紻織帳棚的使徒保羅

Page 1

I.

釋題

II.

經文 使徒行傳十八章 3 節,二十章 34-35 節;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 7-10 節

III. 背景 關於「帳棚」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在工作環境中的基督徒 1. 「織帳棚」的本源(徒十八 3,二十 34-35) 2. 牆內牆外 B.

C.

V.

3. 織帳棚的好處 在工作環境中的基督徒生活 1. 保羅的榜樣(帖後三 7-10) 2. 工作的神學 在工作環境中傳道 1. 當全職女侍應 2. 第四波

結論

VI. 喻道材料 1. 傳道人改行做侍應? 2. 現代成功的織帳棚者 使用建議 I. 釋題 一股新興的帶職傳道風潮現正席捲商業社會,全球各地湧現各式各樣的帶 職傳道者。基督徒商人、基督徒工程師、基督徒醫生、基督徒巴士司機、基督 徒技術員等紛紛起來,在傳統教會架構以外開展其獨特的牧職工作。他們是 「業餘」的傳道人,要靠工作養活自己,不隸屬任何教會組織。他們在自己的 工作環境中接觸人,帶領查經小組,主領聖餐,並且為信徒施浸,成為他們所 牧養群體的牧者。他們無意加入教會成為全職傳道人,又或者覺得無此需要。 他們仍然會致力發展自己的事業,打理自己的公司,擴展地區性生意網絡。他 們是「織帳棚者」(tentmakers),在各處支搭帳棚。他們不需要禮拜堂,不需要


甚麼差傳委員會,也無須收取差傳獻金。他們是「差傳個體戶」(mission entrepreneurs)。 「織帳棚者」並非傳統的全職傳道人,他們在教會以外的地方事奉神,在 他們的工作環境中履行牧職。但他們所做的並不少於教會的全職傳道人;他們 的活力、委身程度和事奉果效,與一般教會的全職傳道人相比,也不遑多讓, 不同的只是他們選擇在自己所在之處事奉神。 在「織帳棚者」的世界裡,「教會內」和「教會外」這條界線已逐漸消失。 傳統上,我們對「全職事奉」與「非全職事奉」、「聖職」與「一般職業」均有 著明顯的區別,但這些區別現已顯得不合時宜;所謂「教會事工」與「非教會 事工」的界線也日漸模糊。「蒙召全職事奉」這觀念的傳統詮釋也正日漸瓦解, 年青的信徒開始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事奉神的。從前,「蒙召全 職事奉神」表示信徒要完全脫離和撇棄現有的生活方式,但今天則表示信徒要 將現正從事的職業轉化為一種「織帳棚式」的事奉。 II. 經文 使徒行傳十八章 3 節,二十章 34-35 節; 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 7-10 節 徒十八 3 3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做工。 徒二十 34-35 34 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35 我凡事給你們 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 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帖後三 7-10 7 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 行, 8 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 受累。9 這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 10 我們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 III. 背景 關於「帳棚」


這是一種可摺疊的建築物──用布或皮料造成,以杆支撐,通常在四周的 地上釘上橛或樁,然後用繩經過支撐杆將帳棚繫牢在地面的橛子上。讀者可參 考以賽亞書五十四章 2 節,那裡提到有幔子(帳棚的布或皮料外層)、繩子、橛 子(但沒有提到用來支撐的杆);帳棚幔子的顏色通常較深(歌一 5)。帳棚是 人類自己建造的最早期居所之一(創四 20,九 21),是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的正 常居所。希伯來族長們生活在帳棚中(創十八 1、6、9-10 等等);婦女們偶爾 會有自己的帳棚(創二十四 67:撒拉的帳棚;創三十一 33:雅各、利亞,兩個 使女並拉結的帳棚),但無疑會與她們丈夫的帳棚毗鄰。以色列從埃及到迦南的 旅程上,都住在帳棚裡(出十六 16,三十三 8、10;民十六 26,十九 14),到 佔據迦南後才使用較永久的居所。在約伯記四章 21 節,死亡被喻為收起帳棚; 參哥林多後書五章 1 節。 至於其他居住帳棚的民族,聖經提到的有米甸(士六 5,七 13) 、基達(歌 一 5)和古珊(哈三 7;亦提到米甸),這些全是約但河東和亞拉伯西北沙漠邊 緣的居民。對於那些定居的國家,帳棚有其他特定的用途:和平時用作牧人在 草原牧放時的居所,而君王和軍隊在戰場上亦是宿於帳棚中〔參撒上十七 54 (大衛);王下七 7-8(亞蘭人)〕。最後,「帳棚」在日常用語上泛指任何形式的 居所〔而不限於實際的「帳棚」;參王上八 66;王下十三 5;修訂標準譯本(和 合本同)譯作「家」〕,這可能是因為城市或鄉村的居民夏日多喜歡居住帳棚之 故。 ──引自《聖經新辭典》下冊,頁 679 IV. 釋經與現代意義 A. 在工作環境中的基督徒 1. 「織帳棚」的本源(徒十八 3,二十 34-35) 「織帳棚」一語從何而來?「織帳棚者」的觀念其實源自使徒保羅。 使徒行傳十八章 3 節描述保羅以織帳棚為生: 他們(亞居拉和百基拉)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 住做工。 為甚麼這節經文如此重要?保羅和當時許多法利賽人一樣,本身是一名工


匠,以織帳棚為生。但織帳棚這工作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羅對這工作背 後的獨特思想: 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給你們作榜 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 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 34-35) 對保羅來說,謀生與事奉兩者之間從來沒有構成任何衝突。他是神的僕 人,全職事奉神,但這從不妨礙他以其職業在社會中工作謀生,賺錢過活。他 需要金錢來支持他的事奉,因此他外出工作。 2. 牆內牆外 傳統上,我們把「全職」與「非全職」、「事奉工作」與「非事奉工作」的 界線劃分得太清楚了:要是你蒙召全職事奉,這表示你要離開俗世,走入教會 世界之內;你要完全與你的工作、事業和這個商業社會脫離,憑信心生活;你 要完全仰賴信徒的愛心奉獻過活,不能以任何其他方式謀生。 因此,步入全職事奉行列的信徒從此就困在這圍牆之內,而牆外的信徒也 因此裹足不前,不敢投身全職事奉行列,生怕「一入侯門深似海」!其實我們 是否必須為全職事奉劃上這條人為的界線?筆者認為這並非必須的,在教會以 外的「織帳棚者」也可以如教會內的傳道人一樣,「全職」事奉神。這真是一個 寶貴的屬靈功課。 3. 織帳棚的好處 「織帳棚」其實有很多好處。織帳棚者無須仰賴教會的財政資助,使教會 可騰出更多金錢開展新的事工或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以織帳棚方式事奉的牧 者,也為自己和自己的牧職贏得弟兄姊妹們的信任,他可如使徒保羅一樣誇 口:「弟兄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免得 叫你們一人受累。」(帖前二 9)勤奮工作使教導更有權柄! B. 在工作環境中的基督徒生活 1. 保羅的榜樣(帖後三 7-10) 使徒保羅曾多次論到自己「織帳棚式」的事奉,以此作為他使徒生涯的特 徵。他所作的不但成為他個人的標記,更成為我們學效的模範:


你們自己原知道應當怎樣效法我們。因為我們在你們中間,未嘗不按規矩而 行,也未嘗白吃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這 並不是因我們沒有權柄,乃是要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效法我們。我們在你們 那裡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飯。」(帖後三 710) 「織帳棚」對保羅來說,是把為謀生而作的工轉化成為神而作的工,把個 人的事業轉化成一種事奉。他期望信徒也有這樣的觀念。 2. 工作的神學 我們迫切須向信徒灌輸與他們工作有關的神學。我們善於在下午五時之後 牧養信徒,牧養工作在信徒下班之後開始。我們會關注信徒是否出席週二晚上 的小組聚會,盼望他們能出席週三晚上的會議,鼓勵他們參加週五晚上的祈禱 會。信徒的屬靈生命永遠由下午五時開始!但他們在朝八晚五之間所作的一切 又有何意義呢?我們對此卻茫無頭緒。我們知道如何裝備信徒在教會內事奉, 使他們能夠在教會內帶領查經小組、帶領敬拜聚會和教導主日學,但我們卻不 懂得如何裝備他們在工作環境中事奉神。 C. 在工作環境中傳道 當教會省悟到原來「織帳棚式」的事奉可成為教會事工的新方向時,立時 會為傳道工作帶來許多新的機會。我們不再故步自封,具創意的事奉方式湧 現,讓信徒可以「全職」事奉神。我們會發現,原來是有許多各式各樣令人興 奮的事奉方式供我們選擇的。 1. 當全職女侍應 最近筆者在中國主領一個專為傳道人而設的訓練課程,期間有姊妹分享, 表示在新城市開展事工很困難。學員要求我給予意見。以下是我的建議和那位 姊妹的回應: 「妳為甚麼不到市內的餐廳當女侍應?與其坐著等人上門,不如到市內的 餐廳找工作做。當女侍應不但可使妳更深體會該市的面貌,妳也可以結交餐廳 內其他侍應,學習應付那些常常找妳麻煩的顧客。」 「但牧師你有所不知,我是一個全職事奉神的傳道人,剛自聖經學院畢


業,怎能到餐廳當女侍應呢?」 「為甚麼不可以?這正是保羅給我們的榜樣!論到神學訓練,我相信保羅 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神學家之一。他全職事奉神,具有使徒的身分,是一位屬 靈巨人。但這從不影響他以織帳棚謀生!織帳棚很容易,賣帳棚卻就很不容易 了,但你總不能只織不賣啊!這表示保羅每天早上都要上市集擺設地攤,向人 兜售帳棚。試想想,要是到正午時分仍無生意,你一樣會聽到使徒保羅高聲呼 喊:『買一送一!買一送一……』要是我們敬愛的使徒保羅也可以在市集擺賣, 為甚麼我們不可以?」 「牧師,保羅織帳棚是因為他需要金錢資助他的傳道工作。但我們有教會 資助,無須為金錢籌算啊!」 「親愛的姊妹,妳無須為金錢籌算,是因為有人已代妳籌算啊!我們所作 每一件事的背後,都需要經濟上的支持。妳無須為此籌算,是因為教會內的資 深牧者已為妳籌集所需的經費。但那些金錢從何而來?豈不是教會內的「織帳 棚者」從自己在工廠辛勞工作所得的薪水中奉獻出來的嗎?總需要有人去工作 賺錢的啊!妳要從這角度去思想。要是妳真的在城中的餐廳當女侍應,其實是 可以帶來許多好處的。首先,在妳有收入之後,教會可以利用本來資助妳的金 錢幫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其次,在餐廳當女侍應可讓妳有機會結交城中的居 民。數月後,妳可能已經可以與新結交的朋友開始一個查經小組。一年之後, 妳可能已經可以辭職不幹,全職牧養城中的信徒了。」 2. 第四波 織帳棚者不在教會內建立小組,而是在工作地方支搭「帳棚」;他們不在教 會的查經小組內牧養信徒,而是在辦公室內牧養羊群;他們不在教會內造就門 徒,而是在他們的工作環境中造就門徒。「織帳棚者」就像因逼迫而分散各地的 教會;他們傳道,就像猶太信徒離開耶路撒冷後,走入外邦人中間傳道一樣; 他們是五旬節聖靈降臨後那充滿動力的教會。筆者把這股風潮稱為「第四波」 (the fourth wave)。 教會倘能清楚認識「織帳棚者」的角色和潛力,就斷不會缺乏全職事奉的 傳道人。一般來說,一間擁有一百名信徒的教會可負擔兩名全職傳道同工的薪 津。但從另一角度看,假如其他九十八名信徒能接受裝備,被差往各自的工作 環境中作「織帳棚者」的話,教會就有九十八名傳道同工分別在社會不同層面 中事奉神。


V. 結論 我們要懂得變通。隨著家居辦公室、網上購物、大型資訊網絡、電子高速 公路的湧現,我們已進入一個無疆界的世代。教會如不能徹底改革以迎接廿一 世紀的挑戰,實在令人感到悲哀!事實上,教會應率先打破自設的「疆界」! 「整合同化」(integration)是今日當時得令的科技術語,許多大企業和政府機 關因著此概念獲益不少,我們實在沒有理由落後於人。基督徒應率先衝破那規 限著我們思維的籠牢,率先拿出勇氣邁步向前,因為天國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無 疆界的國度。 VI. 喻道材料 1. 傳道人改行做侍應? 參上文「IV.C1:當全職女侍應」。 2. 現代成功的織帳棚者 有位弟兄,多年來從事地產工作,業績彪柄,在行內頗負盛名。數年前, 他蒙神呼召做傳道,於是放下職業,入讀神學院,接受裝備和訓練,三年後畢 業。 該弟兄畢業後,並沒有加入某教會作全職傳道人,卻重操故業,從事地產 業務。然而,在業餘時間,他熱心傳道,經常應邀往大小教會擔任佈道會或福 音主日的講員。 月前,該弟兄在一間教會的福音主日擔任講員,傳講的信息豐富感人,呼 召時,有不少朋友決志信主!在該聚會中,他自稱是「上帝的小僕人」,實在當 之無愧。 他是現代成功的「織帳棚者」,一方面打理自己的生意,靠工作養活自己, 另一方面熱心傳道。他並非傳統的全職教牧,但他的活力、委身事主程度、事 奉果效等,卻不遜於全職教牧。 使用建議 「III.背景」部分,頗多提及「帳棚」在舊約聖經的出處,僅供參考,講者 可酌情選用。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