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DESIGN No.186-2023-03(精華版)

Page 1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時代精神.世態導覽

自然與人造、社會現實與臆想之境,相互間的共性與異處如此 微妙,所有你我想像當中的缺口,由藝術家的創造加以填補。他 們沉浸於創作視域持續轉變的過程,遊移於多重的情境與感知之 間,由此織構出個人生命體悟的縮影,成就其由物質穿透精神的轉 化關係,讓觀看成為一種從表象深入內在、由圖示性進入敘事性的 過程,而那所有雋永的瞬間,無不提醒著觀者莫忘了平視生活的點 滴,這便是3月專輯「心之所嚮」探討的意旨。

由約瑟夫.斯特拉(Joseph Stella)畫作中,我們得以看見他如何 受到世界的牽引,時而為身邊同樣有移民處境的人發聲,吸納當時 最前衛的未來主義畫風,也以細膩的心思筆法雕琢花草鳥獸,以繁 盛典雅的圖騰昇華第三世界旅行見聞,一生移動的軌跡及見聞託付 於創作,轉化成內心燃燒的火焰,重新配置為各種色彩、對稱、放 射、幾何、構圖、律動,用心記載著周遭生活人、事、物、宗教信 仰的體察及關懷,宛若獻給世界的量子力學情詩。

作為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人像畫大師,盧西安.佛洛伊德(Lucian Freud)也以植物為主題創作了不少作品。佛洛伊德與植物一直保持 著相當親近的關係。從他小時候在信件上畫的植物母題的塗鴉、隨 著他多次搬遷住處的盆栽,到他在諾丁丘(Notting Hill)的花園,我 們都可以看到植物如何激發他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這種從平凡無奇 之物中發掘美的傾向,發展為一種真誠地觀察植物、從表面形態追 索本質的態度。

在長達80年的藝術生涯中,亞歷克斯.卡茨(Alex Katz)試圖透過 畫作捕捉即時的視覺經驗。關於繪畫,卡茨在 1961 年曾如此說道: 「永恆存在於幾分鐘的絕對意識中」,「成功的繪畫似乎是這種狀 態的綜合反映」。不論是親友間的眼神交流或是一束穿過樹葉間隙 射下的光線,卡茨藉由對繪畫媒材的多方探索,在畫布上重現出他 所謂的「轉瞬即逝之物」。

佳士得紐約自2016年1月首創古典大師及古典藝術週拍賣。2023年 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週 7場現場拍賣及 3場網上拍賣共成交約 8842 萬 美元。「大師重現:薩佛拉收藏古典大師傑作」與「古典大師」兩 場重量級拍賣先後舉槌,成交總額達6277萬6660美元,誕生1件千萬 美元、 12 件逾百萬美元成交拍品,哥雅的肖像畫作以 1642 萬美元成 交,並刷新了哥雅、華鐸等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紐約蘇富比西 洋古典拍賣總成交額達 8660 萬美元,拍賣市場上最重要的巴洛克藝 術收藏之一的費舒與戴維森(Fisch Davidson)收藏獲得白手套佳績, 彼得.保羅.魯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1609年鉅作〈莎樂美收 下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以2692萬 6000美元成交,成為藝術家第三 高價作品。

藝術史學者琳達.諾克林( Linda Nochlin )在〈女性、藝術與權 力〉寫道:「女性被認定是被動而脆弱的,是滿足男性需求的目 標。⋯⋯她是藝術創作的物件,而非創作者。」 1988 年,藝術團體

「游擊隊女孩」( Guerrilla Girls )語帶諷刺地指出:「身為一名女 性藝術家的優勢,就是還能被寫入藝術史的修訂版本裡。」上海西 岸美術館與龐畢度藝術中心五年合作項目的重量級特展「她們與抽 象」,作為亞洲第一個聚焦女性抽象藝術家群體的專題展,呈現了 由女性藝術家視角書寫的西方20世紀抽象藝術史。

在多年醞釀之下,備受全球藝術界矚目的「ART SG」體現了多重 深遠意義,作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以及繁忙的年度藝 術盛事時間軸上的起跑者,「ART SG」的走向有望為2023年後續的 國際展會定下基調,此外,在當今藝術界積極開拓新市場的環境背 景下,該展會的首次亮相不但象徵了自疫情下的重重關卡走出的復 甦力量,更考驗著新加坡是否有潛力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市場樞 紐,與香港和首爾並駕齊驅。

2023年3月1 日出刊/第一八六期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周亞澄 曾筱如 韋怡忻 陳玟妤

執行主編 林志鴻

執行美編 張娟如

特約攝影 何樹金 郭東泰 陳明聰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訂戶業務 朱惠慈 陳慧玲

發行業務 孫嘉亨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International Editor Victoria Lu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 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7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金門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香港九龍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新加坡 友聯書局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591、(86-10)5876059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1926 年 作品〈聖母瑪麗亞〉 Joseph Stella, The Virgin, Oil on canvas, 100.8x98.4cm, 1926. Brooklyn Museum, Gift of Adolph Lewisohn, 28.207. Photo © Brooklyn Museum

全系列精選展 010 維梅爾回顧展門票於開幕數日內售

罄╱艾蜜莉.沙金水彩風景畫入藏博物館╱藏家歸還並重

新購回受納粹掠奪的克林姆畫作

文物專欄

012 明代最早的古鐘在台北鬧區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4 德馨書屋.拍賣驚奇 ◎熊宜敬

古典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16 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週拍賣成交總額達8842萬美元

哥雅肖像畫以1642萬美元締造成交紀錄 ◎ 編輯部

022 費舒與戴維森收藏領銜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

魯本斯〈莎樂美收下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逾2690萬美

元落槌 ◎ 編輯部

對話藝術家系列:神似。擬真 特別報導

066 陳浚豪 在視覺肌理與想像紋理之間 ◎陳玟妤 068 周珠旺 寫實的筆觸為情感的化現 ◎陳玟妤 070 盧昉 經典與當代的雙重探詢 ◎陳玟妤

播客藝聞 ◎山崎二十一

072 弗蘭克.鮑林 Frank Bowling╱單慧乾 Sin Wai Kin╱安妮.

依姆霍夫Anne Imhof ╱阿什莉.比克頓Ashley Bickerton ╱

矢延憲司Kenji Yanobe╱南.高登Nan Goldin

藝術博覽

074 ART TAINAN 2023台南藝術博覽會

重回跨國參展的年代,傳統與創新的藝術語彙 ◎編輯部

新書出版

076 共譜30年台灣藝術產業史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傳承開今》專書出版 ◎陳玟妤

藝術視界

078 她的目光,攜時代並行的女性創造能量 龐畢度藝術中

心與上海西岸美術館五年合作項目「她們與抽象」展

◎洪昱溱

當代藝術

084 變動身份,多義解讀世界的無盡可能

塞納河畔伊夫里當代藝術中心「逃亡者」聯展 ◎詹育杰

藝術人物誌

088 超越外表的內在圖像,永不定型的青春實踐

弗朗索瓦絲.佩特羅維奇回顧展 ◎詹育杰

影像美學

092 快門的起落猶似時代的絮語 妮可拉.厄尼時尚攝影收 藏系統中心的時代感知 ◎林志鴻

時尚美學

098 一生之褶,一世之藝

意象成詩,三宅一生的美學寄語 ◎洪昱溱

028 3月專輯: WANDERING 心之所嚮

◎林志鴻

036 觀葉如觀人 盧西安.佛洛伊德畫中的植物與家居空間 ◎林芝禾 042 永恆的現在式

亞歷克斯.卡茨於畫布上重現轉瞬即逝之物 ◎林芝禾 048 在末日童話裡潛泳  馬塞爾.扎馬之童話詼諧曲與夢境變奏 ◎賴志婷

市場觀察

052 環球時勢催化下的藝術雙向進程 2023新加坡藝博會「ART SG」 ◎韋怡忻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056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三)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跨界

104 時代的印記,時光的洞見 預想創意情境的「匠心製造」提案 ◎林純雅 珠寶美學

108 靈感與靈魂之所在,賦魅於時光積澱的靈思 ◎林純雅 綠與野專欄

112 一旦你探究過牠的靈魂深處,你將永遠不再是同一個人 吉米.伯納多鏡頭下的動物性與人性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116 松林遺壺 一世驚奇 藝術家松林桂月之芝雲古壺 ◎池宗憲 新書出版

119 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以相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林谷芳 建築觀點

120 加拿大建築女傑 費莉絲.蘭伯特女士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海平面上升手冊》研議濱水城市未來發展之道 123 扎哈.哈蒂建築事務所之成都科幻館專案 124 探索關乎 藝術與設計的「第二自然」 125 人文渲染的藝術洞天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一期一會.櫻之繪語 127 超出建築 田中央+七位藝 術家聯展╱情感與記憶的共構連結 128 麥影彤二之「華 麗愛火四射」╱馬德里台灣藝術週 129 徐行細品生活況 味╱關於永恆與中性時裝的理念

藝想創見

130 攝影凌越現實之上的可能

蘿拉.博尼弗斯的凱蘭巴影像紀實 ◎林志鴻

約瑟夫.斯特拉
● March
封面紀事:3月專輯WANDERING心之所嚮 豐美幻境中的情感定位與生命軌跡 030 約瑟夫.史特拉創作能量的依歸 ◎吳礽喻 廣 告 索 引 台南藝術博覽會 封面裡 / 形而上畫廊 3 / 臺北市美術館 5、7 / 采泥藝術 9 / 新莊文化藝術中心 11 / 今日美術館 封底 藝術熱新聞 008  北美館展出「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封面圖版/
2023 ● No 186 CONTENTS
形而上畫廊 「青春劇場」聯展╱采泥藝術楊北辰「真像的真相」古籍

北美館展出「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妮可.芙麗茲(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

化交流協會麥斯米蘭.雷澤(Maximilian Letze)作為共同策展人策畫之「未來身 體:超自然雕塑」,即日起至6月4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演繹後人類時代 的肉身幻想。

本展透過超寫實雕塑的美學基調,宛如鏡像般地映射出人類自身的未來形 貌,並梳理出「混種人」、「後自然」、「藝術家4.0」、「科技 人類變體」

4大主題。「混種人」展區探究當今人體透過基因工程技術轉為可塑型態, 甚至出現混種生命體的演化概念。「後自然」主題著眼於大自然如何 在基因轉殖與人工科技中被交互挪用,亦傳達人類所帶給環境的破壞 性變化及物種的極限。「藝術家4.0」探討未來的機器人是否得以擁有 幻想、直覺等人類獨有的創造性特質,而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處與 同理?「科技 人類 變體」反詰各種科技和數位轉型的發展交合 之間、對於人類生活內在—外在、心理—生理層面的影響。

派翠西亞.佩奇尼尼 葛拉姆 矽膠、玻璃纖維、人類毛髮、衣服、水泥 140×

形而上畫廊「青春劇場」聯展

形而上畫廊推出「青春劇場」聯展,呈獻草間彌生、金泰浩、天野喜孝、三宅信太郎、權奇 秀等藝術家的青春演繹。

人生的戲劇,大都是在青春之樹,掉第一批葉子的時候才開始的,草間彌生說:「也許是戰 爭的緣故,我在少女時代做著各式各樣的夢,但這些夢從來無法實現。」在75歲時,她撿起青

天野喜孝 Shu 綜合媒材、鋁板 50x50x10cm 2007

春期掉落的少女夢,想像100種姿容來填寫曾經的錯過。青春留駐在金泰浩多彩的畫面上,他將 平面作品堆砌又挖出,成為半浮雕式的多層次空間,青春的落葉在他美麗的抽象步道中,繾綣 成春天的鳥語花香。天野喜孝魅力十足的人物造型,讓人不由自主地刻畫著一個充滿希望、令 人沉迷流連的魔法空間,忘記老去。三宅信太郎作品中千奇百怪的角色們,像一個個爆發力十 足的美麗炸彈,使不經意碰觸的人,一廂情願地被炸得醉生夢死。十年一蛻變,十年一青春, Dongguri是權奇秀畫中快樂和希望的象徵,十年前,伴隨著Dongguri的是高彩度的奇幻森林,十 年後,闊葉森林取代了筆直的樹幹,鮮艷優雅的色調如潑翻的調色盤。權奇秀發衍了他「曲線 式的超平面」,Dongguri 的雙眼更泛著宇宙之光,像神話一般,青春的葉子從未掉落過。

采泥藝術推出楊北辰「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古籍在文化史上占據著重要地

位,它既是文化與知識的象徵,也構建了與歷史、思想、認知觀念有密切聯繫的上下文。

楊北辰的具象雕塑便將代表西方文化與知識觀念的古籍設定為「元文本」,以此作為其創 作起點。

時間成為作品觀念生效的重要來源。對楊北辰而言,時間的觀念化實質包含著2個維度:

一個是物理意義上的時間,即在簡單的規則下的不斷重複,一遍又一遍的打磨和上色所 對時間的消耗。另一個維度是在人與物、手與心、勞作與身體性中體驗到的時間,即一 種觀念化的、可以哲學化的時間。在圖像化、數位化的時代,楊北辰堅定捍衛著雕塑藝術 的手工性、物質性與視覺性,日復一日的勞作、手工性的不斷重複,楊北辰對創作方法的 設定,目的在於賦予「再現」或「具象」新的意義,那是一種回應著數位時代的審美經驗 「超真實」。(整輯/陳玟妤)

楊北辰 謄刻古籍No.22–聖經 桂楠木、油 畫顏料、凡尼斯 23.5×23×10cm 2021-2022

8
120×170cm 2016 圖像由藝術家及澳洲交通事故委員會提供。© Patricia Piccinini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Transport Accident Commission
采泥藝術楊北辰「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

維梅爾回顧展門票於開幕數日內售罄

由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 Rijksmuseum )舉辦的維梅爾( Johannes Vermeer)繪畫大展盛大開幕,門票已於展覽向公眾開放的2日內全數售出。館 方表示,限制發售票卷總數是為了確保民眾能有愉快舒適的參訪體驗,但也暗 示將努力尋找其他方式,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能觀看展覽。

自2021年首次宣布舉行維梅爾展覽以來,該展便一直備受期待,當時荷蘭國 家博物館稱其為維梅爾「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回顧展 過去確實從未有 過更全面的維梅爾展覽。本次展覽不僅規模龐大,匯集大部分的維梅爾畫作, 許多關於突破性研究亦由此而生,引起專家們密切關注。展覽至今已獲得多 方盛讚,《紐約時報》藝評家法拉戈(Jason Farago)寫道:「這場展覽堪稱完 美:有完美的論證、完美的節奏,宛如流經台夫特(Delft)窗戶的光線般清晰 純淨。」

維梅爾 倒牛奶的女僕 油彩畫布 45.4×40.6cm 1658-1659 阿姆斯特丹荷蘭國家博物館藏 © Rijksmuseum

艾蜜莉.沙金水彩風景畫入藏博物館

約翰.辛格.沙金(John Singer Sargent)是著名的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早期肖 像、水彩畫大師,但很少人關注到他的妹妹艾蜜莉.沙金(Emily Sargent)不凡 的創作才華。過去她或有作品被掛置在親戚家中,而知情人士也意識到在約翰 的一些作品中能看見艾蜜莉作畫的身影,但直到 1998 年,一名沙金家族成員在 一塵封已久的箱子裡,發現440件艾蜜莉的水彩作品,這些作品才更清晰地呈現 了艾蜜莉的繪畫面貌。沙金家族在2022年時將大量作品捐給美國和英國共7間博 物館,這些博物館多與沙金有關聯,其餘作品則希望安置在一起,或許能留待 成立艾蜜莉.沙金中心以紀念她的生涯。

艾蜜莉出生於1857年,現存作品多完成於1900年後,那是她與約翰一同旅行、 參加歐洲展覽的時期。她在作品中描繪了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突尼西亞、 巴勒斯坦、埃及等多地風景,艾蜜莉善於捕捉空間瀰漫的氛圍,且在繪畫上毫不怯懦,果敢使用鮮明的色彩與對比,風格多樣,但畫作 在完成後便只是存放於家中。約翰和艾蜜莉的姪孫,同時也是約翰.沙金研究學者的理查.歐蒙(Richard Ormond)表示,現在公布並 捐贈這些作品,或許比最初發現這批作品的時機更為合適,因為近年人們對藝術史上的女性有了更高的重視,歐蒙也將更深入研究艾蜜 莉的一生。

艾蜜莉.沙金1904年作品〈君士坦丁堡一景〉(View of Constantinople),倫敦泰特美術館藏。

億萬富豪暨藝術收藏家羅納德.蘭黛( Ronald Lauder )同意將其收藏 50 年的克林

姆( Klimt )作品〈戴帽女子〉( The Black Feather Hat )歸還給猶太藏家艾琳.貝然

( Irene Beran )的繼承人 艾琳.貝然是該作在二戰前的持有人 並重新購回。

艾琳.貝然約於1928年獲得〈戴帽女子〉,但此作在她1934年為躲避納粹迫害離開布爾諾後便 下落不明,她在1947年與丈夫移居紐約,其母親、丈夫的父親均於特雷津集中營罹難。直到1957 年,〈戴帽女子〉再次現蹤德國一場由曾為納粹黨員的奧地利藝術經銷商韋爾茨(Friedrich Welz) 策畫的展覽。蘭黛則是在 1973 年時於紐約一家畫廊購得此作,後來〈戴帽女子〉便經常在蘭黛 位於上東區的畫廊「新畫廊」(Neue Galerie)展出。身為藝術品收復委員會(Commission for Art Recovery)、世界猶太人大會(World Jewish Congress)主席的蘭黛向來堅定倡導歸還二戰時期被掠 奪的藏品,他將這些作品稱為「二戰最後一批囚犯」,蘭黛自2018年起與貝然家族合作,貝然家 族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艾琳必定會為〈戴帽女子〉在紐約找到歸宿感到欣慰 這裡也曾是她 人生的重要新家。 (整輯╱陳玟妤)

10
藏家歸還並重新購回受納粹掠奪的克林姆畫作
克林姆 戴帽女子 油彩畫布 79×63cm 1910 Courtesy of Ronald S. Lauder.

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週拍賣成交總額

達8842萬美元

哥雅肖像畫以1642萬美元締造成交紀錄

整輯│編輯部 圖版提供│Christie’s

佳士得紐約自

2016 年 1 月首創古典大師及古典藝術週拍賣。 2023 年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周呈獻了從古董

精品至20世紀藝術的多元傑作,亮眼專場包括「大師重現:薩弗拉收藏古典大師傑作」及「現代美第 奇:紐約巨作珍藏」等。

紐約時間1月25日,「大師重現:薩佛拉收藏古典大師傑作」與「古典大師」兩場重量級拍賣先後舉槌,

成交總額達 6277 萬 6660 美元,誕生 1 件千萬美元、 12 件逾百萬美元成交拍品。並刷新了哥雅( Francisco de Goya)、華鐸(Antoine Watteau)等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周共7 場現場拍賣及3場網 上拍賣共成交約8842萬美元。哥雅的肖像畫作以1642萬美元成交,透納作品以462萬美元成交,布魯哲爾作

品以294萬美元成交,一尊埃及青銅獅首女神雕像以104.5萬美元成交,哥白尼《天體運行論》第二版以17.64 萬美元成交。

16
CHRISTIE'S NEW YORK

費舒與戴維森收藏

領銜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

魯本斯〈莎樂美收下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

逾2690萬美元落槌

整輯│編輯部 圖版提供│Sotheby’s

1月26 日,萬眾期待的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圓滿收槌,總成交額達 8660 萬美元,超越拍前低估價 7410萬美元,為西洋古典藝術週帶來高達9500萬美元的累積總成交額。拍賣市場上最重要的巴洛克 藝術收藏之一的費舒與戴維森(Fisch Davidson)收藏獲得白手套佳績,為當日揭開序幕,由彼得.保羅.魯 本斯(Sir Peter Paul Rubens)之1609年鉅作〈莎樂美收下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領銜,以2692萬6000美元成 交,成為藝術家第三高價作品。

22
SOTHEBY'S NEW YORK
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現場盛況

Joseph Stella

豐美幻境中的情感定位與生命軌跡

約瑟夫.斯特拉創作能量的依歸

撰文│吳礽喻 圖版提供│

30
Norton Museum of Art

約瑟夫.斯特拉(

1946)畫作中看見他如何受到世界的 牽引,時而為身邊同樣有移民處境的 人發聲,吸納當時最前衛的未來主義 畫風,也以細膩的心思筆法雕琢花草 鳥獸,以繁盛典雅的圖騰昇華第三世 界旅行見聞,一生移動的軌跡及見聞 託付於創作,轉化成內心燃燒的火 焰,重新配置為各種色彩、對稱、放 射、幾何、構圖、律動,用心記載著 周遭生活人、事、物、宗教信仰的體 察及關懷,宛若獻給世界的量子力學

情詩。

1877

爾.斯特拉(

出生在意大利拿坡里(

的一個山村,移居美國後才將名字同 化為美式拼音

許多來自歐洲的移民在紐約州旁的埃 利斯島(

土地,進行身體檢查和接受移民官的 詢問,

哥哥安東尼奧.斯特拉( la )是一位成功的醫生,前他幾年移

民到紐約,並希望弟弟能追隨他的腳 步。

然而,在醫學院學習了一年,又在 藥學院學習了一年之後,斯特拉發現 藝術才能點燃他的熱情。在藥學院就

年作品〈我的生命 之樹〉Joseph Stella, Tree of My Life, Oil on cancas, 213.4x193cm, 1919. Art Bridges, Bentonville, Arkansas, Purchase. Photo © 2018 Christie’s Image Limited

Lucian Freud 觀葉如觀人 盧西安.佛洛伊德畫中的植物與家居空間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Garden Museum

約瑟夫.斯特拉約 1929 年作品〈自畫 像〉Joseph Stella, Self-Portrait, Colored pencil, watercolor over wax resist, metalpoint, and graphite on prepared wove paper, 55.6x40cm, circa 1929.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New Century Fund, 1997.26.1. Photo courtesy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約瑟夫.斯特拉約 1919 年作品〈蓮花 與鳥〉Joseph Stella, Lily and Bird, Silverpoint and colored pencil on paper, 73.7x58.4cm, circa 1919. Private Collection. Photo by Eric Baumgartner / Courtesy of Hirschl & Adler, New York

約瑟夫.斯特拉約1918年作品〈無題〉 Joseph Stella, Untitled, Collage on paper (leaf and paper mounted to paper), 19.7x19.4cm, circa 1918. Kraushaar Galleries, New York. Digital image courtesy of Kraushaar Galleries, New York

藝術收藏 設計 31
36

Alex Katz

永恆的現在式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自1940年代以來,美國畫家亞歷克斯.卡茨(Alex Katz)創造出一種獨特的具象繪畫

模式,試圖捕捉人們沉浸於可見世界中的感官經驗。他的創作生涯起步於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席捲紐約藝壇的時期,然而,卡茨抗拒抽象表現主義對內在的 探索,轉而描繪那些形塑日常生活的人物與場域。他的藝術融合了抽象繪畫的實驗性與 受好萊塢電影、廣告看板,與時尚雜誌影響的美國常民文化。

42
亞歷克斯.卡茨於畫布上重現轉瞬即逝之物
42

Marcel Dzama

在末日童話裡潛泳

馬塞爾.扎馬之童話詼諧曲與夢境變奏

撰文│賴志婷 圖版提供│David Zwirner

大洪水,一直是北半球上古傳說中,關於世界末日的相似想像。舉凡是《聖經》中的諾亞方舟,或是馬 雅預言、蘇美石板和佛經皆有末世洪災的描述。近年來,在天災瘟疫頻發、邊境戰事再起,以及資源浩劫 的斷垣景觀中,貧富差距的超現實加劇仍在高速運轉,世界頗有在末日狂歡之感。加拿大籍藝術家馬塞 爾.扎馬(Marcel Dzama)在卓納畫廊(David Zwirner)的倫敦空間近期以新展「午夜之子」想像一座巨大 的末日倒數時鐘,在象徵午夜零點的時刻,人類的後代毫無能力推遲末日景象,大洪水已然開始,扎馬延 續對宇宙、星體和海洋的探索,以鮮豔深鬱的繪畫堆疊出歡快而沉重的預言──孩子們在奇異的幻境中手 舞足蹈,在明天的期待裡,展開一場嘉年華式的禱告。

48
48

環球時勢催化下的藝術雙向進程

2023新加坡藝博會「ART SG」

撰文│韋怡忻 圖版提供│ART SG、David Zwirner、Gagosian、Marina

Gallery 自2018年首度宣布以來,國際間盼望已久、由瑞銀集團(UBS)攜手 e Art Assembly

主辦的首屆新加坡藝博

會「ART SG」,終於在2023年1月11至15日於新加坡金融重鎮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經歷過數次 展期推延後,原先退出計畫的MCH集團也再度於今年年初宣布以15%股份投資展會。

在多年醞釀之下,備受全球藝術界矚目的「ART SG」體現了多重深遠意義,作為東南亞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 會,以及繁忙的年度藝術盛事時間軸上的起跑者,「ART SG」的走向有望為2023年後續的國際展會定下基調, 此外,在當今藝術界積極開拓新市場的環境背景下,該展會的首次亮相不但象徵了自疫情下的重重關卡走出的 復甦力量,更考驗著新加坡是否有潛力成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市場樞紐,與香港和首爾並駕齊驅。

52
Bay Sands STPI WOAW
Art Market 藝術市場

陳浚豪

神似。擬真

特別報導

陳浚豪

」共匯聚來自東南亞、亞太地區與世 間重量級畫廊,在主展區「畫廊」

在視覺肌理與想像紋理之間

)除外,另設有「焦點」( FOCUS )、「未 REFRAME )三大子展區。

展會同時邀請眾多當地與國際領先的藝術機構和基金會,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新加 )、大都會藝術博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陳浚豪

聚集於新加坡,並建立和亞洲其它地區的聯繫。畫廊至今已 積極展現與東南亞藏家交流的興趣,此外,他們也了解吸引 新受眾與創造市場機會的重要性。」近年來,由於資金上的 流動,加上金融、科技、藝術與文化領域人才的湧入,國際 對於新加坡在環球藝術市場上的注意力逐步提升。許多來自 亞洲各地的富有藏家也開始於這座城市定居,並將新加坡 作為自身的基地。在東南亞本身人口眾多的因素下,首屆 「 ART SG 」更能進一步催化當地市場,擴展當代藝術的受 眾,並加深世界對新加坡藝術生態的期望。

)、森美術館(Mori Art Sunpride Foundation) 等。雅加達的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Museum

問:從圖釘幾何走到蚊釘山水,回到最初,「釘子」是如何進入到你的創作 生命?

關鍵性的發展時機

)購藏2件已故藝術家阿 )作品,另外,國際藍籌畫 )於開幕當天售出

答:如果做任何事情必有其背後觸發與驅動的誘因,我想對創作者而言,這 種誘因不是世俗企圖,它就是創作本身。對我來說,那是對媒材的辨證與探 索。

萬美元;卓納畫廊( David Zwirner )成功售盡展位一半以上的作品,共成交

250萬美元;白石畫廊(Whitestone Gallery)全數

售出日本當紅藝術家江上越( Etsu Egami ) 1 萬至 3 萬美元之間的作品;香港德薩畫廊( De Sarthe gallery )則售出 14 件作品,包含香港藝術家麥

若古時文人寄情山水自然,是 為尋覓大千世界與人文精神的共 鳴連結,陳浚豪多年來的創作, 便是在蚊釘山水間,探詢著單一 媒材的可能進路。出自對材質性 的辨證和著迷,藝術家將媒材疏 密構成、光影錯置的視覺特性發 展至極致,通過臨摹,生成工業 化工具前所未見的風格韻味,翻 轉媒材的質地與意義。而觀者經 由作品最終所抵達的不是對經典 的崇敬再現,卻是在作品複數肌 理的障眼與解構中,發覺眼前所 見只存在於觀看作品的當下。

影彤二 3 萬至 5 萬美元間的作品;新加坡「 Cuturi Gallery 」畫廊則售出 3 名當地年輕藝術家之作。

近半數的參展畫廊於亞太地區之外另有分部,其 餘則散布日本、韓國、中國或香港,此外,約有 20 間畫廊在新加坡運營,近 10 間畫廊則來自雅加 達、曼谷和吉隆坡等地,展出作品價格則從上千 橫跨百萬美元,以該地區而言為相較高昂的價 位。

在過去幾年內,新加坡良好的生活水平、完善的醫療健保 與基礎教育設施,加上原先相較低廉的稅收與寬容的新冠疫 情政令,促使許多家庭、創業者與企業紛紛選擇移居於此,

我在大學早期修習水墨,後來轉往平面創作,期間曾嘗試用墨斗創作單色 繪畫,並藉這些作品,錄取了南藝大第一屆碩士班。在南藝大時期,我開始 接觸裝置。當時由於在才藝班兼課,需要把孩子們的作品釘到牆面,便一次 買了多盒圖釘,後來我突發奇想,開始在桌上排列這些大頭釘,從排出一個 面到排出佛像,再把成品收拾歸零,愈玩愈察覺其中趣味。我以圖釘創作作 為研究所階段的作品發表,也成功申請到2001年北美館展覽「潛在氛圍」的 展出機會 我將圖釘雙向地擺滿整個展出空間,觀眾一走進去時是看不 見的,因為35萬根圖釘會一起閃閃發亮。我從材質的限制性中開發它的可能 性,透過量化產生質變,並把裝置的概念延伸到平面作品上,將圖釘加上防 鏽烤漆,創作出「標靶」系列作品,這系列一做就是10年。

11年前,我受邀參展在台北舉辦的漢字藝術節,當時我正和張光賓老師學 習書法。我向策展人提議發表以木工用的「蚊釘」再現行草的新作品,在創 作蚊釘書法時,想臨摹〈早春圖〉的想法呼之欲出。我將不起眼的蚊釘,做 成山水、富麗堂皇的廟宇,其實背後的驅動力就僅僅是出於由某種肌理質感 帶來的悸動。我想這就是藝術家異於常人之處,渴望將局部感動無限放大, 並為此不擇手段,沉迷其中。

首屆「ART SG」吸引逾4萬2000名當地與國際藏 家及觀眾,熱絡的人潮盛況可部分歸因於亞洲地 區逐步減緩的旅遊限制,特別是中國與香港地區 近日邊界放寬的政令。比起過往典型的國際大型 藝術博覽會,首屆「ART SG」潛在的獨創性與文 化深度為眾多參觀者期待的元素之一,展會在吸 引國際藏家之餘,該地點的選擇也不外乎引起眾 多東南亞藏家的目光,對他們而言,國際畫廊的 湧入為當地藝術現況帶來一股新鮮氣息與不同視 」的重點聚焦

首屆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SG」於濱海灣金沙會展中心盛大開幕(Photo: Marina Bay Sands) 2023新加坡藝博會「ART SG」高古軒展區(Photo courtesy of Gagosian)

問 :水墨重視氣韻,你運用怎樣的巧思,使剛性的蚊釘材質產生墨韻般柔 美、甚至是更多元的質地?

ART SG )所述,「東南

亞是世界上許多快速增長經濟體的所在地,同時 擁有來自各個區域極具多樣化的文化背景,我們

的使命便是將這些群體,連同澳洲及印度,共同

藝術收藏 設計 53
」卓納畫廊展區( 66
對話藝術家系列:
SPECIAL REPORT
陳浚豪 台北W hotel圖釘裝置作品 275x275cm 2011 (局部) 工作室個人照 陳浚豪 臨摹明戴進春遊圖 280x167cm 2022 (局部)

特別報導

神似。擬真 周珠旺 寫實的筆觸為情感的化現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周珠旺

問 :成長過程中,哪些事件、環境或情感牽引著你,使你走上藝術創作之 路?

周珠旺出生於屏東的務農家 庭,家裡經營養鴨事業。由於落 在鴨社中的鴨蛋宛如珍珠,父親 便將他取名為「珠旺」,期許鴨 蛋總像珍珠盈潤旺盛,而這段撿 拾鴨蛋的豐富童年,也確實成為 周珠旺的無價寶藏,「家」是他 創作中始終湧動的情感光源。透 過畫筆,藝術家將家鄉景色、身 邊人事物的變化細膩地記錄下 來,在其布滿點線圈筆觸的「沙 石系列」中,各種姿態的沙與石 躍然紙上,但在寫實表象之下, 是因有著記憶的厚度、創作過程 中投注的精神與時光,方能匯聚 出此具溫度與生命力運轉的眾妙 宇宙。

答 :這還得從我的童年說起,我來自屏東佳冬的務農家庭,家裡養殖生蛋 鴨。從4、5歲起,我一早便要起床幫忙撿鴨蛋,一開始是幾百顆,大概到國 高中時期就得自己負責8000顆蛋,在撿鴨蛋時通常會一次抓取多顆蛋,並仔 細判斷每顆鴨蛋放進籃子的合適角度,鴨蛋才不至於破裂。家裡同時也是種 鴨場,鴨蛋孵化後,要以手指按壓雛鴨辨別公母,每年寒、暑假我會幫忙雛 鴨鑑定,這也是項極考驗觸覺與專注力的技術。其實,這些勞動的本質與繪 畫之間有著很大的共通點,都重視專注、依靠大腦與手部間動作的配合及連 貫性、強調靈敏的觸覺,我的成長環境在無形中滋養了我,賦予我往後從事 創作所需具備的特質。

專科時期,我離開家開啟住校生活。我一樣4 點起床,早起閒來無事便開 始畫圖,嘗試投稿。我在大學時期主修視覺傳達,累積比賽獎項後,研究所 時期才真正進入美術學院就讀。

問:寫實如何吸引你?為何選擇寫實的繪畫風格? 答:其實在平面繪畫中,寫實和抽象在某種程度而言是一樣的,差別僅在於 從怎樣的角度去觀察事物 當把真實畫面放大至微距視野,此時的「寫 實」也會變得抽象起來。因此,我認為重點在於創作者偏好用什麼方式表達 自身。

寫實於我的魅力是它更能吸引觀者目光。或許源於我過去學習視覺傳達、 設計的背景,我總希望能直接地讓對方接收到創作者想傳遞的訊息,寫實在 這點非常精準,不會因為觀察經驗的不同,而使一物被理解為另一物。很多 人會將我的創作歸類為「照相寫實」,但照相寫實強調理性,畫面不帶筆

68
對話藝術家系列:
SPECIAL REPORT
周珠旺 周珠旺 石嶼 油彩畫布  162 × 97cm 2021 (局部) 周珠旺 磊磊 油彩畫布  116.5 ×72.5cm 2022(局部) 周珠旺 雨過天晴 油彩畫布 145.5×89.5cm 2022(局部)

特別報導

神似。擬真 盧昉

觸與情感,相反地,我的創作擁有豐富的筆觸和繪畫的痕 跡。寫實像是我用以吸引觀眾第一眼的「表象」,我希望 觀者細讀的是其中的時間性、精神性,也是現實物件所能 抵達的記憶維度,人的記憶一直在承載成長,這些積累都 是使得人與人之間更能感通彼此的厚度。

:哪些事物或景象會成為你創作時的靈感來源?

經典與當代的雙重探詢

Andrew Nowell Wyeth) 的創作,魏斯對我有深刻的影響。我的作品從一開始便圍 繞著懷鄉情緒,主題也一直與家有關。我一直描繪著佳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盧昉

冬,從我家的天空、家旁邊逐漸增高而形成水平線的堤 防,到後來我畫哥哥開著貨車、畫他輾過土地的輪印,以 及母親穿著雨鞋踏過的腳印,我以這個系列獲得「高雄 獎」,並延續、發展出「沙石系列」。

問:回到創作之初,你為何選擇發展結合古典名畫與現代元素的繪畫風格? 答:〈大鼻子與他搶來的新娘〉是我2010年的作品,也是所有作品的開頭。

在相機不如現在便利的年代,眼睛就是記錄事物最主要 的媒介,當看見某個有所感觸的畫面,記憶會自然地把這 個畫面放大。我把創作當作一種紀錄,記錄家鄉景色、身 邊家人的變化,看人事物如何漸漸變得與兒時不同。我曾 有一系列描繪物件的創作,以「尖嘴鉗」為例,每當我看 見尖嘴鉗,我就想到哥哥教導我用尖嘴鉗圈圍鴨社鐵絲網 的往事。從家鄉景物發展到以「石頭」作為創作語彙是很 自然的過程。我繪畫石頭的方式是從畫點開始,到後來變 成以細小線圈堆疊陰陽,如此筆觸與沙石自帶的紋理如出 一轍。表面上我畫的是「寫實」,但慢慢地我從題材中看 見的不再是「題材」,而是看見自己、自己的童年。 問 :你的創作風格與心態是否曾經歷階段性轉變,當中體 現怎樣的藝術追求?與「沙石」系列不同風格的「猴囝 仔」系列是在怎樣的機緣下誕生的呢? 答 :「沙石」系列有遠看成片的沙景、細觀而巨大的石 頭,甚至有立體化的石頭木雕⋯⋯,這些發展是慢慢演進 的,而對題材不同面貌的探索,是欲藉由不同的嘗試,突 破自我在距離觀察、材質掌握等技法與在此之上的精神性 等表現,以追求繪畫上的進步。

自西班牙留學回到台灣,盧昉 憑藉深厚的西方繪畫與繪畫材料 學知識,開啟了結合古典繪畫與 台灣文化符號的當代創作。從突 兀對比到逐漸融合,不同階段 的作品反映著盧昉心理與生活的 真實狀態,在視覺形式間探索何 謂「經典」的同時,亦鋪墊出藝 術家尋找歸屬感的文化旅程。近 期,盧昉跳脫圖像敘事,重回繪 畫本質,探詢東西方古典繪畫美 感、媒材與技法的交集與銜接, 盼能摸索出細膩而精準的語彙轉 換之路。

我在西班牙博士班修習古典繪畫、古物修復,住在古城區,抬頭盡是數世 紀前的建築,但當我畢業回到台灣,台灣正值新普普( Neo-Pop)興起,村 上隆、奈良美智等藝術家為藝術界帶來顯著波動,身旁友人也都在進行這樣 風格的創作,這對我造成了一定的衝擊。我開始思考該如何結合自己的專 業,用古典繪畫的方式去嘗試這樣的當代創作,於是抱著實驗心態,用「修 復」、「偽畫」的概念創作了第一個作品系列。我試圖把我的作品,做成像 近年新聞經常報導的「某人又在家中倉庫找到某大師的某幅名畫」那樣的 「隱藏版」 過去歐洲藝術家會繪製一件作品的多個版本藏於工作室中, 版本間有些許不同 我必須仿得非常像原作,同時將卡漫元素置入其中。  我在早期作品加入自己的卡漫形象,也出於對自我心境整合的需求。我的 家族自上一代便移居美國,兒時我也在美國定居,直到國小四年級才因故回 到台灣,後來我又去了西班牙,現在我是家族裡這輩唯一待在台灣的孩子。 成長的變遷使我一直沒有家的感覺,創作像是一種藝術治療,是探索自我 文化根源的旅程。我在第二個創作系列臨仿布魯哲爾(Pieter Bruegel)的作 品,便是因為他作品中的庶民氣息,讓我直覺地連結台灣的本土文化。我一 直在畫、嘗試細讀自己曾經不了解的台灣文化 基督教家庭長大的我在35 歲以前從來沒走進過廟宇,如今卻畫過許多「觀音」元素的創作,這些心路 轉折,遠比別人看我繪畫主題的轉變來得更大。

成後會替自己說話,像孩子會自然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則回歸純粹享受繪畫的當下,彷彿小時候第一次拿到畫 筆那般盡情揮灑的快樂。我也將創作速度放得更慢,不急 著完成,反而更期待看見作品走到愈後頭會有怎樣的變 化。我享受的是進步的過程、觀察時間投注到裡面的變 化,像百米短跑選手,一年的進步或許僅僅是加快了零點 幾秒,但我享受的就是這些微小點滴 圈線筆觸更細緻 了、能持續坐著畫畫的時間更長了⋯⋯,這些進步或許只 有自己能察覺,我卻能因此雀躍很久。

過去我曾有過非常在意題材表達與精神性的時期,甚至 因過度鑽牛角尖而影響身體的健康,但現在我覺得作品完

問:古典名畫有自身嚴謹的結構,在加入自身關注的文化元素時,你如何考 量素材與大師原作交融的視覺合理性?

發展「猴囝仔」系列的機緣,則是由於在當代藝術中寫 實繪畫經常被邊緣化的處境。寫實繪畫經常被視為較傳統 的繪畫類型,理念性較弱。因此我希望透過這個系列,證 明寫實畫家也能提出極具當代性的語言。即便這系列發表 後,有些人認為我的風格轉變過大,但其實很多藝術家都 曾有過大跨度的風格轉變,且有時要把創作時間尺度拉 長,才能看出同一位藝術家自身風格轉變之間的關聯,而 「猴囝仔」始終圍繞著我的家。

問:創作生活為你帶來怎樣的影響或啟發? :我每天花費在創作上的時間很長,就像小時候日復一 日的勞務,但當我不如此,反而會感覺像是有什麼重要的 事沒有完成。近年我在意的是繪畫石頭的時光中享受點畫 圈的樂趣,對我來說,這就像是我的「生活禪」,女紅手 工製衣、居家打掃,人從生活方方面面都能獲得這樣的快 樂。雖然過程也像神話中推著石頭的薛西弗斯,薛西弗斯 每天推一樣的石頭,石頭也一定又會滾下來,但當我某天 推得高一些,不會馬上滾下來時,繪畫的快樂便來自於 此。我曾改寫自己很喜歡的一首詩,「一沙一世界,一花 一天堂」,我將其改為「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堂」,對 我來說創作是如此的,掌中握畫筆,畫出即永恆。

藝術收藏 設計 69
周珠旺與孩子們
70
周珠旺 猴囝—哭哭天神 壓克力、畫布 100x100cm 2010
對話藝術家系列: 盧昉 SPECIAL REPORT
盧昉 我們都愛珍奶 板上油彩 160x124cm 2020 (局部) 盧昉 保安宮劇場 油彩、畫布 195x114cm 2021(局部) 盧昉 雲書浪捲 油彩、畫布 90x60cm 2022(局部)

ART TAINAN 2023 台南藝術博覽會

重回跨國參展的年代,傳統與創新的藝術語彙

撰文|編輯部 圖版提供|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ART TAINAN 2023台南藝術博覽會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TAGA)自2012年開始辦理,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台南城市呈現著 台灣藝術產業的經典面相。台南自 1624 年熱蘭遮城建城後,就成

為台灣面向世界的重要貿易港口,400年後的今天,每年開春在台 南市舉辦的「ART TAINAN台南藝術博覽會」,也成為台灣藝術市 場重要的風向球,測定每年開春的藝術氣候,展望全新的一年。

看好台灣、台南藝術市場 國外4家畫廊首次參展

由畫廊協會舉辦的藝術博覽會每年從春季開始,依次有: ART TAINAN、ART SOLO、ART TAICHUNG、ART TAIPEI。ART TAINAN 是春節之後舉辦的第一場重要藝術博覽會,近年來已成為新興收 藏家藉由台南藝博挑選潛力藝術家、證實收藏眼光的重要藝術市 場指標。瞄準這個趨勢,在入境不用隔離的疫後時代,首爾馨藝 術第一次參加台南藝博,帶來吳祉昀的作品。吳祉昀的作品多以 藍色系為基底;她認為藍色是治療心靈、支配宇宙萬物的顏色。 她的作品除了以藍色充滿整個畫面,同時也會帶有留白的餘味, 在藍色畫面上反覆出現的單調線條和低調的單色彩的構成,是藝 術家的冥想,是來自人類無我的自然道理。日本畫廊RA art Gallery 也是首次參加台南藝博,其藝術家橘川裕輔描繪著日本夜晚紙醉 金迷、燈紅酒綠的景色,讓人不禁想起過往日本 1990 年代經濟高

速發展的時刻。系列作品也象徵藝術家心中的想像:一個可視的 世界,在夜晚總是能點亮人心。

國外展商參展一直是由畫廊協會主辦的藝術博覽會的特色之 一,在 2020 年新冠疫情影響之下,台南藝術博覽會一度改以全 線上的方式展出,參展的海外畫廊數量也受到直接影響。 ART TAINAN 2023在邊境放鬆且跨國旅行回溫的刺激下,已有4家海外 畫廊首次參展,可預見海外畫廊將會是影響台灣 2023 年藝術市場 的重要因素。

新技法與舊媒材的對比 台灣藝術家創作語彙

台灣的藝術市場之所能不斷更新迭代,正因為台灣在地藝術家 與收藏家不斷求新求變。在近幾年的台南藝術博覽會中,許多畫 廊經營新銳藝術家,同時帶來傳統媒材但嶄新題裁的作品,以此 策略與收藏家進行互動。首都藝術中心將推出張芸家的膠彩作

74 Art Fair 藝術博覽
吳祉昀 Blue Ocean2261 複合媒材 112.1×112.1cm 2022 首爾馨藝術 橘川裕輔  Cocoon-Flash  壓克力顏料、畫布  41 × 61cm 2022 RA art Gallery

張芸家 陽台造景計畫II 壯紙、銀箔、洋金箔、礦物顏料 62.5×41cm 2022 首都藝術中心  黃立穎 奇石70 石墨、木板 65×125cm 2022 水色藝術 工坊  梁育瑄 溺在光流裡的 油彩畫布  91×72.5cm 2022 大觀藝術空間

品,她運用新技法 礦粉堆疊厚度的結合來呈現老房 子、老花磚、老空間。老建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練後, 保有了它的溫度與意義,然而隨著時間逐漸邁向現代化, 新舊衝突但相輔存在的概念成為藝術家創作的起源。

2021 年甫獲得文化部 MIT 新人推薦特區的藝術家黃立 穎,在2023年又斬獲NEXT ART TAINAN 臺南新藝獎的殊 榮,並與台南在地的藝術空間 水色藝術工坊合作,同 時也將在台南藝博現場展出。黃立穎以「石墨」媒材作 畫,藉由媒材的特殊性,反轉了原本素描對於影子描寫, 在黑底上將需要光的地方一筆一筆的畫出來,石墨雖然屬 於深色,卻能夠反射光線,因此觀者在展場移動時,作 品的光源也會隨之變化,看起來就像是觀者在追逐光的過 程。

大觀藝術空間展出梁育瑄的作品,她以「泡泡」的作品 知名,以油畫的材質在其作品圖像中,呈現對於自我和環 境等因素混雜後所產生的種種恍惚和不確定感,亦描繪出 身處不同場景之下的個人情感意識。在物理上最為易碎且 轉瞬的「泡泡」,在藝術家的創作與參者的心理層面中, 則以恆久的感動和美感方式呈現獨樹一幟的空間詩學。

ART TAINAN在近年如同所有的藝術博覽會面臨著藏家 結構的轉變,在全球化的角度中,青年藏家大量興起,在 疫情的時空背景與網路消費的時代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對 台南藝博而言,則是有更多的資深藏家帶領青年藏家乃至 老中青三代共同欣賞購藏藝術作品。隨著不同世代的藝術 愛好者進入藝術博覽會,畫廊二代也逐漸在藝術市場扮演 重要角色,隨之青年藝術家多層次的當代作品,也將影響 著整個世代的審美觀點。

在地連結 館際聯盟與本土品牌

為了進一步強化台南藝術博覽會的特色,並貫徹畫廊協會 永續經營的精神, ART TAINAN 2023 的品牌合作著重與本 土品牌進行深入的合作。例如設址於總爺藝文中心廠長宿舍 的薩圖爾精品咖啡、深耕台南在地,採用台南關廟3號土鳳 梨的鳳盒子、以及出身高雄的 HERBARTIST (賣艸人家) 與來自台中的茶理先生。希望藉由藝術博覽會與台灣在地具 有永續精神企業的合作,打造具備本土特色的飯店型藝術博 覽會。

同時畫廊協會以台南藝術博覽會為主軸,結合南臺灣在地 藝術場館,共同推出「館際聯盟」。透過藝術博覽會共同宣 傳當期展覽與票券的合作優惠,將藝術旅行的概念呈現給全 台灣的藝術愛好者!ART TAINAN 2023

年突破以往成果,與

9家藝文場館加入展訊相互宣傳的行列:國立臺東生活美學 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嘉義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屏 東美術館、台東美術館、蕭壠文化園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藝術中心、正修科技大學亞太文化資產保存修復新創科技研 究中心

疫後時代 國際藝術的窗口

今年台南藝博將於3月17日至19日於台南晶英酒店舉辦,

匯聚53家展商,在疫後時代共有3家日本畫廊、1家韓國畫廊 首次參展,展現對畫廊協會與對台灣藝術市場的信心。台南 藝博將以年度市場風向球的姿態,結合台灣在地品牌與貴賓 合作,與在地藝文場館聯合「館際聯盟」,為台灣打開疫後 國際藝術展覽的第一扇窗!

藝術收藏 設計 75

她的目光,攜時代並行的女性創造能量 龐畢度藝術中心與上海西岸美術館五年合作項目「她們與抽象」展

撰文│洪昱溱 圖版提供│上海西岸美術館

藝術史學者琳達.諾克林(

Linda Nochlin)在〈女性、藝術與權力〉(Women, Art, and Power)一文中寫道:「女性 被認定是被動而脆弱的,是滿足男性需求的目標。⋯⋯她是藝術創作的物件,而非創作者。」1988年,藝術團體 「游擊隊女孩」(Guerrilla Girls)語帶諷刺地指出:「身為一名女性藝術家的優勢,就是還能被寫入藝術史的修訂版本 裡。」上海西岸美術館與龐畢度藝術中心五年合作項目的重量級特展「她們與抽象」(Women in Abstraction),作為 亞洲第一個聚焦女性抽象藝術家群體的專題展,展覽帶來了35位女性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呈現了由女性藝術家視角 書寫的西方20世紀抽象藝術史。

你無法忽略「她們與抽象」展覽入場牆面的女性藝術 家群體肖像:瓊.米切爾( Joan Mitchell )、海倫.弗蘭

肯塔勒( Helen Frankenthaler )、布莉姬特.萊利( Bridget Riley)、奧蕾莉.內莫爾(Aurelie Nemours)⋯⋯35位女性 藝術家,在牆上擁有姓名。照片中的她們或嚴肅或溫和, 大多直視鏡頭,在工作室或作品的環繞之中,勾勒出一幅 現當代女性抽象藝術家代表的群像。滿牆的畫作猶如一部 「可視的藝術史」,讓我們得以「閱讀」抽象藝術橫跨3個 世紀以來的風格演變,從平面到縱深,從閉合到開放,從

同一到多元,而我們也由此見證了女性的形象、身份和自 我表達方式的更迭。

回望抽象藝術發展史

抽象藝術的歷史是在 1930 年代歐美的審美規則下形成 的,也是在極度西方化、男性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而我們 將在此重新考察這一問題。在這段歷史中,儘管女性藝術 家對抽象藝術的起源和發展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她 們的存在一直被隱形化,直到 1970 年代,甚至在此之後,

78 Art Vision 藝術視界

Art Vision

超越外表的內在圖像,永不定型的青春實踐 弗朗索瓦絲.佩特羅維奇回顧展

撰文|詹育杰 圖版提供|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擁有數百萬版畫收藏的法國國家圖書館(

BnF)和海倫與愛德華.勒克萊爾文化基金會(Fonds Hélène & Édouard Leclerc pour la Culture)合作舉辦藝術家弗朗索瓦絲.佩特羅維奇(Françoise Pétrovitch)個展「眼皮後面」(Derrière les paupières)。從1980年代末的第一幅版畫到近期作品,佩特羅維奇以敏銳且千變萬化的創作手法,探問童年和 青春期的世界、女性氣質及親密關係,穿行於內與外、焦慮與輕盈、力量與脆弱之間,作品中縱橫交錯的獨特線條, 訴說著存在的複雜性。

88

Fashion Design

一生之褶,一世之藝

意象成詩,三宅一生的美學寄語

撰文│洪昱溱 圖版提供│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自品牌成立後所發布的 1971 年 秋冬系列,便邀請藝術家皆川魔鬼子為其創作織物的 紋身圖案。隨後於 1990 年代末推出了「客座藝術家」( Guest

Artist Series )系列,邀請森村泰昌、荒木經惟、提姆.霍金森

(Tim Hwakinson)及蔡國強共同合作,也與攝影師厄文.潘恩

(Irving Penn)及建築師安藤忠雄因合作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儘管「三宅之褶」讓他的設計於 1982 年登上了《藝術論壇》

( Artforum )的封面,並被紐約 MoMA 永久收藏,這在當時對 於時裝設計師來說是前所未聞的成就,但三宅一生在 1996 年與 《紐約時報》的訪談中談到,自己對於將服裝視為概念性的藝 術形式並不感興趣。從面料紋理到平面視覺,從服裝到人體空 間,三宅一生的美學版圖自成一個哲思無盡的宇宙。

三宅一生與「現實實驗室」團隊成員合影 三宅一生與其「陰翳」系列燈具合影於東京品牌總部 Issey Miyake with his IN-EI Mendori light, at the Issey Miyake Inc headquarters in Tokyo © Mark C O’Flaherty 三宅一生的創作,於褶縐間見詩意。

98

時代的印記,時光的洞見

預想創意情境的「匠心製造」提案

撰文│林純雅 圖版提供│Jaeger-LeCoultre

尖端工藝與科技的注入,無形中為藝術家帶來了「創世」的眼界,從技術的研發到最終

的製作成形,他們全程參與了一件作品從無到有的生命週期。對於藝術家來說,使 用科技來創造比過往更為繁複的概念性作品,遠遠不夠,他們所追求的是扭轉世人對於藝 術的看法,藉此開創全新的美學境界。就本質而論,工藝是向日常生活全面滲透的集體創 作,而種種立基於科技的趨勢、定理與預言,更成為創作者取用靈感所需,以匠心為名的 藝術創作,突顯出創作者感知未來的殊異性,甚至帶領觀眾一同沉浸於進退自如的身臨其 境。他們的作品迷眩、懾人,且總具有形而上的特點。這些作品就像是一種紀錄,記錄著 來自於製錶黃金年代的古老鐘錶們所散發的光輝。

以匠心為名的藝術創作, 突顯出創作者感知未來的殊 異性。

法國視覺藝術家紀堯姆. 馬爾明與其裝置作品〈行 者:穿越時間〉

104 藝術跨界
Art Crossover

撰文│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攝影│劉振祥、古碧玲

撰文│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攝影│吉米.伯納多(Jimmy Beunardeau)

行為模式,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並且解決大自然留給動物與人共同的難題。」 《友善的 野獸:富於人性的動物社會》德國動物學家費陀斯.德浩謝爾(Vitus B.Droscher)

許多野生動物與人一樣,具備著理性和基於理性思考的非本能行為,牠們有學習能力及文化,富有知識、技 能、行為準則等教育活動,也會謀求權位、依照民主或專制的方式從事政治活動,區別階級,並且不乏道德觀 念、準則和行為,甚至有審美和創作稱得上藝術作品的能力。從事動物學研究多年的費陀斯.德浩謝爾在他的科 普著作再三陳述他所發覺得動物之「人性」,如果我們果真了解動物,根本不敢扮演「上帝」的角色,任意宰制 動物的命運與生死。奈何自認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經常逕行扮演起「上帝」角色,無視於自身也是環境的一角 而已,更無法從動物身上覓得新啟示。

112
一旦你探究過牠的靈魂深處,
你將永遠不再是同一個人
吉米.伯納多鏡頭下的動物性與人性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鏡子。我們人類的諸多『人性』,都能從『野獸』身上找到源頭。研究它們的
吉米.伯納多拍攝寮國的大象與象夫互動

發行進入第186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無神之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日常與無常》封面

讓人無法旁觀動物之痛苦而無動於衷

186期(2023年03月號) 目錄

從《無神之地—屏東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的日 常與無常》一書認識法國攝影師吉米.伯納多( Jimmy Beunardeau)的攝影作品,透過他的鏡頭,收容中心的許多

那隻屬於台灣獼猴的手,彷彿在訴說人類無法理解的感情。

藝術熱新聞 北美館展出「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形而上畫廊「青春劇場」聯展╱采泥藝術楊北辰 「真像的真相」古籍全系列精選展╱維梅爾回顧展門票於開幕數日內售罄╱艾蜜莉.沙金水彩風景畫入藏 博物館╱藏家歸還並重新購回受納粹掠奪的克林姆畫作 文物專欄 明代最早的古鐘在台北鬧區╱藝術龍

於人,可能深知自己是永遠的「離散者」,此生回不了出生 地。進入收容中心,如《無神之地》另一位作者曾任中心照 養員的郭佳雯所描述的,「牠們總日日躲在陰暗角落獨自面 壁,拚命用頭敲擊地面,原地轉圈,反覆嘔吐再將嘔吐物吃 下肚。」

門陣 德馨書屋.拍賣驚奇╱古典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佳士得紐約古典藝術週拍賣成交總額達8842萬美

動物都被一個橫直交錯的網影或欄杆影投射在身上,那是一 個不得不由善意所築起的監獄,承接著被人類自私妄為所棄 置所傷害的野生動物。從他所對焦於被豢養在人家的台灣黑 熊乖乖、從馬戲團來的老虎跳跳的單隻眼睛,眼底映照出牠

元──哥雅肖像畫以1642萬美元締造成交紀錄╱費舒與戴維森收藏領銜紐約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魯本 斯〈莎樂美收下施洗者聖約翰的頭顱〉逾2690萬美元落槌╱3月專輯:WANDERING心之所嚮

們所在之地是座牢籠,是座飽受折損的牠們在天地間最後的 容身之地;雖然收容中心的工作人員都善待牠們,但濃濃的 無奈已深烙眼底,道盡牠們此生只能厝居這最後的歸處,無 論如何,再也回不去本該自由馳騁的棲地。

豐美幻境中

的情感定位與生命軌跡──約瑟夫.史特拉創作能量的依歸╱觀葉如觀人──盧西安.佛洛伊德畫中的植 物與家居空間╱永恆的現在式──亞歷克斯.卡茨於畫布上重現轉瞬即逝之物╱在末日童話裡潛泳──馬 塞爾.扎馬之童話詼諧曲與夢境變奏╱市場觀察 環球時勢催化下的藝術雙向進程──2023新加坡藝博會 「ART SG」╱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三)──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在美學上,吉米.伯納多這一系列作品以留白、特寫的畫 面,強烈地抓住人的視線,讓人無法旁觀動物之痛苦而無動 於衷,其中一張只見整叢溢出來的紅毛靠著掉漆的鐵欄杆, 略知台灣走私動物歷史者一眼就知

飽受折磨的牠們,眼睛仍澄然若明鏡  吉米以一位攝影者捕捉牠們潛沉到最深層的大悲無言, 「透過牠們的雙眼,這個親密的眼神接觸,深深觸碰了我內 心深處的愧疚,一種獨特的情緒混雜著深不可測的悲傷。我 記得這個大個子,牠積滿了壓力,使牠非常暴躁,我盡可能 地不去打擾牠。」透過柵欄,披著一身毛裘的紅毛猩猩或雙 目直視或靠牆側眼帶著委屈的神情面對鏡頭,吉米寫著, 「一旦你深深地凝視過被剝奪自由的猩猩的那雙眼睛,見過 牠因情緒低落而在許多夜晚裡嘔吐,知道牠已把溫和乖巧的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對話藝術家系列:神似。擬真 特別報導 陳浚豪 在視覺肌理與想像紋理之間╱周珠旺 寫實的筆觸為情感的化 現╱盧昉 經典與當代的雙重探詢╱播客藝聞 弗蘭克.鮑林 Frank Bowling╱單慧乾 Sin Wai Kin╱安妮.依姆霍夫Anne Imhof ╱阿什莉.比克 頓Ashley Bickerton ╱矢延憲司Kenji Yanobe╱南.高登Nan Goldin╱藝術博覽 ART TAINAN 2023台南藝術博覽會──重回跨國參展的年代,傳統 與創新的藝術語彙╱新書出版 共譜30年台灣藝術產業史──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傳承開今》專書出版╱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以相 生心─佛教造像中的修行觀照》╱藝術視界 她的目光,攜時代並行的女性創造能量──龐畢度藝術中心與上海西岸美術館五年合作項目「她們 與抽象」展╱當代藝術 變動身份,多義解讀世界的無盡可能──塞納河畔伊夫里當代藝術中心「逃亡者」聯展╱藝術人物誌 超越外表的內在

道是紅毛猩猩,這是收容中心裡的 悲傷靈長類動物之一。

圖像,永不定型的青春實踐──弗朗索瓦絲.佩特羅維奇回顧展╱影像美學 快門的起落猶似時代的絮語──妮可拉.厄尼時尚攝影收藏系統中 心的時代感知╱時尚美學

一生之褶,一世之藝──意象成詩,三宅一生的美學寄語╱藝術跨界 時代的印記,時光的洞見──預想創意情境的 「匠心製造」提案╱珠寶美學 靈感與靈魂之所在,賦魅於時光積澱的靈思╱綠與野專欄 一旦你探究過牠的靈魂深處,你將永遠不再是同一個 人──吉米.伯納多鏡頭下的動物性與人性╱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松林遺壺 一世驚奇──藝術家松林桂月之芝雲古壺╱建築觀點 加拿大 建築女傑 費莉絲.蘭伯特女士╱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海平面上升手冊》研議濱水城市未來發展之道╱扎哈.哈蒂建築事務所之成都科幻館 專案╱探索關乎藝術與設計的「第二自然」╱人文渲染的藝術洞天╱創意萬象 一期一會.櫻之繪語╱超出建築──田中央+七位藝術家聯展╱

情感與記憶的共構連結╱麥影彤二之「華麗愛火四射」╱馬德里台灣藝術週╱徐行細品生活況味╱關於永恆與中性時裝的理念╱藝想創見 攝影 凌越現實之上的可能──蘿拉.博尼弗斯的凱蘭巴影像紀實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86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印,報導藝 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計新潮、建築新貌。每 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在人類永遠嫌不夠的棕櫚油需求 下,紅毛猩猩棲息地的印尼婆羅洲 原始森林不斷被剷平,一望無際的 大片面積單一種植棕櫚,森林既 毀,紅毛猩猩無處可棲,幾乎已將 面臨集體被滅絕的境地。更加悲慘 的是因為紅毛猩猩幼獸過於可愛, 引起人類妄想擁有之心,為奪取幼 獸,人們殺害母紅毛猩猩。小紅毛 猩猩如寵物被人豢養,幼時模樣甚 是可人,成年後長成龐然巨物,不 僅一般人家容不下,人們更難以直 視面對,逕行棄養,屏東野生動物 收容中心裡的紅毛猩猩多半循此途 徑而來,牠們高度敏感,聰穎不遜

象夫以做工人那隻虯結且多皺的手撫摸著布滿紋路的大象身軀,象夫不再視大象僅是財產,而是家人與夥伴。

藝術收藏 設計 113

佛教有如此多的造像, 根柢緣於它無量世界、無量眾生的宇宙觀;

其間既映現著生命因修行而達致的不同境界, 亦使有心者觀之,能「有為者亦若是」。

 全書 240 頁 17X23cm  定價:380 元 3 月底前訂購優惠價 340 元 林谷芳 著

正如此,談境界映現,固舉「相由心生」, 說生命修行,就「以相生心」。

本書由此切入,直抒佛、菩薩、明王、羅漢、 諸天、佛國、化身、經變、祖師、變身、 禪家等十一大類造像中的修行觀照, 以接諸有緣。

禪舉法之遍在, 說「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 禪家說造像亦如是, 不落諸相亦不昧諸相,惟善體之。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電話:(02) 23886715 傳真:(02) 23965707 郵政劃撥:50035145 藝術家出版社 總經銷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351號 電話:(02) 23066842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