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的 蓄 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 CV | □□的蓄池 | 創作 - 我在漣漪裡發現一個奇蹟 / 2013 - 濕度場域 / 2014 - 希望樹計畫 / 2012-2015 - 轉生術 / 2015
| 謝思盈 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 展覽經歷 2012 「帕洛黛絲」 / 於北投公民會館 「Dream High」藝術實驗計劃 / 於瑞濱國小
2013 「目擊者的報告」 / 於板橋龍山文化廣場
2014 「野蠻操場」 / 於南海藝廊 「Stillife 生活以下創作以上」藝術推手計畫 / 於臺灣工業銀行 2014 臺灣藝術家博覽會 / 於臺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
2015 「流星」 / 於淡水文化園區殼牌倉庫
□□的蓄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Iris HSIEH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Exhibitions 2012 "Dream High" Art Experimental Project, Rui Bin Elementary School. "Paradise", Beitou Assembly Hall, Taipei . 2013 "Eye Witness", Culture Square of Long Shang Temple. 2014 "The Barbaric Playground", Nanhai Gallery. "Stillife" Art Promotion Project, Industrial Bank of Taiwan. "The 2014 Artist Fair Taiwan" , Shing Kong Mitsukoshi Xinyi New Life Square.
2015 " The Shooting Star" , Tamsui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的蓄池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2 年起,我開始以空氣中的水氣作為作品元素,置放在空間場域裡與自然環境作用, 致力於把不可見的濕度變成可見的,將被長期忽視的議題拋出:生活中需要感知與創造。而 這些作品背後,著實承載著藝術家自身、時代脈絡和社會環境作用下的種種刻痕。 2015 初春,沿著樹梅坑溪蜿蜒前進,同行的自學母子說著一口流利閩南語,七歲的男孩 已認識八成這片水域的在地植物,聽著兩人談話,一條清晰的生態系才就呈現在我眼前。這 不禁讓人陷入沉思,在媒體時代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數以萬條的鄉民情報,還是環境 取樣下的觀察所堆疊出的都市拓蹼?
太陽花社會運動嶄露頭角的那晚,年輕學子透過網路互通有無,串聯成了維護公平正義的 島國聯盟,前進立法院守護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自由信念。在同一個時空下,有人只求接受 自己的處境,選擇不合時宜的倒退性隱遁生活,以此對抗這個失望的夜晚。不痛不癢的人, 照樣在呼吸著。 另一個場景,發生在 2014 夏末,英國近郊一處陰雨綿綿的城市。這個季節已有好多次鐵 路罷工了,大學生走上街頭抗議昂貴的學費壓的他們喘不過去,一進到職場就是負債的開 始。窗戶外紛擾嘈雜,屋內死寂一片,凌晨四點鐘的清醒劃開了夜幕。甩了甩彷彿永遠晒不 乾的衣物,踩著百年房屋軋軋作響的木地板,天啊,昨晚轟趴的兩打空酒瓶還在房門口。 我選擇,被從雲縫溜走的一縷陽光,不新鮮的光亮感動著。在突如其來的暴雨之中,緩緩 的前進,義無反顧的那種步伐。我不抱持一切都該歸咎於理性的想法。偏愛例外。崇尚有時 候語帶保留勝過此處不曾提過的事物。如果種種可能,如果不去想還要多久還能有多久。最 好,牢記一種價值—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或許,目前對我來說,身體是一切感受的蓄池。 思盈 /2015/ 台北
| 我在漣漪裡發現一個奇蹟 Mirror Pyramid 垂直高度最高 70cm 鑲嵌玻璃裝置作品 2013 以鑲嵌玻璃做出立體的環境,外為透明玻璃形成的四面體,內為單面鏡。總 共有六個四面體,和一面不規則切面的平光鏡。只要水蒸氣和霧氣遇冷,就 會凝結在玻璃上面形成水珠墜子和迷人的霧氣,隨氣溫、太陽的折射,便產 生了不同的風貌。另外,藝術家在北投附近蒐集不同密度係數的沙和土,撲 灑在玻璃裝置的四周,水氣因此吸付形成不一樣的波紋和形狀,也增加了玻 璃上水氣的沾附。
□□的蓄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2013 年的「帕洛黛絲」展,展覽空間北投公民會館位於一個邊坡上,水氣 霧氣繚繞,旁還有很多溫泉會館、日式建築和原住民文化等博物館。和館方 人員還有一些在地居民的交往中,發現北投的環境,成就了地方的人文氣息。 因此,在研究地方濕度、氣候等相關文獻之後,這件作品的雛形確立。但因 為北投公民會館的布展限制很多,一開始就因「本館為親子參觀取向,玻璃 尖銳危險」為由遭遇了館方人員的回絕。 最後,藝術家在與館方緊鑼密鼓的磨合下,作品順利完成佈展。然而,這 些和館方溝通協調的過程,表面上像是在進行行政溝通一件實體的藝術作品, 但花在協調、說服館方的大把時間,實為一種和博物館的機制互相消長。這 個讓「藝術通過」的過程,溝通和觀念的構成,或許也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Nothing has C h a n g e d . The body as Reservoir is susceptible to Pain'" " '
| 濕度場域 Humid Cube 一坪的房間 @ 香港 空間裝置、表演 表演者 / 吳洵 2014
濕度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房間,身體開始感受到密集的水氣在周遭, 手機螢幕被水氣浸濕了,隔間一摸是個濕潤的木板。在生理感到極度 不愉悅的情況下,搭起了一片片塑膠簾,企圖讓水滴凝固其表面。 藝術家用很多不同種工法,讓這些水得以找到棲身之所,不再讓身 體感受到不適感。然而那些不適感,反而讓水在空間中的存在感急遽 攀升。出乎意料的是,光線在這個狹小濕度極高的房間中,讓水蒸氣 和細塵產生了絕美的視覺饗宴。 表演上場了。
□□的蓄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濕透著窗外的微量月光,簡單燈具的空間營造,表演者穿梭在塑膠 簾舞動,把身體和水氣之間的關係,從憤恨的袪除到調整呼吸與濕氣 相處。表演者和藝術家在進行此項創作時,進行的溝通管道多為肢體 的表述。在黑暗中,眼睛的瞳孔漸漸適應光線的投射量,藝術家進行 物理移動時,產生的風動,帶動了塑膠簾,連帶影響光線在視覺中呈 現的模樣。如此的磨合過程,時間大約長達四十分鐘。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 一千棵希望樹 Hope Tree Art Project 藝術計畫 紙、鹽類溶液 2012-2015
這是一個種樹計畫,發下一千份希望樹材料包給住在新北市瑞芳區阿美家 園的居民們,參與者在家中就可以製作屬於自己的希望樹。參與者可以依照 喜好剪裁樹的種類、形狀,決定花的顏色、姿態。樹的材質是吸水性較高 的紙,加上調配好的鹽類化學溶劑 KH2PO4(一種製作農業肥料的成份), 盛放容器使樹底部浸入溶劑,等待六小時左右就會看到樹漸漸盛開。 雖是活生生的種植計畫,卻從化學無機的方式人工生產,創造出世界上虛 構的樹種。可能是潛意識使然,也可能是記憶的延伸,藉一種想像的擬態, 參與者建構出自己真實世界中的希望樹,在面臨經濟弱勢等家庭困境之餘, 找到心靈的寄託。即使是稀鬆平常的作美勞,用生活化的方式,但也塑造 出想像和真實之間的界線,擴散出內心的混淆。又或許如達利所說的:「夢 境的再現或許為的是全然地懷疑真實世界的一切」。
□□的蓄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瑞芳地區早年為採礦產地而聲名大噪,是一個生氣蓬勃的城鎮,然而因礦 業的除役,面臨壯年人口外移,社區發展困境等問題。讓我們不禁開始去思 考,如何擁有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瑞芳地理位置處於水氣迎鋒面,長年陰 雨潮溼、海風深入腹地。於是,「濕度」成為創作的主要元素。 經過每季的實驗觀察,我得到了一組準確的數據,從紙張挑選、剪裁形 狀、室內室外環境條件、濕度和水氣等條件,都可以讓希望樹在瑞芳一年 四季綻放。目前雖然還無法大量生產,但已經依計畫中的實行試辦工作坊, 現約百名學童參與此計畫。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 轉生術系列— 落英、不朽、春泥 Way Back Into Life series- flora, eternity, birth 依空間而定 空間裝置 2015
有沒有不會逝去的風景?提出這樣的假想,一開始純屬藝術家自己的私心。但若沒 有那綻放的瞬間,是不是那樣的景色就不那麼萬中選一、彌足珍貴?同時,這樣子的 試問也拋出了另外一個藏題,我們要如何留住心中的美好,如何擁有更好的生活? 鹽,台灣一種保存食物風味的古老方法。無論什麼東西抹上厚厚的鹽,風吹,曬乾, 陽光滅了肉眼看不到的細菌之後,食物得以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著。鹽在轉生術作品 中建構了一個奇特元素,以一個救世者的姿態來談一段生命的來去。聽起來言過其實 是吧?或者是說,那些過由不及的偽裝、虛構的故事,其實只是為了掩蓋錯誤的添加 物,沒有必要性,但少了就是裸露殘酷。
□□的蓄池 2015 謝思盈 作品
這件作品構成的表象是視覺為主的雕塑,甚至無法躍上裝置之名。談「轉生」,也 實則在左批展場機制造成的作品高貴性,右打藝術家以論述為藉口創造無關痛養的犬 儒心態。很多問題如果一開始就預設答案,就會開始避重就輕,而這一切只是為程序 正義和行為合理化之下有心的妥協。 在這些看似無效的「偽裝」裡面,裹的是有機的物件—植物。而鹽不只包覆,更浸 潤使之產生了植物結構上的變異。物種在種種競爭條件下失語,設法在大環境中求生。 原以為的單向的操作模式(藝術家以人工方式操作植物),在自然環境的作用下,植 物反給了藝術家另一個與之溝通的路徑—適者生存,以變來應萬變。夾縫求生已經不 是這個世代所推崇的價值。而價值如何創造?或許,這些折衷擬態植物,便是作為某 種迂迴抵抗的宣言。 TO WHAT EXTENT, THE RESERVOIR X. 2015 I R I S H S I E H ' S A R T W O R K S
甚麼也沒有改變。 身體是痛苦的蓄池; 它要吃要睡要呼吸; 它有薄膚其下是血; 齒甲供應不缺; 骨骼可打碎;關節可拉開。 用以折磨,這些都可以考慮。
甚麼也沒有改變。 除了河的流向, 森林、海岸、沙漠、冰川的形狀。 小小的靈魂在其間遊蕩, 消失,回來,趨近,退遠, 自我疏離,迴避。 一時肯定自身存在,一時懷疑, 儘管身體一直在在在 且無處可去。
--節錄自辛波斯卡“Tor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