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釋題
II.
經文 約翰福音二十章 11-18 節
III.
IV.
背景 A. B.
猶太文化背景 經文背景
釋經 A. B. C.
「為甚麼哭?」(13 節上、15 節上) 「你找誰呢?」(15 節上) 「你往我兄弟那裡去,告訴他們說……」(17-18 節)
V.
現代意義 A. 讓上帝問! B. 讓我們聽! C. 讓我們去!
VI.
結論
VII.
喻道材料(一組連續的真實見證) 1. 「為甚麼哭?你找誰呢?」 2. 你在哪裡? 3. 婢女擦地板……
I.
釋題
歷史上第一個復活節的前夜,是真正的黑色之夜。就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穌也看不到了,祂的身體葬 在墳墓中「現在已經三天了」(路二十四 21)。十字架下觀看的人群早已散去,一切歸於寂靜。耶穌的一生 都隱藏在苦難中,如今一切都給墳墓埋沒,這是主的生命最終極的隱藏。任何指望都沒有了,跟隨主的門徒陷 在完全絕望無奈的悲痛之中。 在這些極其悲痛的門徒中最無力最卑微的是婦女。除了門徒承受的壓迫,她們還格外受到當時社會普遍歧 視,既沒有男性才能得到的教育,也不能擔任甚麼職分,沒有任何經濟或社會地位。她們還能做些甚麼呢?然 而,正是她們最先在復活節清晨發現耶穌的身體不見了,歷史上最深重的黑暗竟然成了天翻地覆的最大喜訊! 有史以來,第一個見到復活的主的人,並且接受了耶穌基督親自提名授命,第一次去傳復活信息的人,竟 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最不受社會也不受門徒重視的婦女──抹大拉的馬利亞。主耶穌為甚麼選擇了她?是偶然 的遭遇?是她有甚麼過人之處?還是主耶穌有甚麼特別深意?最重要的是,主這樣揀選對我們的意義是甚麼? II. 經文 約翰福音二十章 11-18 節 11 馬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面哭。哭的時候,低頭往墳墓裡看,12 就見兩個天使,穿著白衣,在安放耶穌身 體的地方坐著,一個在頭,一個在腳。13 天使對她說:「婦人,你為甚麼哭?」她說:「因為有人把我主挪 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裡。」14 說了這話,就轉過身來,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15 耶穌問她 說:「婦人,為甚麼哭?你找誰呢?」馬利亞以為是看園的,就對他說:「先生,若是你把祂移了去,請告訴 我,你把祂放在哪裡,我便去取祂。」 16 耶穌說:「馬利亞。」馬利亞就轉過來,用希伯來話對祂說:「拉 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17 耶穌說:「不要摸我,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 裡去,告訴他們說,我要升上去見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見我的神,也是你們的神。」18 抹大拉的馬利亞 就去告訴門徒說:「我已經看見了主。」她又將主對她說的這話告訴他們。 III. 背景 A.
猶太文化背景
猶太人的殯葬習俗與我們熟悉的土葬不同,墳墓是天然或人工的洞穴,可容人進出安放屍體,用許多人合 力才能滾開的巨大石頭擋住墓門口。通常是「家塚」形式,以後家族中有其他死者陸續入葬,還會多次打開墓 門。這種墓塚可能建在墓園中,有園丁管理修葺。耶穌時代盜墓相當頻繁,以致羅馬政府很快就制定了新法 規,對盜墓者重判死刑來加以控制。這種石頭墓穴在巴勒斯坦地今日仍可見到遺跡。 那時殯殮屍體,是加上香料,用長幅細白麻布層層包裹起來放入墓中。耶穌在星期五受難,死在下午申初 (即三時左右)。因為猶太人的安息日是從星期五黃昏到星期六日落,安葬耶穌必須盡快,否則安息日到了就 不可作工。這些婦女等到安息日結束後天一破曉就前來,想要再一次用香膏來膏主耶穌的遺體,用充分時間把 主的安葬事宜做得盡善盡美,以此寄托她們對主的敬愛和哀悼。 B.
經文背景
抹大拉是地名,即耶穌去過的馬加丹(太十五 39),又譯作大瑪努他(可八 10),位於加利利海西北偏 北約三哩的平原南端。抹大拉的馬利亞,聖經除了其背景──耶穌對她的恩典,曾經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可 十六 9;路八 2)──之外,只簡單提到她平日跟隨耶穌,「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 門徒」(路八 2-3)。最詳盡的描述就是耶穌復活後向她顯現的這件事了。傳說她在遇見耶穌之前是個妓女, 但不見於聖經記載。 四本福音書都一致指出了抹大拉的馬利亞是第一個發現空墳墓的(太二十八 1;可十六 1;路二十四 10; 約二十 1)。馬太、馬可、路加記載她是與幾個婦女一起去的。約翰在本段經文之前,敘述馬利亞在七日的第 一日清早來看見墓門開了,就去向彼得等兩個門徒報告,他們兩人趕來,進入空墳察看,看到了留下來的細麻 布和裹頭巾的形狀,之後就回去了(約二十 1-10)。本段經文就是描述緊接著發生的事。馬利亞顯然是獨自 留下來的。 新約對使徒的定義,就是「主耶穌在我們中間始終出入的時候……常與我們作伴的……作耶穌復活的見 證」(徒一 21、22);抹大拉的馬利亞是第一個符合這個使徒標準的人。教會傳說,巴勒斯坦地以外有個以 「抹大拉的馬利亞」名字命名的教會,就是她去當地傳揚福音,親自建立起來的。 IV. A.
釋經 「為甚麼哭?」(13 節上、15 節上)
約翰特地點明,抹大拉的馬利亞(以下簡稱「馬利亞」)在「天還黑的時候」來到墓地(二十 1),有很 深的寓意。七日的第一日清早,耶穌已經復活,而且墓門大石頭已經特地為門徒滾開,以便讓門徒能走進去, 親眼看基督生命的奧祕。但馬利亞卻還站在墳墓外面哀哭主(二十 11),門徒中沒有一個人相信耶穌會按照 祂自己的預言在三天後復活──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分,正是他們仍然處在靈性黑暗中的恰當描述。 為甚麼哭?以我們今日的觀點來看,復活節實在是最不需要哭的時候。主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已經為我們 戰勝死亡,我們慶祝復活節,年年一片喜氣洋洋,哪裡還需要哭?哪裡還會哭得出來?但是我們完全不能用 「事後諸葛亮」的聰明,來看馬利亞為甚麼哭。馬利亞是為主而哭──為失去主而哭,為愛主而哭,為自己無 能為力得回主而哭。如果要問馬利亞是否有甚麼過人之處,這就是了。她對主這種發自內心的愛,聖經寫來栩 栩如生,躍然紙上,但半點也沒有暗示她有甚麼才能。「哭」這個字的希臘文 klaio 的原意是「飲泣」,不只 是流淚,而且抽咽,甚至可能哭得非常厲害,渾身抽搐。所以,約翰刻意記載了兩次對她的問話:「為甚麼 哭?」一次是天使問(二十 13 上),後來是主耶穌親自問(二十 15 上)。 馬利亞哭得那麼厲害,以致她低頭往墳墓裡看,看到了天使也毫不在意。這是一幅足以令人震驚不已的奇 景,剛才還空空的墳墓,兩個門徒走後沒有任何人走進去,突然出現了兩個與人類如此不同的白衣天使(12 節),在裡面坐著,而且向她問話!然而馬利亞在意的只是耶穌自己,她只是回答:「因為有人把我主挪去 了。」(13 節下)這位主在她心目中已經死了,可是這沒有影響她對主的愛,耶穌仍然是「我主」。她注意 不到天使的一切輝煌,在她看來,天使還沒有園丁那麼重要,因為她覺得天使不能告訴她耶穌被放在哪裡,就 轉過身來(14 節上),對天使不加注意了。她沒有想到憑自己一個女子的力量,怎能取得動一個成年男子僵 硬了的遺體(15 節下),這對她不重要,她只一心要找到主!愛心使她忽略了一切其他不尋常的事,愛心使 她根本忘記了自己,甚至忘記了起碼的常識。馬利亞這種對主的摯愛,實在足以令我們慚愧! B.
「你找誰呢?」(15 節上)
這樣無私的愛心確實偉大,但單單有這愛心仍然是不夠的。我們沒有一個人能不靠著耶穌復活的大能來跟 隨主。馬利亞的愛,必須被復活的主親自重新點燃起來。馬利亞與主現在的關係,必須在復活的基礎上重新建
立起來。耶穌問話的下一句「你找誰呢?」(15 節上)點明了問題所在。 馬利亞找誰?不就是找主耶穌嗎?但正是在這一點上她找錯了。她不是在找復活的主,只是在找死了的 主。她不是在找那位活神,卻是在找一具冷硬的屍體。她不是在找人生的希望,只是在找絕望的埋葬。這一錯 可錯得真厲害,她只專注在錯誤的方向,眼睛明明看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是耶穌(14 節)! 你找誰呢?為甚麼會找錯?馬利亞的生命還沒有被主復活的靈充滿,她所表現的愛純出自然,雖然十分感 人,卻仍然是來自人的天性,只能專注在自己的哀傷和損失上。馬利亞的愛,必須被神的復活大能光照、提 升。 馬利亞認出主的場景十分動人,主按名呼喚自己的羊,耶穌一聲呼喚:「馬利亞」(16 節上),主的羊 立即認出了主的聲音:「拉波尼!」(16 節下)馬利亞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不是憑著眼見,而是憑著耳聽! 信心的眼睛要在主的呼喚下才能打開。馬利亞終於可以心滿意足地見證:「我已經看見了主。」(18 節) C.
「你往我兄弟那裡去,告訴他們說……」(17-18 節)
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這一聲簡單的呼喚和回應,不但標誌著以往的主和門徒相互關係的更新,而且是進 深。馬利亞所面對的,不是未死以前的主,而是如今復活的主,這遠遠超過她所想所求!而馬利亞也必須被主 復活的靈徹底改變,她必須向前走。 主告訴她:「不要摸我」,有太重要的大事託付她:「你往我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17 節上)! 「摸」的原文 hapto 不是指僅僅觸摸一下,而是緊抓住不放的意思,可能馬利亞在驟然的極度驚喜中情不自禁 「上前抱住祂的腳拜祂」(太二十八 9),所以耶穌制止她,而交給她一項大使命:往門徒那裡去,告訴他們 說,現在主要升上天見父神,也是他們的父神(參 17 節)。這是復活的主與門徒更新的進深關係!只有在耶 穌復活以後,耶穌的父與神才真正成為基督徒的父與神,而門徒才成為主內親密平等的弟兄姊妹了。馬利亞受 命要傳的復活信息,除了耶穌復活的事實,就是信徒與神及信徒彼此間的新關係。在這意義上,馬利亞成了新 約傳統的第一位「使徒」。 V.
現代意義
馬利亞所經歷到的,今天我們也能經歷嗎?你或許會說:「耶穌向我顯現,讓我看見?上帝親自來召我? 別開玩笑了!」但是,你不要忘記當初馬利亞的地位,你不會比她更卑微、更缺少裝備了。問題不在於上帝會 不會向我們顯現,問題在於我們肯不肯給上帝機會! A.
讓上帝問!
我們的人生充滿動蕩。經濟改革發展在九十年代初的欣欣向榮帶給人鼓舞,也伴隨著急劇變化的不安。 「九七」剛過,亞洲經濟突然全面緊縮,東南亞和香港的股災、樓價大跌、生意衰微、消費下降、失業增 加……豐年未到,荒年先來,國內雖未受直接影響,但仍然存在著人生種種憂慮。獨生子女的教育、學業負擔 太重、競爭劇烈,成了國內全社會關心的主要問題,還有其他問題如: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物價上升、家庭經 濟,以及健康、醫藥、年老、個人前途等。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更不用提河北大地震那樣的災難──親人的死 亡帶給人的痛苦了。基督徒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一旦遇到無法解決的困境,我們很自然地一肚子都是向神發出 的疑問:為甚麼?怎麼辦?……就像兩千多年前屈原一口氣向天發出一連串問題的〈天問〉一樣。我們很少會 想到,其實更應該顛倒過來,變成名副其實的「天問」:讓天來問──對基督徒而言,就是讓上帝問。 馬利亞被主所問而徹底改變的經歷,告訴我們這一寶貴的信息:除非我們肯讓神來問我們,肯讓神說話, 而不是我們問神,我們頭腦中那一大堆攪擾我們、令我們喪氣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讓神來解決的。人犯罪之 後,神對人最先講的話就是發問:「你在哪裡?」(創三 9)全知的神怎會不知道人在哪裡?耶穌怎會不知道 馬利亞為甚麼哭?怎會不知道她找錯了?問題是,如果神不問我們,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究竟我們在哪裡, 究竟我們為甚麼哭,究竟我們在找誰!神要我們知道和反省,才向我們發問。我們肯讓神問我們嗎? 在如今這個後現代社會,我們平信徒也能成為馬利亞嗎?平信徒皆祭司的道理說的正是這個,我們每個信 徒都是祭司,都受託傳揚主復活的福音。可我們實在不行啊?我們不像馬利亞可以有主直接對她說話。弟兄姊 妹們,馬利亞沒有我們如今每個信徒都可以讀的聖經。馬利亞比我們更卑微更困難,因為她從來沒有得到過我 們如今男女平等的社會共識與機會。主藉著聖經同樣對我們每個信徒說話。我們肯讓神問我們嗎? ──為甚麼哭? ──你找誰呢? ──你在哪裡?
B.
讓我們聽!
馬利亞不是因為看見耶穌而認出祂來的,正像我們不是憑著眼所見來認識耶穌的。耶穌說「你因看見了我 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二十 29),不是叫人盲目迷信,不是鼓吹「誠則靈」──人憑著自己 單方面胡思亂想,是無論如何也靈不起來的。耶穌這話是教導我們,我們必須學習把眼睛轉化成耳朵,「未曾 聽見祂,怎能信祂呢?」(羅十 14) 我們這個世代愈來愈傾向眼目的情慾。甚至連較費心思的閱讀也日益讓位於一目了然的圖像了,一切都追 求方便迅速。然而深層生命的成長離不開心靈思想,我們聆聽神的聲音也不是靠肉身的耳朵,聽聲波振動耳 膜。神的微聲頻率不能用現代科學儀器調校測準,我們必須操練在默想靜觀中把主權交給神。禱告不是由我們 採取主動,來告訴和命令神做這做那,而是學習接受神主動,讓神的聲音來振動我們的心弦。弟兄姊妹們,對 我們人來說,這是最難以做到的事。然而,我們作為神的祭司,就是把人與神和好的信息帶給人的中間人,第 一步不是要我們自己主動做甚麼,是要聆聽神對我們說甚麼。我們當然不能憑著自己的能力去做,甚至不能憑 著自己的愛心去作,我們必須認真接受神的教導和裝備。 聽主的聲音不是屬靈偉人的專利,更不是專職傳道人的特權,而是神給所有信徒的權利。無從著手嗎?我 們可以從聆聽聖經開始。主在你內心深處的微聲,是絕對不會與公開啟示信徒的聖經相違背的,而我們如果不 熟悉主在聖經中明明白白說過的,又怎能分辨得出主的聲音?馬利亞平時已經聽慣了好牧人的聲音,這才能在 耶穌呼喚她:「馬利亞」的時候,立即認出主來。弟兄姊妹,你聽過主耶穌呼喚你的聲音嗎?祂一直在叫你的 名字,在呼召你,你聽得見嗎?祂告訴你,你是祂提名揀選的祭司,正和祂當年託付馬利亞一樣,祂要叫你宣 揚那召你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 9),你聽到了嗎? C.
讓我們去!
神愛我們每一個人,也深深瞭解我們每一個人,絕不會把我們做不到的事強加給我們。按照當時世俗的習 慣和眾門徒的眼光判斷,抹大拉的馬利亞根本沒有任何資格有這份殊榮第一個遇見復活的主耶穌,更不用說還 奉主差遣向使徒傳復活信息了──她成了使徒的使徒!用我們今日的標準來判斷,彼得、約翰都是全職傳道 人,馬利亞至多不過是個平信徒,還別提她過去的低賤出身了。要一個沒有受過甚麼正規神學教育的平信徒來 向一群牧師傳福音信息?簡直匪夷所思!然而,我們真的聞所未聞嗎?看哪!耶穌正是這樣做的! 為甚麼主耶穌要這樣做?要我們效法。聖經的記載都是為我們效法耶穌基督而寫的。我們稱耶穌為「主」 嗎?那就是要完全聽命順從,立即執行,沒有中間道路可選擇,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馬利亞就是榜樣。弟 兄姊妹們,馬利亞可以做得到的,我們也可以,因為這命令是出於同一位主,內容也是完全相同的──「所 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 (太二十八 19-20)。 弟兄姊妹們,當初耶穌叫馬利亞去,並沒有考慮她是否平信徒;而耶穌的大使命,是明確交給我們全體信 徒的,從未分別過平信徒或傳道人。主沒有說過,我們平信徒只是聽道人,只能等待專職傳道人的引導、餵養 和安撫。神國大業不是僅僅靠一小群神職人員可以建立的。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教會對內的牧養和管理,對 外的宣教和拓展,絕對需要與真實生活息息相關的真實信仰,而這絕對必須是直接生活在每個社會層面中的全 信徒皆祭司,才能做得到的。大使命的三項任務:傳道、施洗(行聖禮)、教導(講道),是神給祂的祭司的 全部職責與權力,是我們每個平信徒都有分參與的,我們責無旁貸,應該學習馬利亞,當仁不讓。弟兄姊妹 們,讓我們去!因為這是主的差遣! VI.
結論 謹以一則禱文作結束:
主啊!請說,僕人敬聽!當打發馬利亞為去傳揚復活信息的時候,超越了文化習俗的慣例局限,打 破了一切傳統階層級別的觀念,宣布了創造天地的神與我們每個門徒的新關係,也給我們作出了榜樣,讓我們 知道,一旦我們投身於,奉的差遣,我們可以怎樣為所改變、所使用。主啊!已經把同樣的大使命交 給我們每一個門徒,不分平信徒或專職傳道人,我們都是的祭司,都有責任執行和完成的命令。求呼喚 我們的名字,開我們心靈的耳朵,讓我們聽見;開我們心靈的眼睛,讓我們看見我們的使命。求教導我們, 裝備我們,來回應的呼召和一起同工!禱告奉主耶穌的名字,阿們! VII. 喻道材料 (一組連續的真實見證)
1.
「為甚麼哭?你找誰呢?」(可用於 V.A)
一位姊妹遇到一連串的苦難和掙扎,令她窮於應付,百思不解。她非常仰慕一位屬靈導師──盧雲。從他 所寫的屬靈書籍,和他毅然放下大學教職,十年來全時間服事弱智人,以此作為追隨基督的實際行動,這位姊 妹相信,盧雲一定能教她學習怎樣才能聽到主的聲音。為了認真的實踐,她也去盧雲的機構作義工服事弱智 人,並且約定了等待盧雲旅行回來就面談的時間。沒有想到,盧雲在丹麥家鄉心臟病突發去世,她見到的,只 是躺在棺材裡從丹麥送回的遺體! 盧雲的面容十分安詳,好像還活著一樣。這位姊妹在淚眼模糊中,伸手去摸摸盧雲的雙手。冰冷,感覺如 蠟一樣,已經全無活人皮膚的彈性。盧雲是死了!她淚如雨下。就在這時候她聽見了主的聲音:「『為甚麼 哭?你找誰呢?』盧雲現在不在棺材裡,他和我在一起。你不是要找他幫助,你找的是我。我就在這裡,信任 我。」 2.
你在哪裡?(可用於 V.B)
這位姊妹回想到自己當初剛剛畢業獲得學位時所作的見證:「今後不論我做甚麼工作,作教授也好,搞科 研工作也好,打工也好,就是失業也好,都不是我真正的身分。無論我在哪裡,我的身分只有一個:我是基督 徒。」 這個身分沒有變。她聽見了主耶穌呼召她的聲音:「你在哪裡?」她明白她不須再問主耶穌「在哪 裡」,而是要讓主來問她,她在哪裡。當年奉獻生命給主所立的約在哪裡?就在這裡!就在日常生活一切事件 中,甚至在苦難中,她的生活言行所見證的,就是在實踐主給她的祭司職分。她在哪裡,那裡就是她獻身給神 來榮耀神的祭壇。 3.
婢女擦地板……(可用於 V.C)
馬丁路德有句名言:「婢女跪在地上擦地板,她的工作在全能上帝的眼中看為寶貴,絕不亞於神父跪在壇 前作彌撒。」 這句話給了十六世紀教會改革強大的想象空間和事工推動力,掀起了平信徒作祭司的運動,扭轉了教會發 展的方向,也深深影響著歷史和人心。這位姊妹在盧雲死後繼續留在弱智人之家作義工,每逢她須跪在地上, 才能為行動不便的弱智老人繫上鞋帶的時候,她知道,她是跪在主耶穌腳前為主繫鞋帶,她知道,「我就是給 祂解鞋帶也不配」(路三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