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藝術收藏+設計 ART COLLECTION+DESIGN No.173-2022/02(精華版)

Page 1


編輯手記 Message from the Editor ( artcollect.design2@gmail.com )

智識的底蘊.美的靈光 藝術家藉智識解讀當代議題,藏家以作品詮釋多元觀點。當代藝 術的深度,絕非第一眼就能望透、看穿。需要時間,一點啟發。 這般匯集洞見的藝聚之見,便是2月專輯「藝.無盡藏」的核心意 識。 葉曉甄的本業是建築,作品的結構性帶給她極度深刻且直接的感 受。她所收藏的當代藝術作品,既是美的直覺,也是多次研究背後 底蘊的決定。以「文心藝所」為展覽基地,她致力於擴展藏品更具 深度的社會價值。藉由收藏作品,曾文泉啟動與全方位藝術世界的 連結,平行對位地映射出他看待時代與世界變化的線索,進而在層 出不窮且始終更新的觀念系統中,活現了當代藝術的底蘊與原貌。 孫啟越對於身分的流動性、表演性和邊緣化的歷史,總抱持著濃厚 的興趣,他所創立的驕陽基金會則是透過「光.合作用─亞洲當代 藝術同志議題展」,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藝術如何影響社會與文化的 運行。 經過16輪面試,楊媛草就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在官方發布她的 上任新聞後,眾人的心頭閃過了這些問題:「她是誰?為什麼是 她?」楊媛草是一名成功的傳媒界企業家,她擁有的頭銜是「達人 秀之母」,是「好聲音背後的女人」。把國際優秀的綜藝形式引 入中國大陸,掀起引發全民關注的熱潮,打造了無數未來之星的 平台。佳士得為楊媛草提供了一個發明、創造、創新的機會,她認 為,傳媒跟拍賣行業的共性,在於「說好一個故事的能力」。 創作於1917年底的〈執扇女子〉反映了克林姆的創作生涯進入另 一高峰,此畫引人聯想起散發著濃厚東洋情調的室內情境,如同惠 斯勒為英國船王設計的住宅裝飾〈孔雀廳〉,畫作主題寫照出彼時 上流社會如何沉醉於時代的審美品味,神思嚮往另一種風情的自 我。畫中宛如壁紙的黃色背景,引人想起克林姆黃金時期的畫作 〈吻〉,這幅作品充分展現了他對不同文化兼容並蓄的開放態度, 同時也表徵了當時維也納的時代精神。作為克林姆畢生藝術成就最 後的驚嘆號,〈執扇女子〉總結了藝術家創作風格的演變。 文藝復興源於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古典時代的思想、藝術、科學 以及資本主義所累積的財富是其發展的養分。15世紀後期,義大利 半島的繪畫、建築與雕塑引領歐洲。建築師利用人體比例設計建 築,強調協調與秩序;雕塑家透過解剖學認識人體,沿用古典的 「對立式平衡」來模擬人類自然的姿態;畫家從文本中揣摩古典 時代的畫作,並以同時代雕塑家的作品作為人物造型的榜樣,波蒂 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都是至今仍為眾所周知的藝術巨 匠。 「真正的藝術家,可以把握任何的靈光乍現,也一定會發現自己 的抵抗路徑。」陳光武期望透過書法探索當代藝術的全新可能性, 但摒除文字的書寫性及其內容寓意是他首先確認的一點,為了達成 概念與形式的轉換,他認為必須先理解書法的性質,理解文字構成 因素,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他嘗試以解構的概念重新審視中國書 法,透過文字部首、筆劃的疊加與古本臨帖,以作品發起對應書法 的視覺疑問,並由此展開他在藝術創作的探索之路。 1970年代,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藉由與《滾石》雜 誌的合作,奠定了自己攝影師的地位。當時美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正 處於一個動盪不安的狂熱時代,而《滾石》雜誌正是風暴的中心。 就攝影而言,影像的創作有別於純粹記錄的藝術性何在?她的時代 性創造,堪稱絕佳的演現。對她來說,相機就是隨行的護照,旅行 並非拓展眼界的關鍵,但在影像的天地裡,創意無限寬廣。

2022年2月1日出刊/第一七三期

▎2007年10月5日創刊 ▎創辦人:何政廣 ▎

編 輯 者 藝術收藏+設計編委會 發 行 人 何政廣 編輯小組

王庭玫

謝汝萱

吳家瑀

林容年

許玉鈴

羅珮慈

柯美麗

廖婉君

郭秀佩

王孝媺

吳心如

周亞澄

曾筱如

韋怡忻

郭東泰

陳明聰

執行主編

林志鴻

執行美編

張娟如

特約攝影

何樹金

廣告總監

黃淑瑛

廣告業務

簡鈺文

會計主任

陳慧蘭

訂戶業務

朱惠慈

陳慧玲

發行業務

孫嘉亨

許致遠

特約撰述

劉 俐 黃春英 楊識宏 劉晞儀 高千惠 李婷婷 周東曉 耿殿文 陳瀅如 馬唯中(美國) 何玉郎 陳英德 唐忠珊 廖瓊芳(巴黎) 陳 鈞(英國) 丘彥明 劉粹倫(荷蘭) 徐芬蘭 周芳蓮(西班牙) 吳曉芳 邱馨慧 黃士誠(日本) 劉欽棟 伍 常(香港) 楊爾寧(韓國) 致 穎(德國) 方振寧 周文翰(北京) 林 藝 沈奇嵐(上海)

International Editor

Victoria Lu

發行 藝術家出版社 社址 106 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6F., No.165, Sec. 2, Jinshan S. Rd. (Artist Rd.), Taipei 106, TAIWAN, R.O.C. E-Mail artvenue@seed.net.tw 電話 (02)23886715.23886716 傳真 (02)23965708 郵政劃撥 50035145 戶名 藝術家出版社 北京辦事處 總監 許玉鈴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院六號樓(今日畫廊二樓) 郵編/100022 電話/(86-10)58760011分機308 中部廣告代理 長江廣告 電話/(04)23727658 傳真/(04)23721047 總經銷 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02)2917-8022 源成書局(0823)32357 長春書店(0823)534023 香港九龍 藝文圖書公司.啟文書局有限公司 新加坡 友聯書局 吉隆坡 集珍莊 Kedah 賴耀發 韓國 中國書畫公司 電話/7336541 馬來西亞分銷處 白屋書坊 電話/03-2072-7412 紐約 Good Year Co., Chinatown Trading Co. 中國經銷商 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業務電話(86-10)58760591、(86-10)58760592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32號今日美術館2號舘B1層 郵編/100022 金門

中華郵政台北雜字第1176號執照登記為雜誌交寄

零售價 新台幣220元 全年 2200元 二年 4200元 平郵/港澳 一年US$95 二年US$190 平郵/亞太及其他地區 一年US$105 二年US$210 航郵/亞洲區 一年US$170 二年US$340 航郵/港澳 一年US$145 二年US$290 航郵/歐美非洲區 一年US$175 二年US$350 請寄支票或匯票至台灣台北市金山南路(藝術家路)二段165號6樓 藝術家出版社 支票抬頭 Artist Publishing 印刷廠 科樂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刊圖文,保留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 法律顧問:蕭雄淋



藝術熱新聞

藝術人物誌

006

王連晟由「混沌理論」展開探索性創作/台電2022高 雄公共藝術祭/蘇富比計畫首次公開募股 估值約50 億美元

028 畫家與詩人的疫中通話 肖恩.斯庫利與凱利.格羅 維耶對話錄 ◎林芝禾

008

馬格利特傑作〈光之帝國〉首度亮相蘇富比/倫敦科 陶德美術館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蒙德利安 150週年」回顧展

034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

藝術焦點 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 ◎游騰緯

品牌、科技、新思維 009 山水有情 LA RACINE ◎陳郁秀

048

藝術龍門陣

● 封面圖版/

012 追憶孝公二三事 ◎熊宜敬

克林姆1917至1918年作 品〈執扇女子〉Gustav Klimt, Lady with Fan, 19171918. On loan from private collection © Belvedere, Vienna. Photo: Mar kus Guschelbauer

二月專輯 INTUITION & BEYOND 藝.無盡藏 ◎林志鴻

文物專欄 014 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乾隆的玉煙壺 縱橫中國鼻煙壺300年(四) ◎戴忠仁

以收藏.致未來

050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 葉曉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 ◎韋怡忻 056 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 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幅而與時代同頻 ◎韋怡忻

016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尋找驚喜的新旅程

062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

◎沈奇嵐

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知難而進 ◎韋怡忻

藝術視界 024 環形巨幕現身華盛頓特區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周亞澄

藝術大觀 068 森村泰昌式的「海之幸」 青木繁神話的另類演繹 ◎黃士誠

February 2022

No.

引光入藝

173

C O N T E N T S

封面紀事:藝術焦點

夢迴東方

絢美如斯

044 克林姆女性肖像的時代意涵與〈執扇女子〉 ◎林純雅

特別報導

074 豪華朗機工 以流光韻律串連世界脈動 ◎韋怡忻

綠與野專欄 112 從〈高山仰止〉到〈滿山春色〉 ◎古碧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

076 陳怡潔 從「建築投影」到環境劇場 ◎韋怡忻 078 吳耿禎 集聚光影結構的魔幻時刻 ◎韋怡忻

116 薛寶釵的 爮斝見真章 ◎池宗憲

藝術視界 080 李錫奇的藝術本位 ◎廖新田

建築觀點 118 高松伸之怪建築 ◎黃健敏

082 以人文的詩情敘景造境 何肇衢的藝術創造論 ◎蕭培麗

藝術家工作室 084 我想每一次創作都像進入荒原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光武 ◎許玉鈴

播客藝聞 096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 120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啟幕

121 都江堰鐘書閣 以山水起伏演化自然光景 122 童心泡影的微觀震撼 123

天目里美術館─倫佐.皮亞諾於中國大陸的首個 專案項目

傑夫.孔斯(Jeff Koons)/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坎迪斯.布雷茨(Candice Breitz)/西斯 特.蓋茨(Theaster Gates)/希朵.史黛耶爾(Hito Steyerl)/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 ◎山崎 二十一

124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

珠寶美學

127 師法自然的凝神表述

098 世紀之交珠寶工藝的極致風格演現 巴黎珠寶大師拉克洛什的臻美藝境 ◎林純雅

影像美學

創意萬象 126

108 在影像的間隙尋取生活的意義 荒木經惟的私寫真 ◎鄭元智

◎林志鴻

感時應物 添藝於風土的創造/莫里斯.哈利斯的 香調肖像畫

128

源自貝類珊瑚礁的白瓷之謎/「創當代論壇」快閃 展覽

129

同心引力 分享團圓時光的年節滋味/全家福歡聚 時刻的創新演繹

104 以相機為隨行的護照,她所創造的時代傳奇 隱於安妮.萊柏維茲鏡頭後之祕境奇旅 ◎洪昱溱

◎Jade Hong

藝想創見 130

繪圖桌的寰宇之行 ◎林志鴻

弗朗索瓦.修頓的火星奇想

廣告索引 台電公共藝術祭 封面裡 / 桃園市立美術館 3 / 臺北市立美術館 5 / 玉鼎翡翠珠寶 封底裡 / 今日美術館 封底



王連晟由「混沌理論」展開探索性創作 「混沌邊界—王連晟個展」自2022年1月15日至4月17日於臺北 市立美術館展出,呈現2018年「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王連晟的 全新創作。展覽除了延續藝術家先前的創作脈絡,同時探討資料 與運算所構築的網路系統,以及人工智能發展下的複雜集合體如 何感知及回應世界,並進一步探問在混亂的系統中形塑未來的關 鍵變因。 展覽靈感來自「混沌理論」,指一切事物的原始狀態從看似 毫無關聯,到最終形成某種秩序與規律。作品包含5組自動運行 的裝置藝術,分別為〈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 森林〉、〈工蜂〉、〈人造瀑布〉、〈召喚者們〉及〈均等計 畫〉。在全球大數據與機器演算共構的複雜系統下,人工智能深 入生活各種層面,王連晟將當前與科技緊密的社會視為混沌,試 圖捕捉其中的意志與權力關係,並藉由本展描繪人類與科技互 動、學習與增長的邊界景觀。 右三圖 王連晟 地平線–海洋∣球形–太陽∣垂直線–森林 單頻道投影、雙 聲道聲響、即時運算程式、電子感測元件 尺寸依場地而定 2021 (圖片 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台電2022高雄公共藝術祭 2019年台電高雄公共藝術祭「奧拉之城–來自電之國的邀請」 受民眾熱烈反應,為配合台電2022高雄公共藝術祭,第二季「奧 拉之城2–現實終端」於2022年1月29日至4月5日在高雄中央公園 再度回歸。策展人黃彥穎透過文化考察,結合卡牌遊戲與動畫等 流行要素,以更貼近生活文化及身體感的互動形式開創另一種觀 展氛圍。 「奧拉之城2–現實終端」共帶來12件全新創作。〈旋轉伊克特 雷門〉、〈引力的秘密〉、〈搖擺笛2號〉與〈迷宮#光電獸22 號〉將參與者的能量供給轉化為啟動的動能,指出能源創造的多 種可能。〈應許之地〉、〈極地的共鳴〉、〈運転生活的終點 站〉、〈先鋒計劃〉邀請觀者反思現今生活快速擴張的科技,乃 至對人類自身的衝擊。〈黑夢〉、〈日響〉、〈未來的衝擊〉、 〈魂遁之輪〉則立足於虛構與真實間的模糊地帶,對現實提出不 同的想像。

蘇富比計畫首次公開募股 估值約50億美元 蘇富比近年來積極拓展事業版圖。根據彭博社報導,自2019年由法國 電訊大亨暨藏家德拉希(Patrick Drahi)以37億美元私有化後,蘇富比預 計在2022年末於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估值約50億美元,並 已聘請高盛(Goldman Sachs)及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資銀行 作為諮詢顧問。最終上市日期將取決於投資者需求和市場狀況。 德拉希於2019年的收購使這間具有270多年歷史的拍賣行轉為私有運 營,在此之前,它已然為一間長達30年的上市公司。德拉希考慮公開募 股的主因,歸因於蘇富比2021年破紀錄的73億美元成交總額,使拍賣行 受益於藝術市場在疫情期間的復甦,其中,60億美元來自拍賣所得,13 黃贊倫

6

應許之地

廢棄電子機路板、鋼作、收音機

400x400x300cm

億美元則來自私人洽購業務。 (整輯╱韋怡忻)



馬格利特傑作〈光之帝國〉首度亮相蘇富比 倫敦蘇富比於2022年3月2日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隆重上拍雷內. 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光之帝國〉(L’empire des lumières)風 景畫,為超現實主義中一幅精彩絕倫的典範之作,更為私人現代藝術藏 品中最令人心往神馳的作品之一。〈光之帝國〉估價超過6000萬美元, 預計為馬格利特作品創下拍賣新紀錄。 〈光之帝國〉為馬格利特1961年之作,是畫家為比利時知名收藏家 暨贊助人皮耶.庫維(Pierre Crowet)的女兒─安瑪莉.吉利翁.庫 維(Anne-Marie Gillion Crowet)創作的經典作品。身為馬格利特的謬 斯,安瑪莉的容顏也曾多次出現於馬格利特傑作中。〈光之帝國〉自完 成後持續由庫維家族珍藏至今,逾60年之久,此次拍賣也為作品首度亮 相拍賣會。

馬格利特 光之帝國 油彩畫布 114.5x146cm 1961 Courtesy of Sotheby's

倫敦科陶德美術館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 以卓越印象派繪畫收藏聞名全球的倫敦科陶德美術館(The Courtauld Gallery of Art),自2018年起經歷長達四年的重大整修後,於2021年11月21日重新對 外開放,並在2022年2月3日至5月8日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Van Gogh SelfPortraits),呈現畫家職業生涯中豐富的自畫像作品。 「梵谷自畫像」展覽以畫家最著名的〈耳朵綁著繃帶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經典館藏為出發點,匯集超過15件梵谷於短暫繪 畫生涯中創作的自畫像,從1886年在巴黎時期所作的〈戴黑氈帽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a Dark Felt Hat),到1889年在聖雷米療養院繪畫的最後一幅 〈帶調色板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with a Palette),展覽同時集結數件原先遺 留於梵谷工作室的作品,並深刻追溯畫家的繪畫演變歷程。 梵谷 耳朵綁著繃帶的自畫像 Courtesy of The Courtauld Gallery

油彩畫布

60.5x50cm

1889

「蒙德利安150週年」回顧展 為紀念20世紀荷蘭風格派藝術先鋒蒙德利安(Piet Mondrian)誕辰150 週年,擁有高達300件畫家豐富館藏的海牙市立美術館(Kunstmuseum Den Haag),於2022年4月2日至9月25日舉辦「蒙德利安150週年」(Mondrian 150 years)大型回顧展,並預計巡迴至巴塞爾貝耶勒基金會,以及德國杜 塞道夫的20世紀藝術收藏館展出。 除了專精於蒙德利安作品館藏,海牙市立美術館也定期收藏一系列與 蒙德利安創作相關的藝術家作品,如布麗姬特.萊利(Bridget Riley)、 伊薩.根澤肯(Isa Genzken)與極簡主義藝術家弗瑞德.桑德貝克(Fred Sandback),而「蒙德利安150周年」將圍繞於畫家生涯中的創作脈絡與 人際網絡,包含探索蒙德利安生命中結下的友誼,以及身為眾多後輩藝術 家靈感來源的地位,並重新思考如此重要的藏品對美術館的深遠意義。 (整輯╱韋怡忻)

8

蒙德利安與友人合影於巴黎扎克畫廊(Galerie Zak),攝於1929年4月。 Courtesy of Kunstmuseum Den Haag


品牌、科技、新思維

山水有情 LA RACINE |陳郁秀(公廣集團董事長)

撰文

圖版提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水之根 三、四十年前,我們夫妻倆曾帶著大女兒佳慧 到澎湖一遊,至今留下的深刻記憶是;壯麗的玄 武岩、美麗的吉貝白色沙灘和湛藍的海洋⋯⋯ ⋯。那時正值中秋時分,抵達的第一天早上,大 海神祕的面紗就在我眼前掀開;它溫柔、美麗、 壯觀,卻也兇猛、無情。下午時分,坐著摩托車 馳騁海邊,迎著風我張開雙手,好像擁抱了全世 界,多暢快啊!跳下車,又不禁被一波又一波迎 面襲來的巨浪所吸引,立刻將雙腳浸入水中,情 不自禁地逐浪前進、開懷玩樂!不知不覺中未注 意海水漸漲,最後幾乎像是逃命般地狼狽回到岸 邊,當時先生抱著女兒佳慧面色鐵青,那幅畫面 至今想來仍是餘悸猶存。也是那晚,睡前坐在陽 台眺望大海,只見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柔和的月 光照耀在海面上,波光粼粼,耳邊傳來浪花不斷 拍打著海岸的聲音⋯⋯,想著今天下午大海給了 我有別於過往印象的一次震撼體驗,讓我見證它 的威脅與能量。 記起父親曾說:「山川和水有靈,生命的故 事,山水都知道!」既然有靈有生命,那根源在 哪?那天我真切感受到宇宙與人息息相關,下午 突如其來的大浪所帶來的驚恐瞬間,晚上看似平 靜無波的海平面,實則底下暗潮洶湧,這些都是 來自海的信息。德布西的〈海〉、拉威爾的〈汪 洋一孤舟〉、華格納的〈萊茵的黃金〉、以及蕭 邦的〈雨滴〉的音樂聲悠悠響起⋯⋯。 聽說水能夠記憶,所以海承載了人類歷史的所 有過程,聽說水聽了音樂或讀了詩句,經實驗後 陳慧坤 烏來瀑布 膠彩 183x89cm 1977(圖 版提供│財團法人白鷺鷥文教基金會) 陳慧坤以國畫的布局構圖,但在處理手法及效果 上已完全脫離傳統國畫的格局,由林間深處奔騰 而下的瀑布,疏密緩急奔流的面貌,在微妙的造 型及色調變化下顯得栩栩如生,加上兩側深暗的 岩石以及鮮綠的草木的陪襯,似乎可以讓人真實 地感受到它的潔淨清涼。畫幅高處鬱鬱蒼蒼的樹 林,在漸遠漸淡的色彩處理之下,也顯出濃郁蓬 勃的生機。(白鷺鷥文教基金會提供)

會變成十分美麗且有層次的結晶體,我覺得結晶體可能就是 我們所看見的水的硬體樣貌。雖然1987年法國科學家傑克. 班伯尼發表了水有「記憶」的功能,但至今仍未獲得科學界 的認可,也許仍需要時間的驗證,我殷切地等待著⋯⋯。如 果一切屬實,我似乎已感受到千千萬萬顆的小小水晶體朝我 飛奔而來⋯⋯。

藝術收藏

設計

9


心之根—藝術家.科學心 陳慧坤的〈烏來瀑布〉主要元素是地 體、水、空氣和綠色植物。藝術家雖然 沒有測量的技術和數據,卻可用敏銳的 眼力和心力來透視人、事、物的解剖 面,以直覺塑造出全方位立體的世界, 他聽得見宇宙的語言。由畫中,以筆觸 精準地描繪出懸崖岩壁的肌理層次和 強硬度,而地體的地質紋路又表達了台 灣特有地質的特性,由上傾洩而下的瀑 布,撞擊在角度多元的岩石面上,濺出 的水花表現出水的力度、能量和氣勢, 岩石上碧綠青翠的各種植物,也顯現了 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這樣,藝術家可

安朔葉教授繪製於1986年的「台灣地體架構圖」(圖版擷取自Jacques Angelier, Tectonophysics, 1986;版 權為安夫人所有)

運用科學家的測量和精準想像,將地體 岩石構造的肌理、瀑布的能量、植物的 生命力,以及空氣、風和光線的氛圍表 達出來。所謂藝術家追求「真、善、 美」──「真」即是宇宙真相真形,它 可用科學來印證的,所以懷有科學心的 藝術家,能感受宇宙真相真形;「善」 即是藝術家本身的態度和七感,「真」 和「善」的結合就能展現出「美」的境 界,所以好畫是有生命、能散播能量和 訊息的。我站在〈烏來瀑布〉前如臨現 場,也接收到藝術家想傳遞的訊息了。

山之根—科學家.藝術心 台灣島誕生於600萬年前,到如今, 無時無刻從未停歇的板塊運動所產生的

作品〈孿.聲〉將個人生活中的聲音收集起來,用即時數據建立函數模型,這場「聲音化形」的激 盪,是「山之根」與「心之根」的互生。(Photo © unknownzz culture technology)

能量,持續充滿在環境四周,這些無形 的能量,聚集並產生了多元的人、文、

10

地、產、量,所以有我們的存在。有位已逝的法國國家

更多的真相,也許在元宇宙的平台上,創造出人工山水

科學院院士安朔葉教授(Jacques Angelier),把台灣認

圖,那也是一種藝術,來日我們在元宇宙又會以怎麼樣

做他的第二故鄉,自1981年起的30年間,有如候鳥般每

的身份、以何種眼光來看待一切呢?而品牌在虛實之間

年來台一至二次,與台灣地質專家一起鑽研台灣的大地

的異同點是落在何處呢?太精采的未來正等待我們去探

結構與演化;為台灣找到了大地之心──位於池上板塊

尋和發掘,不過大數據肯定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而「潛

撞擊現場,並在附近裝置了五座「潛變儀」,每天記錄

變儀」的設置是值得喝采的。

台灣之心的心跳數字,由地底下的板塊,引出台灣的身

在這30年間,這位傳奇科學家也留下了30本野帳手

世之謎,他深信台灣的每座山、每塊岩石,都具有島嶼

冊,透過他銳利的眼睛,好似能看穿地底下的板塊、聽

誕生演化的密碼,啟發我們無限的想像,也提供追根究

得懂大地傳達的訊息,告訴他關於構造的時間、演化的

底的本能。這些數據可供研究,也可透過人工智慧發現

過程、變形的原理,讓他能夠建構起一個歷史長廊,


以野帳手冊述說了島嶼的前世今生。因為他精準又生動

炎肆虐的一年,迎接2022年虎年新春,讓枝繁葉茂的森

的素描,繪出複雜的各板塊岩石的剖面圖,既科學又藝

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象徵吉祥的貓頭鷹、蓄勢待發的

術,讓人看圖就能一目了然。1986年他所繪製的「台灣

猛虎,和活力充沛的海峽小英雄一同祝禱世界平安、健

地體架構圖」,至今已被全世界地質界奉為重要圭臬。

康!願2022年猛虎納吉,你我所獲如「密林」繁盛,有

這位科學家遠遠領先他所在的年代,也穿越他生前的時

虎行於其間,有薔薇值得細嗅。

代,以科學家的技術、方法和智慧,佐以藝術家的體驗 和感受,真正看到地質岩石的紋理,他的素描和陳慧坤 的〈烏來瀑布〉正是「一幅好畫勝過了千言萬語」的最 佳寫照。

生命的故事,山水知道 每一次藝術的偉大革新,都伴隨著科技的巨大飛躍。 從畫筆的勾勒到鏡頭的捕捉,再到如今數位媒體藝術的 多重感官體驗,藝術從來不是單單從「心之根」生出 的「無根花朵」,它是基於「山之根」才得以生長的 「豐美奇景」,從腳下土地、歷史文化、社會人文汲取 養分,在藝術家敏銳多情的感受下澆灌出的「綺麗花 朵」。 以聲音為畫筆,開啟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藉由藝術 與科技的交織共構,突破了表達的界限,將心中「內 景」以「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帶給大眾啟示。將個人生 活中的聲音收集起來,用即時數據建立函數模型,賦予 了聲音充滿生命感的可視軀體,完成了一次找尋「世界 上另一個我」的孿生發現。 聲音的激盪形成了一種如同宇宙與海洋一般充滿吸引 力的盛大狂歡,在一個個「獨特個體」聲音的投入下, 這場「聲音化形」的狂歡益發壯大、盤曲、扭轉、盛放 ⋯⋯,這是一場「山之根」與「心之根」的互生──讓 「根」深,讓「花」開。 如果宇宙是一個大的空間,透過七感,也就是視覺、 味覺、嗅覺、聽覺、觸覺、五感總感的體驗、以及所激 發的自信感共七感,它能產生「念力」,而「念力」的 秘密在於能喚起自己內心的力量,科學家藝術心或藝術 家科學心,也詮釋了精神可以「翻轉」。藝術讓生命充 實,科學以實例驗證抽象,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規律,亙 古不變,宇宙正和我們對話,生命的答案,山水知道, 海嘯、颱風、洪水、土石流和瘟疫⋯⋯,都是預兆。山 水有情,我為自己所生長的土地之多樣性而深深著迷, 尋根之旅,只為探索心靈故鄉的召喚,來自於對生命的 深情,有情就能堅持不懈。 沒有密林,何來猛虎?一切動人的事物都需要在「畫 布」上表達,虎嘯於林,林鴞振翅,蝴蝶翩舞於「密 林」這一畫布而「躍然紙上」。2021年全球走過新冠肺

虎嘯於林,林鴞振翅。願2022年猛虎納吉,你我所獲如「密林」繁盛,有虎 行於其間,有薔薇值得細嗅。(Illustration © unknownzz culture technology)

藝術收藏

設計

11


以收藏.致未來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 尋找驚喜的新旅程 │沈奇嵐(德國敏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國際策展人暨藝評家)

撰文

圖版提供│佳士得、楊媛草

到底楊媛草會給佳士得帶來什麼?實在太讓人好奇了。 在官方公布楊媛草上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後,人們的心頭閃過了這些問題: 她是誰?為什麼是她? 楊媛草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傳媒界企業家,她擁有的頭銜是「達人秀之母」, 是「好聲音背後的女人」。把國際優秀的綜藝形式引入中國大陸,掀起引發全 民關注的熱潮,打造了無數未來之星的平台。 這個已經擁有了一座山峰的人,為什麼要去攀登另一座山峰呢? 「因為我真的是來了佳士得以後,才突然發現,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老師 了。」她說,重新開始進入一個瘋狂學習和快速成長的狀態,又有那麼多可以 學習的事情、可以請教的老師,讓她感到無比興奮。 有意思的是,楊媛草快人快語,說話十分直接。 「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嗎?」 「都可以,知無不言。」 這份爽利生動的風格,讓人對她即將帶來的變化和新氣象有了期待。

16

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 佳士得3月1日上海─倫敦 聯合拍賣重磅拍品 巴斯奇亞 領導者 壓克 力、油畫棒、噴漆、畫布 1982年作 估價:8000萬-1 億2000萬人民幣


身為開路者的使命 楊媛草一直是行業的推動者和變革者。在她的傳媒生涯

楊:最大的區別是要請假,真的。最開始對我有一點點不

中,她堅持自己做的綜藝節目要能夠傳遞社會價值觀。她

習慣,自己當老闆的時候,真的是24小時7天沒有分別,不

始終記得當初自己的父親彌留之際在病床上對她的叮嚀:

需要請假。現在我媽就經常說:「妳今天怎麼在家?我說

「要做一個能夠感知社會痛感神經的人。」這種情懷和責

我們在家辦公。」我從前是24小時在線上待命的,現在我

任感,對她影響至今。她拍攝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關注女性

也是這個工作狀態,但是我現在如果有一天是在家辦公的

生育問題的紀錄片《奇妙的蛋生》剛剛獲得了年度紀錄片

話,我有一種罪惡感,我會覺得我對不起老闆,我怎麼沒

大獎。她想幫助人們從狹隘的認知中跳出來,看到生育問

去公司,就很奇怪的一種感覺。

題的本質,關愛女性生育的身心健康以及通過現代科技找 到合理的解決方式,最終實現對女性真正的關懷。 拍著片子的時候,獵頭公司找上了門。經過16輪面試,

這種7天24小時線上的狀態,我已經改不了了。有一次 去深圳出差,下午做完講座,馬上跳到車上衝到廣州去開 會,開完會又緊接著安排客戶拜訪,等再回到深圳的時候

楊媛草就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

已經是深夜凌晨1點了。我當時在想:為什麼這份工作要這

這是一個維度豐富的人,一個熱愛冒險的人,一個保持饑

麼拼?但是沒等下車之前自己又已經開始回復隔天所有行

餓感的人,一個享受生活也樂於給予的人。她目前投入的

程的短信和郵件。我後來才發現,這些早已悄然成為我的

社會項目之一,是在「鳳羽」這個地方進行古村落保護工

工作習慣。

作,用藝術來改變人們對土地、對生 活的認知。一次又一次,楊媛草想要 影響社會。 我們這一次的談話聚焦在她上任之 後的感受,談談她和佳士得將給社會 帶來怎樣的影響。

和楊媛草的對談 沈:妳擔任佳士得中國區主席以來, 獲得了許多的關注,也接受了很多的 採訪,大家多數聚焦在「16次面試」 的過程,和之前「綜藝女王」的傳奇 經歷上,我想問的是,開始在佳士得 工作後,比以前忙嗎? 楊:對,比以前緊張。因為像我從事 上一個工作已經十幾年了,我已經在 一個滑翔機狀態了,就是可以自由飛 翔的狀態。但過去幾個月是緊張的狀 態,因為你得緊張起來、嚴肅起來、 學習起來,所以可能精神上要緊張一 些。 沈:緊張的點是什麼? 楊:我要吸收的知識太多了。不管是 學術方面慢慢地積累,然後商業上面 需要洞察,包括團隊的管理,以及對 集團的整體溝通,有對內、對外雙重 的工作。 沈:自己當老闆和給人打工有什麼區 別?

藝術收藏

設計

17


藝術視界

Art Vision

環型巨幕現身華盛頓特區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周亞澄

撰文

圖版提供│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盛頓特區作為美國首都,是許多聯邦政府機關與國際組織總部的座落之處,不僅博物館與重要文化 史蹟比比皆是,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與研究聯盟──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

所在地。自2021年9月起,位於此地核心區域的赫希宏博物館(Hirshhorn Museum)外圍被裹上一圈簾幕, 其上印有色彩飽滿的視覺圖像,包含紅、藍、綠色的布簾,以及黑白灰階的詭異人臉,如此景觀在國家廣 場以新古典主義為主的建築群落中特別搶眼而吸睛。「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Nicolas Party: Draw the Curtain,以下簡稱「彩繪帷幕」)計畫不僅是瑞士籍藝術家帕蒂有史以來所作的最大件作品,也是他 繼2017年的個展「日出.日落」(Nicolas Party: sunrise, sunset)後,第二次與赫希宏博物館合作。

24


藝術人物誌

Artist Profile 1980出生於洛桑(Lausanne)的帕蒂是近年特別受到國際注

畫家與詩人的疫中通話 目的藝壇新秀,這位具象畫家擅長以柔和的粉彩作畫,特別 專注於肖像與靜物,他因經常在作品細節借鏡令人熟悉的藝 術史傑作,卻又融入使人稍嫌不安的特殊氣氛而聞名;另一 肖恩.斯庫利與凱利.格羅維耶對話錄 方面,童年時期受到家鄉自然環境的影響,帕蒂很早便對中

│林芝禾

撰文 圖版提供│The Bridget Riley Art Foundation、Thames & Hudson 歐古典山水畫裡別具一格的風景產生迷戀,包含19世紀瑞士

畫家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霍德勒(Ferdinand Hodler)、 埃曼尼格(Hans Emmenegger)等,亦有評論將他的作品構圖 與法國洛可可女畫家卡列拉(Rosalba Carriera)、荷蘭黃金時 代花卉大師魯伊希(Rachel Ruysch)比擬,特別是帕蒂總能在 恩.斯庫利(Sean Scully)的抽象繪畫以布滿畫面的垂直與水平線條、 他對事物和環境背景的描繪中保留非凡的色彩明度與線條流 重複塗抹的色塊、以及幾何形式為特徵。著名藝評家與哲學家亞瑟. 暢性,藉此賦予所繪半抽象的靈動生氣,在充滿奇幻人物和 丹托(Arthur Danto)極為讚賞他的作品,認為如果列出一份最能夠代表我 主題的世界中,以其獨特的視覺語彙和視角為觀眾提供具豐 們時代的藝術家的名單,斯庫利絕對在名單上名列前茅。 富層次的觀看體驗。

除了平面繪畫,帕蒂也創作公共壁畫、硬石鑲嵌(pietra dura)、陶瓷、裝置作品與雕塑,包含半身像與全身像,他 的這些作品靈感大多取材自古希臘羅馬的文化遺緒,並熱愛 在展場中以錯視和錯置的鋪陳方法,或繽紛而突兀的色彩安 排,打斷觀眾和諧的觀看過程,表現出自身藝術獨有的顛覆

從1940年代在都柏林街頭流浪的無家可歸者到 當今最重要的抽象藝術家之一,斯庫利的人生可

特色。 自蘇格蘭格拉斯哥藝術學院(Glasgow School of Art)畢業

說是相當波瀾壯闊。斯庫利出生於戰後的都柏

後,帕蒂開始常駐紐約工作,「彩繪帷幕」以周長829英尺、

林,在南倫敦的工人階級社區成長。15歲時,他

高84英尺的宏大規模數位輸出粉彩手稿,彷彿壁畫一般,在

到一家商業印刷廠當排字學徒,從此愛上了版

博物館為維護由邦夏(Gordon Bunshaft)設計的獨特鼓形建築

畫。20歲時,他決定投入藝術創作,進入克羅伊

結構進行大規模外牆整修期間,帕蒂成功地找到一種引人注

登藝術學院(Croydon College of Art),接著在紐

尼古拉斯.帕蒂(Photo: Aline Paley) 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取得學士學位。 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繪帷幕」計畫

求學期間,他深受馬克.羅斯柯(Mark Rothko) 與布麗姬特.萊利(Bridget Riley)作品的啟發,進 而開始抽象畫的創作。 斯庫利在1972年離開英國,前往哈佛大學進行 為期一年的交流。體認到美國藝壇在發展抽象藝 術上的野心,他於1975年再度前往美國,搬到紐 約定居,開始創作低限主義(Minimalism)風格的 繪畫,以平整無瑕的畫面消弭藝術家的個人性。 1980年代早期,有感於低限主義過於菁英化的傾

肖恩.斯庫利(右) 與 凱 利 . 葛 羅 維 耶 合 影 K el ly Grovier and Sean Scully. Photo: Andrey Gertsev 泰晤士與哈德遜出版社發行的《在線上:與肖恩.斯庫 利對話》專書封面

向似乎與現實脫節,他開始改變創作方式,重新在作品中加入色彩、空 間與筆觸,並對結構與構圖進行實驗。1980年代中,斯庫利在國際上聲 名鵲起。先是MoMA在1984年的「近期國際繪畫與雕塑展」中展出他的作 品。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美術館也在1985舉辦了他在美國的首次個展。4 年後,白教堂畫廊組織了斯庫利的歐洲大型個展,並巡迴至馬德里與慕尼 黑。斯庫利曾在1989與1993年兩度入圍泰納獎。2013年,斯庫利被提名為 皇家藝術學院的一員。次年,他的回顧展「隨心而行:肖恩.斯庫利藝術 展,1964-2014 倫敦│紐約」在北京與上海展出,成為第一位在中國舉辦 生涯回顧展的西方藝術家。他的作品在中國極受歡迎,以「抵抗與堅持」

28

藝術收藏

設計

25


藝術焦點

Art Focus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 佛羅倫斯、羅馬、威尼斯 │游騰緯

撰文

圖版提供│PRESTEL

藝復興源於15世紀的佛羅倫斯,古典時代的思想、藝術、科學以及資本主義所累積的財富是其發展的養分。15世 紀後期,義大利半島的繪畫、建築與雕塑引領歐洲。建築師利用人體比例設計建築,強調協調與秩序;雕塑家

透過解剖學認識人體,沿用古典的「對立式平衡」(contrapposto)來打造大型作品,透過支撐人體的承重腿(engaged leg)與放鬆的空閒腿(free leg)模擬人類自然的姿態;畫家從文本中揣摩古典時代的畫作,並以同時代雕塑家的作品 作為人物造型的榜樣,波蒂切利、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提香都是時至今日仍為眾所周知的藝術巨匠,而他們的作品 也持續受到世人讚揚。

我們凝視這些明亮的星辰,但該如何觀測一整個星 系?為何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是佛羅倫斯,對藝術的影 響又是如何傳播、在他方蓬勃?藝術史學家諾伯特. 沃夫(Norbert Wolf)的著作《文藝復興城市:羅馬、 佛羅倫斯與威尼斯的藝術》(The Renaissance Cities: Art in Rome, Florence and Venice)試圖以宏觀的角度來回 答。他爬梳文藝復興的起源,再以三個獨立章節從政 治、社會、經濟和宗教的角度,闡述文藝復興時期佛 羅倫斯、羅馬與威尼斯的藝術。本文借鏡沃夫的模式 作為架構,並且聚焦繪畫,略覽將近300年來地中海霸 主的三座搖籃所孕育的藝術成就。

文藝復興的種子 長久以來,普遍視1401年佛羅倫斯聖若望洗禮堂 (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第二銅門的競爭為文藝復 興的序幕。不過學界漸漸對此過於斬釘截鐵的說法存 疑,許多研究發現14世紀的繪畫與人文主義教育都預 示了文藝復興的來臨。《由契馬布埃至當代最優秀的 義大利建築師、畫家、雕刻家的生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architetti, pittori, et scultori Italiani,又譯《藝苑 名人傳》)便可作為證據之一。梅迪奇家族藝術總監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以此書記錄了文藝復 興時期藝術家、雕刻家與建築師的生平,儘管其中的 內容充滿謬誤與空穴來風,但因為時空相近,仍舊是

34

藝術史學家諾伯特.沃夫2021年著作《文藝復興城市:羅馬、佛羅倫斯與威尼斯 的藝術》Norbert Wolf,The Renaissance Cities: Art in Florence, Rome and Venice, 2021


藝術焦點

Art Focus

夢迴東方 絢美如斯 克林姆女性肖像的時代意涵與〈執扇女子〉 │林純雅

撰文

圖版提供│Belvedere, Vienna

光的跫音如貓踅,飛揚的塵埃寫照著昔日風華的深情,漫舞迴旋飄落,令人頓覺歲月之靜謐。於克林姆(Gustav Klimt)而言,對於遠東的好奇觀望已久。檢視其生前遺作〈執扇女子〉(Lady with fan),仕女肖像化為和風繪

卷般的存在,盡顯其對於東方的傾慕之心,遙遠的異國如斯神祕難解。

因這項工程而聞名。克林姆的肖像畫作藝術 風格與他於1897年創辦的維也納分離派組織 (Vienna Secession)密切相關,克林姆並擔 任了該組織的主席一職,直到他於1905年請 辭為止。分離派的宗旨是希望奧地利藝術 家能夠面向國際藝術運動,並由此延續深受 晚期歷史主義影響的奧地利藝術。克林姆深 受比利時象徵主義畫家費爾南德.赫諾普夫 (Fernand Khnopff)和美籍畫家詹姆斯.麥克 尼爾.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女性 畫作所啟發,他毅然決定將繪畫重點放在肖 像畫上,經過不懈努力後終於嶄露頭角,成 為當代最偉大的肖像畫家之一。當時的肖像 畫已不再只是用以替代照片的檔案,而是藝 維也納貝爾維德宮「執扇女子:克林姆與東亞藝術」(Lady with Fan: Gustav Klimt and East Asian Art)展場 空間(Photo: Johannes Stoll/ Belvedere,Vienna)

術家們實驗形式風格之餘也探索內在情感的 途徑,因此也不再服膺19世紀上半葉的肖像 畫偏好的古典風格。 可能是個人經驗所致,克林姆更於1898年決

克林姆畫筆下的維也納,終究脫離了鑽研光學與色彩學

定完全專注於描繪女性,當中涉及三個非常不同的演繹方

的印象派之影響,而愈來愈貼近這座城市當時在政治、宗

式:在他的象徵主義作品中,女性擔當了近乎當代文學作

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混雜面貌。出生於1862年的他,成長

品中的功能;在肖像畫中,他遠離象徵性和充滿神話色彩

階段歷經奧地利與匈牙利合併為奧匈帝國的繁榮期,身處

的繪畫手法;在那些制式肖像中,他將女性呈現為裝飾品

帝國文化與工業革命的文明衝擊浪潮,對其美學觀點造成

一般,唯獨在裸體畫作中,他才將模特兒視為現實中真正

莫大影響。

存在的生命體。

獨闢蹊徑的女性肖像畫

44

在19世紀後半葉,社會上出現了根本性的變革,這幫助了 女性在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獲得新的時代定位,然

在克林姆藝術生涯的初期,他為維也納許多地標劇院

而變革之路依舊相當漫長。不少藝術家和作家嘗試揣摩神

繪製壁面裝飾畫,1891年他完成了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祕莫測的女性世界,卻又藉由蛇蠍美人、惡毒女巫、女吸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迴旋梯的裝飾繪製任務,並

血鬼、墮落的清純少女、受追捧的名妓或孩子氣的女人等


February

Feature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 葉曉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 │韋怡忻

撰文

圖版提供│文心藝術基金會

美不歡,藏家樂此不 疲。藝術家藉智識解

讀當代議題,藏家以作品詮 釋空間的詩意。而文心藝 所,正是這般匯集洞見的藝 聚之所。 當代藝術的深度,絕非第 一眼就能望透、看穿。需要 時間,一點啟發。對於葉曉 甄而言,本業是建築,作品 的結構性帶給她極度深刻且 直接的感受。她所收藏的當 代藝術作品,既是美的直 覺,也是多次研究背後底蘊 的決定。 葉曉甄對於當代藝術的偏 愛,與她所參與的國際典藏 組織如英國倫敦泰特美術館 (Tate)亞太地區收藏委員 會、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收 藏委員會及東京森美術館之 友的藏家們有所共鳴,這群 藏家們除了彼此交流對於當 代藝術創作的觀點,更致力 於擴展藏品更具深度的社會 價值。《藝術收藏+設計》 邀請葉曉甄分享她對於疫情 進行式的觀察、文心基金會 收藏的方向、模式,以及未 來的展覽計畫。

50


February

Feature

文心建設總經理葉曉甄 & 文心藝所舉辦「安.維羅尼卡.詹森 斯」(Ann Veronica Janssens)個展,2021/12/182022/3/20,作品〈Green, Yellow and Pink〉為RC藝 術收藏。

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 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幅而與時代同頻 │韋怡忻 攝影│方國松 實體觀展的領受與感動 撰文

圖版提供│曾文泉、Edouard Malingue Gallery、Kurimanzutto、Sharjah Art Foundation、TKG+

問:疫情所及,國際間觀看展覽、拍 賣預展與參加藝術博覽會,都不如以 往便利,衍生出on-line的觀展與交易 模式。這樣的變化對於妳的收藏方向 帶來怎樣的影響? 答:我覺得疫情前和疫情後,對文心 藝術基金會收藏的方向並沒有太大的 影響,因為我們本身就是專注於當代 藝術多元媒材的作品,像是基金會之 前收藏皮耶.雨格(Pierre Huyghe) 的作品〈深水〉(Deep Water),他 的作品是偏向與環境概念相關的主 題,但在疫情後,也許藝術家本身會 針對世界的改變,而有了不同的創作 理念,我們也會跟隨著藝術家的脈絡 去慢慢收藏。我不認為疫情對我們的 收藏造成了直接的轉變,我想反倒是 需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看得出 改變。 以我自己的角度而言,沒有親眼看 到實際作品很難產生共鳴,通常會在 線上直接購買作品,是基於對藝術家 的創作已經有一定的熟悉度,曾經親

曾文泉(攝影/ 方國松) 曾文泉收藏的 Seokyeong Kang)「Rove 于吉 作品〈石肉 No.8 〉 Yu Ji, ‘Flesh

眼看過作品,才有辦法想像。目前我們還身處在疫情中,

所舉辦的韓國藝術家康瑞璟(Suki

坦白說,我還不太能適應透過數位螢幕去觀賞藝術品。

and Round」展覽,展覽本身是以劇場的方式呈現,而她的 in stone No.8’,

今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巴塞爾藝術展 (Art Basel)時,畫廊事先寄PDF檔案給我看,其中有一件 作品是畫廊能夠預先為我保留的,但當我從手機觀看作品 時,卻覺得並非那麼喜歡,後來,因為我是美術館董事會

Cement, sand, metal, 作品類似極簡譜,每一件作品都需要放置在譜上的特定位 60x40x55cm, 2020. Courtesy of the 置,如果從線上單看一件件作品,其實無法體會當中的感

動。

artist and Edouard Malingue Gallery

要收藏,先將眼睛養好

成員的關係而參與了一場美術館的虛擬導覽,當天是用大 號與概念的表意系統是當代藝術創作的基本元素。藉由收藏作品,曾文泉啟動與藝術家、藝術評論者、 問:以藝廊、雙年展、藝博會等媒介而言,妳的收藏模式 螢幕投影觀看這件作品,當下頓時覺得以後絕對不能再用 策展人、畫廊、拍賣公司、美術館等全方位的藝術世界連結,平行對位地映射出他看待時代與世界變化 主要會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 手機看畫,因為透過手機,藝術家的功力、作品的質感無 的線索,進而在層出不窮且始終更新的觀念系統中,活現了當代藝術的底蘊與原貌。 答:其實如果沒有疫情,我是一位重度的旅行者,到任何 法表達、展現出來,和真實地放大看、現場看的感覺完全 曾文泉擅於為自家空間「策展」,讓自己無時無刻「活在當代藝術裡」,也讓「身為當代藝術品收藏家」這 一個城市時,不管是藝博會、雙年展、雕塑展等,我感興 不同,也很可惜因此錯失了收藏那件作品的機會。 個行為本身,成為最為鮮明的時代性創作。《藝術收藏+設計》與曾文泉展開對談,邀請他分享疫情對於藝術 趣的所有展覽都會看看,開始買藝術品後,也逐漸和畫廊 對我來說,我想疫情最大的影響在於無法旅行,沒辦法 生態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國際藝術機構角色與營運模式的變化,以及個人收藏系統與主題脈絡的調整。 變得熟悉,熟悉後成了朋友,看展的時候也一定會看見令 親眼看見想看的展覽,感受當下的氛圍。像是上次文心藝

56

藝術收藏

設計

51


February

Feature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 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知難而進 │韋怡忻

撰文

圖版提供│驕陽基金會

復思索深刻鑲嵌在日常生活裡的 性別意識與文化命題,在當代藝

術、文化與多元性別認同層疊的微幅迴 彎之處,孫啟越對於身分的流動性、表 演性和邊緣化的歷史,總抱持著濃厚的 興趣,他所創立的驕陽基金會則是透過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 展」,引領人們重新思考藝術如何影響 社會與文化的運行。 孫啟越是一名誠摯而好學的收藏者, 與藝術家們維持著真誠的互動。他期許 驕陽基金會承擔為「LGBTQI+」群體 發聲所需的勇氣與意志,扮演著連結藝 術創作與孕育廣泛文化意識的關鍵角 色,藉由辦展覽建構起一份多元認同的 思維版圖。在孫啟越與《藝術收藏+設 計》的對話當中,他分享了一系列同志 議題展覽從台北、曼谷到香港的辦展模 式,以及他與藝術家交流邀展的經驗, 還有跨出亞洲版塊的國際收藏視野。

62


引光入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在地化」的策展模式

豪華朗機工 以流光韻律串連世界的脈動

問:從驕陽基金會在台北舉辦的「光.合作用─ 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到泰國「光.合作

用II─包容關注:東南亞同志議題展」的展覽過程 中,是否有不同的考量方向?對於2022年在香港的 三度展出,又抱持著什麼期望?

答 : 在 籌 備 階 段 初 期 時 , 曼 谷 藝 術 文 化 中 心撰文 (BACC)其實希望能直接將台北的「光.合作

│韋怡忻

圖版提供│豪華朗機工

用」展覽完整地重現於當地,但當時我總覺得不太 問:豪華朗機工的作品都是產自不同的構思,你們在進行每件作品概念 合適,因為我認為到了任何地方總是要學會「在地 的發想時,會一併考量作品中「光/影」的呈現嗎? 化」,所以後來便以台北的展覽為策展概念基礎, 答:「光」的構成在我們的創作中非常重要,跳脫主題而言,若是走向 邀請了更多泰國藝術家加入,而既然曼谷已成為東 戶外的作品,我們會去思考日夜間觀看的焦點變化。白天時,作品本體 南亞中心,不如再將範圍以放射性的方式擴張到更 通常能直接與環境和陽光產生融合,像是〈在屾〉這件作品,我們刻意 廣的範圍,納入周邊來自各個東南亞國家的藝術 創造鏤空的山稜線,在觀看時便能看見如同剪影般的山影;到了傍晚, 家,最後擴大為由亞洲59位藝術家共同展出的大型 豪華朗機工 隨著光線改變,這件作品又融入到夕陽中;晚上時,我們則會思考要讓 展覽。 作品自體受光,或是讓它外部受光,若是自體發光,我們便會朝向燈光 我們甚至邀請到了汶萊藝術家共襄盛舉。但汶萊 類型的作品來進行發想,造型會非常簡潔,而若是外部受光,則會偏向 由4位個人藝術家演變為團隊 是相對保守的國家,同性戀非常受到歧視。同性之 雕塑、裝置性質的作品,它的構成也會更加細膩,這便是我們對環境中 創作,2010年成立的「豪華朗 間的性行為若是被人發現、告發的話,國家可以判 「光」呈現方式的思考過程。 機工」(Luxury Logico)秉持著 他們死刑,而且是被石頭砸死。這名藝術家卻願意 問:創作時,對於不同類型的自然/物理光源、色彩的選擇依據為何? 「混種」與「共創」的理念,結 冒險挺身而出,利用化名參展,透過一系列的攝影 不同光線會如何影響作品的視覺與內容? 合 戲劇、舞蹈、投影及光電裝 作品,展現一名男子與閃電搏鬥的危險性,彷彿與 答:2010年的〈一日〉作品,便使用了三種「光」來詮釋世界上與人相 置,為藝術創造無限可能。無論 他自身的處境相呼應。同時,許多來自印度、印 關的能量。第一種光是人們熟悉的「日光」,在討論太陽光時,往往會 是團隊、媒材,或是不同學科間 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藝術家們也踴躍參 帶給人們一種哲學思辨,自「明/暗」、「白/黑」中帶出生命的相對 的跨域合作,「豪華朗機工」總 與,這讓我深刻感受到,走在這條道路上總有貴人 性;第二種光則是「物理光」,是人類應用物理科學所創造的光,比方 在多元複合的創作體裁下,深刻 孫啟越 相助,與其選擇默默承受社會的壓力,許多同志有 說火、電或化學人造光,象徵著能量互相轉化與物質不滅的定律,例如 席德進 少女 油畫 91x65cm 1960 圖片提供/驕陽基金會 體現出「匯聚」的包容性,並深 著為彼此發聲的共同使命感與責任感,而那次在曼 個人的能量能夠轉移於他者,或是一句話對個體心情所產生的影響,透 入關注作品、環境及群體之間的 谷展出的「光.合作用II」,因此轉變為以東南亞 過對「物理光」能量消長的想像,便能呈現出世界的動態平衡;第三種 連結,將在地性體現於其中,共 術的方式來為多元族群發聲,我相信具備一定的正向功 同志藝術為主的展覽;至於今年年底在香港的展覽最後的 光則是現今所處的「數位光」,是種具有閃頻特性的光,藉由快速微電 創出團隊的最大價值。 能。 面貌則會依循策展人的決定,我相信展覽將會有許多的可 量的閃動讓我們得以看見,而人們當今所處的世界,甚至是未來即將來 問:在資料收集或是籌畫展覽的過程中,是否曾遇見令你 能性。 臨的「元宇宙」虛擬探索世界,其實都與這種迅速的邏輯思維有著深厚 印象深刻的藝術家,他的創作觀點與驕陽基金會的核心理 「光.合作用」一系列展覽的完善之處,在於是由專業 的策展團隊執行,從首次請胡朝聖擔任策展人,到後來的

念十分貼切?

曼谷藝術文化中心,均給予我們非常大的協助,因為是專

答:我有一年前往菲律賓參加藝術博覽會時,遇見了大

業團隊,他們了解完整的運作模式。我時常說,驕陽基金

衛.梅達拉(David Medalla),他是亞洲極其重要的藝術

會的角色如同電影拍攝的製片,策展人則是關鍵的導演,

家,但在2020年過世了。我見到他的當下,雖然他因病而

我們便在背後努力支持與提議。若以展覽內容的回饋來

氣色不好,還是願意傾聽我的故事與想法,我蹲著向輪椅

說,對我而言,所有的報導皆是好的,不論是批評也好,

上的他介紹自己與驕陽基金會,並表示若他願意受邀參與

讚美也好,展覽的目的就是要讓同志藝術正面地「被看

曼谷「光.合作用II」展覽,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見」,幸運的是,我們至今收到的負評並不多,若有所批

也許是我的誠意打動了梅達拉,他決定為我們曼谷的展

評的話,大多是從正向的建設性角度提供意見。目前來

覽量身訂造一件〈A Stitch in Time〉,這是一件編織的互動

說,我們策展的主軸仍是維持相同的模式,持續尋找當地

式作品,上面除了已有原先縫紉在上的物件,同時也邀請

專業團隊策展,自台北、曼谷、香港慢慢一步步往前走,

觀眾一同縫上自己有感的物件。作品背後的故事來自於梅

希望有一天不需要再特別將同志議題框起來討論。透過藝

達拉過往的一位男朋友,兩人在分開時,梅達拉將自己的

豪華朗機工 台電–日光域 燈光裝置 10.27x深2.9m 2016(局部)

74

直徑

豪華朗機工 台北當代藝博會–日光域 裝置 直徑1.8 m 2020(局部)

燈光

豪華朗機工 聆聽花開的聲音(夜間) 態聲光裝置 直徑15 m 2018(局部) 藝術收藏

設計

63


引光入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陳怡潔 從「建築投影」到「環境劇場」 │韋怡忻

撰文

圖版提供│陳怡潔

問:從帶有當代流行文化意識的作品、「連合島資料庫計畫」到近期的 一系列光雕投影裝置作品,色彩與「光/影」在妳的作品中扮演的角色 為何?會希望透過它們來表達什麼意境、訊息或故事? 答:不論是數位製作或是動力機械繪畫,色彩與光線總是密不可分,有 著一定的共通之處與因果關係,因為有「光」,才看得見「顏色」。對 於色彩的探究其實是一種大眾的集體記憶,而以「光」來說,我認為這

陳怡潔(攝影╱周墨)

與整個空間的關聯性又更深了一些,許多光雕作品其實都與戶外的建築

陳怡潔的創作深刻反映大眾媒 體文化,在關注色彩的訊息性 之餘,連結觀者潛意識中對色彩 組合最深層的集體記憶。其光雕 作品所呈現的流動影像,深入探 討往昔的歷史文化脈絡及風俗民 情,並融合當代美學的視覺語 彙,打造出大眾與空間的通透感 官。從小型公共藝術、標誌性的 建築投影,拓展至廣闊的自然地 景,陳怡潔的光雕作品不但貫穿 不同時空下的對話,也喚起了台

和地景相互結合─「光」是人們辨識世界的方式,是讓我們認識所在 空間與環境的重要媒介,畢竟如果沒有「光」,世界會是黑暗而看不見 任何色彩的,所以它的訊息是更全面性的。 我的函數色彩作品主要是探究色彩的組合性,當看到特定的顏色配置 時,人們總會聯想到特定的角色,這便是對顏色的既定印象,即使沒有 形體與文字,卻成了我們潛意識中的記憶,過往我對色彩差異的敏銳 度,也影響到現在建築投影配置色彩的訊息性。當進行一項光雕投影 時,我和團隊會針對整體環境做深入的調查,包含研究歷史脈絡、人文 風俗,以及長期以來空間的使用狀態,這些素材的累積是非常豐富的, 透過消化這些資訊,再慢慢「剪裁」出適合的影像內涵,就像當我們穿 上復古旗袍時,會因為和古代人有所不同而需重新量身打造,光雕投影 也是如此,在融合歷史元素之餘,也考量了當代的美學氣質。 對我而言,光雕作品的表現也如同色彩運用的意涵,與人們的集體記

灣永存的生命力。

憶有著核心的關聯─色彩是抽象的感受,而「光」則是我們在世界中 的感官記憶,是更具身體感的直接連結。

陳怡潔 2021

76

美麗函數色彩

帆布輸出

37x1671.6m

陳怡潔 搖擺北門-古蹟建築光雕展演 建築光雕 14.5x10.6x11m 2019

陳怡潔 臺北燈節「西城大戲院-中山堂古 蹟建築光雕」 建築光雕 30x60.5m 2017


引光入藝 特別報導

SPECIAL REPORT

吳耿禎 集聚光影織構的魔幻時刻 │韋怡忻

撰文

圖版提供│吳耿禎

問:剪紙藝術的創作,很自然地將「光/影」元素帶入整體作品感知的 營造。在你以圖像與詩為主的創作基調上,「光/影」在作品中的意義 為何?透過這樣的媒介/載體,能傳達什麼意境、訊息或故事? 答:我認為「光」與「影」的概念和哲學有些相似,身為兩個對立的元 素,卻又同時依存,有「光」才有「影」。「光」在繪畫中是常見的古 吳耿禎

典命題,「影」是心理學上常用的象徵,兩者均是文學中時常援引的內

融合詩歌與文學色彩,吳耿禎 的創作肌理以「身體性」為起 始點,記錄自身手做及身體參與 的痕跡,並自外界環境、手工過 程及材質中持續探索,逐漸堆疊 出帶有個人特色的創作定位與脈 絡。他將過往長期積累的民間剪 紙文化符號帶入當代視覺藝術領 域,並於2016年啟動「剪紙合作 社」,反芻性地播下社會對剪紙 參與的種子,梳理屬於台灣在地 的剪紙藝術,並將傳統理解的重 要性,轉換運用於現今時空。

涵,有時我們透過影子的變形,能使描繪的事物狀態產生扭曲與變化。 對我而言,「光/影」製造了心靈上的空間,彷彿能潛入自己的內心, 再將內在的「他者」投影出來。「影子」同時是個隱喻的角色,在被扁 平化後,更具有魔性和想像力,我想這也與自己創作中的精神層次有著 深遠的連結。 剪紙與「光」有深厚的關聯,紙上鏤空的「陰」與「陽」,透過光線 便能直接產生作品的變化性,如同貼在窗戶上的「窗花」,能與室內和 室外空間的自然光有所互動,而這種光影的變動,便如同教堂建築的彩 繪玻璃散發出的信仰性,我相信這與剪紙帶給人們的心靈感受是相似 的。 問:你在每件作品概念成形之初,是否會一併考量「光/影」元素與作 品共生的呈現?當中的難處為何? 答:自己本身讀建築設計,過往的劇場設計經驗也持續影響著後續的 創作,所以總會特別留意空間中的光影變動,自然而然地去思考「作 品」、「空間」與「光」三者的連結,以及觀者觀賞時的感受。

2016年「剪紙合作社」計畫側拍紀錄,參與 者黃淑芬、游淑媚、林玫吟於台南鹽山。

78

作品「穿牆術」工作側拍紀錄照,2020。

「穿牆術」個展展出現場(攝影/王世邦)


播客藝聞

整輯.撰文

山 │崎二十一

傑夫.孔斯(Jeff Koons) 「我追星達利的經驗,顯示出藝術界的寬大。達利的某些面向是有爭 議的,人們議論他生活的不同方面。但我知道的是,年輕時打電話給 他時,我才18歲。他到紐約時下榻瑞吉酒店,我就打電話到酒店,要求 與薩爾瓦多通話,他們把電話接進他的房間,他接了電話。我告訴他我 是一個年輕的粉絲,真的很喜歡他的作品,很想見到他。他說好,如果 這個週末能來紐約,中午12點在酒店大廳見。我說我會到。果然,準時 在中午12點,他穿著牛皮大衣下來,打著漂亮的領帶,上面有鑽石領帶 夾,拿銀手杖,八字鬍也翹起來了。他的女兒曾說過,當你和達利在一 起時,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特別的人。他展示自己的方式,所做的一 切都是為了你,你絕對會有那種感覺。他很慷慨,見了還是孩子的我。 他說傑夫,如果你想看我在諾德勒畫廊舉辦的展覽,我們在那兒見。 (中略)那天晚上我離開紐約,真的覺得我可以讓藝術成為一種生活方 式。我就這樣每天花費所有的精力,參與這種對話,只想成為這類前衛

傑夫.孔斯Jeff Koons(Photo: Sabastian Kim/August Image, LLC)

理念的一部分。」 Talk Art, Jeff Koons, 2021年12月22日

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 「資本主義已經接管了一切。包括藝術界,或特別是藝術界。我們藝術家必須不斷提醒 自己,我們不是奢侈品的製造商,我們有不同的事要奮鬥。當一切都可以出售時,所有 表演作品,所有所謂的觀念藝術作品,結果我們成為貨品的製造商。我認為我們藝術 家,包括我自己在內,必須非常謹慎看待此事。藝術為自己設定的目標總是激進的,那 麼我們藝術家如何不以銷售標示為依據,來衡量我們的激進能力、願望或慾望?怎麼可 能有可販售的激進?所以我認為繼續做個傻瓜是一個做法,當個傻子、淘氣、不尊重、 抗拒、不同意等等是唯一的方法。」 The Economist, Anish Kapoor, 2021年12月17日 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

坎迪斯.布雷茨(Candice Breitz) 「我認為敘事可以成為一種非常強大的生存工具。我們互相講述故事以弄清楚我們是誰, 弄清其他人是誰,來捕捉並掌握我們的歷史,來想像更好的未來並度過困難時期。我認為 愛情故事反映了故事的包裝如何影響我們聽故事和感受故事的能力。隨著我們愈來愈成為 媒體的產物,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所消費的東西所塑造的。可以是任何東西,從板球和橄 欖球,到戲劇或音樂,或者文學或藝術。同時我們已經漸漸開始接受更少的套式來承載故 事。我認為這與故事行銷在主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有關,尤其是愛情故事。」 A brush with..., Candice Breitz, 2021年11月24日

96

坎迪斯.布雷茨Candice Breitz (Photo: Jim Rakete)


Jewelry Aesthetics 珠寶美學

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

世紀之交珠寶工藝的極致風格演現

「最近我在看很多中國功夫電影。我喜歡看比方一個老傢伙是書法大師, 他老是一遍又一遍地寫字、練習書法,而他也是當地最好的劍客。彷彿一

門學問有助於容納另一門學問的激情。或者透過理解一門學問的本質,那 巴黎珠寶大師拉克洛什的臻美藝境 門學問的詩性本質,而能參透另一件某種程度或許不那麼詩意的事情。昨

│林純雅

撰文

攝影│Benjamin Chelly、Picspark company 圖版提供│L’ÉCOLE Van Cleef & Arpels 晚我看一部電影,一個傢伙拿槍,另一個傢伙拿根竹棍。那是不對等的,

但拿竹棍的傢伙有詩意多了,他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玩『打鬥』這個概 念。這個沒了劍但拿著替代工具的劍術高手,讓打鬥變得更加有趣。或許 從某個角度,我覺得這就像我參與的工作。(中略)我首先是一名藝術 克洛什(Lacloche)的歷史可追溯自19世紀中葉的比利時,於1892年創建了立基巴黎、馳名國 家。我喜歡這樣的想法,書法和劍術代表一種詩意和活力。看起來像在做 際的珠寶王國。由於具備遠見和專業工藝,拉克洛什逐漸贏得皇室貴族的青睞,廣受上流社

完全不同的事情,但事實上如果了解書法的本質,會發現實際上所有這些 會喜愛。眼見20世紀初掀起的旅行、考古風潮,歐洲以外的事物蔚為流行,拉克洛什設計的珠寶作 都與志向有關,其中有信心和意圖的勇氣。」 品正體現此一時期的風格。L'ÉCOLE珠寶藝術學院慶祝創立10週年,於香港舉辦「LACLOCHE巴黎 Art World: Whitehot Magazine with Noah Becker, Theaster Gates, 2021年4月25日 珠寶大師,1892-1967」展覽,重現被遺忘已久的巴黎珠寶世家拉克洛什之璀璨光芒。拉克洛什於

1960年代告別珠寶業之前,曾經風靡一時,這場專題展覽彰顯了珠寶世家精確無瑕的工藝技術及高 雅非凡的品味。 西斯特.蓋茨(Photo: Julien Faure-Paris Match/Contour)

希朵.史黛耶爾(Hito Steyerl) 「關於社會編舞(social choreography),我想和我的團隊一起探討的問題是,比 如說社會運行和行為方式背後的規則是什麼?至少在模擬未來社會動態的背後 有著算法,幾乎就像激浪派藝術那樣有一套指令,做這、做那,然後會出現某 種編舞。現在我們有點像那的逆向工程,我們在社會中有一套特定的運動或表 達方式,因此我們將嘗試提取隱含給出的指令。我們試圖在所謂的社會物理學 的基礎上這樣做,那當然是要試圖以某種方式來量化並預測歷史。」 Les visites du Centre Pompidou, Hito Steyerl, 2021年2月3日 希朵.史黛耶爾 Hito Steyerl 海倫.帕什加 Helen Pashgian

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 「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海邊,走在童年的海灘上,重新熟悉這裡的生 活。我想我一直對海洋的光和透明度很感興趣,光線穿透水,並 從水面反射。所以運動和光線一直是我早年生活的一部分。我認為 這可能讓我開始探索其中一些高科技航太科技材料,特別是聚酯樹 脂。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因為有一群藝術家開始使用航太科技材 料、一些塑料、一些已經解密的高度精製材料,非常澄澈,它們對 藝術家來說非常誘人。」 Getty Conversation Institute, Helen Pashfian, 2018年12月19日

98

藝術收藏

設計

97


影像美學

Image Aesthetics

以相機為隨行護照,她所創造的時代傳奇 隱於安妮.萊柏維茲鏡頭後之祕境奇旅 │洪昱溱

撰文

圖版提供│Hauser & Wirth Hong Kong

攝影而言,影像的創作有別於純粹記 錄的藝術性何在?安妮.萊柏維茲

(Annie Leibovitz)的時代性創造,堪稱絕佳 的演現。對她來說,相機就是隨行的護照, 旅行並非拓展眼界的關鍵,但在影像的天地 裡,創意無限寬廣。為了向萊柏維茲極其創 新且產量頗豐的影像創作生涯致意,豪瑟沃 斯香港(Hauser & Wirth Hong Kong)舉辦 「安妮.萊柏維茲:早年歲月,1970-1983, 檔案項目一號與祕境奇旅」展覽,呈現由藝 術家親自挑選的早年攝影作品,以及過往20 年代表性的精選時尚攝影作品,藉此突顯萊 柏維茲在20世紀美國肖像藝術所獨具的領航 地位。

通往肖像藝術的思路 1970年代,安妮.萊柏維茲藉由與《滾石 雜誌》的合作,奠定了自己攝影師的地位。 當時美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正處於一個動盪不 安的狂熱時代,而《滾石》雜誌正是風暴的 中心。萊柏維茲的照片首次發表在這份刊物 的時候,她就讀於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三年後,她晉升成為 首席攝影師。雖然萊柏維茲最為知名的照片 都是拍攝於這一時期,但很多早期的作品此 前卻甚少展出。這批此前罕有曝光的早年作 品,追溯了萊柏維茲的攝影生涯起點,捕捉 了1970至1980年代初期的文化思潮與政治巨 變。這些年間,攝影作為一門藝術媒介,其 文化角色發生了巨大改變,而萊柏維茲即是 其中的代表人物。這些影像極富衝擊力,展示了萊柏維茲將肖像與紀實攝影的技巧與深刻 的人文關懷相互結合的獨特創做能量。為了準備在法國盧馬阿爾(LUMA Arles)基金會以 及豪瑟沃斯洛杉磯藝術中心的展覽,藝術家耗時數月翻找出了這些檔案。當時她展出了超 過4000張粗印照片,並將這些照片釘在臨時纖維板牆面之上,用線對齊。為了這次香港的

104

安妮.萊柏維茲鏡頭下的安迪.沃荷 Annie Leibovitz, Andy Warhol, New York City, 1976 © Annie Leibovitz. Courtesy of Hauser & Wir th Hong Kong 安妮.萊柏維 茲 Annie Leibovitz, 2012 © Annie Leibovitz. Courtesy of Hauser & Wirth Hong Kong


│Jade Hong

撰文

攝影│林軒朗、邵峰(榫卯建築攝影)、朱海

圖版提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唯想國際、天目里美術館(BY ART MATTERS)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啟幕 坐落於劍潭捷運站旁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TPAC),由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領軍 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組成國際團隊負責設 計,預計於2022年7月啟用,8月正式開幕。在設計之初,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對於劇院空間的應用,提出了這樣的疑 問:「為什麼過去100年間最成功的的演出都是在專業場地 之外的空間舉辦的?建築是否可以超越自身的侷限,尋求 更多可能?」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自2009年展開國際競圖以來便備受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內800席的「球劇場」(攝影│林軒朗)

期待。經過兩個階段的國際競賽,大都會建築事務所

120

與Morphosis、Abalos+Sentkiewicz、MVRDV、札哈.哈蒂

了3000多年,但這並不是它們停滯不前的理由。「臺北表

(Zaha Hadid)等知名建築事務所角逐後勝出,並於兩年

演藝術中心採取了相反的策略,嘗試利用劇院內在的機制

後開始建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賦予其簡單的幾何構造和

形成建築的標誌性外觀。」

繁複的設計意圖,儘管至今已逾10年,仍然給人強烈的未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包括3個劇場空間,每個劇場都可以獨

來感受。由於其特殊的形式,當年這一方案公布時,在建

立運作。備受矚目的球形外觀,實為800席的「球劇場」,

築專業領域引發了爭論,整體設計藉由一系列程式化的操

內裝依著球體設置半弧形觀眾席,每一排座位均可享受等

作,交融了三種型態的劇院空間,以適應各種表演的使用

距的觀賞視角。其中19個半開放式包廂,讓觀眾獨享不受

需求。

幹擾的觀賞體驗。而「大劇院」設計兩樓層觀眾席收納

庫哈斯指出,從19世紀以來,劇場設計都將傳統的運作方

1500個座位,超近的觀賞距離強化臨場感。最後800席的

式隱藏在醒目的外在形式下,用包廂體現社會階層便是一

「藍盒子」是全台最大的實驗劇場空間,讓中小型的演出

例。儘管劇場必要的元素,如舞台、觀眾席等,都已延續

得到足夠的觀眾支持。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坐落於劍潭捷運站旁(攝影│林軒朗)


發行進入第173期,長期訂閱正是時候! 173期(2022年02月號) 目錄 藝術熱新聞:王連晟由「混沌理論」展開探索性創作/台電2022高雄公共藝術祭 /蘇富比計畫首次公開募股 估值約50億美元/馬格利特傑作〈光之帝國〉首度 亮相蘇富比/倫敦科陶德美術館舉辦「梵谷自畫像」展覽/「蒙德利安150週年」 回顧展 品牌、科技、新思維:山水有情 LA RACINE 藝術龍門陣:追憶孝公 二三事 文物專欄:從曹雪芹的《紅樓夢》到乾隆的玉煙壺──縱橫中國鼻煙壺 300年(四) 以收藏.致未來:佳士得中國區主席楊媛草:尋找驚喜的新旅程 藝術視界:環形巨幕現身華盛頓特區──赫希宏博物館「尼古拉斯.帕蒂:彩 繪帷幕」計畫 藝術人物誌:畫家與詩人的疫中通話──肖恩.斯庫利與凱利. 格羅維耶對話錄 藝術焦點: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搖籃──佛羅倫斯、羅馬、 威尼斯/夢迴東方 絢美如斯──克林姆女性肖像的時代意涵與〈執扇女子〉 二月專輯:INTUITION & BEYOND 藝.無盡藏 敏於時代的多元收藏──葉曉 甄 感受生活與藝術的無界之旅/藝術與思想互為鏡像──曾文泉 因藝術的振 幅而與時代同頻 /建構多元認同的思維版圖──孫啟越 於收藏與展策之途上 知難而進 藝術大觀:森村泰昌式的「海之幸」──青木繁神話的另類演繹 引 光入藝 特別報導:豪華朗機工 以流光韻律串連世界脈動/陳怡潔 從「建築投影」到環境劇場 吳耿禎 集聚光影織構的魔幻時 刻 藝術視界:李錫奇的藝術本位/以人文的詩情敘景造境──何肇衢的藝術創造論 藝術家工作室:我想每一次創作都像進入荒原 ──《藝術收藏+設計》專訪藝術家陳光武 播客藝聞:傑夫.孔斯(Jeff Koons)/阿尼旭.卡波爾(Anish Kapoor)/坎迪斯.布雷 茨(Candice Breitz)/西斯特.蓋茨(Theaster Gates)/希朵.史黛耶爾(Hito Steyerl)/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 珠寶美 學:世紀之交珠寶工藝的極致風格演現──巴黎珠寶大師拉克洛什的臻美藝境 影像美學:以相機為隨行的護照,她所創造的時代傳 奇──隱於安妮.萊柏維茲鏡頭後之祕境奇旅/在影像的間隙尋取生活的意義──荒木經惟的私寫真 綠與野專欄:從〈高山仰止〉 到〈滿山春色〉 茶葉與茶器收藏運用:薛寶釵的攽瓟斝見真章 建築觀點:高松伸之怪建築 建築與空間設計巡禮:臺北表演藝術 中心落成啟幕/都江堰鐘書閣 以山水起伏演化自然光景/童心泡影的微觀震撼/天目里美術館──倫佐.皮亞諾於中國大陸的首個專 案項目 創意萬象: 你知我行.里山倡議/感時應物 添藝於風土的創造/莫里斯.哈利斯的香調肖像畫/師法自然的凝神表述/ 源自貝類珊瑚礁的白瓷之謎/「創當代論壇」快閃展覽/同心引力 分享團圓時光的年節滋味/全家福歡聚時刻的創新演繹 藝想創 見:繪圖桌的寰宇之行──弗朗索瓦.修頓的火星奇想

《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出版第173期,23X30cm大版本,全彩精 印,報導藝術市場收藏與設計建築現況及趨勢,分析藝術投資、設 計新潮、建築新貌。每本新台幣220元,訂閱一年2200元。 郵撥:50035145.藝術家出版社 總代理:創新書報(股)公司,各大書局均有出售 中國發行:北京頌雅風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