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期曙光月刊

Page 1

中華民國107年1月1日 第11 6期

冬日裏的溫暖美學之旅 臺東字第123號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十二月展覽

田芷芸

中華民國一〇七年一月一日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 GPN:2009702058

歲末將至,十二月的美學館展覽選擇了經過長久歲月積累的大師

【甕˙生活-麥承山陶藝展】

油畫、淬鍊自部落文化的生活陶,以及中小學童嘗試陶藝的初登場作 品,與您分享。(為因應一例一休,本館固定於每周二休館,包括展 覽室、生活工坊、綜合美學大樓閱覽室皆不對外開放,不便之處尚祈

魯凱族陶藝家麥承山(族名Kalasiane),現任拉灣工坊 負責人,曾獲全國原住民族藝薪傳獎。本次「甕˙生活」 以生活器皿創作為主,將甕的圖騰呈現在不同的茶具、餐

見諒。)

具及花瓶等器物上,以取自大自然的水、土、火的結合,

【黃東明70回顧展】

創作出無限可能。麥承山表示,上一次在臺東個展是民國 87年的「關懷心˙甕畫情排灣魯凱族傳統陶甕展」,回顧 這二十年來的創作歷程,他始終如一,將製陶工作視為使

臺東在地藝術家黃東明,1948年生,國立臺東大學藝術學碩士畢 業,國立臺東高級農工職校退休。曾任臺東縣美術教育協會理事長、

命,觸摸大自然的水、土氣息及火的溫暖,也意識到祖靈 跟這塊土地的尊敬,讓他有一股力量持續創作。

麥承山以陶甕意象設計出精巧的咖啡杯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兼任講師;現任臺東縣大自然油畫協會理事長暨創 會理事長。黃東明說,當兵時觀賞外銷商業畫的經驗讓他留下深刻印 象,退伍後便用家裡閒置的顏料嘗試創作。退休後,適逢前臺東社教

【106年臺東藝起樂陶陶-中小師生陶藝作品展】

館吳坤良館長邀約至研習班開課,一教就是二十年。展品由數百幅作 品中精選而出,題材豐富,包含風景、原住民文化、農事生活系列,

臺東縣政府教育處自103學年度正式開辦陶藝教學計畫,透過研習培育縣

展現深入生活的敏銳觀察與洗鍊畫藝。

內藝文領域授課教師具備陶藝教學能力,進而帶領學生開心玩陶、陶冶性情。 本次參展單位包含縣內參與「105學年度藝術深耕-陶藝課程計畫」共47所國 民中小學,從中選出近200件優秀師生作品聯展,展現縣內師生累積豐厚的創 作實力。臺東縣政府教育處長劉鎮寧表示,計畫透過完整的教師培訓、教學 材料供應配送各校,並提供陶藝作品委外代燒服務等,建立完整流程與配套

台東市大同路254號

措施,打造出令人驕傲的成果。 倘若有空,不妨走一趟美學館,

107年1月份展覽檔期

讓藝術溫暖您的漫漫冬日。

主展覽室 山海原藝大川趣-孫大川教授闔家塗鴉藝事 1/3-1/24

美學散步收藏賞 1/27-2/28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自幼嗜愛書畫藝術,自言既無師承亦

美學館顧問團共有六位:汪志明、侯龍明、陳德勝、廖支

無門派,將作品統稱為「塗鴉」:亦莊亦諧的條幅、維妙

男、陳銘風、劉仁,他們熱心藝文,愛好藝術,在各自的

維肖的人物速描,展現「游於藝」的自在心境。而今回到

領域退休後仍對美學抱持高度關注。由徐慶東策展人帶領

家鄉臺東辦理展出,盼望與部落的族人一同分享藝術的喜悅。

民眾深入顧問們的生活,發掘他們對美的執著。

希望藝廊

實驗藝廊

木筆水彩速寫遊畫人生雙人展 1/3-1/31 來自雲林的藝術家劉曉燈與伴侶林雪芬專精木筆繪畫,以

璞石•藝趣 鄭恭慈創意石繪展 1/3-1/31

撿拾來的樹枝修整為筆,散發木材獨特香氣。兩人帶著木

臺東人鄭恭慈於公務機關退休後投身藝術創作,以日常習

筆與簡單畫具、炊具旅行,遇到美景就停步寫生:以木筆

見的「石頭」作為創作載體,配合每一顆原石獨一無二的

速寫線條,再以水彩簡單上色,捕捉當下原汁原味的感動。

106年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志工培訓

形狀與色澤,發揮想像力加以彩繪,賦予石頭新的生命。 來自生活的巧思與細膩觀察,讓鄭恭慈的「石繪」充滿溫 度與生命力。

更生 路 希望藝廊

展覽檔期期間 開館時間 美學大樓 實驗 藝廊

主展覽室

行政大樓

藝文沙龍

中山路

生活工坊

希望藝廊

週一至週日(周二休館) 08:30~12:00 13:30~17:00 E-MAIL:srv@ttcsec.gov.tw 官網:http://www.ttcsec.gov.tw

大同 路

乘坐大眾運輸 火車:臺東站>搭乘鼎東客運>至中山路站下車 飛機:臺東航空站>搭乘鼎東客運>至中山路站下車 臺東縣政府

中 山 路

大同路

黃東明油畫作品《大坡池 》描繪池上名景

美學館地址 950 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服務電話 089-322248 傳真號碼 089-331097

發行者: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發行人:李吉崇 總編輯:陳安川 編輯委員:蕭賢明、徐慶東、江愚、陳輝春、李佳翰 執行編輯:許家綺、謝心瑜 美術編輯:劉倚聿 刊頭題字:姜一涵 刊頭畫作:黃東明畫作

我願是伱窺望美的眼 林足好 美學館從七月開始,一系列的視覺藝術導覽口述影像志工培訓,我身為志工,受邀參 加研習培訓,為視障朋友做藝術導覽完全沒經驗,任務艱辛,全心投入研習,講師從口述 影像基礎理論、基礎描述技巧,進程到動態、靜態的非視覺語彙,從寫實的雕塑認知到抽 象思考表現、分析及實作,透過分組實作及彼此討論激盪,大家漸有心得。 視障者有敏銳的聽覺與觸覺,因此課程中有非視覺立體創作定位系統操作(非視覺攝 影的介紹)、觸覺展品教材製作(3D列印筆)以複合媒材、實務操作導引等。 十二月三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邀請縣內六位視障者來美學館體驗口述導覽,導覽 前的準備工作:瞭解參觀朋友的年齡、學歷、先天與後天的弱視或全盲等背景,向視障朋 友作最完善的口述影像導覽。

一個繪本的誕生 花東繪本研習營感想

參與學員:黃美婷(現職台中文創園區1916工坊 進駐藝術工作者)

繼今年二月參與由瑞士寶抱出版社執行長 Sonja老師帶領的繪本研習,這次臺東生活 美學館十分用心與積極,更讓三屆以來的學員們齊聚一堂,進一步瞭解繪本創作的甜蜜、 實務出版時的注意事項與出版後的影響力等。 短短的兩天的課程相當紮實,讓我們都收穫滿滿,尤其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王玉萍老師 的課程,她說話十分溫柔,言簡意賅,而當我道出自身在繪本創作到三次出版過程曾遇到 的困境,她不說場面話,而是用自身經驗與生命不同的階段來做分享,我覺得受益良多, 也更清楚下一步要怎麼走。 當然每位老師有不同的上課風格,都很值得學習。也因為參與人數精簡,更像是 衝刺班,學員可以近距離與老師溝通,且同學們來自不同領域,更能深入交流與回 饋,我想這也是本次活動相當大的收穫。 參與這麼優質的活動,當然,我們要將所得到的感動,放入接下來要著手的繪 本創作中,期待也能帶給美學館一點回饋!


文學專欄

詩意生的瞬間 新詩賞析與寫作 曹馭博 詩歌的歷史淵遠流傳,從西元前24世紀前阿卡德帝國的女祭 司恩西杜安娜(Enheduanna)所寫的讚頌詩,西元前11世紀左右的 中國的詩經,一路演變到現代的自由體。我們該用什麼方式來了 解這令人著迷的文體呢? 「多讀」、「多寫」、「體驗生活」這三個籠統的答案似乎 不能滿足對詩藝追求的人們,但我們也可以其中抽絲剝繭,進而

2017後山文學獎 在地書寫國中組新詩類優選

2017後山文學獎 在地書寫國中組新詩類第三名

鏡子

李郁柔

光影的凝結反射 熟悉的迷離 蜷曲在相同名詞上 他不是我我不是他 一對相反的共同體 遊走在 個體定義的邊緣 氣息的牽絆

賴奕辰

繁星點點,月色朦朧 蟲鳴鳥叫在給中央的營火添加柴薪 像是不斷燃燒的宣告 手牽手,將舞步踏成百步蛇 堅韌的竹木像被祭祀 無畏高度,鳥巢蕨在最高點翠綠

村落專欄 年前海岸山脈的門戶 米棧部落 文、攝影/洪敘銘

勇士歡呼,眾聲齊唱 盤旋的煙霧如成長的青絲 沐浴著眾人的祝福 與另一半接受試煉 氣氛媲美山海 腳步聲吸引著祖靈

兩個世界的媒介 僅是那 互相拉扯 的陪伴與 囚禁

檢驗出我們需要理解的課題: 「該怎麼讀呢?」、「有什麼寫法?」 我傾向翁文嫻教授在《創作的契機》中所提到的「興之意涵」: 若以現代人用俗且濫了的批評術語──「情景交融」的意涵來 看,「興」在詩中所表示的,恰恰是情與尚未交融的兒快要交融 的一種狀態。興的模式必須有兩截,上文「興句」,下文「應句

仍渴望 愛情和悲劇的結合 昇華出 黑白的共生 點綴相似的瞳孔 穿梭於 無人問津的舞台上 飾演悲劇中 兩個最耐人尋味,最 自由的孤寂

大自然見證著 微風變成劃過的流星 消殆在歡樂中 雕琢的木紋活了起來 火光演繹著動人的傳說 蛇舞姿泛起雀躍 恣意展現族群生命的遼闊

」,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興句,下文點出主題的「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為應句。 ──《創作的契機》P.77-P.78

得獎感言 得獎感言

也就是說,「興」鞏固了一首詩基本的「形狀」,像是一個 提示的開頭,後續搭載音樂、聲腔甚至是句型,而它又連接著物

得獎感言

與物之間那常人看不見的關係,只要創作者的一個念頭,詩意自 然從興應中萌芽,而「意象」也會從中迸出。而興應的概念到了

如果說,「寫詩」,是在文學裡用筆墨盡情揮灑,那這次得 獎,就是將我的寶劍磨利,好讓我在墨香裡大斬長黥,悠遊自在。

現代詩中,也許無法每首都套用,但還是可以稍微類比。 我們舉鯨向海的《懷人》為例:懷人 ◎鯨向海 我常幻想走在秋天的路上 一抬頭就看見你 巨大,而且懾人的美麗 不斷落下 卻又沒有一片要擊中我的意思 詩中的「我」在幻想中的秋天路上,抬頭看見不斷落下的葉

以前留得住今天,今天藏不住喜悅。說到榮獲優選,我不禁 與鏡中的自己相視而笑。想當初,我們僅想將情緒發洩於詩中, 只是把一道道重疊的人格傷口,都縫進深藍墨水,使其在枯黃的 指尖重現鮮紅寶石的色澤。一直徘徊在修羅場裡,精通了孤寂的 意義,在文字裡兌現其倒影,直到看見文學的曙光,影子才漸漸 地笑了…… 創作的過程中,儘管裡老師將原稿嵌入我手中無數回,但也 一次次將我分享遠於無垠的星海,而產生近於萌芽的呼喚。是文 學填補了我的呢喃,緩衝了鐘擺,更近似一種初始化的情感。而 我迷惑的航道終於開始找到原點,人生也多添了一頁甘甜的琉霞。

子(即是詩中的『你』),但這葉子卻沒有要擊中這個「我」, 反而孤獨地落地逝去。而這種掉落狀態作者形容是「巨大」且「 美麗」的,且不斷落下。將「你」喚為秋葉,而「我」與葉子的 關係慢慢藉由掉落現行──懷人,思念一個人就像人與落葉的關 係,當一片葉子不落在我的頭上,我與葉子之間的距離,即是我 思念的長度。 詩歌的創作技巧與閱讀百百種,坊間詩歌教學技巧的書籍也 相當多。但在閱讀詩的過程當中,不變的是慢慢找出作者那一閃 的念頭,觀察物與物之間那失落的關係與連接點,只要持續進行 此功夫,不難找出詩意誕生的瞬間。

肯定,是在文學的後山中跋山涉水而來,若枕邊沒有風浪, 我們怎學會跌倒?而倒影,是在最極端的殘影中,教導我將勇氣 在作品中如書香恣意氾濫。這把還待蛻變的寶劍,在渲染我的剎 那,我才驚覺,眼淚變軟了,傷口變甜了,縷縷飄香繚繞指尖不 去,就像情歌的第一句一樣,讓虛像更顯眼。

當我耳聞我得獎的喜訊時,我的內心就像燒開的滾水似的不 斷冒泡,開心至極。經過這次的試煉,發現我的文學潛能其實可 以更加寬廣。原本我以為自己只是個十足的「文學盲」,所以也 沒有告訴父母和老師想參加的念頭------反正也不會得獎。幸虧 老師一直向我催稿,我才在截稿前幾天,日夜不休地趕了一篇小 小的精緻新詩交件;只是完全沒想到自己可以意外地打敗那一篇 篇精彩又絢麗的文章。 在本次參加文學獎的過程裡,要感謝的人有很多;首先要最 感謝老師教導我,將原本黯淡的文學之劍從我手中轉成了散發著 星光的燦爛之劍;其次,要感激一切來自部落的教導,是他賦予 了我文字裡生生不息的情懷,讓我能將山與海的故事轉換成美麗 的文字,分享給世人知曉;最後,感謝美學館辛勞辦理文學 獎,讓我能發現自己,竟然也是文學海洋裡一條悠遊的魚兒。

米棧,百年前是橫越海岸山脈的西向門戶,當年水璉村民靠著米棧古道,翻 越山脈,雇請「挑夫」把米挑到米棧村集中,再用渡船、牛車載運過花蓮溪到壽 豐與花蓮販售,這些獨特的歷史,也造就了米棧的一世風華。 米棧部落居民以阿美族為主,全年有不少相關的節日慶典,充分地表現出在 地的文化傳統與特色,近年來部落亦開始關注森林產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甚 至有了產業發展的可能。 米棧的阿美族語地名為Poipoiyam,即五節芒,在當地河床邊,多生長一種穗 呈淡紅色,高度大約兩公尺的特殊品種,族人們會採取莖中的嫩心食用,山林中 野生的黃藤、山棕、月桃等,都成為傳統餐桌上的佳餚,也是製作生活器具不可 或缺的材料。 在對自然環境友善利用、永續經營的價值觀,以及正視部落文化與社區營造 的積極意識下,社區發展協會推出「挑夫公仔」的教學、製作與DIY體驗活動,運 用當地山林的樟樹枯枝,結合歷史風情與挑夫的故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創 意產品。 走訪一趟米棧,除了在古道上,觀覽海岸山脈的山光水色外,也可以順道品 嘗在地食材,親手製作「挑夫公仔」,體驗再現今世風采的「米棧」。

杵音20 阿美族文化深耕推手

《趣.書中田》 Ata,Taila kita i O'mah 林庭宇 20年,不長不短的日子中,杵音在原住民樂舞領域深耕,團員們平日有工作、 家庭,各自朝著事業與目標打拼,但回歸檢視,大家有著一種使命感,在自身傳 統文化的重視,部分學員也有參與由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杵音文化藝術團 承辦的Kaput好聲音-複音傳承計畫,在歌唱技巧上更為精進,團長高淑娟也進行 長期記錄,其中專輯『尋覓複音』也獲得了傳藝金曲獎的榮耀。 雖在舞台演出小有經驗,但每遇到大型演出都更是緊繃了神經,猶如第一次 上台般,尤其杵音演員的年齡層很寬廣,有老人小孩,有時較難記清楚曲目順序 或走位等等,透過長時間的練習、不斷的彩排才能克服,前幾年的作品也獲得了 不少迴響,2015年與導演陳彥斌共導的『牆上。痕 Mailulay』更獲得了台新藝術 獎的榮譽。 在邁向創團20周年前夕,推出全新創作《趣.書中田》(Ata,Taila kita i O'mah)之音樂劇演出,結合了傳統樂舞,演員包含老青少年齡層,形成很厚實的一 齣創作。土地是本無字之書,承載著族群傳統知識,讓族人透過勞動,閱讀與歌 唱。音樂劇,欲展示馬蘭阿美傳統歌謠的傳統與重構。內容為農耕勞動的這片土 地,在現代化衝擊下,傳統歌謠逐漸失落。此次演出將古謠及戲劇結合,透過不 同世代的吟誦,看見文化的延續及生根,從而省思祖先的智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