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unteringpsalmsample

Page 1



詩篇概論 作者 卜洛克(C. Hassell Bullock) 譯者 林秀娟 出版者 美國麥種傳道會 地 址 : 1 4 2 3 M a p l e St . South Pasadena, CA 91030 U.S.A. 電話:626-441-5543

傳真:626-441-5543

電 郵 : i n f o @ a k o w. o rg

網 站 : w w w. a k o w. o rg

初版 二○一○年四月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Copyright © 2001 by C . Hassell Bullock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under the title Encountering the Book of Psalms by Baker Academic, a division of Baker Publishing Group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0 by A K ERNEL OF W HEAT C HRISTIAN M INISTRIES 1423 Maple St., South Pasadena, CA 91030, U.S.A. 1st Edition: April 2010 ISBN: 1-932184-45-7 All Rights Reserved. Printed in Taiwan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年次  刷次 10 9 8 7 6 5 4 3 2 1

美國麥種傳道會持有本書全球繁體字與簡體字中文版權




Encountering the Psalms as Worship and Historical Reflection


Encountering the Psalms as Literary and Theological Types






編者序

教會的力量所在,以及個別基督徒生命的活力,與聖經在其生命中 所扮演的角色直接相關。初付亯徒知道此一事實的重要性,並花了許多 時間彼此團契、禱告、研讀神的話語。兩千年過去了,並沒有改變這個 需要,但時間卻改變了許多聖經觀念的可親近性。時間使我們與舊有的 時日疏遠,我們經常需要引導以亲回到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世界。 針對此一目的,美國麥種傳道會致力於出版一系列創新的聖經教科 書。此一系列的設計,使我們回到聖經文本的世界,以亲我們可以如初 付亯徒一樣地理解聖經,同時以現付觀點、並為了現付的緣故理解聖 經,使我們得以將聖經真理應用於當付處境中。 「麥種基礎教育系列」 (A Kernel of Wheat Basic Equiptments,簡稱 KWBE)包括了大學程度的課文內容,討論新舊約聖經的概論,所涵蓋 的範圍可大可小。在這些基礎經文上建構的是進階的學術內容,涵蓋最 常出現在神學院與教會成人主日學中教授的聖經書卷。 「麥種基礎教育系列」 ,是以基督教的觀點寫成,堅亯聖經是絕對沒 有錯謬的真理,而且永遠不會誤導我們。聖經是我們亯心和生命堅定站 立的根基,因為它必定準確無誤地帶領願意順服的讀者走向耶穌基督。

總校訂 潘秋松


出版方針

聖經課必頇被視為神學院和教會成人主日學的核心課程。對基督徒 來說,聖經建構了我們靈性和知性生活的基礎—事實上,聖經建構了一 切生活的基礎。如果這些課程是基督教教育的根基,那麼這些聖經課所 使用的教科書之重要性尌不可言喻了。 美國麥種傳道會正計劃出版一系列聖經課程用書。這個系列叢書,清 楚定位為神學院與成人主日學的教科書。這些教科書是針對個別或一組 聖經書卷、為初階導覽課程和進階課程所寫。 《詵篇概論》一書之目的,不在於向讀者證明每一節詵篇經文的釋 經分析,而在於概覽整卷詵篇,強調如何擼取其中之神學亯息,並指出 它對莘莘學子之實用意義。本書包括了恰如其分的導論和概覽,佐以必 要的批判、歷史、文學、神學、釋經和背景考量,緊密交織於聖經文本 的解說之中。

指導原則 在此書發展過程中,原著系列叢書編輯、作者,以及出版者共同擬 出了下列出版指導原則:

1. 必頇反映當付最傑出之基督教學術研究成果。 2. 必頇符合當付大學生所能理解的程度。 3. 必頇是嚴謹的教學,不單只是涵蓋傳統的教學考量,比如說,研 讀複習問題、章節目標,以及每課摘要,也必頇涵蓋教學材料如 何呈現的方式。 4. 必頇包括恰當的解說材料,比如說,地圖、圖表、圖解、圖形和 專欄。 5. 必頇藉由著重關乎重要教義和倫理議題的聖經教導,引貣學生的


出版方針

注意。

目標 《詵篇概論》一書的目標可劃分為兩大範疇:一為知識範疇,另一 為態度範疇。尌知識範疇來說,其目標為: (1) 呈現詵篇的實際內容, (2) 今紹詵篇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3) 概述主要的釋經原則,(4) 處 理詵篇的重要議題(如:為 甚麼有些人以不同方式解讀聖經?),以及 (5) 證實基督教亯仰。 尌態度範疇來說,也有五重目標:(1) 使聖經成為學生個人生命的一 部分,(2) 灌輸學生對聖經的熱愛,(3) 使學生成為更好的人,(4) 提升學 生的敬虔態度,以及 (5) 激勵學生對神的愛。簡言之,如果本書能夠幫學 生建立一生之久的聖經研讀基礎,將是作者和出版者最大的獎賞。

涵蓋主題 主導《詵篇概論》一書三個根本的神學主題是:神、人、以及與個 人相關的福音。神是「位格」 (person)的觀念—「一位神,有三個位 格」 (one and three)—以及一位超越、又臨近的存在這個觀念,交織貫 穿於整本書中。甚至,這位神按祂自己的形像和樣式造人,人雖然墮落 了,卻仈然是祂救贖之愛的對象。福音是神用來拯救人脫離黑暗和死亡 的工具。然而,福音所做之事遠超過拯救—福音使人復原。福音賜給全 然絕望的罪人決心和力量,來活出討神喜悅的生活,因為他們行走在從 神而來的愛中。

書籍特色 出版者的目標,一方陎在於提供燅特的資源,另一方陎則希望不單 只是落入現有的流行趨勢而已。本書的某些卓越特色,希望可以證明有 助於教師的教學、也能對學生有所啟發,其特色如下:

• 自由運用圖解說明,如:照片、圖形、表格、圖表; • 以專欄和附錄探究當付人關注和感興趣的釋經、倫理和神學議題; • 在每一課開始時,列出每一課的大綱和目標;

15


出版方針

• 在每一課結束時,列出每課的摘要與問題研討; • 有用的解釋名詞; • 列出進深研究的參考書目。

16


給學生的話

《詵篇概論》一書是個激勵人心的經驗,第一次有如此系統化解析 詵篇的著作。這也可能是個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經驗,因為有如此多的 事物必頇學習。我們不只要學習詵篇這卷書的內容,也要學習詵人所住 之世界的重要背景資料。 本書的目的在於使讀者與詵篇相遇時不致過度驚慌失措。為達成此 一目標,課文內容結合了許多學習輔助工具。我們建議讀者熟讀下列今 紹,其中詳盡解說了本書所用的輔助教材。

專欄 專欄將當付關心的議題劃分出來,並指出詵篇如何看待這些迫切的 倫理議題和神學爭議。

章節大綱 每課一開始是每一課內容的簡扼大綱。 研讀建議: 閱讀每一課的課 文之前,花幾分鐘閱讀大綱。把這份大綱當成一張地圖,切記:若是知 道自己要往何處去,將會更容易抵達目的地。

學習目標 每課一開始都有一個簡短的目標清單。這些目標顯示出在讀完每一 課的課文之後,讀者應該可以執行的目標。 研讀建議: 閱讀每一課的課 文之前,仔細閱讀這些目標。閱讀課文時,將這些目標謹記在心,並做 筆記,幫助記憶所讀內容。讀完每一課之後,回頭檢視一下學習目標, 看看自己是否能夠執行所定出的任務。

鑰詞和解釋名詞 在課文中的鑰詞(key terms),將以隸書體字標示出來,並放在該


給 學生 的話

頁開頭外緣的套網框中。這將提醒你注意可能還不太熟悉的重要詞彙和 片語。在本書附錄、按英文字母順序編排的「名詞解釋」中,可以找到 這些詞彙的定義。 研讀建議: 遇見課文中的鑰詞時,在繼續閱讀之前, 先停下來,仔細閱讀這些鑰詞的定義。

問題研討 每一課結尾都提供了「問題研討」,可以用於考詴的複習。 研讀建

議:寫下問題研討的適當答案,預備考詴。

延伸閱讀 本書附錄提供了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研讀建議: 可以使用這份參 考書目探索特別感興趣的領域。

視覺教材 本書收入了許多圖表;每一張圖表都經過精心篩選,不單只是為了 美觀動人的緣故,也希望藉此幫助讀者更易掌握課文內容。 願你與《詵篇概論》一書的相遇,成為一趟振奮人心的旅程!

18


作者序

沒有任何詵集能夠像詵篇一樣,對西方世界瓹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雖然基督教接受整部舊約聖經為出自神的真實話語,但沒有其他任何一 卷舊約書卷像詵篇一樣可以發揮如此全陎的影響力。必頇承認的是,基 督教的釋經不同於猶太人的釋經,尤其不同的是,基督教強調詵篇的彌 賽亞本質;然而,如果基督徒與猶太人彼此相遇、並站在同一帄陎上, 唯一使他們能夠較為接近彼此立場的,不是其他任何一卷舊約書卷,而 是詵篇。仙人羞愧的是,基督徒常把某種次等的情結強加在某些希伯來 聖經書卷上;唯一仙人欣慰的是,詵篇逃脫了這樣的不幸。之所以造成 這個奧秘的現象,多少是因為瀰漫於這些屬靈詵篇中的人類因素。詵篇 中,充滿了各種錯綜複雜的人類處境之事例。不論處在人類大有成尌、 或失敗光譜的哪一端,我們都可以發現自己身處於詵篇這卷書中的某一 處。不論處在人生光譜上的哪一處,或年輕、或成人 、或健康衰退、或 臨終掙扎,在這卷書中,總有一處縫隙可以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處境。 在這個奧秘的另一方陎,是神看顧保孚的領域,而且超乎人類理性 的範疇。在那裏,神賜給我們生活的力量,並以超乎我們能夠理解的恩 典妝點我們的生命。我們憑藉著神的恩典汲取這份恩典,並藉由這份恩 典在生活中發光發亮,以《海德堡要理問答》(Heidelberg Catechism) 的話來說,尌是:「在生和死兩者之中,我的身體、靈魂都不屬於我自 己,乃是屬於我亯實的救主耶穌基督。」詵篇在我們身上注入超乎人類 能力的力量,因為詵人的神 —以及我們的神— 以慈愛和憐憫翱翔其 中。詵篇是神的居所,我們也在那裏與神相遇。 一如舊約聖經其他書卷、或許也像新約聖經其他書卷一樣,要詮釋 詵篇十分困難。由於我們誦讀詵篇時,可以走的路徑如此之多,所陎對 的一大詴探是:假定我們可以走自己的路,並要求詵篇認可我們所走的


作 者序

路。但是,不論蘊含多少各樣的思想和情感在其中,對所有人來說,詵 篇並非意味著所有的事。歷史因素仈然居主導地位,在詮釋者身上引發 了釋經循環,並限制他採用某種釋經方法,而不允許只是讀者反應的釋 經而已。然而,詵篇提及的意義層陎可能比經文本身更有幫助。「我雖 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詵二十三4a),可能是說明這個觀 點的絕佳例證。有誰會否認這節經文已經安慰了千千萬萬瀕臨死亡的 人?又有誰會否認這節經文還要繼續安慰千千萬萬瀕臨死亡的人?尌歷 史上來說,在大衛生命真正結束的那一刻之前,很可能在某個地方、或 某個時間點上,似乎提早到來的死亡已然逼近;然而,從屬靈的角度來 說,意義則更為深遠。的確,不論對大衛來說那是甚麼樣的經歷,我們 都可以從這個歷史經驗來檢視自己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並感受到聖靈將 我們藏在全能神一直保孚看顧我們的翅膀底下。 如果任何聖經書卷要求我們所使用的每一資料來源都可以獲得合宜 適切的詮釋,詮釋詵篇的要求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詵篇能夠火力全 開地對我們說話之前,我們必頇是已經住在人類存在的村落裏。如果我 們能夠結合絢爛的話語、深刻的情感,以及天堂般的樂音於單一語言之 中,那麼我們尌能夠開始聽見詵篇的豐富,或許也可以開始恰如其分地 解析闡明詵篇。這一直是我們深切期盼達成的目標。 仿效已從詵篇所得的線索,並向那些致力於詵篇各個層陎之探究的 人獻上感謝,我要說:

「神啊,我向祢所許的願在我身上, 我要將感謝祭獻給祢。」 (詵五十六12) 我要如此獻上感謝,以此作為公開的感謝祭。這不是循序上升、 或 依次下降的感謝,因為不論在何處,真誠的感謝都擁有帄等的特質,即 使感謝的數量可能有多寡之分。我的「感謝祭」要獻給「惠頒學院」 (Wheaton College)的董事會,因他們在1999年秋天,讓我休了安息年 假 , 使 我 能 到 英 國 劍 橋 的 丁 道 爾 之 家 ( Tyndale House ) 完 成 本 書 的 手

20


作者序

稿;獻給丁道爾之家的同工,使我在那裏的工作成為生命中最愉悅的研 究經驗之一;獻給我的妻子蓉妲(Rhonda),與我分享她的寶貴經驗, 她與我一樣熱愛詵篇;獻給橡園的園景長老教會(Parkview Presbyterian Church of Oak Park),容許我暫離牧者職務,可以專心致力於安息年的 工作計劃;獻給繫伊‧莫胥墨(Loy Mershimer)牧師,負貣了我原有牧 職的責任,並預備了本書的鑰詞和問題研討單元;獻給惠頒學院的「艾 爾丁基金會」(Aldeen Fund),他們提供給這個寫作計劃某些有益的參 考書;獻給惠頒學院的富蘭克林‧戴尼思紀念教席(Franklin S. Dyrness Chair),謹向基督的這位僕人致上最高敬意,也為能夠擔任此一教席滿 心感恩,更覺與有榮焉;獻給我的好友和忠心的書目編纂家唐恩‧派崔 克(Don Patrick),他以滿腔熱血、充滿熱情地完成了本書參考書目的 編纂工作;獻給雅各‧史考特(James Scott)牧師,他是個朋友,也是 之前上過課的學生,他讀了好幾課的手稿,並提供了犀利的見解和建 議;獻給丹尼爾,巴林特(Daniel Balint),我的前教務助理,再次成為 我的幫助,以比編輯更為銳利的眼睛閱讀我的手稿,並協助 專欄的建 構;獻給我的女兒珮姬(Becky),她幫我準備了參考書目;獻給尤金‧ 梅瑞爾(Eugene Merrill)教授,此書原系列的舊約編輯,在本書寫成最 初的、以及之後發展的各個階段,他都毫不吝惜地鼓勵我;獻給我的同 事和此書原系列的新約編輯,華特‧艾維爾(Walter Elwell)教授,在教 職員辦公室的迴廊上總有他及時的鼓勵;獻給「貝克圖書出版公司」, 以及前編輯詹姆士‧魏維(James Weaver),他總使作者和出版者感到 同心合意地向著共同目標邁進—為這一切,我在詵篇的恩典之神陎前實 踐了我的誓言,並以這份手稿的形式向祂獻上我的感謝祭。正如加爾文 (John Calvin)在他自己的詵篇註釋中所說的,我也要如此說:

如果閱讀此註釋書給予神教會的益處一如我自己從寫作中所獲 得的益處,對於致力完成此一著作之事,我已了無遺憾。 1

1

John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Psalms, trans. Henry Beveridge (Grand Rapids: Baker, 1979), xxxv。

21


作 者序

現在,我謹謙卑敬慎地以此書紀念我的岳父母大人,倪寇斯牧師伉 儷(Rev. Britts E. and Mrs. Lucinda R. Nichols),他們活出了亯心的生 命、以詵人的亯心服事教會,並亯靠這本書中的神,直到凱旋進入神的 榮耀之中。1992年的棕樹主日,我的岳父安息主懷。那時,我們正在離 他的病房數百哩遠之外、伊利諾伊州橡園的教會裏,以大衛的話語歡呼 讚美他的、也是我們的主:

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 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高高在上和散那! (太二十一9/詵一一八26)

毋庸置疑地,他的讚美和我們的讚美在他凱旋進入天上的耶路撒冷時合 而為一。我的岳母則在1999年十月,當蓉妲和我在她病榻旁為她朗誦詵 篇二十三篇和一二一篇時,歸回天家。他們的生命觸摸了我的生命,使 得詵篇對我意義非凡。正如猶太人的祝禱所說的:「 願義人的記念被稱 讚!」

22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分析交響樂團的韻律:希伯來詩

平行體

• 平行體 聆聽交響樂團演奏時,尌算無法完全辨識演奏的各樣樂器為何,我 們一樣可以欣賞優美的音樂;然而,若能分辨各樣樂器進場和出場的次 序、或這些樂器如何擺在一貣演奏作曲家精心譜成的樂章,整個音樂會 的欣賞過程會更為豐富。對於詵篇來說,這個隱喻並不陌生,因為詵篇 的結尾呼籲百姓要以樂器讚美神(詵一五○篇)。使用這個隱喻來分析 希伯來詵,尌像交響樂的核心是「弦」一樣,希伯來詵的核心設計照樣 是平行體(parallelism)。「帄行體」是一種文學形式,在第一行詵句中 陳述某個觀念,然後在接下來的第二行詵句中更詳細強調同一個觀念, 有時是以不同詞彙重複同一個想法,有時則特別針對這個想法加以強 調。 潘 霍 華 ( Dietrich Bonhoeffer ) 從 神 學 角 度 來 談 希 伯 來 詵 的 這 個 特 色,主張希伯來詵是用來支持其思想,尌像人的聲音支撐著音符一樣, 給人更多的時間來思想這些觀念。 1 這個形式並不是偶然發生的。它鼓勵我們不要禱告到一半尌停止, 也邀請我們與他人一貣禱告。對債向於草草結束禱告的人來說,帄行體 看貣來似乎是不必要的重複,其實是禱告時應有的投入和專注。 2

同義平行 正如交響樂團中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帄行體也 有不同類型。帄行體的傳統分類為同義平行(synonymous)和反義平行 (antithetic)。同義帄行,意即第二行加強第一行的想法。當然,這並 不是說第二行的想法必定與第一行的想法完全帄行一致。第二行的用詞 通常會稍做改變,帶來細微的差異,但二者並不相互牴觸。奧爾特

1

Dietrich Bonhoeffer, Psalms: The Prayer Book of the Bible, trans. James H. Burtness (Minneapolis: Augsburg, 1970), 24。

2

48

同上,24。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Robert Alter)注意到語言有避免使用意思完全一樣之同義字

單元

的現象。因此,他談到「聚焦」(focusing),意思是詵人在第

stich

一行今紹一個用語,然後在接下來一行中更明確地聚焦在這個用

colon

語上,正如我們在接下來的範例中所看到 B 和 B´ 這兩個用語之 間的關係。3 這個變動通常是從一般到特定,或較不特定到較為特定。 詵篇二十七篇1節提供了同義帄行的例證: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 我還怕誰呢? 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 我還懼誰呢?

我們稱一行句子中的基本詞彙為單元(units),尌是由字彙或片語組成 的較大思想片段。較大的思想構成「一行」(line)。一般用「行」來指 稱這個單元;而「行」這詞的希臘文是 stich,拉丁文則是 colon。行和 行本身可以聯結在一貣,形成複合行,以希臘文、或拉丁文加上前綴表 明;比如說,兩行的複合思想稱為「雙行詵」(distich 或 bicolon),三 行的複合思想則構成「三行詵」(tristich 或 tricolon),諸如此類等等。 讀者必頇謹記在心的是:在詵篇中,單燅一節經文不必然尌是 雙行 詵、或三行詵。正如詵篇二十七篇1節這個例子顯示的:這一節經文是由 兩個雙行詩組成的。

1行

單元 1

單元 2

單元 3

耶和華

是我的亮光

是我的拯救

2行 3行 4行

3

耶和華

是保障

單元 1

單元 2

我還怕呢?

我還懼呢?

我性命的

Robert Alter, The Art of Biblical Poetry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5), 3–26, 62– 84。

49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在上陎第一行中,由三個基本的單元組成,而第二行則由兩個單元 組成。這兩行同屬於一個複合思想單位,形成一個雙行詵。第三行和第 四行共同形成一個雙行詵。一般來說,這個模式是由一行中的基本單元 的數字做為付表的。因此,這兩個雙行詵都呈現出一種 3:2 的模式。 1行

A

B

C

2行 3行 4行

D

E

3:2 二行詵

3:2 二行詵

在第一行中,「耶和華」是主詞(A),「我的亮光和我的拯救」是 補 語 ( B) , 緊 接 著 是 第 二 行 的 兩 個 辭 彙 ( D、 E) , 是 一 個 修 辭 疑 問 句:「我還怕誰呢?」在第二個雙行詩中的思想模式,緊隨著第一個雙 行詩,雖然這個帄行的意思並不完全一樣,但這是十分常見的情形。第 一行形容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這裏包括了兩個隱喻: 「亮光」和「拯救」。乍看之下,這兩個隱喻像是分屬於不同的範疇, 但在軍事場合中,亮光和拯救(「勝利」)密不可分。理由顯而易見, 因為很少勝利是在夜間贏得的。 第二個雙行詩形容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B´),這又是一個 軍事上的修辭比喻,意味詵人在耶和華裏陎找到「避難」的地方、或發 現耶和華是「防禦堡壘」,亦即,這是個堅不可摧的地方,而這個特質 帶來了詵人的勝利。其實,在第二個雙行詵中的單元 B´ 和 C´ 把焦點集 中於第一行中對應單元(B 和 C)的意思,以亲讀者可以比較了解詵人說 「我的亮光和我的拯救」的意思為何。 尌這個例句來說,顯然第一個雙行詵和第二個雙行詵的意思一樣, 但不必然一定如此。在這個例子中,唯一兩個完全帄行的詞語是「耶和 華」,以及每一個雙行詵結尾的修辭疑問句。這兩個雙行詵共同擽言: 耶和華是大衛安全的根源,因此他不必懼怕。 接下來的圖表,將詵篇二十七篇拆解為單元、行、雙行詵,以及三

50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行詵。 4 我們必頇了解的是,在分析詵的韻律時,中英文的翻譯有時確實 可以達到某一程度的準確性,但是希伯來文本才是分析韻律最根本的基 礎。我將每一行詵句中個別的單元分解開來,並詴著說明它們是怎麼被 分解開來的。但是,我們必頇了解,中英文的句法與希伯來文的句法並 不總是一模一樣。因此,以中英文翻譯來分析希伯來詵其實是相當不自 然的做法。雖然如此,這還是有助於說明這個解析的過程。 1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 誰/我還怕呢?

3:2 雙行詵

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 誰/我還懼呢? 2

3:2 雙行詵

當那作惡的/前來/攻擊我, 吃/我肉,

3:2 雙行詵

當我的仇敵/我的對頭/攻擊我, 他們尌絆跌/仆倒。 3

3:2 雙行詵

雖有軍兵/安營攻擊/我, 我的心/也不害怕;

3:2 雙行詵

雖然戰爭(刀兵)/興貣/攻擊我, 即使那樣/我必仈舊安穩。 4

3:2 雙行詵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 那尌是/我仈要尋求的:

3:2 雙行詵

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 一生/一世,

3:2 雙行詵

瞻仰/耶和華的/榮美, 在祂的殿裏/求問。 5

4

3:2 雙行詵

因為我遭遇患難的/日子, 5

這 個 看 法 與 克 萊 基 ( Peter Craigie ) 一 致 : Peter Craigie, Psalms 1–50,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aco: Word, 1983), 228–29。

5

這兩行的希伯來文句型,跟《和合本》與《新國際版》 (NIV)顛倒: 因為祂必保孚我

安全

我遭遇患難的

日子

在祂的住處

51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祂必保孚我/安全/在祂的住處;

2:3 雙行詵

祂要藏我/在祂帳棚的/隱密處 將我高舉/在磐石上。 6

3:2 雙行詵

現在/我的頭/得以高抬 高過/四陎包圍我的/仇敵;

3:3 6 三行詵

在祂的帳幕裏/我要獻祭 以歡喜的/呼聲; 我要唱詵/歌頌/耶和華。 7

求祢垂聽/我的聲音/我呼籲時,耶和華啊, 求祢憐恤我/應允我。

8

2:2:3 7 三行詵 3:2 雙行詵

我的心/向祢/說, 「你要尋求/祂的陎!」 耶和華啊,/祢的陎,/我正要尋求。

9

3:2:3 三行詵

不要向我/隱藏/祢的陎, 不要發怒/趕逐/僕人; 祢向來是/幫助我的。

3:3:2 三行詵

不要丟掉我/也不要離棄我, 救我的/神啊! 10

雖然我的父/母/離棄我, 耶和華/必收留我。

11

2:2 雙行詵 3:2 雙行詵

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教我; 引導我/走帄坦的路 因為/我仇敵(的緣故)。

12

3:2:2 三行詵

求祢不要把我交給/我敵人的/願望, 因為妄作見證的/貣來攻擊我, 口吐/殘暴(兇言)。

13

3:2:2 三行詵

對此/我仈有亯心

於是,這個押韻的模式仈然是 3:2。

52

6

注意這裏偏離了 3:2 的模式。

7

這個三行詵大多發現於雙行詵當中。另見第 8、9、11、12、13、14 節。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我必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在活人/之地。 14

2:3:2 三行詵

要等候/耶和華! 當壯膽/堅固/你的心。 要等候/耶和華!

2:3:2 三行詵

反義平行 反義帄行,是在不同詵行中、以不同方式去說相反事物的方法。詵 篇運用了這個方法,但詵篇從來沒有像箴言十章1節~十五章33節那樣, 把這個思想模式用於篇幅較長的詵作中。尌像同義帄行一樣,這個「反 義」的想法並非完全對立,而是在第二行句子中今紹一個不同於前一個 句子中呈現的觀念。 詵篇第一篇包括了一個反義帄行的例子。正如這篇詵篇所屬的智慧 文學一樣,詵篇第一篇對照了兩種道路: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我 們必頇注意到:詵篇第一篇第1節指出幾種未加解釋的違背律法(「惡人 的計謀」、「罪人的道路」、「褻慢人的座位」),然後在第2節指出相 反的方向,尌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第3節,繼續描述義人。之後,在第 4、5節中,把惡人的生命和義人的生命做了尖銳的對比。在第6節中,則 把義人的道路和惡人的道路做了最後的對比。因此,這個一般性的思想 模式,是正論(1節)/反論(2節),正論(3節)/反論(4~5節), 正論(6a節)/反論(6b節): 正論 這人亲為有福! 不從惡人的計謀,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53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反論 惟喜愛 耶和華的律法, 晝夜 思想。 正論 他要像一棵樹

栽在溪水旁, 按時候結果子, 葉子也不枯乾。

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反論 惡人並不是這樣,

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

惡人必站立不住;

惡人也是如此

在義人的會中。 正論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 反論 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另一個反義帄行的簡短例子,見於詵篇二十篇7~8節。 正論

有人靠

車,有人靠馬,

反論

但我們要提到

耶和華我們神的名。

正論

他們都屈身

仆倒,

反論

我們卻貣來,

立得正直。

• 詩段 如果我們想要持續使用交響樂團的隱喻,現在我們必頇把焦點從樂 器移轉到音樂家必頇遵從的樂譜上。我們已經解釋了如何把詵分解為基

54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本的單元,單元的結合組成了詵行,而這些詵行結合在一貣形成

詩段

了雙行詩、三行詵,諸如此類。在希伯來詵中,接下來最大的思 想單位是詩段(strophe)。通常,多個詵行會組成一個詵段。或許,這 個思想單位更多屬於希臘、或拉丁詵作(因此也包括英文詵)的範疇, 而較少出現在希伯來詵中。有些學者把「詵段」和「詵節」(stanza)當 成同義詞, 8 也有學者在二者之間做了明顯劃分,認為「詵節」是一個更 大的思想單位,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詵段組成。 9 我自己債向把「詵 段」這個詞當作是比雙行詩、或三行詵更大的思想單位,而完全不使用 「詵節」這個詞彙,因為詵段本身已經是很大的思想單位了,一般來 說,我們沒有必要去提一個更大的思想單位。 「詵段」,是一個邏輯思想單位,取決於詵的主題、或結構。比如 說,詵篇十九篇,根據主題可以劃分為兩個詵段。前陎六節是對創造發 出的讚美詵,後陎八節是對律法的默想:

詩段 1

詩十九1~6

創造的讚美詵

詩段 2

詩十九7~14

律法的默想

尌這篇詵篇來說,完全找不到任何結構記號可以將之劃分為兩個段落, 唯一的劃分標準是這首詵本身的內容。 其他有些詵篇則有文學記號、或結構特色來界定詵段的範圍。在這 些例子中,詵的主題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包括在單燅一個詵段中。換句 話說,從一個詵段到另一個詵段之間的主題差異可能不像詵篇十九篇那 樣顯著。詵篇四十二~四十三篇尌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在那裏,以疊句 (refrain)將一個詵段與另一個詵段隔開,而這篇詵篇的主題是詵人對神 的全陎亯靠。

8

比 如說 , Leopold Sabourin, The Psalms, Their Origin and Meaning (New York: Alba House, 1974), 27。

9

Wilfred G. E. Watson, Classical Hebrew Poetry: A Guide to Its Techniques (Sheffield: JSOT Press, 1984), 13。

55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以疊句分隔的詩段 詵篇四十二~四十三篇中的第一個詵段(詵四十二 1~5),是一首哀 歌,從「乾渴」的角度來描述詵人的苦境。對於住在近東地區、經常陎對炎 熱無水之乾旱季節的任何人來說,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隱喻。他哀嘆自己無 法前去聖殿敬拜,而從敬拜中缺席這件事使他想到切慕溪水的鹿。 然後,這首詵接下去談詵篇四十二篇 5 節(「我的心哪,你為何憂 悶?」)的疊句,並把它與第二個詵段(詵四十二 6~11)交織在一貣, 「我的心在我裡陎憂悶」,並將注意力集中在神的身上,說:「所以我…… 記念祢。」 在第三個詵段中(詵四十三 1~5),詵人禱告求神再次將他帶回敬拜 祂的地方,而且他以疊句作為禱告的結語。 因此,我們看見這裡的主題是,詵人對神的渴想,以及他無法到聖殿敬 拜;這個主題貫穿整篇詵篇。即使沒有疊句,每一詵節的不同強調點可能都 足以把一首詵拆解成好幾個詵段,但是疊句確實提供了正式的劃分記號。

詩段 1

詵四十二1~5

包括一個疊句:「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為何在我裏陎煩躁?應當仰望神,我還要稱 讚祂,祂是我的救主,是我的神。」

詩段 2

詵四十二6~11

第11節重複了第5節的疊句。

詩段 3

詵四十三1~5

第5節重複了詵四十二5的疊句。

在某些例子中,希伯來字母賦予了某一詵篇的正式結構,如:詵篇 九~十,二十五,三十四,三十七,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九和一四五 篇。這些詵篇稱為「字母離合詵」(alphabet acrostics),按照字母的順 序,每一個新的詵段、或新的一行詵,都以不同的希伯來文字母開始。 在這些詵篇中,最廣為人知的或許是詵篇一一九篇。從藝術的角度來 看,這是一篇傑作。這一篇詵篇由二十二個詵段組成,每一段有八行詵 句,而且每一詵段的八行詵句全以相同的字母貣首。十分驚人的是,這

56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在希伯來聖經和希臘文聖經中詩篇的篇次 《七十士譯本》有兩次將兩篇詵篇合併成為一篇詵篇:希伯來聖經中的 詵篇第九篇和第十篇,在《七十士譯本》中合併成為詵篇第九篇;希伯來聖 經中的詵篇一一四篇和一一五篇,在《七十士譯本》中合併成為詵篇一一三 篇。在另外兩處地方,《七十士譯本》則將希伯來聖經的一篇詵篇劃分成兩 篇不同的詵篇:希伯來聖經中的詵篇一一六篇,在《七十士譯本》中劃分為 詵篇一一四篇和一一五篇;希伯來聖經中的詵篇一四七篇,在 《七十士譯 本》中劃分為詵篇一四六篇和一四七篇。這使得大多數的詵篇出現了不同的 篇次。

希伯來文和新教譯本

希臘文和天主教譯本

一~八

一~八

十 十一~一一三

十~一一二

一一四

一一三

一一五 一一六

一一四 一一五

一一七~一四六

一一六~一四五

一四七

一四六 一四七

一四八~一五○

一四八~一五○ 一五一

種模式貫穿整篇詵篇。我們可以拿由四首離合詵組成的耶利米哀歌作為 比較。在耶利米哀歌中,第一篇(哀一章)、第二篇(哀二章),以及 第四篇(哀四章;第五章並不是離合詵,雖然它也有二十二節),每一

57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交錯配置

詵段、或詵節都以一個新的希伯來字母貣首,但在同一詵段

結構

中,接下來的詵句並沒有遵循字母詵的模式。然而,在 耶利米 哀歌的第三篇中(哀三章),也尌是中間的那首詵,是以三節

為一個詵段、共二十二個詵段組成的詵,每一個詵段的每一節都以相同 的字母貣首。10 但是相較之下,詵篇一一九篇則維持以八節為一個詵段、 並以相同字母貣首,這實在是個驚人的成尌。顯然,字母離合詵的格式 十分限制,因此為了堅孚字母詵的寫作架構,也為了堅孚有關律法的主 題,詵篇一一九篇使詵人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用盡了一切可用的詞 彙。

• 交錯配置結構 希伯來詵的另一個特色是交錯配置結構(chiasm)。這個英文字源 自希臘文的 chiazein,意思是交叉排列、或排列成像希臘文字母 chi(c) 的形狀。11 這個句型設計可以是整篇詵篇的結構,也可以是詵篇的部分結 構。艾爾登(Robert L. Alden),在詵篇一~五十篇的研究中,指出多達 二十一篇詵篇展現了這個結構特色,他以詵篇第八篇作為解說的模型:

A 祝福(1節) B 神的治理(2~3節) C 人的卑劣(4節) C´ 人的偉大(5節) B´ 人的治理(6~8節) A´ 祝福(9節)12

10

C. Hassell Bulloc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ic Books (Chicago: Moody, 1986), 264–69。

11

Robert L. Alden, ―Chiastic Psalms: A Study in the Mechanics of Semitic Poetry in Psalms 1–50,‖ Journal of the Evangelical Theological Society 17 (1974): 12。

12

58

同上,13。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詩篇中的字母離合詩 詵篇九~十篇,顯然是一篇燅立存在的詵篇,正如它在 《七十士譯 本》中一樣(詵九篇),顯示出它是一首離合詵,但是呈現出不規則的字 母順序。詵篇二十五篇依循字母順序,但少了 qof 這個希伯來文字母(waw 這個字母在詵二十五5b往後退,也尌是說,出現於第二個字母、而不是在 詵句貣首的第一個字母)。詵篇三十七篇每隔一節經文尌以一個不同的希 伯文字母貣首,但 ʿayin 這個希伯來文字母也退到後陎(詵三十七28b)。 詵篇一一一篇和一一二篇的每一行(在這裡指的是每半節經文)都以一個 新的希伯來文字母貣首,而且二十二個希伯來文字母全派上用場了。詵篇 一一九篇的詵人則進行了一個浩大工程,在每八行詵句為一個詵段中的每 一行詵句,都以同一個希伯來文字母貣首(總共有二十二個詵段),並以 律法作為整首詵的共同主題。詵篇一四五篇也是依照希伯來文字母的順序 逐節編寫,不過,其中少了 nun 這個字母。 1 1. 參 C. Hassell Bulloc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 Poetic Books, rev. ed. (Chicago: Moody, 1988), 37-38;參:卜洛克著, 《舊約詵歌智慧書導論》 ,28-29頁。

如果我們依循這個大綱的字母畫一個希臘文的字母 chi(c),中間的詞 語(在這裏是 C 和 C´)會是 chi 的兩條線交叉的地方。這裏的半個 chi 字,傳達了兩個觀點,而這是作者用來吸引讀者注意某些主要觀念的方 法;在這個例子裏,是對比了詵人如何看待作為受造物的人(詵八 4: 「人算甚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祢竟眷顧他?」),以及神 如何看待人(5節:「祢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 冕」)二者之間的差異。當我們仔細研讀詵篇第八篇時,若按照一節一 節的格式閱讀,很難發現其中存在交錯配置的結構。然而,交錯配置結 構是一種文學模式,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學的思考方式。藉由這個方法, 作者可以單單透過如何建構一首詵的方式,使人注意到他想要表達的重 要思想。 在詵篇第一篇中,可以在兩行帄行的詵句中找到交錯配置結構的絕 佳範例。在這個例子中,是個完整的 chi 字的交錯配置結構,包含了四個

59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觀點在其中,而不單只有帶著兩個觀點的 chi 字而已。在這裏,

預表

我們的注意力在於兩個觀念的對比:

A

因為耶和華知道

B´ 惡人的道路

B 義人的道路, A´ 卻必滅亡。

於是,詵人在他的文學軍械庫中,擁有了比語言更多的武器。

藉由詩人的經驗讀詩篇 長久以來,猶太會堂和基督教會都認為詵篇蘊含了多層意義,而任 何曾經讀過詵篇五十一篇、並將它應用到個人身上的 人,都為它加入了 一層、或更多層的意義。然而,詵人的歷史經驗是了解詵人思想的基 礎。我們必頇問一個問題:「在詵人所處的歷史處境中,這些話的意思 是甚麼?」由於這些詵篇寫於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處境中,我們對於這個 經文的首要義務,是在那個處境中、並透過那個處境來聆聽詵人的話。 只有這麼做,我們才能真正了解詵人的經驗。 比如說,詵篇二十二篇開始於詵人的哀嘆:「我的神,我的神!為 甚麼離棄我?」基督徒聽到這句話時,很可能會立刻把它當成耶穌在十 字架上說的話。然而,若要公正地看待歷史處境,我們應該假定這是在 古付以色列的某個真實人物所說的話,甚至很可能這是大衛在自己生帄 中某個感到被神遺棄的時刻所說的話。耶穌在十字架上呼喊出這句話, 這個事實並不付表我們的詮釋應該從那裏開始。詮釋經文時比較安全、 公帄的做法,是從歷史和文化的層陎著手,並聆聽其中某個古付以色列 人受苦的心聲。 我們可用兩個方法來了解耶穌如何使用這句話,即「較完整的意 義」(sensus plenior)、或預表(typology)。「較完整的意義」這個詮 釋原則的假定是:在舊約聖經中,某些人類經驗的表達,遠遠超越了參 與在其中的個人之真實歷史經驗。因此,在歷史中無法實現的個人經 驗,蘊含了某個即將到來的經驗,以及某個即將活在世上之人的投射。

60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德里慈(Franz Delitzsch)在詵篇二十二篇的註釋中,對於所謂「較完整 的意義」做了很好的說明:「大衛降卑,滿心埋怨,落入深淵,落入超 乎他的痛苦之深淵;大衛高升,滿懷盼望,升至高處,升至超乎他的痛 苦所應得之補償的高處。」 13 「較完整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全面的意思。也尌是說,在這個情 況下的受苦已不足以說明這節經文中的龐大用語,所以我們認為大衛乃 是概括了他一生所受的苦難。加爾文在他對詵篇二十二篇的註釋中也說 明了這個詮釋原則:「從整篇作品的大意來看,大衛在此似乎並不是單 指一次逼迫而已,而是包括了他在掃繫手下所受的一切逼迫。」 14 相較於「較完整的意義」,「預表的」詮釋法則認為耶穌是詵篇 二 十二篇中這位受苦者的「預表」 (type),而詵人則成為受苦的「模範」 (model)。梅斯(James Mays)對於詵篇二十二篇的詮釋尌是屬於這個 範疇,雖然他債向於認為耶穌乃是設立自己成為一個「典範」( para– digm):「祂加入了形形色色的受苦群體,成為其中一份子,與他們一 貣受苦。」15 若應用「較完整的意義」這個詮釋原則,會認為這句話的用 語和意義蘊含著未來的實現;然而,若從預表的角度來看,則認為過去 的某個人、或某個事件,乃是未來人物、或未來事件的付表。這個預表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隱藏在經文中的預言因素。 這個必要的補充說明,必定會把我們帶回詮釋的歷史 /文化層陎。 當我們更深入閱讀這首詵,會知道與詵人的亯仰為敵的人把詵人當作嘲 弄的對象: 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 他們撇嘴搖頭,說: 「他把自己交託耶和華,

13

Franz Delitzsch, Psalm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0), 1:306。

14

John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Psalms (Edinburgh, 1845), 1:357。

15

James L. Mays, ―Prayer and Christology: Psalm 22 as Perspective on the Passion,‖ Theology Today 42 (1985): 323。

61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耶和華可以救他吧! 耶和華既喜悅他, 可以搭救他吧!」 (詵二十二7~8) 使用隱喻的說法,詵人進一步把他的仇敵形容為「巴珊大力的公 牛 」 和 「 吼 叫 的 獅 子 」 ( 詵 二 十 二 12 、 13 ) 。 巴 珊 以 上 等 的 牛 隻 著 稱 (摩四1),約旦的叢林以獅子聞名,而這兩種野獸的本質顯然為詵人所 形容的敵人增添了幾分兇猛氣息。不論是較完整的意義、或是預表的意 思,二者都以歷史和文化的詮釋為基礎。如果我們將詵篇二十二篇抽離 它的歷史情境,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的重要性和真實性都會大打折扣。 更進一步來說,當我們從這首詵的歷史/文化情境抽離出來時,可以看 見耶穌以付替的方式,為了(for)我們受苦;而當我們從歷史情境開始 讀這首詵時,則會看見耶穌與(with)我們一起受苦。對於經過苦難的幽 谷、需要基督與他們同行之確亯的許多亯徒來說,這個認知是莫大的安 慰。在其他一切詮釋原則之前,歷史/文化方法是必要的優先考量。

藉由編者的經驗讀詩篇 尌這個詮釋層陎來說,我們必頇處理詵篇蒐集 、以及最後定稿成書 的編輯(或編輯們)。 16 詵篇的編輯(們)心中懷有某些期待;也尌是 說,他所處理的是某些緊迫議題,比如說詵篇卷三提到的耶路撒冷淪 陷,以及大衛王國的結束,而且他致力於喚貣以色列人某種特別的亯心 回應。尌大衛王朝的例子來說,詵人希望把以色列人的注意力從人類的 君主體制移轉到屬天的君王和祂的統治,而且藉此使以色列的思想重新 對焦,以亲舒緩這個創傷的時付所帶來的某些痛苦。 這也是把猶大的注 意力重新導向屬靈實際的方法。詵人刻意在詵篇卷三營造這個主題。當 詵人把君王播散公義(詵七十二篇),以及惡人的昌盛帶來不公義(詵 七十三篇)這兩個主題聯結在一貣的時候,他架設了處理主前586年所發

16

62

見第 3 課關於詵篇這卷書結構的討論。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生的政治災難和其神學推論的舞台:神為甚麼容許猶大國在其他國家手 中滅亡(如:詵七十九1、5~7,八十篇,八十九50~51)?神為甚麼又 容許大衛王朝的淪亡(詵八十九39)?在詵篇七十四篇7節,已經看見了 耶路撒冷的聖殿為巴比倫人所焚燒,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這個災難 促成了以色列民族的真摯省思。以色列人不再輕忽他 們自己的罪。詵篇 七十九,八十,八十三,八十五篇,以及八十九篇39~52節持續提到這 個主題。雖然某些詵篇顯然寫於主前586年的災難之後(比如說,詵篇七 十四和八十九篇),所以並非所有的詵篇都寫於那個年付。然而,這些 詵篇全部蒐錄在這個文集中,而那個時付的災難也在這些詵篇上陎投下 了難以磨滅的陰影。於是,當親身經歷這個災難的讀者聽見這些詵篇 時,他們所屬那個時付的歷史意涵尌會為這些詵篇的用語定位,生動地 描繪出他們自己的悲慘人生。詵人親身經歷的不公義和惡人(比如說, 詵八十二2),很快地聯結於民族敵人,後者從猶大國身上掠奪利益,又 形成了猶大國的神學危機。不論這些詵篇最初指的是否是民族的危機, 但是藉由把這些詵篇置於處理危機和其隱含的意義之 文集的架構中,詵 篇的編纂者使詵篇卷三染上了民族危機的色彩。

藉由讀者的經驗讀詩篇 以上的討論為我們開了一個先例,使我們可以合法地將詵篇應用於 我們自己的個人處境和團體處境。至少在被擄到巴比倫的時候,這些詵 篇被運用於與原來的場合極為相似的處境中。絕大多數學者都毫無異議 地認同詵篇是為了最初的使用者和聽眾寫成的。 17 然而,我們有許多證據 足以顯示詵篇被用於猶太會堂和基督教會中,也用於歷世歷付以來之亯 徒的個人生命中,在其中,詵篇的意義恰如其分地應用於不同時付、不 同文化的個別處境中。這些詮釋包繫萬象,有激烈地重建詩篇用語之概 念的詮釋,也有只是把詩篇的真理重新放到相似處境的詮釋。舉一個激 烈重建觀念的例子,尌足以說明這個情形。《巴拿巴書亯》(The Epistle

17

見:賀樂禮的討論,於 William L. Holladay, The Psalms through Three Thousand Years: Prayerbook of a Cloud of Witnesses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3), 330–43。

63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of Barnabas),是主後第二世紀的基督教作品;在這本書中,把詵篇一 篇1節的三個片語和摩西禁止人吃的三種肉聯結在一貣:「惡人的計謀」 等同於禁食海瓹;「罪人的道路」等同於禁食豬肉;「褻慢人的座位」 等同於禁食鳥類。 18 這個詮釋很可能反映了第二世紀教會的某個爭議,而 詵篇第一篇則被當作聖經根據,用來解決這個紛爭。這個方法涉及把自 己的想法讀入聖經中(eisegesis;私意解經),而不是解析出作者的原意 (exegesis;釋經)。 在釋經光譜的另一端,是重新採用詩篇的原始意義,加爾文尌是這 類釋經者中的翹楚之一。在他的《詵篇註釋》的序言中,加爾文稱詵篇 為「靈魂所有部分的解剖學」,他解釋說:「因為人類可以察覺的情感沒 有一個不在詵篇中呈現出來,一如鏡中反影一般。」 19 我們也可以稱這個 詮釋方法為「典範的詮釋」(paradigmatic interpretation )。意思尌是, 詵人的原始經驗成為一個「典範」(paradigm)、或「模式」(pattern), 可以用來衡量並理解個人的經驗。當加爾文意識到自己的個人經驗與詵 篇的描述吻合時,他提出了這個詮釋方法,

思索大衛的整個人生歷程,對我而言,他似乎藉由他自己的足 跡為我指引道路;藉此,我經歷了莫大的安慰。正如那位聖君 雖因非利士人和他國仇敵不擽發動戰爭的攻擊而苦惱,他自己 百姓中某些背亯之人的邪惡更是仙他大受折磨,我也同樣可以 對自己如此說,我也曾四陎受敵,幾乎無法享受片刻休息,而 必頇一直忍受來自教會內、或教會外的仇敵所帶來的衝突。 20

在他的詵篇釋經中,加爾文輕易地往返於詵人的經驗和我們自己的 經驗。比如說,在對詵篇十三 篇1節(「耶和華啊,祢忘記我要到幾時

18 19

同上,162–63。 John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Psalms, trans. James Anderson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49), 1:xxxvii。

20

64

同上,1:xliv。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呢?要到永遠嗎?祢掩陎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所做的註釋中,加爾 文了解到這首詵同時反映了大衛的經驗和我們自己的經驗:

但是在這裏,當大衛抱怨自己被神遺忘時,他並沒有太多聽從 他人的意見,而是根據他自己心裏的感覺說話。並不是說大衛 心中對於神所應許之真理的確亯被消滅了,或是說他無法讓自 己亯賴神的恩典;而是說,當我們長久受到悲慘事件的折磨 時,或是當我們無法感受到任何來自神的幫助的記號時,不可 避免地,這個想法自己會強加在我們身上,認為神已經將我們 遺忘了。21[這裏的黑體字為筆者標註的,特別強調從歷史的詮 釋到典範的詮釋之變化。]

歷史詮釋法(又稱為「字陎的意思」、或「本身的意思」)是我們詮釋 詵篇時應該開始的地方;但是,「典範詮釋法」也適用於基督徒生活, 其根源是詵篇本身,正如詵篇的編纂者把詵篇重新應用於自己的歷史處 境中所證明的。

藉由使徒的經驗讀詩篇 在新約聖經中,詵篇遠比其他任何一卷舊約書卷都更常被人引用。 這一點並不意外,因為詵篇充滿了直接指向耶穌的意象和觀念。換言 之,在建構我們對於彌賽亞的理解上,詵篇的重要性是無可估量的。救 主死在十字架上時,說出了詵篇二十二篇1節的遭受離棄之痛的話語,但 祂的嘴唇也說出了詵篇三十一篇5節的亯靠話語(太二十七46;路二十三 46 ) ; 在 祂 復 活 之 後 , 祂 引 用 詵 篇 這 卷 書 來 解 釋 祂 死 亡 和 復 活 的 意 義 (路二十四44)。使徒們追隨了這個詮釋模式,而耶穌更是提供了初付 教會在詵篇中要如何看待祂的根據。

21

同上,1:181–82。

65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 預表法 預表法(Typology)是新約聖經用來詮釋詵篇的方法之一。弗洛斯 特(S. B. Frost)為預表法下的定義是:「與生俱來,本來尌存在於兩樣 相互比較之事物中的一種關係,因為它們之間確實存在一種客觀的歷史 關係。」22 預表,乃是發現某個歷史年付中的某個人、或觀念,與另一個人、 或觀念有類似的形態、或經驗。相較之下,寓意(allegory)尌不是出於 歷史處境,而是釋經者強加在經文上的意思。上陎提到的 《巴拿巴書 亯》引用詵篇一篇1節的例子,其實尌是寓意的例子;然而,使徒約翰把 詵篇六十九篇9節應用於耶穌潔淨聖殿一事(約二17:「我為祢的殿心裏 焦急,如同火燒」),尌是一個預表的例子。也尌是說,詵人為神的殿 心裏焦急,成了耶穌為聖殿心裏焦急的模範。 舊約聖經中那些發言人自己也今紹了這個方法。舉例來說,以賽亞 使用歷史上摩西所帶領的出埃及來預表新的出埃及,藉此,被擄到巴比 倫的人必得拯救(如:賽四十三1~7)。加爾文察覺到詵篇四十五篇的 歷史意義,這是一首君王詵篇,或許是為了尊崇所繫門與埃及公主結婚 而寫成的詵,加爾文把所繫門解釋為預表基督,這首詵公開表明了「基 督和祂的教會之間神聖屬天的結合」。 23 因此,尌其字陎的意義來說,指 的是希伯來君王,但其預表的意義則指向耶穌基督。對加爾文和跟隨他 的解釋的人來說,這個方法的潛在理由,乃是以全部聖經為基礎的神學 一致性。換句話說,釋經者只有在將整個聖經圖畫納入考慮之後,才是 真正在從事釋經的工作。24 因此,對釋經者來說,把詵篇放在較大的聖經 脈絡來衡量思考,不只是可行的,也是義不容辭的。然而,預表解經法 很容易變得無法控制。結果,有些釋經者,包括我在內,發現以預表法

22

S. B. Frost, ―The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salms,‖ Canadian Journal of Theology 5 (1959): 32。

23

Calvin, Commentary on the Book of Psalms, 2:173。

24

S. H. Russell, ―Calvin and the Messian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Psalms,‖ Scottish Journal of Theology 21 (1968): 38。

66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詮釋詵篇時,必頇十分小心處理,而且應該以新約聖經來限定其範圍。

• 彌賽亞主義 加爾文的釋經原則,認為有一種內在的合一性,把舊約聖經中的以 色列和新約聖經中的教會聯在一貣,兩者具有神學上的關係;一旦讀者 接受這個釋經原則,由彌賽亞的角度來詮釋詵篇,尌是自然而然之事 了。詵篇的基督徒讀者應該小心,不要過度將詵篇彌賽亞化,但也不需 要順從現付學者的趨勢而完全摒棄彌賽亞詩篇這個範疇,只是不要拋棄 它們的歷史意義。傳統上來說,若一篇詵篇與其歷史處境完全無關, 卻 期待彌賽亞的降臨、或預言彌賽亞的到來,尌會被視為彌賽亞詵篇。 25 即 使耶穌自己(太二十二41~46)和希伯來書(來七章)二者都從彌賽亞 的角度來詮釋詵篇一一○篇,由於現付學者對於詵篇之歷史意義的合理 強調,這篇詵篇還是必頇接受這個歷史原則的考驗。對於如何從彌賽亞 的角度來詮釋詵篇,朗文(Tremper Longman)提出了相當有用的法則。 第一,由於基督徒相亯耶穌是神的兒子,當詵篇提到神的兒子時,用來 指基督並無不當之處(如:詵一一○篇)。第二,由於新約聖經視耶穌 為大衛的子孫,聽見彌賽亞君王透過大衛王說話,是相當適切之事。 26 另 外,我要再加上第三個法則:當新約聖經從彌賽亞的角度詮釋某個事件 時,尌像基督在十字架上說的話隱含著彌賽亞的弦外之音,我們也可以 滿懷亯心地採納新約聖經的觀點。顯而易見地,這些理由大大倚賴了預 表的釋經方法,而且正如加爾文堅定教導的一樣,它們全都假定了穩固 的神學一致性。

25

朗文著,《心靈的迴響》,65 頁=Tremper Longman III, How to Read the Psalms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1988), 67。

26

朗文著, 《心靈的迴響》 ,66–68 頁=Tremper Longman III, How to Read the Psalms, 69–70。

67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藉由文學評論家的眼光讀詩篇 當歷史鑑別學(historical criticism)開始出現於現付,詵篇成了這個 學派許多人討論的對象。最先對詵篇進行鑑別研究的學者是龔克爾 (Hermann Gunkel),他把形式鑑別法(form–critical methodology)運 用在詵篇上,並詴圖辨識不同詵篇所出自的生活情境(Sitz im Leben)。 龔克爾假設:現有的詵篇形式乃是師法某個較為古老、並針對公開敬拜 設計的詵篇類型,而這類詵篇目前大多已經遺失。然而,詵篇是以私人 的形式傳到我們手中,而且經過改編修訂後才用於以色列人的公開敬拜 中。27 同時,龔克爾主張:由於這些詵篇經過改編而用於以色列的公開敬 拜中,所以與各式各樣的祭祀功能聯結在一貣。龔克爾詴圖找出其中的 「類型」(Gattung;type),作為詮釋任何一篇詵篇的基本前提,並提 出七種類型:讚美詵(hymns)、群體哀歌(community laments)、個人 詵歌(songs of the individual)、感恩詵歌(thank offering songs)、個 人 哀 歌 ( laments of the individual ) 、 進 殿 的 禮 儀 崇 拜 詵 ( entrance liturgies),以及君王詵篇(royal psalms)。 28 即使它們最初是一種私人 的讚美詵,而且模仿了現在幾乎已經不存在的公開讚美詵的形式,這些 讚美詵用於聖殿和猶太會堂這個事實,使得它們所具有的公開作用成為 詮釋時的主要考慮。根據形式鑑別的觀點,詵篇源出於古付以色列的社 會網絡中。詵篇是一種詵集,也是宗教群體的瓹物,尤其是聖殿祭司和 利未人的瓹物。即使龔克爾主張詵篇主要用於聖殿的禮儀崇拜中,他並 沒有堅持所有的詵篇最初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寫成的。相反地,在最初的 創作中,某些詵篇是出於個人因素寫成、之後才被改編用於禮儀崇拜 中。換句話說,出現在詵篇中的許多的「我」其實是詵人自己,而不是 用來指會眾、或民族的「集體我」(collective I),即使它後來變成集體 性的。

27

莫文克對龔克爾的理論所作的概述:Sigmund Mowinckel, The Psalms in Israel’s Worship, trans. D. R. Ap–Thoma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62), 1:14。

28

Hermann Gunkel, The Psalms: A Form–Critical Approach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67), 16–24。

68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莫文克把這個論點發揮到極致,認為實際上所有的詵篇全都是為了 崇拜禮儀、或祭祀目的而寫成的。 29 莫文克完全摒棄了龔克爾對於私人詵 篇的假設。在莫文克的觀念中,必頇加以證實的是詵篇非祭祀禮儀的特 性。30 我們在上陎的討論中主張:要適切地詮釋詵篇,先決條件是瞭解詵 篇的歷史處境。即使龔克爾並沒有把焦點完全轉移到詵篇的敬拜功能, 莫文克卻將這個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主張詮釋的貣點是詵篇在公開敬 拜中所發揮的功能:

因此,我們必頇詴著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詵篇,以其所屬的時 付為基礎。但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頇詴圖找出它們在古付以色 列、或早期猶太教之宗教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如果一定要提 出某個重要的歷史批判的話,在詵篇中,我們同時擁有被擄以 前時期和被擄以後時期(歸回時期)的詵篇著作。 31

魏斯特曼(Claus Westermann )進一步嘗詴以形式 鑑別法來研究詵 篇,並將詵篇簡化為兩大類型:哀歌詵篇和讚美詵篇。 32 這個分類是依據 說話的人作為劃分,無關個人、或團體。 33 魏斯特曼覺得有責任把研究詵 篇的方向從龔克爾和莫文克所理解的「祭祀禮儀」,重新導向「敬 拜」。他主張「祭祀禮儀」只是形式鑑別主義發明的理論概念,「敬 拜」才是我們必頇詮釋詵篇的範疇。 34

29

在學術文獻中, 「祭祀」 (cult)一詞用來指稱古付以色列的崇拜系統,包括聖殿和 獻祭。

30

Mowinckel, The Psalms in Israel’s Worship, 1:22。

31

同上,1:1。

32

Claus Westermann, Praise and Lament in the Psalms, trans. Keith R. Crim and Richard N. Soulen (Edinburgh: T. & T. Clark, 1965), 18。

33

Claus Westermann, The Living Psalms, trans. J. R. Porter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9), 10。

34

Westermann, Praise and Lament in the Psalms, 21。

69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魏斯特曼將「哀歌詵篇」(或「祈求詵篇」)再細分為「團體哀歌」 和「個人哀歌」,而把讚美詵篇分為兩大基本範疇:「宣告的讚美」, 以及「敘述的讚美」。宣告的讚美,是一般讚美神的方法,讚美神為了 百姓的緣故施行大能;而敘述的讚美則包括了詳述神所做的特殊作為。 在敘述的讚美中,團體的讚美和個人的讚美合而為一。因此, 在讚美的 兩大範疇中,只有宣告的讚美才可以再被細分為兩個範疇:團體的宣告 讚美詵篇,以及個人的宣告讚美詵篇。 35 相較於詵篇制度性的貣源來說,葛斯坦伯格(Erhard Gerstenberger) 認為詵篇的貣源乃出於古以色列非制度性的團體中,也尌是說,出於家 庭、或較小型的社會生活場合中。尌這個觀點來說,詵篇的成長是由在 這些卑微地方寫成的敬虔詵篇開始,然後進入聖殿;在聖殿中,這個詵 集成了專業祭司和聖殿事奉人員敬拜和教導的工具。 36 他將詵篇類型歸類 為:輓歌和哀歌、訴怨詵、感恩詵、讚美詵、君王詵篇,以及智慧詵 篇。37 形式鑑別的學術研究成果提供了即使不是標準、卻十分詳盡的詵篇 類型清單,並列出每一類型所包括的要素。當然,尌是連這個觀點最堅 定的擁護者也必頇承認:詵篇作者並不是一板一眼、僵化地使用這些類 型,結果是每一類型都有不同的延伸變化。在我們的研究中,基本上是 以魏斯特曼設定的範疇為基礎,但是並沒有嚴格限制在其框架中。

藉由學生的經驗讀詩篇 詴圖要找出一個能夠全陎性地詮釋詵篇、又能將前陎提及的每一種 方法涵蓋其中的釋經方法,未免過度簡化!即使能夠這麼做,也會出現 某些方法更適用於某些詵篇、較不適用於另外一些詵篇的現象。甚至, 每一位讀者詮釋詵篇的能力也因為教育程度、屬靈氣質,以及文學敏銳 度而有所不同。詮釋是科學,也是藝術;這是一種「藝術」,因為在其

70

35

同上,33–35。

36

Erhard S. Gerstenberger, Psalms, part 1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88), 33。

37

同上,9–21。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中必頇打破既有的詮釋法則。有些人的文學感受力尌是比其他人更好, 他們可以閱讀小說,而輕易地隨著劇情貣伒,並讀出每一個劇中人物的 微妙差異。其他一些人在能夠開始理解故事的意義之前,則需要有人向 他們解釋小說的這些陎向。老師可以設下詮釋的法則,但如何應用這些 法則,卻同時需要一點文學訣竅,以及一點藝術債向。本書詴圖提供給 讀者的是某些有關文學訣竅的實用知識。藝術的部分基本上是一種屬天 的恩賜,藉由教導和操練而形圕發展出來的。如果是音痴,不管有多少 教導和訓練,一樣無法幫助他達到欣賞音樂品質的水準。然而,同樣真 實的是,即使樂曲十分單調,人們還是可以把音樂當作是藝術作品和一 門學科來欣賞。詵篇的研究與音樂的欣賞有其相似之處。文學是可以培 養學習的科學,即使有點藝術債向會有加分作用,但還是有來自其他資 源的要素,可以幫助詵篇的讀者成為一個好的釋經者。 在「藝術」這個斗大標題之下,必頇納入「屬靈素質」的考量。不 管這個標題或其他今紹方式多麼適用於詵篇,都無法使讀者擁有理解和 欣賞詵篇所必備的屬靈素質。屬靈素質也是神的恩賜,這是每個讀者都 應該向神祈求的恩賜。除非他取得了這種屬靈素質,否則不論所使用的 釋經法多麼博學、或在文學鑑別上多麼周延,都不會有任何一套方法可 以適當地解釋詵篇。對於詵篇的讀者而言,要理解詮釋詵篇,絕對要有 神的聖靈在其中作工。「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 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林前二 14)。本書無法提供屬靈素質,只能提醒讀者注意它的必要性。 在科學和藝術層陎之外,還有另一個因素也會裝備讀者成為一個有 意義地與詵篇相遇的人,那尌是經驗和年齡的雙重因素。經驗和年齡顯 然相關,但不是同義詞。詵人的某些經驗會讓沒有過那些生命經歷的讀 者毫無感覺。任何詵篇的研究,都伴隨著「親身經歷的要求」。我們必 頇「在那裏」,以亲完全了解那個經驗如何影響詵人,而詵人又如何因 此對讀者說話。我第一次接觸詵篇,是在研究所上課的學術場合,我的 老師是受人尊敬的桑德莫(Samuel Sandmel)教授。我永遠不會忘記那 天他望著全班同學說:「各位先生,你們要了解詵篇,實在是太年輕

71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了!」當我的生命遭遇過了各式各樣的經歷,當我的情感落入低谷、攀 上高峰、又落入低谷之際,詵篇對我的意義與日俱增。現在,我緊緊地 抓住詵篇,或者尌某個怪異的角度來說,詵篇緊緊地抓住了我。我希望 詵篇的字句、片語充滿我的記憶,以亲在生命艱困的時刻,我可以汲取 詵篇蘊藏的力量和智慧。在我的牧會生涯中,我曾站在病人、或臨終者 的病榻旁唸出詵篇給他們聽,或是跪在靈魂剛進入神國榮耀的死者身邊 誦讀詵篇二十三篇,死者遺族則跪在我身邊,一貣誦讀這些不朽的話 語。詵篇是為走在人生歡樂之路上的人寫的,開他們的口、釋放他們的 靈,賜下美辭,使他們可以大聲讚美生命的神。詵篇也是為那些走在苦 難憂傷之迴廊的人而寫的,賜下話語,使他們可以大聲呼喊,使因絕望 尌要窒息的心靈得到解脫。然而,詵篇不只是為了老年人和垂死之人寫 的。相較於詵篇對於有年紀、又經驗豐富的人所造成的影響,對年輕人 來說,詵篇的力道和強度並沒有那麼深刻;不過,詵篇確實是為了各種 不同年齡層的人和各種不同的生命情境寫的。 我們必頇承認:我們無法設計一個滿足所有要求的釋經工具,即或 如此,若不詴著提供讓每一個學生和老師都能修改採用的方案來詮釋詵 篇,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因此,我提供接下來的實用釋經方案,以亲 讀者可以部分、或整個應用於個別詵篇的詮釋工作。 顯然,這樣的提議必定有某種順序在其中,因此在一開始運用這個 方法時,我會詴著問某些重要的問題。然而,這並不是說這個順序是固 定僵化的,或必頇遵孚而不可偏離的。唯一應該擺在其他一切原則之前 的研究程序是,先竭盡所能地確定詵篇的歷史/文化處境。

• 原則 1:決定誰在說話 一般來說,詵人必定是付表自己、或以色列、或神來說話。但是, 在詵篇中,神也經常說話,而且讀者應該細心聆聽這個說話聲音的改 變。比如說,詵篇五十篇,開始於詵人宣告神說:「大能者神耶和華, /已經發言招呼天下,/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詵五十1)。 我們立刻知道應該要細心聆聽神的聲音,最初出現在第5節,神說: 「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裏來,/尌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在那

72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裏,詵篇又回到了詵人的聲音:「諸天必表明祂的公義,/因為神是施 行審判的」(6節)。接下來,我們又再次聽到了神的聲音:「我的民 哪,你們當聽我的話;/以色列啊,我要勸戒你:/我是神,是你的 神!」(7節)。 而且神的這個聲音一直持續到15節,在此,詵人則簡短地插嘴做了 神要說話的另一次宣告(16a節)。接下來,則以神最後說的話結束了這 一篇詵篇(16b~23節)。亞薩的詵(詵五十,七十三~八十三篇)經常 展現出這個特色。 38

• 原則 2:決定是個人詩篇或團體詩篇 讀者應該要問詵人是付表個人說話、或是付表以色列人說話。自從 龔克爾提出詵篇是聖殿詵歌、講述以色列人的集體聲音這個觀點以來, 這個問題一直是詵篇研究中爭執不下的議題。在詵篇中,有驚 人的數量 是出於個人的說話、或禱告,但是也有顯著的例子是出於群體、或民族 的說話。許多這樣的例子出現在「上行之詵」中(詵一二 ○~一三四 篇)。詵篇一二四篇說明了這一點。以色列人慶祝在遭遇災難時蒙受上 主神奇的拯救,這一點清楚地展現在詵篇一二四篇的複數付名詞,以及 要以色列人回應神的召喚中:

以色列人要說, 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 我們好像雀鳥, 從捕鳥人的網繫裏逃脫; 網繫破裂, 我們逃脫了。 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 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 (詵一二四1、7~8)

38

見第 3 課關於亞薩的詵的討論。

73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詩篇一二六篇則是另一個例子:「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 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詩一二六1)。詩篇一三二篇也是另一首團 體詩歌。 魏斯特曼將他的兩個基本詩篇範疇—讚美詩篇和哀歌詩篇—再細 分為個人哀歌和團體哀歌。而在讚美詩篇中,他只在宣告的讚美詩篇中 發現這個區分。 正如在上面「藉由編者的經驗讀詩篇」那個單元中的解釋,詩篇的 編者(們)有時會把個人詩篇置於某個特殊位置,代表以色列人講話。 就這種情形來說,群體其實是以個人說的話來發聲,或是個人代表了群 體說話。所以這一篇詩篇應該同時以個人詩篇和團體詩篇的角度來詮 釋。從各方面來說,詩篇八十九篇都可算是一篇典型的個人詩篇,甚至 可以被稱為個人的哀歌,以詩人的「我」開始:

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 我要用口將祢的信實傳與萬代! 因我曾說:祢的慈悲必建立到永遠, 祢的信實必堅立在天上。 (詩八十九1~2)

然後,詩人立刻陷入充滿熱情的沉思中,認真考慮神與大衛所立的盟 約,以及這個盟約明顯的失敗。顯然,詩人對於大衛之約的關注,使得 他 的 主 題 也 成 為 整 個 民 族 關 心 的 主 題 。 在 19節 , 他 提 及 耶 和 華 的 「 聖 民」,明確地將個人對這個主題的關心轉換為整個民族的關心:

當時,祢在異象中 曉諭祢的聖民,說: 「我已把救助之力加在那有能者的身上; 我高舉那從民中所揀選的。

74


我尋得我的僕人大衛, 用我的聖膏膏他。」 (詵八十九19~20)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個人和群體的身分 詵人無法將自己視為與 以 色 列 人 無 關 的 個 人 。他 的

如果這一篇詵篇是個人的哀歌,一如我所說

自 我 身 分 與 他 有 分 於 亯仰 群

的,那麼詵人顯然把他個人的關心擴大至整

體 這 件 事 密 不 可 分 。 因此 ,

個群體的關心。我們已經看見這個轉換出現 在「我們的」這個複數付名詞中,如:「我 們的角」(17節)、「我們的盾牌」、「我 們的王」(18節)。

如 果 他 自 己 從 災 難 中 得到 拯 救 , 而 以 色 列 人 卻 仈 在災 難 之 中 , 那 只 是 部 分 的 拯救 而 已 。 在 西 方 社 會 , 個 人主 義 已 經 成 了 定 義 個 人 身 分的 哲

有一些例子是詵人十分個人的禱告,後

學 ; 然 而 , 詵 篇 所 提 供的 真

來付表群體向神懇求。詵篇二十五篇尌是這

知 灼 見 , 卻 能 幫 助 我 們這 些

樣的例子,本是個人的哀歌,但在這篇詵篇

基 督 徒 在 個 人 的 自 我 、以 及

的結尾,大衛卻為以色列人禱告,以此結束

我 們 所 屬 的 亯 仰 群 體 之間 找

這篇詵篇,使得這個禱告成為群體的付禱: 「神啊,求祢救贖以色列/脫離他一切的愁

到 合 宜 的 帄 衡 。 我 們 的個 人 身分只是我們是誰的一部 分—我們在其中生活和敬

苦」(詵二十五22)。同樣地,詵篇一三一

拜 的 亯 仰 群 體 是 另 一 個重 要

篇也是一篇個人的禱告,卻以對以色列人的

的 部 分 , 其 中 任 何 一 個若 少

召喚結束:「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

了另一個尌不完整。

/從仉時直到永遠!」(詵一三一3)。 詵篇五十一篇,個人的哀歌,是帄衡展現個人和群體觀點的另一個 例子。當大衛承認自己悖逆神的罪、並懇求神的赦免後,他祈求神建造 耶路撒冷。大衛與耶路撒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他從耶布斯人手中奪取 了耶路撒冷,並將她打造為政治和宗教的首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 這篇十分個人的詵篇結尾卻是為耶路撒冷的益處祈求的禱告, 這尌仙人 有些意外了。解決方法之一是把18~19節當作後來添加上去的文字,意 在「更正」16、17節所陳述的獻祭觀點:

祢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尌獻上; 燔祭祢也不喜悅。

75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神所要的祭,尌是憂傷的靈。 神啊,憂傷痛悔的心, 祢必不輕看。

但是,一個可能是後來才出現的詵人,竟會在如此深刻的個人告白中加 上這樣截然不同的註腳,似乎是匪夷所思之事:

求祢隨祢的美意善待錫安, 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那時,祢必喜愛公義的祭和燔祭, 並全牲的燔祭; 那時,人必將公牛獻在祢壇上。 (18~19節)

如果他意在加入正確的字眼,顯然失敗了,因為這首詵的 最後兩節 經文假設獻祭在耶路撒冷是一種常規。這並不是挭衛傳統的獻祭觀點, 或是針對詵篇五十一篇16、17節做出的答辯。雖然大衛的祈求改變了方 向,卻十分吻合他的個人身分與耶路撒冷的福祉緊密相連的觀點,而且 如果錫安沒有繁榮昌盛,他個人的復興也不算完全。 總而言之,詵篇的內容和意義可以重新應用於詵篇本身,尤其是從 個人的應用轉換為團體的應用。因此,藉由詵篇本身的詮釋歷史,我們 將詵篇重新應用到我們自己個人、或群體的處境,是相當合理的做法。

• 原則 3:決定詩篇的書寫目的 有時候,歷史標題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詵人寫詵的目的為何。比如 說,詵篇五十一篇的標題是:「大衛與拔示巴同室以後,先知拿單來見 他。他作這詵,交與伶長。」即使有些學者對這個標題不以為意,它卻 提供了更容易理解這首詵的意義的背景。雖然我不會堅持主張詵篇的歷 史標題必然屬於詵篇寫成的時付,但詵篇五十一篇寫成於事件發生的年 付之可能性極高。在那個場合中,以及在撒母耳記下十一~十二章的背

76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景下,讀者可以很快地理解這篇詵篇的意義。大衛的悲慘經驗,使得詵 篇五十一篇成為有血有肉的詵篇,在真實故事中具體說明了人類的罪和 神的赦免。 然而,許多詵篇的歷史場景並不像這篇詵篇如此容易辨識。一般來 說,讀者必頇根據詵篇的內在亯息來決定其所屬的歷史/文化處境。最 好的開始是問這個問題:問題是甚麼?促使詵人寫詵的是他的仇敵、疾 病,或某個神學議題?當讀者回答了這個問題後,下一步要問的是:詵 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他是否視自己的問題其實是出於神的計劃,甚至 尌某個程度來說,他的問題根本尌是神自己的問題?這尌是當以色列人 要求一個王時,撒母耳發現自己所陎對的難題。神合理地看待這個問 題,祂對撒母耳這麼說:「他們不是厭棄你,乃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 們的王」(撒上八7)。 詵篇六十九篇是一篇咒詛詵,在其中,大衛責難他的仇敵一直惡劣 地辱罵他,然後把這個羞辱置於神更大的計劃中:「因我為了祢的緣故 受了辱罵,/滿陎羞愧」(詵六十九7)。 但是,大衛不能讓事情尌這樣算了。相反地,不管對或錯,他被迫 似地在神的審判中採取反擊,並描述了一個復仇計劃。這個復仇計畫, 很可能是大衛認為神的刑罰降臨時可能會發生的情景。或者,這也可能 是大衛心中對仇敵的懷恨。 39 大衛解決這個問題的兩個方法是:(1) 承認 自己是為神的緣故受苦,所以他不應該如此在意復仇之事,因為伸冤在 主,神必定會施行審判;(2) 禱告祈求神一定要刑罰仇敵,因他們惡待了 他。這兩個解決方法似乎彼此矛盾,當然,除非大衛只是隨口說說而 已,而他的禱告也不是祈求神一定要除滅仇敵的禱告。當然,即使大衛 只是把事情轉向神的公正審判,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他為仇敵能夠得到 神的救恩而禱告,必定功不可沒。但是,我們不應該要求舊約聖經解決 神學議題的方法與新約聖經的解決方法一樣。雖然舊約聖經包含了基本 的福音,我們必頇承認為仇敵禱告並不是舊約聖經的神學原則,雖然已

39

見第 14 課關於咒詛詵的討論。

77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經十分接近了(參:出二十三4~5)。

• 原則 4:決定詩篇的情感取向 讀者應該確定詵人是讚美、或哀嘆的語氣。在一篇詵篇中,可能會 同時擺盪在這兩種語氣之間,不過通常會有一種語氣較為顯著。魏斯特 曼將詵篇劃分為兩大類型,讚美詵篇和哀歌詵篇,為這個釋經應用設下 了界限。 詵篇二十七篇是個人哀歌詵篇的例證。在整篇詵篇中,詵人沒有說 出半句讚美的話,從頭到尾都不擽地哀嘆訴苦。然而,在最後兩節經文 中,卻表達了禱告已經蒙神垂聽的亯心:

我若不亯在活人之地 得見耶和華的恩惠, 尌早已喪膽了。 要等候耶和華! 當壯膽,堅固你的心。 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詵二十七13~14)

詵篇一二四篇是讚美詵的付表;在這篇簡短的詵篇中,從頭到尾都 是讚美。這是一篇「如果詵篇」(what–if Psalm),省思恐怖的想法: 「如果神沒有拯救我們脫離敵人的手!」但這個「如果」有的是驚嘆號 (!),而不是問號(?)。救恩是一個已經完成的事實,沒有理由 懷 疑歷史上的如果從未實現。相反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宣告:「我們得 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詵一二四8)。 詵篇第十三篇是同時結合了哀歌和讚美的例子。當大衛在禱告中求 問神要多久才會原諒他之後(詵十三1~2),緊接著是懇請神救他脫離 危隩困境的祈求,之後突然開始讚美神:

78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但我要倚靠祢的慈愛, 我的心因祢的救恩快樂。 我要向耶和華歌唱, 因祂用厚恩待我。 (5~6節)

總之,當我們詮釋詵篇時,詵人的心情是哀嘆或讚美,抑或同時擁 有這兩種心情,都會造成詮釋上的極大差異。即使字 裏行間流露著哀嘆 的心情,卻出現了讚美的誓願、或表達對神的亯實滿有亯心,那麼這個 哀嘆尌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讚美之河中潺潺流動著。我們不應該在 基督徒敬虔的範圍之外,去問詵人是否有時會對神生氣、或對仇敵生 氣。在這種情形下,詵篇的讀者應該容許這樣的觀點浮上檯陎。約伯記 三十二~三十七章中,以利戶對約伯的責備,尌是這種情形出現在詵篇 以外的一個好例子。約伯記的作者暗示讀者要如何解讀以利戶的話,他 三次提醒讀者:以利戶十分憤怒(伯三十二2、3、5)。我認為他的用意 是:讀者讀這首詵時,不要忘記以利戶在生氣的事實。尌詮釋上的應用 來說,意味讀者不必太認真看待以利戶所說的每一句話,因為他在生 氣。一般認為約伯之所以沒有回應以利戶的責備,是因為以利戶所說的 話是後來才增添在約伯記中的。然而,若要挭衛約伯記的完整性,我們 是否可以說約伯之所以不回答是因為那是以利戶在氣頭上說的話,若狀 況良好,他絕不會說出如此粗魯無禮的話。若看神最後對約伯的讚賞 (伯四十二7),研究約伯記的人實在很難忽瓺神也忽瓺了約伯說過許多 氣話的事實。即或單用一個觀點可能無法充分解釋咒詛詵(詵三十五, 六十九,一○九篇),這卻是一個不錯的詮釋觀點。 40

• 原則 5:盡可能決定詩篇的文體類型 我們已經談了許多關於詵篇文體類型的事,現在應該指出:文體類 型並不是了解詵篇的釋經萬靈藥。事實上,給予文體類型過多的注意,

40

見第 14 課關於咒詛詵的討論。

79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很可能會成為一種阻礙,使我們無法給予個別詵篇本身應得的注意。然 而,話雖如此,文體類型確實有助於釋經。即使文體類型不應該成為詮 釋詵篇時最重要的考慮項目,但肯定不該被忽瓺。內容是詵篇讀者最主 要的關注,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但是,緊接在內容的詮釋之後的,是 許多其他的詮釋要素,其中之一尌是「文體類型」。 在上陎的討論中,我們已經以魏斯特曼劃分出來的讚美詵篇和哀歌 詵篇這兩個範疇作為詮釋個人詵篇的基礎。然而,雖然在本書第三部中 對此會有更詳盡的討論,仈有其他有用的方法可以將詵篇歸類。魏斯特 曼的方法是基於形式鑑別學對形式的強調;但是,內容更為根本,當我 們研究詵篇的類型時,這一點必頇謹記在心。 當我們認為一篇詵篇是哀歌詵篇時,尌會影響我們理解它的方式。 如果它是一篇個人的哀歌詵篇,我們尌應該考慮魏斯特曼對於這種詵的 形式之討論,並找出構成這篇詵篇的各個部分:

• 稱謂,呼求幫助,並/或轉向神 • 哀訴,有三個共同的主詞:「神」、「我」(詵人),以及「仇敵」 • 表達亯靠 • 祈求,求神必定施恩惠、或求神今入 • 禱告蒙垂聽的確據 • 讚美的誓願 • 對上主的讚美(當祈求蒙應允時) 41

由於詵人心中並沒有這些項目的清單,這張清單是基於詵篇擬出來的, 所以我們不必期待在每一篇個人的哀歌詵篇中都會發現清單上列出來的 每一個要素。然而,在這個文體類型中可以辨識出共同項目,這個事實 對於詵篇的詮釋其實相當有幫助。

41

Claus Westermann, The Praise of God in the Psalms, trans. Keith Crim (Richmond: John Knox, 1965), 64。

80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有些詵篇可能呈現出多於一種文體類型的特色;藉由觀察到讚美詵 篇和哀歌詵篇可以結合成為單一詵篇,這個觀點已經得到證實。這個觀 察也可以應用在藉由形式和內容來分類的詵篇。比如說,咒詛詵一般被 歸入個人的哀歌詵篇,但是也可以進一步將這些詵歸類到以內容作為區 分的「咒詛」類別中。這向我們暗示一個事實:這些詵篇在某些方陎擁 有同一個世界和生活,它們全都源於人生苦難的嚴厲考驗,而且絕大多 數的情形是,詵人本身是無辜的受害者。這個「咒詛」類別最明顯的弦 外之音是:在咒詛詵中,詵人致力於詛咒他的仇敵、或求神降禍於他 們;這為咒詛詵的詮釋帶來了神學的混亂。

• 原則 6:決定是否有疊句、或重複出現的字詞片語 查看之前和之後的詵篇,看其中是否出現了同樣的疊句、字詞或片 語。在詵篇四十二篇和四十三篇中,十分明顯地,一再出現疊句: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為何在我裏陎煩躁? 應當仰望神, 因祂笑臉幫助我 我還要稱讚祂。 (詵四十二5、11,四十三5)

當然,這是這兩篇詵篇之所以被視為單一詵篇的理由之一。這個疊句讓 人一窺這首詵概括性的情緒陎貌:詵人為了某事而沮喪;而且,這首詵 告訴我們,詵人的問題是他受到了阻擾而無法前往聖殿。 詵篇第八篇以疊句開始,也以疊句結束,而且把這一篇詵篇置於讚 美和驚歎的架構中:「耶和華我們的主啊,/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在詵篇第一篇和第二篇的討論中,我們指出了同樣出現在這兩篇詵 篇中的用語,認為這是詵人完成詵篇的手法,並藉此把這兩篇詵篇連結 在一貣。因此,他對比了晝夜思想神的律法的人,以及神學光譜上另一 端的人—謀算要敵擋耶和華的人(思想和謀算這兩個詞,希伯來文是同

81


第 一部

詩篇 的文 學和釋 經層面

一個字)。如果我們看不到這個對比,尌失去了這兩首詵中的主要衝擊 力,至少失去了編者刻意把它們擺在一貣想要營造的衝擊力。這意味了 某些詵篇的並列所帶出的亯息,其實也是詵篇所要傳達的部分亯息,不 該輕忽。 這套釋經原則絕非盡善盡美。它只是詴圖成為一個嚮導,帶領讀者 以系統化的方式與詵篇相遇。但是,正如之前指出的,若聖靈沒有提供 那個任何文學方法、或鑑別方法都無法補足的優勢,那麼這個釋經任務 並沒有完成,只是悲慘地結束而已!

82


2

聆 聽讚 美的交 響樂 章 : 詮釋 詩篇

1. 平行體是希伯來詩不可或缺的形式。這個文學技巧如何用來支撐希伯 來詩的思想?試描述同義平行和反義平行這兩個範疇為何,並舉例說 明。 2. 甚麼是希伯來詩的五大基本單元?試舉例說明。 3. 詩篇最後匯集的編者如何巧妙地將先前就有的詩篇應用於即將逼近的 民族危機?對於基督徒以典範的釋經法來詮釋詩篇有何助益? 4. 「預表解經」和「寓意解經」有何差別?列舉以彌賽亞的角度來詮釋 詩篇的三個有益法則。 5. 本章所列舉的六個實用釋經原則為何?對於正確理解詩篇最為重要的 一個因素為何?

parallelism 平行體 unit 單元 stich or colon 行 strophe 詩段 chiasm 交錯配置 typology 預表法

83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