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的事奉

Page 1

Ⅰ. 釋題 A. 事奉的次序——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每個屬主的兒女都應該盼望有美好的生活與事奉,但無論作何事都有一定的次序與規則,正如古語所說: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屬靈的事亦不例外。神在聖經中為信徒訂下許多追求的原則,都有它們基本的次 序,信徒若積極遵行,必能有效地過合神心意的生活。 羅馬書第十二章各項生活與事奉的原則中,保羅按著它們的重要性將次序一一排列。在本章前八節經文 中,他清楚地指出有關基督徒生活與事奉的幾項要點:1. 身心奉獻——對神(1 節);2. 擺脫世俗——對世 界(2 節);3. 觀點正確——對己(3 節);4. 恩賜配搭—— 對事及對人(4-8 節)。這次序一點也不能 含糊,亦不能本末倒置,這次序的排列指出信徒事奉與生活過程中的四部曲。 B. 獻身是一切事奉與生活的根基 這篇講章因為篇幅關係,只論述第 1 至 2 兩節。而這兩節經文所論述的主旨,是指出「獻身乃基督徒一 切事奉與生活的根基」。 Ⅱ. 經文 羅馬書十二 1-2 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 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Ⅲ. 背景與經文脈絡 A. 經文與上文的關係 羅馬書第十二章已被公認為信徒在屬靈生活與事奉的操練上不可不讀的一章,但在研究的過程中,它卻不 能單獨處理,必須在上下文中尋找寶貴的亮光。從十二章 1 節開始的「所以」,清楚地顯示羅馬書第十二章 是接續上文(一至十一章)教義性論述後之新段落開始。

B.

經文與下文的關係 這個新段落一直延續至十五章 13 節,是討論基督徒新生活的模式——包括如何對神、對己與對人的各方 面。基督教的存在,從來不是只為滿足人頭腦的好奇心或理性的需要,乃是為人提供正確的指示和屬靈的力 量,活出一個更新的、屬神的生命。知識乃為實行,「信行合一」乃聖經教訓中的一貫命脈(參約十三 17; 弗四 1;腓二 12;雅二 14-26),不容忽視。 Ⅳ.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奉獻身心(1 節) 1. 奉獻的根據 「奉獻」是基於「神的慈悲」而來,是保羅在上文所述因信稱義的教義中,神的慈悲憐憫藉著耶穌基督的 救贖臨到我們這些蒙恩的罪人身上,一切皆是神的恩典,非因人的功德與善行而來。我們的身子都是被「重價 買來的」,並不屬於自己所擁有,因此要在身子上榮耀神(林前六 19-20)。神既用祂的慈悲救贖了我們,祂 要求我們將身體獻上,又豈有不公呢? 神常用「慈悲」來作「征服」我們的「武器」,祂不用權力強迫我們,不施壓力要我們就範;乃是用「慈 悲」勸諭我們歸順祂。請問:「到底用慈悲勸諭人的力量大呢?還是用強權壓迫人的力量大呢?」雖然世界是 講強權,講力量;然而主卻要求我們對祂作出的回應,是甘心樂意、全無勉強成份的。因強權迫出來的愛是沒 有價值的,自願自發的愛才有意義。 最近看了一篇短文,名為:「愛裡沒有公平」,茲引述如下:「這個世界的人是以甚麼來待人呢?他們所 尋求『公平』二字,你說這世界是公平的嗎?這個世界一點也不公平,若要尋求公平的話,你不要在這個世界 中來尋找。就算是可以找得到,也是一個十分冷酷的世界。……愛裡是沒有公平的。一個母親若要公平,最好 是不要愛。一個母親是不會在孩子面前,要他們簽好合約——若是她好好養育孩子十八年,他就要以後好好照 顧她十八年以作回報。這是公平,但這不是愛。」 我的大女兒已經進大學。她在讀大學第二年的時候,寄來一封信,特別感謝我們夫婦二人多年來養育之 恩。當我們看完那張小小的咭片上所寫的一段話之後,我深受感動,心想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與辛勞教養這孩 子,收到這樣的咭片之後就感到心滿意足了。後來想一想,一定是在她的大學團契裡有人教她這樣作的,不然 怎會無緣無故想起要來這一招呢!但是再想深一層,就是有人教她又怎樣,只要她肯學,出於她心底的意願, 那就好了,又有誰一生下來就懂得感恩圖報呢?還不是要人教! 其實我們對神的回應亦是一樣,只要我們對神有一點愛的回應,一份心意的表達,神的心就會因此而得著 滿足了。 2. 奉獻的意義 奉獻甚麼呢?要「將身體獻上」。初讀這處經文的時候,會以為保羅只要求信徒獻上身體而不看重心靈的 奉獻!其實要解釋這句話,必須從兩方面來看:


a. 這是文學上所採用的「舉隅法」(Synecdoche),用部分(「身體」)來代替全部(「全人」),說 明信徒蒙救贖的「身體」所代表的「全人」,全然獻給主,在主的支配與驅使之下來生活。 b. 保羅採取這用法並不是頭一次,他在第六章亦曾用過:「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 要像從死裡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六 13;參六 19)因此「肢體」的 奉獻與「全人」的奉獻是連在一起的。 人不能獻身體而不獻心的。「心」是身體各部的中樞,是知、情、意的指揮塔。心在人在;心若不在,身 體只是軀殼,亳無功用。因此,一位奧林匹克的跳高教練教導他的運動員說:「將你的心先拋過去,你的身體 自然會跟上來」("Throw you heart over the bar, and your body will follow"),正是這個意思。 將身體獻上作甚麼呢?要作「活祭」。從「活祭」的形容,更指出這項奉獻是全部所有的奉獻,不是部分 的。因為舊約要獻的燔祭,必須先要經過死的過程,然後毫無保留地全燒在壇上。 「活祭」的意義並不是「活動的祭物」,可以一時奉獻,一時收回,隨隨便便,全無禁制。「活」不是可 移動的「活」(movable),乃是「活生生」的「活」(living),千萬不要憑私意來亂解聖經。 在舊約中沒有不死的祭物;然而保羅在此借用舊約獻祭的觀念,引出一個新的神學觀念,因為沒有「祭 物」是不死的,而活著的就不能稱之為祭物;這種矛盾的用法在文學上稱之為「矛盾修辭法」 (Oxymoron)。 「活祭」的意義夾雜著新舊兩約的神學精華,意思是新約信徒獻上自己,不必作「死祭」——不必個個為主殉 道獻在壇上;只須活著成為馨香的祭物——遵主的引導而行,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今日的基督徒太現實了,太會計較了,不明白事奉與生活的基礎其實是奉獻自己作活祭—— 為主的緣故 而付上代價,犧牲自己。 3. 奉獻的特徵 保羅除了說明這祭物是「活祭」之外,還指出它的另外三項特徵: a. 是聖潔的——「聖潔」是甚麼意思呢?在此,「聖潔」與祭物相連,當然是指祭物獻在壇上分別為 聖、全屬於主、不能收回的意思。這是地位上的聖潔。 地位上的聖潔就如「聖經」。若有一本被讀得破爛不堪的聖經,請問它仍配得上稱為「聖經」嗎?當然 配!因為它的「聖」是在地位上的分別為聖。又例如「聖徒」一詞,主要亦是指地位上的「聖潔」。哥林多教 會是新約中最麻煩、問題最多的教會。他們分黨分派,道德敗落,充滿著屬血氣與屬肉體的人。若是今天有牧 者同道考慮要到這樣的教會牧養,我會請他三思,要萬二分清楚神的引導才可答允。然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的 開始,稱呼他們是「神的教會」,而且蒙召作「聖徒」(林前一 2)。請問他們「聖」在哪裡呢?是分別為聖 的「聖」。 說到這裡,我並沒有意思要放寬標準,讓信徒過隨便的生活。因為除了地位上的聖潔之外,還須有生活上 的聖潔,二者是不能分割的。舊約所獻的祭物必須無殘疾,而且獻祭的人,必須在禮儀上清潔無瑕,祭物才會 有效。 今日的信徒應該自潔過聖潔的生活,生活聖潔、思想聖潔、言語聖潔,與「聖徒」的名稱與地位相稱,因 為我們所事奉的是一位聖潔的神。不知道弟兄姊妹曾否與有潔癖的人在一起生活,那必定不好過。因為你碰過 的東西,他們會用布抹一抹;你走過的地方,他們都會用地拖拖一拖。這樣的生活令人提心吊膽,十分緊張。 其實弟兄姊妹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神是一位有潔癖的神,而且是極度有潔癖的神。在舊約利未記中經常出現一 句話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神要每一個到祂面前的人,都要聖潔,因為非聖潔沒有人能見 主。 b. 是神所喜悅的——意思是所獻上的祭物必須合神的心意,是神所悅納的。在這兩節經文中,「喜悅」 一詞曾出現兩次,均指到「神的喜悅」——獻活祭要得神喜悅,並且要經常察驗何為神純全「可喜悅」的旨 意。奉獻者的生活形態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形態——以神的心為心,以神的喜悅為喜悅,一切的心思、言語與 行動,均以神為出發點。譬如赴崇拜聚會時得先問:「神今天可以從我身上得著甚麼?」並非先問:「我可以 從神得著甚麼?」不是後者問得不對,乃是先後次序顛倒了。又如傳福音的目的是要使主的名得著榮耀,主的 計劃得著成就;然後才是人的靈魂得著拯救。又如服事主並非為自己的利益,為將來冠冕上可以多放幾粒寶 石;乃是使主的心意得著滿足。這一切都印証了討神喜悅的生命表現。 神在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曾應許要賜他一個兒子,不單要賜他一個兒子,乃要從撒萊賜給他一個兒子 (創十八 14)。然而亞伯拉罕因為等得不耐煩,就自作聰明,找使女夏甲生了一個以實瑪利來頂數。亞伯拉 罕心中可能認為:「神要賜我一個兒子,撒萊不育,那麼從夏甲生一個豈不是一樣嗎?」然而神不單注意結 果,祂亦看重過程——神要從撒萊生的才算數。結果亞伯拉罕自討沒趣。神不單要看工作,亦要看工作的過 程;不單看事奉的成果,亦要看我們的心態。 c. 是理所當然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如此事奉」到底是怎樣的事奉呢?當然是 指上文所說,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事奉了。保羅講到這裡,忽然想起奉獻的「必須性」。他指出「獻身」是 每個信徒當盡的責任,是推卻不了的。我們都是重價買來的人,身子本不屬自己所有,乃屬主的,因此將身體 獻上是理所當然的事。「理所當然」一詞是從「道」(logos)字的字根而來,有「按理而行」的意思;按保 羅的瞭解,信徒的獻身是「合乎邏輯」、「千應萬該」的事。


在此要解決一個問題。為甚麼保羅在開始的時候說:「以神的慈悲勸……」,而現在又說這樣事奉是「理 所當然」的呢?其實這二者之間並沒有甚麼矛盾,因為奉獻給神是心甘情願、卻又是理所當然的事,有自發 性,亦有它的必然性。我奉勸弟兄姊妹要甘心樂意地作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提到「獻身」事主,有些信徒會即時產生某種侷促感,然而問他們為甚麼會這樣,他們亦無法解釋。因此 有些信徒對於「獻心會」或「奮興會」後的呼召會患上敏感症,希望自己不會在會中「沉不住氣」,到達「不 可收拾」的地步。可悲! B. 擺脫世俗(2 節) 一個奉獻的人必須當心,因為奉獻的生活並不是一個順暢的過程。保羅深知這問題,因此他勸勉弟兄姊妹 要注意三件事。 1. 不要效法世界 甚麼叫作「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呢?「世界」應為「世代」,是指「罪惡的世代」(加一 4),墮落了而 被魔鬼所管轄的潮流、風俗與習慣。「不要效法世界」又是甚麼意思呢?有人給這句話下定義說:「不要作世 俗潮流所作的事」。但問題是:甚麼是世俗潮流所作的事呢?譬如買新房子、新車子,穿新衣服等,是不是效 法世界的行徑呢?若然是,那麼基督徒是否只可以用舊貨,擺出一副寒酸相,守著一大堆規條:不可作這個, 不可作那個等等……。是否這樣就等如屬靈,不效法世界呢? 然而我們都知道,活在這世界中,許多事物是不能這樣劃分的,擁有世界上的物質不就等如「效法世 界」。 「不要效法世界」是心態多於行動。另外一個更好的定義是:「不要讓世界成形在心裡,不要因為世界定 了標準或模式要我們跟從,我們就盲目跟從、模仿與附和。」主耶穌要求祂的門徒在世界而不屬世界,「不屬 世界」就是不讓世界將你當作它的自己人,不與它站同一陣線,不同流合污。今日社會的風尚、潮流、時髦, 皆往往被「世界之神」所利用,使世人心眼被蒙蔽,不分好歹,盲目跟從。許多信徒亦跟風,為要與世界認 同,要追上時代,所以竭盡所能要去討世界的歡心;為要維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保存在世界上的名分與標 誌,就放棄屬靈的立場,甘心為世界賣命。信徒應有敏銳的心,看清楚世界的本質,竭力擺脫世界的影響。 2. 心意更新變化 怎樣可以持續不要效法世界呢?時代正在動,整個大趨勢正在轉,基督徒不可靜坐,甚麼都不作。那麼當 如何「動」呢?保羅鼓勵先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這裡的「心意……變化」一詞,正好與「不要效法」是相對詞。後者指出在「形態上的跟隨」,由希臘文 schema 的字根而來,重點在於指出外表的模型;前者形容在「心意上的變像」,從希臘文 morphe 的字根而 來,注重內在形像外顯於實際的行動上。主耶穌登山變像時曾用過這詞(太十七 2;可九 2);又在哥林多後 書三章 18 節中,它用來指出變成主的形像,榮上加榮的情景。心意更新,就有主的形像,變成主的樣式,榮 耀而尊貴,得人稱羨。 「心意更新而變化」是指:心意經常在神面前敞開。不拘泥一些傳統或習慣,不認為以前這樣作,就必須 繼續要這樣作。心要經常問:「為甚麼要這樣作?」「這傳統在最初的時候是怎樣形成的呢?」使我們在這世 代中發揮最大的功能。 3. 察驗神的心意 「心意更新而變化」有它主要的目的。當一個人心意更新而變化之後,他就可以察驗何為神的旨意——是 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察驗」有「考驗」(prove)的意思。但在這裡並不是要考驗神的旨意到底是好還是壞。它含有「驗証 後而曉得」,知道是確實無誤的意思。當一個人心意更新而變化之後,就可以對神的旨意有一個嶄新的認識。 神的旨意是祂對祂子民的道德上要求,從上文下理看來,是引帶他們過成聖生活的規範。它是「善良」的 旨意,是好的,引人向善的旨意;是「純全」的旨意,使人完備無瑕的旨意;又是可喜悅的旨意,可以討神喜 悅的旨意。 世上的人讓世界成形在他們心中,但信徒卻以神的旨意作為規範與準繩。在這節經文中,可以看見這個強 烈的對比。 Ⅴ. 結論 一個奉獻自己身心給主的人,他的生活與事奉都必定以神為中心,無時無刻不注意他所作的是否滿足神的 心意。請檢查一下你屬靈的生命,藉著回答下列的問題來作個總反省。 ‧ 有甚麼事是神以為「是」,而你卻竊以為「非」的? ‧ 有甚麼事是神所恨惡,卻是你所戀慕的? ‧ 有甚麼不良的意念藏在你心中,是你口裡不肯承認的? ‧ 有甚麼壞習慣是你不敢告訴人,卻是暗中追求的? ‧ 有甚麼話是你怕人聽見,但仍在竊竊私語的? ‧ 有甚麼事是你怕人發現,但仍在繼續進行的? ‧ 有甚麼人是你所憎厭,但卻在外表假意奉承的? ‧ 有甚麼真理因你不願意遵行,而用各樣方法企圖將它貶值的? ‧ 有甚麼虛妄的事因為合你心意,而願意大力支持的? 你願意在主面前求祂赦免,重新奉獻自己在祂手中,再次作祂的器皿,被祂使用嗎? Ⅵ. 喻道材料


在上面「釋義與現代意義」部分中,已加插了好些喻道的材料,如:「愛裡沒有公平」的短文;我女 兒寄謝咭來;與有潔癖的人同住等。現再提供下列三項,可酌情使用。 1. 在獻身與獻心二者之間的平衡 「基督徒把自己奉獻給基督,抱定為主而活的基本人生態度。這是一般性的奉獻。這一種奉獻否定了『自 我』,確定了『基督』,正是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這一種奉獻是真正基督化人生的基礎,是絕對不可缺少的。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不獻身而真正跟從基督的 腳步。 獻身裡面包括著獻心。保羅之所以不說獻心而說獻身,是因為獻身比獻心更加具體。獻心可能變成感情上 的空洞名詞,事實上有許多獻心而不獻身的基督徒。『心』是獻上了,但是『身』仍然為自己而活。保羅有鑑 於此,所以他在講到奉獻的時候,不厭其詳的反覆說明:『將自己獻給上帝,並且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上 帝。』(羅六 13)」 (引自:滕近輝牧師) 2. 有關獻「活祭」 可用下面的一則寓言。強調奉獻要在生前,不要在死後。 「有一次一隻豬與一條牛在談話,豬對牛說:『牛大哥,我覺得豬的一生真是不公平,其實我對人類的貢 獻並不少,你看我的身體不是供給人富營養的食物嗎?特別是中國人,將我身上的每一部分都可以拿來吃。但 為甚麼人經常將我們與不好的東西放在一起呢?甚麼肥豬、蠢豬、懶惰豬、豬八戒等;認真是太不公平了!』 牛聽後回答說:『豬小弟,我看這不是無原因的。第一,你的貢獻不是心甘情願作的,你看你們豬一族被 拖到屠場去的時候,豈不是大喊大叫嗎?第二,我看你的貢獻是在你死後才獻上的,與我們牛一族就不一樣 了。你看我們在生前耕地,我們的牛媽媽被擠牛奶供人飲用等,都是生前所作的。』」 3. 有關「世界」的意義 ‧ 對於亞干,幾件衣服是他的「世界」。 ‧ 對於猶大,魔鬼用三十塊銀子作餌引誘他。 ‧ 對於耶穌,魔鬼卻出「世上的榮華」作為代價。 ‧ 還有羅得的妻、行邪術的西門、底馬等,他們都被世界的神弄瞎心眼。 魔鬼全知道你我的心,牠會用適當的辦法來使我們陷入牠的網羅。 使用建議 1. 這篇「道材」的經文雖然只有兩節,但卻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真理。只要將它的意義解釋清楚,就可以 成為一篇十分有份量的「道」。(當然不可以忽略信息的應用!) 2. 在「V. 結論」中,提供了一次總反省的問題,都是朝著要過討神喜悅的奉獻生活而設計的。講者可 以按會眾實際的需要而有所增減。 2

道材★獻身的事奉★ 97-6-1 P.8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