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孤弱的上帝

Page 1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培靈信息 悲憫孤弱的上帝 SP PW 9701112 講題: 講題:悲憫孤弱的上帝 經文: 經文:路七 11-17;36-43 I 標題 A 一首詩 晚唐詩人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裡有兩句:「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一首送友人的詩,全詩八句,最後這兩句最為 人熟悉,尤其「天若有情天亦老」更廣被傳誦,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心中 的悲苦。如果天好像人一樣能感受苦痛,天也許亦會好像人一樣,被人 間各種痛苦折磨得蒼老。 中國古代對天又有另一種看法,就好像道家所說:「天地不仁,以 萬物為芻狗。」天好像是沒有感情,它看萬物好像草織的狗一樣,一文 不值,可以任意踐踏。既是一個無情世界,世上人的苦難便與天地無關。 這種對天的看法,與希臘人理解的神一樣。希臘和羅馬的哲學家,確認 上帝是完美至善的。一個完美的上帝,理應不會改變,也就是不會有感 情的變化,所以上帝是無情的。他們也視物質世界為罪惡的,上帝絕不 能對地上的紛紜世事動其真情。然而基督教的上帝觀卻與此十分不同。 基督教的上帝既是有情的,也是至高、絕對的。 B 幾點釋題 1. 按西方希羅文化的神觀,上帝既是至高絕對的,就不可能是有情的, 因為上帝若有情的話,就表示祂是可改變的。但聖經上說上帝憐憫 人,即表示祂願意對人產生行動。一位至高、絕對的上帝,與一位 願意介入人間世事的上帝存在著很大的張力,西方哲學一直不能解 決這問題。但基督教的上帝藉道成肉身的聖子,統一了既超越、亦 願意介入的張力。 2. 上帝是神聖的,祂創造萬有,又肯定祂所創造的,所以世界不是上 帝的延續;雖然人犯罪墮落了,世界被因罪染污,但上帝不因此就 讓人與祂隔絕或將之摒棄,上帝要藉救贖世界,使它回復原來創造 的美好,救贖就是上帝憐憫的行動。 II 經文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路加福音 七 11-17;36-43 路加福音 七 11-17 7:11 過了不多時( 過了不多時(註:有古卷作“次日 有古卷作 次日”), 次日 ),耶穌往一座城去 ),耶穌往一座城去, 耶穌往一座城去,這城名 叫拿因。 拿因。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 他的門徒和極多的人與他同行。 7:12 將近城門, 將近城門,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 有一個死人被抬出來。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 這人是他母親獨生的兒子,他 母親又是寡婦, 母親又是寡婦,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 有城裡的許多人同著寡婦送殯。 7:13 主看見那寡婦, 不要哭。 主看見那寡婦,就憐憫她, 就憐憫她,對她說: 對她說:“不要哭 不要哭。” 7:14 於是進前按著槓, 少年人, 於是進前按著槓,抬的人就站住了。 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穌說: 耶穌說:“少年人 少年人,我吩咐 你起來! 你起來!” 7:15 那死人就坐起, 那死人就坐起,並且說話。 並且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 耶穌便把他交給他母親。 7:16 眾人都驚奇, 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 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 歸榮耀與神,說:“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 有大先知在我們中間興起來了!” 又說: 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又說:“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神眷顧了他的百姓!” 7:17 他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 他這事的風聲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方 猶太和周圍地方。 和周圍地方。 路加福音 七 36-43 7:36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 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和他吃飯,耶穌就到法利賽人家裡去坐 席。 7:37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 那城裡有一個女人,是個罪人, 是個罪人,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 知道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坐席, 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就拿著盛香膏的玉瓶, 7:38 站在耶穌背後, 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 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 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 頭髮擦乾, 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 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 把香膏抹上。 7:39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 這人若是先知, 請耶穌的法利賽人看見這事,心裡說: 心裡說:“這人若是先知 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 摸他的是誰, 摸他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 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 乃是個罪人。”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7:40 耶穌對他說: 西門, 西門說 夫子, 耶穌對他說:“西門 西門,我有句話要對你說。 我有句話要對你說。”西門 西門說:“夫子 夫子,請 說。” 7:41 耶穌說: 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 耶穌說:“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 一個債主有兩個人欠他的債:一個欠五十兩銀子, 一個欠五十兩銀子,一 個欠五兩銀子, 個欠五兩銀子, 7:42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 因為他們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 債主就開恩免了他們兩個人的債。這兩個人 哪一個更愛他呢? 哪一個更愛他呢?” 7:43 西門回答說: 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耶穌說: 你斷的不錯。 西門回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 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耶穌說 耶穌說:“你斷的不錯 你斷的不錯。” III 經文脈胳與背景、 經文脈胳與背景、主題 A. 經文脈絡 1. 路加福音七 11–17,及 36-49 兩處經文,是發生在耶穌傳道的早期。 2. 耶穌在七 11-17 所做的事(連同七 1-10 使百夫長病重的僕人復活), 顯明他對病患者、喪失親人者的關懷、救助,正是回答施洗約翰說: 「瞎子看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七 22)的具 體例証。 3. 七 36-49 記述耶穌打破當時猶太人多重道德與宗教的框框,接納一 位罪婦。 4. 在兩處經文之間,路七 18-35 記述施洗約翰差遣人來,詢問耶穌的 身分與使命(20 節)。 5. 約翰詢問耶穌的身分,可能顯示出他感受耶穌的言行,並不符合他 和一般猶太人心目中對彌賽亞的期望──審判惡人、彰顯公理(參 太十一 1-2;三 11-12)。但在路七 11-17;36-49 這兩段經文中福音 正向我們展示,真正的上帝跟我們既有神觀是多麼不同! B. 背景 1. 拿因城在加利利海西南 50 里,離迦百農約一天的路程,是一個不見 經傳的小鎮。 2. 當時的女人沒有經濟地位,死了丈夫只有寄望兒子,如今獨生子也 死了,便會完全絕望。 3. 西門邀請耶穌作客,不一定要害他,因為當時耶穌薄有名氣;西門 可能只是想借耶穌提升自己的名聲,並不真心尊敬他,是一種沽名 釣譽的行動而已。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4. 當時請客三樣是不可少的:(1)客人遠道而來,穿著涼鞋的腳佈 滿沙塵,故主人會用水給他清洗。(2)主人與客人親嘴,表示歡 迎。(3)主人焚香或灑幾滴玫瑰油,發出清香,以示隆重。 C. 主題與對比 路加七 11-17 1. 耶穌見到出殯的行列,面對人間的悲劇,心中主動地湧溢出憐憫。 基督叫寡婦的兒子復活,並不因為寡婦有甚麼信心,或旁人有甚麼 要求,這一切只是因為耶穌的「主動」。(七 13) 2. 有罪的女人在西門家用香膏抹主,卻是因為她的信,她相信基督的 慈愛和赦罪大能,故「不擇手段」地來到西門家,要求耶穌解決她 內心的苦痛,而耶穌最後告訴她,她的信(已經)救了她,(七 5), 是先有信,後有行動。 IV 釋經與代意義 A. 釋經 1. 路七 11-17 路加福音的特色是福音的普世性,當中多處記載耶穌對婦女、兒童 及受壓迫者的關懷。此處兩段經文都圍繞著耶穌的憐憫,憐憫 (Compassion)是上帝主動地向人採取行動,這種主動的作為,完 全是因為上帝感受到人間疾苦,使祂情不自禁地向人伸出援手,在 七 11-17 節這段經文中,耶穌的行動完全不要求婦人、親友有甚麼信 心,完全是出於祂主動的憐憫恩典。 七 13 提到耶穌「憐憫」寡婦,憐憫(Spagchnizomai)一詞,原文在 福音書中出現過十二次。有時譯作「動了慈心」(如路十 33,十五 20)。此字「情緒被牽動」,「內心深處被觸動」的意思。可見福 音書向我們揭示的上帝,實在是一位「有情的上帝」! 2. 路七:36-50 這段經文說到有罪的女人用香膏抹耶穌,這段經文是路加福音特有 的,其他福音也有記載女人用香膏抹主,(參太 26:6-13;可 14:3-9; 約 12:1-8)但兩者是不同的。 第一,其他福音記載女人用香膏抹主,是在最後一週的時候,與路 加記載時時間不同;這段經文所記的事應發生在耶穌開始工 作後不久。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第二,其他三處經文都是記載女人用香膏抹主的頭,這處是抹耶穌 的腳,且約翰福音提到,這是為耶穌的死而預備,馬可更提 到耶穌要門徒在普天下宣揚那女人所作的。路加此處記載的 女人卻很卑微,敢澆香膏在耶穌頭,且一面澆一面哭。

第三,其他福音圍繞著香討論的主題是「太破費」,是價值的問題, 這處則圍繞著愛與赦免。所以耶穌引入了兩個債主的比喻,藉此批 判那些自以為是的法利賽人。 B. 現代意義: 現代意義:苦罪的消解 1. 在第一段經文(路七 11-17),我們看到耶穌主動的憐憫。原來上帝 愛人,祂對人的感受是那麼關切,祂是愛得那麼真誠,那麼無條件的, 祂對人的苦痛、困境,是深深觸動的。這位神絕不是隔岸觀火、冷看世 情的! 其實現代的神學家不單相信上帝明白人的痛苦,更為人受苦。潘霍 華在他的《獄中書簡》中便有提及,因為上帝為我們受苦,所以我們可 輕看現在這至暫至輕的苦楚。有一套電影,叫「阮玲玉」,曾在康城電 影節獲奬。其中有一段描述一個十五歲的女孩被日本人炸傷。臨終時在 母親旁邊呻吟大叫,然後死去。當拍攝時,她拼命發出痛苦的叫喊,導 演覺得好像有甚麼不妥,叫大家停下來,他又說不出出不妥在哪裡。結 果重拍的時候,那女孩以為自己叫得不夠用力,更拼命地慘叫出來。導 演覺得更加不妥,正當他抽著香煙苦思的時候,做母親角色的阮玲玉說, 她知道錯在那裡了:如果由她來做女兒的角色,當她身受重傷,本來應 該是大聲慘叫,但當母親在旁,看見自己的樣子很是痛苦,正所謂傷在 兒身,痛在母心。兒女每一聲慘叫,都好像利刃剌入心中一樣。因此, 做女兒的如果明白母親的心,雖然肉身痛苦,但為叫母親安心,也會極 力去忍受不叫出來,好叫母親放心! 當我們受苦的時候,如果知道上帝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正為我們 受苦,那麼,我們會怎樣呢?怨天尤人,痛罵四方,雖然可以發洩自己 的冤屈,但對事情並沒有幫助,反而令上帝為我們擔心和傷痛。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擔子,有些人睡眠不好,每當失眠時情緒便 會非常低沉,有沒有想過那時上帝正為你擔憂?考試失敗,生意失敗, 不單你和親人難過,上帝也替你難過!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2.另一段經文(路七 36-50)。有罪的女人來見耶穌,那女人犯了甚麼 罪我們不必深究,聖經也沒有說。總之她聲名狼藉,人人皆知,她尋找 耶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解決心中苦惱。很明顯,她是被罪壓傷, 但她並未放棄自己。她極可能聽過耶穌講道,深受她的愛及憐憫所感動。 她今次知道耶穌到西門家,所以立刻趕來。 耶穌的憐憫深藏著祂的勇氣。試想,一個有學識的夫子竟然與這女 人有關係,任由她在自己腳下哭,哭濕了又用頭髮擦乾,又倒香膏在腳 上。在當時猶太人的社會,女人在大庭廣眾散髮已是少見,竟還向一個 陌生男人如此行動,更是叫人不可思議!任何人在這情況下都會感到不 安,耶穌卻坦然地接受,可見耶穌憐憫、接納這女人,背後實包含著極 大的勇氣。甚至旁人也看不過眼,說:「難道他不知道這是有罪的女人 嗎?」 上帝憐憫人,不單是靜態地,無奈地袖手旁觀;祂甚至願意低受人 的誤解也要接納罪人。耶穌後來對西門說了兩個比喻:一個債主與兩個 欠債者,一個久五十兩,一個欠五兩,兩個都得還債,按理,多欠者感 恩的心就大些。西門對耶穌的態度正好代表了少欠的人,沒有真正感恩 的心。而女人則好像多欠的人,她用眼淚擦腳代替西門用水洗腳;用嘴 親耶穌的腳代替西門用親嘴迎接耶穌;用香膏抹腳代替西用香油滴在耶 穌的頭上,這一切都是出於真誠的心,所以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罪 赦了」(路七 48) 這段經文最少讓我們有看到兩個主要的信息。 第一:一個犯罪的人,無論如何都沒有理由絕望,因為上帝的大能 和憐憫,必能解我們的罪。但倘若我們不視自己罪,逃避不理會上帝, 拒絕祂的饒恕和憐憫,最後只會把罪帶到憤墓,永遠得不到赦免。 第二:表面看來,女人似乎是做了很多東西,才獲罪的赦免,事實 不然。女人是先有信心,她相信耶穌有權柄可以解決她罪的問題,也有 憐憫願意赦免她的罪。因此,她冒著被人驅趕、譏笑之虞,唐突地趕上 西門家她的舉動,足以招來辱罵,但她相信耶穌的憐憫,無懼一切不利 的還境,盡訴心中情;所以,是她有信心,才有堅毅的行動,因此,耶 穌對她說:「你的信已經救了你」她是因信而獲救,而非因行動而獲救。 然而多少時候我們偏離上帝,埋怨上帝,往往是因在心底裡我們根本不 相信祂,所以拒絕尋求祂!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V 結論 「道成肉身的基督」,既打破了「希羅文化」中神超越、不沾染塵 世俗事的神觀;亦突破了猶太人對彌賽亞「超然、公義、審判一切惡人」 的期望。福音書──特別路加福音在這裡,向我們彰顯的,是一位深切 體會人的困境,接納罪人回轉,甚至與人一起受苦的上帝。 面對這位充滿憐憫的上帝,我們應如何回應呢?我們應該相信祂! 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要灰心失望,到上帝面前,求取祂的恩慈。我們的 不信、偏離,於事無補,只會叫上帝更痛心。上帝有情,也使我們充滿 憐憫,使我們滿有勇氣地承擔關顧眾人的擔子;我們所做的算不得甚麼, 因為上帝已經為我們做了最好的! VI 喻道材料 可用於 IVB 現代意義中的 2.項,提醒信徒要自省和回轉。 有一件事,可以把人與上帝隔絕,那就是自滿。而奇怪的是,人愈 感到罪多,他會是愈良善。保羅提到罪人的時候,便謂「在罪人中我是 罪魁。」(提前一 15)聖法蘭西斯(Francis of Assisi)亦云:「世上沒 有比我更卑劣、更悲慘的罪人。」我們可以說,最大的罪便是自覺無罪; 然而一絲的自覺不足,便可以打開了上帝恕宥之門,因為上帝就是愛, 而愛的最大榮耀,在於可以施予給有需要的人。 使用建議 1. 這是一篇觸及人生之實存掙扎──苦罪問題的講章,以路七 11-17; 36-43 兩處經文,帶出上帝對人生苦罪困局的參與、認同。 2. 這篇講章透過路七 11-17 耶穌主動使拿因城寡婦之子復活,及 36-43 節力抗別人的歧視、鄙夷、接納罪婦,帶出上帝對人的苦痛、罪惡, 不但主動關心,還切實認同,甚至因此被人懷疑、抗拒也在所不惜, 由此亦帶出上帝不單明白人的痛苦,更親「為人受苦」! 3. IB 釋題方面,正要帶出嘗試說「受苦的上帝」在西方神學、哲學背 景中的突破性──西方希羅文化影響下的神觀、神是至高無上,十 分超越的,因此不可能對人、對世界動情──動了情就代表會改變, 會改變的神就不是至高絕對的了。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但基督教所相信的上帝,既是至高、絕對的主,但同時透過道成肉 身、親自受苦;揭示祂不但關心人的苦難,更切身體驗、經歷人的苦難。 有關基督教所講「受苦的上帝」這一信息,可參閱潘霍華:《獄中書簡》 (香港譯本:許碧端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9。中國大陸譯 本:高師寧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介紹此一觀念的中文 專文還有鄧紹光著:「潘霍華《獄中書簡》中的受苦的上帝。」此文曾 於 1996 年 9 月 20 日東南亞神學研究院香港分院的冬季聚會中宣讀,將 刊於 97 年 1 月《道風》學刊。 4. II 釋經與現代意義方面,透過解釋兩段經文:路七 11-17 及路七 35-50, 帶出神主動地憐憫人的悲苦;並且當人願意從罪回轉、悔改,即使 面對難阻、抗拒,神還是要接納罪人! 5. IIB 現代意義:苦罪的消解,讓我們看到福音書對人間苦罪問題的兩 個出路:B1 上帝與人一起受苦(拍攝「阮玲玉」的例子)。B2 上帝 對回轉的人永遠敞開接納之門,單憑信心、倚靠就能得到解決。最 重要是我們願意回到上帝那裡去。 在這裡,使用者可加上更多鼓勵、勸慰。按自己服侍肢體的境況, 提醒弟兄姊妹倘若有罪的困擾,要勇敢地、決心地回到天父那裡; 倘若有困苦未消,要思想神的同情、體諒,不要灰心喪志。亦可舉 弟兄姊妹一些已經過、得勝的事件為例,作為激勵。 6. 結論──經歷到父神的承擔、接納,同時也學習去承擔他人。這方 面可多以自身群體的需要為例作出勸勉。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