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給他們吃吧!」 大綱: I.
釋題
II.
經文 馬太福音十四13-21
III.
IV.
背景 A.
猶太人的餅和魚
B.
五千人和十二籃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時候已經過了」?──時候到了!(15節)
B.
「你們給他們吃吧!」(16節)
C.
「拿過來給我。」(18節)
D.
「祝福,擘開餅,遞給……,又遞給……」(19節)
V.
結論
VI.
喻道材料 1.
小學校長向學生行禮?
2.
倍增效應
3.
共振的力量
1
I.
釋題 五餅二魚的故事,可能是我們聽得最多最熟悉的一個神蹟。嘴上不說,我們心
裡可能會覺得,牧師再講這一篇道也沒有多少新鮮意念了。還打起精神坐在教會 聽,一是盡信徒本分,二是給牧師一點面子。總之,這老一套教訓我們都已經知道 了。這種心態會妨礙我們領受聖經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耶穌基督的哪些神蹟在四本福音書中一致都有記載?只有一個!就是「五餅二 魚」!神蹟是耶穌為第一世紀身邊的人所行的,聖經記載下來,是給我們讀,要我 們從中學習遵行的。我們要特別注意,「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 泥爐中煉過七次」(詩十二6),聖靈帶領福音書的作者四次記下這件事,要我們 讀經時把這故事讀四遍,是神的匠心獨運,絕非偶然。講臺上反覆宣講的,正是神 認為有必要在新約中重述四次之多的深意,我們必須認真領受,不能因為對故事本 身熟悉就輕忽對待,更不可以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 II.
經文 馬太福音十四13-21
13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 祂。14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15天將晚的時 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 裏去,自己買吃的。」16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17門徒說: 「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兩條魚。」18耶穌說:「拿過來給我。」19於是吩咐眾人 坐在草地上,就拿這五個餅,兩條魚,望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 遞給眾人。20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 子。21吃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III.
背景與解釋
A.
猶太人的餅和魚 餅是第一世紀猶太人的主食。他們的餅當然不是我們現代人所見的這樣,既不
像中式的燒餅,也不像西式的麵包。是用石磨將轂粒磨碎成粉,加水揉成麵團,放 置在平鍋、鐵板甚至石板上,在爐灶內用木柴、炭火或牛糞烤熟的。當時有兩種 餅,大的一種直徑約一呎,遇熱發起厚達三吋,烤熟很費勁,約需時45分鐘,一般 用於商業,人們買來作長途旅行時的食物;另一種小的是平常家用的,為便於烤 2
熟,體積就很小,一個男孩一餐可以吃五個,大小形狀非常像加利利湖畔扁圓的卵 石。本段經文提及的五個餅應該是小的那種,否則一個小孩子不可能也不需要隨身 帶那麼多食物。 約翰福音指出這五個餅是大麥做的(約六9)。大麥比小麥產量高、成熟早, 一般荒年暴歲往往只有大麥才有收成。大麥穀粒大、麥芒長,籽實和麥麩緊密黏合 不分,烤出餅來色澤發黑,入口粗糙。巴勒斯坦人也常用大麥飼養牲畜。因為價錢 比小麥便宜,大多數窮人主要用大麥做餅。這個吃大麥餅的孩子不會是富家子弟。 當時一般只有重大慶典才有肉食,餅和魚是日常食譜,蔬菜多是豆類,也有苦 菜、芹菜等,棗子熟了也用來佐食。加利利湖邊的打魚人自然靠湖吃湖,與我們中 國黃土高原內陸文化視魚為貴族食品不同,貧窮的猶太人也用不著哀嘆「長鋏歸去 兮,食無魚」。這兩條魚可不是我們的清蒸、湯煮、紅燒、油煎、糖醋之類, 當時最普遍的貯存方法是用鹽醃成鹹魚乾,便於久貯儲和運輸。這兩條魚也是這種 烤熟了的乾鹹魚,這孩子才可以用來作乾糧帶著走。兩條魚很小,大約是沙丁魚那 麼大。小魚比大魚價廉,當然對窮人也比較適宜。 B.
五千人和十二籃 在四福音書中,不約而同都記錄了這兩個數字:吃餅的男人約五千人,剩下的
碎餅碎魚裝滿了十二籃。這些數字並不是隨意估計的。 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記載了當時耶穌與門徒怎樣統計人數。耶穌吩咐他們一 排排坐在青草地上,一百人或五十人一排(可六39-40;路九14)。這樣,有多少 人就一目了然;分餅和魚的時候,一排排依次傳遞,也不會遺漏後排的人。聖經還 特別指出,當時沒有計算婦女和兒童在內(太十四21)。這就有力地批駁了近代的 新派神學家努力要淡化這個超自然神蹟的企圖。他們武斷認定五餅二魚不可能增 加,所以毫無根據地判斷人數不可能有那麼多。而且他們想像力豐富,說當時必定 人人都客氣謙讓,擁擠在前面的人吃到了一點兒碎屑,後面的人沒有吃到,但都異 口同聲說「飽了」,來安慰耶穌的好心。耶穌彷彿早已預計到後世不肖子孫的伎 倆,所以祂不但採用了分排統計法,使人數不可能算錯或遺漏,而且聖靈感動四福 音書作者各自都記錄了這數目和分派坐下的具體細節。這是新派神學家無法自圓其 說的。 四福音書一致記載了眾人吃飽之後剩下的十二籃,也不是閑筆。最新的「化除 神蹟」說法,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說耶穌是個大氣功師,祂發功使大眾不感覺飢 3
餓,這樣「辟穀」,很少的一點兒食物就夠了。如果真是這樣,擘開的碎五餅二魚 又怎能裝得滿十二籃?一籃都裝不滿!不要驚奇,野地裡的門徒上哪兒找籃子?原 來當時猶太人出門旅行時,個個都必然帶著他們的籃子,這些籃子是瓶形的,入口 窄小下底擴大,用柳條編成。羅馬詩人猶拿文里提到這種籃子說:「猶太人背著那 不可分離的籃子是他們特出的形象。他背著那籃子,一則是因為預備隨時放置物 件,同時如果他要守猶太潔淨與不潔淨的律法,他就必須帶他的食物。」飢餓的大 眾都吃飽了,十二個門徒還裝滿了他們的籃子,這是無論哪個大氣功師也變不來 的! 更不值一駁的另一種解釋是:那些群眾很自私,其實他們和那個孩子一樣,都 有一些自己的食物,只是怕分給人之後,自己不夠吃,所以不肯拿出來;大家看了 耶穌和門徒的榜樣感到慚愧,於是就都肯分享了,就都吃飽了。所以耶穌在這裡成 就的不是一個神蹟,而是一堂教導人分享自己所有的道德功課!且不論這種說法與 緊接著耶穌不肯滿足群眾「吃餅得飽」的要求(約六26)完全相違,這裡記載的十 二籃零碎就根本無法用這種說法來解釋掉。倉促趕來野地聽講(參太十四13),誰 也不可能隨身帶著這麼多食品,即使每人都有五餅二魚,也不夠大家吃飽還剩下 的! 我們解經,一定要按照當時背景環境去領受,無權憑著想當然來自說自話,否 則就不是解說神的話,而是用人的話取代神的話了。為甚麼不肯聽神講得清清楚楚 的話,卻偏偏要另外挖空心思解釋一套?人化除不了神蹟,只顯出罪人的愚蠢!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時候已經過了?」──時候到了!(15節) 這神蹟發生的時候,天將晚了,人人又累又餓,門徒對耶穌說:「時候已經過
了」(太十四15),不是作工的時候了,叫眾人散開,自己去找吃的吧!哪知恰恰 在這時候,人人以為最不適合作工的時候,耶穌透過門徒和一個小孩子的五餅二魚 成就了一件偉大的神蹟。 我們會不會覺得我們生不逢辰?可以做的偉大的事工早給前人做完了。如今的 時代變化奇速,令人簡直應付不來。似乎哪一代都比自己的上一代活得更辛苦,而 希望卻更渺茫。中國人從小學開始就在競爭中拚搏,沒有時間給你享受童年的歡 樂,天天做功課做到很晚不算,周末還有這樣那樣的補習班。好容易才考進大學 門,卻發現「畢業即失業」不是玩笑,以後的路更不容易走。人到中年也不平順安 4
穩,下崗威脅令人不知所措,從頭學起又覺得太累也太晚了;再說,學甚麼呢?晚 年到了,自然更容易覺得現在甚麼都太晚了。到教會聽聽有甚麼希望吧?很奇怪, 好像矛盾更多,除了社會的衝擊與挑戰,還有教會的另一套窮於應付。自顧不暇, 還哪有時間照顧別人的許多需要呢?我們如果活在耶穌時代多好!假如我親眼看見 耶穌,親耳聽祂說話,我一定不會三次不認主!我們很少會想到我們自己所處的時 代千載難逢,很少會想到我們自由地擁有前輩信徒所沒有的整本聖經給我們的啟 示,很少會想到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信息資源和環境條件幫助我們學習,而往往就 活在這種「時候已經過了」的無奈之中,把生命消耗過去。 耶穌怎麼回答?耶穌的看法與我們恰恰相反:不是「時候已經過了」,而是時 候到了!天國近了,起來!這正是我們作工的時候了!二十一世紀近了,離主耶穌 再來的時刻愈來愈近了!是我們平信徒自己起來,努力裝備自己,積極去尋找和牧 養羊群的年代了。「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太十四16) B.
「你們給他們吃吧!」(16節) 咋一聽來,耶穌簡直莫名其妙!我們精疲力盡,我們沒有時間,我們沒有資
源,倒叫我們給他們吃?我們哪裡有食物可以給人?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也不夠 這許多人吃(參可六37)。我們自己都沒吃的,怎麼還能給人吃? 「你們給他們吃吧!」這命令是給我們的!他們是誰?是飢餓的群眾。現今我 們更經常遇到的是「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摩八11),是聽不到福音的 未得之民。我們是誰?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不過,主耶穌啊!知道我們軟弱 無能,我們拙口笨舌,我們天資不高,我們金錢不夠,我們沒有受過神學訓練,我 們不是專職傳道人,我們為謀生已經疲於奔命,……需要這麼大,我們實在無能為 力!到哪裡去找「二十兩銀子」買餅給他們吃?五餅二魚?杯水車薪!給他們塞牙 縫都不夠,提都不好意思提!馬可福音六章38節指出,是耶穌先提示,叫門徒去看 看「你們有多少餅」,門徒才報告說有五餅二魚的。 一個小孩子所有的資源──五餅二魚,和五千個成年男子的飢餓相比,實在微 乎其微。也許成年人沒有了孩子的天真,即使有五餅二魚也不敢奉獻出來,怕其他 人笑話:哼!這麼一點點!「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約六9)我們忘了, 主耶穌絕不輕看這微小的一點點。祂就用我們中間最弱小的一個奉獻出來的這麼一 點點,成就了一件四本福音書都需要記載下來的神蹟。
5
「你們給他們吃吧!」這命令不是專門給傳道人的,也不是專門給那些特別有 天分有資財的人的,這命令是給你和我的,不錯,正是給我們這些平平凡凡的普通 信徒的。在我們中間,有誰比一個小孩子更卑微更渺小呢?有誰的能力比一個小孩 子的更薄弱呢?也許成為我們最大致命傷的就是這種想法:「我的一切力量太有限 了,就算我肯,也無濟於事。」於是我們就說:「時候已經過了」,大好時機就在 我們手中白白溜走了,五餅二魚或者「十餅四魚」就在我們手中白白損失了。 弟兄姊妹們,主耶穌基督要求我們的是甚麼?是我們做不到的?是我們所沒有 的?不!我們做不到的,主耶穌替我們死了;我們所沒有的,主耶穌以自己的血為 我們付清了。現在主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並不是過高的要求。「因為人若有 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八12)我們 是誰?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是「聽過祂的道,領了祂的教,學了祂的真理」 (弗四21)的基督徒。主的道,主的教導,主的真理,這就是我們所有的!我們每 個信徒都有主所吩咐的這個大使命,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主耶穌並不是說: 「你們的傳道人要去……」,「你們中間有恩賜的要去……」,「你們中間有資源 的要去……」,而是說:「你們要去!」這個大使命,與我們是不是專職傳道人並 沒有甚麼關係!獻出五餅二魚的是個不知姓名的孩子,他是專職傳道人嗎?他又有 甚麼天分、甚麼專門訓練、甚麼資源呢?他甚至不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他只有五餅 二魚,就把他所有的都獻上了,如此而已,就這麼簡單! C.
「拿過來給我。」(18節) 問題不在於我們有多少,在於我們是不是肯為主擺上。擁有再多,不奉獻給主
也是枉然。擁有再少,只要願意奉獻給主就無須羞愧。我們所有的究竟有多少?也 許非常少,就是五餅二魚這一點點,但耶穌認為這就已經夠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服 從祂的命令:「拿過來給我」。 五餅二魚確實太少了,僅夠一個小孩果腹一餐。這麼多人飢腸轆轆,五餅二魚 夠甚麼用?也許我們盼望的是天上嗎哪沛降,沒有的話,至少也要有人能夠供應多 過二十兩銀子的餅來!如果當時沒有人奉獻五餅二魚,神沒有能力從天上降嗎哪下 來給我們吃嗎?這是個無稽的問題,早在出埃及時代神已經這樣做過了。但是耶穌 沒有再這樣做。現在耶穌行這個神蹟,為的是要用人的微小資源,來讓人與神同 工!耶穌要我們把我們現在所有的五餅二魚拿過來給祂,這就根本上改變了原來五 餅二魚的性質。
6
區別只在這裡。五餅二魚現在是在主耶穌基督的手上。同樣是五餅二魚,在誰 的手上大不相同。在我們自己手上少得可憐,在主耶穌基督手上不但餵飽了數千 人,還有富餘。弟兄姊妹啊!主耶穌不問我們有多少,只叫我們拿過來給祂,因為 祂是那位能創造宇宙萬物、能為我們成就大事的神。這次餵養的來源出自神,但所 使用的資源卻是人的。這是神的心意:要我們親自在祂的事工上有分。我們會覺得 自己只有五餅二魚太寒酸,太微不足道,根本不配獻給神,但這不能成為不奉獻自 己的理由。在這位唯一的真神面前,我們就是有再多的資源、能力、聰明,也遠遠 不配!因為本來我們所有的也出自祂的恩賜,不是我們自己的功勞,何況我們還有 罪的污染。但只要我們肯把自己完全交在主耶穌手中,我們就不必問基督會怎樣使 用我們,或者透過我們成就甚麼。只要我們是在主的手中,任何人都無法衡量主耶 穌能藉著我們產生多大的力量! D.
「祝福,擘開餅,遞給……,又遞給……」(19節) 「感謝!耶和華我們的神,宇宙的主宰,賜給我們食物!」這是當時每一個
猶太家庭在飯前的感謝詞,可能耶穌當時拿著五餅二魚向天祝福的話就像這樣。我 們現在謝飯是不是成了基督徒的例行公事?在非信徒面前謝飯會不會覺得不好意 思?我們對人的感謝已經夠少,現代人對神就更少感謝了。耶穌在這裡教導我們, 我們的食物是神的恩賜,我們不可以忘恩負義。 擘開餅,是為了分享。這是主耶穌在地一生經常做的事,也是我們在領聖餐時 做的事。難怪以馬忤斯路上,兩個門徒看到耶穌祝謝了擘開餅的熟悉動作,眼睛才 明亮了,認出祂來。聖餐記念耶穌把自己的身體擘開給我們作食物;我們把五餅二 魚獻給主,也需要被主擘開分給別人。奉獻給神是為了餵養別人,不是為自己的飽 足。當我們聽到耶穌要我們給他們吃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我們自己還不夠吃的? 今天教會的教導的確不能滿足更多有心追求的基督徒,我們常常希望有水草更豐美 的草場供應。但看哪!在主擘開分享我們的資源時,我們便得到了豐豐富富的餵 養! 耶穌的下一個動作極其平凡,但意義極為深長。主不但親手分糧,而且把糧食 「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太十四19)。門徒在這裡和耶穌一起配搭,服侍 眾人。當年的門徒不是旁觀者,他們參與耶穌的事工,擘開的糧食是通過他們的手 傳遞給別人,使眾人都得到飽足的。門徒的工作和勞苦,人所作的努力,和人所獻 上的五餅二魚一樣,在主耶穌的手中成為尊榮,得到使用,而且大大地擴大了其用 途。弟兄姊妹啊!我們把自己的五餅二魚奉獻給主,不是僅僅交在主手中就算完事
7
大吉了,主還需要我們來與祂同工分糧給別人!我們也願意親手接過主耶穌擘開、 遞給我們的天糧,再傳遞出去餵養眾人嗎? V.
結論 今日基督徒的本分甚麼? 今日基督徒的本分絕不只是每個主日乖乖坐在教會聽道,由別人帶領我們查經
等等,就算行了。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分於主耶穌基督要我們傳福音給萬民聽的 大使命,這是今天教會大多數人都認同的。這就是聖經「信徒皆祭司」的教導,絕 不只是一小部分專職傳道人或宣教士的責任。在宗教熱潮興盛的二十一世紀,基督 教若不放棄陣地給形形色色的新興宗教去佔領,我們廣大平信徒必須興起,不是再 等待別人引導、帶領和餵養,而是擔負起我們自己應盡的一分責任來,接受有系統 的裝備,出去尋找未認識福音的人,領他們歸主,為他們施洗,而且要教導他們遵 守主的道,直到主再來的日子。我們哪怕只有五餅二魚,也必須拿過來給主,而且 必須親手參與傳遞分配天糧給眾人的事工。 時候到了!平信徒應該擔起「信徒皆祭司」的重任了。這就是今日我們每個平 信徒的本分。 VI.
喻道材料
1.
小學校長向學生行禮?(可用於IV.B) 以前西方小學生都必須學習向他們的老師和校長致敬,但德國有一位年老的小
學校長卻反其道而行。每天早上,他走進他那所學校的教室,總是脫下帽子,恭恭 敬敬地向那些孩子們鞠躬。有人很奇怪,問他為甚麼這樣做,他回答說:「你不知 道他們其中的一個將會成就怎樣的大事!」 他是對的。在他那些小學生中,有一個名叫馬丁路德──教會歷史上偉大的宗 教改革家。 門徒安得烈把那個小孩帶給耶穌,並不知道自己會成就甚麼。一個主日學教師 引導一個小孩給基督,沒有誰會知道這孩子有一天能為基督做甚麼。我們帶領一個 人給主,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我們為歷史提供了怎樣的可能性。
8
2.
倍增效應(可用於IV.C) 筆者一直非常欽佩我的屬靈導師楊牧谷牧師的靈命和頭腦,讀他的書是一大享
受,但仍然需要反覆細讀,才能慢慢體會更深。可是他竟然寫得比我讀得還快!怎 麼搞的?他有三頭六臂不成?何況他還患過癌症…… 有一次我問他:「你小時候讀書真的很笨嗎?簡直很難置信!」他不經意地回 答了我,事後我再提起,發覺他全忘了我問過他甚麼了。然而我終生都不會忘記! 他說,他是直到進了神學院才真正開竅的。「你決心把自己完全獻給神,神就把你 原來所缺乏的智慧加倍賜給你!」 我相信。這是身教,不是言教。因為我看見了他是怎麼把自己完全獻上給主 的。 3.
共振的力量(可用於IV.D) 有一位基督徒說得好:「我相信,今天沒有一件事,是我加上我的神一起,所
不能夠面對的!」 我加上我的神一起──有限的個人加上無限的神!我們心靈力量跳動的「振 幅」是很弱小的,絕對震動不了地球,對嗎?但如果我們願意「以基督耶穌的心為 心」(腓二5),也就是把我們的心靈拿過來給主,由主將我們心靈的「頻率」調 整到與主耶穌基督完全一致,微小的振幅與創造及拯救之工發生共振,這力量會強 大到宇宙沒有任何一種力量可以匹敵的地步! 與神共振的力量來自神,但神從不忽視我們的小小力量,也不要我們忽視自己 的五餅二魚。神不要獨奏,祂要你和我與祂一起共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