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的膀臂

Page 1

I.

釋題

II.

經文 A. B.

主題經文:以賽亞書三十七章 30-38 節 背景經文:列王紀下十九章

III.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背景 B. 經文脈絡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釋經 1. 困乏仍奮進(30 節) 2. 應許不落空(31-32 節) 3. 上帝的審判(33-38 節) B. 現代意義:上帝是我們危機中的膀臂

V.

喻道材料 1. 上帝使人轉憂為喜 2. 上帝必懷抱

I.

釋題

打從去年八月開始,亞洲各地發生金融風暴,最初是泰國經濟過熱,內部建設發展過快及借貸超過能力所 及,被國際炒家有機可乘,「狙擊」泰銖。起初沒有人相信這小小的風暴會蔓延得那麼廣,結果,不單禍延至 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連有深厚經濟基礎的南韓、香港、台灣也難逃劫數。亞洲金融風暴不再是地區性, 而是世界性,歐美國家因恐怕她們在亞洲的投資及出口受累,股票也大幅下滑。 對亞洲群體來說,這次風暴的影響也不純是經濟性,由於國際基金會要求多個災難重重的亞洲國家改革貨 幣制度和經濟體系,正引發一場民族自救運動──南韓人賣金救國,泰人用美鈔換泰銖,馬來西亞全國國人表 態支持政府的經濟政策,各人在節衣縮食的當下,把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大國視為侵略者。 面對未來日子,很多人要緊縮開支,我們憑著甚麼去度過這難關?耶和華說:「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 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賽三十七 30)現時面對的 艱難不是一朝一夕便過去;我們仍要面對經濟不穩、商店倒閉、公司裁員,相信有一段日子不好過。但只要努 力同心,倚靠上帝所加的力量,定能安然度過。 II. A.

經文 主題經文: 以賽亞書三十七章 30-38 節

30「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 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31 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32 必有餘剩的民從 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 33「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裡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 城。34 他從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35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 僕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36 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37 亞述王西拿 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38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 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B.

背景經文: 列王紀下十九章(經文太長,從略)

III.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背景

以賽亞蒙召之初,猶大國王亞哈斯在位。當時以色列是亞述的藩屬,為了擺脫後者的控制,以色列聯同大 馬色背叛亞述,並要求猶大聯手協助。猶大不允,結果招致以色列與大馬色入侵。猶大便向亞述求助;以賽亞 力言不可,因為猶大國若不倚靠上帝,卻攀附亞述,必會引起亞述垂涎,他日亞述滅以色列後,一定再南侵猶 大。再者,亞述國的宗教亦會滲入耶路撒冷。可是,亞哈斯不聽以賽亞的話。 果然,在主前 721 年,亞述大軍攻陷撒瑪利亞,當時南國猶大上下十分震驚,不得不向亞述稱臣,甘願成 為藩屬。亞述又在耶路撒冷設立廟宇。十年後,亞述國內發生叛亂,埃及向猶大國獻計反叛亞述。先知以賽亞 知道後,大為不滿,警告當時的希西家王:絕對不可依靠埃及,要倚靠上帝;上帝會審判亞述,埃及是靠不住 的;使人得勝的是上帝,不是人的兵馬。可惜希西家由於初登王位,急於求功業,並不理會警告,仍依附埃 及。 主前 705 年,亞述王西拿基立登基,要掃清叛亂。猶大國內朝中分子因希西家的緣故多親近埃及,所以反 亞述的情緒十分高漲。 以賽亞和希西家同樣反對亞述,但兩人背後的信念不同。希西家的宗教改革及政治自強運動,做了幾件重 要的事:(1)清除耶路撒冷的異教;(2)潔淨聖殿;(3)引基訓泉水入西羅亞池。這三件事都顯示了希西家保衛 國土的決心。可惜,他們的努力卻受到打擊。希西家第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猶大(王下十八 13); 猶大大敗,並且要用聖殿的金子來賠償軍費,但仍未能制止亞述的侵略,西拿基立的將軍拉伯沙基更在耶路撒 冷城下公然辱罵上帝和祂的子民(參王下十八 19-25)。 B.

經文脈絡

希西家盡了人一切的努力,包括與埃及結盟,結果仍未能防止亞述人的入侵。當亞述兵臨城下的時候,希 西家感到所有支持他的力量化為烏有,他心情悲苦,毫無盼望,以賽亞書三十七章 1-2 節記載:「希西家王聽 見(亞述王將軍拉伯沙基的狂言)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 當時猶大國民已受盡了亞述的屈辱,要向亞述稱臣、繳重稅,現在拉伯沙基竟然公開在城中辱罵猶大國君 王和猶大人所事奉的上帝。事實上,希西家的家宰曾要求拉伯沙基不要用猶大語言,恐怕傷害猶太人的心,但 拉伯沙基狂妄自大,欺人極甚,故意用猶大話辱罵上帝的子民為「吃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王下十八 27)。作為一個君王,對外不能抵抗強敵,對內不能保住子民,是何等傷心!在絕望的境地,希西家使人通知 以賽亞,求上帝施憐憫(賽三十七 2)。 以賽亞向希西家指出,拉伯沙基的辱罵不是向猶大國,而是向永生的耶和華。以賽亞用嘲諷的口吻說: 「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你辱罵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 呢?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賽三十七 22-23)以賽亞好像對西拿基立或拉伯沙基搖搖頭說:「你真不自 量力,竟在全能的上帝面前口出狂言!」對亞述王西拿基立來說,耶路撒冷唾手可得;但在上帝眼中,這是聖 城,祂必保守。希西家曾用盡自己的方法保衛耶路撒冷,但一切努力盡歸徒然。以賽亞深知道這是上帝的城 池,對城池的攻擊辱罵都會歸到上帝身上,所以只有上帝才能解救城的危困。 以賽亞書三十七章 24-25 節充分顯示亞述王的驕傲:他五次用「我」──「我」率領戰車,「我」砍香柏 樹,「我」上極高處,「我」在外邦挖井,「我」用腳踏埃及,甚至自比為上帝。但以賽亞指出,列國一切作 為,都是為了成就上帝的旨意,所以亞述王只是上帝的工具(26 節)。上帝藉列國來施行刑罰,列國的興起 和敗落都是上帝手中的工作,如果人忘記了上帝的權能,自以為是,上帝必親自施行刑罰。 作為一國君王的希西家,全國人民的生死都繫在他身上,他怎可以盼望神蹟?他雖然有愛主的心,有恢復 猶大人宗教的熱誠,但面對亞述大軍壓境,怎能安心?以賽亞一直強調,人在困難中,以為沒有指望的時候, 必須倚靠耶和華。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釋經

1.

困乏仍奮進(30 節) 以賽亞書三十七章 30-35 節是以賽亞對希西家的勸勉。


災難雖然深重,但上帝的恩典夠用。希西家雖然曾經尋求埃及幫助,但今日歸回上帝,祂必不會掩面不 顧。上帝必定垂顧。但由於災難很深,好日子不能一朝一夕臨到。先知說:「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 吃自長的」(30 節上),這是一幅悲慘的圖畫,由於亞述大軍去年入侵,把秋天撒種正待收割的田地全部毀 壞,今年只能吃自生的。所謂「自生」,指田邊剩下的穀粒所生長出來的,又或是野生的禾稻。可想而知,以 色列人是十分貧苦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因為亞述大軍圍攻以色列,待軍隊撤離時已是秋天,那時下種 期已過,所以明年仍沒有收成。明年且比今年貧窮,苦難的日子會再推前一步。但這並不表示上帝不看顧我 們。重要的是,我們要看清楚現實。至於後年,以賽亞滿懷信心說:「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 的果子。」(30 節下) 自生和自長,表示在艱苦歲月中不再倚靠自己,乃靠耶和華施恩供應。在困苦生活中所得的力量和供應, 看似微不足道,卻是上帝的施予,所以要存感恩的心領受。人在絕望中會設法找出路,但耶和華卻要我們學習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這時困難未過,上帝要求我們平靜下來,力量才得湧現。 2.

應許不落空(31-32 節)

災難過後,餘剩的民,「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31 節)。耶和華極看重餘民,他們經歷過苦難, 要繼續實踐上帝的心意。 舊約有一個重要觀念,就是「餘民」。並非每個以色列人都得救,只有真心跟隨主的人才能得救,這些人 就是「餘民」。到了列王時代,以色列受列強欺侮,餘民的觀念愈來愈清楚。以賽亞說:「你們的地土荒 涼;……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餘民),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賽一 79)以賽亞的兒子「施亞雅述」(賽七 3)就是餘民的意思。「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 從錫安山而來。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32 節)餘民經歷了刀劍、饑荒、被擄,然後返回應許 之地,永遠敬畏耶和華。上帝施恩眷顧那些經歷了患難而仍站穩的人,所以「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 札根,向上結果」(31 節)。 3.

上帝的審判(33-38 節)

上帝的應許不落空,祂必施行拯救,祂說亞述王「必不得來到這城(耶路撒冷)……也不築壘攻城。他從 哪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33-34 節)。 翌日,耶和華即向亞述施行審判,祂差使者出去擊殺了十八萬五千名亞述人(36 節)。學者多認為上帝 藉鼠疫擊殺他們。西拿基立拔營回國,最後被兒子弒篡王位(37-38 節)。上帝的審判不遲不早,但祂一定會 施行。 B.

現代意義:上帝是我們危機中的膀臂

以賽亞所發出的信息很切合現代人的需要。在苦難中,很多人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苦 難之臨到背後一定由很多因素造成,猶大王的災難也不是一朝一夕臨到。猶大人在苦難中悔改,但苦難不會立 刻消失,苦難考驗人對上帝的倚靠有多少。 亞洲金融風暴的醞釀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人民在這場風暴所遭受的損失,例如失業、投資虧蝕、退休金縮 減等,使他們感到十分無奈和無辜。在這時候,我們也許靠賴所謂二流分析員。然而,我們應當仰望上帝,勤 勤懇懇地做好手上的工作;上帝必定審判不義的投機者。在未來好一段日子,仍要熬過去。但只要深信上帝的 恩典,不驚慌、不浮躁,不怨天、不尤人,損失一定會減少,而將來必定能享受今日勞苦的成果。 我們的上帝不受教會四堵牆的局限,祂更是列邦的主、世界的主,不單掌管宗教屬靈的事,也掌管金融經 濟的事。 V.

喻道材料(可用於「IV.B」)

1.

上帝使人轉憂為喜 以下是一位香港牧者的感人見證。

一九八三年,該牧者成功申請到英國讀神學,他辦好了一切手續,並打算賣去樓宇以取得支持讀書的經 費。可惜當時香港前景不明朗,人心虛怯,港元因九七回歸問題被國際炒家強沽;該牧者剛好於九月某星期五 在律師樓簽約,拿了支票,當時市場美元兌港元是 1 兌 12。他心中感到無奈及悲苦,眼見一生積蓄如水流


去,心裡不禁問:究竟明天港元會否變了廢紙? 在第二天(星期六),全港市民掀起搶購糧食狂潮,米糧、油糧被搶購一空,那種恐懼與月前印尼人的情 況同出一轍:幣值下跌,生活不保;銀行也掀起另一搶購狂潮,無論甚麼外幣,都被搶購一空。當時該牧者手 上所持的支票有二十多萬,要三日後才兌現;換句話說,下星期一才能兌現。該牧者禱告天上的神,又懷疑在 這狂潮下像他這樣一個微末分子,神是否看顧?他沒有跟風搶購,事實上也沒有錢換外幣。到星期日,港府突 然發出緊急通告,把美元與港幣的聯繫匯率固定為 1 兌 8。 三日後(星期一),市面好像災難過後,很多人都因為用了最高價換了外幣,損失慘重!該牧者深深感到 上帝知道他信心軟弱,所以把讀神學僅有的積蓄保存起來。祂不單是個別牧者的神,更是整個社會的神。 2.

上帝必懷抱 英國十九世紀的佈道家亨利‧摩爾思有一度正因其事工壓力而感到苦惱時,主溫柔地提醒他,祂會看顧。

某天當他回家時,他患有小兒麻痺的小女兒米妮坐在她的輪椅上,他正要拿一個包裹上樓去給他的太太, 他女兒卻問他是否可以讓她拿包裹上去。摩爾思說:「親愛的米妮,妳如何能拿這包裹?妳連自己走路都沒辦 法。」 米妮臉上帶著笑容說:「我知道,爸爸。但你可以把包裹給我,當你抱著我的時候,我把它抱著。」 摩爾思把這看成是一幅在描繪他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及他所負擔的宣教事工的圖像,感謝上帝,他可以有 信心地向前邁進,因為他知道有主正懷抱著他。 那位允許要懷抱著以賽亞(賽四十六 4)的全能上帝,就是那位可以懷抱我們的上帝。縱然我們必須克盡 自己的責任,我們卻擁有祂無盡支援的保證,我們必不會因我們負擔的重量而往下沉。 尋求救主幫助你,祂將擔負你和你的重擔。 對那永恆的膀臂來說,沒有甚麼重擔是太重的。 ──《靈命日糧》 1998 年 4 月 28 日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