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JAN 2021
ART as ACTION 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專輯 封面紀事:劉可明 疫後藝術與新啟蒙時代/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塞尚的時代精神 蔡爾平、呂紹瑜、呂英菖的創作與收藏/崔西.艾敏作品中「愛的細節」/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 01
藝術家工作室專訪劉剛/攝影作家石川直樹對生命的極限凝視/包藏藝術特別報導/普洱江湖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
思潮迭代,創想未來 《Ar tReview》連續19年發布百大權力榜,在2020年的榜單 上,叱吒藝壇的風雲人物,首度讓位予撼動全球的社會運動 「#BlackLivesMatter」,訴求女性自主維權的「#MeToo」行動位居 第四,強調公眾價值與平權意識的創作者與思想家,改變你我看待
2021年1月1日出刊/第一六〇期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黃其安 洪婉馨 周亞澄 曾筱如 許楚君
藝術、思考藝術的參與形式。時代的轉型正義籲求,化為普世的思
執行主編 林志鴻
潮。疫後之年,藝術如何自我表述?刻劃時代,為時代策展?這是1
執行美編 張娟如
月專輯「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迎向藝術生態系統迭代之際的深 刻提問。 在奧奎.恩威佐兒(Okwui Enwezor)生前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
特約攝影 何樹金 郭東泰 陳明聰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中,悼念被視為一種政治:拒
訂戶業務 朱惠慈 陳詩萍
絕單一的悲情,轉為多重面向的評論、抵抗、生存與關懷形式。
發行業務 孫嘉亨 許致遠
Jr)曾為那個黑暗時代致以希望之辭:「直到充滿自由與平等活力的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秋天到來,對黑人不平等的悶熱之夏才會過去。」轉折之年,藝術
International Editor
藝術告訴我們,除了悲傷、憤怒、失望、希望,還有其他可能的感 受,已然發生或正在發生。我們重新學習如何與災難的尺度與無盡 的悲傷共存、相互抗衡,一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Victoria Lu
的價值交織著文化意識的敏感、挑戰與希望共伴的創想。 近期《Ar tnews》公布2020年前兩百大藏家名單,亞洲藏家再一 次展現出亮眼實力。在近年亞洲藏家逐步進據榜單的趨勢之下,台 灣、東南亞更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起之秀,潛力十足而頗富生機。這 些崛起中的收藏勢力不獨收藏國際名家之作,也將目光逐步轉向在 地的當代藝術,藉著關注與支持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推動本地的藝 術生態更為健全地發展。 1977年出生的石川直樹,是當今日本最活躍的攝影師與探險家。 曾於2000年作為日本代表,加入世界七國青年組隊、從北極到南 極的地球縱走。他更是日本第五位、世界第85位完成登頂七大陸 最高峰壯舉的人,2001年完成之時,曾創下世界最年少的紀錄(24 歲)。2004年與探險家神田道夫合作挑戰熱氣球橫越太平洋,失敗 墜落後歷經絕望漂流。數度瀕臨死亡險境的他,歷險環生後未曾停 下腳步。不斷向未知領域前進的石川直樹,在新冠疫情外出禁令期 間,接受本刊視訊專訪,漫談他的人生歷程及居家期間的創作。 「我這一筆下去怎麼畫到最後一筆?這一直是我們繪畫的人所面 臨的一個問題。」劉剛說道。以往,人們處理一個畫面時,憑藉的 是自己的手感、視覺美感與觀念;現在,藝術創作未必僅是作品與 創作個體之間的關係,機械、科技元素也可能是極佳助力。從傳統 紙本出發,與科技時代承接,這也是劉剛對自身藝術創作的期望。 過去的實驗室是科學家專擅的場域,但如今,實驗室的大門為一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7.23965708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北京辦事處 總監 許玉鈴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院六號樓(今日畫廊二樓) 郵編/100022 電話/(86-10)58760011分機308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金門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香港九龍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新加坡 友聯書局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286、(86-10)58760278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群思維邏輯不受規範約束的設計師而開,他們步入了實驗室,參與 創意、設計、想像的智性輸出─這是一個尖端技術與設計審美共 生的系譜,讓人無法明確區分設計師、科學家、工程師之間的身分 與職能,他們對於材料與技術的探索,或許與達文西不相上下,他 們的協同創作,乃是為了趕在數位產品全面性顛覆人類行為模式之 前,創造出當代設計的新異模式。 手袋內外的世界,是一座記憶的劇場嗎?對於觀者而言,它的表 面或許閃閃發光、熠熠奪目,但它的魅力可能也連結著性別權力與 自戀文化等等人類得以感知世界的總量。在「包藏藝術」特別報導 中,對於手袋的迷戀,化為藝術家恣意揮灑想像的象徵符號,一旦 接受了袋中世界的邀約並步入其中,就如同打開了一道存在於可觸 與不可觸之間的想像之門。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欣佑彩色製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藝術熱新聞 040 專輯:
008 宜德思.盧信開啟南島文化嶄新視野/國立歷 史博物館六十五週年館慶/美國錄像藝術先鋒 湯尼‧奧斯勒特展
010 林偉而夫婦贈與M+美術館九十件藏品/法國 政府通過法案,將返還殖民時期文物/柏林洪 堡論壇線上開幕,留下未解的殖民歷史爭議
042 雕像傾倒之後
011 2020年藝術拍賣展現收藏新常態/佳士得 「20世紀:香港到紐約」,多位新銳藝術家 引發關注/安瑟‧亞當斯攝影作品創拍賣記錄
● 封面圖版/
藝術家劉可明打開他的 最新一件大幅作品, 2020 年作;圖上:《史 話長廊― 藍調古韻》 (局部),2020 年作
重省殖民歷史的2020年 ◎許楚君
046 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
記奧奎.恩威佐兒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 ◎吳礽喻
052 非裔上陣
藝術龍門陣
012 中橫奇景一大千 ◎熊宜敬
攝影的種族倡議 ◎賴志婷
056 化身女巫的策展視角
文物專欄
014 幫嘉慶做掉和珅的劉墉真實面貌 ◎戴忠仁
市場觀察
莎拉.盧卡斯與克里斯.雷姆薩露策畫「小姐!」聯展 ◎陳庭榕
060 愛的細節
016 崛起中的收藏動能
ART as ACTION 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 ◎林志鴻
重讀崔西.艾敏作品中的愛情、慾望與死亡 ◎林芝禾
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 ◎許楚君
藝術焦點 022 塞尚的時代精神
Jan 2021
●
No.
160
C O N T E N T S
●
義大利巨匠300年 ◎賴志婷
封面紀事:
疫後藝術與新啟蒙時代 028 論劉可明和疫後藝術思想家們 ◎陸正宏
藝術人物誌 064 帶著相機與未知世界相遇
攝影作家石川直樹對生命的極限凝視 ◎邱馨慧
設計焦點 104 靈光與時光的奇謀 「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特展」 ◎林純雅
包藏藝術 特別報導
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 070 以記憶之地為靈感
108 從畫廊到衣櫃的創意穿越之旅 ◎洪昱溱
112 以手袋為引線 探向藝術家的體感思維 ◎林純雅
蔡爾平珍視家族價值的典藏性創作 ◎詹立群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074 童話裡的魔性哲思與心理投射
LUPA呂紹瑜之收藏與創作 ◎詹立群
118 普洱江湖?一代宗師? ◎池宗憲
建築觀點
078 重構人類學圖譜的藝術網絡
呂英菖的部落藝術收藏與當代藝術創作 ◎詹立群
120 南加州建築三人組MRY ◎黃健敏
藝術家工作室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082 傳統與未來的聯繫
122 第3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剛 ◎許玉鈴
123 深圳南頭古城改造記憶的疊造共生
藝術視界
124 新世界發展啟動「皇都戲院」古蹟保育項目
092 以生命感動生命─銘刻臺灣美術家榮耀的經典傳承
記109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發 表會 ◎周亞澄
新書出版 098 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 ◎黃蘭翔 100 展覽──包裹意識的時空膠囊 《展覽與時代: 藝術展覽研究與臺灣藝術史》◎藝術家出版社
125 K11打造香港國際機場「11天空」地標項目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故宮原創迷你劇集《故事宮寓》 127 輝耀於韓紙的日冕金光╱聽覺的碎形.聲音的建築展 128 喫的葡萄酒,台灣風土的贈禮/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 躍登酒標╱賴純純「奇花仙境」綻現生機 129 即興演出的儀式詩篇
藝想創見
藝術博覽 102 消費性時代:ON FIRE
130 布拉格,心之所嚮
第三屆「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
◎編輯部
帕維爾.佩珀斯坦畫中的詩與遠方 ◎林志鴻
廣 告 索 引 高雄市立美術館 封面裡 / 形而上畫廊 3 / 台電公共藝術祭 5 / 曜畫廊 7 / 尹信方 9 ONE ART TAIPEI 封底裡 / 今日美術館 封底
宜德思•盧信 開啟南島文化嶄新視野 曜畫廊除了致力引介國際大師,也於各年度推薦一位獨具特色的台灣 藝術家。2020年度特別邀請宜德思 盧信(Idas Losin),於2020年12月20 日至2021年1月21日舉辦個展。 宜德思的創作主要根植於南島文化,透過精準線條與大膽用色轉化為 詩意的當代語彙,重新詮釋原住民族文化之美,泰雅族的紅,太魯閣 族的白,烏來的黑夜,蘭嶼的湛藍海洋,古老的編織、打獵、圖騰、紋 身,皆成為她繪畫中不可或缺的養分。2012年宜德思曾獲得Pulima藝術 獎首獎,之後更時常受邀至國內外各大美術館參展,包括國立台灣美術 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當代館、澳洲布里斯本的「亞太當代藝術三年 展」、法屬新喀里多尼亞棲包屋文化中心,以及德、法、美國等世界各 地的公私立展覽機構。她於2013年展開跳島創作計畫,足跡已遍及紐西 蘭、大溪地、夏威夷、關島、復活節島等島嶼。這些旅程為她打開了藝 術視野,也同時為台灣當代藝術開啟嶄新面向,讓台灣的原住民族藝術 得以與其他地區的藝術對應、連結,生長出更寬宏的面貌。 宜德思 I Saw Hei ti ki 油彩畫布 120×120×5cm 2018(圖版提供:曜畫廊)
國立歷史博物館六十五週年館慶 國立歷史博物館迎來六十五週年,以十二項業務成 果呈現館方「修館不休館」、持續向前邁進的穩健步 伐。館慶記者會中除展出館藏廖繼春、張大千作品的 修護成果,亦推出紀錄片《南海拾真-黃光男館長口 述歷史影像紀錄》與書籍《承先啟後四十年-黃永川 與國立歷史博物館》,透過兩位前館長珍貴的口述回 顧史博館的發展與沿革。此外也發表《臺灣藝術史辭 典1.0》、《拓開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巴西聖保羅 雙年展檔案彙編I(1956-1961)》、《「酷獸奇航-追 尋之旅」漫畫》等出版成果,回望台灣藝術史的重要 時刻,更以文化創意轉化藝術展望未來。
(前排右起)文化部次長蕭宗煌、前史博館館長暨前行政院政務委員黃光男、時任國立歷史博物館長廖 新田及立法委員黃國書,見證史博館2020年度十二項業務成果。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 湯尼•奧斯勒特展 歷經為期七個月的修繕工程,高雄市立美 術館將重新開館,首檔展覽推出美國錄像藝 術先鋒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於亞洲 的首次大型個展「黑盒─幻魅於形:湯尼‧ 奧斯勒」,完整回顧藝術家的創作軌跡。奧 斯勒結合錄像、雕塑與展演,創造出變動的 「黑盒」(Black Box),透過光線與科學隱 喻,呈現空間內部的神祕未知,並且以交錯 著幽默語彙的錄像雕塑模擬人類情感,創造 出如同生命的作品,探索人類心靈、精神、 大眾文化與現代科技之虛實。展期為2021年1 月23日至5月16日。(整輯╱許楚君) 湯尼‧奧斯勒 5D沉浸式劇場作品〈Imponderable〉(圖版提供:高雄市立美術館)
8
林偉而夫婦贈與M+美術館九十件藏品 香港知名建築師、藏家與藝術家林偉而與林梅若梅夫婦,近期將 共達九十件的藝術收藏贈予M+美術館。這次捐贈的收藏均來自林偉 而位於黃竹坑的「Living Collection」工作室,各自出自香港與世界各 地的五十三位藝術家之手,其中如楊東龍等香港年輕藝術家首度納 入M+美術館館藏。林偉而與林梅若梅自2000年代開始系統性收藏藝 術品,藏品反映出香港本地藝術發展與社會轉變。林偉而認為這批 藏品是「香港藝術家的時空膠囊」,也使得此次捐贈別具保存香港 藝術的歷史意義。
香港收藏家林偉而(左)與林梅若梅(攝影: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圖版提 供:M+、林偉而與林梅若梅)
法國政府通過法案,將返還殖民時期文物 經過曠日廢時的討論,近期法國終於通過法案,於2021年底前將 二十七件文物返還非洲貝南(Benin)與塞內加爾(Senegal)。這個法 案因參議院與國民議會對法案執行的意見不一而停滯不前,直至近期才 拍板通過。 此案原本由參議院提出,異議卻讓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於2017年返還殖民時期非洲文物的承諾陷入危機。反對者認 為,馬克宏對於返還文物採取個案的應對方式,並未制定出一貫且透明 的原則,如11月時返還馬搭加斯加的皇冠,即略過了一般的行政程序。 法國總統馬克宏 Photo courtesy Ludovic Marin/AFP/Getty Images.
柏林洪堡論壇線上開幕, 留下未解的殖民歷史爭議 經過為期一年的準備,由柏林皇宮 (Ber lin Palace)改建而成的洪堡論壇 (Humbolt For um)因應疫情於線上開 幕。這項「歐洲最大型文化計畫」被視為 「柏林新地標」,以及交換實驗性藝術與 科學計畫的節點。 然而,洪堡論壇在開幕時同時公開的非 洲雕像仍引來批評。這批文物在貝南王 國遭英軍占領時被掠奪,讓洪堡論壇留 下爭議。藝術史學者班尼迪克‧薩瓦依 (Benedict Savoy)等批評者認為,洪堡論 壇仍帶來重省西方博物館的契機。
柏林洪堡論壇施呂特宮(Schlüterhof)© SHF / Photo: Alexander Schippel
10
2020年藝術拍賣展現收藏新常態 蘇富比近期公布2020年累計銷售總額,在疫情的焦慮氣 氛之下仍藉由多元的藏品與拍賣模式迎來佳績。 近期蘇富比引入數位平台與網路專場吸引新客戶,網上 競投比高達80%、四十歲以下的年輕買家較去年多出一倍, 私人洽購則較2019年上升逾50%,不僅展現新的拍賣動向, 也讓新客戶數目創十五年來新高。為便於買家即時洽購, 並拓展經營方向,蘇富比更於東漢普敦(East Hampton)與 棕櫚灘(Palm Beach)設置快閃藝廊,也在美國推出「Buy Now」奢侈品銷售平台。
蘇富比設置於棕櫚灘的快閃藝廊(圖版提供:Sotheby’s)
佳士得「20世紀:香港到紐約」, 多位新銳藝術家引發關注 佳士得「20世紀:香港到紐約」近期落幕,最終達至11億9千2百萬 美元的成績,成功銷售近90%的拍品,而其中更引人關注的是阿莫亞科 ‧波阿夫(Amoako Boafo)、達納‧舒茲(Dana Schutz)、尼可拉斯‧ 帕爾帝(Nicolas Party)、喬衣斯‧潘薩托(Joyce Pensato)、莎拉‧修 斯(Shara Hughes)等新銳藝術家。波阿夫的〈浸泡著檸檬的西裝〉早 在2020年初在富藝斯拍賣(Phillips)創下近90萬美元的佳績,今年更以 〈Baba Diop〉突破100萬美元紀錄;帕爾帝的〈靜物〉也同時突破百萬 美元。
阿莫亞科‧波阿夫(Amoako Boafo) Baba Diop 2019 Image courtesy Chrisetie’s
安瑟‧亞當斯攝影作品創拍賣記錄 紀實攝影家安瑟‧亞當斯知名的作品〈提頓山脈與斯內克 河〉在紐約蘇富比拍場上以988000美元創下紀錄。這件作品 原為德州石油實業家大衛‧艾靈頓(David Arrington)的攝 影收藏,他在本次拍賣中共售出115件藏品,收穫6千4百萬 美元,突破2014年攝影作品在拍場上的銷售紀錄。其中亞當 斯的攝影則以遠超過預估成交價40至60萬美元的高價賣出, 同時超越他於蘇富比拍立得聯名的拍賣紀錄,彼時他的〈清 明的冬日風暴,優勝美地國家公園〉(Clearing Winter Storm, Yosemite National Park)曾以722500美元高價賣出。
(整輯╱
許楚君)
安瑟‧亞當斯 提頓山脈與斯內克河 1942(圖版提供:Sotheby’s) 藝術收藏 設計
11
崛起中的收藏動能 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 |許楚君
整輯.編譯
圖版提供|ARTJOG、Bangkok Art Biennale、K11 Concepts Limited、Museum MACAN、Paradise Art Space、上海油罐藝術中心、文心藝術基金會、驕陽基金會
近
期《Artnews》公布2020年前兩 百大藏家名單,亞洲藏家再一
次展現出亮眼實力。在近年亞洲藏家 逐步進據榜單的趨勢之下,台灣、東 南亞更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起之秀,潛 力十足而頗富生機。這些崛起中的收 藏勢力不獨收藏國際名家之作,也將 目光逐步轉向在地的當代藝術,藉著 關注與支持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推動 本地的藝術生態更為健全地發展。
在《Ar tnews》前兩百大藏家名單 榜上,除了上海油罐藝術中心創辦人 喬志兵、創立K11的香港藏家鄭志剛 (Adrian Cheng)、日本時尚界的石 川康晴(Yasuharu Ishikawa)、坐擁韓 國仁川綜合渡假村百樂達斯城的田必 立(Philip Chun)與崔允楨(Elizabeth Chun),還有來自台灣最大收藏家 族,擁有林風眠、趙無極、徐悲鴻畫 作的馬維建。他們不僅以精準眼光收 藏重要的藝術作品,更積極透過設立 畫廊、私人美術館等方式參與當代藝 術網絡的建構。譬如「美的集團」董 事何劍鋒在今年首度入榜,他所創 立、位於廣東佛山的「和美術館」也 於2020年3月開幕,這座由安藤忠雄 設計的美術館,除了藏有嶺南畫派的 鄭志剛
16
塞尚的時代精神 義大利巨匠300年 撰文
「
│賴志婷 圖版提供│Musée Marmottan Monet
印
象派」是占據主流教育系統、史觀論衡和藝術 市場的流派,所以是觀看近現代的標示,其
中,塞尚(Paul Cézanne, 1839-1906)被西方現代藝術 家稱為「現代繪畫之父」,西洋藝術史中,甚至有 「塞尚以前的藝術」與「塞尚之後的藝術」分野。
22
普桑作品〈酒神與夏日穀神的鄉野一景〉Nicolas Poussin, Paysage avec Bacchus et Cérès, Huile sur toile, 102.5x133.3cm, vers 1625-1628.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Presented by the Liverpool Royal Institution in 1948 © National Museums Liverpool, Walker Art Gallery. Presented by the Liverpool Royal Institution in 1948 塞尚作品〈田園〉Paul Cezanne, Pastorale, Huile sur toile, 65×81.5cm, 1870. Paris, musée d’Orsay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封面紀事
28
疫後藝術與新啟蒙時代 論劉可明和疫後藝術思想家們 |陸正宏(「劉可明星空—40週年回顧展」總策展人,現任東西方藝術經紀中心「FUSAST 呼吸」執行長)
撰文
圖版提供|東西方藝術經紀中心、劉可明
疫
後藝術作品教導我們更敏銳地觀察我們所在的這個疫後世界(Post-Coronavirus World)。也正是從關注、研究和鑑賞疫後藝術(Post-Coronavirus Art)與其
作品開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所增強的心智習性(Habits of Mind),將影響我們學 習、思考和理解的方式,也因此,我們得以培養且追索到我們每一個人的獨特視角 與圓融智慧。
人間無淨土,心裡一畝田: 一個新啟蒙時代的萌芽 2020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天啟元年,應不為過。不同年齡、不同種族、不同背景 的全球77億人,共同經歷且見證了百年一遇的瘟疫浩劫、荒謬世局、以及史詩級的群 魔亂舞、貪婪欺騙。 當人們終於開始真正地警覺到,今日地表上,百年來最受敬重、且深具影響力的一 切「文字」、「話語」和「表象」,竟然幾乎可以完全地掩蓋事實真相,甚至還能變 本加厲地、且長期不被揭發地引導大多數人堅信那些其實早與誠正真實和宇宙規律完 全背道而馳的虛構騙局時,我們更進一步地頓悟:人類現存的所有「文字」、「話 語」和「表象」,實在難逃仍將繼續被現在與未來每一個世代所謂「權威」和「主 流」人士、組織與集團把持操控的宿命,並且一定會持續精進、顛倒是非、偽裝易容 後粉墨登場。 然而,天地宇宙的規律同時告訴我們,2020/2021年之際,全球跨世代的人類,也可 以選擇不斷地學習在這個滿佈虛偽欺詐的巨型舞台上,雖與貪同生、與利共舞,但仍 能開悟辨偽,做一個當代文明人、智慧者。疫後藝術,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 運而生。
藝術收藏 設計
29
藝術家劉可明與作品〈史話長廊—暮光〉合影 劉可明 史話長廊—暮光 設色紙本 210x600cm 2020(局部)
雕像傾倒之後 重省殖民歷史的2020年 │許楚君
撰文
2020年《ArtReview》的藝術百大權力榜擁有了 與過往全然不同的面貌:「#黑人的命也是命」 (#BlackLivesMatter)與「#MeToo」高踞榜前,強 力主張返還殖民文物的藝術史學者班尼迪克.薩 瓦伊(Bénédicte Savoy)與經濟學家費爾溫.薩爾 (Felwine Sarr)躍居第三,與此同時,多位重省殖 民歷史的非裔藝術家及策展人也首度入榜。 這份別開生面的名單反映出藝術界隨著動盪時 局展開的反思。上榜的無論是藝術家、策展人、 藏家或者理論家,多半具備強烈的批判力,也積 極介入敏感的政治議題,各自憑藉創作、論述、 策展甚至收藏行動,對於種族、性別等議題提出 難以忽略的鋒利詰問。以這份名單作為參照,或 可找到藝術界「權力」代謝更替的痕跡,以及這 些榜上新面孔所預示的未來契機。
讓「活著」的身體說話 哲學家、策展人與跨性別倡議者保羅‧普拉西 多(Paul B. Preciado)長期關注生命政治,曾與藝 術家鄭淑麗搭檔策畫2018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3×3×6」,此次也在百大名單之列。他在《Ar t Forum》回顧2020年的文章〈雕像傾倒之時〉, 由北美與歐洲遍地延燒的「推倒雕像」行動切 入,提出抗爭者所推倒的正是政治化的正典身 體,而正是這些雕像之體讓「活著」的特定族群 無從發聲。在這波浪潮中,包含柏林、布里斯托 (Bristol)等地的歐洲殖民者雕像都遭到被噴漆、 移除、銷毀或推入海中,僅留下空蕩蕩的基座。 17世紀從事奴隸貿易的英國商人 愛德華·柯斯頓(Edward Colston) 的雕像被移至布里斯托(Bristol) 港口之後,週邊地面堆滿紙板,寫 著「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標 語。(圖片來源:Wiki Common)
普拉西多認為推倒雕像實則是為各大城市空出舞台,讓曾經被壓抑的、「活著」的身體終 於能夠站上高處,為自己說話。 與此同時,普拉西多也反思近期與黑權運動伴隨而生的解殖(decolonization)浪潮,指 明人們並非因遺忘正典歷史而痛苦,反而是因長期系統性抹消壓迫與抵抗的歷史,而無從 獲得解放。因此他認為在雕像傾倒之後,不必急著豎立新的雕像或紀念碑,反而應該留下
42
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 記奧奎.恩威佐兒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 |吳礽喻 圖版提供|New Museum
撰文
嘉瑞特.布萊德利作品〈獨自〉 Garrett Bradley, Alone (still), Singlechannel 35mm film transferred to video, sound, black-and-white; 13 minutes, 2017 © Garrett Bradley. Courtesy the artist
當奧奎.恩威佐兒(Okwui Enwezor, 1963-2019)開始構思「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 與悼念」(Grief and Grievance: Art and Mourning in America)展覽的時候,他就如同我們 多數人一樣,被川普2016年當選隨之而來的政治動盪喚醒,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真相是, 美國歷史中未曾癒合的種族創傷被揭露了出來,對恩威佐兒來說,白人國族主義暴力的 興起以及選舉的成因,呈現了「面臨被政治操弄下的白人哀痛,所導致的黑人悲傷明晰 化」,這段期間像翻攪政治的中軸支點,也是本展的主軸。 恩威佐兒密切關注藝術家創作蘊含的社會意義,貫穿他過往策畫的大型展覽,包括: 「非裔攝影師1940年至今」(1996)、「短暫世紀:非洲獨立與解放運動1945-1994」 (2001)、「戰後: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藝術1945-1965」(2016),他試圖將非洲 與非裔離散藝術家放在現代與當代藝術全新敘事的核心。這不僅代表他必須面對既有、
46
創作與收藏
以記憶之地為靈感 蔡爾平珍視家族價值的典藏性創作 │詹立群 圖版提供│蔡爾平、光助大房
撰文
生
「
命沒有卑微,只有莊嚴與華麗。」在與蔡爾平專訪的對話中,他以此 總結了創作與人世百態的扣連,言談悠緩,卻見力道深沉。
蔡爾平的大型裝置藝術作 品(局部) 蔡爾平與其彩鑲瓷創作 攝影:RICOR 造型:小公主 妝:游絲棋團隊Qunnie 髮:斐瑟Ann 照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乾隆潮公益攝影展 圖片提供:光助大房
總是笑容滿面、充滿幽默感的藝術家蔡爾平,謙稱自己做的事情「不清不 楚、不明不白」。事實上,他與妻子莊蕙芳在美國成功打造品牌Jewelry 10,藉 由以大自然為題的彩鑲瓷創作「以陶載道」,凝聚大眾對於生態議題的關注, 除了獲得博物館典藏,連政商名流如希拉蕊也喜愛不已,獲獎無數。談起收 藏,蔡爾平說:「我典藏的是家族重視的價值、知識體系源頭的原理,以及對 於大自然美好的回憶。」 「北有蔣渭水,南有蔡培火」此言描述日治時期的文化人,蔡爾平的伯公就 是蔡培火。出生在這個文化家族,蔡爾平的父親是雲林北港名醫蔡深河博士, 東京帝大畢業後選擇返鄉開設諸元醫院,在雲嘉貧瘠僻壤以獨創阿米巴肝膿瘍
70
藝術收藏 設計
71
創作與收藏
童話裡的魔性哲思與心理投射 LUPA呂紹瑜之收藏與創作 │詹立群 圖版提供│呂紹瑜
撰文
在
不同的人生階段,童話帶給藝術家LUPA呂紹瑜不同的思考:是兒時的 記憶、創作的靈感,也是長大歷經現實洗禮後的成人視角,重新對於
童話角色的審視與批判。
「繪畫是一種傾訴,表達希望被聆聽的渴望,是一種比文字更朦朧,具有更 多種解讀的可能性,也是每一個時期,我對自己的重新詮釋。」繪畫、雕塑、 服裝、印花及音律全方位創作,LUPA呂紹瑜的個展「棲夢幻室」,一個樓層就 是一個人生狀態,更臍連她生命中美的繆思:對哲學和心理的探索、父親的藝 術收藏、對於繪本的熱愛,以及自身的經歷和天賦靈動,在夢境中穿梭善惡之 境,交織而上綻放。 她從北一女畢業後,就前往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就讀服裝設計。 2013年返台至2019年前的創作狀態,集結在「棲地」,記錄她在床邊角落,邊 畫邊睡的夢境與潛意識。「像是一個原始野獸棲息的叢林,十分私密。」
74
LUPA 吞靈 145x75cm 2014 LUPA呂紹瑜
藝術收藏 設計
75
創作與收藏
重構人類學圖譜的藝術網絡 呂英菖的部落藝術收藏與當代藝術創作 │詹立群 圖版提供│呂英菖
撰文
藝
術家呂英菖十六歲開始收藏非洲部落雕塑,留義返台後,轉換藏品形象 入畫,如實記錄生命中最親密的家人。非洲部落文化在人類學上強大的
家族性,與呂英菖一以貫之的創作主題,就像命定的巧合與緣分,而藏品於 他,便像是家人一般的存在。
呂英菖 戴紅花的男子 油彩畫布 100x80cm 2007 王建揚 國王的新衣 噴墨輸出藝術相紙 110x148cm 2013 照片為呂英菖父子與非洲部落藝術收藏共同入鏡
78
呂英菖的第一件藏品是非洲部落面具,那是父親帶他到世
呂英菖笑說自己課餘打工的錢都用在收藏。前往義大利留
貿逛展時,看他盯著面具雙眼發亮而買下的。後來他自己出
學時,因為語言不通,課堂上手汗直流,於是埋首於寄宿家
錢的第一件藏品,是加彭的面具,此後欲罷不能。他自有一
庭全心創作。一旦思念湧來,他便拿起代表某人的顏色擠上
套藏品的「審評標準」,密密麻麻地細述於筆記本,不但將
畫布,第一張肖像畫就是兩年情緒的點滴累積;隨後的「注
列印照片剪貼造冊,還分級、分類、給星評。至今面具收藏
視」系列,則表現出他「不敢與人對視」的焦慮情緒。他在
逾百,熱情不減。
義大利求學時寄宿的小房間裡,總是放著二十張畫布,畫完
藝術收藏 設計
79
以手袋為引線 探向藝術家的體感思維 │林純雅 圖版提供│Dior
撰文
1995
年9月22日,法國第一夫人貝娜黛特.席哈克(Bernadette Chirac)在巴黎大皇宮舉辦的塞尚大展開 幕式上,將迪奧(Dior)甫問世的一款手袋贈予英國黛安娜王妃,因其雅致的造形,也因其代表英
法兩國友誼的象徵,黛安娜王妃自此出現在公眾眼前的身影,便與該款手袋形影不離。它有著令多數女性為之所 動的名字:「迪奧女士」(Lady Dior),從此躋身女性衣櫃的雋永典藏之列。自從迪奧於2016年首度與倫敦藝術 家馬克.奎恩(Marc Quinn)合作以來,「迪奧女士之藝」(Dior Lady Art)藝術家手袋創作計畫充分傳達了創作 者透過多元載體,詮釋感官與感知之趣的熱情。
112
手袋內外的世界,是一座記憶的劇場嗎?對於觀者而 言,它的表面或許閃閃發光、熠熠奪目,但它的魅力可能 也連結著性別權力與自戀文化等等人類得以感知世界的總 量。在「迪奧女士之藝」創作計畫中,對於手袋的迷戀, 化為藝術家恣意揮灑想像的象徵符號,在他們的眼中,一 切顯得如此異質而神祕。袋中世界折射出了創作者們旺盛 的好奇心與充沛的發現慾念,這個充滿想像力的、任思緒 遊走的空間,是他們為自己所開展的、源自幻想與現實的 冒險。對應著後現代文化的日常經驗,手袋可能喚醒了人 們的思緒與記憶,它被創造於眼與腦之中,那二度平面的 圖像得以藉由色彩、光影的躍動與變調,在觸目的同時, 刻畫出變幻的詩意反差。 「迪奧女士之藝」藝術家手 袋創作計畫 Recycle Group © Marion Berrin 茱蒂.芝加哥與其手袋創作 Judy Chicago © Donald Woodman
懸止在時間和空間、展開在動態和靜態之間的中間地 帶,相互照應的手袋內外,成為思想與情感痕跡的生發之 處,涉及從幾何抽象到原創基礎的美學切換。它帶有空間
藝術收藏 設計
113
│Jade Hong
撰文
攝影│趙宇晨、鄭航天 圖版提供│中強光電 文化藝術基金會、MVRDV、都市里人、萬社 設計、K11 Concepts Limited
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台灣光環境獎」邁入第 三年,其中以生態環境與光藝術創作類的報名件數大幅提升, 突顯在生態與藝術領域中,對光環境議題的討論,逐漸受到關 注與重視。歷經二個多月的評選會議,評審團就設計概念、環
河樂廣場(照片提供:MVRDV、都市里人)
大溪歷史「光」廊道
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四項評分標準,最終由「心 靈的母親─ 新港媽祖」、「總統府」、「司馬庫斯無藍害 部落」、「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汀甫圳 通學巷」及「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共七件作品進入決 選。在2020年12月11日於雲門劇場舉辦的頒獎典禮揭曉大獎得 主,由「總統府」、「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與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獲得台灣光環境獎;「司馬庫斯 無藍害部落」以無藍害類燭光OLED燈降低生態衝擊、實踐環境 永續,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老舊空間新生的「河樂廣場」,照明設計師洪立涵挑戰以最
精簡的燈具形式,從廣場的上層到下層,分別以扶手燈光、 投射燈、香菇狀矮燈及太陽能燈,巧妙自然地畫出廣場的基 地範圍,以及人造潟湖有機曲線的多變空間,點、線、面、 塊布局的照明設計規畫,帶給具歷史感的空間重生的新樣 貌。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
「大溪歷史光廊道」由歷史建築群組成,月河燈光設計團 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攝影:趙宇晨)
隊透過燈光突顯建築山牆、屋脊等細節之美,以室內泛光手 法,營造出屋內人與文化的溫度,運用親切、生活感的光環 境,展現在地的人文底蘊;並透過減光及低尺度等設計,呼 應動植物的作息,不影響自然星空。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位於一棟老宅改建的商業空 間中,業主拆除原本為獲得更多空間卻遮蔽了建物特色的裝 潢結構,使老宅的天井重見天日,藝術家高德亮依循天井, 設計一座動力燈光的藝術裝置,回應建物的空間特色,為商 業空間的光環境營造帶來更多思考。 至於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部落 長老優繞.依將表示,司馬庫斯部落的核心價值在於與大自 然環境和平共生;部落曾經歷過沒有電力的時代,當時以點 燃五葉松脂作為夜間的光源,隨著電力及觀光發展,大型路 燈的設置導致蝴蝶、鍬形蟲等昆蟲因趨光而大量死亡,美 麗的星空也逐漸消失。多年前部落先是自發性地撿拾天然朽 木,製成適合當地環境尺寸及高度的路燈,以減少對生態的 衝擊,但燈泡的光源仍會吸引昆蟲。後與清大周卓煇教授合 作,周卓煇教授團隊研發的OLED燈,其光源如夕陽餘暉般美 麗,使他們想起五葉松脂的記憶,取代傳統LED燈後,遂使部 落的生態環境恢復平衡。
122
深圳南頭古城改造記憶的疊造共生 南頭古城位居深圳南山區中心區域,見證著特區城市在 四十年間由小漁村躍升為國際都會的軌跡。南頭古城自晉 朝以來已有近1700年歷史,曾是嶺南沿海的行政中心與海 防要塞,更是南越文化與中原文化交融的縮影。傳承千年 文脈,重拾城市記憶,是南頭古城街區改造升級項目的動 心起念。萬社設計(Various Associates)受邀參與由萬科主 導的古城改造集群設計,在尊重場地現狀,同時追溯文化 源頭的前提下,以適應性更新策略為其賦予新的內涵,於 項目先行示範段的南北街核心區,完成了一棟兼具複合功 能和公共屬性的「城市記憶展廳」。 萬社設計的靈感源自嶺南建築及園林中的遊廊,藉由連 接兩個或多個獨立建築物的曲折迴環的軸線式布局,在有 限的圍合空間中營造無限之域,而這也是遊人停留、休 憩、觀賞的空間─在固有的平面植入了一面斜牆,通過 斜牆創造出獨特的空間感,並以斜牆開啟了一個三角的中 庭,拉動上下兩層的空間關係及形成趣味性的觀展動線。
&
矩陣式的空間序列穿插組合,木格柵天窗回應天井形制。(攝影:鄭航天)
在材料與顏色運用方面,萬社設計以粗獷的材質與低度 的用色,從外立面延續到混凝土結構內部。空間內主要使
體驗具備更多的層次感。客行流線循廊推進,依循空間上
用了灰磚及木頭這兩種中式建築的標誌性材料。青磚、柚
下關係而起伏,狹長的通道使視野受到壓縮,留有格窗透
木、炭化木,這些材料的自然紋理隱現著時間的印記,銀
光,虛實結合。挑空區如柳暗花明,形成先抑後揚的空間
箔則與木飾面作貼合,中和了炭黑色木及天花矩形陣列設
對比,豐富了體驗的層次與趣味。曲折迴環的動線與獨特
計語彙下的肅穆及理性,使整個空間質感更顯柔和與溫
的三角銀箔空間、木紋格窗透光天花,形成獨特的空間符
暖。
號,透亮乾淨的玻璃磚立面材料,隱約透射著外面的色
除了運用遊廊自身的動線特色外,還講究景觀與自然天
彩,理性的十字結構框架語言,使空間語彙趨向統一。矩
光貫通,形成天然的展示空間。以天井光來揭示空間的層
陣式的空間序列穿插組合,木格柵天窗回應天井形制,交
次,進而達到傳統嶺南園景中的開敞,層次變化豐富的空
叉咬合的十字體塊與斜切的片牆以不對稱布置打破整體基
間效果,將傳統意蘊轉化當代視覺意象的傳達,並使空間
調的克制,猶如這一村城混搭產物自由延展的街巷生態。
藝術收藏 設計
123
發行進入第160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160期(2021年01月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宜德思.盧信開啟南島文化嶄新視野/國立歷史博物館六十五週年 館慶/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特展/林偉而夫婦贈與M+美術館九十件 藏品/法國政府通過法案,將返還殖民時期文物/柏林洪堡論壇線上開幕,留下 未解的殖民歷史爭議/2020年藝術拍賣展現收藏新常態/佳士得「20世紀:香 港到紐約」,多位新銳藝術家引發關注/安瑟‧亞當斯攝影作品創拍賣記錄 藝 術龍門陣:中橫奇景一大千 文物專欄:幫嘉慶做掉和珅的劉墉真實面貌 市場 觀察:崛起中的收藏動能──台灣與東南亞的新興收藏生態 藝術焦點:塞尚的 時代精神──義大利巨匠300年 封面紀事:疫後藝術的啟蒙時代──論劉可明 和疫後藝術思想家們 1月專輯:ART as ACTION 藝術:意識起義的篝火/雕像 傾倒之後──重省殖民歷史的2020年/悲傷與哀痛:美國的藝術與悼念──記 奧奎.恩威佐兒的最後一場策展行動/非裔上陣──攝影的種族倡/化身女巫的 策展視角──莎拉.盧卡斯與克里斯.雷姆薩露策畫「小姐!」聯展/愛的細節 ──重讀崔西.艾敏作品中的愛情、慾望與死亡/藝術人物誌:帶著相機與未知 世界相遇──攝影作家石川直樹對生命的極限凝視/創作與收藏特別報導:以記 憶之地為靈感──蔡爾平珍視家族價值的典藏性創作/童話裡的魔性哲思與心 理投射──LUPA呂紹瑜之收藏與創作/重構人類學圖譜的藝術網絡──呂英菖 的部落藝術收藏與當代藝術創作/藝術家工作室:傳統與未來的聯繫──《藝 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劉剛/藝術視界:以生命感動生命──銘刻臺灣美術家榮耀的經典傳承
記109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新書
發表會/新書出版:世界、東亞及多重的現代視野:臺灣藝術史進路/展覽──包裹意識的時空膠囊 《展覽與時代:藝術展覽研究與臺灣藝術史》/藝 術博覽:消費性時代:ON FIRE──第三屆「ONE ART Taipei 2021 藝術台北」/設計焦點:靈光與時光的奇謀──「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特 展/包藏藝術 特別報導:從畫廊到衣櫃的創意穿越之旅/以手袋為引線 探向藝術家的體感思維/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普洱江湖?一代宗師?/建築 觀點:南加州建築三人組MRY/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第三屆「台灣光環境獎」揭曉/深圳南頭古城改造記憶的疊造共生/ 新世界發展啟動「皇都戲 院」古蹟保育項目/K11打造香港國際機場「11天空」地標項目/創意萬象:故宮原創迷你劇集《故事宮寓》/輝耀於韓紙的日冕金光╱聽覺的碎形. 聲音的建築展/喫的葡萄酒,台灣風土的贈禮╱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躍登酒標╱賴純純「奇花仙境」綻現生機/即興演出的儀式詩篇/藝想創見: 布拉格,心之所嚮──帕維爾.佩珀斯坦畫中的詩與遠方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60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印,報 導藝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計新潮、建築新 貌。每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