畫符號正經歷著演變與重生。 今年以義大利為專題, 並由波隆那 SetUp Contemporary Art Fair 支持贊助獎 項 SetUp Connection, 頒給了由瓦倫西亞 DES Espai d�Art 畫廊代理的藝術家 Cristina Almodovar,其創作以光影重現繪畫與雕塑之間那道曖昧不明的界線。 實踐跨時代的當代語彙並展示其豐富性,或許就是繪畫歷久彌新的原因吧! drawingroom.es

www.arco.ifema.es

Art Madrid

彷彿回應著旗艦級博覽會 ARCOmadrid, 同期於西貝萊斯廣場裡的水晶藝廊舉 辦的馬德里藝術博覽會 Art Madrid 顯得別緻卻又不失勁道。精選為數不多的參 展畫廊, 在陽光灑進如萬花筒般的天頂直至展位時, 觀眾能更舒心且專注的沉 浸於藝術品的欣賞並且促進更多交流的可能, 這大概是主辦單位意想不到的貼 心了吧!而伊日藝術連續三年的參與, 每一年皆同時呈現西班牙與台灣優秀藝 術家的作品, 企圖製造一個對話的場域, 積極推廣台灣藝術家, 拉近與在地觀 眾的距離。

下圖由ARCO大會提供

已舉辦 12 屆的 Art Madrid,在優越的地理條件下,有著近兩萬的參觀人次。今 年 ONE PROJECT 展區選出 8 位西班牙與拉丁美洲藝術家,以攝影、錄像、複合 媒材及科技藝術等,探討疆域、遷移與身份等概念。而今年 11 月中旬,主辦單 位在水晶藝廊即將舉辦第一屆以紙件為媒材的藝術博覽會 Art Madrid on paper 2017。 www.art-madrid.com

JustMAD

不同於 ARCO 與 Art Madrid 所賦予博覽會的定調,JustMAD 以年輕藝術家為舞 台焦點。我們一行人在馬德里藝術週的前一週便已抵達, 步行於西班牙銀行地 鐵站以北一帶, 巷弄間充斥著各種不同類型的小店, 而我們常常因商家內的藝 術品而停下腳步, 這些藝術品便是博覽會與在地連結, 融入生活中的展示而達 到最有利的宣傳;每件藝術品與商家的結合更是巧妙, 彷彿原本就是商家的商 品一般, 有點自在卻又奪目的展示著。走入街頭的不羈風格或許正是青春的寫 照,有點躁動、有點遲疑、有點義無反顧,總之還是很文青、熱情滿溢的。

-16-


YIRI ARTS | Live! in Berlin

易北愛樂廳的再拜訪 藝術家眼中的愛樂廳 ELBPHILHARMONIE REVISITED 2017.2.10 - 5.1

Elbphilharmonie Revisited 易北愛樂廳的再拜訪 Deichtorhallen Hamburg│Der Halle Für Aktuelle Kunst Herzog & de MEURON 瑞士建築師事務所

撰文/ 吳思薇

1.

要離開漢堡前的兩個小時,試著在這座一切都新的發亮的城市裡尋找不那 麼典型的行程。在大街上撇見 Deichtor Hallen 的展覽廣告,還以為那個 全世界最昂貴的易北愛樂廳, 也像潮流般的附上一個建築展, 預期走入看見一 些建築團隊的草圖、模型、平立剖、材質測試等, 屬於建築迷的學術展。不期 不待的在雨中步行到展間, 卻壓根沒料到「Elbphilharmonie Revisited 易北愛 樂廳的再拜訪」其實是一檔來真的藝術策展。

研究、科技如何在建築師的巧思下完美結合, 這是多數的建築展試圖告訴觀眾 的事情。但在易北愛樂廳再拜訪的策展當中, 僅有限的展出數幅愛樂廳的實體 攝影、將建築模型放入像是標本櫃的玻璃展櫃中, 再無其他解釋。剩下的空 間,便是 12 位背景迥異的藝術家則提供給觀眾另類的、理解建築的方式。

在開展前兩個月,阿根廷籍藝術家 Tomás Saraceno 運來兩隻大約掌心大的人面 蜘蛛進行現地創作, 建構了以鐵桿組合成的立方體, 架上收音器材, 兩隻蜘蛛 在其上輪流不停結網, 輪替的時候蜘蛛會破壞另一隻蜘蛛的成果。在現場觀看 時, 蜘蛛網已經被建構的非常繁複, 甚至其中一面網連續的輪廓就像是易北愛 樂廳的天際線。而當蜘蛛在網上移動時, 蜘蛛網被震動的音響, 被即時收音且 被放大播出。這件作品被命名為 Arachno Concert(蜘蛛演唱會),觀眾可以聽 見蜘蛛結網時產生的現場演出, 而在這件作品前的觀眾, 也恍若站在一個進行 中的工地現場。

策展人邀集了 12 位遊走在建築與視覺藝術邊界的藝術家,與打造 Herzog & de MEURON 易北藝術廳的建築師團隊共同合作。12 位藝術家端出的作品, 橫跨 聲音、裝置、繪畫、攝影到文件。而議題面上, 從公共及政治的面向、到建築 工人於社會中的群像等, 提供了別於一般對於建築學解釋的視角, 小至一個個 人, 大至一種哲學思辨。就一個觀者而言, 這展既不像典型的建築展, 卻也不 像一般命題艱深思考人類世的當代藝術展。 近年來許多奪人耳目的數位建築確實衝擊了, 人類對於科技與視覺上的奇觀。 許多時候以建築學的主流角度, 告訴一般大眾, 建築師如何構造理想世界, 如 何使用最新科技, 提供使用者一個最理想也最好的生活方式, 而其中的學問、

-17-


YIRI ARTS | Live! in Berlin 1. Candida Höfer, Elbphilharmonie Hamburg Herzog & de Meuron Hamburg. 2. Arachno Concert. 3. Tomás Saraceno, Arachno Concert, with Arachne (Nephila senegalensis), Cosmic Dust (Porus Chondrite) and the Breathing Ensemble, 2016. 4. Peter Buggenhout 作品實體 5. Peter Buggenhout, Modell(模型)/ Ideenskizze für eine Installation anläßlich der Ausstellung. 6. Monica Bonvicini 「你的女友/老婆是如何 看待你的工作的?」 問券 7. Monica Bonvicini, yet untitled (Legscutout), 2016. 以上照片由吳思薇及 Deichtorhallen Hamburg提供

2.

而另一件巨型裝置,造型模擬縮小的易北愛樂廳,卻全由易北藝術廳建築過程中產生的回收廢料所 構成。若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這件作品,像是一記挖苦,巨型的無機垃圾。這件作品是由比利時藝 術家 Peter Buggenhout 為此次展出的特別製作(台灣觀眾或許對他更有印象的是在 2014 年台北雙 年展中,展出《盲人引領盲人》的系列作品。)而現場這座 15 公尺高的巨型裝置,人在不算小的展 廳中,仍要抬頭仰望。將一座費資千億的劃時代建築物,以其製作生產中的廢棄物加以擬像。這樣 尖銳的對立,除了心理直觀的衝擊外,更是將兩者的差異對比,說是挖苦或是嘲諷當然簡單,但, 不如看作是一種記憶的斷裂、正常的失序、或是日常的崩壞,以喚醒某種直覺式的情緒震動。

3.

在展場的另一角落,來自威尼斯的女性藝術家 Monica Bonvicini,發下一份問卷,給參與此次工程 的建築工人「你的女友 / 老婆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的?」由於參與工程的建築包工來自不同國籍, 問卷也自然以不同語言被呈現,藝術家將蒐集而來的問卷以素樸的框裱上,無間隙的掛上視平線的 展牆上。像這樣有如人類學田野調查般的資訊,邊行進邊閱讀的緩慢過程中,將原來隱形於偉大建 築誕生的事件下的個人,重新顯影了。

總的來說,這個特殊的策展為無論對於藝術或是建築,都帶來了一些有意思的觀點,好像這個劃時 代的愛樂廳神話不再那麼完美無瑕般的偉大,除了資金中斷工程卡關的困難以外,我們還有各種角 度可以加以理解。每一個到漢堡來玩的觀光客,或許都會到易北藝術廳中一探究竟,排上長長的隊 伍領取免費的入場票,在預定的時間現身入口,搭上宛如要進入未來的緩慢而近似無限的手扶梯。 這個共同經驗,則更使得此次看展的觀眾,難得的體驗與展出藝術家達成某種共通的理解,而藝術 家針對這個主題所做出的作品,似乎顯得離觀眾特別的近,甚至許多觀眾還沒走到近得足以閱讀到 作品標題或理念前,就聽見共鳴的笑聲。這個難得的策展設定,之於藝術、之於建築都得以突破某 種既定的結界,使得觀眾獲得了特別新鮮的觀展體驗。

4.

完全不無聊的展出看完,讓人不經想問這座號稱史上音響效果最好的愛樂廳,除了被扁平的理解為 人造工程的世界奇觀外,還可以被識別成什麼。而再往遠一點看,或者這個策展更大的野心是在討 論,建築之於社會或是個人,還能被理解、被想像、被思考成什麼?

5.

7.

-18-

6.


YIRI ARTS | One Piece Club

兩代收藏 ONE PIECE CLUB: TWO GENERATION 兩代收藏 Two Generation

1.

撰文/ 黃琳軒

與藝術家一起成長 Grow Up with Artists

「家」,不論在實體的建築結構或是在概念上, 對於涂麗雅而言有著濃烈情感的深層意涵。從 小與父親一起欣賞作品、看著父親收藏藝術 品,畢業回國後與父親一起合作建案,直到擁 有經濟基礎能與父親一起收藏。當人們在探討 藝術收藏的價值時,涂麗雅已在藝術品之中找 到藝術收藏延續的意義,她的藝術收藏與家庭 之間的關係緊密地貼合著。

念書時會在國外各大美術館看展,以大量的閱覽居多,但當工作後開始累積 經濟基礎,這幾年才開始認真踏入收藏的領域,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套觀點。 「藝術品會默默透露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也可以看見自己從過去到現在的 轉變。」有些人會是越收藏越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涂麗雅是知道自己要什麼 而不斷地在尋找它, 對於「一見鍾情」的概念是難以抗拒的、激動的。當 初在台北藝博會現場秒 ( 速 ) 掃 ( 瞄 ) 到藝術家賴威宇的作品就是這樣的感 覺,「如獲至寶、錢擠出來也要買!」、「就是它!」的感受, 就是收藏作品 當下感動的心情!

父親生肖屬馬,不論是在拍賣會上,或是在各 地旅行時,會收集與馬相關的作品、雕塑或是 小物件,即使是手工陶瓷作品也會直接從國外 一路 Hand carry 回台灣, 家中甚至有一整個 櫃子來放置, 完全是駿馬櫃!從小, 父親會 把她小時候的照片放大裱框, 長大些會以麗 「雅」的諧音, 尋找「鴨」子或是家人生肖相 關的作品。父親選擇作品的出發點都在於對家 人的關懷,即使人在外地時也心繫著家中三位 最愛的女人,同樣的題材怎麼買都不會膩,作 品是能表達家人各種樣貌與相思之情的重要媒 介,涂麗雅在回顧自己的收藏時,才發現不知 不覺中受到父親的影響,收藏作品也多半都與 「人」的意象相關, 即使涂麗雅為父親所挑選 的作品是幅幅的駿馬,都有著對於父親瀟灑溫 柔的印象。

從賴威宇過去小幅的創作,彷彿看見自己當時的生活寫照,但隨著觀察賴威 宇的作品系列轉變,除了替藝術家深感喝采,也發現新作品呼應到收藏者自 身心境上的轉變,涂麗雅當下意會,原來收藏當代藝術品相當有趣的一件事 就是:「與藝術家一起成長!」以及藉由藝術品還可以回憶過往。

COLLECTOR 涂麗雅 美國協和大學 - 威斯康辛分校 CU-Wisconsin MBA 弘力建設總經理特助

-19-


YIRI ARTS | One Piece Club

自己的家與藝術品 My Home and My Art Collections

弘力真諦.外部策展 Commissioned Curating

與父親合作多年,「弘力真諦」這項建案是將許多自己多年累積 下來的想法融入其中, 並與伊日藝術合作外部策展。涂麗雅: 「一般建案裝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是擺放藝品,既然能擺放藝 品為何我們不能擺放藝術品呢?」這些空間可能是大樓當中零 散的空間, 但如果能藉由藝術品一致的調性, 把這些空間串連 起來,那麼整棟樓的場域氣氛就能一併地被帶出來。「伊日藝術 擁有當代、活力的特質, 這點與我對於這項建案的期許不謀而 合。」涂麗雅為這次的藝術與建築合作案挑選作品,一貫的態度 如同以往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有家的溫暖、有時代的活力。

「現在的我把消費都集中放在藝術品上,大部分存下來的錢會拿 來收藏,因為藝術品對一個空間、場所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從事建築行業,對於自己屋子的規劃要點很簡單:天花板與燈光 設計、固定家具的裝修、藝術品。天花板的高度與設計會與燈 具、光線的投射有關, 會帶領整個空間的氛圍, 也會影響未來 擺放新收藏的作品的彈性程度;除此以外其餘全部留白, 涂麗 雅:「長輩早期在處理室內空間的時候會進行較為華美的裝修, 對我而言, 留白的空間是為置入藝術收藏。」留白是為擺放藝 術品做準備, 也能預留藝術品的觀賞距離, 就像是生活, 所有 的美,都是在距離當中拿捏出彈性與力度的展現。

與小編笑談「藝術收藏的女力」的概念,涂麗雅表示:「女性對 於建築這個比較鋼硬的產業來說, 能夠發揮較為柔性的力量, 去填補許多剛硬調性無法發揮的小所在, 然而在這些小地方的 用心, 就能在各方面創造出很有獨特風味的氣質。」最後, 涂 麗雅堅定微笑:「對的事, 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是的, 不 論建築、藝術收藏都是。

1. 藏家涂麗雅與賴威宇作品 2. 盧依琳作品 3. 陳聖文作品 4.周冠易作品 5. 賴威宇作品

2.

3.

4.

5.

One Piece Club 是一個以藝術收藏為主題的社團, 我們 群聚於此,一同關注當代藝術現場,感受當代藝術家如何 以創作回應時代的能量,尋覓著專屬於我們自身的藝術品 收藏脈絡,從不同的專業與角色切入,用藝術品說出自己 的故事, 歡迎加入 One Piece Club, 一起發現藝術已經 在生活裡。

瀏覽與分享收藏故事 歡迎搜尋臉書社團:One Piece Club facebook.com/groups/opc.tw onepiececlubtaiwan@gmail.com

-20-


YIRI ARTS | Column

豐富的情感,以及它們背後的支持者 COLUMN:RICH EMOTIONS, AND THE BRACER BEHIND THEM 情緒張力飽滿的作品背後,除了有一位善感而 樂於創作的藝術家之外,常常有一個角色,是 一位支持者,能包容與撫慰情緒四處流動的藝 術家。以游雅蘭骨子裡熱烈而奔放的版畫作品 來說,這位支持者,就是母親鍾女士。 傳統的版畫,給人細膩的印象。顏色或多黑白,線 條總是精微。畫面敘述性很高,具象的物件也很常 見。然而,作品的情緒通常比較緊繃、拘束。 藝術家游雅蘭的木刻版畫,卻不是這樣。她擅長奔 放的色彩,有時會出現銅綠一般的斑點,揉和鮮明 而強烈的黃, 然後遍地渲染上鈷藍色, 會讓人聯 想到以鈷藍釉發色的陶器一般,或深或淺的微妙色 澤。細膩的小筆觸有, 但更多的是斑斕的塊面印 象。初看起來優雅安靜,但深入一探,裏層的情緒 滿溢,湧動,熱烈,富有煽動的力量。

感覺上是一位情感豐富的藝術家。游雅蘭笑說,她 是個常常想太多的人。然而我想正是這樣的她,容 易感受到生活中突然湧流而出的片段感覺。比方說 一小段電影畫面,一篇小說的情節,或是一幀照片 給人的印象。她在一瞬間抓住了這些片段,會珍惜 地把它們想盡辦法留住,意思就像是在腦海中將其

「截圖」一樣。如果你曾在暗暗黑黑的電影院裡, 看過一個人映照著螢幕上的微光,設法把剛才出現 的細節, 努力在筆記本上塗塗寫寫, 那很有可能 是她。 於是日本小說家渡邊淳一在「無影燈」這部作品 中,描述在支笏湖跳湖自盡的主角,那種既熱愛生 命又必須自殺的矛盾情緒,直接影響了游雅蘭的作 品。或是近年名作家三浦紫苑的「強風吹拂」, 筆 下熱血而堅韌的驛傳接力賽跑者們,澎湃的情緒, 也讓她創作出熱烈個性的作品。

游雅蘭│曠野三把火 92×120cm 2016 木刻油印凸版

-21-

撰文/ 盧怡安

把游雅蘭滿溢而出的情緒,都像用大桶子在下面接 得正著的,是她的母親鍾女士。她是游雅蘭各方面 的支撐。 「她總是盡量不把不高興帶給大家, 把快樂留給大 家。」她描述。母親會在游雅蘭緊張指數爆表的時 候, 像是考駕照之前, 耐心的洗腦她:「妳都準備 好了,就去做就好了。」或是在她二十五歲前,任 由農家出身的這個女兒,闖蕩家人所陌生的藝術創 作世界,溫柔的接住她各種情緒起伏。「每次回到 家,就覺得 HP(生命力)被加滿。」游雅蘭說。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才發現到,因為鍾女士, 所以游雅蘭的作品中,才能出現在情感上彷彿無後 顧之憂、只需要向前迸射的那種感染力。 比較令人遺憾的是,鍾女士一年多前過世了。但在 木刻中找到療癒力量的游雅蘭,有了一種自我回復 與調整的新模式。很期待過去在些許焦慮與得失心 之中徘徊的她,在畫面上,能夠一樣奔放有力,但 更加穩定堅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新面貌。


YIRI ARTS | Art News 東京宮 Palais De Tokyo, Paris

澳洲國立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以 瞬 間 性 的 意 外 或 是 偶 發 事 故 作 為 題 材,Taro Izumi 的作品既荒誕又打趣。Taro Izumi 剝去這些 生活物件原有的功能性, 建構出一個物件價值或 功能可以隨意轉換的世界。利用了生活中的物件如 桌、椅、墊子等,組合成包覆身體的容器,讓身體 可以輕易地擺出運動員偶發的姿勢,不僅喜劇效果 十足,也挑戰觀者觀看作品的框架。

Tapaya 的作品常用破碎的元件構圖, 象徵著流動 的時間,觀者可以在這團迷宮般的畫作裡找到自己 的旅程。討論的議題廣泛, 從當代政治、社會現 況、環境議題, 最後談到來世。新作三聯幅「月 亮、太陽、星星」像是一首詩、一個謎語,用古老 的故事來隱喻菲律賓文化的訊息。

PAN TARO IZUMI D / 2017.3.2 - 8.5 P / Palais De Tokyo, Paris W / palaisdetokyo.com

NEW ART FROM THE PHILIPPINES RODEL TAPAYA D / 2017.3.18 - 8.20 P / National Gallery of Australia, Australia W / nga.gov.au

西岸文化藝術示範區 West Bund, Shanghai

藝術家周力以近兩年的抽象繪畫作為本次展覽的核 心。周力的作品很難被作為靜態的畫面去欣賞,反 之,線條與空間是流動變化不止的,因此觀者也能 從改變與作品的距離中,找尋與作品的親近感。周 力的作品真實地呈現與自我的對話、擁抱生命、強 調內心, 其實回應的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所探詢的 「良知」。同時忠於自己的內在體驗,用真實的生命 記憶回應文化中最深邃的和諧。

白影 周力 D / 2017.2.25 - 6.4 P / West Bund, Shanghai W / www.westbund.com

編 譯/葉柏昇

新港街畫廊 Newport Street Gallery, London

藝術新聞

ART NEWS 格拉西 & 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 Palazzo Grassi & Punta della Dogana, Venezia

賽維胡夫肯斯畫廊 Xavier Hufkens, Belguim

此檔展覽將展出 Bickerton 新舊作共五十餘件作 品, 充滿對比色彩的作品帶有批判當代消費行為 的意味, 從消費行為談到情慾流動。Bickerton 持 續透過不同藝術創作形式來研究「藝術物件」。 Bickerton 形容這些大量的象徵性作品可視為戲謔 諷刺的劇本,最新系列的創作重新詮釋歷史上的種 族不平等關係。

本次展出 Damien Hirst 近十年創作共 190 餘件作 品,同時也是 Damien Hirst 自 2004 年後最大規模 的一次展出。不少作品以名人及卡通作為雕塑主 角,其中一件巨型雕塑作品“Demon with bowl” 更高達近 20 公尺,雄偉壯觀。藝術家將部分作品 置入海底歷經自然侵蝕,使其看起來像是沉沒在海 底千年的珍寶。

瑞典籍藝術家 Nicolas Party 的肖像畫或靜物畫通 常刪去無關的細節以簡單的色塊與線條來呈現。 Nicolas Party 力圖追求呈現本質而非真實,因此, 比起真實的呈現自然,更喜歡藉由顏色改變、物質 改變來重新轉譯、詮釋。不只平面繪畫,更跨足於 雕塑、裝置甚至是策展人的領域,熱衷於改變觀者 如何被影響去觀看一件藝術品。

ORNAMENTAL HYSTERIA ASHLEY BICKERTON D / 2017.4.21 - 8.20 P / Newport Street Gallery, London W / newportstreetgallery.com

TREASURES FROM THE WRECK OF THE UNBELIEVABLE | DAMIEN HIRST D / 2017.4.9 - 12.3 P / Palazzo Grassi & Punta della Dogana,Venezia W / www.palazzograssi.it

THREE SEASONS NICOLAS PARTY D / 2017.5.19 - 7.15 P / Xavier Hufkens, Belguim W / www.xavierhufkens.com

-22-


YIRI ARTS | YIRIARTS.COM.TW

福爾摩沙國際藝術博覽會│蓮輪友子

個展│伊日藝術

2017.6.30 - 7.2

當代藝術展區│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 2、 3 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總編輯│黃禹銘 視覺設計│洪振峰 編輯群│黃禹銘‧黃琳軒‧張智凱‧郭書殷‧陳聖文‧葉柏昇‧賴柏衡‧蘇泳升 專欄作者│王若鈞‧吳思薇‧林子桓‧喇叭吮‧盧怡安 英文翻譯│陳韋彤 創刊日期│2014.11.1 發刊日期│2017.5 出版單位│伊日美學生活基金會│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 768 巷 5 號 4 樓之 1 連絡電話│02-2786-3866

Editor-in-chief │Orton HUANG Visual Design│Anderson HONG Editor│Orton HUANG, Evelyne HUANG, Kai CHANG, KUO Shu Yin, Robert CHEN, Peter YEH, LAI Bo Heng, Jasper SU Contributors│Regina WANG, Szuwei WU, LIN Tzu Huan, Laba, LU Yi An Translator│Steven CHEN Established│Nov. 1, 2014

Publication Date│May, 2017 Published by│YIRI ARTS FOUNDATION│4F.-1, No. 5, Ln. 768, Sec. 4, Bade Rd., Nangang Dist., Taipei City 115, Taiwan (R.O.C.) Contact│+886-2-2786-3866 All Rights Reserved. © 2017 YIRI Co., Ltd. 著作權所有 © 請勿私自轉載 線上閱讀 issuu.com/yiri.arts

台北│台北市八德路四段768巷5號4樓之1│02-2786-3866 台中│台中市精誠五街2號│04-2327-4361 駁二│駁二藝術特區大義C9倉庫│07-521-5783 伊聖詩私房書櫃│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02-2362-113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