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閱,自身對於山的閱讀,亦是把觀看 閱覽的主導權交給觀者。」 將記憶中 ” 山 ” 的樣貌,轉換為紙張上 立 體 的 菱
角 , 郭 志 宏 不 僅 感 受 山 林 的 風 景, 同 時 引 領 觀 者 進 入 山 中 多 重 面 向。 能 夠 將 空 間 拉 遠, 亦 能 如置身於連綿山峰中體會自然臨場感。
當 觀 者 繼 承 別 人 的 觀 看 視 角、 經 歷 感 受, 成 為 自 己 的 綜 合 經 驗, 是 當 代 社 會 對 於 風 景 影 像 的 行 為 與 感 知。 郭 志 宏 探 究 繪 畫 本 質 及 觀 看 行 為
之 間 的 交 流 , 延 展 畫 面 呈 現 角 度; 再 由 觀 者 的 翻 閱, 彷 彿 翻 山 越 嶺, 串 聯 不 同 觀 看 角 度 、 時 間的視覺經驗。
「解構山形,繼承不同感受的觀看視角。」 此次岳閱的展出,部分作品以立體的維度 表 現 , 觀 者 可 從 不 同 視 角 切 入。 是 作 者 本 身 對 於 山 的
閱 讀 , 亦 是 把 觀 看 閱 讀 的 主 導 權 交 給 觀 者。 山 化 為 符 號 , 讓 觀 者 的 經 驗 穿 梭 游 移 其 中。 郭 志 宏 在 構 思 影 像 的 同 時, 也 在 找 尋 時 序 中 動 態 和
瞬 間 的 表 現 。 利 用 繪 畫 中 模 糊 與 抽 象 的 特 性, 乘載 “ 山 ” 雖遠尤近的符號意義呈現。
「在研究風景的過程中,何謂台灣的當代 風景?」 延 續 傳 統 風 景 圖 像 其 所 見 即 所 擁 有 的 概 念, 同 時 想 在 當 代 繪 畫 中 找 尋 屬 於 台 灣 的 風 景 符 號, 最 終 的 目 的 和 定 論, 藝 術 家 郭 志 宏 仍 舊 在 研 究 的旅途中。
郭志宏 Chi h -Hu n g KUO
郭志宏 C hi h- H ung KUO
St udy of L a n d s ca pe 1 48 -13
Stud y of Land scape 1 48 - 14
油彩、紙 O i l o n pa pe r | 5 6 x 38 cm | 2021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 0 2 1
" 岳 閱 (Yuè Yuè ) is my interpretation of mountains, as well as the act of entrusting the power of seeing freely to the audience." Transforming the look of mountains in memory from 2-dimensional paintings into 3-dimensional folding edges on paper. Mountains are turned into a symbol. Chih-Hung KUO not only reinterprets the landscape but also guides the viewers to see the multifaceted world of mountains.
"Deconstructing shapes of mountains, taking in novel perspectives for different experiences." Deconstructing shapes of mountains, the artist expresses a grey area between the concrete and the abstract and tells the spiritual of the painting that cannot be expressed in words. When the artist composes, he also searches for various manners to grasp the dynamic progress and moments in time sequences. The artist depicts a distance that is "faraway yet within reach" through the symbols derived from the shapes of mountains.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andscapes, I often asked myself, what is Taiwan's contemporary landscape?"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applied in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looking for Taiwanese landscape symbols in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s, Chih-Hung KUO is still on his way to looking for the answer to the final result and conclusion…
郭志宏 C h ih -Hung KU O | Study of
f L a n d scap e 165 | 油 彩 、 紙 O i l on pap er | 47 x 45. 5 c m | 2022
郭 志 宏
(b.1982)
郭志宏 (b.1982) 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國立臺 北藝術大學和慕尼黑藝術學院,現居台北。 郭 志 宏 前 後 旅 居 德 國 長 達 八 年。 這 段 在 德 國 的 學 習歷練,使繪畫的主題從人物肖像逐漸轉換到山 景 的 描 繪。 並 運 用 西 方 的 繪 畫 方 式, 以 抽 象 的 畫 風去呈現台灣山巒的雅致。在多年的磨練和持續 創 作 下, 他 為 ” 山 ” 一 主 題 帶 來 嶄 新 的 取 向, 並 對山的理解昇華到研究繪畫的本質。 透 過 平 塗、 白 描 、 橫 掃、 勾 勒、 以 及 筆 的 疾 徐, 展 現 出 抽 象 卻 又 真 實 的 型 態, 打 造 山 巔、 山 壁、 山 谷、 浮 雲、 白 雪、 水 潭、 倒 影、 老 樹 與 枯 葉。 藉 由 彩 繪 被 精 神 化 的 風 景, 試 圖 超 越 臨 場 與 視 覺, 思 考 如 何 不 透 過 寫 生 的 方 式 來 達 到 對 山 的 理 解, 為 了 不 再 被 視 覺 限 制 而 試 圖 達 到 思 想 上 的 理 解。 在 多 年 的 磨 練 和 持 續 創 作 下, 郭 志 宏 為 山 的 題 材 帶 來 嶄 新 的 取 向, 山 與 非 山, 他 的 畫 直 指 繪 畫的定義與本質。 他曾在不同的國際舞台中展覽過,其中包括 Het Noordbrabants Museum, Netherland (2018), Spinnerei, Leiptzig, Germany (2018), Olympia Grand Hall, London, UK (2016), AdbK München, Germany (2013), a n d M a n c y ‘s To k y o A r t N i g h t s , To k y o , Japan (2012). 作 品 亦 曾 被 台 灣 的 HSBC Collection (2022) 收 藏 Collection (2016) 。
和
瑞 士 的 Sigg
郭志宏 Chi h -Hu n g KU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76 | 油 彩 、 紙 O il o n pape r | 7 6 x 5 6 cm 5 1 x 6 9 .5 cm (2 拼 ) | 2 0 2 2
Chih-Hung KUO
(b.1982)
Chih-Hung KUO (b.1982) was born in Taipei, Taiwan, graduated from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München. He lives and works in Taipei, Taiwan. After pursuing art for eight years in Munich, KUO has shifted from figurative painting to landscape. He uses Western painting technique to depi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tyle “SanShui” that brings a new form of abstractness to the viewers. Under many years of practices, KUO has managed to bring new faces to his topic— mountain. For him, the understanding of mountain i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sence of painting. His unique play of techniques creates abstract yet realistic mountain, valley, clouds, pond, trees and leaves. KUO believes painting the spiritualized landscape can transcend our senses beyond the real and present. And by bringing the mountain to live without making a sketch, it surpasses the understanding we received from our eyes to a greater extent— the understanding we receive from minds. KUO's work is about the mountain that is both real and imagined; his work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painting.. KUO’s works have been displayed in numerous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including Het Noordbrabants Museum, Netherland (2018), Spinnerei, Leiptzig, Germany (2018), Olympia Grand Hall, London, UK (2016), AdbK München, Germany (2013), and Mancy‘s Tokyo Art Nights, Tokyo, Japan (2012). His work has been collected by HSBC Collection, Taiwan (2022) and Sigg Collection, Swiss (2016).
郭志宏 C hi h -H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62 | 油 彩 、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7 6 cm | 2 0 2 2
L 郭志 宏 C h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48- 7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 0 2 1 M 郭 志 宏 C hi h -H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a p e 148- 8 | 油 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6 x 3 8 cm | 2 02 1 R 郭 志 宏 C h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48- 10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 0 2 1
左至右 上 至 下 郭志宏 C h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a p e 148- 17 | 油 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志宏 C h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a p e 148- 18 | 油 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志宏 C h i h -H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a p e 148- 3 | 油彩、紙 |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志宏 C h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a p e 148- 12 | 油 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 志 宏 C h i h -H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48- 4 | 油 彩、 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 志 宏 Ch ih - H u n g KU O | St u dy of Land scape 1 4 8 - 1 6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6 x 3 8 cm | 2021
郭 志 宏 Ch ih - H u n g K U O | St u dy of Land scape 1 4 8 - 1 5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21
郭 志 宏 C h i h -H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69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1 1 2 x 7 6 cm | 2 0 2 2
郭 志 宏 C hi h -H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 ds c a p e 170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1 1 2 x 7 6 cm | 2 0 2 2
INSTALLATION VIEW
瞭望山河之詩 - 三人聯展
2022
臻品藝術中心
INSTALLATION VIEW
嵎隅
2020
AKI Ga ller y
INSTALLATION VIEW
嵎隅
2020
AKI Ga ller y
INSTALLATION VIEW
In t he N ame o f Mo un tains
2019
AKI Gal l e ry L e ipzig P rospect
MEDIA COVERAGE 2 0 2 2 . 07 | 今藝術 & 投資 / 文 | 臻品藝 術 中 心
044
A R T TA L K 䢴 ⇂ ェ ೣ
當代風景的當下對話 CONTEMPORARY LANDSCAPES 㒹 Ǐ 㷌 ި ἲ Ǐ 〶 ⡾ ᧈ ェ ˕ ́ ⢌ ൢǙ ≍ ᕦ ൶ ᦪ ̃ た ǚˮ ⅲ ❡ ࠑ 㧍 Contemporary Dialogue: Gazing at Poetic Landscapes, Kuo Chih-Hung, Huang Pin-Ling, Shiu ShengHung on Issues of Painting in Their Three-person Joint Exhibition ᐵ䢮९|⦵ަⳒ⻐ˬ࿖
Ⳓ⻐೮㒷ǎ
Ⳓ⻐೮㷊ަἰǎ
Ⳓ⻐೮〴⡼ᧆǎ
臻品藝術中心近期以「瞭望山河之詩」為名推出郭志宏、
䢬̿мྲᒴ⦨ກ㑢⇎ః㭓䢬Πᒴॺ૭ᐨᎭⅰ㇒
黃品玲、許聖泓聯展,三位年輕藝術家以各自摸索多年
ᑁ˕䢬̿мᒴ⼕⊛⠗ᄋǍ⼕㩓㨒૭㕵㇒〙䢬ྷ
的個人風格,詮釋與勾勒他們所見所感的山河風景。如
ⅰˍ㷞ˍ᮪᮪᭫⼕ᏼㅊǎാՐॺ₢͜⼿Ԭᑋ⮍૭
同同時代的許多藝術家,他們有著豐富的跨文化經驗與
㕵९Ӎ䢬̿мഭ⇜˞₅ⅰྉ䢬ᕔྩ૭ˍ㒲֯Ϛ⦨९
教育背景,對於外界環境以及自身創作過程中遇到的課
Ӎ䢬ᆳ͞Ⳓ⻐೮͞㧮ᓡ९ḘᆖྕӍε᳤εϚᬚ䢬ᢩତ
題,從創作的物質性到精神性,都發展出既個人化、又
ۣᒨ㐛ᒿ͜ⅰέㅽǎ
可折射出高速發展的圖像資訊時代之特質的問題意識。 臻品藝術中心於本次展覽之際,邀約三位藝術家就若干 問題闡述觀點、分享創作中的所思所作,本刊特此整理, 以饗讀者。—編按 ⦷ިⳔ⻒ˮ࿘䢮͠˗▒⦷ި䢯䣀ྐྵ㧰ᓣॱḚ䢮ᒝПḚ䢯 ᆘྗӏⅲזᰜ䢲㎢ܙ㧰ᓣ❡䢲ॼ㎢٪ⅲ㑁␙䢮ᆘఅ͏䢯 ˮ䢲λо⇞Ⴒ⿀⻢㑇ⅲᒶͅ㷅䣅
㷌ިἲ䢮͠˗▒㷌䢯䢺ᆒⅰεˬⅰᓡ⨑૭૦Ϛ⦨ᑜˍ ☃⎖Ṷჵⅰち㕱䢬˧ᦒᕔḿⅰۜᵦᓡḳǎຒᕤ͞۽ ധ⦨ກⅰ☃⎖Ṷჵᆖᒴႌი㎠የᆑ⿍ⅰឺ㆝ǎ❟ₛᆑ ᳤̜⦾⦨ກᬥ㐜ⅰ㐗ྯ䢬ധ❟ₛε᳤ᇣ㍫Ṷჵⅰᑚᧈ䢬 㐢֦͞۽ϓ☃⎖ྶྪⅰᓡ⨑䢬˧ॺՐˬ〲ᧈឱⅰ⦨ ກǍೌ⟂⦨ກǎ 〶⡾ᧈ䢮͠˗▒〶䢯䢺ˍᒴᒿ㟠ǎ̡ᒴ⇎ⅰᑚཕ䢬ቁ ⦨ກ㤘ഭ₢˕ⅰӯѠ㉼⿍ǎ˓כᒴཙമᆒ⓷
㒹䢮͠˗▒㒹䢯䢺₢͜ⅰః㭓㇒〙ϷՄ૭⇶ⅰ
」⨑ⅰᑚཕǎ
ARTCO
358
045
ᆒϚゐᒴˍзཙമ䢬˗ᒴ⾾ധೇ՜έ䢬⡈ᒴ㐛̬έˬⅰ Ḙᣡᓡ⨑ᕐ٘㈭з̿⚭㬟ᆖᒴ♊◾ᡸᓡ⨑ⅰ⟜ତ䢬㐫⡈ ЂϓႰₛₛⅰᄢᕤݶႰӍ؛ǎ ᆒ˗ᒴˍз⠗ᄋᏹⳇ₍ᖣ⾼ⅰ̿䢬⇎㐛̬㐿ྡྷⅰ̠̿ḳ Ӎᒴዞ㕃⮍ᗬ̬ຂ⚭ᏼㅊⅰ̠ǎᆒᕐ⼕̡ᆼ㧮ᓡᒛНḘ ᕈഖ⡃ˍತˍ۴ⅰᕈഖ⃧㉾Ǎ⦾ᏹͪ⡃ⅰ㠙Ё䢬
⦮ᒴྭ
Ϛⴵύ㐛̬ᒛНḘⅰ̿ⅰ㠙ЁᆳܻཙǎഭᆒϚゐ㐛̬ႌი 㐥♺ᒴ⏧˜ട㇀ⅰ䢬㧮ᓡⅰᏼㅊ䢬ዞ㕃⮍ᒿ㟠ᕅ㏹䢬⏧ ḳͪ⼕₢εࠇަ֦߲ᨢՄⓥ˓ᑚ㡅̿ᆼˬ̏ዞ㕃⮍̿ ̠ຂ㤔䢬ᆒ˗㣍⾾㌨ۜ⦾䢬Π㐛̬㉘͞ࡇ㈭⦨ກⅰз 〶⡾ᧈ| Glaciernjᆑ⨑◟Ǎ૮ᴿ⨑◟䢨㤋㕷⊃䢩Ǎࣺ᭽ǍྎǍળԱ؛㧎ᑁǍ ₛຌnj100o150cm 2020-2021
̿⚭ݪ㬟ǎ⇀㍦ᑜᐤύ⦨ກⅰḳͪǍᵦḘ䢬έᎭ③ 㟠䢬㐛ឺⅰⴵύᑚཕᆒᕐი⧇㑕⡈˗ᕐྲ㒄㷃ᦉ㕳ᕔ ㆯᎨǎᄊᄊঁ̏ᒛⅫ䢬᳤̓㷃ᆒྩറᕐḿׄۙₛᶔၡⅰᓡ
⦷ި䣀η㑁␙ˮ䢲λоηⅲ㧍ᖏᒶܫᕖ㎢ㅌ䣅㎢ㅌⅲ ଈᒶͅ㷅䣅᳦ΰᕒ͠㧰ᓣ❡᳦㧍ᖏ䣅⡊❡ᖏᑃ˖ⅲ ⊝②ǏຎǏ♑ⅲ㑤Ꭰ⧀⨓ྐⅲѰଦ䢲ᒶܫᕖṁᣅⅲ
⨑ᆖᒴ̿Ӎǎ ⇀㍦ᑜ⁰ゞ⓺⊛ۨᖍ䢬ᆒႰྷべㄤᄋᖍᑁⅰༀ㕳ᑓ
Ⴭ䣅
⇎ྦ❟ₛǍべㄤ⨑ྎǎ۩ᖣǍ⾼ᑚⳒ⻐㨱ᆑྕ㦏ⅰᆒ䢬ॺ
㒹䢺ॺ࿋२ᥐಾᒿₛ̜ྩ૦̿ḳₛ䢬ो۾Ტ́ྭൄˍ↽͞
ॺ㧎ᑁ᷏̔ྭᕔ˗ܒⅰ⨑Ѯ䢬ԯᆒຯⅰⳅ⨑Ὑ⨑ѵ
൴᳤㧋ᖍ䢬㐫⻋ε䢬ᆒ˗ᒴྩ㟊ゐᐃ̠䢬㧮ᓡⅰ⊛
⨑䢬՜₯˔ॶ⚵䢬ಾⅰ᪬⨑ㅐំሪⅰॶ⚵ອ֦ᑓⅰ⨑
ᢩᒴᆒᆳࡈᢧⅰ㧙়ǎ㑢♏᳤ᖍ䢬ᒴ᳤्ତⅰ♏
ゞǎ㗉ⳅǍ㤋㕷⊃Ǎ⟮㤋䢬ᆑὙ⨑䢬ॺᆒ͍Մゞ⨑ᕍ
ⅰᬱᔁༀ䢬㧎⨑ѮᔁǍ⻠㤘◩☘䢬㧎ᑁ㡁⮍ॺ♏˔ḿᣃ
Χⅰႌᦵ˕䢬ྞᢪൠέ⨑᯿ᒛༀ⦾㯴ㅵༀۙᆑₛ㤘˔ⅰ
ⅰㇰიݶ㧧⨑؛䢬ₛנᬞҥᑚϾ⼦ְ䢬εₛᒿ̏ᒠቁ
९Ӎ㐢়⦾③㟠ǎⳅ⨑䢬͎ᴿᒴ㐛зᒿ͜ӯᙀ⇀ഭᒏ㇀ⅰ
♲䢬ₛ̏ତᏹ♃ǎ
⨑ྎ́ˍǎΠຂ˗՜ᒴˬ२㤋⚵൴ᒿ͜ⅰᨢ⻋⨑☲ᆖՒ
❟ₛ㐛㑮⣳ѵ̬̓㷃ǎॶ⚵㐓ᒛༀ㭗䢬˗ঁܒⅰ⨑᯿
╈䢬̏˗՜ᒴ⡼ᣴ⻜ⅰ⎖⡼ǎ 㷌䢺͞㧮ᓡ᳤ྉㅽⅰεॺ૭ಾᒿᕧ㟘ୣⅪൠ䢬Π₢ᒿ ㍦ゞⅰᒴᓡḳⅰ㑳₅ი䢬۠̿͞㐢ཅḳ⦾⦨ᴿⅰ㠙Ё䢬 ↽ᧈॺ२ᥐಾᕧ㟠䢬εަᆾ㟘ୣྡྷՅॺኼ♘ǎᆒႰᒴ् ᳤ॺ₠ঁᒿ䢬⦾ૣ₅ᳮⅰ㡼㟫ი䢬㟘ୣㄤ⦨ກⅰ☃ ⎖˞₅䢬⡈᮪᮪ε˷㍜㎠ܗՅॺⅰᓡ⨑ዝ❟ǎ
⦷ި䣀˕Ψ㓅ᕍᑦ४Ǐ㪫ᖐᆘ४㢄သൢⅲ⚯㬡䢲オ ࠑ㐝ᣣᕩ㟢യηᒶྗܫ㦑䣅ྗ㦑᳦ΰݓ䣅 㒹䢺ॺ२ૣᥐಾⅰᒿ㟠䢬ഭεᕍ૭ⅰྕ㦏ᒴᐵ٨べܒ
᳤ή͞㧮ᓡ᳤㧋ᖍ㐛̠ͪ䢬ᆒ̏ᕋॺᧈ२ᥐಾᕧ㟠⼕ᐑእ ࠏ㐿䢬₢ᒿഭᑜᴮᧈो┄֦Ϛ⡈იᅟႮ˗ຂ䢬᳤्ഭᆒ Ϛゐ㐛ᒴˍͪ⦨ᴿⅪⅰ̠ǎ⚭㐿㟊ᒿ㟠ⅰᦉᰌ⦾ဓ⡁䢬 ᆒ̏˗ᑘঁ⦨ࠏ䢬᳤ήᕐₛ֦㐛̬ᓡ⨑ǎഭᆒ⡈〓䢬ᇣ㍫ 〤ᅎ⦾ႌიⅰ③㟠ᅞつᒴˍᯓᰫ⡈ⅪᐗⅰṶჵ䢬ᆒႰ⾾ ዝ❟֦㒄зⅰឹឺǎ ॺ૭ಾᒿᕧᆒᒴળԱ؛㧎ᑁ❟ₛ䢬₢ᒿࡈᢧᇮₛຌⅰ ⴵύྲྩডǎ㐛з⠗ᄋॺᧈ२ᥐಾᕧ㟠᳤्」ᖍᑁ ಾゔ⡈ᕔᆳ㎠ㅊǎᆒᕐ⦨ກ⽔εᗬ̬ₛ㧎ᑁ䢬⦨⽔㧎ᑁ ⅰତⴵᒴ㧎⨑⦾㧎ᑁⅰṶჵ㓃ᕐྩᑓ㯴䢬ϓ㈭Ϛ㉼έᆑ ⅰ㧎ᑁ˗ܒǎᆒѮତϓպ⨑ゞⴵύεަ䢬ຒᕤ͞۽ᒴˍ ⧇ডⅰṶჵǎ 〶䢺ᆒഭᑜᒿ㟠ㅊ٨ᆖᒴˍ̬ឹ☋ⅰṶჵი⦿㉋ǎ㧮ᓡഭ
〶⡾ᧈ | ᪨ᓁnjᆑ⨑◟Ǎ૮ᴿ⨑◟䢨㗉Ǎ㤋㕷⊃Ǎ⚵ॶ䢩ǍળԱ؛㧎ᑁǍ ྎǍₛຌnj45o65cm 2021
046
A R T TA L K 䢴 ⇂ ェ ೣ
㒹| Study of Landscape 126njྎǍₛຌnj76o80cm 2020
ྩ⧇ᔊǎो۾Ტྭ
⦮ྲₛ˗֦Ϛ䢬ᦒᕔ㒄ឺⅰ㬐ػ
̜؛䢬۽⣳ᒴٛ⼘૯૦̜ǎ ᕔᒿфየˍ˕䢬Ԭˍ˕㣊䢬ᒴˍゞ㑕䢬Ⅺέᑓⅰ۽ ⣳䢬ቩତⅰǎ˗چঁܒⅰ⇶⇎ྦεަⅰༀ۠͞Ⳓ⻐ ב㐼⻋ⅰᑚཕ̏˗ܒǎႰѵ̓㷃ൄѵ̓㷃䢬ѵ⦨ກი⦿㉋ 㒹| Study of Landscape 90-1njྎǍₛຌnj194o130cm 2018
ⅰǎᆒべ᳤₢͜Ⳓ⻐㡷൪؈֯ᒛ㧧䢬ᕔྩ૦˗ᒴ⦨ກ⣳ዀ בⅰ्♖䢬ϟ㌨֯ǎ
ⅰࠏ㧋䢬ᣵз२೮ᕔ⦨ກഭྦᐵ٨ⅰᑚཕ䢬㢹㟘ۆⅰॶ ঁ䢬㤘ഭ˗ܒⅰ⇎Ǎくӯ䢬ᕐഭۆᕲⅰӯѠ₶ ႗䢬ᕅ㐫ˍⅪέᐵ٨₠⦨ݶᆒべܒ䢬ᆒۙಾ⠗ೇмⅰ ᖣ⾼䢬͒м⾾ڱᆒൠέ⦨ກⅰᐵ٨䢬㐛́㟠ⅰ≰⇅ഭ₢ᒿ ⅰᆒྩ૭ⅰྕ㦏ǎ
⦷ި䣀λоⅲηިˮ͠ۿლ۫Ǚ╈ଆǚǏǙ␐ؽǚǏǙ₱ ⟄ǚⅲوؽ䢲ηᓁλоᒶܫԱॱ䢲ᆘㅒ⓹㢍Ⴭ㈪䣅⡊ η㑁␙ˮ䢲ᕏ̹۫ⅲ㒴ֱᒶͅ㷅䣅
㷌䢺ᑤⅰ⚭㬟ഭᑜᆒⅰεⅰྕ㦏ᒴᣲ༐⟂₶ⅰǎ␎ػ
㒹䢺ᆒॺѵεަᒿ㓃ᦒᕔₛ♖ዝⅰ⠗ᄋ䢬ྷ⮺㢡ⅰ९
ഭᆒϚゐᒴͪྩ㕳⾾ⅰ̠䢬Ӎᒴᥐಾᆖ㪩ᖎ㓃ዞϫ̜㭓㬟
Ḙ䢬㑢ი⦿㉋ⅰ㒲֯䢬۽⣳ᒴᕔႰ⾾ₛⅰ૮⨑ᆖᒴႰ݈
˗ܒ⚭㬟ⅰᕐ䢬㐿␗ˬ̏ᕐε֦˗ܒⅰεަǎॺ
έⅰ൴ᓡឺཕǎॺεₛᒿᇷྕ䢬㑳ₛ㑳СᢩǍ♲䢬㤔ຯ
ຄ㷑Ψⅰ̧ᕧ㟠䢬ᒴˍᣡྩ㕳⾾ཅ⒢⦨ᆒⅰᒿ㟠䢬㟊 ᒿ㟠ⅰỳⴵ䢬ᆾྲ⦨ກᆑ᳤̜ỳ⒢ⅰз̿ǎഭᑜε̏ ᒴ䢬❟ₛゆ〓ᆾ᮪᮪ཅǎ 〶䢺ᐵ٨⻗Ꭰᒴˍ૭ྕ㦏ǎॺ㒄₢˕䢬⇜ⅰᕐྲᕅႰべ ㄤ⦨ກᐵ٨⦾͒̿ⅰ₠䢬ۙഊ⇀Θᆖ₠ⅰ⦾्ۆ⣼ ⚈䢬ᆑ᳤́ྭⅰ㨱֯ǎ۵ૣൄᒴᕅ㭷ⅰₛₛ䢬Ⴐ̓㷃 ൄₛ̓㷃䢬ϭ㤖↽ǎ᳤्ॺ㒄≽≽ⅰ㪩ᖎᕧ㟠ᘽᕲᦒᕔ ᒿ㟠̏ᦒ࿘⾾Ӎॺ۾Ტⅰεೡ⼿ᄊᄊₛₛǎॺ㩼ḑⅰ㒄 ᣡᒿ㟠䢬̏〴ᒴᤵфǍ⛨㑮ᕔᐵ٨४䢬ᆒⅰ⨑ ⦾❟ₛᑚཕ㉼ॺ۾Ტⅰᒿф˗૯ˍឺ䢬Ӎᒴየ̜ᤵ䢬ი
ⅰ㢋ǎॺ㐛㐿␗⼿䢬ຯຯഭ९ᕔ૭㕵ⅰဓ⡁䢬̏ᕐႰ Ӎѵₛⅰ㦖ǎεₛⅰ㐿␗Ӎ˕ㅽᚦˍឺ䢬ᣵ㈨ˍൎن ൄᕐᏼㅊ䢬ൄ㣍⾾्ᅞⅰഭ┆䢬ᕍྭ㈷̃ᆒⅰႰӍ⡈ᆑ ൄᒴᕍ̷۩ⅰᒿוǎ 㷌䢺ᬞҥεⅰ㐿␗ˬᆒ㓃ᕐ⮺㢡〴૦⪿䢬㢮ᴿ˗ˍ ᕐኻǎ❟⽔⪿ⅰ㐿␗̏ᒴᆒᬞҥṶჵⅰᑚཕǎ₢ₛ⓷ 㧎ᑁᨢᔊⅰॺₛຌ˔ዝ❟䢬₢˕⇜ⅰᕐྩჅ䢬˗㐿ᕍ᭶ ㉘ⅰ̠䢬⬃㐿ᑜεަᆑⅰྭ䢬⇎⮍εަ᳤्ഷᕰ̔㐓ⅰ ྎ⡈ᐗⅪ⮍᯿ⅰᒿфǎ 〶䢺۩̷͞۽ⅰᒴᖍᑁॺᆼᎢε㐿␗ˬⅰㅊ٨ǎ⦨ກ₢˕
ARTCO
047
358
Ṷჵ↽ⅰो㩦ǎ۽ዀ⦾˗۽ዀⅰቄችኩዮ䢬ᕧྦǍ 䢬՜СᢩǎګϾ↷נ㐫⻋ˬⅰεަॺ९ӍⅰՑ㭓␗ༀ⇀ ഭ͞ྡྷᒴ㈹Ϛ㈹㭗䢬Π❟ₛ♰ᕐ㐹˔Ǘစ㷃ₛǘⅰࠏ㧋ǎ ᆒᕐㅐ⦨ກ̷۩ॺልཅⅰ㐿␗⼿䢬㐛ᒴ❟ₛᕍᕔ㉋̏ ᕍὈ㇀ⅰঁᑚǎ ㈹⽜㢴ⅰ۠͞㟠လⅰⴵύᑚཕຯຯᕐㅐᆒ֯࿖⦾˗ ⡌ᵨǎΠ㢋⮍εަⅰᮉ㐫䢬᪬㢴̜㈹Ϛ㈹૦ⅰ݈έᆼᧈ䢬 ॺ㐛̬≰⇅ˬൄᒴ⾾ۙ㐅ᥐˍз⦨ກი⦿㉋ⅰᆑᗈ䢬㐛̬ ≰⇅㐿␗̏ᆑ̜ₛ㤘˔˗㒄㷃㧧⡈ᒠ⿇ⅰ㒲֯ǎᆒྲ㐛 ྩ⇜䢬̏ܒᒿ〤㍫̜ε⡃ⅰˍᣡᢴ␗ǎ
⦷ި䣀㧰ᓣΚ̅૨̞ˏ̮ᐒ̢သ⧀Ⴒӏ⑤㟢䢲⡊λоॼ ηިˮᒶܫᕖҷ㑇֨㠛ᑞǙᓁ㟢သǚⅲჍॱ䣅 㒹䢺ᒿ㟠လⅰࠏ㧋ˍ↽ഭᆒϚゐྩ㕳⾾䢬㧮ᓡₛ⾾݈έⅰ ˗۸ᒴ૭⦨ᴿⅰˍзְḘ䢬ൄ┰९݈έလⅰ≊㟠䢬 ̏ᒴ⚭㐿ഊǍύǍ՜݈έǎᆳ͞䢬ॺ㤘ഭᴮ↭ㅊ٨ⅰ ૭⦨ᴿ䢬⾾ή݈έ䢬ᒿ㟠လᦒᕔ㏅ᧈₗ˗⡁ᄔǎᆳ͞ ྷ㐥ືቁ♲Ǎₛ㤘ְཁൠǍ૦⿍ቁ㇈ѵ̜ྩ૦ⅰࢰ
㷌ިἲ|ᑽ૬njྎǍₛຌnj100o80cm
2021
ずǎ 㷌䢺ᆒⅰεަᒿຯ⚋̿ˍഒ㤒ⅰڨㅽ䢬Π⩬⇎ྲ͐♠ˍ 㷞䢬ᕐⅪέྩ૦⓷」⛶ᄊঁሧ⻋⮍㧎ᑁ⡈₍˕ⅰ⢠ύǎຒ ᕤ㐓㐿㐛ឺⅰ݈έ䢬⻠㑅ˍ㏧֖ᢨ㤔ຯ⛶ᄊᨢػⅰᒿ 㟠იǎ᳤्䢬ॺोᬳ〤ᅎᒴˍ᪦ᦉ۞⛶ᄊⅰ㐿␗ǎ 〶䢺ཁ❼נ㤘ᖍᑁဓ⡁۠͞㤘ഭ㧮ᓡᆳゥⅰᒿ㟠လ䢬ᆒ мᴮᧈ⇎⿇⭤נ㙦⊃ⅰ㢂ឺ㆝䢬ೇ〤㍫⮍㟊ᒿ㟠♟⑆ ˕Ϛⅰঁㇰᒿ㟠⦾⃧ػ㉾䢬ൠέ☻⨑ⅰ⨑᯿ǎᴮᧈႰӍ ⩬ᦒᕔ༛ӯ؛ق՟⮍Ҁ༏㧮㢍㟘ኻ⮍㗉⍣䢬ॺ⣳ᬚ㉘؛ ͞ᇓ㎠ᆨḇ♺ᗈമܗⅰ͌ᑻ䢬⼕ાᑘⅰ⍣㇒ᬚ۠͞⣳ᬚ 㤛ݪ۲ⴻ䢬㑮ᕔ̓㷃ᑚཕ⣳㍵ᒠۨྲ㗉⍣ǎ㗉ⳅ⩬्ᢪᩓ ॺ⨑ྎᗖ˔䢬㑮⣳ᕔစឺิᑓⅰᆑᕌ͜ަǎ ତ㙁Ⅻۨ͜㗨Ⅻ䢬ᏼㅊ̿мഭҀ༏ⅰႰӍǍ⨑ަ͞ݡ
㷌ިἲ|ଫたଫ૬njྎǍₛຌnj130o162cm
2021
۠ᜪ㚴ǎ㢋⮍⏲ᇤᮉ㐫䢬⨑ྎḳㇰ̏ॺՐˬൠέḿㇰǎ 㐛̬ḳㇰྷε䢬ᒿ㟠ᮉ䢬ॺ˗ܒⅰᒿ③⼿㧧
㷌䢺㐛зࠏ㧋Րྩ㢺ो┄䢬Πᆒ↷נべ᳤₢͜ⅰⳒ⻐೮
έ⮍˗ܒⅰ㧮ᓡឺ㆝Ǎ়ჵ⦾έǎ
ॺⴵύ㧮ᓡᆖᒴᓡⅰᒿф䢬Ⴐ⾾ⴵύⅰ䢬Րᕅ૦ᒴᕅ
⦷ި䣀オࠑλоᕒଫΰㅄǙ₤͞㧰ᓣǚ䣅
Յॺလⅰࠏ㧋ǎз̿ႌი㤘ⅰ̵ᆖᒴഭᑜ⦾ⅰ㠙Ёⅰ ዞࠏǎ 〶䢺㐛зᒿ͜ᆒмᕔ㈹Ϛ㈹૦ⅰ㑢۠͞⦨ກ⧇㑕ⅰᛇ
㒹䢺㧮ᓡₛ˗ᒴ۸ᒴ〤㙺૭⦨ᴿⅰˍᆸ⑻䢬ॺ˗ܒᒿ͜Ǎ
ঁǎⴸᎼⅰǍ⦨ᴿⅰǍ⫈ⱲⅰǍ㓃ᕐⅰ⓺⓺ǎഭᆒϚゐ䢬
ᐵ٨⣌ᓡ˕ᕔ˗ܒⅰ㣍ᥐݶ⣳䢬㡗̜⇴ὸⅰჅၝ䢬ㅂ
έॺᕅ⦨͞۽ⁱቁˍз⦨ກⅰ⇎⿍㕴䢬൰ᑜ㐛ᒿ͜ⅰ
˔㣍⾾⡃ྩ૦⣌ᓡ≷ㄤǎ
з̿ᐐ̠㧮ᓡ⦾⇎⿍ǎ
MEDIA COVERAGE 2 0 2 0. 08 | 今藝術 & 投資 / 文 | 嚴瀟瀟
MEDIA COVERAGE 2 0 18. 04 | FOCUS | 文 / 陳眖怡
以 山 郭 為 志 名 宏
in th e name of mount ains
以山為名 導讀文 /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 對 未 知 的 探 索 」 是 此 展 《 以 山 為 名 》 的 基 本 精 神。 郭 志 宏 在 架 構 上 以 山 為 主 題, 肌 理 上 則 以 探 索 為 主 要 線 路 。 並 「 以 山 為 名 」 發 展 出 了 許 多 大 大 小 小 的 未 知 空 間, 它 們 在 畫 面 結 構 上 交 錯 地 出 現, 也 在 細 部 構 成 上 進 行 應 答 與 輪 唱。 為 什 麼 畫 山 ? 這 是 哪 一 座 山 ? 對 於 不 斷 被 提 問 的 問 題 , 其 實 對 於 藝 術 家 來 說 畫「 山 」 只 是 一 種 托 辭 或 手 段 的 寓 意,「 山 」 是 一 種 「 探 索 」的載具或容器。透過藝術語言的淬鍊,揭櫫他所見的世界與關懷。
2014 年郭志宏剛結束了六年多的
線條,這段繪畫過程中的冒險最終
德國慕尼黑求學生涯,以新秀之姿
讓他筆下的風景和真實山的再現
重返台灣,兩次在台個展外,作品
成為兩個平行宇宙。其實更可以說
展遍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四
是反映當下藝術家內心和外在世
年光景讓台灣以及國際收藏界深
界的互動。
切認識他一番。作品中最令人印象 深刻的是這幾年出現的山景,從還 能夠以肉眼辨識出具體山形的風 景發展到近期以俐落的筆觸肌理 就能道盡萬丈千秋的山巒;從宏觀 方正的單件作品開始了不規則聯 幅拼接的嘗試;從畫布轉到紙上油 彩,在一連串的變革中,唯一不變 的是對「山」這個主題的研究。從 此回展名「以山為名」就可窺見郭 志宏對山景的暗示,只以山為名, 但 究 竟 是 否 進 行 繪 山 之 實? 令 人 存疑。在了解他在畫些什麼之前, 可以先以他「不在做什麼」做為切
不是抽象 郭志宏的畫作不是純粹的抽象。從 畫面架構和作畫過程中,可以看見 的是資料庫的整理分析、山形的架 設、理性的鋪陳,而感性則在創作 時盪氣迴腸的遊走在理性的邊上。 但郭志宏對他畫中的感性部分表 示澄清,他的畫作不以情緒為出發 點,也不依賴,不把繪山當作感性 的情緒宣洩,境隨心轉、抽象揮灑 的說法其實不適用於他。問他如果 不是宣洩依賴那是什麼?他說是: 理解。有情緒,但卻不以之為食的
沒有風格 山景是他的風格是件誤謬。對不刻 意追求風格的郭志宏來說,持續性 的同類型原素將限制發展,很難持 續讓他的藝術發展下去。而山,只 是他的主題如此而已,他從人物畫 轉到風景研究,從宏觀全景式走到 身在此山中的片段山巒,也從形體 清晰的描繪跨越到破碎拼接。郭志 宏將創作視作一種旅行,是沒有終 止 對 生 命 的 持 續 對 話 和 實 驗, 他 說:「繪畫的過程就像島嶼之間的 旅行,從一座島到下一座島,是跳 躍的連結,是對未知的探索。」當 有天郭志宏完成了他的風景研究, 主題不再是山的時候,跳躍到下一 座孤島時,我們仍能說出,對,這 就是郭志宏,這就是他的風格。
入討論。
去理解人之於世界和生活的體驗。
以山為名
不是再現
沒有敘事
這樣去理解郭志宏的山,就能深入
郭志宏的風景跟傳統的再現無關。
郭 志 宏 的 風 景 並 非 敘 事 性 的。 他
作畫時他不入山林中寫生,而是從 網路上尋找關於山景的任何資訊 以及資料,在一串搜尋、刪減、再 搜尋、再刪減過程中,如同資訊轉 檔中心,腦海中山的形式與造形漸 漸被轉出,而繪畫的技術則是下一 步。爾後幻燈器出場,他將那山投 影在畫布上,不用鉛筆做為山線的 草稿,而是直接上彩。以照片中的 山形支撐著基礎輪廓,儘管不為它 所左右,但卻要能隨時接受作畫中 突如其來的跳躍思考、不經意筆觸
的 創 作 並 非 以 景 為 起 點, 早 期 他 也 曾 投 身 過 人 物 肖 像 系 列, 將 充 滿回憶和故事的家族舊照躍於於 畫 布 上。 他 表 示, 人 物 相 較 風 景 來 說, 觀 眾 更 容 易 透 過 身 為 同 種 生物的角度、再以人臉辨識系統, 從他們記憶庫尋找妥貼的資訊並 賦 予 人 物 意 義 和 情 節, 敘 事 性 偏 高。 而 他 的 風 景 少 了 人 物 畫 的 故 事情節也不似有旁白在從旁註 解,繪畫上的可能性相對也拉高。
其實如同展名他只以山為名,而山 只是個軀殼,並非實質的在繪山, 而山的本質其實是在「風景研究」 中的「研究」兩字,藝術家以此研 究做為連結世界的手段,視其為旅 程,表達自身的生命。「繪畫的研 究是對這世界的理解,然而繪畫語 言難以用文字述說,在語言系統之 間的轉譯,必須倚靠作品做為人跟 世界的橋樑,理解知覺的真實。」
KUO Chih-Hung
郭志宏的《山》系列 陳貺怡
Chen, Kuang-yi
巴黎第十大學當代藝術史博士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所教授
1982 年 出 生 的 郭 志 宏 近 年 來 持 續 創 作 非 常 搶 眼 的
《山》系列,一幅又一幅的山景,以千軍萬馬之勢排 山倒海而來,尺幅與其說是越來越大不如說是越來越 長,數量則在短時間內累積至數十餘幅。看似重複的 山景,卻不知為何予人千變萬化之感,令人眼花撩亂、 目不暇給。但當觀眾靜靜地站在其中一座山面前時, 卻不知為何竟被這山景深深吸引,甚至幾乎快被吸到 畫裡去了;這種感覺很難言傳,雖然不知畫的是哪座 山,但曾經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卻油然而生,令人體會 到風景的魅力。 然而,山是何等浮濫的題材,山景說穿了就是一種風 景,而風景,還需要強調它乃是人類最古老的題材之 一,可上溯至古埃及的時代嗎?在東方,中國的山水 畫從唐朝起即有重要的發展,此後名家輩出直到如今。 在西方,即便是歷史畫最盛行的 17 世紀,風景畫也擄 獲大量藝術家的心;到了 19 世紀中葉,在藝術之都巴 黎的沙龍展中風景已佔據了三分之一的牆面。風景在 瞬息萬變的現代藝術中叱吒風雲,即便在多元混雜的 當代藝術中也仍為數眾多。風景魅力獨具是不爭的事 實,但郭志宏的山還能為風景帶來什麼?還是終究是 陳腔濫調?
「風景研究」與「研究風景」 且看郭志宏怎麼標題他 2017 年的山景系列:Study of Landscape-1 ( 風景研究第一號 ),此後從 1 號一直標
示到 46 號。似乎對他而言,所有的畫作都是「風景 的研究」,但也都是為了「研究風景」。 如 果 我 們 將 標 題 中 的 study 解 作「 研 究 稿 」、「 草 圖」,這些畫作就是不折不扣的「風景的研究」,更 何況其中也不乏以鉛筆或炭筆繪製的作品。所有的畫 家面對風景時必須先據有風景,理解風景,然後將它 轉化成繪畫。而據有與理解風景而後轉化為畫作的過 程乃是不斷研究的過程,即便是看似不經意的一筆, 其實都是深思熟慮的一筆,正如梅洛 - 龐帝 (Maurice Merleau-Ponty, 1908-1961) 談 論 塞 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 畫風景時每下一筆前的遲疑時,引用畫家
貝爾納 (Emile Bernard, 1868-1941) 所言:「這一筆應 該包含空氣、光線、物體、景、特色、構圖和風格。 對於存在之物的表達是一種無盡的任務。 1」但是,貝 爾納這句話所談論的「空氣、光線、物體、景、特色、 構圖和風格」指的並不是存在於風景中的元素,而是 構成繪畫的元素,再現事物的要素,亦即畫家的材料
in t h e name of mount ains
與方法,畫家們必須不斷的練習以
了 山 的 岩 石 與 碎 塊, 群 魔 亂 舞 堅
列,郭志宏想進行的不只是「風景
建立所謂的「風格」。
實有力的蒼老線條隱喻了樹的盤
的研究」,他也試圖「研究風景」。
因此 這 1 到 46 號的「研究」,首 先是郭志宏作為畫家的宣言,他的 繪畫專業的展現:且看他如何使用 油彩?油料的適切掌握使他的顏料 或濃稠或清淡,或遲滯或流暢,或 乾硬或濕潤,某些地方凝結成層、 某些地方則順著重力滑落下來。且 看他的暗色調變化如何豐富,從密 不透風的柏油般的黑色調,到飽吸 水氣、或像風一般輕盈的灰色調, 再到清淡到幾乎消失不見的水藍或 粉橘。但是顏料並不會單獨形成這 般的效果,顏料必須附著於載體之
根錯節。平塗、白描、橫掃、勾勒、 以 及 筆 的 疾 徐, 暗 示 了 時 間 與 空 間 的 虛 實 間 錯、 遠 近 交 疊、 渺 小 與 遼 闊, 而 長 長 的 橫 幅 則 挑 戰 了 觀 眾 觀 看 的 位 置 與 視 點。 此 外, 郭志宏透過這 46 幅作品所展現出 來的不只是研究風景的方法與工 具, 更 揭 露 了 研 究 的 過 程: 他 的 構 圖 時 鬆 時 緊, 時 而 理 性 時 而 狂 放, 作 品 中 的 大 量 留 白 強 化 了 作 品 的 未 完 成 感, 使 它 們 完 全 介 於 草圖的生動多變與成品的沉穩安 定之間。
何以需要研究風景?在西方,「風 景」(paysage) 這個字眼誕生於 16 世紀,一個在美學的影響之下,對 自然與人工的「全景」或「殊景」 都 感 到 興 趣 的 時 代。 整 體 而 言, 充分反映了西方社會自此的變遷, 以及從而產生的空間觀看方式的 改變,並且連結於整個歐洲的現代 化:包括現代意義的國家與國家認 同、城市與公共道路規劃、工業化 與娛樂活動的出現等等。而帝國主 義對殖民地大規模的開發與剝削, 也 引 起 了 上 層 階 級 對「 風 景 」 的
上,且看他如何拋棄充滿顆粒的畫
我們可以說,郭志宏不間斷的、大
興趣。對米謝爾 (W. J. T. Mitchell,
布,改用經過處理的平滑紙張。顏
量 的 研 究, 使 他 的「 風 格 」 逐 漸
1942- ) 而 言, 風 景 根 本 是 現 代 主
色因此顯得更加的輕盈光亮飽和,
浮現,正如福熙庸 (Henri Focillon,
義的產物,也是資本主義興起與發
那些漂亮的紫色、赭紅、青綠或是
1881-1943) 所言:「風格是因彼此
展的徵候 3。
橄欖綠我們幾乎無法在別處找著。
契合而連結在一起的形式之緻密
然而,如此漂亮的色彩卻不至於咄
整體。」此一形式的整體乃是有機
咄 逼 人: 像 小 草 般 的 細 緻 筆 觸,
的、會改變的,風格因此有其「生
像 一 抹 雲 般 的 刷 痕, 或 像 山 的 稜
命」。而此一「生命」或來自於辨
線 般 的 塊 面, 賦 予 這 些 美 麗 的 色
證,或來自於實驗的過程,不論前
彩 以 生 命, 也 使 它 們 變 的 生 動 而
者或後者,總是針對「各個不同部
含 蓄。 線 條 與 筆 觸 造 就 了 形: 山
分之間的最高契合點 2」。而郭志
巔、 山 壁、 山 谷、 浮 雲、 白 雪、
宏的作品觸動人心之處,首先即在
水 潭、 倒 影、 老 樹 與 枯 枝、 莖 葉
於此一形式的高度契合所帶來的
與 小 鳥, 完 整 而 細 膩 的 色 面 影 射
視覺吸引力。然而,透過《山》系
此外,奧古斯丁.貝爾凱 (Augustin Berque, 1942- ) 也 指 出, 法 文 以 paysage 這個字同時指稱「風景」
與「風景畫」,即人類的環境與其 再現,此事並不容小覷。這種繪畫 的對象物與對象物的再現之間的混 淆,正點明了所謂的「風景」的意 義乃是由其圖像而非由其本身所賦 予 4。純粹風景畫誕生於 17 世紀的
KUO Chih-Hung
荷蘭,如果段義孚將它們定義為「透過粗略的透視對自然與人為的因素加以安排,規劃自然 元素使它們能安置人類的活動。5」此時的風景乃是將人類環境理想化後加以再現。然而,米 謝爾更傾向於把風景畫視為文化的產物,人類跨越時代的思想與行動,在一個特定的空間中 被物質化了的結果。風景標示了歷世歷代的權力關係,作為一個表現的媒材,它本身也是一 個文化權力的工具。風景同時也是一種再現,召喚它的佔領者或觀察者進入個人與空間的關 係中。而作為繪畫,它更充滿了文化象徵,是一種溝通的手段,結合了許多象徵的形,這些 形可被使用也可被改造,以便於表現特定的價值與意義 6。由此可知,看似簡單的風景其實 牽涉廣泛,並且人們對風景的呈現以及詮釋,似乎遠比風景本身來的重要。 郭志宏作為一個聰明的當代畫家,自然曉得研究風景是畫家們超越時空的無止盡任務。我們 也因此可以給予他的山景以各種可能的文化意涵:從起初人類對山嶺所懷抱的畏懼崇拜之情 與種種想像,到之後試圖征服百岳、登峰造極的種種驕傲,以及從而衍生出的觀光運動旅 遊活動,再到人類對山的過度開發與濫墾,以及資訊網絡中山影像的種種氾濫…。毫無疑問 的,郭志宏對風景的研究乃是先抽取出風景中的某個類型,例如山景,然後研究山景的語 彙,以便在更新山的再現方式時,同時更新山景的意義。因此,若將風景視為一個文化的象 徵,研究風景乃是為了在「當代風景」的觀察體會之下提出「當代風景畫」的可能性。
某山? 其實,郭志宏並不是從 2017 年才開始畫風景,他一直都畫風景,而且也一直都畫著山。 2012 年他畫過阿爾卑斯山,2016 年他畫過玉山,但是他的山漸漸失去了辨識度,我們逐漸
無法知道他所畫的是哪座山,他一律稱呼它們為「某山」。 需知,風景畫遠非人們刻板印象中忠實描繪自然的的圖象,其實它通常並不描繪畫家眼所見 的或所置身的大自然。其實,人類一直被各種「我們所未曾創造的事物」圍繞著,包括樹木、 花草、流水、山石、雲霧以及動物,我們也以感官知覺來感受它們,用心靈來探索與認知它 們。所以根據肯尼斯.克拉克 (Kenneth Clark, 1903-1983) 的看法,幾世紀以來,環境激發了 人類的好奇心與敬畏感,「我們在想像裡創造了它們,以反映我們的心情」7。所以出乎我們 的意料,風景畫與自然的再現似乎無關,甚至通常和自然的實際外貌有極大的出入。達文 西第一張為人所知的作品是一幅風景畫,畫的是流經佛羅倫斯的阿諾河谷風光 (La Valée de l'Arno)。這幅素描繪於 1475 年,可能是西方繪畫中的第一幅風景畫。畫家似乎站在高處下望,
in the name of mount ains
一條河流蜿蜒在岩壁之中,中景岩壁突出之處築了一座
他的畫室,因此明顯的達文西想畫的「比較是風景的概
堡壘,遠處的平原一望無際,看起來似乎完全是寫生之
念,而不是真實的風景」8。此後在我們能見到的達文
作。但是根據史學家阿拉斯 (Daniel Arasse, 1944-2003)
西的手稿中,更常常出現以類似地圖的鳥瞰角度來「理
的證言,阿諾 (Arno) 河谷並沒有這樣的地方。此外,達
解」風景更甚於「畫」風景,如 1504 年的作品 Val di
文西在遠景中的平原朝向天際線之處畫了一些透視線,
Chiana。
身為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 (Andrea del Verrocchio,
而一談到山,我們總會立即想到塞尚的《聖維克多山》
1435-1488) 畫室中最傑出的弟子,達文西應該擁有最充
分的透視知識,但他卻僅草草畫出幾處明顯的不統整的 格線,顛覆了單點透視的原理。近景湍急的水流與靜止 的岩壁之間的對照,則點出了達文西對研究大自然動能 的興趣。這幅素描是達文西為自己所做的,從未離開過
系 列: 塞 尚 晚 年 隱 居 於 艾 克 斯 (Aix en Provence), 從 1885 年開始直到 1906 年去世為止,面對著這座山執念
式的畫下至少 80 幅山景。且看他如何向友人約雅斤. 賈斯傑 (Joachim Gasquet, 1873-1821) 解釋這座山對他 的意義:
這些偉大的古典風景,我們的普羅旺斯,我們夢想中的希臘與義大利,是那 些擁有精神化了的明亮光線的風景,在這些地方風景是一抹漂浮著敏銳智性 的微笑……看這座聖維克多山。多麼奔放,多麼蠻橫的渴求陽光,而入夜之 後,當所有的沉重都落下之後,又是多麼的惆悵﹗……這些岩塊是火作的, 在他們裡面還仍然有火。陰影與日照彷彿因為懼怕他們而顫抖著後退;當厚 重的雲層飄過時,落在岩石上的陰影發顫,彷彿被燒著,被一把火立刻蒸發 了。……我好久以來都一直不能,也不知道怎麼畫聖維克多山。 9
這樣的敘述可以讓我們輕易的了解,對塞尚而言聖維
集 了 大 量 關 於 山 的 圖 片 資 料, 但 是 也 並 不 意 味 著 他
克多山不只是一座山而已,而是被精神化了的風景。
只 須 將 圖 片 東 拼 西 湊 一 番 即 可, 如 果 是 這 樣, 他 的
在 一 次 又 一 次 的 寫 生 這 座 山 之 後, 1905 年 他 終 於 在
畫 作 勢 必 墜 入 陳 腔 濫 調 而 失 去 感 人 的 力 量, 但 是 他
一封寫給貝爾納的信中宣稱:「時間與思考漸漸的改
畫作中的那些似曾相識的感覺卻能令人產生不可思
變 了 視 覺, 理 解 (compréhension) 終 於 來 臨 了。 」
議的感動。其實他只不過是擷取了景象的片段:山、
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研究」,是為了不再被視覺限
石、 樹 木, 然 後 將 他 們 混 雜、 交 融 在 一 起, 但 似 乎
制而試圖達到思想上的「理解」。
這些交纏在一起的元素之間竟產生了某種不可思議
10
郭 志 宏 與 塞 尚 最 不 同 之 處 在 於 他 沒 有 面 對 一 座 山, 他 不 喜 歡 寫 生, 他 不 面 對 著 山 畫 畫, 他 從 一 開 始 就 試 圖 超 越 臨 場 與 視 覺, 思 考 如 何 不 透 過 寫 生 的 方 式 來 達 到 對 山 的 理 解。 當 然 我 們 知 道 郭 志 宏 搜 尋 與 收
的 共 振 與 共 鳴。 在 共 存 的 形 象 之 間 產 生 了 一 種 形 象 之 美,「 它 們 並 沒 有 被 混 淆 在 一 起, 而 是 透 過 線 條 的絕對準確性而變得無法區分」 11 。 更有趣的是為了變換且更深入的探討這種交融的關係,
KUO Chih-Hung
郭志宏經常使用聯屏:從雙聯、三聯到多聯,有時候
在郭志宏的山景中,元素與元素之間的交融產生明顯
是幾塊彼此區隔的畫布或畫紙串聯起來,有時候是同
的力量與運動,它們之間的相吸與相斥,交融與隔離,
一塊畫布或畫紙上隔開的區域。為何畫聯屏?單幅與
使它們變得無法區分。但聯屏使它們彼此之間的無法
聯屏的處理方式是否有所不同?
區隔變的有所區隔,但又必須致力於使各屏之間達到
德 勒 茲 (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 1925-1995) 在 論 培 根 (Francis Bacon, 1909-1992) 時試圖給予三聯屏的功 能以解釋:三聯屏彷彿音樂中的樂章,分配三種節奏, 或三種基本的節奏形式。他指出由於畫中貫穿著極多 的運動,所以三聯屏的法則是一種「運動的運動,或 者是一種複雜的力量狀態」。他指出在單幅的畫作中, 有著雙重的運動,首先是「從結構到形象,又從形象 到結構:隔離、變形和消融的力量。」其次是形象與 形象之間的運動:它們彼此之間交融的力量,並再次 出現隔離、變形和消融。而三聯屏則是第三類的運動 與力量,它是作為現象而產生交合,這種交合與其它
統一,以至於各屏彷彿演奏著不同的樂章,有緩有急, 有積極有消極,有上升有下降,有主有從;而自主的 光線、色彩、線條則成為串連不同樂章的時間軸線, 我們甚至可以把它視為是一種超越架上繪畫的手段。 這樣的創作方式顯現了郭志宏從未意圖畫出某特定時 空下的特定的山,而是以不斷變化的山的片段,製造 了的山的節奏與山的感覺。因此,當節奏與感覺對上 時,「某山」對觀眾而言可以是經驗中的「某座山」, 但大部分的時候,那種熟悉感的產生乃歸因於郭志宏 事實上表現的是山的整體、山的特性、山的概念,而 非真實的山。
的力量憶起運作,並且引進其他的運動。三聯屏的原 則,根據德勒茲,是「透過光線與色彩的最大統一, 以達到形象的最大分離」12。
山和非山 但為什麼是山?難道郭志宏對山情有獨鍾?難道他是身體力行的 登山者?在這樣提問之後我們將發現郭志宏開始畫山的同時,也 正在畫一系列的抽象畫,一系列的生活中的朋友與家人的肖像。 而當我們回看這些抽象畫與人物畫時,並不覺的突兀或陌生,儘 管它們彼此之間有著若干區別。而技巧過人且產量驚人的郭志宏 嘗試過的繪畫方法,事實上相當變化多端,但不知為何總是流露 著一種寂寞空靈的氛圍,以及極為強烈的影像般的薄質感。 80 年代以後的藝術家執著於以風景表現記憶與經驗:例如法國
藝術家弗朗索瓦.魯昂 (François Rouan, 1943- ) 在 60 年代曾是 低限藝術家,以編織的方式交融兩張畫作,以創造出第三張。80 年代他旅居於羅馬,開始畫寫生羅風景,並將羅馬的過去、現在 與未來,對羅馬的體驗、回憶與想像編織起來,使風景成為活潑 痕跡構成的糾纏在一起的記憶層。至於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安 塞爾姆.基佛 (Anselm Kiefer, 1945- ) 則以激烈的方法探討風景畫。 他那些沉重、陰暗、巨大,沾黏著乾草、灰燼與從被炸毀的科隆 大教堂屋頂撿拾而來的鉛片,書寫著文字符號,佈滿了敘事與象 徵的風景畫,背負著沉重的歷史記憶,超越了風景畫的視域和它 的界限。 然而在當代藝術最為喧騰之時落腳於杜賽朵夫的前東德藝術家李 希特 (Gerhard Richter, 1932- ) 卻宣稱:「經驗證明在所謂的寫實
繪畫,例如風景畫,與所謂的抽象畫之間並無二致。 二者都或多或少的對觀者產生相同的效果。13」李希特 致力於繪畫門類的研究,將肖像、風景、靜物的傳統放 在攝影的再現與複製性之下檢驗。但他也畫大量的抽象 畫,並且相信不論畫家的題材是什麼,甚至沒有題材也 罷,他都只有「現實」這個唯一而絕對的主題。
註解
郭志宏有可能較接近這樣的創作態度,作為在臺灣與歐
1-Maurice Merleau-Ponty, Sens et non sens, Paris, Gallimard, 1996, p. 21.
洲接受了十年養成教育的畫家,擁有更勝一籌的跨文化
3- W. J. T. Mitchell, Landscape and Pow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背景,許多人議論他的山究竟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傳
4- Augustin Berque, Les raisons du paysage : de la Chine antique aux
統的還是前衛的?但郭志宏應該不樂於受到這些疆界的
5- Tuan Yi-Fu,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s, and
2-Henri Focillon, Vie des formes, Paris, PUF, 2013. Press, 1994, p. 5-18. environnements de synthèse. Paris, Éditions Hazan, p. 15.
限制,正如他不願意受到繪畫的門類與方法的限制。山
Value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4, p. 122.
與非山,他的畫直指繪畫的定義與本質;山或非山,他
Press, 1994, p. 1-2..
的畫總在於超越這個世界。
8- Daniel Arasse, Histoires de peintures, Paris, Gallimard, 2006, p. 140.
最 後, 引 馬 勒 侯 (André Malraux, 1901-1976) 作 為 本 文 的結語:
6- W. J. T. Mitchell, Landscape and Powe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7- Kenneth Clark, Landscape into Art, New York, Icon Edition, 1979, p. 1. 9- 參見 Joachim Gasquet, Cézanne, Paris, Bernheim-jeune, 1921.
10- 參見 Paul Cézanne, Correspondance, recueillie, annotée et préfacée par John Rewald, Editions Grasset et Fasquelle, 1978. 11- Gille Deleuze, Francis Bacon : Logique de la sensation, Paris, Seuil, 2002, p. 65. 12- Gille Deleuze, Francis Bacon : Logique de la sensation, ibid., p. 80-81. 13- Gerard Richter. Text, Writings, Interviews & Letters 1960-2007, London,
藝術家生來是風格的囚犯,風格能使他不作世界的囚 犯。(…) 不論藝術家畫的是神祉或透過靜物的面具來表 現他自己,他不會馬上再現他所眼見的,而總是再現 他所想再現的。不論他如何宣稱,他從不會臣服於世 界,他總是讓世界臣服於他用來代替世界的東西。他 改變世界的意圖與藝術家的本質是無法分離的。 14
Thames & Hudson, 2009, p.83. 14- André Malraux, Le musée imaginaire, Paris: Gallimard, 1965.
圖說 封面| Study of Landscape 53, 194 x 156 cm,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2017 3 | Study of Landscape 55, 65 x 110.5 cm, 油彩、紙 Oil on paper, 2017 4 | Study of Landscape 57, 65 x 110.5 cm, 油彩、紙 Oil on paper, 2017 5 | Study of Landscape 51, 127 x 210 cm, 油彩、紙 Oil on paper, 2017 6 & 7 | Study of Landscape 35, 38 x 186.5 cm, 油彩、紙 Oil on paper, 2017 本頁圖| Study of Landscape 52, 127 x 210 cm, 油彩、紙 Oil on paper, 2017 圖版提供: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MEDIA COVERAGE 2 0 2 1. 05 | CANS ASIA ART NEWS | 文 / 江 盈 謙
C.V 郭 志 宏 C h i h - H u n g KUO
獲獎 200 5
張心龍美術創作獎, 臺灣
典藏 202 2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臺 灣
202 1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臺 灣
202 0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臺 灣
201 7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臺 灣
201 6
S igg C o l l e c t i o n , 瑞 士
201 5
HS B C C o l l e ct i o n, 臺 灣
198 2
出生於臺北
學歷 200 6
學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1 1
明斯特藝術學院
201 4
碩 士 慕 尼 黑 藝 術 學 院 ( 師 於 P rofe ss o r Karin Kn effel)
個展 202 2
岳閱,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2 0
嵎隅,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1 9
以山為名,也趣藝廊,萊比錫,德國 獻 給 嗜 古 主 義 者 們 — 吳 逸 寒 & 郭 志 宏 雙個展,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1 8
以山為名,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1 6
F or St a nd i n g H e re , M O R I Y U GA LLERY ,京都,日本
201 5
E ver yw h e re , N o W h e re - N o w H e re,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1 4
心裡畫,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201 3
臉 孔 風 景 — 郭 志 宏 & 吳 逸 寒 雙 個 展 , 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聯展 202 2
瞭 望 山 河 之 詩 , 臻 品 藝 術 中 心 , 臺 北 ,臺灣 J u mpin g i nto , A ki Ga l l e r y L e i p z i g P ro s p ect,萊比錫,德國 O NE A RT TA IP E I 2 0 2 2 , 臺 北 , 臺 灣
202 1
A RT TA IP E I 2 0 21 , 臺 北 , 臺 灣 A r t C oll a b o ra t i o n Kyo to , 京 都 , 日本 C h ow C h o w , 斯 賓 佩 納 , 萊 比 錫 納 ,德國
202 0
新創生活展,高雄,臺灣
201 9
A RT OSA KA 20 1 9 , 大 阪 , 日 本 星 夜 繁 空 — 臺 灣 印 象 , 東 方 文 華 , 臺 北,臺灣
201 8
A RT TA IP E I 2 0 18 , 臺 北 , 臺 灣 KIAF 2018,首爾,韓國 A C h in e se J o urne y, H e t N o o rd b r aban ts Mu s eu m,荷蘭 W E RK S C H AU , S p i n n e re i , 萊 比 錫 , 德國
201 7
我 的 私 人 美 術 館 , 勝 捷 至 真 , 新 北 , 臺灣 A RT TA IP E I 2 0 17 , 臺 北 , 臺 灣 KIAF 2017,首爾,韓國 A RT OSA KA 20 1 7 , 大 阪 , 日 本 A RT in Pa rk H o te l To kyo 2 01 7 , 東京,日本
201 6
A RT TA IP E I 2 0 16 , 臺 北 , 臺 灣 A RT KO R E A 2 0 1 6 , 首 爾 , 韓 國 港都國際藝術博覽會,高雄,臺灣 A RT LO N D O N 2 0 1 6 , 倫 敦 , 英 國 A RT B U S A N 2 0 1 6, 釜 山 , 韓 國
201 5
A RT TA IP E I 2 0 15 , 臺 北 , 臺 灣 A RT TA IC H U N G 20 1 5 , 臺 中 , 臺 灣 A RT B U S A N 2 0 1 5, 釜 山 , 南 韓 A RT LO N D O N 2 0 1 5 , 倫 敦 , 英 國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5 , 臺 北 , 臺灣
201 4
A RT TA IP E I 2 0 14 , 臺 北 , 臺 灣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4 , 臺 北 , 臺灣 A RT TA IN A N 2 0 1 4 , 臺 南 , 臺 灣
201 3
A RT TA IP E I 2 0 13 , 臺 北 , 臺 灣 Ver s e n kt , 慕 尼 黑 藝 術 學 院 , 慕 尼 黑 ,德國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3 , 臺 北 , 臺灣 A RT TA IN A N 2 0 1 3 , 臺 南 , 臺 灣
201 2
A RT TA IP E I 2 0 12 , 臺 北 , 臺 灣 夏 豔 — 20 1 2 第 二 屆 未 來 大 明 星 , 罐 子 茶書館,臺北,臺灣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2 , 臺 北 , 臺灣 Y.E . S . Ta i w a n IV — Yo un g E m e rg i n g Star s Taiwan I V ,也趣藝廊,臺北,臺灣 Man cy ‘s To kyo A r t N i g h t s, 東 京,日本
C.V 郭 志 宏 C h i h - H u n g KUO
Awards 200 5
Z h a n g X i n - l o n g F i ne A r t s Aw a rd
C o l l e cti o n 202 2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Ta i w a n
202 1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Ta i w a n
202 0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Ta i w a n
201 7
E .S U N Ba n k C o l l e c t i o n , Ta i w a n
201 6
S igg C o l l e c t i o n , Ta i w a n
201 5
HS B C C o l l e ct i o n, Ta i w a n
198 2
B orn in Ta i p e i , Ta i w a n
E ducati o n 200 6
B FA Ta ip e i N a t i o n a l U n i ve r si t y of the Ar ts
201 1
A cadem y of F i ne A r t s M ü n ste r
201 4
Diplom A ka d e m i e d e r Bi l d e n d e n Kü n s te Mü n chen b ei Karin Kn effel
S o l o Exhi bition s 202 2
C h ih -H un g K U O 's S o l o E xh i b i t i o n, AKI Galler y, Taip ei, Taiwan
202 0
Re colle c t i o n of M e m o ri e s, A KI Ga ller y, Taip ei, Taiwan Pain t in g fo r A rc h a i st s D u o E xh i b itio n By KUO Chih- Hu n g & WU Y ih- Han , AKI Galler y, Ta ipei, Ta i w a n
201 9
I n t h e N a m e of M o u n t a i n s, A K I G aller y Leip zig P ro s p ect, Leip zig, German y Pain t in g fo r A rc h a i st s D u o E xh i b itio n By KUO Chih- Hu n g & WU Y ih- Han , AKI Galler y, Ta ipei, Ta i w a n
201 8
I n t h e N a m e of M o u n t a i n s, A K I G aller y, Taip ei, Taiwan
201 6
F or St a nd i n g H e re , M o ri Yu Ga l l er y, Kyo to , Japan
201 5
E ver yw h e re , N o W h e re , N o w H e re, AKI Galler y, Taip ei, Taiwan
201 4
W h is pe r, A KI Ga l l e r y, Ta i p e i , Ta i wan
201 3
G e s ich t sl a nd sch a f te n D uo E xh i b i tio n By KUO Chih- Hu n g & WU Y ih- Han , AKI Galler y, Ta ipei, Ta i w a n
Gro up Exhi bition s 202 2
G A L E RI E P IE R R E , Ta i p e i , Ta i w a n J u mpin g i nto , A ki Ga l l e r y L e i p z i g P ro s p ect, Leip zig, German y O NE A RT TA IP E I 2 0 2 2 , Ta i p e i , Ta i wan
202 1
A RT TA IP E I, Ta i p e i , Ta i w a n A r t C oll a b o ra t i o n Kyo to , Kyo to , Japan C h ow C h o w, S p i nn e re i st ra ße 7 / Werks chau halle, Leip zig, GERMANY
202 0
S u pe r L e i sure L i fe st yl e S h o w, Ka ohs iu n g, Taiwan
201 9
A RT OSA KA 20 1 9 , O sa ka , Ja pa n St a r Re ve l a t i o n - Ta i w a n Im p re ssi o n , Man darin Orien tal Ho tel, Taip ei, Taiwan
201 8
A RT TA IP E I, Ta i p e i , Ta i w a n K I A F 2 0 1 8 , S e o u l , Ko re a A C h in e se J o urne y, H e t N o o rd b raban ts Mu s eu m, Netherlan d W E RK S C H AU , S p i nn e re i , L e i p t z i g, German y
201 7
Homu s e u m , S h e ng j i e Gro u p , N e w Taip ei, Taiwan A r t Taip e i 2 0 17 , Ta i p e i Wo rl d Trade Cen ter I , Taip ei, Taiwan K I A F 2 0 1 7 , A r t S e o u l , CO E X , S e o ul, Ko rea A RT OSA KA 20 1 7 , O sa ka , Ja pa n A RT in Pa rk H o te l To kyo 2 01 7 , To kyo , Japan
201 6
A RT TA IP E I 2 0 16 , Ta i p e i Wo rl d Tr ade Cen ter I , Taip ei, Taiwan K I A F 2 0 1 6 , CO E X H a l l , S e o ul , Ko rea
K aoh s iun g H a rb o r Inte rna t i o n a l Ar t Fair, Kao hs iu n g Exhib itio n Cen ter (KEC), Kao hs iung, Ta iw a n A r t 16 L o n d o n , O l y m p i a Gra n d H all, Lo n do n , UK A r t B u s a n 2 0 1 6, Be xco , Bu sa n , Korea 201 5
A RT TA IP E I 2 0 15 , Ta i p e i , Ta i w a n A RT TA IC H U N G 20 1 5 , Ta i c h un g , Taiwan A r t B u s a n 2 0 1 5, Be xco , Bu sa n , Korea A r t 15 L o n d o n , O l y m p i a Gra nd H all, Lo n do n , UK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5 , S h e ra to n Taip ei Ho tel, Taip ei, Taiwan
201 4
A RT TA IP E I 2 0 14 , Ta i p e i Wo rl d Tr ade Cen ter I , Taip ei, Taiwan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4 , Re g e nt Taip ei, Taip ei, Taiwan A RT Ta i na n 20 1 4 , Ta yi h L a n d i s H o tel, Tain an , Taiwan
201 3
A RT TA IP E I 2 0 13 , Ta i p e i Wo rl d Tr ade Cen ter I , Taip ei, Taiwan Ver s e n kt , A d b K M ü n ch e n , Ge rm a n y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3 , S h e ra to n Taip ei Ho tel, Taip ei, Taiwan A RT Ta i na n 20 1 3 , Ta yi h L a n d i s H o tel, Tain an , Taiwan
201 2
A RT TA IP E I 2 0 12 , Ta i p e i Wo rl d Tr ade Cen ter I , Taip ei, Taiwan Ne x t S u p e r St a r II C A N S A RT, Ta i pei, Taiwan YO U NG A RT TA IP E I 2 0 1 2 , Ta i p e i , Taiwan Y.E . S . Ta i w a n IV - - Yo u n g E m e rg i n g Star s Taiwan I V - AKI Galler y, Taip ei, Taiwan Man cy ‘s To kyo A r t N i g h t s, To kyo , Japan
郭 志 宏 Ch ih - H u n g KU O | St u dy of L a nd scape 1 4 8 - 2 0 | 油彩、紙 Oi l o n pape r | 5 6 x 3 8 cm | 20 2 1
TUE - SUN 12:00-18:30 | 141 Min Tsu W. Rd., Taipei, TAIWAN www. galleryaki.com | info@galleryaki.com | Tel 886 2 2599 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