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憫孤弱的上帝

Page 1

www.ymkfund.org Copyright 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培靈信息 悲憫孤弱的上帝 SP PW 9701112 講題: 講題:悲憫孤弱的上帝 經文: 經文:路七 11-17;36-43 I 標題 A 一首詩 晚唐詩人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裡有兩句:「衰蘭送客咸陽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這是一首送友人的詩,全詩八句,最後這兩句最為 人熟悉,尤其「天若有情天亦老」更廣被傳誦,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心中 的悲苦。如果天好像人一樣能感受苦痛,天也許亦會好像人一樣,被人 間各種痛苦折磨得蒼老。 中國古代對天又有另一種看法,就好像道家所說:「天地不仁,以 萬物為芻狗。」天好像是沒有感情,它看萬物好像草織的狗一樣,一文 不值,可以任意踐踏。既是一個無情世界,世上人的苦難便與天地無關。 這種對天的看法,與希臘人理解的神一樣。希臘和羅馬的哲學家,確認 上帝是完美至善的。一個完美的上帝,理應不會改變,也就是不會有感 情的變化,所以上帝是無情的。他們也視物質世界為罪惡的,上帝絕不 能對地上的紛紜世事動其真情。然而基督教的上帝觀卻與此十分不同。 基督教的上帝既是有情的,也是至高、絕對的。 B 幾點釋題 1. 按西方希羅文化的神觀,上帝既是至高絕對的,就不可能是有情的, 因為上帝若有情的話,就表示祂是可改變的。但聖經上說上帝憐憫 人,即表示祂願意對人產生行動。一位至高、絕對的上帝,與一位 願意介入人間世事的上帝存在著很大的張力,西方哲學一直不能解 決這問題。但基督教的上帝藉道成肉身的聖子,統一了既超越、亦 願意介入的張力。 2. 上帝是神聖的,祂創造萬有,又肯定祂所創造的,所以世界不是上 帝的延續;雖然人犯罪墮落了,世界被因罪染污,但上帝不因此就 讓人與祂隔絕或將之摒棄,上帝要藉救贖世界,使它回復原來創造 的美好,救贖就是上帝憐憫的行動。 II 經文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