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具有強烈區域特性的事件上,而且從關係而非抽象的角度看萬事, 以故事的媒介表達其主要內容;早在後現代主義想到這些之前,聖經 就已這麼做了。 聖經所具備的這些特徵— 文化、區域、關係、敘事,是後現 代思想所歡迎的。宣教釋經學與激進後現代主義分道揚鑣之處,在於 前者堅稱:縱有這些多樣性、區域性、特殊性、多元性,聖經仍是獨 一的故事。事實本是如此。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宏大敘事。正是在聖 經敘述或預告的這故事裡,上帝在工作;在上帝創造的世界和新世界 裡,祂的使命同樣顯而易見。這是關於上帝使命的故事,是連貫一致 的故事,有普世的宣稱;但同時也是肯認人類的個別、多元文化的故 事。這是讓所有小故事有容身之處的普世故事。22
22. 包衡(Richard Bauckham)在 The Bible and Mission: Christian Mission in a Postmodern World (Carlisle, U. K.: Paternoster, 2003) 探討聖經在特殊性與普遍性之間的持續擺動,與其對宣教 釋經學的影響,並特別關注它對後現代性的意義。
第一章/宣教釋經學的尋索 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