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公報3478期

Page 1

發行所/ 70144 台南市東區青年路 334 號

TÂI-OÂN KÀU-HŌE KONG-PÒ

台灣第一份報紙

Since 1885

TAIWAN CHURCH NEWS

週刊 專題報導 4-5 版

不斷前行 檢閱加爾文信仰遺產

反中國

霸凌 聞 新 擊假

台美雙方國際攜手 美國國務院對台事務最高層吉姆.海 勒,自林芳仲手中接過受贈的台灣造 型十字架。(相片提供/總會)

普悠瑪宜蘭翻覆 眾牧者探視祈禱 【陳逸凡採訪報導】台鐵北迴線普悠瑪號 6432車次從樹林往台東列車,10月21日下午4 點50分於新馬車站出軌翻覆。車上乘客共366 人,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公布資料,計有18人死 亡,其餘187人輕重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七 星中會冬山教會牧師鄭忠仁、羅東教會牧師 王榮信、四結教會牧師楊家麟、五結教會牧 師林柏青、三星教會牧師黃保諭等,分別趕往 現場及羅東聖母醫院等地關懷、祈禱。

【林宜瑩台北報導】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

奧也非常支持台灣。吉姆.海勒回應中國軍機、

會總幹事林芳仲率領的「台灣 NGO 代表團」,

軍艦近期在台海進行高密度軍事演習,表示一

表示罹難者家屬需要牧者為其禱告。經聯絡

10 月 9 日赴美拜訪美國在台協會(AIT)華盛

定會在「維持現狀」原則上,要求中國以和平

後,宜蘭聯禱會共有11間教會牧者同工約20人

頓總部,也前往拜訪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美國

方式解決雙方爭執,不容許霸凌,美國也承諾

前往蘇澳榮民醫院關心,並陪伴不幸罹難的

基督教協會(NCCUSA)和華府台灣基督長老

會盡量幫助台灣擴展國際發展空間,例如爭取

布農中會龍泉教會會友、卑南國中教師李詩

教會,就「拒絕中國霸凌」「台美聯手打擊假

婦女權利、疾病管制上的合作等。

涵家屬抵達事故現場舉行安慰禮拜,由王榮

新聞」議題進行對談,並在立委黃偉哲協助下, 10 月 17 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林芳仲表示, 「台灣 NGO 代表團」由原住民、

最後,代表團要求美方應具體展現對台的 支持,並拜會聯合國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 織協會(CONGO)主席李維.鮑提斯達(Levi

22日早上,台灣鐵路管理局聯繫王榮信,

信短講「生命的意義」,撫慰家屬心靈。王榮 信受訪時表示,蘭陽區眾教會將持續探訪關 懷傷者,包括蘇澳芥菜種靈糧堂照顧卑南國 中倖存師生,各教會持續至宜蘭陽明大學附

婦女、基督教和天主教會代表組成,由美國國

Bautista)博士,及他召集的 8 個 NGO 代表。

設醫院、羅東聖母醫院、羅東博愛醫院關懷。

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台灣協調處處長吉

他們皆表達對台灣國際處境的了解並建議,台

總會教社委員會透過各中會回報掌握最新

姆.海勒(Jim Heller)、AIT 華盛頓總部執行

灣人民若要進入聯合國參訪,就要出示非中華

訊息,車上乘客東部中會知本教會執事宋美

理事羅瑞智(John J. Norris Jr.)等官員接待。

民國(ROC)所發出的護照,以 NGO 身分參

英因具護理師身分,當天持續留在事故現場

代表團向美方表示,台灣在經濟與民主自由的

與氣候變遷、婦女地位、經濟永續、移工人權、

及醫院協助傷者。總會原宣幹事歐蜜‧偉浪將

成就有目共睹,卻不被國際組織接納,屢遭排

孩童權益、宗教迫害或健康照顧等議題。不過

在24日代表總會教社前往李詩涵家中慰問。

擠。另外,近期假新聞在台灣社群網路廣傳,

李維.鮑提斯達也告知,有兩位負責與 NGO

很多 IP 位址在中國。美方代表回應時表示,他

團體協調的聯合國官員,拒絕與代表團見面,

們了解「假新聞」嚴重性,最近 AIT 會與外交

理由是「他們沒有獲得授權(No mandate)」

部、台灣民主基金會開會討論如何處理。

討論有關台灣人團體申請入聯的議題。

在台美兩國關係上,林芳仲轉述美方官員說

黃偉哲表示,台灣在國際外交上確實面臨困

法指出,美國堅守《台灣關係法》,與台灣保

難,但持續努力,會有突破。尤其假新聞也深

持穩固密切關係,且常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

深困擾美國政府,川普也下令處理。黃偉哲說,

代表處代表高碩泰交換意見,美國國務卿蓬佩

如此台美之間就有很多可合作的機會。

相片提供/王榮信

發行人/蔡政道 WEBSITE / www.tcnn.org.tw 投稿 MAIL / write@pctpress.org

索閱專線/ 06-2356277#134 客服 MAIL / service@pctpress.org 郵政劃撥帳號:31556011

行政院新聞局登記證局版台誌字第 1296 號

短波 MAIL / news@pctpress.org

戶名:財團法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南區郵政管理局南台字第 901 號交寄登記證登記為雜誌交寄

歡迎索閱 ‧ 奉獻支持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教會消息

拒絕中國霸凌 13萬人上街 喜樂島聯盟發起「全民公投反併吞」 300牧師現場聲援 齊唱〈咱要出頭天〉 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拒絕中國霸凌──全民 公投反併吞』」活動聲明。薛伯讚受訪時表示, 長老教會在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為達 成「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這個盼 望,教會一直努力、沒有中斷,如今在中國打壓 下,台灣的國際空間越來越小,此刻需要重新 喚起百姓,一起堅持走向「新而獨立國家」,全 力支持反併吞全民公投。 「咱要出頭天,咱要出頭天,有一日要出頭 天。喔!我心深信攏無懷疑,今仔日要出頭 天。」300多位牧師們拉著「拒絕中國霸凌」 與「全民公投反併吞」標語布條,在羅仁貴引 領下,高唱〈咱要出頭天〉。羅仁貴表示,300 多位牧師站出來,就是要回應戒嚴時期、1977 年,長老教會牧長們冒著生命危險發表的〈人 權宣言〉,「台灣前途由所有住民決定!」 羅仁貴認為,郭倍宏發起「全民公投反併 吞」活動,就是落實長老教會〈人權宣言〉理 念,長老教會牧師們沒有理由拒絕、不站出來 參與。他提到,德國柏林圍牆倒塌是由一群基 督徒拿著蠟燭開始,後來影響30至50萬名德國 人站出來響應,「大家都是光!牧師們站出來 就是要告訴大家: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 灣、中國一邊一國!」 林芳仲舉手祝禱時,懇求上帝讓台灣人民在 台灣建立自由民主、公義和平、有愛的國度,與 世界各國平等站起,讓台灣可以貢獻世界,讓 台灣人民可以領受上帝恩典的國民。

高雄遊行 反對外力介入台大選 【林婉婷高雄報導】10月20日下午2點半, 萬人聚集高雄國家體育場前參加「反併吞、護 台灣、反介入、護高雄」集會與遊行,群眾們走 上世運大道,高呼口號,展現不容中國欺壓的 決心。活動由民進黨高雄市黨部、高雄市議會 民進黨黨團、台灣南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 雄中會、壽山中會2018選舉後援會共同舉辦。 壽山中會前議長蔡加發牧師致詞時表示,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153年來,一直用敬虔的心、敬 畏上帝的心來做禮拜,除此之外,還有個重要 的核心,就是守護這片土地與土地上所有的住 民。所以在40多年前的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 教會宣布了〈人權宣言〉,「其中有一句話這樣 說:『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一個 受尊重、有尊嚴的國家。」他指出中國不斷打壓

攝影/林婉婷

2

台灣,「我們要在一起站出來,在這裡向中國與 全世界說:反對中國併吞!甚至要說台灣是台 灣、中國是中國,一邊一國!」 台灣南社社長翁銘章強調:「台灣沒有分裂 的本錢,我們只能團結。與此同時在台北,喜樂 島聯盟也舉辦一場反中國併吞、獨立公投訴求 的活動,我們南社與他們的訴求完全一樣。我 們呼籲:反中國併吞、保護台灣與獨立公投!」 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代表宣讀「反併吞」 宣言:「多年來,中國勾結台灣內部反動復辟的 勢力,無所不用其極,借事生端,分化台灣的團 結。特別是這次年底九合一選舉,許多跡象顯 示,中國暗黑勢力透過網路散布假新聞,介入、 干擾台灣的選舉,呼籲所有台灣人民都應該提 高警覺,團結內部,反介入、反滲透,因應我們 共同面對的危機。……台灣是防制中國島鏈的 關鍵位置,這是台灣的機會,當前台灣首先、最 重要的,就是必須維持台灣不屬於中國的現狀, 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向前走。……地理位置決定 歷史命運,台灣400年來曾經一直被外來政權 決定我們的命運,因此,許許多多民主先進與先 烈的犧牲跟奮鬥,才有台灣今天備受國際肯定 與支持的自由民主體制。當前,所有享受民主體 制的台灣人,我們都有責任、我們都有義務,堅 決捍衛這個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人權!」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超過 300 位長老教會牧師力挺「全民公 投反併吞」。(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喜樂島聯盟10月20日在 民進黨中央黨部旁舉辦「全民公投反併吞」活 動,以「拒絕中國霸凌、全民公投反併吞」為 主要訴求,多達13萬人站上街頭,大聲向中國 嗆聲。在第63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薛 伯讚、總會總幹事林芳仲、前總會議長羅仁貴 等牧師的號召與帶領下,超過300位長老教會 牧師身穿牧師服站上主舞台,同聲高唱,並由 林芳仲舉手祝禱,宣告台灣人民要建立自由民 主、公義和平、有愛的國度。 活動由電視節目主持人彭文正、張銘祐主 持,喜樂島聯盟召集人、民視董事長郭倍宏現 於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聚會,他表 示,「全民公投反併吞」是要表達台灣百姓的 心聲:「要過民主自由的生活!不要中共獨裁政 權!」他指出,中共建國以來與台灣沒有任何關 聯,卻因國民政府一直說「中國台北」,逼著台 灣人民與中國黏在一起,因此一定要向國際發 聲:「台灣人民要建立自己的國家!」 「不要再任意欺負台灣!2357萬台灣人絕對 無法容忍外國(中國)政權,踐踏台灣任何土 地與人民!」對於總統蔡英文「保持現狀」的態 度,郭倍宏直言,鴨霸的中共不可能讓台灣「保 持現狀」,只會侵門踏戶,因此喜樂島聯盟「全 民公投反併吞」活動要成為蔡英文政府的後 盾,講出台灣人民心聲,盼望蔡總統也站出來 講出台灣人民的心聲,一起用公投來反併吞。 300位牧師站上主舞台後,薛伯讚宣讀「台

拒絕中國霸凌──全民公投反併吞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活動聲明 【林宜瑩台北報導】9月18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3屆第三次總 委會通過,長老教會將參與喜樂島聯盟10月20日發起的「拒絕中國霸 凌──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為呼籲並提醒長老教會牧長、信徒共 同堅持「台灣出頭天」之精神,10月16日召開第一次臨時會議,議決 通過由總會常置委員會所提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參與『拒絕中國霸 凌──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聲明案」。聲明全文如下: 中國政府非法否認台灣國家主權獨立的事實,一方面對全世界說:台 灣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二方面以各種方式阻擾、斷絕台灣參與國 際的空間。2018年10月20日喜樂島聯盟發起「拒絕中國霸凌-全民公投 反併吞」活動於台北市舉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千多位牧師、長執及 信徒以堅持台灣主權獨立,反對中國霸凌併吞之一貫精神參與。 2018年10月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於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指控 中國大力干預美國的政策和內政,從貿易經濟、軍事、外交到干預2018 年國會選舉、人權與自由,彭斯指出中國政府不僅施壓美國的航空公司 更改台灣的名稱,並主導三個拉丁美洲的國家與台灣斷交;這些行動威 脅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彭斯強調,美國政府將持續遵守三個聯合公 報和《台灣關係法》的政策,並且深信台灣的民主、自由為所有的華人 展示一條更好的道路!我們感謝並肯定彭斯副總統的洞見,並期待在 《台灣旅行法》的精神下,歡迎彭斯副總統訪問台灣! 10月10日蔡英文總統在文告中宣示「捍衛台灣自由民主的現狀」,並 建立「台灣不可取代的區域戰略重要性」!並針對台灣與中國的現況, 發表「四個不會」原則: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不會屈從退讓;不會因一 時的激憤,走向衝突對抗,使兩岸關係陷入險境;不會背離民意,犧牲 台灣的主權。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肯定蔡政府執政以來,堅持「捍衛台灣 主權獨立」的現狀,並以公平正義的原則在轉型正義、年金改革、不當 黨產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有顯著的成效。 面對急變的國際情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再次告白「釘根在台灣本 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之信仰,以及 長久以來主張「使台灣成為新而獨立國家」的精神,我們堅定與全體國 民共同宣告──「拒絕中國霸凌及併吞,建立台灣獨立新國家」! 「正義要使你強大,再沒有人來侵略你,使你恐懼;你不再受人欺 凌,不遭毀滅。」──以賽亞書54章14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議 長 薛伯讚 總幹事 林芳仲 主後2018年10月16日


教會消息

事故發生時 台鐵普悠瑪號從樹林往台東6432車次,10月21 日傍晚發生重大事故,造成18人死亡,加上輕重 傷,總共超過200人受傷,是近年來台鐵最嚴重事 故。鄰近的醫院全數動員投入救治傷患,除了警消 救護人員外,包括新聞媒體、政治人物、宗教團體及 熱心民眾也紛紛前往現場支援。 這些人員確實發揮其特定功能,然而對於分寸 掌握,卻不能不謹慎拿捏。例如新聞媒體能傳遞最 新消息並向外界尋求援助,政治人物能安定民心、 協助調度,宗教團體在現場亦能撫慰焦急等待的親 友,熱心民眾也能提供熱食及物資援助。

不過這些作為都必須僅記:「凡事都應該以救災 為重!」新聞媒體應傳達正確消息、探討事件原因、 檢討未來如何避免,而非灑狗血、帶風向、破壞現場 跡證、騷擾傷患及家屬;政治人物也應認清此時不 是作秀場合,大人物的進出都可能阻礙救災的動線 及進度;宗教團體更應該清楚,前往救災現場是為 撫慰人心,而非搶曝光、趁機宣傳;熱心民眾也不應 無故進入災區,避免造成交通阻塞反而誤事。 從這次的事故中,更必須警覺東部醫療資源的缺 乏。出事的新馬車站距離市區僅需20分鐘車程, 足以將傷患快速送至聖母醫院、博愛醫院等醫療院

所,然而離開宜蘭,綿長的台東、花蓮沿線,僅有少 數小型院所,若發生重大事故,超過百名傷患後送, 動輒需要1小時車程,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面對後續檢討,除了當網路酸民砲火四射、批評 謾罵外,是否有更積極的作為,來避免事故的再發 生?例如為東部醫療盡一分心力、或者對於謹守倫 理的新聞媒體及政治人物給予掌聲,而非一味隨 著有心人士的操作起舞,都是可以思考與改進的地 方。當微小的力量累積起來,都能讓社會更美好。 宜蘭眾教會迅速動員投入關懷,並在家屬最軟弱 無助時,透過陪伴祈禱,讓傷者及家屬感受到信仰 的力量。這些關懷與陪伴,都是為了回應上帝的愛, 而不是彰顯個人或組織的榮耀。不過需要提醒的 是,無論何種事故發生時,我們都不應僭越了身分, 妄稱這是上帝對特定人士的懲罰。 當我們注目在餘生者的神蹟與喜悅時,也別忘了 罹難者的家屬正在絕望中哀哭,「與喜樂的人要同 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這是聖經給的教導。

馬偕人事重整 總委召開臨時會 馬偕醫院院長施壽全任期屆滿 第一次臨時會議投票 新院長張文瀚任命案未通過 【林宜瑩台北報導】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施壽全任期 至11月2日,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9月20日召開第 17屆第四次臨時董事會,經3輪投票以8票過半選出張 文瀚擔任新任院長。10月16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63 屆總委會第一次臨時會議進行第一案由:馬偕紀念醫 院本院院長任命案,在場出席總委34名,發票33票, 贊成11票,反對21票,空白1票,投票結果未通過。 臨時會中,由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調查小組召集人簡 安祥進行報告,馬偕醫院從2017年10月6日媒體報導 事件、設立三家公司、新竹市兒童醫院BOT案、宜蘭醫 療機構合作案,根據馬偕調查小組報告,在調閱相關文 件及詢答過程,並無發現張文瀚有明顯違背職務,或與 董事會共謀不法的事證。依62屆總委會決議要求辦理 解散三家公司,已於2018年9月辦妥,至於其辦理三家 公司過程是否涉及違法,目前衛福部及檢調單位正在 處理中,馬偕調查小組尚無報告資料。 馬偕調查小組建議,擔任負有決策權責任務的職務 者,應宣示並簽署恪守承諾的切結文件;董事會治理權 責與院長職務權責如有規範模稜不清狀況,應提出修 正,包含總會的相關法規內容。

有總委質疑,總委會為何獨獨針對馬偕新任院長召 開臨時會處理任命案?總會議長薛伯讚回應,總會所屬 機構董事長及機構負責人任命案都須經總委會接納, 再送交總會通常議會追認,並無針對馬偕,反而是為讓 馬偕前後任院長交接順利,在馬偕董事會請求下,總委 會才召開臨時會處理。事實上,2011年10月26日56屆 總委會也召開臨時總委會處理院長楊育正任命案。 總會總幹事林芳仲面色凝重、語重心長,以「大家平 安」為開頭,宣讀〈看透萬項事的審判者〉一文。在總 委投票、收票、經一一唱票確認後,任命案投票結果不 通過,最後前議長陳明志閉會禱告時承認人都不完全, 相信上帝透過教會體制、制度的運作,召集眾人貢獻智 慧、集思廣益,相信在聖靈帶領下,所做的決定是合上 帝心意的,也祈求上帝能讓人順服這樣的結果。 林芳仲也為馬偕紀念醫院向主祈禱,並將馬偕仰望 交託在上帝的手中,不管是董事會還是院長,期望他們 都能效法耶穌基督犧牲奉獻、神愛世人的精神,在這世 代服務眾百姓、榮耀上帝,也為未來馬偕新任院長人選 擺上迫切禱告,按照上帝旨意來帶領、成全,讓馬偕醫 院繼續成長茁壯。

創新宣教 總會連結南北激盪 【林宜瑩採訪報導】 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 會研發中心主辦、台南 神學院推廣教育中心、 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神學 @禮拜日協辦的「創新宣 教研討會」,11月17日 將在台南神學院頌音堂 國際會議廳(南部場), 12月8日在七星中會古亭教會(北部場)舉行。總會研 發中心期望透過南北兩場座談會,提供創新事工與教 會宣教產生對話,同時發表並推廣宣教事工論文,以供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擬未來宣教策略參考。 南部場邀請總會研發中心宣教事工論文獎得獎者董

淑娩,分享「教會社區關懷之探討──台灣基督長老教 會嘉義中會六所教會為例」,並邀請部落互助托育行動 聯盟廖貽得、柯欣悅、馬秀辛等人分享「少子化衝擊下 的教會主日學創新想像──走出教會,扎根部落── 從部落互助托育談教會和部落的連結」。現場也有暨南 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黃彥宜,針對 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進行兩場「綠社工的省思」。 北部場則邀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委員彭仁郁主講 「基督教與轉型正義──教會如何陪伴遭受國家暴力 的人民」,另有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 許瑞芳分享,如何透過戲劇呈現讓人省思該如何善待 遭受國家暴力的受害者;同時也邀請宣教論文獎得獎 者王博賢發表「從宗教市場理論分析解嚴前後的台灣 政教關係──以長老教會與一貫道為例」。

議長盃桌球賽10年有成 全國250名牧長組隊參加 【林宜瑩新北報導】來自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14個中會、真理大學、彰化基督教醫院、馬偕紀 念醫院、總會事務所超過250名牧傳長執參加的 「第63屆總會議長盃」全國桌球錦標賽,10月 19、20日在真理大學舉行預賽與決賽。團體賽部 分,中會組由高雄中會勇奪冠軍,亞軍壽山中會, 季軍彰化中會,殿軍嘉義中會;機構組則由馬偕 醫院奪得冠軍,彰基亞軍,季軍為真理大學A隊, 殿軍為真理大學B隊。 開幕禮拜由總會議長薛伯讚主持,他隨後並與 台北中會議長李全秇進行開球儀式。第63屆總會 議長盃執行總幹事蕭聰穎表示,這次比賽由桌球 國家代表隊教練蕭存沂邀請23位專業裁判,體育 教育中心行政團隊則負責場地的布置,除了團體 組共有8獎項外,個人單雙打也有56個獎盃。 今年接下執行總幹事的蕭聰穎說,透過以球會 友、拚出健康為號召,期望大家在桌球比賽中互 相交流、聯絡情感,他指出,德國殘障奧運桌球 選手萊納.史密特(Rainer Schmidt)牧師2009 年來台舉辦生命分享會後,便由牧師楊恆銘負責 籌辦總會議長盃桌球賽,直到他今年退休、前往 日本牧會後,才改由他接棒,如今總會議長盃桌 球賽已經連續舉辦10年。

攝影/林宜瑩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3


專題報導

不斷前行 檢閱加爾文信仰遺產 啟蒙時代神學思潮 奠基改革宗傳統影響500年 鄭仰恩新書靈動呈現歷史圖像 【陳逸凡專題報導】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紀念日, 台灣教會公報社將出版由台灣神學院教會歷史學教授 鄭仰恩撰寫的《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帶領同 屬於改革宗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認識自己的教派 傳統,一同走過500年的信仰旅程。 談及出版的緣起,鄭仰恩表示,2009年是普世基督 教界慶賀加爾文500歲誕辰的歷史紀念年,當時《台灣 教會公報》邀請他規劃一個橫跨全年的專欄來介紹其 人其思。當時專欄取名為「冷眼看加爾文」,意思是要 藉助新的歷史與神學研究的成果,以冷靜、宏觀的新眼 光來詮釋加爾文,讓這位「安靜的法國人」重新呈現在 台灣讀者眼前。鄭仰恩邀請幾位台灣神學界友人一起 參與撰寫,由他負責歷史敘事,其他人負責神學觀點和 倫理實踐。那年,他剛好在美國普林斯頓的神學研究中 心擔任常駐研究員,有機會整理不少當代學界的研究 成果。後來該專欄刊出約50篇文章,讓台灣讀者們重 新一窺加爾文的圖像。 2017年,宗教改革500週年的各種慶祝及紀念活動 隨之而來,鄭仰恩的閱讀和寫作逐漸轉移到改革宗傳 統的發展及現況,也在英國的倫敦、劍橋蒐集台灣基督 教史的資料,並在蘇格蘭的愛丁堡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時,逐漸勾勒出本書的藍圖與架構,重新撰寫、增補內 容,在普世基督教界記念並反思加爾文和宗教改革運 動的氛圍中成形,以歷史敘事為主,內容包括加爾文的 生平故事以及改革宗傳統的多元開展。

2005年艾姆登「國際加爾文研究學會」(左一為 鄭仰恩)。(相片提供/鄭仰恩) 鄭仰恩認為,這本書對讀者的幫助主要有兩方面, 第一是重新認識加爾文這個人。「這個人非常具有爭議 性,愛他的人很愛,討厭他的人很討厭,包括在學術界 以及教會界都是這樣。」鄭仰恩說,很多人用刻板印象 看待加爾文,但是他是一個又活又真實的人,信仰經歷 也很特別,這本書希望重新呈現加爾文的歷史圖像,帶 讀者認識他的偏執與軟弱,並且學習欣賞這個人。 第二,則與台灣切身相關。鄭仰恩說,過去大家對基

知 書介

從加爾文 到今日 改革宗傳統 作者│鄭仰恩 出版│台灣教會公報社

本書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加爾文的 主要生命故事及他的改革工作,這部分參考並彙整了 過去相關的經典研究以及近年來最新進且詳實的一、 二手文獻資料,並試圖為這位過去較為「低調私密」的 改革派大師描繪出一幅清晰且貼近讀者的歷史圖像。 第二部分論及加爾文留給後世的直接精神遺產以及 他對改教運動的獨特貢獻。除了剖析《基督教要義》 以及他龐大精深的聖經詮釋作品,也特別深入討論受 到他啟發的神學理念,包括罪觀、人觀、聖靈論、拯 救論、預定論以及政治抵抗理論等,另外還介紹了他

識之窗

何謂改革宗傳統

毫無疑問的,16世紀的新教宗教改革 運動(Protestant Reformation)是人類歷史中少數 產生過激烈變革的時代,當代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思 (HansKüng)就認為它是基督教歷史上所有「範型轉 換」(paradigmatic change)中最傑出的一個。 改革宗傳統(Reformed tradition)源自新教宗教改 革運動,並以法國改教家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所發展出來的神學思想和教會制度為 主要代表,因此也有學者稱之為「加爾文主義/傳統」 (Calvinism)。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早在加爾文加入 新教陣營之前,瑞士的改革宗群體就已存在(特別是在 蘇黎世),而就算日內瓦後來成為改革宗陣營的「領航 羊」,其他瑞士城邦(特別是巴塞爾和伯恩)也不總是 全然同意其神學或政治立場。 在本書中主要使用「改革宗傳統」來含括所有受到 此一運動及其信念所形塑的信仰群體。不過,當論及神 學理念或教義爭論時,「加爾文主義」一詞也會出現, 在多數時候兩者是互通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儘管 最初「改革宗」(Reformed)一詞主要源自瑞士新教

的前後輩親密友人、同工團隊,以及當時代曾經和他 最後是探索改革宗傳統從17世紀以後所面對的艱鉅 挑戰以及多元發展的局面,包括國際加爾文傳統的擴 展、改革宗教會體制的爭議,以及受到啟蒙運動和奮 興運動雙重影響下所呈現的多元詮釋及多元實踐的新 面貌。並分別介紹「當代多元神學光譜裡的改革宗傳 統」以及「普世合一運動裡的改革宗見證」,以期呈 現改革宗傳統在新時代裡「與時俱進、多元開展」的 豐富面貌。

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日內瓦的宗教改革紀念碑:左 起法惹勒、加爾文、伯撒、諾 克斯。(相片提供/鄭仰恩)

互動的重要人物。

督新教500多年來發展的認知十分扁平,包括對於特定 神學的偏見等,然而從改革宗傳統可以看見500年來神 學發展的軌跡,其實非常豐富多元,包括世界各地的神 學思想本土化、在地化,以及回應時代新議題與挑戰, 都是多元開展、與時俱進的。 《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收錄許多不同故事, 有歐洲、美洲、南非以及台灣本地,期許能刺激讀者思 考「做為一個長老教會、改革宗的信徒,應當如何定位 自己?在這個時代能夠做什麼?而不是被動接受別人 給予的錯誤標籤。」鄭仰恩表示,在這個時代,改革宗 在普世教會的很多議題貢獻良多,閱讀這本書也可以 讓讀者反思,「我真的是一個改革宗的跟隨者嗎?」 鄭仰恩認為,改革宗的傳統應該是不斷被重新塑造 的,「這個傳統不怕爭議,而且不斷在爭議中成長,重 新塑造自己。」改革宗在世界各地造成很大的衝擊,有 其深厚的歷史傳統,而且不斷跟時代搏鬥摔角,「這樣 的傳統其實是最好的。新興的東西或許一時間比較符 合市場口味,但是背後沒有深厚傳統支撐,也可能禁不 起時間的考驗。若能掌握改革宗的精神,則可以發揮力 量,重新找到意義。」 宗教改革紀念日到來的時刻,本期專題節錄《從加爾 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部分內容,讓讀者先睹為快。

鄭仰恩

運動所強調的「依照上帝的話語來改革教會」的理念, 然而,因為這個運動很快地擴展到法國、荷蘭、德國及 鄰近東歐國家、英國、蘇格蘭和北美洲,因此又被稱為 「國際加爾文傳統」(International Calvinism)。 當然,改革宗傳統並非僅源自加爾文一人,在他之 前有慈運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年)、布 塞珥(Martin Bucer,1491~1551年)、法惹勒( Guillaume Farel,1489~1565年)、厄克蘭巴迪(John Oecolampadius,1482~1531年)等「第一代」改教家; 之後則有諾克斯(John Knox,1513~1572年)、伯撒 (Theodore Beza,1519~1605年)等「第三代」改教家。 同 樣 值 得 一 提 的 是,儘 管 加 爾 文 如 同 墨 蘭 頓 (Philip Melanchthon,1497~1560年)、布靈格 (Heinrich Bullinger,1504~1575年)、菲密格 理(Peter Martyr Vermigli,1499~1562年)一 般,只能算是第二代改教家,但他的影響力比起改 教運動的開創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 1546年)卻毫不遜色,至今仍深深影響全世界長老 宗(Presbyterians)、改革宗(Reformed)、公理宗 (Congregationalists)、浸信會(Baptists)甚至聖公 會(Anglicans)、衛理公會(Methodists)以及所謂 「福音派」(Evangelicals)教會的信仰與體制(Faith and Order)。 加爾文的改革理念也透過他在歐洲大陸和英美國家 的追隨者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早期的資本主義經濟制 度、以監督與分權為基礎的民主憲政體制,和以城市為 主要範疇的社區服務體系在近代西方社會裡的發展。 整體而言,改革宗傳統發展至今已歷經400多年的 發展,深具開創性且歷久彌新,也是影響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發展非常深遠的一個宗教傳統。


專題報導 《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精 采 試 閱

打破僵化 革命的聖徒 改造心靈的信仰啟蒙運動 宗教改革運動始於馬丁路德的個人信仰經驗,歷經 慈運理、加爾文等改教家的努力,一整代的新教徒經驗 到前所未有的心靈自由,努力回歸聖經與恩典的教義, 並形塑出新的集體信仰認同。 結果,從路德在個人信仰歷程中苦苦追求「在上 帝裡的平安」(peace in God)開始,因對「拯救」 (salvation)觀念的不同理解引發對信仰本質的劇烈爭 議,一直到漫長的30年宗教戰爭(1618~1648年)於 17世紀中葉告一段落為止,西方社會在宗教、國家、經 濟、文化、教育、職業、婚姻等方面都產生了無以比擬 的改變。 確實,路 德 對 於「恩典」(g r a c e)與「稱義」

不斷重塑自身的改革宗傳統 過去這十年來,我們滿懷興味地站在關鍵的歷史時 間點上,也在回顧與前瞻的過程中,經歷到信仰省思甚 至重新詮釋與理解歷史的可能性,可說是令人感到相 當振奮。2009年7月10日是加爾文的500歲誕辰,這 當然是普世基督教界、甚至全世界的重要大事。 從那時起,我們經歷並見證了不少的慶祝及紀念活 動,包括特別紀念禮拜、專題講座、學術研討會、出版 和翻譯計畫、歷史巡禮等。據我所知,光是2009年, 在歐陸、英倫三島、北美洲、亞洲、澳紐、南非、巴 西等地至少就舉行了30場以上的學術演講和研討會。 這10年來,紀念性及學術性的活動持續進行著,直到 2017年的宗教改革運動500週年達到最高峰,全世界 各地更是熱烈地大肆慶祝,至少有上百場的活動。 500年後的今天,我們不禁要問,加爾文和改革宗傳 統到底留給了我們哪些寶貴的精神遺產呢?她的美好 故事還值得繼續傳述下去嗎?我們是否還走在這些信 仰前輩所堅持的道路上?或者我們已經遺棄甚至背離 了她的精神?在這複雜多變的現代世界裡她還有前途 或出路嗎?她對於現今的普世合一運動又能做出怎樣 的貢獻呢?這些都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 有趣的是,和馬丁路德比起來,加爾文是個非常安 靜甚至具有高度「私密性」的人物。在路德的作品裡, 幾乎每一頁都會浮現他明晰易見的人格特質,相對的, 在加爾文的作品裡卻偵測不到明顯的個人情感甚至心 跳。無疑的,加爾文是個非常「安靜」的人。 不僅如此,他也是一個謎樣般的爭議人物,我們甚至 會讀到各種對他所做的不同、矛盾甚至衝突的描述。麥 克奈爾(John T. McNeill)早已指出,加爾文在歷史上 既被咒詛、中傷,又被仰慕、讚揚。 在他死前13年(1551年),因為誤信謠言以為 他已經死去,在他出生的法國皮卡第地區的諾瓦陽 (Noyon)大教堂裡就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賀禮典,不 是為了感念他的生平和貢獻,而是歡慶這位「叛教」的 大魔頭終於難逃一死,且將面臨死後的審判和譴責。 另一方面,當加爾文真的於1564年死於日內瓦時, 有在場的見證人指出,幾乎全城的市民都在哀哭聲中

(justification)的重新體認,讓他長久被厚重罪惡意 識所壓抑的焦慮心靈得以解放並大聲歡呼:「我已經 全然重生,就像得以進入樂園的大門一般!」這是一 個信仰的「啟蒙運動」,隨著路德所經驗到的自由,真 實的福音信仰也被擴展到廣大的人民和信眾當中,生 生不息。 隨後,由於宗教改革運動與人文主義之間的密切關 係,改教家們不但重視聖經的教導,也強調人文思考的 重要性,為的是要讓人類的心靈得到解放和啟蒙。加爾 文在《基督教要義》如此說:「那些曾經痛飲或品嚐過 人文思想的人,必能夠藉著這些利器更深地洞察神聖 智慧的奧祕。」(第一卷5章2節) 延續這樣的精神,前來台灣宣教的英國和加拿大長 老教會所源出的蘇格蘭教會與社會,在18世紀也經歷 了一場「啟蒙運動」的洗禮,各個學術領域紛紛以歷史 與社會變遷的觀點重新認知「人性」和「道德理念」的 本質,並賦予社會科學和各種實證科學一個脈絡分明 的學術正當性。 也因此,在蘇格蘭的神學教育體系裡,刻板僵硬的傳

緊隨著他的棺木表達敬意。 確實,如同史道佛(Richard Stauffer)所指出, 喜歡攻擊加爾文的人還不少,除了過去的天主教學者 和作家外,還有當代的自由派學者和世俗啟蒙運動的 後代:前者以曾經和加爾文直接發生衝突的伯爾賽克 (Jerome Bolsec)為代表,他不但批評加爾文「充滿 野心、自以為是、驕傲、殘酷、邪惡、好攻擊人,特別 是無知」,更說他「是貪婪無厭的人、騙子、貪愛宴席 者、四處遊蕩者,也是雞姦者(Sodomite),最後就像 一個不敬的冒瀆者般地全身遍滿蝨子且在詛咒與叫罵 中死去」。 後 者 則 以 法 國 自 由 派 作 家 佛 蘭 克 林( A l f r e d Franklin)為代表,他稱加爾文「是一個巨大的黑色幽 靈,是個像冰河般的人物,嚴肅、無情、倉促草率,易 於被獨占性的觀念所掌控,他在世界裡快速移動且留 下深刻印記,讓人難以抗拒地被吸引卻又不會激發同 情心。人們抵抗他的優越聲勢,因為他既無法滿足理性 也不感動人心。」 在《加爾文的人性》一書裡,史道佛則是通過第一手 書信來描述加爾文作為丈夫及父親的親情、和同工間 的友情,以及作為牧者的關顧之情,並藉此呈現他經常 被忽略但卻真實豐富的人性。 同樣的,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改革宗傳統似乎 也是一個封閉守舊甚至一成不變的信仰體系。然而, 真的是這樣嗎?南非改革宗學者格魯奇(John W. de Gruchy)就指出,改革宗傳統原本就應該是一個「再 度形塑的傳統」(Re-forming tradition),因此她必然 也是一個內部充滿爭議且不斷從外部遭受挑戰的「活 傳統」(living tradition),她的活力主要來自於「持 續的衝突」。 事實上,基督教傳統本身就是多元的,從聖經本身的 多元組成要素開始,包括其後歷世歷代不斷在無數的 新實況中「重塑自身」(reinvent itself)的教理傳統。 無疑的,加爾文和改革宗群體正是一個對「多元詮釋」 (diverse interpretation)開放的傳統,這明顯呈現在 數世紀來她在不同地區被接納(reception)的歷史過 程,其中南非就是最好的例證。 面對傳統,儘管有人想要緊抱著老舊時光與思維 不放,也有人想要切斷臍帶不認父母,但更有人是想

統加爾文思想開始受到挑戰,這個帶有自由主義色彩 的啟蒙運動也逐漸成為西方改革宗傳統的精神遺產, 其影響持續至今未減,我們在本書裡也會詳加介紹。 宗教改革運動的精神提醒我們,作為改革宗傳統 的傳人,應該不斷地以信仰更新及心靈改革所形成的 「新世界觀」來對抗「舊世界」,特別是針對未經檢驗 的偶像崇拜和文化霸權進行檢視與批判。這將會帶來 社會的不斷變革與改造,也難怪早期的清教徒──也 就是最激進的改革宗信仰群體──會被稱為「革命的 聖徒」了。 啟蒙的信仰觀能夠激發自我反省、破除偶像,以及獨 立判斷的思辨能力,她也會形成一種「反霸權」、「反 造神運動」以及「反自我絕對化」的信仰精神。筆者確 信,從心靈改革到社會改造的過程,正是台灣教會與社 會急迫需要的良方。

2010年台灣教會代表出席普世改革宗教會聯盟 (WCRC)成立大會。(相片提供/鄭仰恩) 要具創意地「重新發掘」(r e t r i e v e)傳統並將之連 結於當代的經驗與世界裡。對格魯奇而言,士萊馬赫 (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和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年)就是後一選項的兩個最好案例:巴特 稱士萊馬赫為「現代神學的首倡者」且一生與之奮戰不 已,然而,巴特的觀點是如此截然地不同於士萊馬赫, 但卻又對他帶著如此高度的敬意,這正顯示兩者在「重 新發掘」改革宗傳統時所展現的多元詮釋差距。 其實,這樣的「新詮釋」始於加爾文本身,如同另 一位當代改革宗神學家瓊斯(Se r e n e Jo n e s)所指 出:「加爾文帶著極大的自由,甚至經常重新打造 (reshaping)且重塑(reforming)基督教傳統,為的 是要回應信仰群體的具體需要和理解能力,且要為聖 經文本那常顯得不太系統化的信息做出見證。」 處在現今的世界裡,不管是面對全球的急速變化或 區域性的實況挑戰,包括在地社會及普世共通的各種 議題,都會迫使處在改革宗傳統裡的我們必須對她的 樣貌、範疇、內涵及意義做出「新且富有動力」的回 應,若非如此,我們不但會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甚至更 可能就此消失殆盡,最後僅剩下在博物館或檔案館的 文物展示而已。 面對此一挑戰與困境,格魯奇明確指出,我們除了提 供現今改革宗傳統必須延續發展的證據與論述外,還 必須展現她持續進行改革的可能性與前瞻性。這或許 需要新的語言,更需要全新的眼光和視野,然而,如果 我們期待改革宗傳統既能忠實於福音又能對我們所生 存的世界帶來轉化與改造,那麼兩者都是必要的。這正 是「已經改革且不斷改革中的教會」的真實意涵,也是 對所有承接此一傳統者的要求與期待。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5


教會消息

揭發性暴力真相 教會不沉默 #ChurchToo 運動興起 座談會討論受害者現況處境 呼籲以法杜絕犯罪 訴 諸 法 律,杜絕 教 會 性 暴力,是座談會的共識。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繼「#MeToo」 ( 揭 發 性 侵 、性 騷 擾 運 動 )之 後, 「#ChurchToo」(揭發教會內的性侵、 性騷擾運動)也隨之而起。教會內發生 性侵、性騷擾事件時,教會是如何處置 的?「多數教會都以不可對外宣揚的態 度先壓下來。」「要受害者原諒、赦免、 饒恕加害者,卻鮮少要求加害者真心道 歉,並負起該負的法律責任。」10月22 日晚「揭發教會內性暴力的真相」座談 會在七星中會濟南教會舉行,多數與會 者直言,教會在處理性侵、性騷擾的態 度消極,讓人失去信心與信任。 在關心性別議題的玉山神學院助理教 授陳文珊邀請下,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 惠容、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葉大華、香 港基督教協進會助理執行幹事曹曉彤、 《校園》雜誌總編輯黃旭榮,以及《校 園》雜誌「#MeToo在教會」系列報導執 行編輯、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研究生郭 宇欣等人齊聚一堂,在濟南教會「神學 @禮拜日」以「揭發教會內性暴力的真 相」為題,就台灣與香港教會界內的性 侵及性騷擾事件進行對談。 葉大華指出,各國天主教會公布教會 內性侵兒童的實況,受害人數都有上千 人,她還記得20多年前剛到勵馨服務

時,就遇到震驚全台的牧師唐台生性侵 事件,他以「性輔導」為名性侵成年、 未成年的女會友。根據衛福部統計,近 20年來性侵通報被害人累計超過13萬 人,女性受害者是男性的10倍,不過, 男性受害者從1997年的19人逐年增加 到2016年的1159人,可見性侵案件並 不局限於女性。 紀惠容表示,每年台灣性侵、性騷擾 案件的通報量為8000多件,可是從教 會通報的幾乎是零,為幫助教會處理性 侵、性騷擾事件,基督教社福機構也成 立「教會人權協會」,可是來求助的人 數也是零,「為何教會對此議題如此忌 諱?」她指出,牧傳長執的職分崇高, 常常不容他人質疑,加上教會教導會眾 要順服牧者,才會發生唐台生以「性輔

導」為名性侵女會友。 紀惠容也指出,若牧師涉及性侵、 性騷擾,教會界為了顧及面子,通常要 求不要對外宣揚,先私下處理,甚至叫 受害者「閉嘴」,而不去要求加害者道 歉、接受法律制裁,不要再犯。她舉例 指出,有一牧師犯淫亂被揭發後,教會 界大牧師們怕媒體揭露,趕緊叫這牧師 去國外接受「性成癮」治療。但當事人 在國外不只沒去治療,還到處站講台賺 講師費,如今又回台開設教會。 曹曉彤指出,香港教會接連爆發聖公 會、浸信會牧師性侵、性騷擾事件,香 港基督教協進會曾製作《不再沉默── 收集教會內被性騷擾經驗》,過程中發 現有過半受害人曾向教牧、會友、社福 機構或警方求助,卻往往在教會內未獲

女性掙脫困境 需國家相挺

3萬元,不少業者甘願冒風險。若政府補 助介入,恐有財政困難、影響自由市場 等疑慮。王舒芸整理國內家庭或機構育 兒補助政策後發現,資格、額度、年限 等細項都非常完整,連社會福利制度完 善的北歐國家也讚賞台灣政策設計很進 步,但在落實上仍需要更多努力。 在補助政策中,最常被申請的是未就 業家庭育兒津貼,有超過60%家長受 益,育嬰假相關只有22%,托育機構相 關則只有0.2%。王舒芸也展示女性就業 與年齡比例圖表,顯示青壯年女性若想 在生育後繼續留在職場,多倚賴家中長 輩代為照顧孩子,「當現在的媽媽變成 阿嬤後,會一樣想幫忙照顧小孩嗎?」 楊佳羚則分享自家孩子就讀瑞典幼兒 園經驗。1至6歲兒童送入托育機構比率 高達85%,屬混齡照顧,讓獨生子女學 習與年紀相仿的孩子們相處;7至9歲課 後照顧率達83%。瑞典規定政府提供之 托育照顧服務無需付費,需付費者亦不 能超過該家庭薪資3%,她現場公開自己 當時的收支報表作為證明,「在瑞典, 不生就是吃虧。」楊佳羚說,與台灣制 度相反,瑞典所得稅交地方政府、營業 稅交中央政府,分配得宜,讓地方政府 能提供當地居民各樣社會福利。她認 為,良好托育政策與機構才能夠讓家長 放心生養,而不是單靠生育獎勵津貼。

政府完整而全面的政策 協助做出家庭就業兩難抉擇 【林婉婷高雄報導】幼兒與銀髮族的 照顧者,女性居多?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婦女館10至11月推出一系列婦女培力課 程,10月19日舉辦「照顧了誰?談照顧 政策中的女性發展」專題講座,邀請中 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王舒芸、高 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楊 佳羚,透過數據分析、政策比較與瑞典 實例分享,帶領近70位學員思考照顧者 角色所牽涉的性別議題。 王舒芸首先以多種型圖表呈現1980 年與2005年各國生育率與女性就業率 相互關係。1980年,台灣與多數國家情 形相同,即出生率高、女性就業率低, 顯示當時世界多數女性對於生育和工 作,只能選擇其中一方。到了2005年, 經過25年社會轉變,丹麥、瑞典、挪威 及芬蘭等國,生育率達1.8人,女性就業 率亦可高達80%,成為生育率高、就業 率也高雙贏局面。反觀台灣、南韓、日 本與香港等地,卻有生育率不高、就業 率也不高的弔詭現象,如台灣生育率約 1.0人,女性就業率也只有50%。造成 這些數字結果的成因很多,涉及文化觀

6

攝影/林婉婷

念、主流價值與國家政策等。王舒芸提 出「女性的囚犯困境」一說指出,女性 是生育身體也是勞動身體,若被要求完 全承擔生育責任,如生孩子、顧孩子、 栽培孩子等,則排擠了女性在經濟自 主、社會參與、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有很多研究理論與社會運動試圖解決 女性的「囚犯困境」,機構托育政策分 擔家長育兒壓力也是其中之一。但托育 政策也有「囚犯困境」,品質好的機構收 費昂貴,若壓低價格可能就會損害從業 人員的勞動條件。機構超收現象無法靠 完整勞檢挑出違規,因為要花費至少30 年才能徹底檢查,況且違反罰鍰6000至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支持,有56%受害者離開原本教會或不 再聚會,但仍有29%受害者留在原來教 會。黃旭榮與郭宇欣則分享《校園》雜 誌今年9~10月「#MeToo在教會?」系 列報導呈現的受害者真實處境。 此次大部分與會者指出,教會在處理 性侵、性騷擾事件態度消極,應積極求 助專業的社福機構,由專業人員來進行 調查輔導為宜,甚至性侵發生,就該立 即報警、保留證據、訴諸法律,如此才 能杜絕教會內性侵、性騷擾事件一再發 生。為讓教會內更多人關注相關議題, 濟南教會在11月17、18、24日都舉辦 講座,本報也將於近期以專題報導方 式,呈現這場「揭發教會內性暴力的真 相」座談會內容。

勵馨基金會台南分事務所

倖存者復原諮詢 【陳逸凡整理報導】勵馨基金會長期 協助性侵害被害人、陪伴倖存者,為響 應「#MeToo」運動,勵馨台南分事務所 10月17日與媒體分享在地服務經驗。 勵馨台南表示,「其實,倖存者一直 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都不知道,直到 某天倖存者講出自己就是倖存者。」去 年出版的《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揭露少 女遭補習班老師誘姦,故事隨著作者 辭世消息震撼文壇及社會;今年知名 YouTuber囧星人在臉書坦承年幼時遭 親友虐待及性侵,同樣讓人們震驚。 依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7 年全台性侵害事件通報案件為1萬4217 件,相當於每天有近40件性侵害案件正 在發生。勵馨台南表示,「大多時候沒 有特別感覺到這些案件的存在,是因為 有足夠勇氣講出來、承受住外在各種不 同聲浪與內在身心壓力的倖存者,實在 寥寥可數。」 去年「#MeToo」運動席捲全球,透 過知名人士的揭露與推廣,讓性侵害倖 存者看見彼此的存在,勇敢站出來譴責 性侵與性騷擾行為。倖存者須面對案發 後頓然失序的生活,而有更多的倖存者 仍躲在暗處,獨自與傷口對望。2017年 台南地區有488件侵害案件報案,相當 於每天有1.33件的性侵害案件發生,其 中被害人年齡滿18歲之案件約占4成。 今年在台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 治中心的支持下,勵馨台南開辦了「性 侵害創傷復原諮詢陪伴服務」,並設置 服務專線:06-3583395。期盼在專業 人員協助下,陪伴倖存者踏實回復穩定 的生活,守護每一個台南地區倖存者的 「#MeToo」行動。


教會消息

新眼光 20 週年 處境查經對談 不做無聊的神學 在實況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鼓勵信徒以自身處境回應聖經

【義工記者黃文瑜新竹報導】「我們 擁有現在的位分,不是為了現在這個時 候嗎?」2018年全國社青讀經營10月 19至21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吸引全 國120位社青齊聚一堂,以處境查經的 方式查考以斯帖記。透過工作坊,社青 除了解各種查經方式,聽見社會中受壓 制者的聲音,也看見自己面對工作的困 境,但無論在何種處境中,都能看見上 帝對於自己的呼召並勇敢回應。 從2014年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 會青年事工委員會一連舉辦4屆全國社 青讀經營,立基聖經真理造就社青,在 忙碌職場中有重新得力與休息的機會。 2017年第四屆報名期間,許多人因聽聞 是最後一屆,懷著不捨的心情參加。而 後有十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社青,因觀 察到社青在生活、信仰、職場及生命歷 程中身分的轉換,需要同信仰的同儕團 體支持與陪伴,因此自發性籌劃今年的 全國社青讀經營。

新眼光讀經 週年座談會上,與談人 咸認應結合處境查經班。(攝影/林 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 「請問,現在的《新眼光 讀經》手冊內容,真的有 新眼光嗎?」20年前新眼 光讀經運動推動者之一、 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陳南 州10月21日在「新眼光讀 經20週年座談會」北部場 上直言。他表示,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總會自1998 年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至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 間,從長老教會許多教會 牧長兄姊對台灣當今議題 的態度,就可以檢視是否真用「新眼光」的角度在看待 當今台灣的處境。 「新眼光讀經20週年座談會」是由台灣教會公報社 主辦,北部場由《新使者雜誌》編委廖斌洲主持,邀請 當年參與新眼光讀經運動的陳南州及台灣神學院歷史 學教授鄭仰恩擔任主講者,七星中會濟南教會牧師黃春 生及台北中會公義行動教會牧師鄭國忠擔任與談者。會 中眾人多肯定新眼光讀經運動對長老教會讀經風氣的 貢獻,不過也強調,《新眼光讀經》手冊若能與「處境 查經班」配搭,更可相得益彰。 座談會開始,鄭仰恩率先分享,新眼光讀經源於亞 洲基督教協會(C C A)神學、宣教和教育3個委員會 於1996年推動的神學運動「Reading the Bible with New Eyes」。1998年起,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成立「二 ○○○年福音運動推行委員會」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 鄭仰恩將教會歷史再往前推到1968年11月,知名神 學家巴特(Karl Barth)逝世前3個月寫了一封公開信 給《東南亞神學論刊》(South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ology),他期望東南亞基督徒在自身實況中找到自 己的聲音,絕對不要跟隨或複製他的神學。巴特強調, 神學應有兩衡量標準:一是神學應以「基督為中心」,

20

二是神學應該帶來喜樂。他在信中強調,絕對不要做 「無聊的神學」!最後,他也要大家認真看待信仰的合 一及教會的合一。 陳南州則說明,當年CCA推動新眼光讀經運動,主要 目的是宣教與傳道,後來影響台灣、印尼、菲律賓與緬 甸等國教會。他進一步指出,亞洲教會對新眼光讀經運 動的反應多半很熱烈,可是他也擔憂很多教會牧長過 度「簡化」聖經見解,或以簡單教條來理解聖經,「這 對基督徒信仰生命的建造並無幫助。」 接著陳南州直言,可惜的是,《新眼光讀經》手冊往 往無法回應當今台灣處境,無法促進基督徒反省信仰, 加上教會讀經班多由牧長一人講述,會眾只能聆聽。他 認為,應該推動「處境查經班」模式,若能結合兩者, 相信會有相得益彰之效。 黃春生與鄭國忠則特別介紹「處境查經班」,強調處 境查經是一種台灣教會特有的查經班模式,牧長在當中 不是主講者、解經者,而是引導者,讓與會者都能分享 自身信仰生命經歷,以自身處境來回應聖經經文。透過 彼此對話,處境查經使聖經話語活化在個人生命中,假 使新眼光讀經與處境查經班能彼此配搭,他們相信台 灣教會可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宣教路。

全國社青 讀 經 營

《新使者雜誌》聖誕特刊

美好相遇 送愛到監獄 【陳逸凡採訪報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使者雜 誌》長期關懷監獄受刑人,每年聖誕節皆發行聖誕特 刊,送進監獄送給受刑人。今年聖誕特刊主題為「讓相 遇成為美好」,收錄4篇真實生命故事,期盼為受刑人 帶來心靈的扶持與安慰。《新使者》更邀請受刑人匿名 投稿聖誕特刊讀後感想,邀請教會和社會更多人一起來 關心受刑人的處境和需要。 新使者雜誌社社長陳錦生表示,《新使者》聖誕特刊 對受刑人有一個特殊意義,由於監獄內不能使用手機, 內附月曆成為受刑人記事的最佳工具。更重要的是,把 福音送進監獄,讓受刑人有機會閱讀聖誕特刊中的生命 故事,「雖然《新使者》的財力有限、資源也有限,但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工,能夠擴大我們的境界,關懷 社會上需要關心的人。」 歷年來《新使者》聖誕特刊受到監所一致好評,今年 高雄女子監獄教化科更特別來電致意,表示《新使者》 聖誕特刊非常適合受刑人使用,索閱份數由200份增加 到1500份。此外,苗栗看守所輔導員亦來電將索閱份 數由900份增加到1100份,台中女子監獄教化科則將 索閱份數由1300份增加到1400份。 索閱份數成長,對資源有限的《新使者》是甜蜜的負 擔,目前認領奉獻聖誕特刊數量僅有2300份,距離目標2 萬份仍不足1萬7700份,《新使者》呼籲眾教會可以單次 捐款、定期捐款或認捐監獄聖誕特刊,一同加入傳福音 到監獄的行 列。有感動 者請洽奉獻 專線:0223625282 分機540, 相片提供/新使者 張姊妹。

回應經文思考位分

從以斯帖看權力運用及困境中智慧 力行公義與慈愛

攝影/黃文瑜

全國社青讀經營總召黃文瑜表示, 籌辦初期,團隊就被以斯帖記的經文感 動,發現營隊也在轉型的處境中,希望 社青讀經成為遍地開花的讀經運動,如 同以斯帖一樣需要困境中的智慧。因為 過去沒有自主舉辦的經驗,籌辦過程相 當不易,經費也有龐大需求,但透過台

中中會東榮教會提供帳戶、新竹中會、 台中中會及地方教會奉獻,加上基督徒 企業家贊助,終於突破重重困難,將營 會辦起來,經歷上帝的恩典。 社青平日少有長時間的假期參與營 隊,為讓參與者從各層面了解以斯帖 記,營會開始前即錄製《以斯帖記導 論》,邀請高雄中會一甲教會牧師李宏 恩講解以斯帖記的文化、歷史及政治背 景,期能啟發眾人有更多思考。 客家宣教中會新屋教會牧師葉志達專 講時指出,在以斯帖記,能清楚看見男 性的權力、君王的權力、哈曼得勢的權 力及猶太人反擊的權力互相角力,當權 力沒有妥善運用,如亞哈隨魯王位居高 位卻只聽一面之詞,便造成國家的混亂

與恐慌。以斯帖擁有皇后的位分,面對 困難時尋求以智慧解決的方法,這提醒 社青反思,當自己擁有「權力」、位分 時,如何妥善運用,回應上帝的呼召。 七星中會雙連教會英文牧區教師賴信 道則藉以斯帖記不同的文化背景,探討 主流文化與次文化的衝擊,造成權力分 布不均,導致社會不公義,讓許多人受 到壓制,因此各種文化背景間的對話就 更為重要。 全國社青讀經營副召林政翰表示,為 讓社青將讀經變成生活日常,特別開設 處境查經及讀經論壇工作坊,透過介紹 處境查經、體驗式查經及歸納式查經, 進一步在同儕團體自主性組成讀經團 體,在基督裡彼此連結,讓社青能回應 以斯帖記的經文,了解另一痛苦處境中 的人們,在研究受到教會結構、權力性 暴力對待者的處境時,思索身在教會群 體中的人,要如何協助與看待,真實讓 神的公義與慈愛存在所處的環境中。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7


教會花絮 東部中會更生教會

宣教52 以聖經為基獻殿

魏連嶽指出,許多人看到死亡的負面意義,

領醫護團隊進行「病人安全我會『應』」活動

培訓等。10月18日展望會屏東辦公室於長治百

卻未注意到它也正面喚起我們的生存意識。一

宣誓,15至19日於門診大廳舉辦活動,邀民眾

合園區展望會部落廚房舉辦成果分享記者會。

旦人將死亡視為探索存在意義的對象,就能活

填寫響應卡並宣導衛教。

出更積極的價值。「死並非未來式,乃是現在 進行式,死亡決定了每個人的生活取向。」 魏連嶽表示,當我們到外面傳福音說「信

【林婉婷採訪報導】10月20日上午,東部中

詩歌與祈禱後為新堂揭牌,呈現新堂門邊對聯 「更生靈命為地鹽、教會弘道為世光」,代表

除了從事看護工作,也利用山上的地種咖啡貼

合闖關遊戲,贈送小物,希望透過層層關卡建

補家用,將他與手足拉拔長大。展望會正好辦

立正確就醫觀念,並鼓勵病人主動回應醫療人

理咖啡沖泡訓練課程,讀高三的小祥立刻報

耶穌得永生」,但信徒卻仍會死亡,面對大眾

員提問,以及主動反應自己或家人身體狀況,

名,期待能擴展咖啡學習領域。課程除專業講

質疑該怎麼回答?他以聖經指出,肉體死去的

宣導響應活動熱烈,獲現場參與民眾好評。院

授咖啡產業鏈的栽種、採收、烘焙、沖泡與行

信徒乃是睡了,而不是死了。基督徒的身體雖

方表示,推動病人安全不只是仰賴政府機構或

銷等過程,也參訪實作與業界達人經驗分享。

曾朽壞,但有一天肉體將會甦醒。關懷臨終信

民間醫療團體,更需要病人及家屬參與,透過

小祥希望自己可以將所學知識內化,幫助家

徒,正是幫助他向死亡告別,預備更美好的人

多元響應活動,提醒病人及家屬應主動與醫療

裡的咖啡產業升級,讓母親可以不用這麼辛

生,而不是要他安心死去。(攝影/陳逸凡)

團隊溝通,積極參與和自己有關的醫療過程,

苦。他計畫高中畢業後先擔任職業軍人,再一

不僅可以減少醫療人員與病人、家屬及民眾間

邊存錢、一邊精進咖啡技藝,期待有天能開創

的溝通不良,拉近醫院與民眾間距離,使醫病

事業。他認為只參加一年培訓並不夠,期待展

會更生教會以迎賓禮炮3聲與福音鐘鳴12聲為 「宣教52週年暨聖殿奉獻感恩禮拜」開場,在

活動除提倡「響應、反應、回應」口訣,更結

長期接受展望會關懷的小祥(化名),母親

參選市議員連任感恩禮拜

按手差遣 期許為民謀福

關係更加和諧。(相片提供/新樓醫院)

伊甸基金會

眾人願意承先啟後、直向標竿的宣教意志。

健康飲食多運動 病遠離

禮拜中,更生教會將宣教史撰寫成文辭優美 短文,以啟應方式恭讀。更生教會於1966年設

望會能持續辦理相關課程,幫助更多與他相似 的青少年。 展望會南區辦事處主任林惠君說,展望會 長期關心國內近5萬名弱勢家庭兒少,當中約 35%面臨繼續升學或及早就業的抉擇。除經

立,為母會東部中會台東教會響應倍加運動而

濟壓力,還可能面臨家庭功能不彰、成長過程

設。2006年,更生教會慶祝40週年時,基於安

缺乏陪伴引導、學習教育和就業資源不足等挑

全疑慮與空間不足,在2009年會員和會中通過

戰,格外需要外界協助。詳洽:08-7370483轉

建設規劃,欲建造占地125坪、地面上6樓高的

870。(相片提供/展望會)

第二禮拜堂。龐大工程遭逢兩次流標、建築公 司半途解約、經費差額等挑戰,但教會感謝上 帝保守,問題迎刃而解,聖殿順利建成。

屏東障福中心

【陳逸凡台南報導】10月18日晚間,近百人

礙中有愛 身心障礙影展

齊聚參台南市議員林宜瑾服務處參加「林宜瑾

更生教會牧師劉世春說,建堂過程中經歷上

姊妹參選議員連任感恩禮拜」,由台南中會仁

帝無比恩典,而教會也把首本手抄聖經埋入基

和教會牧師宋信喜以「為人民求福氣」講道,

底,象徵聖殿建在如磐石的真理話語上,另一

並由與會全體牧者為林宜瑾按手祈禱差遣。

【林婉婷屏東報導】過去被視為「長輩病」 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

本手抄聖經則於感恩禮拜中獻上,代表眾兄姊

宋信喜說,政客從政是為謀取己利,政治家

等,也會發生在不健康飲食、不常運動的青壯

的心靈也建立聖殿。禮拜中,劉世春以「主啊!

則應為人民求福氣。他勉勵政治人物應具備智

年身上。伊甸基金會屏東縣肢體障礙者生活重

阮佇這,差遣阮!」為題,指出更生教會不僅是

慧、順服、愛心,將自己獻上為眾人所用,以上

建中心定期辦理知能講座,10月17日上午邀請

設立、更是「宣教」52年,「沒有違背受託的

帝的眼光看事情,以奉獻的心志勇敢打拚,在

屏東基督教醫院個案管理師楊淑玲主講代謝、

責任──不辱使命、使命必達。」他也感謝歷

自己的職分上盡忠服事上帝,成為好的見證。

循環類型疾病與相關保健。

任牧者帶領與兄姊的擺上,以「耶和華沙瑪」

林宜瑾表示,自己是第4代基督徒,且是第6

楊淑玲首先提到「代謝症候群」,就是糖尿

為勉勵,願上帝同在,使教會不只是敬拜、祈

次參選議員,從1998年參選以來,每次競選總

病、心血管疾病的前身,遺傳成因只占20%,

【林婉婷屏東報導】平安基金會經管屏東縣

禱的所在,也是人得到平安、被引領的地方。

部成立前,都堅持舉辦感恩禮拜,因為她深知

不良生活型態影響卻高達50%,包括低纖、高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辦理「集聚不一樣、成

(相片提供/更生教會)

唯有上帝帶領,才能有智慧從政。回顧從政初

糖、高油脂的飲食與過量飲酒。長期處於高壓

就大力量——輪轉總動員」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衷,是因為學生時期參與社會運動,產生想要

環境,體內壓力賀爾蒙也可能導致血糖上升。

系列活動,率先登場是與廣青文教基金會共同

台灣教會公報社

聚珍講堂 談死亡與永生

改造社會的使命感,期盼讓社會充滿公平與正

楊淑玲指出,國民健康署推出「我的餐盤」

於10月18、19日舉辦的「第18屆圓缺之間身心

義,讓貧窮者也能得到立足的機會。從政20年

鼓勵大家自我檢視、調整飲食習慣;她也提

障礙影展」。18日國立屏東大學場次也是圓缺

來難免覺得倦怠,若非來自上帝的愛,絕對無

醒,水果雖重要,但高血糖者一次不應超過2

影展多年來首度進入校園,吸引近90名校內師

法堅持到底。每次軟弱時,想到這是親近土地

份,以拳頭大小依據,一根香蕉就有2份。日常

生與校外人士參與。

人民的機會,便會在祈禱後再次打起精神,因

運動如走路、騎腳踏車通勤,搭大眾交通工具

屏東障福中心主任陳芬芩提到,透過影展,

這是彰顯上帝榮耀的方式。(攝影/陳逸凡)

則可提前一站下車;久坐達30分鐘就要起來伸

身心障礙議題能走出社福機構,進入校園與更

展等。秋冬將至,她也提醒戶外運動除了更落

多師生分享。屏東縣政府社會處身心障礙福

實暖身,衣著應以「內層排汗、中層保暖、外層

利科科長田禮芳表示,身心障礙權益是基本人

台南新樓醫院

醫病溝通 共建安全就醫

防風」方式,並配上適合的襪子與鞋子保護身

權,「歧視與忽視有時不是故意,是來自不理

體。(攝影/林婉婷)

解。」影片播映後,屏大特殊教育系專任教授 兼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黃玉枝分享自己從身心障

台灣世界展望會

【陳逸凡台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10月20

服務計畫 助青少年發展

日下午舉辦聚珍講堂,邀請台灣神學院助理教 授魏連嶽主講「死亡與永生」,分享他所撰寫 的2017年金書獎得獎作品《死亡神學》,探索

影展片單中,《看不見的信任》為美國導演 伊莎貝爾‧希爾(Isabel Hill)記錄她與視障丈夫 和養女的生活。《心靈之窗》拋出許多身心障

華人社會向來避諱的死亡議題。

礙議題,讓觀眾思考身心障礙者在個人成就、

「每個人與死亡的距離都是一樣的,都是未

原生家庭互動、社區參與、婚姻關係與自我實

知。」魏連嶽說,不論什麼年紀,沒有人能說自 己跟死亡的距離比較遠,不管是疾病或意外,

礙者身上看到認真生活、勇敢夢想的感動。

現等方面的表現,以及身旁的人如何看待他 【陳逸凡整理報導】台南新樓醫院10月16日

們。《火車男孩的成長紀錄》提及有亞斯伯格

死亡隨時可能找上門,重要的是人在面對死

在一樓馬雅各醫學紀念館前舉辦醫病溝通宣

症與學習障礙的青年的生活與學習過程。《出

亡時,如何讓永生的福音成為拯救。然而活著

導活動暨門診音樂會,除設置專區及行動劇演

口:夢想肢戰》則是身障者潘瑋杰所執導有關

的人,沒有死的經驗,不可能有死亡的最終答

出,並由癌症病友組成的喜樂合唱團演唱。

身障棒球隊的作品。

案;而死去的人,也無法告訴我們答案。「科學

有鑑於醫療糾紛案件逐年上升,溝通不良

【林婉婷整理報導】為支持弱勢家庭青少年

「輪轉總動員」輔具體驗與友誼接力賽是屏

只告訴我們死亡的過程與原因,並無法幫我們

正是造成醫療糾紛的原因之一,衛生福利部自

順利求學,及預備未來就業,台灣世界展望會

東縣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重頭戲,將於

克服死亡及恐懼,更沒有解答死後的情況。」

2004年起訂定每年10月第3個禮拜為「病人安

推行「青少年發展服務計畫」,透過生命品格

11月3日上午在國立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操

談到死亡,很多人會想到買保險,但這只能解

全週」,今年以「醫病溝通」為主題,期盼共同

教育、生涯發展預備及自立生活能力大概念,

場舉辦,歡迎有興趣者留意屏東障福中心臉書

決經濟的問題,不能觸及心靈與情感。

建構安全就醫環境。新樓醫院由院長蔡江欽帶

提供16歲以上青少年助學金、才藝課程及職業

粉絲專頁。(攝影/林婉婷)

8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活動短波 總會消息

東部消息

◆「聖城疑雲6:生命之鑰」密室逃脫

◆蔡茂堂牧師見證分享會

時間:10月12日~11月25日

時間:11月3、4日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地點、主辦:台南中會看西街教會

◆兒童與青少年常見的精神障礙

◆龍飄飄牧師詩歌見證分享會

內容:生命故事、蒙福人生、鬼附與精神病。

日期:11月10日下午3:00~4:30

時間:10月28日上午9:30

◆西拉雅音樂會

地點:東部中會玉里教會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時間:11月10日上午10:00

地點:總會事務所2樓

主辦:東部中會教育部

◆詩歌樂器觀摩暨藝術展演

地點:台南中會左鎮教會

主辦:總會研發中心

內容:兒童精神專科游舜杰醫師主講。

時間:10月28日下午1:30

主辦:西拉雅教會聯誼會

地點、主辦: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大高雄選舉祈禱會

◆紀念非暴力之父Gene Sharp追思會暨URM 校友會 時間:10月27日上午10:00~下午5:00

◆李信仁傳道師封立牧師暨就任總會事務所 機構牧師授職感恩禮拜

北部消息

時間:10月28日下午3:00

◆長者肌力訓練種子教師培訓課程

時間:10月27日上午10:00

時間:10月29、30日

地點:壽山中會鳳山教會4樓主堂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真理大學建校53週年校慶運動會

地點:台北中會南門教會

主辦:壽山中會、高雄中會

主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時間:10月26日上午9:00

主辦:台北中會教社部

◆陳宇成傳道師封牧暨就任高楠教會教育牧

◆全國客家基督徒靈修會

地點:真理大學操場

◆北中議長盃桌球比賽

時間:10月29~31日

主辦:真理大學

時間:11月3日上午9:00~下午5:00

時間:10月28日下午3:00

地點: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

◆吳淑金院長退休感恩禮拜

地點:真理大學體育館桌球場

地點:高楠社區活動中心

主辦:總會客家宣教委員會

時間:10月27日上午10:30

主辦:台北中會

主辦:壽山中會高楠教會

◆第9屆全國原住民大專學生文化交流運動會

地點: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

◆第6屆門徒營「Light吧門徒!」特會

◆壽中婦女部第41屆年會暨2018年事工報告

時間:11月3~4日

主辦:台灣女子神學院

時間、地點:11月10日晚上7:00七星中會台

時間:11月3日上午9:00

地點: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陳夫人新冊發表會

主辦:總會原宣委員會

時間:10月27日上午11:20~12:00

(詳洽:0989-788984萊姠主任)

地點: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第12屆主日學老師靈命培育生活營

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時間:11月9、10日,報名至10月30日止

◆台北中山區親子探索活動

地點:新北市新店區崇光女中

時間、地點:10月27日下午2:00~4:30榮星

主辦:總會教育委員會 (詳洽:02-23625282轉257王小姐)

師授職感恩禮拜

北和平教會、11月17日晚上7:00台中

地點:壽山中會鳳山教會

中會忠明教會

主辦:壽山中會婦女事工部

主辦: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台灣神學院 (詳洽:02-2882-2370轉261)

時間:11月3日~2019年1月19日每週六下午 3:00~4:40,報名至11月1日止

中部消息

地點、主辦:高雄中會彌陀教會 內容:爵士鼓、桌遊、烘焙、文創藝術等。

公園手作體驗,11月3日下午2:00~ 4:30雞南山自然園區生態解說

◆「Me-Young彌漾」青少年週末營

◆「聚集不一樣、成就大力量」真愛岡山社

◆台中中會婦女部年會

區音樂分享會

主辦:平安基金會婦女展業中心

時間:10月27日上午9:00~12:00

◆台灣建國神學新書發表會

地點:台中中會忠孝路長老教會舊堂

時間:11月10日上午10:00~下午4:00

時間:10月28日晚上6:30~9:30

主辦:台中中會婦女事工部

地點、主辦:岡山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

時間:11月10日晚上7:30

地點:七星中會濟南教會

◆創意禮拜與聖樂牧養研習會

內容:王榮義牧師主講。 ◆「點亮星光、讓愛起飛」音樂會:為平安 身心障礙關懷中心而唱

(詳洽:07-6226730轉111史社工) ◆屏東縣國際身心障礙者日系列活動:輪轉

地點:高雄文化中心至善廳

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

時間:10月27日上午9:00~下午3:00

主辦:平安基金會身心障礙關懷中心

◆牧師、傳道師、師母在職訓練會

地點:台中中會忠孝路教會

內容:愛心票每張1000元,親至障關索票。

時間:10月29~30日

主辦:台灣神學研究院

時間:11月3日上午9:00~12:30

地點:長榮礁溪鳳凰飯店

◆宗教改革聯合禮拜

地點:屏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創新宣教研討會(南部場)

主辦:七星中會傳道部

時間:10月26日晚上8:00

主辦: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

時間:11月17日上午8:30~下午4:30

內容:台北基督之家寇紹恩牧師主講。

地點:彰化中會溪洲教會

地點:台南神學院頌音堂國際會議廳

◆星中教育部長執聯誼會第2次會員大會

主辦:彰化中會員林區

◆「青」球崛起:青年佈道會

主辦:總會研發中心

時間:11月3日上午10:00

◆蕭資明牧師就任美光教會第1任牧師授職

時間:11月3日上午8:40~下午5:00

(詳洽:07-9620336林小姐)

(詳洽:02-23625282轉271、371)

地點:七星中會公舘教會

地點:屏東太平洋百貨公司前廣場

◆苦難神學研討會

主辦:七星中會教育部

時間:11月4日下午3:00

內容:陳炫彬主講「曠野逆境,恩典相隨」。

地點、主辦:彰化中會美光教會

地點:新店大坪林聖三天主堂

◆遇見幸福遇見你:職場幸福之夜

◆庶務暨財務研習會

主辦:伊甸基金會、平安基金會

時間:11月9日晚上7:30~9:30

時間:11月3日上午8:30~12:30

(詳洽:02-22306670轉4007) 院助理教授陳文珊等人主講與分享。

台灣教會公報社

赴淡水 培育文字工作者

主辦:屏東中會大專青年部

原住民消息

地點:七星中會雙連教會

地點:嘉義中會嘉義博愛教會

◆全成功牧師續聘就任感恩禮拜

主辦:七星中會職場事工部

主辦:嘉義中會

時間:10月28日上午10:00

內容:盛曉玫音樂見證分享。

加則像中鋒積極助攻,而增添豐富資料的約翰 則如控球後衛,各司其職將福音真理以文字流 傳。她說,各種文章有各自調性,其中靈修是 一切寫作的基礎,鼓勵學員別擔心被退稿、改 稿,重要的是持守為主傳福音的心。 王昭華則說,西洋文學對人性、罪性的描寫 境界很高,但一般人只需透過生活觀察,寫出 小短篇,讓人體會到內蘊精神進而反思,就有 意義。她鼓勵學員可平日收集台語詞彙,練習 寫出短句,等到詩意一來,即可創作台文。 課程中,學員回應也很熱烈,來自台北信友

【義工記者曾菀妤新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

堂的莊慈穗說,靈修默想讓她思考更活躍,希

社10月20日假台北中會淡水教會舉辦「2018

望透過文字將心中感受到的啟示寫出來,讓自

年巴克禮文字事奉學校:我真愛講這故事」北

己成為他人生命轉化的動力。

部場,邀請陳鳳翔、王昭華兩位老師分享。

(詳洽:08-7378402 謝專員)

感恩禮拜

時間:11月22~23日,報名至10月31日止

內容:盧俊義牧師、谷寒松神父、玉山神學

總動員、樂樂棒球賽

這次寫作班遠赴淡水,深獲淡水教會支持。

◆耶穌與我的奇幻之旅:水林教會聖誕營會

地點、主辦:中布中會喜瑪恩教會

時間:11月3日~12月15日每週六下午1:00~

◆東美中會婦女部年會

5:00

時間:11月10日

地點、主辦:嘉義中會水林教會

地點:東美中會馬蘭教會

內容:詩歌、遊戲、戲劇、DIY等。

主辦:東美中會婦女事工部

◆松年部代表大會

◆排灣中會主日學校長聯誼會

時間:11月8日上午9:00~下午1:00

時間:11月10日上午8:30~下午2:10

地點:嘉義中會北榮教會

地點:排灣中會長原教會

主辦:嘉義中會松年部

主辦:排灣中會教育部

◆嘉義中會第2次長執訓練

內容:劉錦昌牧師主講。

時間:11月10日上午9:00~下午1:00

關懷代禱

地點:福滿樓餐廳 主辦:嘉義中會 內容:陳琇玟老師主講認識及推廣新聖詩。

客家宣教中會得勝教會師丈劉冠群(徐雅 姝牧師)於10月14日安息主懷,享年66歲。

南部消息

訂於10月27日下午3:00在七星中會三一教會 舉行告別禮拜,願上主親自安慰遺族。

◆用台語說故事徵志工

考慮北部場學員有多位文字工作者,兩位講

牧師鄭浚豪說,19年前曾在公報社打工,深知

師教學內容均做調整。陳鳳翔把四福音書作者

文字事工的重要與不易,來淡水見遊客絡繹不

地點、主辦: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

喻為籃球隊,聯繫新舊約脈絡的馬太和筆觸羈

絕,心想可透過跨部連結,提高文字事工能見

內容:每月3次為學齡前兒童用台語說故事,

放的馬可有如前鋒;心思細膩、嚴謹考察的路

度,因此力邀公報社前往。(攝影/曾菀妤)

時間:每個禮拜六上午10:45~11:15

請洽「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臉書。

歡 迎 各中區會 與 地 方 教 會 提 供 短 波 消 息,請標明「活動名稱、時間、地點、主辦 單位與內容簡述」等基本資訊,郵寄至電子 信箱:news@pctpress.org。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9


公報廣場 窗 口 無 遮 欄

存心忍耐,奔出新里程碑 裴信祐(雄獅旅行社總經理、松山教會長老)

我路跑的處女作,是2015年的「為 夏威夷而跑」。當初為了面子,沒有 跑步習慣的我,不知輕重,首次參賽 就報了10K。參賽前以為沒什麼了不 起的,也沒練習,沒想到,艱辛完賽, 兩腿發軟,差點休克。一年後,為了 面子,又繼續報名夏威夷水晶路跑, 這次升級挑戰半馬21K。有了前車之 鑑,這次不敢大意,參賽前一個月, 每天清晨在社區練跑,最多一口氣跑 5K,就認為妥當,勇敢參賽。 當天,勉強跑完前10K,腳已不 聽指揮、呼吸急促,幸虧同事從旁指 導配速與呼吸節奏,一步一腳印,繼

續前進。途經上坡下坡,不時抬頭看 北海岸風景,呼吸新鮮空氣,試圖轉 移痛苦,卻仍抵不過肢體的極限。在 15K時,腳抽筋了,只好停在路旁按 摩拉筋,同事一旁幫我減輕痛苦,一 面鼓勵我繼續。為了面子,我幾乎是 拖著步伐完賽,最後的500公尺,為 了不要太難看,還以讓人感覺穩健 的慢跑狀態,衝刺到終點線,擺出一 副完勝的姿勢接受歡呼。事後,越想 越害怕,有撿回一條小命的感覺。從 此,封跑兩年。 今年,長榮航空主辦第一屆城市觀 光馬拉松,在無形壓力下,我克服懼

同享盼望,同擔苦難

薛伯讚

──第18屆國家祈禱早餐會講章 兩年多前台灣總統選舉,現任總統 蔡英文勝選的那晚,她不卑不亢的向全 國人民說:「我們要謙卑、謙卑、再謙 卑。」那是多麼令人感動的時刻,我心 裡祈求上帝,讓蔡總統學像基督的「虛 己」,讓她任內所作所為皆為國家、人 民的福祉,為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 價值來努力,把一切歸榮耀給父上帝。 感謝主,兩年多來,蔡總統的確謙 卑,且堅定的一步一步向前走,為使台 灣能成為一個新而獨立且正常的國家 來打拚,因為只有當人民有國家認同, 我們才有生存的立足點;也為台灣的轉

「警訊」中得平安

型正義及長治久安來努力,因為「公義 的果實是平安,公義的效果是平靜和安 穩。」(以賽亞32章17節) 但我們也看到,這一切改革、更新的 路,是多麼不容易。對外,中國對台灣 國際空間打壓,一刻不曾間斷。對內, 年金改革、黨產處理等也遭受極大的 抗阻。顯然,我們都為這些「所當做的 事」,一起受苦。 所幸,在一切的受苦中,我們仍不失 盼望;反過來說,我們因為盼望而不怕 受苦。正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5章13節 所說:「願賜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信

柯玉雪

人手一機的時代,隨著災禍消息暢通,使得人心更加 惶惶不安。當人們專心工作或休息時,冷不防手機發出 恐怖聲響的「警訊通知」,讓人不由得心臟胡亂蹦跳。 打自元月17日,手機在半夜伴隨著嚴重地震發出警訊 以來,這年的天災人禍的「手機警示」不斷接踵而來。 盤點我手機中累積的資訊量,今年所發出國家級警 報,包括:災難演習、地震、大雷雨預測以及疫情提醒 等,每個月約有1至3次。從元月到9月,我已經收到4 次類似通知。 民間盛傳農曆戊戌年會有重大災難,例如地震、水 災,所幸幾個颱風都繞過台灣。有些人提出「結界」之 說,認為神能者劃出「結界」守護台灣,使得台灣人民 得以在「結界」內,躲過大災難,依然幸福的生活著。 事實上,這些災難遠古時就有,若以時間軸核實觀 之,之前有的,現在和之後也可能會有,害怕與否都無 法阻擋其到來。所以重點不是有沒有大災難,而是如何 面對大災難、如何培養自救與救人的能力。養成在災難 中不驚慌,像電影《鐵達尼號》中的樂師,面對災難與

10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怕,勇敢報名,再度挑戰半馬21K。 這次不敢大意,給自己3個月準備期。 我開始閱讀馬拉松準備的文章,認識 馬拉松要鍛鍊的幾個名詞。經過一番 研讀後,決定以慢速5K開始訓練。 每次練跑,最痛苦的是一開始的 1K,呼吸節奏不穩、小腿很痠、很 想停下來。但撐過初始的不適後,步 伐開始有規律,可以隨著腳步默唸數 字,搭配呼吸節奏,竟然可以朝10K 的訓練邁進。而且每次在過了3K後, 都能感覺到身體呈現有韻律感的舒 暢。雖然我已經知道撐過起跑後的 1K就會漸入佳境,但是,每次在1K 時段,仍很想放棄。不過只要靠著存 心忍耐,勉強自己往前進一點、不旋 踵,過了那關卡,就柳暗花明了。 希伯來書12章1節說:「所以,我們 既有這許多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 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

把各樣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 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這節 經文正是當今國際著名德國神學家莫特 曼最喜歡的其中一節經文。 莫特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英軍 俘虜3年,他非常喜歡看詩篇,認為詩篇 裡充滿盼望的信息(如詩篇33章18~ 22節) , 因為有盼望,我們就能忍受苦 難,並等候所盼望的應許實現。 綜觀羅馬書,可分為兩部分:前半 部談的是「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後半 部談的是在基督復活裡的「靈裡新生 命」,包括12章「基督徒日常生活」、 13 章「政 治 活 動」、14 章「人 際 關 係」,而這個大單元,即以祝禱的形式 表明上帝是「賜盼望的上帝」。 正如莫特曼所強調:「上帝國的神學 必須是一種公眾的神學,因為它參與

死亡,即使知道蒙難在即,仍優雅地繼續演奏音樂。 基督徒也是人,趨吉避凶乃人性。農曆年節時期,教 會印了「主賜平安」和「凡事謝恩」兩款紅底金字的春 聯,年後的第三個禮拜日,經過會堂門口的書報攤,幹 事正在整理未發完的春聯,閒聊中才知道「凡事謝恩」 春聯還剩很多。在災難頻仍的世代,「主賜平安」被一 搶而空,「凡事謝恩」則少人問津,因為平安日子容易 過,遭災時期度日難。若信仰的品質尚未精純到位,一 旦遭禍人身、財產受損,不埋怨已屬萬幸,好事歹事凡 事謝恩者,鮮矣!大家期待平安,更甚於經歷苦難、接 受信仰考驗。 路加福音21章9~10節記載:「你們聽見打仗和動亂 的事,不要驚惶;因為這些事必須先發生……。當時耶 穌對他們說,民要起來攻打民,國要起來攻打國。地要 大大震動,到處必有饑荒和瘟疫。」 基督徒如何面對天災?聖經中有很多教導,多數基 督徒也知道主來的日子近了,如啟示錄所言,要預備心 在末日的審判時交帳,以便進入新天新地。所以,若想 到新天新地的盼望,那麼世間災難則不足為懼。求主救 我們脫離一切的凶惡,堅信基督信仰助我們敬虔度日, 有無遭災都得平安。讓災難在身外,平安在內心,阿 們。(作者為基督徒)

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 我們前頭的路程。」 我們每日的生活,都是擺在前頭的 未知數,生命好比一場又一場的馬拉 松路跑。對沒有經歷過的人們來說, 心中既陌生又畏懼;對有歷練的跑者 來說,每次參賽,就想奔出新的里程 碑挑戰自我。不論何者,都是一場令 人興奮的未知。 感謝許多見證人,留下了各種葵 花寶典,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循著雲 彩的蹤跡,讓我們腳前有燈,路上有 光,依著見證過的故事,脫去畏懼, 放下重擔,再吸一口氣,存一絲耐 心,向標竿奔跑。 當一場又一場的路程,我們奔過、 走過,就有刻骨銘心的感知、體驗, 隨著我們身心靈成長、堅實了。有朝 一日,我們也儼然成為圍繞著別人的 雲彩見證人,為這可愛的世界加分。

社會的公眾事務,它是公開的、批判性 的及預言性的上帝的警告及上帝的盼 望。」這盼望的確會帶給世人動力── 不怕受苦,樂意等候。 就如任何母親一般,生產是痛苦的, 養育是辛苦的,可是無論如何辛苦,都 因為盼望孩子長大成人,而得到力量。 又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85年通過 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 說:「我們信,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 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 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 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 望的記號。」為此,我期待,這盼望的記 號,不僅是教會的告白,也能成為我們 全民的告白。願上帝的靈帶領我們,同 享盼望,同擔苦難。上帝賜福台灣! (作者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

繁花似錦 人獨飄零 ──懷念李孟哲牧師

小良

走在東京熙來攘往人群中,此行,我成了在這裡沒有 家的旅客了。又餓又累,錯把路人當成您。 櫥窗內對坐的飲食男女、街角踽踽獨行的長者,都不 是您嗎?真的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我不甘願就這麼 放棄尋找。 您到底在哪裡呢?書店裡別緻的月曆會不會給我一 點提示?看哪!繁花依然盛開,彷彿您總是燦爛的笑 容;風車依然周而復始,像極了您一週又一週不厭倦的 牧會生涯;勇往直前的鐵馬,正像您自強不息的作風! 您選擇這樣離開。就在週日晚間例行工作告一段落 的時候,沒有太長的告別,也毋須華麗的轉身。如此輕 快,好像宣告要去的地方並不遠。 可不是嗎?既然花團依然錦簇,風車仍然運轉,自行 車繼續奔馳,那麼,我的2019年,也要一切如常。如 常開花,如常運作,如常前進。 豪邁地,以平常心來接受這小小的離別! (作者為基督徒)


公報廣場

從過客到落土

約書亞

姑丈高齡92歲,最終在病床上辭世,我冒雨從山區下 來,卻沒趕得上見他最後一面,守候在病榻旁的表弟見 到我,就說:「老爸走了,臨走前只說一句話:很遺憾 沒有學好台語。」 姑丈是我的英文啟蒙老師,他是湖南長沙人,卻有一 口流利英語。抗戰期間,他就讀長沙大學,1944年, 響應「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日號召,書沒念完,投筆從 戎,進入軍校,成為12萬接受高等教育者從軍的一員。 最先,姑丈受派在滇緬部隊擔任翻譯官,後來被選為 留美軍官,到美國接受教育。1949年部隊撤退到台灣 時,姑丈已經官拜少校。我還記得姑丈追求姑姑時,並 不順利,祖父經過二二八事件動亂後,對撤退來台所謂

中國人充滿偏見。有一次,姑丈的勤務兵開著吉普車, 載他來到家裡拜訪,卻吃了祖父的閉門羹,因此,兩人 的戀愛只能偷偷進行。後來,姑姑想了一招,就用指導 我英文為理由,姑丈才能走進家門。 當年我才就讀小學二年級,求學過程中,我的英文一 直助我良多,最應該感恩姑丈。可能是因為教導我的英 文,祖父對姑姑戀情的阻礙,慢慢變弱了。兩人決定結 婚時,祖父的唯一條件是要求姑丈結束軍旅生活,姑丈 也沒有拒絕,或許是愛情的力量吧! 1962年,姑丈結婚了,並申請從軍隊退伍,靠著美 國文憑,還可以在高中擔任英語老師。有時候,姑丈帶 姑姑回家看望祖父,祖父總是不忘叮嚀他:「要學台語 喔!」姑丈卻只有笑而不答,從語氣聽起來,祖父對族 群的偏見,已經有了改變。 兩岸開放探親後,1991年,姑丈申請回湖南老家探 親,花掉身上所有積蓄,送給因為戰爭失散的家人。

期待基督徒開始展開對話 ──《牧者》觀後感 基督教的紀錄片《牧者》在台灣各大影展不斷 榮獲好評,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幾位友善同志基督 徒牧者,他們的喜悅、痛苦、煎熬與困難,包含與 同光教會有關的楊雅惠牧師、曾恕敏牧師及黃國 堯牧師精采的生命故事。 眾所皆知,台灣的第一間同志教會——同光長 老教會,是由長老教會牧者楊雅惠所成立,最後楊 牧師在各樣的壓力之下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的生 命。先姑且不論楊牧師選擇自殺的舉動正確與否, 楊牧師絕對是當代牧者關心同志生命、牧養同志 的典範。 本片最為特殊的地方是其敘事手法由幾位友善 同志牧者的日常生活與楊牧師的自傳內容交叉構 成,透過死者與生者的對話,交織出友善同志的牧 者在台灣遇到的挫折與困難,並突顯出教會內意 識形態的衝突。我觀察到,友善同志的牧者,大多 希望能和主流基督教社群積極對話,但站在主流 基督教社群的立場,卻認為這是個「不用談」的問 題,因此無法在教會內部產生有效的對話。 我參與的播放場次,恰巧導演及監製到場分 享,導演盧盈良表示,他讀了楊雅惠牧師的自傳 後,決定拍一部友善同志牧師的紀錄片。事實上, 即使在社會中通過同性婚姻及性別平權的法律, 對教會來說,卻仍然是個「不需要」談論的議題,

時事論壇 時事座談小組

甚至教會也很容易對教內的同志及友善同志的會 友產生排斥和否定的行動。《牧者》重要的地方在 於,讓教會意識到「同志議題」並不是對與錯的真 理問題,而是發生在信仰團體中間的存在問題。 對於一般人來說,同志關懷只是一個立場或價 值觀;但對於同志本身,及因為關心同志遭遇到 挑戰和否定的人來說,則是生命中的實存問題,牽 涉到生命自我價值的肯定與否定,以及群體生活 和自我認同。《牧者》堅實的表達了這樣的立場與 態度,讓觀影者感受到友善同志牧者的生命深度 以及故事;他們的故事其實就和所有人的故事一 樣,有血、有淚、有痛苦、有悲傷,而他們也和所 有人一樣努力地活下去,建造自己生命的意義。 《牧者》是一部值得關注的紀錄片,也是對台灣 教會的重要紀錄,在大法官釋憲通過後,舉行公 投之前,也許我們應該好好的讀一讀雙方內心真 正的想法,能夠互相溝通,使得支持與反對的都 在上帝之愛下和解,因為即使立場不同,我們仍應 該是弟兄姊妹。 《牧者》已經拋出了一根橄欖枝,期待基督徒們 能夠開始對話,我們身為堅信與這塊土地所有住 民站在一起的長老教會信徒,應該如何回應呢? 就從邀請大家一同觀看這部紀錄片,作為展開對 話的開始吧!(作者為教會青年)

我們可以相信什麼?

近日社會對立互相攻擊、政治選舉 抹黑不斷、公投連署造假風波、謠言 消息到處充斥、捏造指控漫天飛舞, 針對偽消息、假新聞四處流竄,官方 民間都深受其害,不僅未見絲毫改 善,反而好像更加混亂、亂上加亂! 過去仰賴單一媒體,當然沒有假消 息,只有一種消息與說法。回首走過 戒嚴邁向民主開放,遑論往日海市蜃 樓根本不堪一擊,但在唇舌激辯的過 渡後,言論自由從狹隘的範疇,也逐 步開放並接受各種多元聲音表達,而

目珠

今更多倡議身體力行付諸行動,有的 走上街頭抗議爭權,更甚者攸關醫療 權益、器官移植,其中就連表態與否 都可以大作文章。資訊爆炸到讓人無 法擁有足夠的正確資訊,進而做出正 確的選擇,是真的因資訊量過大,抑 或是人為刻意為之? 現階段經常使用「避重就輕」的手 法,加上「聲東擊西」轉移焦點,通 常能糊弄過關,無怪乎大家不在意 真相,只求表面和諧的假象。如台北 市長柯文哲對《屠殺》作者伊森.葛

1995年,姑丈從學校退休,帶著一筆錢,二次回湖南 老家,幫老家蓋了新屋,修建祠堂,從此以後,姑丈就 不提老家的事。有時候我見到他,總會提起長沙老家的 事,他淡淡的說:「他們太貪心了。」 2000年後中國經濟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湖 南老家的弟妹也寫信,要他回家走走,但是,姑丈卻一 次也沒有同意,我還是無法理解姑丈的心境。 戰爭吞食中國十幾年,姑丈是那一代的離亂人,如果 沒有戰爭,他可能順利完成大學,甚至離開中國去了美 國,還可以擁有一個完整的家。他愛中國,所以,選擇 了從軍這條路。 姑丈在美國期間,皈依了天主。在送走姑丈的告別 儀式上,我悄悄地問了表弟:「姑丈臨行之前有交代 嗎?」表弟說:「父親決定把骨灰留在台灣,因為這裡 已經是他的家了。」希望姑丈卸下重負,長眠主懷。 (作者為長老會希望之家退休老師)

珍貴的禮物

玉芝

電視上估價大師對各種珠寶、骨董估價,但在我看來,那些身 外之物不算珍貴,媽媽送我的書才是無價之寶──那就是聖經。 早期翻譯的和合本聖經,我看不懂,但是現代中文譯本聖經卻 使我的眼睛打開。例如大家最喜歡的詩篇23篇5節,和合本寫: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我一直以為是因為大衛 是君王,所以用油膏他的頭,立他為君王。但是現代中文譯本說: 「待我如上賓,斟滿我的杯。」我才曉得,原來以色列人款待上 賓,會用香膏抹他的額頭,這才了解神的話。 這本聖經並不是媽媽買的,而是她參加讀經活動的禮物。只要 一年內能讀完全本聖經一遍,教會就送一本聖經,她第一個就想 到我,問我想要哪種版本的聖經?我說要「現代中文譯本中英對 照本」,於是獲得了這一本珍貴的禮物。因為有了它,我能了解神 的話,神也透過它向我說話。有一天,台北靈糧堂的人邀請我當 副小組長,我並沒有馬上答應。沒多久,神使我看到聖經寫著說: 「幫助這兩個女人。」我這才願意加入服事團隊,因為這個團契的 同工就是兩個女人。 很多人不能接納我會說方言、見異象,可是使徒行傳2章17節 說:「上帝說:這是我在世界的末期所要做的:我要把我的靈傾 注給每一個人。你們的兒女要宣告我的信息;你們的年輕人要看 見異象;你們的老年人要作奇異的夢。」有了這部聖經,我才能接 納我自己的恩賜。 這本聖經是我人生的指南針、生活的好老師。聖經已經流傳了 2000年,是本好書,它幫助了很多人,也幫助了我。希望大家珍 惜神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聖經。(作者為基督徒)

特曼(Ethan Gutmann)提告,針對 「騙子」(liar)一詞妨礙名譽,但對 中國侵害人權、活摘器官的暴行卻隻 字不提;而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 站環評才剛過關,立即換來行政院宣 布停建新北深澳電廠。經濟部能源局 前一天才稱供需失衡不得不建,不過 一天就改口決定停建,種種棄專業如 敝屣,急著逢迎的政治考量,難道不 是我們的政府帶頭作亂?試圖張冠李 戴、魚目混珠的隱藏資訊,這不也是 一種假消息、假新聞嗎? 「言論自由」究竟包不包括「製造 假消息」呢?其中更嚴重的是刻意 「煽動錯誤資訊」「散播惡意訊息」 意圖干擾選舉、操控輿論風向,我們 大多可接受政府彈性介入,但這部分

的認定無疑十分困難。源頭控管固然 重要,但更佳的做法是讓大眾具備分 辨能力及培養獨立思考。或許資訊更 透明、更開放是必經之路,但你我必 須一起攜手走過陣痛的過程,而放下 成見、重拾信任談何容易? 今日要查證真相,相對擁有更多元 的管道與媒體。至少,我們知道要查 證並懷疑消息來源,更應理性面對並 接納與包容不同聲音,從中看見彼此 的需要與不同,同理並理解軟弱的肢 體。相信耶穌基督呼召我們成為追隨 他的門徒,不正是為了此緣故嗎?盼 望與人、與神重新和好,彼此相愛連 結,並從中看見與經歷彼此生命中的 真、善、美、聖。(本文由論壇小組 成員討論而成,不代表本報立場)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11


普世消息

政治連動 正教會現分裂危機 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授予烏克蘭正教會自治權 俄羅斯正教會抗議非法 宣布切斷關係 【曾菀妤編譯】正教會面臨有史以來最大分裂危 機。10月15日,俄羅斯正教會(Russian Orthodox Church)宣布斷絕與君士坦丁堡正教會(Ecumenical Patriarchate of Constantinople)的所有關係,並指 責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Ecumenical Patriarch of Constantinople)巴多羅買(Bartholomew)同意烏克 蘭正教會(Ukrainian Orthodox Church)的要求,讓 他們脫離俄羅斯正教會的管轄。 全球正教會最高領袖巴多羅買10月11日於伊斯坦 堡主持君士坦丁堡神聖大公會議(Holy Synod of the Ecumenical Patriarchate of Constantinople),會中 決定撤銷1686年烏克蘭地區併入俄羅斯帝國時頒布的 法律約束,即「莫斯科大牧首擁有任命基輔總主教的 權力」,並宣布、確認烏克蘭正教會在法典上隸屬君士 坦丁堡正教會,決議授予烏克蘭正教會取得「自主正教

會」地位,可從俄羅斯正教會管轄中獨立。此舉恢復了 烏克蘭正教會的自治權與對所有信徒的管轄權,也結束 了俄羅斯正教會對烏克蘭教區長達332年的監督。 此一決議發布後,基輔與莫斯科的信徒卻是兩樣 情。俄羅斯正教會在莫斯科大牧首基里爾(Page semiprotected Patriarch Kirill of Moscow)帶領下,10月 15日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召開主教會議,會後發出聲 明,表明「會議成員咸認無法繼續與君士坦丁堡正教會 保持共融」,因此將斷絕與兩教會的連結。俄羅斯正教 會表示,會議有關俄羅斯正教會不再對烏克蘭擁有管轄 權的決定屬於非法,將不會服從和執行;此外,俄羅斯 正教會也決定禁止信徒們到君士坦丁堡普世正教會所 屬教堂,及希臘北部的正教會聖地阿索斯山地區朝拜。 俄羅斯正教會聲明中列舉出與君士坦丁堡正教會中 斷關係的理由,包括:「教派分裂」「侵犯他人教區管

為弱者發聲 兩爭議人物受封聖人 【曾菀妤編譯】天主教教宗方濟各10月14日在聖 彼得廣場主持封聖大典,包括前薩爾瓦多主教羅梅洛 (Oscar Romero)、已故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等7位聖人受到冊封。聖人象徵天主教會的最高榮 譽,成為聖人至少必須經過5年,最後由教宗主持封聖 儀式才算完成程序。當天有數萬名 信徒共同參與此一宗教盛事。 羅梅洛生前曾多次公開針砭時 政、為侵犯人權發聲,獲得人民 愛戴,素有「窮人的主教」之稱。 但他積極的政治行動引來非議, 1980年3月,羅梅洛於彌撒中遭槍

▲天主教會10月14日於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封聖大 典。上圖為前薩爾瓦多主教羅梅洛。(相片來源/ Vatican News、維基百科)

擊身亡,導致國際社會抗議薩爾瓦多政府侵害人權。 儘管羅梅洛被視為拉丁美洲的和平與人權擁護者,但 天主教會內部卻有不同聲音。保守天主教徒認為羅梅洛 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長期反對羅梅洛封聖。經過多年 爭議後,前教宗本篤十六世啟動冊封程序,後世神學家 也開始討論羅梅洛是否有「殉道」之可能。出身拉丁美 洲的方濟各就任教宗後,催化此一結果。2015年,羅 梅洛受封宣福禮,2018年5月20日,梵蒂岡宣布羅梅洛 與其他6位先人通過資格審核,承認其為聖人。 另一位爭議的受封人物是已故教宗保祿六世。他於 1963年6月21日到1978年8月6日擔任教宗,期間大刀 闊斧改革天主教會,是首位試圖對梵蒂岡進行改革的教 宗;除了拒用奢華服飾,也捨棄象徵教宗權力、鑲有寶 石的三重冠,還將拍賣皇冠的所得用來救濟窮人。保祿 六世是生長在僑居地的猶太人,是首位造訪猶太會堂的 教宗,為天主教與猶太人和解立下具有意義的里程碑。 保祿六世1968年頒布的《人類生命》通諭中,重申 天主教會禁止避孕的立場,稱不該阻止人類生命延續傳 播。時空背景使然,適逢女性積極爭取性自主、要求使 用避孕藥的年代,保祿六世的立場激怒許多教徒,當時 的諮詢委員會也以壓倒性票數,贊成取消該禁令。 此次封聖大典,副總統陳建仁代表台灣出席,並會見 教宗,同時邀請他訪問台灣,教宗則回應將會為台灣祈 禱。(資料來源:Vatican News、DW News) 持距離之外,非裔牧師也不會與那些內心隱藏了種族歧視的保

改變 非裔牧者呼籲信徒踴躍投票

守派人士為伍。強森說,雖然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墮胎和同志權 利等議題上南轅北轍,但有件事卻是相同的:他們都未曾重視

【黃星樺編譯】10月9日,兩名浸信會進步協會(Progressive 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 PNBC)和美國浸信會聯會

種族議題。作為PNBC社會正義委員會副主席,強森強調,種族 議題不只關乎非裔族群的權益,而是關乎國家正義的問題。

(National Baptist Convention USA, NBC)非裔牧師代表召

PNBC與NBC的代表表示,川普政府的政策將會對窮人、有色

開記者會發布聲明,指今後將會與白人自由派、保守派分道揚

人種和勞工家庭造成傷害,並指出這些錯誤顯明國家已經生病

鑣,致力於走出一條屬於非裔美國基督徒的道路。聲明中提

了,在政府推波助瀾下,「病態情況彷彿得到了正式許可,病情

到,「拒絕被恐懼所主導的政治」已成為這次美國期中選舉的

更加急轉直下。」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鼓勵人們踴躍投票。

主軸,然而種族和靈性的議題也不應被忽略。

除了鼓勵投票外,巴茨也期待聲明能說服人們從某些銀行中

PNBC主席史都華(Timothy Stewart)偕PNBC社會正義委員

抽回存款,因為包括富國銀行(Wells Fargo)在內的多家銀行,

會主席巴茨(Calvin Butts)牧師指出,非裔牧師已經不想再繼

曾直接或間接造成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少數族裔的家庭

續擔任「左翼自由派的吉祥物」。在記者會稍早前,PNBC牧師

造成巨大傷害。聲明指出,如果民眾願意這麼做的話,教會將

強森(Matthew V. Johnson Sr.)也指出,除了和左翼自由派保

會提供支援。(資料來源:RNS)

12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轄權」「企圖否認歷史決定和承諾」。俄羅斯正教會對 外關係部部長伊拉里雍(Hilarion)主教表示,他期許 君士坦丁堡正教會改變態度,承認既存的教會現實, 並強調:「只要君士坦丁堡的所有『非法』決定繼續生 效,俄羅斯正教會就無法與其共融。」 俄羅斯與烏克蘭正教會的宗主權紛爭也引來外交爭 議,外媒擔心,宗教的緊張局勢可能為俄羅斯入侵烏克 蘭帶來新的藉口。神學家查普寧(Sergei Chapnin)表 示,2014年普丁對克里米亞的軍事入侵,改變了權力 平衡,烏克蘭的領導人已經無法允許該國最大的宗教 團體臣服於侵略國的權威,「分裂可能引來流血事件發 生,各方必須採取果斷行動,以避免危險的結果。」與 此同時,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利用正教會施加影響力將 減弱,如白俄羅斯正教會內已出現聲音呼籲效法烏克蘭 脫離俄羅斯正教會的管轄。(資料來源:VOA、RFI )

護生態正義 ECEN波蘭大會 【曾菀妤編譯】歐洲基督教環境網絡(ECEN)於10 月6日至10日在波蘭卡托維茲舉行第12屆大會暨慶祝教 會關注受造界20週年活動。會議主題為「在經濟和生 態正義的道路上」,共吸引了85名來自22個歐洲和海 外國家代表參加。ECEN表示卡托維茲是波蘭煤炭和鋼 鐵重工業中心,因此選在此舉辦經濟和生態正義活動。 在開幕大會上,E C E N總幹事佩夫洛維奇(P e t e r Pavlovic)說:「由於不斷提高的地球公民意識、公眾 壓力、可再生能源及強國對氣候變遷的態度改變,屬 於這個世代的盼望,正不斷繁衍。」代表們於5天會議 中,就各教會回應生態危機的行動進行交流討論。除了 進一步了解地方和國家所面臨的困境,持續與COP24 議程接軌外,也構築出未來ECEN的願景。教會代表感 謝ECEN對環境議題的貢獻,並強調其對歐洲基督徒生 活的重要性。「正如歐洲教會會議(CEC)未來5年的 展望計畫,即是以生活周邊的生態議題活動訂定」, CEC總幹事赫圖寧(Heikki Huttunen)神父說。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氣候技術中心和網路主 任主任尤蘇卡寧(Jukka Uosukainen)指出,如今全球 的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還大,「變革得付出代價,開發 國家需要付出很多。如果沒有信仰組織,道德責任就無 法實現。」一些代表則回應了他們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 和遭受氣候變遷時,所面對的嚴重不平等。 神學也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另外一種觀點,並鼓勵眾 人即使面對再多困難,依舊持有盼望。英國聖公會主教 侯壇姆(Nicholas Holtam)表示,他從正教會君士坦 丁堡普世牧首巴多羅買(Bartholomew)得到啟發,並 強調信仰機構必須以協力互補方式開展相關事工,「公 義的生活是對受造界的回應,而非負擔。」普世教協 (WCC)氣候正義小組負責人葛萊普(Henrik Grape) 牧師提醒,信仰社群所扮演的核心作用相當重要,他引 用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名言:「在事情未完成之前,一 切都看似不可能。」鼓勵大家:「信仰是支持環境事工 的道德基礎。我們必須抱有希望,並繼續做工。」 ECEN會後發表聲明,鼓勵個人、教會和政治行動者 採取進一步行動,呼籲政府為永續發展努力,建立適當 機制來支持最弱勢群體。聲明也期許宗教團體「發起並 維持教會和社會間就必要的變革進行更廣泛的對話,以 實現更永續和公平的生活方式。」(資料來源:ECEN )


廣 告 看 版 工商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13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相片提供/新活藝術

2025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除 建構友善平權的生活環境,高齡如何活得 健康、繼續融入社會,甚至再創造、分享,

年代 齡

創意老化、藝術晚年

活出從消極到積極的另一段人生旅程?

敬一直美好的你!

台灣的博物館,已逐漸重新定義「老」、 「高」,改用「創齡」給予老年、高齡者新的 身分。所謂創齡,即是「創意老化」(creative aging)簡稱,由美國知名精神科醫師暨老人學 專家吉恩‧柯翰(Gene D. Cohen)博士率先提 出,經腦科學研究證明,高齡者透過動靜平衡 的社交活動、社會參與及藝術活動,仍舊能夠 全腦開發。 深耕該領域多年的羅欣怡,以曾經服務的台 灣歷史博物館為實踐場,創發了博物館創齡活 動的動人故事與美好經驗。 羅欣怡自身的經驗,包括20多年前宜蘭縣政 府蘭陽博物館籌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平台、台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灣歷史博物館推動全台博物館友善平權網絡, 以及今日傳藝中心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建構傳統藝術展演平台等,雖然機關屬性與角 色不同,但對她而言,內在的驅動力其實是相 近的。 「如何透過手上的工作,成為別人的祝福?」 羅欣怡憶起在台史博的工作,除一般大眾博物 館推廣工作外,她更關注特殊需求者的文化近 用權,包括身心障礙者與高齡者,他們或許有 身心方面的限制,但有許多障礙常常是來自社 會,包括硬體環境與軟體內容等。所以她志在 消弭或降低社會造成的障礙,設法恢復他們參 與文化的基本人權,讓他們能與一般人一樣自 在地親近文化。 從視障、心智障礙到高齡者,羅欣怡認為博 物館工作者有義務讓視障者能透過「非視覺」 媒介體驗博物館、讓心智障礙者用他能理解的 「易讀」素材理解博物館、讓高齡失智症及照顧 者透過生命記憶體驗博物館。每個人都是上帝 所造獨一無二的個體,是祂鍾愛的,都應該被 照顧,無論如何不能被忽略或遺忘,羅欣怡認 為,即便個人的力量很渺小,總要盡力而為。

◆創齡工作,從博物館出發 羅欣怡回顧博物館與大眾的連結歷程,自 1733年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艾西摩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博物館開始關注 「物」以外的「人」,從小眾文化機構逐步轉變 為大眾文化機構。

攝影/林宜瑩

攝影/林宜瑩

20世紀後,更強調博物館回應當代社會與 人民的需求,提倡博物館的公共價值與社會影 響力,重視文化公民權。強調博物館不只形式 上要對大眾開放,更要實質上真正做到提供的 資訊能被所有人理解與親近,而非針對特定年 齡、社經、教育、族群、身心條件等有限制性的 對象溝通,這樣才能真正邁向為全民開放。 在日益高齡化的社會,博物館是否積極預備 做出回應,是當前任何一個文化場域無法迴避 的重要課題與社會責任。

◆高齡化台灣,從對方角度看需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2050 年全球60歲以上高齡人口將大幅增加,甚至達 2000年兩倍之多,每5人中就有1人以上是高 齡者。此外,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s States Census Bureau)調查65歲以上高齡人口推論 出的世界分布圖,也顯示同樣的遽增趨勢。雖 然依據行政院衛福部2018年4月的統計,台灣 的高齡人口已超過14%,正式從「高齡化社會」 邁入「高齡社會」,全球高齡人口正以倍數方式 成長,尤其以亞州的高齡化現象尤其嚴重,至 2050年之際,亞洲如日、韓、台灣等國可能會 有高達28%以上的高齡人口,屆時將邁入「超 高齡社會」。 高齡化社會既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博物館 究竟如何面對?其實就是如同W HO統計圖呼 籲的,盡可能營造一個高齡友善的支持性環境 (creation of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WHO也指出,「社會參與」是創齡的基礎機制 與原則,而博物館正是高齡者社會參與重要的 文化場域。 羅欣怡分享博物館的因應與服務。過去博物 館與高齡者的關係主要有兩種,其一為入館免 費參觀,屬於服務的接受者;其二則是高齡者 志工,屬於服務的提供者,基本上兩種關係仍 是以博物館本位思考。然而,當代一些博物館

◆你,無齡,年齡隨時可以開創 以台史博為例,與高齡者的互動關係分兩個 層面。其一是提供高齡者預約專屬參觀活動, 包括展場導覽、火車劇場體驗及「手作歷史趣」 活動等。曾與在地失智症協會及醫院合作,邀 請阿茲海默症患者及照顧者到館參觀,以定 點導覽與開放對談方式雙向互動,不以傳授大 歷史等知識為主要考量,而是選取具代表性的 斷代歷史中某一文物場景,進行交流與對談, 輔以懷舊式場景,喚起患者的生命記憶連結。 2016年開始,並規劃聲音導覽專案,希望藉由 早期台灣歌謠及探討歌謠背景認識土地歷史, 觸發高齡及失智症等觀眾的記憶及互動。這些 高齡活動的策劃,除了顧及高齡者的文化參與 權,也期待稍稍紓解照顧者長期的生活壓力, 彰顯博物館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其二,高齡者志工深度參與,不僅協助館方 提供展場服務,更積極透過自主性社團運作, 投入博物館培訓與教育活動策劃執行,主力部 隊多屬55歲以上樂齡志工。例如「台史博故事 團」自主運作的故事分享與自我培力活動,「生 態小學堂」私房菜講座分享與生態活動等,主力 幹部都是樂齡者。這些志工群體以共同建構、共 同學習方式協助博物館培訓與推廣,甚至主動 策畫適合博物館觀眾參與的各項活動,包含說 故事、生態導覽與體驗活動等。 羅欣怡盼望,博物館未來更積極與藝術家、 社工、醫護機構及社福組織合作,共構雙向互 動與平權使用的平台,讓典藏的文物、影音傳 遞的記憶與藝術元素發揮更大的社會關懷,也 讓高齡者擁有更多元的文化參與及活動場域。 上帝創造之初的美好。

延伸閱讀 1.羅欣怡,〈用藝術與記憶連結博物館高齡觀 眾〉,《高美館藝術認證雙月刊》72期。 2.羅欣怡,〈博物館友善平權〉,《博物館簡訊》。 3.蔡宜家,〈專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他們的 「易讀」運動,讓全體社會一起前進〉,「愛閱 讀享堂」。

南市政府婚姻專線志工,之後並陸續在南區氣 象中心、公教退休協會及國立台灣文學館當志 工。算一算,她擔任志工已長達32年,等於另 一段職業生涯。 這麼漫長的時間裡,不少人曾經問過她:「妳 都吃什麼,才能這麼健康?」謝蘅總是笑著回答

為自己畫自傳式繪本 隨著老年人口急速攀升,不僅政府開始關注 老化的議題,越來越多人也感受到家人在步入 老年的同時,伴隨著出現不同的身心需求。除 了牧養老年團契之外,許多 教會開始投入人力 並開放空間,成立社 區關懷據點,使社區 的老年人有一個充滿 愛的空間可以去走動, 同時促進身心健康及社 會互動,也有許多老年 人因此對基督信仰打開 心房,回到神的家。

活化老年,不斷創新 在社區關懷據點的經營上,最挑戰的難題之 一,就是每次活動內容的規劃,不僅要讓老年 人喜歡參與,又要顧及活化老年的需求,還要 不斷創新,著實傷腦筋。而在眾多的活動類型 中,身體健康促進的比例最高,少有提升老年 人心靈健康的活動,若要再兼顧其他效益,更 是鳳毛麟角。 「傳承藝術」就是這樣特別的一種「創意樂 齡」活動。在國際認證傳承藝術講師的帶領下, 由受過訓練的藝術志工陪伴長者一同參與活 動,協助長者回顧人生經歷、統整生命歷程, 並運用各種視覺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故事創作 出來。經過8至16次的活動,長者可以將作品參 展,或製作為獨一無二的「自傳式繪本」,成為 傳家之寶。

採訪 曾俊柏

攝影/方雅惠

文圖 康思云

成為他人的幫助者 湖光基督教會成立的社區關懷據點,在舉 辦傳承藝術活動時,特別邀請住在長照機構 的88歲會友麗麗一同參與。第一次見到她 時,行走、如廁都需要人攙扶,在活動中很 少講話,常皺著眉頭說自己看不清楚。 第2次活動時,麗麗開始拿筆寫字;第3 次活動時,麗麗在暖身遊戲時變得身手靈 活,讓 大 家 跌 破 眼鏡;第4次活動 時,麗麗跟我說: 「過 年 一 個 禮 拜 不 能 來,會 難 過 耶!」漸漸地,她 在傳承藝術活動 中常讓大夥兒驚 嘆 連 連,也 開 始 看見她獨立行走 的身影。 在第12次活動 中,有 人 談 到 對 女兒的擔憂,麗麗主動拿出紙請他寫下女兒的 名字,表示要帶回去為他們禱告。隔週麗麗來 到教會時,緩慢而認真地從包包裡拿出上週的 紙條,說:「我有為她禱告。」從此之後,團 體中常有人寫紙條給麗麗,麗麗說:「我88歲 了,上帝給我的恩賜就是為大家禱告。」 看著麗麗從一位高齡的「受助者」,因著參 與傳承藝術的過程,展現出對生活的期盼與動 麗麗的創作《如果我是一棵樹》

◆友善平權初衷,成為他人祝福

採訪 林佩蓉

如果提到「老人」這個族群,第一個想到的 是什麼樣的形象?根據聯合國的定義,65歲 以上即可歸類為老人,如果本身並非屬於這族 群,是否對於老人有既定的刻板印象?例如行 動較為緩慢、嗜睡、聽力減弱、視力模糊,甚至 是需要旁人好好照顧的人?然而看看這位自退 休後持續擔任志工至今、年紀高達98歲的謝蘅 奶奶,可能會讓你對「老人」有不一樣的想法。 98歲的謝蘅頂著一頭銀髮,簡單地用小巧可 愛的髮夾將瀏海夾至一旁,右手戴只手錶隨時 關注著時間,耳朵還聽得清楚,能與人對談如 流,不需要眼鏡也能閱讀報紙,甚至每天都以 步行的方式通勤。外觀上,也許她真的符合老 人的形象,但實際上,她的生活能力與大多中 壯年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謝蘅1986年從當時 的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台南大學) 屆齡退休,隨後即到台南公保大樓擔任志工, 持續服務到公保大樓結束營運。她也擔任過台

麗麗 創作中的

羅欣怡博士,現任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 會執行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曾任國 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等,無論是在博物館、學校或是政府單位工作, 羅欣怡經常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透過主所賜 予自己的佳美之地,讓這份工作能成為其他人 的祝福,無論是多麼渺小的影響力,只要能給 予一個人祝福,也是值得的。 生命的進程,被很大略地區分為幼年、少年、 青年、中年、壯年及老年,又從中國戰亂的歷史 中得出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生七十古來稀」,進 入20世紀,于右任則說:「人生七十方開始。」 隨著時代的推進與醫學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 延長,但是「老年」或者「高齡」都代表人生旅 途已到了後半階段,漸漸趨近「打完那美好的 仗」,要用什麼心態面對終場結束前的歲月,在 台灣社會已形成議題。而博物館更成為一個改 變名稱、創造內與外年齡的實踐場。 在當前台灣,老齡與高齡是需要扶助、幫助、 同情的身分,因為這樣的眼光,年齡層的行動力 相較弱化,或者,必須是弱的,但事實上是否如 此?長期推動博物館友善平權的羅欣怡博士, 分享她推動平權工作的起心動念,為讀者送上 一杯代表盼望的葡萄酒──敬一直美好的你! 友善平權運動的初衷──不再「老」與「高」的 創齡時代。

已逐漸轉變,嘗試轉換以高齡者為主體的模式 來思考與探究。首先,參觀行為上,除了入館 優惠,另外規劃以一般高齡者、失智症患者及 其照顧者為本位的高齡友善硬體環境及軟體活 動,從參觀環境、行程動線、導覽模式到動手活 動等。

她98歲,她當志工

說:「保持心情愉快,身體自然就健康,心情愉 快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吃得太好,反而容易不 健康。」也曾遇過一位外國人,特地過來要求與 她合照,這位外國人非常驚訝地說:「沒想到台 灣人到了這個年紀還在做志工呀!」 謝蘅很滿意自己的志工生活,覺得擔任志工 除了可以幫助別人,還常常有機會與人接觸、 聊天,是讓她能保持心情愉快的祕訣之一。而 且台灣文學館常常有各式各樣的展覽,自己也 有機會多多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退休後沒有 什麼需要煩心的事情,保持好奇心,任何事情 都讓她覺得很有趣。 不少人認為,退休後的老人應該好好待在家 裡養老,不需要再到處奔波勞苦,任何事情交 給後輩打理就好,不需再事必躬親。謝蘅認為, 也許一些勞動工作該由年輕後輩去分擔,但長 者也需要新的生活重心。她說,人類如果不持 續活動,身體機能就會逐漸退化,其實有時候 人會被社會框架限制住,認為到了幾歲就該是 什麼樣子,反而失去了探索新生活的機會。退 休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 試著去開創不一樣的「視界」,可以讓自己活得 越老,也活得越有價值與尊嚴。

長者開心製作自傳式繪本

力,越來越獨立自主,越來越常展現笑容,並成 為用禱告支持、表達關愛的「幫助者」,這個轉 變使所有見證這一切的人們感到動容,也深信 為活動付出的一切都是神所悅納的。

實證研究 經過台灣大學社工系系主任楊培珊及職能治 療系教授羅鈞令兩年的研究證實,傳承藝術能 增加老年人士氣、降低憂鬱及孤獨感,並能有 效增加手部的靈巧度。傳承藝術由新光人壽慈 善基金會及新活藝術社會企業共同推動了14 年,已為超過300個社區關懷據點及組織提供 服務,並在全台各地建立了超過800人的藝術 志工團隊。 箴言17章22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在我服務老年人的20年 工作經驗中,看到許多人都非常關注身體的健 康,卻忽略了心靈的健壯和喜樂才是幸福老年 的重要因素。同時,真正能夠使老年人感受到 被愛的,還是付出時間與心力的陪伴。傳承藝 術是一套強調優質陪伴、同時展現老年人無限 創意的服務方法,期待有更多屬神的教會運用 這套服務方法,將愛與關懷帶給每一位神所關 愛的老年人。 (作者為新活藝術執行長) 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15


特 別企畫

特 別企畫

相片提供/新活藝術

2025年,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除 建構友善平權的生活環境,高齡如何活得 健康、繼續融入社會,甚至再創造、分享,

年代 齡

創意老化、藝術晚年

活出從消極到積極的另一段人生旅程?

敬一直美好的你!

台灣的博物館,已逐漸重新定義「老」、 「高」,改用「創齡」給予老年、高齡者新的 身分。所謂創齡,即是「創意老化」(creative aging)簡稱,由美國知名精神科醫師暨老人學 專家吉恩‧柯翰(Gene D. Cohen)博士率先提 出,經腦科學研究證明,高齡者透過動靜平衡 的社交活動、社會參與及藝術活動,仍舊能夠 全腦開發。 深耕該領域多年的羅欣怡,以曾經服務的台 灣歷史博物館為實踐場,創發了博物館創齡活 動的動人故事與美好經驗。 羅欣怡自身的經驗,包括20多年前宜蘭縣政 府蘭陽博物館籌組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平台、台

1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灣歷史博物館推動全台博物館友善平權網絡, 以及今日傳藝中心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 建構傳統藝術展演平台等,雖然機關屬性與角 色不同,但對她而言,內在的驅動力其實是相 近的。 「如何透過手上的工作,成為別人的祝福?」 羅欣怡憶起在台史博的工作,除一般大眾博物 館推廣工作外,她更關注特殊需求者的文化近 用權,包括身心障礙者與高齡者,他們或許有 身心方面的限制,但有許多障礙常常是來自社 會,包括硬體環境與軟體內容等。所以她志在 消弭或降低社會造成的障礙,設法恢復他們參 與文化的基本人權,讓他們能與一般人一樣自 在地親近文化。 從視障、心智障礙到高齡者,羅欣怡認為博 物館工作者有義務讓視障者能透過「非視覺」 媒介體驗博物館、讓心智障礙者用他能理解的 「易讀」素材理解博物館、讓高齡失智症及照顧 者透過生命記憶體驗博物館。每個人都是上帝 所造獨一無二的個體,是祂鍾愛的,都應該被 照顧,無論如何不能被忽略或遺忘,羅欣怡認 為,即便個人的力量很渺小,總要盡力而為。

◆創齡工作,從博物館出發 羅欣怡回顧博物館與大眾的連結歷程,自 1733年第一座對公眾開放的艾西摩林博物館 (Ashmolean Museum),博物館開始關注 「物」以外的「人」,從小眾文化機構逐步轉變 為大眾文化機構。

攝影/林宜瑩

攝影/林宜瑩

20世紀後,更強調博物館回應當代社會與 人民的需求,提倡博物館的公共價值與社會影 響力,重視文化公民權。強調博物館不只形式 上要對大眾開放,更要實質上真正做到提供的 資訊能被所有人理解與親近,而非針對特定年 齡、社經、教育、族群、身心條件等有限制性的 對象溝通,這樣才能真正邁向為全民開放。 在日益高齡化的社會,博物館是否積極預備 做出回應,是當前任何一個文化場域無法迴避 的重要課題與社會責任。

◆高齡化台灣,從對方角度看需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2050 年全球60歲以上高齡人口將大幅增加,甚至達 2000年兩倍之多,每5人中就有1人以上是高 齡者。此外,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s States Census Bureau)調查65歲以上高齡人口推論 出的世界分布圖,也顯示同樣的遽增趨勢。雖 然依據行政院衛福部2018年4月的統計,台灣 的高齡人口已超過14%,正式從「高齡化社會」 邁入「高齡社會」,全球高齡人口正以倍數方式 成長,尤其以亞州的高齡化現象尤其嚴重,至 2050年之際,亞洲如日、韓、台灣等國可能會 有高達28%以上的高齡人口,屆時將邁入「超 高齡社會」。 高齡化社會既是無法避免的趨勢,博物館 究竟如何面對?其實就是如同W HO統計圖呼 籲的,盡可能營造一個高齡友善的支持性環境 (creation of age-friendly environment), WHO也指出,「社會參與」是創齡的基礎機制 與原則,而博物館正是高齡者社會參與重要的 文化場域。 羅欣怡分享博物館的因應與服務。過去博物 館與高齡者的關係主要有兩種,其一為入館免 費參觀,屬於服務的接受者;其二則是高齡者 志工,屬於服務的提供者,基本上兩種關係仍 是以博物館本位思考。然而,當代一些博物館

◆你,無齡,年齡隨時可以開創 以台史博為例,與高齡者的互動關係分兩個 層面。其一是提供高齡者預約專屬參觀活動, 包括展場導覽、火車劇場體驗及「手作歷史趣」 活動等。曾與在地失智症協會及醫院合作,邀 請阿茲海默症患者及照顧者到館參觀,以定 點導覽與開放對談方式雙向互動,不以傳授大 歷史等知識為主要考量,而是選取具代表性的 斷代歷史中某一文物場景,進行交流與對談, 輔以懷舊式場景,喚起患者的生命記憶連結。 2016年開始,並規劃聲音導覽專案,希望藉由 早期台灣歌謠及探討歌謠背景認識土地歷史, 觸發高齡及失智症等觀眾的記憶及互動。這些 高齡活動的策劃,除了顧及高齡者的文化參與 權,也期待稍稍紓解照顧者長期的生活壓力, 彰顯博物館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其二,高齡者志工深度參與,不僅協助館方 提供展場服務,更積極透過自主性社團運作, 投入博物館培訓與教育活動策劃執行,主力部 隊多屬55歲以上樂齡志工。例如「台史博故事 團」自主運作的故事分享與自我培力活動,「生 態小學堂」私房菜講座分享與生態活動等,主力 幹部都是樂齡者。這些志工群體以共同建構、共 同學習方式協助博物館培訓與推廣,甚至主動 策畫適合博物館觀眾參與的各項活動,包含說 故事、生態導覽與體驗活動等。 羅欣怡盼望,博物館未來更積極與藝術家、 社工、醫護機構及社福組織合作,共構雙向互 動與平權使用的平台,讓典藏的文物、影音傳 遞的記憶與藝術元素發揮更大的社會關懷,也 讓高齡者擁有更多元的文化參與及活動場域。 上帝創造之初的美好。

延伸閱讀 1.羅欣怡,〈用藝術與記憶連結博物館高齡觀 眾〉,《高美館藝術認證雙月刊》72期。 2.羅欣怡,〈博物館友善平權〉,《博物館簡訊》。 3.蔡宜家,〈專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他們的 「易讀」運動,讓全體社會一起前進〉,「愛閱 讀享堂」。

南市政府婚姻專線志工,之後並陸續在南區氣 象中心、公教退休協會及國立台灣文學館當志 工。算一算,她擔任志工已長達32年,等於另 一段職業生涯。 這麼漫長的時間裡,不少人曾經問過她:「妳 都吃什麼,才能這麼健康?」謝蘅總是笑著回答

為自己畫自傳式繪本 隨著老年人口急速攀升,不僅政府開始關注 老化的議題,越來越多人也感受到家人在步入 老年的同時,伴隨著出現不同的身心需求。除 了牧養老年團契之外,許多 教會開始投入人力 並開放空間,成立社 區關懷據點,使社區 的老年人有一個充滿 愛的空間可以去走動, 同時促進身心健康及社 會互動,也有許多老年 人因此對基督信仰打開 心房,回到神的家。

活化老年,不斷創新 在社區關懷據點的經營上,最挑戰的難題之 一,就是每次活動內容的規劃,不僅要讓老年 人喜歡參與,又要顧及活化老年的需求,還要 不斷創新,著實傷腦筋。而在眾多的活動類型 中,身體健康促進的比例最高,少有提升老年 人心靈健康的活動,若要再兼顧其他效益,更 是鳳毛麟角。 「傳承藝術」就是這樣特別的一種「創意樂 齡」活動。在國際認證傳承藝術講師的帶領下, 由受過訓練的藝術志工陪伴長者一同參與活 動,協助長者回顧人生經歷、統整生命歷程, 並運用各種視覺藝術創作,將自己的故事創作 出來。經過8至16次的活動,長者可以將作品參 展,或製作為獨一無二的「自傳式繪本」,成為 傳家之寶。

採訪 曾俊柏

攝影/方雅惠

文圖 康思云

成為他人的幫助者 湖光基督教會成立的社區關懷據點,在舉 辦傳承藝術活動時,特別邀請住在長照機構 的88歲會友麗麗一同參與。第一次見到她 時,行走、如廁都需要人攙扶,在活動中很 少講話,常皺著眉頭說自己看不清楚。 第2次活動時,麗麗開始拿筆寫字;第3 次活動時,麗麗在暖身遊戲時變得身手靈 活,讓 大 家 跌 破 眼鏡;第4次活動 時,麗麗跟我說: 「過 年 一 個 禮 拜 不 能 來,會 難 過 耶!」漸漸地,她 在傳承藝術活動 中常讓大夥兒驚 嘆 連 連,也 開 始 看見她獨立行走 的身影。 在第12次活動 中,有 人 談 到 對 女兒的擔憂,麗麗主動拿出紙請他寫下女兒的 名字,表示要帶回去為他們禱告。隔週麗麗來 到教會時,緩慢而認真地從包包裡拿出上週的 紙條,說:「我有為她禱告。」從此之後,團 體中常有人寫紙條給麗麗,麗麗說:「我88歲 了,上帝給我的恩賜就是為大家禱告。」 看著麗麗從一位高齡的「受助者」,因著參 與傳承藝術的過程,展現出對生活的期盼與動 麗麗的創作《如果我是一棵樹》

◆友善平權初衷,成為他人祝福

採訪 林佩蓉

如果提到「老人」這個族群,第一個想到的 是什麼樣的形象?根據聯合國的定義,65歲 以上即可歸類為老人,如果本身並非屬於這族 群,是否對於老人有既定的刻板印象?例如行 動較為緩慢、嗜睡、聽力減弱、視力模糊,甚至 是需要旁人好好照顧的人?然而看看這位自退 休後持續擔任志工至今、年紀高達98歲的謝蘅 奶奶,可能會讓你對「老人」有不一樣的想法。 98歲的謝蘅頂著一頭銀髮,簡單地用小巧可 愛的髮夾將瀏海夾至一旁,右手戴只手錶隨時 關注著時間,耳朵還聽得清楚,能與人對談如 流,不需要眼鏡也能閱讀報紙,甚至每天都以 步行的方式通勤。外觀上,也許她真的符合老 人的形象,但實際上,她的生活能力與大多中 壯年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謝蘅1986年從當時 的省立台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台南大學) 屆齡退休,隨後即到台南公保大樓擔任志工, 持續服務到公保大樓結束營運。她也擔任過台

麗麗 創作中的

羅欣怡博士,現任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 會執行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曾任國 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公共服務組副研究員兼組長 等,無論是在博物館、學校或是政府單位工作, 羅欣怡經常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透過主所賜 予自己的佳美之地,讓這份工作能成為其他人 的祝福,無論是多麼渺小的影響力,只要能給 予一個人祝福,也是值得的。 生命的進程,被很大略地區分為幼年、少年、 青年、中年、壯年及老年,又從中國戰亂的歷史 中得出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生七十古來稀」,進 入20世紀,于右任則說:「人生七十方開始。」 隨著時代的推進與醫學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 延長,但是「老年」或者「高齡」都代表人生旅 途已到了後半階段,漸漸趨近「打完那美好的 仗」,要用什麼心態面對終場結束前的歲月,在 台灣社會已形成議題。而博物館更成為一個改 變名稱、創造內與外年齡的實踐場。 在當前台灣,老齡與高齡是需要扶助、幫助、 同情的身分,因為這樣的眼光,年齡層的行動力 相較弱化,或者,必須是弱的,但事實上是否如 此?長期推動博物館友善平權的羅欣怡博士, 分享她推動平權工作的起心動念,為讀者送上 一杯代表盼望的葡萄酒──敬一直美好的你! 友善平權運動的初衷──不再「老」與「高」的 創齡時代。

已逐漸轉變,嘗試轉換以高齡者為主體的模式 來思考與探究。首先,參觀行為上,除了入館 優惠,另外規劃以一般高齡者、失智症患者及 其照顧者為本位的高齡友善硬體環境及軟體活 動,從參觀環境、行程動線、導覽模式到動手活 動等。

她98歲,她當志工

說:「保持心情愉快,身體自然就健康,心情愉 快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吃得太好,反而容易不 健康。」也曾遇過一位外國人,特地過來要求與 她合照,這位外國人非常驚訝地說:「沒想到台 灣人到了這個年紀還在做志工呀!」 謝蘅很滿意自己的志工生活,覺得擔任志工 除了可以幫助別人,還常常有機會與人接觸、 聊天,是讓她能保持心情愉快的祕訣之一。而 且台灣文學館常常有各式各樣的展覽,自己也 有機會多多接觸一些新鮮的事物,退休後沒有 什麼需要煩心的事情,保持好奇心,任何事情 都讓她覺得很有趣。 不少人認為,退休後的老人應該好好待在家 裡養老,不需要再到處奔波勞苦,任何事情交 給後輩打理就好,不需再事必躬親。謝蘅認為, 也許一些勞動工作該由年輕後輩去分擔,但長 者也需要新的生活重心。她說,人類如果不持 續活動,身體機能就會逐漸退化,其實有時候 人會被社會框架限制住,認為到了幾歲就該是 什麼樣子,反而失去了探索新生活的機會。退 休並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 試著去開創不一樣的「視界」,可以讓自己活得 越老,也活得越有價值與尊嚴。

長者開心製作自傳式繪本

力,越來越獨立自主,越來越常展現笑容,並成 為用禱告支持、表達關愛的「幫助者」,這個轉 變使所有見證這一切的人們感到動容,也深信 為活動付出的一切都是神所悅納的。

實證研究 經過台灣大學社工系系主任楊培珊及職能治 療系教授羅鈞令兩年的研究證實,傳承藝術能 增加老年人士氣、降低憂鬱及孤獨感,並能有 效增加手部的靈巧度。傳承藝術由新光人壽慈 善基金會及新活藝術社會企業共同推動了14 年,已為超過300個社區關懷據點及組織提供 服務,並在全台各地建立了超過800人的藝術 志工團隊。 箴言17章22節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在我服務老年人的20年 工作經驗中,看到許多人都非常關注身體的健 康,卻忽略了心靈的健壯和喜樂才是幸福老年 的重要因素。同時,真正能夠使老年人感受到 被愛的,還是付出時間與心力的陪伴。傳承藝 術是一套強調優質陪伴、同時展現老年人無限 創意的服務方法,期待有更多屬神的教會運用 這套服務方法,將愛與關懷帶給每一位神所關 愛的老年人。 (作者為新活藝術執行長) 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15


公關企劃製作

事 工分享

「一領一・新倍加」特色教會觀摩 54 :七星中會徐春芳紀念教會

松年天使 用行動愛鄰舍 音計劃」、青契及婦女團契成立小組,並在2003年成立「中華 民國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協會第一項事工,竟然是宣導 口腔衛生,預防口腔癌的篩檢。 協會秘書長表示,因為教會在交流道旁,以致整個社區都是 檳榔攤,除了穿得清涼招攬生意的小姐,還有滿地的檳榔渣、 血紅的檳榔汁在路面上留下深深的記號,而讓教會開始決定要 宣導不吃檳榔,是見到國中生幫家長買檳榔,才發現「代誌大 條了!」這麼小就開始買檳榔,會讓孩子習慣和檳榔「共處」, 成人後更有機會食用檳榔,便開始與衛生局合作,進入社區宣 導吃檳榔導致口腔癌的嚴重性,直到現在,社區裡的檳榔攤減 少,環境衛生也改善了。

成為陪伴銀髮族的天使 隨著台灣人口比例改變銀髮族人口增加的趨勢,台灣基督長 老教會總會在2008年開始積極推動長者事工,徐春芳紀念教會 座落內湖交流道旁的徐春芳紀念教會,面對喧鬧往來的車潮 交匯處,後面緊臨的卻是寧靜的內湖湖興里社區,教會長年服 務社區從孩童至老年人,社區事工似乎也見證台灣世代轉變的 歷史,回應台灣社會每個時代的需求,貼身服事著人群,在檳

也於2008年初,參與老人關懷據點說明會,時任該教會的牧師 吳恩典便帶領多位核心同工參加,發現老年人事工的重要性, 確立教會的異象進而成立「天使之家松年日光站」,推動創新 的社區型老人照顧模式,讓長者快樂而有尊嚴。 隨著歲月的更替,社區長者事工慢慢進入狀況,口碑也漸漸 建立,2014年還獲得社會局政策性老人活動據點評鑑優等的榮

榔攤林立的年代;在重視健康的年代;在單親及弱勢家庭劇增 的時刻;在邁入高齡化社會缺乏照護人力的時間裡,都能見到 徐春芳紀念教會像是聖經中「寡婦和2個小錢」的故事,盡全力 奉獻,活出基督的愛。 如此盡心,不只改善社區環境,也多次獲得政府機關各界肯

譽,因此有越來越多單位主動與教會合作,像是內湖健康服務 中心悠活站,辦理老人健康促進活動,促使更多社區長輩走入 教會,透過社區事工,教會與社區間那道無形的牆,似乎就被 「愛鄰舍」的心融化了。

定外,更連結產、官、學、醫界資源進入社區,吸引許多宗教團 體前往「取經」,徐春芳紀念教會發展的長照2.0事工,甚至在

2016年協會配合中央長照政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新推出社 區照顧據點5.0,長者日托方案,除健康促進活動外,也需照顧

今年10月初政府舉辦的「樂齡活現阿公阿嬤活力旺」全國總決 賽中獲得銅牌,也是網路聲量最高的隊伍,獲得總統頒獎。儘 管獲得諸多肯定,徐春芳紀念教會所設立的天使之家全人關懷 協會秘書長黃池麗子仍謙虛表示,榮耀歸上帝,並鼓勵台灣眾

亞健康長輩,讓社區當中亞健康的長者家人能在照顧照長輩之 餘有喘息的空間,或是回到職場工作,教會幾乎全體動員,從 牧師到長執、青年,全都參與在長照事工,連每日的飯食,都由 會友採買食材、烹煮,每週一和六之外,幾乎天天開放,還安

教會一同加入長者關懷事工。

排各式好玩、有趣又跟得上時代潮流的動靜態課程。 秘書長表示,為了讓長者能夠減緩退化,終身學習的觀念尤

徐春芳紀念教會社區事工史 早在1995年原名為新湖教會的時代,自立堂會後,就 開始社區事工,開設兒童讀經班,為了拉近與群眾的距 離,以四書五經的讀經班獲得社區家長的認同,讓社區的 民眾有機會走進教會。1988年時社區事工擴大,從兒童 到有社區母姐會、健康按摩班、插花班、三民國中多 元能力開發班(中輟生事工)、得勝者課程、新湖國 小導護志工,教會的設立讓社區有感。 2000年改名為徐春芳紀念教會後,組織「三軍總醫 院牧靈關懷義工團隊」、與校園飛颺合作「週休二日福

16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為重要,但如果天天上相同的課程,或是只安排講座,都會 讓長者感到乏味,因此周二有時會安排樂器打擊課,有時 唱卡拉o k有時玩桌遊,或是律動課程,周三則與三總合 作,有健康飲食與醫學講座,醫院也會幫長者量血壓、 衛教宣導,讓長者學習照顧自己的身體。 另外,因應智慧型手機的潮流,鑒於觀察到長者拿 著智慧型手機,卻經常感到困擾,不知道怎麼照相和 傳送照片給自己的小孩,教會也開設手機班,邀請自 家青年教長輩用手機,從一開始只會接聽,到現在長 輩們除了社群軟體用得「嚇嚇叫」,還學會手機拍照修 圖與影片拍攝。


事 工分享

公關企劃製作

協會也特別安排運動的時間,訓練長輩們的肌力、體力,也 曾找舞蹈老師來教授拉丁舞,長輩們不僅跳得不亦樂乎,手

今年10月初政府舉辦的「樂齡活現阿公阿嬤活力旺」,徐春 芳紀念教會的天使之家全人關懷協會,代表台北市參加全國決

腳也非常協調,連80幾歲的阿公都可以下場當舞者。針對亞健 康的長者,協會則與學校合作,讓學校復健科學生有實習的機 會,固定為長者進行復健。

賽,因適逢換季天氣不穩定,社區的長輩竟然主動說要一起為 天氣禱告,在外面吃午餐也堅持要唱謝飯歌,除了舞蹈與戲劇 演出外,最後還獻唱詩歌「一切歌頌讚美」搭配彈力帶表演,

除此之外,都市地方少有可種植的土地,但教會門口因緊臨 交流道,因而有一塊屬於高公局的草皮,由教會商借場地,協 會開設香草療癒課程,邀請植物專家介紹各式香草,使長輩能

為主做見證,想不到竟然獲得全國總決賽季軍的殊榮、還是網 路聲量最高,最受歡迎的隊伍,讓長者們很有成就感。 因為教會社區事工屢次受到政府及各界肯定,也吸引了不少

當「綠手指」,在有限的都市空間中,仍能享受拈花惹草的樂 趣。甚至也有開心農場開闢小小菜園,同時種植花卉與青菜, 不僅讓空地充滿生機,在青菜收成時,午餐還能加菜呢!

其它想做長照的宗教團體前來「取經」,協會秘書長表示,每 當其它宗教團體來學習、觀摩時,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憂喜參 半,喜的事教會做的好,成為他者學習的對象榮耀主名;另一 方面卻又為此感受到教會界做長照事工的急迫性,因為其它宗 教團體很願意投入長照服務,且開設據點的速度也比教會快, 若失去先機便大幅降低教會鄰近社區民眾踏入教會的機會。

與信仰緊依的社區事工 「做社區事工是為了傳福音!」協會秘書長說,教會從設立之 初就清楚社區事工是教會的異象與方向,希望透過與社區緊密 連結,回應社區需要,進而將福音傳入社區,雖然每日服事五、 六十位長者,不過一開始社區的民眾進到教會的氛圍較多是對 信仰保留,傳福音不容易,但從長輩最重視的身體健康著手,在 服事長輩時以聖經的話鼓勵長輩們不要憂慮,健康的身體從喜 樂、健康的心而來,將聖經帶入社區長輩的生活中,進而讓福音 進入長輩們的生命裡,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與方向,因此「喜樂的 心乃是良藥」便成了社區長輩們的信念。 為了讓社區民眾有更多接觸福音的機會,除了午餐一起唱謝 飯歌外,每天早上活動前,教會的同工都會花一小時的時間,帶 著長者們唱簡單的詩歌、看好消息電視台的《孫叔叔唱副歌》節 目、閱讀耕心的見證,透過較軟性的素材,讓福音一點一滴的進 到社區民眾的心中,原本很愛抱怨的長者竟然也開始改變。

再思社區事工與信仰 儘管徐春芳紀念教會從事社區事工多年;服事及關懷的對象 從孩童到老年人;優化社區環境;受到各界肯定,也是許多單 位爭相學習的對象;教會內目標、異象清楚明確,教會參與社 區事工,在眾多光環背後仍有待解的難題:盡心盡力做社區, 教會人數增長卻不一定能與付出成正比。 協會秘書長坦言,社區中的長輩雖然慢慢能夠接受基督信仰 的價值觀,但祭祖的問題仍是長輩最擔心的議題,也有許多社 區民眾多年來接觸教會,平日看起來似乎很認同教會,甚至慕 道已久,但距離信主受洗卻總像是差那臨門一腳,擔心推了他 一把,對方就再也不來教會,又擔心若沒推這把,慕道友差的 這一步就一直懸在那,如何拿捏得宜是一大學問。 徐春芳紀念教會牧師邱靜瑜指出,也因為所面臨的困境,讓 教會有機會再思,做社區事工到底目的為何?是以傳福音為目 的或是當成教會一項用來服事人的事工?她強調教會社區事 工是必要的服事,基督徒的善行是理所當然的,一個成熟健康 的信仰教育必然會帶來的愛鄰舍行動。因此,教會是否能因做 社區事工而帶來人數的增長並非最重要的事,若將焦點專注於 此,會造成極大壓力與失落感。教會在服事社區的過程中,是 否讓人看到基督的樣式,感受到基督的愛,「滿足社區民眾的 需要、操練個人的信仰實踐才是教會更該關注的焦點。」 「我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付代價」,邱靜瑜表示。做社區事 工要隨時準備好,有個人談道的能力,敏銳於聖靈的動工,同 時也要有心理準備,信主的人不一定如預期,因為上帝有上帝 的時間,我們做該做的,成就乃在於上帝。因此教會的信仰造 就(門徒訓練)是裝備事工;社區事工是實踐事工,兩者必須同 時並進,教會才能成為真教會,持續成為社區的光鹽,讓教會 與社區雙雙蒙受祝福,榮神益人。

資料提供:七星中會徐春芳紀念教會、台灣教會公報社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17


自由花栽於彼岸土

500年多前的宗教改革,開啟了現代世界 與現代人的先聲。經歷文藝復興和神學革 新,歐洲的基督徒們,不但開始發現作為人 的獨立價值,也發現必須將此價值落實於 現實群體政治——教會必須革新,好使上帝 的恩典與榮耀不斷得到彰顯;王權必須和教 會的主權得到平衡。人們也不再是主教的奴 僕,而是上帝的兒女,在基督裡,人人自由而 平等。從此,大公教會裡演變出各種各樣的 新教派,形成了如火如荼的改教運動。

風行草偃

所向披靡

進入東亞

福音遠播

徐頌贊

距離宗教改革相對遙遠的東亞,因與歐美 基督教文明長遠隔絕,一直處於「被輸入」 狀態。早在西元7世紀,基督宗教的一個支 派——景教(敘利亞的聶斯托利派)便沿著 絲綢之路,經過中亞,來到東亞大陸。在13 世紀,天主教進入東亞,與留存的景教並稱 為「也里可溫」(上帝教),在蒙古貴族和 軍隊相當流行。不過,隨著改朝換代,基督 信仰亦伴隨上層階級的消亡而消失,並未真 正扎根留存下來。16世紀,天主教的修會從

宗教改革的東亞迴響 ──

近代西歐歷史上,有三次大型且影響廣泛 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及啟 蒙運動。其中,就影響力而言,又以宗教改 革的影響最為廣泛且深遠。因為宗教上及教 廷、皇室與貴族,下至平民百姓與精英,影 響遍及上中下層,不似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 範圍較小,主要限制於部分精英階層和特定 的城鎮。 持續數百年的宗教改革運動,以教會革新 為主軸,以文藝復興為表現,誕生了大量新 形式的文學、哲學與神學思想,源源不斷地 從日內瓦、蘇黎世、威登堡等「改教中心」, 不斷向四周邦國擴散,來到尼德蘭,來到不 列顛,甚至使蘇格蘭的荒原短時間內就變成 「滿街盡是神學家」的啟蒙聖地。 而後,隨著清教徒遷到北美,宗教改革運 動又結出更美的花果——就是北美清教徒 傳統和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宗教改革的精 神,從思想、文化、教育和宗教領域,進一步 擴散至更全面的社會領域,產生了美國的平 民政治、鄉鎮自治、邦聯或聯邦共和等美國 精神,至今仍引領世界。

藝 文走廊 海路紛至沓來,其中以耶穌會利瑪竇等人最 為成功,進入了東亞王朝和儒家文人的核心 圈,並開展諸多中西文化的對話與交流。但 是,明清兩帝國之際的福音傳播,依舊曇花 一現,便隨著歷史遷移而成為落地的塵埃。 1624年,荷蘭人進入台灣,兩年後開始差 派宣教師到台灣,這開啟了近代基督新教進 入東亞的先聲。此後,從歐洲大陸、英國、 加拿大等地,源源不斷有新教宣教師來到台 灣、中國、韓國、菲律賓及日本等地,福音的 種子深深扎根,開花結果,直到如今。

深入民心

突破傳統

回顧千年以來的歷史,特別是宗教改革 之後,福音進入東亞的歷程,我們有必要總 結一些經驗。我想,有兩個問題必須特別留 意。首先,為什麼前三次福音進入東亞,均 以斷層和銷聲匿跡告終?其次,為什麼新教 進入東亞以來,我們尚未發生更深層的思想 啟蒙運動? 以下是我個人的回應,希望藉以拋磚引 玉,引起思索與討論。第一個問題,我認為 前三次福音進入東亞,均是與皇室、貴族及 文人階層結合,甚至不乏參與宮廷政爭,於 是伴隨東亞各皇朝的改朝換代,自然每改一 朝,便隕落一教,很難整體延續而下。這跟 歐洲的處境大不相同。在歐洲大陸,基督宗 教的延續性非常好,即使王朝變遷,也不傷 及宗教。蓋因基督信仰不僅存留在上層階 級,更深深扎根於平民社會,是百姓起居日 用的一部分。即使天翻地覆,只要有人活著, 便有人唱詩、祈禱和禮拜。所以,當基督新 教真正進入東亞的民間社會時,才是基督信 仰真正扎根東亞之時,更是東亞人在信仰之 光照耀下真正發光發熱之際。 在韓國,彌賽亞進入深受薩滿信仰影響的 社會,人們在對基督的盼望中覺醒,產生了 「民眾神學」。在台灣,水牛一般的人民,抬 起頭來「出頭天」、作主人,守護自己的島 嶼和家園,產生了「出頭天神學」。在中國, 被宣教師醫治、被弟兄姊妹溫暖的億萬中國 人,走出鄉土、進入迦南,開始脫離捆綁千年 的階級觀念和官僚思想,在教會這個新家庭 裡,彼此相愛、彼此饒恕。 在東亞,人們看到了傳統宗教以外的新世 界、新觀念,並開始新的生活。古老亞洲的 傳統已經出現新生,不再有皇帝,不再有君

改教家堅持真理,在各地開出自由的花。圖為馬丁路德1521年在沃木斯會受審情景。

18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臣秩序,人們平等相待,互稱弟兄姊妹。這 就是基督新教在東亞的故事,也是宗教改革 後,基督信仰在東亞的迴響。

草根猶在

荊棘仍生

但是,我們仍然必須追問,為什麼新教進 入東亞以來,尚未發生更深層的思想啟蒙運 動?原因也很明顯。就是因為新教信仰過於 草根,以至於尚且無法支撐起一片森林。草 原,固然是好的,但人類更需要秀木成林,需 要一個更完整、多元的生態系統。而這是目 前基督新教仍在東亞持續建構卻尚無力建構 完備的事情。 望向歐美教會,在宗教改革後,誕生了一 群又一群天才般的上帝兒女,他們在信仰、 文化、政治、社會乃至軍事等各方面,都產 生了卓越的建樹,引領、影響社會深遠,並將 基督信仰帶進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成為一代 又一代人的祝福。但是,望向東亞,這裡徘徊 著宗教改革的迴響,但教會卻掙扎在一個物 質需求濃烈、靈性氛圍衰微的世界。 在愛好安寧、喜慶與大團圓的東亞社會, 基督徒尚無法找到更好的參與路徑。在喜歡 多元神明、豪華禮儀與升官發財的東亞社 會,基督徒也很難參與建造這個特殊時空的 秩序。因此,「反智主義」大行其道,成為基 督徒逃避社會責任的流行見解;屬靈和屬世 的二元對立,成為基督徒自得其樂的神學依 據。基督信仰,在社會文化領域,一次次讓 位給偶像的黃昏。在東亞,你會看到一個奇 異的現象:基督徒躲在教會流淚祈禱,然後 回家繼續開心吃喝。 宗教改革已逾500週年,我們實有必要一 次次重溫信仰傳統的來龍去脈。我們的先輩 一次次披荊斬棘而來,將星星之火傳到我們 手中,而我們有必要呵護火種,穩妥地傳給 下一代。

薪傳火種

彼岸開花

在此,我不由得想起馬丁路德在《加拉太 書釋義》裡的經典名言。在這部宗教改革的 經典名著裡,被真理釋放的馬丁路德,懷著 因信稱義的勇氣、熱情和自由,向我們一次 次釐清什麼是真正的信仰: 你這可憐人哪!你若折斷了一條腿,或遭遇 生命危險,你便呼求上帝或某個聖徒,並不會 坐等到你的腿痊癒或危險過去以後。因為你 並非愚不可及,以為上帝不會聽斷了腿的人或 有性命危險的人的呼求。你乃是相信,當你有 極大需要和極大懼怕的時候,上帝最是垂聽。 那麼在你有無限大的屬靈需要,並遭遇關乎 永恆損失之威脅的時候,你為什麼如此愚拙, 非到已經除去一切不信、疑惑、驕傲、悖逆、 不貞、怒氣、貪婪和不義以後,才肯祈求信、 望、愛、謙卑、順服、貞潔、溫柔、和平和公 義呢?其實當你越是發現自己缺乏這些德行, 就應更加殷勤祈求。 越是缺乏,越是仰望。弟兄姊妹們,如果 我們鑒往知今,如果我們看到了問題所在, 那麼我們不該怨天尤人,反而應該更加仰望 上帝。如果世界上任何紀念日有其本義,本 義並不在紀念日自身,而在於上帝。 自由花栽於彼岸土,栽種是祂,澆灌是 祂,盛開也是祂。一切為了榮耀祂!


藝 文走廊 《聖司提反殉道》

李愆

司提反的殉道無疑令人動容,他有 如流星璀璨而短暫的一生,綻放清晰 奪目的光芒。原因不外乎他的殉道也 是基督教會受逼迫的開始,五旬節之 後開始萌芽、茁壯的教會,開始受到 了種種迫害。 有人關注此事件,是因人子是「站 立」在上帝的右邊,與多數描述他 「坐在」上帝右邊有所不同,由此可 見人子對此事的重視。

也有人認為,此事件對掃羅有影 響,在他的心中留下一粒信仰種子。 這說法似與特土良(T e r t u l l i a n, 150~230年)的名言「殉道者的血是 教會的種子」相合。不過對比掃羅之 後繼續逼迫的行徑,以及他面對大馬 色光照時的自白,我個人對此說較持 保留態度。

至聖之地 同樣載於使徒行傳7章,相比於司 提反的殉道,司提反的講道就未吸引 那麼多人去探究,受關注的程度遠遠 不及。但對於跟隨基督的門徒而言, 殉道誠可貴,但闡明主道、見證主 心,更為重要;前者是個人的冠冕, 表明己心忠信、己路堅定;後者卻能 使教會得幫助、建造,使人得知至高 者的心意。 將司提反強押至公會的人,怎麼 也沒想到,一個假見證的控告:「這 人不斷抨擊聖地和律法。我們聽他 說過:『這拿撒勒人耶穌要毀壞這地 方,改變摩西傳給我們的規例。』」 (使徒行傳6章13、14節,新譯本)

《 聖 司 提 反 殉 道 》, 皮 埃 特

逼迫之始

的真象,就不能憑著每年獻同樣的祭 品,使那些進前來的人得到完全。」 (希伯來書10章1節)即或是大衛預 備、所羅門建造那輝煌榮美的殿,也 仍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的居所,至高者 不住人手所造的殿,詩人知道,眾先 知知道,所羅門知道,「神真的住在 地上嗎?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 能容納祢,何況我建造的這殿呢?」 (列王紀上8章27節),司提反眼前 的人卻不知道,甚至殺害那應當在至 高、至聖之處受尊崇的救主。

殉道者的血

殉道現場 此幅作品以使徒行傳7章55~60 節為主題,構圖分為上下兩個部分。 下方是司提反殉道現場,眾人怒以石 刑,司提反卻神色靜謐,安然無懼; 而名喚掃羅的少年顧守衣服旁觀,因 司提反受害而面露喜色。上方是天為 之開,天使迎迓,聖父端坐寶座,人 子立於其側,榮耀彰顯於天。 上方的榮耀輝煌與下方的暴力殘 虐,形成強烈的對比。在構圖上,位 在最低位置的司提反,其視線穿過欲 置他於死地的人們,經過攜帶冠冕 而來的天使,直抵高天之上的上帝兒 子,構成一條視覺上的直線。這位殉 道者也與各各他山上受難的羔羊異口 同聲,求主收納自己的靈魂,莫歸此 罪予凶徒。

為教會種子

畫中有道

羅 達 年。 ‧ 科 ‧爾托納, 1660

如果今日有機會到位於羅馬的古 代藝術美術館(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遊覽,就能看到其中 有一幅繪於天花板的壁畫,雖是平 面,但當仰望欣賞時,畫中的人物卻 有若冉冉升天,朝向壁畫正中間的虛 空而去。這幅壁畫的位置在美術館 的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 大 廳,名 為《 神 意 與 烏 爾 班 八 世 的頌讚》(Trionfo della Divina Provvidenza),是17世紀義大利畫 家皮埃特羅‧達‧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1596~1669年)的代 表作,他是義大利巴洛克鼎盛時期的 奠基人之一。這幅1633年受時任宗 座的烏爾班八世(Urbanus PP. VIII, 1568~1644年)所託,以6年時間完 成的作品,被視為巴洛克時期繪畫的 分水嶺。 皮埃特羅作品何以引人入勝?他 欣賞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1 4 7 5 ~ 1 5 6 4 年 )及 拉 斐 爾 (Raffaello Sanzio,1483~1520 年)等人的作品,也臨摹拉斐爾壁畫 以磨練美感與畫技。此外,他兼具 雕塑與建築方面專業,繪畫結構因 而更具特色與立體。1660年,他為 聖安布羅吉奧德拉馬西馬教堂(San Ambrogio della Massima)創作的 《聖司提反殉道》(Martyrdom of Saint Stephen)便有這樣的特徵。

卻有如引信,引爆一篇以色列簡史。 或許在特定主題的深入程度,司提 反的證詞不及羅馬書和希伯來書,也 不如人子在以馬忤斯的講論來得直 接深刻;然而,即使在新約中,這仍 是一篇言簡意賅、流暢犀利的舊約綜 覽。司提反以其滔滔論證,以被告者 之姿,反控真正踐踏聖所、不遵守律 法的,不是接受耶穌的基督徒,而是 眼前這些作假見證陷害人、抗拒聖靈 的人。 司提反的信息,一面澄清耶穌基督 的門徒不是違背律法之人,顯示新舊 兩約雖然有所差異,卻同為上帝的啟 示,有一貫的核心主題。(反觀今日 基督徒多數對舊約陌生,實與初代教 會時期信徒大不相同。) 再者,司提反也指責猶太人對聖所 的持守重視,並不合聖經。早在所羅 門建殿之前,摩西已經在荒野經歷了 上帝的同在、顯現,這才是真正的聖 地(使徒行傳7章33節)。即或是摩 西所做的帳幕,也只是按所看見之樣 式而做,按希伯來書的話說,那不過 是影兒,而非真象,「律法既然是以 後要來的美好事物的影子,不是本體

摀耳之人

如此,我們可以理解猶太人因何 惱羞勃然,因為他們以為維護了摩 西的規條,卻不料自己才是不守律法 的人;他們以為擁有聖殿,卻未曾深 思至聖者是否居住其中。司提反的論 述,如刀鋒揮舞,赤裸裸切開敬虔的 表象,顯露其中的悖逆及虛謊。 我們可以理解猶太人,卻無法認 同他們的作為,他們的反應誠然是出 於已經敗壞的人性,而不是人對聖言 正確的反應。古時的先知也好,受差 遣的使徒也罷,他們所傳講的真言義 道,無非是希望人們不再沉溺於自欺 之中,真實地認識那昔在、今在、以 後永在的上帝,並且懊悔所行,歸向 永生上帝。 誠然,先知和使徒所說的話極其刺 耳,令人生厭,但是對比於他們所見 的虛假,他們實不得不然。他們若要 討人的喜歡,迎合即可,沉默即可, 逃避即可,如此卻不能討主的喜歡 (加拉太書1章10節)。他們傳講滅絕 的凶信,不是為了擊打毀壞,而是盼 望人們看到自己真實的危機,能夠轉 而自卑並尋求主的憐恤恩典(約拿書3 章9節)。

今時挑戰 我們今日也仍然面對相同的挑戰, 一來聖經在世人當中並不受重視,甚 至在今日的基督教會中,也有人質疑 上帝默示的真實與無誤,認為人手寫 的必然存在謬誤的可能,更妄自憑己 意給予新奇的詮釋。 赦罪和好、使人歸正、榮耀上帝的 福音,已然降為教會所關心的眾多事 項之一,而非唯一,更非全部。司提 反鏗鏘有力的信息,對今日信徒的意 義在於,不只讓我們看到新舊兩約的 一脈相承,更拋出了一個足以讓我們 捫心自問的課題:當主的話語刺透我 們的心、顯露出我們敗壞的本相,不 再容讓我們自欺欺人時(卻終究無法 欺瞞那能鑒察人肺腑心腸的上帝), 我們是拚了命遮眼摀耳呢?還是如同 另一批被福音真理扎心的人,求問使 徒:「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使 徒行傳2章37節)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19


舉 目向山 【改造社會】

主題:聖神的風欲吹動

苦消盡;我的年歲因為哀傷減少。我的氣力因為我的罪過衰

吟詩:新《聖詩》492首〈主,當我有氣力的時〉

膦;我的骨頭枯焦。我感覺我受到四周圍的人凌辱;我的厝

【舉目向山來祈禱】

邊給我侮辱;連識我的人嘛攏驚我;佇路裡看著我的人攏閃

代禱:

開。我親像死人互人𣍐記得,無人數念;我親像破去的器具

1.為你認識的松年朋友代禱,求主引導他們主動走出孤獨

互人棄拺。

感,參與社群活動;勇敢面對身體衰老病痛,並採取適當

上主啊,願我年老的時刻,我閣有祢通倚靠,講:「祢是

的治療與運動;擁有信仰呼召,領受呼召參與見證。

【舉目向山來讚美】

我的上帝。」互我的一生佇祢的手中,看見祢的光照祢的奴

宣召:雅各家,以色列家一切猶剩的著聽我的話:恁對出世

僕,祢的慈愛拯救我。上主啊,求祢互我因為求叫祢,無致

就互我揹恁,對出胎就互我懷抱。到恁年老,我猶原

到見笑。在人生的最後,佇祢賜福下面,看見我的一生已經

是按呢;到恁頭毛白,我猶原懷抱恁。我已經造恁,

有活出祢的榮耀,帶著笑容、安慰,走入祢安息的懷抱中。

亦欲揹恁;我欲懷抱恁,亦欲救恁。(以賽亞書46篇

啟應:新《聖詩》493首〈人生風雲行到晚年〉,第一譜表

3~4節)

(啟),第二譜表(應)

2.為總會配合政府的長照政策事工代禱,求主互事工更加有 整體性的目標、鼓勵教會參與推動。 3.為教會的松年團契代禱,從靜態的聚會中,進化至可以相 互陪伴關懷,成作有生命力的團契。 4.為台灣政府的老年福利政策,與對台灣人口、人力資源的 規劃代禱,求主賜執政者智慧,有一個前瞻的規劃。

吟詩:新《聖詩17首》〈著向主上帝唱新歌〉

吟詩:新《聖詩》439首〈日月如梭若水啲流〉

詩歌:新《聖詩》402首〈懇求主祢引導我腳步〉

祈禱:(參詩篇31篇9~17節)

【舉目向山來領受】

宣告:願栽佇上主的厝的義人,佇咱的上帝的院內興旺。互

上主啊,我佇患難中,求祢憐憫。我的目睭因為年歲的憂

聖經:約翰福音3章1~8節

咱年老的時猶原結果子,汁真甜,色青翠,顯示上主

傷花去;我的心神與我的身軀日日衰弱。我的性命因為憂

信息:聖神的風欲吹動(台語)

公正,是咱的保護、是咱的石磐。阿們。

聖神的風 約翰福音3章1~8節 謝懷安(壽山中會新生教會牧師)

欲吹動

■怕老年? 有關於「老」這件事,我的父 親曾告訴我,他很怕老。因此, 舉 目 向 山 1995年他決心避老,重做年輕 人比較敢嘗試的冒險,主動爭取前往日本開設台灣銀 行東京分行的職務。上帝恩待我的父親,讓他有機會 完成他曾有過的人生夢想,放下既有的,去到陌生的他 鄉。2年後他返回台灣,就在他63歲還未退休時,忽然 間,上帝帶他回去。我的父親,真的怕老嗎?他怕,其 中一個原因,是擔心會拖累兒子在教會的牧養。所以, 他在未老前就寫了「料理後事」短文,不勞兒女操心後 事。他為自己寫訃文、錄製靈堂播放的莫札特音樂、購 置墓地、為家人預備生活費……。他認為生命總有離 開時,這是上帝創造人所命定的,唯有預備好的,能夠 「內心裡存著永恆的期待」,在永生的道路上再相見。 我們呢?當我漸漸老,我牧養的教會兄姊也與我一 同漸漸老化。因此,「老化」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本質 來說,它就是生命必然的問題。除非死亡提早來臨,否 則我們都得在不同年齡層,去找尋上帝為我們預備的 年歲,祂的恩典與賜福何在? 2018年8月8日《遠見雜誌》有一篇魯皓平撰寫的 專欄「日本老化悲歌:為了養老,他們故意犯罪求溫 飽」,提到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達到83歲,隨著壽命的 延長,養老制度的修訂似乎追不上老的速度,越來越 多老人面臨孤獨終老的悲苦。在政府無法妥善處理 時,為了養老,老人們故意犯罪求溫飽。過去幾十年 來,老年人犯罪率翻了兩倍。據統計,在監獄中每5名 囚犯中就有1名是老年人,而十之八九都是竊盜罪。 其中N女士,80歲,有2個兒子和6個孫子。她因偷 竊被判3年2個月。但她說:「我每天都獨自一人,感到 非常孤獨,我的丈夫給了我很多錢,人們總是說我有 多幸運,但錢不是我想要的,它根本沒讓我開心。我不 能告訴你我有多喜歡在監獄工廠工作,有一天,當我 被稱讚我是多麼有效率和細心時,我抓住了工作的樂

20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攝影/林宜瑩

趣。我喜歡在監獄裡生活,周圍總有人,並不孤獨,這 比外面世界好得多。」

■重出世過新生 這樣「老」的淒涼,也會是一位基督徒的景況嗎?我 們所信靠的上帝,不就曾應許我們說:「你們一出生, 一出母胎,我就關心你們。我是你們的上帝,我要看顧 你們,直到你們頭髮斑白的時候。我造了你們,也要養 活你們;我要幫助你們,拯救你們。」(以賽亞46章 3~4節)我們能夠憑著信心,領受到這賜福的陪伴? 來看約翰福音書,暗中來找耶穌的尼哥德慕。根據經 文,他是法利賽人,是猶太人聖殿公會權力核心70人 之一。耶穌被釘十字架後,是他運用了個人政治上的關 係,幫耶穌收屍進自己的墓穴,且尊貴地埋葬耶穌。 可以肯定的,尼哥德慕是富有、具有政治的權力,也 是一位有學問、懂聖經知識、有聖潔信仰品行的法利賽 人。不過,富有能滿足他物質上的慾望,卻無法填滿他 心靈的空虛;他讀遍律法也努力遵行,不過,這樣的信 仰知識卻無法幫助他體驗信仰,讓渴望的靈尋得安慰。 他有權勢、智慧,能解決別人的紛爭,卻不知如何解決 自我內心的掙扎;他有好名聲,但好聲譽反而讓他的生 命被侷限,不能自由承認軟弱,只好暗中找耶穌。 面對尼哥德慕的困擾,耶穌回答:「我鄭重地告訴 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看見上帝國的實現。」尼哥德

慕渴望神蹟,但耶穌卻告訴他,改變不能靠外力的神蹟 幫助,而是親身去領受聖神的感動,再次讓自己的心志 與上帝建立關係,並揚棄舊有的行為模式,回到生命的 現場,親身去經歷那第一手的聖神充滿。 「一個已經老了的人怎麼能重進母胎再生?」尼哥 德慕放不下他所擁有的現狀,與年歲已高、生命力衰 退的無力感。他發問質疑耶穌的回應。老了,重生可能 嗎?耶穌給的答案不是肉身生出青春肉體的神蹟,如 體力恢復、影響力持續、美貌的凍齡、記憶力未衰、一 尾活龍的性能力……等,不老不死,一種外在神蹟對生 命強力恢復的重製。其實,年紀、成就、名聲、任何以 自我為中心奢望神蹟改變再進化的追求,到了老年,都 只會成為我們重生改變的侷限。 耶穌允諾的新生是從靈性而來的重生。這不再是企 求恢復當年的神勇,或擴張個人帳幕的境界。而是在 未知中放下,給出自己讓聖神重塑未來。焦點不是我想 往哪裡去,而是我怎麼隨著靈風吹拂而行,隨聲音的 召喚而動,祈願上主還願高舉我與耶穌同上十字架。

■靈風的召喚 台東基督教院「台東癌症醫療團隊」的志工,李慶宏 和郭淑苓夫婦,從美國服務的公司退休後,渴望尋求 一個生命再生的呼召。在不經意中,他們耳聞劉漢鼎醫 師與曾雅欣、謝佩玲護理師在台東服務癌症病患的故 事,正巧他們也在閱讀吳方芳的著作《一粒麥子落在 後山》。在禱告尋求中,感受到聖神的風吹拂,他們放 輕自己隨風「欲吹去叨位就吹去叨位」。2014年他們 在接受相關訓練後,成為這團隊的「安寧志工」。在癌 症患者與家人面對生命分離傷痛最無助的時刻,擔任 陪伴、傾聽、安慰和鼓勵的角色,讓癌症病患能感受到 支持和被愛,帶著信心的勇氣面對生命的最後一程。 人生的最後一段生活,社會為我們的定位,是從追 求成長的方向與扮演的角色裡「辛苦你了,請退下接 受安養。」但是,退休兩個字很容易讓我們從頂峰退下 後,找不到生活的重心,感到生活無意義、無貢獻,進 而跌落孤單的恐懼中。 但是,宗教信仰為我們生命的定義卻是高舉,不是 那為追望榮譽被高舉,見證上帝的光榮;而是讓隨聖 神的風吹拂,為著聽那遙遠呼召我們的聲音而放輕自 己,朝著聖神引領我的未知之路前去。這條踏往永生 之道的上升,不能靠自己,只能是靠著主耶穌的十字架 高舉。這是我們尋見得救的再一次機會,是我們天路 歷程進天城前的最終一段路程,因此,當「聖神的風吹 動」了你,切記勿「疑惑」,而是隨著聖神隨意吹動的 未知中,聆聽。這重生的召喚會讓你,在聖神裡得著你 今天的新生與明日的永生。


探 索頻道 中國利用其外交及經濟力量將台灣困住,

的 台灣 國際地位

就如同沙特的劇作, 台灣似乎無路可出……

原文

徐望志(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助理總幹事) 翻譯

【編案】:首屆台灣普世論壇(TEF),11月28至30

4-1

陳怡婷(總會資訊中心英文文編)

外交行為持續受孤立

日將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為讓與會者明瞭台灣面 臨的困境,作者特別為文解釋說明,本報共分4期刊 登,期待讀者藉本文透析TEF舉辦背後之真義。

信念──即普世機構有責任支持教會,尤其渴望世 界各地夥伴陪同台灣追求國家尊嚴、國家主權及自 決權等基本人權議題。 繪圖/李卡卡

台灣淪為國際孤兒 無路可出的困境 「他人即地獄」是尚-保羅.沙特(J e a n-P a u l Sartre)於1943年創作的劇作《無路可出》(Huis clos )結尾時的名言。該劇描述在地獄會客室中的 3人:Garcin、Estelle及Inez。正當3人還在困惑是 什麼罪導致他們下地獄,以及將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時,他們很快推測出,根本不會有施刑者及行刑者, 也沒有那可以永恆燃燒他們靈魂的火焰。這裡就只 有他們3個人,困在僵局。 「那些眼睛都盯著我瞧,他們的目光吞噬著我。什 麼?只有你們兩個?我以為會有很多、很多人。所以 這就是地獄,真不敢相信。你們都記得我們曾聽說過 地獄的情景,拷刑室、火及硫磺、炙熱熔岩。全是無 稽之談!不需要熾熱的火杵。他人即地獄!」 《無路可出》完美地描寫出人們共存的難處,他人 與他們的目光,疏離我且將我的存在禁錮於他們特 定的想法之中,剝奪了我的自由。 一位20世紀的存在主義文學評論家指出,身處在 一個極度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可將「轉瞬即逝」視 為一種自由的形式及希望的緣由,而不是如《無路可 出》劇中3人所面對的永恆咒詛。當我在準備台灣現 今國際地位發展的演說時,我一直想起《無路可出》 的場景。台灣在國際團體中所遭受的侮辱,深深刺痛 我的心,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所遇到的狀況,就如同沙 特的劇作台詞所言,「地獄即他人」。中國利用其外 交及經濟力量將台灣困住,「台灣似乎無路可出」。 我的責任是將台灣的故事告訴大家,幫助大家決 議「台灣普世論壇」(Taiwan Ecumenical Forum, TEF)如何能成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PCT)及台灣 人民的希望及安慰。 PCT認為彌迦書6章8節已經點出何謂普世價值: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 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 你的上帝同行。 對P C T而言,從聖經的角度,台灣的基督徒自 1865年來,信仰著實根植於這塊他們稱作台灣的土 地上。PCT於〈信仰告白〉中承諾:「認同所有的住 民,通過愛與受苦,而為盼望的記號。」因此認為, 支持TEF賦予普世價值實質的意義,並重申堅定的

台灣的面積與比利時或瑞士差不多,是個中等大 小的國家。就人口數來說,它超過聯合國70%成員 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全球前段班。台灣的 健保系統有效、實惠普及,並且採用單一支付者模 式,支付範圍含括97%人民的醫療費用,醫療團隊 對解決世界健康問題有卓越貢獻。 自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後,華府開始 與台灣官方的外交及軍事關係逐漸疏離,其中有3種 看法定義了美中台三國之間的關係:一個中國原則、 兩岸現狀以及華府的戰略模糊。此三種看法形塑了 國際社會對美中台關係的認知,也是導致台灣變成 國際孤兒的主要原因。

美中《上海公報》闡明海峽兩岸的「和平與穩 定」,概念上等同維持「現狀」。華府一再呼籲台、 中避免採取行動攪亂海峽兩岸的「台灣地位未定 論」,進而造成緊張及不穩定的關係。在我看來, 自1987年台灣解嚴後,這種「維持現狀」的立場 大幅影響台灣政府的外交態度,老是擔心「老大 哥」的臉色,例如:台灣環宇全球(WorldVentures Taiwan)基於人道主義對北韓的援助。 自1971年10月25日台灣的聯合國會員席次於大 會第2758號決議中被中國頂替後,兩岸關係處於 激烈競爭及對抗狀態,導致雙方落入惡性競爭式的 「支票本外交」(checkbook diplomacy),也造成 許多外交盟友把台灣當作肥羊。 敏感的國際地位及有限的資源,都讓台灣很難 在國際社會中交到新朋友,更別說與舊朋友保持聯 繫。北京一再炫耀其雄厚財力,只會使狀況變得更 加困難。自從蔡英文總統當選以來,台灣的5個前盟 友──甘比亞、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 加共和國及布吉納法索等國,一一投入北京懷抱。 美中關係正走在負面軌跡上,而台灣已感受到這股 迴盪。隨著競爭策略的加劇,台灣不能再下錯棋。

華府對台戰略模糊定位 《上海公報》明訂一個中國原則 對台灣而言,1972年美中簽署的《上海公報》 (Shanghai Communique )是三國關係的基礎,也 是「原罪」。美中《上海公報》闡述了美中雙方對一 中原則的看法。儘管兩岸隔著90英哩的台灣海峽, 但北京當局表明,根據歷史、文化及司法事實,中國 及台灣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實體的一部分, 這就是「一個中國原則」。 另一方面,華府也認知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 皆持此一觀點,不同之處僅在於誰應統治此合併領 土。美國「期望」該問題能被「和平」解決。 順帶一提,《上海公報》的發起人亨利.季辛吉 (Henry Kissinger)曾於2007年警告台灣當局, 「中國不會一直等下去」;習近平在上台不久後也得 意地說,台灣問題「不能代代傳下去」。 中國共產黨(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一年一度對台工作會議於2018年2月初舉行。中 國副總理汪洋於會議中當選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他 強調在新時代,中國對於台灣關係需要採取新的措 施。汪洋表示:「我們應堅持我們最初的願望,牢記 我們的使命,全心全意貫徹中共中央委員會對台灣 關係的決策與計畫,秉持歲月不待人的精神,把握今 天,抓住時機。」 過去兩年裡,在軍事上,習近平政府透過演習及 環繞飛行,不遺餘力恐嚇台灣;外交上,持續孤立台 灣;經濟上,威迫利誘、軟硬兼施。

美中簽定《上海公報》後,華府對於中國長達數十 年威脅侵略台灣的行為,秉持著典型的模糊戰略: 「我們不清楚,你不知道,一切看情況再說。」從 此,北京軍事戰略布局方向,皆企圖使美國不要干涉 兩岸問題、保衛台灣。 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在就任前接到台灣總統蔡 英文的祝賀電話。北京對此表示不悅,視此通安排 好的電訪為川普即將改變對中國政策的預兆。 此外,川普於2017年12月18日親自公布《年度國 家安全戰略報告》。自1990年以來,台灣首次在報 告中被正式提及,同時美國也再次確認對台灣的防 禦承諾。報告指出,美國有意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同 時維持與台灣的緊密關係。今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 《台灣旅行法》,並由川普總統簽署,旨在鼓勵美國 官員認可台灣並來台參訪,為台灣提供道義及政治 上的支持。根據《台灣旅行法》所做出的承諾,美國 將提供台灣正當防衛需求,並阻止任何外力脅迫。 7月9日,中國勸告美國避免做出危害台海和平穩 定的行為。美方官員則表示,兩艘美國驅逐艦於週 末,因演習需求航行國際水域屬「例行性過境」。這 起通行事件起因可追溯自兩岸之間的摩擦激增,進 而引發中國一系列圍繞台灣的軍事演習。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海峽兩岸的問題 牽涉中國的主權及國土的完整性,中國要求美國嚴 格遵守一中原則,避免傷害中美關係及台海的和平 穩定。 (待續) 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21


雲 彩見證 由於出差時與同事同進同出,接觸 的機會大增,互動也因此更為多元、 深入。當他們得知我是基督徒,難免 會提到一些關於基督信仰的問題,其 中出現頻率頗高的就是「天主教和基 督教如何區分?」無論是來自台灣、 中國、還是新加坡,幾乎都對此感到 好奇與困惑。 我通常會盡我所知、所能回應,雖 然這並不容易。若干如「天主教拜馬 利亞,基督教拜耶穌」的想法,既叫 人啼笑皆非,也實在難以保持緘默。 在一次餐敘中,當我表明:「通常基 督徒不會稱馬利亞為聖母,不認為可 以、需要透過她向耶穌禱告轉求,而 是視她與一般信徒一樣。」之後,一 個同事好像找到一個具有鑑別性的指 標,興奮地提問:「那麼達文西是天 主教的嗎?因為他有畫聖母像。」

回歸正道 嚴格說起來,在15世紀文藝復興巨 擘達文西活躍的時代,尚無天主教與 基督教之分,因此同事的問題一時之 間讓我愣住了。 從希臘文化汲取靈感、表現人文思 想的文藝復興,與16世紀的宗教改革 (Protestant Reformation)從聖經啟 示尋求認識,重視神本,兩者本質與 立場皆不相同。 今日的基督教,即是源自於宗教改 革,若要回答同事「天主教和基督教 如何區分」這類問題,實在需要回顧 宗教改革的堅持與意義,而非簡化為 對陳腐體制的反動變革,或是對僵化 傳統的破舊立新。 若回顧歷史,或許世人與史學家會 存在基督教是天主教分支的觀點。但 對當年的宗教改革家而言,其初衷不 是分裂教會,也不執意推陳出新,而 是企盼教會回到聖經的啟示去認識基 督、敬畏上帝,降服於聖靈。分裂不 是他們的目標,歸回真道才是。

唯獨恩典 也許在羅馬教廷眼中,改教家們是 離道叛教之人,但在改教家眼中,當 時的教會卻背離買贖他們的主,那個 時代教會的種種行徑,已偏離聖經甚 遠。其中,贖罪券的販賣,除了使教 會落入斂財的錯謬腐敗,更可怕的是 誤導信徒,以為基督贖罪這極重之恩 典可以藉由金錢換取。任何善行慈惠 尚且不能使我們得救,遵行聖潔律法 亦不能使我們藉以稱義,「你們得救 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這不是出於 自己,而是神所賜的;這也不是出於 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 章8~9節,新譯本)金銀又焉能使人 躲避上帝對罪惡的憤怒與懲罰? 他們發現,當時的教會聲稱依循奧 古斯丁對神恩的重視,但所行、所信 則處處流露出對伯拉糾(Pelagius, 360~420年)的認同,認為人需要透 過基督救贖的人事物,方能與恩典合 作,得著主的喜悅、接納。殊不知,若 救贖有半點出於人的行為,恩典已然 不是恩典,「既然是靠著恩典,就不 再是由於行為了;不然的話,恩典就 不再是恩典了。」(羅馬書11章6節) 人若宣稱自己的行為在得著救恩上有 分毫意義,無疑是貶損主恩的價值與 功效。

唯獨信心 改教家們發現,對恩典有意無意的 貶抑,對行為有形無形的抬舉,若不 是使人驕傲自誇,就是使人陷入極大 的不安與恐懼中。尤其是當他們越認 識聖潔是如何純全,越認識到人性是 如何敗壞,便越發體會到人的汙穢行 為如何能稱義?「我們眾人都像不潔 淨的人,我們所有的義,都像汙穢的 衣服。」(以賽亞書64章6節)人要觸 犯律法、惹動主怒是何等容易?「因

為凡是遵守全部律法的,只要在一條 上失足,就違犯所有的了。」(雅各書 2章10節) 這樣的焦慮,正是馬丁路德的經歷, 因而當他發現聖經見證的福音、救恩、 稱義,是單憑信靠基督成就的義行而 得(加拉太書2章16~21節),他的喜 樂與振奮無以復加。因為明白福音的 大能,他也曾如保羅一般,當面抵擋作 假的彼得,為闡明基督福音的純正(加 拉太書2章11~14節),為要持守因信 稱義的真理(羅馬書3章21~27節)。

唯獨聖經 改 教 家 們 也留 意 到,教 會 弊 病的 原因之一,是如宗 教改革先 驅 伊拉 斯姆(Erasmus,1466~1536年) 所 見,主 導 當 時 教 會 的 經 院 哲 學 (scholasticism)已然掩蓋了純正的福 音,人的教訓、傳統已然成為信徒的圭 臬,一如人子對猶太人的責難(馬太福 音15章9節)。 為 此,改 教 家 們 特 別強調聖 經 權 威高於教會、高於傳統,同時也戮力 讓更多人可以直接讀聖經,如約翰.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1320~ 1384年)、威廉.丁道爾(William Tyndale,1494~1536年)、馬丁路 德等,都曾藉著翻譯聖經,幫助信徒直 接從聖經曉得上帝的默示,而非讓拉 丁文聖經束之於高塔,受文字阻隔、受 人意壟斷。 思 及 此,1 9 世 紀 來 台 卓 有 貢 獻 的蘇格蘭宣教師巴克禮(T h o m a s Barclay,1849~1835年)也傳承改 教家精神說:「你們自己讀聖經,會受 聖靈的感動,雖然沒有人講道給你們 聽,仍然會明白上帝的旨意。」

唯獨基督 此外,看到人們對先賢尊崇、對聖人 祈求,改教家也憂心他們以為在基督

達文西是天主教徒? 李糠

之外有別條路(約翰福音14章6節), 在耶穌之外還有別的名,在上帝和人中 間另有其他的中保(提摩太前書2章5 節)。因此他們企盼跟隨基督的人,如 門徒在變相山的經歷,所信、所倚、所 望、所愛都唯獨道成肉身、成就救贖恩 典的基督(馬太福音17章8節)。

唯獨榮耀上帝 正因為我們藉由聖經見證,曉得救 恩完全是按著上帝的旨意、基督耶穌 所完成的工作、聖靈的交通,一如起初 上帝創造天地。那麼,所有的稱讚、榮 耀,都應歸給那獨行奇事的永生上帝, 任何一點稱許,屬主的人都不配得, 如詩人連連高呼:「榮耀不要歸與我 們!」(詩篇115篇1節)我們既看萬 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就與 使徒同聲說:「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 遠,阿們。」(羅馬書11章36節)

尋思今時 持平而論,華人會拙於分辨天主教 和基督教,並非難以理解,因為在信仰 告白方面,天主教與東正教相同,也接 受肯定耶穌神人二性的《使徒信經》, 是故在未信朋友眼中,兩者看似沒有 分別。然而,在看待聖經權威、救恩獲 取、教會治理方面,天主教和基督教卻 有著根本性的差異。 我們今天回顧來時,並非是老生常 談,也不是要列出天主教與基督教的 異同清單,更不是要回答達文西是否 為天主教徒的疑問,乃是以此檢視我 們今天的路是否還走在宗教改革的道 路上?或許我們承襲的只是制度組織, 熟悉的只是沿革脈絡,朗朗上口的只 是專有名詞,但改教家們堅持的、追求 的,我們卻已感到生疏疑惑? 當然,改教家並非完人,不需我們的 敬奉(veneration),甚至若我們對他 們的尊崇踰了矩,他們也必然如天使 攔阻約翰的屈膝說:「千萬不可!我與 你和你的弟兄眾先知,並那些守這書 上言語的人,同是作僕人的。你要敬拜 神。」(啟示錄22章9節) 只是,改教家們呼籲持守著對聖經 權威、上帝默示的敬畏與順服;他們 疾呼赦罪、得生命、稱義、成聖,全是 基督的恩典;他們表明得以稱義是唯 有因信靠基督,而非行為;他們聲明所 行、所有的一切,唯有藉著中保耶穌, 沒有其他的人事物;他們承認這一切 既全是上帝所行,也唯有上帝配得這 一切的榮耀,人無從置喙分享。這些, 是他們跟隨牧人的足跡,而今仍然是 我們的路嗎? 延伸閱讀 1.《神學的故事》(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奧爾森著,校園書房出版。 2.《基督教教義史》(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最後的晚餐》(Última Cena),達文西,1494~1498年。

22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Doctrines),伯克富著,改革宗出版。


雲 彩見證

麥種

陽光下的核桃

致敬馬丁路德 ──

陽光下的核桃 自負又空虛 得知苦難之前,我並不了解你 手掌:祕密員警 叩響我蝸居在城市裡的住宅

陽光下的核桃 坐在台階的青苔上 烏雲麇集 像自負的狗銜住自己的尾巴 只留給陽光一個狹窄的洞 陽光下的核桃,今天黃昏時分 我反覆默念著你的名字 對遙遠樹巔的背叛 和身世 ——

偶像的黃昏

警笛流過頭頂,淹沒一切 揪住神經的馬鞭, 和一隻稱作「想像」的鳳凰 我將淚水放在高高的山川上 那淚水,嗚咽著河流 讓眾人成為獨自站立的樹木 兩三條,孤獨著 海水,簇擁著沙子湧上岸來 衝擊陸地,而又帶回諸多兒女 眾人高舉淚水,低下頭顱 為了證明卑微的力量 祖先信賴的地方 悲傷交給大地 —— 依舊堅硬又深厚 土地神聖,堅強而永恆 如眾人將再次成為一部史詩 警笛漫過肩膀,像海水淹沒家園 子民呼喊,掙扎,捏著古老不屈的火種 海浪低頭;把生命交給條條白雪 如燈火在雪山點燃 爾後,光明便吞下一切雪白無言的蹤跡 警笛淹過頭顱,好像坐著 我的思想 —— 一隻鳳凰,流過、東去

本專欄將介紹源於聖經的輔導觀念,協助弟兄姊妹運用真理面對生命中的困境與難題。

愛是責任,不是手段

生命樹 輔導研究中心

尋得真理處,被愛醫治時

大部分基督徒都相信,信徒的婚姻和上帝 之間存在一個三角形的關係:上帝在三角形 的頂點,夫妻雙方則是另外兩個對應的點。 不過,認識這個三角形關係,並不會使他們 的婚姻不再發生問題。

愛是目的還是手段?

洪奕蕾、張法芸

許多接受此一觀點的基督徒諮商師,應 用這個觀點來增進夫妻關係,讓這個三角形 的關係穩固。因此,他們可能加上另一個非 常流行的概念──愛的銀行,這個概念的重 點在於如何在關係中保持愛的狀態。但問題 在於,這整個概念的基礎是建立在個人的感 受:當你對一個人有正面的情感時,你就可 以感覺到愛。 所以,根據這個思路,每個人都要努力讓 自己在對方心中的戶頭維持盈餘的狀態,不 要負債。而行動上,就是要人去做更多可以 達到存款效果的事情,藉著做更多這樣的事 創造愛。 如果只看這些行動本身,的確看起來像是 在「服事別人」。但這種對別人的服事背後, 其實隱藏著非常自私的動機──這種世俗觀 念教導人要聚焦在自己身上。 然而,聖經卻教導我們要聚焦於耶穌基 督。因此,雖然一對夫妻與神之間存在三方 關係,但是當我們以「愛的銀行」來解決夫 妻問題時,反而摧毀了這個三角形關係裡面 的活潑動力──也就是捨己。 神呼召我們用愛別人的方式來回應祂的 愛,目的不是要讓我們為自己在關係中維持 存款有餘的狀態。愛別人的行動不是建基於 被愛的期待,而是因為我們被呼召去愛── 不論對方的行動如何。也就是說,我們的愛

不一定能跟上我們的情緒,但「愛」是我們 的責任。 心理學家約翰•高德曼(John Gottman) 指出,挑剔、自我防衛、蔑視和冷戰是最傷 害關係的4種行為。他是一個非基督徒,做 了無數研究,並且擁有一個婚姻實驗室,想 要幫助人們解決婚姻問題。世界上還有許多 其他非常好的觀察和精采的觀點,也都在談 論如何介入、調停婚姻問題。但我們之所以 不能完全接受這些類似約翰的研究,不是因 為他們不是基督徒,而是因為他們只看到部 分真理。

聖經的智慧是全面性的 高德曼認為,修復婚姻的解方是改善夫 妻雙方的溝通方式。但若按著聖經的輔導原 則,我們卻必須先聚焦於修復個人與基督的 關係,然後從這個地方開始往前走。 的確,根據以弗所書4章的原則,我們要用 愛心說誠實話、不要說汙穢的言語、不要含 怒到日落……等,但是,這些好行為是從哪 裡來呢?以弗所書讓我們看到,要求這些行 為的前提來自前面的經文:我們在基督裡是 新造的人、我們與基督連結,這才是我們可 以和別人有積極正面關係的源頭。 因為萬事萬物皆為上帝所創造,它們的意 義也是造物主所派定,因此,當說到聖經的 智慧是全面性而且無所不包的時候,意思是 指聖經能理解所有的事物,而不是指聖經包 含人類所知一切議題的所有資訊。 聖經並沒有像百科全書那樣談論每一個問 題,也沒有提供公式化的問題處理技巧。但 聖經涉及的範圍非常寬廣,包括所有人類都 會遭遇的普遍性問題,比如:關係中的衝突、

財務上的壓力、身體的疾病、教養子女的問 題和生活的孤單。聖經也對現代特有的問題 說話,例如:憂鬱、焦慮、躁狂、精神分裂和 注意力缺乏障礙,當聖經被正確解釋和小心 應用時,就能提供包羅萬象的智慧,了解我 們是誰、我們面對的問題、人如何改變及神 如何藉著福音促使我們改變。 神在祂的話語中賜下的智慧是獨特且強大 的,聖經全面性論及所有人在所有景況中的 罪與苦難。用禱告的心默想經文,願意接受 神學引導,基督徒會發現聖經對創造、墮落 和救贖的教導,如何為生活中所有議題提供 了具體、有用且貼切的洞見。 當基督徒能準確地詮釋又貼切地應用聖經 時,聖經就會活潑有力地催生並驅動出輔導 的理論與實踐,以至於我們的概念架構和實 踐方法都能自然地從聖經中產生出來。

唯一無誤且權威的真理 聖經輔導相信聖經在輔導方面的權威性、 足夠性和切身性,其理論和實踐深深扎根於 聖經,因為這是唯一可以激發真實改變的力 量來源。 許多源於世俗觀念的輔導方法來自於神的 普遍恩典,神的普遍恩典雖然為人類生活帶 來許多美好的東西,卻不能醫治靈魂,雖然 能某種程度限制罪毀滅性的力量,卻不能使 人成聖。 我們確信,有無數資源可以幫助我們建立 關於人的知識,但除了神的特殊啟示亦即聖 經,沒有一種資源可以建構出一套包含萬有 的輔導原則與實踐系統。 在輔導過程中,聖經並不是唯一的資訊來 源,卻是詮釋、檢驗這些資訊及其來源唯一 無誤且最具權威的真理。 不但如此,聖經提供的資訊具有無與倫比 的超越性,因為聖經是創造主對事物本質的 宣告。被造界的一切並非先以價值中性的狀 態存在,後來才被上帝賦予意義,乃是上帝 從起初創造時,就宣告一切被造物成為其所 要成為的樣子,並且向人詮釋其意義。世上 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創造的,它們之所以需 要被詮釋出來,乃是為了我們需要知道這一 切存在的意義。 延伸閱讀 《真愛真言——論教會中的輔導》(Speaking

Truth In Love: Counsel In Community ),大衛•鮑 力生著,徐宗琦、魏孝娥譯,改革宗出版。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23


知 性之旅 攝影/方智達、方亦晴、莊韻彬

國道三號,是我往返南北最常走的道路,每次只要看到「中寮 隧道」,就知道快到我的故鄉高雄了。猶記得剛結婚不久,帶著 太太返回南部時,每次經過這個路段,她總會覺得驚奇。因為中 寮隧道附近正是「月世界」的地形,一片光禿禿的小山岡,幾乎 寸草不生,只長出了一些刺竹,整片山坡像是奶油蛋糕被刀子整 齊地切過一樣,那鋒利的山稜線,似乎一摸就會被劃出一道傷 口般。對於家住北部的她來說,這景象可真讓她稀奇,但對我來 說,那真是一點也引不起我的興趣來。

│兒│時│不│快│回│憶│ 記得小時候,家中沒有汽車,父親和母親常常各騎一台摩托 車,載著我們兄弟3人到處遊玩。什麼阿公店、旗山、佛光山、月 世界……等高雄縣市知名景點,我們早就去過不知道多少次了。 其中,月世界應該是我最不想去的景點排行第一名。 怎麼說呢?當年從家裡一路到月世界,少說也要一個多小時。 我印象很深,在燠熱的豔陽下,到那個寸草不生、一棵樹也沒有 的景點,可真叫人難受死了!當時非常不解,這到底有什麼好看 的,不就一堆光禿禿的小山丘,然後呢?然後就沒了啊!千里迢 迢就為了看這無聊的東西,我忍不住抱怨,還被老爸臭罵一頓! 斯情斯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故此,月世界這個景點,絕對不 會在我的考量名單中出現。但總不能擺明說不想帶太太去,幸好 每次回高雄的行程都不是停留太久, 因次「下次再說」就是很好 的理由與藉口了。

│規│劃│後│新│趣│味│ 今年年中,利用一次連假機會返鄉,女兒天天吵著要出去走 走,就在我數算著快要告罄的口袋名單之時,腦海突然浮現月 世界這個景點,於是鼓起勇氣向太太建議,去那裡好嗎?想當然 爾,得到的是非常正面的回應。於是,我懷著忐忑的心情,再次 前往小時候最不想去的景點。 意外的是,上網查詢後發現,在高雄縣市合併後,經過一番規 劃,月世界已經改頭換面。譬如月世界地景公園所在路名是「月 球路」,看到導航上的地址「高雄市田寮區月球路34號」時,我 嘴角不爭氣地抖動,真的太有趣了! 這個地景公園,經過市府完整的規劃與整修,出現了「玉池」 「月球公園」「登月步道」「月池」「弦月觀景台」「天梯」「惡 地步道」「後山老井(溢洪井)」與「嫦娥奔月絲路」等有趣的景

│惡地新形象│

點名稱,甚至還有地質解說資源中心。看到這裡,霎時忘記小時 候的種種不愉快,只想快點一探究竟。

│讚│嘆│奇│妙│創│造│ 根據地質解說中心的解說及自行搜尋的資料,月世界的地形之 所以如此奇特,是因為這裡主要由泥岩、砂岩、頁岩等構成青灰 岩、白堊土地形,含鹽質的泥岩本身顆粒細小,且膠結性十分疏 鬆,透水性低,因此遇雨水就變得十分軟滑,順坡向下流動。此 地有草山溪、岡林溪等切割地質鬆軟的地表,加上雨水經年累月 的沖刷,便形成大小蝕溝及光禿的山脊,地質面貌崎嶇又特殊。 加上高鹼性的白堊土不適合草木生長,只有刺竹能存活,灰白色 的地表看起來猶如荒漠。 至於為什麼叫「月世界」呢?因為這裡地表含有一種能發光的 礦物質,在月光照射下,隱約發出點點光芒,故得其名。經過詳 細的探索,我心中所謂的「惡地地形」也逐漸改變了形象,深深 感到上帝創造的神奇與豐富。 進入地景公園,首先看到的是「玉池」。這個池塘乃是人工開 挖的滯洪池,平時有蓄水的功能。我們造訪之際,由於已經好久 沒有下雨,因此玉池呈現幾乎乾涸的窘境。這天的天氣相當好, 豔陽高照之下,真的叫人有些吃不消。幸好,在玉池周圍,管理 單位已經改良了土質,種上了幾棵大樹,讓我們這些遊人得以在 樹蔭下稍解酷熱之苦。 女兒突而興奮地大叫:「有鵝,還有鴨子!」真的,玉池裡有 好些野生的鵝及鴨,或捕食,或游泳,看起來好不自在。在欄杆 外的樹蔭下,也有好些禽鳥在休息。女兒頓時被牠們深深吸引, 看得目不轉睛,說什麼也要和牠們一起玩,我們怕她一個不小心 穿越欄杆掉下去,她卻自得其樂地與這些動物們「聊天」。就這 樣,本來打算要上去其他步道及景點的計畫,通通取消了,因為 女兒和鵝、鴨子深情約會中。 好不容易繞了玉池一圈,大小姐也累了,加上已近正午時分, 太陽實在毒辣,上面的步道景點已經沒有大樹可以替我們遮蔭, 只好作罷。坐進車內,問她:「我們下次再來?」女兒點點頭,向 她的好朋友揮手道別:「我下次再來看你們喔!鴨子掰掰、鵝掰 掰。」我和太太不禁發出會心一笑。 結束了為時約兩個小時的「超迷你旅行」,女兒卻心滿意足, 在涼爽的冷氣中滿足地睡著了。看著她睡覺的模樣,我也無比滿 足。月世界已經從我心中「非好感」景點名單第一名刪除,登上 好感名單了!

莊韻彬

帶 我 去 月 世 界 24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台 文世界

戀戀府城

推薦《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臺語詩》

佮 退休 金錢 洪南吉

火金水

年初其中 1 項 -chiâⁿ khang-khòe 是 leh tàu 舞作者授權、聯絡,最近總算出 版,lán 心肝頭 mā khah 輕鬆。 看內容、封面、排版、編輯、導讀, 有影目前出版 ê 台語冊無幾本 ē 比-chit。Chit 句話  是 ka-tī leh nauh,nā 是 平素有 leh 讀台語冊 ê 人 thèng-hó 比較。 Chit 本冊有 3 ê 意義。一--來,是官方 出版。自 2012 年台南市政府辦《臺江臺 語文學季刊》kàu taⁿ 出總共有 27 期, che 是台灣台南官方出錢出版 ê 雜誌。Ā nā chit 本《臺南青少年文學讀本──臺 語詩》算是第二刊物,有歷史意義。 二--來,重視地方文學,地方文人延 續早前 ê 鹽份地帶詩人 ê 血脈 (鹽分地 帶文學雜誌有 cht-su̍t-su̍t-á 台語)。 三--來,針對國中小學生所選出來 ê 詩文,推 sak 台語文學教育。Che mā ǹgbāng lán ê 台語正規教育 ē-tàng 進行, 是 koh leh 做人 ê sin-pū-á。 施俊州博士 tī 序言內底有針對台華 2 種語言語法精差 tiám-tuh--cht-ē,koh késoeh 文本內是 án-chóaⁿ 使用羅漢文體, 總講一句,維護「台語格」。Che kap 有 人捌提出「回歸台灣文學的面腔」ê 想 法 phàng ē-tàng kap 做伙,koh-khah 實際 討論「血,肉、骨、髓」, 是 kan-taⁿ leh 講「皮」niâ。 文字標準化猶原是 lán ài 追求 ê 目標, 目前市面上是以全漢字為主,che 誠大 ê 原因是 lán ê 教育 kap 觀念。總講一句, 看羅馬字無目地。Khah 奇怪 ê 是 hiah 主 張全漢 ê 人 soah 無欲照教育部推行 ê 漢 字 leh kiâⁿ,koh 免論 ka-tī 敢看有羅馬

字,承認羅馬字 ê 好處。 筆者雖是漢羅主張,mā 認同任何一 種寫法,強調 ê 是羅馬字 ê 基本素養, 認捌聲調變化是 ài 有--ê。Che tī lán 欠缺 母語 ê 環境之下,獨獨 óa 靠漢字 beh 復 振母語是真 oh。所致,chit 本官方出資 漢羅詩選 koh 有一个 tuh 破現代漢字權 霸 ê 屈勢。在 lán 想,tiāⁿ-tio̍h 有 chiâⁿ chē 人 ē 氣 phut-phut。 Lán 簡單看幾个例:李敏勇〈點燃生 命之光──專訪詩人李敏勇〉(2 0 0 5 年),「我一直想用台語寫寫看,我有很 多詩從華語翻成台語,但是我都是用漢 字台語而沒辦法使用漢羅……。對我來 講,使用漢字台語會遇到很多困難,找不 到我所要的字時,就必須調整講法,我 很不喜歡用借音字,借來的那個字本身 有它的含意,我們在讀的時候,會被它 本來的意思拉走。」 李敏勇 tī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 會演講(2013 年):「我習慣用漢字台 文書寫。相對羅馬字是外來的,漢字無 完全是外來的。……漢字的台文佇語音 方面的侷限造成羅馬字運用佇通行台語 的現象。」 李敏勇 tī 《台文戰線第 33 集》(2014

年)有評語鄭雅怡詩作〈秋色〉漢羅書 寫,「閱讀者必須用開放、寬容的心來面 對。這是發展中台語詩,台語文學的狀 況。欲安怎演變?是另外的問題。」 K o h 看有名詩人評論家張德本詩集 《綠樹發滿潔白的語詞》(2016 年)ê 序,「推廣台文書寫,有人常在強調『正 pān』(正確典範)ê 台語。這是非常外 行的觀念。」「漢字和羅馬字攏是殖民的 外來文字。」 Che 敢袂說明目前羅馬字 hō͘ 濟濟有 知名度 ê 作家放 sat?甚至有意無意暗 示羅馬字 tī 文學獎 ê 審查 ē 有無公平 ê 對待?林央敏:「因為他們寫錯漢字錯 別字多會被扣分,但以注音當做文字的 作品充斥小學低年級式的作文(注音代 字)方式反而被允許。」〈對臺灣文學 獎的觀察與建議〉《台灣文學館通訊-58 期》(2018 年)。 Lán 看 chiah ê 言論,敢袂煩惱台語 ê 未來?漢字沙文本位 am-khàm 羅馬字 ê 工具性現 tú 現。何況,羅馬字 ê 使用 tī 台南有真飽 tīⁿ ê 歷史價值 mā lóng 無 khah choa̍h。 雖 bóng 施博士 tī 主編序無講明語際 權力發展過程(tī 伊 ê 博論有 khah 開 破、分析 lán 台語(所有母語)人 ê 困 境),lán 的確看 lán ê 教育 mā 知。Hiauhēng ê 是殖民語言 ê 霸權 iû-goân khiā tī lán ê 頭殼頂,中毒 sioⁿ 深。 Lán nā 無細膩接受 in 奸詐 ê 安排,看 無清 siáu-kúi-á 殼背後 ê 真面目,bē-su in leh「施恩」hō͘ lán,lán leh「kăng pun」, 叫是 leh 救「台語」,khêng-st 是 leh tàu chng-thāⁿ 人 ê hiau-pai niâ。你 kan-taⁿ 是 in 假正義轉型 ê 棋 jí-á niâ。 落尾,真歡喜有 chit 款 ê 編輯水準, 無 tàng chhōe ah。冊出 ah,無我 ê tī-tāi ah soah 感覺心憂憂。少人知 ê 心悶。

1. 積聚老本 退休生活重財務,退休金額無寬裕, 在職老本著積聚,退休經濟免掛慮。

2. 退休老本 退休經濟欲安穩,在職勤儉積老本, 領退休金守老本,退休節儉用老本。

3. 老本儉用 在職無嫌真繁忙,需要老本存銀行, 退休做錢 ê 主人,儉用 kiâⁿ 完一世人。

4. 金銀財寶 前腦想金、後腦銀,一直想到頭殼暈, 前腦想財、後腦寶,一直想到身體倒。

5. 老人金錢 呣通看錢 siuⁿ 過重,貪財萬惡 ê 羅網, 勤儉致富照起工,人生結束雙手空。

6. 金錢旅行 使用金錢非萬能,總是無錢萬不能, 退休時間有清閒,khai 費金錢去旅行。

7. 趁錢享受 在職趁錢真繁忙,退休享受大厝房, 呣通大錢寄銀行,離開世間放互人。

8. 金錢奴隸 在職勤儉 teh 圖謀,呣通成做守財奴, 人 ê 生命是有數,khai 錢享受空金庫。

9. 退休盡享 臨終雙腳若合齊,全部財產別人 ê , 暗藏分產 ê 立契,退休盡享 khai 銀幣。

10. 養老防兒 養兒防老舊觀念,養老防兒新見解, 保守老本無缺欠,財產無互子兒占。

那 teh 褪色 ê 【台灣俗語話】 李南衡

一碗湯

Sì-phiat cht-óaⁿ thng

會記得作囝仔 ê 時陣,定定聽老人 講,上好 ê 庚頓(keⁿ-tǹg,早前 ê 台灣 人講三餐飲食)是「四 一碗湯(s ì phiat cht-óaⁿ thng)」。一碗湯我知影, 我問講四 是啥物?老人解說講:「四 tio̍ h 是四盤菜。」盤仔是按怎會叫作 「 仔」(phiat-á)咧?Chit 字「 」連 華語字典 to̍ h chhōe 無,可見  是華人 原本有 ê 用辭。我學印尼話、馬來話了 後,才知影原來英文字盤仔“plate”傳 到印尼、馬來了後,變音作“pelat”, koh 再經過早前去南洋討趁 ê 華人帶轉

福建、廣東,發音變成“phiat-á”。Chit 字上早出現佇麥嘉湖(J. MacGrowan) 編著、1883 年廈門出版 ê《英廈辭典》 (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of the Amoy Dialect ),伊佇英文字“plate”註 明:phiat, small plate.(廈門話發音作 phiat,意思是細 ê 盤。)甘為霖牧師編 著、1931 年佇台灣出版 ê《廈門音新字 典》(一般講 ê《甘字典》),註明: 仔,phiat-á 碟子,盤子。量詞,一 菜。 “phiat-á”合音讀起來成作“phia-lá”, 比“phiat”khah sêng 印尼馬來原音。

大漢了後才知影 chit 句「四 一碗 湯」是 ùi《千金譜》內底 the̍h 出來 ê,原 文是「三餐五味,四 一碗湯。」《千 金譜》作者不明,大約是 tī 清道光年間 (1821~1850年)出版 ê。早前散赤囝仔 無可能去讀冊,細漢 tio̍ h 去各行各業學 師仔工,用小小錢買一本千外字、薄薄 ê《千金譜》,歇睏時 kah 店裡抑是工場 ê 長輩 bat 字學讀。內容攏是民間生活、 日常用品,ùi 農村種作到各行各業,生 理買賣 ê 用語 kah 紀錄,內底有真濟趣 味押韻 ê 雅言俗語,好唸好記。讀一下 熟,學會曉記數 kah 寫簡單 ê 批信。Chit 本《千金譜》早前 -nā 佇福建廣東沿海 地區真時行,mā 流傳到台灣來。致使百 外年以前 ê 台灣人,加減攏有讀過。 反對軍公教年金改革真出力 ê 全國 公務員協會理事長李來希,不滿退休金

hông 刣一寡掉,發起「節衣縮食」(意 思是儉腸凹肚 khiām-tn̂g neh-tō͘)運動, 為 tio̍h beh 證明家己真節省,7 月 15 佇 伊 ê 面冊 po 出四盤菜一碗湯 ê 相片:一 盤煎三文魚、一盤冰糖紅燒排骨、一盤 干貝炒菜花、一盤青炒蕹菜,koh 一碗 昨暗食 chhun ê 菜頭魚丸湯。 好佳哉《千金譜》作者不明,若無伊 看 tio̍h 李來希 chit 位儉腸凹肚了後 ê 台 灣公務員,猶有法度食 chiah 呢豐沛 ê 「四 一碗湯」, 知 beh 哭偌大聲,怨 歎伊生 -tio̍h 時代。相信伊 mā beh 請教 李來希,年金改革進前, 知食啥物好 料 ê mā 公布 hō͘ 人知,《千金譜》再版 ê 時,一定會 kā chit 句「四 一碗湯」刣 掉,kā 李來希平時所食 ê 菜色寫入去。 此後 tio̍h 無人會 koh 講啥物「四 一碗 湯」chit 句台灣俗語話。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25


廣 告 看 版

太陽能發電 免費諮詢

精緻 高雅 獨特

屋頂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諮詢、

獎勵 紀念 禮品

安裝、維修保養、買賣、屋頂

團購 客製 來洽

讀經架

出租介紹。 歡迎主內弟兄姐妹、教會團體

(面板可刻經文或勵志字句等)

http://www.ez-life99.com

工商 ‧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新村 1-20 號(往溪頭路口) 電話:049-2653205 e-mail:puyuan_art@hotmail.com

來電。讓我們一起來為地球盡

04-22420716 0906124777

一份心力! 請洽 黃弟兄 0932-726487

禮儀 ‧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 願你的國度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 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所欠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 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 阿們

海鮮宴會館 (06) 391-1499

天使心手作早午餐店 愛與分享是天使心最大的初衷 透過製作出的美食能傳遞 愛與溫暖在每個人的身上 努力回饋社會用美食讓愛散播 在每個角落 △可預約訂位 / 可提供會議及聚餐 的空間 △營業時間:10:00 ~ 17:00 △預約電話:(08) 7210083 △地址 : 屏東市民生東路 19 號 ( 民生家商隔壁 ) △公休日 : 週二

售 農地 流奶與蜜之地 主內姐妹割讓 東部花蓮市農地 近花蓮火車站 801 坪 每坪開 1.5 萬

0938-258251 李小姐

佳 音 搬家 愛家精緻搬家 佳音報佳音,讓你搬家不再 是惡夢一場,提供最專業的 服務,專門搬家、大型廢棄 物 處 理, 不 分 區 域 全 台 回 程、個人家庭、公司等。 02-2262-5555、02-2673-1170 0939-435757 宜蘭羅東 03-3772345 桃竹苗 0960-110355、0939-046535 林弟兄

大小搬家、 公司遷移、 免費估價、不分遠近,以 愛心、誠信、正直、良善 的精神來服事主的子民。 總公司 0800-271777

大台北 (02) 22701010 桃竹苗 (03) 4614444 0911-894400 馬來尤贛弟兄

耶利米 室內設計 用有限的經費 創造無限空間 § 教會設計 § 住宅設計 § 商業空間 E-mail:shengenshengen1977@gmail.com

§ 辦公空間

§ 建築外觀

§ 舊屋換新 § 免費諮詢 專線:0930262653、(02) 23111178 林弟兄

歡迎刊登 本報廣告 支持文字事工

每週五上午截稿

◆北部 梁小姐 Tel / 02-23672067#24 Fax / 02-23638084 ◆南部 客服同工 Tel / 06-2356277 轉 134‧152 Fax / 06-2378882

◆廣告信箱 ad@pctpress.org

儀服務 葬 安 【承辦】

中西壽具、靈車、式場佈置 用品供應、廿四小時服務

中部地區專辦基督徒葬儀服務中心 負責人:陳禮胤 弟兄 陳智晟 弟兄

電話:( 04 ) 2406-0317 ( 代表號 ) 傳真:( 04 ) 2407-0674

財團法人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中市十字園 埔 里 園 區 申請入園及收費方式

永久維護管理費:2 萬元 櫃位使用權金:( 台中中會 ) 3 萬元 ( 其他地區中會 ) 5 萬元

本宗傳道人及配偶或家境清寒憑牧師證明經管委會同意免收櫃位費 夫婦有一方蒙主恩召,得同時申請。

埔里園區園址:南投縣埔里鎮鯉魚路 1-3 號 園區電話:049-2420229 台中辦事處: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59 號 台中民族路長老教會 服 務 電 話:0918-757970 / 04-22227683 *104 ( 董誠俊幹事 ) 中部唯一純粹基督徒納骨堂 / 專人管理維護 / 申請洽董幹事

26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姊 姊 俐 以 用台語說故事 時間:2018年11月3日 禮拜六上午10:45-11:15 對象:歡迎父母帶學齡前的兒童來聽故事 地點: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門市2樓親子區


花蓮信義長老教會

誠徵 社區幹事

誠徵行政事工幹事

1、社工相關系所畢業。 2、對老人關懷事工有熱忱。 3、對觀光導覽有興趣。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屏東中會復興教會

( 與本會聯絡之個資訊息,本會必當加以保密。)

台灣教會公報社

誠徵 書房同工 有服務熱忱、喜歡與人接觸, 細心且能獨當一面者。 ■請於 11 月 30 日前備履歷、自傳,email: wen@pctpress.org 營業部經理收。 ■工作地點:台北、台中、台南、高雄 合則約談(可年後上班)

得獎名單 今年為台灣教會公報社設立 134 週年,公報社

於七月週年慶期間舉辦【手抄白話字.主 ê 話刻 心內】活動,感謝各地兄姊不分老少熱烈參與, 活動圓滿結束,以下為得獎名單,並將於《教會 公報》3480 期藝文版刊登優選作品與讀者朋友 分享。

得獎名單 ‧

●懇請將詳細資料 ( 經歷、事工異象、恩賜 ) 郵寄:90092 屏東市龍華路 19 號 ( 復興教會 ) 聘牧小組聯絡人:蔡坤雄長老 ( 手機 0910841619)

10 月 30 日前請將個人 履歷和文字作品寄至 thyoung@ntu.edu.tw 信箱

■聚珍獎 10 名 顏貴美(台中蒙恩教會)、鄭寶春(台南灣裡教會) 郭金和(高雄海安教會)、王春富(台南溪美教會) 張謙慧(台南溪美教會)、方慧鎔(台南溪美教會) 徐福生(台南溪美教會)、林啟祥(台南溪美教會) 劉森吉(台中篤行教會)、許美雪 (屏東竹仔腳教會) * 恭喜獲得聚珍文創禮品組(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帆布袋 、筆袋、L 夾、鉛筆,價值 590 元)

■優選 3 名 吳旭驊(台南溪美教會)、徐福生(台南溪美教會) 夏文祥(台南富強教會)

馬偕紀念醫院 誠徵淡水院區關懷師 ●工作內容:病人靈性照顧、員工生活關懷、宣教事工規劃、美 德教育推展、成長團體帶領、禮拜活動支援、教學研究事工、 行政個案管理。 ●本宗神學院相關科系畢業 ●特殊資格條件: 1. 具備基本諮商技巧及能力。2. 具團體活動企劃設計能力及活 動帶領技巧。3. 具備電腦基本操作及文書軟體應用能力(如 Word、PowerPoint、Excel 等)。4. 受過 CPE 訓練尤佳(請 檢附受訓證明文件) ●詳情請上馬偕紀念醫院網站 http://www.mmh.org.tw 進「人 事招募」專區

* 恭喜獲得一幅大型白話字主禱文木雕掛飾(價值 4620 元) 及公報社書房圖書禮券 1000 元

■白話字木雕買小送大抽獎活動 1 名 張雨樂(台中杏林教會) * 恭喜獲得一幅大型白話字主禱文木雕掛飾(價值 4620 元)

彰基醫療體系聯合招募 台東馬偕醫院 誠徵主治醫師 1. 皮膚科、急診醫學科、牙科、眼科、神經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 科、胃腸肝膽科、心臟內科、胸腔內科、感染科、胸腔外科、心臟 外科。2. 院牧部關懷師 3. 檢驗科醫檢師 ( 具細胞醫檢師合格證書) 4. 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5. 麻醉科麻醉技師 應徵方式:請至本院網站 ( 人才招募 A4 紙橫印 ) 自行下載應徵申 請表填妥並貼上照片 ( 二吋脫帽 ) 連同畢業證書影本、身份證正反 面影本寄至 地址:台東市長沙街 303 巷 1 號 人事組 應徵主治醫師請寄給:秘書文書課楊小姐收 電話:(089) 310150 轉 203

新竹 馬偕醫院 誠徵 【主治醫師】婦產科、急診醫學科、小兒科、牙科、胸腔內科、 眼科、胃腸肝膽內科、麻醉科、腎臟內科、皮膚科、一般外科、 小兒外科、心臟外科、神經外科、外傷科、神經內科、整形外科、 耳鼻喉科、感染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家醫科【住院醫師】 內科部、小兒科部【醫技人員】醫檢科醫檢師、生檢科技術員、 睡眠中心睡眠技師 ( 具醫檢師證書 )【護理人員】門診、各科病房、 加護病房、手術室、急診【專科護理人員】外科、內科、手術室、 婦產科、兒科【行政人員】程式設計師、醫事課管理師、社服課 社工師、護理部服務員、病房助理護理員 【應徵方式】Mail:k528@mmh.org.tw 郵寄: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690 號 新竹馬偕人資課陳小姐收

馬偕醫院招標公告 ●台北院區福音樓前後棟空調控制系統更新工程

107 年 10 月 16 日至 107 年 10 月 25 日止請於辦公時間內 至台北院區出納課領圖。 107年10月29日下午四時前,標單封妥親送台北院區出納課, 逾期恕不受理。 ●台北院區平安樓空調主機冷卻水塔更新工程 107 年 10 月 17 日至 10 月 23 日止於辦公時間內至台北院區 出納課領圖。 107年10月31日下午四時前,標單封妥親送台北院區出納課, 逾期恕不受理。

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暨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胸腔內科、心臟血管內科、腎臟內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老人醫學科、神經醫學部 ( 中風中心 )、心臟血 管外科、重建整形暨手外科、外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麻醉部、兒童神經科、兒童急診科、兒童感染科、兒童胃腸肝膽科、 兒童牙科、皮膚部、檢驗醫學部、健康檢查科、補綴牙科、家庭醫學科、安寧緩和療護科、復健醫學科 【住院醫師】: R1 內科部、口腔顎面外科、神經醫學部、影像醫學部、R2 兒科部、婦產部、神經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 R3 外科部、婦產部、R4 感染科、胸腔內科、腎臟內科、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內科部重症醫學科、婦產部、職業醫學科、 R5 生殖醫學中心、婦女泌尿暨骨盆重建科、外科部重症醫學科 [ 需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 【護理人員】:護理部-護理人員、血液透析室-護理師 【醫事人員】:藥學部-藥師、檢驗醫學部-醫事檢驗師、外科部-醫事放射師 (hybrid)( 須具備 Angiography 相關工作經 驗、若具 CT 相關工作經驗者佳 )、中醫藥局-藥師、定期藥師、腫瘤物理技術部-定期劑量師、定期腫瘤治療技術師、復 健物理治療組-定期物理治療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 護理部-準專科護理師 ( 胸腔內科、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 ( 心臟移植 )、耳鼻喉暨頭頸部、兒科部、 復健醫學科 )( 無專科護理師執照可,預計 2019 年開訓 )、護理部-定期技術員 ( 抽血隊 )、麻醉技術部-麻醉護理師、外科 部-外科技術師 ( 外科助手 )( 手術專責護理師 )( 須具備護理師執照 )、牙科門診組-護理人員、放射線科護理單位-生理檢 查技術師、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氣喘衛教個案管理師、復健醫學科-定期個案管理師 (PAC)、健康檢查中心-定期半職護 理人員 【一般人員】:護理部-定期助理員、定期護理助理師、切膚之愛基金會-個案管理師、定期居家服務督導員、照顧服務員 ( 失 智症日照中心 )、定期社工師 ( 自立生活中心;家庭照顧者計畫 )、定期駕駛員、院牧部-牧師、定期關懷師、復健醫學科- 定期個案管理師、中醫部-定期個案管理師、健康檢查中心-定期半職工讀生、計畫代號:92483 -定期研究助理、派駐 中國大陸中高階主管 ( 醫院相關領域人才均可 )、諮詢顧問 ( 工作地點:上海 )、資訊部-資訊分析師、醫院安全暨醫療品質 中心-護理師、臨床技能訓練中心-管理師、住院收費組-事務員、門診收費組-事務員、警衛組-駐衛警察、環境衛生課 -環衛員、營養部-定期廚師助理員、政府專案 --91038/ 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計畫-專案專責護理師 【代招人員】:代招 南基醫院- ( 準 ) 專科護理師、代招 漢銘醫院-語言治療師、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福 利社-定期月薪陳列人員、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彰基幼兒園-教保員、代招 彰化基督教醫 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設彰化縣私立彰基幼兒園-廚務助理兼任環衛人員、代招 彰化縣私立彰化基督教醫院職工福利委員會附 設托嬰中心-托育人員 【代招住院醫師】: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1&R3、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外科 R3 ----------------------------------------------------------------------------------------------------------------------------------------------------------------------------------------漢銘醫院 【護理人員】護理部-儲備主管【副護理長、護理長 ( 婦兒科病房 )】、護理人員-內外科病房、加護病房、門診護理組- 護理人員、定期半職護理人員 ( 時薪 )、專科護理師-內科、婦產科、中醫個管師 【其他職類護理人員】護理部-感控護理師 【醫事人員】藥劑課-藥師、復健技術課-語言治療師 【一般人員】護理部-病房助理員 ( 傳送人員 )、護理部-照顧服務員 ----------------------------------------------------------------------------------------------------------------------------------------------------------------------------------------應徵方式 : 其他彰基體系分院詳細招募訊息,請見彰化基督教醫院全球醫療資訊網 (http://www.cch.org.tw/)/ 人員招募 / 職 務訊息 ( 報考醫師職缺,需具備推薦函並填寫醫師工作申請表下載網頁。) 院區 電話 總院 04-7238595 分機 8344 漢銘醫院 04-7113456 分機 8622 台灣教會公報 2018年10月22日~10月28日/3478期

研討會 ‧

本會誠聘牧師 請各教會牧長關心代禱推薦

手抄白話字活動

徵婚 ‧

聘牧啟事

文字網路福音 事工幹事一名

台北東門教會 誠徵

求才 ‧

●意者請將履歷寄至本會(再以電話通 知面試) ●地址:805 高雄市旗津區廟前路 13 號 ●電話:07-5711571 洽余一峯牧師 ● E-mail:kiau_church@yahoo.com.tw

1. 高中職以上或神學院相關科 系畢 2. 工作期待:有服事熱忱、平 易近人,負責教會電腦行政 文書處理及社區事工等 ◎意者請備履歷自傳(牧者推 薦更佳) 花蓮市信義街 30 號 (03)8353135 (03)8353505 M a i l:h s i n y i1950@ g m a i l . c o m

聘牧

女,67 年 次,162 公 分, 留 美 碩 士, 未 婚, 基 督 徒, 甜 美 健 康、 才德兼具。誠徵適配的 優 秀 男 士 約 60-69 年 次,歡迎介紹。請來電 0952013451 或 Email: pochens@gmail.com

高雄中會旗後教會

廣 告 看 版

徵 婚

27


廣 告 看 版 廣告洽詢/ 、 02-2367-2067#24

全新機種熱銷登場

廣告傳真/ 06-2356-277#152#134

雙頻道液晶顯示無線麥克風 -超大LCD顯示幕

嘉友擁有四十八年的無線研發與製造經驗,不僅能提供最好的品質, 還能提供最先進的功能及最便宜的價格,更是教會各種活動的得力助 手。

-麥克風電量監控

可使用最多6支無線 麥克風兩支有線麥克風

-雙調諧自動選訊 -IrDA雙向對頻功能

APEX PRO

可收納4支麥克風與 電源供應器

All-in-One無線行動擴音機

上:SDR-6120 IrDA 下:SDR-5900 IrDA

- 250W雙音路喇叭 - 10吋喇叭、1吋高音喇叭

NDR-3900

10+1吋

- 可內建藍牙4.0接收器

雙頻道液晶顯示無線麥克風 兩段式伸縮拉把

及MP3錄放音接收器

-超大LCD顯示幕

NDR-3100/NDR-3120 雙頻道/單頻道無線麥克風

-程式控制自動選訊

-IR自動對頻

- 簡易DIY替換電池 - 可同時外接250W主動式喇叭 及被動式喇叭 - 掀蓋式超大收納空間 - 醫療用等級4吋避震TPR輪

可外接被動式喇叭 並調整音量

NDR-3900

上:NDR-3100 下:NDR-3120

醫療用等級4吋避震TPR輪

服務電話 : 台北 02-27415741

廣告 02-2363-8084‧06-2378-882 / MAIL

ad@pctpress.org

28

SDR-5900 IrDA / SDR-6120 IrDA

台灣教會公報 2018 年 10 月 22 日~ 10 月 28 日/ 3478 期

嘉義 05-2779002

嘉友電子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