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滿足(農曆新年講章) 詩篇廿三篇 1997 年 2 月 19 日 Ⅰ標題 A 新春「常滿」 B 一篇家傳戶曉的詩篇 Ⅱ經文 詩篇廿三篇 Ⅲ背景及經文脈絡 A 欣賞詩體經文的竅門 1. 詩體經文的特質 2. 詩廿三的兩幅圖像 B 字義解釋 Ⅳ釋語與現代意義 Ⅴ總結 Ⅵ鳴道材料 使用建議 人生真滿足(農曆新年講章) 詩篇廿三篇 Ⅰ標題 A 新春「常滿」 中國人過農曆新年,很喜歡在米缸上貼上一張揮春:「常滿」。表達他們很希望 糧食充足,可以過一個豐年,而我們新年對人的祝福:恭喜發財、生意興隆、 出入平安、步步高陞等……其實都離不開盼望我們的生活能有真正的福氣、平 安和滿足。 但到底怎樣才能獲得這樣的福氣,獲得真正的滿足呢?什麼才是我們在新年 中,獲得新盼望、新力量的福福泉源呢? B 一篇家傳戶曉的詩篇 詩篇廿三是一篇我們很熟悉、家傳戶曉的詩篇,甚至不少未信主的朋友也會聽
過或讀過的。 這篇詩,描寫羊與牧人的關係。詩人以羊自比,描寫牧人怎樣與他親密同行、 帶領引導。這篇詩的後半部,詩人則以筵席的賓客自比,描述怎樣家主人(神) 賜福思待,使他「福杯滿溢」。 正因為這篇詩是我們十分熟悉,所以讀起來我們不容易有所的體會,往往容易 把自己過去的經驗或別人曾作的解釋讀進去。但其實這篇詩的函意非常豐富, 讀起來應該是歷久常新,能不斷叫我們獲得力量和安慰的。在新春的日子,如 果我們讀出其中深意,更會叫我們感到神話語的力量和滋潤。 Ⅱ經文 詩篇廿三篇 大衛的詩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我必不致缺乏。 2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 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Ⅲ背景及經文脈絡 A 欣賞詩體體經文的竅門 1. 詩體經文的特質 詩篇的文字,其實常常是一些圖像。這話怎麼說呢?原來,詩本身的特質,就 是「圖象化」。中國人詩詞的發展十分豐富、應該更容易明白念詩的竅門。 比如說,我們念李白的詩:「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浮雲和落日,本來都 是常見的景色,但在詩人的手中,卻賦予了特別的意境,浮雲給人的感覺是變 化多端、飄浮不定;落日給人的印象是美麗絢燦,卻不能留住。透過這兩個圖 象,讀者就得容易從浮雲聯想到遊子飄忽無定,從落日聯想到送別的依依不 捨……。 用詩、用圖像來表達一個意念、一個信息,往往給人更大的感染力,這也就是
神在聖經中,常常運用詩的體載(加起來超過三分之一!)來述說祂真理的原 因! 2. 詩廿三的兩幅圖像: 詩體的作品既是董重圖像,那詩篇廿三篇最重要的圖像是什麼? 詩廿三主要有兩幅圖像: 第一是一至四節,是一隻羊得家枚人照顧保護的圖象。 第二是五至六節,是一個凱旋歸來的戰士家王帝為他提設慶功宴的圖象。 這兩幅圖像,其實都與大衛的生平十分吻合的。大衛曾經是牧人,很深了解牧 養羊群的經驗,他也是一個戰士,在撒母耳記上、下多次記載他出戰。並且因 為在掃罪手下殺死非利士的將領歌利亞的「一舉成名」。 我們很需要留意這兩幅圖像。因為它們是理解這篇詩的關鍵。詩人為什麼要使 用這兩幅圖像?就係剛才的唐詩,詩人用浮雲與落日兩幅圖象,都是有特別意 思的,是要運用浮雲與落日的一些特質,來說明遊子與故人的飄忽、不能留住 意。照樣,這裡用羊跟牧人的關係,還有戰士家王為他擺慶功宴的圖像,其實 也是要說明兩方面的真理: 一、羊有了牧人之後,感到無限的穩重、安全、一無所缺。二、戰士家王為他 擺設筵席,感到種種恩福滿溢相隨,無可抗拒!詩人就以這兩幅圖像,比喻自 己對神的經歷,經歷到祂是穩重的保障、恩福的源頭,在祂裡面,已經著全面 的滿足! B 字義解釋 經節 (1) 不致「缺乏」––留意「缺乏一字是沒有受詞(object)的,意即不是不缺乏某 一樣東西,乃是全然無缺,全然滿足! (2) 「躺臥」––在希伯來文中,這字也可以用來指獅子「蹲伏」著等候向獵物 出擊。 「領」我––這裡所用的「領」字,是特別指牧人小心帶領、呵護那些懷孕的母 羊,有額外保護、照顧的意思!(可參以富亞書四十 11) 「安歇」––可「安歇」的水邊,意思是指這些水是非常平靜的,因為羊是十分 膽小的動物,水流稍為澫急,就會十分驚怕! (3) 「靈魂」––希伯來人並沒有將靈魂、身體分割的觀念(這是希腊人的思 想),因此使我的「靈魂」甦醒,其實就是使詩人甦醒的意思。 「甦醒」––這字原文字根是「轉回」這裡所用的文法形式,有轉來轉去、繞圈 子的意思,可參考耶利米書五十 19 節中「再領」一詞的用法。 (4) 「孔蔭」––是加強對幽谷的凶險程度的形容。 「杖」––一種短棒,通常用來擊打野獸用的。 「竿」––一種較長的竿,是預備當羊掉在坑中時把牠拉回來的。杖與竿都是引
導和保護羊的工具。 「安慰」––是指在極深的悲痛中給予的安慰。 (5) 「擺設」––在希伯來文中,這字也可以指戰爭中「擺陣」與敵人對峙。參 撒上十七 21,28。 (6) 「慈愛」––是舊約中常用以指神基於他與選民所立的約而有的愛。 (7) 「住在」––原文此字與戰爭中軍隊「歸回」營中的「歸回」是同一寫法, 表示所住的地方才是最終的安全、保障。 Ⅳ釋經與現代意義 第一節: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詩人說:耶和華是我和牧者,我必不致缺乏!這句話是很特別的。因為一個人 說「缺乏」,必定有一些缺乏的對象––例如缺乏衣服、食物、或者受教育的機 會、甚或較為內在一點:人生的安全感、自信心。 但詩人在這裡提及缺乏,是沒有對象的!換句話說,留有耶和華作他的牧者, 詩人的感受就是「一無所缺」、「全然滿足」! 詩人在此詩第 1 到 4 節要帶的,就是這種「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心情! 啊,這實在是人生最大的福福與賞賜啊。試想,我們現今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 信徒,我們常常會感到「生活逼人」,物價一年比一年上升,為了改善生活,我 們可能是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後,還加上五、六小時的兼職。我們覺得一家四 口擠一個三房的單位太小了,總希望多賺點錢可以換一幢房子、買第二間物 業! 詩人卻詩:「有耶和華作我的牧者,我已一無所缺!」(原文的意思)這是一種 何等滿足、何等安祥的心境! 詩人怎樣經歷體驗到這種福氣呢? 第二節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這句話也是很特別的:我們來注意,詩人說他的牧者要把他帶到青草地上、躺 臥下來;而且到「可安歇」的水邊。詩人卻沒有說:詩人把他帶去肥美的草場、 讓牠可以飽餐一頓! 那麼,在青草地上躺臥下來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羊是一種反芻的動物。牠每次吃飽食物,就需要我一個地方躺下,好可 以把食物倒嚼、消化!到可安歇的水邊,也和這點有關的:原來,羊是一種非 常膽小、畏怯的動物,如果飲水的地方稍為湍急,牠就會害怕退避! 所以,這幅圖畫所描繪的重點,原來不單是牧人為羊無應豐富的飲食,使牠無 缺;它要描繪的,是一隻給牧人餵飽了,而且無微不致地把它帶到青草地、可 安歇的溪水旁慢慢細嚼、消化所吃的羊的情景。詩人在這裡著重的就是這頭羊 的安樂、滿足!
今天,我們能夠為神已賜給我們的感到安樂、滿足嗎?還是我們都跟世人一 樣,不斷在金錢與名利的追逐中打滾?神賜給我們的,原已是可以使我們滿 足、豐富的,我們今天是在當中享受、欣喜;還是仍在埋怨或要求更多,覺得 神沒有看顧我們,我們還沒有得著最好的呢? 第二節這裡,詩人描寫神「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這裡用的「領」字是很特別 的,這字原來是用來描寫牧人帶領那些懷孕的母羊的,是特別加以細心照顧、 呵護的意思! 有這樣的一位牧人引領我們、照顧和保護我們,我們還懼怕什麼呢? 第三節 祂使么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希伯來人的人觀,從來是沒有將「靈魂」和「肉體」嚴格區分、視之為對立的。 因此詩人用我的「雲魂」一詞,是一種修辭的手法,所指的就是詩人自己而已。 但詩人說,神也就是他的牧者,使他的靈魂「甦醒」是什麼意思? 原來,「甦醒」這詞是一個用得很特別的字服:這字在此句中所用的文法形式, 是有繞圈子、轉來轉去的意思。同一個字曾用於耶利米書五十章 19 節,那兒 說:「我必再領以色列回他的草場,他必在迦密和巴珊吃草,又在以法蓮山上和 基利境內,得以飽足。」其中「再領」一字,在原文跟這處「甦醒」就是同一個 字,以同一個文法形式表達的。耶利米書這一處經文和圖像,其實就是指以色 列人曾經流浪遠離神,神要帶著他們繞很多圈子才能再把他們帶回草場。 在第三節這裡用「甦醒」一詞,其實與耶利米書那裡用這字詞(中文譯作「再領」) 有同一意思的:就是神透過繞很多曲折的道路,也要再把我們領回! 為什麼神願意這樣作呢?答案在下半節:「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原來,好牧人對羊群無微不致、百般照顧、保護、甚至他們走了岔路,也把他 們領回,並不是因為羊群「聽話」、乖巧的。羊天生就是既膽小又愚鈍的動物, 他們既不能自己覓食、又沒有自衛的能力,甚至連認路也不懂,每一方面都要 牧人照顧。而牧人願意細心照料、引領他們,完全不是因為牠們有突出的表 現:某一隻羊乖巧些、聰明些、討牧人喜歡多些,牧人就特別多些關顧牧、保 護牠。相反,某些羊特別容易迷失、特別軟弱和易受傷害,牧人才多番關顧。 第四節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必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權、 你的竿都安慰我 「死蔭」一詞,是加強那幽谷凶險的程度,在巴勒斯坦地,多是沙漠地區,肥美 的草場並不是常見的,而它們往往生落在山巒之中。牧人為了要讓羊群得到最 好的餵羊,從不避艱辛,帶領他們經過起伏的山巒,進入山谷中的肥美草地。 但山巒中有林木,野獸就特別多,也特別容易迷路或掉進陷阱中。因此,牧人 的帶領就分外重要! 神以祂的杖、祂的竿來安慰,引導我們。「枚」一詞是一種短棒,通常是用來驅 趕野獸的,而「竿」是一枝較長的木棒,通常是預備在羊掉下坑中把牠們拉回來
的。 詩人感到有了神這位大牧人照顧,就不怕遭害了––不怕遭害原來的意思,不 是指不會遇上危險,而是遇上了危險,也能不驚懼。有中國人的成語來總括, 就不是「有警無險」而是「履險若夷」! 不錯,神為了要我們的生命更豐盛,得到更飽足、豐富的餵羊,有時會把我們 帶到凶險的幽谷中,但神並不丟下我們、撇棄我們,祂保證會與我們同在,就 好像母親跟她的小孩子同在一般。小孩子到市場上迷了路,雖然身邊有很多人 「同在」,也會嚎啕大哭,十分驚慌;但倘若母親在身旁,他就不會再驚慌–– 因為這種同在是有親密的關係作基礎的,他知道引領他的是誰、並經歷過她是 可信可靠的! 第五節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 溢 進入第五節,詩人是轉了另一個圖像,他以一個戰士凱旋歸來,得到主為他棍 慶功宴的情景自比!大衛曾是一個戰士,因為他用這圖像,來說明神的恩福怎 樣相隨。 詩人這裡所用很多字眼,都是與戰爭的場面有關的,「擺設」一詞,原來跟戰爭 中「擺陣」用的是同一個字(是撒上)––原來,敵人當前,是要擺降跟詩人對 抗的,但神卻把情景扭轉:在敵人面前,為他擺設筵席! 在筵席中,上賓會得家主人以膏油(一般來說是橄欖油)膏抹,在巴勒斯坦地那 樣乾燥的地方,這膏油是十分滋潤的。另一方面,主人以美酒相待,使他「福杯 滿溢」。 這節經文所要表達的,是一幅十分充沛、豐滿而至恩福瀉溢的圖畫。(1-4 節牧 人與羊的圖畫,在 1-2 節是要表達無缺,這裡則進深一步表達十分豐足,以致瀉 溢!) 第六節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與慈愛隨著我,我必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 永遠。 這裡所用「隨著」一字,也是一個軍事字眼,原意是指敵人追逼。詩人也特別把 這圖像轉換了,變為神的恩惠與慈愛相隨––而且是不可抗拒地追趕上來!這 點與第 3 節形成一個對比與呼應。因為第 3 節提到神如牧羊人在羊前面帶領引 導,這裡則提到神的恩惠與慈愛在後面追逼緊隨。叫我們看見神的恩福是何等 豐盛。 詩人也許亦聯想起到過王宮的經驗,「殿中」的殿字,與王宮是同一個字,但詩 人更渴望的,是住在耶和華的殿宇。這裡所用的「任」字,也是戰爭的字眼。古 代以色列人打仗,每次出戰勝敗都要在日落之前返回營中,不能回營就代表被 困或陣亡了。「住」字在原文,也就是戰爭中描寫軍隊「回營」的同一個字!它 要表達的,是回去得到蔭庇、保護、十分安全、穩妥的意思!
詩人在這裡所要表達的,也就是神成為詩人最終的保障,他願意一生一世,在 耶和華的覆庇之下度過! Ⅴ總結 總括來說,詩篇廿三篇,就是要透過兩幅圖畫,向我們表達:(一)有神為我們 的牧者,我們一無所缺,雖經艱難危險、神仍必引導保護,成為我們最大的滿 足!(二)神也好像一個好客的王歡迎榮歸的戰士,將他的恩福傾注在我們身 上,使我們的福樂豐滿湧溢,無法抗拒! 這篇詩其實給我們帶出三方面的信息: (一)我們每一個人都如羊需要牧人一樣,十分需要神。但要承認自己是羊是很 不容易的:我們要體會到神面前,自己的才能、智慧是多麼不可靠,我們所有 的一切,都是神的恩典與賜予。這實在需要極大的謙卑!在這種體會、了解 中,我們全心全意地依賴神,祂就成為我們最大的安全與保障! (二)神的同在、保護;祂基於與我們所立的約而產生的愛與恩慈,是我們人生 最大的保障。不是因為我們聰明玲利、乖巧聽話他才愛我們!就是在我們迷失 方向、軟弱背逆的時候,祂還是那樣愛我們,且特別為我們用心費神,以致我 們有回轉的機會。這是祂立約的愛所帶給我們的希望! (三)神帶領我們、引導我們走向更豐盛的人生,這過程常常也會經歷危險與艱 辛的。正如詩歌說:「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也未曾應許,花香常漫」基督徒 在世上同樣會經歷到種種困難與不幸:基督徒不能幸免於遇到意外、患上癌 症、生下有缺陷的孩子…… 但神的應許就是,在這一切中,祂要與我們同在,像母親保抱孩子、像牧人照 顧懷孕的母羊一樣,每步照顧、引領我們! 這也是我們經歷生活中種種艱難困境時的盼望所在!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詩所用的很多字眼,在希伯來文中所用的,也是一些 有雙重意思的字眼,就像字義解釋部分(ⅢB)所講的,「躺臥」本身也可解作 獅子蹲伏等候撲擊獵物。「甦醒」是迷失之後經歷曲折迂迴的繞行,「安慰」, 是在極深的悲慟中得到慰解和意思。「擺設」筵席是與敵人擺陣相對、恩惠與慈 愛「隨著」是等同於敵人追趕逼迫。詩人似乎是有意選用這些字眼,為要襯托出 神是可以越過逆境來保守我們的! Ⅵ喻道材料 二、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個見証: 在香港某醫院有一對父女,他們一同擔任醫院的義工,常常探望、安慰其他病 人。 然而,這位女兒原來自小就是雙腿無力、不能行走!但她有一些信主又非關心 她的表兄妹和哥哥、自小把他帶返主日學,所以她的童年還是蠻開心的。但隨
著歲月,她看到自己不能和其他正常的朋友一起上學、外出,心中也感到悲 傷、低沈,也曾想過要自殺! 他爸爸是一位公務員。一直都沒有信仰,但因為女兒的緣故,也有機會接觸福 音,可是卻沒有決志。 女兒後來因為信了耶穌,生命積極起來。但這位爸爸一直沒作決定。那時候, 他有一位兒子在英國讀書,他知道兒子讀書成績一向平平,不是很突出的。有 一天,他就跟神許願,說:如果我的兒子在英國讀書,能夠有很好的成績畢 業,我就要失去相信你了。當時他心想,這也是很困難的,只是一個遙遠的願 望而已,並沒有期待真的能夠實現。 但神竟垂聽了他的禱告。他兒子畢業時,竟得了一級榮譽和三個獎學金,讓他 可以再進修!他興奮極了,他也記起自己曾經向神許下的諾言。於是就主動再 去教會,決定要跟隨主了!這時他的年事已高了,但他沒忘記主對他和他家人 的豐盛恩典,在退休以後,他就會坐輪椅的女兒在醫院中一起做義工、四處見 証主在他們一家人身上的恩典! 這見証說明了人生中會有很多懮傷和艱困。但神的恩惠與慈愛也確實是無可抗 拒的! 使用建議 1. 這是一篇為農曆新年而寫的道村,配合中國人在新年中盼望多福多樂、豐盛 滿足的主題,闡釋詩篇廿三篇。 2.此詩本身是一篇能豐富地承在我們不同人生體驗的詩,因此是歷久常新,廣 為傳誦。 除了文中所提的一些生活實況,使用者可多舉身邊弟兄姊妹熟悉的具體事例, 說明神的慈愛與保守,並他如何在充滿掙扎起伏的人生中、成為我們的保障、 滿足。 3. 香港、東南亞或不同的亞洲社會,都面對不同的變動,可在從這角度進一步 默想此詩,對於轉變,動蕩中的時局、人生不同的起伏遭濟,此詩都可有其豐 富信息。 此篇道材Ⅰ標題的部分,可借用於講章中作為引子。第Ⅲ部分背景及經文脈 絡,交代了詩體經文的特質(A1)及欣賞此詩的竅門(A2),而 B 部分交代了經節 中一些重要字眼的字義。對研經興趣較濃的會眾,可多介紹背景及欣賞此詩之 道。而倘若講員時間有限,可詩中使用Ⅳ釋語與現代意義的部分。 Ⅴ總結部分是對全詩信息的綜合,可作為講章標題的參考。使用者亦可考慮在 崇拜中配合唱誦詩篇廿三篇,幫助會眾在講通之前或之後投入此詩。
經文中,義路一詞,所要強調的不是「正確」的路的意思(相對於錯誤」,反而 詩人是著重舊約中有關「公義」的觀念––舊約中「公義」一字,其實常常是用 來指選民與神之間的關係,合手立約的關係,就是「公義」。 「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意思就是神因著自己是好牧人的緣故,要按祂立 約的愛、帶領我們行走在與祂保持關係的道路中!而這愛,是祂先無條件地付 出、且忠誠地持守到底! 2. 作者帶領我們、嘗試用欣賞詩詞––質賞其意象、構圖的方式,來了解詩 篇廿三篇,並配合對原文深入的劊析,幫助我們理解詩人的「意境」和要帶出的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