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DESIGN No.184-2023/1(精華版)

Page 1

大千萬象,美的化育

珍貴稀缺、流傳有序,定義了國寶級文物的典藏價值所在。在驚

人天價的成交數字下,大眾難以深入理解藏家出手前的謹慎心思。 龍美術館創辦人劉益謙依照歷史傳承脈絡與工藝門類品項進行系統

性購藏,積累了可觀的博物館級質量的藝術品,如他所言:「收, 就要收最好的。」藝術與文物收藏,在劉益謙眼中,早已超脫投資 的目的。

1 月專輯「尚藝.擷萃蘊華」報導龍美術館慶誌十週年的「群星 璀璨時 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此次展覽特遴選清初十大 家「四王吳惲」與「四僧」的作品共30餘件(組),引領眾人走進 這段中國藝術史上大師輩出、璀璨絢爛的時期,也讓我們重新審視 「四王吳惲」與「四僧」在清初百餘年的畫壇上承前啟後、繼往開 來的重要性與對後世非凡的啟迪。  知名收藏家翁萬戈是兩代帝師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孫,曾於2018年 底將其家族六代收藏至今的 390 件中國藝珍捐贈給美國波士頓美術 館。隔年,館方立即宣布將以此批捐贈藏品策畫四期一系列的翁氏

家藏精品展,在接連舉辦過「親友交遊」、「行旅與故鄉」後,展 至 2023 年 5 月的第三期「奇石拙趣」聚焦古代中國賞石、藏石、玩

石、品石、畫石的傳統趣味,展現石頭在各方面歷久彌新的啟迪。 2022年11月14至16日紐約蘇富比4場現當代藝術晚拍圓滿收官,總 成交額高達7億美元。亞洲藏家踴躍競投帶動本季佳績,並囊括多件

重要大師珍品。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於12月7日舉槌,出自提香 及其工作室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以1116萬4000英鎊高價成交,

而胡安.曼紐爾.格拉塞特(Juan Manuel Grasset)逾40年精心庋藏 荷蘭及佛蘭芒藝術「黃金時代」靜物及風景畫鉅作,成就史上首屈

一指的17世紀靜物畫私人珍藏,同為拍場亮點所在。

路易威登基金會與瑪摩丹莫內美術館共同策畫舉辦「莫內―米切

爾:對話與回顧」展覽,將路易威登基金會收藏的眾多瓊.米切爾

(Joan Mitchell,)作品與莫內晚期為橘園創作的「睡蓮」系列同台展

出。通過藝術家或藝術運動之間的系譜與時代的連動,將歷史與當

代的審美相關性加以整合。當莫內和米切爾在他們的生活中經歷著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訂戶業務 朱惠慈 陳慧玲 發行業務 孫嘉亨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International Editor Victoria Lu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 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7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香港九龍
新加坡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591、(86-10)5876059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 2023年1月1 日出刊/第一八四期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金門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友聯書局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周亞澄 曾筱如 韋怡忻 陳玟妤 執行主編 林志鴻 執行美編 張娟如  特約攝影 何樹金 郭東泰 陳明聰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在1937年所觀察到的那樣,「革命」與「崩解」是代表
的標誌。戰爭帶來大規模的流離失所、教育改革的影響、女權運動 的進程,以及現代大眾媒體的出現,促成了文化、社會、政治、科 技等方面前所未有的轉變,更將變化與適應的節奏深深地嵌入了大 眾的集體意識之中,而藝術家的創作則鮮明地反映與折射出這些轉 變。藝術史作家麥克.博德的著作《這就是明日:20世紀英國與其 藝術家》將藝術家視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評論者與創造者, 透過檢視英國藝術的發展,勾勒出20世紀歷史的輪廓。 2022年正逢日本的現代美術團體「具體」解散50年紀念,在曾為 「具體」活動據點的大阪中之島,有新開幕的遠藤克彥設計的大阪 中之島美術館,以及比鄰的西薩.佩里設計的大阪國立美術館,聯 手在「具體」故地舉辦大型回顧展「走向未知的世界:
化與整合」,兩所美術館根據同一命題,分別提出兩種策展讀解, 透過
相似的痛苦、悲傷和哀悼的時刻,在憂鬱的孤獨中,他們依舊透過 獻身繪畫的終身志業,以耀眼的情感張力與色彩強度,與我們分享 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想望。  正如流亡倫敦的俄羅斯猶太裔藝術家諾姆.加博(Naum Gabo)
20世紀歷史
GUTAI的分
43 位藝術家的多樣性作品,帶領觀眾重新回顧戰後的日本關 西,那股自由精神大開大闔大爆發的時代氛圍、「具體」藝術家追 求原創的藝術實踐,以及他們難以括約的創作能量。
● 封面圖版/ 王鑑 《仿元人山水冊》 (局部) 34.9x24cmx8 紙本設色 1660 圖版提供│上海龍美術館 ● January 2023 ● No 184 CONTENTS 封面紀事: 聚焦中國繪畫史承先啟後的關鍵時代,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星光時刻 022 上海龍美術館十週年特展「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 ◎ 龍美術館 廣 告 索 引 今日美術館 封面裡 / 形而上畫廊 3 / 現代畫廊 5 /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7 / ONE ART TAIPEI 9 別古藏藝術空間 封底 藝術熱新聞 008 安利.沙拉台灣個展「AS YOU GO」/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呈獻陳廷 晉木雕創作/「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王新篤第二十七回釉裏紅瓷器 特展 010 普拉多美術館標籤更新計畫/利希特轉由卓納畫廊代理 /威尼斯雙年展迎來首位拉丁美洲裔策展人 011 2022年威尼斯雙 年展創下史上最高人次參與紀錄/德國擬實施「文化通」(Culture Pass)計畫/92位博物館館長針對環保團體抗議行動提出連署聲明 /加拿大研究指出虛擬藝術導覽有益長者身心健康 012 貝克曼自 畫像締造德國藝術拍賣史最高成交紀錄/日本藝術市場見經濟曙光 /國際拍賣行戮力投資亞洲地區 品牌、科技、新思維 013 家 La Maison ◎陳郁秀 文物專欄 016 剃頭師傅想當畫家,靠遁入空門「翻身」 ◎戴忠仁 藝術龍門陣 018 70年代台灣重量級大收藏家胡侗清 ◎熊宜敬 020 1月專輯:◎林志鴻 The HERITAGE 尚藝.擷萃蘊華 028 永珍皆從石中出 波士頓美術館「翁氏家藏精品展:奇石拙 趣」特展 ◎周亞澄 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032 亞洲藏家以5100萬美元入手蒙德利安〈構圖第II號〉,刷新 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紐約蘇富比4場現當代藝術晚拍成交 總額7億美元 ◎編輯部 038 提香〈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領銜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 胡安.曼紐爾.格拉塞特見證17世紀油畫「黃金時代」的精彩 發展歷程 ◎編輯部 044 瓊.米切爾體現印象主義風格之作〈無題〉,傲領亞 洲藏家目光 佳士得香港5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 拍賣」成交總額逾12億港幣 ◎編輯部 藝術焦點 048 神性的情感,美的聯覺 筆端若有靈,莫內與瓊.米切爾以 畫對話 ◎林純雅 TOP 200 | 200大藏家 056 2022全球前200大藏家榜(一) 典範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 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陳玟妤 藝術大觀 062 具體!日本戰後前衛藝術的原點 GUTAI大本營中之島重現自由奔 放的關西精神 ◎邱馨慧 藝術焦點 068 以人物脈絡為主軸的現代藝術史 麥克.博德執筆《這就是明日: 20世紀英國與其藝術家》 ◎ 林芝禾 當代藝術 074 凝望時代的創傷 芝加哥當代藝術館「走入鏡中」特展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80 內造到外化的微觀與宏觀 葉子奇的「行雲.流水」 ◎ 張金催 播客藝聞 ◎山崎二十一 082 瑪莎.阿蕾金娜 Masha Alekhina(搖滾樂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 ╱鹽田千春 Chiharu Shiota╱湯姆.菲利普斯 Tom Phillips╱薇洛妮卡. 萊恩 Veronica Ryan╱莎拉.施 Sarah Sze╱謝帕德.費爾雷 Shepard Fairey 對話藝術家系列:虛實相映 特別報導 084 莊普 印記間的方寸與無限 ◎陳玟妤 086 王德瑜 遊走感知邊界的自我探尋 ◎陳玟妤 088 宋曉明 作品所見即概念本質 ◎陳玟妤 藝術博覽 090 「ONE ART Taipei 2023 藝術台北」第五屆展商名單公布 國際間 的交流猶如活水流動 集結全球68間畫廊參展 豐盛藝術能量更甚過往 ◎編輯部 藝術視界 094 藝術永遠不老 見證台灣美術史的雋永瑰寶 111年度「家庭美術 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傑出藝術家影音紀錄片」新書.影音 聯合發表會 ◎陳玟妤 新書出版 098 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 ◎藝術家出版社編輯部 099 眾聲喧嘩的時代:台灣當代藝術之源起與沿革 《前沿與邊 緣: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新書出版 ◎藝術家出版
時尚美學 100 日常的當代小史,手袋上的當代藝術嘉年華
114 假作真,跨越媒材超越文明
118 杯器之用 體大神妙 ◎池宗憲 建築觀點 120 多明尼克.斐洛 二戰後法國的建築明星之一 ◎黃健敏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Jade Hong 122 列日火車站從天而降的繽紛色彩 123 凡迪贊助修 復梅迪奇別墅計畫 124 形式與功能的權衡 125  隈研吾演繹「上下」的工藝新調 創意萬象 ◎林志鴻 126 小中見大 小千之森 128 蔡康永「我一直替你好 好收著」創作展/風格選物之必要/優化設計,環保 意識升級 129 啟發書寫靈感,繪述藝術贊助人的人 生/西貢海藝術節 藝想創見 130 那些點睛的瑕疵與美 馮立,白晝之夜的即興劇場 ◎林志鴻
社編輯部
◎洪昱溱 珠寶美學 106 從君主的珠寶商到情感的蘊藉者 尚美之藝,時代典華之榮 冕 ◎ 林純雅 藝術博覽 110 挑戰抽象和具象的界限 2022年巴黎攝影博覽會 ◎鄭元智 綠與野專欄
涂維政的創作終章永遠在譜寫中 ◎古碧玲 茶器與茶葉收藏的多元運用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裡熟悉又引人注目的大公仔 「工人漁婦」,具穿透力的側寫圖像表現出高雄過 去曾為工業都市及海洋城市的文化意涵,曾獲2006年

高雄市國際文化公仔創意展首獎。作品原創設計師

陳廷晉善以創作探討關於人的議題,本次暮拉多元

藝術空間(The Moolah)舉辦陳廷晉個展,亦呈獻其 近期的承續工人漁婦「背影」象徵的木雕創作,以 日常背影堆疊城市縮影。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為國華街商圈增添了一股文化

氣息。此次陳廷晉木雕創作個展以「站在光裡的是 路過的你嗎」為策畫主軸,展出的「群人系列」便 以無臉孔而僅用背面或側面的形象,讓觀者隨意賦 加想像,構築人間百態。透過背影的觀看,觀者能 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係,讓體會背影承載怎樣形式 的靈魂,探索人生彩蛋的同時,也期待值得玩味的驚喜。

8 安利.沙拉台灣個展「AS YOU GO」  文心藝所即日起至 2023 年 3 月 19 日舉辦藝術家安利.沙拉( Anri Sala)台灣個展「Anri Sala:AS YOU GO」。安利.沙拉於1974年出 生在阿爾巴尼亞地拉那,相較於傳統錄像,沙拉以配樂為敘事媒 介,利用沉浸體驗喚起人們對時空的感受與思考。  本次展出的作品《 AS YOU GO 》包含《 Ravel, Ravel 》、《 Take Over》和《If and Only If》 3部錄像。《Ravel, Ravel》透過沙拉重新 編排的表演組成,此表演是對莫里斯.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 的不同詮釋,兩個表演因為彼此有時間差,而在時間間隔中產生空 間的共鳴;《Take Over》由鋼琴手與自動彈奏鋼琴共同演奏具糾纏 政治和歷史的《馬賽曲》與《國際歌》,探討它們在音樂上的血緣 關係,以及不斷變化的政治象徵意義;《If and Only If》在一隻爬行 的蝸牛和提琴家的互動中,重新演繹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創作的輓 歌。《AS YOU GO》不僅僅是3部錄像作品的交織,它是一個投影裝置,也是獨特且巨大的動態雕塑。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呈獻陳廷晉木雕創作
「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王新篤第二十七回釉裏紅瓷器特展  成功的「釉裏紅」在歷史中出鏡次數鳳毛麟角,甚至三次斷代,現代畫廊即日起至2023年1月 15日舉辦「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展出王新篤潛心鑽研40載的釉裏紅精品,呈獻第四代釉裏紅 的再創高峰,成為超越瓷器史,自古以來最美的一抹紅。  釉裏紅與金的同時出現相當艱難,但王新篤對突破釉裏紅決心無人能及。經過 不斷嘗試,他終於成就釉裏紅描金技術,除了增添華貴之氣外,更是為了達成心中想達到的繪畫 性。此次展出的《龍行天下》從任何角度觀看,釉裏紅的發色皆相當飽和,並克服了複雜瓶身設
瓶身描繪波濤的海浪、飛舞的龍震撼人心,彷彿聽見龍鳴海嘯,一場預告太平盛世的文化盛宴就 此展開。(整輯/陳玟妤) 安利.沙拉台灣個展「Anri Sala:AS YOU GO」展覽現場,圖為展出作品《AS YOU GO》。圖版提供: 文心藝所 陳廷晉 是非題 桐木 6×15×33cm 2021 陳廷晉 導護媽媽 桐木 9×14×32cm 2020 王新篤 龍行天下 青花釉裏紅金彩 70×36cm 2022
計,印證了燒製釉裡紅的口訣:「千載難逢是鮮紅,不易拿捏是深淺」,足見作品之珍貴稀有。
10 普拉多美術館標籤更新計畫  為提升歷來女性在藝術事務參與的能見度,西班牙普拉多美 術館( Prado Museum )期許透過進行中的館藏標籤更新計畫, 反映女性贊助人與女性藏家對於館藏系統建立的重要付出。近 來,普拉多美術館積極為歷史上傑出女性藝術家策畫展覽,但 這次的標籤更新,也是該館首次聚焦推動藝術界發展女性的實 際行動。  這項名為「普拉多的女性主義化」(El Prado en feminine)的 計畫實踐,是奠基在藝術史學家諾莉亞.佩雷茲(Noelia García Pérez )的研究基礎上,佩雷茲在其研究中,分析了普拉多美術 館館藏中介於 1451 年到 1633 年之間作品的標籤。該標籤更新計 畫預計為年代介於此區間的繪畫與雕塑展品更新名稱與文字解 說 比如刪去刻意強調女性醜陋外貌的文字,並移除以「XX 之妻」描述女性贊助人的稱謂語。 利希特轉由卓納畫廊代理  現年 90 歲的德國當代藝術大師傑哈.利希特( Gerhard Richter)宣布離開已代理他37年的瑪麗安.古德曼畫廊(Marian Goodman ),並接受卓納畫廊( David Zwirner )的獨家代理。 2023年3月,利希特將在卓納畫廊紐約旗艦空間舉辦與該畫廊合 作的首次個展。  卓納畫廊在紐約、倫敦以及香港都有畫廊空間,利希特與 該畫廊的淵源可追溯至 1994 年,卓納畫廊在剛於紐約開幕數月 時,便曾為利希特舉辦展覽。但事實上,藝術家與卓納家族的 關係可以追溯至更早,在 1968 年時,利希特的首場個展便是在 當時大衛 卓納父親所經營的畫廊舉辦。利希特說:「我從大衛 孩提時就認識了他,當時我已和他的父親在事業上合作緊密, 我認為這次代理是一場跨越世代情誼的美麗延續。」瑪麗安. 古德曼畫廊表示尊重利希特的決定,並為曾代理這位偉大的藝 術家長達近40年而感到驕傲。 威尼斯雙年展迎來首位拉丁美洲裔策展人  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是當今最著名的策展人 之一,他將於2024年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擔任視覺藝術部門總監, 組織策畫新一屆的威尼斯雙年展。這項任命也使得來自巴西的他, 成為第一位策畫該藝術節的拉丁美洲人。  威尼斯雙年展長期以來是歐洲白人男性策展人地領地,目光也多 聚焦歐洲白人男性藝術家。但近年該情況也逐漸轉變,有更多不同 性別、種族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在該展擔任重要角色,像是2015年掌 舵的奧奎.恩威佐兒(Okwui Enzewor)便是該展的第一位非裔策展 人。這次佩德羅薩的加入為該展融入南方世界的觀點與藝術能量— —佩德羅薩強調酷兒、女性主義、殖民主義的策展觀向來是許多人 的指南。雙年展主席羅伯托.西庫托(Roberto Cicutto)也在一份聲 明中肯定佩德羅薩展覽構思能力與原創性,他向當代開放的藝術視 野,為矛盾、對話與關係提供形式,展現藝術的生命力。 普拉多美術館(Photo: ©Prado Museum) 傑哈.利希特(Photo: David Pinzer, SKD) 阿德里安諾.佩德羅薩(
Photo: courtesy of the Museu de Arte de S o Paulo Assis Chateaubriand.
藝術收藏 設計 13 品牌、科技、新思維 撰文|陳郁秀(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台灣大學兼任教授、前文建會主委) 圖版提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家 La Maison 故鄉龍井  「家」收藏著一種愛,是生命一切感情的源頭,它包容 了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印記在 每一個人生命的體驗,形塑每個人一生的生命史。  老家客廳的右側牆壁上,一直掛著父親〈故鄉龍井〉 這幅畫作,常見父親一手托著腮,一手握著茶杯,瞇著 眼,凝視許久⋯⋯。他在想祖母嗎?「好久沒回龍井了, 今秋秋祭要準備好,別錯過了!」這份思念,一直到他百 多歲年邁行動不便,眼力退化,還叨叨念著⋯⋯。〈故鄉 龍井〉是父親年少留學日本後期的作品⋯⋯,他說:「在 日本離鄉背井,又無法常回家,午夜夢迴,眼前就浮現出 家鄉蒼鬱的老樹和母親撐傘出門的情景,媽媽雖在我12歲 時就從我的生命中消逝了,但那背影卻永刻心中,她的早 逝是我永遠的痛,而故鄉此景伴隨媽媽的愛永銘於心。」 據說祖母手巧,手工藝要得,以草編織的作品,常拿出去 賣,事後每每會買些特別的點心回家,爸爸說他們兄妹對 這些額外的美味,特別期待,那是媽媽的愛,而「家」就 因這些記憶,跟隨父親,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青田街、巴黎和我  台北市青田街5巷2號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生活了16年、度過童年和青少年 的家,它收藏的是滿滿的「愛」、「溫馨」、「真誠」和「信心」,讓我永 遠面向生命中的「真」、「善」、「美」的陽光面⋯⋯。我的家是一座日式 木造建築,四周環繞著綠意滿滿的花園,媽媽是超級「綠手指」,園中四季 花香不斷,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那白色的梔子花,悠悠的清香似有似 無,卻又環繞全身,是媽媽的香氣,閉上眼、靜下心就能看到、嗅到,一陣 風香氣飛抵心田,歌聲伴琴聲,是我的搖籃曲 舒伯特的〈夜曲〉,也是 媽媽最愛唱的歌,今日105歲的母親已中風失智,唯有每每我為她彈奏此首夜 曲,她會睜開眼,看著琴音傳來的方向,我相信她聽見了,這是我們之間心 琴的無形旋律,是「親密連結」的幸福感,而媽媽的手路菜更是全家聚在一 起共同品嘗的珍貴感覺。走過人生大部分的旅程,愈發覺得全家一起用餐是 種福氣,這個溫度持續了我的一生,是這種力量,讓我勇敢的走到今天,滿 懷感恩。 陳慧坤 故鄉龍井 油畫  10F 1928

1992 年前總統李登輝先生訪視「台灣省立博物館」時,有感於 「保存台灣歷史文化資產,建構台灣人歷史記憶,奠基台 灣史研究傳統,推廣台灣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指示 省政府進行「省立歷史博物館」籌建工作。 1999 年,配合 「精省」政策,組織改隸中央更名為「國立台灣歷史博物 館籌備處」, 2003 年由我本身(時任行政院文建會主委) 主持動土起造, 2007 年行政院核准正式成立「國立台灣歷 史博物館」, 2011 年開館啟用。這是一個以「台灣歷史」 為軸心,結合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與博物館學等範 疇,呈現台灣歷史及歷史觀的博物館,它的成立讓我們得 以尋回自己說自己故事之權利。

14 16 歲後,到巴黎,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城市,我喜歡清 晨步向學校的路上,空氣中飄散著清淡的咖啡香,整個城 市好似沉浸在咖啡香中,尤其是冬天的早晨走在路上,呼 吸都瞬間化為白霧,但陣陣的香氣,溫暖了我的心,我以
就彷彿親臨現場。籠罩在咖啡香的美麗城市,那兒有不散 的藝術文明饗宴,源源不斷滋養灌溉我的生命力,讓我對 人生充滿正向的追求,我喜歡我的人生,感恩我的際遇, 巴黎給了我對生命、對藝術無可救藥的「熱情」、「執 著」和「勇氣」。我有兩個家,缺一不可,它們圓滿了我 的人生,讓我自己覺得十分幸運和幸福。 心靈故鄉 台灣歷史博物館  就在台南市安南區,有一座迷你的歷史公園,完全符合 時代普世價值的「綠環境」:公園左側有兩個優美的山 湖:「忘憂湖」和「有情湖」,湖中散布著許多小小的草 坪島,是生態濕地、是景觀、也是孕育許多生物的天地 ⋯⋯,候鳥時時來訪,各種生物各取所需,安靜地棲息 著。還有一座情侶、朋友們所喜愛,可散步的浪漫「牽手 橋」。湖的四周綠意盎然,坐落右側的「蝴蝶復育區」, 正述說著台灣蝴蝶從幼蟲、結蛹到羽化的生命歷程之實景 展式⋯⋯,這是一個融合台灣歷史和綠環境的小公園,而 矗立中央的是一座兼具古典與現代的巍峨建築體,這裡關 注了台灣歷史的人文與生態,是台灣人安身立命的心靈故 鄉 台灣歷史博物館。
隨即映入眼簾的是由兩位著名藝術家陶亞倫、劉中興所創 作的動力作品〈逐浪海上風,腳踏鯤鯓地〉。此公共藝術 運用了船槳排列成一艘象徵船身的巨舟,藉由吹來之自然 風,透過船槳的律動呈現我們的祖先渡海來台的場景,也 象徵我們航向未來的期許⋯⋯。廣場壯闊的浪景由前庭水 域與潺潺流水所構成,由黑色的洗磨石子妝點階梯狀似水 瀑之池壁,對比白色的浪花,象徵歷史所記載之險峻「黑 水溝」,而蜿蜒曲折的渡海步道,引領我們向前傾斜往下 而行,左右兩旁的水景,讓我們有置身海中之感,充分體 會先民渡海的艱難歷程⋯⋯,而於左側出現的「雲天廣場 水舞台」,代表先民們來台的第一印象,鯤鯓(即沙洲之 意),抬頭望天,呈現的是一大片以太陽能面板所創作的 光電牆「雲牆」,詮釋著歷險過程中抬頭望藍天,眼前豁 然開朗,對台灣、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走過雲牆,看 台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展場 台灣歷史博物館全景
熱忱走入我第二個家「巴黎」。知名作家海明威在《巴 黎,不散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中曾寫下:「如果你 有幸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一輩子跟著你,因為 巴黎是一席不散的饗宴⋯⋯。」有幸在年少時前往巴黎, 渡過了最精彩的年輕歲月,巴黎跟了我一輩子,我確認巴 黎也是我的「家」,在那裡,我年輕、我熱情、我好奇、 我學習,巴黎展開雙臂擁抱了我、滋潤了我的音樂,各種 藝術提供我所需之資源,開發了我的熱情執著於追求藝術 的真諦和人生的各種歷練及喜悅,一直到今天,我閉著眼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簡稱「台史博」,籌建源起於
來到博物館正門,迎接我們的是宏偉的「雲天廣場」,
藝術收藏 設計 15 見建築主體,它的建築擷取了原住民杆欄式之架構,石板 屋、傳統木構架式及閩式合院紅磚建築之語彙,在這硬體 的建築,傳遞了細膩的台灣建築特色,融合營造各式的台 灣建築空間,一種融合傳統與創新的氛圍。  進入主場館內,請上四樓高眺整個展示廳,它有別於一 般博物館,是一個挑高、寬廣、一體成形的空間,這是建 築師簡學義為了突顯杆欄式建築主從空間之關係,利用基 柱將空間挑高至2、3、4樓層,並利用結構轉換方式,確保 空間使用的自由度,達到通風防潮的氣候調節效果,亦體 現台灣氣候之特別建築風格,它的設計呼應台灣自然環境 的原貌,創造建築與環境相互融合的共生關係,也彰顯台 灣現有綠建築的現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它提供我們一個氣 勢磅礡的視野,能立即沉浸歷史⋯⋯,置身其中,深切體 驗。  展廳的展覽內容採用多元詮釋的歷史觀,以歷史時間軸 序列,透過幾個單元的設計,穿越割裂的統治政權,表現 台灣的歷史場景;首先是由台灣的史前史「早期的居民」 登場;接著是 16 世紀來島上的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 人、漢人等,與島上原住民所激盪出的「異文化」,此單 元藉著一組四面的大型螢幕作為小劇場,呈現出這些人的
台灣各地區因地理環境、人群差異形成不同發展,而成就 了「地域社會文化多元化」之現象,在此單元以真人比例 的藝陣隊伍呈現連結,象徵著不分時地,宗教信仰始終連 繫著這片土地與人民;接著是馬關條約後日本統治下的 「鉅變與新文化」、二戰後台灣「邁向多元民主社會」及 「展望新世紀的內容」⋯⋯。總共八個單元,各個單元均 以大型造景呈現出歷史的臨場感。展場氣勢磅礡、一氣 呵成,由入口到出口,完整地讓我們沉浸在歷史的氛圍, 這種氛圍叫做「多元」、「融合」⋯⋯。其中媽祖出巡、 報馬仔傳神的現場感,以及聳立於展間代表原住民的「刺 桐」、漢族的「榕樹」以及日本的「紅檜」三棵樹,傳神 地代表了不同的政治時代。經過了有系統的環境、建築、 多元內容的洗禮,確實印證了台史博是我們大家心靈的故 鄉,也就是我們心靈的「家」。 品牌  「家」是孕育一個人人格特質的所在,它的溫暖來自與 親人的互動和記憶。陳慧坤教授的〈故鄉龍井〉跟隨他一 輩子,因為那種「家」的能量,給予他經營人生的力量。 人不論走多遠、爬多高,最終都有一個回家的渴望,回 到兒時的家,回到原點,回到兒時的情景。唯有老家可以 讓我們凝望過往,領悟一生,再次凝聚,找到自我。在人 生不得不老去的時候,老家本身就是一座城堡,那兒是最 終、最好的歸處,畫家在年輕時想家,在年老時也想回家 ⋯⋯。  而我的青田老家,和第二故鄉巴黎,分別給了我不同的 生命力,而「家」所提供給我,培育並印記了我各自不同
執行力,建構出台灣品牌。品牌是種態度,是種有機的精 神象徵,它因累積多元的精緻成果而得以成就。「家」對 個人、社會或國家,是核心價值、基本態度的基石,而對 「家」的想望與呵護,更讓生命得以生生不息。 「家」對個人、社會或國家,是核心價值、基本態度的基石,而對「家」的想望 與呵護,更讓生命得以生生不息。(Illustration © unknownzz culture technology)
互動情景;下一單元「唐山過台灣」則透過一艘「紅頭 船」載滿船員和偷渡客來台,重現了台灣被納入清帝國版 圖,閩粵居民渡海來台的故事,這些漢人來台後遇到原住 民也產生了錯綜複雜的關係;這麼多移民來到台灣後,在
的七感領會,我回味、我琢磨、我去蕪存菁、我從細膩的 精緻核心價值上尋求再創⋯⋯,讓我的生命無限精彩,我 的一生,就如同不斷地在經營一個品牌。  而台灣歷史博物館由四周環境生態,硬體建築的台灣世 代語彙,國際現代語彙,到多元文化的呈現,它的主軸精 神與彰顯「融合」的核心價值,因「融合」而能包容、整 合、不斷出發,不僅具宏觀的思維架構,更具微觀紮實的
22 聚焦中國繪畫史承先啟後的關鍵時代, 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星光時刻 上海龍美術館十週年特展「群星璀璨時 四王吳惲與四僧 書畫特展」 撰文.圖版提供│上海龍美術館 2022 年是龍美術館十週年。由劉益 謙總策畫、謝曉冬策展的「群星璀璨 時 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於 2022 年 11 月 27 日至 2023 年 2 月 28 日在 龍美術館(西岸館)第五展廳隆重呈 現,展覽精選清初王時敏、王鑑、王 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八大山 人、石濤、弘仁、髡殘等共 10 位畫家 的 30 餘件(組)精品力作,其中近二 分之一的作品為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值此龍美術館十週年之際,舉辦本 次展覽不僅旨在向這 10 位藝術大家致 敬,也是在向中國偉大的藝術傳統致 敬。  清代初期的畫家王時敏、王鑑、王 翬、王原祁,簡稱「四王」,加上吳 歷、惲壽平並稱為「清六家」或「正 統派」。清六家雖非同一個畫派但都 強調臨古,尤其推崇元人的筆墨, 他們復古出新,發展出各自的風格面 貌,左右了清初宮廷內外的繪畫走 向,並影響了有清一代,對後世山水 畫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相對於正統「四王」,江南地區出 現一批富於個性的畫家,「四僧」乃 王時敏 《仿宋元山水冊》(局部) 冊頁 紙本設色 34x27cmx10 1647
28 永珍皆從石中出 波士頓美術館「翁氏家藏精品展:奇石拙趣」特展 撰文│周亞澄 圖版提供│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知名收藏家翁萬戈是兩代帝師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孫,曾 於2018年底將其家族六代收藏至今的390件中國藝珍捐贈給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隔年,館方立即宣布將以此批捐贈藏 品策畫四期一系列的翁氏家藏精品展,在接連舉辦過「親 友交遊」、「行旅與故鄉」後,展至 2023 年 5 月的第三期 「奇石拙趣」聚焦古代中國賞石、藏石、玩石、品石、畫 石的傳統趣味,展現石頭在各方面歷久彌新的啟迪。在中 國,文人對「怪石」或「奇石」的熱情可回溯至宋代,當 時許多鑑賞家、評論家開始將特殊的石頭視為藝術品,除 了收購、欣賞這些特別的石頭,也撰文品評佳石,追求石 頭本身的裝飾性之外,也會在繪畫、書法中著意追求其視 覺表現與豐富意蘊。一塊沉靜內斂的石頭如同一尊抽象雕 塑,不僅外在傳遞著自然形式與質地之美,內在亦承載了 人的精神,對藏家而言,石頭是微觀的山巒,象徵寰宇, 觀之可體味生命,更能澄懷內省,賞石美學因此發展出一 套新的藝術傳統。「翁氏家藏精品展:奇石拙趣」特展以 探討中國文化中的石頭和畫石的藝術作品為題,關注這些 平凡的天然之物,以及其如何化身為歷代文人的審美靈 感。  展覽首先始於長久以來置放在翁萬戈客廳架上一塊名為
32 NEW YORK 亞洲藏家以5100萬美元 入手蒙德利安〈構圖第II號〉, 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 紐約蘇富比4場現當代藝術晚拍成交總額7億美元 整輯│編輯部 圖版提供│Sotheby's 2022年 11 月 14 至 16 日紐約蘇富比 4 場現當代藝術晚拍圓滿收官,總成交額高達 7 億美 元,共 16 件拍品以逾 1000 萬美元成交。亞洲藏家踴躍競投帶動本季佳績,並囊 括多件重要大師珍品。經過兩場當代藝術晚拍後,蘇富比 2022 年迄今當代藝術總成交額推至 17.7億美元,為歷來第二高位。 「現代藝術晚間拍賣」:蒙德利安 〈構圖第II號〉以5100萬美元成交

女神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分離的情景,她被丘比特的箭意外 刺傷後,便愛上了這位異常俊美的年輕男子。當時阿多尼 斯準備出發去打獵,維納斯則警告他不要去追逐危險的野 獸,並懇求他留下來;但他的獵犬並不耐煩,阿多尼斯也 和它們一樣渴望離開。女神的警告未被重視,這對愛侶最 終分道揚鑣。阿多尼斯很快遭到一頭野豬的致命一擊,此 作中的野豬就畫在遠處最右方。維納斯乘坐她的戰車從奧 林匹斯山(Olympus)抵達,卻發現他流血而死。此畫是 對這個故事最詳盡的一次詮釋,當中關鍵的一點是,此版 描繪了天空中的女神以及在背景中暗示阿多尼斯的殘酷命 運,是現存唯一包含這兩個情節的版本。  今天倖存下來的十幾個版本中超過一半進入了重要的公 共收藏:菲利普二世的版本在普拉多美術館,而其他版本 則散見於洛杉磯蓋蒂博物館、倫敦國家藝廊、華盛頓國家 藝廊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作和蓋蒂版本可以說是 沿用普拉多樣式的兩個最佳版本。然而,此作憑著數個細 節的獨特表達而別具非凡魅力,堪稱提香對奧維德故事最

38 LONDON 提香〈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領銜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 胡安.曼紐爾.格拉塞特見證17世紀油畫 「黃金時代」的精彩發展歷程 整輯│編輯部 圖版提供│Sotheby's 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於12月7日舉槌,總成交額逾6250萬英鎊/7620萬美元。出自提香及其工作室的〈維納 斯和阿多尼斯〉以1116萬4000英鎊高價成交,而胡安.曼紐爾.格拉塞特(Juan Manuel Grasset)逾40年精心 庋集荷蘭及佛蘭芒藝術「黃金時代」靜物及風景畫鉅作,成就史上首屈一指的
點所在。 關於〈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雖然提香從 1520 年代就開始探索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這 個主題,但本作與他為哈布斯堡王朝的菲利普( Philip of Habsburg )、即後來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 15271598)繪製的同主題名作最密切相關,菲利普版的〈維納 斯和阿多尼斯〉於1554年完成、現藏於馬德里普拉多美術 館,是菲利普委託提香創作的6幅系列畫作之一,靈感來 源於奧維德(Ovid)的詩作《變形記》。提香在11年間完 成了一系列被稱為「詩歌」(poesie)或「詩畫」(poem paintings )的作品,成為他創作生涯中最偉大的成就之 一。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雖然在當時引起一定爭議,包括 西班牙駐威尼斯大使在內指其「太情色」,但提香的圖樣 設計依然贏得極高聲譽,促成了多宗委託,而提香的每一 次演繹,都展示了他重塑主題圖案的天才技巧,他創造了 各種各樣的形式,而每一幅的尺寸和細節都不盡相同。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這描繪戀人告別的永恆主題,是提 香最重要的神話主題之一。在提香的演繹下,畫作描繪了
17世紀靜物畫私人珍藏,同為拍場亮
44 HONG KONG 瓊.米切爾〈無題〉 傲領亞洲藏家目光 佳士得香港5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 成交總額逾12億港幣 整輯│編輯部 圖版提供│Christie's 2022年 11 月 30 日及 12 月 1 日,佳士得香港隆重舉行 5 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 賣」,分別為 11 月 30 日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千禧後晚間拍 賣」,以及12月1日的「夏卡爾的繽紛人生:藝術家舊藏傑作(第二部分)」、「二十世紀藝術日 間拍賣」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日間拍賣」,共錄得12億3179萬7300港幣之成交總額,各場拍賣現場 氣氛熾熱,吸引來自全球六大洲33個國家的藏家激烈競投,共有逾450萬觀眾在線上觀看拍賣現場 直播。  另,佳士得香港中國書畫部秋季現場拍賣共錄得成交總額2 億8328萬8380港幣。「中國近現代及 當代書畫拍賣」成交額1億9263萬7020港幣,「絢麗華貴 張宗憲珍藏林風眠作品」及「息茶庵 藏重要黃賓虹作品」皆100%悉數成交。「中國古代書畫拍賣」成交額9065萬1360港幣。

瓊.米切爾1976

而作的四重奏之二〉Joan Mitchell, Quatuor II for Betsy Jolas, Oil on canvas, 279.4×680.7cm, 1976. Paris,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Centre Pompidou, en dépôt au musée de Peinture et de Sculpture, Grenoble. Courtesy of Joan Mitchell Foundation © The Estate of Joan Mitchell

莫內1916至1919年作品〈百子蓮〉Claude Monet, Agapanthus, Oil on canvas, 200x150cm, 1916-1919.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莫內1916至1919年作品〈睡蓮〉Claude Monet, Nymphéas, Oil on canvas, 200x180cm, 1916-1919.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48 Art Focus 藝術焦點 神性的情感,美的聯覺 筆端若有靈,莫內與瓊.米切爾以畫對話 撰文│林純雅 圖版提供│Fondation Louis Vuitton 近年來,瑪摩丹莫內美術館( Musee Marmottan Monet )積極尋求與法國和 國際藝術機構合作的機會,以增進大眾對於莫內( Claude Monet, 18401926)與莫里索(Berthe Morisot)藝術生涯的了解。由於路易威登基金會與瑪摩 丹莫內美術館的地緣之便,兩者共同策畫舉辦「莫內─米切爾:對話與回顧」 ( Monet-Mitchell: Dialogue and Retrospective )展覽,將路易威登基金會收藏的 眾多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 1925-1992)作品與莫內晚期為橘園創作的「睡 蓮」系列同台展出──即便米切爾曾表示自己偏愛「莫內的晚期作品」,但她 從未承認過莫內對其創作的影響力。然而,存在於兩人藝術世界之間的親密關 係是相當真切的,特別是兩人所駕馭的畫作尺幅,以及他們將色彩自由揮灑並 置的敏銳度,無不使這場視覺饗宴的非凡合奏格外具有意義。  出於法蘭克.蓋瑞( Frank Gehry )之手的路易威登基金會成為兩位藝術家以 畫對話的舞台,並為分別由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 Nelson-Atkins Museum )和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Saint Louis Art Museum)借展的莫內〈睡蓮〉三聯畫,提供了首度在法國合體 展出的獨特場域。藉由路易威登基金會舉辦的「莫內─米切爾:對話與回顧」 展覽,你我得以體驗莫內與米切爾共同追求的目標:繪畫的無限性。
年作品〈為貝齊.喬拉斯
56 未來一年裡,世界頂級藏家們還想購買什麼作品?當被問及正尋覓哪位藝術家的創作時,藏家 們多半選擇保持神祕 「否則其他人會先買下它們!」西雅圖藏家約瑟夫.瓦斯科維茨 (Josef Vascovitz)和麗莎.古德曼(Lisa Goodman)如此表示,但他們很樂意透露已收藏的作品。 對德國億萬富豪藏家雷諾德.福士(Reinhold Würth)而言,2022年亦有不少斬獲,為福士收藏系 列策展的西爾維亞.韋伯(C.Sylvia Weber)說:「明年可以再來問我一次,在這一年裡又發生了什 麼。」  自1990年起,《ARTnews》透過諮詢藝術經銷商、顧問、拍賣專家、策展人等業內人士,彙整出 該年度全球前200年最活躍、最具影響力的藏家名單,並介紹他們的收藏。這次發布的第33屆全球 前200大藏家榜,更匯集了迄今為止最多樣化的藏家面孔。藏家們除了自全球各地的畫廊、展覽、 藝博會、拍賣會購買珍貴的藝術品,也是推動藝術界的中堅力量。他們委託大膽的新作品,資助 各類策展、駐村計畫,支持場館建設及翻新,並在主要機構的董事會中擔任領袖。也有不少藏家 思考著藝術界正面臨的緊迫問題,像是新上榜的藏家羅德尼.米勒(Rodney Miller),他長年擔任 博物館理事,並於25年前開始收藏藝術品,米勒認為文化的轉變趨勢,將會持續朝擁抱多元、追求 公平與包容的方向發展:「我們每個人都從這些被聽見的聲音中受益,我們也應盡一己之力去實 現這個目標。」而這樣的奉獻精神,也融入於藏家們的購藏行為之中。(撰文│Maximilíano Durón) part 1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 典範轉移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整輯│陳玟妤  TOP200 Collectors MMXXII

阿諾經常邀請藝術家為高端品牌設計產品,並擁有豐富的戰 後及當代藝術收藏,偏好購買藍籌藝術家,像是達敏.赫斯特 (Damien Hirst)、畢卡索(Pablo Picasso)、安迪.沃荷等人的 作品。2014年,路易威登基金會在巴黎開設一座由法蘭克.蓋瑞 (Frank Gehry)所設計、斥資1.35億美元的博物館。2018年,紐 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曾出借包括塞尚(Paul Cézanne)、 杜象(Marcel Duchamp)和伊馮娜.雷納(Yvonne Rainer)等200 多件大師作品給該基金會舉辦展覽,吸引超過 75 萬名參觀者前 來;同年,該基金會也舉辦了巴斯奇亞和席勒(Egon Schiele)的 回顧展,廣受好評。

藝術收藏 設計 57 翁瑋光(Haryanto Adikoesoeme) 印尼雅加達 能源、物流、房地產事業 現代及當代印尼、亞洲、西方藝術 勞拉.阿里拉加-安德里森 (Laura Arrillaga-Andreessen) 與馬克.安德里森 (Marc Andreessen) 美國加州史丹佛 慈善家、企業家 當代藝術、戰後藝術  翁瑋光現為印尼 AKR 集 團主席,該集團是印尼最 具規模的化學與能源分 銷公司,事業版圖擴及 土地與豪宅開發。從事 藝術收藏 20 多年,翁瑋光 擁有 800 多件藏品,包括 藍籌藝術家傑夫.孔斯 ( Jeff Koons )、安迪.沃 荷(
特(
當地藝術收藏。他不僅活 躍於印尼藝術圈,也曾擔任華盛頓赫希宏美術館(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董事會成員;
出資建設的努桑塔拉現當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中,兩位大師的作品銷售不佳,基於友情,翁瑋光買下了這 些畫作。同年,他還購得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 作品。翁瑋光回憶道:「當時亞洲藏家對這位藝術家還不熟 悉,我的家人們甚至認為我對『醜藝術』特別瘋狂。」  馬克.安德里森是科技產業的第一批巨頭。1989年,英國電腦科學家柏納-李(Berners-Lee)發明 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1993年時,安德里森便與人共同開發出第一個被廣泛使用的網路瀏 覽器「Mosaic」,後來又開發出活絡了整個1990年代的網景(Netscape)瀏覽器。目前,他正經營其 共同創辦的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並任職於Meta董事會。  勞拉.阿里拉加-安德里森為矽谷房地產億萬富豪之女,其同名慈善基金會與年輕億萬富豪合作, 傳遞「現在給予,而不是未來給予」的理念 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c Zuckerberg)也 是其中之一。擁有兩個藝術史學位的阿里拉加-安德森大量收藏戰後美國藝術,在她的鼓勵下,佩斯畫廊(Pace)曾於加州開設藝術 暨科技空間,呈獻最前衛的數位藝術;她也將矽谷菁英們引介入畫廊體系,發揮不遑多讓的影響力。 海倫.阿諾(Hélène Arnault) 與伯納.阿諾(Bernard Arnault) 法國巴黎 奢侈品(LVMH集團) 當代藝術  奢侈品集團 LVMH 行政總裁伯納.阿諾與海倫.阿諾夫妻擁有 集團旗下眾多奢侈品牌,包括路易威登( Louis Vuitton )、迪奧 (Dior)等,是全球前200大藏家間最富有的一對夫妻。
馬克‧安德里森與勞拉.阿里 拉加-安德里森( Photo: Stanfor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海倫.阿諾與伯納.阿諾(Photo: VILLARD/SIPA/REX/SHUTTERSTOCK) 翁瑋光(Photo:Yuwono Widiasta)
Andy Warhol)、羅斯 科( Mark Rothko )、利希
Gerhard Richter )等 作品,也有較小眾的印尼
Hirshhorn
2017年11月,他
MACAN) 於雅加達西區落成揭幕,是印尼首座現當代藝術博物館。 2002年對翁瑋光的收藏生涯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年。一名 畫廊主友人舉辦了一場朱德群暨趙無極聯合展覽,但在該展
62 Art Scenes 藝術大觀 具體!日本戰後前衛藝術的原點 GUTAI大本營中之島重現自由奔放的關西精神 撰文.攝影│邱馨慧 圖版提供│大阪中之島美術館、國立國際美術館 上個世紀 1954 到 1972 年間,活動 期間達 18 年的日本具體美術 (GUTAI),和浮世繪同樣是受到國際 重視後,才在日本國內獲得鞏固的地位 和評價。1986年龐畢度中心「前衛藝術 的日本 1910-1970 」展,定位其為戰後 日本美術的代表性流派。特別在2013年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具體:精彩遊 樂園」(Gutai: Splendid Playground
體」到底是什麼? 2022 年正逢「具體」解散 50 年紀念, 在曾為「具體」活動據點的大阪中之 島,有新開幕的遠藤克彥設計的大阪中 之島美術館,以及比鄰的西薩.佩里 (Cesar Pelli)設計的大阪國立美術館,聯 手在「具體」故地舉辦大型回顧展「走 向未知的世界─ GUTAI 分化與統合」, 兩所美術館根據同一命題,分別提出兩 種策展讀解,透過 43 位藝術家的多樣性 作品,帶領觀眾重新回顧戰後的日本關 西,那股自由精神大開大闔大爆發的時 代氛圍、「具體」藝術家追求原創的藝 術實踐,以及他們難以括約創作能量, 展期至 2023 年 1 月 9 日。大阪中之島美術 館挑高的大廳懸掛裝置了元永定正的五 彩鮮豔的代表作〈水〉,向井修二將五 遠藤克彥設計的大阪中之島美術館(攝影/邱馨慧) 阿根廷建築師西薩.佩里設計的國立國際美術館(攝影/邱馨慧)
)展 後,許多藝術家作品成為各大拍賣場的 新寵。作為日本戰後美術的一個原點, 「具體」成員手法風格各自迥異,在日 本甚至多不以「派」加以統稱,「具
68 Art Focus 藝術焦點 以人物脈絡為主軸的現代藝術史 麥克.博德執筆《這就是明日:20世紀英國與其藝術家》 撰文│林芝禾 圖版提供│Thames & Hudson 正如流亡倫敦的俄羅斯猶太裔 藝術家諾姆.加博( Naum Gabo )在 1937 年所觀察到的那樣, 「革命」與「崩解」是代表 20 世紀 歷史的標誌。和過去相比, 20 世紀 不論在物質生活或理念架構上,都 不斷變化,難以再有穩定的平衡。 戰爭帶來大規模的流離失所、教育 改革的影響、女權運動的進程,以 及現代大眾媒體的出現,使英國在 文化、社會、政治、科技等方面經 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轉變,更將變 化與適應的節奏深深地嵌入了英國 的集體意識之中,而藝術家的創 作則鮮明地反映與折射出這些轉 變。多產的藝術史作家麥克.博 德( Michael Bird )的新著作《這就 是明日: 20 世紀英國與其藝術家》 ( is is Tomorrow: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 and its Artists )將藝術家視 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評論者 與創造者,透過檢視英國藝術的發 展,勾勒出20世紀歷史的輪廓。 麥克.博德執筆、泰晤士與哈德森出版社出版 發行《這就是明日:20世紀英國與其藝術家》 This is Tomorrow: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 and its Artists by Michael Bird, Published by Thames & Hudson: 8 September 2022

北台灣山水.烏來  卵彩、油畫、亞麻布  88.9x213.4cm 2020-2022

山間流水  卵彩、油畫、亞麻布  142.2x213.4cm 2017-2022

80 Art Vision 藝術視界 內造到外化的微觀與宏觀 葉子奇的「行雲.流水」 撰文│張金催(紐約大學藝術教育博士、曾任東華大學民族藝術研究所代理所長) 圖版提供│別古藏、葉子奇 葉子奇
「日子如行雲,歲月如流水。」葉子奇說。  在紐約居住19年後,返回花蓮定居也已16年,歲月匆匆,日子飛逝,藝術家將這些經歷的時光與自然 的邂逅轉換成一幅幅的畫作,記錄他的情感,心靈,和視覺印象所共同交互產生出來的「心境風景」 (moodscape),不是一個簡單的模仿自然,而是一種複雜的關係,是自然意象與畫者心靈狀態共鳴共 振後,使畫作能隨畫家如行雲流轉,水到渠成的展現它們「肖像式」、「紀念碑式」的風格,是葉子奇
葉子奇

居海邊大樓面對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偶遇的雲兒、〈卷雲〉 是夏日太平洋的水氣在翻越海岸山脈上方蒸騰造成一朵特 殊的卷雲、〈行雲.崙天〉是畫家常回縱谷家鄉玉里秀姑 巒溪釣魚所見傾洩而下的雲瀑。另外有幾幅花蓮「和平」 的畫作,則是藝術家有感於年少歲月搭金馬號在蘇花公路 顛簸辛苦的旅程中,和平休息站給他的印象 「是可以 躺平在路邊草地,仰望白雲,像天堂一樣美麗又難忘的地 方」,所以每次行旅經過和平,他總是會多看幾眼記錄他 曾經擁有的回憶。藝術家常說:「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歲 月、伴隨著不同的記憶,在心頭展現不同的風華。」葉子 奇透過他的風景尋找他的心情,我們也透過他所有畫面的 平和與寧靜,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答案。

藝術收藏 設計 81 葉子奇 卷雲 卵彩、油畫、亞麻布 61x91.4cm 2020-2022 葉子奇 一朵小灰雲 卵彩、油畫、亞麻布 25.4x38.1cm 2020-2022(花蓮 美崙台地上空) 葉子奇 和平海邊.自由日 卵彩、油畫、亞麻布 38.1x50.8 cm 2020-2022 葉子奇 十月.海上的雲 卵彩、油畫、亞麻布 61x91.4cm 2020-2022 一向特立獨行所塑造屬於他個人山水風景的特殊繪畫語 彙。  行旅中所見別有所感的景物或家鄉花蓮山海之間日常生 活中的不凡,葉子奇將每一個短暫的念想藉著一筆一畫留 下最終長久的記憶。葉子奇說:「我畫的風景,就是那些
游於遼闊的天際中,觀者的心可以隨著藝術家的〈行雲〉 飄浮於海上或遊走於山間。〈十月.海上的雲〉是畫家高
〈山間流水〉、〈北台灣山水.烏來〉是這次葉子奇展 出的大尺幅力作,在紗帽山、陽明山、圓山之後,再度出 現的北台灣山水,描繪北台灣烏來、福山、南勢溪美麗的 山谷風景,葉子奇對〈山間流水〉畫作的敘述:「漫長的 歲月 如流水,我們回頭觀看過往的歲月,如流水般穿 越時空,或許人們看到的只是一條河的流動,只有我們自 己知道這旅程經過了多少的高山、低谷,絕壁、險灘。」 也是隱喻葉子奇年過65後回首在當代寫實藝術長征中的挑 戰與孤獨心境。  透過對自然與生命的關照,聯繫了藝術家與自然的對 話,建立了兩者之間的親密和諧,也讓觀者感受在形象的 空間裡,有著無限延展的想像與探索。葉子奇常說他的 「風景就是室外的靜物,靜物卻是室內的風景」。他的畫 作無論是外表的描繪還是作品的布局,藝術家在畫面都創 造了一種現實與理想之美,也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永恆意象 存在那超脫無時不在的時間與空間裡。  「行雲.流水」展現了藝術家對生活,自然,人間事 物,歲月奔流不息的體認與回應,葉子奇從他內造到外化 的微觀與宏觀中,其作品也正清楚的營造出一個屬於他個 人也屬於這個世代可小可大的世界。
我曾經有過的思念與心情。我珍惜每一塊曾經相隨與走過 的土地。」  葉子奇的繪畫一直具有當代強烈感知的構圖與濃郁的古 典氛圍。他善用極簡主義的構圖,純淨如詩般地為每一個 與他相遇的景物留下理性與感性的焦點,注重前後左右 相互映襯的關係,遠近光線氛圍的對比,強調空間的開 展,時間的駐足,而畫家對顏料色澤的處理更有他獨到的 心意,利用色調與色彩的精密細微變化,引導觀者自在優

母親不在家,用油漆將畫作塗成白色。完成這項工程時,我看見被畫占據的 牆面空間,突然變得無上寬廣,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像馬列維奇 (Kazimir Malevich)一般「白上白」的視野。  或許是現代主義氛圍的催化,容易使人產生要打破傳統的思想,成長過程 中,我總受到新的事物和前衛概念的吸引。年少時,我常去書報攤翻看駐台 美軍閱讀的雜誌,也從這些室內設計雜誌裡接觸到羅斯科( Mark Rothko ) 等人的藝術。相較於當時視覺上缺乏色彩表現而顯得苦悶的台灣社會,看見 彩色的繪畫,我便十分興奮,我也想看見色彩在台灣發揚光大。當然,日後 經歷漸廣,我也明白曾有的批判心情,部分因素是由於人往往較少去珍惜舊 時代、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在我之後的創作,舊元素與新概念逐漸找到了共

84 特別報導 對話藝術家系列: 莊普(攝影:Ethan Zhong) 誠品畫廊莊普個展「遠方的吸引」展覽現場 誠品畫廊莊普個展「遠方的吸引」展覽現場 莊普 遠方的眼淚 壓克力顏料、畫布  72.5 x 60.5cm 2022(局部) SPECIAL REPORT  藝術生涯就像探礦,藝術家要找 到屬於自己的礦源,創作時一次次 從中挖出寶藏, 而 1 公分的格印,便是莊普標誌性 的創作語彙。他的創作總展現其對 藝術的深刻思考,源於極簡主義, 卻溫暖而細膩 莊普賦予看似抽 象理性的格正空間以感性質地,每 道手工落下的筆觸頓挫,化身潛藏 萬千情感的無限礦源。藝術家不斷 結合來自時代與生活的靈感,如其 於畫布來往蓋章的手,在前衛目光 與反思藝術史的一前一後間,體現 「存在即變化,變化即存在」的精 神宣言,編織出專屬當代的存在印 記。 莊普 印記間的方寸與無限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莊普 虛實相映 問:請談談你的藝術啟蒙。在台灣的成長環境中,你是從何獲得對藝術的思 考及啟發? 答:家庭環境對我的藝術啟蒙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我的父親是詩人,許多知 名畫家像是水墨大家黃君璧、徐悲鴻等,都是他的朋友,我從父母與友人的 交往之中耳濡目染,接觸了許多作品與藝術知識,醞釀出自己的藝術思考, 其中竟也帶著一股批判精神 看著家裡掛置的許多友人贈予父母、「黑 漆漆」的水墨作品,兒時的我總覺得,繪畫不應該是這樣子的,「繪畫應 該要有顏色」。還有一次,母親購入一幅靜物油畫,當時我就讀復興美工一 年級,心想著「我們家只能有一位藝術家,不能有別人的作品」的我,便趁
鳴。我在
年就使用幾何圖形元素,重新審視傳統水墨工筆畫;若微觀細 看,工筆畫、水墨畫中的筆觸,何嘗不是幾何圖形的運用?而極簡主義的幾 何圖形、斜點,又類同於水墨中的皴法。藉創作去「再詮釋」過往曾廣泛使 用過的元素和概念,我得以連結東西、古今相映的技法與精神,並在創作的 實踐中,找到在新時代共通呈現的可能。
2021
86 特別報導 對話藝術家系列: 王德瑜 王德瑜 No. 101 布、鼓風機 2020 「No. 101—王 德瑜個展」,臺東美術館,臺東 王德瑜 No. 91 布、鼓風機 2017 「PNEUMA – 王德 瑜 凌瑋隆 雙個展」,聖路加教堂,慕尼黑,德國(攝 影:凌瑋隆) 王德瑜 No. 97 布、鼓風機 19.5x19.5x4.5m 2019 「Phenomena of the Mind: Face to Face with My-self」,釜 山當代藝術館,釜山,南韓 SPECIAL REPORT  當「空間」、「裝置」等概念 在台灣尚未普及時,王德瑜的藝 術思考與追求早已悄悄先行其 中。她以不定形的氣囊裝置作 為介入人與原有空間的感知介 面,把觀眾一次次帶進與空間、 他人與自我的關係中心,讓觀 眾在落差與變動的過程中,隨身 體感知的啟動,掀開潛藏於萬千 「現場」的存在狀態。藝術家創 造場景,空間中安放的是待填寫 的存在,意義只在境中人的感知 之內,留予其創作與詮釋的主動 權。 王德瑜 遊走感知邊界的自我探尋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王德瑜 虛實相映 問:在怎樣的機緣下,妳開始關注「空間」與「人」之間的關係? 答:學生時期主修雕塑的經歷,對我有深遠的影響。然而,這股驅動我創作 與自我探索的強大動能,在最早期,其實是出於某種想與所學主流背道而馳 的直覺與渴望。  當時的學院體系在雕塑教育方面著重現代主義抽象、幾何造型的訓練,但 僅是一幅掛在牆上的畫作、一件置於定點的雕塑,已不再能滿足我的創作思 考。起初,我只知道我不願力求造型雕琢,也不想使用沉重的、實心的材質 形式,更不想追求永久保存 一邊對主流風格進行「刪去法」,一邊尋找 與其相反的詮釋方式與意義。畢業那時適逢1990年代邁向千禧年的過渡,許 多概念與事物正逐漸往「空間」發展。我從藝術雜誌認識了「關係美學」和
僅能就某件在遠方的雕塑品討論其虛實的一種突破。因緣際會下,我為誠品 畫廊舉辦敦南店開幕派對做一件暫時性裝置,這是我首次在作品中加入「充 氣」概念,後來經過多方改良與探索,這才將氣囊裝置發展為我創作系列中 最具標誌性的元素。 問:為何特別注重感知經驗中的「觸覺」? 答:我認為視覺是一種個體間相似度較高的感官經驗,而視覺以外的體驗則 更加個人性而獨一無二,因此,我的思考總在視覺之外,也更關注由觸覺與
「不定形雕塑」等觀念,並加入「新樂園藝術空間」,從與藝術圈朋友們的 交流中,接觸到新穎的思潮、前衛的實踐。我將每次談話,都視作自我辯證 的機會,對於嚮往的創作樣貌也愈加明朗 我想做的作品,是能中性地討 論人、空間、作品三者間微妙關係的介面,我向來認為,其中必定具有某種 不能以文字描繪、需要藉感知掀開的重要的連結。  剛開始,我以類似泳衣的彈性布料為媒材,將布料拉撐開,創造出一個觀 眾就能夠走入其中的空間。這種「人能進到雕塑之中」的「虛」,是對過去

時期,我在師大接受的藝術教育著重技巧基底、觀察能力等訓練,在 繪畫上則講究逼真、寫實的表現。碩士時期我到紐約求學,不僅感受 到紐約藝術界的廣闊與自由,環境及思想上的衝擊,也為我的繪畫型 態帶來改變。

在紐約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創作思維上。第一次與指導老師接觸時, 她一眼即看出我有很好的繪畫技巧。然而,能呈現出相較同齡人更為 成熟的技巧表現,一直是亞洲學生的強項,卻也意味著某種舒適圈的 建立。老師試圖打破我在創作上的安全感,鼓勵我不要安於技巧的舒 適圈,於是我開始思考為何而畫,進一步考慮一些關於創作本質的問 題,像是:我為什麼要成為畫家?為什麼需要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 想法?我描繪靜物的方式也逐漸變得不同,作品從「像靜物的靜物」 轉變為「『不像』靜物的靜物」。後來我前往英國國立蘭卡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Lancaster)攻讀當代藝術學院博士學位,在學院理論與

88 特別報導 對話藝術家系列: 宋曉明 采尼藝術宋曉明個展「具象詩」展覽現場。 采尼藝術宋曉明個展「具象詩」展覽現場。 宋曉明 立霧 油彩、壓克力、炭筆、比利時畫 布 46x180cm 2020(局部) SPECIAL REPORT  理論與實踐並行,向來是宋曉 明的創作特色。宋曉明的繪畫作 品,透過其標誌性的擬真「膠 帶」,以及對媒材本身質料的純 粹展演,叩問當代寫實主義中 「繪畫性」與「媒材性」的存在 價值;膠帶圖像、顏料、畫布等 創作媒材和諧存在、互為表裡, 打破人們對於圖像與媒材、視覺 與觀念間關係固有的認知想像。 而在其較為具象的「海洋」、 「潮間帶」系列創作中,所寫之 實亦非實地風景,而是匯聚精神 與感受元素的氛圍概念,抽象而 寫實,既寫實又抽象,如宋曉明 所言:「人們以為看見的是作 品,其實看到的都是概念。」 宋曉明  作品所見即概念本質 撰文│陳玟妤 圖版提供│宋曉明 虛實相映 問 :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你曾經歷哪些階段性的轉折?你如何從學 習繪畫,進而發展出一種更具哲學性的創作思考? 答 :我的創作型態與狀態,可以說是隨所處的區域環境而變化。大學
實踐並重的策略培養下,我的理論視野及繪畫實踐,也有了更具哲學 性、前瞻性的發展。 問:你如何重新討論「寫實」與「抽象」之間的關係? 答 :博士班期間,我圍繞當時學界普遍認為較難進行的「寫實主義」 ( Realism )主題展開研究,我的研究題目討論寫實主義在當代藝術環

威尼斯雙年展迎來首位拉丁美洲裔策展人/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創下史上最高人次參與紀錄/德國擬實施 「文化通」(Culture Pass)計畫/92位博物館館長針對環保團體抗議行動提出連署聲明/加拿大研究指出 虛擬藝術導覽有益長者身心健康/貝克曼自畫像締造德國藝術拍賣史最高成交紀錄/日本藝術市場見經濟 曙光/國際拍賣行戮力投資亞洲地區 品牌、科技、新思維 家 La Maison 文物專欄 剃頭師傅想當畫 家,靠遁入空門「翻身」 藝術龍門陣 70年代台灣重量級大收藏家胡侗清 1月專輯:The HERITAGE 尚 藝.擷萃蘊華  聚焦中國繪畫史承先啟後的關鍵時代,回望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星光時刻──上海龍美術 館十週年特展「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永珍皆從石中出──波士頓美術館「翁氏家 藏精品展:奇石拙趣」特展 藝術拍賣 特別報導 亞洲藏家以5100萬美元入手蒙德利安〈構圖第II號〉,

刷新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紐約蘇富比4場現當代藝術晚拍成交總額7億美元/提香〈維納斯和阿多尼 斯〉領銜倫敦蘇富比西洋古典拍賣── 胡安.曼紐爾.格拉塞特見證17世紀油畫「黃金時代」的精彩發展 歷程/瓊.米切爾體現印象主義風格之作〈無題〉,傲領亞洲藏家目光──佳士得香港5場「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系列拍賣」成交總額逾12億港幣

發行進入第184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84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印,報導藝 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計新潮、建築新貌。每 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184期(2023年1月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 安利.沙拉台灣個展「AS YOU GO」/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呈獻陳廷晉木雕創作/「金碧輝煌 唯真不滅」王新篤第二十七回釉裏紅瓷器特展/普拉多美術館標籤更新計畫/利希特轉由卓納畫廊代理/
藝術焦點 神性的情感,美的聯覺──筆端若有靈,莫內與瓊.米切爾以畫對話 TOP 200 | 2022年200大藏家  2022全球200大藏家榜──典範 移轉之趨的美學視野 見證時代之變的收藏觀點 藝術大觀 具體!日本戰後前衛藝術的原點──GUTAI大本營中之島重現自由奔放的關西精神
當代藝術 凝望時代的創傷──芝加哥當代 藝術館「走入鏡中」特展 藝術視界 內造到外化的微觀與宏觀──葉子奇的「行雲.流水」 播客藝聞 瑪莎.阿蕾金娜 Masha Alekhina(搖滾樂 團「暴動小貓」(Pussy Riot)╱鹽田千春 Chiharu Shiota╱湯姆.菲利普斯 Tom Phillips╱薇洛妮卡.萊恩 Veronica Ryan╱莎拉.施 Sarah Sze╱謝帕 德.費爾雷 Shepard Fairey 對話藝術家系列:虛實相映 特別報導 莊普 印記間的方寸與無限╱王德瑜 遊走感知邊界的自我探尋╱宋曉明 作品 所見即概念本質 藝術博覽 「ONE ART Taipei 2023 藝術台北」第五屆展商名單公布──國際間的交流猶如活水流動 集結全球68間畫廊參展 豐 盛藝術能量更甚過往 藝術視界 藝術永遠不老 見證台灣美術史的雋永瑰寶── 111年度「家庭美術館—美術家傳記叢書」暨「臺灣傑出藝術家影 音紀錄片」新書.影音聯合發表會 新書出版 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眾聲喧嘩的時代:台灣當代藝術之源起與沿革──《前沿與 邊緣:1980年代臺灣藝術當代性探討》新書出版 時尚美學 日常的當代小史,手袋上的當代藝術嘉年華 珠寶美學 從君主的珠寶商到情感的蘊藉 者──尚美之藝,時代典華之榮冕 藝術博覽 挑戰抽象和具象的界限──2022年巴黎攝影博覽會 綠與野專欄 假作真,跨越媒材超越文明──涂 維政的創作終章永遠在譜寫中 茶器與茶葉的多元運用 杯器之用 體大神妙 建築觀點 多明尼克.斐洛 二戰後法國的建築明星之一 建築與空 間設計巡禮 列日火車站從天而降的繽紛色彩╱凡迪贊助修復梅迪奇別墅計畫╱形式與功能的權衡╱隈研吾演繹「上下」的工藝新調 創意萬象 小 中見大 小千之森╱蔡康永「我一直替你好好收著」創作展/風格選物之必要/優化設計,環保意識升級╱啟發書寫靈感,繪述藝術贊助人的人生/ 西貢海藝術節 藝想創見 那些點睛的瑕疵與美──馮立,白晝之夜的即興劇場
藝 術焦點 以人物脈絡為主軸的現代藝術史──麥克.博德執筆《這就是明日:20世紀英國與其藝術家》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