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 2018-19 年度 . 第一期 . 十月號
生物科技股 IPO 熱潮已過 惟可望長線發展
目錄 封面故事
金融市場
商鋪經濟
生物科技股IPO熱潮已過 惟可望長線發展
港交所擬三招打擊殼股 殼股市場何去何從?
轉網上超市開拓實體業務 Ztore推社區團購平台 16
市場發展
公共小巴寒冬 業界現斷供潮 2
4
8
商機齊放
防脫髪產品百花齊放 激烈競爭下仍能掘金
12
14
房屋政策
物業監管局新徵費轉嫁買家 業界:市民未必知 18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財經新語
股市浮現新現象,新經濟模 式帶動下,生物科技股成為 股壇熱話。另一邊廂,殼股 財技再次橫行,港交所又會 如何出招? 瞄準港人新消費模式,防脫 髮產品與網上超市群芳爭 豔;固有的物業管理費與小 巴牌費本來毫不起眼,但新 制度帶來可大可小的影響, 大眾似乎仍未知情。 十月是新學期的開端,編採 班子期待探索更多財經故 事,呈現讀者眼前。
LAST ISSUE 財經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 2017-18 年度 . 第二期 . 五月號
影子銀行難控制 成中國經濟隱憂
FIND US
上期提及影子銀行成中國經濟隱憂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3
生物科技股 IPO 熱潮已過 惟可望長線發展 記者:黃可澄|編輯:湯凱盈 自從今年四月底,港交所允許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 市後,愈來愈多這類企業欲踏進香港市場吸納資金,引起社會 熱議。但是首隻無收入的生物科技股歌禮製藥,在 8 月上市後 表現令人失望,頭三日累計已下跌 28%,前景堪憂。縱使如此, 有分析師認為,生物科技股仍具商機,因其趨向新經濟,更易 獲政府補貼。
4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黃可澄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5
(黃可澄攝)
允許無收益公司上市在香港早已 有先例,早前港交所為引進更多 的礦業企業來港上市已豁免該類 公司的財務要求,但此例對許多 生物科技公司來說更具吸引力。 截至於 8 月 27 日,包括最新申請 上市的邁博藥業與亞盛醫藥,已 有 12 間生物科技股擬上主板。 歌禮製藥上市以來,相對招股價 曾下挫約五成,到 9 月 27 日只稍 微回升至不足上市價的六成。安 里證券研究部董事湯麗鴻提到, 該公司估值較高,加上業務還沒
6
該公司估值較高,加上業務還沒 了大量已推出市面的藥物,大多 有營利,所以在上市後市場投資 數生物科技股尚未推出新藥,在 者會回歸到理性層面,認清情況。 新 藥 研 發 期 間 短 期 持 續 風 險 較 低,短期持續風險為一旦有大事 持有歌禮製藥股份的市民劉小姐 件發生,股價就會受到影響,因 表 示 現 時 並 沒 有 沽 出 該 股 的 打 此並不會像早前長生科技假疫苗 算,她說當初見歌禮是第一隻上 般單一藥品出現問題就會受到全 市的無收入生物科技股,看好其 線查封,股價大幅下降。當時在 推出新藥後的前景,明白到短時 爆發假疫苗後,長生生物連續 6 間未必有升幅,所以會長線持有。 日跌停板,亦拖累另外多家醫藥 另外,湯麗鴻表示即使生物科技 股跌停,例如康泰生物、沃森生 的回報周期會較為長,但風險大 物等等。 多會在這研發期後,即 3 至 5 年 之後才會出現,比起醫藥股包含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一般來說,生物科技企業旗下藥 物臨床試驗向來都是持久戰,第 二期需時約 1 至 3 年不等,而第 三期更可能多達 5 年。縱使在邁 博藥業的招股書中提到已有三種 在研的核心產品,但是三種藥品 均是處於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 另外,亞盛醫藥亦面臨同樣狀況。 公司主要從事研發靶向細胞淍亡 新藥,以有望領先癌症市場為噱 頭,惟進度最快的藥物僅處於第 二期的臨床實驗。簡單來說,臨 床試驗第一期為了解新藥的安全 劑 量, 測 試 時 間 約 1 至 2 年; 而在第二期階段內,則是以新藥 的最佳劑量範圍與療法為研究重 點,需時 1 年至 3 年;在第三期中, 研究人員需確認其長期影響以及 可衍生的副作用,大約用上 1 年 到 5 年。美國藥物研究和生產聯 合會 2016 年研究顯示,平均開發 新藥的時間為 10 年至 12 年。歌 禮製藥主席吳勁梓在接受香港經 濟日報訪問時透露,創新藥經過 臨床試驗後成功商業化的機會僅 為 8%,可見業務風險較其他醫藥 股為高。
國策有助行業前景 但從國家政策的層面看, 生物科 技受到國策支持,有利發展。從 2015 年以來,新中國藥監局大力 推動創新藥研發的發展,例如: 加快審批通道以及新註冊申請制
度,並向藥物研究提供支援與獎 勵。在十三五計劃中,中央提出 會推進致命疾病的新藥審批,最 快可以在 6 個月以內。因此,研 發新藥的企業藉此可以在藥品商 業化的路途節省不少時間,更早 推出市場。 湯麗鴻表示,普遍科技概念在不 同領域均有領先趨勢,國家提供 的資本補貼會更多,因此生物科 技股較傳統醫藥板塊更易獲得資 金。 另外,在內地於 2016 提出的「健 康中國 2030」的規劃基礎下,內 地政策能夠繼續支持藥物上市的 優勢。內地醫保局於本月 17 日推 出《關於發布 2018 年抗癌藥醫保 准入專項談判藥品範圍的通告》, 在 18 種藥品當中有四種均是內地 醫藥企藥旗下的。另外,於 22 日, 內地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 會議時決定擴充醫保跨省異地的 結算範圍。 由此可見,雖然生物科技的 IPO 熱潮已過,短期亦會受環境因素 拖累未必有可觀回報,但長遠以 言受惠於國策並貼近新經濟發 展,前景明朗。
(黃可澄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7
8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公共小巴寒冬 業界現斷供潮 記者:羅天朗|編輯:張心怡 公共小型巴士(即紅色小巴)近年生意額顯著下跌, 牌價亦較 2011 年高峰期急劇下挫接近六成至 300 多萬,對比去年同期則 下跌約 16%,市場相繼出現了牌主斷供個案。 據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主席張漢華透露,最近有若 干輛紅色小巴在西貢總站被銀行拖走,他認為, 車主日常收入 如車租無法負擔每月供車金額,而且牌價創近年新低,銀行亦 未必願意向車主借貸,預計牌價亦難以回升,車主只能忍痛斷 供止血 。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9
競爭者不斷壯大 小巴載客量續跌 對比其他公共運輸工具的載客 量, 紅巴近年表現疲弱。根據運 輸處發佈的「2007 年至 2016 年 公共交通乘客人次」紀錄顯示, 紅色小巴於 2016 年的年載客量較 2007 年下跌 26%;對比同期其他 公共交通的營運表現,鐵路的載 客人次急升近三成,而公共巴士 的載客量則一直平穩地維持於平 均每日約 140 萬人次左右;同時, 紅色公共小巴的登記數量由 2000 年的 2025 輛,即佔全港公共小巴 近 47% 的下跌至不足 25%,只剩 1054 輛,顯示這十八年間,有近 千輛公共小巴「由紅轉綠」。綠 色專綫小巴受運輸署監管,須按 固定路線、班次和收費提供服務, 運作沒有紅色小巴那麼自由。
張漢華透露,紅色小巴的租金連年下跌,車主根本不能維持供車所需的金額。(羅天朗攝)
張漢華表示,近年多條港鐵延線 相繼通車,鐵路網覆蓋更廣,令 公共小巴營業額下跌,同時巴士 公司在繁忙時段增開不同的特別 線和特快線,使得公共小巴連「搶
資料來源:運輸處「2007 年至 2016 年公共交通乘客人次」
10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灘」的餘地也失去了。中文大學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高級講 師袁志樂認為,政府的運輸政策 方針是以鐵路為骨幹,公共小巴 一直所擔當的角色只是輔助性 質,當鐵路發展越完善,小巴的 輔助性質亦越為減少。 居於堅尼地城的市民周先生指, 自從港鐵西港島綫通車後,自己 出行大多都選擇乘搭港鐵,「因 為紅色小巴價錢比較貴,而且有 機會遇上交通擠塞,若搭鐵路的 話在時間上能更有預算。」
牌價暴跌 小巴前景堪憂 據張漢華透露,公共小巴牌價自 從七年前的高位 750 萬一直下跌 至近期的 320 萬,創七年新低。 他認為由於 2011 年多條新屋邨入 伙,市場需求增加,不少營辦商 曾爭相購入公共小巴牌照,以致 當時創出歷來最高牌價。香港公 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秘書王 榮光曾在 1984 年買了他的第一輛
小巴,當時牌價已達 28 萬,隨後 市場幾經波折,於 2011 年升至歷 年最高位,近年又持續下跌。 張漢華認為公共小巴牌價走勢疲 弱主要是受到營業額每況愈下所 影響,加上政府過份着重大眾集 體運輸發展,忽略了公共小巴的 生存空間;而且,紅色小巴沒有 綠色專線小巴的長者乘車優惠計 劃政策,導致其經營環境雪上加 霜。王榮光表示,隨着公共小巴 的營運環境每況愈下,很多牌主 亦早以放棄牌照,而不少從業員 亦轉行。
這種經營模式像「混血兒」一樣, 集紅巴的彈性和綠巴的優點於一 身,期望業界能踴躍參與,否則 公共小巴便會面臨淘汰。張亦期 望政府能考慮於深夜時間開放禁 區,以增加公共小巴的生存空間。 但袁志樂認為,香港作為自由市 場,加上鐵路一直作為運輸發展 的主幹,因此政府沒有必要再為 公共小巴業界實施任何政策,唯 政府亦需按市場需求定期檢示運 輸政策以作適當的調整,例如早 前為公共小巴增加座位的政策, 相信已能為業界增加競爭優勢。
改變營運模式 尋求生存空間 張漢華認為若業界嘗試改變仍有 信心能令營業額和牌價回升,但 重回高位亦有難度。他指出,紅 巴可嘗試參考綠巴的經營模式, 如提供固定的路線、時間和班次、 安裝八達通、接受政府監管等, 並希望能參與政府的車資津貼計 劃和長者乘車優惠計劃。他形容
紅色小巴的生意額急劇下跌,部分路線乘客量寥寥可數。(羅天朗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11
港交所擬三招打擊殼股 殼股市場何去何從 ? 記者:方嘉誠 編輯:張嘉儀
香港交易所 (0388) 在六月底刊登有關借殼上市及持續上市準則的諮詢文件,以解決市場關注的「殼股」活 動問題,並對公眾進行諮詢。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大致贊成監管,但認為無必要將控股權易手後 注入資產的限制期延長至三年,因為會阻礙上市公司的正常融資,並建議設立「逃生門」機制。但專業投 資者及《殼股財技》作者渾水則認為港交所在處理殼股的事件欠缺清晰指引,令上市公司無所適從。
保障投資者利益 監管應以披露為本 張華峰贊成整頓「啤殼」活動, 認為加強監管可以提升整體上市 公司的質素,但無必要將控股權 易手後注入資產的限制期由兩年 延長至三年,因為此舉會影響其 他公司的正常注資等活動。他建 議增設「逃生門」版,讓持有已 停牌的上市公司投資者進行公開 市場買賣,但投資者仍要衡量當 中的風險。 渾水則表示港交所監管殼股的方 計 應 仿 效 美 國 市 場 的「 披 露 為 本」,只要清楚解釋當中的風險 和利害等資訊,就應讓投資者選
12
擇,亦是自由市場的原則。他續 指:「現今的條例對上市公司的 運作有影響,例如「現金資產公 司」,因為每個行業的週期各有 不同,可能需要保留大量現金, 以維持公司的營運,因此不應限 制公司持現金佔總資產的比例最 多至五成。而且監管亦過於人治, 欠缺量化標準。
渾水在其專欄指出殼股當炒源於 價格過高,收緊持續上市原則只 會令殼價提高,因為相關條例會 令殼股減少,對打擊殼股買賣沒 有幫助。對於收緊上市申請,殼 股投資者張曉峰表示:「提升新 上市公司對收入和市值的要求, 變相會令莊家將殼股上市的成本 增加,令莊家有更大的誘因將殼 股的價格炒上。」加上收緊上市 申請只會令到殼股的數量減少, 三招打擊殼股成效成疑 對殼股投資者的影響不大。另外, 港交所推出的諮詢文件,研究三 對於收緊反向收購,張曉峰認為 管齊下打擊殼股活動,包括加入 只會限制上市公司的明買明賣, 反收購行動原則為本測試,限制 但無阻暗中賣殼,因為資產可以 借殼上市;並修訂持續上市原則, 逐部注入,他覺得將控股權易手 打擊養殼活動;以及擴大證券投 後注入資產的限制期延長影響不 資披露門檻和相連交易的披露範 大。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問及市場對諮詢文件的影響,渾 水表示:「現在整個市場未對諮 詢文件有太大的反應,整體(投 資)氣氛比較悲觀,收購和融資 等活動亦比較難以進行,但亦有 零星的買殼活動。」《蘋果日報》 財經專欄作家 Ryan Chung 則指 出諮詢文件公佈後,令到部份殼 股的殼價下跌。但一些擁有堅實 業務的殼股價格會上升,因為市 場會淘汰質素參差的殼股。 他認為港交所近年高調打擊殼股 源 於 2015 年「 港 股 大 時 代 」, 因為「大時代」令到不少殼股價 格炒高,股民蒙受損失。而且近 年 興 起「 微 訊 傳 銷 股 票 」 等 騙 局,中證監亦有出手干預,因此
現時大方向為對證券市場進行進 一步的監管。張曉峰則認為港交 所加強殼股監管,目的偏向穩定 投資者信心,因為部份港股單日 跌幅比較大,以建成控股 (1630) 為 例, 股 價 曾 由 高 位 約 $6 跌 至 $0.4,波幅過大會令投資者失去 信心。
三招打擊殼股成效成疑 公佈諮詢文件前,港交所多次以 《上市規則》13.24 條將主版上市 的華多利集團(1139),以及創 業版上市的雲信投資控股 ( 前稱 : 中國生物資源 ) (8129)和萬亞 (8173)等上市公司停牌。《上 市規則》第 13.24 條列明上市公
司需要有「足夠的業務運作」才 能維持其上市地位,但港交所對 於「足夠的業務運作」一直沒有 清晰定義。渾水表示:「港交所 將上市公司除牌,並沒有一個客 觀的標準,沒有清楚解釋收入要 低至甚麼程度才會被認定不足夠 營運。」他表示諮詢只是將過去 一直運用而不妥當的做法,正式 向公眾公佈,當中原則為本測試 亦賦予港交所過多的權力。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張華峰認為無必要 控股權易手後注入資產的限制期延長至三 年,因為阻礙有經營困難的公司轉型成功 的機會。(方嘉誠攝)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港交所三招打擊殼股是針對企業和市場行為問題而推出的措施。(方嘉誠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13
防脫髮產品百花齊放 激烈競爭下仍能掘金 記者:劉博文 編輯:王嘉琛 香港仁安醫院植髮中心研究 指出,受電子產品輻射影響, 加上港人的熬夜習慣,香港 已經成為了亞洲僅次於日本 的禿頂第二重災區,男士嚴 重脫髮率高達 24.7%。防脫 髮產品銷量因而節節上升, 繼霸王(1338)、章光等品 牌受到市場歡迎後,不少藥 妝巨頭及治療機構紛紛抓住 商機,搶佔香港市場。
14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防脫市場競爭加劇 相關產品前景看好
周邊服務層出不窮 內地更具價格優勢
目前尚無特效藥 坊間偏方勿輕信
市 場 行 銷 公 司 kantar 的 資 料 顯 示,防脫產品的售價平均每年增 長 18%,而銷量亦有增無減。目 前的香港防脫髮用品市場,有越 來越多的外資品牌入駐,如日本 的花王、美國的 Body Shop 等, 競爭愈發激烈,霸王的市場佔有 率已經降至三分之一,然而市場 尚未飽和,隨著霸王等國企不斷 推出新產品,以及消費理念升級, 業界認為未來仍有發展空間。
傳統防脫髮產品市場競爭激烈, 促使眾多美容美髮機構將目光轉 向了防脫發周邊服務。香港的髪 再 生 公 司 除 了 提 供 多 達 12 款 的 防脫洗髮水外,還會在其門店提 供 生 髮 服 務。 公 司 的 防 脫 顧 問 Annie Ho 表示,每天約有 50 名 顧客來到分店尋求防脫服務,單 次護理的價格約為 1,400 港幣, 具體花費要根據客戶的脫髮程度 決定,一個療程要做 30 次。而為 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客戶需求,公 司已經在網絡上公開招聘每星期 工作六天的頭髮護理師,在培訓 階段便有每月 1.6 萬港幣的底薪, 並計劃在中環開設第五家分店。
香港居民 Tracy Joeng 有著長達 3 年的脫髮史,她表示曾經看了 中醫,並且嘗試過一些防脫機構 的生髮服務,但都只能生出茸毛, 很難長出健康的頭髮,由於相關 服務價格不菲,她並沒有繼續堅 持下去,而是用藥物控制希望禿 頂不會繼續惡化。
以霸王為例,即使在競爭日益激 烈的洗護品市場,由於聘請了品 牌代言人毛不易推廣年輕市場, 以及利用了近年來發展迅猛的電 商 平 台, 根 據 截 至 今 年 6 月 底 止中期業績報告,集團期內共錄 得 收 入 1.26 億 元( 人 民 幣, 下 同),按年增長 17.6%,其中電 商渠道收入 5,830 萬元,同比上 升 106%。 毛 利 為 5,611 萬 元, 同 比 增 加 12.7%, 毛 利 率 高 達 44.5%。 集 團 表 示, 短 期 內 擬 在 家庭及個人護理行業開拓新的銷 售管道,提升銷售收入,就長期 而言,將繼續鞏固發展模式,迎 戰國內外競爭對手以增加市場份 額。
對比香港的生髮服務,內地機構 相對便宜。深圳唐風采增髮中心 總部的產品經理唐萬年稱,公司 通過非手術的方法將真頭髮植入 頭皮,達到增發的目的,洗髮、 游泳等活動都不會導致頭髮脫 落,一平方釐米面積大小的增髮 區域收費為 109 元。計算下來, 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脫髮,花費幾 千元就可以實現快速增髮,優惠 的價格以及立竿見影的效果亦吸 引了不少港人前來。
香港居民 Tracy Joeng 的洗手間中擺滿了防脫髮相關產品。(劉博文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雖然香港防脫髮機構眾多,不少 醫院也開設了相關門診,但依然 難保所有患者都獲得滿意的療 效。不少脫髮患者轉而在網絡上 尋求幫助,每當網絡傳銷散佈開 來,相關產品便大受追捧,比如 部分商人會打出「生薑生髮」的 理念,生薑在電商平台的需求量 也借此大幅提升。對此,香港皮 膚專科醫生王厚毅在其文章《醫 生拆解脫髪六個謬誤》中表示, 許多坊間偏方並沒有科學依據, 胡亂嘗試可能會導致頭皮過敏等 其他結果,脫髮的治療依然是世 界性難題。
位於香港銅鑼灣的髮再生公司。(劉博文攝)
15
網上超市開拓實體業務 Ztore 推社區團購平台 記者:江加琳 編輯:何唯一 近年網購成為港人慣用的消費模式,提供送貨服務的網上超市也廣受市民歡迎,可是幾家網上 超市卻發現同時發展線下實體服務是未來發展方向。HKTV mall 已在全港各區開設實體店,士多 Ztore 也推出全新社區團購平台,與小店合作,在實體店吸納客人和讓客人取貨。
網上超市品牌林立 仍具發展空間 根 據 Mastercard 今 年 6 月 底 的 網 上 購 物 調 查, 94.7% 的 本 地 消費者曾於過去三個月於網上購 物,較去年上升 6.7 個百分點。 本地消費者的網購滿意度保持接 近七成,有 90.8% 受訪者計劃於 未來六個月內進行網購,比去年 上升 5.4 點。其中超市貨品是最 受歡迎的消費類別之一 。傳統超 市如百佳、惠康及 Aeon 等紛紛
16
開拓網購業務,網上超市方面王 維基的 HKTV mall 以及本地年輕 人創辦的士多 Ztore 乘勢崛起, 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超市和來自 新 加 坡 的 Honestbee 已 殺 入 香 港 市 場,PCCW 旗 下 HABBITZZ 今年也正式登場。
顧客超過十萬。老闆兼任首席營 運官梁子琦表示,士多 Ztore 的 網站操作簡單,支援全港最多的 支付方式,並着重數碼營銷,容 易接觸目標客群。而貨品相較傳 統超市產品種類獨特,價錢比市 面低,也因此形成了競爭優勢。
調 查 也 顯 示, 受 訪 者 認 為 方 便 (76.4%) 是 網 購 的 最 大 誘 因, 其次是簡單易明的網購程序 (69.8%)。 士 多 Ztore 2015 年 開業至今,每日訂單過千,累積
對於市場增長空間,本地網購與 鄰近地區例如中國大陸、新加坡 相比,發展速度落後,網購佔整 體零售比率較低。Ztore 始於香港 網購剛剛起步的時期,幾年間隨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HKTV mall 實體店進駐海怡半島、沙田第一城、馬鞍山新港城等各區屋苑,希望與客戶 互動拉近關係。(江加琳攝)
着 HKTV Mall 等更多公司越來越 為人所知,一部份市民已習慣網 購,甚至成爲「中堅分子」。本 地網上超市要吸納更多使用者, 甚至追上鄰近地區,仍有很大發 展空間。
網購與實體服務結合 用戶體驗升級 線 上 服 務 市 場 成 績 理 想, 然 而 HKTV mall 及 士 多 Ztore 反 而 開 始發展實體服務,分別開設店面 或與實體商店合作。對於這種看 似背道而馳的方式,香港互聯網 及電子商務發展協會會長朱偉標 認爲,忙碌的港人需要方便的送 貨配套服務,網上商店亦可以減 輕商家的營運成本,雙方互惠互 利,形成網上超市的發展空間。 有部分民眾言論稱,網購或取代 實體購物,對此,恒生管理學院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博士表 示:「超市難以取代實體商店, 發展前景有限。」香港地方小, 百佳及惠康兩大巨頭分別擁有 二百多間分店,覆蓋率已經十分 高,加上可以讓客人親身選購貨 品,提供互動的購物樂趣,基本 上市民的網上購物的實際需要不 大。在香港,網上超市的綫上服 務有其優勢,但也需要與實體業 務相輔相成。
「人情味」勝於「貴租」 Ztore 推新社區團購平台 正如 HKTV mall 新一輪的廣告所 説,網購本有省去貴租的優勢, 那爲甚麽 HKTV mall 還要在全港 各區開設 30 間實體店?朱偉標指 出香港這類密集城市,習慣「線 上 搜 索, 線 下 購 物 」(Online research, offline purchase), 網上超市走向 O2O(線上線下結
合),增加實體服務是必然的方 向。 士多 Ztore 也正推行實驗性項目, 吸納新客群。梁子琦說:「人對 人的服務、人的接觸和溫度其實 是無可取代」,公司雖無開實體 店 計 劃, 但 在 7 月 推 出 了 新 平 台「 鄰 住 買 Neigbuy 」, 專 做 生鮮蔬果和日用品的社區團購。 與一般網上超市不同,不設最低 消費、無需加運費,客人只需在 集單時間内購物,貨物便會送到 全 港 超 過 20 區 合 作 小 店 供 自 取 或由各區「團長」分發。網上宣 傳的「鄰里」、「社區團購」等 字眼、到負責各區服務,隨時覆 Whatsapp 的「團長」,以及標 榜每件產品必先試食試用,都看 得到梁所説的「人情味」。若未 來持續增加合作小店,方便更多 街坊自取,相信對很多單次消費 額不高,平時難以獲免費送貨的 客人會是一個吸引的新選項。
17
物業監管局新徵費轉嫁買家 業界:市民未必知 記者:周綺琪|編輯:謝卓榮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由今年七月一日起,每份售 賣物業之轉易契下的買家,需支付港幣 350 元 予該局。有區議員和地產代理指,因為徵費未 有廣泛向大眾市民公布,所以大部分市民都未 必知道有此項新徵費。
18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在《二零一 零 至一一年施政報告》中宣布,政 府擬通過立法為物業管理行業設 立發牌制度,並於二零一六年五 月獲立法會全票通過,以妥善監 察物業管理公司的營運物業管理 業監管局。其主要收入來源為牌 照費,以及是次的新徵費。 物業管理範疇可分為「投資管理」 與「建築物管理」。在建築物管 理範疇方面,大部分人日常接觸 比較多的是屋苑,商場,以及商 廈;而其中主要包括保安、禮賓 司、清潔、公眾地方設備的維修 保養,和園藝等等。
新徵費連同印花稅徵收 市民未必有留意 在《 物 業 管 理 服 務 ( 徵 款 ) 規 例》下,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將向 轉讓香港不動產,包括住宅物業 及非住宅物業之售賣轉易契下的 購買人,收取徵費以作監管局的 日常運用。觀塘區區議員鄭景陽 表示,此項徵費亦曾於立法會諮 詢議員,據他所知,大部分業界
人士都贊成此項徵費。不過,他 指,即使立法會通過這項徵費後 有刊憲,相信市民未必知悉此收 費:「這項徵費數目不大,加上 是連同印花稅一起徵收,市民未 有留意亦不足為奇。」鄭表示, 由開始加收徵費至現時為止,暫 時都未有收到當區市民查詢有關 徵費。
監管局將有約 2934 萬元進賬,加 上牌照費,以及其他物業和非物 業的轉易契數目,相信監管局每 年將會有約 1000 萬盈餘。
新徵費不足以影響 市民買樓意欲
中原地產九龍董事劉瑛琳則指,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是新成立的法 對於新徵費轉嫁買家全數支付, 定機構,由於這些機構是自負盈 鄭景陽認為,因為買家購入物業 虧,所以即使收取牌照費後,要 後,亦是買家享受物業管理服務, 加收新徵費去應付日常運作,亦 所以由買家支付此項徵費亦算是 是無可厚非。雖然市民未必知道 合理。雖然新的徵費不算過高, 有新徵費,但她相信不足以影響 舊 樓 未 必 需 要 用 到 物 業 管 理 服 市民買樓意欲。 務,若徵費能有豁免則會更好。
新徵費收費合理 但有豁免會更好 根據立法會文件,監管局預算年 度 的 經 常 開 支 將 由 2019/2020 財 政 年 度 約 3,300 萬 元, 增 至 2024/2025 財 政 年 度 約 3,800 萬 元。以樓宇買賣為例,按土地註 冊處的統計數字推算,2017 年的 買賣合約數目共有 83,815 宗,即
有物業管理代表稱,物業管理業 監管局是政府機構,具發牌予管 理公司的合法性,相信會較物業 管理公司協會更具監察力,能更 有效提高物業管理服務的專業 性。而且,參考類似的法定機構, 例如地產代理監管局均以類近方 法營運,而自負盈虧的公司化的 營運方式,相比由政府負責開支 可更有效運用資源。因此,他認 為新徵費是有其需要的。
有地產代理指,新徵費不足以影響市民置業意欲。(周綺琪攝)
tyfp.journalism.hkbu.edu.hk
19
註冊報紙一二四三號 2018 年十月號 督印人 李月蓮 顧問 梁淑芬 總編輯 李心怡 副總編輯(紙媒)陳彥彰 鍾梓儀 翁梓欣 副總編輯(網絡)李睿哲 財經版統籌 郭沅頤 美術設計 蔡穎霖 鄒璇 公關及宣傳 李嘉茹 邱紫薇 圖片 陳華 編輯 郭沅頤 李詠詩 邱紫薇 張心怡 何唯一 王嘉琛 鄒璇 張嘉儀 潘嘉耀 蔡穎霖 江子 陳華 湯凱盈 李嘉茹 謝卓榮 楊德佳 史冰筠 丁奕銘 鄧梓英 記者 譚庭軒 方嘉誠 羅愛玉 黃可澄 林茵淇 楊佩玲 劉博文 周綺琪 鍾玉瑜 鄺浩賢 江加琳 羅天朗 出版及承印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 出版及承印地址 九龍塘香港浸會大學 電話 3411 7461 傳真 3411 5079 網址 http://sanpoyan.journalism.hkbu.edu.hk 社交網站 https://goo.gl/Z8mGpP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學生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