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發表時段 A 11/17(六) PM 13:30~15:30 發表題目
發表者
撲克牌體驗工作坊(四)
黃同慶
NLP 經驗邏輯層次- 引導觀點、深化改變
蕭麗芬
生命回顧與體驗~讓失智症患者從休閒活動中達成自我統合
林儷蓉、陳仁昭
戶外 VS 室內、大自然 VS 課桌椅 ─「七七如家」冒險治療方案設計 沈文銘、洪靖雅 帶嬰幼兒前往戶外 那些年我們犯的錯--錯誤讓我們損失,但如果浪費錯誤,我們就損失 大了! 促進體驗式學習的課後快速移轉方法﹣分享安置家庭的體驗式輔導工 作成效及未來精進構想 我們是 Alpha,我們在東海,學習體驗教育
徐彥暉 王克威 林欽益 廖芸萱、陳廷宜、 游美樂、沈怡妏
優棒卡小型工作坊
朱麗葉
體驗職能治療遊戲-發掘及引導"活動"的不同層次
張馨之
歷奇體驗教育與心智習性 (Habits of Mind)
陳惠良、陳坤儀、鄭志強
*外出工作坊* 讓冒險教育回歸戶外教育 -- 課程規劃、設計並以登山教育指導員戶外 蔡輝昱 (Raven) 領導教育為例 The Association of Challenge Course Technology Today.
Scott Conant
經營 52 週的豐富-基督教團體長期方案分享
唐詩偉
海外遠征與我
蕭如軒
16
經營 52 週的豐富-基督教團體長期方案分享 發表者:唐詩偉/命定工作室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唐詩偉已婚育有一子,與妻子共同體驗生活中 長期在非營利組織、學校、社區發展協會與基督教教會中,協助經營團隊共創工作。 工作主軸致力於協助團隊以體驗教育與社區發展的概念,經營長期的工作方案 提供忠心與盡力服務態度,與提供永不間歇的服務團隊 ★ 發表內容 1.透過實務的經驗與以帶領團隊的分享,給予經營長期方案的夥伴有參考方向 2.打破應用體驗教育在教會團契中的限制:年齡、方法與目標,提供發展策略的參考資訊 3.分享在教會做長期的體驗教育與信仰結合的經驗,與現場討論的互動,以解決長期方案運作 的挑戰 ★ 發表進行方式 實務經驗分享 20%、工作現場分享 10%、小組討論 7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若已經有相關團隊長期體驗教育方案企劃,有需要提 供協助與諮詢,可將資料帶來於現場可共同討論
★ 主題類別
身/心/靈相關議題(Body/Mind/Spirit)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長期方案、基督教團契、社區發展策略、年輕人工作、團隊共創、團隊經營
17
撲克牌體驗工作坊(四) 發表者:黃同慶/中國青年救國團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黃同慶,救國團探索教育中心經理,座右銘:『來地球玩的守則有四: 1.要玩得投入、2.要玩得 特別、3.要玩出意義、4.要讓大家繼續玩』,這世界這麼精彩,我們怎能藏私?透過撲克牌,讓 我們一起來玩這世界。簡歷: AAEE 引導員、團隊鏈企管顧問公司顧問、Adventure Counseling and Wilderness Therapy(戶外領導研究中心 2005)、ISO9001 : 2000 主導稽核員、勞委會職訓 局核心職能講師、Leadership & Team Development(Outward Bound Hong Kong 2005) ★ 發表內容 52 張撲克牌象徵每年的 52 週,而四種花色代表四個季節,因此用撲克牌來代表生活是在適合不 過的。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我們通常無法長久陪伴每位學員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因此撲克牌體驗活動 就這樣誕生了,我們用體驗活動連結生活,再從生活反思成長,這一次的撲克牌體驗工作坊,將 以多元智能為基礎,發表關於記憶與邏輯的撲克牌體驗活動。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10% 、活動進行 80% 、小組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 主題類別
其他相關議題:體驗活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撲克牌體驗活動、多元智能
18
NLP 經驗邏輯層次- 引導觀點、深化改變 發表者:蕭麗芬/宜蘭縣領袖發展協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其他共同發表者:無 ★ 發表者介紹 蕭麗芬,冒險教育引導員~帶得很感動;催眠治療師~哭的比案主更多; NLP 訓練師~發現心理世界比魔術還有趣…… 現在著迷的是,對自己更深處的探索;相信的是,生命有無限寬廣的可能。 ★ 發表內容 Logical level 是一個為了愛而發明的 NLP 技術── NLP 學院創辦人 Rober Dilts 的母親得了癌症 而醫師束手無策,Dilts 為了要救他媽媽而發展出來的一個改變心智模式的技巧。 logical level 指出一個重要的概念,我們每一刻都同時存在於許多階層性的「經驗環圈裡」,Dilts 分類出這個體系:環境─行為─能力─信念─自我認同─超越個體性。 人們的心理層面,在不同的情境裡,往往專注(或說固著)在不同的焦點,困境可說是一個陷在 低層級環圈而無法跳躍超越框架的結果。 這工作坊將會具體操作「引導觀點改變,以及體驗自身的困境透過經驗層次擴展而轉化」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50%、活動進行 5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 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教育、NLP、神經語言程式學、 logical level、經驗邏輯層次
19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體驗職能治療遊戲-發掘及引導"活動"的不同層次 發表者:張馨之/雲林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吳泓俞/雲林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總幹事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嚮往突破及挑戰的精神科職能治療師阿馨,以及喜歡把不一樣的東西做結合,放置在不同領域提 供不同體驗,看待及尊重不同的人事物的泓俞,近年來合作帶領在一人一故事劇場體驗、表達性 藝術治療體驗、體驗教育遊戲,並於醫院中應用垂降技術,嘗試跨領域方案及融合不同治療處遇 媒介。 ★ 發表內容 根據 Compact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的定義,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簡稱 OT)是 一種使用特定活動,從而協助、恢復身體或精神心理上的各樣疾病,它是一種透過有目的的活動 來治療、協助及維持病者生理上、心理上的健康;或減輕及舒緩病者在發展障礙或社會功能上的 障礙對他們的影響,使他們能獲得最大的生活獨立性。透過融合職能治療目標及體驗教育遊戲架 構,提供不同層次的體驗及引導反思,從休閒、教育、輔導到治療,賦與“活動”不同的意義。 ★ 發表進行方式 活動進行 80% 、講授式 10% 、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 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職能治療、體驗教育、活動設計
20
戶外 VS 室內、大自然 VS 課桌椅 ─「七七如家」冒險治療方案設計 發表者:沈文銘、洪靖雅 服務單位:台灣冒險學習發展協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沈文銘,「台灣冒險學習發展協會」執行長,曾任臨床心理師。堅信「有希望就要冒險,想圓夢 就要學習」。現於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進修。 ★ 發表內容 本工作坊透過「類比移轉」的方式,介紹台灣冒險學習發展協會的「多天數無料自立生活營」冒 險治療營隊;引導工作坊成員在教室裡,兩個小時中,藉由活動操作,體驗營隊夥伴在大自然艱 困條件、長達七天的冒險與生活。
*為維護上課品質,也期望能將冒險治療方案可以有好的呈現,現場實際操作課程僅限 12 人,未實際操作的參加者可在一旁觀察,課程結束後將會有分享回饋時間,一起探討歷 程中的點滴與學習。 ★ 發表進行方式 活動進行 10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對冒險治療輔導工作,有學習企圖者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冒險治療
21
促進體驗式學習的課後快速移轉方法﹣分享安 置家庭的體驗式輔導工作成效及未來精進構想 發表者:林欽益/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喜愛活動與體驗,從諮商義工、心靈成長課程與任職外商企業主管時,接受國外講師帶領的培訓課程, 多數透過體驗學習,而非常多的成長與改變.曾赴美國PA研習團隊領導及體驗式輔導課程.目前擔任 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理事長,也是企管講師也培訓許多體驗學習引導員.本身具有企業的團隊領導與團 隊輔導實務經驗。最喜歡帶領企業團隊與組織,以相同部門,主管團隊或工作團隊,讓實際團隊或組織 與個人,在活動及課程中真實面對他們的現況,並運用體驗式輔導協助團隊與個人,有更多正向的覺察 與領悟,興經歷改變及增進自信及能力。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亦持相同作法,今年完成安置機構的家庭 體驗式輔導工作及高關懷學生的親子工作,其成效遠大於真實團體只有個別成員參與課程。一起經驗且 共同面對與處理,再直接將改善帶回去繼續成長的成效更佳
★ 發表內容 青少年工作經常運用體驗式課程,眾多帶領者,都宣稱課程效益多高,並使用不同工具加以佐證其論點, 可是,家長,老師或相關人士,卻常說看不出來有何正向改變,有時還會擔心或責怪負面言行是受同儕影 響的染缸效應。 活動中的確能發現成員有很棒的改變與成長,該看見或了解的人並不在場,課程執行者,領導者對此情 況,亦無可奈何。今年 10 月結束的安置家庭體驗式輔導工作,為期近 2 個月,其成效得到院長,社工與 老師們,回饋看見青少年的正向改變。因此,明年將擴及其他的家庭。 工作坊將分享此方案,它是以家庭方式進行,老師和社工也參與其中,不再是由各別家庭青少年組成。 以有別於一般的模式,所面對的挑戰與產生的效果均不同於過往作法。想了解更有效的助人模式及增進體 驗式課程效益,歡迎參加工作坊並獲得想要的資訊與內容,作為未來提高課程或方案成果的參考。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40% 、活動進行 20% 、分享與討論 4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有實際帶領,想要規劃類似課程或有興趣者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與發展,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學習,體驗式輔導,真實團隊,增進課程效益,新的體驗式課程模式
22
讓冒險教育回歸戶外教育 -- 課程規劃、設計並 以登山教育指導員戶外領導教育為例 發表者:蔡輝昱/康橋雙語學校 外出工作坊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康橋雙語學校冒險教育老師、Adventure Taiwan 艾格探險教育部門、登山教育工作者、戶外活動 環境倫理講師、Leave No Trace Outdoor Ethics Master。 2012 : 101 年度客委會築夢計畫獲正選築夢青年。主題「安全的回歸山林從教育出發--美國國家 戶外領導學校學習旅程 」 2010 :國立體育大學產經系碩士班。中國青海玉珠峰(6,178m)CEO 領袖培訓計畫執行長。 2007 :尼泊爾貝登堡峰(5,820m)暨步道首攀首行中國童子軍代表團隊長。 2007 : Leave No Trace Master 無痕山林高階講師。2005 :美國國家戶外領導學校(National Outdoor Leadership School)登山教育工作者課程(Outdoor Educator Mountaineering Course)。 ★ 發表內容 冒險教育源自於戶外教育,戶外技能與知識的學習必須透過實地的觀察、學習與演練,而這樣的 過程我們稱作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然後目前戶外教育在野地課程之前的室內課程不少, 或者是在人工環境中做技術的演練,然而同樣的技術在不同環境下操作其干擾因子相對的也不一 樣,這樣的學習是否能讓學員自然及正確的學習?因此 Raven 將多年的戶外教育經驗與知識,與 您分享如何讓戶外教育回歸戶外教育,從課程的設計、規劃到實施,讓您的戶外課程實施成效更 佳。* 集合地點:教室 105
上課地點:校園戶外空間
★ 發表進行方式 工作坊透過投影片分享實地案例,規劃與思考方向,讓戶外教育回歸戶外教育,以學生及大地為 本。講授 60%、小組討論 30%、分享 10%。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 務討論及發展,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冒險教育, 登山教育, 戶外領導教育, Experiential Learning, Outdoor Leadership, Course design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23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雙肩背包、至少一公升飲用水、排汗衣、健行褲、遮 陽帽、雨衣、健行鞋或運動鞋,請穿著 鞋底刻痕深的鞋子、行動糧、防蚊藥品、筆記本及 筆、相機及一顆愉悅的心。
生命回顧與體驗~ 讓失智症患者從休閒活動中達成自我統合
發表者:林儷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 餐旅管理研究所、陳仁昭/休閒治療師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林儷蓉,現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助理教授,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持有美國 認證合格之休閒治療師(CTRS)與園藝治療師(HTR)證照。 陳仁昭,甫獲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休閒治療碩士學位,取得美 國休閒治療師證照(CTRS)後即在美相關機構工作,近日返 台服務。 ★ 發表內容 休閒生命回顧課程係基於休閒治療理論,融合各種不同的治療技巧,如回憶、說故事、及休閒活 動參與等,在美國、韓國及台灣等已有多項研究發現其對輕中度失智症患者具有潛在性療效,透 過休閒治療師的帶領,患有輕中度失智症的長者可實際再次體驗過去的各種休閒活動,包括搖籃 曲、童玩、傳統戲曲、音樂及電影等等,同時也回憶生命中各個時期曾經發生過的事件,經由分 享與討論中重整過去記憶經驗,能有機會更進一步瞭解自己、評量自己,以達到自我整合(ego integration)的終極目標。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40% 活動演練 40% 小組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臨床經驗工作者佳,或對高齡照護有興趣者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 主題類別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 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休閒治療、生命回顧、自我統合、輕中度失智症
24
優棒卡小型工作坊 發表者:朱麗葉/新北市探索教育讀書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現職為國小教師 國立師範大學公領系活動領導碩士 是一個快樂的傻瓜,從事教職及救國團義工 20 年,將團康活動及探索活動運用在教育上,讓小 朋友從體驗中快樂學習。 ★ 發表內容 遊戲是人人喜愛的,藉由遊戲增進人際間之互動,進而為團隊建立之基礎,優棒卡是一個很好的 媒介。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25%、活動 60%、小組討論 15%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教育、隱喻教具
25
那些年我們犯的錯--錯誤讓我們損失,但如果浪 費錯誤,我們就損失大了! 發表者:王克威/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所在職班七年級 28 天共生營一到九屆的設計與執行者 登山時摔傷脊椎,溯溪差點溺斃,騎車被撞昏迷兩個小時... 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到生命的出口,希望帶著青少年在戶外玩的開心,更 能找到他們生命的出口 ★ 發表內容 在體驗教育對領域中,我們是絕對可以犯錯的,唯獨要看付的代價是多大,近年來戶外活動暴 增,所以事故也不斷。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如果能從他人(包括每個與會者)的錯誤經驗中學習, 就可以省去很多無謂的浪費,不管是時間,金錢,或甚至是生命! ★ 發表進行方式 25%活動、75%小組分享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經驗學習,意外事故,活動規劃,風險管理,應變能力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26
我們是 Alpha,我們在東海,學習體驗教育 發表者:廖芸萱、陳廷宜、游美樂、沈怡妏 服務單位:東海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東海大學學生,第一屆的 Alpha Leader,由於投入及認同程度較高,於是成為協助 Alpha 計畫發 展的 S-Alpha 團隊。 ★ 發表內容 東海大學的 Alpha 計畫邁入第二年,今年用「樹」作為比喻,以「進大學門、爬人生樹」為標 題。期許大一新生,從攀樹的經驗、活動的反思中,引發一連串對大學的思考,並透過學校安排 的三大主題:「我的人生」、「我的東海」、「我的希望」,對自己的生命方向更清楚,更認識 東海大學的信念:求真(Truth)、篤信(Faith)、力行(Deeds),也對未來抱持著信心與盼望。 在當中,有一群人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就是「Alpha Leader」。Alpha Leader 為什麼重要?想要達 到什麼理想?跟體驗教育又有什麼關係?都讓我們在工作坊中,娓娓道來。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75% Q&A 25%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東海大學/ Alpha Leader
27
The Association of Challenge Course Technology Today
發表者: Scott Conant/Director of training for Signature Research INC.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Director of Training for Signature Research. Prior to Signature Research was teaching at Winthrop University for 25 years. I am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Challenge Course Technology. In the past have convened as AEE Southeast Conference and also served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for the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South Region. ★ 發表內容 The presentation will discuss the Challenge Course Industry and the Association for Challenge Course Technology. The history of the association and changes in construction, facilitation, inspections, documentation, and certification will be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ation. also being discussed will be the influ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n these area and on the safety of the industry. 工作坊將探討挑戰課程的產業發展及挑戰課程技術協會(ACCT)概況,包括 ACCT 發展的歷史 及挑戰課程在建築結構、指導、觀察、紀錄及認證等各方面的改變。同時也會探討 ACCT 在這些 方面及對這領域的安全上所產生的影響。 ★ 發表進行方式 this will be lecture, interaction, and discussion 工作坊將以授課、互動與討論等方式進行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其他相關議題: Challenge Course Industry 挑戰課程產業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Standards、Construction、Facilitation、Inspecting、Certification ★ 發表語言:英文
28
歷奇體驗教育與心智習性 (Habits of Mind) 發表者:陳惠良、陳坤儀、鄭志強 服務單位:見發表者介紹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陳惠良,於西澳洲大學獲取教育及教育研究學雙碩士學位,香港唯一兩位國際認可的腦基礎教育及心智習性培訓導 師;現任香港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國際心智習慣學院區域總監兼合伙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兼職講師、多間 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育顧問、親子教育專欄作家;曾獲邀為三十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設計及主持一年至五年的教師專 業發展計劃,重點以腦科學與教學、高階思維及心智習性為主;亦曾獲香港新城電台邀任腦與思維資訊節目的專家主 持超過八十輯;他更是全亞洲首位與國際「腦基礎學習」先導者 Mr. Eric Jensen 共同設計及開展「腦基礎導師培訓先 導計劃」,並一起培訓香港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的「腦基礎」培訓導師。 陳坤儀,教育碩士,教育博士研究生 (西澳洲大學),香港唯一兩位國際認可的腦基礎教育及心智習性培訓導師;現任 香港腦基礎教育學會副會長、腦科學與思維教育學院行政總監及國際心智習慣學院區域總監兼合伙人。她與丈夫是香 港首兩位推動老師採納和運用腦基礎教學法、心智習性及思維為本的原則設計課程及教學的先驅者。她曾任中學教師 (主要任教英文及通識科)多年、香港浸會大學兼職導師(更獲浸會大學思維工程嘉許為二十一世紀思維老師)、香港教育 局語文學習支援組支援導師; 2003 年至今,多次獲香港教育局不同部門邀請主持校長及教師工作坊,更多次為香港資 優學院設計課程及培訓資優學生;近年亦多次接受電視、電台及報章的專訪;她和丈夫更是全港首屆國際腦科學與思 維教育博覽的創辦人。 鄭志強,社會科學碩士(社會工作)、創業及商業學榮譽學士、市場學榮譽文憑、香港歷奇輔導學會歷奇輔導培訓顧 問。現任德力康盛培訓及發展中心執行總監。曾於香港、中國大陸、台灣、澳門、新加坡、菲律賓及日本帶領或共同 主持訓練及工作坊,推動歷奇及體驗教育之職務包括:國際歷奇治療委員會委員會香港區代表(2006-2012)、香港歷奇 輔導學會管理委員會委員(2006-2010)、主席(2008-2009)、香港歷奇輔導會議第五屆(2007)籌委會程序總監、第六屆 (2009)籌委會主席、第七屆(2012)暨體驗教育亞洲會議籌委會主席,多個工作坊,專業發展研習坊之發起/召集人、義 務項目經理、計畫顧問及督導,AEE, ACCT, PRCA, ICF, ACA, HKIAC, AAEE 等多個歷奇及體驗教育相關學會會員, 致力推動歷奇及體驗教育的發展和整合!
★ 發表內容 常言:「經一事,長一智」,人真的可以汲取經驗教訓而「不二過」嗎?君不見多少青少年,甚至是成年 人,何曾不是「錯而再犯,屢犯屢錯」的嗎?因此,人能否「經一事,長一智」,全在乎其是否有能力 「 將經歷變成體驗,將體驗轉成學習,將學習建成習慣 」 。這豈不是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本工作坊將以布魯姆(Bloom)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克拉斯霍爾(Krathwohl)的情意領域教育目標分類 法解構如何將體驗變成學習的基本原則,從而讓教育工作者識別或設計具效能的體驗學習活動;並以科斯 塔(Costa)及考力克(Kallick)培養心智習性的五個領域,仔細剖析將日常學習與體驗轉化成個人能力及思考習 慣的重要策略。工作坊模式以互動及體驗為主,並透過解構真實案例輔助講解,氣氛輕鬆且內容充實。
★ 發表進行方式 工作坊模式以互動及體驗為主,並透過解構真實案例輔助講解,氣氛輕鬆且內容充實。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歷奇,體驗教育,心智習性 (Habits of Mind) 29
無 No
帶嬰幼兒前往戶外 發表者:徐彥暉 服務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彥暉從事戶外活動十餘年,舉凡登山、溯溪、獨木舟、海外遠征皆有涉獵,並以推廣戶外活動安 全為職志。 ★ 發表內容 大自然是孕育生命萬物的起源,人類接觸大自然是天性,在台灣的居住環境高度都市化,因此現 在的孩子越來越少機會接觸戶外。 本工作坊透過發表者實際的經驗,分享如何帶領 0-6 歲的小孩到戶外,適合活動的項目,安全注 意事項等等。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90% 、問與答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 發展, 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戶外
30
海外遠征與我 發表者:蕭如軒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工作坊 2hr(A) ★ 發表者介紹 我是軒軒,我對於喜歡的事情還沒有辦法放棄,所以我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 見自己的存在!過去我是個戶外指導員,八個月前,我天真地想以換工作來當 作自己生命中的突破,後來我去面試了幾家公司,也在學校裡擔任探索教育中 心的老師後又離職,我才發現,原來我最喜歡的、最熱愛的還是冒險教育工 作,特別是海外遠征領導力課程。
★ 發表內容 我是軒軒,自從 2007 年參與研究所海外遠征領導力培育計畫之後,幸運地在 2010 以及 2011 年 再度踏上尼泊爾這塊土地,前進喜馬拉雅山區執行領導力課程。我從一個遠征隊隊員的身分開始 經驗海外遠征,非常幸運地還有機會晉升為遠征隊指導員與行政策畫統籌,當角色不同,經驗和 學習就在每一次轉換角色的過程中環環相扣,成就現在你們所認識的我。這不是一場上了一堂課 就能馬上應用於教學或生活的工作坊,發表者也不是大師級的大咖講師,我只是想珍視我所擁有 的,然後真誠地與你分享,如果你喜歡聽海外遠征發生的故事,歡迎你來!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90%,問與答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個人於冒險經驗中的心得分享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海外遠征
31
工作坊發表時段 B 11/17(六) PM 16:00~18:00 發表題目 中國內蒙騰格里沙漠挑戰賽之參與歷程與記錄分享
*外出工作坊* 樂樂棒球也可以這樣玩 樂於體驗 悅在品格 經驗談、談『經驗』:一趟引導員的反思之旅 體大這 14.5 年: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嗎?
發表者 彭少康 莊越翔 吳兆田 謝智謀、謝宜蓉、吳佳 穎、張宏恩、張鎮遠、李
Wilderness First Aid
Benjamin Rush
引導反思基本技巧運用探討
葉貴仁
表達性藝術體驗及引導法
張馨之
超簡單又超好用的一對一體驗活動---如何透過體驗進行高效能評估
周念瑾、吳怡萱
真實團體的體驗式輔導
林欽益
跨界共生,「企」而不捨社工心--我在夜市和企業的這些日子
許證鴻、蔡佩玲
體驗教育在上海幼兒園課程的運用和發展
周旻秀、楊恭茂 洪婉瑀、洪彩倪、黃順
Ride on Dream: A journey of discovery and sharing
而、李其穎、鄭乃維、蕭 敬安、林挺政、趙之勤
體驗教育經營者論壇~同行相繼~
游廷煒
翻滾吧,鐵工廠!引導對話的穿越與釋放
祝碧花
32
Ride on Dream: A journey of discovery and sharing 發表者:洪婉瑀、洪彩倪、黃順而、李其穎、鄭乃維 蕭敬安、林挺政、趙之勤 服務單位: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我們就讀於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二年級,在大一下學期組成了"Ride On Dream 騎趣大 馬好繩氣團隊",隊員共 13 位,並在 101/6/28-7/16 之間去馬來西亞騎腳車做服務學習,期許藉由 團隊刺激馬來西亞更多青少年在生命價值觀的突破,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黃順而,為馬來西亞華僑生,是這次團隊的團長,透過『體驗教育反思與領導技巧』課程安排, 進而啟發對生命與夢想追求之思維。 洪婉瑀,給人的第一印象白白嫩嫩的女孩。不常走出戶外運動的她,這一次打破自己被貼上的標 籤,勇敢的出走 19 天。 洪彩倪,來到台北讀書放下了運動員的身分,便失去了原定的方向。透過『體驗教育反思與領導 技巧』課程安排,使她勇於挑戰不曾接觸的人事物(Team Work、出國、與人溝通...等等) ★ 發表內容 就讀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之馬來西亞僑生,赴台進修接觸不同語言、文化及地方性差 異,進而啟發對生命與夢想追求之思維;因此,透過『體驗教育反思與領導技巧』課程安排,期 許藉由團隊刺激馬來西亞更多青少年在生命價值觀的突破,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利用本科系 所學專長─反思與引導式體驗教育、生命教育…等相關課程設計,結合單車環島挑戰長距離,實 踐築夢所需的堅毅精神之外,也藉此提升國內青少年服務風氣,與國際化、多元化格局之突破, 用生命刺激生命,用夢想堆疊夢想! ★ 發表進行方式 PPT 分享、介紹馬來西亞小物,提供馬來西亞點心分享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Ride On Dream/追求夢想/國際交流/服務學習
33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請自備紙筆
中國內蒙騰格里沙漠挑戰賽之參與歷程與記錄分享 發表者:彭少康/力展國際創意育樂有限公司 宋德威/中視新聞-高雄駐地記者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其他共同發表者: ★ 發表者介紹 彭少康/力展國際創育樂有限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溯溪協會/衛生署 EMT-1/林務局無痕山林輔導 團/中華民國童軍會木章服務員/台灣生態旅遊協會/中華民國空降特戰部隊退伍協會秘書長) 宋德威/中視新聞-高雄住地記者/海軍陸戰隊特勤隊教官/多年來專責國內突發新聞採訪工作,無論 槍戰現場,災難現場,警匪追逐,均於第一線衝鋒陷陣,同業給他<小藍波>稱號!!得獎無數!!並組織第 一支代表台灣的隊伍參加中國騰格里沙漠挑戰賽! ★ 發表者容 沙漠~對於身長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是極為陌生的自然環境,要參與沙漠越野挑戰競賽,不僅要克服本 身的體能極限,更要面對惡劣的沙漠氣候與環境適應的考驗...本工作坊將由第一支代表台灣參與中 國內蒙騰格里沙漠挑戰賽的隊長宋德威,透過完整的記錄資料,與大家分享參賽的歷程!歡迎對於境 外冒險挑戰有興趣的朋友一同來交流!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10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中國冒險挑戰賽的現況,內蒙騰格里沙漠體戰 賽的特色,在台灣如何準備參賽,賽前訓練與贊 助開發,參賽規劃與記錄作業!
34
體驗教育經營者論壇~同行相繼~ 發表者:游廷煒/采風戶外探索企業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游廷煒 采風戶外探索企業有限公司創辦人之一,十多年前從事漆彈及山野訓練等戶外工作。後因因緣際 會接觸體驗教育的領域。與郭託有、林英彥、張啟德先生於 05 年創辦采風戶外探索,七年來采 風有由一個工作室成長為一間擁有 20 多位工作同仁的中小企業。曾為埔心牧場、龍珠灣、坪林 月牙灣等繩索場地的經營管理者,目前仍經營九斗村以及龍谷營地的繩索場。擁有豐富的場地經 營經驗以及對體驗教育市場發展具備獨到的看法。 ★ 發表內容 我想大家都認同,投入體驗教育領域的發展並不是一條輕鬆好走的路,多年來有多少人真正在這 個領域上堅持到底,又有多少人中途離場。"采風"一路走來亦是跌跌撞撞,緩步前進,對於這 個產業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工作坊讓想投入或已經在投入中的工作者,多一點彼此的經驗交流,當 然"采風"的經驗或許也可以提供些許的幫助。 ★ 發表進行方式 1.經驗分享 2.座談 Q&A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體驗教育工作者/經營者 ★ 主題類別
其他相關議題:產業發展相關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產業經營
35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表達性藝術體驗及引導法 發表者:張馨之/雲林縣職能治療師公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嚮往突破及挑戰的精神科職能治療師阿馨,近年來徜徉在一人一故事劇場體驗、表達性藝術治療 體驗、體驗教育遊戲領域中,不斷嘗試跨領域方案及融合不同治療處遇媒介。 ★ 發表內容 透過表達性藝術創作體驗,以及帶領技巧、引導反思示範,提供參與者不同活動體驗及應用經驗 分享。此類體驗活動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讓參與者提高自我覺察、體驗正向經驗的輸入及回饋。 ★ 發表進行方式 活動進行 80% 講授及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表達性藝術、戲劇、引導反思
36
真實團體的體驗式輔導 發表者:林欽益/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喜愛活動與體驗,從諮商義工、心靈成長課程與任職外商企業主管時,接受國外講師帶領的培訓課程, 多數透過體驗學習,而非常多的成長與改變.曾赴美國PA研習團隊領導及體驗式輔導課程.目前擔任 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理事長,也是企管講師也培訓許多體驗學習引導員.本身具有企業的團隊領導與團 隊輔導實務經驗。最喜歡帶領企業團隊與組織,以相同部門,主管團隊或工作團隊,讓實際團隊或組織 與個人,在活動及課程中真實面對他們的現況,並運用體驗式輔導協助團隊與個人,有更多正向的覺察 與領悟,興經歷改變及增進自信及能力。臺灣體驗式輔導協會亦持相同作法,今年完成安置機構的家庭 體驗式輔導工作及高關懷學生的親子工作,其成效遠大於真實團體只有個別成員參與課程。一起經驗且 共同面對與處理,再直接將改善帶回去繼續成長的成效更佳。
★ 發表內容 1.分享真實團體的體驗式輔導 2.邀請真實團體成員為主,由同部門、同單位主管與部屬,工作夥伴,同事或親朋好友成為真實 團體,或是彼此認識,以促進邁向真實團體的歷程,體驗一趟真實之旅。 3.進行體驗式輔導流程:團體形成、目標設定、活動體驗與體驗輔導、分享與回饋。 4.Q&A及交流 參與工作坊,能實際體會真實團體進行課程的情形,為何大多數課程都不採用這樣模式,感受課 程要面對的挑戰,與處理團體真實動力,在短短的工作坊,有機會了解活動前與活動後,真實團 體會有何不同?他們又會怎麼繼續下去?以及透過分享與交流,更能提供想要帶領真實團體,以 創造更佳課程效益者參考。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20% 、活動進行 40% 、分享與討論 4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有實務規劃或帶領體驗式課程者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體驗教育與企業教育訓練相 關應用發展,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 育相關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學習,體驗式輔導,增進課程效益
37
Wilderness First Aid 野外急救 發表者: Benjamin Rush/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Benjamin Rush is an American living in Taiwan. He worked for National Dong Hua University for 10 years to develop their outdoor program. He is currently a Ph.d student at National Taiwan Sports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N.O.L.S. instructor in Alaska. His certifications include: American Mountain Guide Association, American Canoe/Kayaking Association, Stonehearth Ope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merican Canyoneering Association and Leave No Trace. Ben 是一位生活在台灣的美國人,曾在花 蓮東華大學教授 10 多年的戶外課程,他目前就讀於國立體育大學博士班,他同時也是位於美國 阿拉斯加戶外領導學校(NOLS)的戶外指導員,也領有美國登山嚮導協會、美國獨木舟協會、美 國無痕山林等單位的專業證照 。 ★ 發表內容 Wilderness First Aid is a skill that every person in the outdoor should understand. From simple blisters to broken bones, know what to do if something should happen to you. This is only an introduction to wilderness first aid. There is no certification.野外急救是每個在戶外的人應該具備的基礎技能。在野 外急救課程裡,從簡單的水泡處理到骨折狀況,當這些狀況發生在你身上時,你都可以學到如何 處理。在這場工作坊我們將簡單介紹什麼是野外急救(但非認證課程) ★ 發表進行方式 lecture- 10%、interactive- 70%、discussion-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wildnerness first aid,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38
跨界共生,「企」而不捨社工心 ---我在夜市和企業的這些日子 發表者:許證鴻/新能淨綠科技公司 蔡佩玲/邁其利德股份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東吳大學社工系畢業,曾任職於都市人基金會社工,公館夜市創業擺攤,現任新能淨 綠科技公 司業務經理。 從小高中升大學,因為生命中的叛逆,讓他硬是走上一條人們認為賺不了錢的社工路; 但做了社工後卻又深刻地體悟,在資本市場的規則之下,資源整合與連結時在是件難事。 因此,活在他生命中的冒險血液,再度讓他選擇跨界,一探資本市場的面貌,找尋社會公義與經 濟利益可能的平衡點。 ★ 發表內容 當體驗教育在台灣不斷深耕茁壯的同時,體驗教育這四個字對我們來說, 究竟是是一項技巧? 是一門課程? 是一種產業? 還是一種活著的生命態度? 這是一個體教菜鳥開的工作坊: 他不擅於聚焦、不熟悉統整、容易分心、有發音問題...但他將努力分享身為一個應用體驗教育的 社工人,在經歷緊短安置工作服務弱勢青少年、夜市擺攤創業賺錢,直到進入企業工作的「跨 界」期間,他的所見所聞,他的所學所用。 如果你不想總是去爆滿工作坊中人擠人,歡迎你來; 如果你會想聽聽一個跨界工作經驗分享,歡迎你來; 如果你想知道體教工作者可能的職涯發展,歡迎你來。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70%/活動進行 10%/小組討論 20% (Lecture 70%/Interactive/experiential `10%/Discussion 20% )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工作者的職涯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跨界、企業、賺錢、體驗教育、社工。
39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筆一支/紙鈔一張
超簡單又超好用的一對一體驗活動 ---如何透過體驗進行高效能評估 發表者:周念瑾、吳怡萱 服務單位: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周念瑾,目前於都市人基金會之向日葵家園擔任社工,以共同生活的方式站在安置陪伴的第一 線,累積許多與少女工作的實戰經驗,近三年投入體驗活動引導式會談、面試評估,透過遊戲的 互動中觀察、引導提問分享,更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思考的脈絡,期待在這工作坊和大家 一起切磋學習、分享。 吳怡萱,目前於都市人基金會之向日葵家園擔任社工員,經歷從短期安置到長期安置的青少年第 一線陪伴歷程,一路走過來,面對不同創傷各領域的青少年,以各種不同體驗冒險技巧與青少年 生命碰撞,著實增長第一線的實戰肌肉。近幾年更透過冒險體驗遊戲與社工評估、處遇觀察的結 合,發現其無限可探索空間,期待這樣的豐收歷程,能在工作坊中與更多人分享學習。 ★ 發表內容 介紹如何簡便而快速的透過體驗遊戲來評估學生或個案在各方面的發展狀況,包括溝通能力(表 達和接收)、情緒調節能力、信任能力、專注能力、挫折忍受力、合作能力、身體界線、自信 心…等。此種方式能輕鬆地與初次見面的對象建立關係,不但達成評估的目的,同時也自然塑造 出美好的夥伴關係起始。本工作坊將帶領學員親自體驗這些好用的遊戲,特別是一對一的體驗活 動,互相嘗試作初步的評估,必能發現箇中滋味及妙處。我們將分享實務操作的經驗,包含: 1. 如何改變遊戲規則以利精準測試到指標向度。2.如何適時調整難易度以順利測到可信範圍。3.現 場模擬青少年的典型反應及引導員如何應變。4.活動次序的安排。我們期待以經驗分享及交流的 方式互相學習及成長。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40%、活動進行 40%、小組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無 No
★ 主題類別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評估/一對一/體驗遊戲
40
引導反思基本技巧運用探討 發表者:葉貴仁/新北市立新埔國中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現為國中退休教師,救國團資深義工。從事團康教學三十多年,近年來一直努力於體驗教育的學 習,也有幸常受邀至各縣市國教輔導團與老師們分享,及協助救國團帶領企業員工、學生團體及 義工進行體驗活動。學習與帶領體驗教育活動已成為個人退休後的生活重心,期待與體驗教育同 好們分享自己學習、成長的心得。 ★ 發表內容 杜威(John Dewey)說:經驗加上反思等於學習。一位優秀的引導員除了要提供學員具有教育目 的與意義的經驗外,更要透過引導反思,確保學員從經驗中擷取意義。引導反思是一門藝術。頂 尖的引導員可以掌握引導的層次及問題的切入點,如行雲流水般不拘形式的進行引導反思。然而 初學者仍需接受基本的引導反思技巧訓練,才能有層次、有結構的進行引導反思,以達成活動的 目標。本工作坊將以實務演練、講解及討論的方式介紹約瑟夫‧柯內爾(Joseph Cornell)的流水 學習法(Flow Learning)及 3W、4F、5Q、6H、6S 及等基本引導反思技巧和多元的反思活動, 與有興趣的同好來共同砌磋。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20% 活動進行 70% 小組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
41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引導反思
樂樂棒球也可以這樣玩 樂於體驗 悅在品格 發表者:莊越翔/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 台灣第一位打樂樂棒球的孩子,高中開始擔任教練 ,大學取得全國樂樂棒球裁判資格 ,2010 以 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講師至台灣各地校園推廣樂樂棒球,投入樂樂棒球工作 10 年,越翔見證 樂樂棒球在台灣蓬勃發展的歷程 ,近年帶領高關懷學生、特教學生、銀髮族一同享受揮棒跑壘 的樂趣。 ★ 發表內容 從一個人玩推廣到 200 萬人在玩,耕耘 10 年的傳奇運動─樂樂棒球。 邀請你一起來感受團隊歡呼的熱情,享受揮棒跑壘的樂趣 越翔以體驗學習的方式融入品格教育。分享感受小隊互動。 認識樂樂棒球精神與教育意義,從玩中學,學中覺 。 全力揮擊 積極跑壘 團隊合作 品格教育 我們球場見 PLAY BALL 比賽開始!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20% 、活動進行 70% 、小組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本活動除了室內說明外,也會到戶外操場實地 操作體驗, 參加者敬請著戶外活動用鞋及輕便 舒適之運動服褲
★ 主題類別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 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學校教育、品格教育、體驗式學習
42
體大這 14.5 年: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嗎? 發表者:謝智謀、謝宜蓉、吳佳穎、張宏恩 張鎮遠、李維倫、蕭如軒、楊依依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謝智謀,國立體育大學教授,華人磐石領袖協會執行長 謝宜蓉、吳佳穎、張宏恩、張鎮遠、李維倫、蕭如軒、楊依依等人均為國立體育大學畢業生 ★ 發表內容 1998 年從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學習體驗教育與戶外遊憩治療後返國任教,從體大的一門實務課開始 了體驗教育 Team Power 團隊,到繩索場的建置,戶外課程的推廣,CEO 課程建構與執行,到碩 士班有 27 學分體驗教育、冒險教育與冒險治療相關課程,成為全世界卓越的體驗與冒險教育碩 士班 Program。一路走來,不是容易,從行政,經費,時間,體力都是挑戰著傳統教育的框架。 如果你想來聽聽這 14.5 年,發生甚麼事,歡迎你來。 ★ 發表進行方式 演講 50%、對話 30%、互動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戶外 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與發展,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與冒險教育、Team Power、CEO 領導力
43
無 No
經驗談、談『經驗』:一趟引導員的反思之旅 發表者:吳兆田/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歷奇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班 ★ 發表內容 如果說實務工作是一位引導員的「具體經驗」,而 「哲學」是幫助我「內觀反思」的一面「明鏡」。 「經驗談、談經驗」工作坊裡,我將與同好分享許 多看似生硬,咀嚼後卻愈來愈有味道的「哲學觀 點」,包含眾所皆知的 Dewey 經驗觀與進步教育 (Progressive Education)。在反思的過程中,我發 現了自己曾經犯過三個 Dewey 認為「傳統教育」的 三個錯誤,(一)引導員單向地、巧妙地將「活 動」作為傳遞知識、觀念的媒介,過於強調引導出 預設的「答案」,當學習者不同意或不接受時,被視為「消極、被動、抗拒的學員」,此時,引 導員雖然形式上以「體驗式學習」從事教育輔導工作,但卻犯了傳統教育的第一個錯,我稱這樣 的狀況叫「梗教育」或「梗中學(Learning by Tricks)」;(二)未能依照學生實際的「需要」 「能力」「好奇」等因素,為他們營造具體生動的實際體驗(Experience),盲目地提供活動環 境(Environment),未積極營造對學習者而言有教育意義的經驗(Educational Experience); (三)最後,強調團隊紀律(Social Control),當學員有不同意見或作為與引導員的目的期待相 互抵觸時,給這些人扣上「團隊」的高帽子,抑制多元發展,這犯了傳統教育的第三個錯。 工作坊的第二部分,為了幫助引導員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適當的決定,我們發起「博雅運動 (Bridging for Learning)」,以「君子不器、博雅學習」為核心訴求,有「4R」主張 「READING 多讀一點」「BRIDGING 多寫一點」「REFLECTION 多反思一點」「RESEARCH 多研究一些」。 ★ 發表進行方式 活動 20%、講授式 8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經驗學習工作者、教師
無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杜威、進步教育、哲學、引導員反思、經驗學習 44
體驗教育在上海幼兒園課程的運用和發展 發表者:周旻秀/上海樂景運動幼兒園 楊恭茂/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周旻秀,出生於新加坡,在台灣住了 12 年,念了台灣的國中與高中,並領有台灣身分證。1997 年舉家前往上海,于 2007 年建立並經營上海樂景運動幼稚園和上海樂景青少年創意拓展中心。 從小經歷過不同的教育體系,並將多元文化和教育背景融入到經營樂景的理念中。 楊恭茂,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資深指導員,2012 年年初於上海認識熱情、有抱負的旻秀,雙方 一拍即合,隨即開始在上海共同推展一系列的體驗教育活動,希望讓更多的大陸民眾認識、參與 體驗教育。 ★ 發表內容 幼兒是建立“集體生活” 和“自我認知”的黃金時期。體驗教育講求「做中學」與「反思內 省」的過程,如何建立幼兒的“價值觀”和“習慣“是目前幼稚教育面臨的課題和挑戰。 樂景是透過將 7 大價值習慣(7 habits for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貫穿在平日的教學課程,因而提 倡“自我認知”、“自我負責”、“解決問題”、“表達溝通”,並利用體育加強幼兒“自我挑 戰”和“團隊意識”的“生活技能 Life Skills”。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在於家長如何拿捏“放手”的尺度,讓小孩“體驗自我學習”的能力的理念? 特別是這個過渡呵護小孩的家庭教育環境下,是許多中國父母和隔代“父母”還在探索的過程。 樂景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將父母一起融入到教學,並開展“親子活動”將體驗教學融入到“家庭 成長模式”中,而不是追隨“集體意識”。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70%、Q&A 3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 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幼兒教育
45
翻滾吧,鐵工廠!引導對話的穿越與釋放 發表者:祝碧 花/六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工作坊 2hr(B) ★ 發表者介紹 我熱愛學習與分享!挑戰自我成長的極限,就是離開舒適圈與習慣的領域!經歷:救國團總團部 金山假期服務員、Outward Bound Taiwan 龍潭基地-TA 企業培訓業務、中橫穿越團隊價值探索隊 引導員。 碧花雖暫離體驗教育界投身一般企業,但血液中的冒險因子卻不會因此而消失。目前正在汽車零 件製造業的人資單位持續耕耘。我知道我會的不多,所以我熱愛與渴望學習,我更相信專心得以 致志,把簡單的、對的事情 堅持的做下去,就是不簡單! ★ 發表內容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中,總是習慣強調「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我們的週遭似乎充斥著「問 題」等著被解決!但... 是否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風景呢? 本工作坊,將結合「AI-肯定式探詢」的概念,並以「世界咖啡館」的活動為主軸,輔以企業個 案的分享,探討咖啡館活動各回合的問句設計、過程中適度的提醒及給予挑戰、課程後的收斂 與產出多元面向的智慧。120 分鐘後,期盼您也能透過咖啡館的活動設計與帶領,讓您的夥伴暢 所欲言但不淪為抱怨,最後產出具有指標性意義的行動方針,立即學會能「帶著走、馬上用」 的團隊引導工具!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40%、個案分享 20%、活動進行 20% 、小組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與企業教育訓練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世界咖啡館
46
47
工作坊發表時段 C 11/17(六) PM 13:30~17:30 發表題目
發表者
*外出工作坊*
徐德山、林火旺、范姜士樺
[捷兔]式的體驗教育
陳志偉、戴家諒
體驗教育與心靈療癒:心理工作技巧與經驗交流
陳俊霖、曾麗娟
4 小時工
作坊
48
體驗教育與心靈療癒:心理工作技巧與經驗交流 發表者:陳俊霖/臺灣心理治療學會 曾麗娟/國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7:30 工作坊 4hr(C) ★ 發表者介紹 陳俊霖,本會理事,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常務理事、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副秘書長,以及為了維 持生計而在醫院打工的精神科醫師。因為對自然生態的濃厚興趣和以心理衛生工作為業的背景, 對結合戶外活動和心理工作的冒險輔導、冒險治療、荒野治療等領域的推動尤有興趣。 曾麗娟老師則是社工領域資深的前輩,任職國防大學期間開始辦理植穗營,多年來非常支持帶領 兒童與青少年到戶外探索的心理成長團體工作。兩人矢志在每年的年會提供這樣一場節目,為結 合心理衛生和冒險體驗教育之實務工作者,提供一個穩定的交流平台,也希望為實際從事冒險輔 導,或有興趣多了解這個領域的同好提供心理衛生專業的後援。 ★ 發表內容 從專業心理衛生工作人員的角度來看,體驗教育豐富而生動的工作模式,可以帶給傳統的心理衛生、諮商 輔導工作很大的突破。而體驗教育界也的確有越來越多伙伴投入高關懷青少年或其他特殊族群的輔導及培 力工作中,但也有不少伙伴希望更熟悉心理衛生工作的體制,以及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的處理技巧。本工 作坊自兩年前開始,以每年定期舉行為志,並以成為結合心理衛生和冒險體驗教育之實務工作者交流的平 台為定位,歡迎近年有實際從事冒險輔導,或有興趣多了解這個領域的同好參加。本工作坊由具有精神醫 療、心理治療、社會工作專業背景出身的陳俊霖和曾麗娟兩位共同主持,今年也因為時間較為充裕,會在 工作坊的前半段安排一部份心理工作技巧的訓練,希望讓實務工作者能多多學到一些心理介入技巧;中
段則希望參加的伙伴能分享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大家互相認識、打氣,也一起思考未來還有哪 些技術上的瓶頸、哪些現行體制下的困難有待突破;後段則歡迎大家一起為未來的願意互相結合 資源,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計畫,思考未來有可能朝哪些方向推動。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具心理衛生工作背景,或實際從事運用體 驗教育於特殊族群之輔導工作者尤佳,一 般大眾關心此議題者亦歡迎加入。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 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冒險輔導、冒險治療、諮商、心理治療、心靈療癒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30%、活動 30%、小組討論 40%
49
紙筆。願意分享自己在此領域之工作者,可攜 帶相關多媒體或資料前來分享。
外出工作坊
[捷兔]式的體驗教育 發表者:徐德山、林火旺、陳志偉、范姜士樺、戴家諒 服務單位:見發表者介紹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7:30 工作坊 4hr(C) ★ 發表者介紹 徐德山,曾任朝代飯店經理,現為「南中寮 921 聯合教會」的傳道人;是個 愛耶穌又愛玩的傳道人。從事捷兔運動長達二十多年,學習體驗教育 8 年以 上,進幾年巧妙的將體驗教育與捷兔運動做結合,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曾為 非營利機構、教會與營隊策劃多場上百人的捷兔活動經驗。 林火旺,現為教會傳道,就讀衛理神學院神學研究所,輔修教牧諮商,在精 神診所擔任志工,曾任台北捷兔俱樂部會長,超過二十年近 500 次的捷兔之 實務經驗。AAEE 兩梯次捷兔體驗推廣課程路線主要規劃者。 范姜士樺、陳志偉、戴家諒 參加 AAEE 舉辦捷兔體驗推廣課程(第二梯次),感受到捷兔活動之魅力, 這次工作坊將身體力行參與路線規劃與執行,對自己而言,將課程從『體 驗』層次,提升到『帶領』層次。在這場工作坊裡,對自己來說也將是難忘的服務與實踐經驗。
★ 發表內容 捷兔是國際上一種山野追蹤的戶外活動,起源於 19 世紀初期盛行於英國鄉郊野外「獵犬與野兔」的追逐 遊戲,隨著年日的演變,逐漸發展成一項是項兼具冒險、娛樂及運動性的活動,其宗旨主要是在促進人與 人之間彼此的合作,共同體驗大自然的精華,使得自己的身心,與大自然所釋放出來的美,得到完全的親 近與契合。在台灣每週至少都有兩百人參與捷兔運動,甚至已經發展成國際性俱樂部組織,2011 年國際 捷兔運動就有將近五千人一起共襄盛舉。 體驗教育是一種注重歷程的教學方法論,搭配各式素材加上反思內省與分享,強化人與自己、人與人及人 與自然的關係。而“捷兔”則是可運用的素材之一,它不需要一堆器材,只要麵粉或粉筆,就可以策劃出 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參加者必須依據地上記號,找尋最正確的路徑,你可能會找錯路,也可能發現無路可 走,或是被暗藏的陷阱誤導方向,過程中團隊成員間的溝通、決策及問題解決能力格外重要,那將決定是 否找到正確路徑完成挑戰。在這個工作坊裡可以實際體驗何謂“捷兔”,透過引導反思來感受捷兔所帶來 的魅力與學習,此外也會讓參加者瞭解如何從事策劃捷兔活動,如搜尋地圖、路線安排和安全管理等,沒 玩過捷兔的你,一定要來試試看!
★ 發表進行方式 簡介-1hr、山野追逐(戶外操作)-1hr、更衣休息-0.5hr、小組分享-0.5hr、教學及 Q&A-1hr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能走、能跑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捷兔、HASH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飲水、防曬、輕便雨衣、風雨無阻,所以請另 備 1 全套換洗衣物、鞋。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 療的探討與發展
50
51
工作坊發表時段 D 11/18(日)AM 09:00~12:00 發表題目
發表者
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運用在體驗學習場域的經驗分享
李志強
大團隊的體驗課程設計
廖炳煌
Backcountry Cooking
Benjamin Rush
拾起小海星:如何增進青少年的認識並設計相應學習活動
徐堅璽
*外出工作坊* 從頭開始學起,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生命意義
盧幸宜、游亞凡
體驗教育與環教解說: EE、EEE、EEEE
陳俊霖、張菁砡
台灣高山溪流溯行安全機制與確保系統的應用與探討
彭少康、泰山教練
*外出工作坊* From front-Country to Wild, Leave No Trace Anywhere. Leave No Trace 從近郊到野外的無痕山林
蔡輝昱
動起來,實現夢想!
王念祖、蔡興正
*外出工作坊* 樂天的自然教室-攀樹訓練的經驗分享
吳樂天
52
拾起小海星: 如何增進青少年的認識並設計相應學習活動 發表者:徐堅璽 服務單位:杏語心靈診所、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左邊口袋裝臨床心理師執照,右邊裝中學輔導教師證照,但現在比較常戴頭盔、穿吊帶,優游在 體驗教育與冒險治療領域。因為想要有更多時間把腳採在泥土地上,所以跟老婆一起搬到花蓮, 開始建立新生活。 ★ 發表內容 「在美麗的海灘上,出現了成千上萬的小海星,因為昨天一夜大浪, 將它們打了上岸。但此時烈日當頭,這許許多多的小海星無法承受如 此的曝曬,它們的生命垂危。 「有一個年輕人,他走向海灘,用雙手拾起一個一個的小海星,並放 回海中。成千上萬的小海星誰能救得完呢?只是,在他心中有不同的 聲音,他做了決定:每個在他手中的小海星,就要使它的生命有所不 同。」小海星的故事你也許聽過,甚至有不同的版本,但我們想問的 是,你願意成為拾起小海星的那一雙手嗎?讓每一位你手所接觸的青 少年,生命從此有所不同?是的,你願意,所以你來到這個工作坊。 體驗教育是幫助青少年成長的好工具,但如何使用得當,需要我們對 青少年有更多的認識,並能從中找出幫助他們的最佳方向。我從體驗 學習理論擷取出「感」、「觀」、「思」、「行」等四方向(我開始 喜歡論語的用語),來進行青少年成長狀態的評估,同時也設計了一份簡易的表格,讓評估過程有更 具體的參考指標。在這個工作坊,我會分享如何使用這份評估表(當然,有些表格背後理論的說 明),期望大家能帶回你的實務現場用一用,一起來檢驗它的實用性。我們也會討論在評估之後,如 何針對「感」、「觀」、「思」、「行」設計相應的體驗活動與調整帶領方式。特別歡迎有志服務青 少年的學生與工作者,因為最後我們會討論如何開始具體的行動。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30%,實作演練 40%,討論 3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參與過助理引導員課程或類似訓練者為佳。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青少年、體驗學習理論、冒險治療 53
Backcountry Cooking 戶外野炊 發表者: Benjamin Rush/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Benjamin Rush is an American living in Taiwan. He worked for National Dong Hua University for 10 years to develop their outdoor program. He is currently a Ph.d student at National Taiwan Sports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N.O.L.S. instructor in Alaska. His certifications include: American Mountain Guide Association, American Canoe/ Kayaking Association, Stonehearth Open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merican Canyoneering Association and Leave No Trace. Ben 是一 位生活在台灣的美國人,曾在花蓮東華大學教授 10 多年的戶外 課程,他目前就讀於國立體育大學博士班,他同時也是位於美國 阿拉斯加戶外領導學校(NOLS)的戶外指導員,也領有美國登山嚮 導協會、美國獨木舟協會、美國無痕山林等單位的專業證照。 ★ 發表內容 if you are tired of always eating noodles or having no energy? Attend this presentation. How does pancakes sound for breakfast, oatmeal cookies for lunch and casserole for dinner sound like? Cooking is only limited to your imagination. Bring your appetites for this delicious class. Topics also include stoves and the new Golite Cooking. 如果你厭倦了在戶外總是吃麵條或沒有活力,你應該要來參加這場工 作坊 。你覺得"早餐吃鬆餅,中午吃燕麥餅乾,晚餐煮飯"這菜單聽起來如何? 別讓你的想像限制 住了你的烹飪選擇! 把你的好胃口帶來這場美味的工作坊裡吧! 我們同時也會談談爐具和輕量化烹 飪等新概念 ★ 發表進行方式 lecture- 10%、interactive- 10%、discussion- 10%、eating- 7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cooking, nutrition, backcountry, menu
54
大團隊的體驗課程設計 發表者:廖炳煌/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第一位引進 Project Adventure 和 Outward Bound 至台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於 1997 年成立團隊發 展國際股份有限公司(TA),至今已有 13 年的發展,為最早引進美國 PA (Project Adventure)體 驗式學習的教育訓練公司,並融合台灣企業的訓練 文化,至今已有上千場次的訓練經驗,對象包含了 企業界、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教師團體、學 生。2005 年以 TA 執行長身份前往英國取得 Outward Bound International 國際外展學校授權戶外 冒險教育系統,於 2006 年 3 月成立台灣外展教育 中心(Outward Bound Taiwan, OBT),以提供企業 更多元的體驗式學習課程元素,從室內到戶外高低 空繩索、GPS 團隊決策力、溯溪、獨木舟、登山、 航海等完整團隊及領導力訓練課程。 曾親自主導過美國、香港、臺灣、中國大陸及東南 亞其他國家數百家企業、政府機關、非營利機構、學校團體的上千場培訓項目。 ★ 發表內容 實際體驗活動-小活動可運用在大團隊。 課程設計-大團隊的定義與概念;操作大團隊課程時應注意事項。 *廖炳煌執行長因 11/17 內地有訓練課程無法於當天趕到年會現場,故須取消 11/17 兩場工作坊發 表,同時也將保留『中國式體驗教育~從杜威到陶 行知看中國式體驗教育』工作坊,挪至 11/18 『大團隊的體驗課程設計』工作坊合併發表。 ★ 發表進行方式 活動進行 75%、講授與討論 25%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有經驗的工作者為主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與發展, 體驗教育與企業教育訓練相關應用發展,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 及發展,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團隊課程設計
55
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運用在體驗學習場域的經 驗分享 發表者:李志強/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李志強,清華大學化學碩士,PMP 專案管理師。光原社 會企業共同創辦人,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團長。現 任台灣公益執行長協會 理事,中華民國組織發展教育協 會 理事,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協會 常務理事。民眾戲劇 講師、戲劇引導師、宏達基金會宏達多福領導者培訓講 師。 *工作坊發表者原本為李志強(你說我演一人一故事劇團)和 溫景財(金門大學)共同發表,因溫景財老師有工作無法前來 年會,故改為李志強團長一人發表。
★ 發表內容 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是由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所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透過誠實地表達自己, 而不批評或指責;關切並傾聽他人,而不解讀為批評或指責的方式,期許尋找滿足每一個人的需 求,讓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 本工作坊中,將介紹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架構以及操作方法,透過實務演練,使參與者 對於此一溝通方式有基本的認識。同時也將分享運用善意溝通(非暴力溝通)在青少年品格教育、 大專體驗學習場域的經驗,同時包括與不同單位合作以及團隊內溝通的案例。 工作坊參與者如欲先行認識非暴力溝通的概念,可以自行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或是事先閱讀中文書 籍。例如《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練習本:非暴力溝通實作手冊》、《這樣說 話,你我都是大贏家》等等。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40% 活動演練 30% 小組討論 3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無
★ 主題類別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非暴力溝通,善意溝通,品格教育,體驗學習
56
From front-Country to Wild, Leave No Trace Anywhere 從近郊到野外的無痕山林 發表者:蔡輝昱/康橋雙語學校 外 出工作坊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康橋雙語學校冒險教育老師。 101 年度客委會築夢計畫獲正選築夢青年。主題「安全的回歸山林從教育出發--美國國家戶外領 導學校學習旅程 」 Adventure Taiwan 艾格探險教育部門、登山教育工作者、戶外活動環境倫理講師 ★ 發表內容 無痕山林運動已進入台灣多個年頭,而目前台灣所推行的七個準則為 Leave No Trace Org 下定義 的廣義標準版或可以稱作國際標準版(International Version),但除了這個之外,協會還依據各種不 同的環境製作了不同的活動準則,而目前在全美最積極推動的便是近郊版(Front Country Version);依調查與統計,戶外活動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郊,而非偏遠的山區,因此在進入市郊活動 的民眾也必須要了解如何在郊區做戶外活動時減少對郊外不必要的傷害。在台灣有同樣的情況, 因次期望透過這次的工作坊讓更多的朋友們了解在近郊的活動如何實施無痕山林運動,讓我們的 環境能夠變的更美好。 上課集合地點:上午 9:00 在忠義捷運站集合,請預留時間提前抵達 上課地點:忠義山親山步道 上課路線:北投忠義捷運站 -> 行天宮 -> 忠義山親山步道 -> 忠義山山頂打印台 -> 台北藝大 -> 台 北科技大學 ★ 發表進行方式 1.實地講解與操作、2. 案例探討、3. 影片分享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 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Leave No Trace, LNT, 無痕山林, Front Country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1.需自行準備捷運車資 2.雙肩背包、至少一公升飲用水、排汗衣、 健行褲、遮陽帽、雨衣、健行鞋或運動鞋, 請穿著鞋底刻痕深的鞋子、行動糧、個人藥 品、筆記本及筆、相機及一顆愉悅的心
57
從頭開始學起,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生命意義 發表者:盧幸宜、游亞凡 外出工作坊 服務單位: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盧幸宜,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產經系碩士班,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曾為 4 競技體操國手, 體操年資 10 年。從事戶外冒險活動有,峽谷探險、溯溪、攀岩、冰攀、單車環島、高空跳傘、 潛水等活動。 游亞凡,就讀國立體育大學產經系碩士班,畢業於銘傳大學觀光學系。從事戶外冒險活動有,峽 谷探險、溯溪、攀岩、冰攀、單車環島等活動。 ★ 發表內容 走繩運動經過這兩年間努力的推廣,已慢慢奠定了台灣走繩運動的基礎。這次依然從頭開始,動 手架出屬於自己的走繩,並用雙腳來感受與體驗,一步一腳印走出與眾不同的繩上人生。這次不 但會學會基本走繩技巧,並且會鼓勵大家嚐試更進階的走繩動作。花式走繩動作雖然不簡單,不 過可透過輔助,你(妳)也可以在繩上跳曜。走吧,跳出自己的人生意義。 *上課集合地點:大會報到處
*上課地點:校園戶外空間
★ 發表進行方式 口頭講解 10 %、活動進行 60 %、分享與討論 30 %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58
台灣高山溪流溯行安全機制與確保系統的應用與 探討 發表者:彭少康/力展國際創意育樂有限公司 泰山教練/中華民國溯溪協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彭少康/力展國際創意育樂有限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溯溪協會/衛生署 EMT-1 救護技術員/林務局 無痕山林輔導團/台灣生態旅遊協會/中華民國童軍會木章服務員/力展國際溯溪家族/中華民國空降 特戰部隊退伍協會秘書長/法鼓山兒童,青少年,大專心靈環保營隊策劃) 泰山教練/中華民國溯溪協會指導教練/海軍爆破大隊特殊任務組,中華民國搜救總隊專案教官/潛 水打撈救難隊/深海重裝潛水總監 ★ 發表內容 台灣高山溪流環境的多變是特色,但也暗藏許多危機,我們需要更多符合台灣高山溪流環境的安全 機制!本工作坊將針對下列項目,與參加者共同交流與討論: 1.台灣高山溪流溯行安全機制的現況與發展(包含法令制度,環境限制,專業評估...) 2.台灣溯溪指導員專業建立與專業倫理 3.確保系統之架設與應用(器材/技術/時機/效益) 4.溯溪繪圖的基礎與應用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30%活動進行 40%小組討論 3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 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台灣高山溯溪,溯溪安全機制,指導員專業倫 理,確保系統架設與應用現況交流,溪流繪 圖,確保器材與裝備選擇!
59
參加者可攜帶器材裝備與資料於工作坊中討論交流
體驗教育與環教解說: EE、EEE、EEEE 發表者:陳俊霖/荒野保護協會、張菁砡/荒野保 護協會常務理事、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研究生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陳俊霖,本會理事,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常務理事。張菁砡,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常務理 事,在體大研究生時接觸體驗教育,現更進入台師大環教所進修。兩人因為對自然生態的濃厚興 趣和對環境保護的使命,矢志在每年的年會提供這樣一場節目,為結合環境教育、解說、環保和 冒險體驗教育之實務工作者,提供一個穩定的交流平台,以推動結合兩個領域的 EEE(「以環境 為本的體驗教育」及「體驗式之環境教育」)為目標,希望讓兩個領域的伙伴可以互習所長,互 相交流。 ★ 發表內容 體驗教育的伙伴熱愛到大自然中活動,也熱愛帶領別人到大自然中活動。大家都知道自然很好、 很有「療效」,也多多少少知道自然很重要、很需要大家保護。當我們帶領人們到戶外自然時, 除了注意到怎麼照顧人,是否也注意到怎麼照顧地球環境呢?隨著環境教育法的通過與實施,去 年我們在這個平台上和大家聊到,如果我們能結合體驗教育(EE, experiential education))和環境教 育(E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應該可以創造出一種兼融兩者所長的 EEE(「以環境為本的體驗 教育(environmental experiential education)」及「體驗式之環境教育(experienti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隨著一種兼重環境與心理的生態心理學(ecopsychology)取徑的浮現,今年進一步地, 我們嘗試思考,若能學習心理工作的深醇、培養保護環境的熱忱與使命感、結合體驗教育的趣味 和效力,有可能結合出一種更精緻深刻的 EEEE「以生態心理學為根基的體驗式環境教育」!歡 迎願意進一步了解大自然中的生態與環境知識,並關心環境、希望為自然環境付出心力的體驗教 育伙伴,一起來聽聽這個跨域結合的發展新方向。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20%、活動 50%、小組討論 30% ★ 主題類別
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 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環境教育、環境解說、環境保護、自然生 態、EEE、以環境為本的體驗教育、體驗式 環境教育、生態心理學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紙筆
60
樂天的自然教室-攀樹訓練的經驗分享 發表者:吳樂天/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外出工作坊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喜歡自然裡單純的現象,卻蘊含着無窮深奧的道理。也許我沒有機會參透上帝的所有創造,但是 我願意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往真理的路上不斷前進 我相信,有一天一定會找到的! 從事體驗教育十餘年,最喜歡在自然的環境從事教學工作,喜歡把教室搬到戶外、樹上、溪裡… 夢想是親手蓋一棟木屋。 認為學習是連貫經驗的重要練習。There is no ordinary moment! 生命的每一刻都值得細細品嘗。 ★ 發表內容 1. 攀樹運動的起源與簡介 2. 攀樹的裝備介紹 3. 攀樹的基本流程與體驗 4. 攀樹的延伸思考,反思練習 5 個與攀樹有關的自然體驗活動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30%、體驗活動 40%、討論 3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參加者需另外繳交 100 元器材費
★ 主題類別
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攀樹、自然體驗 ★ 集合地點 /上課地點 大會報到處 / 校園戶外場地
61
動起來,實現夢想!
發表者:王念祖/台北郵件中心工會 蔡興正/台北市希望園區生命教育協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9:00~12:00 工作坊 3hr(D) ★ 發表者介紹 王念祖,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現任監事/認證委員會委員、亞洲體驗教育學會正引導員、台北郵件 中心工會 理事長、工研院南分院創新蜂巢加值工作營 諮詢顧問 2008 年 12 月《Cheers 雜誌》推薦為「30 個讓您鍍金的社團」之ㄧ的希望園區讀書會】; 台北市希望園區生命教育協會籌備主委/現任理事 蔡興正,台北市希望園區生命教育協會 現任理事,職涯發展師、讀書會帶領人、個人成長教 練、政府機關、社團協會、民間企業…講師 ★ 發表內容 1.將夢想化為願景,讓自己真正的開始活出屬於自己的天空。 2.將願景落實為每週的行動計劃,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3.體驗不同的學習模式-靜態課程與動態課程,把知識轉化為行動力,消除疑惑、恐懼,勇敢跨 出舒適圈,讓改變成為習慣。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50%活動 40%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與企業教育訓練相關應用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動起來,實現夢想!實踐願景
62
63
工作坊發表時段 E 11/18(日) AM 10:00~12:00 發表題目 「我為了找回真心而挑戰!」愛、冒險、堅持-再生 21
發表者 謝惠雯
Let's Experience New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3E Form: Experient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讓我們一起 Taito Okamura、吳冠璋 體驗新的體驗教育評估技術吧!-"3E 評估表" 幫引導反思找一個隱喻: PROCESSING
吳兆田
2012 波卡拉人文生態關懷計畫之一磚一瓦愛上小學堂與兩座大山的 許書瑋暨波卡拉人文生態 連攀
關懷團隊
Wake Up!
高依璇
長期營隊引導員,你需要幾把刷子?
陳姿穎
以腦為本的教與學:增強學習氣氛與成效的學理及微技巧
陳惠良、陳坤儀
追夢海洋,2009、2010 獨木舟環島紀實
溫正毅
學習共同體與體驗學習之邂逅
鄭秀琴
體驗學習於高雄市國中資源中途班及高關懷班的運用
王婷筠、高翊
少年安啦! On Light-迷路少年,走出心方向
吳佩儒、黃偉誌 陸俊達、楊恭茂
Doing, being, and becoming: exploring a (hopefully) holistic view on experiential practices and facilitator development 行事、為人及生命陶造:為體驗 鄧世斌 教育及引導員栽培探索一個(盼望中的)全人向度
64
Doing, being, and becoming: exploring a (hopefully) holistic view on experiential practices and facilitator development 行事、為人及生命陶造:為體驗教育及引 導員栽培探索一個(盼望中的)全人向度
發表者:鄧世斌/全人發展計畫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鄧世斌 Aquila,又名 SP、阿 Q,土生土長香港人,自幼熱愛大自然,享受團隊生活。1979 年加入 聖約翰救傷隊,從少年隊員到義務教官,在救護、歷奇、野外鍛煉等領域服務,亦先後於皇家香 港軍團(義勇軍)服預備役,及香港突破機構當野外歷奇義工。1995 年全職投入青少年輔導及歷奇 培訓,同時兼任企業培訓工作。2007 年起專注於中國大陸的青年領袖培訓,在體驗教育、生涯規 劃、跨文化交流等領域發展至今。 ★ 發表內容 體驗教育、歷奇輔導、拓展訓練…等等在華人社會中已經發展了相當 時間,逐漸出現所謂『專業受訓者』(Professional Trainee),就是曾經 多次參與體驗式培訓或活動,但是在性格、價值觀、態度或行為上在 某方面還是未有期望的轉化,覺得『只不過又是一次培訓』(just another training)而已;甚至引導員也出現倦態(burnout)、迷失方向的情 況。筆者企圖以體驗教育的核心價值為出發點,透過活動、分享、腦 力激盪,與參加者共同探索體驗教育和引導員栽培的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20% 、活動進行 40% 、小組討論 4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有引導經驗、經驗多少不拘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其他相關議題:體驗教育及引導員的持續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體驗教育工作者培訓
65
「我為了找回真心而挑戰!」愛、冒險、堅持 — 再生21 發表者:謝惠雯/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謝惠雯,目前於都市人基金會擔任向日葵家園主任,長期投入安置輔導工作,與少女們共同生 活,第一線觀察少女需求,參與許多青少年體驗冒險營隊規劃執行,近年較多運用體驗活動於創 傷療癒及復元增能,期待分享經驗讓生命更豐盛。 ★ 發表內容 介紹如何為特殊少女量身設計復元增能冒險方案,此處所指的特殊少女為家暴受害少女、從事性 交易少女、保護管束少女等等,運用攀岩及垂降為主要項目,單車及造舟為次要項目,漸進式的 天然環境考驗及任務挑戰難度,21 天循序引導少女藉成功經驗、堅持、挫折認知及自我反思,達 到復元增能的目的。以依附關係修復理念,落實 1:1 的陪伴品質來引導防衛過當及信任困難的少 女,協助重建對人、對環境的安全感及克服困難的信心。分享少女們的獨特復元增能歷程,以及 如何在活動中結合個別生命的重要家人力量,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懷,增加內外的支持強度,以利 果效的轉移和遞延。呈現質、量化的成效分析結果。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10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 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復元增能/體驗冒險/攀岩垂降/安置
66
少年安啦! On Light-迷路少年,走出心方向 發表者:吳佩儒、黃偉誌、陸俊達、楊恭茂 服務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佩儒為第二屆少年 On Light 的輔導人員,偉誌為第一屆的學長,這次在計畫中一起擔任助理輔 導員的角色,俊達為今年參與的學員,因為對體驗教育、戶外課程領域有興趣,在課程結束後留 在基金會白天工讀,晚上回到學校重拾課業。 ★ 發表內容 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自民國 100 年起承接行政院青輔會「國中畢業未升學未就業青少年職 能培訓輔導計畫(少年 On Light 計畫)」,迄今已邁入第二年,這次偕同發表的夥伴皆為第二屆 少年 On Light 的共同參與者,有輔導員人員分享這次規劃、執行課程的歷程甘苦談,還有當期參 與學員目前留在基金會工作發表這一路走來的心情,期待能有這樣的交流與討論,讓大家腦力激 盪為我們的青少年共同努力、協助他們找出屬於自己的路。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40% 小組討論 6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與發展,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關應用發展,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身/心/靈相關議題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少年 On Light 計畫
67
體驗學習於高雄市國中資源中途班及 高關懷班的運用 發表者:王婷筠、高翊 服務單位:台灣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王婷筠及高翊皆於社團法人台灣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擔任專案企劃一職,目前多從 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方案設計及執行。兩人在愛克曼協會辦理的高關懷營隊擔任小組帶領者及於 高雄市國中資源式中途班帶領體驗學習課程。 ★ 發表內容 愛克曼協會帶領高雄地區資源式中途班有十年的經驗累積,發展出協會、學校輔導室、社區及青 少年中心活動場地的體驗教育服務模式的經驗分享,分享者是實際推動此方案的規劃及帶領者, 將跟大家分享體驗學習於高雄市國中資源中途班及高關懷班的運用。 ★ 發表進行方式 實務分享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資源式中途式
68
以腦為本的教與學: 增強學習氣氛與成效的學理及微技巧 發表者:陳惠良、陳坤儀 服務單位:國際心智習慣學院 / 腦科學與思維教育學院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陳惠良,於西澳洲大學獲取教育及教育研究學雙碩士學位,香港唯一兩位國際認可的腦基礎教育及心智習性培訓導 師;現任香港腦基礎教育學會會長、國際心智習慣學院區域總監兼合伙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兼職講師、多 間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教育顧問、親子教育專欄作家;曾獲邀為三十多間中小學及幼稚園設計及主持一年至五年的教 師專業發展計劃,重點以腦科學與教學、高階思維及心智習性為主;亦曾獲香港新城電台邀任腦與思維資訊節目的 專家主持超過八十輯;他更是全亞洲首位與國際「腦基礎學習」先導者 Mr. Eric Jensen 共同設計及開展「腦基礎導 師培訓先導計劃」,並一起培訓香港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的「腦基礎」培訓導師。 陳坤儀,教育碩士,教育博士研究生 (西澳洲大學),香港唯一兩位國際認可的腦基礎教育及心智習性培訓導師;現 任香港腦基礎教育學會副會長、腦科學與思維教育學院行政總監及國際心智習慣學院區域總監兼合伙人。她與丈夫 是香港首兩位推動老師採納和運用腦基礎教學法、心智習性及思維為本的原則設計課程及教學的先驅者。她曾任中 學教師(主要任教英文及通識科)多年、香港浸會大學兼職導師(更獲浸會大學思維工程嘉許為二十一世紀思維老師)、 香港教育局語文學習支援組支援導師; 2003 年至今,多次獲香港教育局不同部門邀請主持校長及教師工作坊,更多 次為香港資優學院設計課程及培訓資優學生;近年亦多次接受電視、電台及報章的專訪;她和丈夫更是全港首屆國 際腦科學與思維教育博覽的創辦人。
★ 發表內容 為何互動及體驗對學習如此重要? 傳統安靜聆聽的學習方式對學習者的腦部有多大影響? 如何使教學和演說變得生 色及難忘? 本工作坊將透過科學實驗片段、不同腦造影圖、及腦科學研究,剖析不同學習模式對人腦的結構、化學物質的平衡, 如何產生短及長期的影響和改變,從而使教育工作者以更具體及科學化的角度選取有助學習者長遠提升學習及思維能 力的教與學模式。 然而,習慣於傳統教與學模式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會對在人數眾多的講座或教室內進行互動及體驗活動產生疑慮,擔 憂會造成混亂。本工作坊的講者,將親身示範及讓參與者體驗如何在人數眾多的講座及常規教室內進行互動及體驗學 習,並會即時解構相關的教學策略和微技巧;亦會透過實際課堂錄影片段,展示在香港及中國內地運用相關技巧的課 堂情況。這些以腦為本的互動技巧適合中小學及幼稚園的校長和教師、大學講師、活動導師及培訓師、演說家及教育 家運用。 工作坊由兩位在香港從事推動腦科學教育多年的前線教育工作者、香港及中國內地數十間中小學和幼稚園的教育顧問/ 導師主持;模式將以互動協作、愉快體驗為主;適合喜愛在愉快氣氛下體驗學習及對腦科學研究有興趣的人士參加 。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20% 、活動進行 40% 、小組討論 30% 、 其他 10%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身/心/靈相關議題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腦科學、互動、以腦為本的教與學、增強學習氣 氛、學習成效、微技巧
69
Let's Experience New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3E Form: Experient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 讓我們一起體驗新的體驗教育評估技術 吧!-"3E 評估表" 發表者: Taito Okamura/Backcountry Classroom Inc. 吳冠璋/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Dr. Taito Okamura is the CEO of backcountry classroom Inc. and President of Preparing Committee of Wilderness Education Association Japan. He has taught outdoor leadership and adventure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for ten years. He currently teaches professional athlete and corporate training in wilderness setting. He authored a lot of research papers and textbooks relating to outdoor adventure.
Taito Okamura 是 Backcountry classroom 的執行長,同時也是日本荒野教 育協會的籌備委員會負責人。他在大學教授戶外領導與冒險教育課程已有十 年時間。他目前指導設計荒野環境於職業運動及合作訓練中。此外他也曾發 表過許多戶外冒險教育相關的研究與書籍。 吳冠璋是國立體育大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與專長在於戶外領導、冒險活動規劃、荒野定向及戶外教育之 文化溝通。過去這幾年,他帶領學生到中國、非洲、紐西蘭、尼泊爾及美國進行一系列海外遠征課程。
★ 發表內容 Have you ever troubled by evaluation of outdoor experiential program? Pre-post design? Content analysis? Experient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 new software applying Means-End theory reduces your trouble as experiential practitioner, researcher, and educator. The feature of this technology is that we can identify “why the experiential program effects” and “how we can provide same outcomes in deferent setting. In this workshop, participant will experience using this new software on i-pad and understand why you are here as experiential educator!!!你是否曾經對於戶外體驗教育課程的評估有過困擾呢?活動前內
容的設計?內容分析?體驗教育評估表是一項新的應用軟體,以目的理論為基礎的評估方式,可以 減少體驗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及教育者的困擾。這項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分辨『為何體驗教育課程具 有影響?』及『針對參加者不同的背景卻可以提供一樣的成效?』 在這場工作坊中,參加者可以體 驗運用 I-Pad 使用這項新的軟體並且瞭解身為體驗教育工作者的你為何你至今仍可以在這裡。 ★ 發表進行方式 1. Over view the way of evalua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program (lecture and group discussion) 2. Using software on i-pad while listening the presentation about some outcome (work and lecture) 3. Analyzing the data participant responded and reviewing 4. 講授佔 50%、實務操作 30%、小組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若參加者有平板或 i-pad 者,請攜帶到現場,可實際操作軟體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Experient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 Wilderness program, Adventure Program, Means-End analysis 70
2012 波卡拉人文生態關懷計畫之一磚一瓦 愛上小學堂與兩座大山的連攀 發表者:許書瑋暨波卡拉人文生態關懷計畫團隊 服務單位:國立體育大學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以體驗與冒險教育為理論基礎,結合「冒險」、「教 育」之因子,於 整年的時間進行相關計畫之執行,透過做中學與反思之體驗學習方 式。 參與課 程之成員組成專案團隊,從組織、規劃、行銷、公關、媒 體、財務等面向,進行國際聯繫、裝備 建置、技巧訓練、體能整備、 行程規劃、風險管理、研究評估、與事後研討會等事項,所有事 務皆 由本團隊成員負責管理與執行,實際進行服務學習、訓練之執行。 ★ 發表內容 2012 國立體育大學再次的前往尼泊爾地區,協助當地的小學蓋建教室與自我的攀登大山的學習, 過程中的突破與省思,更有那登頂過程中團隊如何決策的緊張情況,一支遠征隊伍如何可以大家 一起相處 27 天。 服務學習的過程,讓我們看到許多美麗的笑容,來自於偏遠山區的小學,因為種種的因素要開設 一間學校是十分的困難與煎熬的。許多當地的老師願意奉獻自己的力量協助自己,而我們更因為 這樣更努力的協助當地的種種基礎的建設,像是儲水槽的建立與新教室的興建。 這次的分享是要帶領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高等教育的方式與這整學期的學習心得。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50%,小組討論 5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服務學習、冒險教育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71
幫引導反思找一個隱喻: PROCESSING 發表者:吳兆田/歷奇國際有限公司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歷奇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班 ★ 發表內容 若要幫「引導反思」找一個適當隱喻,你會如何比喻?在這個工作 坊裡,將分享幾個我最喜歡的比喻,其中如,「處理 (PROCESSING)」。Luckner & Nadler(1997)指出「Processing」 是通向理解與應用的道路,而非死背。「Processing」不是經驗的某 個階段。它不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點,而是發生在經驗「之前」、 「之中」和「之後」。「Processing」也不只有一種做法,而是不斷 共同建構、共同創造和編輯訊息,使得個體將經驗的意義內化到生 命中。「Process」一詞源自電腦計算機科學,指從瑣碎、零散,表 面上可能沒有直接相關的資料中,整理歸納出一個結論,讓這些資 料之間彼此產生關聯與新的意義,或者是程式(Program)執行中的 過程,將這個概念應用於教育,則有「引導從一個階段到下一階段 的具體動作或作為」的意義,稱之為「Processing」。 本工作坊將分享: (一)隱喻一:「處理 PROCESSING」 (二)隱喻二:「容器 VESSEL」 (三)一場隱喻的創意激盪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50%、小組實作 5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訓練員、指導員、老師、研究人員、經驗學習工作者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 主題類別
引導理論、技巧、應用與實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引導反思、隱喻
72
長期營隊引導員,你需要幾把刷子? 發表者:陳姿穎/財團法人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接觸體驗教育已邁入第十個年頭,長期透過體驗教育的方式來陪伴中輟偏差及心靈受創的青少 年,陪伴過程中也經歷了許多突破成長的機會! 今年給自己一個三十天的美國行挑戰,去美國 OMNI Youth service 觀察 Family Challenge Program.回國後參與第九屆 28 天共生營隊,再次經歷長期營隊的煎熬與看見青少年改變的感動! ★ 發表內容 28 天 27 夜的戶外長期體驗共生營,以戶外冒險活動方案為元素來引導國中青少年,今年邁入第 九個年頭。 今年在此工作坊裡,想要跟大家分享共生營中重要元素--工作人員訓練與預備。 除了分享我們如何訓練工作人員,我們也設計了一些長期營隊中會發生的情境題目,讓參與的夥 伴分組討論:如果是你遇到這些情境,你會如何處理?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30% 、活動進行 30% 小組討論 4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 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與 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引導員能力培訓 長期營隊
73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學習共同體與體驗學習之邂逅 發表者:鄭秀琴/台北市綜合活動輔導團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1. 97 年自臺北市立龍山國中校長退休,目前受臺北市教育局邀請於臺北市綜合活動輔導團擔 任 輔導委員ㄧ職;另受聘為綜合活動領域中央團諮詢委員,協助推動綜合領域教師增能部份。 2. 87 年起開始參與探索教育領域,積極推動體驗學習於學校教學中。退休後於各校協助推動體 驗教育,提昇教師教學知能。 ★ 發表內容 「學習共同體」是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教授,針對日本孩子失去學習動機,「從學習中逃走」的 現象,所提出的教育改革策略,在日本推行至今逾三十年。近半年來,「學習共同體」也在台灣 中小學風起雲湧,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嘉義市陸續有種子校長、教師到日參訪,已有部分 學校於也開始進行試辦。 「學習共同體」是一種學習模式,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系統,提倡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創造同 儕互相學習的模式。其重點核心以學習作為學生在學校生活的核心,追求活動式、合作式、反思 式的學習,學生之間建立協同學習模式。這些內函與體驗壆習強調透過活動中之參與、反思內 省、回饋分享,覺察到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30%、 活動進行 50% 、小組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 之發展與應用,引導理 論、技巧、應用與實 務討論及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學習共同體,授業研究, 協同學習,體驗學習
74
Wake Up! 發表者:高依璇/都市人基金會 潘靜亞(巴奈)/身聲劇場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關於”高依璇/Vicky”: 跟隨,夢想前進;發現,小喜小樂;探索,美好事物的可能性;創造,平凡中的不平凡... 關於“巴奈“ 身聲劇場專職表演者,屬於山與海的孩子,喜歡貼近關於土地的事物, 透過生活的感知轉化創作的各種形式,藉由肢體與聲音傳遞能量的流動, 從分享出發,讓人與人間自然敞開... ★ 發表內容 多久沒有好好與自己在一起? 多久沒有好好覺察〝心〞的自己? 多久沒有好好感受能量的傳遞? 聲音與身體是人類最直接的表達,邀您一起傾聽身體、感受聲音!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10% 、活動進行 80% 、小組討論 1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身/心/靈相關議題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身/心/靈
75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一顆開放的心、一片喜歡的落葉、 兩篇喜歡的 文章/詩詞/報導/故事
追夢海洋,2009、2010 獨木舟環島紀實 發表者:溫正毅 服務單位:財團法人台灣外展教育發展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8(日)10:00~12:00 工作坊 2hr(E) ★ 發表者介紹 我是溫正毅,今年 27 歲,桃園人,大學就讀於台灣海洋大 學輪機系;研究所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研究 所,主修民族藝術經營與行銷,就學時期專研藝術經營管理 與創意行銷已 4 年之經驗,海洋探索教育、文化創新之領域 已近 5 年;常與國內外院校學生交流推廣台灣文化、藝術、 海洋教育等活動,自許成為一個築夢踏實的海洋夢想家!很 高興加入 OBT 大家庭與各位共同服務、奮鬥、永不放棄! ★ 發表內容 2009 年暑假一群熱愛海洋的大學生串連發起「獨木舟環島活動」,學生以划獨木舟接力方式環島 台灣,希望藉此實踐對海洋家園的親近與關懷。記錄並將感動分享給每一位島國子民。然而航行 遇到的第三個颱風莫拉克打亂了所有人預定的行程。愛著夢想,但更愛台灣的想法,停下船槳, 拿起圓鍬投入台東的家園做為旅程句點。 2010 夏天,跨三校 75 人的團隊組合,乘著黑潮的潮水,追夢再起!更是加入了許多海洋人文、 藝術、部落的體驗活動。獨木舟環島一周,為了找尋先民原始冒險與刻苦耐勞的精神,從海洋看 陸地的另外 180°,學習與海共生共榮的生活態度,此趟旅程讓我們對台灣寶島有更多不同的人事 物體驗,更是將這份希望傳達、分享給我們的朋友,進而認識、親近、喜愛台灣的山高海深。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 10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戶外冒險教育、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與發展,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以體驗式學習為本之品格與生命教育相 關應用發展,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體驗式學習於環境/生態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海洋或環島獨木舟
76
77
學術論文發表時段(一) 11/17(六) PM 13:30~15:30 發表題目
發表者
以冒險教育為基礎的登山課程設計及其效益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an adventure-education-based mountainclimbing course and effectiveness
吳崇旗
無痕山林單日實作課程設計與成效研究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LNT One-day Courses
吳崇旗、林菽嫻
長期營隊運用冒險教育對青少年依附關係之影響--以都市人共生營為例 高德馨
學術論文發表時段(二) 11/17(六) PM 16:00~18:00 發表題目
發表者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Evaluation Form 體驗教育評估表的發展
Taito Okamura
初探 28 天共生營對青少年的影響
王克威
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團隊發展之研究-以北區三個教育服務國際志工服 務隊為例 無痕山林種子教師課程發展之研究-以臺灣地區為例
何亞竹 廖奕璿
78
長期營隊運用冒險教育對青少年依附關係之影響 --以都市人共生營為例 發表者:高德馨/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學術論文發表(一) ★ 發表者介紹 都市人基金會專案執行 ★ 發表內容 本研究透過參與都市人基金會長期營隊的青少年為研究對象,試圖瞭解青少年在運用冒險教育帶 領的長期營隊中,透過設計好的團體,是否讓青少年學習及體驗到好的依附關係。然而這樣的學 習,在營隊結束後和同儕及家人的依附關係之改變是否有相關。並且青少年在營隊中的學習以及 經歷,在團體結束回到原生環境之後,對家人或同儕的依附關係是否有改變。本研究從都市人基 金會所舉辦的 28 天共生營第一屆到第九屆中,隨機抽取 33 位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根據分析這些 經由電訪或面訪收集到的資料,發現青少年在設計好的環境中,會學習到良好的依附關係。並且 這樣的依附關係學習,在營隊結束後回到生活中,與家人以及同儕的依附關係改變有相關。並且 營隊中的學習,會影響青少年回到原本生活中,與家人及同儕的依附關係。 ★ 發表進行方式 講授式 10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共生營、依附關係
79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無痕山林單日實作課程設計與成效研究 發表者:吳崇旗、林菽嫻 服務單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學術論文發表(一) ★ 發表者介紹 吳崇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暨碩士班 副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體育室 主任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主題休閒遊憩服務中心 主任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召集人、《體驗教育學報》 主編 林菽嫺,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主題休閒遊憩服務中心助理 ★ 發表內容 本研究目的在建構一套針對國中教師設計之無痕山林單日實作課程,並評估課程結束後,教師們在「無 痕山林知識」與「環境態度」上之成效,以及一個月後推廣情形。本研究之課程設計首先參考過去文獻建 構初稿,在初稿完成後,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學者各一位,針對課程設計提供建議。最後針對產官學界專家 給予之建議,修改而成無痕山林單日實作課程。本研究對象為 35 位國中教師,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 法,以檢視課程實施成效。問卷調查的部分,使用 SPSS 17.0 for Windows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統計 方法包含:相依樣本 t 檢定、效果值比較。訪談的部分,在一個月後從 35 位教師中挑選出三位,進行推 廣情形調查。教師們在經過本研究之無痕山林單日實作課程後,研究結果如下:一、在「無痕山林知識」 的七個面向中,除了準則四與準則七只有些許成長外,其餘面向皆有顯著的成長。二、在「環境態度」 上,除了「環境謬誤」以及「環境情感」僅有些許增長外,其餘面向皆有顯著的增長。在一個月後的訪談 中發現,教師們皆有將無痕山林的概念分享給其他相關領域的教師們,另外也發現教師們欲實際將無痕山 林單日實作課程運用在學校教學上的困難。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也針對未來研究以及未來無痕山林 推廣課程設計上給予建議。
★ 發表進行方式 論文發表 80%;問題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無痕山林、體驗教育、環境教育、課程設計 Leave No Trace (L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80
以冒險教育為基礎的登山課程設計及其效益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an adventure-educationbased mountain-climbing course and effectiveness
發表者:吳崇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發表時段: 11/17(六)13:30~15:30 學術論文發表(一)
★ 發表者介紹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暨碩士班 副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體育室 主任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主題休閒遊憩服務中心 主任 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召集人、《體驗教育學報》 主編 ★ 發表內容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以戶外冒險教育理論為基礎,並將效益機轉融入的登山實驗課程設計,而後 藉由量化指標,針對課程所帶來效益進行評估。在文獻探討後,後採用實驗設計法,藉由實驗課 程的介入,以冒險教育生活效能、自我概念與團隊凝聚力體適能等指標,檢視實驗課程的效益。 本研究結果建構出一套以冒險教育為基礎並能帶來正向效益的登山課程,可作為國內體育運動休 閒系所開設相關課程教師與休閒運動指導與推廣上的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struct an adventure-education based course with the experimental integration of benefit mechanisms into mountain-climbing and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for this course. After literature review,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design i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is course with scales of “ life-effectiveness ”, “ self-concept ”and group cohesion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an adventure-education based mountain- climbing course with positve benefits was constructed for PE teachers and recreational sport instructors to use as a reference. ★ 發表進行方式 論文發表 80%;問題討論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冒險教育、登山教育、課程設計、效益機轉
81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初探 28 天共生營對青少年的影響 發表者:王克威/都市人基金會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學術論文發表(二) ★ 發表者介紹 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所在職班七年 ★ 發表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 28 天長期戶外冒險營隊對青少年的影響為何? 對象為 101 年 6 月 9 日所舉辦「共 生營回娘家」活動中,從第一屆到第八屆的二十位學員,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再由訪談內容分 析出 28 天共生營對他們的影響! ★ 發表進行方式 100%講授式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
★ 主題類別
體驗教育相關研究及觀點論述發表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冒險輔導,行為改變,青少年
82
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團隊發展之研究 —以北區三個教育服務國際志工服務隊為例 發表者:何亞竹/臺北市立民權國中 ★ 發表時段: 11/17(六)16:00~18:00 學術論文發表(二) ★ 發表者介紹 臺師大公領所碩士/民權國中童軍教師/緬麗伊甸園國際志工 ★ 發表內容 本研究以歷屆皆至海外同一服務地點的大學生自組國際志工團隊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大學國際志工服務 隊的團隊發展過程,首先,瞭解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團隊之形成與成員動機;其次,探究團隊實際運作及 發展狀況;最後,則分析團隊發展之影響要素。 本研究選擇質化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因團隊發展歷程具變動性且充滿未知數,需要長時間 追蹤、分析,研究著重於參與團隊獨特的發展與豐富的服務內容,故透過服務隊成員的個別訪談以便瞭解 團隊運作情形;並運用三角檢定法增加本研究信實度。 本研究提出三項結論: 1. 團隊形成共通性與獨特性及成員多元自主的參與動機。 2.國際志工服務隊歷經「建立關係期」、「確認目標期」、「共識願景期」、「問題衝突期」、「運作成 熟期」、「團隊結束期」六個發展階段 3.影響團隊發展因素為:問題解決與決策、領導、成員互動、溝通。 對於大學國際志工服務隊的團隊發展提出四點建議: 1.團隊問題的決策需要領導者帶領,成員相互提供意見,無法解決的問題則交由時間處理。 2.領導者需經驗充足,冷靜思考、開放尊重,協調衝突、內部溝通,照應團隊夥伴。 3.國際志工需要更多彈性處理事情的方式,尊重包容彼此差異與多元文化,分享彼此的信念與價值觀。 4.良性溝通能力需要學習,領導者必須協助成員發展,建立團隊內部溝通管道協助各階段順利發展。
★ 發表進行方式 講述式 80% 照片分享 20% ★ 參加者建議自備經驗 無,一般大眾皆可參加 Open to all ★ 主題類別
服務學習的推廣與發展 ★ 與主題內容相關之關鍵字 國際志工服務隊/團隊發展
83
★ 參加者需自行準備相關器材 無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