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所/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以復活精神疼愛台灣的青年
基地
認違建 北市府拆公投盟 蔡丁貴表示,儘管公投盟基地被拆除的真 實原因不明,但公投盟基地會再次興起, 繼續為台灣建國打拚。(攝影/邱國榮)
新樓醫院護理部 徵集史料舊記憶 【陳逸凡台南報導】台南新樓醫院護理部 部長呂旻芬,有感於新樓醫院「護理」史料 日漸流失,近日發起史料蒐集計畫,獲得 院方接納支持,期盼持有相關史料的長輩、 教會或家庭,能與新樓醫院護理部聯繫。 新樓醫院由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創立, 是台灣第一間西式醫院,在台灣醫療史地位 重要,1998 年,前院牧部主任潘稀祺曾蒐 集史料出版《新樓情‧舊相簿》,然內容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在 3 月 23 日
3 月 19 日,公投盟上網申請到 3 月 26、27
以「醫師」為主軸,對「護理」著墨較少。
下午 3 點,強拆濟南路北側台灣公投護台灣聯
日路權,也依法繳納保證金 3 萬元,翌日建管處
呂旻芬指出,早年具護理背景的女性外籍宣
盟促進會(公投盟)所搭設的攤棚,優勢警力進
派員到公投盟基地張貼認列攤棚是違建的公文。
教師配搭醫生服事,如馬雅各二世及醫師戴
入,在警民推擠下,警方圍起警力人牆,讓建管
李嘉宇指出,該公文並無載明執行拆除的時間,
仁壽夫人。在地婦女亦接受護理工作訓練,
處拆除隊完成作業。公投盟總召蔡丁貴教授受
建管處卻在 23 日中午 12 點忽然通知公投盟,
1897 年成立的看護婦講習所,即台灣第一
訪表示,公投盟基地在立法院外搭棚 10 年,代
當天下午 3 點執行拆除攤棚作業,原因是 26、
所護士培育學校。1917 年戴仁壽以台語白
表台灣人民堅持的政治理念,雖遭市府拆棚,但
27 日路權已有人申請,公投盟申請路權失敗。
不會就此放棄,會再繼續申請路權,公投盟基地
建管處會同警方在 23 日下午 3 點前抵達,準備
會再次興起、繼續為台灣建國打拚。建管處則表
執行拆除作業,李嘉宇要求建管處出示拆除公
示,拆除是以違章建築論處,於法有據。
文,然建管處拿出的是張貼在基地的公文,李嘉
到起初的愛心,也找到護理工作的價值。」
蔡丁貴指出,建管處說明拆除是因為有人檢
宇質疑,該文僅有違建的認列,並無告知拆除的
她期盼接續前人腳步蒐集,歡迎提供當年入
舉攤棚是違建;但是不是違建,須就建物本身來
時間,於是現場爆發公投盟抵擋警方、拆除隊逕
學通知、成績單、課表、作業、教科書、就
認定,而不是一有人檢舉,建管單位便認定是違
行拆除的推擠衝突。
學或工作時之照片等史料,「若現在不做,
建,建管處拆除攤棚的依據,邏輯不通。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牧師黃春生在第一時間到
在濟南路搭建攤棚的人民團體,除了公投盟
現場關心,指出市府拆除公投盟基地前夕,反年
以外,還有大愛憲改聯盟,反年改團體則是在立
改團體在立法院前高舉中國五星旗,公投盟一
法院門前中山南路上埋鍋造飯。自由台灣黨組織
向為台灣民主發聲,卻受到如此打壓,他覺得這
部主任李嘉宇說明,公投盟申請路權的過程一
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兩面手法,「拆公投盟基
向依法,且依序申請、報備,首先向新工處申請
地是政治目的,是他為了連任,吸引紅色及藍色
路權,之後向在地警分局申請集會,最後向建管
的選票。」他說,4 年前 318 學運,若無公投盟
處報備建物部分,因此公投盟在過去 10 年依法
固守立法院大門、阻擋警力衝入立法院,占領議
申請路權都可得到許可,近來卻屢次申請不到,
場的學生及民眾,很有可能快速被警力清場,在
所以改與大愛憲改聯盟合作,共用路權。
民主的運動上,公投盟占歷史重要定位。
話字撰寫《內外科看護學》,更是台灣第一 本護理教科書;1936 年設立的產婆講習所 使用日文教科書,專業知識配搭聖經經文。 呂旻芬說,期盼在護理史料蒐集中「找
隨著長輩凋零,將更難做。」請致電:062748316 轉 5157。
攝影/陳逸凡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教會消息
追憶黃晴美 友人辦追思座談 四二四刺蔣事件英雄 堅毅獨自承擔失敗後果 凸顯台灣民主化女性支撐角色
刺蔣案成員黃晴美追思會3月25日在二二八國家 紀念館舉行。(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424刺蔣案背後的女主角,鄭自 才前妻、黃文雄胞妹黃晴美,今年1月底在瑞典過世, 包括台灣社、台獨聯盟等多個台派團體,3月25日下午 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紀念會及座談會,懷念這位 424刺蔣事件的女英雄。 黃文雄感謝各界參與紀念會,表示黃晴美的故事鮮 少人知道,然而紀念會能座無虛席,令他感到欣慰,也 希望黃晴美的故事,能夠被更多人知道。致詞過程中數 次哽咽,並表示黃晴美「是刺蔣案的全面參與者,是位 革命戰士」,若用黃晴美自己的話來講,就是「我(黃
晴美)是更完整的女性」,不是歷史背景式的存在。 鄭自才在紀念會上回想起自己與黃晴美的革命感 情。他說,他與黃晴美可以說是一起追求台灣建國路程 中的播種者,但直到今天都沒有歡欣收割,然而台灣人 並沒有忘記晴美,只是台灣人不知道,曾經有位台灣女 性默默為台灣奮鬥的故事。 1970年4月24日,黃晴美親自將行刺蔣經國的槍枝 帶到現場交給哥哥黃文雄,鄭自才說,黃文雄負責開 槍,他負責刺蔣現場的偵察。事後黃晴美承擔刺蔣失 敗的後果,獨力扶養孩子、絕食營救丈夫,明知刺蔣失 敗的後果,是丈夫及胞兄都恐將失去性命,但因為愛台 灣,所以沒有反對。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陳俊宏坦言,自己對黃 晴美女士非常陌生,在紀念會前夕閱讀前衛出版社《黃 晴美紀念文集》,才認識了這位台灣精神典範的女性。 陳俊宏指出,黃晴美是天生的女性主義者,她接觸到美 國第二波女性主義、婦女運動的發展,是個非常有性別 意識的人。黃晴美面對自己的婚姻,無時不堅持自己的 性別精神,他作為長期投入人權運動及研究,也是如今 才認識到黃晴美這位女性,顯然台灣在集體打造歷史 記憶的過程裡出現問題,因此提出三點思考反省。 首先思考反省的是,民主國家應該是抵抗獨裁者的 記憶而不是對獨裁者的記憶,但台灣長期沒有推動轉 型正義,所以出現許多崇拜威權及其遺址的社會怪象, 這些都是民主國家不該有的現象。二是在過去政治運 動裡,女性都是背景式存在,除黃晴美以外,台灣還有 許多女性在民主化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是
推動陪審團制度 踏出司改第一步 【邱國榮台北報導】「綠色逗陣」3月24日下午舉辦 會員大會,選出新任理事長,由清華大學法律研究所教 授黃居正擔任,並且舉辦座談「台灣司改的前景」,邀 請黃居正及律師鄭文龍、監察委員陳師孟共同與談,並 建議以「陪審團制」有效率改變目前司法體制的醬缸文 化,改變不同審級判決結果相互矛盾的亂象,是司改踏 出可以成功的第一步。 鄭文龍表示,要看到司法改革的前景,就是將審判制 度改為陪審團制。目前司法院長許宗力堅持要推「國民 參審制」,是換湯不換藥,是黨國系統的繼續延續,只 要司法審判制度不改成陪審團制,相信總統蔡英文下 台後,遭到政治追殺的下場會比前總統陳水扁更慘。鄭 文龍表示,台灣人因為沒有宮廷文化,所以不理解政治 惡鬥的恐怖。 2012年《法官法》實施,當時因應法官退出政黨 所做的統計顯示,超過70%最高法院的法官是國民黨 員。鄭文龍說,民進黨執政若不 趕緊處理這個問題,以後就會害 了自己;陪審團制度在世界上許 多國家都在使用,但為何台灣不 要?鄭文龍說因為黨國系統要繼 續控制司法,司法可以是很好用 的統治工具、剷除異己的工具, 而陪審團制因是將審判的權力交 攝影/邱國榮 給擔任陪審的人民,這就可以超
2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過黨國體制,成功對抗國民黨的惡,也可成功抵擋民進 黨的笨。 陳師孟解釋「國民參審制」,是由3位職業法官及6 位平民去擔任裁判,3位法官是同一庭的法官,又是多 年同事,所以這是團結的少數,而參審的平民是抽籤進 入,彼此在過去並沒有認識,所以這是分散的多數,團 結的少數是法官,分散的多數是人民,表面上看似民主 的,但其實是掛羊頭賣狗肉;陪審團制度是打破法官的 權威,打破法官的團結,法官只是聽訟,法官不能做為 裁判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法官不判生判死,只能判輕 判重,將裁判的權力還給人民。 鄭文龍指出,陪審制可以保護政治鬥爭的受害者,有 陪審才能確立無罪推論原則,陪審員都是素人,反而是 法官因為每天看罪行,很容易陷入有罪推論。 擔憂人民素質不夠,不足以承擔陪審責任?陳師孟 表示,其實將權力下放,人民是會見賢思齊的。他以過 去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期間的政策 推動解釋,垃圾不落地,以及騎 機車要戴安全帽,起初輿論都不 看好這兩項政策,理由是人民的 習慣不好、素質不夠,但結果是, 因為人人會見賢思齊,結果政策 推 動 的 效 果 極 好,司 改 也 是 一 樣,推動陪審團制,是司改可以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群體記憶政治中非常值得去努力書寫的目標,要讓社 會知道台灣民主化過程中女性扮演角色。第三思考的 反省是,當前面對中國壓力,許多人開始質疑民主,寧 可犧牲自由也要到中國爭取經濟利益,但回顧台灣民主 化過程裡,並沒有考量金錢利益,而是理念支持的精神 去實踐民主運動,所以台灣人要書寫台灣人的精神史, 這對歷史來說,有起改變的作用,恢復歷史真相。 紀念會後邀請民報董事長陳婉真、台灣大學歷史系 教授周婉窈及陳翠蓮、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陳豐惠、哲學星期五創辦人沈清楷、台灣教授協會會長 林秀幸及共生音樂節總召蔡喻安共同與談。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10週年
台港互助 尋求政治新局 【邱國榮台北報導】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慶祝10週 年,3月24、25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港澳中、 各民族及台灣自由人權」論壇。團長林保華表示,期待 香港與台灣的反共青年多互動及認識,香港與台灣的 未來該要如何走,全靠的青年們相互摸索,相互幫助。 林保華想到今天香港的反共年輕人的孤立處境,他 哽咽說,香港給了他能夠作為自由人的生命,如今他要 幫助香港脫離中共統治,協助反中共的香港年輕人。他 說香港在英國治理期間,司法的獨立性可謂世界翹楚, 可是今天香港的司法已經淪為統治者的工具。他希望 台灣人關心香港,「他們身陷匪區,他們現在還能來台 灣,但幾年後,香港本土派來台灣應該是不可能了。」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退休教授李筱峰在致 詞時指出,2008年時任中國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 陳雲林來台灣,當時的總統馬英九政府的態度表現可 謂誠惶誠恐,例如2008年11月陳雲林訪問台灣參與第 二次江陳會談期間不能看到中華民國國旗,令他感到 好笑,畢竟國民黨政府是一個過去誓言反共的政權與 政黨,而且要全國青年人加入反共救國團,卻將「反 共」這兩字拿掉了,開始跟中共眉來眼去了。 李筱峰說反共是反中共,不是反社會主義,社會主義 有其先進與理想性,所反共的是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沒想到當時即興所想到何不成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 團」的想法,就組織起來而成立了。 第一場論壇「港澳中台自由人權」,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等現任與前任的學生會代表 與會,還有佔中運動代表的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 耀廷、前香港資深立法會議員劉慧卿、香港青年新政被 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游蕙禎、佔中義務律師團成員 桑普,以及被取消澳門立法會議員資格的蘇家豪;蘇家 豪因故無法來到台灣,以遞出書面報告的方式參與。 第一場論壇中,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 研究員吳叡人與香港學者對談,他表示,東亞地緣政 治,現在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猶如導致二次世界大 戰前緣、帝國主義間的衝突;地緣政治是國家層級的衝 突,弱小國家的利益會被犧牲,而這次台灣反共救國團 舉辦論壇所找來的朋友,都是在帝國夾縫中生存的弱 小者,此次論壇,是帝國周邊弱小者由下而上、互相伸 出友誼的手。吳叡人強調必須要有社會的力量作為支 撐的基礎,才不會被強權出賣。 第二場「多民族自由人權」,由西藏、蒙古、維吾爾 等民族代表及中國維權律師藤彪一起舉行圓桌會議。
教會消息
愛與犧牲的身體力行 新北市板橋「主基督榮光教會」日前爆出爭議,一 位長達10多年來居住在教會大門一側的街友,遭教 會內走出來的人士以灑水器噴灑其衣物,這樣的行 徑讓民眾看不過去,拿手機錄下上傳至網路。 若是平常有在關心教界新聞的朋友,應該都曾 對這間「主基督榮光教會」的建築留下深刻印象, 2016年底曾有媒體披露,該教會創辦人、監督許聖 使獨創一套宣稱可發財的「金錢儀式」,據報導,他 帶領信徒手持千元大鈔在空中揮舞,還將奉獻箱搬 到台上供眾人膜拜,宣稱可得到奉獻金額百倍、千 倍的收成。報導迄今在網路上都還能夠看見。
凡是曾接受正統基督信仰造就的信徒,應該都能 夠看出其中大有問題,奉獻的意義與真諦,從來就不 是貪圖更多的金錢回報,而是對上帝恩典的真誠回 應。不過話說回來,當今許多的教會雖沒有因為鬧出 糾紛而登上新聞版面,但是宣講的道理卻也讓人捏 把冷汗,關於時有所聞「奉獻能夠得到百倍千倍的 回報」「你敢奉獻,難道上帝會不敢給你嗎?」等信 息,實應謹慎判斷,切莫以偏差的心態走歪了路。 相對於主基督榮光教會的爭議不斷,這次遭到潑 水的街友反而成為值得眾教會反省的借鏡。該名街 友在媒體找上門時,不僅沒有生氣抱怨,反而認為
是自己影響到教會的形象。他表示自己因為篤信耶 穌基督,所以從11年前就來到教會門口居住修行。 在PTT裡,也可以看到討論這位街友的文章。許 多人表示這位街友逢人就會說「星期天要來教會」, 也有人表示過去感到害怕,但得知他會帶鄰近的盲 人前去用餐及坐車後而改觀,更有人表示自己曾騎 腳踏車在教會前發生車禍,當時這位街友上前保 護,讓他至今仍十分感激。 街友的信仰歷程與人生經歷,或許我們無法得 知,也不便有過多的美化,但從他所表現出來的行 為,卻給教會上了一堂課。一位不修邊幅的街友,有 如此美好的名聲在陌生人間流傳;而美輪美奐的教 堂,卻是各種爭議新聞不斷流出。 受難週期間,許多教會都會呼籲信徒減少娛樂, 專心思想耶穌為世人釘上十架的犧牲與苦楚。這樣 的反省,能幫助信徒貼近信仰的核心價值,不是榮 華富貴,而是愛與犧牲。期盼信仰不是曇花一現的 儀式,而是長達數十年每日不間斷的身體力行。
總委會籲美深化對台正常關係 第62屆總委會發表聲明 盼承襲70年代三大宣言力道 4月17至20日長女舉行年會 【林宜瑩台北報導】美國總統川普3月16日正式簽 署《台灣旅行法》,為要促進台、美兩國高層官員的交 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2屆總會常置委員會,3月20 日召開第6次會議時也決議通過,發表「深化對台灣的 正常關係」聲明案,肯定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落實《台灣 旅行法》,深化台灣國家主權與外交關係,其意義及影 響深遠,值得肯定與感謝。 由於這是第62屆總委最後一次會議,包括63屆總委 會總委也以參議員身分與會,在討論議案前,特別先通 過由總會總幹事林芳仲提出的「發表『深化對台灣的正 常關係』聲明案」臨時議案,以回應美國總統川普通過 《台灣旅行法》。 林芳仲表示,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 便設立《台灣關係法》以維持台美之間商業、文化及其 他關係的交流,但限定包括台美兩國的總統、副總統、 行政、國防、外交部長等高層官員互訪;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承襲1970年代發表〈對國是的聲明與建議〉、 〈我們的呼籲〉、〈人權宣言〉三次聲明以來,以先知 性的宣教發表「深化對台灣的正常關係」聲明案,就是 期望表達台灣國家、人民的願望與主張。 在台灣長期面臨中國企圖以數千顆飛彈對準、欲以 武力併吞、完全罔顧台灣國家主權獨立地位與外交發 展,以及中國甫通過總書記習近平任期無限制、形同皇 帝制,對世界和台灣深具威脅之際,美國通過《台灣旅 行法》有其實質意義與深遠影響。 「深化對台灣的正常關係」聲明──致美國川普總 統、有關國家及全世界教會,全文已刊載在《台灣教會 公報》3447期28版。 總委會中,也通過玉山神學院第11任院長、信仰教 制與法規委員會委員、美南差會董事會董事、新竹聖 經學院董事會董事、玉神董事會董事、長榮女中監察人 等改派銓衡、任命案,以及韓國宣教師邱昌完牧師續聘
總會教社鼓勵環保行動 東後寮得第一 【義工記者黃文瑜報導】為了落實信仰,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總會教社委員會推動實踐垃圾減量減塑,鼓 勵各教會、機構、大專中心於聚會用餐時,自備環保餐 具,用行動關懷「受造界」,從今年年初起,只要集滿 10次拍照記錄環保餐具使用狀況,就能獲得3000元獎 勵金,嘉義中會東後寮教會順利拿下第一筆獎勵金。 總會教社委員會總幹事林偉聯表示,環保活動從今 年1月3日起,開始接受申請,名額總計30個,只要將 會議或活動用餐時,使用環保餐 具的情形拍照記錄滿10次,並且 貼文到長老教會教會與社會委員 會Facebook粉絲專頁,依格式申 請,經認定後即可獲得全聯禮券 3000元獎勵,但每個單位只有1 次獲獎機會。至今僅東後寮教會 領到獎勵金,台南中會看西街教會 攝影/黃文瑜 少年團契則已申請成功,目前還剩
下28個名額,呼籲眾教會共同來響應環保愛地球,以 實踐信仰關顧。 「我們連回收再生都力行了!」東後寮教會牧師吳斯 凱表示,教會1年多前開始老人照顧事工,每日供餐並 使用環保餐具,不過當時因經費不夠,所有的餐盤、湯 碗、筷子、湯匙都是從二手五金店買回來使用,因此30 組餐具通通長得不一樣,勉強湊合用。因在網路上看到 鼓勵使用環保餐具的活動,從年初就開始記錄10次用 餐情形,獲得的獎勵金將做為長照 志工的慰勞金。 看西街教會少契輔導則在臉書 表示,教會為了吸引少年參加團 契,每週六晚上聚會前提供愛餐, 吃愛餐的人數也從原來12人增為 現在大約30人一起用餐,為了孩 子的健康又兼顧環保,在活動尚未 推出前,就已使用環保餐具。
案;另外還有總會客家宣教、教會禮拜與音樂、婦女 事工、性別公義、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傳播 基金會等條例修訂、捐助章程修改案。 由於已接獲長榮大學轉教育部函,核定長大補選陳 宗彥為第9屆董事,因退休牧師趙振弍確已辭去長大 董事職,嘉義中會也提出趙振弍牧師戒規解除案,並 獲62屆第6次總委會通過;針對「新竹馬偕兒童醫院 BOT案」,總委會也在臨時議案增列為關懷案,建議 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調查小組,再繼續進行調查並追究 相關責任;包括第63屆總會通常議會時間表及分組報 告主持人與書記案、花蓮地震災後重建計畫案、總會 2017年收支決算案等都被總委會接納通過。 另外,第63屆總會通常議會共26條議案,也在3月 22日於新竹聖經學院舉行的「第62屆總會法案討論 會」中完成討論,將送至4月17~20日於台南長榮女 中舉行的第63屆總會通常議會。
馬來西亞主日學團隊訪台 互交流宣教教育事工拓展 【邱國榮台北報導】馬來西亞衛理公會砂拉越華人年議會 施恩堂3月21日拜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中心,總會 教育委員會幹事李位鼎牧師親自接待,除了介紹總會教育事 工的主要目標以外,雙方並舉辦座談分享。 李位鼎向施恩堂牧師劉明及主日學同工共15人,介紹總 會教育事工的主要目標,是「為眾教會培育活出大誡命及實 行大使命的信徒」。李位鼎進一步解釋,教育中心不僅提供 一致化的信仰造就教材,也是訓練研習的中心,就訓練研習 中心的角色來說,中心提供了各種師資培育課程。 座談時,雙方分享教會主日學推展所面臨的挑戰。施恩堂 詢問該如何因應少子化以及師資培育問題?李位鼎回應,教 會應該去擴展宣教,「我們去宣教,就會看到有孩子進到教 會裡。」至於主日學老師人數不斷下滑,主因是雙薪家庭趨 勢增長,所以解決的方式應該是讓家長成為主日學老師。 李位鼎也帶領來訪的施恩堂主日學同工一行人,參觀教育 中心編輯部、發行室,以及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北書房。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3
專題報導
以復活精神疼愛台灣的青年 反服貿協議、慈湖潑漆 學子以行動落實信仰啟示 革新民主自由文化 【邱國榮、陳逸凡專題報導】2014年發生的318反 黑箱服貿運動(或稱太陽花運動)中,以學生為主體的 群眾占領立法院,時任中研院研究員黃國昌等22人, 被以煽惑他人犯罪等罪嫌起訴,但一審法官採認「公民 不服從」概念,全判無罪;2018年3月13日二審判決出 爐,高等法院仍判黃國昌等22人無罪。高院認為,當時 立委張慶忠欲強行通過服貿協議,有重大瑕疵,黃國昌 等民眾才以陳抗方式表達民意,符合民主價值,和民主 的體現,在上位有權力者,應傾聽民意。 在318反黑箱服貿運動期間,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成 立了24小時陪偵專線,提供民眾法律協助,而後更成 立義務律師團,號召多達400位律師參與。司改會擔起 「義務律師平台」的責任,4年來持續協助民眾提起自 訴及國家賠償案件。3月17日下午,司改會邀請當年協 助的律師們到捷運中山站地下書街分享心得與心情, 也邀請民眾分享有義務律師團陪伴的經驗。 義務律師平台召集人尤伯祥律師指出,318占領立法 院的行動,一直到幾十萬人集結凱達格蘭大道示威反 服貿,成功阻止了台灣被推向中國反民主自由的制度方 向,這是318運動的貢獻,也是意義所在,確保台灣目 前的生活面貌,而且繼續往進步的方向前進。 尤伯祥表示,此判決深化了台灣民主制度,並界定了
2014年3月18日,反對服貿協議的學生發起占據 立法院議場的行動。(相片提供/郭建宏) 法律不會只是確保秩序的工具,而是確保自由與正義。 「失序,反而是確保整體秩序及民主所需要的,無罪判 決是法院承認了這一點。」尤伯祥說,此判決證明司法 是人民的司法,法院是人民的法院,不再是統治的工 具,這是法院往民主方向前進的實質進步,「但若不是
慈湖蔣介石棺柩潑漆行動
幾十萬人上凱道聚集,台灣不會是保有目前這樣民主 的面貌。」 相較於318運動的判決逐漸明朗,理念亦逐漸得到社 會大眾認同,發生於今年2月28日的「慈湖蔣公陵寢潑 漆案」,同樣是由青年學子發起,卻仍被桃園地檢署依 毀損、公然侮辱公眾紀念處所等罪嫌偵辦中,在社會上 亦引發兩極熱議。為何這群年輕學子情願背負各種壓 力甚至責罵,以激烈的抗爭行動表達理念,仍有賴社會 大眾慎思明辨。 3月29日「青年節」,為的是記念當年中國青年拋頭 顱灑熱血,促成清帝國傾滅的改造。身處台灣,新而獨 立的國家認同逐漸明晰之時,我們也當思考究竟什麼 才是屬於台灣人的青年節。更重要的是,對於基督徒來 說,4月1日是復活節,耶穌以30幾歲的年紀,遭受世 人的誤解甚至唾棄,最終犧牲生命被釘死在十架,為世 人的罪來犧牲自己,為後世留下永恆的信仰典範。 在青年節與復活節到來的時刻,基於「釘根本地」 「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記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信仰告白〉精神,本新聞專題專訪「慈湖蔣公陵寢潑漆 案」青年,一探他們行動背後的堅持;同時也一窺早年 台灣初代信徒為信仰受到逼迫的歷史記載,以及在不同 的地區及時代,犧牲的精神如何成為當時人民的盼望。
慈湖蔣介石棺柩潑漆行動
周維理:尋求真實合一起點 羅宜:衝突能帶出對話空間 【邱國榮專題報導】長老教會第4代 信徒周維理表示,轉型正義的起步應該 要從蔣介石陵寢開始,民進黨政權繼續 延續復辟勢力,對獨裁者靈柩給予禮兵 及維護服務,是極其荒謬的事,潑漆行 動正是為了凸顯這個荒謬。 「 民 主 的 社 會 裡,怎 麼 還 會 有 陵 寢?」周維理說,這個問題應該可以被 討論,但令人不解的是,已經是完全執 政的民進黨政府,似乎不認為蔣介石靈 柩是威權象徵。除了支持復辟再起的群 眾痛罵潑漆行動外,支持民進黨政權的 群眾也痛罵,「可是我在長老教會卻受 到很多鼓勵及關懷。」周維理說他被啟 蒙投身台獨運動,與生長背景的信仰觀 懷有深切關係。 周維理說,家族長輩不少人是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牧師,因此從小耳濡目染了 長老教會推動台灣民主化的社運精神。 太陽花運動後,他又因接觸到台灣大學 土木系教授、自由台灣黨主席蔡丁貴, 於是開始逐步投身台灣獨立運動;而在 這次潑漆蔣靈柩行動中,周維理就是負 責攝影記錄整個行動過程。 周維理說,潑漆的目的不是為了要激 怒那些視蔣家是神主牌的群眾,就像耶 穌翻倒販售贖罪物,目的不是激怒猶太 人,「潑漆這件事的目的,我不敢說是 神的公義,不敢這樣妄稱,但是至少就
4
我們信仰價值來說,民主社會存有蔣介 石靈柩是十足荒謬。」 「的確,在同溫層以外的,認為我們 很偏激。」周維理說,基督徒及教會本 是多元,所以有政治光譜的多元看法, 也當然就有不認同台灣獨立的基督徒與 教會,因此,他也藉由選擇潑漆蔣靈柩 的行動,並且投書媒體表述自己是基督 徒,目的是希望基督徒群眾,能夠去重 新檢視威權對台灣的傷害。 講到威權對台灣的迫害,周維理表示 台灣人被迫害的歷史至今沒有獲得公 義。「基督徒的我們,沒有真的去了解 的話,台灣的教會是不可能合一的,」 所以轉型正義,教會都不應該迴避討 論;不同政治光譜的教會,都要正視也 是基督徒的蔣靈柩該被移除的這件事, 然後一起來討論,才會是教會真實合一 的起點。 周維理表示,基督徒在人類歷史上, 多次扮演革命性的先知角色,但也有 不少基督徒製造了人類的浩劫,教會回 顧歷史時,不能刻意漠視後者。當被問 到,如果被質疑基督徒參與潑漆行動 恐會讓人信仰跌倒,周維理對此表示, 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是他所信的聖經 教導,但若真有人因他潑漆的行為而 跌倒,那他會為跌倒的人禱告,為他擦 藥、為他服事。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邱國榮專題報導】七星中會台北東 門教會青年羅宜,目前就讀輔仁大學宗 教系四年級,他表示會加入潑漆蔣介石 靈柩行動,是為了促使台灣加速落實轉 型正義。 「紅色的漆,象徵黨國體制下被欺壓 的台灣人,以及二二八時期台灣人所流 的鮮血。」羅宜說,獨裁者蔣介石陵寢 的維護責任,不該由國家支出,民主國 家不該去崇拜或緬懷威權者。 羅宜不否認潑漆行動的確把奉蔣介石 為神主牌的群眾激怒了,他指出,社會 必須承認台獨與靠攏中國的意識形態的 對立始終存在,雖社會多數一開始認為 潑漆是暴力傾向,但他覺得,有衝突才 有創造出社會對話的空間,彼此才會有 對話互動過程,這是不能逃避的事情。 羅宜最早接觸到社會議題是反媒體壟 斷,投入社運則是在318反黑箱服貿運 動後。生長於教會的他,認為長老教會 啟蒙了他關注社會議題,進而使他選擇 投身隨時會有衝突發生的街頭運動。 羅宜說,在決定參與潑漆行動前,的 確有對同為基督徒的蔣介石該採取何 種立場的信仰思考。「蔣介石若是基督 徒,他不應該被膜拜,何況那地方(慈 湖陵寢)是非常具有威權象徵的地方; 蔣介石若是基督徒,他也應該不會希望 被人膜拜。我是基督徒,我有義務去做
某些行動去告訴大家,供奉蔣介石是不 對的。」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當天,羅宜一行人 進入蔣介石靈堂,朝靈柩潑漆,羅宜在 同時間移走了十字架。他指出,行動前 他有跟夥伴們表達潑漆對象是靈柩,強 調十字架有神聖性、是超然的,十字架 精神是他的信仰核心。十字架沒有受到 潑漆波及,羅宜說,十字架在蔣介石靈 柩前雖突兀,但他不希望記錄潑漆行動 的畫面中有十字架入鏡。 教會是社會縮影,教會當然有意識 形態迥異的基督徒,台派聽得懂也理解 潑漆行動理由,羅宜想對支持蔣氏威權 的基督徒喊話,「神是愛」是基督信仰 的福音核心,神告訴信祂的人,要愛鄰 人如同愛自己一樣,「然而你們認為我 們偏激,或是告訴我們要順服掌權者, 但其實,我們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希 望我們照顧這世界,除了順服當權者以 外,更重要是,我們要愛鄰人如同愛自 己。」他進一步說,假若政府當權者無 能去使人民愛鄰舍如愛自己,那麼,基 督徒有義務再去行動,使當權者的施政 能夠回到「愛的世界」。 羅宜再次強調,施政若不符合愛鄰 舍如愛己,基督徒有責任去向執政者說 「不」,採取行動,使社會重新回到上 帝所希望充滿愛的世界。
專題報導 高長決志莊清風殉教 史話台灣初代基督徒 【陳逸凡專題報導】論及1865年英國長老教會來台 宣教後的成果,不得不提到兩位初代信徒,分別是南部 首位聽道改信的高長,以及首位殉道的莊清風,他們受 洗時皆不滿30歲,也因信仰的緣故遭受迫害。 據高金聲所寫的〈高長伯傳記〉記載,高長某日因 生意虧本欲問卜王爺,預備牲禮往燒香,途中遇見民眾 圍聚,得知有人在傳「番仔教」。高長聽了後,就捨去 求佛的念頭,1866年8月12日決志受洗,雖然高長學 識有限,但「講道甚為熱切、語句淺白易懂,他勤於探 訪、待人親切」,盡忠事奉,頗受宣教師的器重。 受洗後的高長投身傳道,1868年4月11日,他在埤 頭(鳳山)受攻擊、受禁獄、進而教會毀壞、信徒受大
從清帝國到日本統治 台灣青年奮勇灑血淚 【特稿/林佩蓉】台灣的重重歷史結構中,因為多重 殖民經驗,我們在教育、媒體、經驗中堆疊出連自己都 說不出所以然的「台灣印記」。我們不會記錯自己的生 日,即使是戶口版或是出生版,清楚知道這樣日子的累 積,一年一年的,對生命成長的關聯、體力變化、意識 轉變。那麼,對於生長空間、時間密切相關的「台灣印 記」,亦即對自己國家的記憶,如何能忍受不清不楚, 並且還容許口耳相傳,混淆視聽。為了自己的記憶,為 了這地土上應該要有的印記,我們必須檢視現有的、 被約定俗成的習慣,其中,紀念性的節日就是一種,例 如即將到來的329青年節,這標記「中華民國黃花崗起
落實上帝國神學 【特稿/羅光喜】台灣青年的生活處境,若非悲劇便 是英雄史詩。悲的是政治上從遭受日本殖民連續到中國 殖民,經濟上則被剝削而處於赤貧,領22k還被嗆若不 滿就剩15k。時下青年雖無力買房,無法結婚,不敢生 子,但卻也英雄輩出,從二二八、美麗島、鄭南榕、到 太陽花學運,逐步討回台灣主權與民權。這些台灣青年 誠可媲美聖經中青年,「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 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 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 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 外邦的全軍。」(希伯來書11章32~34節)在各自的 時代,都服事了上帝保國、復國與建國的旨意。 建國在聖經意謂著上帝要建立列國,與建設列國至 合乎祂心意。世人本為一家,可各按宗族、語言、地理 立國。但巴別國一統天下,神不得不再次分散列國,並 呼召亞伯蘭另建一國作為祂啟示的背景團體。即便同 胞兄弟也能分建兩國,國際關係倫理乃是大的要服事 小的。以色列人寄居埃及卻受奴役殺害,神就通過摩西 拯救他們出埃及。猶大百姓被擄至巴比倫,上帝就公告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 言。你們的老年人要作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要進 行復國建國救恩(約珥書2章28節、3章1~15節)。 詩人祈求:「神啊!願列邦稱讚祢、願萬國都快樂歡
迫害。根據當年馬雅各傳回母會的報告指出,高長某日 行走在街上,看到一婦人帶了包袱要離開家,正受其親 屬阻擋。據聞她要逃離虐待她的夫婿家,並要跟著朋友 上禮拜堂。旁有人喊叫說:「她一定是飲了天主堂的毒 水發狂了!」同時也說禮拜堂亦屬天主教的。 當時高長覺得該辯明,就說到:「我們不屬天主教, 我們不但非險惡,是良善的……。」高長還沒講完,立 即受到毆打。高長跑進一讀書人家避難,讀書人雖受 持刀威脅,仍掩護高長跑到衙門求助。當時官員出來審 辦,婦人澄清她沒有喝過高長的茶,也不認識高長。 然而民眾情緒激昂,官員仍決定收押高長,打算留待 日後調查。押送高長往獄時,眾爭搶人,於是官員為了 保護高長的安全,不得不親身帶他到獄前。不過馬雅各 在報告中也特別點出,持刀威脅的暴徒其實就是衙門 的差役,顯見當時宣教環境的艱難。 至於第一位殉教者莊清風,根據馬雅各的助手黃嘉 智的文章記載,莊清風某日從淡水帶著行李走到旗後 來找禮拜堂,人家問他怎麼來的?他回答曾到了廈門寮
仔後醫館接觸到道理,主開了他的心門,返抵台北後, 聽聞旗後有人在傳道,所以從台北一直步行下來。 當時他暫住於禮拜堂,每日勤讀經句,有時講些道 理給醫館患者聽,也到三塊厝講道利益人,並於1867 年3月10日受洗。馬雅各見他實在熱心,准他在醫館協 助;再過不久,因為缺傳道人,就用他做傳道人了。 不過遺憾的是,1868年4月24日,莊清風在舊城 (左營)受暴徒包圍打死,成為長老教會第一位殉教 徒。據黃嘉智記載,當暴徒在追莊清風的時候,他一度 跑入一間房屋,屋主表示,如果莊清風肯說他不是信 徒,就敢保護他,不過莊清風表示自己已入教,不能說 謊。屋主因此不敢收留,莊清風遂被打死。 莊清風的殉教,起因於妻子不肯入教,妻子逃到左 營躲藏,莊清風前去找人時,有人高喊「入教人要捉 人!」當時風傳外國宣教師逼人入教下毒殺人,鄉眾驚 惶之際,庄人齊集至數百人多,附和喊殺毆打。庄民周 忠後來認供,他當時正在劈竹子,一時激憤就往莊清風 身上連番砍去,莊清風登時斃命,死時僅29歲。
義」者的犧牲,提醒國人要有緬懷先烈的精神,如此行 之已久的節日,仍須被提問:先烈與緬懷的指稱及對 象,黃花崗在中國,不在台灣。本文無意評析因黃花崗 起義的內容以及台灣因著國民政府統理,必須在日曆上 標記329青年節的意義,僅就台灣的青年精神,作一例 來相應,青年節,台灣青年很精采。 1895年清帝國將台灣割給日本,巡撫唐景崧招兵買 馬,預備抵抗日軍據台。苗栗銅鑼灣秀才吳湯興招集家 鄉的義勇,並進行團練。吳湯興生性豪爽,以俠義聞名 於鄉里,飽讀詩書,亦積極投入鄰里事務,熱心助人, 年紀輕輕即累積很高的人氣,當他受命招募義軍時, 短短時間就有2000多個鄉民投入麾下。1895年6月中 旬,日軍南下新竹,吳氏扼守大湖口,與日軍激戰。後 因彈盡糧絕,退入十八尖山,與另一抗日軍隊:新楚軍 合攻新竹。復因日方援兵至,於是撤往彰化地區。「八 卦山之役」彰化義軍守將多戰死,吳氏率師上山接應, 於槍林彈雨中,奮勇殺敵,最後中彈身亡,得年35歲。
為了保衛家園,書生也要奮起,吳湯興靜靜的準備迎 戰日本的近衛師團。最終少不敵眾,吳湯興與眾青年如 星般燦爛的生命,就此殞落。吳湯興不是孤例,戰死在 八卦山上的人數遠超過黃花崗上的72人。吳及其同境 遇者,都是允文允武的知識文人,識台灣存滅為己志, 不斷召喚有良知的青年團結奮鬥;在其之後的日本近代 化統治,1920年代世界思潮、啟蒙覺醒,再一次將台 灣青年聚集,「台灣雖是帝國的台灣,也是台灣人的台 灣」,彷彿可以看見另一世代的吳湯興們,振臂疾呼並 且奔跑在社會運動場上的身影。 從清帝國治理的末年到日本統治,台灣青年一直擔 任「救亡圖存」的角色,他們的使命感,從文本知識、 從實際觀察,腳踏實地的從鄰里、社區出發,投注熱 情與關懷,他們的生命與台灣的發展,緊密相連。這是 台灣青年,他們的德行事績,更值得國人紀念,成為記 憶,並在日曆的一頁,標記青年之日,台灣未來。(作 者為國立台灣文學館助理研究員)
呼。」(詩篇67篇3~4節)啟示錄則總結:「列國要 在城的光裡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將自己的榮耀歸與那 城。」(啟示錄21章24節)顯示上帝國中有國,列國應 讓自己的國家成為一個能進天國的國。 成為一個能進天國之國家,乃是上帝旨意行在其地 如同行在天上的國。在這國中,食衣住行育樂醫療都是 免費且無匱乏,如同在伊甸樂園,衣食無慮。也如同嬰 孩在子宮中,受母體維生保護。因在原創之初,或未來 上帝國新天新地的滿全,所有維生必需品並無買賣,也 不計較有做工才有飯吃。生與活本就是上帝創生目的, 也受上帝供給。但墮落人世,並不創生萬物,卻製造金 錢買賣,甚至藉此壟斷資源讓他者因缺乏而致死。凡此 種種都敵對上帝,也違逆上帝國的經濟原則。 上帝國的政經原則是濟弱扶貧。按神所令:「在你 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 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 果子;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利未記19章9~10節)「每逢三年的末一年, 你要將本年的土產十分之一都取出來,積存在你的城 中。在你城裡無分無業的利未人,和你城裡寄居的,並 孤兒寡婦,都可以來,吃得飽足。」(申命記14章28~ 29節、26章12節)耶穌初傳福音時說:「主的靈在我 身上,因祂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我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 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章18~19 節、以賽亞書61章1~2a節)當時,祂的年紀才約有30 歲(路加福音3章23節)。(作者為台南神學院教授)
他山之石
行道,眾志成城 【陳逸凡專題報導】隨著中國政府統 治日趨緊縮,2014年香港民眾爭取真普 選權利,由學生發起罷課、占領中環等 地的「雨傘運動」,黃之鋒身為主要推動單位學民思潮召集 人,一夕為世界所知,曾登上美國《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 亦獲選為當年25名最具影響力的少年之一。 2015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主辦的「教會日」活動中,曾邀 請黃之鋒來台演講,他在基督教家庭長大並長期參與教會服 事,指出信仰是幫助他投身社會運動時很大的驅動力,呼籲 「基督徒聽道更要行道」,基督徒除了讀經與禱告,必要時也 應該上街發揮影響力去改變社會。 黃之鋒自14歲開始參與社會運動,他所受的信仰教導告訴 他「不能只是聽道、更要行道」,父母也十分支持他投身公 共事務;但在教會中有時仍會受到質疑:「基督徒只管屬靈 事就好」、「參與社運實在過於激進」、「誰才是真正的行公 義」。 對於有的基督徒認為關心社會只要為這些事禱告就好,黃 之鋒反問,為什麼找人參加教會活動時,除了禱告也會做出邀 請的動作,然而面對抗爭或社會議題卻只需要禱告?他引用 雅各書1章22節:「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 哄自己。」認為基督徒有能力就應該以實際行動去改變社會。 黃之鋒認為,為了香港有更好的未來,年輕世代一定要站出 來,若是要長期作戰,更需要年輕人進入體制內改革。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5
教會消息
#MeToo 運動 我們接住你 勵馨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啟動關懷專線 協助性別暴力受害者安心尋求協助 【 邱 國 榮 採 訪 報 導 】反 性 騷、反性侵的#MeToo運動襲 捲全世界約5個月後,在台灣, 經一位匿名者3月10日於臉書 「爆料公社」轉貼文,揭露有 體操女選手讀國中時,遭某國 小 專 任 體 操 教 練 於 其 家 中、 體 操 館、汽 車 旅 館 等 處 多 次 性侵,也因此不禁讓人要問, #MeToo在台灣,究竟還有哪 些未爆彈? 勵馨基金會和法律扶助基金 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2019年將在台灣舉行,紀惠容(右)擔任新任主席。 #MeToo運動襲捲全世界,據聯合國估計,現今全球約有3分之1的女人受 會3月21日共同召開「#MeToo 暴,所有國家都應為受害者設置安全的庇護所。(相片提供/勵馨基金會) 還有哪些未爆彈?」記者會, 號召社會共同響應#MeToo運 動,同時啟動「#MeToo勵馨接住你」計畫,提供「勵 但伊藤詩織並沒有就此灰心,她在日本婦女團體的 馨接住你」專線02-89115595,並且結合法扶提供法 陪同下,3月份在紐約的第62屆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 律諮詢;4月21日將在自由廣場舉辦「多陪一里路 , 會(CSW)會議中召開記者會,控訴她在日本遭受到 #MeToo大遊行」,透過遊行的力量,希望串連更多的 的不公對待,給予日本政府極大壓力。 力量,要求政府全面檢視性騷擾與性侵害申訴機制。 「說出來是性別暴力創傷復原重要的第一步。」紀 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性侵通報案件共1萬4217 惠容說,為了鼓勵更多受害者說出來,勵馨全力支持 件,單就勵馨服務的性別暴力受害人數也有1201人。 #MeToo運動,並且啟動「#MeToo勵馨接住你」計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目前台灣的#MeToo 畫,不論事隔多久,只要受害者想說出來,勵馨都願 運動非常黯淡,這絕不是因為沒有受害者,而是因 意傾聽,並且提供法律協助及創傷復原的協助。 為我們社會太考慮關係勝於事實,因為關係勝於事 法扶基金會執行長周漢威表示,性騷擾和性侵害案 實而分不清是非,導致受害者不敢站出來。她說,整 件不同於一般刑事案件,涉到更多人的情緒、情感、 個亞洲除了韓國,各國也有這種趨勢。日本東京放送 精神及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的複雜網絡,因此必須 (TBS)前實習記者伊藤詩織率先打破日本的沉默, 用更細緻、體貼、深入的方式去處理,尋找有性別意 揭露她曾在2015年實習期間,被時任TBS華盛頓分社 識或相關案件經驗的律師共同協助,給予真正幫助, 社長山口敬之迷昏後遭到性侵害,但案件無疾而終, 讓受害者不會遭受到二度傷害。他特別提到許多場域 她飽受流言攻擊,最後黯然離開日本。 將性騷擾視為合理性剝削的潛規則,這必須被打破。
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來台舉行
紀惠容接任GNWS主席 【邱國榮採訪報導】紐約時間3月16日,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紀惠容被推舉為「全球婦女安置網絡」(Global Network of Women’s Shelters, GNWS)新任主席,也成為世界婦女安置基 金會董事長,準備承接2019年在台灣舉辦的世界婦女庇護安置 大會,屆時將有來自全球120國家、2000位代表來台參加4天會 議,而紀惠容也是亞洲婦女安置網絡的發起人與現任主席。 紀惠容在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非政府組織CSW62合辦的 平行論壇中指出,全球估計有3分之1的女人受暴,此對應的數 字相當於10億,如此驚人數字,但她們要逃到哪裡去?紀惠容 說,所有國家政府都應該為婦女設置安全的庇護所,給受暴婦 女一個安心的住所,讓她們有機會重新出發。 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將匯集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人士, 促進庇護所領導人之間的溝通和參與度,確立未來所面對的課 題、做法與行動方向。紀惠容簡介了2019年將在台灣召開的 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同時向全世界推廣台灣。屆時除了邀 請歐美國家,也會號召發展中國家共同參與盛會,促成國家、 區域與子區域間相互學習,讓世界各國看見台灣政府積極推動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成果。 透過世界性大會,也期待被孤立、處於在資源稀少的發展中 國家的人,有機會相互了解,並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區域的庇護 所夥伴建立聯繫,因相互團結和集體意識賦予其權力,使發展 中國家發展出更強大的動機,服務更多有需要的人。 這次平行論壇由聯合國CEDAW委員Bandana Rana開場演 說,她表示,很榮幸在擔任8年世界安置網絡的主席後,將此 責任重擔傳承給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她也強調,現今婦 女安置資金與庇護所的數量仍然不足,未來的路還很長,希望 世界的婦女團體未來能加強倡議,讓婦女過有尊嚴的生活。
林園復活傳愛踩街 慢飛天使分送彩蛋
插畫家關懷受暴兒 蒙古兒童來台演出
【林婉婷整理報導】復活節是記念耶 穌的受難與復活,在帶著新生之意的 節期,伊甸基金會與高雄眾教會於3月 17日上午舉行「復活傳愛暨兒童發展 篩檢」活動,高雄中會中芸教會、林園 教會等亦參與其中。整場活動約有300 多人參與,一起踩街分送彩蛋,傳遞愛 與福音。從林園圖書二館到伯特利幼兒 園,估計分送出1500顆復活蛋。 今年為伊甸基金會第5年舉辦復活節 傳愛活動,藉由遊行傳遞福音,活動現 場幼兒發展篩檢站則進行早期療育資訊 傳遞。小朋友們在巧思裝扮下,走上街 頭與人交流,是難得的社會體驗。看著 孩子們傳遞祝福給社區居民,對家長們 來說也是一種鼓勵。 發展遲緩兒童的辛苦,家長也一起承 擔,若有成長,也是一起向前。有位5歲 的慢飛天使是重度自閉症患童,無法表 達需求與情緒,時常有自傷、哭叫等行 為,讓母親心力交瘁。某次母親主動詢
【林婉婷整理報導】今年台灣世界 展望會「終止兒童受暴、你我挺身做 到」行動代言人為插畫家我是馬克、 Duncan,和爽爽貓作者SECOND,3月 19日前往蒙古烏蘭巴托,在5天4夜行程 中與受助家庭交流。 D u n c a n去年曾與台灣世界展望會 前往印度關懷兒童,此次前往展望會 在烏蘭巴托的燈塔關懷之家(R u d e m House),那裡收留曾經受暴的孩童和 青少年。有的孩子失去雙親、有的至親 入獄、有的被拋棄。來到關懷之家,孩 子們交朋友、受教育、重拾夢想,甚至 學習原諒傷害他們的人。2014年數據顯 示,蒙古近一半人口居住於首都烏蘭巴 托,受經濟成長停滯影響,貧困家庭遭 逢失業、失學、衣食與疾病等困難,由 於生活壓力,更衍生出家暴問題。 插畫家馬克的創作常能見到他對人與 社會的觀察,去年也曾與Duncan前往印 度關懷。他在臉書上分享為受助家庭搭
6
相片提供/伊甸基金會
問早療據點老師如何禱告,並天天為孩 子及家庭禱告。母親漸漸變得開朗,負 向思維減少許多,相對地耐性增加,而 孩子也較能自我控制。除了家人對孩童 從逃避到接納,在家長主動分享後,鄰 居也更能體諒孩子與家長的辛苦。 伊甸基金會鳳山早療中心主任曾雅鈴 表示,過去服務林園地區慢飛天使過程 中,發現當地早療資源不足,很多家長 把孩子送到鳳山、小港、前鎮等區域接 受早療服務,舟車勞頓,為減輕家長重 擔,2009年成立林園早期療育資源服務 據點,設立在中芸國中內,與在地幼兒 園、教會、學校合作,共同推動社區化 早療服務。如有早療服務需求,請洽林 園早療據點,電話:07-6433361。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建蒙古包的經過。雖然身為門外漢,不 能幫上什麼大忙,但看見單親媽媽靦腆 喜悅地帶著3個孩子走進帳中,內心非 常感動。他反省,人的價值不是戶頭裡 的數字,而是讓別人能幸福地微笑。 爽爽貓的作者SECOND作品在泡麵、 安全帽到日本電車上都能看見,他在臉 書上直播分享心情,提到加入蒙古藍天 兒童合唱團歌唱,讓孩子們找回自信。 藍天合唱團為燈塔之家於2004年創立, 讓流浪街頭孩童以歌唱找回快樂。4月 13至15日藍天合唱團受邀來台,於台 北、高雄、花蓮舉行「Stars in the Blue Sky——終止兒童受暴音樂會」,與台 灣世界展望會培訓的「台灣兒童合唱 團」一同演出,歡迎大家參加。
相片提供/展望會
教會消息
基督教如何與性別人權對遇? 陳文珊:宗教與人權張力非台灣獨有 應重新發現歷史、真誠面對、善用人權語言溝通
屏東中會教育部
陳文珊主講基督教與性別人 權。(攝影/陳逸凡)
【陳逸凡台南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 國際特赦組織台南39小組、長老教會青年陣線等合辦 「基督教與性別人權的對遇」座談,3月23日晚上於台 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聚珍講堂舉行,由玉山神學院 助理教授陳文珊、國際特赦組織台南39小組成員鄭竹 梅、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潘蓓臻與談。 陳文珊回顧歷史指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1970年 代戒嚴體制下基於信仰發表關於政治、語言、人性尊 嚴等宣言,被視為人權先鋒。然而近年在性別人權議題 上,讓許多過去同為人權奮鬥的朋友感到詫異,宗教力 量不僅沒有成為爭取性別人權的助力,反而成為阻力。 「其實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陳文珊指出,聯合 國人權公約預見這樣的問題存在,因此在《消除對婦女 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中特別提到宗教、族 群、傳統文化對婦女的歧視,國家應該想辦法改革。 《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ICCPR)第18條提到,宗 教自由或良心自由應該在合理限度內,不能無限上綱, 就是預見宗教自由可能與其他人權價值衝突,包括公共
福祉、他人的基本人權跟自由、社會安全等領域,「可 是在台灣我們很少意識到這個部分,所以才會感覺好像 在這一波性別人權運動出來反對的都是宗教人士。」 陳文珊以自己在玉山神學院教書的經驗指出,在人 權議題對立時,原住民也會宣稱自己擁有傳統文化與 社群權利。她以外國學者的研究指出,傳統文化與人權 價值的對立其實表現在很多方面,不單是同婚,包括父 權規範、財產分配、重婚、離婚、一夫多妻等,都可能
鯤喜灣文化季
與社會法律規定產生衝突與張力。 「台灣基督教會呈現的,其實是一種全球的面向。」 陳文珊提醒,面對這樣的衝突,其實已經有很多地區的 人走在前面,有很多不錯的策略值得參考,可以運用在 解決社群權利及自由主義傳統之間的張力。 包括「重新發現歷史」,毛利人、南非、辛巴威原 住民就曾認為同性戀不存在原住民民族中,認為是西 方文明的產物,「然而既然不存在,為何會有禁忌?」 透過重新發現歷史,就會發現歷史並不是想像中的樣 貌。或者「真誠面對」,說明社會現實狀況,包括基督 教過去走過很長的路,嘗試融合「基督徒」與「女性」 這兩種身分;「善用人權的語言」,包括引用國際人權 公約;其他還有鼓勵社群內的對話等,不過這些過程都 需要時間。 潘蓓臻及鄭竹梅則分別從國際人權公約及台灣人權 運動的脈絡,探討性別人權「反歧視」的重要性。在發 問時間裡,包括來自信義會的基督徒青年,亦提出敏銳 的觀察與疑問。
亞洲朝陽聯合團契
認同生使命 牧養有策略
灣裡迎社區 導覽小旅行
勞基法修正 青年面挑戰
【林婉婷屏東 報導】教會團契 缺乏活力、同工 像無頭蒼蠅嗎? 團契設立充滿美 好想像,但實際 攝影/林婉婷 運作總有落差, 面臨挑戰也缺 乏應對之道,屏東中會教育部3月24日舉辦「牧養有策 略」培訓,邀請中華發光使命協會副秘書長、資深青少 年工作者洪中夫牧師主講,帶領學員在教會團契、課程 與活動等課題上,一步步從異象、藍圖走向執行策略。 洪中夫提到,身處團體就要有規劃,不能隨心所欲。 在場並非每個人都是牧者或長執,但身為教會一分子, 就要思考、決定教會的未來。教會有領導者、引導者、 牧養者,面對不同時機與群體,要展現不同特質,將人 才擺對位置。青少年事工中,引導者很重要,「問好問 題比給好答案重要。」給予青少年時間成長,而不是急 著解決當下問題而扼殺他們的可能性。 教會在為團契、活動與事工擬定計畫時,首先會有目 標,最終極的藍圖稱呼就是來自上帝的異象。團隊能夠 認同目標,就會產生使命感。使命感可讓人在執行時不 會迷失,疲累時也能轉化為動力。有了異象、使命,接 下來就是策略。為讓大家學習團隊合作與互動,洪中夫 安排一系列分組遊戲,也適合放在教會團契使用。 破冰有數字拳、視線對對碰、視線傳傳樂與童年趣事 大風吹等,重頭戲是所有人戴上眼罩圍圈,每個人想辦 法與對面那個人交換位置,但最終要維持團隊圓形。眾 人討論各種策略:牽手轉圈、分組交換、定格繞走等。 一開始四處亂走,最後互相提醒、默契十足完成。 遊戲後,洪中夫分發各種情緒與事件小卡,每人選擇 代表心情的小卡,彼此分享遊戲中的感受。有人說感受 到團隊合作從混亂中逐漸產生,另有人說遊戲讓自己回 到童年,像孩子般快樂,還有人感受到彼此連結。
【陳逸凡台南報導】台南市南區鯤鯓、喜樹、灣裡三 地合辦的「鯤喜灣文化季」今年邁入第8年,3月24至 25日盛大舉辦,不僅有風味餐、喜市集等吃喝玩樂活 動,也推出不同路線輕旅行,由專人導覽體驗在地歷史 與文化。台南中會灣裡教會今年首次參與,除開放教堂 提供導覽參觀,更挑起大梁演出主舞台壓軸戲劇。 「教堂裡沒有神明是要拜什麼?」「祭壇上的空椅子 要給神明坐的嗎?」看似滑稽的問題,卻是從未接觸基 督信仰的人最真實的疑問。灣裡教會長老朱健智、會友 李國林負責導覽,介紹十字架及焚而不燬的象徵意義、 教會聚會型態、長老教會為何叫長老教會等,從未踏進 教會的參與者無不瞪大眼睛聆聽,感到新奇又陌生。 灣裡教會牧師余心玫表示,教會去年首次推出週末 戲劇營,邀請社區大人和小孩參與,未來更期盼能夠從 撰寫劇本開始,以戲劇講述在地社區的故事。灣裡商圈 理事長看到宣傳單後,主動邀請教會參與社區舉辦的 化妝遊行,余心玫認為這是踏出教會與社區互動的好機 會,而教會的遊行隊伍精心打扮也確實大獲好評。 為籌辦鯤喜灣文化季,灣裡萬年文史協會總幹事主動拜 訪教會,表達眾人想認識教會的意願,將教會列為小旅行 首站景點。因文史協會導覽員對基督信仰陌生,因此特別 由教會派員導覽,以 居民聽得懂的語言介 紹教會。 距離教會數百公 尺的主舞台表演不間 斷,灣裡教會則擺攤 以免費遊戲吸引孩童 目光,只要將球投入 洗衣籃就可以換取貼 紙、卡片及拼圖,成為 熱門攤位。未來教會 也期盼與在地社區的 攝影/陳逸凡 文史團隊更多連結。
【義 工 記 者 黃仲綸台中報 導】1月10日 立法院三讀通 過《 勞 基 法 》 修法,在工 攝影/黃仲綸 時、休 假 等 規 定 上,以「彈 性化」為名給予勞資雙方更多協調空間,卻遭受民間 強力反彈。3月19日,亞洲朝陽聯合團契舉辦「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講座,邀請時代力量新北本部 執行長陳志明分享《勞基法》未來執行上可能產生的困 境,讓未來直接面對新法衝擊的契友進一步認識。 陳志明指出,每月加班上限上修至54小時,依據為 何至今不明,法案文字模糊可能導致工時破碎化,有損 勞方權益。修法期間經常有民眾提供實際發生的案例, 顯示勞動權益在修法後可能更加惡化。尤其本次修法將 許多彈性措施交由勞資會議決定,但事實上台灣工會覆 蓋率僅7.62%,沒有工會保護的勞工對資方提出的要求 幾乎毫無招架之力。此外,加班時數上限的規定,對勞 檢人力不足的地方政府來說,執行相當窒礙難行,對於 勞動現況無改善作用。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時,時代力量 與蔡英文擁有相同的立場,選後時代力量不斷兌現選舉 支票,但民進黨卻有許多改變,不僅與當初立場相左, 甚至更「有效的」運用警力排除抗爭。 台中大專中心工作者蔡恆偉傳道說,設定這個題目是 盼望大專學生更理解未來在職場可能面臨的挑戰。一位 畢契告訴他,《勞基法》修正通過隔日,就收到店長出 示同意加班換補休的勞資同意書,要求他簽字,顯然修 法產生更多問題。現在青年一踏出校門就要面對勞動條 件惡化、低薪甚至失業、貧窮這些挑戰,不再是努力就 有成果,牧養時更感受到這樣的困境,教會應該有更多 關注。有剛畢業的青年表示,雖對未來感到迷惘,但開 始明白勞動權益的重要性。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7
教會花絮 新使者雜誌
愛的書信 溫暖伴受刑人
丈夫卻在22日駕車到她家施工道路上,阻擋車 輛進出,癱瘓施工。 據了解,在泰安鄉蒐購原住民族土地,逐步
台灣羅馬字協會等
台語讀劇 展現母語之美
黃威融以楊牧的詩〈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
地已不是新聞。依照法律,原住民保留地僅准
馬萱人則說,本想將《國界上的漂流者》做成
許原住民相互買賣,但溫泉業主卻透過特殊管
食譜,請國際難民介紹家鄉味,但考慮到其生
道找到願意代購土地的原住民,方便業主規避
活現實,無法執行。採訪前,必須先跟律師聊
法律限制,興建溫泉會館。
個案,層層過濾後做探訪,找出願意受訪者,因
曾玉琴指出,苗栗縣泰安鄉到處林立的溫泉
過程中沒有通譯,故會有溝通不良情形。馬萱
會館飯店,其中不少知名會館其實是違建,原
人提醒,大家必須關注國際難民,因為台灣國 際地位不明確,很多國家至今認為台灣附屬於
因是掮客整合的土地中有零星的水利地或林 年起,與更生團契合作每年贈送聖誕特刊給受
分會執行秘書楊淑玲律師分享成書過程。 問題〉為開場,討論公義、理性與浪漫、理想。
整合成一片可建築溫泉飯店的建案用地,在當
【陳逸凡整理報導】《新使者》雜誌自2004
正、執行編輯兼訪問撰稿人馬萱人、法扶新北
地,也就是占用國有地的業主可能是被買低賣 高的土地掮客欺騙。
【林婉婷高雄報導】你知道獨角仙、水蠆 (蜻蜓稚蟲)、孑孓的台語怎麼說嗎?你曉得
中國,不承認台灣國籍。無國籍的恐懼若在某 日降臨,台灣人也會需要幫助。
刑人,以溫暖、陪伴的文字和受刑人分享耶穌
泰中教社部23日前往現場關心,部長撒盎
台語讀劇充滿情感之美嗎?3月25日虱目仔台
王弼正分享,拍攝時為保護當事人,多數拍
基督誕生的愛與喜悅。2017年起,除了透過更
斯.尤命牧師表示,教社部去年11月就開始關
語讀冊會、打狗台語開講社與台灣羅馬字協會
攝背影,但他仍在受限構圖中呈現當事人的生
生團契協助外,也主動與第一線獄政工作者建
心此事。如今,黃姓議員的丈夫竟為土地利益
等單位,於高雄手語之家舉辦世界母語日紀念
活點滴。有時為讓當事人卸下心防,他會陪著
立聯繫,直接了解個別監所的需求,更在今年
施暴傷人,教社部不排除展開封路行動。至於
活動,邀2016年阿却賞繪本類得獎人劉素珍帶
去工作、運動、買菜等。楊淑玲則講述外號蘆
復活節推出「愛的書信」事工,助受刑人透過
何時開始封路行動,有待4月中旬以前召開的會
小朋友趣味講演作品《Lâi Chhit-thô》,另外還有
洲阿財的印尼逃逸外勞黃道志案例。因老闆跑
書信與外界保持連結。
議決定。(相片提供/陳弘毅)
讀冊會和開講社等成員讀劇《風颱雨》,談論
路無法拿回護照,成為無國籍黑戶,在台30
台灣土地規劃與徵收歷史。
年,擔任義工救生員,搶救無數人性命。透過
這次行動中,新使者連結台中監獄及桃園、 高雄、台中女子監獄,贈送受刑人信紙、信封 套組。每款信紙正面可書寫,反面則設計為見 證文字,讓寫信者和收信者都有機會讀到動人
台南中會南門教會
會友書畫聯展 歡慶85載
《Lâi Chhit-thô》是童趣生態繪本,內容講述小
各方幫助,阿財在前年獲得居留證。但有更多
女孩在雨天遇到許多急著避雨的昆蟲,善良地
不為人知、需要幫助的人,躲藏在社會角落,
將牠們邀請回家玩。現場小朋友帶著昆蟲手繪
不敢出聲。(攝影/林婉婷)
的生命故事;信封背面設計有經文,盼寫信、
頭套,扮演不同角色,劉素珍帶領現場大小朋
收信雙方都能因上帝的話語得到鼓勵、祝福。
友以台語認識各類昆蟲的出生、覓食與天敵。
今年「愛的書信」主題「生命愛流動」,
過程中,若有人答題正確,全體就要拍手與呼
「愛」取台語諧音「要」之意,帶出唯有主愛
喊口號鼓勵。由於小朋友和家長、老師們積極
能使生命更新、流動的信息。〈育琪的397元〉
參與,現場掌聲歡呼不絕。
〈原來我也可以〉〈海邊的曼徹斯特〉〈每個
讀劇《風颱雨》,改寫自陳明仁小說劇本集
早晨這些都是新的〉等4則故事,期盼帶出復活
《路樹下ê tō͘-peh-á》(路樹下的蟋蟀)中的故
助理訓練 障礙者得自立
事。《風颱雨》開宗明義談到,台灣多颱風,
節的信息:基督的受難與救贖已經帶來了新的 【義工記者李明翰台南報導】台南中會南門
是上天安排的命運?或是民怨累積而成?風颱
新使者預計贈送1萬份「愛的書信」套組到
教會於3月25日主日禮拜後舉行「設教85週年
雨是指颱風過後屋毀人傷仍大雨不斷,可謂屋
監獄,經費20萬元,邀大家一同加入,共創愛
會友書畫聯展開展禮拜」,現場會友在牧師的
漏偏逢連夜雨。故事講述主角阿明小時候看識
生命,祂要罪人悔改,接受新的生命。
屏東障福中心
的循環。若有負擔於這份事工,歡迎以1000元
祝福下,一同欣賞各式水墨、書法、油畫、水
字的地主以矇騙方式奪得他們祖傳土地的所有
(25份)為單位,或不限金額奉獻,郵政劃撥
彩、攝影作品。作品排設在一樓交誼廳,成為
權,他們家族必須辛苦工作應付地主收租,某
【林婉婷整理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基金會
一個獨特的藝文空間,主題包含花草樹木、古
次颱風後,田裡收成不好,地主又將唯一的水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近年來積極推動身心
新使者雜誌,帳號:50210956,註明為「監獄
厝、教會街景、人文影像等,皆展現出作者的
牛奪去,阿明一家只好搬遷到山地開墾。幾年
障礙者自立生活,發展多元生活經驗與自我實
福音事工」奉獻,詳洽02-23625282分機540
生命力與藝術天分。
後,國民政府來台,後為土地清查與重劃,要
現。個人助理服務,是為自立生活身心障礙者
南門教會牧師楊恆銘在禱告中提到,此次
徵收土地,阿明家的土地再度被奪去。阿明的
安排個人化助理,雖幫助身心障礙者生活起居
書畫聯展能夠讓會友用不同的藝術恩賜,看見
後代談起歷史,雖有無奈,但也有雨過天青的
和外出活動,但更要尊重其個人意願及選擇。
張姊妹。(相片提供/新使者)
泰雅爾中會教社部
議員夫毆人 涉土地利益
上帝創造的美麗,也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見
期盼。劇本更延伸至不只自然,還有不少台灣
證上帝給教會的恩典。牧師楊榮敦也分享,台
的金融、政治、人文風暴的描寫。
屏東障福中心3月起辦理身心障礙者自立生 活支持服務個人助理培訓,課程從觀念建立到
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有一段提到:「我們
讀劇導演、虱目仔台語讀冊會聯絡人黃子柔
實踐培訓,包含「認識自立生活運動與自立生
信,上帝賜給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使人
提到,過去看很多台灣人被欺壓的歷史故事,
活支持服務」「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資源介紹
有份於祂的創造,負責任與祂一起管理世界。
總感覺沉重無望,但《風颱雨》反而展現對光
及其運用」「個人助理的權利與義務」等,參與
因此,人有社會、政治及經濟的制度,也有文
明未來的渴望,難得且獨特。(攝影/林婉婷)
培訓學員約40位,日後服務對象有需求時,將 由社工員協調、媒合服務。
藝、科學,且有追求真神的心。」因此透過這個 平台,希望能將會友平常的作品分享給大家。 南門教會會友、也是這次書畫聯展策展人吳 永誠表示,他發現許多會友平時就有在畫畫,
法律扶助基金會
難民故事 關心無國籍者
以往身心障礙者在家庭與醫療體系中,可能 因為自認為「被照顧」而不好意思提出太多個 人想法,但在自立計畫中,個人助理任務是協
雖然不是專業級的畫家,但也是相當有水準。
助身心障礙者自主意願實現,讓身心障礙者跳
【邱國榮採訪報導】泰雅爾中會斯瓦細格教
然而,如果這些才能沒有被分享出來,就太可
脫被動角色。個人助理和身心障礙者是合作關
會退休長老曾昌明,3月22日因不願出賣土地,
惜了。因此,吳永誠就用「信徒畫展」這種特別
係,並非主雇契約。屏東障福中心自立計畫申
遭苗栗縣議員黃月娥的丈夫毆打,驗傷結果左
的方式,來記念南門教會設教85週年,把原先
請人、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吳小姐
側門牙斷裂,曾昌明正式提告對方傷害及妨害
的聚會場所當作畫廊,希望讓來觀賞的人得到
表示,因為個人助理的幫助,不再受限於以往
自由,泰中教社部在第一時間出面關心。
療癒、調整身心。
曾昌明女兒曾玉琴說,黃姓議員夫婦長期以
吳永誠也提到,台南是一個文化古都,藝文
來在選區的原住民部落購買土地,再將所蒐購
氣息濃厚,此次書畫聯展也吸引了不少藝文團
的土地整合起來,賣給溫泉業者。她指出,黃
體前來參訪,也可說是提供藝術交流、讓更多
姓議員夫婦已經整合了43筆、大約10甲面積的
人認識教會的機會。
做不到的事,也可以更自由決定生活品質。從 原本的足不出戶,到現在開著電動輪椅與個人 助理外出購物,並參與社區活動,這些改變讓 【林婉婷高雄報導】國際難民並不遠,在台
她對自己更有自信。
灣,也有不少面臨經濟困難、政治迫害等因素
屏東障福中心定期辦影展、講座、研討會、
土地,而她父親的8分地就在這片地隔鄰,議
書畫聯展展期3月25日至4月30日,地點在
而逃亡來台的國際難民。法律扶助基金會去年
才藝課程,鼓勵身心障礙者與陪伴者參與,豐
員的丈夫幾度向她父親交涉,但父親堅持不賣
南門教會一樓交誼廳與二樓走道,開放時間
底出版《國界上的漂流者》,收集在台10位國
富學習與生活。歡迎設籍並實際居住屏東縣,
地,只想把土地留給子孫。 曾玉琴說,父親計畫經營休閒農場,近期請 來怪手在自己的8分地上進行整地工程。議員的
8
為週二至週六上午8:00~下午7:30、週日下午
際難民故事。3月23日晚間在高雄三餘書店舉
18歲以上、持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加入
12:00~3:00,歡迎弟兄姊妹前來蒞臨參觀。
辦「難民心聲X無國籍者:國界上的漂流者」講
「自立生活」行列,請洽:08-7378402葉社
(攝影/李明翰)
座,由企劃統籌黃威融擔任主持,攝影師王弼
工。(相片提供/屏東障福中心)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活動短波 ◆受難週聯合禮拜
總會消息
北部消息
中部消息
時間:3月29日晚上8:00 地點:台南中會玉井教會
◆太陽花學運4週年影展:太陽.不遠
◆紀念耶穌最後晚餐禮拜
◆受難週聯合聖餐禮拜
主辦:台南中會第三小區
時間:4月1日晚上6:30
時間:3月29日晚上7:30
時間:3月30日晚上8:00
◆聯合省墓會禮拜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地點:台中中會篤行教會
時間:3月31日下午3:00
主辦:總會教社委員會、七星中會濟南教工
◆「最後晚餐」聖餐禮拜
主辦:台中中會二區
地點:台南市基督教公墓
時間:3月29日晚上7:30
◆清明追思感恩禮拜
主辦:基督教會墓地管理委員會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大安教會
時間:4月4日上午10:00
◆大台南復活節聯合敬拜禱告節慶
具青年陣線 ◆世界傳道會「傾聽上帝的哭喊方案計畫- 神學論壇」
◆受難日泰澤燭光禮拜
地點、主辦:台中市十字園埔里園區
時間:4月1日下午2:00~5:00
時間:3月30日晚上7:30
◆重新教會獻堂感恩禮拜
地點:成功大學中正堂
地點:玉山神學院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時間:4月8日下午3:00
主辦:台南市基督教協進會、台南中會傳道部
主辦: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玉山神學院
◆星中婚姻部關顧員訓練講座
地點、主辦:台中中會重新教會
◆教會衛生教育醫療講座:從大腸癌防治看
時間:4月9~11日,報名至4月3日止
(詳洽:02-23625282轉252苡萬姊妹)
時間:4月2日上午10:00~下午3:30
◆原音傳唱詩歌見證分享晚會
醫療文化
地點:七星中會松山教會
時間:4月14日晚上7:00~9:30
時間:4月1日
主辦:七星中會婚姻部
地點:台中中會郇城教會
地點:台南中會大同教會
◆2018暑期及主日學教材研習營(4月場)
◆「敬拜的更新」系列講座
主辦:台中中會青年部
主辦:新樓醫院
時間、地點:4月14日上午9:20彰化中會花壇
時間:4月15日下午12:30
◆「彩繪幸福」熟齡及第二春聯誼
◆蘇啟瑞牧師就任左鎮教會第18任牧師授職
教會,4月21日台中中會柳原教會,4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松山教會
時間:4月21日
月28日屏東中會萬丹教會
內容:台灣神學院教授蔡慈倫主講。
地點:台中谷關統一健康世界
主辦:總會教育委員會
◆七堵教會設教60週年感恩禮拜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事工部婚姻組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左鎮教會
內容:簡章可上基督教教育中心網站查詢。
時間:4月15日下午3:00
◆清水教會獻堂感恩禮拜
◆健康環保梅子醋與酵素製作 時間:4月14日上午9:00~12:00,報名至4
內容:歡迎原住民中會、族群區會之常置委 員、神學院原住民教授及學生參加。
◆第63屆總會通常年會
地點、主辦:七星中會七堵教會
時間:4月22日下午3:00
時間:4月17~20日
◆耶穌受難日聖餐禮拜
地點、主辦:台中中會清水教會
暨設教148週年感恩禮拜 時間:4月8日下午3:00
月2日止
地點:長榮女中
時間:3月30日上午9:30
◆受難週聯合禮拜
地點:台南中會溪美教會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地點:台北中會艋舺教會
時間:3月30日晚上8:00
主辦:台南中會教社部
◆在職牧者夫妻諮商關懷服務
主辦:台北中會松年部
地點:彰化中會大同教會
◆婦女會長及幹部造就課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傳福會提供教牧諮
◆北中中區區會聖餐禮拜
主辦:彰化中會員林區
時間:4月21日上午9:00~12:00
詢專線:02-23656180,不收費,資訊保
時間:3月30日晚上7:30
◆好美沙灘海岸志工隊成立及植樹活動
地點:台南中會大灣教會
密。歡迎於平日上班時間洽詢。
東部消息
地點: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時間:4月1日下午3:00~5:00
主辦:台南中會婦女部
主辦:台北中區區會
地點:嘉義布袋好美沙灘
◆壽中東區、中區受難週聯合聖餐禮拜
◆北中東三區受難日聯合聖餐禮拜
主辦:嘉義中會新塭教會
時間:3月29日晚上7:45
時間:3月30日晚上8:00
◆青年部聯合同工訓練會
地點:壽山中會鳳山教會4樓
◆受難日華語聯合聖餐、陰影禮拜
地點:台北中會新店教會
時間:4月5~6日
主辦:壽山中會傳道部
時間:3月30日晚上7:30
主辦:台北中會東三區教會
地點:嘉義中會林子內教會
◆壽中西區受難週聯合聖餐禮拜
地點:東部中會美崙教會
◆「海洋與人生」週日講座
主辦:嘉義中會青年部
時間:3月29日晚上8:00
主辦:東部中會美崙、美港、北濱、北埔、碧
時間:4月8日下午1:00
◆長執訓練會
地點:壽山中會六合教會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艋舺教會
時間:4月7日上午9:00~下午1:00
主辦:壽山中會傳道部 ◆劉主恩牧師就任民族教會第5任牧師授職
雲莊教會 ◆東中台東區教會受難日聯合聖餐禮拜
◆墩仔腳教會設教110週年聯合聖餐感恩禮拜
地點:嘉義中會朴子教會
時間:3月30日晚上7:30
時間:4月8日上午10:00
主辦:嘉義中會
地點:東部中會台東教會
地點、主辦:新竹中會墩仔腳教會
內容:台灣教會更新協會理事長謝禧明牧師
主辦:東部中會台東區各教會
◆徐雅姝傳道師封立牧師就任得勝教會感恩
◆東中婦女部人才訓練會 時間:4月13日
禮拜 時間:4月15日下午3:00
感恩禮拜
主講靈命更新。
地點、主辦:壽山中會民族教會
◆文雅教會升格堂會暨李典樵傳道師封牧暨 就任第1任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時間:4月8日下午3:00 ◆高中受難夜聯合聖餐禮拜 時間:3月30日晚上7:30
地點:東部中會東里教會
地點:苗栗縣頭份市中山堂
時間:4月8日下午3:00
地點:高雄中會鼓山教會
主辦:東部中會婦女事工部
主辦:客家宣教中會銅鑼教會、得勝教會
地點、主辦:嘉義中會文雅教會
主辦:高雄中會傳道部
高雄中會 一甲教會
◆基督受難聖餐禮拜
旅,探訪台灣百年歷史或具特殊意義的教會與
報社參訪中,還讓契友進行體驗印刷行程,下
機構。在分享此想法之後,教會的婦女團契、約
午再轉往安平遊覽,讓行程既知性又豐富。 面對來訪的40位朋友,公報社特別加派同工
時間:3月29日晚上7:30
暨5050青年宣教基金籌募 時間:4月1日下午4:30~晚上7:00
地點:台南中會南門教會
地點:排灣中會比悠瑪教會
主辦:台南中會第一小區
主辦:排灣中會青年事工部
念;參加體驗印刷活動的成員,除感受早年印刷 報紙的辛苦,亦興奮拿起特製的「豐盛有魚」印
括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台灣教會公報社,都
刷成品,與公報社內正在舉行的張德謙牧師白
是信仰很重要的基礎,加上三者間位置相近,於
鷺鷥攝影展活動立牌合照。
門嶼教會及烏腳病紀念館。
原住民消息
接待,介紹公報社「以好商品推動好事工」的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最初的發源地開始探訪,包
是優先來訪。今年5月,還計畫探訪台南中會北
地點、主辦:屏東中會建豐教會
◆「愛你如初、讚美到底」排青音樂分享會
能在信仰方面增廣見聞,特別安排信仰尋根之
施政豪說,既然是信仰尋根之旅,當然要從
地點:嘉義中會北榮教會
南部消息
團契成員以夫婦為主,會長施政豪期盼契友
響應報名,約40人參與本次活動。
◆耶穌受難週泰澤禮拜 時間:3月30日晚上8:00~9:00
主辦:嘉義中會婦女部
【陳逸凡台南報導】高雄中會一甲教會百合
書亞青年團契都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活動,積極
◆婦女團契幹部研習會 時間:4月14日上午9:00
教會公報社開放團體預約體驗印刷機,每人 費用100元,成品以印有《台灣府城教會報》創
讓施政豪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台南神學院派
刊號版面的精美資料夾裝裱,並贈送台灣第一
出美國籍宣教師亞大偉牧師接待,「一個外國
台印刷機磁鐵套組。詳洽:06-2356277轉145
人台語竟然說得這麼好!」讓他大開眼界;在公
謝小姐。(攝影/陳逸凡)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9
公報廣場
施壽全(馬偕醫院院長、七星中會仁愛教會會友)
已經不記得是何時了,某次聽古倫 神父演講,他講的一段話,讓人印象 十分深刻。 大概的意思是說:宗教信仰中的每 個節日,都有其背景與意義。遇到節 日,暫停平日的工作,緬懷節日中相 關的人物或情事,有洗滌心靈,潔淨 自身的作用,不是只為了「放假」! 誠哉斯言! 每年都有許多假日,各有各不同 的背景與意義;宗教信仰以外,有些 是屬於國家層級的,有的則是屬於 民間習俗的。但是現代人「放假」,
還有人想到「紀念」,然後藉著這個 機制,把前一段時間思緒中累積的汙 穢,清理乾淨嗎? 台灣人放假,特別是連續假日,幾 乎一定都會陷入人擠人、車擠車,馬 路形同停車場的困境之中,不安與 抱怨,只怕增加更多,不僅達不到原 本放鬆、休息的目的,也完全背離了 「節日」的意義。 許 多 思 緒 沒 有 放 下, 忘 了「 紀 念」,應該是社會始終紛擾不斷的主 要原因之一吧!(歌羅西書2章16~ 17節:「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
初探三位一體的宣教基礎 當基督徒在談宣教,我們談的是什麼?在當代台灣, 面對大眾而言並不陌生的基督教(相較於150年前宣教 師抵台時所面臨的資訊不發達),還有「傳教」的需要 嗎?若有,基督徒又要向大眾宣揚何種「教」呢? 在《21世紀的宣教──普世宣教的神學論據》中, 里斯托‧阿霍寧教授透過一系列的神學論述,爬梳宣教 背後所應有的神學思維。此次閱讀的章節是〈三位一體 的宣教基礎〉。我們看到,其實在創世之初,上帝就參 與了「宣教」的事工──這個世界的被造,即是上帝對 於受造界的愛與恩典的展現。而後,衪再差派道成肉身 的聖子耶穌基督,教導世人何謂「彼此相愛」,並最後 降下聖靈,持續在世上推動「宣教」的事工。 由三一神論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宣教其實是「上帝自 己活動的延伸。宣教的源頭是三一上帝自己」。上帝的
傳福音是為了什麼
10
創世,耶穌道成肉身,聖靈持續帶領,每樣都是宣教, 也都連結到三一上帝自身,而非以教會或人為中心。宣 教的終極目標就是要讓上帝掌權,意即讓公義、和平與 愛臨到這個世上,遍滿全地。對個體而言,宣教的三個 關鍵要素在於更新、復和與賦權(empowerment)。 這邀請我們思考:在諸多教會很奮力地學習如何擴 展會友人數的現在,強調追求人數的激增與興旺,這樣 的宣教策略,有多少是以教會/人為中心?有多少是真 正能夠連結到三一上帝自身以及宣教的三個關鍵?當 教會偏重水平的發展──亦即擴展會友人數,有否同 時注重垂直的耕耘──亦即人與上帝的連結?如果生 命的更新只是在見證病得醫治、事業的興旺、個人的成 功,卻未論及人與上帝、人與彼此、人與自己的復和, 也沒有看見在更新與復和之後,隨之而來的必要生命
畢思媂
跟家人傳福音的理由:「因為這樣比較有見 證」。在教會裡,「為什麼要傳福音」這個問 題常常會被很多人提出來,而最常聽到的答 案,不外乎「因為耶穌要我們這麼做」,以及 「因為這個信仰很好」。但是回到一個更基 本的問題:什麼是福音? 福音是好消息的意思,而這個好消息,就 是耶穌的到來,祂的到來,就如同祂在出道 時、在會堂所念的這段經文一樣:「主的靈 臨到我,因為祂揀選了我,要我向貧窮人傳 佳音。祂差遣我宣告:被擄的,得釋放;失明 的,得光明;受欺壓的,得自由;並宣告主拯 救祂子民的恩年。」 傳福音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讓人認識耶 穌,並因為祂而得到釋放、重見光明、得到自 由,因著祂的恩典得到拯救。所以我們傳福 音最主要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不是以上所 提到的那些答案,而是「為了讓更多人因著 耶穌得到拯救」。(作者為長老教會信徒)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置變一變,就果真能中舉或升官? 任何信仰都有祈福與許願的儀式, 當然不能說哪一種宗教的儀式就比較 「高尚」;不過,許多儀式其實都是 「人為」的,不影響別人及環境的大 原則,已是普遍的趨勢,但像「燃放 鞭炮」始終無法完全禁絕,能不能卜 個掛或擲筊,問問神,廢除這個儀式 好不好? 基督信仰祈福與許願的儀式中, 不會直接把要求「得到什麼結果」放 入內容中,祈禱的,總是盼望可以受 賜裝備「得到什麼結果」的智慧、力 量、決心或勇氣,這是最可取與值得 稱道之處。(詩篇51篇10節:「神 啊,求祢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 重新有正直的靈。」詩篇51篇12節: 「求祢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 的靈扶持我。 」)
實踐,在軟弱中得著剛強的力量(賦權),讓原本的弱 勢(年紀、文化、階級、經濟、性別)得以獲得能力, 似乎過於可惜。 在閱讀與討論的過程中也在思索,所謂上帝的「公 義、和平與愛」的真正意涵為何?這些一再出現的字 眼,其內涵是否因為未經深刻探究,卻又似乎人人都能 朗朗上口,而被掏空成為了虛華無實的字詞?或是變成 指責非我族類的尚方寶劍?是否教會只側重口號式的更 新,未能走到復和與賦權的階段? 如果說宣教必須立基在於三一上帝自身的彰顯與掌 權,而不是追隨會眾的興旺與教會的堂皇。那麼,真實 而深刻地認識這位上帝的種種面容,就該是宣教之前應 預備的功課。研經、聽養分良好的道,都是有助於建立 磐石的基礎(馬太福音7章24~25節)。 唯有這樣的基礎,我們才可能明白復和與賦權的意 義,才是接近認識上帝公義與愛的途徑,才會知道我們 要傳的是什麼教。而也許,屆時我們不必再宣揚,而是 生命本身就成為一個道。
,就像以色 應我們 列百 回 必 祂 讓百姓有肉吃, 姓哀 驗 , 應 甚 求 就 帝 上
, 食物 有 噴出來。 沒 鼻孔 求 從 到 多 至
傳福音是為了什麼? 相信很多人都被問過這個問題,但答案卻 不盡相同。 兩年前,在台南的街道上遇到幾位正在傳 福音的召會基督徒青年,雖然得知我也是基 督徒,但還是花時間跟我解釋聖經、解釋信 仰。講完後,看到其中一位青年,一臉「現在 要怎麼辦」的樣子,對方就邀請我跟他們一 起禱告,並請我做結束禱告,然後就像是做 完作業似的離開了。從他們的反應看來,他 們傳福音的理由應該是「因為教會規定他們 這麼做」。 某一次,聽到一位牧師分享了自己的見 證,分享中提到他是家中的初信者,在大專 團契裡遇見神、受洗成為基督徒,後來更受 到呼召、想要成為一名傳道人,但在要進神 學院之前,他給了自己一個目標,就是要讓 他的家人都信主,他才去念神學院。 在分享中,這位牧者不經意地透露出他
台南普世小組
我們為 了神 的 摩西向神 呼求 工 ,
窗 口 無 遮 欄
紀念、祈福與許願
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 你們。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 卻是基督。」 ) 每逢農曆過年,民間信仰就會進行 一些儀式來呈現「祈福與許願」,包 括如排隊延綿長達數公里,等待到某 寺院領取「錢母」;大批群眾擠在某 宮廟前巴望門開搶「頭香」等。 當然也有人會請命理老師或算命先 生「開示」:過年那些天要穿什麼衣 服,家中擺設如何改變?需要對準什 麼方位?或者何處需要多添一些擺飾 等。還有最常見的,當然是執香拜拜 或口中唸唸有詞,祈求若干心願實現 等等。 讓人不禁有些好奇的是,有沒有 人曾確實統計過,拿了「錢母」的 人,該年就確實發了大財?搶了「頭 香」,事業就能夠鴻圖大展?家具位
Ray
公報廣場
人不能向上帝發怒嗎? 最近一位基督徒母親在其臉書發表的 管教孩子發言,引爆鄉民網友不滿,紛 紛到其臉書上留言。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這對父母為了 讓朋友參觀房子格局,事先有跟孩子說 好需要讓別人到家裡來,但似乎在執行 過程中,來訪家庭的孩子做了某些讓自 己孩子覺得個人空間和隱私被冒犯的事 情,於是對父母發脾氣。 父母一開始耐心道歉並解釋,但小孩 似乎仍在情緒中完全不聽解釋,最後母 親「放大絕」對孩子說:「有法律規定小 孩必須擁有自己的房間嗎?或是父母必 須給小孩隱私?私有空間和隱私不是小 孩的權利,是福利,是恩典。是因為爸 爸愛你,所以樂意主動給你,你們不可 以反過來拿這個對爸爸發脾氣……」 接著還繼續說,「就像這世界是上
朝會廢不廢?
王乾任
帝造的,祂愛我們,所以讓我們享受一 切。我們應該很感激很高興,不是生氣 祂為什麼這樣做那樣做。我們只有感激 的義務,沒有生氣的權利。」 姑且不去談隱私權法律有沒有保障, 難道法律沒有保障,就不能存在這些複 雜的論述(台灣的法律現在要保障同志 的婚姻權,一堆基督徒還不是很生氣要 推翻或不打算遵守)嗎? 扯法律就太遠了,而且人類也的確不 是一直都有隱私權的概念,所以就先不 談第一段論證的私有空間這件事情的是 非對錯。 若隱私權不是法律保障,是否就可 以跳到是福利跟恩典,也有很多可以討 論,篇幅有限就暫且不論。 我猜想應該有不少基督徒看到第二段 時覺得很認可,連帶也接受第一段的論
哆啦A夢
新竹高中廢除朝會,年輕人普遍對此事正面看 待,不過武陵高中校長表示:「不跟進,這是生活、 生命、人格的教育。」 沒想到時至今日,八股保守、服從權威的幽靈依 然在校園中遊蕩,依然包裝著「都是為學生好」的糖 衣,實際是塑造威權假象,違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 的能力,硬生生地剝奪學生享受自由的生活、活生 生地澆熄熱情活潑的生命,根本沒把學生當成人看 待。過往威權遺毒以黨領政、以制度灌輸軍國教育, 實則不可取!自由與民主從非一蹴可幾,經歷學生 不斷地進行抗爭與溝通,過程中的辛苦與無力再再 提醒我們自由的可貴,相信這只是開端,提醒我們 追求進步、與時並進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 身為教會的一分子,教會不能自外於社會,而教
述。然而,第二段的論述真的沒錯嗎? 從聖經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上帝愛 的並不是乖巧聽話順服不犯錯的人類, 而是不斷犯錯且始終學不會教訓的人 類。人即便忤逆上帝,對上帝發怨言或 生氣,上帝也依然愛他。不然耶穌就不 會為我們上十字架捨命。 神從沒說人不能忤逆、不能犯錯,只 能順服,這是曲解聖經。詩篇裡也有很 多作者埋怨上帝的話,或是向上帝埋怨 的話,傳說中詩篇的創作者大衛王更是 犯過不少低級錯誤,但他仍然是上帝所 愛的。 這對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的是,即便 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有情緒,彼此都不能 認同對方的看法,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 家人,我們還是彼此相愛,而不是什麼 這是我給你的恩典,你不能把它當成理 所當然。 言下之意是,想要住下來就得乖乖 聽話,不然就把你給趕出去!小孩當然 聽得懂大人話裡的威脅,當然會乖乖聽
會所屬的學校更應帶頭廢除「朝會」,我們需要推動 校園議會的具體落實,選舉學生議員,將過去的民 主成果向下扎根。機構更應將強制性的晨更、禮拜 進行解放與反省,重新檢視信仰的連結,形塑基督 精神的願景,將愛落實在每個角落,首先在我們的 職場工作、學習場域、家庭生活中,加以具體實踐, 正視上主所創造的每一個獨立個體,讓生命擁有自 由揮灑的天空。 改變從來不是件易事,但信仰正是給予我們力 量、勇氣及信心,面對未知的未來,擺脫教條式的教 導、揚棄既定填鴨式的答案,或許「真理不用我們維 護,需要我們維護的就不是真理了!」請對信仰充滿 信心,訴說歷久彌新的故事、唱出傳頌萬代的詩篇! 千篇一律、僵化八股的朝會不只要廢除,廢除後 相信才是信仰實踐的開始,信仰的功課值得一生來 學習與經歷,讓我們一起同心建立更好、更民主、更 自由的長老教會,相信有你我的參與,學校/教會自 此不再一樣!(作者教會青年)
話,因為年幼的孩子還沒有自己賺錢養 活自己的能力。 上帝並不會在人類犯錯的當下馬上就 審判,而是耐心給人類時間跟機會,直 到末日來時才審判,跟這位母親當下屢 說不聽就「放大絕」根本是兩回事。 上帝比較像是「即便我們彼此之間在 這件事情上有不同意見,也不會馬上就 告誡你,這世界是我創造的,你們是我 創造的,不聽話就把你趕出去。」上帝 非但沒有把不聽話的人趕出去,「因為 神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不義的人」, 且萬一人要是真心悔改,就會像接納浪 子回頭的父親一樣開心不已。 這整段話最大的問題其實是拿自己 比上帝,人無論如何是不能妄稱上帝, 更別說跟上帝比,而且還是要命的透過 錯誤類比,以上帝的權威替自己的行為 背書,雖然這類事情三不五時會在教會 生活中出現,但我們都應該更警醒自己 不要犯了讓上帝替我們的言行背書的錯 誤。(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福音的硬頸精神 高應杰 那傳福音的硬頸 是一代傳一代的精神 那堅定的語氣美妙的歌聲 傳播信仰的可貴 也許你得來容易 揮霍信仰的廉價 或許沒經歷信仰的掙扎 體會不出救贖的寶貴 有人為福音不惜生命 偏偏有人十架當糞土 承接基督救恩少了些爭戰 傳承幾代後消失在風中 她一次次見證呼喊主恩的美善 告訴你來信耶穌 是一生最美的祝福! ──此詩贈予賴德卿牧師為客家傳福音證道有感 (作者為教會長老)
您對教會有什麼期待?對社會現象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社會與教會現象,也歡迎回應本報的報導和文章。文長勿超過80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
廣場徵文
不退稿。歡迎不同觀點在此對話,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2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 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時事論壇 時事座談小組
厭世的反動才是正能量
在臉書上坐擁10多萬粉絲的圖文插畫家厭世姬, 日前作品在中國出版,卻被中國民眾舉報是「台獨」 作家,作品立刻遭到下架。 厭世姬的作品《厭世動物園》,以幽默、諷刺 的「厭世」態度,反映年輕人身處低薪、窮忙的現 況」,深受年輕世代喜愛。作品發行後並賣出韓文、 泰文等國際版權,此次在中國引發爭議事件,即是 中國湖南文藝出版社發行簡體中文版,而遭網友在 微博上截取厭世姬和網友的對話,刻意炒作。 厭世姬與網友對話時,將「大陸」正名為「中 國」,並透露出因為不想讓出版社難做事,所以配 合中方出版社更動內文,以符合中國廣電審查,諸
如該書的名稱、內容只要涉及到「消極、負面、髒 話」,都遭到調整,就連書名都被改成具有滿滿正能 量的新名《好氣啊,可是還要保持微笑》,封面比中 指也被改成了比「YA」,與台灣版本的原始設定有 極大反差。 此次遭到網友炒作「台獨意識」,厭世姬也淡然 表示,「若一個國家不能容許頹廢、喪氣、比中指, 一定要積極向上的話,被下架我覺得就算了。」並祝 福中國即使很生氣,也要記得保持微笑。 厭世(Misanthropy)源起自希臘文的μῖσος(仇 恨)與ἄνθρωπος(人類),表示一種對人類本性仇 恨、不信任或不屑的感情,如今卻深受台灣7、8年
級生詼諧使用,來嘲諷自己步入勞動社會後的生活 寫照。 的確,無論國籍為何,世代不正義與經濟的不公 義是全球年輕人皆能共感與身處的困境。年輕人每 每提到未來總是茫然、沒有方向感,卻又不知該如 何是好,因為薪資凍漲、工時過長,工資買不起房、 養不起車,就連小孩都不敢生。年輕人與上一代成 功人士住在同個世界,明明一路順遂的受到良好教 育與國家體系關照,但卻在成為主要勞動力後,開 始體悟到,原來「努力不一定會成功」,茫然無助的 心情只能靠小確幸來調解,意外地也讓厭世成為一 種新的經濟商機。 如果說「厭世」是年輕人面對世代不正義下的寫 照、嘲諷與自娛,並不影響群體發展,但國家卻想要 透過政策手段塑造出不合實況的「正能量風氣」,連 厭世的權利與自由意志思想都要剝奪與限制,那才 真正是讓人連積極面對社會的厭世勇氣也沒有了!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11
普世消息
與受苦者一起的眼光 曾偉宗(CWM東亞區會助理) 2017年緬甸政府大動作驅逐羅興 亞人,迫使大量羅興亞人逃難,聯合 國組織決定積極關切此議題,自籌團 隊深入緬甸強硬干涉緬甸政府的政 策與行動,藉以迫使緬甸政府做出回 應。雖然緬甸政府與孟加拉政府簽 訂了不公開的協議,讓這些難民有條 件、有人數限制的回到緬甸。但翁山 蘇姬率領的政府其做法顯然不討聯合 國及歐美國家的歡心,因而出現一連 串抵制及撻伐的聲音。 今年年初,世界傳道會(C W M)
邀請緬甸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of Myanmar)與孟加拉聯合教 會(Church of Bangladesh)的代表一 同討論羅興亞議題的相關回應,以及組 織可提供的協助等實際的計畫。緬甸 長老教會總幹事Ling Zaw牧師提到, 他們目前對羅興亞議題沒有明確的行 動,經濟扶助及靈性照護目前由當地可 信任的基督教社群聯合提供支援,以 照顧居住若開邦各種族的需求為主要 目的,包括若開人與羅興亞人。 孟加拉聯合教會議長Paul Sarker主
教提到庇護所的需求,因雨季來臨時 常造成大規模破壞,難民又再次流離 失所。由於宗教上的不同、孟加拉基 督教人口占極少數,孟加拉聯合教會 不能夠直接關顧(羅興亞大部分為穆 斯林,少數為印度教、基督教及其他 宗教),所以需透過非營利組織為窗 口去了解羅興亞族群的需求。他也提 到羅興亞可能存有一群軍事團隊,與 IS或其他恐怖主義組織有連結,羅興 亞議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CWM則以參訪馬來西亞羅興亞人 的人道關懷經驗為例,看見無國籍、 淪為人口販賣與奴隸及弱勢群體(松 年、孕婦、孤兒、病人、殘障者等)的 危機,因而聚焦三個重點議題:無國 籍、不被友善對待、流離失所。
普世教會鼓勵或督促會員教會正 視議題是很好的開始,但教會基於信 仰,必須要辨明我們所做為何?角色 為何?對許多國家來說,羅興亞議題 只不過是政治的延伸,關心不過是糖 衣,如何從這個國家取得利益或是成 為領頭者才是真正核心。 每個普世組織都有自己的領域與目 標,但是往往在回應議題的時候,英 雄式思惟蠢蠢欲動,卻忘記了組織成 立時的初衷以及真正需要的幫助。我 們可以倡議,但是我們更應該時刻提 醒自己,有許多正在受苦的人需要我 們的關心與行動支持。土地和身分很 重要,但與此同時,羅興亞人也需要 教育資源、醫療設備、女性賦權、兒 童基本人權等的關心與協助。
倡禁槍立法 美學生為生命遊行 佛州校園槍擊案受難倖存者推槍枝管制理念 全球800城市串聯 信仰組織舉行守夜活動 美國 學 生 發 起 為 我 們 ▲ 生 命 遊 行 活 動。( 圖 片來源/維基百科) 【曾菀妤編譯】由學生發起的「為我們生命遊行」 (March For Our Lives)活動,3月24日於美國華盛頓 展開,吸引約80萬名參與者,呼籲政府收緊槍枝管控。 這項遊行運動也引發迴響,當天包括紐約、洛杉磯、英 國倫敦、澳洲雪梨、印度孟買等800個城市皆有倡議團 體以實際行動串連遊行,聲援「槍枝管制」理念。 「為我們生命遊行」是美國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槍
枝管制示威,幕後推手是2月14日爆發校園槍擊案的 佛州瑪喬里斯通曼道格拉斯中學(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的學生。這場槍擊案共造成該 校17名師生不幸罹難,倖存於世的受難者事後積極組 織抗議活動,全美成千上萬的學生更在槍擊案屆滿一個 月後,於3月14日上午10時走出教室,抗議槍枝暴力事 件,要求更嚴格的控槍法案。主辦單位表示,舉辦遊行 活動是希望能推動國會議員通過加強槍枝管制的立法, 突破長期阻礙加強槍枝管制的立法僵局,他們並在網路 上使用話題標籤「夠了」(#enough)宣揚其理念。 作為信仰團體,教會與槍枝管制議題並不陌生,除 了在地方長期積極行動外,在2012年12月在康州校 園槍擊案,造成26死後,宗教領袖便湧現推動槍枝管 制立法的聲浪。當時,美國聖公會華盛頓國家大教堂 (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主任牧師加里.霍
爾(Gary Hall)牧師更在講壇上批判道:「美國槍枝政 策(gun lobby)與教會殿堂(cross lobby)不匹配。」 3月23日晚上,華盛頓國家大教堂為槍枝暴力受害者 舉行守夜活動。除了邀請來自印度教、佛教、錫克教和 其他信仰領袖連番祈禱外,也邀請受難者分享,啟發民 眾反思。而此次在佛州槍擊事件罹難者的父母也發表了 談話,他們表示必須採取行動改變現行法律,強調如果 沒有新法,「我們僅能不斷譴責上帝的兒女,並陷入絕 望和悲傷的悲劇之中。」(資料來源:RNS)
促日正視慰安婦 韓辦彌撒 【曾菀妤編譯】「韓國天主教機構聯盟」呼籲日本政府,要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逼迫亞洲女性成為「慰安婦」為其軍隊提 供性服務一事公開道歉。
省視兒少性虐待 英聖公會尋解方
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國,日本與德國不同的是,從 未向亞洲鄰國承諾願意為了戰爭罪行賠償,造成當時受日本殖 民統治的國家,至今仍受戰爭陰影的折磨,韓國即為一顯著具 「反日」情緒之代表國家。3月1日,「取消韓日慰安婦協議全
【曾菀妤編譯】英國聖公會最高領導人、坎特伯里大 主教賈斯汀‧韋爾比(Justin Welby)3月21日表示,英 國聖公會對於解決兒童性虐待問題的努力不足。 2015年英國聖公會曾就奇徹斯特教區前主教彼得• 鮑爾(Peter Ball)於1977年至1992年間性侵18名青 年男子一事對外公開致歉。身為英國聖公會最高領導 者賈斯汀.韋爾比,一直受到外界的關注。3月21日, 韋爾比出席聽證會時,向英國兒童性侵獨立調查機構 (Independent Inquiry into Child Sexual Abuse, IICSA)表示,教會需要擴展新的權力,為兒童提供保 護措施。他沉痛表示,閱讀關於虐待和聽取受害者的 自白,令他感到特別痛苦,教會竟然成為牧師濫用權力 的受害者。韋爾比說:「你會看見異乎尋常並殘酷的選 擇,對嚴重的錯誤和破壞人性的事物視而不見。」 韋爾比因處理爭議案件,被政府傳呼出席聽證會,也 是迄今為止最為引人注目的證人。據悉,他已向IICSA 提供了相關證據。韋爾比也對外呼籲加強對性虐待的警 戒,「我們必須揭發這種不當的文化,當教會成員、身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邊的人都說這是不對的,我們就必須為此做點什麼。」 英國聖公會全國預防小組(National Safeguarding Team)顧問格雷厄姆.蒂爾比(Graham Tilby)則表 示,目前英國聖公會仍沒有穩健體系和政策以確保團隊 第一時間接收到兒少性虐待事件。蒂爾比說:「對教會 而言,向上報告的責任一直都不高。」 事實上, 英國競爭上訴審裁處前主席及英國政府反 恐立法前獨立複查人卡萊爾勳爵(Lord Carlile)曾於 2017年對該事件展開調查,他表示,英國聖公會處理 該案的進程嚴重不足的,它並沒有適當考慮被告的權 利。不過在聽證會上,威爾比展現對受害者的關注,並 表示:「閱讀手稿、讀取證據、與倖存者見面,這當中 所受到的驚懼衝擊程度超乎一般。」 而前坎特伯里大主教羅雲‧威廉斯(Rowan Douglas Williams)也出席聽證調查,並告訴委員會,絕對有強 烈的理由任命一個獨立於英國聖公會之外的機構來保 護兒童,因為長期以來世人對神職人員涉及性虐待案件 是「天真且不加批判的」。(資料來源:RNS)
國天主教行動」(The National Catholic Action for Nullity of Korea-Japan Comfort Women Agreement)與「正義與福音和 解」(Just and Evangelical Settlement)選擇在首爾的日本大使 館前舉行彌撒,要求日本政府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解決此事。 彌撒由倭館本篤隱修院的朴鉉東(Park Hyun-dong)院長主 祭。朴鉉東表示選擇在韓國「三一運動」99週年舉行彌撒具有 特別意義,「這是為回顧日本殖民統治期間還未解決問題,我們 應該認真地處理慰安婦問題。」他批評日本政府至今仍不斷否 認於戰爭期間推行招募或奴役慰安婦的政策。 朴鉉東表示,日韓兩國於2015年12月曾就慰安婦議題達成協 議,但考量欠缺周詳,制定時並沒有考慮受害人的意見,協議 也只要求提供賠償,而沒有道歉,應該廢棄,重新再來。朴鉉東 說明,韓國天主教會裡有許多慰安婦成員,教會並長期協助她 們在日本大使館前示威抗議,但這群受難者的已隨年歲逐漸凋 零,呼籲各界必須正視、加速處理慰安婦議題。事實上,教宗方 濟各曾於2014年11月出訪韓國之行時,也在首爾明洞主教座堂 參與呼籲朝韓和解的彌撒前,邀請並接見了7名韓籍慰安婦,顯 見韓國天主教會對此事的關心。(資料來源:ucanews)
甜蜜親子報
兒童要理問答 答 問 答
隱藏版
問
什麼是約? 兩個人或多人之間的約定。 什麼是上帝設立的聖約? 上帝賜給祂百姓的應許,而且是以祂永不更改 的話語設立的。
經文 我要與你們立約:凡有生命的必不再被洪水除滅,再沒有洪水來毀滅 大地了。(創世記 9 章 11 節)
說故事時間
◎麒俊老師
志華與媽媽到教會參加婚禮,帥氣 的新郎、美麗的新娘先後進場,接著 便是最莊嚴神聖的時刻──新人彼此立 下誓言。 新郎與新娘互相以自己的名字唸出 誓詞:「我黃信約(陳書恩)今日在
言嗎?為什麼那個會讓人感動?」 「這是好問題。我們來想想誓詞說了 些什麼,你還記得嗎?」 「 好 像 說 要 永 遠 愛 你 …… 到 死 為 止……我記不得了。」志華搖搖頭,那 些誓詞對他來說太難了。
不容易,畢竟兩個人出生的家庭、成 長的背景、個性、想法都不一樣,會 碰到很多考驗。」 「所以有些人不守約,離婚了?」 「是的,我們都是罪人,會立約, 也常常會毀約,而且人會死亡,所以 就算兩個人都願意守約,婚約也不是
神的面前與你陳書恩(黃信約)立下
「沒關係,誓詞大概的意思是說,兩
婚約,娶(嫁給)你作我的妻子(丈
個人結婚後,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有錢
夫),以這戒指為證,並且承諾,從
沒錢、健康或生病,都要捨己,也就是
「那上帝為什麼還要我們結婚呢?」
今以後不論順境或逆境、富有或貧窮、
不顧自己,永遠相愛,直到死亡才能夠
志華想起主日學剛教過的創世記,講
健康或疾病,我將效法基督捨己的愛
分離……如果有一個人答應要這樣愛
到上帝設立了婚約,亞當、夏娃是第
永遠愛你,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離。」
你,你會不會很感動?」
一對結婚的夫妻。
教堂裡很安靜,許多人感動得頻頻 拭淚,包括志華的媽媽。
「會啊!媽媽妳就是這樣愛我的。」 志華往媽媽靠一靠,向她撒嬌。
永遠的。」
「因為上帝和我們有一個更偉大的 恩典之約,透過婚約,我們更能夠了
貼心的志華牽起媽媽的手,緊張的
「媽媽愛孩子,並不是很困難的事。
解上帝與我們所立的約。」
問:「媽媽,妳怎麼了?妳很難過嗎?」
但是結婚的兩個人要永遠相愛,真的很
「更偉大的恩典之約?」 「就是我們都是罪人,但是耶穌已
媽媽破涕為笑,溫柔的說:「沒事、
經被釘十字架為我們贖罪,只要相
沒事,我只是想起和爸爸結婚那個時
信祂,人就可以得救,以後永遠
刻,就和現在一樣那麼美。」志華
和上帝在天堂。」媽媽語氣略轉
點點頭,爸爸過世幾年了,他也
嚴肅,對志華說:「上帝和我
常常想念他。 婚禮結束後,媽媽和志華搭
們不一樣,祂是神,祂一定守
公車回家,志華好奇的問:「媽
約。所以,真正可以不論順境
媽, 為 什 麼 大 家 都 那 麼 感 動
或逆境、富有或貧窮、健康或 疾病永遠愛你的是上帝,祂甚
啊?我看到好多姊姊在哭。」 「嗯,因為婚約吧。」
至打敗了死亡,所以連死亡都
「婚約?是新郎和新娘說的誓
不能讓我們與祂分離!」 繪圖/林淑華
*本專欄資料經改革宗出版社授權,內容參考《信仰的基石》兒童主日學教材。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13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 是因我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之子、是我們的救贖主, 且信祂從死裡復活。 我們信,且以此來向世界見證復活的耶穌基督。
靈性身體的復活 劉錦昌(退休牧師)
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基督信仰若未 顧及此層面,便僅止於世間一般勸人為善的宗 教和一種人生哲學而已。 超越生死的限制,才是基督信仰大能的可信 之處。否則,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信徒一樣,仍 在罪中滅亡,只是在今生有個宗教信仰依靠。 這對保羅而言,「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保羅 在成為基督徒前是猶太教徒、法利賽人,他不 缺信仰,也信獨一真神、啟示的宗教。然而,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保羅 相當理性平穩地看待復活的信仰一事。 路加福音曾出現一種對復活的比喻,在浪子 的故事中,有一種類似復活的文學描述:「這 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路加福音 15章24、32節)。《使徒信經》則強調我們信 「肉體的復活」、「我們期望死人復活」;保羅 超越生死限制,基督信仰的大能 很清楚告訴信徒「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哥 林多前書15章44節)。他要告訴信徒一件奧祕 一般來說,「復活」是指已死的人再活過 的事,是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的,我 來,像拿因城寡婦之子、管會堂的睚 們都要改變(51~52節)。改變 魯的12歲獨生女兒、伯大尼的拉 是此中的關鍵,血氣的、屬地 撒路等,福音書的作者見證他 的,要成為屬天、屬靈的,死 超越生死的限制,才是基督 們死了,主耶穌靠上帝的大 的毒鉤因基督的復活而權勢 信仰大能的可信之處。否 能使他們復活。基督信仰拒 不再。 則,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信徒 絕撒都該人的信仰,相信 保 羅 為 我 們 指 出「 屬 一樣,仍在罪中滅亡。 死人復活的生命真理,更 靈」、「靈性」的境界和轉 相信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 變的過程,此過程是基督徒 早期建立的基督教會,所宣 藉基督得勝的屬靈經歷。對於 揚、見證的是耶穌基督的復 何謂靈修、屬靈、靈性,使徒保 活。這一信仰真理是指死人復 羅以他的經驗和我們分享,一般宗 活乃上帝的大能作為,主耶穌是令 教的靈修是指一種修持、讀經、祈禱、安 人復活的主,而祂自己的生命也從死裡復
復
活是新約聖經中的重要主題,也是基 督信仰終極性的教義,在使徒信經、 尼西亞信經這兩大信經中,最終揭舉 此教義的重要性。使徒保羅鄭重宣告:「若基 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 的也是枉然。」不只如此,基督若沒有復活, 「明顯我們是為上帝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 上帝是叫基督復活了。」保羅下結論提醒我 們:「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 你們仍在罪裡。」基督從死裡復活,乃「成為 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書15章14~ 20節)。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是因我們信 耶穌基督是上帝之子,是我們的救贖主,且信 祂從死裡復活,我們信且以此來向世界見證。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靜,幾乎世界宗教包括保羅所屬的猶太教,對 靈修的認識和教導大概皆是如此。猶太教徒當 然向上帝祈禱,詩篇教導以色列百姓要安靜等 候、平靜安穩。一般來說,猶太教徒熟悉、可背 誦摩西五經,且態度基本上是敬虔的。這些靈 修態度和經驗,猶太教徒並不缺乏,但保羅的 屬靈經驗讓我們驚覺,他在基督裡的體驗,讓 他區分了屬血氣、屬地與屬靈、屬天的不同。 他告訴我們,基督徒在基督裡領受的啟示、受 提升,復活的主在他生命中的教導,和使徒約 翰在約翰福音中一再強調的「在基督裡」、「我 在父內、父在我內」,及約翰書信所講述的聖神 「恩膏」的經歷,讓我們對基督徒的靈性有一種 不同的感受。
「你愛我嗎?」此生命課題讓彼得反省,可擁有 愛的生命?怎樣擁有呢?愛得深、愛得夠嗎? 面對復活的主時,彼得親身經歷到「主活著」! 不但活著,主親自來到彼得面前,親近他、幫助 他解決生命的難題。復活的主也向在大馬色途 中的保羅顯現,用希伯來話和保羅說話。彼得 三次出賣主,保羅則迫害基督的教會,這樣的 分子沒被主打入「黑五類」,這樣的人祂也救 贖,復活的主向他們顯現,重建他們屬靈的生 命,使他們生命不致迷失方向。 不是彼得、保羅有能耐見復活的主,是復活 的主施憐憫、恩慈來到他們偏差的生命中,引 領他們回轉。不論在主被埋葬的墳墓、以馬忤 斯的路上、重操舊業的湖畔、門徒聚集躲避的 耶路撒冷樓房,或在大馬色途中,復活的耶穌 都主動來到信徒當中,向他們說話,要門徒們 領受聖神,並指出未來當行的異象。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主自己主動來到信徒生 命中,讓門徒從不信走向信,明白了上帝大能 彰顯的事實,體會到祂的臨在。復活的主向門 徒們表示,復活的生命不是魂,有肉體,可與 門徒交談,可以吃東西、不受門窗限制自由出 入。復活的主帶給門徒的乃是驚喜、平安、盼 復活的經歷,扭轉生命的大能 望,使他們感受到溫暖和祂那無盡的愛。初代 基督徒的靈修,從新約中的見證可以發 教會因這些共同的經歷,宣告對復活的堅 現,那是聖神奇妙的作為和帶領。 信,因為此一屬靈經歷,使喪志、失 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有神論 意的一群突破疑惑、不再迷失、 (Theism),我們是在信仰生 豁然開朗,一次白白的恩典經 復活的主和門徒有過深度的 活中體會到三一真神在我們 歷也令人歡呼! 對話,使他們的生命得以超 生命中奇妙的扶持,阿爸天 對信徒來說,復活是一次 越今生今世的限制和觀點。 父像母親般恩慈,救主耶穌 經驗,也是可以重複出現的 如長兄、朋友般施予恩惠, 經驗。復活的主顯現給保羅 聖靈溫柔的光照引導,不斷 不只一次,除了在大馬色路 修正內在生命,提升我們和祂 上,復活的主也在保羅上三 的關係,不叫我們沉淪,呼喚我 層天、祈禱魂遊象外時,告訴 們警醒覺悟。 他當走的方向。為此,保羅可以為 復活的主和使徒彼得、約翰、保羅等 主赴湯蹈火而不惜。同樣地,彼得和 都有過深度的對話,他們也都為此見證,在靈 復活的主對話後,從此願意伸出手被帶到不願 裡可以大大經歷那內在的真實改變,使他們的 意去的地方。復活的經歷,有扭轉生命的大能。 生命得以超越今生今世的限制和觀點。如果我 們將新約聖經所記載的內容,除掉復活後的那 些屬靈見證,所剩的只有四福音中耶穌的生平, 且因缺乏復活後生命的光照,福音書的內容便 顯得平淡無味,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道教神 仙、印度教中的神話相較,也會相形可憐。 保羅從自己在希臘、羅馬宗教和猶太教的經 驗,深知基督徒的生命和其他宗教差別何在, 深知基督徒「在基督內」所體驗的生命,和非 基督徒不同在哪裡!使徒彼得和約翰早前是 猶太教的成員,他們對羅馬的宗教多少有些概 念,成為基督徒後,尤其經歷聖靈的充滿同在, 他們在靈裡的豐富讓他們對屬靈的事敏銳,使 徒約翰更提出信徒要能辨別諸靈,這是一項屬 靈細緻的功夫了。 保羅和約翰都為我們指出,信徒生命中有 屬肉體和屬靈不同的層面和課題,他們都強調 「在基督裡」的意義。使徒約翰記下,在湖邊復 活的主向彼得顯現,和他對話,主三次問彼得:
著他看到天開了?司提反「看見」了一般人、 猶太教徒看不見的,他在生命最後的階段,看 復活的能力,震撼人的屬靈現況 到復活的主站在上帝右邊,司提反被聖靈所 對使徒們而言,基督的復活是一件客觀的信 充滿,定睛望天(使徒行傳7章55~56節)。 仰事實和真理,發生在他們生命的歷史中,他 如今,那充滿司提反的聖靈也充滿了保羅,聖 們的生命為此改變並順服,這也見證了復活的 靈讓他看見、認識耶穌基督,在聖靈引導扶 能力和真實,在他們生命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 持下,保羅經歷了一次特別的屬靈之旅。那三 記。復活震撼了他們的生命和屬靈現 天,他沉浸在基督的光照、聖神的帶領 況,使他們得以進入更深、更高、 中,現在保羅知道了基督徒的祈禱 更寬廣的領域,使他們真正歸 和一般宗教祈禱的不同了,他終 屬基督、向祂降服。在肉體的 於可以指出原來以前自以為是 復活的大能賜給相信的人 耶穌(歷史的耶穌)身上, 的祈禱,是軟弱、本不曉得 屬靈生命上根本的改變,恢 他們聽聞祂高超、動人心 當如何的禱告,在遇見復活 復、重建榮耀、明白並歡喜 靈的教導,看過祂令人屏息 的主、在聖神教導下,「聖 真理。 的作為,但在耶穌的死、受 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 釘上,他們懂得十字架的意 我們(信徒)禱告。」(羅馬 義,連在各各他山主耶穌旁十 書8章26節) 架上的大盜,也懂十字架的救贖 不是猶太教靈修的傳統,而是 是令人感動的生命作為。甚至,羅 聖神的作為,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讓 馬百夫長也被十架上的犧牲感動,而道 保羅不再靠自己,並像彼得、猶大和使徒 出:「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義人。」但接著就 們被掃除自己的想法、意志後,認識到自己原 是門徒們「捶著胸回去了」,無奈、感嘆而已! 來在得救、屬靈的事上毫無能力時,降服、歸 這是一幕感人的宗教悲劇,文學表達上的極 向、默然悔改。 品,我們看了不捨、掉淚,此外只能回味,又能 復活的主開始重新屬靈建造門徒,以馬忤 如何?天地同泣那不義的情節,心靈有一種悲 斯途上兩位門徒經歷復活的主親自走近他們, 憤!若沒有復活,基督宗教或許是一支陰柔感 主動向他們說話。當時他們徬徨無助,十分失 人的動人宗教,讓人心有所感觸,引發不少同 意,不曉得明日當如何,復活的主教導他們,使 理的眼淚。 他們的心逐漸火熱而明白神的話語和啟示。最 保羅所看到的,是司提反的悲哀,「基督徒」 後他們邀祂留下,復活的主留下與他們同住, 的愚昧,讓他百感交集,這樣的宗教是十分不 在同坐席、擘餅祝謝那時,他們的眼睛明亮起 理智、違反人性,雖值得同情卻無法贊同。在 來而認出是主(路加福音24章13~32節)。根 司提反身上,保羅發現基督徒生命有一股莫名 據路加福音記載,那復活的主,「開他們的心 的力量,愚忠?有些可笑,但又值得尊敬,十分 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24章45節)這些 複雜的感覺。直到他遇到那復活的大光,使他 門徒是活在猶太文化中的人,他們先前看過耶 仆倒、眼瞎了的光,不是正午的光,而是一道神 穌所行的神蹟,卻仍無法明白聖經,這點對我 奇的光,光中有聲音直指他的內心,穿透他的 們的提醒不可謂不大。不是理智的能力,不是 理智,接著三天的瞎盲無法看見,讓保羅完全 原文和背景的因素,而是「心竅」未被開啟,沒 安靜,他形容「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那光 有火熱的心。因此,我們真的需要懇求復活的 比日頭還亮,四面照著,是從天而發的光(使徒 主賜下屬靈的眼光,使我們以靈性之心眼來接 行傳22章6、11節;26章13節)。保羅因此三 受信仰,承受啟示的奧祕。求主憐憫我們的驕 日不能看見、不吃也不喝,等亞拿尼亞受異象 傲和自義,求聖靈掌權引導! 為他按手,保羅被聖神充滿,眼睛像有鱗掉下, 就能看見,於是保羅受洗,開始吃飯(使徒行傳 * * * 9章17~19節)。 復活的大能賜給相信的人屬靈生命上根本的 三天的光陰,保羅在一種相當特殊的狀態 改變,恢復、重建榮耀、明白並歡喜真理。與 中,他的心注目於上主,深刻反省思索,完全不 復活的基督會遇,則屬靈生命被重植和堅固, 受外物影響。因為看不見,保羅無法任意走動; 認識、深刻體會愛的滋味,甘願順服被引至血 因為看不見,使他完全集中心思對準生命的課 氣的生命不願意承受之事,將自己生命獻上、 題默想、祈禱,他內心需要不斷仔細分辨過去 被打破,為要記念復活自己生命的主。基督徒 的猶太教信仰和今日所體會到的,「為什麼有 面對復活的信仰生命,是一次深刻屬靈操練的 一股力量、生命進到我生命中,指出我是處於 旅程和禮讚,在過程中自己屬血氣的生命被翻 行為主義的黑暗中?往昔我自以為是光明、為 轉,更有基督的印記在身上,降服在祂的生命 上帝大發熱心的作為,但耶穌的話告訴我將 裡面。面對復活此一人類宗教史上絕無僅有 『出黑暗,入光明──那真正的光明』。」 的信仰,若像保羅一樣三天三夜安靜自己,省 保羅經歷了靈性的啟蒙和光照,不是理智之 思自己的信仰生命和以往的生命史,愛我們的 光、理智的直覺而已,是真光的照耀。保羅明 主,祂的聖靈和大能必親自教導我們,使我們 白了其中的區別,光有不同的等級,人類的理 看見也提升屬靈境界。 智之光外,靈性之光也有分別。司提反為何喊
你們既受洗與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祂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祂從死裡復活神的功用。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歌羅西書2章12~13節)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 是因我們信耶穌基督是上帝之子、是我們的救贖主, 且信祂從死裡復活。 我們信,且以此來向世界見證復活的耶穌基督。
靈性身體的復活 劉錦昌(退休牧師)
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基督信仰若未 顧及此層面,便僅止於世間一般勸人為善的宗 教和一種人生哲學而已。 超越生死的限制,才是基督信仰大能的可信 之處。否則,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信徒一樣,仍 在罪中滅亡,只是在今生有個宗教信仰依靠。 這對保羅而言,「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保羅 在成為基督徒前是猶太教徒、法利賽人,他不 缺信仰,也信獨一真神、啟示的宗教。然而,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保羅 相當理性平穩地看待復活的信仰一事。 路加福音曾出現一種對復活的比喻,在浪子 的故事中,有一種類似復活的文學描述:「這 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路加福音 15章24、32節)。《使徒信經》則強調我們信 「肉體的復活」、「我們期望死人復活」;保羅 超越生死限制,基督信仰的大能 很清楚告訴信徒「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哥 林多前書15章44節)。他要告訴信徒一件奧祕 一般來說,「復活」是指已死的人再活過 的事,是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的,我 來,像拿因城寡婦之子、管會堂的睚 們都要改變(51~52節)。改變 魯的12歲獨生女兒、伯大尼的拉 是此中的關鍵,血氣的、屬地 撒路等,福音書的作者見證他 的,要成為屬天、屬靈的,死 超越生死的限制,才是基督 們死了,主耶穌靠上帝的大 的毒鉤因基督的復活而權勢 信仰大能的可信之處。否 能使他們復活。基督信仰拒 不再。 則,基督徒和所有宗教信徒 絕撒都該人的信仰,相信 保 羅 為 我 們 指 出「 屬 一樣,仍在罪中滅亡。 死人復活的生命真理,更 靈」、「靈性」的境界和轉 相信耶穌基督是復活的主, 變的過程,此過程是基督徒 早期建立的基督教會,所宣 藉基督得勝的屬靈經歷。對於 揚、見證的是耶穌基督的復 何謂靈修、屬靈、靈性,使徒保 活。這一信仰真理是指死人復 羅以他的經驗和我們分享,一般宗 活乃上帝的大能作為,主耶穌是令 教的靈修是指一種修持、讀經、祈禱、安 人復活的主,而祂自己的生命也從死裡復
復
活是新約聖經中的重要主題,也是基 督信仰終極性的教義,在使徒信經、 尼西亞信經這兩大信經中,最終揭舉 此教義的重要性。使徒保羅鄭重宣告:「若基 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 的也是枉然。」不只如此,基督若沒有復活, 「明顯我們是為上帝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 上帝是叫基督復活了。」保羅下結論提醒我 們:「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 你們仍在罪裡。」基督從死裡復活,乃「成為 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哥林多前書15章14~ 20節)。基督徒之所以是基督徒,是因我們信 耶穌基督是上帝之子,是我們的救贖主,且信 祂從死裡復活,我們信且以此來向世界見證。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靜,幾乎世界宗教包括保羅所屬的猶太教,對 靈修的認識和教導大概皆是如此。猶太教徒當 然向上帝祈禱,詩篇教導以色列百姓要安靜等 候、平靜安穩。一般來說,猶太教徒熟悉、可背 誦摩西五經,且態度基本上是敬虔的。這些靈 修態度和經驗,猶太教徒並不缺乏,但保羅的 屬靈經驗讓我們驚覺,他在基督裡的體驗,讓 他區分了屬血氣、屬地與屬靈、屬天的不同。 他告訴我們,基督徒在基督裡領受的啟示、受 提升,復活的主在他生命中的教導,和使徒約 翰在約翰福音中一再強調的「在基督裡」、「我 在父內、父在我內」,及約翰書信所講述的聖神 「恩膏」的經歷,讓我們對基督徒的靈性有一種 不同的感受。
「你愛我嗎?」此生命課題讓彼得反省,可擁有 愛的生命?怎樣擁有呢?愛得深、愛得夠嗎? 面對復活的主時,彼得親身經歷到「主活著」! 不但活著,主親自來到彼得面前,親近他、幫助 他解決生命的難題。復活的主也向在大馬色途 中的保羅顯現,用希伯來話和保羅說話。彼得 三次出賣主,保羅則迫害基督的教會,這樣的 分子沒被主打入「黑五類」,這樣的人祂也救 贖,復活的主向他們顯現,重建他們屬靈的生 命,使他們生命不致迷失方向。 不是彼得、保羅有能耐見復活的主,是復活 的主施憐憫、恩慈來到他們偏差的生命中,引 領他們回轉。不論在主被埋葬的墳墓、以馬忤 斯的路上、重操舊業的湖畔、門徒聚集躲避的 耶路撒冷樓房,或在大馬色途中,復活的耶穌 都主動來到信徒當中,向他們說話,要門徒們 領受聖神,並指出未來當行的異象。 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主自己主動來到信徒生 命中,讓門徒從不信走向信,明白了上帝大能 彰顯的事實,體會到祂的臨在。復活的主向門 徒們表示,復活的生命不是魂,有肉體,可與 門徒交談,可以吃東西、不受門窗限制自由出 入。復活的主帶給門徒的乃是驚喜、平安、盼 復活的經歷,扭轉生命的大能 望,使他們感受到溫暖和祂那無盡的愛。初代 基督徒的靈修,從新約中的見證可以發 教會因這些共同的經歷,宣告對復活的堅 現,那是聖神奇妙的作為和帶領。 信,因為此一屬靈經歷,使喪志、失 基督徒的信仰不僅是有神論 意的一群突破疑惑、不再迷失、 (Theism),我們是在信仰生 豁然開朗,一次白白的恩典經 復活的主和門徒有過深度的 活中體會到三一真神在我們 歷也令人歡呼! 對話,使他們的生命得以超 生命中奇妙的扶持,阿爸天 對信徒來說,復活是一次 越今生今世的限制和觀點。 父像母親般恩慈,救主耶穌 經驗,也是可以重複出現的 如長兄、朋友般施予恩惠, 經驗。復活的主顯現給保羅 聖靈溫柔的光照引導,不斷 不只一次,除了在大馬色路 修正內在生命,提升我們和祂 上,復活的主也在保羅上三 的關係,不叫我們沉淪,呼喚我 層天、祈禱魂遊象外時,告訴 們警醒覺悟。 他當走的方向。為此,保羅可以為 復活的主和使徒彼得、約翰、保羅等 主赴湯蹈火而不惜。同樣地,彼得和 都有過深度的對話,他們也都為此見證,在靈 復活的主對話後,從此願意伸出手被帶到不願 裡可以大大經歷那內在的真實改變,使他們的 意去的地方。復活的經歷,有扭轉生命的大能。 生命得以超越今生今世的限制和觀點。如果我 們將新約聖經所記載的內容,除掉復活後的那 些屬靈見證,所剩的只有四福音中耶穌的生平, 且因缺乏復活後生命的光照,福音書的內容便 顯得平淡無味,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道教神 仙、印度教中的神話相較,也會相形可憐。 保羅從自己在希臘、羅馬宗教和猶太教的經 驗,深知基督徒的生命和其他宗教差別何在, 深知基督徒「在基督內」所體驗的生命,和非 基督徒不同在哪裡!使徒彼得和約翰早前是 猶太教的成員,他們對羅馬的宗教多少有些概 念,成為基督徒後,尤其經歷聖靈的充滿同在, 他們在靈裡的豐富讓他們對屬靈的事敏銳,使 徒約翰更提出信徒要能辨別諸靈,這是一項屬 靈細緻的功夫了。 保羅和約翰都為我們指出,信徒生命中有 屬肉體和屬靈不同的層面和課題,他們都強調 「在基督裡」的意義。使徒約翰記下,在湖邊復 活的主向彼得顯現,和他對話,主三次問彼得:
著他看到天開了?司提反「看見」了一般人、 猶太教徒看不見的,他在生命最後的階段,看 復活的能力,震撼人的屬靈現況 到復活的主站在上帝右邊,司提反被聖靈所 對使徒們而言,基督的復活是一件客觀的信 充滿,定睛望天(使徒行傳7章55~56節)。 仰事實和真理,發生在他們生命的歷史中,他 如今,那充滿司提反的聖靈也充滿了保羅,聖 們的生命為此改變並順服,這也見證了復活的 靈讓他看見、認識耶穌基督,在聖靈引導扶 能力和真實,在他們生命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 持下,保羅經歷了一次特別的屬靈之旅。那三 記。復活震撼了他們的生命和屬靈現 天,他沉浸在基督的光照、聖神的帶領 況,使他們得以進入更深、更高、 中,現在保羅知道了基督徒的祈禱 更寬廣的領域,使他們真正歸 和一般宗教祈禱的不同了,他終 屬基督、向祂降服。在肉體的 於可以指出原來以前自以為是 復活的大能賜給相信的人 耶穌(歷史的耶穌)身上, 的祈禱,是軟弱、本不曉得 屬靈生命上根本的改變,恢 他們聽聞祂高超、動人心 當如何的禱告,在遇見復活 復、重建榮耀、明白並歡喜 靈的教導,看過祂令人屏息 的主、在聖神教導下,「聖 真理。 的作為,但在耶穌的死、受 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嘆息替 釘上,他們懂得十字架的意 我們(信徒)禱告。」(羅馬 義,連在各各他山主耶穌旁十 書8章26節) 架上的大盜,也懂十字架的救贖 不是猶太教靈修的傳統,而是 是令人感動的生命作為。甚至,羅 聖神的作為,復活的主耶穌基督讓 馬百夫長也被十架上的犧牲感動,而道 保羅不再靠自己,並像彼得、猶大和使徒 出:「這人真是上帝的兒子、義人。」但接著就 們被掃除自己的想法、意志後,認識到自己原 是門徒們「捶著胸回去了」,無奈、感嘆而已! 來在得救、屬靈的事上毫無能力時,降服、歸 這是一幕感人的宗教悲劇,文學表達上的極 向、默然悔改。 品,我們看了不捨、掉淚,此外只能回味,又能 復活的主開始重新屬靈建造門徒,以馬忤 如何?天地同泣那不義的情節,心靈有一種悲 斯途上兩位門徒經歷復活的主親自走近他們, 憤!若沒有復活,基督宗教或許是一支陰柔感 主動向他們說話。當時他們徬徨無助,十分失 人的動人宗教,讓人心有所感觸,引發不少同 意,不曉得明日當如何,復活的主教導他們,使 理的眼淚。 他們的心逐漸火熱而明白神的話語和啟示。最 保羅所看到的,是司提反的悲哀,「基督徒」 後他們邀祂留下,復活的主留下與他們同住, 的愚昧,讓他百感交集,這樣的宗教是十分不 在同坐席、擘餅祝謝那時,他們的眼睛明亮起 理智、違反人性,雖值得同情卻無法贊同。在 來而認出是主(路加福音24章13~32節)。根 司提反身上,保羅發現基督徒生命有一股莫名 據路加福音記載,那復活的主,「開他們的心 的力量,愚忠?有些可笑,但又值得尊敬,十分 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24章45節)這些 複雜的感覺。直到他遇到那復活的大光,使他 門徒是活在猶太文化中的人,他們先前看過耶 仆倒、眼瞎了的光,不是正午的光,而是一道神 穌所行的神蹟,卻仍無法明白聖經,這點對我 奇的光,光中有聲音直指他的內心,穿透他的 們的提醒不可謂不大。不是理智的能力,不是 理智,接著三天的瞎盲無法看見,讓保羅完全 原文和背景的因素,而是「心竅」未被開啟,沒 安靜,他形容「因那光的榮耀不能看見」,那光 有火熱的心。因此,我們真的需要懇求復活的 比日頭還亮,四面照著,是從天而發的光(使徒 主賜下屬靈的眼光,使我們以靈性之心眼來接 行傳22章6、11節;26章13節)。保羅因此三 受信仰,承受啟示的奧祕。求主憐憫我們的驕 日不能看見、不吃也不喝,等亞拿尼亞受異象 傲和自義,求聖靈掌權引導! 為他按手,保羅被聖神充滿,眼睛像有鱗掉下, 就能看見,於是保羅受洗,開始吃飯(使徒行傳 * * * 9章17~19節)。 復活的大能賜給相信的人屬靈生命上根本的 三天的光陰,保羅在一種相當特殊的狀態 改變,恢復、重建榮耀、明白並歡喜真理。與 中,他的心注目於上主,深刻反省思索,完全不 復活的基督會遇,則屬靈生命被重植和堅固, 受外物影響。因為看不見,保羅無法任意走動; 認識、深刻體會愛的滋味,甘願順服被引至血 因為看不見,使他完全集中心思對準生命的課 氣的生命不願意承受之事,將自己生命獻上、 題默想、祈禱,他內心需要不斷仔細分辨過去 被打破,為要記念復活自己生命的主。基督徒 的猶太教信仰和今日所體會到的,「為什麼有 面對復活的信仰生命,是一次深刻屬靈操練的 一股力量、生命進到我生命中,指出我是處於 旅程和禮讚,在過程中自己屬血氣的生命被翻 行為主義的黑暗中?往昔我自以為是光明、為 轉,更有基督的印記在身上,降服在祂的生命 上帝大發熱心的作為,但耶穌的話告訴我將 裡面。面對復活此一人類宗教史上絕無僅有 『出黑暗,入光明──那真正的光明』。」 的信仰,若像保羅一樣三天三夜安靜自己,省 保羅經歷了靈性的啟蒙和光照,不是理智之 思自己的信仰生命和以往的生命史,愛我們的 光、理智的直覺而已,是真光的照耀。保羅明 主,祂的聖靈和大能必親自教導我們,使我們 白了其中的區別,光有不同的等級,人類的理 看見也提升屬靈境界。 智之光外,靈性之光也有分別。司提反為何喊
你們既受洗與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祂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祂從死裡復活神的功用。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歌羅西書2章12~13節)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15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2018 暑期兒童少年營教材
原來也有很多台灣人為我們台灣這塊 土地做了這麼多事。 是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教育委員會 出版的2018年暑期兒童少年營教材, 主題:「認同這塊土地的愛」,介紹八 個人物、兩個機構對台灣的貢獻。課 程內容除了幫助我們的孩子認識聖經 的教導外,更知道有哪些人是用生命 的力量將上帝的教導實踐在台灣這塊 土地上。孩子不但認識了台灣土地的 歷史,不會覺得聖經只是故事或是古 老的歷史,也是實際發生在我們的生 活當中。
課程介紹 2018年維持十課的主題,經文信息引領出十位信仰人物和機構,以回應聖 經的教導,分別是: 第一課:他傳福音的腳蹤多麼佳美 經文:馬太福音10章6~15節 以廖得牧師的故事,見證耶穌吩咐他的門徒們出去傳福音時應該要注意的 事項,就是要盡心、盡力地全力以赴。 第二課:賢慧的幫助者 經文:箴言31章10~31節 本段經文在述說女性的特質和生命的美,不是外表的美,而是內心的美善, 正如毛碧梅女士全心支持王金河醫師醫治烏腳病人。 第三課:教導民眾認識上帝的話語 經文:以斯拉記7章6~10節、尼希米記8章1~8節 當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奴隸之地回來後,經學教師以斯拉教導以色列人民讀 聖經。如同巴克禮牧師全心投入翻譯聖經,透過羅馬拼音教導台灣人怎麼閱讀 聖經的故事。 第四課:要用愛勝過恨 經文:馬太福音5章38~48節 「愛你的仇敵,為迫害你的人禱告」,耶穌教導我們不可報復。日本人井上 伊之助透過醫療宣教,對殺害他父親的台灣原住民傳遞了耶穌的愛,寫下以愛 報仇的感人故事。
愛是生命的力量(2014)
愛使我們和好(2015)
第五課:生死同伴的愛 經文:路得記1章1~22節 一對婆媳從寄居的摩押地返回故鄉伯利恆,相依為命,尋求重建家庭生活 的契機。花蓮鳳林的張七郎醫師一家父子三人在二二八事件中遇害,張七郎 的太太詹金枝長老用堅忍的信心,帶領全家人全心倚靠上帝,走過那段死蔭 的幽谷。 第六課:與上帝同行必蒙拯救 經文:以賽亞書41章8~13節 以色列人民被巴比倫帝國擄去當奴隸,上帝透過他的僕人向以色列人民傳 出溫暖的呼聲,要他們不要怕,要堅強,因為上帝會成為他們最好的幫助者。 如同瑞士天主教白冷會的賈斯德神父,將一生力量用在布農族山區部落的服事 上,守住布農族的語言,成為布農族文化傳承的守護者。 第七課:上主使我一無缺乏 經文:以西結書47章1~12節 上帝要以西結轉告以色列人民,領受從聖殿流出來帶有永恆生命力的泉水, 表示上帝賜福以色列人民。本課介紹台灣漢藥西化的領航者許鴻源長老,他找 到新的製造漢藥的方式,幫助許多生病需要服用漢藥的人。 第八課:善用上帝賞賜的智慧 經文:創世記30章25~43節 雅各運用智慧改變傳統放牧的故事,如同廖一久博士改變台灣漁業的養殖 生態,因為他的努力,使台灣在海洋漁業資源日漸枯竭的景況下,透過養殖, 使漁業生產重現新的契機。
愛在這塊土地上(2016)
台灣,我們的家園(2017)
認同這塊土地的愛(2018)
2014~2018年暑期兒少教材:可以重複使用的教材 暑期兒少營的教材雖然是逐年出版,但是其主題的獨立性,教會及營隊在運 用上並不限於出版年分,可依主題規畫,選擇已經出版的教材,2014年「愛 是生命的力量」、2015年「愛使我們和好」、2016年「愛在這塊土地上」、 2017年「台灣,我們的家園」、2018年「認同這塊土地的愛」,所有出版品 與影音檔均可在總會教育中心下載,或來電購買。
電話:02-23625282轉215、218發行室 傳真:02-23631722 下載網址:http://christed.pct.org.tw/summer2018.htm (2018教材將於2018年三月底上架,戲劇動畫於五月底上架) 電子信箱:christed@mail.pct.org.tw
發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事 工分享 第九課:在苦難中仍然繼續傳福音 經文:彼得前書1章1~12節 彼得前書的作者寫信給受到迫害的基督徒,鼓舞他們千萬不要喪失生命的 希望。信仰受到考驗,如同真純的黃金需要經過火煉一樣。本課介紹台灣最早 發行的報紙──台灣教會公報,幫助大家學習讀聖經以外,用文字的力量將台 灣的基督徒連結起來,互相鼓勵、撐過好幾段政治迫害的遭遇。 第十課:學習認識並謹守上帝的話語 經文:使徒行傳3章1~10節 歷代基督徒因著上帝的話語,熬過各種艱難的處境。因此,將上帝的話傳承 下來,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台灣第一所中學──長榮中學,就是以聖經的 教導為基礎,啟蒙台灣年輕人的思想,將上帝話語撒在每個學子的心中。
內容/出版品介紹 一、教學對象 適用於6~18歲兒童與青少年。課程設計區分為幼兒、初小、中小、高小和 國高中少年等五個級別,可根據教學對象年齡選取合適內容。 二、出版品項目 1、教師本:包含幼兒、初小、中小、高小和少年級等教案內容與教學引導 說明。 2、學生本:區分為幼兒、初小、中小、高小和少年等五個級別,每一級 一冊。 3、詩歌:包含年度主題曲、各課主題詩歌,共計11首。①11首詩歌譜附於 教師本中、②詩歌錄音、③詩歌伴奏、④詩歌示範動作 4、戲劇:配合每課主題均提供主題或人物故事。本教材提供:①劇本附於 教師本中、②故事文附於教師本中、③戲劇錄音、④動畫。 三、使用說明 教師本、各級學生本均有紙本,各教會與機構均可免費索取一套。教師本、 各級學生本、詩歌與金句簡報、詩歌錄音、詩歌伴奏、詩歌示範動作、戲劇錄 音、詩歌與金句簡報鼓勵大家使用教師本封底裡的QR Code下載,或是直接到 總會教育委員會教育中心網站下載。 四、課程內容 1、幼兒園與小學階段:分為幼兒、初小、中小、高小四個級別,課程設計 包含合班與分班內容。合班時間有主題詩歌歡唱與戲劇觀賞;分班時 段則分成四個主題:①故事好好聽:從故事中看見主題人物、機構的信 仰,②金句學一學:透過金句背誦熟讀上帝話語,③信息短波:閱讀聖 經經文加強學習內涵,④行動趴趴GO:最後藉由引導孩子從實際可行的 行動中,操練自己的能力。 2、國高中少年級:國高中階段的課程設計,與幼兒小學階段的經文信息、
研習資訊
2018雙教材研習時程表
公關企劃製作
戲劇、詩歌是共用,但分班課程是不一樣,以引導式的討論、活動、實 踐,進行以下五個階段學習:用戲劇和故事學習信仰、複習聖經信息、 信仰反思、體驗活動與行動方案。
活用主題配套 本套教案共計十課,各課課題與主題相呼應,但各課設計有其獨立性,可 單獨使用,教會可依照自己教會舉辦的天數與需要選擇課題或是調整教學次 序。另外,不只是當年暑期可使用,個別營隊、教育營、周末營均適用。在此 將課題做分類,供教會選擇時做參考: 1、呈現女性議題 第二課:賢慧的幫助者/烏腳病人之母──毛碧梅、第五課:生死同伴 的愛/堅忍挨過苦雨淒風的老樹柢──詹金枝 2、與台灣人文特色結合 第七課:上主使我一無缺乏/將漢藥科學化的許鴻源、第八課:善用上 帝賞賜的智慧/台灣草蝦養殖之父廖一久、第一課:他傳福音的腳蹤多 麼佳美/參與上帝偉大計畫的廖得牧師 3、教育和文字事工 第三課:教導民眾認識上帝的話/勤奮傳揚上帝話語的巴克禮牧師、第 九課:在苦難中仍然繼續傳福音/堅持文字傳道的台灣教會公報、第十 課:學習認識並謹守上帝的話語/帶著宣教使命的長榮中學 4、多元文化與宣教師的故事 第四課:要用愛勝過恨/以愛報仇──井上伊之助、第六課:與上帝同 行必蒙拯救/布農族的守護天使──賈斯德神父 每一課的課題所列舉的地點,教會均可帶領學生以戶外教學的方式實地參 訪。如參訪廖得牧師所協助創立的高雄苓雅和新興教會,到台南北門參訪烏 腳病紀念館,井上伊之助行醫傳道的部落(請參考總會使徒出版社即將於6月 出版的井上伊之助繪本的親子旅遊),到台東縣成功鎮小馬天主堂白冷會墓 園弔念賈斯德神父,到花蓮鳳林的校長夢工廠一探張七郎的事蹟,到東港水 產試驗所懷想廖一久對台灣養殖業的努力,參訪台南長榮中學;走一趟台南 教會公報,體驗巴克禮牧師對台灣文字事工的付出。
感謝支持事工 暑期兒少營教材內容豐富,從策劃、編寫到出版,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投 入的人力也相當龐大,感謝眾教會的支持出版。為了使福音廣傳,暑期兒童少 年營全套教材採取免費贈送方式,每間教會可向總會教育中心索取一份教師 本和學生紙本,電話02-23625282轉215,或逕至總會教育中心網站http:// christed.pct.org.tw/summer2018.htm下載檔案。
2018雙教材研習場次
2018年3月3日起,總 計15場 全 台 巡 迴 暑 期 兒 少 營 和 主日學 教 材 研 習 營,由 陳 南 州 牧 師、盧 俊 義 牧 師、李 位 鼎 牧 師、王 榮 義 牧 師、江淑文長老主講,場次如右, 請洽各中會教育部報名。或電0223625282轉257王姐妹。
講師介紹
江淑文 長老
陳南州 牧師
王榮義 牧師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 李位鼎 牧師
盧俊義 牧師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17
藝 文走廊
復活節漫想
盼
小麥
將來的白晝 望
時近四月,復活節將至。說起復活 節,你會想到什麼呢?今年的復活 節,你又打算怎麼過呢?不獨獨是 你,或你所在的教會,在那一天,全 球將有數億名基督徒,不分宗派、地 域或傳統,都以禮拜或特定的儀式, 來記念這個基督復活的日子。 是的,基督復活了,復活節來了, 但是這一天,跟你有什麼關係呢?或 許,你會說,你是基督徒,所以要過 復活節;或許,你也會說,你從小就 跟著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在教會過 節;或許,你還會說,因為商場裡開 始送彩蛋了,所以,你記得這一天是
們, 捲著我 席 落 、失 、死亡 夜 黑 縱使 , 蠶食我們 好像即將 時, ,這些都是暫 但你應該知道
復活節。可是,請留意,並不是節日 定義了信仰,而是信仰定義了節日。 流失了信仰的感動,節日只是歷史的 灰塵,終將被風漸漸拂去。 我 想 起,加 拿 大 神 學 家 宣 信 (Albert Benjamin Simpson)的名 詩:「基督雖能千回降生於伯利恆, 若未活你心裡,救恩仍是無成。」換 句話說,是不是也可以改為:「基督 雖能千回復活於耶路撒冷,若未活你 心裡,救恩仍是無成」?基督的復活 是如此關鍵,以至於使徒保羅宣稱: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 然,你們仍在罪裡。」(哥林多前書 15章17節)
在上帝眼中,祂已經完成了一切,包括基督的復活。 而我們只是 在經歷這段 時間, 只需信 託、只 需仰望 、只需 盼望、 只需等 待。
◆因為荒謬,所以信仰 然而,信也是難的。甚至,信基督 的復活,是世上最難的事之一。這件 事對我們人的要求,已經成為甜蜜的 苦差、艱難的邀約。它邀請我們確認 這件事,並一再確認這件事與我們個 人之間的關係。 使徒保羅對此的回應相當明快,他 的方法論並不難,他說:「猶太人是 求神蹟,希利尼人是尋求智慧,我們 卻是傳揚釘十字架的基督,對猶太人 為絆腳石,對外邦人為愚拙;但對那 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或希利尼人, 基督總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因神 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 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章22~25 節)以人的智慧和經驗,何以能「理 解」復活呢?但是,如果不去理解,人 們又何以承擔這個節日?歷史上,曾 有很多人在思考這個問題。 主後二世紀的初代教父特土 良(Quinto Septimius Florente Tertulian)面對這事,在護教著作 《論基督的肉身》(On the Flesh o f C h r i s t))中說出了一句名言: 「因為荒謬,所以信仰(Credo quia
absurdum)。」他提出此看法是為了 反駁「基督幻影說」(Docetism)。持 「幻影說」的人認為,以上帝之尊貴, 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以如此屈辱的十字 架來施行拯救之法,被釘十架的必是 基督的幻影,而非實體。而特土良卻 認為,正是上帝救恩方法之超絕,遠 遠超過人類理性的想像,以致於顯得 如此荒謬,才能反向證明這份信仰的 真實。因此,降生為人、被釘十架,又 死裡復活、墓穴空空,如此之荒謬, 才顯得如此之真實、如此不可思議, 最終挽回人類自以為是的信。 基督的受難日和復活節,其實對應 著兩種信仰的方法論。受難,意味著 你與基督同死;復活,意味著你與基 督同活。受難,意味著你的心不再捲 入塵世,而是專注基督,並願意為祂 放下其他;而復活,則意味著你以基 督為樂,以至於你忘記其他,除了基 督以外,別的事情無足輕重。是的, 受難裡的死亡,使我們更加清晰地認 識到世界的荒謬。而復活裡的盼望和 愛,則使我們沉醉在這世上最好的禮 物,以致於我們如此輕鬆地覺得,此 外沒有更好的了,沒有什麼值得我們 哀嘆的了。就讓哀嘆去埋葬哀嘆,而 →19 我們起身喜樂吧!
吳燕飛
樹林裡撿垃圾的人
世上哀傷的女子 若世上還有慈悲
那片淵面黑暗的樹林
她在寂靜的菸圈裡
若世上有什麼福音
有人在林中養蜂
屍首跌落海洋
有人收穫蔬菜和糧食
石頭作為一支幽暗的歌謠
那裡誕生了總統
在水漲潮落中量變、質變
吐出哀傷,咽回下半夜
18
——落葉埋入土壤
若有什麼消息,請不要告訴她
請寫信告訴她靜靜等待
請不要敲門,不要打電話
燕子打開咳血的黃昏
也滋養蚊蟲
沒有人願意深入
免得驚擾這位習慣了虛空的女子
連壞人也困倦了
那片紅黃相間的樹林
沒有人站在荒涼的廢墟上
哪怕一丁點聲響
告訴她,祂已回來
有一片缺口
在夜半的夜半,衣裳潔白
那是流亡的婦人掏出災難的開頭
以清貧而生老病死
她憶起灰色的樹,冰涼的擁抱
傷口有新肉
災難將近
而腳步啊,正尋入一片深幽的樹林
沒有色彩的驚擾
請按門鈴
婦人,妳還披散著頭髮?
還有落滿白花的山路
沒有溫度,還有什麼在燃燒呢?
提醒世上所有哀傷的女子
此刻總是疲勞、掙扎、痛苦
和平的樹林,正如我的幸福已所剩無幾
她像枯萎的蓓蕾,被風騙走了花瓣
起身吧,久違的晚餐
有許多聲音縈繞耳尖
一見到祢,瓶子就自己破碎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藝 文走廊
18←
◆沉默和空虛如此沉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能立即進 入復活,就像基督本人也一樣,祂是 先經過死蔭的幽谷,才能進入活水泉 源。你也必須經歷死亡、絕境、無可 適從、毫無盼望,以致於你一度以為 上帝離開了你,甚至上帝並不存在。 德雷莎修女也曾經歷過「神枯」。 她在寫給范彼得神父的信中坦白說: 「沉默和空虛是如此沉重,以致於 我有眼而看不見,有耳卻聽不見。 我的舌頭在祈禱時顫動,卻無法說 話……」那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偉 人,那位在孟買貧民窟裡拯救窮人、 病人、流浪漢的修女,竟然經歷了如 此深沉、絕望的信仰體驗。那一次 次體驗,全然沒有喜樂和安慰,更沒 有復活與得勝,只有疲累、昏睡和失 落。我們不知道她經歷了什麼,但我 們一定知道這種經歷,因為這真實地 發生在每一位基督徒的生命裡。 或許,坐在你身邊的那位姊妹,還 未從昨晚的夢魘中緩過神來;或許, 與你談笑的長者弟兄,仍被深深的失 落感捆綁、束縛;或許,你自己此刻 就在懷疑,為什麼要過這個復活節,
節日的意義何在呢?節日與我、與你 的關係何在呢?基督的復活,與我此 刻的失落感是什麼關係?而上帝的福 音,為何此刻並不能光照我呢?你捲 入疑問的漩渦,在裡面翻滾,失去了 方向感,聽不到一丁點聲音。所有既 定的標準答應已經噤聲,唯餘無邊的 沉默與黑暗。 在諸多密契者(Mysticism)書寫 裡,這種黑暗經歷被稱作「心靈的黑 夜」。16世紀西班牙神學家聖十字若 望(San Juan de la Cruz)曾在《心靈 的黑夜》(Dark Night of the Soul)、 《攀登加爾默羅山》(Ascent to Mt. Carmel )中,描繪了聖徒靈魂在與上 主融合過程中所經歷的痛苦與焦灼。 這是一段靈魂深處乾涸、枯萎、毫 無回聲的黑夜。黑夜,像一個銅牆鐵 壁打造、密不透風的房子,室內空無 一物,就連空氣都綁住了你──只有 你一個人蜷縮在角落裡,無法動彈、 獨自哀嘆。這種場景不但見於你的生 命歷程,也一樣見於約伯、大衛等任 何一位聖經偉人。他們有多偉大,就 有多軟弱,或者說,正是他們的極度 軟弱,映現出他們的偉大──不是他 們的偉大,而是上帝的偉大,他們的 軟弱映射出上帝的偉大。
迷霧中的呼喊者 憂傷環繞我,像祢在雲彩裡降臨 痛苦,死亡,這些詞從未如此真實 我不知如何走出,不知是退是進 引我離開這座正在凋謝的帳篷 救我離開這片沒有平安與安慰的地方 救我到祢那裡去,正如祢來醫治我 即使我得醫治,同樣沒有燦爛的笑容
◆最深的黑暗 復活是最偉大的事實,正如釘十字 架是最軟弱、最羞恥的事實。當這兩 個極端的極端彼此相遇時,基督的福 音出現了,人的盼望出現了。在爐灰 裡,約伯用瓦片刮毒瘡;十字架上, 基督口嚐酸醋解渴。這個世界,以最 平凡的荒謬,羞辱著一個個神聖譜系 裡的人。 在世人看來,這是報應,是命運, 是不自量力,也是理應羞辱的自討苦 吃;在上帝看來,這卻是黎明前的黑 夜,是復活前的受難,是天國將臨前 的所多瑪,是生命河流淌前的硫磺火 湖。但是,對於一個個信仰中的人而 言,他們處於黑夜與白晝之間,處於 受難與復活之間,處於所多瑪與天國
◆盼望即將來臨的白晝 這就是基督的意義,是復活節的意 義。這個節日,邀請身處黑夜的你,盼 望即將來臨的白晝;邀請被死亡纏繞 的你,盼望復活已經實現。是的,在神 的眼中,一切已經實現,而你,身在有 限時空之人,正在經歷實現的過程。 心靈的黑夜,只是一個過程,為的 是白天;同樣,受難和死亡也是一個 過程,為的是復活。如果沒有白晝, 黑夜將失去意義;如果沒有復活,受 難和死亡就僅僅是人類徒勞的嘆息。 如果,基督不曾與你發生生命裡的聯 結,你所做的一切,都與祂無關,而如 果基督與你深深融合,那麼你的嘆息 就成了祂的嘆息,祂的復活也成了你 的復活。 最後,我們將看到經歷神枯的德雷
之間,處於硫磺火湖和生命河之間。 他們無所適從,哪怕只要回轉向左或 向右,就能安穩度過今生,或者平安 進入永恆。但人是暫存的,人是時間 的,人是物的聚緣、空間的交匯、語 言的延長,信仰中人更是在暫存中等 候永在,在時間裡等候時間的中止, 在物、空間和語言裡預嚐超絕之愛。 矛盾出現了,張力加深了。 「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必死 的身體呢?」使徒保羅唱出哀嘆的絕 句,極為生動地說出了基督徒的生命 狀態——如此焦灼、如此不安,看似 輝煌,實則真實、赤裸裸痛苦得無以 復加。但是,請注意,保羅接下去說: 「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 能!」保羅轉眼向基督,而不再注目 於自身,這樣的方法論一次又一次移 去了他的哀聲。
莎修女,在那封信裡依然持守著信 仰,依然信靠上帝已經賜下的應許。 她對好友說:「我希望你能為我代禱 ──讓神得以實現祂的意志。」 這就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就是一 種「不管、不顧」(in spite of)的態 度。縱使黑夜、死亡、失落席捲著我 們,好像即將蠶食我們的小小生命, 但你應該知道,這些都是暫時,在上 帝眼中,祂已經完成了一切,包括基 督的復活。而我們只是在經歷這段 時間,只需信託、只需仰望、只需盼 望、只需等待。 最後的最後,在復活節即將到來之 際,請再次回想這段經文,默想基督 復活與你的生命聯結: 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 妳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 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 活了。(馬太福音28章5~6節)
我走到哪兒,或東或西或彷徨,無處可去 沒有安慰,沒有笑臉,沒有舒適持久 到處在腐爛朽壞,嫩芽新發,舊葉落下 若痛苦減去一分,我必珍賞世上的快樂 正是這一分痛苦,使我尋求祢的安慰 祢必不遲到的安慰,在我心間 在我臉上,刻下每一個新的日子
盼望將來的白晝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19
舉 目向山
的 耶穌 活 復
你有沒有曾經認 錯人、走錯地方、 搞錯方向的經驗? 也許你曾經有過這 樣的經驗,而且也 舉 目 向 山 許當下你的心情確 實會緊張、甚至會害怕,但不論如何, 現在的你正在此處,就表示那件認錯 人、走錯地方、搞錯方向的事件已經過 去了。 但若是生命的方向搞錯了,那可就不 是一件「已經過去」的事,而是「一直在 進行當中」的事。生命的迷失不只是一 件讓人感到不好意思的糗事,更會影響 我們的生命和生活,甚至最後失去上帝 為你預備的永恆盼望。而這也是天使對 著那些來到放置耶穌身體的墳墓,找死 去的耶穌的婦女,所說的提醒:「你們 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
路加福音24章1~7節
陳信忠(高雄中會三多教會牧師)
你在找什麼? 透過路加福音24章經文的描述,我們 知道這故事的結尾,就是這群婦女會看 見天使,並得知耶穌復活的消息,而且 將耶穌復活的消息帶回到門徒的當中。 但對於經文中的婦女,她們並沒有事先 知道耶穌已經復活,然而,透過經文我 們明白,聖經要告訴我們一件值得注意 的事:就是那再正常不過的事──這 群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到安置耶穌 的墳墓尋找死去的耶穌,但天使的話卻 讓婦女重新調整方向。要經歷復活的耶 穌,首先就要調整自己的方向,就是不 要在死人中找活人。 許多時候,我們的信仰也要小心避免 陷入「在死人中找活人」的信仰。有可 能基督徒每個禮拜都準時參與教會各 種聚會,有穩定的讀經、禱告的生活, 正如這群婦女所做的,是那麼「正常」 的事。但天使提醒我們,在這些被看成 「正常」的過程當中,我們是否以上帝 的眼光,重新詮釋我們的信仰生命與 信仰生活。每一次的禮拜,應該是你與 神相遇的時候;每一次讀經,應該勇敢 面對上帝對你的呼召與提醒;每一次禱 告,應該是深深搖動你的心,調整方向
轉向上帝,而不是想搖動上帝向著你內 心的渴望;每一次你因著上帝的愛,而 盡力為了教會的兄弟姊妹及家人付出之 時,應該是出於內心的單純,以及被上 帝呼召的愛。 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必須要常常提醒 自己,那天使向著這些婦女所說的話: 「不要在死人中找活人。」不是你找到 了自己想找到的耶穌,而是要被耶穌找 到、被耶穌引導、被耶穌改變,甚至願 意在耶穌裡,以實際愛的行動回應耶穌 的愛。
靠近耶穌vs.跟隨耶穌 信仰,與多靠近耶穌沒有絕對關係, 就算婦女已到安置耶穌的墳內、彼得已 經進入安置耶穌的墳內,並看見了包裹 耶穌的屍布,但這些婦女與彼得仍不太 了解所看見的空墳墓和裹屍布意義。 直到這群婦女被天使提醒:「不要在 死人中找活人」時,她們才慢慢調整自 己的方向,開始學習將眼光不是放在 「死去的耶穌」,而是放在「復活的耶 穌」;直到彼得被耶穌邀請:「餵養我的 羊」時,他開始學習不是用自己的方式
【宣揚福音】
來跟隨耶穌,而是被耶穌所引導來跟隨 耶穌,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中活出耶穌 的樣式。 基督徒的生命不只是「靠近耶穌」, 更應該要「跟隨耶穌」、「活出耶穌」。 傳遞信息的我,不能只是與弟兄姊妹分 享要「愛上帝、要愛人」,自己卻沒有愛 的行動。一個人的信仰不會因為出生在 基督化的家庭,就一定會成為基督徒。 因為成為基督徒很重要的關鍵在於,我 是否真的願意用生命和生活去體會、領 受、活出耶穌的愛,而非只是知識上的 認知或只是因為出生在基督化的家庭 如此而已。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認識 這信仰,學習在信仰中付出關懷、不斷 成長。唯有緊緊跟隨耶穌、在生活當中 實踐耶穌的命令,這樣的信仰生命,才 能使我們從「世界所教導的正常」回到 「聖經所教導的正常」。 若我們的生活沒有轉向上帝的話語, 沒有明白上帝的教導,基督徒就有可能 在人的眼中活得很「正常」── 我們會正常地使用性別歧視語言: 「恭喜妳懷了個男孩」「沒關係,這胎雖 然是女生,之後再努力就好!」「為什麼 是男孩,我希望生個女孩!」事實上,不
管是男孩或女孩,在上帝的眼中都是至 寶,都是上帝精心設計創造的。 我們正常地使用負向激勵的話語: 「你怎麼那麼笨,教都教不會,真是沒 路用,一輩子撿角!」其實你的內心是 期待孩子再試試看,希望他能夠突破瓶 頸,找到合適的道路。「書不讀,只會 畫畫有什麼用!」事實上,上帝給每個 人的恩賜都不同,我們需要學習欣賞上 帝所造的每個不同個體。因此我們可以 說:「孩子你畫得很棒,我們還可以透 過學習其他不同的領域,來擴展你的視 野,讓你的畫作更豐富。」 我們也正常地使用錯誤的信仰認知: 「我以我的教會、教派為榮,因為它是 最棒的!」事實上,每間屬神的教會都 是很棒的,我們同為基督的肢體,一起 學習互相欣賞、互相學習,讓基督的國 度降臨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基督徒慶祝復活節,不只是一起度過 一個歡慶的復活節的儀式,更是提醒著 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不只是「靠近耶穌」 而已,更要「活出耶穌」。但如何從「靠 近耶穌」到「活出耶穌」的生命與生 活?腓立比書2章5節提供我們一個很好 的方向,就是「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 為心。」在做任何決定之前,先問自己, 若是耶穌會如何做?我這樣做,耶穌會 喜悅嗎?會榮耀上帝的名嗎?
耶穌已經復活了 復活節是為了記念耶穌被釘死在十字 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基督徒為記 念基督復活的星期日,稱為「復活節」。 在今天,基督徒通常會準備「復活蛋」, 在早期的基督徒以蛋比喻「新生命的開 始」,象徵著「耶穌復活,走出石墓」。 人們為了記念主在十架所流的寶血,便 將蛋染了紅色來慶祝復活節。今天,不 論是紅蛋或是經文彩蛋,或是其他提醒 我們耶穌已經復活的復活蛋,都在提醒 我們,復活節是因為主耶穌戰勝死亡、 復活,而帶來你、我生命的盼望。因此, 我們得到的不只是一顆復活節的紅蛋或 彩蛋,也是領受一個提醒,提醒我們要 在生活當中,活出復活耶穌的盼望。
信息:復活的耶穌
引導和改變。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聖詩:新《聖詩》104首〈耶穌真正死復活〉
3.為能夠以基督的心為心禱告
1.為迷路的生命禱告:
親愛的上帝,當這個世界以各式各樣不同的價值觀來批
親愛的上帝,我曾迷失了方向、失去了生命平穩的速度
評別人、論斷人、看輕人的時候,求祢幫助我依然尊主為
和穩當的步伐,求祢以祢的話語成為我腳前的燈,路上的
大,以基督的心為心,學習以祢的心意來看人、欣賞人,
光,指引我生命的方向、腳步的速度和每一步的距離。當
接納不同的個體和想法、尊重不同的領域與才能,學習看
序樂:(靜默)
我行在迷途中時,求祢提醒我停下來,安靜,不再慌張、
見祢在不同的事物中美好的旨意,活出祢的樣式,並將榮
聖詩:新《聖詩》2首〈聖哉、聖哉、聖哉〉
忙亂,用心尋求祢的面,聆聽祢的聲音,轉向祢。好使我
耀歸給祢。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祈禱: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為了愛我們而成為人的樣式來
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日日與祢同行,得著永恆的盼望。
4.為活出復活的生命代禱
主題:復活的耶穌
到世上,使我們能夠從祢的言語、行為和尊主為大的
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以復活的樣式來告訴我們,祢已經
生命來學習祢的樣式。因著愛我們,拯救我們脫離罪
2.為能接受耶穌的愛禱告:
戰勝死亡的權勢,我們已經不再受死亡和罪惡的轄制。過
惡與捆綁,祢捨了生命付上贖價,三天後從死裡復
親愛的上帝,謝謝祢應許以永遠的愛來愛我們。我常常
去的傷害與罪惡,將因著祢的寶血洗淨、赦免,因著祢的
活,帶給我們永恆的盼望以及與上帝和好的關係。願
會因為生活當中遇到了困境、為了堅持自己的意見和想
復活而修補、重生。求祢幫助我們,以復活的新生命來過
祢幫助我們,對上帝、對人都有新的開始,也在新的
法、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或是為了某些說不出來
每一天,以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
生活與關係當中,活出復活主的生命。禱告奉主耶穌
的理由而拒絕了祢的愛與盼望。求祢赦免我的小信,以為
實、溫柔、節制的聖靈果子,使人因我得福,更認識祢。
的名求,阿們。
自己不配得,不值得被祢愛而逃避。求祢幫助我,除去內
禱告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聖經:路加福音24章1~7節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心的恐懼與擔憂,單單接受祢對我的愛,也願意接受祢的
共同祈禱:主禱文
探 索頻道
不要再有恐同 與 偽善! ──加拿大長老教會對LGBTQI群體的悔改函 │悔改函
加拿大長老教會 2017年總會議長 彼得‧布許牧師 (Rev. Peter Bush)
[ 背景說明 ] 這是一封發自遠方加拿大的悔改函,是由馬偕牧師 所出身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的現任總會議長彼得‧布許 (Peter Bush)牧師所撰寫的。他以總會議長的身分 參與去年新組成的「彩虹共融」聆聽小組,並仔細聆 聽同志群體在教會裡的種種經歷後,邀請全體教會共 同對同志族群道歉並悔改。 彼得‧布許牧師不只是一位有牧者心腸及信仰良 知的教會領導者,也是一位優異的教會歷史學者。 他是前加拿大長老教會駐台宣教師蘇若蘭(Ja m i e Sutherland)牧師的女婿,2017年也曾和師母黛比 (Debbie)代表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前來訪問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及神學院。
[ 期許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加拿大有兩個夥伴教會:加拿 大長老教會(PCC)與加拿大聯合教會(UCCan)。 加拿大聯合教會神學立場開放,早於1988年就已通 過接納同志基督徒可以擔任牧師的決定,相對的,神 學立場較為保守的加拿大長老教會則抱持不接納的 態度,至今也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一般,持續為教會 如何接納同志群體進行對話、辯論且掙扎著。 如今,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議長於2018年2月發 表此一道歉/悔改函,可以說象徵著一個重要起步, 那就是教會願意從過去對同志群體帶著不理解、誤 解、錯解、偽善的心態走出,重新以尊重、聆聽、真 實理解且關懷的態度來與他們互動、相處,也努力讓 教會成為一個開放、安全、歡迎且接納眾人的地方。 關於「恐同」(h o m o p h o b i a)的問題,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另一重要夥伴蘇格蘭教會(C o S)已於 2011年作出重要決議,那就是「恐同是一種罪」 (homophobia is sinful),但這恐同概念並不包含 「出於善意地認為同性性行為是違反上帝旨意的信 念,或是在寫作或講道時對此一信念的表達」。這是 一個試圖接納不同神學立場,但堅持信仰的基本理念 與價值的決議。 期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能成為一個去除恐同及 偽善心態的教會,儘管對於同志封牧及同性婚姻仍未 達成共識,但在對待同志群體的態度上,能學習基督 的心!
Peter Bush│翻譯
張洵宜│背景說明、期許
鄭仰恩│
2018年2月10日 加拿大長老教會2017年總會議長彼得‧布許牧師 致加拿大長老教會,以及因教會的恐同與偽善而受傷的人們: 2017年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請議長致函向同志群體(LGBTQI)表示悔改。雖然1994年總會 接納了《人類性特質報告書》(The Human Sexuality Report),且這份報告書呼籲加拿大長老 教會對於恐同與偽善應表示悔改,可是教會至今沒有做出回應、公開悔改。不過,2017年總會設 立了名為「彩虹共融」(Rainbow Communion)的聆聽小組,為同志群體的人以及其他人士營造 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述說在教會裡的經驗,這小組也必須在2020年之前回報總會。從1994年 的呼籲到彩虹共融的成果,這封悔改函是我們在此期間所作的回應。 上帝呼召教會作為一個歡迎眾人的群體,在這裡我們歡迎彼此,如同基督歡迎我們。教會的偽善 讓我們歡迎異性戀人士,卻經常迴避不認同自己為異性戀的人。在這種恐同的環境之中,人們經常 不敢在教會表明性認同及性傾向。我們的教會未能成為安全及歡迎眾人的地方,我們為此道歉也 表示悔改。 我們都在恐同的環境裡受到傷害。以前教會期待家庭要譴責並排斥外表、行為、言語不符合教 會及社會嚴格性別定義的孩子、手足、家長,今天教會依然如此。好友們承受壓力,必須切斷關 係。我們的教會以嚴格的性別定義作為評斷、排除他人的基礎,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不該有任何人因為表明性認同而受到傷害。我們所處的文化及世界霸凌同志群體,殘暴地對待 他們,甚至予以殺害。此外,霸凌及暴力也發生在教會裡或有教會成員為其背書的群體裡。中會及 小會沒有要求會友及教會領袖對於仇恨行為負起責任。我們沒有保護受到攻擊及被霸凌的人,我 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我們一再沒有要求施虐及懷恨的人負起責任,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即便會友沒有參與心理或生理的霸凌,可是教會的沉默縱容了這些行為,沒有出言譴責暴力。教 會沒有明確而公開地發聲,成為「世上邪惡的一分子,參與暴力、忽視及不公」。此外,想要發聲 的會友害怕自己變成譏諷及霸凌的對象。我們沉默,也使他人噤聲,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教會在有為與無為、發聲與沉默之中,致使教會裡面的同志群體受傷、害怕、不信任。教會聽不 見受傷、害怕、不信任的呼求,無視於同志群體所經歷的痛苦。我們不願認清自己的行為及態度所 造成的傷害及恐懼,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霸凌、仇恨及沉默導致心理及生理的痛苦,也使人陷入掙扎,甚至自殺。教會過去沒有關懷面對 掙扎及痛苦的人,現在依然如此。我們沒有溫柔地關懷受傷的人,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不理性的恐懼在教會中形成一種氛圍,往往更著重於譴責所認定的罪行,而非聆聽人們的掙扎 及故事。教會經常說得太快,聽得太慢。此外,教會急於譴責特定的性行為,面對性虐待及背叛婚 姻的人則不時慢了半拍。我們偽善,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我們提出評斷及譴責,而非帶來福 音的盼望,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教會經常過於強調一個人的性認同,而非他們對於基督的認同。教會忽略基督身體當中的恩賜, 沒有感謝上帝賜給教會這一切,也沒有看見上帝的榮耀彰顯於眾人。我們不願承認教會眾人都有 屬靈的恩賜,我們為此道歉也表示悔改。 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在聖靈的帶領之下尋求成為耶穌基督的忠實門徒。我們悔改且期待走上 新的道路,成為歡迎眾人的教會,以招聚我們形成群體又仁慈待人的三一上帝為中心。我們要在個 人及會眾的層面上致力歡迎眾人,如同耶穌基督歡迎我們。我們要敞開雙手、在團契裡一同喜樂、 尋求聖潔,也要一同敬拜、禱告、讚美、吃喝、聆聽上帝對全教會說話。我們委身一起禱告、一起 哭泣、一起喜樂。 這封悔改函既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它只是一大段對話的一部分。這對話由「彩虹共融」參與發 起,該小組負責營造安全的空間,讓同志群體的經驗被述說、被聽見。 在基督裡, 彼得.布許 牧師 2017年(143屆)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議長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21
雲 彩見證
編 按 耶穌復活了!死亡
耶穌的工作
的空墳墓昭示著這世界將再 次創造與更新,耶穌為死而生、 由死而活,與我們的個人、工 作、家庭、日常有什麼關聯?
唯有基督是真光
蔡文雅
讓我們一起來思考。 卡森:「那不單是一個神蹟,更是 一個兆頭,是父的工作,藉著奉差遣 而來,要光照生活在黑暗中之人的那 位。」約翰福音9章1~5節這段經文記 述生來瞎眼的人,當我們看到生來身 體有缺陷的人,或許會感恩自己的健 全,但其實我們也有一些天生如此、想 改變卻不能改變的部分,例如父母、膚 色、智商。每個人都有一些想改變卻改 變不了的事,這些事甚至像瞎眼一樣 令我們覺得羞愧,想要掩蓋起來。
為什麼生來如此? 我們的生命都有無法改變的部分, 家庭、父母、長相,甚至某些無法自拔 的習慣。門徒問耶穌一個問題,將我們 與瞎子連結在一起:「這人生來是瞎眼 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 呢?」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事實上我 們也常常在問這類問題,當我們遇到 挫折、困難、覺得不被愛時,我們會問
為什麼?是不是我不夠聰明?我的父 母不夠有錢?我長得不夠好看? 人看到一些結局或景況時,都會問: 「為什麼?」在家族主義的文化中,人 們會追溯原因到家庭或家族;在比較 個人主義的文化中,會問是不是個人 造成。好像我們如果知道為什麼,就能 接受現狀,或知道該如何改變。如果是 因為父母犯罪,那麼上一代做不好會 禍延子孫;如果是因為個人犯罪,那麼 不要犯罪,否則會被懲罰。人們知道了 受咒詛的原因,知道應該怪誰、誰應該 負責、下台,或許生氣一番,或許心裡 悲情一下,得到答案後大概就這樣過 去了。擺在眼前的就是這條,不然就是 那條路,總之就是接受一生這樣完了。 瞎子嘛!反正沒有什麼盼望了。 耶穌怎麼回答呢?「也不是這人犯 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 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這句話將瞎子 從地獄帶到天堂。耶穌說,不是這條 路,也不是那條路,祂給的路,超越人
們問問題的想像,是有盼望、給人豐富 生命的路,是與神一起走的路。耶穌緊 接著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界的 光。」光對瞎子而言沒有意義,但是如 果沒有光,每個人都會跟生來瞎眼的 人一樣。
羞恥轉為榮耀 耶穌成為的光,是那些不停尋找盼 望、尋找生命意義的人需要的光。人想 要脫離苦難,只會問是誰造成?應該怪 誰?應該恨誰?有的學心理學,有的學 風水,有的學占卜,想要以自己的力量 找出原因,扭轉未來,但事實是人在時 間與空間的限制之下,無法看到未來。 只有那位有能力、有權柄、超越時間的 主,能夠叫人的眼睛不看過去而看向 未來,那個對未來的把握就建立在「顯 出神的作為來」。 當所有人在黑暗裡找原因、找答案, 耶穌將時間與永恆的神連結,把似乎
→23
復活節臨到,我們一起思考耶穌基 督一生,祂降生、釘十字架、復活,都 只為遵行天父旨意。
耶穌的順服
從寶座到馬槽 約翰福音1章14節:「道成了肉身, 住在我們中間,滿有恩典和真理。我 們見過祂的榮光,正是從父而來的獨 生子的榮光。」耶穌基督的降生和祂 的一生,都是降卑的。耶穌基督的一 生,在世人看來都是在走下坡路。 三十歲才開始祂的「事業」;傳福 音三年,跟隨祂的人不多;精挑細選 的門徒,出賣祂、離棄祂甚至當面否 認祂;祂所愛的人、祂傳福音的對 象,要釘死祂;「英年早逝」……這是 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一生。看起來是 毫無光彩的一生。
從馬槽到寶座 今天,不少基督徒拚命工作、加 班、甚至兼職,為了更好的升職加 薪,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為了讓
22
孩子上更好的學校;學生們拚命讀 書,希望實現自己的夢想、考上好的 大學;不少年輕人拚命地奮鬥,希望 實現自己的理想或是人生的價值;牧 者們希望更好的服事,殷勤地探訪, 想要讓教會發展壯大……這些都無可 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們能 否在忙碌中冷靜下來反思,這一切, 是否真的是主要的?我們所要的,是 這些事物,還是我們想要的,單單只 是耶穌基督本身,而這一切都只是附 加罷了? 你和我,出身可能都不高貴,我周 遭真正意義的「富二代」沒幾個,出 身名門望族的更是屈指可數,我的好 友也大多出身平凡,可以說,我們都 是出生於「馬槽」中。我們很多人都 在奮鬥,希望登上「寶座」,甩掉自己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從死而生 「出生於馬槽」的身分,能開名車、住 豪宅,躋身上流社會。這些事物本身 其實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和我只是 為此而活,那麼就和耶穌基督的降世 背道而馳了。
為死而生 在我們努力奮鬥的時候,能否停下 來,安靜地問問自己,今世努力和奮 鬥的根本意義何在?我們是否抓住那 更加寶貴的、永恆的事物——耶穌基 督,以祂為我們的滿足和喜樂、盼望 和期待? 基督的降世,只有一個目的:走向 十字架——為著死。所以,耶穌基督 是「為死而生」的。祂的死,是為了實 行和完成上帝的救贖計畫。
秦路
祂的死,一方面當然是祂自己主 動的意願和愛,但是同時,也是為了 順服天父的旨意,為了完成天父的計 畫。祂不是為自己而生,而是為了天 父而生,「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 是要行自己的意思,而是要行那差我 來者的旨意。」(約翰福音6章38節) 祂不是為自己而活,是為了天父 而活,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 差我來者的旨意,並且完成祂的工 作。」(約翰福音4章34節) 耶穌不是為自己死,是為了天父而 死:「沒有人能奪去我的生命,是我 自己捨去的。我有權把生命拾去,也 有權把它取回來;這是我從我的父所 領受的命令。」(約翰福音10章18 節) 可說耶穌的一生,由始至終都遵行
雲 彩見證
受到咒詛的瞎子與神的作為連結。當 耶穌這麼說,瞎子對自己生命的缺陷 可以開始有完全不同的態度──不再 怪他的父母,不再怪他自己,也不再怪 神,不再花時間找原因,而要成為神作 為的媒介,成為彰顯神榮耀的工具。耶 穌將他的缺陷、他的羞恥提升到一個 榮耀的地步。
耶穌至上權能 於是耶穌回答問題後,緊接著說: 「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 工。」祂說自己是受差遣的,祂做這件 榮耀神的事,不是靠著祂自己做的,而 是有一個差祂的要祂完成工作。耶穌 來究竟要做什麼工?舊約早已經記載, 說有一位救世主,要把祂的百姓從罪 惡中拯救出來,有光會照亮黑暗裡的 百姓;說祂會宣告罪孽得赦免,福音要 傳給貧窮的人。 叫瞎子看見,稀奇嗎?讓聾子聽見、 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平靜風和海是 神蹟嗎?對造物主而言,不稀奇也不困 難,耶穌做這些超自然的事情,不是要 說明自己多厲害,而是要告訴人們祂 是光,照亮人心裡的眼睛。祂叫人從死 裡復活,要讓人知道我們都怕死,但是 祂來,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 活,就是要信祂的人勝過死亡。 在最黑暗的時候,人們要看到神的
榮耀;在最羞恥的地方,神要顯出祂 的榮耀。祂不但是造物主,可以行各 樣神蹟,更是可以拯救靈魂的真光。 真正的神蹟是人聽了道之後,謙卑內 心,思想自己內心有很多罪惡、驕傲、 過去做了許多惡事。真正的神蹟是人 明白過來,願意承認自己心裡有個瞎 子,看不見自己的黑暗;有個聾子,做 壞事時故意聽不見良心責備;有個瘸 子,想做好事卻做不出來,受困在情 慾和壞習慣之中……我們心裡常常起 大風暴,而唯有耶穌有權柄能喝令這 些風暴,向我們的心說:「住了吧,靜 了吧!」 神的兒子耶穌為了要讓我們內心看 見、聽見,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祂親 自上十字架,付出了生命,承擔我們的 刑罰,才能讓你我坦然來到上帝面前。 親愛的朋友,這位造你的主是光, 請到祂的面前說:「主呀,我找不到答 案,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這麼糟,我總 覺得我不夠好,我有缺陷,求祢在我 身上顯出祢的作為來。讓我黑暗的眼 光可以被真光照亮。祢就是那真光, 是為了醫治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真 光,為我死,為我復活。我不需要為自 己的缺陷及痛苦找原因,我只需要更 多認識祢,讓祢在我心裡作工,使我 在祢裡面成為新造的人,成為看得見 的人,成為自由的人,謝謝主。奉耶穌 基督的名求,阿們!」
22←
天父的旨意:「那時我說:看哪!我來 了,經卷上已經記載我的事,神啊!我 來是要遵行祢的旨意。」(希伯來書10 章7節)祂不是不想求生,不是不想挪 去苦杯,但祂更願意順服上帝的旨意, 以致於死:「祂稍往前走,把臉俯伏 在地上,禱告說:『我的父啊!可能的 話,求祢使這杯離開我;但不要照我的 意思,只要照祢的旨意。』」(馬太福 音26章39節)
為基督而活 你和我,不是為著活著而活著,而是 為了死去而活著。我們為了那將來永 恆與神同在而活著,所以在這極為短 暫的今世我們有盼望,不像那沒有指 望的人,靠著世上的財富、名利、地位 和金錢而有指望,我們有盼望,乃是因 為我們已經得到了耶穌基督為至寶, 祂是我們永恆的堅固保障。 你和我,更加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 也不是為了家人而活著。有了孩子後, 我時常發覺,好像我的生活、我的一 切,都是為了孩子而轉了。我也經常和
我太太說,如果上帝再給我一個孩子, 那我們這輩子就是做牛做馬也心甘情 願。我也時常在很多弟兄姊妹疲勞加 班後,聽到他們很有精神地跟我說: 「沒事,都是為了孩子。」也時常有弟 兄姊妹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堅持主日崇 拜,然後回應就是:「哎,能怎麼辦, 反正都是為了孩子」「還不是為了孩 子」……這些當然不是錯,但是孩子是 基督所賜的產業和恩典,比起孩子,更 加重要是賜給我們孩子的耶穌基督。 基督從死裡重生了我們,讓我們由 死而生,為的是讓我們為祂而活,為的 是讓我們為死而活。基督徒活著,是為 了要彰顯神的榮耀,是為了要順服神 的旨意而活著。這是我們活著最大的 意義和價值。你和我活著,是要走下自 我的寶座,成為為基督而活、為死而活 的人。
耶穌的勝利
天天都是
復活節 文
Paul Tripp 譯
Sharla Chen
耶穌的空墳墓,啟示了上帝的三種基本屬性──耶穌身體的復活 證明上帝的信實、權能、甘心樂意,這些屬性使我們在禮拜天發出 頌讚。復活節禮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敬拜,教會亦竭盡全力提醒我 們其重要及榮耀。如果基督沒有復活,使徒保羅說我們的信就是徒 然的(哥林多前書15章14、19節)。 我贊成熱情地慶祝復活節,同時期盼我們都能懷著一顆真誠的 心。但我想和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當慶祝復活節的熱情漸漸消失, 接著會發生什麼事? 我記得費城人隊在2008年那一夜贏得世界大賽(也是美國職棒大 聯盟總冠軍賽),我住費城,當晚的歡慶前所未見,成千上萬人衝上 街頭慶祝他們的勝利。幾天後,我走到相同的街道,景象與歡慶的 夜晚大不相同,我大失所望,巨大的落差令人沮喪。我多渴望再看 到互不相識的人們相互擁抱、擊掌、慶祝,多渴望再看到人們因為 勝利而呼喊,但街道變得相當安靜,還堆滿許多垃圾。 可惜,相同的景象也可能發生在基督徒慶祝復活節之後。我們充 滿活力地在禮拜天慶祝復活節,但幾天後,我們仍繼續用世俗的方 式生活,彷彿沒有記念復活節一般。 哥林多前書15章,可說是新約聖經寫耶穌復活最多且最詳細的經 節。使徒保羅在結尾為復活的勝利感恩,感謝神藉著耶穌把勝利賜 給我們,緊接用以下三種方式過日子。「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 們務要堅固,不可動搖,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 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15章57~58節) 1.以罕見的堅定 保羅用兩個字:堅定和不動搖。你的生活也是如此嗎?你每天生 活是否定睛於主的福音及祂在復活節得勝的事實?在墮落的世界 中,你是否因困境、人際關係、現實生活困擾?記得空墳墓教我們上 帝是信實、權能、甘心樂意的神,因此你有充分的理由活得更加堅 定,不需要恐懼懷疑,可以放膽地站在磐石上。 2.以一生的行動 因為復活節,基督徒應該滿足於上帝的工作。滿足意味帶著熱 情、盼望、積極、勇敢,若你真相信神從死裡復活並掌權,那還懼怕 什麼?我們相信性上癮可以得到釋放;叛逆的孩子會變得順服;破 碎的婚姻得以恢復;容易害怕的人可以有勇氣;沮喪的人可以再次 喜樂。人們活著只為生存,因為他們不期待好事情發生;但我們卻 相信得勝、豐富的生活,相信改變的可能、相信救贖、相信復活。 3.以真實的盼望 我們必能透過耶穌的空墳墓詮釋我們的生活及參與的事工。因著 復活節,使我們相信上帝呼召我們的工作不會是徒然的。為什麼保 羅提醒我們這件事?因為他知道我們身處的世界及內心的掙扎,他 知道我們在墮落的世界服事,或許會感到洩氣,他也知道我們可能 會遺忘復活節,讓恐懼和懷疑很快地占據我們的心。 保羅告訴我們要將「我們的工作不會是徒然的」這個真理深植內 心。基督勝過罪惡、死亡,而且祂要再來。所以,救贖的過程中,我 們滿有信心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即使漫漫長夜,看不見前方道路, 我們仍然有盼望。 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慶祝復活節,只不過,別讓復活節只停留 在禮拜天下午,要讓復活的耶穌基督作你每一天的主。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23
知 性之旅
@ 隱者地圖+魚麗書店 獨特性 在地性 趣味性 風景度 美味度
■■■■□ ■■■■□ ■■■■□ ■■■■□ ■■■■■
後站小巷街景
走完導覽行程,來到藏身台中教育大 學附近小巷的魚麗人文主題書店,創辦 人蘇紋雯說:「住家附近該有什麼才是 人生最大的幸福?我們的答案是一間書 店和一家好館子。」於是在2006年創 辦了魚麗,店名取自《詩經》魚麗篇中 描述的一場有魚有酒的饗宴。這是一家 獨立書店,也是提供功夫菜的小館,要 讓「精神食糧與精緻料理一桌團圓」, 將生活中的幸福感傳遞給每位來到魚 麗的訪客。 魚麗隨四季更迭選用食材,提供天天 變換菜單的套餐。這天菜單是桂花鹹水 鴨、醃菜炒肉末、蔥燒蛋豆腐、臘味芥
魚麗書店外觀
魚麗店內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魚麗人文書店 共同廚房的書香與菜香
台中後站老照片
順福大哥導覽中。
24
蘭、茴香排骨湯,每道菜都是精心製作 的 功夫菜或乘載回憶的家鄉味。魚麗招 牌菜桂花鹹水鴨,是京蘇名菜也是蘇紋 雯童年的家常滋味,菜名中的桂花其實 不是指用桂花鹽滷煮鴨肉,而是一種江南 詩意,意指桂花飄香時節的鴨子肥美,也 以桂花暗喻鴨肉的鹹香豐美、鮮爽不膩。 我們加點的柴香銀蘿令人驚艷,產地 直送的美濃白蘿蔔,用柴魚醬汁滷得軟 爛,搭配鹹鹹甜甜的自製味噌麥芽糖醬, 熱騰騰、吸飽高湯精華的蘿蔔入口即化, 當季的鮮甜滋味在口中完全迸發,是冬季 才有的最當令美味。 書香與美食之外,魚麗也是個關注社 會議題的社會工作平台,長期援助遭受 家暴、性侵的女性,為她們轉介社會資 源,並於2013年夏天起,以「鄭性澤的 魚麗便當計畫」,投入冤獄平反協會為當 時被判死刑的鄭性澤展開之救援行動。 魚麗的四位成員,每月固定提著素菜便 當探視吃素的鄭性澤,直到他在2017年 11月21日獲判無罪定讞,救援便當才功 成身退。而後,鄭性澤更成了魚麗廚房的 首位男性員工,而救援便當時累積的超 過200道素菜食譜,也成為現今魚麗預約 限定的素饌套餐。在魚麗,除了書香、菜 香,還有濃厚的人文味。
小旅行的投票箱
角落微光的臉書專頁或活動平台 Accupass線上預約報名,路
台中後站一角
台中人文風景
Yvette Chen
旅行到台中時,你會用什麼路徑來體 驗這個城市?是熱鬧的逢甲夜市、第二市 場的傳統美食?高美濕地、新社花海的自 然美景?綠園道都市漫步購物?這些耳 熟能詳的景點之外,「隱者地圖」提供一 個特別的路徑,帶領旅人認識不一樣的 台中。這天早上,我報名隱者地圖的城市 導覽行程,來到台中火車站,導覽員林順 福大哥已準備好導覽耳機、拿著一本厚 厚的老照片,在門口等待大家。這位戴著 小蜜蜂、流利介紹車站建築歷史和小故 事的導覽員,過去曾是在街頭無家可歸 的街友……。 隱者地圖是社會企業「角落微光」推出 的旅遊行程,也是一個在英國、法國、西 班牙、希臘、台北和台中等地相繼 實現的街友導覽員計畫。導覽 員由街友、弱勢獨居老人和 中高齡失業者組成,用他們 來自社會不同角落的聲音, 訴說台中這城市和他們自己 的生命故事。 角落微光自2015年底在台 中啟動「隱者地圖」導覽員培訓, 隨後推出了以台中市中區為主、展現在 地與人文特色的導覽行程。行程費用有6 成是「隱者」(導覽員)的收入,角落微 光則收取票價4成作為訓練經費和營運費 用。他們的理念是創造一個「共好」的扶 貧模式,透過付費導覽行程,讓隱者們能 賺取一些生活費用,協助他們自立和重拾 對生活的自信,也期盼改變街友的社會 形象。而參與行程的民眾,除了能透過導 覽了解城市的不同面貌,成為創造在地 價值的一環,也成為提供隱者們一個工 作來源、協助他們改變人生的助力。 隱者地圖目前有四條路線,可透過
線有適合親子、太陽餅DIY的「親親時 光印記」;一探第一廣場的都市傳說、 百年老橋和綠川等景點的「人生交易 所」;尋訪蜜豆冰老店、青草街裡見證 一甲子歷史的百草店、重溫上一代在台 中舊城區青春回憶的「青春倒退嚕」, 以及我今天參與的「後站人生」行程。 在「後站人生」行程,我們跟著順福 大哥走在日治時代1917年就佇立至今 的台中火車舊站裡,抬頭欣賞美麗的巴 洛克風建築,那是旅客趕火車時可能 從未留意的細節。接著尋訪舊稱「中南 驛」的後站,看著日治時代的老照片、 地上殘留的五分車軌道、復興路上保 存完整的巴洛克建築文青果組合會社, 想像當年集結了全台香蕉外銷的後站 新庄仔「香蕉市」盛況。我們也走進蜿 蜒小巷,體驗老台中人的散步路線桂花 巷、看日治時代的五七桐紋;逛聚 集特色小店和藝術家工作室 的舊鐵道倉庫,和前身為公 賣局第五酒廠,如今是文 創市集、藝術展演場地和 「散策」好去處的台中文化 創意產業園區,體驗台中市 區古今融合的美好與活力。
文青果組合會社
文圖
隱者帶路、魚麗上菜
隱者地圖 一個特別的路徑認識台中
五分車軌道遺跡
五七桐紋
Yvette 的社會旅行小提案
台 文世界 凍露水
遲到 ê 遺書
二水戰士
──予蔡鐵城
──陳篡地
變調 ê 春天無人 koh thang 繼續陷眠 鬧熱 ê 炮仔聲掩 khàm 袂牢心悶 ê 咒讖 有人假睏瞞騙家己 lóng 無聽 tio̍h、lóng 無看 tio̍h Chún 講心內 ê 烏影 chôaⁿ-á án-ne 來無--去 向望時間 ê 跤步 hoa̍h 大步 行到日頭光袂 hông jia-khàm ê 所在 沿路安慰每一个受傷 phū 血 háu 袂出聲 ê 國親 Hit 日下晡,我 koh 徛佇馬場町小山崙前 雙手 am 面 chheh 氣叫你 ê 名字 你 kan-taⁿ 用 he 充滿自信 ê 笑容回應 笑,是你唯一無聲 ê 話語 就算面對橫霸 ê 政權 kap 死亡…… 笑,是你留予我人生 siōng 媠 ê 一幅圖 An-tah 我心內永遠無法度 thīⁿ-pó͘ ê 空 chhùi 你用 siōng 氣魄 ê 姿勢宣揚和平 kap 正義 就算面對頭前白霧茫茫 ê 路途猶原徛挺挺 Hit 張 hông 掩 khàm ê 遺書險險 hō͘ 時間放袂記 佇密室內恬恬祈禱有 thang 見光 ê 一日 有 thang 做你勇敢 ê 干證 Hit 張黃 phú ê 紙條有 kap--tio̍h 你目屎 ê 重量 佮歲月 giú-giú-la̍k-la̍k ê 痕跡 生份 ê 字 chōa 透濫你熟似 ê 聲嗽 一湧 koh 一湧 Tòe 無 lám 無 nē ê 春風放送 kàu 我 ê 耳鏡 我聽見你沉穩 ê 心跳有講袂出來慘慼 ê 毋甘 記持 ê 路草 koh 再顯明 規世人 ê 掛礙成做黃昏 ê 色水 Kian-phí ê 思念一重一重 hiau--khit-來 Ta-lian ê 淚腺 koh 再做大水 強強欲 kā 我淹--死
人間有情
悼念2018.02.06花蓮大地震
姚志龍
地搖無停 是啥情形 夢中驚醒 天地無情
天災佮地變 袂贏阮意志 大家心合一 阮欲閣奮起 愛心無國界 遍布逐所在 感謝恁的愛 阮會閣徛在
註 陳篡地醫師(1906~1986)是彰化二水人,當時 二二八事件爆發,陳篡地領導組成「斗六治安維持 會」,統率「斗六隊」,攻打虎尾機場,國民黨軍進攻 斗六,發生小規模市街戰,陳篡地 m̄ 甘鄉民遭受損失 chiah chhōa 領部隊撤 ǹg 小梅、樟湖 hit 角勢,「小梅、 樟湖之戰」了後,部隊解散,潛逃 koh bih tī 二水陳家大 厝後壁 ê 山區 beh kah 6 冬。
罪 邱偉欣
一个兵仔行來講話,聲嗽惡 koh 毒! Hit 款北仔話阿福伯聽無,神神 gānggāng,等伊話講 soah,銃 mê tō 對伊 ê 倒 爿奶下跤趨趨 chhiám--入-去! 阿福伯疼一下精神--起-來,「beh 死-ah!」,sûi 烏暗眩,細漢 ê 代誌無張持 soah 來想起。 「Hit 間是教會。」 「落教 ê 人才會去 hit 號所在。」 「你敢 chai-iáⁿ 落教 ê 人有偌恐怖?風 聲講 in kā 一个人釘 tī 十字架頂懸,koh
講 beh lim 伊 ê 血,食伊 ê 肉。阿福--á, 你 tō 毋通去 hō͘ 落教人 siàn-tōng--去!」 細漢時老爸老母 án-ne kā 交代。到 kah 伊長大,有熟似一二个 á 基督教徒, 才知十字架 kap 耶穌 ê 代誌。伊想著 chit 層,koh 想著伊 chit-má mā 是 hō͘ 人縛 tī 柱仔頂,邊仔無熟似 ê 兄弟 mā 仝款 tī hia,受 lé、受凌治,致到死,án-ne,in 流落 ê 血敢 mā 是 thang 洗清罪 kòa ê 寶 血? Hit 時是 3--月,hit 工是烏陰天,秋凊 ê 風 kap sap-sap 仔雨,hō͘ 阿福伯 bē 記得 空喙 ê sīⁿ kap 疼,沓沓仔睏--去。 Hiau-hēng 伊是死無去 ê 人。 70 冬過去--ah!阿福伯 iáu 是會逐不時 憢疑,228 ê 血是毋是有夠額 thang 洗清 台灣人 ê 罪 kòa?
註 追思 228 kap 紲後 ê 3 月大屠殺,mā 數念我 hit 當陣死無去 ê 舅公,伊 chit-má 已經無病無疼,胸坎 ê khî mā 好 lī-lī--ah。
蘇晏德
年 月 2018 2初 花 6 蓮大地動 發生 過 tī 年 前 ê 十工 好落眠 做夢 Tú teh 地牛掠狂 teh 振動 50 點 11
級 6 瞬間地裂厝崩 碎花蓮人新正 希 Hàiⁿ ê望
月 一工 2初 天 7 猶未光 hit 半暝寒流過境天氣凍 阮 夢中走揣親人 tī 啥人體會阮 苦 ê痛 耶穌求祢鬥 saⁿ-kāng 上帝請祢 kā 阮鬥幫忙
咱人 月 21 是寒流 天 12 ê氣 台灣 街路冷 ki-ki ê 幸運活 人無歡喜 leh ê 不幸 人 ê 真傷悲 阮創治 向望天 mài kā 失蹤 人 阮團圓 Hō͘ ê 緊 kah
Thian-chai kap tē-piàn bē iâⁿ gún ì-chì Tāi-ke sim ha̍p-it gún beh koh hùn-khí Ài-sim bô kok-kài phiàn-pò͘ ta̍k só͘-chāi Kám-siā lín ê ài gún ē-koh khiā-chāi
當救難人員 kā 你扛起 看你冷冷冰冰 身 ê屍 台灣人 目 ê 屎一直滴 哭出台灣人 感情絲 ê 叫 你 親人 teh -你敢有聽 見 --
Chek-sî kiù-oān le̍k-khòng khùn-kéng Hâm lūi kiù-chai jîn-kan ū-chêng
天佑台灣 hō͘ 台灣有新轉機 花蓮會重頭生 天佑花蓮 hō͘ 災區重新 khiā 起 天佑災區 hō͘ 懇求上帝永遠 咱 tī 身邊
Tē iô bô-thêng sī siáⁿ chêng-hêng Bāng-tiong kiaⁿ-chhéⁿ thian-tē bô-chêng
身軀後壁 ê 兵仔直直喝直 直 chhui,koh 提銃 tuh 伊 ê 尻 脊骿;跤步小可 phiân,速度一 下慢,頭面、肩胛,sûi hō͘ 銃 koáiⁿ khaiⁿ kah 一 âm koh 一 âm。阿福伯 頭 lê-lê oân-nā 跛跤 oân-nā 行,心內 驚惶、哀叫、hē 神 hē 佛,chit 條路 káⁿ 是 beh thàng 到性命 chīn-pōng ê 所在? 兵仔喝一聲!Kā 阿福伯 ê 雙跤釘 tī 塗 跤,「Kiám-chhái 是到位--ah!」,伊 ánne 想,khiàn 頭一下看,夭壽!面頭前 幾 nā 枝電火柱,逐枝頂懸 to 縛一个人, 頭垂垂,衫仔褲 lâ-sâm koh 大孔細裂, 電火柱下跤 ê 塗粉沙烏 tò͘ 紅親像攪血 hit 一樣。阿福伯 chhe̍ k --一-下,身軀開 始 chùn,ka-léng-sún iáu bē soah,銃 koáiⁿ tō hḿ--來,一个兵仔大力 kā 伊車--倒, koh 一个 àn 跤 kā 伊 ngē 拖到一支血 saisai ê 電火柱邊仔,第三 ê 兵仔走--來,銃 koáiⁿ sûi 對伊 ê 胸坎 lòng--落-去,阿福 伯哀一聲,疼 to iáu teh 湠,人 tō 去 hō͘ in 弓--leh 縛去電火柱頂。
總--是,6 冬堅心 ê 走反袂堪 ka-tī 人 ê 反背--失落 斷去 ê 戰線 bē-tàng koh 再 kēng--起-來 你猶原無失你 ê 英雄氣魄 kap 獨裁者 āng 聲講和 你已經完成 siōng 媠 ê 戰鬥 Sòa--落-來,你 ê 傳奇換我繼續寫--落-去…… 一直到……
花蓮大地動
》》》》》
即時救援 力抗困境 含淚救災 人間有情
時間 1947 年 3 月初 夜靜無聲月眉佇濁水溪底浮沉 傳奇到 taⁿ soah 起濁 看袂清 mā 少人知 年久月深 ê 擋皮仔袂記換 Soah hō͘ 時間一下 á chhū--落-去 袂赴 oat 頭看月娘 hit 時 ê 面腔 是白?是紅 hóaⁿ? 你目尾 khioh-kéng 幾 á 溝 內底深埋偌濟血淚 緊!備辦筆墨紙…… Kō͘ 文字 ê 斤聲顯示咱咒讖 ê 深度 Kō͘ 文字 ê 色水表明咱抗訴 ê 厚度 重新妝 thāⁿ 落漆 ê 歷史 kah 走味 ê 意志 烏字 tò͘ 白紙一句一句口述…… ──管汰伊有讀者無 先踏一句話頭 kā 你問:「你敢知影台灣人 ê 精神?」 Hit 支 chiâⁿ 利,刀肉狹長 ê 武士刀 tī 壁角 一陣蜘蛛討論如何將伊 tîⁿ-pa̍k Hē 性命摧 hō͘ ân 袂當 hō͘ 伊 koh 使橫 絲線筋韌 hām 刀喙 mā 咬袂斷 Kan-taⁿ tiām-tiām 無話無句聽「玉碎」審判 你無陷 tī 春天花開 ê 夢境
顛倒用石磨心計劃故鄉 ê 未來--是向望 一場 koh 一場 kah 咱無治無代 ê 戰爭起落 落尾手,換來 ê 是 koh 是 chi̍t pái ê 欺騙 kap 絕情對待 Chheh 心知覺家己徛家做主人較好替別人輸贏 面對無法度走閃 ê 運命 mā tio̍h 愛 sóa-kha 大伐向前 Tī 死神來交陪進前已經無退路 二七戰士 ê 氣魄起風絞湧 號令起義破開舊 áu 烏漉無公義 ê 國度 意志 chún 做鐵甲;向望 chún 做 chhèng-chí 替 hia tī 河溪草埔枉死--ê 紙頭無名--ê,紙尾無姓 ê 白骨 安搭鬱 tī in 心肝穎 ê 怨 chheh Tháu 放 teh tī in 尻脊骿 ê 罪名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25
廣 告 看 版 特會 省墓 ‧ 禮儀 ‧
平
儀服務 葬 安 【承辦】
社
中西壽具、靈車、式場佈置 用品供應、廿四小時服務
最美天家
基督信仰
中部地區專辦基督徒葬儀服務中心 負責人:陳禮胤 弟兄 陳智晟 弟兄
電話:( 04 ) 2406-0317 ( 代表號 ) 傳真:( 04 ) 2407-0674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維 護 管 理 費 :2 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 台中中會 ) 3 萬元 ( 其他地區中會 ) 5 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園 區 電 話:049-2420229 台 中 辦 事 處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 董誠俊幹事 )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敬邀教會野外禮拜
小組團契、退修會免費租借場地
新北市三峽區添福里添福13-21號 24H服務專線:(02)2672-8822
股票代號
6199
專 精
網 球 肘 椎間盤突出
造型
鋤草
病蟲害防治 維護管理 庭園樹專業銷售
請 預 約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60-110355、0939-046535 林弟兄
民 雄金 桔
南中東光教會
誠徵 財務會計
誠徵事工幹事
基督徒,具會計及作帳 經驗,熟電腦操作。
大專以上畢業,具愛主熱 忱、責任感、熟電腦 ( 文 書、會計、網路 ) 等處理。
意者請寄履歷,待遇面洽 nkpchst1413@gmail.com 桃園市蘆竹區新南路一段 14 巷 13 號 蔡牧師 0928217007
請備履歷、自傳、牧長推薦函。 請寄:70154 台南市東區東和 路 59 號 馮偉晉牧師收 visionf3@yahoo.com.tw 傳真:06-2747350 電話:06-2352653
誠徵 家管員
台南中會光和教會
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
誠聘 聖歌隊指揮 服事範圍: 教會聖歌隊、主日學詩班 意者聯絡鄭牧師 eliz.abeth@msa.hinet.net 0958119844 彰化基督教醫院
觀光工廠
www.kingezi.com.tw
野外禮拜•戶外教學•會議•金桔風味餐•露營烤肉
(05)2720351
過中正大學校門300公尺
65
感謝上帝的恩典與憐憫, 我們敬愛的母親 歐郭淑貞 女士 ( 歐進安牧師娘 ) 於主 後二○一八年二月十日蒙主 恩 召、 安 息 主 懷。 享 嵩 壽 一百零四歲。 謹 訂 於 主 後 二 ○ 一 八 年 四 月 十 四 日 ( 禮拜六 ) 上午九時三十分假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台南迦南教會舉行告別感恩禮拜。 敬此奉告主內兄弟姐妹,並期代禱。 不另發訃文 懇辭花圈、花籃、慰儀
歐新熙 歐慈英 歐永熙 歐俊熙 謹上 教會址:台南市東區府連路 25 號 (06)2153444 俊熙址:台南市東區林森路一段 56 巷 21 號 (06)2152199 停車場於府連路與五妃街交口,離教會 100 公尺
徵聘院牧部 關懷師 一、社工系、心理系、音樂系、教 會事工、教育系、諮商輔導系等相 關系所畢,神學院畢尤佳。 二、專業技能 (1) 個人談道.音樂素養.聖經知 識.靈性照顧 (2) 文 書 處 理. 電 腦 Microsoft office 系統 聯 絡 人:潘恬君組長 連絡電話:04-7238595 轉 4522 通訊郵件:60435@cch.org.tw 通訊地址:彰化市旭光路 175 號
清潔打掃 為社區長青團契烹飪 意者請寄履歷 並附牧者推薦函至: 80459 高雄市鼓山區 鼓山三路 6-3 號 或電洽 07-5617688
誠聘教務處同工 ‧ 擅長電腦文書處理 ‧ 基督徒,諳美編尤佳 ‧ 一年以上經驗 ‧ 環境優美,待遇面洽 70043 臺南市中西區民族路 二段 76-10 號 15 樓 聯 絡:06-226-9997 E-mail:south@tgspp.org.tw
門諾會林森路教會
誠徵教會幹事 資格:高中職以上學歷 工作性質:熟會計、行政 ( 諳電腦 文書處理 )、總務 ※ 意者請郵寄履歷至: 403 台中市西區林森路 36 號 8F E-mail:mennon.linshen@msa. hinet.net 洽詢電話:(04) 23719149 吳詠祥長老 0917-294467
屏東中會恆春教會
誠聘 牧師 請詳述您的生命經歷、牧會經驗、 對未來的牧會異象,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您。 聯絡人:朱長老 0912-190622 t1207075985@yahoo.com.tw 屏東縣恆春鎮光明路 58 號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胸腔內科、心臟血管內科、老人醫學科、神經醫學部 ( 中風中心 )、心臟血管外科、重建整形暨手外科、外科部重症 醫學科、婦產部、兒童神經科、兒童血液腫瘤科、兒童急診科、兒童感染科、兒童胃腸肝膽科、皮膚部、檢驗醫學部、健康檢查科、 補綴牙科、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療護科、復健醫學科 【住院醫師】:R1 內科部、口腔顎面外科、影像醫學部、R2 外科部、婦產部、神經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R3 外科部、婦產部、 牙髓病科、R4 感染科、胸腔內科、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職業醫學科、R5 生殖醫學中心、 婦女泌尿暨骨盆重建科、外科部重症醫學科 [ 需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3 【護理人員】:護理部-護理人員 【醫事人員】:藥學部-藥師、切膚之愛基金會-居家服務督導員 ( 護理 )、個案管理師、中醫藥局-藥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 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 ( 分子檢驗 )、檢驗研發中心-研究醫檢師、成人呼吸治療技術組-呼吸治療師、腫瘤物理技術部-定期腫 瘤治療技術師、腫瘤物理技術部-定期劑量師、腫瘤物理技術部-定期醫學物理師、精神科-定期社會工作師、精神科-定期臨床 心理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護理部-準專科護理師 ( 胸腔內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神經醫學部、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 ( 心臟移植 )、 耳鼻喉暨頭頸部、精神科 )( 無專科護理師執照可,預計 2018 年 04 月 16 日開訓 )、血液透析室-護理師、外科部-外科技術師 ( 外 科助手 )( 手術專責護理師 )( 須具備護理師執照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人員 ( 輪班 )、護理部門診單位-定期門診護理師、定期 半職護理人員 ( 正常班 )( 夜診 )、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師、生殖醫學中心-生殖諮詢員、放射腫瘤護理組-護理人員、內外科超音 波室-生理檢查技術師、內外科超音波室-超音波醫事技術師、心臟生理檢查室-生理檢查技術師、甲狀腺癌-個案管理師、跌倒 防治中心-個案管理師、健康管理中心-定期護理人員、健康管理中心-定期半職護理人員、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定期糖尿病個案 管理師 ( 護理 )、過敏免疫風濕科-定期超音波醫事技術師 ( 肌肉關節 )、腫瘤中心-定期個案管理師 ( 癌症登記 )、跌倒防治中心- 定期個案管理師、國際醫療事業部 - 定期個案管理師 ( 外派中國大陸,有相關經驗者均可,歡迎體系分院同工報考 )、臨床試驗中心 -臨床研究護理師 【一般人員】:護理部-定期助理員、定期護理助理師、護理部門診單位-定期半職助理員 ( 夜診 )、院牧部-定期關懷師、切膚之 愛基金會-財務管理師、照顧服務員、華仁愛產後護理之家-保母、內視鏡室-助理員、放射線技術部-定期日薪工讀生、復健輔 具研發中心-定期日薪工讀生、眼科部-定期研究助理 (A)( 計畫代號 :92500)、資訊部-資訊分析師、國際醫療交流中心-管理師 ( 歡迎院內同工報考 )、體系能源暨保障管理部-管理師、癌症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員、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員、骨科 暨運動醫學研究室-研究助理員、派駐中國大陸中高階主管 ( 醫院相關領域人才均可 )、諮詢顧問 ( 工作地點:上海 )、警衛組-助 理警衛、運輸組-定期駕駛員、政府專案- 91744/ 建立血清素第二行 A 在熱潮紅的診斷平台計畫 -- 定期碩士級研究助理 【代招人員】:代招 南基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漢銘醫院-語言治療師、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利社 - 定 期時薪人員 -----------------------------------------------------------------------------------------------------------------------------------------------------------------------------------------南基醫院 【主治醫師】:一般外科、急診醫學科、皮膚科、心臟內科、骨科、神經內科 【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病房、麻醉技術組、恢復室、急診、加護病房、醫務處-住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社區護理師 ( 定期 ) 【醫事人員】:藥劑課-藥師、兼職藥師營養組-營養師 【一般人員】:病房助理員 ( 定期 )、藥劑課定期事務員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職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南基醫院 049-2225595 分機 2106
誠徵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關懷師 ‧ 工作內容:病人靈性照顧、員工生活關懷、宣教事工規劃、 美德教育推展、成長團體帶領、禮拜活動支援。 ‧ 本宗神學院相關科系畢業 ‧ 特殊資格條件: 1. 具備基本諮商技巧及能力。2. 具團體活動企劃設計能 力及活動帶領技巧。3. 具備電腦基本操作及文書軟體應用 能力(如 Word、PowerPoint、Excel 等)。4. 受過 CPE 訓練尤佳(請檢附受訓證明文件) 詳情請上馬偕紀念醫院網站 http://www.mmh.org.tw 進 「人事招募」專區
台東馬偕醫院 誠徵主治醫師 1. 皮膚科、急診醫學科、牙科、眼科、神經科、內分泌暨新 陳代謝科、胃腸肝膽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感染科 2. 院牧部關懷師 3. 檢驗科醫檢師 ( 具細胞醫檢師合格證書 ) 4. 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5. 麻醉科麻醉技師 應徵方式:請至本院網站 ( 人才招募 A4 紙橫印 ) 自行下載 應徵申請表填妥並貼上照片 ( 二吋脫帽 ) 連同畢業證書影 本、身份證正反面影本寄至 地 址: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 人事組 應徵主治醫師請寄給:秘書文書課楊小姐收 電 話:(089) 310150 轉 203
新竹 馬偕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婦產科、急診醫學科、小兒科、牙科、胸腔內 科、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皮膚科、一 般外科、小兒外科、心臟外科、神經外科、外傷科、神經內 科、整形外科、耳鼻喉科、感染科【住院醫師】內科部、小 兒科部【醫技人員】藥師、生檢科技術員、精神科職能治療 師 ( 職代 )、醫檢師 ( 職代 ) 【護理人員】門診、各科病房、 加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恢復室 【專科護理人員】外科、 內科、急診、手術室、婦產科、兒科【行政人員】程式設計 師、托育人員 ( 具丙級保母證照 )、病歷編輯員、祕書 ( 英文 ) 【應徵方式】Mail:k528@mmh.org.tw 郵寄: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 新竹馬偕人資課陳小姐收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3月26日~4月1日/3448期
27
工商 ‧
總公司 0800-271777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南崁長老教會
0910-764-973
1. 財務會計:2-3 年經驗(具 會計師事務所經驗)1 人。 2. 國際貿易人才 , 國貿系畢 業(無經驗可)3 人。 3. 化妝品觀光工廠導覽、管 理人員(有觀光工廠經驗) 2 人。 4. 工作地點:福建漳州 ( 台商 ) 意者自傳及履歷請寄: wendy@zpclh.com 連絡人:吳先生 0939299728
訃文 ‧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高雄榮總旁,離快速道 路近,交通方便。 建坪 65 坪,五層樓透 天厝,1480 萬。 ~主內兄姐可議價~ 鍾長老
佳音協會
徵婚 ‧
愛家精緻搬家 佳 音 搬家
女,72 年 次,163 公 分、 55 公 斤。 徵 弟 兄 69-75 年 次,大學畢,有穩定工作, 無不良嗜好,為人熱心負責, 有屬靈生命,固定聚會或參 與服事,喜歡運動、旅行、 攝影,居住高雄尤佳,期待 遇見有緣的你。 聯絡人:(07) 7336902 0910-399923 張牧師娘
化妝品公司 誠徵
求才 ‧
景林樹藝 0961 523 152
台南市麻豆區民生路 39 之 2 號 研究員:陳 先 生
移植
吉屋代售
聘牧
行動:0919648697 電話:(06) 5720301
修剪各種大小樹木
徵婚
廣 告 看 版
台 術 館 字 第 14644 號 省 國 技 研 字 第 10156 號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24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ad@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3 月 26 日~ 4 月 1 日/ 3448 期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