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07年2月1日 第11 7期
臺東字第123號
中華民國一〇七年二月一日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 GPN:2009702058
村落專欄
建構地方學的可能性 東台灣研究會執行長 林慧珍
地方學,不單成就地方知識研究以成學
不同區域的經驗對應議題帶出的疑問與
文化、環境與經濟的治理角色上,是否有機
門,藉以言喻自身表述定位,今日地方學更
思考約略為:
會,在避免外部環境破壞和支持在地知識體
背負回應全球化的地方能動、自主建構的能 力;其背後的趨力,始終為生命中迴返生活 記憶的集體探問、和土地相連的共同企盼。
系建立的不同階段上予以支援?
一、在地知識於當代社會的調適與實踐: 在地知識發展對照主流社會的差異,如何對 話?又在變遷與傳承過程中,如何保持適應
於相關學術服務,及與地方連結的社會實踐。 2017年末,與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之「東台
二、反思地方知識的定義與範疇:
關係,也包括在地因小米、紅藜價格漸漲或
建構地方知識的主體性回歸在地,在地又如 何界定?不同層級的公部門,如何回歸服務 的治理層次,予以階段性的協助?
107年2月份展覽檔期 主展覽室
生活工坊
美學散步收藏賞 1/27-2/28 美學館顧問團在各自的領域退休後仍對美學抱持高度 關注。由徐慶東策展人帶領民眾深入顧問們的生活, 發掘他們對美的執著。
凝視─音像聲影展 2/9-5/16 裝置作品「凝視」,紀錄工作者以聲音與影像,以台 灣所處環境的特色,透過非線性、隨機與模組拼貼的 方式,塑造一個身歷其境的影音環境,提供觀者自行 拼貼、組合,得以從中與自身經驗產生連結,重新建 構觀眾自己對視聽覺與思考之間的定位。
希望藝廊
實驗藝廊
簡單-李彥穎水墨個展 2/3-2/28 東海國中教師李彥穎是臺東成功鎮人,本次個展帶來 橫跨傳統、現代與當代的最新水墨創作,搭配自撰的 小詩作解說。
明代佛教壁畫藝術 2/3-2/28 由台灣普陀洛迦協會策劃,將明代佛教壁畫以現代轉 印技術重現,以一系列描繪生動的「瓷版畫」介紹佛 陀生平故事與佛教經典。
外銷反而吃不到的問題。持續改變的,是傳 統作物與排灣族社會的功能意義、飲食習慣 與文化傳承等。有不少關東部排灣族社會與
灣地方學探索計畫」合作四場區域討論會。
三、地方知識對在地社群願景想像的應用可
傳統作物知識研究,但如何融入在地經驗,
主要目的為透過各方在地知識研究或實踐者
能:
轉化成當地生產者所能掌握的知識與認同的
的集結,站在彼此不同的經驗與視角來開啟
回歸身為「人」與土地相連的知識關係,縫
價值,甚至有機會調整生產模式或組織機制,
對話:對於區域發展,什麼樣的地方知識體
合過去到現在「生活方式」的知識內涵,因
以在地為主體的地方知識建構與轉化應用上,
系應優先建構整合,又如何轉譯應用。
應發展趨勢上經濟產業、族群與教育、土地
應持續討論與嘗試的。同樣,公部門在族群
環境等政策治理問題。
文化與農林產業治理上,能否有條件成為地 方知識轉化應用、組織機制創建的助力?
四場次因區域議題及討論屬性不同,形 台 東 市 大 同 路 2 5 4 號
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依山傍水,擁有豐富的 自然景觀與資源。這裡曾是日治時期住民的四 大伐木場之一—摩里沙卡,現在則成了花蓮著 名的觀光景點之一。
不僅將地方知識建構作為客體對象來談
似重疊之課題。規劃三個大方向:經濟生活
論,更多是在地作為行動主體對發展的探問,
今日地方知識體系的探究與建構,需面
走進今日林田山社區,可以看到傳統的日
產業、區域歷史與文化傳承、傳統知識與生
再次反思地方知識體系的建構與論述主體,
對全球化的地方回應,如何以在地為主體的
式建築,和昔日的運材鐵軌,便可知道此處的
態、能源環境,在廣度中力求有交集的空間。
真正回歸在地實踐者的可能,同時也可說,
知識轉化及應用,是更務實的實踐。行動主
興起,與當時日本人的治理有很大的關係。
邀請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擔任區域召集人,
進一步將地方知識體系的整備與應用,視為
體在不斷實踐與自我論述過程中,即不斷地
關注不同的焦點:
面對世代傳承的知識復振、地方文化資產的
反思與建構地方知識體系本身。需公私協力,
12/2南迴場 國立臺東大學副教授譚昌
守護、物種及多樣性的永續、社區或部落文
創建由地方自主建構、回應地方課題的合作
國-地方知識體系與主流知識的差異與對話
化根基的經濟發展,以及接合科學知識、與
探究、對話與實踐的平台機制。機制應多元
12/2東海岸場 國立臺東大學助理教授
主流社會多向性的對話等等,所需具備的能
自主而彈性,依不同層次或不同操作方式的
立了許多生活設施,形成了機能完整的林場社
蔡政良-就東海岸在臺灣扮演的角色談地方
力與認同基礎。
合作探究平台,加入在地知識研究者、相關
區。
知識意義
1918年7月開始,一直到1940年代,林田山不 僅開發伐木事業,也開始興建運材鐵道、索道 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另外亦為林場工作人員設
治理決策單位、或參與部落、社區、在地社
戰後的林田山社區曾遭逢祝融,讓整個社 區的產業型態有了很大的轉變;2002年,林田
12/3臺東平原與離島場 國立臺灣史前
如東海岸場討論當中提到,當地潮間帶
群的地方知識實踐者、轉譯傳播者等。藉彼
文化博物館館長李玉芬、東台灣研究會文化
的生態破壞,直接影響的是阿美族部落的採
此持續滾動實踐與討論,樂見積累對話基礎,
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文德-地方知識建構的
集飲食文化,間接影響的是分工分享的社會
整備地方自主建構、轉化應用於生活、發展
範疇界定與治理實務
關係、知識語言及價值觀的傳承;同時,仍
的能動與能力。
12/9南縱谷場 國立中興大學副教授孟
不可避免全球化市場競爭牽動消費飲食習慣
祥瀚-地方知識因應觀光趨勢:從族群、文
的持續改變。作為在地主體的採集知識建構
化再造、社區營造運動三方來談。
與教育傳承顯得事關至要,而公部門在教育、
山林業文化園區規畫成立,興建文化館、木雕 館等空間,進行空間活化利用,讓原本的伐木 場,轉變為展現木藝文化、產業文化資產的舞 台。 從三大林場變觀光勝地,再轉變成為聚落 型的林田山林業園區,營造出林業社區機能,
美學大樓
實驗 藝廊
主展覽室
行政大樓
藝文沙龍
中山路
生活工坊
希望藝廊
潺潺流水,清澈小溪,位於花蓮縣萬榮鄉
式與內容主題之設定依其特性為主,亦有近
更生路
希望藝廊
洪敘銘
物,衝擊的不止原有排灣族社會共作分享的
東台灣研究會,一個關心、探究東台灣 台灣研究」為建構中的學術命題,長期致力
南迴場提及,當作為傳統作物的小米、 紅藜,逐漸成為在地競相耕作的市場經濟作
的彈性? 土地與人民的民間團體,存在本身即視「東
聚落型的林業園區 林田山社區
展覽檔期期間 開館時間
春節期間自除夕(2/15)至初二(2/17)休館, 其他時間正常開放。(每周二休館)
週一至週日(周二休館) 08:30~12:00 13:30~17:00 E-MAIL:srv@ttcsec.gov.tw
地址:950 臺東市大同路254號 電話:089-322248 傳真:089-331097 www.ttcsec.gov.tw
林田山已聽不見砍伐聲,卻多了遊客的嬉笑聲, 豐富的自然生態,以及從自然森林中隨風飄來 的淡淡檜木香。
大同路
發行者: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發行人:李吉崇 總編輯:陳安川 編輯委員:蕭賢明、徐慶東、江愚、陳輝春、李佳翰
執行編輯:許家綺、謝心瑜 美術編輯:劉倚聿 刊頭題字:姜一涵
每個人談選擇居住東海岸的理由與發展想像
南迴場討論:談對應環境、文化變遷及治理問題
生活中一起發現美
文學專欄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元月展覽 田芷芸
回,去。我的魯凱
2017後山文學獎 在地書寫國中組散文類第一名
羅王真
1
忘了是第幾個雨天了,我獨自坐在塑膠椅
的心跳,感覺到弟弟的聲音…。
上晃著腿,那是我最清晰的童年。
黎明,跟著常上山的大人們,到了孤立在 樹叢中的工寮。他們生火,木柴被燒得劈啪劈
魯凱族的奶奶,把旅館深藏在高雄的山裡,
一年伊始,元月的美學館展覽換上全新風
再也無法沉沉睡去,摔進了,山。
現文學敏銳的「久久酒一次」;捕捉原住民
物亦莊亦諧的「塗鴉」書畫、紀錄旅次風物的
式笑點的「山民主義」、「身心俱啤」等,令
溫熱潮濕的空氣周旋於鼻尖,光陰一閃一
木筆速寫、幾可亂真的石頭彩繪……動人的藝
觀者會心一笑。
簡陋的工寮裡,他們唱著只屬於高山的歌
暗,蟲鳴鳥叫。死命奔跑的山羌,陷入爛泥腐
術創作彷如美的代言人,聲聲述說著藝術與生
水從棚子上滑下、墜入水窪。
謠。毫無保留的嗓音,唱出歲月的匆匆,無限
木間,動彈不得。緊跟在後的獵人,拔出番刀,
活的親密和貼近,發現美、創造美與感受美的
的無奈和不捨。想要抓住那一瞬間的尾巴,但
劃開山羌,嗚呼。山羌眼中的光芒,消逝。
契機,在看似日常的每一天之中,隨時都可以
雖然下著雨,但大人們的聲音卻很清晰。
還是徒勞,甚至對於明天是否還能一同狩獵飲
那個只有在部落裡才聽得到親切口音,變質的
酒,都搞不清楚,醉了,過著旁人看來愚蠢至
社會教育的土石流,我是獵人,也是山羌。
國語中夾雜流利的母語,每一句話,都散發木
極的每一天,等待著消逝的那日。
魯凱血脈隨父親奔去,漢人血統隨母親沁入。
於部落的關心。
閣員的表情神態,頗為神似;書法作品則有展
貌,展現不畏寒冬凜冽的藝術生命力:政治人
滴啪噠啪噠敲擊著雨棚,恍惚中我盯著剔透雨
4
我闔上眼,夢見了,山。陷入爛泥腐木裡
將我的族服一層層削去,換上學生的制服,變
的扭曲腳踝,掙扎著,五色鳥正在嘲笑我的不
成一隻四不像。
【璞石•藝趣】 實驗藝廊1月3日至31日舉辦【璞石•藝趣 --鄭恭慈創意石繪展】。臺東人鄭恭慈於公 務機關退休後投身藝術創作,以日常習見的「
【木筆水彩遊畫人生】
石頭」作為創作載體,配合每一顆原石獨一無 二的形狀與色澤,發揮想像力加以彩繪,賦予
萌芽。
希望藝廊1月3日至31日展出【木筆水彩速
石頭新的生命。來自生活的巧思與細膩觀察,
寫遊畫人生雙人展】。雲林藝術家劉曉燈與妻
讓鄭恭慈的「石繪」充滿溫度與生命力。展品
子林雪芬帶來獨特的木筆繪畫創作,用路邊隨
包括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日常器物,甚至還
手拾來的樹枝火烤、削製成筆,尖端沾上墨汁
有幾可亂真的模擬食物,親民又有趣的藝術展
主展覽室自1月3日至24日展出【山海原藝
即可作畫,散發木材獨特香氣,芬芳的樟樹枝
出,無論大人小孩都會喜歡。
大川趣--孫大川教授闔家塗鴉藝事】。孫大
更是劉曉燈的最愛。林雪芬說,兩人習慣隨身
川是臺東卑南族人,族名Paelabang danapan,
帶著木筆與簡單畫具、炊具旅行,遇到美景就
【山海原藝大川趣】
以為能重返部落,加入年輪的軌道,然而現實
頭香,語氣猶如木材的年輪,每一圈都環繞對
3
我,究竟是誰?
啪,木柴燒得通紅。
雨水把山上的泥土味、樹葉香,灌進鼻腔。雨
2
夜幕來到,星星隱沒於何處?災難的前戲,
幸。來了!被獵人劃開的皮膚上,長出野獸的
是一段伴隨耳鳴的撫摸。房外聽得見拿手電筒
毛髮,奇形怪狀的我掙脫,自由的奔跑,奔向
忘了這是第幾次夏天了,我逕自坐在學生
1953年生於臺東下賓朗(pinaseki)部落,是
停步寫生:以木筆速寫線條,再以水彩簡單上
誠摯邀請您隨時造訪美學館,在生活中發 5 現美,就像寒冬中來一杯熱咖啡,溫暖了手,
的大人們,大聲嚷嚷;房內的則是,寂靜又令
模糊不清的盡頭。
椅上,用墨水刻下,這是我最真實的告白。
臺灣知名原住民族文學家,山海文化雜誌社創
色,捕捉當下原汁原味的感動。希望透過展出
也滋養了心。
辦人,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推廣木筆繪畫,將動人的行旅記憶與更多人分
現任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在學界與政界的成
享。劉曉燈更在6號的開幕式上親自為來賓演
1.鄭恭慈以不同石頭彩繪出母鳥育雛的溫馨場景
就廣為人知,卻少有人注意他在書畫藝術上的
示木筆繪畫技巧,引起陣陣驚嘆。
2.劉曉燈的木筆與簡單的水彩畫具適合旅途攜帶
人不安的溫暖,極大的反差,把我緊夾在床單 和棉被之間。
驚醒,搖搖晃晃的跟著家人,沿著似路非
【得獎感言】
路的小徑走,走到了部落。 忽然的呼喊,爸爸獵狗般的破門而出。半
這次能入選真的、真的很高興!
睡半醒的我,被媽媽從棉被裡掘出。尚未遭殃
恍然,庸庸碌碌的跟著同儕,搶著極其飄
的日光燈照得我發暈,慌亂中我被套上垃圾袋。
渺的絲線扯,扯到了現在。
媽媽一邊抱緊我,一邊喃喃自語,內容只記得
3.孫大川於開幕式現場揮毫
亮眼成績。他在打發時間的速描中呈現立委與
4.劉曉燈為來賓講解木筆創作
關於這次的散文,是我第一個「正式」的 作品,所以會被評審看中,我也覺得還蠻驚訝
那含糊的「我愛你」。錯愕之中只能感受得到
緊握著不安入眠,夢見了,山。落葉枯枝
的。當下有種「誒!?真的假的!?真的是我
顫抖細瘦的指頭,正慢慢嵌入我的骨肉中。
上的赤腳,如疾風般追捕山羌。番刀割開山羌,
?」所以直到上臺前都有種好不真實的感覺,
跟細緻完全沾不上邊的粗糙皮毛,底下埋藏靜
甚至擔心其實都是一場夢。
回想起來是如此詭異,混著沙石的洪水,
脈與動脈交錯的管線,溫熱的觸感,嗚呼哀哉。
撞開房門,聲響化為虛無,不可置信的瞪大了
山羌無神的虹膜,映照出我的臉。被溫熱沾染
原住民混血兒的雙眼皮。
志在自在,行萬里路
106年台東生活美學館志工團縣外參訪
林足好
取水造紙的地方,由於河水不定時氾濫,設立
感受山中歲月的閒情雅緻,自然原始的山林高
不過就因為是要拿到檯面上的文章,我當
的工作場域並不大,是簡單而易於撤離型的工
地,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風貌,值此冬季追
的皮膚,浮現百步蛇的菱格,從山羌當中破出
然還是會特別投入心思跟時間去組合這些字句,
作環境。在號稱「仙女」的導覽員帶領下大家
楓賞楓,在悠遊活氧區沿著森林步道步行,看
的是,我。
讓它們看起來是活生生的,是可以觸動情緒的,
撈紙漿、濾水、烘乾完成紙片,並彩繪DIY紙
見位於杉林溪的石井磯,20口深不可測的大小
而且還要避免讓文章看起來像「為了交代而寫
燈籠。
石井,長年累月渦流鑽蝕的石井大大小小形成
晚安,我只想得出這句話,只想安穩睡一 覺。媽媽跟我被拖了出去,在被活埋之前,被
離開部落,「回到」平地。再見了,族人、
的作文」,看了情緒不會產生波動或震盪,像
大人們拽出地獄。
暴雨跟山羌。
死水一般乏味。
夜宿日月潭具邵族文化的飯店,整體設計
壺穴的地形,驚嘆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
期盼許久的志工團縣外參訪,在溫馨與歡
充滿原住民元素,外觀宛如戰功彪炳的勇士,
樂氣息中展開序幕。首先參觀歷史悠久南投埔
令人印象深刻。將邵族祭神神器之盾牌鑲嵌於
最後,來到位於溪頭的『妖怪村』,各式
是天然負離子的森林浴場。
石頭大的雨水,砸在眼皮上,痛。我閉上
在稱為「考試」的荒地中,不停邁進,幻
我認為,一篇文章的價值是取決於「可不
里酒廠,日大正六年地方士紳成立『埔里製酒
想有一刻能回到雨水、土壤與木柴構成的部落,
飯店正面,再以茄冬樹、貓頭鷹等吉祥物、以
各樣日本鬼怪的造景,讓松林町有「溪頭妖怪
雙眼,盲人般的向上爬。我想著媽媽,跟在媽
可以讓心境有所變化」,所以只要我組出了可
株式會社』,民國11年日本政府收歸公有,光
媽子宮裡的弟弟。
即使這是夢。攪拌,不知不覺族語昇華,方正
原住民的圖騰藝術迎接我們。
村」的別稱。村內到處可見各式各樣奇特造型
以令人悲傷或幸福的文字,我的文章就會創造
的語言從牙齦縫隙竄了出來,假扮成漢人。
復後先後命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灣省
出新的價值。
睜開眼時已到達山頂,媽媽拿出受潮發軟 的餅乾,硬塞著要我吞下。疼痛隨著汗水,被
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嗅不到香氣,看不見
雨水打進土壤裡。指尖麻痺,感覺不到任何溫
綠意,聽不見淙淙水聲、鳥兒啁啾跟族人的歌。
暖,要是將眼睛闔上的話、要是沉沉睡去的話,
變成汪洋大海中的小小孤島,毫無依靠。既無
就不會痛了吧?在媽媽的懷裡,我聽見她急促
法融入平地,也無法回到山裡。
次日行程,著名的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原本
的妖怪塑像等,讓人稱奇,趣味十足。
菸酒公賣局」,民國46年改名「台灣省菸酒公
是泰雅族的獵場,海拔高度約為1100公尺至
賣局埔里酒廠」迄今,以研發生產陳紹、狀元
2600公尺,屬高山河谷地形。是台灣著名的賞
任志工的勞塵,再者藉參訪增廣新知能新眼界,
紅、愛蘭白酒等名酒聞名。
楓勝地,有『賞楓故鄉』的美名,景色及自然
讓往後的志工服務更稱心得意。
接著參觀「廣興紙寮」(創立於民國58年 ),因埔里的好山好水,成為製造宣紙、棉紙 的最佳產地。所謂『紙寮』指以前搭寮於河邊
生態讓人心曠神怡。 入夜,在杉林溪園區享受芬多精的洗禮,
志在,自在,行萬里路,一者洗去平日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